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表达对祖国热爱的句子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表达对祖国热爱的句子范文1
一、从课文题目入手,激发学生思维兴趣
有一些课文,一看题目便会让人产生好奇心或联想,吸引着学生去探究。如《鱼游到了纸上》、《可爱的草塘》、《飞夺泸定桥》等这些课文题目与课文内容、中心紧紧联系。从课题人手,紧扣题眼就能激发学生思维,从而使他们读懂课文。如《可爱的草塘》,教学时让学生齐读课题后问:草塘的哪些地方可爱呢?这个问题因扣住题目而提在文章中心处,学生顺着题眼“可爱”的思路,一步步阅读思考,必然会找到重点段落,从而体会出草塘的景色优美,物产丰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建设祖国的思想感情。这样直扣文章中心质疑就激发了学生思维的兴趣。
二、从课文内容入手,启发学生思维兴趣
在教学《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课时,可这样教学第一段:①先读课文,想―想这一段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并画出重点句子。②读所画的句子,谈你体会到什么?抓重点词谈。③有感情地朗读这些句子,谈鲁迅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再让学生运用这一方法学习课文的其他段落,这样就教给了学生思维的方法。学生运用这个方法去思考课文的每一段。就会体会出课文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即:体现鲁迅先生爱憎分明,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高尚品质。
三、从课文形式入手,启发学生思维能力
作者总是根据文章所要表达的中心来组织和安排材料的。虽然文章的叙述形式多种多样,但无论材料怎样组织、安排,其间必有内在联系,抓住这些联系,把学生导人其中,就能为学生打开广阔的思维天地。
四、精心设计课堂提问,激发学生思维能力
课堂上老师提问要清楚、具体、明确,面向全体学生。克服“是非式”提问,或漫无边际的“撒豆式”提问。问题要灵活多变。有一定的难度。针对难易不同的问题,选择不同类型的学生解答。这样才能激发思维。
五、创设良好的课堂气氛,调动学生思维积极性
表达对祖国热爱的句子范文2
1.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能对自己喜爱的景物进行仔细观察,弄明白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并展开想象。
3.学会按一定的顺序描写景物,抓住景物的特点。
4.要做到语句通顺,不写错别字。
重、难点 1.能对自己喜爱的景物进行仔细观察,弄明白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并展开想象。
2.学会按一定的顺序描写景物,抓住景物的特点。
3.要做到语句通顺,不写错别字。
课时安排 3 课时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法。
一、教学过程中的策略预设:(作文前)
结合口语交际进行。在口语交际的基础上,开拓学生思路,写出家乡的景物及感受。引导学生按一定的顺序,选择自己喜欢的景物来写。引导学生把自己观察和发现《套娃广场》的美和可爱之处表达出来。让学生在小组交流,选出写得好的习作,并说出习作好在哪里。最后在全班交流。选取好的以及有特点的习作做讲评。在全班讲评后,学生自己修改作文,也可以小组交流提出修改意见,最后誊写清楚。在全班讲评后,学生自己修改作文,也可以相互交流提出修改意见,最后誊写清楚。
二、教学过程中
(一)话题交流,真情融汇:
1.谈话引入.明确要求,小组交流。
2.准备素材
生报:(读素材)满洲里俄罗斯套娃广场是全国唯一的以俄罗斯传统工艺品――套娃为主题的旅游休闲娱乐广场,集中体现了满洲里中俄蒙三国交界地域特色和中俄蒙三国风情交融的特点。
生报(读素材):主体套娃内部为俄式餐厅和演艺大厅。套娃外部彩绘由代表着中俄蒙三国的美丽女孩组成,主体套娃周围有8个功能性套娃、200个代表全世界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小套娃和30个色彩缤纷的俄罗斯复活节彩蛋。在广场音乐喷泉的周围还有代表中国传统文化的十二生肖和西方占星文化的十二星座。夜色中,在近千盏彩灯的映射下,广场上流光溢彩,仿佛是一个五彩缤纷的童话世界。俄罗斯套娃广场将中俄蒙三国风情和东西方文化完美的融合在一起,是集旅游观光和趣味性、娱乐性为一体的满洲里标志性旅游景区。
(二)激趣,游戏引路:
1.猜谜语是大家喜欢的游戏。下面我们就做一个“夸家乡,猜景物”的小游戏。(让一个小朋友说家乡的《套娃广场》的特点,其他同学猜是什么地方)
2.评议谁说得好,为什么说得好。
[设计意图:创设情景,激趣,引导学生进入写作的氛围,积累习作的语言,实际上也是抓住景物特点的训练,为下面的习作指导做好了铺垫。]
三、教学过程中的奇思妙想,开启心路:
通过上节课的口语交际课,我们的家乡是个非常可爱的地方。要注意把景物特点写清楚,如能加上自己的想象或关于家乡景物美妙的传说,就更吸引人了!
(二)佳作引路,章法导写:
1.按一定的顺序仔细观察景物,按一定的顺序写。
要根椐事物本身的特点和观察的角度。观察顺序大体有三种:①按空间顺序;②按时间顺序;③按从整体到局部或从局部到整体。
本文可以按从整体到局部或从局部到整体来描写。
2.抓住景物的特点写。(大套娃,小套娃的特点)
3.带着自己的感情写。
4.按先总后分的顺序写。
5.描写抒情相结合充分表达自己的感情。⑴师述:写景往往是为了借景抒情,表达对家乡或是对祖国、对学校的热爱,或是赞颂大自然的宏伟、壮观,或是寄托对美好未来的向往……,情和景交融起来,写出来的习作才能打动人心。好的习作要有健康乐观向上的思想感情。
[设计意图:佳作引路,引导学生读中学法,读写结合,一方面积累了习作的语言,另一方面借鉴文章的方法,快速打开习作的思路。在此前提下,学生习作也就有话可说,有法可行了。
(一)自我欣赏,同伴交流:(如果第三课时能完成习作,还有时间,也可以在第三课时进行,在小组里进行。)
1.朗读自己的习作,把不通顺的地方改通顺。
2.同桌互相修改,相互启发。
3.小组评选最佳,推荐一个参加全班交流。
(二)集体会诊,创新行文:
1.挑选佳作两三篇,集体会诊,评议优点,指出不足。
2.对照评议出的毛病,修改自己的习作。注意借鉴别人的好方法好词语。
(三)佳作展览,评选最佳:
1.小组评选最佳:最佳开头、结尾、句子、想象等等,越多越好。
2.班级展览最佳。举办“美丽的套娃广场”习作展览。
(四)变格创新,自由表达。
四、课后反思:
表达对祖国热爱的句子范文3
新一轮课程改革以来,语文课堂教学面貌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语文课堂充满了生机,焕发出了新的活力,学生对语文学习较之以前有了更高的兴趣,但是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仍是没有充分领会新课程语文的真谛。所以在教学中,需侧重于在课堂中体现人文素养,尊重个体的独立体验,重视情感的熏陶感染,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如果教师能变“无意插柳”为“有意插花”,做教书育人的有心人,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便会水到渠成。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怎样合理地把人文精神贯穿其中,有以下几个方法:
1.旁敲侧击法。
语文教学中思想教育不是显形的突出在课文上,它不可能直接告诉文章的中心意思,表达了什么样的精神,而是靠教师指导学生揣摩,推敲来揭示的。往往文章所要表达的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高尚的革命情操、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是蕴藏于叙述描写的事物当中,教师可以从文章外延启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立,加大联想的跨度。有时可以通过课文具体某一段话或者一个句子来突出作者的思想感情,比如《安塞腰鼓》中反复出现的一个感叹句:“好一个安塞腰鼓!”这个句子是课文的关键,教师就可以根据这个线索旁征博引,再联系课文火热、激情、雄壮的语言就很明了地让学生明白文章热烈赞美安塞腰鼓所体现的民族的活力和民族蓬勃向上的精神。
2.日积月累,贯穿统一法。
人文素养是一个广而博的概念,内容非常丰富,也就像语文基础知识一样,在课堂上多方位、多元化地呈现,不是一蹴而就能实现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大体上把握一个度,然后从细微处着手,学生渐渐耳濡目染、逐渐积累,必然会在头脑里有个整体的认识,这样不但易于学生消化、吸收,而且使学生对知识不再是简单的接受,而是有一种渴望,希望汲取知识来充盈自己的头脑,继而再学习时,就积极和乐于接受了。
3.水融法。
语文课教学必须立足于文字,从课文的语言文字出发,指引学生“有感而发”,在文章内容的基础上论道。课堂上教师循序渐进,一点一滴地把思想与知识渗透融合在一起,一步一步达到思想教育的目的。反之离开文章内容,作者的感情方式漫无目的地发挥,不仅会使课文精髓失去光泽,意蕴无法表达,也显得夸夸其谈,使学生不知所以然,这样一种说教式教育,效果自然不佳。
4.情感披露法。
中学语文教材入选的文章字里行间都渗透着作者丰富的情感,教师在讲课时要让学生充分地体察、感受。要达到这一目的,教师就必须首先进入角色,要努力去发掘教材的情感因素,把作者的思想感情披露出来。比如教《你在哪里》这篇课文时,记得一位老师是这样进行的,她走进教室时,胸前佩带一朵小白花,神情庄重地向讲台走去,接着,这位老师面对教室里的画像深深鞠躬了三次。顿时,同学们特别的安静,课堂气氛也非常的肃穆,老师开始讲课,同学们也被老师的做法感染,迅速地投入到学习中。老师为了引导学生把怀念热爱总理的感情变成学理品质的愿望,详细介绍了1916年(17岁)时,在赠友人的诗中的名句:“险夷不变应尝胆,道义争担敢息肩。”激励学生热爱祖国、磨砺意志的信念和为祖国的兴旺勇于承担的崇高使命感、责任感。学生的感情被老师调动起来,不论是指导他们学习文章,还是对他们进行情感教育,陶冶他们的情操都起到了非常好的作用。
以上是在语文课堂上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几个主要的方法,但是也不能一概而论,像诗歌、散文等语言文字本身优美简练,极富情感美,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通过声情并茂的诵读来唤起学生的共鸣,激发学生的思想感情。学生读懂了作者的感情,从文中汲取思想上的教育,必然会触动他们的情感,使之渐入佳境,沉浸在作者所创造的艺术世界里,爱作者所爱,恨作者所恨。只有同学们用心去感受、去体会,才能达到课标所要求的人文性教育目标。
表达对祖国热爱的句子范文4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这是易安的《声声慢》,我第一次开始了解易安,就是从这首词开始的。我看到了一个,柔弱的妇人,在窗前久久地出神,从早到晚地,眼里流出愁。
后来的人喜欢分析开头的那句“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赞言此句极佳,我也道是绝妙的句子,那忧愁惨淡的风一下就吹到脸上,让人悲得喘不过气来。后面的句子就更不用说了,读罢此词,感同身受者恐怕早已肝肠寸断。
我喜欢才华横溢的女子,尤其是古时的。蔡文姬那样荡气回肠的,卓文君那样高明的,薛涛那样聪慧的,鱼玄机那样明艳的,我都喜欢。在文字中,我看着她们在人生的画卷上,翩翩起舞,足尖划过的地方,便是一抹上好的颜色,最终绘成了一幅完整的画卷,则是心满意足了。而我对李清照的喜欢,则是一种发自内心的叹惜与赞赏,因为易安的人生,真是那样的曲折,大起大落。
少时的她,仿佛是浸在蜜里的,那样的幸福;而后与赵明诚的结合,更是一次完美的旅程。然而,真像是老天安排好的,杰出的人物总要经历些什么,北宋的都城破了,北方居民开始迁徙到南边去,明诚也离开了。这时的李清照,只得用“载不动、许多愁”来形容了。
我是21世纪的人类,自然不会经历南北宋更替,可那份痛苦,我也是想的到的。好似吃完蜜饯吃黄连,感受到的苦便加倍了。可就是这样的她,却仍一心想要国家改变现在的样子,她不愿意看到国家破碎,她的一片爱国心,不比男子差。她看着祖国成了这样,心中满是愁啊!好似风雨,侵袭了精致的玲珑亭子,风似要毁灭了那亭子,雨似要淹了那亭子,可是,那亭子仍坚强地在风雨中屹立。漆落了,檐角掉了,精美的雕刻不在了,往日的风光去了,然而那亭子,仍是木未朽,梁未塌啊!易安的后来,没有往日的安逸舒适,没有往日的奢华,可那对国家、对文学的热爱还在!那是一种高尚的情操,那是一种气节,那是一个人骨子里的孤高与不凡。皇帝落荒逃难,一切都不顾地逃的时候,易安仍带着她与明诚心爱的文物,带着未出版的《金石录》漂泊。
表达对祖国热爱的句子范文5
一、初学写诗,轻松入门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启发孩子通过联想、想象,借助多媒体展示画面,让学生漫步诗境当中,领略诗歌的意境,把诗歌变成故事,把诗歌变成美丽的画面,并联系自己色生活经验,引导学生说话时要掉中学生的感官,把想象的内容与生活联系起来,请看《流动的画》中的一个教学片段:
师:请你们自己读第一节诗歌,一边读一边在脑中画画。等会儿老师 请你们说说,你们读的时候都看到了什么。
生:读了这几句诗,我仿佛看见路边盛开着五颜六色的鲜花,有黄色的,有红色的茶花,有白色的杜鹃花。
生:我好像看到山坡上云雾在飘啊飘,还有树木和几座房子。
生:我好像看到很多汽车在马路上开来开去。
……
师:是啊!我们的祖国处处风景如画,让我们乘上火车一起去欣赏吧!“呜——”火车开了(出示课件),你们都看到了什么?用自己的话说说吧。
生:我看到了弯弯曲曲的小河,河水哗哗地流着。
生:我看到了山上的云雾在自由自在地轻轻地飘着,多么美啊!
生:我看到水库清澈见底,像一面镜子。
师:我们的祖国到处都有迷人的景色,真让人陶醉!请用喜爱的感情读读诗句。
我让学生初读诗歌,展开联想想象,感受诗歌描写的美景。接着,又借助自己的语言和多媒体课件,把学生带入美妙的情境之中,让学生进一步体会诗人在火车上看到的美景,感受诗歌描绘的意境美,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二、挖掘题材,入门更快
在日常的习作中要做到说真话,写实话,表达真情实感,有话则长,无话则短。老师的指导要有针对性,要有利于学生开阔思路,拓宽视野,要为学生的表达提供自由广阔的时空。
(一)先游 习作源头在于生活和大自然。教师要有目的地组织学生去感受生活,感受大自然,贴近大自然,让学生享受到玩的乐趣,在大自然中观察,捕捉写作素材。教师可以带学生到水库去钓鱼,打水漂;到山上去登高远眺,享受“一览众山小”的……最重要的是在游览之前,教师要教给学生观察感知的方法,让学生有所准备而游,引导学生在游览时细致地观察。回来后帮助学生理清思路,提供一些好词好句,这样学生就会心情愉快地投入到习作中去,随心所欲的诗篇佳作也会层出不穷。
(二)后写
登上山顶,/我在蓝天下。/高山像土坡,/小河像银带。
水清清,/山高高,/城市乡村风景好。/千座桥,/万条道,/任你东西南北跑。/欢迎您、多关照,/中国孩子有礼貌。/2 0 0 8 奥运到,/祖国展示新风貌。
来到校园,/啊,找到了,找到了,/花盆里那盛开的,/不正是秋姑娘的笑脸吗?/姐姐摇摇头,/秋姑娘刚走。/我又来到乒乓球桌边,/啊,找到了,找到了,/那黄绿相间的梧桐叶,/不正是秋姑娘美丽的衣裳吗?/梧桐树发出沙沙地响声,/像是告诉我秋姑娘已走。
三、 方法得当,入门轻快
童诗的训练形式包括从韵律、节奏,书写格式(分行、分节,标点等)的掌握和写作技法(拟人、比喻、排比、设问、反复、摹状、对偶、比兴等)的运用。除了引导孩子欣赏诗人的作品,平时课前引入和课后小结都读几首学生的习作,从品读、评议中感受一些写诗技法。又如在命题中,把一些写诗技法自然穿插:
(一)、拟人手法:在句子中人化
如:“花(笑了、醉了、生气了……)”、“(爱哭的、爱唱歌的、爱美的……)小动物”等命题就是拟人手法的运用。诗中把“快乐”比作了什么?这作比成的东西会干什么呢?
《快乐是什么》(金敏琪)
快乐是什么?/快乐是美丽的小花,/只要有雨水浇灌,/他就会尽情开放。
快乐是什么?/快乐是一朵蒲公英,/只要有风吹过,/她会飘向四面八方。
快乐是什么?/快乐是同学的笑脸,/只要团结互助,/快乐写在每个人脸上。
诗中就将设问、排比等手法自然运用了。
1、 请你想出三种植物并按要求填在下面表格中。
植物 怎么样? 干什么?
冬青树 静静地坐在那儿 好像在想心事
(二)、模声法:可依实物的声音模仿
模仿自然界的声音,并赋予它新的含义。如:“雨声、泉水声、树叶声、开门声、雷声、敲鼓声……”等,你懂得更多。训练的方法如:
1、 分析下文中作者选了哪三种有代表的事物的?加了声音有什么好处?
2、填空:
由小溪听到了( )的声音,联想到春天是( )来的;由风中听到了( )的声音,联想到春天是( )来的;
由春笋拔节听到了( )的声音,联想到春天是( )来的。
《春天是这样来的》(周冰)
叮咚叮咚,/小溪试了试清脆的嗓子,/啊,春天是唱着歌来的!/忽啦忽啦,/树枝弯弯柔软的腰,/啊,春天是跳着舞来的!/哔剥哔剥,/春笋在泥土里快乐地拔节,/啊,春天是放着鞭炮来的!
1、 以“秋天(夏天、冬天)是这样来的”为题,选这个季节中三种最有代表性事物模仿作一首小诗。
( )是这样来的
(三)、反复法:反复字句,加重节奏
用上重复的语言就会产生一种意想不到的表达效果。譬如我渴望,但我们在描述的时候,一小块可以加以重复。举出用了反复手法的诗歌如下:
渴 望
我渴望,/是一个画家,/为亲爱的老师,/画一幅美丽的图画。/我渴望,/是一位歌唱家,/为慈祥的老师,/唱一首好听的歌。/我渴望,/是一位科学家,/开着宇飞船上天空,/摘一颗明亮的星星,/为辛勤的老师,/做一枚闪亮奖章。
主要参考文献:
黄云生 《儿童文学教程》
刘崇善 《儿童诗初步》
表达对祖国热爱的句子范文6
朗读作为一项阅读基本功,就必须依据教材,根据不同文体的课文进行朗读指导。而朗读指导也要讲究方法,注意有的放矢地组织训练。在课文分析的基础上,要让学生多读,让学生自己去咀嚼,品尝。同时还要指导学生用恰当的情感去朗读课文,训练语感。就高级来说,在指导朗读过程中,一定要结合篇的教学充分发挥朗读在理解课文、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陶冶情操方面的作用。尤其像《草原》、《林海》、《可爱的草塘》等这类意境深远,情感浓郁,文字优美的课文,更要让学生在体会课文思想感情的基础上,用恰当的语调、语速,有感表情地朗读。如教学《草原》中“那里的天比别处的天……表示我的愉快”时,可从两方面着手:一是要正确地停顿;二是要读出重音。“那里的天/比别处的天/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的/愉快。”通过这样的朗读指导,学生将会感受到草原的天,由于没有遮拦,显得格外开阔,也叫人特别愉快。有了这种体会,就自然而然地进入了这种意境,也就会无拘无束地读出作者那种对草原的热爱之情。
就文体来说,课文中有诗歌、散文、小说、童话、寓言、说明文等。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在指导朗读时,就要根据不同的文体来进行朗读指导。如朗读感情浓郁,语言优美,笔调活泼的《桂林山水》,就必顺采取鲜明的节奏,抑扬的语调,一气呵成的语势来朗读,从而感受到桂林山水的秀丽风光,抒发作者热爱祖国河山的美好的情感。要朗读《激光》这样的说明文,那就截然不同了。因为《激光》是用具体数据来说明激光的特点与作用的。如果还照《桂林山水》那样的节奏、语调、语势、情感来读就欠妥。这种文体的课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层次清楚。从读中理解课文内容,从读中发展思维和语言,就达到目的了。
二、教师范读感染学生
要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教师的范读十分重要。因为课文中有些地方需要以读代讲,有些地方不读好就不能理解好课文内容。有时朗读还可以营造气氛,让课堂气氛达到最高点。这就需要教师本身研究朗读,朗读好课文,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师生才能情不自禁地共同进入角色。当然,教师范读时要让学生边听边想,边看边画,正确听出切奏、停顿和速度,轻后果缓急,让学生进入意境。特别像《十里长街送总理》和《再见了,亲人!》这类感彩很浓厚的课文,更应该通过朗读来体会文中的思想感情。如果教师在学生面前朗读得平平淡淡,甚至结结巴巴,那就无法表达出全国人民在十里长街盼灵车,送总理的悲痛情景,以及人民永远怀念总理的无限深情,更难体会到中朝两国人民同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依依惜别之情,更难体会到中朝两国人民之间用生命和鲜血凝成的深情厚意。为了达到以上目的,教师在指导学生朗读时,首先自已必须声情并茂的朗读。只有这样,才能感染学生,从而为理解课文奠定基础。
三、重点段落着重朗读
课文中的重点段中,有些词语很准确,有些句子含义很深刻,对表现中心思想作用较大。指导学生读好这些词语、句段,可以帮助学生深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例如当读到《难忘的一课》中的“这里原来画的都是日本的伟人,现在‘光复’了,画上了我们中国自己的伟人。”和“我紧紧地握着这位年轻的台湾教师的手,但是想不到还有什么话,比他刚才教给孩子的那句简单的话,更足以表达我这时的全部感情。”这些语句时,教师就要先指导学生理解句子中带点的词,然后反复朗读,要求把带点词语读重音,读出感情来,从而使学生真正体会到:这个礼堂原来画的都是日本的伟人,现在光复了,画上了中国自己的伟人,这是一件多么不容易的事情啊!强烈的民族精神和深厚的爱国情谊使作者的眼睛湿润了。也确实只有“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句话,才能表达作者当时的全部感情。又如《第一场雪》中的第六自然段,生动形象地措绘了雪后迷人的景象,突出了雪景的绚丽多姿。教师在指导朗读时,要着重指导学生读好其中的儿化韵,然后让学生反复朗读,从中体会到雪后的自然美,读出作者当时对雪后美景的喜爱之情。教师通过对重点语句和段落的朗读指导,既可以加演出人学生对课文中心意思的掌握,又可以促进对重点段中含义深刻的语句意思的理解。从而达到训练语感,为真正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熟读成诵激发兴趣
《朱作仁谈朗读》一文中指出:“讲读是死的,如同进行解剖,朗读是活的,如同给伤口以生命。讲解只能使人知道,而朗读更能使人感受。”是呀,朗读不但可以感受文中的思想美,情感美,而且更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如《少年闰土》,作者用简练、朴实的文笔,刻画了一个勤劳朴素,健康活泼,聪明可爱的农村少年形象。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运用朗读这种阅读手段,让学生在大量的阅读中多次与文字接角,让闰土的可爱形象逐步地再现在学生的脑海中,最后达到熟读成诵的目的。那么教师在讲读、理解人物形象时,可让学生边轻声朗读边思考下面问题:
1、作者知道闰土要来自己家中,心情如何?闰土来了,作者的心情又怎样?
2、作者是怎样描写闰土的外貌和性格的?
3、从闰土的外貌和性格可以看出闰土是一个怎样的农村少年?
通过以上的朗读和思考,学生对闰土的形象已有了较深的认识。在此基础上,教师要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自由读、小组读、同桌互读等,让学生熟读课文。又如教学《将相和》一文时,可找出廉颇说的话来读一读。要引导学生抓住“很不服气”这个词来理解整段话,突出他有“计较个人地位”的思想。如“攻无不克,战无不胜”要读得急重些:“:”得给他个下不去“要读得缓重些来突出廉颇对蔺相如地位比自己高而不服气。而蔺相如又是怎样对待廉颇的呢?要引导学生认真朗读蔺相如说的那段话。”秦王我都不怕,还怕廉将军吗?大家知道,秦国之所以不敢进攻赵国,就是因为我们武有廉颇,文有蔺相如。如果我们俩闹不和,就会削弱赵国的力量,秦国必然乘机攻打我们。所以避着廉将军,为的是我们赵国的利益啊!“教师要特别指导学生读好第一句,可用两种不同的语气来指导,第一种用读普通反问句时的高声调、重语气来读,第二种用沉缓的语气来读,让学生对比,哪一种语气让人觉得蔺相如是在自吹自擂,哪一种语气更能反映出蔺相如对敌狠,对己和的高尚品质。通过这样的朗读训练,把学生的学路直接引向文章的思路,从而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