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智慧社区总结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智慧社区总结范文1
一、认真落实定期回访制度。对整治辖区的出租屋每月至少保持回访一次以上,确保来有登记,走有注销。
二、加强监督管理。加强对重点整治区域考核和督查,同时要求街道网格中心认真组织好自查。做到有错即纠,有漏必补。
三、借助“春季人口信息采集大行动”,组织全区网格员按照要求,在行动中发现一户,采集一户,确保采集到位。
四、责任捆绑,强化采集。在整治重点区域行动中,凡属重点户、钉子户,网格员及时将信息反馈给社区民警,促成配合民警一起,上门解决钉子户、重点户的信息采集问题。
五、加大实有人口和出租屋管理力度。分别组织 10 个街道对整治重点区域出租屋进行排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并通过每月检查实有人口信息采集、隐患信息采集处理率掌握重点区域人口和出租屋管理情况。做好重点人随时掌握、重大事件及时上报。
智慧社区总结范文2
××街道方城社区是一个典型的老城区,常住人口10496人,其中人户分离的有4969人,实有人口7123人。现有出租房屋471家,流动人口1671人,约占常住人口的1/4,这些流动人口成份复杂,他们在为城市化建设和经济发展做出积极贡献的同时,也给我们的人口管理、计生工作及治安管理等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压力。近年来,我们通过不懈努力,流动人口管理工作逐步走上轨道,探索并积累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经验做法,由于方法得当,措施得力,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流动人口的犯罪得到了有效的遏制,社区的刑事治安案件明显下降,发案比2005年下降35%。我们的具体做法:
一、抓组织建设,实现网络化管理
流动人口的管理,如果继续沿袭传统的管理模式,把流动人口管理停留在登记、发证上,势必处于被动应付的局面。为此,根据老城区的特点,我们在街道流动人口管理办公室的精心指导下,建立完善三级社会化管理组织网络,实现了以流动人口管理服务站为载体,以管理、教育、维权、服务为主要内容的三级网络化管理。一是成立了由辖区民警任站长,社区综治干部、片幢长、居民组长、护村队长为成员的流动人口管理服务站为一级的管理组织机构。主要负责完善制度、教育培训、考核评比及督促检查等工作。二是把社区分成5个片,建立片幢长的二级管理组织网络,把5个专管员,4个协管员分到每个片,实行分片负责制,主要职责是包干本片外来人员的登记、核查、发证,以及出租私房日常管理、矛盾纠纷调解及协助做好育龄妇女验证、b超等工作。三是不断吸收壮大以老干部、老党员、单元长、租房业主为信息员、管理员、巡查员的群防群治的三级组织网络。
二、整合资源,进行社会化管理
流动人口以其流动性和分散性成为管理的难点,我们紧紧抓租赁租房主和用工单位,按照“谁用工、谁负责”、“谁经营、谁负责”的原则,实行融治安管理、劳动用工、计划生育等一体的流动人口管理“业主责任制”,通过签订治安责任状等形式,落实用工单位、经营业主和房屋出租人的管理责任,发动社会各方面力量,形成流动人口工作的齐抓共管。一是将卫生管理工作和流动人口管理进行有机结合。日常,结合环卫工作对房屋出租、承租人情况进行了解,根据实情及时变更登记,补办手续。去年3月份,我们在检查北门街7幢202室,有居民反映居住该503室的人员比较复杂,这些人员白天无所事事,发现情况后,及时进行跟踪调查,发现王某、张某、胡某等江苏藉人员,整日混迹于赌场,派出所将他们纳入视线列为高危人群,并抓获了发生于肖泉村山上的因赌博伤害致死的犯罪嫌疑人胡某。二是充分发挥社区、企业单位流动人口协管员的作用。流动人口协管员由社区计生员、片幢长、治保主任或企业有关人员兼任,他们生活在社区和企业,人熟、地熟、情况熟,便于及时了解和掌握各种情况和信息,在管理流动人口中发挥了信息员的作用。去年社区协管员发现了四批晚上盗窃作案分子,他们及时向××派出所提供线索,配合民警进行查处。三是逐步推广中介出租私房合同管理。××地区外来人员的收入相对高一些,对租房条件要求也相对高一些,自2005年来有人收集零散房屋改装成具有独立卫生间的出租私房出租给流动人口,年收入可达3—5万。在这种情况下,中介租房业主应运而生,××地区出租私房有逐步向租房能手集中的趋势,有的中介业主一人出租管理四、五间,相当于管理40来个流动人口,他们与承租人都签订合同,把治安要求写得一清二楚,情况了如指掌,社区与辖区干警及时把中介业主变成信息员、登记员,发给每户一本登记册,经常进行核对,这样的社会化管理,既省钱,又好管。
三、注重教育服务,推行亲情化管理
首先我们紧抓房屋出租人的教育培训,每年我们都要进行4次的教育培训,由社区民警或邀请行家专门授课教育,通过以培训的形式使广大房东明确其责任义务,特别每年的年初、年终,我们更是不放松对房屋承租人的教育培训。其次我们依托社区法制学校这一平台,每年组织流动人口集中教育两次,聘请司法局、消防队等相关部门进行法律法规和安全方面的教育,以增强他们的法制观念。再次要求用工单位按要求进行教育,利用宣传栏、广播、图片等形式进行教育,做到所有外来人员普遍得到二次以上轮训。同时在生活上尽量关心他们,切实保护他们的合法权益,在他们远离家乡,感觉缺少社会保障的情况下,我们坚持不分内外,不管是劳资纠纷,还是外来人员之间的纠纷,我们都尽心尽职,全力服务。去年5月份,安徽藉小工林某某,因生活所迫,无力解决医药费,我们掌握情况后,发动捐款,筹措了2000元为林某某解决了燃眉之急,使他深感社会大家庭的温暖。同时还通过多种途径帮助外来人员解决就业和生活中的实际困难。
智慧社区总结范文3
—— 本报记者 霍娜
有消息称,国家智慧城市体验中心将投入建设。此前,已有部分城市开始建立体验中心,集中展示智慧城市的相关设计、功能等,预计未来3~5年将是类似体验中心集中创建期。对于这项无本本可搬、无模式可套的民生工程,先试点后推广,体验中评估,评估中优化,是必然的选择。当然,如何设置评估评定的指标?如何总结试点示范的经验?也将成为智慧城市管理与服务部门必须研究的课题。
智慧城市是面向百姓的民生。百姓的幸福指数才应该是评估城市智慧与否的关键指标。百姓的幸福指数,与收入、交通、居住环境、卫生情况等密切相关。整个城市、社会治安稳定,食品安全、空气清洁,人们有稳定工作、和美家庭等是老百姓的最大诉求,然后才是城市更加繁荣。
而要实现老百姓的这些诉求,由上至下的建设思路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自下而上,真正从需求出发,从细节做起,研发信息技术方案解决一个又一个实际问题。这就要求无论是智慧城市的试点示范,还是各种形式的体验中心的建设,都需要从规划设计开始,考虑城市的特色,洞察市民的需求,动员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其中。而且,百姓的认可度、参与度和满意度也必然成为智慧城市评估评级的重要指标。
最近有些学者、企业就选择了一个很好的切入点——智慧社区。他们在研究社区金融与智慧社区的融合。而万科智慧社区、拉卡拉的社区便民支付、民生银行的社区银行都在重新发现社区的价值,打通城市的毛细血管层,重建社区商业微生态,让人们生活更加安全、便利。近日的金融展上IBM展台上的社区银行的概念也在不断拓展,它更强调人机交互的体验。
智慧社区总结范文4
智慧化是市(县)域社会治理理念升级的必然趋势。智慧社会是信息社会的高级形态,智慧化是社会治理的全新赋能。智慧化与智能化一字之差,体现了社会治理理念、制度、模式、手段的转型升级。市(县)域社会治理智慧化强调新技术对人的服务属性和对城市发展实际产生的治理效能,它代表着理念更精细、管理更高效、服务更周全、生活更安全、体验更人性的社会治理模式。
与智能化相比,智慧化侧重于以人为核心和目的,力求通过各种智能技术手段和信息集成等技术能力,对海量城市社会治理信息进行要素整合、主动感知、全面采集、数据积累、综合分析、快速反应、科学决策、精准施策,主动发现和思考社会治理精细化需求,进而提供更符合人全面发展需要的社会治理综合性解决方案。
这要求我们必须切实树立起智慧化和全周期管理意识,用好科技支撑的新钥匙和科技驱动的新动能,保障城市生命有机体运转过程的信息顺畅流通、动态全面掌握、预警预测精准、危机快速应对、经验及时总结,使制度和技术优势更好地转化为治理效能,使城市变得更聪明一些、更智慧一些。
智慧化是市(县)域社会治理手段革新的必然举措。智慧化意味着社会治理从低效率、粗放式、传统式向高效化、精准化、现代化迭代转型。为此,应当充分运用5G、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物联网等新技术手段,打破数据壁垒和信息孤岛,用最领先理念、最先进技术、最前沿标准和最经济成本加快推进社会管理信息化平台建设,打造会思考的智慧大脑,搭建触感灵敏、互联智能、开放共享的城市细胞神经和毛细血管。
此外,还应当加强对市(县)域社会治理的基本目标、治理主体、治理对象、治理内容、核心环节的全面统筹和精细设计,推动数据收集、管理、存储、共享、分析、挖掘、预测、决策手段和能力升级,健全融合市政、交通、卫生、教育、环境、应急、就业、社保、养老等重点领域的综合型社会治理数据库,完善城市民生服务智慧应用综合平台,加快智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等,真正用智慧化手段把准城市脉搏、激发城市潜力、推动城市善治,构建起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智慧治理的五维社会治理模式。
智慧化是打造社会治理新格局的必由之路。智慧化作为基于新技术的治理模式,可以为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提供具体载体和实现路径。
首先,智慧化治理可以通过信息技术和数字空间有效推动智慧互联、重心下沉、资源融合、全民参与、一体协作,使每个群众都能成为治理数据提供者、治理议题发起者、治理问题监督者、治理决策建议者、治理过程参与者。党wzf可以通过高效便捷的方式了解基层利益诉求和意见建议,人民群众可以通过多元化渠道依法参与城市治理,有助于形成以新技术为支撑、以协商为基调、以融合参与为特色的党群互动、政社共治、政企联动的自贸港市域社会治理新生态。
其次,智慧化治理可以通过移动互联、物联网等手段将社区管理者、社会组织、居民等自治主体组织动员起来,将物业管理、疾病防控、环境监测、风险排查、矛盾化解等信息融合进入社区智慧平台,建立集线上政务、线上调解等功能于一体的智慧社区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引导社区居民通过智慧平台密切日常交往、参与公共事务、开展协商活动、组织邻里互助,夯实群众自治和群防群治等治理优势,构建智慧社区新模式。
智慧化是增进人民福祉的必然选择。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自贸港社会治理创新的根本立场。应当把人民需求作为智慧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人民满意度作为检验智慧化成效的核心标准。
当前,人民群众的、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需求日益增长,推动市(县)域社会治理智慧化的第一要务就是通过建设更符合人民需求的聪明智慧城市,使人民群众得以更好地感受城市温度、参与城市治理、享受城市服务、共享城市红利,不断提升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智慧社区总结范文5
(一)实施三大战略,打造“智慧沪东”品牌
1.实施人才战略,组建信息化专业部门。
一是引进信息技术、高学历人才,优化现有公司高层次人才结构比例,应用信息化技术手段,改造现有传统物业维护、绿化养护、保安、清洁等低附加值管理流程,提高员工工作效率。把公司从劳动密集型企业变成智力密集型企业,打造“智慧沪东”品牌。二是成立专家顾问团队,成立由高校、行业主管部门、信息化专家等组成专家顾问团队,加强企业信息化顶层设计和战略规划指导。
2.实施信息化和物业服务融合战略,建设社区物业管理三平台。
一是搭建社区物业管理平台。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对社区做全面的智能化升级,把现有60多家物业统一在一个平台上管理,通过建立可视对讲、视频监控、安全防护、车辆管理、物业管理、事务管理、社区服务、商圈整合等功能,强化协同和管理信息化,打造基于云服务一站式社区服务平台。并与安全管家、物业管家服务相结合,改变原有社区便民服务中,各种服务孤立分散、不成体系、附加值较低,居民个性化需求无法满足的现状。从而将基本物业服务更为形象地转化融合落地到社区,带来不一样的基础物业服务体验,为社区住户提供除基础物业管理服务外的增值服务,以创造更多的商业价值。二是搭建社区电子商务平台。随着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以及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已经十分习惯通过网络查找消费指南、进行购物。淘宝、大众点评等网站虽然知名度高、应用广泛,但其服务对象太广,缺乏针对性,不能保证商品和服务对所有社区居民的方便性,往往存在外卖不送、消费无保障等情况。智慧沪东提出了“服务500米”的理念,电子商务平台提供的消费指南和在线购物将尽可能的贴近居民的日常生活,以社区居民为服务对象,并且能够在更短的时间内将商品送货上门。三是搭建社区金融服务平台。沪东建设与上海银行、普天支付等企业合作,联名推出的智慧社区卡。“一卡通”解决住户物业缴费、购物、门禁、停车等最常用功能,极大地方便居民社区生活。智慧社区卡实名登记具有金融理财功能,社区居民可持卡申请小额贷款、购买T+0“慧财宝”理财产品;智慧社区卡用做电子钱包能够方便业主进行小额资金管理,如委托保姆持卡买菜、发放子女零花钱等;该卡作为停车卡、门禁卡,还能避免群租,解决社区居民持卡多、管理难的问题。试点实施一年来,社区业主反响良好,正逐步向其他物业推广。
3.实施“社区服务运营商”战略。
把传统的物业公司通过互联网基因重组,由被动管理到主动服务,将实体社区变成一个基于大数据的互联网平台。“社区服务运营商”战略就是围绕住户的衣、食、住、行、娱、购、游,打造社区服务全产业链。“为客户创造价值”的同时“为公司带来商业价值”。
(二)创新特点:
1.塑造社区消费者互动体验。
在推广社区O2O电子商务平台和社区金融服务平台业务时,针对社区中老年群体,强化社区消费者协同体验,让消费者感受邀约和参与其中,建立社区消费体验中心,配置专职业务人员现场指导和商品解读,同时及时反馈消费信息调整营销策略和方式。即以服务为核心,以商品为道具,以消费者体验为中心,带动消费者参与、引起消费欲望的互动体验。
2.构建基于消费信用的社区金融服务平台。
推出以社区智慧卡端口,构建基于消费信用的社区金融服务,不仅提供了银行为社区业主客户提供理财、融资等各类金融服务,同时也搭建了业主缴费、社区消费等主动服务的渠道平台。
3.探索社区B2F商业模式。
B2F结合现有电子商务(B2B\B2C\C2C)的优点,以社区家庭为服务切入点,依托社区服务最接近业主的优势,打造以社区服务(物业、家政、代购、快递、房屋托管)为核心、辐射周边一公里商业生态圈平台,将服务直接转化成了商业管道。
二、主要成效
沪东建设定位于社区服务运营商,不仅为企业自身发展开创了新的运营模式,也为传统物业管理变革,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了示范效应。
1.贴近服务,提升能力。
由被动服务到主动服务,不仅贴近了业主的服务需求,而且通过理念转变,人才引进,规范服务,进一步提升小区管理能力和小区安全服务范围。如设立社区体验中心,推行三合一智慧卡,方便居民就近消费,杜绝售假、消除群租现象;贴近服务,开辟家政、代购、房屋托管等业务等。
2.平台管理,提升效率。
建立面向区域性管理服务平台,进一步提升管理效率。如建立统一电梯安全运行监控平台,通过模式创新,让兄弟物业的电梯运行纳入统一监控平台,进一步提高电梯安全运行效率,从而使原来每一小区配备一名电梯维修人员,到相邻物业三四个小区仅配备一名,不仅减少了用工人数,而且降低了管理成本。
3.社区电商,提增效益。通过建立社区电商服务平台,不仅改变了依赖收取物业管理费生存的方式,而且通过电商平台,进一步提增企业效益。
三、总结
智慧社区总结范文6
关键词:智慧城市;核心逻辑;盈利模式
中图分类号:F290
智慧城市无疑是一股热潮,但是目前世界范围内的智慧城市,基本只在其中的一两项应用上实施较好;而中国的所谓智慧城市,虽然规划很全面,但目前大多没有落地,或仅在某一项业务上进行了若干探索。笔者希望通过对智慧城市的解读和分析,能帮助大家对智慧城市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当前在产业与资本市场层面,智慧城市已经成为炙手可热的概念。那么到底什么是智慧城市呢?按照2013年11月总理在“中欧城镇化伙伴关系论坛”上的讲话,“智慧城市是城市信息化的高级形态,是包含全新要素和内容的城镇化发展模式,智慧城市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基础,智慧的感知、分析、集成和应对各类社会活动与公共需求”。
想象一下这样“新的城市形态”――不用跑无数个政府部门,在电脑前就把各种申请搞定;不用担心停车、拥堵的问题,车上的智能导航已经链接城市的“大脑”给你规划了最佳路线;走进小区打开快递柜,本来忘买的米油已经在里面;一进家门气温、光线已经调到了自己最喜欢的状态,一杯你最爱的热咖啡已经在桌上冲好;有点不舒服的身体通过家里的穿戴设备检测,已经传送给了自己的医生,医生通过视频发来了诊断……这就是我们在智慧城市里的生活。而且这一切正在发生。
据统计全球已启动或在建的智慧城市已达1000多个,未来还会以20%以上的增速增加,如斯德哥尔摩实施的智慧交通项目,引入RFID技术,自动识别入市车辆拥堵降低25%,交通排队时间下降50%,尾气排放量减少8%~14%,温室气体排放减少40%。智慧城市在全球不同城市还有其他不同应用,如英国伦敦正在实施的电子政务云、德国汉堡正在实施的智能建筑、美国波士顿正在实施的智慧医疗等(见表1)。
而中国多地也启动了智慧城市的项目,如佛山电子政务,统一规划和标准,实现多部门协同;也包括乌海实施的智慧安全项目、辽源实施的智慧医疗项目、上海实施的智慧城管(见表2)。
智慧城市无疑是一股热潮,但是目前世界范围内的智慧城市,基本只在其中的一两项应用上实施较好;而中国的所谓智慧城市,虽然规划很全面,但目前大多没有落地,或仅在某一项业务上进行了若干探索。笔者希望通过对智慧城市的解读和分析,能够帮助大家对智慧城市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一、智慧城市核心逻辑
本部分从两方面作以阐述。
(一)生产力发展的逻辑
根据哲学的思路,社会进步体现在,以生产工具改变为标志的生产力的进步,而生产力的进步会带来社会关系的改变,从而导致社群模式的变化。就如出现工业设备这样的生产工具替代了农业机具,导致了社会关系由农业社会进入了工业社会,而在城市形态上就从农业村庄、城镇跃迁到了工业化城市(见图1)。
智慧城市就是我们所说的“新的城市形态”,也就是新的社会关系的表现。智能设备、网络技术,特别是移动互联网的出现,带来了生产工具的进步或者是说生产力的跃进,导致了社会关系进化到了网络社会,而城市形态上就表现为智慧城市。从这个简单的逻辑上讲,智慧城市的出现有其必然性。就像电脑手机的普及,已经改变了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一样。
(二)政府诉求的逻辑
政府无疑将在智慧城市的构建中扮演主角的角色,也是最有力量的角色,企业和民众也是不同角色的参与者。政府在智慧城市功能上最核心的三个诉求是“保稳定、惠民生、促发展”。信息化、智能化无疑是保稳定最佳的实践方式,这也是网络化管理出现的原因;而产业的发展除了基础设施的提供以外,也需要供企业提高运营效率的信息化、智能化的平台,也导致了“招商引智”替代了“招商引资”;在越来越接纳互联网特别是移动互联网的民众,对于政府的效率、生活的便捷程度等提出来更高的要求。而这些正是智慧城市的题中之意。
所以,从智慧城市最有力量的主角――政府的视角来看,智慧城市是与政务、民生、产业等优化升级最好的形式,是“保稳定、惠民生、促发展”最佳的路径。
二、解构智慧城市
智慧城市与我们的息息相关,从衣、食、住、行等平常的生活,到学习、看病等特别的场景,甚至是我们的工作方式都发生了巨大的改变。我们尝试通过不同的维度去解构一个宏大的智慧城市,能够让我们对于智慧城市有一个更加结构化和清晰的方式去认知。
(一)应用场景角度的解构
智慧城市有无数个智能的应用场景,就像今天我们城市中不同的场景一样,丰富多彩。参照不同的智慧城市的设计,我们总结出了智慧城市发展的三个核心的发展诉求――政府对于“保稳定”的诉求;政府和民众对于“惠民生”的诉求;政府和企业对于“促发展”的诉求。分别对应了智慧政务类、智慧民生类、智慧产业类这三大智慧城市核心板块。对应智慧城市三大核心板块,又有无数具体的应用场景,笔者总结为以下19种应用场景(见图2)。
1.智慧政务类
智慧政务类包括以下几方面。
一是智慧交通。将先进技术运用于整个交通管理系统,在大范围内全方位发挥作用的实时、准确、高效的运输综合智能控制和管理。
二是智慧安全。通过智慧传感芯片,将信息进行及时感知,实时传送,让人与物能够实时的智慧互动,构成一个安全和智慧的新安全时代。
三是智慧城管。利用信息化手段和移动通信技术手段来分析、处理和管理整个城市的所有城管部件和城管事件信息。
四是电子政务云。借鉴云计算模式的思想,以互联互通的政务网络为基础,集中管理政府计算资源(基础设施、硬软件、信息),采用动态易扩展的部署和分配资源,整合集成电子政务系统。
五是智慧应急。以现代信息通信技术为支撑,软、硬件相结合的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系统,具备日常管理、风险分析、监测监控、预测预警、动态决策、综合协调、应急联动与总结评估等多方面功能,以实施应急预案、实现应急指挥决策。
六是智慧国土。以国土资源遥感监测数据系统和综合监管平台为重点,构建的覆盖全区域集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一体的国土管理与检测。
七是智慧环保。借助物联网技术,把感应器和装备嵌入到各种环境监控对象(物体)中,通过超级计算机和云计算将环保领域物联网整合起来,以更精细和动态的方式实现环境管理和决策。
2.智慧民生类
智慧民生类包括以下几方面。
一是智能建筑。综合运用现代通信技术、自动控制技术、计算机技术等现代技术,实现建筑的信息化、自动化控制与节能管理。
二是智慧家居。以住宅为平台,利用综合布线、网络通信、物联网等技术,将家居生活有关的设施集成,构建高效的住宅设施与家庭日程事务的管理系统,提升家居安全性、便利性、舒适性、艺术性,并实现环保节能的居住环境。
三是智慧社区。充分借助互联网、物联网等新技术,构建城区 (社区)发展的智慧环境,形成基于海量信息和智能过滤处理的新的生活、产业发展、社会管理等模式,面向未来构建全新的社区形态。
四是智慧教育。运用新一代信息技术,通过构建智慧学习环境,运用智慧教学法,促进学习者进行智慧学习,最终达到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与教育效率的目的。
五是智慧医疗。通过打造健康档案区域医疗信息平台,利用最先进的物联网技术,实现患者与医务人员、医疗机构、医疗设备之间的互动。
六是智慧养老。指利用先进的IT技术手段,研发面向居家老人、社区的物联网系统与信息平台,并在此基础上提供实时、快捷、高效、低成本的、物联化、互联化、智能化的养老服务。
3.智慧产业类
智慧产业类包括以下几方面。
一是智慧能源。利用物联网、云计算和新一代信息化技术将各种能源关联起来,进行智能化开发、开采、输送及使用的能源系统。
二是智慧研发。利用互联网技术与组织模式,从价值流程、高效组织和工具与技术三个方面来构建智慧研发管理系统。
三是智慧制造。智慧制造是以人为本、借助先进的新兴信息技术、系统工程技术与制造技术深度融合为手段,为制造全生命周期活动中的人、物、环境进行智慧化的感知、互联、协同和智能处理的技术与组织模式。
四是智慧营销。是以客户为中心, 以需求驱动商业的价值链,研究制定新一代电子商务的解决方案,实现企业在营销、管理上的智慧转型,获得长期竞争优势。
五是智慧物流。将物联网、传感网与现有的互联网整合起来,通过以精细、动态、科学的管理,实现物流的自动化、可视化、可控化、智能化、网络化等,提高资源利用率和生产力水平的系统平台。
六是智慧金融。社会化网络、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在金融领域的深入应用,带来的金融体系和商业模式的变革,推动资金更顺畅的流通,更合理的配置,更安全的使用的系统平台。
(二)产业链角度的解构
在产业链的维度,我们区分清楚智慧城市建设的主体,并厘清他们之间的关系,把智慧城市分为上游-产品提供、中游-系统集成和下游-运营服务(见图3)。
1.上游――产品提供
在智慧城市的建设过程中,上游主要是基础设施、硬件提供商、软件提供商。上游玩家众多,逐步成为了红海市场,为了追求更大的价值,上游厂商有逐步向中下游转型的趋势。比较典型的企业是做视频监控设备的海康威视。
2.中游――系统集成
智慧城市系统集成商开始从智慧应用领域走向智慧城市顶层设计,从部分应用小集成走向智慧城市大集成,试图建立标准和抢占智慧城市运营权,从而成为运营平台,实现数据变现。比较典型的企业是做智慧交通运营的易华录。
3.下游-运营服务
主要包括内容提供(外部信息导入)、网络提供(数据传输)、云服务(数据处理与分析)、运维管理(日常运营与系统升级)。不同应用的运营商往往仅在自身所在领域利用专业优势积极参与运营,但不同业务和不同区域之间少有联通,运营高度分散。同时,现在运营盈利模式模糊,数据的挖掘和变现能力差。
(三)技术角度的解构
智慧城市是基于云计算、互联网、物联网等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同样具有这些技术层次的特点。我们可以将智慧城市从技术的角度分为感知层、网络层、平台层和应用层,也可以形象的说智慧城市的技术层次是端、管、云和应用。
一是感知层(端)。感知层主要由各种终端构成,用以信息的收集,是智慧城市所有的“感官”,伸向城市的各个角落收集信息,正如人的眼、鼻、耳、手一般。
二是网络层(管)。网络层主要用于信号的传输,现在信号传输的主要途径是,电信网、广电网、互联网和电网。它们如同智慧城市的神经将“感官”所收集到信息传递给大脑。
三是平台层(云)。而这个“大脑”正是我们所说的平台层。它主要是进行数据的分析和处理,平台层就如智慧城市的“大脑”一样,对“看到”、“听到”、“闻到”、“摸到”的信息进行分析、处理,为决策和服务提供支持。
四是应用层(应用)。应用就是我们所说的智慧交通、智慧医疗等等这些具体的应用,它们会以不同的形式与我们的生活发生关系,甚至可以说它们就是我们的生活。
三、智慧城市的盈利模式
正如上面的解构,智慧城市从外在表现形式到内在的构成,都是极其庞大的,需要多方的参与才能完成。而盈利模式是否清晰就决定了厂商参与的程度。我们将智慧城市建设的参与主体及其关系见图4。
根据这些智慧城市建设主体的关系,我们总结了智慧城市的四种赢利模式。
(一)出售设备盈利
依靠智慧城市、智慧地球等前沿概念,向政府等“智慧城市”的主导方出售硬件设备。这种模式就是单纯的“B2B”模式,主要优势是设备技术门槛较高,政府支付能力较强势;而劣势是企业无使用和运营权利,若不计设备维护费用,则只能享受短期一次性回报,不可能发育出“羊毛出在狗身上”的创新商业模式。这种模式的典型代表企业是IBM和Cisco。
(二)城市与地产开发盈利
通过提供智慧城市产品、建设等服务,获取城市与地产开发许可权限以及招商引资佣金。这本身是一种资源置换的模式,对于企业的城市、地产开发运营能力的要求极高,否则有现金流断裂的可能。同时,若企业在智慧城市空有概念而无实际的成果,最终会影响商誉。这种模式几乎只有地产商才能操作。
(三)与政府合作应用服务
与政府在“智慧城市”的应用服务端展开合作,提供软件及数据服务,从中收取佣金或提成(如交通违章罚款分成)。对于企业来讲这种商业模式有部分运营权,可以长期运营,是一种不错的商业模式。但是诸如智慧交通等应用,已经发展得较为成熟,进入门槛较高。通过BOT模式建设智慧交通的易华录是这样的模式。
(四)与商家合作应用服务
直接与商家合作,线上整合“吃住行游购娱”相关商家资源与信息,供消费者自主选择,收取商家佣金。这种模式是一种典型的互联网模式,也能长期运营创造收益,但是整合商家的难度较大。单纯的互联网模式下已经产生了与商家合作应用服务的模式,如天猫、携程都属于这样一种模式。
参考文献:
[1]金江军.迈向智慧城市:中国城市转型发展之路[M].北京: 电子工业出版社,2013.
[2]张建雄.“智能家居”建设的规划思想解析[J].中国公共安全,2013(1).
[3]黎林峰.新型城镇化与智慧城市――第八届中国智慧城市建设[J].中国建设信息,201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