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籍测量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地籍测量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地籍测量

地籍测量范文1

关键词:地籍测量;数字化测量技术;特点;应用

因为地籍测量内容广,涉及的数据多,而传统计算数据的方法却非常繁琐,因此需要采用新的测量技术,而数字化测量具有独特的优势,使用的范围也非常广,所以成为了最好的测量技术选择。数字地籍测量实际上就是指利用计算机来测量的一种方法,通过连接测量设备,采集地籍信息,然后将信息输入到设备中,从而制出地籍图,最终利用地籍图来管理地籍。地籍测量是综合的作业系统,通过对地籍的测量可以实现对土地的现代化管理。

一、数字化地籍测量的含义

数字化地籍测量,是数字测绘技术在地籍测量中的一种应用,其实质是一种全解析的机械辅助测量绘图方法。数字化地籍测量是在计算机技术成功研发并使用后,以计算机为核心连接输出设备,在计算机内部的硬件和软件的支持下,对采集完成后的地籍信息进行输入、绘图、管理等多位一体的测绘技术。数字化地籍测量最大的特点是在完成地籍测量的同时,能够建立起地籍信息图形数据库,为开展现代化地籍管理提供了丰富的数据基础。数字化地籍测量的目的是为了建立各个城镇的地籍数据库及地籍管理系统,其数字化地籍测量的优点是能够实现地籍管理的自动化。

二、数字化地籍测量的优势

(一)数字化测图技术的自动化程度较高

在现代社会发展形势下,数字化测图技术的有效应用,合理的弥补了传统测量方式中的不足,通过与现代化科学技术的有机融合,切实提高了地籍测量工作的精准性和可靠性。就数字化测图技术的实际应用情况来看,其具备良好的速度优势,尤其是全站仪技术的有效应用,促进了数据的采集与记录的科学性和可靠性,集合多项功能于一体,切实提高了地籍测绘工作的效率。数字化测图技术的高效化和自动化应用,推动了地籍绘图工作的顺利进行,为土地测量工作的未来发展奠定了坚实可靠的基础。

(二)数字化测图技术的精度较高

就地籍测绘工作的总体情况来看,地籍测量工作数据的精准性以及可靠性极易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尤其是测量的界址点以及地物点的数据,与地籍测量工作的精准性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也就是说,数据采集的准确性越高,测量工作的实际工作效率越高。这就要求相关地籍测量工作人员应当加大对地籍测量工作的重视程度,对数字化测图技术进行科学化利用,切实提高地籍测量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三)数字化测图技术的整体性较强

地籍测量工作中,测量控制点始终是一项重要的因素,具有系统性和全面化的控制网络的建立,对于土地测量工作的实际效率的提升具有重要的意义。相关研究显示,数字化测图技术的有效应用,能够切实提高地籍测量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并且测量结果具有强烈的整体性,便于相关地籍测量人员对受到损坏的界址点进行科学化的维护和处理,从而为地籍测量工作的顺利进行奠定坚实可靠的基础,可见数字化测图技术在城镇地籍测量工作中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三、地籍测量中数字化测绘的步骤

在地籍测量中使用数字化测图的时候有以下7个步骤:

一是,测图前的准备,首先要规划测图的地表,然后将所有的地表一一分化、编号,在做好编号之后,才能开始测量,而且要按照编号的顺序进行,这样才能保证测量的准确。

二是,做好地籍测量的控制工作,这个环节的工作主要是为日常的测量工作提供服务,而且通过对地籍测量的控制,使得各个传递的点、坐标都能确保精准无误。

三是,仔细测量好地籍,尤其是各个关键部分,在测量地籍的时候主要使用的是GPS和全站仪,并采用草图配合的方式,这样就可以让某些重要的位置具体化。

四是,编辑地籍的测绘图,在出现最初的测绘图之后,就要编辑图像。编辑图像可以使用具体的制图工具,同时也有一些图像不需要使用制图工具,只要适当的修改地图,或者是将地貌上一些明显的符号删除即可。

五是,准确的计算出地籍的面积,在计算的时候由于操作失误可能会出现错误,因此要及时的修正错误。在计算的时候,采用分级计算的方式,先从整体开始,然后逐渐的到局部。多次核对计算的差异,处理好面积的平差,然后将面积汇总,从而计算出面积。

六是,在多次的检查图像并保证没有任何错误的情况下,生成一个涵盖所有图表的文件。在这个文件上有地籍图和面积的汇总等内容。

七是,在图表进入数据库之前要进行反复检查,因为只有在数据精准的情况下才能建立地籍信息系统。系统在设立之后,要在系统上增加管理人员,并正确的保存数据,以免数据丢失,保证数据库内的所有数据都没有经过删改。

四、数字地籍测绘系统

计算机是数字地籍测绘系统的核心,地籍测绘系统主要由数字地籍测绘软件进行数据的采集与处理,由数字化仪、全站仪、解析测图仪等设备输入数据,由打印机、数控绘图仪输出数据。数字地籍测绘系统较成熟的有南方CASS,武汉RDMS,北京EPSW等

南方测绘LASS系列数字测图系统采用AutoCAD为系统平台,充分吸收利用数字化成图,地理信息系统(G1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数字地球(DE)的最新技术,数字化成图技术领先。

武汉瑞得的RDMS数字测图系统图形编辑及数据处理功能很强大,此系统使用的是最新的GIS图形平台,新加了显示三维图功能,用户还可以自己定义符合。并且此系统支持图形操作的UNDO功能,图形的可视化操作得到全面实现。

参考文献:

[1]卫星,周懿.城镇地籍调查中数字化地籍测量的应用[J].中外企业家,2013,(26):261-262.

地籍测量范文2

关键词:地籍测量

 

地籍管理县土地管理的基础,核心是土地权属管理。地籍测量是实现地籍管理的基础工作,它为地籍管理提供必要的基础资料。目的是为土地管理提供准确的数据。地籍测量具有动态性即地籍测量获得更新要随着土地变更登记的进行及时更新,及时反出土地依法变更的现状;地籍测量精度指标要求高即保证土地权属管理需要的精度为前提,在检查评定其成果质量时,把相邻精度作为重要指标;地籍测量的法律性即在土地登记条例中单列地籍测量条目,这就赋予了地籍测量在法律上的权利义务并承担后果的法律责任。以费县城镇地籍测量为例

⑴测区概况:临沂市费县位于山东东南部,地跨东经117°36 '~118°18',北纬35°01'~35°33',现辖费城镇等14个镇和勺药山等4个乡,总面积为1894.48平方千米,总人口为92.08人。地势南北高、中低,呈西北、东南倾斜。科技论文,地籍测量。境内浚河、温凉河、祊河、沭河4大河流纵贯,交通便利,兖石铁路,京沪高速公路、日东高速公路贯通全县,国道、省道、县乡公路连接个乡镇村。

⑵特点:1、为保证费县建成区成果资料的精度并与临沂市坐标系统统一决定选用中央经线为118°30'00。科技论文,地籍测量。科技论文,地籍测量。临沂市C级GPS控制网资料有中央经线为117°00'00和118°30'00两套成果由于费县地理位置位于东经118°00'00两侧,利用C级GPS控制点的坐标分别按中央经线为117°00'00、118°30'00、118°00'00的成果计算每公里实际边长投影至参考椭球面上的变形值进行比较分析 (范围3.9~12.7mm)选用中央经线118°30'00时,费县建成区变形值最小。科技论文,地籍测量。

2、D、E级GPS控制测量

2.1 平面坐标采用1980西安坐标系,采用高斯正形投影任意带的平面直角坐标系,投影面为参考椭球面;高程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科技论文,地籍测量。布设D级GPS控制网16点,平均边长10Km。E级GPS控制网24点,根据各个镇具体情况平均边长0.2~5Km。相邻GPS控制点最小距离应大于平均距离的1/3,最大距离应小于平均距离的3倍

2.2 一级控制测量

一级控制测量在C级 D级、E级GPS控制点下加密,在建成区及建制镇布设103点,编号按阿拉伯数字顺序编排,点号前冠以罗马数字“Ⅰ” 。一级控制点平均距离300~500m,建成区平均边长300m,建制镇平均边长500m.

2.3 控制点的外业观测

使用Topcon hiper GD双颇GPS接收机或Trimbie 4600 LS单颇GPS接收机,按快速静态定位模式观测。天线高两次量测,较差不得超过3mm,取中数使用,天线高记录不得划改。

基线解算即平差使用GPS接收机随机软件、武汉测绘科技大学PowerADJ软件。

3、高程控制测量

3.1 建成区布设四等水准路线约100Km,四等水准联测部分位于平地的D、E级GPS控制点和一级控制点。

3.2各建制镇位置分散且处于丘陵地区,不便于水准联测,各镇控制点高程利用了三等水准的C级GPS控制点和就近的国家水准点单独布设四等水准。四等水准以国家二、三等水准点和联测了三等水准的C级GPS控制点为起算点。

3.3 外业观测使用DS3型以上等级水准仪和区格式水准标尺。水准仪、水准标尺按GB 12898—91《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中5.2.2的检测项目检验,并进行记录和整理,检验合格的仪器的标尺方能投入使用。

水准测量采用中丝读数法进行单程观测,测站观测顺序为“后后前前”,距离直读,每一测段的测站数均应为偶数。平差计算采用水准网严密平查程序计算。未联测四等水准的D、E级GPS点及一级控制点的高程,利用GPS点的大地高进行高程拟合求定。

4、图根控制测量在一级及其以上等级控制点的基础上,以附合导线、支导线、极坐标法进行布测,开阔地区采用GPS—RTK方法施测。图根点的编号以街道为单位按阿拉伯数字顺序编排,点号前冠以英文字母“P”。图根点的高程使用全站仪观测一测回的方法进行,使用近似平差软件进行平差计算。

5、 碎部测量

5.1 碎部测量采用全解析法进行,即使用MAPSUV数字绘图软件,利用全站仪进行野外数据采集,内业使用微机进行编辑

5.2 地籍要素采集的主要内容包括各级控制点、居民地、工矿建(构)筑物、交通、管线、水系、地貌、植被等。

5.3地籍要素野外数据的采集,在各级控制点上利用全站仪极坐标法、交会法或内外分点等方法测定。科技论文,地籍测量。当控制点不能满足需要时,发展支导线作为测站,总长不超过200m。

6、绘制地籍图

地籍图的内容包括各级行政界线、街坊界线、地籍编号、宗地界址点、界址线、宗地用途、土地使用者所有者、地类号、宗地面积、控制点、街道名称门牌号、河流湖泊及其名称、必要的建筑物和构筑物、围墙等。将外业采集点和地籍要素数据,直接传输至微机内,利用MapGIS数字测图模块MapSUV进行编辑,形成地籍图图形文件.

地籍测量范文3

【关键词】现代测绘技术;地籍测量;应用分析

地籍测量是土地测量技术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项目,能够为地籍调查提供基本数据支持,并为国家层面的国土测绘作业提供技术参考材料。时至今日,传统地籍测量技术已经无法满足现代工业生产对相关技术的要求,因此,必须在原有技术的基础上进行一定程度的改良与创新。现代测绘技术在地籍测量工作中的引入有效地解决了这样一个问题,为我国地籍测量技术工作的良好开展带来了巨大的支撑力量。

一、现代测绘技术的基本内容构成

(一)测量数据的获取 地籍测量工作的一个重要步骤就是测量数据的获取,这一过程可以按照两个途径实现,其一是通过信息终端对现有数据进行查找和收集;其二是通过实地测量工作进行数据采集。在使用现有数据的过程中,要使用专门性统计数学软件,按照实际的应用需求实施相应的处理(句子太长)。而通过实地测量获取数据的方法,则需要相关的技术人员深入到研究对象区域的实地,以野外测量的方式获得第一手测量数据,并在此基础之上进行后续的数据统计处理工作。不管使用哪种方式,最终都应当将实际获取到的数据收入到专门性的数据库系统中实现统一管理。

(二)测量数据的分析 针对地籍测量中获取到的技术数据展开后续的分析,主要是验证这些数据与地籍测量工作目标之间的吻合程度。要对实地测量过程中获取的数据进行合理性分析,基于定性视角判断数据的准确性特征。要根据测量对象区域的实际地形特征实施测量设备的选取工作,以保障最佳测量效果。数据分析有效性的关键制约条件是测量数据的准确性以及分析方法的合理性。

(三)测量数据的入库 开展地籍测量工作,应当将测量中获取到的数据及时输入到数据库系统中进行后续的存储以及处理工作。在现代测绘技术的应用背景下,要对实际获取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学意义的分析和汇总,按照严格的数理统计操作步骤对第一手测量数据进行入库前的基本处理,在数据达到技术标准规范之后,将其及时地输入到地籍测量信息数据库之中。

二、现代地籍测绘与数字国土系统的关系

现代地籍测绘工作与数字国土技术信息平台之间具有着极其紧密的联系,两者之间具有明显的相辅相成。数字国土技术信息平台通过对已有信息以及数据的整合处理完成了国土资源管理基础实践模式的雏形构建。现代地籍测绘技术与传统的地籍信息管理系统联合构成功能强大的数据库,这个数据库中已经包含了我国以往地籍测量工作实践过程中获取到的全部信息,涉及了针对不同地质空间区域的具体数据、测量方法以及测量结果,而且还附带着针对部分具体地籍信息应用问题的分析性信息。我国当代科学技术事业的快速发展,给数据共享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里,我们应当切实明确传统测绘技术与现代测绘体系之间历史性区别。要在数字化技术不断发展的背景之下,将数字测绘技术逐步引入到当代地籍测量工作之中,在数字中国建设事业不断深化的条件下,逐步将地籍测量工作从二维空间向度朝着三维空间向度实现转化,从源头上实现对地籍测量工作模式的改良创新,提升地籍测量工作的技术水准。

三、现代测绘技术在地籍测量中的实践模式简析

(一)数字测量的实践模式 数字测量技术是现代信息产业与计算机科学技术两相结合的重要产物。时至今日,数字测量技术已经成为地籍测量技术体系中的主流技术。数字测量技术以数字地形图、数字地形图为测绘技术基础,建立了适合于国土、房产、水利、电力以及建筑等行业领域应用的地理信息数据共享数据库。地籍测量与地籍管理系统的运行质量对其实际采集的数据对象的技术状况具有重要的制约作用。数字地籍测量过程中的关键技术环节对相关技术过程的科学化程度以及测量数据结果的实际质量具有巨大的决定作用,也是后续一系列工作环节的质量保证条件。在数字测量技术体系之下,通过不同电子测量设备与不同测量方法之间的随机组合,可以构成彼此相异的地籍测量技术实践模式。由全站仪+电子记录簿、测图软件等组成的地籍测量技术体系,可以在数据采集软件程序的控制下,利用实时性电子数据信息传输记录设备,按照技术规程约制的格式对测量中获取的数据进行存储,并绘制数据关系草图,以供专业的测图技术软件进行编辑使用。这种测量技术模式与传统技术模式相较,已经有了较大程度的改良,只是由于设备性能以及功能的限制,实际的应用效率并不是很高。

(二)GPS地籍测量的实践模式 随着我国当代信息技术事业的快速发展,GPS技术已经在地籍测量技术过程中逐渐得到了应用,在当代测绘技术体系中,GPS技术几乎已经覆盖到了整个测量技术体系中的全部领域。GPS测量技术在地籍测试过程中实时获取测量数据,可以在测量工作现场完成对测量数据结果的检测,实现对后续处理负担以及返工影响的有效规避。GPS技术作为一项现代社会迅猛发展且应用广泛的技术,正在逐步通过配备多基站的网络RTK技术完成配套性的卫星空间定位服务系统的建构与完善工作。使用GPSRTK接收机和专业点的地质领域测图软件开展地籍测量,应当在测量过程中配备相对应的绘图以及图像编辑软件。GPSRTK接收信息时,具有精度高、快速、实时、有效距离远等技术优点,在较大程度上可以有效减少测量控制点并且实现对测量工作效率的有效提升。但是GPSRTK接收机对卫星监测死角区域的地籍测量信息无法实现采集。GPSRTK接收机+掌上电脑+全站仪+测试软件的地籍测量技术系统能够比较顺利地实现对地籍测量信息的全天候、高效以及无障碍快速采集技术目标。

结束语

本文围绕现代测绘技术在地籍测量中的应用,阐述了现代测绘技术的基本内容构成、现代地籍测绘与数字国土系统的关系以及现代测绘技术在地籍测量中的实践模式等内容。只要我们在地籍测量工作中良好运用现代测绘技术,相关领域的工作就一定能够取得良好的预期效果。

参考文献

[1]彭镇城.论现代测绘技术在地籍测量中的分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06-08.

地籍测量范文4

关键词:数字测绘 地籍测绘 要求 模式

现代地籍测量主要是指利用现代测绘技术以一定的精度测定土地界、土地权属位置、土地面积并以反映土地利用类型、分布状况以及质量等级的专门测量,它为国家土地管理部门提供具有现时性的土地详查资料,并为土地登记提供依据。同时,应国土资源部“一五”规划的要求,“数字国土”工程已全面展开,因此,地籍测量必须为进一步建立地籍数据库和地籍管理系统提供准确、合理、规范、全面的基础数据。传统的地籍测量手段已经难以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现代测绘技术和方法正发挥着巨大作用。

1 地籍测绘的精度要求

1.1 地籍控制测量精度要求

地籍控制测量必须遵循从整体到局部,由高级到低级分级控制(分级布网,但也可越级布网)的原则。地籍控制测量分为基本控制测量和地籍控制测量两种。基本控制测量分一、二、三、四等,可布设相应等级的三角网(锁)、测边网、导线网和GPS 网等。在基本控制测量的基础上进行地籍控制测量工作,分为一、二级,可布设为相应级别的三角网、测边网、导线网和GPS 网。

地籍平面控制测量坐标系统尽量采用国家统一坐标系统,条件不具备的地区,可采用地方坐标系或任意坐标系。精度指标是GPS网技术设计的一个重要的量化指标,它的大小将直接影响GPS 网的布设方案、观测计划以及观测数据的处理方法。地籍控制测量的精度是以界址点的精度和地籍图的精度为依据而指定的。根据《地籍测量规范》规定,地籍控制点相对起算点中误差不超过±0.05m。

1.2 地籍碎部测量精度要求

地籍碎部测量即界址点和地物点坐标、地类要素的获取,包括定境界线,土地权属界址线和界址点,房屋及其他构筑物的实地轮廓,铁路、公路、街道等交通线路,海岸、滩涂等主要水工设施的测绘。界址点是界址线或边界线的空间或属性的转折点,而界址点坐标是在某一特定的坐标系中利用测量手段获取的一组数据,即界址点地理位置的数学表达。界址点坐标的精度,可根据测区土地经济价值和界址点的重要程度来加以选择。在我国,考虑到地域之广大和经济发展不平衡,对界址点精度的要求也应有不同的等级。

2 现代地籍技术的测量模式

地籍测量专业性强,地籍数据具有法律效力,对数据精度要求高,配套的成果资料现时性强,同步变更需及时。因此,根据地籍测量所特有的专业性,现代测绘技术对于地籍测量来讲,主要有野外数字测量、GPS测量、数字摄影测量与遥感、内业扫描数字化测量4种模式。受环境和技术的约束,这些模式各有优、缺点,但能相互补充,从而实现地籍信息的全覆盖采集。

2.1 野外数字澜置模式 数字测绘技术充分利用现代信息产业和计算机制图理论发展的最新成果,成为现代测绘的主流。全野外数字测绘产品主要是全野外测绘的基础数字地形图、地籍图,是建立适用于国土、规划、房产、城建、水利、电力等部门地理信息系统的主要基础信息库来源。地籍也是如此,地籍数据库和地籍管理系统质量的好坏,取决于运用这种测量模式采集的数据。同时如果基础数字测绘产品质量标准较好,可供不同部门使用,避免资金的重复投入。

2.2 GPs测量模式

GPS本身就是现代测绘技术的一种标志。在现代地籍测量中主要用GPS控制整个测区,以满足精度的需要。随着RTK技术的迅速发展,GPS+RTK技术几乎覆盖整个测量领域。这种测量模式能实时地获取地籍要素坐标信息,能在满足地籍测量高精度的前提下,在作业现场提供经过检验的测量成果,摆脱后处理的负担和外业返工的困扰。GPS―RTK技术卡要有两种方式:

2.2.1 GPS-RTK接收机+测图软件

利用GPS―RTK接收机在野外实地测量各种地籍要素数据,经过GPS数据处理软件进行预处理,按相应的格式存储在数据文件中,同时配绘草图,供测图软件进行编辑成图。GPS-RTK接收机是一种实时、快速、高精度、远距离的数据采集设备。其显着的优点是控制点大大减少,测量效率大大提高。其存在的缺点是必须绘制测量草冈,一些无线电死角和卫星信号死角无法采集数据,必须用全站仪进行补充。

2.2.2 GPS-RTK接收机+全站仪+掌上电脑+测图软件

这种模式将克服集中数字测量模式的缺点,发挥各自的优点,可适应任何地形环境条件和任意比例尺地籍图的测绘,实现全天候、无障碍、快速、高精度、高效的内外业一体化采集地籍信息。

3 数字摄影测量与遥感模式

应用数字摄影测量与遥感模式进行地籍测量前景非常广阔。随着航空航天影像信息获取手段朝着多平台、多时相、多传感器、高分辨率、高光谱和快速机动的方向发展,高分辨率卫星遥感影像将成为地理空间信息获取与更新的主要数据源,以激光测距系统(LIDAR)、激光成像雷达、双天线SAR系统、数字摄像机、GPS/INS为主体的机载三维数字摄影测量系统等多种数据获取手段的迅速发展,不但能完成地籍线划图的测绘,还可以得到各种专题的地籍图,同时利用卫星遥感进行土地资源调查和土地利用动态监测,为快速及时的变更地籍测量作好参照。由于地籍测量的精度要求较高,数字摄影测量主要以大比例尺航空像片为数据采集对象,利用该技术在航片上采集地籍数据,其控制点和目标点主要采用航测区域网法和光束法进行平差,即所谓的空三加密,进而通过专有数字摄影测量的数据处理软件,完成地籍测量的内外业。

数字摄影测量与模式得到的地籍图信息丰富,实时性强,既具有线划地图的几何特征,又具有数字直观、易读的特性;地籍图上的界址点完善。不受通视条件的限制;除要用GPS像控和地籍权属调查外,大部分工作均是在内业中完成,既减轻了劳动强度,又提高了工作效率,是一种广有前途的地籍测量模式。

4 内业扫描数字化测量模式

用扫描数字化方法对已有地形图或地籍图采集数字化地籍要素数据,而界址点的坐标数据则由之前所述的两种模式测出和计算得到,或把已有界址点的坐标数据输入计算机,然后将这两部分数据叠加,并在数据处理软件的控制下得到各种地籍图和表册。

地籍测量范文5

关键词:地籍测量;数字化;探析

1.数字化地籍测量现状

1.1数字化地籍测量技术特征

作为先进的一种测量方法,和模拟测图方法相比具备显著优势与良好的发展前景。第一,整体性较强,仪器精度高。常规的地籍测量将幅图作为单位进行组织施测,数字化地籍测量不受测区内图幅的限制,可依据道路、河流等自然分界划分作业小组任务。观测值采取自动传输的方式,工作人员只要对变更部分的数据进行输入,进行数据处理就可进行原有数据和香港信息的更新。完成测区整体的控制网建设后,即可在测区内任何位置进行分组和实测作业,且成果可靠,精度均匀。第二,自动化程度和适用性强。野外测量实现数据的自动记录和自动的解算处理,并且自动的成图和绘图,自动化的劳动强度小,自动化效率高,错误几率低,所绘制的地图美观精确。由于采取数字形式储存,可根据需求输出一定范围之内大小不同的地籍图和分层叠加的专业性专用地籍图;传输和处理方便,能够自动第提取两点距离、输出各类地籍表格等等。从而,满足各个专业管理系统和地籍信息系统的需求,其适用性强。

1.2数字化地籍测量使用流程

地籍测量利用测量仪器,采取几何计算方法获取地面物体平面的位置,以坐标形式表现。仪器、工艺流程、操作人员、作业环境皆可能产生错误或者误差,如何确保这些因素影响最小并避免错误的发生,是数据质量获得实质保证的关键。数字化地籍测量需要建立信息化的管理系统,这一系统的构架是一项复杂的工程,是相关管理部门的工作重点。具体上,地籍测量分为数据的采集、处理、输出这三个阶段,数据采集过程中室内和野外的电子测量和记录设备获取数据,这些数据按照计算机所能接受与运用程序界定的格式进行记录。所采集的数据转换成地图数据的过程,需要使用计算机程序采取人机交互的方式进行坐标转换等处理,即为数据的处理阶段。以数字和图解方式进行地图数据输出,其中图解方式使用自动绘图仪进行绘图,数字方式是进行数据的储存和数据库的建立。

1.3数字化地籍测量的问题

第一,数据标准缺乏统一规范。新技术的运用使得作业方式向多样化延伸,同时也形成了成果多样性的局面,传统检验法与之无法相适应。在缺乏技术衡量标准的情况下,数据格式无法得到同意规范,无法对质量进行良好控制。第二,数字化适用性有待提升。需要充分考虑实际需求和电脑批量录入的特点进行数据的填写和归档,当前存在冗余数据太多的情况,软件的计算错误的问题也同样不可忽视。第三,数据之间的兼容性不够强。这主要表现为数据入库环节,因数据加工软件具有多样性,使得数据入库的格式也同样存在多样性,数据转换难做到具体全面。建设地籍信息管理的系统软件在数据转换上也存在一定难度,数据之间的兼容性不高,缺乏相对独立的一个软件模块进行数据成果检查。数据质量和与之对应的提升数据质量管理之检验方法,是地籍测量数据处理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需要全面地解决数据质量问题,规范数据质量的要求,使之满足适用性、规范性、兼容性要求。

2. 数字化地籍测量的质量提升探析

2.1外业数据的质量检验

系统数据分为图形与属性两个大类,其质量优劣对系统的实质使用价值起到决定性作用,这些数据需要从外业直接或者间接的采集才能获得。第一,对已有资料的精度采取评定措施,确定精度能否满足测量工作需求。一般可以使用秩亏自由网平差方法进行评定,使用高精度全站仪当中的尺度精度进行已知点精度和稳定性的测量。当测区仅有两个点数时,通视条件之下采取使用全站仪对两点的高差和平距进行测量,后转换到同一个坐标和已知点坐标反算值比较,不通视条件下使用GPS进行测量,确定自查无误之后再测量下一步。当测区平面的控制点超过两个,可将部分点作为基准点,使用平差之后的结果对另一部分分点进行检查,根据规范所要求的限差进行点的精度比较。

第二,进行控制测量当中的数据质量检验。对于导线闭合差和最弱点的点位误差,使用常规测量方法进行,这类方法较为成熟;采用自动化程度和精度高、全天候自动化、布点方便灵活的GPS定位技术进行质量检验,从而检验、了解网内的符合精度,对网中可能存在的系统误差和粗差进行观察。第三,碎步测量过程进行数据检验。对于支导线和测算路径,因地形复杂,支导线的布设十分重要,由于支导线可靠性不高,如何进行检测成为十分重要的一项技术问题。实际操作过程当中,一般以支导线端点为起点进行对向的测算,确保其正确性得到尽早检测,降低错误带来的损失。对于地物点和界址点,因起精度对宗地的面积、地理位置等等属性信息起到直接影响的作用,界址点一般进行直接勘丈后和反算边比较,若无法比较则通过和临近地物点的距离进行比较,确保界址点获得100%检测。数字测图法是碎步测图经常使用的一种方法,这一方法具备的精度高、周期短等特点能够很好的满足地籍测图要求。

2.2内业数据的源数据检验

对外业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加工和整理,从而达到建立管理系统的要求,是内业数据处理的目的,因此需要进行源数据检验。数据的采集日期、分类和位置正确与否、数据采集和编码等等,对源数据的质量都产生影响。为提升质量,主要讨论从以下几点进行检验。在数据采集环节,为确保数据的精度,采取野外全数字化采集方法,自动的完成测量的记录、图形、计算等环节,全面提升数据的正确性,减少检验的工作量。这一步骤要求精密设备全站仪的数量充足,工作人员的技术素养满足采集工作需要。在地籍建库和数据衔接上,应当在测量工作初期就安排素质技术水准满足现代化测量需求的工作人员参与其中,进行技术的管理与协调,确保宏旭系统建设工作的持续性;对于已有的数据资料转化,应当总结关键问题并组织工作人员开发相适合的数据交换软件,文件格式等应正确无误,在相同的环境之下进行,确保数据的质量。

3.结语

地籍测量涉及的范围广,关于测量技术和测量数据地籍属性,由于地籍属性处于不断变化的状态,不同的平台采取的处理方式不同,很难保证其规范性和系统性,细微的错误都容易造成巨大经济损失和严重社会影响。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与计算机运用的普及,加之各类软件不断增加,电子测量仪器不断发展运用,测绘技术逐步朝着数字化和自动化方向发展。测量成果不再单一的表现为纸质图,还包含存储在计算机设备当中可传输、共享、处理的数字化地籍图。多数的判断由电脑自动完成或者辅助的完成,人工操作一旦不当则对数据处理可能带来严重影响。由此,地籍测量数据自动化的检验是确保数字化地籍测量高效高质的一个重要保证,应当对检验方法不断地进行理论探讨和实际检验,寻找符合客观现实的方法,予以推广运用。

参考文献:

[1]卫星.周懿.城镇地籍调查中数字化地籍测量的应用[J].中外企业家.2013

地籍测量范文6

关键词:遥感技术;地籍测量;运用;监测

中图分类号:P2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064(2017)10-0234-01

地籍测量工作是土地管理的基础工作,受到工作要求和难度的增加,传统的测量技术逐渐不能为地籍测量提供有效的数据信息,可能会导致信息遗漏的情况,进而导致隐患发生。亟需改善和改进。基于此,本文分析遥感技术在地籍测量中的应用,先分析遥感技术及其优势,再对其在地籍测量中的具体应用情况进行阐述,具体内容如下。

1 遥感技术分析

遥感技术是现代测量技术之一,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主要是运用特殊的传感器,能够完成对地面的相关景物识别,在通过成像技术,能够得到遥感图像,从而完成对测量目标基础信息的获取。再通过对遥感图像的处理和分析,得到准确的数据信息和状态信息。

遥感技术所构成的遥感系统,是借助遥感器、遥感平台、信息传输设备和接收装置等部分构成的。其中信息传输设备,主要完成对遥感技术测得的遥感图像进行传递,并由地面接收装置,实现对遥感图像的接收,并运用适宜的图像处理技术,完成对遥感图像的解读和分析,进而得到更为深层次的遥感信息。

2 遥感技术在地籍测量中运用的优势分析

将遥感技术应用到地籍测量中,可以有效的转变传统测量的精度、效率等问题,为地籍测量的整体性能提升奠定基础,避免相关遗漏的产生,保障地籍测量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1)遥感技术本身特质。遥感技术是建立在调查数据和图件的前提下,借助相关图像分析和处理技术,完成对遥感图像上的时变信息的获取,且能够有效的实现变化的反馈,可用于监控和测量中。(2)遥感技的视域广阔。借助遥感技术可以的有效对土地资源的各类地质特征展示在遥感图像上,并借助相关判读和数字分析技术,实现对多数据资源的信息互补,便利地籍测量效果的目的。(3)遥感技术能够完成实时数据传递。遥感技术具有较好实时数据传输能力,可以完成对区域的动态监测,便于地籍测量测量工作展开。借助实时数据传递,可以有效的降低传统地籍测量中难度,保障地籍测量的效率。(4)遥感技术能够有效转变传统地籍测量的成本,减少测量工作的工作量,且相关识别分析均有计算机完成,有效的提升了测量的精度,减少数据误差的产生,保障地籍测量的有效性。

3 遥感技术在地籍测量中的具体运用

分析遥感技术在地籍测量中的具体运用情况和运用流程,为地籍测量的效率和质量奠定基础。

3.1 用于土地的动态监测

借助遥感技术实时信息传递和动态监测性能,完成对地籍测量中的土地监测任务。借助动态监控可以将土地变更的相关信息进行记录,结合相关调查工作,完成对土地变化情况的预测,进而提升地籍测量的质量。

3.2 借助遥感技术绘制地籍图

遥感技术应用到的地籍测量中,可以推动地籍图的绘制质量和效果。具体的地籍图绘制流程为:首先,获取有效的影响资料,并完成对影响资料的选择和分析,具体的遥感影像有TM、STOP等类型。其次,选择适宜的遥感软件,完成对信息的纠正,生成影像。地籍图成图后,运用目视和实地勘察结果比较的方式,分析不同的地物情况,从而得到精度较高的矢量数据信息,便于地籍测量的应用。

3.3 地籍测量中遥感技术的应用流程

具体的地籍测量中,遥感技术的应用流程大致为:

(1)数据选取。为了保障地籍测量的精度,可以先对遥感数据进行分析,从而获作用性明显的信息。由于遥感测量建立在卫星的基础上,获取信息冗杂,如不能合理选取,则不能得到准确的数据信息。(2)数据处理。选择遥感数据处理软件,实现对遥感数据的处理,使遥感数据能够转变为可以识别的数据或是图像,并合理的精度进行控制。(3)信息获取。选择图像分析技术完成对土地变化信息的获取,完成对土地变化情况的分析,并得到土地的变化规律。(4)精度检测。分析遥感技术的测量精度和监测质量,且详细记录和分析,完成对地籍测量精度的评估。

4 结语

分析遥感技术在地籍测量中的应用,先从遥感技术入手,分析遥感技术在地籍测量中的应用优势。再对遥感技在地籍测量中的具体应用展开解读,分析遥感技术的应用流程和具体应用,从而有效的改善地籍测量的测量方式,推动地籍测量的精度和有效性提升,减少测量误差的产生,积极推动地籍测量工作的有效性和可靠性提升,为土地管理奠定基础,推动国家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敏.b感技术在地籍测量中的应用分析[J].低碳世界,2016(13):98-99.

[2]冀念芬.浅谈遥感技术在地籍测绘中的应用[J].科技展望,2016,26(8):00227-00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