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年俗文化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年俗文化范文1
一、东北方言与东北民俗
每一种独特的地域文化的形成、记载和传播靠的都是各地有生命的、鲜活的地方语言,即方言。方言可以淋漓尽致地表现地域文化,使其更为生动,并且更易于人们接受。索绪尔曾经说过:“一个民族的风俗习惯常会在语言中有所反映。”[3]而方言词则尤为突出。一般是先有民俗,然后产生负载这种民俗的方言词。民俗是产生方言词的基础,为方言的产生提供了肥沃的土壤。而民俗的形成和推行,又都必须以其语言或方言为载体。独特的方言是固化、贮存、传播地域民俗的物质形式,具有很强的凝聚作用和区别作用。东北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世代生活着满、蒙、赫哲、鄂伦春、朝鲜等少数民族,直到清兵入关以后,才逐渐有大量的汉人涌入,使东北成为一个多民族、多语种的地区。在这个地域范围内,各民族相互往来,促进了语言、文化的频繁接触、影响,形成了相互吸收、互相融合的格局。特别是由关内迁徙而来的汉族的语言在与当地少数民族语言频繁接触、影响中,逐渐形成了今天的东北方言。东北方言虽然属于北方方言的一种,但由于其语言底层还保存着很多反映当地少数民族风俗文化的词语,从而使东北方言呈现出别具一格的特色,尤其能够反映东北广大劳动人民豪爽、质朴的个性和东北地域文化的多姿多彩。长期以来,东北各个少数民族杂居于一地区,经济、文化生活往来频繁,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诸多风俗习惯。其中有许多本来并不是汉族的,但经过长期的共同生活,这些风俗早已打破民族的边界,成为当地共同的习俗文化。年俗就是其中最为典型的一例。
二、东北年俗中的方言词
东北人认为“过年”是一年中最重要的节日。合家团圆,除旧迎新,人们把对新一年的美好憧憬都寄托在一系列“过年”的活动上。由此也相应地产生了许多与“过年”有关的方言词语。这些词语记载了东北地区独特的年俗习惯,也反映了东北人民单纯朴素的愿望。
(一)关于“吃”的年俗方言词
1.乱炖
“过年”一定离不开“年夜饭”,东北人最爱吃的年菜之一就是“乱炖”。乱炖素有“大杂烩”之意,即将豆角、土豆、茄子、青椒、番茄、木耳等多种蔬菜与排骨一同炖至熟即成。这道菜简单易煮,有荤有素,而且营养丰富。东北曾是蒙古、大金、大辽、满族的世居地,这些游牧民族过着马背上的颠沛流离的生活,一口大铁锅驮在马背上,每到宿营,只好连荤带素扔到一个锅里烩,慢慢地形成了东北特色的乱炖。
2.蒸面灯
年三十的晚上,东北农村有“蒸面灯”之俗。蒸面灯也叫“蒸十二月灯”或“验月份”。就是用豆面或荞麦面做12个直径约三厘米的小灯碗,分别在碗口捏出NHUIWENXUE一到十二个花牙,各代表一个月,然后下锅蒸,蒸熟后看灯碗内的干湿来“预测”年内的旱涝、冷暖。也有的人家在面灯中放黄豆粒,通过蒸熟后豆粒膨胀的大小来“预测”明年的收成好坏。
3.破五
东北人喜爱饺子,不止在“年三十”要吃饺子,在“初五”这天也一定要吃饺子,称作“破五”。就是把饺子咬破,寓意将不吉利的事都破坏,象征驱灾避邪之意。东北城乡旧时过大年最少要过五天,由初一算起到初五为止,才算过了年。在这五天内,商店停市,戏馆子不唱戏,统统要等到初五才开始。
4.杀年猪与“杀猪菜”
以前在东北的农村,养猪虽然很普通,但一般人家一年到头却难得吃几回猪肉。唯独“过年”是个例外。进了腊月,大部分人家都要杀猪,为“过年”包饺子、做菜准备肉料,民间谓之“杀年猪”。东北童谣中说“小孩小孩你别哭,进了腊月就杀猪”,“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月就是年”,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们盼望杀年猪吃肉的心情。而“杀猪菜”呢,就是把猪肉切成块,放在大缸中冻起来以备“过年”享用。所以人们就把用酸菜、肥肉、血肠放在大锅里炖出来的菜叫做“杀猪菜”。
5.隔年饭与“金银饭”
在东北,有的人家还要在年前烧好一盆饭,用这盆饭一直供过年,叫做“隔年饭”,具有鲜明的象征意义,即年年有余,今年还吃昔年粮的意思,表达了劳动人民希望年年都能吃饱穿暖的愿望。这种“隔年饭”一般用大米和小米混合起来煮,东北俗话叫“二米饭”。这种饭有黄有白,象征“有金有银,金银满盆”的意思,所以叫做“金银饭”。
三、关于“玩”的民俗方言词
(一)抓嘎拉哈
“嘎拉哈”是满语译音,俗称“背式骨”,是用羊、猪、鹿等动物后腿关节上的小骨头做成的一种玩具。玩嘎拉哈叫做抓嘎拉哈,“抓”在东北话里也指把散落的东西弄起来,如猪吃食的动作,也可以叫“抓”。嘎拉哈四面凹凸不平,每一面都有特定的名称,分别称为“珍儿”、“轮儿”、“壳儿”、“背儿”。玩法是先将嘎拉哈散开,抛起小布口袋,在其尚未落下时,依次翻动嘎拉哈的四面,或按规定个数抓起嘎拉哈,嘎拉哈不同的面有不同的累计标准,以此决定胜负。这种游戏花样繁多,乐趣无穷,所以在过年的时候,不光小孩子会在大炕上玩得不亦乐乎,闲下来的大人们也会一时兴起玩个几局。
(二)扇啪叽
啪叽是一种圆形的纸片,上面有各式各样的图案,都是流行的动画片人物。这种游戏的玩法比较简单:通过“定岗锤”(即剪刀石头布)来决定谁先开始,其他人将啪叽放在地上,尽量扣得严实一些。先开始的人要铆足力气用自己手中的啪叽去扇别人扣在地上的,力求把别人的啪叽打翻,如果打翻过来,这个啪叽就归他了。如果没打翻,就要由其他人来扇。扇啪叽是最符合过年气氛的游戏了,小孩子们通常比大人先吃完饭,吃完之后就在一旁的地上扇啪叽。大人们喝酒划拳的声音和小孩子们扇啪叽的吆喝声音此起彼伏,把年三十的夜晚烘托得热热闹闹。
(三)“码长城”与“打八圈”
大人的娱乐活动没有小孩子的样式多,最经典的就属“码长城”了。“码长城”就是东北话的打麻将,因为打麻将的时候四个人都把面前的麻将摞成一长条,就像长城似的,所以东北人戏称其为“码长城”。“过年”是东北人一年中最放松的时候,很多人就把打麻将当做“过年”的消遣活动,甚至有人“守岁”的时候会打整晚的麻将。东北人也把打麻将称为“打八圈”,意思是从第一个坐庄的人开始轮八圈,这样打完一局时间很长。东北的老人也有很多喜欢打麻将,所以当儿女齐聚的时候,当然要“打八圈”了。
年俗文化范文2
无论是西方国家以文化相对主义为核心的多元文化还是中国以汉文化为一体、各少数民族文化为多元的多元一体化模式,其目标的实质都是提供一个机会均等的教育环境,期望透过教育体制和制度的改革,能让每个人、每个民族都能体会和尊重文化的多元现实与相互的差异,并在此中差异之中相互依存,营造一个和谐的社会、一个和谐的国家和世界。
二、多元文化教育理念融入新疆高校心理素质培养课程的意义
(一)多元文化教育理念融入心理素质培养课程有利于形成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包容、促进民族团结与社会的和谐发展在该课程中融入多元文化教育的理念,使不同民族的学生加深对本民族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同时在了解异族文化的基础上理解和尊重异族文化,从而最终实现消除民族之间因陌生产生的偏见和歧视,化解不同民族、不同宗教信仰间的矛盾,从而促进不同民族公民的相互理解和和睦相处。
(二)多元文化教育理念融入心理素质培养课程有利于提高新疆高校的竞争力,为培养高素质的少数民族人才奠定基础新疆地区经济欠发达,高校在人才数量、硬件投入等诸多方面与中国其他地区高校相比处于明显劣势,此外新疆地区高校的学生民族成分众多、民族文化影响深远,不能完全照搬汉族地区高校的办学模式。为了凸显办学个性、发展办学特点、寻找适合本土区域实际情况的办学模式和方法,新疆地区高校需要坚持多元文化教育政策,贯彻多元文化教育理念,从而提高核心竞争力,实现跨越式发展。
(三)多元文化教育理念融入心理素质培养课程有利于保留我国丰富绚烂的非主流民族文化,丰富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各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生活方式、价值观和思维方式都存在差异,形成了中华民族丰富多彩、绚烂缤纷的优秀传统文化,这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积累、沉淀下的精神财富,我们要继承发扬我国丰富多彩的优秀文化。在新疆高校心理素质培养课程中融入不同民族文化的内容,是将我国非主流民族文化继续传承给下一代的切切实实的措施和行为。
三、多元文化教育理念融入新疆高校心理素质培养课程的策略分析
新疆高校师生群体的多民族成分为实施多元文化教育理念融入课程提供了条件,新疆政府对少数民族文化采取的各种保护政策为实施多元文化教育理念融入课程提供了保障。在有利的形势和政策下,采取多种教学方式调动学生课堂参与的主动性、革新教学内容,增加多元文化因子,从而活跃课堂气氛、实现课堂效果,在实施过程中可以采用以下的几种方式。
(一)利用少数民族民间故事展开教学
由于少数民族具有不同的生活环境和生活习俗,在他们的文化中凝结了大量口口相传的民间故事。比如哈萨克族的民间故事很多,截至目前,有关部门搜集整理了六百多篇,民间故事多与骏马、草原、牧场和其他牲畜相关11。蒙古族也一直保持者讲述民间故事的优良传统,故事题材多样,内容丰富,涉及到蒙古族人民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还有维吾尔族也有很多经典的民间故事,其中阿凡提就是维吾尔族经典故事中流传已久的神奇人物,成为智慧的象征。在课堂中,将不同少数民族文化中的传统民间故事作为教学案例,一方面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主动思考;另一方面,能将理论的教学内容具体化,使少数民族学生更容易理解教学内容,更快捷有效地达到教学目的。例如,在“大学生人际交往技巧”的专题讲授中,教师可以讲述“世界上什么声音最好听”的故事:一天,阿凡提到一位爱好音乐的朋友家做客,这位朋友搬出他所有的各种乐器,一件一件地演奏给阿凡提欣赏。一直过了中午,阿凡提的肚子早就饿得咕咕叫了,那位朋友仍在没完没了地拨弄他的乐器,还边拨弄边问:“阿凡提,你觉得世界上什么声音最好听?是独塔尔呢,还是热瓦甫?”阿凡提回答说:“朋友,这会儿,世界上什么声音都比不上饭勺刮着锅的声音好听啊!12”在“大学生恋爱心理”专题讲授中,教师讲授爱情应该专一真诚,可以讲述《可汗与卖酥糖的》的故事:有一个卖酥糖的人,他的妻子异常美丽,被可汗看中抢进皇宫。可汗施尽奸计想占有他的妻子均未得逞。有一天,卖酥糖的来到皇宫附近叫卖,妻子听见丈夫的声音露出笑颜,可汗便命人把卖酥糖的召进宫里,强行与他换了衣服。可汗穿着破烂的衣服进入美人房间,妻子急中生智,大声朝着丈夫喊道,“可汗,快把这个衣衫褴褛的人拉出去砍了。”卖酥糖的穿着可汗的衣服命令侍卫把真正的可汗拉出去砍了,从此,卖酥糖的成了可汗与妻子团聚了13。这样的少数民族民间故事作为案例在课堂上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开展,如可以由教师提前准备,课堂上进行介绍,再鼓励学生对故事的感悟进行讨论或发言,也可以提前要求学生组成小组去收集本民族的民间故事在课堂上由代表进行介绍,老师引导学生进行讨论。
(二)利用少数民族经典文学作品展开教学
各少数民族民间文学宝库里,神话、传说、歌谣、史诗、诗歌、谚语等各种题材的民间文学作品犹如琳琅满足的宝石熠熠生辉,记载着、传承者民族文化的精华。如维吾尔族流传的叙事诗《花儿与春天》、抒情诗《爱苦相依》、《塔依尔与祖赫拉》和哈萨克族的爱情长诗《吉别克姑娘》、《豁孜情郎与芭彦美人》都是极具感染力、家喻户晓的经典作品,歌颂了美丽的人生和伟大的爱情。在教学中,教师讲授大学生应该持有正确严肃的恋爱观时,可以通过作品的介绍,使学生领悟不同民族文化精髓的同时,认同爱情应该忠贞纯洁、真诚相处。教师在“讲授大学生挫折应对”专题时,《江格尔》这部新疆蒙古族英雄史诗可以作为很好的素材。作为中国三大史诗之一——《江格尔》是有许多英雄故事组成的一部长篇巨作,是蒙古族男女老少喜闻乐见、引以为傲的作品,不同英雄好汉是如何利用自己的智慧和勇气战胜各种邪恶和困难最终取得胜利的,可以作为讲授的素材。柯尔克孜族的英雄史诗巨著《玛纳斯》也是本民族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旷世之作,可以被教师拿来辅助教学。
(三)利用少数民族的民族习俗展开教学
不同少数民族的生活习俗、交际礼俗、民间禁忌有所不同,通过在课堂中使用心理剧展演的方式或者情景模拟的方式进行教学,使学生在有趣地、互动地、真实地情境中了解新疆不同少数民族人际交往的注意事项,从而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为其
将来走入工作岗位与不同民族个体进行交流提供便利,而且也可以通过这样的方式启发学生反思固有的人际交往技巧和模式,汲取经验、改善人际交往不良的现状。例如,通过心理剧展演,学生可以认识到,维吾尔族男性见面时右手要先抚左胸,点头鞠躬,握手问好,互问“萨拉姆”(祝福之意);女性见面时,相互拥抱、右脸颊相贴,然后互致问候;若遇到贵客或长辈时,双手要交叉放在胸前并点头、鞠躬12。维吾尔族的见面礼仪可见民族文化当中传递出的个体交往的谦虚恭敬、亲切相待。蒙古族学生的心理剧展演或者情景模拟给学生展示了蒙古族同胞在迎送宾客时敬献哈达和敬鼻烟壶的讲究和内涵。哈萨克族学生的展演让不同民族学生领略哈萨克族的好客,正如哈萨克族人有句谚语“如太阳落山时放走客人,便是奇耻大辱”。
年俗文化范文3
梁小斌1979年的诗作《中国,我的钥匙丢了》因其对“”的反思而轰动文坛,梁小斌也因此获得桂冠诗人的头衔。2007年,梁小斌为此而深切忏悔,他说:“《中国,我的钥匙丢了》违背了我们的前辈巴金先生所倡导的说真话的原则,我建议,将这首诗从所谓的诗歌经典系列中永远抹去。”
原来,巴金在《随想录》里反思“”时并不回避自己,他明明是“”的受害者,最有权力控诉“”,而巴老在回忆“”的文章里,总是无情地解剖自己,拷问自己,揭开自己身上最痛苦的伤疤。对照巴老,梁小斌认为自己的反思只是控诉主义骗局的变种,没有触及自己的灵魂。他说自己:“躲在了坏思想的里面,把一个坏人坏事的积极参与者,偷偷摸摸演绎成坏思想的受害者,改装成仅仅是活着的被压迫者形象,改装成在外面明明玩得那么疯,最后竟委屈地发现钥匙丢了的人。”
(选自2007年2月28日《南方都市报》)
爱默生说:“学者的工作就是通过向大众提示存在于现象中的事实,来鼓舞大众,教育大众,引导大众!”我们要有物质的家园,也要有精神的家园,守护精神家园的责任无疑落在文化人的肩上,文化人也一片世俗,我们何以为家?
2. 景明大楼80年后的函告
景明大楼是汉口的一座老旧建筑物,位于鄱阳街青岛路口,原为49号,现为53号,目前是武汉派的办公大楼。景明大楼是武汉历史上最重要的一个外资建筑设计机构——英资景明洋行为自己建造的一座6层商用大楼,它由英国的一家建筑设计事务所设计,1920年开工建造,1921年建成,至今已经快一个世纪,仍然在使用。上个世纪末,也即那座叫做“景明大楼”的楼宇在漫漫岁月中度过了近80个春秋后的某一天,它的设计者远隔万里,给这一大楼的业主寄来一份函件。函件告知业主,景明大楼为其事务所在1917年所设计,设计年限为80年,现已超期服役,敬请业主注意,并且郑重声明,以后出现任何安全事故,均与该公司无关。
80年前盖的楼房,设计师已不在人世了,但作为大楼最初设计者的建筑设计事务所竟然还要为它的安危操心!消息传出,国人赞叹不已。
(选自《永远的责任》,见2006年第10期《中学生读写》)
林肯说:“人所能负的责任,我必能负;人所不能负的责任,我亦能负:有如此信念,你才能磨炼自己,求得更高的知识而进入更高的境界。”80年公司上下人员几经更换,可对用户负责精神依旧,没有高度诚信精神,没有高度的责任意识和法律观念,一般的个人和企业是万难做到的。
3. “撞车留条道歉”中学生感动网民
2012年11月2日中午,扬州大学附属中学学生徐砺寒骑自行车上学,途经瘦西湖新天地路段时,不小心刮坏了路旁停着的一辆宝马车的后视镜。他原地等了20分钟,车主还没出现,眼看上课已经迟到,只好到附近书报亭借了一支笔,在纸条上写道:“尊敬的苏×××车主:我是扬大附中的一名学生,在今天中午的上学途中不小心弄坏了您的车,我无法及时赔偿。联系方式:××××。”就在徐砺寒写完纸条后,车主凌先生过来了,徐砺寒向车主说明情况后,车主倍受感动,原谅了徐砺寒,笑着向徐砺寒挥挥手,让他赶紧去上学。这一信息通过微博传播,引起网友热议,徐砺寒被称为“诚信中学生”。
事后,徐砺寒说:“当时根本没考虑是宝马车,自己赔不起,只是想我撞坏了别人的东西,就必须要承担责任。”
(选自2012年11月10日《大连晚报》)
年俗文化范文4
一、班级情况分析
今年所担任的六年级(1)班的学生,共有42学生人。这个班级是我从一年级一直带到了今年六年级,是个师生都相互了解的班级,是个很有凝聚力的班级。经过前五年的学习,大部分学生已经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较高的语文素养。大部分学生能够自主的进行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平时喜爱看一些有益的课外书籍。
但是,由于少部分学生因为基础较差、没有学习兴趣或是留守学生,还需要老师加强管理,培养兴趣,争取这部分学生成绩能有所提高。新学期中,一方面要加强“双基”训练,一方面着重阅读和写作能力的提高;注意培养学生对事物的好奇心和强烈的探究兴趣;让学生观察周围事物,亲身体验,有所感受,有所发现;使学生有强烈的参与意识和合作精神,整体提高全体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教材分析
本册课文主要由“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十一)”、“阅读”、“习作”、“练习”和“学和做”组成。
1.关于课文。本册教材安排课文25篇。教材所编选的课文,内容丰富,体裁多样,为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练好语文基本功,潜移默化地接受思想教育提供了充裕的材料。
2.关于习作。本册课本共安排了7课。
3.关于练习。全册教材共安排综合练习7个,每单元后面安排1个。单元练习以综合性为主,内容包括语文与生活、诵读与欣赏、写好钢笔字、口语交际及学写毛笔字等内容,既相对独立,又各自形成系列。
三、总的目的要求
1、培养做读书笔记和不懂就问的习惯,通过多种渠道学习语文,学会搜集材料并养成习惯。
2、准确认读206个生字。能够按笔顺正确默写生字152个字.能把字写端正、写匀称。继续练习用钢笔写字和写毛笔字,写得正确、端正、整洁。
3、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内涵,体会其表达效果。
4、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欢、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5、学习有顺序、比较细致地观察图画和事物,写出文从字顺的文章;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从内容、词句、标点等方面修改自己的作文。学写读书笔记和常见应用文。 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 课内习作40分钟能完成不少于400字的习作。
四、教学措施
1、始终用素质教育理论和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指导日常的教学工作,并且注意结合教学实际情况,使理论和实践融合为一体。
2、在教学过程中,面向全体学生,根据学生的不同的学习情况,适当地有针对性地分层次制定具体的教学目标,因材施教。
3、课前,认真钻研教材内容,精心设计好每一堂课的教学设计。
4、授课过程中,依照设计好的教案,灵活多样地采取各种教学方法和多媒体电教设备,在课堂上营造一种轻松的教学氛围,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课堂教学效果。始终以学生为学习主体,引导学生改变学习方式,变为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以提高学习效率。
5、课后,注意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集体辅导和个别辅导,帮助学生及时复习好所学的新知识。
6、认真、及时地批改学生的作业和作文,并组织好单元测试。
7、平时注重向别的老师学习,积极参加教研组的各种教研活动,以丰富个人的教学经验。
年俗文化范文5
我的家乡在广东省茂名化州市。化州古称石龙,又因为相传有龙潜于罗江之中,变化无穷,故又称化州。北宋太平兴国五年(980年)改称化州,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悠久历史。化州特产橘红,明清时列为贡品,因此,化州又有橘州之称。化州居于粤西走廊的咽喉,是粤西对外经济的重要通道。
本市城乡盛行做“年例”。年例:光绪《茂名县志•风俗》载:“自十二月到是月(农历二月)乡人傩,沿门逐鬼,唱土歌,谓之年例。” 在本地要过的众多传统节日中,春节可算是最为热闹的,继而是元宵节。在春节之后仍有特别的节日要过,那就是具有地方特色的民间文化习俗——年例。年例可解析为年年有例,是仅在化州、高州、茂南、茂港及邻近的吴川一带的农村每年都会举办“饭期”,各地举办地年例的时间各不相同,只要集中在过完春节(旧年)的农历正月份,但在整个地区从农历正月初一到农历12月30日都有过年例的,有些地方一年中还会举办两次年例。年例一般都是在农村举行,在年例这天,外出的人大都会返回原来的村子做年例,年例一般会维持三天,第一天叫“起年例”,第二天叫“正年例”,最后一天叫“年例尾”。而贯穿整个年例的大都是迷信的活动。在年例开始前,各家各户就已经准备了鸡肉,猪肉,鱼做成一副“三牲”供菩萨享用,叫做“摆忠”或"摆灶",一般是在正月年例的夜晚,各家各户都居中在一处一起拜神,后是大放鞭炮。年例实际是扩大了的元宵节、庙会,粤西高州、化州等地方祖先迁徙落脚纪念日等综合起来的节日,传统的年例的主是敬神、拜宗、祭祀社稷、祈祷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年例是大吃大喝的一连串的迷信活动。现在的年例则更加注重门面工夫,许多人都是利用年例大讲排场,以显示自己的财势、地位,以至于造成铺张浪费,互相攀比不良风气。这的确是年例很不利的一方面。许多人都对年例这个习俗有争议,尤其是它所表现出来的迷信色彩。但作为一项自古沿袭的民间习俗,它表现的更多的应是优良的传统,具有多方面的意义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村民与外部世界接触的程度加深,尤其是农村青年,外出打工、经商者越来越多,他们深受外来文化的影响,对家乡传统的“年例”逐渐有所忽视,年例气氛已是消淡了许多,其它的各种庆祝活动也正在减少,近几年,已经难得再见舞龙、做大戏、鬼仔戏、木偶戏等庆祝活动了。经过多年的演变,年例已在高州和化州这两块土地上生了根。人们往往都是按期举办年例而不追问其来源。就像每年五月初五人们举办龙舟比赛、包粽子吃一样,年例给予高州人和化州人更多的喜庆。人们每年回到乡村过年例,并不仅仅是为了拜神等迷信活动。更主要的是年例已成了他们心中的一种寄托,是年例加强了他们的乡土情结。每年年例人们都会如过年般重聚在一起庆祝,还宴请朋友分享这块喜庆。因此年例也成为联系亲情、友情的一条纽带。年例乃是粤西岭南这一带独特的节日,它不比春节、中秋等全国性的节日范围之广,但它们又有相似之处,都是传统的习俗。就像傣族的泼水节,年例是当地独有的,具有浓厚的民族风情和乡土气息。至于庆祝的形式,也表现出了乡村人的淳朴、厚道、热情、乐观的精神状态。许多办年例的人认为办好了年例就能够保证今后的一年风调雨顺,虽然不科学,但作为一种精神寄托,不知支撑了多少在困境中挣扎的人。年例的独特性也增强了当地人的一种乡土优越感,拥有着独一无二的节日,无疑是值得自豪的。
年例期间,家家张灯结彩,村镇街道布置彩楼、彩廊、画廊等,路旁插满彩旗,鞭炮声及锣鼓声此起彼伏,各种民间艺术表演力竭所能,尽献于众。粤剧、电影、歌舞、木偶戏、采茶戏、杂剧以及各种各样的文娱活动纷纷亮相。其中尤以粤剧最为受欢迎。粤剧本地俗称“大戏”,是各地年例日必备的表演节目。一般在年例日前后连演数天,观者络绎不绝。此外,醒狮班前来舞狮助兴,也是年例日的必备项目。年例的主旨是敬神、游神、摆钟、祭礼社稷,祈祷风调雨顺、百业兴旺、国泰民安。一村过年例,周围村庄群众都来看热闹助兴,家家户户大摆宴席招待亲朋戚友,不论是否相识,一律热情款待茶饭酒菜。据了解,近年来“年例”期间,广东、广西有近百个粤剧团活跃于粤西地区各村庄演出。茂名市郊分界圩的年例,就请来省级一流的剧团演出,甚至一些大腕明星也来上场助兴。一个说法就是为了纪念“巾帼第一夫人”冼太夫人的。据1986年《广东地名探源》记载,今茂名市的茂南区、高州、电白、化州和廉江、恩平、阳江、阳春、吴川等地,是冼太夫人活动的主要区域。这样的“年例”习俗在这一带的出现,这不能说只是一个巧合。
虽然各处有各处的年例风格,但基本内容相同所到之处一?}歌舞升平景象和满村酒肉飘香。总的来说有几个特点: 鉴江流域有六七百万人口过年例,年例是鉴江流域最大、最有影响力民俗节,但各地做节的日期不同,村村同节不同日,每村每街错开来做。年例从正月初二开始,做到三月三,大部分集中在农历正月中旬到二月上旬。
本人QQ;1022530651
年俗文化范文6
苏联青年善于学习,善于工作,也善于生活。他们常常讲着一句话:“紧张的工作,文化的休息。”他们很重视自己的文化生活,认为这是获得全面发展的一个条件。我的一位苏联同学就说过:“只搞好业务学习,不算完成任务,还必须培养自己成为全面发展,有高度文化修养的人。”列宁格勒团委书记罗维科夫同志也告诉我:“如果我们有一个团员成天只死读书本,不关心周围的事物,不看小说,不进戏院,也不参加社会活动,那我们不能说他是一个优秀的团员。”
契诃夫小说“套子里的人”中的别里可夫和果戈理小说“死魂灵”中的加洛甫其卡(意思是小盒子),这两个生活兴趣极其平庸的典型人物,是苏联青年常常提到的。他们看不起这种人物的生活;也嘲笑学校中那些只扣书本丝毫不注意文化生活的同学是“干面包”和“科学的奴隶”。他们很称道车尔尼雪夫斯基小说“怎么办?”中的女主人薇拉·巴夫南夫娜。在中学教科书中描为:“她是一个全面发展的人,书看得很多,酷爱音乐和戏剧,歌唱得很好。她不仅迷恋于自己工作,把工作做得很有成绩,而且善于使自己快乐起来。”在苏联青年看来,这种人是新人,是自己生活的榜样。
苏联青年的生活的确是丰富多彩的。他们酷爱文学艺术书籍。谈起普希金、莱蒙托夫、果戈理、车尔尼雪夫斯基、马雅可夫斯基、高尔基……,简直是如数家珍;而哥德、席勒、莎士比亚、塞万提斯、巴尔扎克、莫泊桑、雨果、杰克伦敦对他们也不陌生;中国的鲁迅、郭沫若、茅盾、丁玲的作品也常在他们当中传诵。一个不到十几的儿童可以随便给你背诵普希金、马雅可夫斯基的诗句,一个普通的中学生能够告诉你许多优秀小说中人物的性格。他们更常常利用文学知识来进行游戏活动。在中学生的晚会上,就常有人化装成各种文学作品的人物,按照小说描为的情节来动作,让大家来猜。在一次化装晚会上,我就看到他们化装成屈原和婵娟、哥德“浮士德”中的恶魔……,参加会的人马上就把他们分辨出来了,并且详细地讲述了他们的性格和作者情况。文艺作品帮助他们更深了解现实,更加热爱生活。记得有一个夜晚,我们和苏联同学在芬兰湾的海边漫步。皎洁的明月,荡漾的海波,还陪亲着海湾上的茂密松林。呈现在我们的眼前,真是一幅美丽动人的图画。但是我却不能很好表达自己对大自然的赞赏。旁边一位中国同学虽然也很兴奋,但也是只能说:“美呀,太美了!”而和我们一道散步的苏联同学这时候却低声念起普希金的诗。动人心弦的诗句,伴随着远处飘来的悠扬歌声,更使我们陶醉在那美好的风光中了。
苏联的文化艺术是世界最优秀文化艺术的总汇。在莫斯科、列宁格勒筹大城市,各剧院每天轮流上演世界有名的歌剧、话剧和芭蕾舞剧,还有各种音乐演奏会。例如,一九五三年冬天,我在莫斯科时,同时在莫斯科上演的中国剧,就有瓦坦可瓦剧院上演的“白毛女”、剧院的“在战斗里成长”、讽刺剧院的“西厢记”、叶尔莫诺瓦剧院的“屈原”等。我看过“白毛女”,不用说它的演技、服装、布景是多么美妙,单是交响乐所深刻表现着的中国农村的情调和鲜明的阶级感情的旋律,就深使我感动。国家给苏联青年准备了充分的文化生活条件,而苏联青年也把这看作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即使在紧张的考试期间,学生也要利用晚上的时间去看电影。一个苏联青年,如果自己很久没有去过音乐厅和剧场,他会很难为情地向你解释没去的理由:并且检讨说:“这太不好,我最近一定抽空去。”在苏联,集体对于个人的文化生活也是非常关心非常照顾的。我们的苏联老师和同学经常问我们:“你看过‘天鹅湖’吗?听过什么歌剧吗?去过音乐厅吗?到过博物馆吗?”而我们中国学生常常是无言可答。记得有一次,在一个会议上,主席问一位同学某天能否去作报告。这位同学要求改期,并且说:“因为我已买了那天晚上的剧票。”主席答应了他的请求。当时,我心里很奇怪:“这样的理由为什么也能在会议上提出来呢?”又有一次,我们几个中国同学买了芭蕾舞票。这天上午,市委会来电话,说晚上有同志要来看我们,问我们有没有时间。我们当然是说
有时间啦。晚上,市委会的同志来了,问我们学习和生活情况,并且特别强调我们抽时间去看戏、上音乐厅和去博物馆参观。这时,和我们住在一起的苏联同学“不平地”说话了:“他们今晚为了等你,买了票也没有去。”市委会的同志还没有听完话,就速忙看表,可是时间来不及了。于是他一再请求我们原谅,更亲切地责备我们:“既买了票,为什么要答应我来呢?我时间能改,可是戏不能为你们改时间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