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保健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中医保健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中医保健

中医保健范文1

【关键词】 针灸;推拿;运动损伤/中医药疗法

运动损伤是指在体育运动、各项比赛、训练及教学中等所发生的各种损伤[15]。运动损伤的治疗方法颇多,如推拿、中药、针灸等在运动损伤的康复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仅就运动损伤的中医保健疗法,介绍如下。

1 中药疗法

中药自古以来就是我国人民防治疾病的主要手段。中医理论认为,肌肉损伤的治疗以活血化瘀、清热解毒、凉血为主。中药在损伤早期具有保护血管,改善微循环,抑制炎性渗出与浸润,加快炎性产物的吸收与肿胀的消除,减轻肌纤维变性坏死的作用;在损伤中晚期,可以促进巨噬细胞吞噬损伤后残留在组织间的异物,组织再生创造条件,同时促进肌纤维的再生,加快再生肌纤维的成熟,减少纤维结缔组织增生。大强度训练后辅以正确的中医药恢复治疗,对肌肉功能的增强和疲劳的恢复有良好作用[67]。常用药物:云南白药、跌打丸、七厘散内服;木香、独活、五加皮、土鳖、红花、延胡索等制成外敷药;或外用药酒或熏洗药,或使用扶他林软膏或红花油,涂于损伤局部等[8]。

2 针灸疗法

2.1 斜刺法 斜刺法是针刺疗法中常用的一种针刺方法,它是以痛为腧,以斜刺针法刺入受伤肌肉进行治疗。一般是以26号2.5-7寸长针沿受伤肌肉长轴选择最痛点进针,使针能准确地刺入受伤肌肉,不提插捻转,进针后受伤肌肉产生酸、胀等针感,若被刺肌肉突然短暂收缩并迅速舒张,针感迅速消失,条索软化,压痛消失,功能恢复者不留针,如出针时针感加强,应暂停出针直至针感减弱或消失。它主要适用于治疗腰背和四肢肌的急性和慢性损伤以及由于肌肉损伤引起的腰腿疼痛、肩痛等,疗效显著[9]。

2.2 电针 电针是利用针灸学加电疗原理,对受伤组织起到治疗作用,传统针刺会使局部产生神经干上麻、骨痛、肌肉酸、胀等针感,如果加上电流刺激,还会产生对损伤部位的辐射、传导。使用电流在人体病变组织周围形成一个较强的场,促使局部血液循环加速,使炎症产物及致痛物质进入淋巴和血液,从而使水肿、炎症吸收,疼痛消失,促进损伤组织的尽快修复,加速运动功能的恢复[10]。

2.3 刺络拔罐法 刺络拔罐法主要适用于各种闭合性软组织的急性扭挫伤或慢性劳损。它是在需要治疗的部位,先用粗短毫针、三棱针或小斜口刀进行散刺、叩刺或辊刺后进行拔罐。拔罐时间一般20~30 min,疗程每周2~3次,待病情好转时,可减1~2次,以后再减至1~2周1次。慢性病可作间歇治疗。有报道[11]以针刺加拔罐治疗腰背肌筋膜炎104例,据介绍患者中优秀运动员58例,普通运动员46例,急性损伤57例,慢性劳损47例,治疗取阿是穴,在压痛点周围先用梅花针叩打局部皮肤,再用针灸针刺入压痛点明显处激发痛点,然后拔罐,留罐时间20~30 min,疗程3~20次。

2.4 无痛针法 无痛针刺疗法在治疗运动性损伤中的应用以成为现实。这种针刺疗法主要包括:腕踝针、皮内针、浮针法等无痛的针刺方法。无痛针刺疗法对急性踝关节扭伤、网球肘、急性膝部损伤、坐骨神经痛、急性腰扭伤和腰肌劳损等运动性损伤有显著疗效,具有无痛苦、见效快、久留针、不行针、操作安全方便、不影响患者日常活动等优点[12]。

3 推拿疗法

推拿治疗运动损伤是一个新的课题,在当代此项研究应与现代科学的力学,解剖生理结合起来。运动损伤的发生是运动力学结构失衡的结果,而推拿治疗运动损伤则是恢复运动力学结构失衡的技术过程。不同的损伤形变,应选择与损伤形变相适应的手法治疗,才能取得良好的疗效。对轻度损伤出现的肌紧张、痉挛等症状,手法作用力应以平面用力为主,手法以轻柔为宜;对一般的软组织扭挫伤,肌腱、韧带损伤,则以平面用力和垂直用力手法兼用,手法轻重适中;对中度软组织损伤,出现肌肉、肌腱、筋膜等软组织增粗、变硬、挛缩、粘连时,则以垂直用力手法为主,作与组织纤维走向呈垂直方向的按压、拨推手法,手法作用力应偏重,起到松解黏连,解除痉挛,软坚散结,恢复弹性功能的作用;对损伤组织处于骨缝、关节内不易显露处,手法则以斜向用力为主,使作用力直达病所;对有关节紊乱,错位(骨错缝,筋出槽),则以牵引、抖摇、旋转等手法,予以矫正、复位。使之恢复正常的负重力线,达到新的平衡[1316]。

【参考文献】

[1]黎 螯.现代创伤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35.

[2]任为民,李 全.浅谈运动损伤的中医药治疗[J].针灸临床杂志,2006,22(8):49.

[3]刘鹏举,杨 洁.浅谈中医药治疗运动损伤[J].承德医学院学报,2008,25(2):230.

[4]郑怀贤.运动创伤学[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2:427.

[5]范炳华.46名赛艇皮划艇运动员四大关节创伤资料分析[J].浙江体育科学,1986(1):3538.

[6]胡声宇,秦 岭.中药治疗运动损伤的实验研究[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1999,18(2):170171.

[7]张 健,吕沛霖.中医防治竞技损伤运动的探讨[J].陕西中医,2006,27(8):968969.

[8]陈佩辉.针灸治疗运动损伤的研究[J].体育世界:学术版,2007(5):30.

[9]何珂峻.常见运动损伤的针灸治疗[J].针灸临床杂志,2002,18(12):10.

[10]闫 辉,于长隆.运动创伤的治疗与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骨科学分册,2004,25(2):6970.

[11]李方祥.运动损伤的诊断与微创治疗[J].中国体育教练员,2007(2):1415.

[12]赵宗辽.无痛针刺疗法在治疗运动性损伤中的应用[J].陕西中医,2005,26(8):804806.

[13]郭 林.运动损伤与运动推拿临床探讨[J].陕西中医,2007,28(5):574.

[14]郑泽海.推拿手法与中药外敷相配合治疗膝关节急性损伤[J].按摩与导引,2002,18(5):44.

中医保健范文2

关键词:中医体质;孕产期保健

中图分类号:R71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717(2011)04-0780-03

Abstract:According to chinese physique distinguishing for pregnant and parturient woman, give them systematically management.So as to reduce the illness incidence in pregnancy and postpartum,improve living quality.Achieving the aim to establish chinese health care sestem.

Key words:Chinese physique;health care in pregnancy and postpartum

人的体质是在没有外邪干预的情况下,由其自身先天禀赋及后天饮食、环境、生活习惯、社会因素等各种因素影响下,形成的一种自身的特质。因受复杂因素影响,故人有不同体质,王琦教授将人分为九种体质【sup】[1]【/sup】。孕产期系生命的特殊时期,其体质会发生一定的变化,而与未孕期不同。因孕期母亲身体状况与胎儿先天禀赋密切相关,故中医体质辨识在孕产妇中有着重要意义【sup】[2]【/sup】。通过我们的研究发现,孕产期不同体质易罹患的妊娠合并症和并发症不同。因此,通过孕产妇体质辨识,对不同体质进行调理,对孕产妇进行系统管理,从而改善其健康状况,对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和妇幼保健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根据目前研究结果,对孕产妇进行中医保健系统管理。在临床实践中开展的工作如下。

1 方 法

1.1 孕前体质辨识 采用王琦教授的辨体质九分法【sup】[2-3]【/sup】(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瘀血质、气郁质、特禀质)。九分法的依据是社会调查的频次分型。该分法已得到KY3H系统认证。

1.2 孕期体质辨识 中医学素有“男女异同论”,男女间的体质是存在差异的。如《灵枢.五音五味》篇指出:妇人之生,有余于气,不足于血,以其数脱血也”,宋代《妇人大全良方》强调:“妇人以血为基本”,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说:“女子,阴类也,以血为主”,唐容川在《血证论》中说:“女子主血”、“女子以血为主”,妊娠期明显地表现是月经停止来潮,脏腑、经络的阴血下注冲任以养胎元,可见“脏气本弱,因妊重虚”是妊娠期的生理状态,在孕期易出现“血感不足,气易偏盛”的特点。孕妇体内气、血、阴、阳、津液等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发生变化,此时王琦教授的体质九分法就不太适合孕期妇女。我们以《黄帝内经・灵枢经・阴阳二十五人》为基础,通过脏腑辨证结合五行八卦,以及妊娠期的生理病理特点提出一个新的孕期体质分型,两大六分法,即将孕妇体质分为平衡状态和偏颇状态两大类,其中偏颇状态又可分为:偏实热型(阳火之人,阳盛质/实热质)、偏虚热型(阳木之人,阴虚质/虚热质)、偏阳虚型(阴水之人,阳虚质)、偏阴血虚型(阴金和/阴木之人,含气虚质和瘀血质)、偏痰湿型(阴土之人,痰湿质)5种,加上平衡状态即平和质一共6型。

1.3 产后体质辨识 产后病的病因病机有四个方面:一是亡血伤津。由于分娩用力、出汗、产创和出血,而使阴血暴亡,虚阳浮散,变生他病。二是元气受损。分娩是一个持续时间较长(初产妇约需持续12~14h,经产妇一般为6~8h)的体力持续消耗过程。若产程过长,产时用力耗气,产后操劳过早,或失血过多,气随血耗,可致气虚失摄、冲任不固。三是瘀血内阻。分娩创伤,脉络受损,血溢脉外,离经成瘀。产后百节空虚,若起居不慎,感受寒热之邪,寒凝热灼成瘀;或胞衣、胎盘残留,瘀血内阻,败血为病。四是外感六或饮食房劳所伤。产后元气、津血俱伤,腠理疏松,所谓“产后百节空虚”,生活稍有不慎或调摄失当,均可致气血不调,营卫失和,脏腑功能失常,冲任损伤而变生产后诸疾。根据产后亡血伤津、元气受损、瘀血内阻所形成的“多虚多瘀”的病机特点,产后体质大致可分为平和质,偏血瘀,偏气血虚三类。

2 具体操作步骤

2.1 孕前 从有妊娠意愿开始,完整记录夫妻双方健康档案,明确自身健康状况,完善孕前检查,根椐辅助检查及中医体质辨识综合分析,提出有针对性的个性化的健康教育处方。一为平和,是理想的适宜妊娠的体质,八种为偏颇,需进行调治后计划妊娠。对偏颇体质者进行体质调护,包括饮食、起居、体育锻炼及情志调摄等四方面。一般进行3~6个月,再次进行体质辨识,达到或接和状态时,指导计划妊娠。具体调护方案:

2.1.1 平和质 (1)饮食:饮食注意节制,进食温和、清洁的食物;粗细粮食要合理搭配,多吃五谷杂粮、蔬菜瓜果,少食过于油腻或辛辣之物;不要吸烟酗酒。

(2)起居:起居应有规律,不要过度疲劳。饭后宜缓行百步,不宜食后即睡。应劳逸结合,保持充足的睡眠时间。

(3)体育锻炼:根据年龄和性别,参加适度的运动。如年轻人可适当跑步、打球,老年人可适当散步、打太极拳等。

(4)情志调摄:保持乐观开朗的情绪,积极进取,节制偏激的情感,及时消除生活中不利的事件对情绪的负面影响。

2.1.2 气虚质 (1)饮食:可多食具有益气健脾作用的食物,如黄豆、白扁豆、鸡肉、鹌鹑肉、泥鳅、香菇、大枣、桂圆、蜂蜜等。少食具有耗气作用的食物,如槟榔、雍菜(空心菜)、生萝卜等。

(2)起居:起居宜有规律,夏季应适当午睡,保持充足的睡眠。注意保暖;不要过于劳作,以免损伤元气。

(3)体育锻炼:可做一些柔缓的运动,如在空气清新之处散步、打太极拳、做操等,并持之以恒。平时可自行按摩足三里穴以健脾补气。不宜做大负荷运动和大出汗的运动,忌用猛力和做长久憋气的运动,以免耗损元气。

(4)情志调摄:多参加有益社会活动,多与别人交谈、沟通。

2.1.3 气郁质 (1)饮食:多食小麦、蒿子杆、芫荽、葱、黄花菜、海带、海藻、萝卜、金橘、山楂、槟榔、玫瑰花、绿茶、咖啡、可可等具有行气、解郁、消食、醒神作用的食物。

(2)起居:居住环境应安静,保持有规律的睡眠,睡前避免饮茶、咖啡和可可等具有提神醒脑作用的饮料。

(3)体育锻炼:应尽量增加户外运动,可坚持较大的运动锻炼,如跑步、登山、游泳、打球、武术等。多参加群众性的体育项目,解除自我封闭状态。

(4)情志调摄:培养开朗、豁达的性格。多参加有益的社会活动。结交知心朋友,及时向朋友倾诉不良情绪,寻求朋友的帮助。

2.1.4 湿热质 (1)饮食:饮食以清淡为原则。少食羊肉、狗肉、鳝鱼、韭菜、生姜、芫荽、辣椒、酒、饴糖、胡椒、花椒、蜂蜜等甘酸滋腻及火锅、烹炸、烧烤等辛温助热的食物。应戒除烟酒。

(2)起居:避免居住在低洼潮湿的地方,居住环境宜干燥,通风。不要过于疲劳。盛夏暑较重的季节,减少户外活动时间。保持充足而有规律的睡眠。

(3)体育锻炼:适合做大强度、大运动量的锻炼,如中长跑、游泳、爬山、各种球类、武术等。夏天由于气温高、湿度大,最好选择在清晨或傍晚较凉爽时锻炼。

(4)情志调摄:克制过激的情绪。合理安排自己的工作、学习。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

2.1.5 痰湿质 (1)饮食:饮食以清淡为原则,可食葱、薤白头、蒜、海藻、海带、冬瓜、萝卜、金橘、橘、芥茉等具有辛温燥湿、淡渗利湿和化痰散结作用的食物。少食肥肉及甜、黏、油腻食物。

(2)起居:居住环境宜干燥而不宜潮湿,平时多进行户外活动。衣着应透气散湿,经常晒太阳或进行日光浴。在湿冷的气候条件下,应减少户外活动避免受寒淋雨。不要过于安逸,贪念床塌,以免气滞生痰酿湿。

(3)体育锻炼:因形体肥胖,易于困倦,故应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循序渐进,长期坚持运动锻炼,如散步、慢跑、乒乓球、羽毛球、网球、游泳、武术,以及适合自己的各种舞蹈。

(4)情志调摄:保持心境平和,及时消除不良情绪。节制大喜大悲。培养业余爱好,转移注意力。

2.1.6 特禀质 (1)饮食:饮食宜清淡、均衡,粗细搭配适当,荤素配伍合理。少食荞麦(含致敏物质荞麦荧光素)、蚕豆、白扁豆、牛肉、鹅肉、鲤鱼、虾、蟹、茄子、酒、辣椒、浓茶、咖啡等辛辣之品、腥膻发物及致敏物质的食物。

(2)起居:居室宜通风良好。保持室内清洁,被褥、床单要经常洗晒,可防止对尘螨过敏,室内装修后不宜立即搬进居住。春季室外花粉较多时,要减少室外活动时间。不宜养宠物。起居应有规律,保持充足的睡眠时间。

(3)体育锻炼:积极参加各种体育锻炼,增强体质。天气寒冷时锻炼要注意防寒工作,防止感冒。

(4)情志调摄:合理安排作息时间,正确处理工作、生活和学习的关系。避免情绪紧张。

2.1.7 阳虚质 (1)饮食:平时可多食牛肉、羊肉、狗肉、鳝鱼、韭菜、生姜、辣椒、芫荽、葱、蒜、芥茉、花椒、胡椒等甘温益气之品。少食黄瓜、柿子、冬瓜、藕、莴苣、梨、西瓜、荸荠等生冷寒凉食物,少饮绿茶。

(2)起居:居住环境应空气流通,秋冬注意保暖。防止出汗过多,在阳光充足情况下适当进行户外活动。保持足够的睡眠。

(3)体育锻炼:可做一些舒缓柔和的运动,如慢跑、散步,太极拳、广播操。夏天不宜做过分剧烈的运动;冬天避免在大风、大寒、大雾、大雪及空气污染的环境中锻炼,以免感受寒湿之邪而损伤阳气。自行按摩气海、足三里、涌泉等穴位或经常灸足三里、关元可以补肾助阳,改善阳虚体质,可适当洗桑拿、温泉浴。

(4)情志调摄:多与别人交谈、沟通。对待生活中的不利,要从正反两方面分析,及时消除情绪中消极因素。平时可多听一些激扬、高亢、豪迈的音乐调动情绪。防止悲忧和惊恐。

2.1.8 阴虚质 (1)饮食:可多食猪肉、鸭肉、龟、鳖、绿豆、冬瓜、赤小豆、海蛰、荸荠、芝麻、百合等甘凉滋润之品,少食羊肉、狗肉、韭菜、辣椒、葱、蒜、葵花子等性温燥烈之品。

(2)起居:起居应有规律,居住环境应安静,睡前不要饮茶、锻炼和玩游戏。可早睡早起,中午保持一定的午休时间。避免熬夜、剧烈运动和高温酷暑下工作。宜节制。戒烟酒,防止热毒伤阴。

(3)体育锻炼:只适合做中小强度、间歇性的身体练习,可选择太极拳、太极剑、气功等动静结合的传统健身项目。锻炼时要控制出汗量,及时补充水分。皮肤干燥甚者,可多游泳。不宜洗桑拿。

(4)情志调摄:平时宜克制情绪,遇事要冷静。正确对待顺境和逆境。可以用练书法、下棋怡情悦性,用旅游来寄情山水、陶冶情操。平时多听一些曲调舒缓、轻柔、抒情的音乐。防止恼怒。

2.1.9 瘀血质 (1)注意饮食:可多食黑大豆、海藻、海带、紫菜、萝卜、胡萝卜、金橘、橙、柚、桃、李、山楂、醋、玫瑰花、绿茶等具有活血、散结、行气、舒肝解郁作用的食物。少食肥猪肉等滋腻之品。

(2)注意起居:作息时间宜有规律,可早卧早起,保持足够的睡眠;但不可于安逸,以免气机郁滞而致血行不畅。

(3)注意体育锻炼:可进行一些有助于促进气血运行的运动项目,如太极拳、太极剑、各种舞蹈、步行健身法、徒手健身操等,以达到改善体质的目的。保健按摩可使经络畅通,达到缓解疼痛、稳定情绪、增强人体功能、改善睡眠、增加食欲的作用。瘀血质的人在运动时如出现胸闷、呼吸困难、脉搏显著加快等不适症状,应停止运动,去医院进一步检查。

(4)注意情志调摄:及时消除不良情绪,保持心情愉快,防止郁闷不乐而致气机不畅。可多听一些抒情柔缓的音乐来调节情绪。

2.2 孕期

分别于孕早、中、晚期各进行一次中医体质辨识,以及早发现体质偏颇的迹象,早期进行干预,减少或延缓妊娠合并症的发生。同时对出现妊娠合并症的,如出现妊娠剧吐、贫血【sup】[4]【/sup】、妊娠期糖尿病、高脂血症等,为将药物对孕妇及胎儿的危害降到最低,可运用个性化调护,进行食疗和中药治疗及调理。具体如下所述:

2.2.1 平和质 体形匀称健壮,肤色润泽,头发稠密光泽,目光有神,不易疲劳,精力充沛,耐受寒热,适应能力较强。能适应怀孕的整个过程。是理想的适宜妊娠的体质。调护同孕前期平和质型体质,但应当注意运动的适度,不可过于剧烈,以免伤及胎儿。

2.2.2 偏实热质(阳火之人,阳盛质/实热质) 面红口渴,烦热尿赤,舌红苔黄糙,脉细数或滑数。易患胎动不安、妊娠心烦,妊娠眩晕,乳汁自出,产后痉症等。多由孕前期湿热型及气郁型体质患者转变而来,亦可由平和质进入孕期后因各种代谢失常而郁而化火转变为之。在调护上多以清淡饮食为主,多饮水;保证睡眠质量;适当运动,避免盛夏酷暑季节行室外活动;保持心情开朗,多与人交流。当出现妊娠并发症时,可予清热药为主的中药治疗,如黄柏、黄芩、黄连等,辨证施治。

2.2.3 偏虚热型(阳木之人,阴虚质/虚热质) 面色潮红,盗汗少寐,头晕耳鸣,舌绛少津,苔黄少苔,脉细数或滑数。易患胎动不安、妊娠心烦,妊娠眩晕等。此型体质与孕前期阴虚型相类似,调理亦同前所述。中药治疗上,应以滋阴药物为主,如生地、石斛、玄参等。

2.2.4 偏阳虚型(阴水之人,阳虚质) 面白肢冷或少华,气短懒言,头晕眼花,心悸自汗,腰酸背痛,小便清长,大便稀溏。舌淡苔薄白,脉沉紧或迟。易患胎动不安,妊娠水肿,妊娠腹痛,恶阻、缺乳等。同前所述之阳虚型体质,需注意保暖,少食生冷之食。中药类,则以温肾阳为主,如杜仲、桑寄生、菟丝子等。

2.2.5 偏阴血虚型(阴金和/阴木之人,含气虚质和瘀血质) 面色苍白或萎黄,肌肤不荣,头昏眼花,心悸少寐,四肢麻木,。舌淡苔薄白或少苔,脉细弱。易患妊娠心烦,妊娠眩晕,胎动不安,胎漏、缺乳等。多由气虚质和瘀血质转化而来,调护上应多食益气健脾补血之物,适当运动,保证睡眠,保持心情愉快。治疗上以益气补血药为主,如当归、阿胶、黄芪、人参等。

2.2.6 偏痰湿型(阴土之人,痰湿质) 出汗多而黏腻,手足心潮湿多汗,肢体酸困沉重,胸闷纳呆,大便不爽,舌淡苔腻,脉沉滑。易患妊娠消渴,胎动不安、妊娠期糖代谢异常等。即孕前期的痰湿型体质,调护同前。中药可予化痰祛湿药为主,如陈皮、厚朴、茯苓等。

2.3 产妇(产褥期)

在“辨体益产、辨体康复“理念的指导下,对产后妇女进行中医生理状态评估,在产后3日内先进行一次中医生理状态评估,根椐产后不同生理状态给予个性化的保健处方辨体益产(辨体施膳,辨体施养,辨体施药)。对体质偏颇者进行体质调护,以减少产后抑郁的发生【sup】[5]【/sup】。利用产后检查的机会,根椐辅助检查及中医生理状态综合分析,促进产后的康复。在产后42天访视时,再次行中医生理状态评估以观察其变化和恢复情况。

2.3.1 平和质 面色红润,恶露量中,腹部不痛,纳眠良好,大便正常,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平和有力。在调理上同前之所述平和质。

2.3.2 偏血瘀 面色晦黯,恶露量少,色黯夹块,腹痛拒按,胸胁胀痛,口唇紫黯,舌质黯苔白滑,脉弦涩或沉紧。在调护上可以参考孕前的瘀血质体质,并同时配以活血通络的中药泡脚,来纠正偏颇状态。

2.3.3 偏气血虚 面色萎黄或苍白,头晕目眩,心悸自汗,神倦懒言,腹痛绵绵,大便干燥,舌淡苔薄,脉细。调护上参考孕前气虚质以及孕期的偏阴血虚型体质,可适当多食用补气养血的食物,同时予益气补血的中药泡脚。

综上所述,希望通过临床实践,借助完善的社区卫生服务系统,建立适合普遍应用的孕产妇中医保健系统管理模式,使妇女从有妊娠意愿开始,至产褥期结束,都能享受到系统、规范的中医技术指导,从而减少疾病发生,这对于提高孕产妇生活质量、出生人口质量及地区妇幼保健水平都有着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王琦.9种基本中医体质类型的分类及其诊断表述依据[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5,28(4):1-8.

[2] 庄爱文,李荣群,张薏,等.中医体质辨识在孕产妇中的应用[J].中华中医药学刊,2009,27(4):782-783.

[3] 王琦.中医体质学[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5.29.

中医保健范文3

[关键词]中医保健法;脾胃虚弱型小儿厌食症;疗效

小儿厌食症[1]属于小儿群体多发的一种脾胃疾病,是指小儿长时间食欲不振、见食不贪,严重时拒食,病情一般超过2个月,不受小儿年龄的影响,但集中发病于1―6岁的儿童。小儿厌食症以形体消瘦、精疲乏力、大便失调、胃脘、毛发枯槁、面色萎黄等为主要临床症状[2]。受到小儿形体脆弱、脏腑娇嫩以及形气未充等因素的影响。脾胃功能发育不完善,且薄弱,导致食欲无法自调,不知饥饱,饮食不当会损伤小儿的后天之本,造成脾胃失运、饮食内停,引发小儿厌食症[3]。笔者以2013年1月―2015年11月曾收治的80例脾胃虚弱型小儿厌食症患儿为研究对象,按照双盲法进行分组,以统计分析中医保健法治疗脾胃虚弱型小儿厌食症的疗效,现将探究经过与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一般资料选自2013年1月―2015年11月期间,为笔者曾参与治疗的80例脾胃虚弱型小儿厌食症患儿,均符合脾胃虚弱型小儿厌食症的临床诊断标准。80例患儿根据双盲法分组,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其中观察组中,23例男患儿,17例女患儿,患儿年龄介于1岁―8岁之间,平均是(3.2±1.8)岁,病程在2个月―13个月之间,平均是(4.5±1.5)个月,包括23例轻度,11例中度,6例重度;对照组中,25例男患儿,15例女患儿,患儿年龄最高是7岁,最低是1岁,平均是(3.7±1.5)岁,病程范围是2个月―15个月,平均是(4.8±1.9)个月,包括24例轻度,12例中度,4例重度,把观察组患儿的临床资料与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不存在显著差异性(P>0.05),但有可比性。80例患儿均存在长时间食欲不振、拒食、形体消瘦、进食时间不固定等临床症状。80例患儿家属均签订知情同意书,以参与此次探究实验。

1.2方法 对照组患儿实施西医治疗,给予患儿多酶片,剂量是1―2片/次,3次/d,饭前半小时用药;观察组患儿实施中医保健法治疗,(1)患儿呈仰卧位,且伸直下肢,医务人员利用拇指点揉患儿足三里,时间是1―2min,后换另一侧;(2)患儿呈俯卧位,医务人员两手食指呈弯曲状态,中节背面与患儿脊柱两侧贴紧。拇指向前按,与食指中节用力拿捏患儿皮肤,自长强穴一直到大椎穴,双手交替移动,通过捏三提一的方法,一边捏,一边提拿,3―5遍,后对患儿背部轻抚1―3min,放松患儿的背部肌肉;(3)患儿呈现仰卧位,医务人员坐于患儿一旁,以患儿肚脐为中心,一手顺时针按揉患儿腹部,时间是3―5min,顺着结肠、降结肠与乙状结肠实施掌揉法,时间控制在3―5min,后利用拇指对患儿的中脘穴、天枢穴进行点揉,时间为1―2min;(4)患儿呈俯卧位,医务人员食指与中指点揉患儿的脾俞与胃俞,时间是1―2min,治疗结束。1次/d,30min/次,1个疗程包括12次,患儿需连续进行3个疗程的治疗,相邻2个疗程的治疗中,可休息2―3d,以避免损伤患儿皮肤。同时建议患儿多食用蔬菜与水果等食物,避免暴饮暴食、油腻食物,养成饮食习惯,并进行适当的锻炼。

1.3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进行统计分析与比较。

1.4疗效判定标准 治疗,患儿的临床症状消失,食欲增加显著,且食量与患病前无异,体质量增加超过1g,指标均恢复正常,为治愈;治疗后,患儿的临床症状改善,食欲增加,食量与患病前有所差异但不明显,体质量上升0.5g,指标改善明显,为显效;治疗后,患儿的食欲得到改善,食量增加,体质量与指标均有所改善,为有效;治疗后,患儿的食量变化不明显,临床症状得到改善,但体质量与指标的变化不明显,为无效。

1.5统计学处理 利用版本是SPSS20.0的软件统计分析数据资料,计量数据与计数资料表示分别利用( )、%,并分别完成t、X2检验,P

2结果

2.1对比观察组与对照组患儿的临床疗效 在本次探究过程中,观察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与对照组存在明显差异性(P

2.2对比观察组与对照组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率 观察组患儿中,仅1例患儿背部皮肤敏感而红肿,不良反应发生率是2.5%,对照组患儿中,5例食欲不振,4例食量不佳,不良反应发生率是22.5%,存在显著差异性(P

3讨论

小儿厌食症属于儿科治疗中多发的一种疾病,主要受到喂养不当、挑食、偏食、缺乏微量元素等原因引发的,发病机制未明确。小儿厌食症在中医中属于纳呆的范畴,认为其是后天养护不当、先天不足导致的,受到患儿脾胃虚弱、情志抑郁、饮食不节等因素的影响,因此在临床治疗中主要恢复患儿的脾胃功能。

中医保健法中的患儿腹部推拿具备除腹胀、消宿食的作用,改善患儿的脾胃功能;足三里揉按具备通便止泻、改善微循环、健脾消食、加快胃肠蠕动的作用;背部捏脊法具备消化吸收、增强五脏六腑功能、加快胃肠蠕动的作用。在脾胃虚弱型小儿厌食症患儿治疗中的应用,能够有效改善患儿的食欲,增加食量。

本研究中研究对象为80例脾胃虚弱型小儿厌食症患儿,随机分成两组实施探究实验,观察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与对照组存在显著差异性(P

综上所述,中医保健法在脾胃虚弱型小儿厌食症临床治疗中的应用,不仅能够有效提高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而且大大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意义重大,可在临床治疗中进行大范围的推广与应用。

[参考文献]

[1]黄冬梅,李江全.中医治疗小儿厌食症[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29(6):1038-1040.

中医保健范文4

中医药在我国农村卫生保健中能够发挥巨大作用,主要原因是临床疗效的优势。

一项调查结果显示,中医药在下列几类疾病治疗中有显著优势:①病毒性疾病:如流感、感冒、乙脑、病毒性肺炎,尤其是腺病毒性肺炎、流行性出血热、病毒性肝炎(尤其是乙肝、丙肝)。②老年性疾病:如中风、脑梗死、老年性痴呆、高血压病、白内障、视神经萎缩等。③免疫性疾病:如顽固性荨麻疹、类风湿性关节炎、红斑狼疮、干燥综合征、慢性肾小球肾炎。④肿瘤:特别是中晚期肿瘤,在延缓病情发展,减少痛苦,提高生存质量方面有优势。中医中药能减轻化疗、放疗的不良反应,在改善症状、保护造血和免疫系统的功能方面起着重要作用。⑤妇科疾病:如月经失调、痛经、功能性子宫出血、不孕症、更年期综合征等。⑥皮肤疾病:如皮炎、湿疹、白癜风,银屑病等。⑦外科、骨科疾病:如脉管炎、骨髓炎、肝胆结石、肾结石、颈椎症、椎间盘疾病、骨折、股骨头坏死等。

另一种优势,即中药价格低廉。据不完全调查显示:中医、西医医院医疗费用相比,中医药费用平均每人次125.73元,西医药费用为180.61元,无论是在城市还是农村,平均每人次中医药费用远远低于西医药费用。中医药以“简便验廉”的特点,为我国广大农村居民广泛应用,使有限的国家公共卫生资源充分发挥作用,减少了医疗保险费用的支出,减轻了农民的经济负担。

农村中医药的现状

主要是人才匮乏:由于西医盛行,导致越来越多的人从事西医,农村中真正懂中医的人越来越少,而且多数从医者学历偏低。农村中医药人员严重缺乏,有名望、有技术的中医师更是“难得一见”。导致人才匮乏的原因之一是对中医药重视不够,投入不足,连维持现状都很困难。

其次是中药质量下降,导致中医药疗效不稳定。特别是假药、劣药严重影响了中医药临床疗效和声誉。

思路与对策

首先要政策支持,加大投入。国家制定法律法规都要有利于中医药的发展。从中央到地方都应该有专门的机构、部门和工作人员主管,尤其是在经费投入上,国家应采取适当的倾斜政策。各项医疗保健(例如医保开支)应结合中医药的特点,给予适当的支持政策。

其次要注重人才的培养。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关键在人才,一定要采取措施,解决后继乏人、后继乏术的局面。首先要提高中医药人员执业的积极性,在社会地位、工作条件、工资待遇都应相等或略高于同类人员,这样才能使中医药人员安心地从事本行业的工作。可采取院校教、网络学、师带徒等各种方法培养中医药专门人才,并给予他们一定的待遇和相关政策。应授权中医职业中专学校对无学历的乡村医生进行学历教育;对有学历者进行执业助理医师、执业医师考前培训。对有经验的中医药人员退休后返聘,待遇从优,使之更好地为民众服务,形成双赢局面。

中医保健范文5

国家政策:给医药保健品企业带来什么?

2005年以来,医药保健品也似乎沉寂了,国家在严厉的打击医药行业的不规范营销手段,“大通路+大广告”的传统终端模式经过了红红火火的狂热,终于在国家对医药保健品进行相关规范治理后,渐渐趋于平静。国家本次治理整顿力度之大、范围之广、持续时间之长、影响之大创下了近年之最。这对于那些长期以来依靠大通路、大广告的众多医药保健品企业来说,是一个致命的打击,陷入了困境,继而使传统的营销模式与现有的经营状况产生了致命的矛盾。

《保健食品广告审查暂行规定》的出台,使得众多保健品企业从7 月 1 日起,企业保健品广告,再不能随心所欲了,必须通过有关部门的审批。这使得大部分保健品企业开始了调整反思。

同时《直销法》的出台,使得整个业内产生了一股待望、期待的风潮,也没有一个响当当的品牌可以在业内呼风唤雨。行业的营销精英和营销界的同仁们在不断地寻求创新、创新、再创新。众多国内企业虽然掀起了参与的,但高昂的保证金和入门费用却使得另一部分长期从事医药保健品直销的企业望而生畏。知名企业的高姿态也使得直销法规变成了白雪公主的“后母”。

在此纷繁复杂的大环境下,面对国家频频出台的各种法律法规,医药保健品企业“几家欢喜几家愁”?

因此,此时营销对于医药保健品业似乎已经到了束手无策的地步了,企业本身此时也开始静下心来进行反思,什么才是企业最需要的?什么才是企业最适合的?什么才是企业最对路的?

品牌之路,医药保健品企业势在必行!

菲利普·科特勒教授说:“一个品牌最持久的含义应是它的价值、文化和个性,它们确定了品牌的基础”。近年来,“品牌比销量更重要”已经越来越得到众多企业家的认同,所以越来越多的企业都开始注重自己的品牌建设,有人开始呼吁“保健品进入品牌营销时代”,回顾医药保健品的发展历史,20年来,保健品潮起潮落,明星企业,明星产品层出不穷,因此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医药保健品业只能说擅长市场营销,但不是精于真正的品牌营销。为什么这样讲呢?

市场营销和品牌营销是两个概念,前者过分强调方法、技巧,甚至到了挖空心思的地步,强调短期经营上要立竿见影;后者更注重一种长远规划和长期积累。导致这个现象的原因在于这个行业从一开始就偏重商品力和推广力,因此保健品的推广往往是概念先行。不少企业为了迎合一般消费者的心态,往往夸大效果,而一旦消费者发现效果不明显,或效果与机理不一致时,自然会产生怀疑的心理。这是造成诚信危机的深层原因。回想一下,这十来年,有多少老百姓耳熟能详、知名度很高的保健品,但又有几个真正叫得响的品牌?如果一个企业过度强调市场营销手法、技巧,可能得益于一时,但却不可能获得消费者长久的忠诚和信任;可以造就有很高知名度的产品,但却不能构筑坚实的品牌。

在我国医药保健品企业走品牌之路的也不泛其人,如补血老字号——东阿阿胶,阿胶类补血产品在我国具有两千多年的使用历史,属于“药准字”产品,有着广泛的医疗保健功能,疗效早已深入人心,在国内消费者中享有很高的知名度和忠诚度,这是该类产品最大的特点和优势。正因为阿胶产品具有牌子老、疗效好的优势,在补血类产品中,阿胶占据了庞大的市场份额。而东阿阿胶则属于补血产品行业的老大,据有关数据统计,其产量、出口量分别占了全国阿胶补血类产品的75%、90%以上。最近,东阿阿胶集团已在全国开了6家“卖健康卖服务卖文化”的专卖店,这种在全国布局阿胶专卖的方式既是对老字号光荣传统的传承,也是从注重产品质量向服务延伸,人性化经营的开端,同时亦是东阿品牌文化的带动和传播。

中医保健范文6

关键词 广东 中医药 预防保健服务体系 构建研究

中图分类号:R197 文献标识码:A

2007年11月29日,广东省正式启动治未病健康工程。省中医药局成立了“广东省中医药局治未病办公室”,负责全省开展中医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体系试点工作。目前,广东省中医院的KY3H中心,深圳市中医院、南海妇婴保健院、中山市中医院、华林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及越秀区已成为治未病试点工作的标杆。为我省其他地区中医预防保健服务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

1 广东中医药预防保健服务体系构建现状分析

1.1 医疗机构

在我省实施中医“治未病”健康工程试点工作中,从全省的层面上统筹规划,设立试点示范区,探索构建以大中城市中医院为龙头、以县(区)级中医院为骨干、以社区中医服务网点为基础的区域性“治未病”服务网络,并着力加强各试点单位的“治未病”服务平台建设,对服务流程和内容、方式等进行规范。由于治未病并没有现成的工作平台和服务模式,各试点医院结合本地实际,整合利用现有人才、技术和设备设施等资源,将原有的中医健康咨询门诊、亚健康门诊、传统疗法中心与体检中心等有机结合起来,建立各具特色的“中医治未病中心”,探索不同的服务模式,提供中医特色、个性化的预防、保健、养生、康复和医疗的创新型健康服务。广东省中医院率先运用“中医特色健康保障服务模式(KY3H模式)”的部分服务内容,目前已开展体质辨识2万多例,健康调养月门诊量达3000余人次,形成了9种体质的调养方案和专科调养方案。佛山市南海区妇幼保健院建立了针对孕产妇、儿童等特殊人群的治未病中心,开展孕前体质保健、孕期调护和产后调理及儿童保健,至今开展孕前体质辨识近万例,给予体质保健指导2000余例,受到群众的欢迎。许多中医医院在中医保健服务方面进行了探索和实践,如提供冬病夏治、膏方等服务,取得很好的效果。可喜的是,通过“治未病”服务的开展,还促进了传统疗法的挖掘应用并在降低医疗费用上起了积极作用。社区服务中心和社会服务站所提供的中医药服务,从过去注重中医医疗,正逐步转向同时注重预防、保健等综合服务,积极运用中医药手段、技术引导居民开展中医药养生保健,甚至成为社区居民选择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重要原因。根据卫生部印发的《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2009年版)》中“城乡居民健康档案管理服务规范”要求,在“健康体检表”已明列“中医体质辨识”内容(采用量表的方法,依据中华中医药学会颁布的《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进行测评),并提出“根据不同的体质辨识,提供相应的健康指导”,广东省也要求在城乡居民健康档案中100%填写此项内容,但居民健康档案信息采集远未完成,且因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普遍缺乏具备相应中医训练的人员,这一工作尚有难度。

总之,中医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体系建设还处于起步探索阶段,我省医疗机构在试点过程也遇到一些困难,普遍反映推广过程受到缺钱、缺人、缺场地的制约。实际上是现阶段接受中医“治未病”服务的人数偏少,且集中于城市自费中高端人群,总体业务收入欠理想。

1.2 社会机构

目前已有大批社会机构开展形式多样的中医药预防保健服务,并且有大量投资正在涌入。据报道,我国保健服务行业企业已达60多万家,相关链条产业300多万家,从业人员3000万人,年产值2000亿元人民币,民营资本投资比例高达90%以上。经过工商部门批准开展预防保健服务的机构,以提供按摩、足疗、药浴、美容服务者为多,也有的以康复医院、中医经络养生研究所、老年公寓、古方养生会所、养颜养生馆、药膳会馆等不同形式出现,这些类型在本省主要城市均有,如扶元堂康复医院还是我省中医“治未病”健康工程试点单位。另据残联统计,现有盲人保健按摩机构39000家,遍布各城乡,从业人员8万余人。据《广州日报》报道,“十一五”期间,广东省有7602名盲人从事按摩工作,其中有550名从事医疗按摩工作。此外,以中医药养生保健理念为指导的保健品产业已成为我国健康产业最具活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从当前中医药预防保健服务和产品现状看,中医药预防保健服务产业远未成熟,一方面是市场现实需求庞大,吸引大批进入者,另一方面是良莠不齐,鱼龙混杂,无序竞争现象严重,特别是有些骗子打着“中医治未病”、“中医养生”等幌子招摇撞骗,造成恶劣影响。我们认为:由于中医药预防保健服务产业行政管理主体缺位,产业规范和技术标准缺乏,真正体现中医“治未病”内涵的优质服务和产品难以形成市场主体地位,严重制约本产业的投资和发展规模,与此同时,中医“治未病”理念有过度泛化之势,对产业未来可持续性健康发展留下重大隐患。

1.3 文化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