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浅基础工程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浅基础工程范文1
1.刚性基础工程施工技术
1.1毛石基础的施工
抗冻、耐水、强度及经济性较高都是毛石基础的显著特征,大部分断面尺寸为阶梯形状,而且经常和砖基础同时使用作为砖基础构成部分。为了确保符合锁结力要求,应使用三排及以上毛石来砌筑每一阶梯,因为毛石基础具有较大尺寸,其宽度与台阶高度最少不能低于400mm。使用铺浆法作为毛石基础砌筑形式,砂浆应满足饱满要求,砂浆饱和度也就是叠砌面粘灰面积不能低于80%。砌筑毛石基础的首皮石块要坐浆,其面积较大的一面超下,选择使用较大面积的平毛石来砌筑毛石基础交接与转角处。优先使用分皮卧砌形式来砌筑毛石基础,修整敲打各皮石块间毛石确保和之前已经砌筑完成的部分吻合。毛石中间部分不能出现斧刃石或过桥石。毛石基础灰缝应控制在20至30mm厚度之间,石块间不可以相互接触。如果石块间空隙较大,那么应该首先使用砂浆填塞,然后用碎石块嵌实。
1.2砖基础的施工
在对砖基础进行施工时,可以在施工现场直接取材,这项施工有着投入资金少和施工工艺简便的特点。一般情况下,桩基础有上部和下部构成,上部为基础墙,下部为大放脚。对于大放脚来说,其可以划分为间隔式与等高式两种形式,大部分砖基础的大放脚的砌筑方法都是采用一顺一丁的方式进行的。对于砖基础的灰缝,其水平方向灰缝砂浆饱满度应控制在80%以上,竖向灰缝及水平灰缝的厚度在10㎜左右。当砖基础底面标高存在差异时,施工时就应从地处开始,同时从高至低进行搭砌;当设计需求不严格时,砖基础大放脚的高度应比搭砌长度高。对于砖基础及转角区域,砌筑时要同时进行,如果因条件限制不能同时砌筑,则应留斜槎。对于基础墙的防潮层来说,如果没有明确要求,其砌筑时可用比例是1:2的水泥砂浆。
1.3混凝土与毛石混凝土基础的施工
由于混凝土基础非常坚固,不易出现腐蚀,而且具有较大刚性角,可以结合实际施工情况任意变化形状,因此在温度偏低,水位较高建筑中的使用频率非常高。混凝土基础台阶宽度与高度的比例一般在1:1至1:1.5之间,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可以优先选择阶梯形或梯形作为基础断面形状。若混凝土基础工程体积较大,可以在浇筑时掺入颗粒直径在300mm之内的毛石,同时要求毛石体积在总体积20%至30%范围之内,这样能够有效减少混凝土的用量。注意在投料过程中确保毛石四周存在充足混凝土,进而促进获得理想毛石混凝土强度。毛石混凝土基础阶梯的高度基本上控制在300mm之内。在完成混凝土浇捣之后,应该立即开展养护工作,注意覆盖混凝土外露区域。
2.常见柔性基础工程施工技术
对于建筑中的刚性基础,其因受限于刚性角,若要获得较大的基础宽度,则会使得其基础也称柔性基础,它是在混凝土基础底部配置受力钢筋,利用钢筋受拉使基础可以承受弯矩,这样也就不受刚性角的限制。当条件一样时,相比钢筋混凝土基础与混凝土基础,钢筋混凝土基础施工可以节省大量的混凝土材料和挖方工程量,一般来说,常用的柔性基础有独立柱基础、条形基础、杯形基础、筏形基础、箱形基础等。钢筋混凝土基础断面在施工时,可以将其做成梯形,同时保证每步塌高在300~500㎜。另外,在钢筋混凝土基础的下面,一般设有C7.5或C10 素混凝土垫层,厚度在100mm左右;当无垫层时,钢筋保护层厚度为75mm,以保护受力钢筋不锈蚀。
2.1独立柱基础的施工
常见独立柱基础形式有矩形、阶梯形、锥形等。地基验槽完成后,清除表层浮土及扰动土,不得积水,应立即进行垫层混凝土施工,垫层混凝土必须振捣密实,表面平整,严禁晾晒基土。垫层浇筑完成后,混凝土强度达到1.2Mpa后,表面弹线进行钢筋绑扎,钢筋绑扎不允许漏扣,柱插筋弯钩部分必须与底板成45°绑扎,连接点处必须全部绑扎,距底板50mm 处绑扎第一道箍筋,距基础顶50mm 处绑扎最后一道箍筋,作为标高控制筋及定位筋;柱插筋最上部再绑扎一道定位筋,上下箍筋及定位箍筋绑扎完成后将柱插筋调整到位并用“井”字木架临时固定,然后绑扎剩余箍筋,保证柱插筋不变形、不走样,两道定位筋在基础混凝土浇完后,必须进行更换。钢筋绑扎好后底面及侧面搁置保护层塑料垫块,厚度为设计保护层厚度,垫块间距不得大于 1000mm(视设计钢筋直径确定),以防出现露筋的质量通病。同时注意对钢筋成品的保护,不得任意碰撞钢筋,以免造成钢筋移位。
钢筋绑扎及相关专业施工完成后立即进行模板安装,模板采用小钢模或木模,利用架子管或木方加固。锥形基础坡度大于30°时,采用斜模板支护,利用螺栓与底板钢筋拉紧,防止上浮,模板上部设置透气及振捣孔;坡度小于等于30°时,利用钢丝网防止混凝土下坠,上口设“井”字木架控制钢筋位置;不得用重物冲击模板,不准在吊绑的模板上搭设脚手架,保证模板的牢固和严密。清除模板内的木屑、泥土等杂物,木模浇水湿润,堵严板缝及孔洞。混凝土应分层连续进行浇筑,问歇时间不超过混凝土初凝时间,一般不超过2h,为保证钢筋位置正确,先浇一层50~l00mm 厚混凝土固定钢筋。台阶型基础每一台阶高度整体浇筑,每浇完一台阶停顿半小时待其下沉,再浇上一层;分层下料,每层厚度为振动棒的有效振动长度,以防止由于下料过厚,振捣不实或漏振。振捣时尽量避免碰撞预埋件、预埋螺栓,防止预埋件移位。已浇筑完的混凝土,应在 12h 左右覆盖和浇水。一般常温养护不得少于7 昼夜,特种混凝土养护不得少于14 昼夜。养护设专人检查落实,防止由于养护不及时,造成混凝土表面裂缝。
2.2条形基础的施工
一般情况下,常见的条形基础形式主要有三种,即锥形板式、锥形梁板式、矩形梁板式等。当基础高度在900mm范围内时,应将钢筋伸至基础底部的钢筋网上,并要在顶端做成直弯钩;当基础高度较大时,应将柱子四角的插筋伸至基础底部,其余的钢筋只需伸至锚固长度即可。对于钢筋伸出基础部分的长度,应依据柱的受力情况及钢筋的规格确定。在T字形、L形与“十”字形交接处设置的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其设置的方向应是沿着一个主要的受力方向。在混凝土浇筑时,要对模板、支架、螺栓、预留孔洞和管道的情况下详细检查,确保其无变形、走动或移位的情况,若有这些状况出现,则应及时停止浇筑,进行修整和加固。
3.结束语
在房屋建筑中,其工程基础施工技术的选择与使用是否正确直接影响着工程预期效益的实现和质量目标的实现,因此,施工过程中,施工工艺的选择必须要严格依据相关规定,实施时严格遵循施工流程,尽量减少外界对其的干扰。另外,施工过程中,管理人员必须认真负责,详细了解并掌握可能会对工程产生消极影响的因素,结合理论与实践,积极采取措施,保证建筑物的质量。
【参考文献】
浅基础工程范文2
【关键词】建筑;浅基础工程;施工技术
建筑工程中的基础工程主要分为土石方工程和深基础工程。土木工程中的建筑物以及道路大多采用天然的浅基础,因为它不仅造价低,而且施工程序简便。另外,地基可分为天然地基与人工地基。天然地基是直接放置基础的天然土层。在天然地基土质过于软弱或者存在不良的地质问题时,就需要进行人工加固的处理后才能修筑基础的属于人工地基。天然地基上的基础,根据埋置的深浅度不同,需要采取的施工方法、基础结构以及设计的计算方法也不尽相同。人们根据其埋置的深度将其分为浅基础与深基础。只有当基础的埋置深度小于基础的最小宽度或者小于5米时,才是浅基础。
一、刚性基础的施工技术
刚性基础由于选用的材料都是砖、石、混凝土的相关材料,所以它的抗压强度很高,但是抗拉、抗剪的强度很差。所以,在施工过程中要尽量保证其基地只受压、不受拉。另外,由于压力的影响,设计的基底应该比基顶墙宽一点。根据材料受力的不同特点可知,以不同材料构成的基础,其传递压力构成的角度也有所不同。在设计中,应使基础大放脚与基础材料的刚性角保持一致,以确保基础底面不产生拉应力,进而达到节约基础材料,较少成本支出的目标。一般来说,刚性基础构造是通过限制刚性基础宽高比例来满足刚性角的要求的。
(一)毛石基础
在实际施工中,首先必须确保砂浆的状态时饱满无杂质的,然后采用铺浆法砌筑毛石基础,叠切面的砂浆饱和度至少要大于百分之八十以上。砌筑毛石基础的第一皮石应该做坐浆的工艺处理,并将石块的大面向下,在毛石基础的转角处、交接处选择较大的平毛石进行砌筑。毛石应上下错缝,内外搭砌,中间不得有尖石倾斜向外的石块、尖石向下的石块和仅在两端搭砌的石块。毛石基础的灰缝厚度最好控制在20~30mm之间,而且石块间不能有相互接触现象。石块间较大的空隙应先填塞砂浆后再用碎石块嵌实,严禁先摆碎石块后塞砂浆或干填碎石块的施工方法。毛石基础的扩大部分,上级阶梯的石块要至少压砌在下级阶梯石块的二分之一处,相邻阶梯的毛石应呈现相互交错的形式搭砌。毛石基础必须设置均匀分布的拉结石,拉结石长度应与基础宽度相等;为适应基础宽度,还可以采用两块拉结石内外搭接的方式,注意将搭接长度控制在大于150mm的范围之外,其中一块拉结石长度要控制在不小于基础宽度的二分之三的范围之外,各皮石块的使用应利用毛石的形状调整摆放的位置。在实际施工过程中,选择强度较高且未风化的毛石进行砌筑的施工,除了因为毛石具有较高的强度之外,还有较好的抗冻、耐水以及经济性的特点。在施工中,毛石基础的断面尺寸通常是阶梯形的,常常作为砖基础的底层与砖基础共用。
(二)砖基础及其施工要点
砖基础施工工艺流程如下:选砖、砖浇水、校核放线尺寸、选择砌筑方法、设置皮数杆、砌筑、清理。砖基础具有就地取材、价格较低、施工简便的特点,在干燥和温暖的地区应用很广。在进行砖基础的施工过程中,砖基础下部是大放脚、上部为基础墙。大放脚分为等高式和问隔式,等高式大放脚是每砌两皮砖,两边各收进四分之一的砖长,间隔式大放脚是每砌两皮砖及一皮砖,将其进行交替砌筑,两边各收进四分之一砖长,最下面的两皮砖砖基础的大放脚一般采用一皮顺砖与一皮丁砖相间、上下皮竖向灰缝相互错开一定的距离。砖基础的转角处、交接处,为错缝需要应加砌配砖。砖基础的水平灰缝厚度和竖向灰缝厚度应控制在l0mm左右,水平灰缝的砂浆饱满度不得小于百分之八十左右。砖基础底面标高度不同时,要从低处砌起,由高处向低处搭砌。如果设计中对此没有特别的要求时,搭砌长度应该大于砖基础大放脚的高度。砖基础的转角处和交接处大多数情况下都应该同时进行砌筑施工作业。在特殊情况下,不能将二者同时进行砌筑时,要注意留置斜槎。当设计中没有特别提及基础墙的防潮层的具体要求时,一般采用1:2的比例进行水泥砂浆的拌合工作。
(三)混凝土与毛石混凝土基础
在建筑工程项目中,混凝土基础以坚固、耐久、耐水、刚性角大著称。在施工中可以根据建筑工程的需要任意的改变其形状,使其符合建筑工程的施工要求。在地下水位较高、受冰冻影响严重的地区可以使用混凝土基础。混凝土基础台阶宽高比为1:1—1:1.5,在施工中可将基础断面做成梯形或阶梯形。对于大体积混凝土基础,为了节约混凝土用量,在浇筑混凝土时,加入粒径不超过300mm的毛石,毛石体积不超过总体积的百分之二十至百分之三十之间的基础称为毛石混凝土基础。在进行投料作业时确保毛石周围应包有足够的混凝土,来保证毛石混凝土的强度。毛石混凝土基础阶梯高度一般要大于300mm的范围。将混凝土浇捣完毕,待水泥终凝后,对于混凝土外露部分要加以覆盖,然后进行浇水的养护措施。
二、常见柔性基础工程施工技术
在实际的施工作业中,由于刚性基础会受其刚性角的限制,在需要较大的基础宽度时,也要相应的加大基础的深度,在这种条件下显然会增加施工材料的消耗和挖方量,也会影响施工期限。同等条件下,采用钢筋混凝土基础可节省大量的混凝土材料和挖土工程量,钢筋混凝土基础断面可做成梯形,最薄处高度大于200mm;做成阶梯形的,每踏步高300mm至500mm之间。
(一)独立柱基础以及施工要点
常见独立柱基础形式有矩形、阶梯形、锥形等,独立柱基础的施工工艺流程,即清理、混凝土垫层、钢筋绑扎、相关专业施工、清理、支模板、清理、混凝土搅拌、混凝土浇筑、混凝土振捣、混凝土找平、混凝土养护、模板拆除。进行独立柱基础的施工时,待地基验槽完成后,清除表层浮土及扰动土以及积水后,应立即进行垫层混凝土施工。但要保证垫层混凝土已经经过振捣密实,其表面已达到施工要求的平整度,注意防止在施工现场晾晒基土的情况。垫层浇筑完成后,待混凝土强度达到1.2Mpa后,将其表面弹线进行钢筋绑扎并确定钢筋绑扎没有漏扣情况后,柱插筋弯钩部分必须与底板成四十五度角进行绑扎,而且连接点处必须进行全部的绑扎作业,然后保持距底板50mm处绑扎第一道箍筋,距基础顶50mm处绑扎最后一道箍筋,并将其作为标高控制筋及定位筋的标准。钢筋绑扎好后底面及侧面搁置保护层塑料垫块,厚度为设计保护层厚度,垫块间距视设计钢筋直径确定,以防出现露筋的质量通病。同时注意对钢筋成品的保护,以避免发生任意碰撞钢筋,最终造成钢筋移位的情况。钢筋绑扎及相关专业施工完成后就需要立即进行模板的安装工序,模板采用小钢模或木模,利用架子管或木方加固。当锥形基础坡度大于三十度时,采用斜模板支护,利用螺栓与底板钢筋拉紧,防止上浮,模板上部设置透气及振捣孔;当坡度小于等于三十度时,利用钢丝网来防止混凝土下坠。不得用重物冲击模板、不准在吊绑的模板上搭设脚手架,保证模板的牢固和严密。最后清除模板内的木屑、泥土等杂物,以免木模浇水湿润,堵严板缝及孔洞。
总结:
在建筑项目的施工过程中,做好建筑工程基础施工的工作,是提高建筑工程项目质量的基本保障。因此,必须要求相关的施工技术人员严格按照施工工艺及施工程序,有序的进行施工的相关活动。施工技术人员还应与时俱进,在实际的工作中提高自己的理论知识水平,为更好的从事施工工作做准备。建筑施工企业应更加注意在建筑浅基础工程中选择科学合理的施工技术与施工方法,提高建筑工程项目的质量。
参考文献:
[1]张家明.超高层建筑土建施工关键技术的研究和应用[J].建筑施工,2011(10).
浅基础工程范文3
【关键词】水利水电 基础工程 施工技术 方法
1水利水电基础施工的新要求
(1)应具有地基与基础的施工图纸和地质勘察报告等有关技术文件和资料,并掌握施工区域内的地质情况。
(2)土方开挖前,应根据施工方案要求,将施工区域内妨碍施工的已有建(构)筑物、道路、沟渠、管线、坟墓、树木等,妥善处理。
(3)山区施工,应事先了解当地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地形地貌和水文地质等,如因土方施工可能产生滑坡时,应采取可靠措施。在陡峻山坡下施工,应事先检查山坡坡面情况。如有危岩、孤石、崩塌体、古滑坡体等不稳定迹象时,应作妥善处理。
(4)施工机械进入现场所经过的道路、桥梁和设备卸车地点等,应事先做好必要的加宽、加固等准备工作。
(5)测量放线的定位控制线(桩)、水准基准点及基槽的灰线尺寸,必须复核,符合设计要求,并办理预验手续,且应妥善保护及经常复测。
(6)场地要清理平整,表面坡度应符合设计要求的排水坡度和临时排水设施。如设计无要求时,一般应向排水沟方向作成不小于2%的坡度。
(7)开方挖土低于地下水位的基坑(槽)、管沟时,应根据地质勘察文件及资料,采取措施,降低水位;一般应降至低于开挖底面的500mm,然后再开展作业面。
2水利水电基础施工的新方法
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①对于浅基础的情形,如果不需要放坡,这个时候首先要沿着进行测量的基准灰线直边切割出来一个槽边的轮廓线,而后对作业面予以一一的展开。对于地下水位的降低和地面排水系统的建造,这二个工程都需要结合当地工程地质资料、挖方尺寸等条件予以考虑,这样就可以进一步的预防地基土结构被破坏。②还需要保证地基与基础的强度能够足以承受建(构)筑物上的全部结构荷载。为了满足这一条件,基础的耐久性、防潮性、耐侵蚀性和抗冻的能力都需要充分满足要求和条件。除此之外,为了确保地基稳定,必须让地基和基础有足够的工作面。地基变形值的范围也应该在许可的参考值数之内,这样才不会引起建筑物的开裂、倾斜或者标高产生相应的变化等等。
3水利水电基础作业方法及质量控制
①根据土质、现场出土等条件要合理确定开挖作业顺序和工作面、分段分层平均下挖展开工作面。②对浅基础不需放坡时,应首先沿测量的基准灰线直边切出槽边的轮廓线,展开作业面。③降低地下水位与地面排水,均应根据当地工程地质资料、挖方尺寸、防止地基土结构遭受破坏等,采取集水坑降水、井点降低地下水位,或采取两者相结合的措施降低地下水位。
4软土地基处理的新技术
软土地基是指压缩层主要由淤泥、淤泥质土或其他高压缩性土结构组成的地基,承载能力很低,一般≤50kN/m2,不易满足水工建筑物地基设计要求,故需进行处理。
(1)软土基础的特性。①大孔隙比,高天然含水量。淤泥和淤泥质土的天然含水量w一般介于50%~70%之间,相比而言,我国软土的天然孔隙比e则一般介于1~2之间,一般情况下,这就会远远的大于液限,最高的时候,甚至可能达到200%。②低透水性。由于高含水量,在渗透系数k≤1(mm/d)的时候,透水性能就非常的差。这样,在承受强荷载作用后,孔隙水压力就会变高,地基的压密固结性能也会深受影响。③低抗剪强度。通常,软土会呈现出软塑―流塑的状态,这样在有外部荷载的时候,抗剪性能就变得极差。在土层本身含有排水出路的时候,随着有效压力的逐步增加,就会慢慢的形成固结。相对应的,如果不存在优质的排水出路,在荷载增大的情况下,强度就会衰减。
(2)处理软弱地基之方法。①排水固结法。作为解决淤泥软粘土地基沉降的有效措施和保持淤泥软粘土地基稳定的有效方法,由加压和排水两部分系统组成。②换土法。当淤土层厚度较薄时,把不能满足设计要求的淤土层换填砂壤土、灰土、粗砂、水泥土及采用沉井基础等办法进行地基处理。③强夯法。将80kN夯锤,起吊到高达6m~30m的地方,让锤作自由下落运动,通过这样的运动夯实土质。如果地基是河流冲积层、滨海沉积层,或者由黄土、粉土、泥炭、杂填土等构成,使用强夯法容易达到目的。④旋喷法。旋喷法主要用于地基防渗工作的开展,通过利用旋喷机具将带有特殊喷嘴的注浆管置于土层预定浓度,而后对其予以提升,在这个时候喷嘴会以一定速度作旋转动作,这样就会产生高压,高压挤迫水泥固化浆液与土体混合,经过凝固硬化结成桩子,以达到提高地基防渗的目的。⑤振动水冲法。振冲法的工具是振冲器,它类似于一根插入混凝土振捣器的机具,该中机具涵括了上、下两个喷水口。由于振动和冲击荷载的作用,地基中会先成孔,而后在孔内予以填充砂、碎石,进而分层振实或夯实,这样地基将得以加固。⑥土工合成材料加筋加固法。其手段是平摊荷载于地基,在可能出现塑性剪切破坏时,平铺于地基表面地土工合成材料将可以对面形的破坏起到组织作用;也可以在一定的程度上减小破坏的扩张,从而提高地基的承载能力。⑦灌浆法。将水泥砂浆、水泥浆、粘土浆、粘土水泥浆及各种化学浆材(比如木质素类、聚氨酯类、硅酸盐类)予以液化,同时这些浆液也是具有固化的特性的,这个过程中会用到相关的气压、液压或电化学原理,而后将其注入地基介质中或建筑物与地基的缝隙部位,从而达到加固淤泥软土地基的效果。⑧硅化加固法。借助电渗原理,利用网状的带孔眼的注浆管,采用电动硅化法,通过轮换诸如的操作手段,把硅酸钠(Na2O・nSiO2)溶液与氯化钙(CaCl2)溶液注入土中,因为上述过程中会产生一系列的化学反应,进而生成胶凝物质,或者活化土颗粒的表面,这样土颗粒之间的连接性和土体力学的强度就会被提高,加固部位的半径会被扩大。不过这样的操作方法也有其缺陷性,即高耗电量,高成本,故而被采用的可能性一般不是很大。⑨加筋法。加筋法是为了减少整体变形,并且同时达到增强整体稳定的性能的目的。土工合成材料,因为其抗拉能力非常之强,会被埋置于土层中,这样在土颗粒和拉筋之间就会产生摩擦力,土也会与加筋材料形成一个完整的整体,这样的话,地基强度就会被提高。⑩桩基法。如果淤土较厚,含水率较高,孔隙也比较大,这样要想对其予以大面积的深处理的话就比较困难,这个时候打桩法就是一个不错的加固处理方法。
5水利水电地基施工的质量控制
①保证地基与基础具有足够的强度,能承受建(构)筑物的上全部结构荷载和地基的反作用力。②基础应具有足够的耐久性、防潮性、抗冻和耐侵蚀的能力。③地基和基础必须有足够的工作面,确保地基的稳定性。④保证地基变形值在容许范围内,且应使它不超过建(构)筑物的容许变形值,而不致引起建筑物开裂、倾斜或标高变化等。
参考文献: [1]张志良.水利水电基础工程与地基处理技术的现状和展望[J].水利水电施工,2008,02.
浅基础工程范文4
关键词:建筑地基 基础质量 施工技术
中图分类号:TU74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前言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工程建筑的不断建设,其工程建筑的质量与我们的生活、工作有着密切关系。而地基基础施工是整个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施工质量直接影响到整个工程的质量,施工进度与投资利润。在建筑地基基础施工中,人为因素的控制是整个建筑施工质量的重点,施工技术人员的技术能力及管理人员的管理能力对于工程施工质量有着重要影响。
2地基基础施工的概念
地基是指建筑物荷载作用下基底下方产生的变形不可忽略的那部分地层,而基础则是指将建筑物荷载传递给地基的下部结构。作为支承建筑物荷载的地基,必须能防止强度破坏和失稳,同时,必须控制基础的沉降不超过地基的变形允许值。在满足上述要求的前提下,尽量采用相对埋深不大,只需普通的施工程序就可建造起来的基础类型,即称天然地基上的浅基础;地基不能满足上述条件,则应进行地基加固处理,在处理后的地基上建造的基础,称人工地基上的浅基础。当上述地基基础形式均不能满足要求时,则应考虑借助特殊的施工手段相对埋深大的基础形式,即深基础(常用桩基),以求把荷载更多地传到深部的坚实土层中去。
3影响房屋建筑地基基础质量的主要因素
(1)地基基础缺陷的种类及其对建筑物使用、安全、耐久性等方面的影响。
(2)上部结构的整体性、安全度、使用要求等具体情况对地基基础变形的适应性。
(3)地基基础变形、结构变形的数值,发展速度和趋势。
(4)地基基础缺陷和加固上部结构的可能性和经济性。
4确保房屋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的合理性
4.1重视工程勘查的准确性
工程勘察报告要全面反映房屋建筑场地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情况,预防地基与基础的工程事故发生,首先对场地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全面正确的了解,要做到这一点关键要搞好工程勘查工作,要根据建筑物场地的特点,建筑物情况合理确定工程勘察目的和任务,勘查工作是设计的重要前提,决不能忽视而不做,也不能随便做而不考虑是否适用。特别是对复杂的、软弱的地基,更应慎重对待。
此外,在勘查时要重视对钻孔深度的选择。由于钻孔深度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如果不符合设计上对压缩厚度的需要,或者达不到桩所坐落的土层时,那就不可能正确计算出地基的沉降,或桩的正确承载力,也就达不到基础设计要求。因此必须按设计要求确定合适钻孔深度。如果由于勘查量不足,钻孔和探坑布点少,再加上钻孔深度不够,以致不能表达出土的不均匀性和层理的不一致性,就有可能引起建筑的翘曲和弯折而出现裂缝,造成危害和浪费。
4.2提高结构设计的合理性
地基基础的设计应当根据建筑物的使用要求,结构型式和工地的土质条件,并结合现场具体情况,在适用与经济的前提下,要保证建筑物的主要承重结构在正常使用过程中不发生裂缝或损坏。
设计人员应慎重对待工程勘查报告提供的地基承载力建议值,严格计算基础的实际土压力,若对勘查告的建议值有怀疑,可以再做载荷试验验证。施工人员在天然地基上建造大中型工程时,应复核设计地基承载力的合理性。一旦发生地基产生较大的沉降或倾斜,必须立即停工,会同勘查、设计和使用单位共同研究。采取必要措施,防止地基和建筑物发生灾难性破坏。
5加强房屋建筑地基基础工程的施工技术
下面以某住宅工程为例,探讨如何做好房屋建筑地基基础工程的施工质量。该工程为框剪结构,场地内房屋自上而下依次为填土、淤泥、粉质粘土、含泥中粗沙和砂质粘土。
5.1地基基础的选型
基础是建筑物和地基之间的连接体,基础把建筑物竖向体系传来的荷载传给地基。如果地基的承载力足够,则基础的分布方式可与竖向结构的分布方式相同,但由于土质或荷载的原因,需要采用满铺的片筏形基础。片筏基础有地基接触面广的优点,但与独立基础相比,它的造价要高,基础的概念都是把集中荷载分散到地基上,使荷载不超过地基的长期承载能力。如果地基非常软弱,且建筑物较高的情况下,则需要采用片筏形基础,多数建筑物的竖向结构墙、柱都可以用各自的基础分别支承在土地基上。
假设地基承载力不足,属于软土地基,必须采取措施对软弱地基进行处理。软弱地基系由淤泥质土冲填土、杂填土或其它构成的地基,那么在勘查时应查明软弱土层的均匀性组成,分布范围和土质泥沙,根据采用的地基处理方案提供相应参数。在初步计算时最好计算房屋结构的大致重量,假设它均匀的分布在全部面积上,从而得到平均的荷载,可以和地基本身的承载力相比较,如果地基的容许承载力大于4倍的平均荷载值,则用单独基础可能比伐形基础更经济。如果地基的容许承载力小于2倍的平均荷载值,建议采用片筏基础,如果介于在二者之间,则用桩基。一般情况下采用桩基的情况较多。
5.2地基基础施工技术与措施
当地基土质为淤泥,上层土层又较薄时,应采取避免施工中对淤泥和淤泥土扰动的措施。如果是冲填土、建筑物垃圾废料,当均匀性和密实度较好时均可利用作为持力层,对于有机质含量较多的生活垃圾和对基础有侵蚀性的工业度料等杂填土,未经处理不能作为持力层。在选择地基处理方法时,应综合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建筑物对地基要求,建筑结构类型和基础型式,周围环境条件、材料供应情况,施工条件等因素,经过技术经济指标比较分析后择优采用。
地基处理时,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加强上部结构的刚度和强度,以增加建筑物对地基不均匀变形的适应能力,对已确定的地基处理方法,进行必要的测试,同时为施工质量提供相关依据。地基处理后,建筑地基变形应满足现行有关规范要求,并在施工期间进行沉降观测;如果地基上欠固结土、膨胀土,湿陷性黄土,则选用适当的增强填土地基加固措施的施工工艺。
房屋基础处理方案应根据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建筑物型式与功能要求,荷载大小和分布情况,相邻建筑基础情况,施工条件和材料供应以及地区抗震裂度等综合考虑,选择合理的基础型式。结合该房屋地基的实际情况,地基较差,荷载较大,为增强建筑物的整体性,减少不均匀沉降,同时满足地基沉降要求,可以采用桩基或人工处理地基,但人工挖孔桩适用于地下水位较深,而持力层以上无流动性淤泥质土者,因此采取桩基础作为建筑的基础比较理想。
方案中我们要着重考虑超长结构带来的不利影响,当增大结构伸缝间距或者是不设伸缩缝时,必须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要防止结构开裂,在适当增大伸缩最大间隙的各项措施中,在结构施工阶段采取防裂措施是通用的减少混凝土收缩不利影响的有效方法,我们一般采用的做法是设置施工后浇带,另外,当建筑物存在较大的高差,但是结构设计根据实际情况,不设置永久变形缝时,例子中就存在采用施工后浇带来解决施工阶段的差异沉降问题。
当地下室结构超长过多,单靠设置后浇带不足以解决混凝土收缩和温度变化问题时,可以考虑采用补偿收缩混凝土,在适当位置设置膨胀加强带时,并制定严格的技术保障措施,保证混凝土原材料的质量和微膨胀剂的合理准确,结构设计应对地下室结构部位混凝土的限制膨胀率采取措施。
在施工中高层建筑主体与裙房之间是设置永久变形缝,还是在施工阶段设沉降后浇带,应根据场地地基持力层土质情况,基础形式上部结构布置等条件综合确定。在采用天然基础埋深,一般应大于裙房基础埋深至少2 m,不满足要求时,应计算高层建筑的隐定性,并与高层建筑的架空层贯通,期间设置了沉降缝,基础埋深基本相同,沉降缝间采用硬质材料充填,如果处理不好,出现高层建筑层与地下架空层互质问题,建筑投入使用后,发现沉降缝两侧墙开裂,造成渗漏。
近年来,复合地基得到广泛运用,该地基可以提高地基持力层承载力,有效地控制建筑物的沉隆,以解决高层建筑主体和裙房之间差异沉降问题。不论采用哪种方法,如果采用施工后浇带而不设置永久变形缝,却有可能出现裙房与高层建筑物的整体倾斜,因此,如何保证高层建筑物整体使用寿命。除质量安全、材料、工艺要求外,首先要把握基础施工方案,这是关键。
浅基础工程范文5
【关键词】水利水电;基础工程;施工技术
一、引言
水是社会发展重要的自然资源,而水利、水电工程是综合利用这个自然资源发展国民经济的重要手段,是保障经济建设稳定发展重要手段。近年来,我国的水利水电工程的投资及建设规模在不断扩大,其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在水利水电建筑施工中,基础施工技术具有重要的作用和地位,研究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技术十分必要,对工程的长远发展有着很重要的作用。本文就水利水电基础工程设施的施工技术展开了探讨。
二、水利水电基础工程施工新要求分析
(一)图纸是施工的基础前提和保证,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应具有地基与基础的施工图纸和地质勘察报告等有关技术文件和资料,结合当前的地质勘察报告和实情况总结和设计出合理的施工方案和施工图纸,并掌握施工区域内的地质情况,为日后施工中施工质量和藏工效率的提高奠定基础。
(二)在进行土方开挖前,应根据施工方案要求,妥善处理施工区域内妨碍施工的已有建筑物、道路、沟渠、管线、树木等。
(三)在山区施工时,应事先了解当地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地形地貌和水文地质等,如因土方施工可能产生滑坡时,应采取可靠措施。在陡峻山坡下施工,应事先检查山坡坡面情况。如有危岩、崩塌体、古滑坡体等不稳定迹象时,应作妥善处理。
(四)施工机械进入现场所经过的道路、桥梁和设备卸车地点等,应事先做好加宽、加固等准备工作。
(五)应严格复核测量放线的定位控制线、水准基准点及基槽的灰线尺寸等,确保其符合设计要求。
(六)施工场地应清理平整,表面坡度应符合设计要求的排水坡度和临时排水设施。如设计无要求时,一般应将排水沟方向做成不小于2%的坡度。
(七)对于开方挖土低于地下水位的基坑及管沟,应根据地质勘察文件及资料,采取相应的措施降低水位。
三、目前水利水电基础施工的新方法
水利水电工程对地基的要求比较严格,工程又常处于地质条件比较复杂的地区和部位,地基处理不好就会留下隐患,事后难以补救,需要采取专门的地基处理措施。目前水利水电基础施工的新方法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
(一)不同类型的基础施工
在进行浅基础施工时,如果不需要放坡,应先要沿着测量基准灰线的直边切割出一个槽边的轮廓线,并一一展开作业面。对于地下水位的降低和地面排水系统的建造,应结合当地工程地质资料及挖方尺寸等条件综合考虑,以预防地基土结构被破坏。
(二)控制地基与基础的强度
进行水利水电基础施工时,应确保地基与基础的强度足以承受建筑物上的全部结构荷载,因此,必须确保基础的耐久性、防潮性、耐侵蚀性等都满足要求。此外,为确保地基的稳定性,必须确保地基和基础有足够的工作面。地基变形值的范围也应该在许可范围内,以防止建筑物的开裂、倾斜或者标高变化等。
四、水利水电不良地基处理技术
不良地基是指由于地基的天然性能缺陷,不能满足水利工程建筑物稳定对地基的要求。对于水利水电工程建筑物来说,不良地基对建筑物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基础的沉陷量过大或不均匀性、地质条件差、抗滑稳定安全系数偏低等,地基内为无粘性土粉细砂层,因振动可能产生液化,造成建筑物失稳破坏,或因震陷造成建筑物破坏几等个方面。
(一)可液化土层的处理
可液化土层在静力或振动力作下,孔隙水压力上升,抗剪强度瞬时消失,导致地基沉陷、滑移失稳、危及上部建筑物的安全。常用处理的方法是:将可液化土层开挖清除,置入其他强度较高、防渗性能良好的材料;振冲挤密或分层振动压实等。
(二)软土地基的处理
软土地基承载能力很低,不易满足水工建筑物地基设计要求,故需进行处理。软土基础具有孔隙比大、天然含水量高、透水性低、抗剪强度低等特性,在施工时应充分考虑其施工特点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处理。常用的方法有排水固结法、强夯法、旋喷法等,下面做简要介绍:
1、排水固结法。排水固结法主要由加压系统和排水系统量部分组成,可以有效解决决淤泥软粘土地基沉降的问题,且能保持淤泥软粘土地基的稳定性。
2、换土法。当淤土层的厚度较薄时,通常采用砂壤土、灰土、粗砂、水泥土将不符合设计要求的淤土层换掉,并采用沉井基础等办法处理地基。
3、强夯法。强夯法一般是将80kN的夯锤起吊到至6m-60m处,让锤作自由下落运动,以夯实土质。此法对于河流冲积、滨海沉积层等土质的夯实效果较好。
4、旋喷法。旋喷法主要用于地基防渗,主要通过利用旋喷机具将带有特殊喷嘴的注浆管置于土层预定浓度,而后对其予以提升,以产生高压,挤迫水泥固化浆液与土体混合,经过凝固硬化结成桩子,以达到提高地基防渗的目的。
5、振动水冲法。振冲法主要采用振冲器对混凝土进行振冲,利用振动和冲击荷载的作用对土层进行分层振实或夯实,以加固地基。
6、土工合成材料加筋加固法。该法主要是将荷载平摊于地基,在可能出现塑性剪切破坏时,平铺于地基表面地土工合成材料将可以对面形的破坏起到组织作用;也可以在一定的程度上减小破坏的扩张,从而提高地基的承载能力。
7、灌浆法。灌浆法主要是将水泥砂浆、水泥浆、粘土浆、粘土水泥浆及各种化学浆材予以液化,而后将其注入地基介质中或建筑物与地基的缝隙部位,从而达到加固淤泥软土地基的效果。
8、硅化加固法。硅化加固法主要借助电渗原理,,利用网状的带孔眼的注浆管,采用电动硅化法,通过轮换诸如的操作手段,把硅酸钠溶液与氯化钙溶液注入土中,通过一系列的化学反应生成胶凝物质,或者活化土颗粒的表面,从而使土颗粒之间的连接性和土体力学的强度就会被提高。
9、加筋法。加筋法是为了减少整体变形,并且同时达到增强整体稳定的性能的目的。将抗拉能力强的土工合成材料埋置于土层中,土颗粒与拉筋之间产生摩擦力,使土与加筋材料形成一个完整的整体,从而提高地基强度。
10、桩基法。如果淤土较厚,含水率较高,孔隙也比较大,大面积的深处理比较困难,可采用打桩法进行加固处理。
(三)淤泥质软土的处理
淤泥质软土由于其质软,易产生高压缩变形、侧向膨胀、滑移或挤出,影响上部建筑物的稳定。常采取的处理办法是:开挖清除、置换砂层、砂井排水、抛石挤淤、控制加荷速率、扩大建筑物基础或采用桩基、预留沉陷量等方法。
五、结束语
水利工程项目具有投资大、工期长、施工自环境条件差等特点,对施工工艺的要求较高,尤其是基础工程设施施工方面,对施工工艺及施工方法等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施工过程中,应把握水利水电基础施工的新要求,在确保工程质量的前提下,综合工程造价、进度、施工安全等多方面因素,选择合理的施工技术,以提高施工质量和施工效益。
参考文献
浅基础工程范文6
关键词:水利工程;基础处理;灌浆
中图分类号:TV5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8136(2012)17-0088-02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建设脚步的逐渐加快,水利工程建设发展的速度也有了很大的提高。但在水利工程建设中满足水利工程条件的地基不多,所以对基础处理的方法与技术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同时,地基处理属隐蔽工程,要根据水工建筑物对地基的要求,分析水文、地质条件,进行技术经济比较,选择技术可行、效果可靠、工期较短、经济合理的施工方案。基础灌浆技术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水利工程地基的问题,凭借基础灌浆技术能与地质条件很好的适应的优点,基础灌浆施工技术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占有重要地位,是施工的重要环节。
水利工程建筑物的基础有两类:岩基和软基,其中软基包括土基与砂砾石地基。由于受地质构造变化及水文地质的影响,天然地基存在不同程度的缺陷,需要经过人工处理,才能作为水利工程建筑物的可靠地基。通过使用基础灌浆技术来减少或消除地基的某些天然缺陷,改善和提高地基的物理力学性能,使地基具有足够的强度、整体性、抗渗性及稳定性,以保证工程的安全可靠和正常运行。
基础处理工程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占有重要地位,是施工的重要环节。本文介绍了岩石基础灌浆技术及其分类,分析了灌浆所需的材料。
1 基础灌浆施工技术在岩溶地区的应用
1.1 使用基础灌浆技术对浅层含岩溶地区实施基础灌浆
浅层含岩溶地区一般岩溶深度较浅,需要将浅层岩溶中的沙土挖掘出来,然后再使用水泥砂浆对原有较浅的岩溶地区进行回灌。
1.2 使用高压旋喷灌浆技术对岩溶地区实施基础灌浆
高压旋喷灌浆是利用能量较大的水、气同轴喷射切割搅拌地层,同时将凝结材料,如水泥浆,灌注掺搅地层,形成要求形状的凝结体。
1.3 使用高压灌浆技术对岩溶地区实施基础灌浆
为了使填充物更加密实,对岩溶地区的基础一般使用不冲洗高压水泥灌浆的方法,其特点是工艺简单、工效高,形成的帷幕质量好。使用高压水泥灌浆法处理的基础具有很强的稳定性和防渗水性。但施工中发生的“固管”事故,极大地困扰着该技术的发展。
1.4 使用基础灌浆技术对深层岩溶地区实施基础灌浆
当岩溶的深度在50 m以下时称为深层岩溶,在深层岩溶的基础上进行施工时,使用高压旋喷技术对基础灌浆是有一定困难的,因此,需要采取其他的灌浆办法,我们可以用普通的灌浆方法对岩溶地区的周围进行灌浆处理,水泥浆进入深层岩溶的过程中会排挤深层岩溶中的其他填充物,由于所受排挤的压力很大,导致原有填充物和水泥浆结合并很快硬化。
2 灌浆的材料
岩基灌浆的浆液,一般应该满足以下要求:①浆液应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吸水率低;②为便于施工和增大浆液的扩散范围,浆液应具有良好的流动性;③浆液硬化成结石后,应具有良好的防渗性能、必要的强度和黏结力;④浆液在受灌的岩层中应具有良好的可灌性,即在一定的压力下,能灌入到裂隙、空隙或孔洞中,充填密实。
岩基灌浆以水泥灌浆最普遍。灌入基岩的水泥浆液,由水泥与水按一定配比制成,水泥浆液呈悬浮状态。水泥灌浆具有灌浆效果可靠、灌浆设备与工艺较简单、材料成本低廉等优点。
水泥浆液所采用的水泥品种,应根据灌浆目的和环境水的侵蚀作用等因素确定。一般情况下,可采用标号不低于C45的普通硅酸盐水泥或硅酸盐大坝水泥,如有耐酸等要求,则选用抗硫酸盐水泥。矿渣水泥与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由于其析水快、稳定性差、早期强度低等缺点,一般不宜使用。
水泥颗粒的细度对灌浆的效果有较大影响。水泥颗粒越细,越能灌入细微的裂隙中,水泥的水化作用也越完全。在水泥浆液中掺入一些外加剂(如速凝剂、减水剂、早强剂及稳定剂等)可以调节或改善水泥浆液的一些性能,满足工程对浆液的特定要求,提高灌浆效果。外加剂的种类及掺入量应通过试验确定。
在水泥浆液里掺入黏土、砂、粉煤灰,制成水泥黏土浆、水泥砂浆、水泥粉煤灰浆等,可用于注入量大、对结石强度要求不高的基岩灌浆。这主要是为了节省水泥、降低材料成本。砂砾石地基的灌浆主要是采用此类浆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