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雪的古诗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写雪的古诗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写雪的古诗

写雪的古诗范文1

人生的路上,我一定会发挥我坚持不懈的精神,乘风破浪向前进! 下面为大家精心整理了一些关于坚持不懈的故事,希望对大家有帮助。请您阅读。

坚持不懈的故事1时光飞逝,转眼间,小学五年的时间已经成了过去,我踏进了小学六年级的门槛,而军训,就成了我们六年级中重要的一课。

去军营的路上天不作美,下起了毛毛雨,但这丝毫没有减轻同学们对军训的好奇与欣喜,和对即将迎来的集体生活的无限渴望与憧憬。

到了军营,细雨已经停了,我们换好军装,简单的开营仪式过后,教官派给我们第一项任务——站军姿十分钟。

刚刚停雨的天烈日当头照,我们一动不动地站立着,教官说,站军姿的要求是两眼平视前方,挺胸收腹,双手紧贴于大腿两侧,身体微微向前倾。我们按照他说的去做,一分钟,两分钟,三分钟,渐渐地,我的腿有些软绵绵的,感觉双脚发麻、腰酸背疼,腿仿佛被灌了铅似的。额头上不断冒出汗珠,滑过脸颊,顿时,脸上像爬满了无数的小虫,奇痒无比,我是多么想动一下啊,哪怕是挪动一下脚步也好。可是看着前排同学坚持不懈的身影,我不禁来了力量,我咬着牙,坚持着。时间走的速度简直比蜗牛爬还慢,我无法相信,自己以前觉得很短的十分钟原来是这么的漫长。终于,我们成功熬过了那难熬的十分钟,教官的一句“解散”,让我们高兴得一蹦三尺高。

除了训练的内容,我们还要学会自己整理内务。

我们从小是在家人的照顾下长大,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独立能力很弱。来到这里,一切都得靠自己。衣服要自己洗,被子要自己叠,宿舍的卫生要负责,垃圾要自己倒?总之,这三天两夜,可把我们这些娇弱的花朵们给累坏了。

“幼苗不经历暴风雨的洗礼怎么会茁壮成长?溪流不经历颠簸流离,怎能交汇于浩瀚大海?而年少的我们,不经历艰苦磨炼,又怎能成为国家栋梁之材?”在这短短的军训期间,我们参加了严格的训练,接受了阳光的洗礼,面对了种种的考验。军训是我们人生的一次特别经历,它就像五味瓶,酸、甜、苦、辣、咸,样样都有。“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只要我们有钢铁般的意志,坚韧不拔的精神,和持之以恒的决心,就一定能战胜困难,获得成功。

坚持不懈的故事2每当我们遇到困难想放弃时,家长或同学都会站在旁边大声得朝我们喊:“坚持到底就是胜利。”细细想来,这个观点还是没错,的的确确是一个真理。坚持,是陪伴我们一生的法宝,在人生的关键时刻,它都能起作用。

我们每个人在很小的时候就听说过《龟兔赛跑》的故事。故事里面两个主人公给我们的启发一个是:不能骄傲,轻视队友;另一个就是坚持不懈,奋斗到底。这个寓言看起来十分简单,都包含了深刻的人生道路。如果将龟兔赛跑的这一路看成它们的通往成功之路,那么乌龟在比赛时那种坚持,便持续了整条成功之路。一个小小的成功需要坚持,而一个人的成功需要一生的坚持。

不管遇到了什么天气,什么灾难,他依然能向着心中的梦想前行,这也就是坚持。站在成功的山峰上,向自己走过的路看去,才发现,是坚持一点一点打造了通往这里的台阶,自己一直都没有放弃。

想要自己坚持到底,就得对它产生兴趣,只有产生兴趣,才会有动力想把这件事做好让自己成功。作为现在中国自主建造的C919客机的钳工,吴双钱的例子很好地应证了这句话。自从他接触了这一行时,他就深深地被它吸引了,他对这些零件的打造产生了兴趣。在中国大飞机上海制造厂资金最紧张的时刻,他的其他同事都走了,零零散散就只留下他和其他一两个人。可见他并没有放弃,他继续追逐他的梦想。终于在八十年后的今天,梦想达成了。兴趣是坚持的源泉,而坚持又是成功的秘诀。

人生不能没有坚持,所以我们通常坚持寻自己想要的,这时,也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麻烦,他人的质疑、成果不突出……不要停下,继续向前走,一直相信自己,充满信心,坚持便会伴随着所想达到的高度。

人生总有一种坚持,一时的坚持并不会得到结果,而充满自信阳光一世的坚持才会见到真章。

坚持不懈的故事3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话:一切的成就,都始于一个信念——坚持。坚持是成功的根源。而我,正是要做坚持不懈的自己。

读了《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我知道了那些科学家们,正是凭着自己坚持不懈的探索精神,才找到了真理。这说明,坚持下去,就有希望相反。“挖井”这个漫画中的挖井人,让我为他感到可悲。挖了那么多坑,没挖到水。其实他只要把其中一个坑挖深,再挖一下,仅仅一下,甘甜的泉水就会涌出来。可是,他没有,他放弃了。他根本就没有坚持不懈的精神,坚持对他来说只是浮云罢了。

这两个例子就是一个鲜明的对比。我要去学习那些科学家们,绝不学习那个挖井人。可是,生活中的我又是怎样的呢?

生活中的我,在遇到一件难做的事时,做了一会儿,就不做了,我根本就没有坚持下去的决心。我跟挖井人有什么区别呢?也许我再坚持一下,那困难就会被我解决。我为什么不再试一试呢?再试一下成功也许离我就不远了。

所以,我要丢掉以往的自己,做坚持不懈的自己。如科学家一样,有了问题去解决,坚持不懈的解决,再难再不容易也坚持下去。我相信那"泉水“一定会被我”挖"出来。

可是为什么有人会失败?就在于他不去努力奋斗,不持之以恒的坚持,不锲而不舍的追求。他缺少的是恒心、毅力和坚持往前冲的动力。

做一件事情,结果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过程。如果你半途而废了,那么结果,可想而知——失败。但如果你坚持不懈做下去了,结果等于成功。

我不会做那半途而废之人,我会做坚持不懈之人。失败,成功离自己都很近。看你抓住的是什么,决定了自己的命运。我要抓住成功,做个坚持不懈,持之以恒,锲而不舍,迎难而上的人。

坚持不懈的故事4能够达到山顶的人不一定是最强的人。

想要成功就要坚持不懈,想要达到山顶就要持之以恒。

古代司马迁为写《史记》受了多少苦,被在监狱里严刑拷打。有人说:“自杀好了,受那么多苦。”可司马迁不会,他为了心中的《史记》会一直坚持下去,哪怕仅剩一线希望,在困难中磨炼,慢慢地写出了《史记》。《史记》就成为了是中国第一部记转体通史,同时也是他遭受种种磨难的结果。

海伦·凯勒从小双目失明,双耳失聪,连最简单的一句妈妈都不会喊。从五岁那年起,他的老师开始教她说话,她开始是很烦躁的,老师第一次带她出去,让她感受到了水的清凉,她的内心是激动的,她第一次知道什么是水,原来在世界上还有这种东西。可在海伦·凯勒眼中水是一种奇妙的东西,慢慢的接触洋娃娃等其他东西,开始学会说简单的单词或句子。她进了盲文学校。学习使用盲文。每天比别人多付出几倍的汗水。她读书读到可以废寝忘食。手都会磨出血,亲人和老师都劝她让她休息,可她还坚持不懈的阅读,以至于手上都包扎着,只漏出一两个手指,她就是想要和常人一样,可以感触到事件的万物,可以让她家长与老师不那么辛苦。她的坚持不懈,让她著作了一本《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寄托了她对时光的向往与渴望。

在逆境中取得成功,是因为坚持。家喻户晓的霍金在医生告知自己活不到25岁时得了萎缩症,只有一个手可以使用时,他用电脑打字给人看,他突破了医生给他的通知,创造了奇迹,研究出了黑洞的秘密。成功的人不一定是最强者,但他们每个人都有一颗梦想,还有一颗实现梦想韧劲——坚持不懈。因为坚持不懈方可取得人生的成功。

坚持不懈的故事5在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欣赏的人,有人欣赏学习优异的人,有人欣赏多才多艺的人……,但是否有人欣赏自己?

虽然我的成绩不是很出色,做事马马虎虎,不够细心,但是我有水滴石穿的毅力,我有一颗坚持不懈的心。坚持,让我经历挫折不轻易放弃;坚持,让我领悟到“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的含义;坚持,让我坚定自己,朝着自己的目标努力。

那年夏天,我收到了一辆自行车,我特别兴奋推着我的新自行车来到广场。心中默念,今天我一定要学会骑自行车。妈妈在一旁扶着我的肩膀保护我,我的心“砰砰”地跳着。可是由于我是初学,平衡掌控的不是很好,骑着车摇摇晃晃,东倒西歪,像是喝醉了酒似的。一不留神,“啪”的一下摔在地上,膝盖也摔破了,我心里特别想打退堂鼓,就憋着嘴告诉妈妈我不想学了,骑自行车并没有我想象中那么简单。

妈妈语重心长地对我说:"心心,你既然开始学了,我不能放弃,这不是半途而废吗?要知道,坚持就是胜利。”我低着头,默不作声,脑海里却浮现出这样的画面,爱迪生花了十年研制蓄电池,经过了五百次左右的试验,才终于取得成功;双目失眠,两耳失聪的海伦凯勒,也是凭借着永不言弃的信念和坚持不懈的意志,从一个让人同情默默无闻的小女孩变成让全世界尊敬的女强人。而我现在,只是摔了一次,我怎么可以就这么轻易放弃。我扶起自行车,双手握紧车把,双脚踩上脚踏板,妈妈继续在后面帮我扶着,正当我手稳地向前行驶时,然听到妈妈惊讶道:“心心,你会骑车了!”这时我才发现妈妈的手不知什么时候松开了车。我兴奋不已。

从这次学车以后,无论生活中,还是学习中,我都经常鼓励自己,失败乃成功之母,唯有坚持才能取得最后的成功,而我欣赏自己的坚持不懈。

坚持不懈的故事6胜利贵在坚持,要取得胜利就要坚持不懈地努力,饱尝了许多次的失败之后才能成功,即所谓的失败乃成功之母,成功也就是胜利的标志,也可以这样说,坚持就是胜利。

古往今来,许许多多的名人不都是依靠坚持而取得胜利的吗?

《史记》的作者司马迁,在遭受了腐刑之后,发愤继续撰写《史记》,并且终于完成了这部光辉著作。

他靠的是什么?还不是靠坚持而已,要是他在遭受了腐刑以后就对自己失去信心,不坚持写《史记》,那么我们现在就再也看不到这本巨著,吸收不了他的思想精华,所以他的成功,他的胜利,最主要的还是靠坚持。

外国名人杰克·伦敦,他的成功也是建立在坚持之上的。他坚持把好的字句抄在纸片上,有的插在镜子缝里,有的别在晒衣绳上,有的放在衣袋里,以便随时记诵。终于他成功了,他胜利地成为了一代名人,然而他所付出的代价也比其他人多好几倍,甚至几十倍,同样,坚持也是他成功的保障。

荀子说:“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这也正充分地说明了坚持的重要性,骏马虽然比较强壮,腿力比较强健,然而它只跳一下,最多也不能超过十步,这就是不坚持所造成的后果;相反,一匹劣马虽然不如骏马强壮,然而若它能坚持不懈地拉车走十天,照样也能走得很远,它的成功在于走个不停,也就是坚持不懈,这也就像似龟兔赛跑:兔子腿长跑起来比乌龟快得多,照理说,也应该是兔子赢得这场比赛,然而结果恰恰相反,乌龟却赢了这场比赛,这是什么缘故呢?这正是因为兔子不坚持到底,它恃自己腿长,跑得快,跑了一会儿就在路边睡大觉,似乎是稳操胜券,然而乌龟则不同了,他没有因为自己的腿短,爬得慢而气馁,反而,它却更加锲而不舍地坚持爬到底。坚持就是胜利,它胜利了,最终赢得了比赛。

“水滴石穿,绳锯木断”,这个道理我们每个人都懂得,然而为什么对石头来说微不足道的水能把石头滴穿?柔软的绳子能把硬梆梆的木头锯断?说透了,这还是坚持。一滴水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然而许多滴的水坚持不断地冲击石头,就能形成巨大的力量,最终把石头冲穿。同样道理,绳子才能把木锯断。

写雪的古诗范文2

但众所周知,古诗的教学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古诗难教就难在如何让学生进入诗人所描写的意境,读出诗歌的韵味,引起学生的共鸣,从而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初步的审美能力。作者以为在教学过程中若想对这个问题有所解决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联系时代背景

诗人所表达的情感与他个人的生活经历以及所在的时代背景是有密切关系的。如诗圣杜甫写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这首诗歌对于学生来说要理解表面的意思并不难,要体会到杜甫那种“漫卷诗书喜欲狂”的爱国热情就有一定的困难。教师在课前若向学生推荐或介绍有关资料、书籍,让学生知道安禄山的反叛对大唐盛世所带来的沉重灾难,战乱打破了包括诗人在内很多人幸福安定生活的那段历史,并知道杜甫作为一个诗人他那深沉忧郁的爱国爱民的感情时,就能让学生真正体会到为什么诗人听到唐军打败叛军的消息时,以至于高兴的快要发狂发疯的心情了。

二、插上想象的翅膀

诗歌的语言很凝练,在极其精练的语言文字中包含的内容却相当丰富。那么我们在教学中如何让学生体会把握诗中丰富的蕴意呢?这就要教师很好的引导学生,给他们的思维插上一对想象的翅膀。在指导学生理解诗意的同时要指导学生发挥想象,挖掘诗中所蕴涵的深层意思。《江雪》一诗只有短短的二十个字,但这二十字中却蕴藏着无穷的诗味。尽管这是一幅寒江垂钓图:在严寒的冬天里,千山万岭不见一只飞鸟,万径千路没有一个行人,在这大雪覆盖的江面上只有一叶孤舟,而孤舟上只有一个穿蓑衣戴斗笠垂钓的老者,从作者描写的内容来看似乎纯粹是一首写景诗,但在这样的冰天雪地是钓鱼的时候吗?能钓到鱼吗?因此仔细一想,我们就会发现诗人所写的景并不是实景,而是想象之景。然而诗人为什么会写这种想象之景呢,这便是我们要重点理解的全诗所蕴藏的意蕴所在。白雪象征着纯洁,孤舟、寒江象征着孤高、特立独行的品格,因此这首诗景中藏情,表现了诗人的品格与精神。这样通过一步步的发问,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就不难把握诗中的意蕴了。

三、领略美妙的意境

意境是中国诗歌领域中独创的一个概念。它是华夏抒情文学高度发达的产物,也是我们解读诗歌的一把钥匙。既然意境对诗歌的理解如此重要,那么什么是意境呢?经过历代无数诗人学者的努力使我们在今天认识到:意境就是诗歌中呈现的那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景象及其审美想象空间。通过对意境这样一个简洁明了的界定让我们明白:意境含有两大因素(情与景)和一个空间(审美想象空间),因此在解读诗歌的过程中能让学生牢牢把握这两大因素和一个空间,将会对诗歌的理解有很大的帮助。如杜甫的《春望》一诗,作者用夸张拟人的手法描写了虽然春天花开鸟鸣,恰逢安史之乱使人无比忧愁伤心的春景。在这国家满目疮痍家人流离分散的景象中,自然包含了诗人深沉的爱国之情与急切思家的情感。于是作者就写出了这首情景交融、意在言外的好诗,并为我们勾勒出了一幅感人肺腑的爱国思家图。在这个作者为我们营造的情景交融的审美想象空间中,就能使学生体会到诗人痛苦哀伤的心情。

四、反复诵读品味

写雪的古诗范文3

可是就连他们,也没有对寺中那三通碑石有过多的留意。

大昭寺门前的“甥舅会盟碑”

不能怪观光客的疏忽,这个石围栏内四方形的碑被完全封闭了起来。要想近距离看一看,必须经过一个有“非请勿进,后果自负”警示语的小门。围墙很高,少有人细心注意“冒”出来的碑首。

其实这个碑就是我们汉藏历史最为珍贵的长庆碑,也叫“甥舅会盟碑”(自松赞干布娶文成公主后,历代吐蕃赞普对唐朝皇帝均以外甥自居)。此碑曾有三块、立于三地,一块立于长安西城王会寺前,一块立于贡古墨如即今天青海省湟中县,可现在只剩下大昭寺门前的这块了。

石碑的四周曾成为载舟之塘,但石碑一次次顽强地挡住了河水的侵袭。要将这通碑封闭其实就与此有关:挡住河水侵袭后,许多当地百姓开始愿意拿块石头在圣迹上敲几下,为了防止不了解情况的人无意中损坏这块珍贵的石碑,于是在四周建起了一堵厚实的、高高的围墙。

近距离看这通碑,我发现这通碑四面都刻满了文字,是我以前所有的知识中没有的。正面和左右两边刻的是藏汉两种盟誓文字,背面刻的是藏文盟誓。藏汉文遣词造句稍有不同,并不是原文的直接翻译。如汉文记载:“然甥舅相好之义,善信每须通传……垂诸万代,赞美之声,遍于日月所照矣”,而藏文碑刻记载:“旧恨消泯,更续新好……欢好不绝……”但是两文寓意相同。这通碑还提到了停止任何形式的敌对行为,堪称今天研究吐蕃时期政治文化最重要的拐点文物。

此外碑刻有会盟官员的名字和他们当时的职位。排在最前面的是吐蕃的两位宰相,两人在此次会盟中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在国家档案馆,我查到了著名诗人白居易在正式会盟前13年,即808年和810年还分别给上述两位吐蕃宰相写过四封信。白居易和这两位宰相到底是什么关系?而碑中记载会盟的地点叫哲堆园,又在今天的拉萨哪里呢?不得而知。

更有意思的是,当时唐朝皇帝指使使臣,要求宰相以下的吐蕃官员也署上名字,这又是哪一方的惯例呢?当时主持这次会盟仪式的吐蕃宰相是一位僧人,唐朝官员却全部来自中央政府,均为文官、没有武将。血祭是汉式,而吐蕃的仪式是佛教的,不要求献祭。于是会盟按照双方的仪式习惯共举行了两次。

大风中,碑文面前,我仿佛看到了藏汉两族统治者的良苦用心。

《旧唐书・吐蕃传》记载:当年唐太宗李世民死的时候,松赞干布遣使吊祭,并在信中表示:如果有人不忠于新即位的皇帝,他愿意带兵到国都来征讨这些人。即位的唐高宗即封松赞干布为驸马都尉、西海郡王,真实地表达了吐蕃的内向心理。

23年前的1985年,也就是自治区成立20周年那年的5月份,长期埋在地下的龟形碑座被清理出来,石碑整个形状全部浮出,当时发现碑身和碑座连接处是以铜液浇铸,若为一体。它就是这样,在这里矗立了一千二百年。

埋入地中、厚度不明的明太监杨瑛碑

其实写这段历史我反复掂量了许久,杨瑛碑只是明那个朝代的引子。碑就坐落在大昭寺的神殿中,绝大多数观光客和本地僧侣、信众不知。

穿越时空,回到明代永乐皇帝时期。那是1414年1月,太监郑和正在下西洋的途中,另一位太监杨瑛(人民出版社1982年出版的《明实录藏族史料》中称其为“杨三保”)则到了。可以说,如果郑和下西洋开创了海上明王朝的声望,那么杨瑛此次之行则更加稳固了明中央政府对边疆的有效管理。

在今天交通如此发达的时代,很多观光客一生却只有来一次旅游的憧憬,因为出国容易进藏太难、费用太高。而这位杨三保却来达三次!那个时候,从京城到拉萨需要至少一至两年的时间。

由于杨三保代表的是明朝政府,到藏后即参拜了大昭寺,这通碑是他们朝拜时所立。令我不明白的是碑额没有任何文字,碑身阳面也没有任何文字。但碑阴却刻有10排126人的名姓,包括石匠的名字共134人均清楚地刻在了上面。落款中排名第一的就是太监杨瑛,所以称之为“杨瑛碑”。实际上碑是杨瑛代表明朝廷封赏大昭寺而立,并不是为杨瑛立的。

我一直在想,这杨瑛三次进藏都承担了什么样的使命呢?在世界最大的藏学文献书库一一自治区社会科学院书库中,韦素芬副处长成了我找到答案的航标。

《明太宗实录》卷22:1414年派杨三保“令所辖地方驿站有未复旧者,悉如旧设置,以通使命”。这个使命是什么?原来是为地方与中央王朝频繁贡使往来创造安全的交通条件。联想到今天,我们有句话叫“路通财通”。

在此前,明太祖朱元璋在藏区推行了军卫管理并由中央控制军政体制,同时分封地方政教众首领。就在杨三保前往前八年,即1406年明朝已成立近40年时,朝廷对情况已经基本了解,于是采取对各个教派均扶持、笼络的政策。这一年率先封帕竹“灌顶国师阐化王”,成了册封政教首领的开端。这个册封,使我们清楚地看到明成祖朱棣对地方“政教合一”特殊性的洞察:在封宗教名号之下,又加封为王使合二为一。

而后来明朝皇帝能采取一系列对藏的正确政策,相信也有三次被派遣进藏的杨三保的功劳和苦劳。

一通为消灭“天花”而立的碑刻

“永远遵行碑”在公主柳下。公主柳传说是文成公主栽种的。这通碑和一个名叫和琳的人有关,他是当时的清政府驻藏大臣。终年只有43岁的和琳,是历任驻藏大臣中政绩最为显著的一个。不过很多人也许并不知道,他的哥哥就是尽人皆知的和|。

乾隆年间,天花流行,由于卫生条件落后,天花被认为是绝症,因此人死无数。和琳左奔右突劝民种痘,并由清政府全额出资在北部一个名叫浪荡沟的地方修建许多平房,将息天花的人全部集中食宿,并给口粮,随后派兵为患者种牛痘,并细心照料,结果十之八九患者痊愈。看到如此成绩,驻藏大臣和琳要求“永远遵行种牛痘”并“立此石为记”。在示范作用下,僧俗医民逐渐接受了这种种牛痘防止天花的做法,这是医学科学的极大进展。

在这通碑阳汉文、碑阴藏文、内容完全相同的519字的碑文中,另一个要求“永远遵行”的却没有被遵行:和琳亲见地方民众死亡后,将尸体分割,抛喂秃鹰,认为无伦无理,于是发出警告,严行禁止,要求“永远遵行”。这一个禁令因与藏民族风俗有悖,终不了了之。

写雪的古诗范文4

一、有利于学生写作素材的积累

古诗词作为中华民族五千年文化发展的渊源,之所以可以流传到21世纪的今天,一直经久不衰、源远流长,是因为他们无论是在思想上、还是内容上都堪称经典。而初中教材都是根据初中生的特点进行编排的,入选初中教材的古诗词作品大多包含了作者丰富的意象和主观的思想情感,同时也为学生展现出了生动的生活场景。这对于初中生情景交融写作手法的使用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同时,也使初中生可以积累许多的写作素材。久而久之,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自然而然的就会发现,无需刻意的背诵和记忆,在想象画面、组织语言、下笔落实的过程中,那些优美的、郎朗上口的诗句早已不知不觉地印在脑海中,化为自己宝贵的知识积累,在今后的学习、写作中可以信手拈来、游刃有余。

而且,写作素材的积累还会使学习更加高效。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学习,培养学生掌握学习能力,实现终生学习的目标。古诗词的知识运用和理解就普通初中生而言,颇有难度,为此,教师要深入挖掘其中内涵,利用多种方式和策略,达到教学目标。教师的古诗词课堂教学如同理论知识教育,而写作训练相当于实践锻炼。写作训练时将课堂上学到的文字知识融会贯通,加以实践,会发现古诗词的魅力,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二、有利于学生写作技巧的提升

古诗词作为我国传统文化中最具感染力和表现力的文学,以其凝练优美的语言和丰富的内涵著称。诗人为了在简短有限的语言中,将自己所要表达的思想表现得淋漓尽致,往往须要使用独特而又丰富的表现手法。而能够入选到教材中,为学生所学习和欣赏的作品,更是千百年来古典诗词作品中的经典之作。因此,入选教材的古诗词中,在抒情思想的表达、人物角度的刻画、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上,对于初中生的写作来说更是具有极高的借鉴和可参考的价值,都会成为语文课堂中写作能力提升的最好的材料和教材。

当前,初中生的作文中多以记叙文为主,但是,学生在进行人物的刻画中,往往都很有局限性。例如:写我的母亲,大部分学生在对母亲进行描述时,都是“大大的眼睛、白皙的皮肤……”等等。根本无法将一个人写得鲜明生动。而在传统的古诗词中之所以用简短的语言就可以将人物刻画的生动,是因为诗人在创作中,往往会选取人物最生动和传神的地方对其进行刻画。让读者可以从人物的一个动作中就能了解到人物的形象及其性格特点。此种写作手法,对于初中生在语文作文写作技巧和写作手法上都是有较高的学习价值的。

三、有利于学生打破单一的写作结构

从长期的语文写作教学中,发现这样一个问题:初中生在写作的过程中,对于文章的结构往往不太注意。这种问题的出现,会导致学生在行文过程中结构的混乱。例如在写《春天来了》这篇作文时,学生在写作过程中,首先描写了远处的山林,其次描写了近处的池塘,其实,单纯的看到这里,文章结构是没有问题的,但是,紧接着学生又描写了远处的农民伯伯在辛勤地农耕。叙述到这里,问题就出现了,学生在这篇文章中出现了结构的混乱。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加强对学生文章结构和布局意识的培养。而作为一首好诗,它的逻辑性和结构性必然是十分清晰明了的。

接下来,以叙述诗中的代表,李白的《赠汪伦》为例,进行简单的阐述。“李白乘舟将欲行”一句中,明确的讲述了时间:将欲行;地点:舟;人物:李白;“忽闻岸上踏歌声” 一句中则说明了事件,“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这两句则说明了事件的结果。其次,再以苏轼的借景抒情诗《题西林壁》为例,它具备借景抒情诗的全部特点,并且结构也十分清晰明了。“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一句中,将地点、描写顺序都进行了提及。地点:庐山;描写顺序:横、侧、远、近、高、低。后两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则明确讲述了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即:观察问题应客观全面,如果主观片面,就得不出正确的结论。

通过这两首诗,我们不难看出,古诗词结构清晰,布局合理,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要引导学生在其作文中将此方法熟练运用或照搬照套,那么学生作文的谋篇布局将不会是大问题,学生也就会很容易掌握这两种写作的结构布局,从而举一反三。

写雪的古诗范文5

1 通过古诗词的教学,让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社会,从而获取写作的源头活水

陆机在《文赋》中论及文学创作的“源”时谈到两点,一是观物,一是阅读。通过广泛阅读可获取大量间接经验,但这并不能代替作者通过自己的观察,到生活中去获取鲜活的写作素材。许多脍炙人口、千古传诵的古诗词,正是因为诗人关注生活、关注社会,用敏锐的眼睛去看,用聪慧的耳朵去听,用细腻的内心去感受,把自己的命运与国家、社会紧密相连,才会具有经久不衰的艺术魅力。如白居易《观刈麦》一诗,作者作为一名封建官吏,高度关心民间疾苦,他看到了农民在烈日下“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的艰辛,听到了贫穷的老妇人“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的心酸,作者善良的内心被深深触动了,他情不自禁地发出了“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的感叹。这首诗语言通俗平实,但却真实再现了农民在封建租税的残酷剥削下的痛苦生活,作者作为一名封建官吏,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也就成了全诗的精华所在。学生从这首诗的教学中,可以初步领略到写作的真谛所在——那就是走出校园狭小的天地,走向社会广阔的舞台,关注现实,观察社会,体悟人生,真正做到“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如今,我国的改革开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全国各族人民在建设全面小康、构建和谐社会的伟大进程中战天斗地、干事创业,神州大地上到处涌现出一幅幅波澜壮阔的生动画面,这些,都是学生写作的丰富素材。学生通过广播、影视、报刊、网络等大众传媒,通过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社会实践活动,通过节假日的外出旅游参观访问,便可获取源源不断的写作“活水”,激发出写作的欲望和冲动,产生血肉丰满、跳动着时代气息的佳作。

2 通过古诗词的教学,唤起学生的审美情感,从而净化学生写作的灵魂

初中生的作文存在种种弊病,如内容贫乏,语言苍白,缺少真情实感等,其中,缺少真情实感是主要的毛病。情感是艺术的根本特征。真情实感是指来自学生内心的、自然的、鲜活的感受,不带任何市侩的功利和人为的束缚,它是艺术的灵魂,写作缺少了灵魂,就注定是苍白无力的、虚假的。如何使我们的学生用笔去写出人生的感悟,爆出真实的火花?这正是我们语文教师抵制造假,塑造美的心灵,引导学生说真话、抒真情、做真人、写真文的义不容辞的神圣职责。古诗词大多善于描写自然景物,其目的并不在于对纯粹自然物质的客观摹写,而在于借此表达特定的思想、感情。如杜甫《春望》中“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一句,作者移情入景,面对原本使人娱情乐性的花香鸟语,却因感时伤怀、思念家人、泪落心惊,由此不难体会作者在“安史之乱”的动荡现实中忧国思家的痛苦心情。在这里,作者情思因自然景物而得到艺术表现,自然景物因作者情思而获得生命,二者水融。此首诗的教学,可以让学生懂得并学会正确处理情与景之间的关系:景是为情服务的,为了写景而写景便变得毫无意义。从而自觉改正作文中为了凑字数而写景、为了追求词句华丽而写景等弊病,自觉剔除了一堆情感苍白的文字蜡像。在教学中,如能引导学生仔细地体味关键字词的丰富内涵,不仅有助于深入地理解课文,而且,对学生的写作也会产生正向迁移。悉心锤炼关键字词,在其中融入饱满、复杂的情感因子,是使作文具有感染力的重要手段之一。总之,通过古诗词的教学,让学生意识到“求真”才是作文的灵魂,以情动人才是作文的根本,从而走出矫揉做作、虚情假意、无病的泥潭。

写雪的古诗范文6

农村初中学生的家庭教育很少为学生提供相应的文化土壤,学生在升入初中前所接触到的古诗文很少。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很难形成有效的背诵默写习惯,面对初中大量古诗文篇目的背诵、默写要求,很多学生产生畏难心理,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要求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找到适合农村学生背诵默写古诗文的有效方法。

一、结合农村学生实际激发学生学习古诗文兴趣

对农村学生来说,古诗文的背诵默写最关键的问题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问题。调动多方面的知识激发学生学习古诗文的兴趣。面对农村学生缺乏学习、背诵古诗文的动力的情况,教师首先要调动多方面的知识让枯燥的古诗文鲜活起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如介绍古诗文作者生活的时代背景;和古诗文相关的典故;甚至可以介绍和作者、古诗文相关的逸闻趣事,例如:讲到韩愈的《马说》、《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就可以介绍他“唐宋家”的地位,介绍他因排佛被贬潮州、治潮八月,江山改姓韩的典故,甚至还介绍可以他和侄孙――八仙之一韩湘子的传说。再比如讲到《核舟记》“大苏泛赤壁”就可以介绍苏轼、黄庭坚的逸闻趣事,讲到坡是还可以介绍他被贬谪的情况。有了这些丰富的小故事、小知识作支撑那些在学生看来平淡、甚至枯燥的古诗文就会变得丰满、鲜活起来。这样学生自然也会有了学习、背诵的兴趣。

二、采用灵活的背诵方式让学生轻松背诵古诗文

很多同学在背诵时采用死记硬背的方式,花在背诵上的时间太长,一首七言律诗通常要使用10~20分钟的时间记忆才能初步达到背诵的目的,文言文则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这是农村学生在古诗文背诵方面面临的最大问题,他们需要有效的指导。灵活的背诵方式是将农村学生从事倍功半的困境中解救出来的最好办法。

1.吟唱法

唱歌,学生们都很感兴趣, 有些诗词本身就是歌词,我们抓住学生的 “兴趣点”结合多媒体帮助学生边唱边记,这样歌唱会时,诗文也就基本背会了。

例如: 学唱王菲演唱的《但愿人长久》 背诵苏轼的《水调歌头》。

学唱邓丽君演唱的《在水一方》 背诵《诗经・蒹葭》。

李煜的《虞美人》、的《沁园春・雪》等篇目我们都可以采用这样的方法。即用学生熟悉的曲调“唱”出需要背诵的诗文。

2.归纳比较法

古诗文涉及到许多文化常识,很多诗文都吟诵相似的主题,我们可寻找选择一些合适的角度进行系统归类,在比较中背诵,在背诵中比较。

例1:赞美杭州西湖的古诗很多,可归类背诵以下有关描写西湖的诗句:

(1)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2)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例2:诸葛亮的事迹曾使多少抱负未得施展的文人骚客感慨不已。杜甫、陆游因诸葛亮而抒发感慨的名句有:

(1)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杜甫《蜀相》)

(2)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陆游《书愤》)

还有表现乡愁的诗篇、表现爱国思想的诗篇……都可以放在一起进行比较背诵。

3.情节演绎法

有些古诗文故事性比较强,我们可采用师生(生生)问答的形式先了解主要的故事情节,然后把情节连缀起来进行表演,最终完成背诵任务。如:《邹忌讽齐王纳谏》一文内容可分为“讽”和“纳谏” 两大部分,其中齐王纳谏后的内容可分以下几个时段进行问答记忆。

(1)令初下时效果如何?

(2)数月后效果如何?

(3)期年后效果又如何?

提问时学生只要能用原文回答出来,就说明已记住了关键内容,然后引导学生表演问答过程,这样通过再现历史情景,将抽象的文字变为具体可感的画面,拉近了历史与现实的距离,会大大加快背诵速度,提高背诵质量。这种方法适于背诵较长的文章。

通过以上几种方法在教学实践中的运用,我们发现学生不仅能够提高背诵古诗文的效率,而且在对古诗文内容的理解方面亦有所改善。

三、巩固背诵成果,让学生能长期记忆古诗文

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学生平时已经背熟的古诗文经过一段时间后,在测试到相关内容时,有部分学生出现因遗忘而丢分的情况,这是由人的记忆规律决定的。 下面几种方法可改善这种现象。

1.点将法

老师点五六名责任感强的同学为“将”,他们先在老师这里背诵,老师发“令牌”给他们,让他们监督同学背诵。

2.同桌监督法

同桌之间相互监督,参照古诗文背诵复习表格相互监督背诵,形成长期记忆。

四、消灭默写中的错误,提高默写准确率

相当一部分的农村学生小学的基础不牢,在背诵到位落实到默写阶段经常出现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二个方面的:一是:顺序错乱,张冠李戴;二是:同音误写,出现少字、多字、漏字、换字等情况。为了提高默写的准确率我们,采取多种方法。

1.重点标注,边诵边写

要求学生将自己每次默写本中出现的易混字,同音字,错字,用笔圈点出来,以引起注意,重点把握。学生在记忆时,可边背,边用笔在草稿纸上写出下句或句子中的关键字。

2.特别关注同音异义词

读音相同,意义不同甚至相反的词语在古诗文名篇中大量存在。我们要求学生在默写时,要对同意异义字,特别留意,并学会分析比较,记忆时做到音义一致,免除失误。

3.要求学生留意具体语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