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写雪的古诗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写雪的古诗范文1
表演者:宋冬野
发行时间:2013年8月
出版者:摩登天空
“董小姐,你嘴角向下的时候很美。”当宋冬野缓缓地向我们勾勒出他生活中曾经错过的那一位“女神”的时候,我们的记忆里也浮现出类似的故事与情节。当他的音乐以一张专辑的容量展现在我们面前,而不仅是那个飘在空中的《董小姐》时,这位“中国民谣固最胖的歌手”形象更为丰满了。区别于我们惯常所听到的节奏和旋律起伏,他对个体生命状态的描述,以及极度私人化的表达方式,都让我们啧啧称奇。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北京人,宋冬野用经典的北方民谣唱出了铮铮铁汉的那腔柔情,我在他的音乐里听到了郁冬、老狼等人的影子。我不知道宋冬野是否也有在露天电影院和倾慕的女同学一起并肩看电影的经历,但在这趟从北京地铁4号线始发的音乐列车里,我听到了一摞子这样的故事。
《晴朗》
表演者:老狼
发行时间:2002年12月
出版者:麦田音乐
对于许多人来说,《同桌的你》是关于女同学最具代表的集体回忆,但于我来说,老狼在六年之后的《晴朗》是更直抵心脏的歌。那一年,我刚上大学,18岁了,终于可以恋爱了吧?这时候的我每天都在听着这张唱片,《虎口脱险》、《百分之百女孩》、《关于现在关于未来》,每首歌仿佛都让我感同身受。如同许巍为老狼量身定做的那首专辑同名曲《晴朗》中所唱到的,我的生活中全因为那位女同学或喜或悲:“这是初次的感觉,好像天空般晴朗,只因那利刃般的女人,她穿过我的心。”
《LIVEINLING’13》
表演者:羊毛与花
发行时间:2013年4月
写雪的古诗范文2
但众所周知,古诗的教学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古诗难教就难在如何让学生进入诗人所描写的意境,读出诗歌的韵味,引起学生的共鸣,从而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初步的审美能力。作者以为在教学过程中若想对这个问题有所解决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联系时代背景
诗人所表达的情感与他个人的生活经历以及所在的时代背景是有密切关系的。如诗圣杜甫写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这首诗歌对于学生来说要理解表面的意思并不难,要体会到杜甫那种“漫卷诗书喜欲狂”的爱国热情就有一定的困难。教师在课前若向学生推荐或介绍有关资料、书籍,让学生知道安禄山的反叛对大唐盛世所带来的沉重灾难,战乱打破了包括诗人在内很多人幸福安定生活的那段历史,并知道杜甫作为一个诗人他那深沉忧郁的爱国爱民的感情时,就能让学生真正体会到为什么诗人听到唐军打败叛军的消息时,以至于高兴的快要发狂发疯的心情了。
二、插上想象的翅膀
诗歌的语言很凝练,在极其精练的语言文字中包含的内容却相当丰富。那么我们在教学中如何让学生体会把握诗中丰富的蕴意呢?这就要教师很好的引导学生,给他们的思维插上一对想象的翅膀。在指导学生理解诗意的同时要指导学生发挥想象,挖掘诗中所蕴涵的深层意思。《江雪》一诗只有短短的二十个字,但这二十字中却蕴藏着无穷的诗味。尽管这是一幅寒江垂钓图:在严寒的冬天里,千山万岭不见一只飞鸟,万径千路没有一个行人,在这大雪覆盖的江面上只有一叶孤舟,而孤舟上只有一个穿蓑衣戴斗笠垂钓的老者,从作者描写的内容来看似乎纯粹是一首写景诗,但在这样的冰天雪地是钓鱼的时候吗?能钓到鱼吗?因此仔细一想,我们就会发现诗人所写的景并不是实景,而是想象之景。然而诗人为什么会写这种想象之景呢,这便是我们要重点理解的全诗所蕴藏的意蕴所在。白雪象征着纯洁,孤舟、寒江象征着孤高、特立独行的品格,因此这首诗景中藏情,表现了诗人的品格与精神。这样通过一步步的发问,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就不难把握诗中的意蕴了。
三、领略美妙的意境
意境是中国诗歌领域中独创的一个概念。它是华夏抒情文学高度发达的产物,也是我们解读诗歌的一把钥匙。既然意境对诗歌的理解如此重要,那么什么是意境呢?经过历代无数诗人学者的努力使我们在今天认识到:意境就是诗歌中呈现的那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景象及其审美想象空间。通过对意境这样一个简洁明了的界定让我们明白:意境含有两大因素(情与景)和一个空间(审美想象空间),因此在解读诗歌的过程中能让学生牢牢把握这两大因素和一个空间,将会对诗歌的理解有很大的帮助。如杜甫的《春望》一诗,作者用夸张拟人的手法描写了虽然春天花开鸟鸣,恰逢安史之乱使人无比忧愁伤心的春景。在这国家满目疮痍家人流离分散的景象中,自然包含了诗人深沉的爱国之情与急切思家的情感。于是作者就写出了这首情景交融、意在言外的好诗,并为我们勾勒出了一幅感人肺腑的爱国思家图。在这个作者为我们营造的情景交融的审美想象空间中,就能使学生体会到诗人痛苦哀伤的心情。
四、反复诵读品味
写雪的古诗范文3
一、言之无文,行而不远
孔夫子讲过“言之无文,行而不远”,语言运用如果缺乏技巧性和表现力,文章是不可能传之久远、不可能有绵长的生命力的。优秀的文学作品,都是作家反复锤炼、精益求精的结果。
古诗文经过历史的大浪淘沙,留下来的都是历久弥新的佳作。学生如果能在阅读中把握作品的精妙之处,就能向古人学习写法。如在学习王羲之的《兰亭集序》:“此地有崇山峻岭,……映带左右”的环境描写,短短四句话,就将兰亭附近的山、林、竹、水描绘得有声有色。结合背景带动学生讨论,优美的自然风光流露出聚会者怡然自得的心情,是景中含情的优秀范例。适时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环境描写的情况,谈一谈景物描写需要注意的事项,让学生明白情由景生的道理。写文章不能因文造景,情与景是密不可分的。讲解中联系已学的《荆轲刺秦王》“易水送别”,永垂千古的原因。学生感受到萧萧的寒风和冰冷刺骨的易水烘托出悲凉的氛围,侧面写出荆轲“一去不复返”的侠客形象。老师借机引申开来,畅谈景与情的观点。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所谓有我之境,是指感情较直露,鲜明的意境。如杜甫的《春望》,花草不含泪,鸟儿也不会因别离伤心,只因诗人痛苦不堪,所以万物都着了作者的感彩。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就是无我之境,作者虽在画面中,但他的情感却藏而不露,一切让读者从画面中体会。经过讨论,学生对情与景的关系有了更深的思考,即景物描写与作者感情密不可分,景中含情,情景交融。
要想写出文采飞扬的佳作,还要学习表达语言的其他技巧。例如排比和比喻等修辞在古诗文中比较常见,排比句一般是用三个以上句式相同的单句组合而成,他们结构相似,语气一致,使语势得到增强,感情得到加深。如《过秦论》“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以上排比句的使用,写出了秦国吞并四海,笑傲战国,不可阻挡的气势,为文章增添了文采。使用比喻句,既能使语言形象生动,又能使说理深入浅出,因而为历来文章所常用。学生在写议论文,表达观点时,如灵活运用多种修辞格来表达自己的主张,那么在写作的语言上将更上一层楼。
二、欣赏借鉴,古为今用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写文章亦是如此。学生在写作时,不是开头起调过高,后来难以接续;就是开头调子过低,后继无力;还有的一开头就不在调上,后面虽是洋洋洒洒,却离题万里。因此慎重开头,接续也会顺当,如果开头不恰当,就会像抽丝乱了头,难于下笔。学生在学习苏洵的《六国论》时,老师就可和同学们一起鉴赏一下它开头的艺术。经阅读,学生明白了如何做到开门见山:即开篇点题,首段表明中心。该文的首段便从经典的阅读文本转变为作文开头的典型范例。
写雪的古诗范文4
一、有利于学生写作素材的积累
古诗词作为中华民族五千年文化发展的渊源,之所以可以流传到21世纪的今天,一直经久不衰、源远流长,是因为他们无论是在思想上、还是内容上都堪称经典。而初中教材都是根据初中生的特点进行编排的,入选初中教材的古诗词作品大多包含了作者丰富的意象和主观的思想情感,同时也为学生展现出了生动的生活场景。这对于初中生情景交融写作手法的使用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同时,也使初中生可以积累许多的写作素材。久而久之,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自然而然的就会发现,无需刻意的背诵和记忆,在想象画面、组织语言、下笔落实的过程中,那些优美的、郎朗上口的诗句早已不知不觉地印在脑海中,化为自己宝贵的知识积累,在今后的学习、写作中可以信手拈来、游刃有余。
而且,写作素材的积累还会使学习更加高效。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学习,培养学生掌握学习能力,实现终生学习的目标。古诗词的知识运用和理解就普通初中生而言,颇有难度,为此,教师要深入挖掘其中内涵,利用多种方式和策略,达到教学目标。教师的古诗词课堂教学如同理论知识教育,而写作训练相当于实践锻炼。写作训练时将课堂上学到的文字知识融会贯通,加以实践,会发现古诗词的魅力,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二、有利于学生写作技巧的提升
古诗词作为我国传统文化中最具感染力和表现力的文学,以其凝练优美的语言和丰富的内涵著称。诗人为了在简短有限的语言中,将自己所要表达的思想表现得淋漓尽致,往往须要使用独特而又丰富的表现手法。而能够入选到教材中,为学生所学习和欣赏的作品,更是千百年来古典诗词作品中的经典之作。因此,入选教材的古诗词中,在抒情思想的表达、人物角度的刻画、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上,对于初中生的写作来说更是具有极高的借鉴和可参考的价值,都会成为语文课堂中写作能力提升的最好的材料和教材。
当前,初中生的作文中多以记叙文为主,但是,学生在进行人物的刻画中,往往都很有局限性。例如:写我的母亲,大部分学生在对母亲进行描述时,都是“大大的眼睛、白皙的皮肤……”等等。根本无法将一个人写得鲜明生动。而在传统的古诗词中之所以用简短的语言就可以将人物刻画的生动,是因为诗人在创作中,往往会选取人物最生动和传神的地方对其进行刻画。让读者可以从人物的一个动作中就能了解到人物的形象及其性格特点。此种写作手法,对于初中生在语文作文写作技巧和写作手法上都是有较高的学习价值的。
三、有利于学生打破单一的写作结构
从长期的语文写作教学中,发现这样一个问题:初中生在写作的过程中,对于文章的结构往往不太注意。这种问题的出现,会导致学生在行文过程中结构的混乱。例如在写《春天来了》这篇作文时,学生在写作过程中,首先描写了远处的山林,其次描写了近处的池塘,其实,单纯的看到这里,文章结构是没有问题的,但是,紧接着学生又描写了远处的农民伯伯在辛勤地农耕。叙述到这里,问题就出现了,学生在这篇文章中出现了结构的混乱。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加强对学生文章结构和布局意识的培养。而作为一首好诗,它的逻辑性和结构性必然是十分清晰明了的。
接下来,以叙述诗中的代表,李白的《赠汪伦》为例,进行简单的阐述。“李白乘舟将欲行”一句中,明确的讲述了时间:将欲行;地点:舟;人物:李白;“忽闻岸上踏歌声” 一句中则说明了事件,“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这两句则说明了事件的结果。其次,再以苏轼的借景抒情诗《题西林壁》为例,它具备借景抒情诗的全部特点,并且结构也十分清晰明了。“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一句中,将地点、描写顺序都进行了提及。地点:庐山;描写顺序:横、侧、远、近、高、低。后两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则明确讲述了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即:观察问题应客观全面,如果主观片面,就得不出正确的结论。
通过这两首诗,我们不难看出,古诗词结构清晰,布局合理,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要引导学生在其作文中将此方法熟练运用或照搬照套,那么学生作文的谋篇布局将不会是大问题,学生也就会很容易掌握这两种写作的结构布局,从而举一反三。
写雪的古诗范文5
1 通过古诗词的教学,让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社会,从而获取写作的源头活水
陆机在《文赋》中论及文学创作的“源”时谈到两点,一是观物,一是阅读。通过广泛阅读可获取大量间接经验,但这并不能代替作者通过自己的观察,到生活中去获取鲜活的写作素材。许多脍炙人口、千古传诵的古诗词,正是因为诗人关注生活、关注社会,用敏锐的眼睛去看,用聪慧的耳朵去听,用细腻的内心去感受,把自己的命运与国家、社会紧密相连,才会具有经久不衰的艺术魅力。如白居易《观刈麦》一诗,作者作为一名封建官吏,高度关心民间疾苦,他看到了农民在烈日下“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的艰辛,听到了贫穷的老妇人“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的心酸,作者善良的内心被深深触动了,他情不自禁地发出了“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的感叹。这首诗语言通俗平实,但却真实再现了农民在封建租税的残酷剥削下的痛苦生活,作者作为一名封建官吏,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也就成了全诗的精华所在。学生从这首诗的教学中,可以初步领略到写作的真谛所在——那就是走出校园狭小的天地,走向社会广阔的舞台,关注现实,观察社会,体悟人生,真正做到“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如今,我国的改革开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全国各族人民在建设全面小康、构建和谐社会的伟大进程中战天斗地、干事创业,神州大地上到处涌现出一幅幅波澜壮阔的生动画面,这些,都是学生写作的丰富素材。学生通过广播、影视、报刊、网络等大众传媒,通过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社会实践活动,通过节假日的外出旅游参观访问,便可获取源源不断的写作“活水”,激发出写作的欲望和冲动,产生血肉丰满、跳动着时代气息的佳作。
2 通过古诗词的教学,唤起学生的审美情感,从而净化学生写作的灵魂
初中生的作文存在种种弊病,如内容贫乏,语言苍白,缺少真情实感等,其中,缺少真情实感是主要的毛病。情感是艺术的根本特征。真情实感是指来自学生内心的、自然的、鲜活的感受,不带任何市侩的功利和人为的束缚,它是艺术的灵魂,写作缺少了灵魂,就注定是苍白无力的、虚假的。如何使我们的学生用笔去写出人生的感悟,爆出真实的火花?这正是我们语文教师抵制造假,塑造美的心灵,引导学生说真话、抒真情、做真人、写真文的义不容辞的神圣职责。古诗词大多善于描写自然景物,其目的并不在于对纯粹自然物质的客观摹写,而在于借此表达特定的思想、感情。如杜甫《春望》中“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一句,作者移情入景,面对原本使人娱情乐性的花香鸟语,却因感时伤怀、思念家人、泪落心惊,由此不难体会作者在“安史之乱”的动荡现实中忧国思家的痛苦心情。在这里,作者情思因自然景物而得到艺术表现,自然景物因作者情思而获得生命,二者水融。此首诗的教学,可以让学生懂得并学会正确处理情与景之间的关系:景是为情服务的,为了写景而写景便变得毫无意义。从而自觉改正作文中为了凑字数而写景、为了追求词句华丽而写景等弊病,自觉剔除了一堆情感苍白的文字蜡像。在教学中,如能引导学生仔细地体味关键字词的丰富内涵,不仅有助于深入地理解课文,而且,对学生的写作也会产生正向迁移。悉心锤炼关键字词,在其中融入饱满、复杂的情感因子,是使作文具有感染力的重要手段之一。总之,通过古诗词的教学,让学生意识到“求真”才是作文的灵魂,以情动人才是作文的根本,从而走出矫揉做作、虚情假意、无病的泥潭。
写雪的古诗范文6
关键词:腹股沟斜疝日间手术模式;经济学分析
中图分类号:R656.2;R197.323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12-0-01
日间手术是患者当日住院、当日手术和当日出院的一种手术模式[1],其特点是治疗过程快捷而安全。本文对我院手术中心运行后的2013年01月至2013年09与日间手术中心运行前2012年01月至2012年09月两时期腹股沟斜疝手术出院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观察日间手术中心运行前后腹股沟斜疝手术出院患者的平均住院医疗费用、平均药费及平均住院日的变化差异。
一、资料与方法
1.资料来源。数据来源于我院2012年至2013年出院病案的首页资料。
2.方法。通过院我病案室收集 2013年01月-2013年09月在日间手术中心出院的腹股沟斜疝手术患者数据及2012年01月-2012年09月常规住院手术模式手术出院患者相应病种的手术患者数据,并对输出的数据进行整理和比较分析。
统计方法 数据采用SPSS 13.0 统计软件分析,平均住院总费、平均药费、平均住院日等不符合正态分布,计量资料以中位数(最小值~最大值)表示,两组计量资料比较采用秩和检验(Mann-Whitney U 检验)。
二、结果
在收集的出院病例中,2013年01月-2013年09月日g手术中心出院的腹股沟斜疝手术病例为362例, 2012年01月-2012年09月常规住院手术模式出院的腹股沟斜疝手术病例为406例。为方便分析对比,以下将日间手术中心出院的腹股沟斜疝手术病例设为日间手术组,常规住院手术模式出院的腹股沟斜疝手术病例设为非日间手术组。
1.腹股沟斜疝患者住院费用构成比较
日间手术组患者的平均总费用、床位费、护理费、化验费,检查费、药费分别比非日间手术组下降 13.90%、80.23%、73.89%、9.78%、38.22%、22.59% 。下降幅度较大的为床位费、护理费;床位费、护理费下降与日间手术患者的平均住院日缩短有关。详细见表1。
2.平均住院日、平均住院总费用、平均药费比较
从表2可见,日间手术组平均住院日比非日间手术组缩短3.53天,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10.79 P=0.000);日间手术组平均住院总费用为7106.73比非日间手术组下降1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143 P=0.032)。平均药费日间手术组比非日间手术组下降22.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290 P=0.000)
三、讨论
1.日间手术模式对平均住院费用的影响
有研究报道,日间手术模式与以往常规住院手术模式相比,患者住院费用下降20%-40%[2-3];本组研究资料显示,平均住院医疗费用日间手术组比非日间手术组下降1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2),比上述研究报道[2-3]下降略低,但能有效降低平均住院费用却是一致的。
2.日间手术模式对平均住院日的影响
从表1可见,日间手术组平均住院日为1.08天,比非日间手术缩短3.53天,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00)。平均住院日的缩短能直接降低患者住院费用和间接减少一些额外费用的支出,如伙食费、陪伴费,交通费等。有国内文献报道[4],1.7天的住院日缩短可降低病人的人均住院费用503.5元,下降4.6%。而本组调查资料显示,腹股沟斜疝患者的平均住院日缩短了3.53天,人均住院费用减少1147.65元,下降13.90%。由此可见,平均住院日缩短可有效降低患者住院医疗费用,同时亦可减轻患者经济负担。
另外,平均住院日缩短使病床周转加快,提高了医院资源有效利用率,在相同时间内使更多需要手术的患者得到及时的手术治疗,亦可有效缓解医院目前床位紧张的局面
3.平均药品费用下降可调整医院的收入结构, 提高医院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本组调查资料还显示,日间手术组平均药品费用比对照组下降22.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显示日间手术模式在降低患者总住院医疗费用的同时,还能减少患者不必要的药品费用支出,有利于药物的合理使用,调整医院的收入结构,提高医院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综上所述,腹股沟斜疝日间手术模式能有效缩短患者住院时间、降低患者住院医疗费用及平住院药品费用,对医院的收入结构产生良性的影响,提高医院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泰胜旗,张忠涛,国永生.腹股沟斜疝日间手术与传统疝修补术、无张力修补住院手术的对比分析.国际外科学杂志,2010,37(3):168-171.
[2]邵新华,方联,杨炯,等.关于开展日间手术的实践和探讨[J].中国医院,2010,14(12):3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