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幕遮周邦彦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苏幕遮周邦彦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苏幕遮周邦彦范文1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2、《苏幕遮·燎沉香》周邦彦

燎沉香,消溽暑。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

3、《赠荷花》李商隐:

世间花叶不相伦,花入金盆叶作尘。

惟有绿荷红菡萏,卷舒开合任天真。

此花此叶常相映,翠减红衰愁杀人。

4、《采莲曲》白居易:

菱叶萦波荷飐风,荷花深处小船通。

逢郎欲语低头笑,碧玉搔头落水中。

5、《曲池荷》卢照邻:

浮香绕曲岸,圆影覆华池。

苏幕遮周邦彦范文2

朗读时,要把握好节奏、音调,要注意轻重缓急、抑扬顿挫。在讲周邦彦的《苏幕遮》时,就采用了朗读教学法。可以说,整堂课就是以读代讲、以读代分析。

教学过程是这样设计的:课前让学生对照注解,进行了预习,并尝试朗读。上课后,先让两个学生起来,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朗读,而老师不要急于评价,可以让学生自我评价、彼此评价;然后就和学生逐句分析朗读时应该用什么样的语调、语速,何处轻音,哪里重读。

是这样引导学生解读这首词的:

“燎沉香,消溽暑”声音要低沉缓慢,传达出一种郁闷烦躁的心情,因为连日的阴雨天气,使得诗人长时间地闷在家中,再加上南方的夏季尽管下着雨但仍然酷暑难耐,这种潮闷的天气,自然使得诗人郁郁寡欢。如此的心情,又怎能以欢快的声音读出呢?“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这一句,自然应该以一种极为欢快的语调读出,外面的天晴了,鸟雀最先感知,所以鸟雀们在屋檐下转动着小脑袋叽叽喳喳,呼朋引伴报告着天晴了的好消息,这样的叫声也吸引着诗人走出屋子,来到野外。放眼望去,“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终于见到了久违了的太阳。阳光滤去了荷叶上的雨水和露珠,荷叶经过雨水的洗涤是那样的碧绿,挺立在清澈的水面上。让人不自觉地就会吟诵出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中的句子来: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的裙。所以,这几句的朗读,就应该语调优美,声音中传达出一种欣赏、仰慕、陶醉之感。同时,因为是面对一片开阔的荷塘,还要把这种深远的意境读出。而“一一风荷举”中的“一一”,要读出节奏,让人们似乎能够看到荷叶、荷花的错落有致。“举”字自然要重读,否则难以传达出周敦颐《爱莲说》中“中通外直,不蔓不枝”的那种花中君子的孤傲气质了。

词的下阙,主要表达的是诗人的一种难以排遣的思乡情怀,所以朗读时语速可以缓慢些,声调也不能够过高。如,“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久做长安旅”,是眼前的荷花触动了诗人的乡情乡思,此时的诗人似乎在喃喃自语:“千里之外的故乡啊,何时我才能回到你的身旁?”“五月渔郎相忆否”一句,此处作者用了巧妙的“对举”艺术手法,深情地对儿时的伙伴发出了殷切的询问。这里的朗读,如果不快速些,急促点,就难以把诗人那种期待之情表现出来。最后两句“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唯有用一种轻柔的梦幻般的声音,才能淋漓尽致地表达出一个久居长安的游子对家乡的那种一往情深。

苏幕遮周邦彦范文3

出自: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唐·李白《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

释义:我们都满怀豪情逸兴,飞跃的神思像要腾空而上高高的青天,去摘取那皎洁的明月。

这句诗是鼓励大家要满怀豪情逸兴,去上天揽月,这飞动健举的形象表现了诗人对高洁理想境界的向往追求。“逸兴”在诗中是指安逸的样子。“逸”表明安闲、安乐的状态,引申可理解为男孩子生活安逸、舒适;“兴”字本义是兴起,也有旺盛、喜爱的含义。“逸兴”用于男孩名中寓指男孩平安喜乐,事业蒸蒸日上,也表达了父母对孩子的爱。

2、俊逸

出自: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唐·杜甫《春日忆李白》

释义:李白的诗作既有庾信诗作的清新之气,也有鲍照作品那种俊秀飘逸之风。

这首诗是诗人怀念李白作品,这句诗写李白的诗作既有庾信诗作的清新之气,也有鲍照作品的那种俊逸之风。“俊逸”在诗中是指俊秀飘逸,用于男孩名中寓意也就较为明显,凸显了男孩子玉树临风、风流潇洒的气质。江南易林认为这个名字不错,主要是对男孩子气质的表现。

3、涵清

出自: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唐·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释义:秋水盛涨几乎与岸平,水天含混迷茫与天空浑然一体。

这句诗写出了浩瀚的湖水,湖水和天空浑然一体,景象是阔大的。“涵”,有包含的意思。“虚”,指高空,高空为水所包含,即天倒映在水里。“太清”指天空。“混太清”即水天相接。江南易林这边选用了诗中的“涵”和“清”,在诗中是指包含和天空之意,用于男孩名中可结合文字本意理解。“涵”用于人名中寓意着男孩子有学识、有涵养;“清”用于人名中寓意着男孩子心思纯净,气质不凡。

4、初阳

出自: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宋·周邦彦《苏幕遮·燎沉香》

释义:初出的阳光晒干了荷叶上昨夜的雨滴,水面上的荷花清润圆正,微风吹过,荷叶一团团地舞动起来。

这句词是写荷塘景色,清圆的荷叶,叶面上还留存昨夜的雨珠,在朝阳下逐渐地干了,一阵风来,荷叶儿一团团地舞动起来。这像是电影的镜头一样,有时间性的景致。“初阳”在词中是指初出的阳光,用于男孩名中寓意着初生的孩子如阳光一般,是全家的希望,父母希望男孩子未来是家中骄傲,将是不凡之人,这也是父母对孩子未来事业的美好期盼。

5、燕(yàn)鸿

出自:燕鸿过后莺归去。细算浮生千万绪。——宋·晏殊《木兰花·燕鸿过后莺归去》

释义:鸿鹄春燕已飞走,黄莺随后也归去。这些可爱的鸟儿,一个个与我分离。仔细寻思起来,人生漂浮不定,千头万绪。

苏幕遮周邦彦范文4

说实话,讲评优课心理压力很大,尤其是讲不提前通知,评委直接推门的评优课压力更大。不过,在整个备课的过程中,真的是收获很多。现在,我就以我讲的《苏幕遮》的学案的制作过程为例,来谈谈自己的一点心得。

第一次备课的时候,我制作的学案的流程大体是这样的:

大家可以看出,目标有四个,太多,并且每个目标的叙写都不够明确、具体。整个上课的学习过程有四大步,追求的是面面俱到,而真正在短短45分钟的课堂上,很可能导致的一个结果就是哪一方面都是蜻蜓点水,无法细致、深入的完成。所以到了学习这个单元之前,需要二次备课的时候,我做了第一次修改:

大家可以看出这次学案的目标就比前一次要具体得多,并且课堂学习过程也不再追求面面俱到,而是集中在读、背、写和练字上。其实,这次修改完了之后,自己还是觉得很满意的。但当我拿着这份学案给同组其他老师看时,他们给我的一些建议又一次让我将自己的这个学案彻底否定了。我们这个单元的学习重点是“因声求气,吟咏诗韵”,并且学习诗歌最主要的方法也是诵读,能够把一首诗歌读懂了,那别的也就可以不用讲了。在上面的这个学案中,虽然诵读占了很大一部分比重,但炼字部分也确实有些喧宾夺主了,起码在课堂的后半部分不能体现出诵读。那么,能不能把炼字融合到诵读当中呢?能不能让同学们通过一步步的诵读来自己感悟到诗歌的内容和情感呢?于是,在其他老师的帮助、指导下,最后又对学案进行了修改:

在这次的学案上,目标的叙写就比较清晰、具体、明确了,并且在课堂学习中,我把重点完全放在了诗歌的诵读上。通过读,读出意境;通过读,读出情感;通过读,读出诗韵;通过读,最终达到背诵、默写的目标。而且,一首作品的学案出来了,本单元的其他学案也就好做了。

最终的学案,我自己比较满意,来听课的评委和老师也给予了充分肯定,当然也有需要改进的地方,比如第一步的读出诗境和第二步的读出诗情,如放在一个环节会更好。不过,在这次评优课的准备过程中,整个学案的制定及修改过程,还是让我有了一种成功的体验,也确实让我对如何做好学案有了一些切身的体会和感悟:

(1)目标的叙写要体现行为主体、行为动词、行为条件和表现程度,这样才够具体、明确。

(2)整个课堂切不可追求面面俱到,只需从一个角度入手,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和动笔。

不过,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还存在着不少问题:

(1)在课堂学习的第一步中,学生呈现出图画后,我设计的直接是个别同学展示,这部分如果换成小组内先互读、互评,有个互相学习的过程,然后推选一名写得好的给大家展示、评价就更好了。

(2)在课堂学习的第二步中,我的想法是我们都不是专业的朗诵家,所以没有必要在朗读技巧上过多地去限制学生,只要读出感情即可。但后来听了同组小段老师的课,我觉得还是在技巧上给出一些规范会更好。在一些细节上,自己做得还不够。

(3)在同学们读到最后时,水平相对课堂之初确实是有了提高,但缺少一种突破,这个时候老师应该放朗读音频,最好是老师亲自范读。其实,这个想过,但网上的录音读得也不是让人很满意,而真正面对这么多评委、老师听课,又害怕自己范读得不好,所以,这个想法最终就没有实施,在课堂中留下了遗憾。

说实话,因为这种随时推门的评优课,我们对学案的制作和使用也就比平时更加用心和努力。如果把这种用心和努力用在日常每一个学案的制作和使用上,我们的教学效果一定会更好,我们自身的成长也就会更快。

苏幕遮周邦彦范文5

“师生互换式”教学的实践

根据教学实际,笔者大胆尝试了“师生互换式”教学,将师生角色互换,让教师走下讲台,来到学生中间;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走上讲台,扮演教师的角色,并展开一场别开生面的语文教学大比武。这样,就给了学生一个充分展示自我的空间,也确实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下面就谈谈笔者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的几点做法。

首先,巧选课文,大胆放手。高中语文必修与选修的课文,并不是每篇都适合采用“师生互换”的教学模式,笔者一般会选择相对容易把握、以鉴赏与拓展为主的课文。

比如,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的《诗三首》即《涉江采芙蓉》《短歌行》《归园田居》,如果全部由教师一首首按部就班地带领学生分析鉴赏,就算教师再怎么妙语连珠,也难免导致学生产生“审美疲劳”。如果教师只是选择一首或两首诗进行示范性的教学鉴赏,多给学生留点鉴赏空间,那么就可能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又如,在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中,也有很多的诗词适合交给学生。笔者就曾选择了《虞美人》和《苏幕遮》这两首词尝试让学生自教自学。除了这些诗词之外,高中语文必修教材中还有许多自读课文,或者是某篇课文的部分内容,笔者认为都可以大胆交给学生,进行“师生互换式”教学。如《林黛玉进贾府》的主要人物形象分析,很有可能学生分析贾宝玉和林黛玉,比教师更生动,更能引起学生们的共鸣。因此,只要教师目光敏锐,适时了解学生的学情并且选对课文,就可以大胆放手将讲台让给学生。

其次,分组比拼,精选设计。选对课文只是实行“师生互换”的第一步,到底怎样让学生走上讲台?由哪一个学生走上讲台?这是教师必须考虑的重要问题。经过实践,笔者发现采用小组合作,相互PK依然是屡试不爽的好方法。

比如,在选定《虞美人》和《苏幕遮》这两首词之后,由8个学习小组抽签决定本组的教学篇目,每篇就有4个组来负责。各组拿到自己的任务后,就可以在组长的带领下分头进行教学设计了。各组将在规定的时间内(这一般就是教师布置的周末作业)完成各自的教学设计并上交老师,由老师选出最佳教案和课件各一份作为最终课堂教学教案。对于其它落选的教学设计,教师要给出评语,指出其优点和不足。入选的教案,在教师适当指导修改后,就可以由本组学生在课堂上使用了。至于组内安排谁上课,怎么上课?由各组成员自行决策,因为教师还有课堂评价机制来应对各组学生的教学成果。

最后,教学比试,及时鼓励。每次实行“师生互换”式教学时,笔者一般会采用“主题式教学比武”的形式,将两个不同的教学内容交给不同的组,再由各组学生自行设计上课形式,关键是他们的教学要得到其他同学的认可才行。

下面笔者以一堂主题为“词作鉴赏大赛”的课堂教学为例,来谈谈具体操作。此次教学大赛分两个课时完成:第一堂课是学煜的词《虞美人》,学生小鲁用3分钟的精彩演讲拉开了这堂课的序幕,紧接着全组同学在组长小宁的精心安排下,轮流走上讲台,落落大方地带领全班同学一起鉴赏这首经典词作。这些“小老师”组织同学进行朗诵、讨论和课堂探究活动,还真是有板有眼。课堂最后,优美的音乐响起,全班同学还一起把《虞美人》唱了出来。第二堂课是学习宋朝婉约派词人周邦彦的佳作《苏幕遮》,负责这堂课的学习小组真可谓是用心良苦。他们的教学设计和教学流程和上一堂课相比,既有异曲同工之妙,又别具一格,颇有创意。全组8名同学,由学生小刘担任课堂主持人,另7名同学担任嘉宾主持,硬是将一堂普通的语文课变成了一场诗词鉴赏交流会。再看看听课的同学们,都显得异常兴奋,五十几双眼睛炯炯有神,提问、答问、朗诵、讨论……一点都不含糊,和“小老师”配合十分默契,气氛是相当活跃。两堂课下来,每位同学都显得意犹未尽。

学生上完课后,教师的点评和鼓励是必不可少的,笔者主要是以颁发小奖状的形式来鼓励。笔者所执教班上每个小组都有各自的宣传栏,贴的小奖状越多就越优秀。每个月进行一小结,并给予加分,还能参与班级和学校的优秀小组评选,这一连串的评价机制,让学生们干劲十足。

“师生互换式”教学的优点

“师生互换式”教学,笔者已尝试进行了一年多。并不是每天都进行,最多每周一次,如果有两周不举办,学生们竟然还会急切地要组织这样的活动。看来,这样的教学模式,对学生是有一定吸引力的。当然,笔者除了为自己大胆课改的成功感到欣慰外,还应及时总结反思才能更好地完善教学方法。虽然“师生互换式”教学依然有其不足之处,如学生对课堂的把控和随机应变的能力不如教师;课堂流程的实际操作有时可能不够严谨;“小老师”和同学们一旦互动过头,教学时间就会有所拖延等。但是,其优点更是显而易见的,大致总结如下。

“师生互换式”教学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将教师上课改为学生上课,让学生成为讲台的主人。这样学生有新鲜感,大部分同学都跃跃欲试,课堂气氛活跃了,学生自己能轻松自主地学习。由此可见,教师应彻底更新教育理念,不要一味研究如何把知识传授给学生,而要研究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能够自主地去学。

“师生互换式”教学能创造和谐的教学环境 师生互换后,学生在课堂上对“小老师”没有顾虑,能进行平等对话交流,不像平时教师上课时,学生有看法也不太敢与教师争辩,或回答问题时也有所顾忌。此外,“小老师”在备课时,更容易从学生的角度来考虑,知道学生喜欢上什么样的课,这样就共同创建了和谐的教学环境,更能体现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师生互换式”教学能充分拓宽学生的视野 上课前,笔者会让学生去收集与课文有关的资料,让学生备课、写教案,做好当“小老师”的准备。对此,学生们热情很高,都乐意去收集资料;即使未被选上当“小老师”的角色,大家也都会热心为“小老师”提供各类资料、出谋献策。这样,大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调动起来,既提高了他们课外积累的热情,也拓宽了他们的知识面。

“师生互换式”教学能为学生提供展示自己的平台 以前讲台是教师的舞台,这样或多或少影响了学生创造才能的发挥,抑制了学生的个性发展,现在把课堂交给学生,有利于学生创造力的发挥,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学习方式,都有自己的潜力。教师们不可忽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有时,学生的教学设计和课堂组织,也让一旁听课的笔者耳目一新,同时也培养了学生想说、会说、敢说的口头表达能力。

“师生互换式”教学能丰富学生的情感与体验 虽然让学生走上讲台的形式多种多样,如课前3分钟演讲、讲故事、辩论会、课本剧表演、诗歌朗诵等,但是笔者还觉得“师生互换”给学生的独特体验更丰富,在整个过程中,学生参与更广泛,积极性也被充分调动起来,不仅能充分展示学生的综合素质,也能使学生亲身体会到老师的辛苦。

“师生互换式”教学能真正实现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在整个过程中,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尽可能的帮助,如对学生的教案编写进行指导,提供有关资料;在上课时,教师既要进入学生的角色,要听课、回答问题,也要记下学生上课时存在的不足以及知识的缺漏,以便在学生上课结束后,能够有针对性地进行补充;对于“小老师”上课时出现为难之色时,教师还应审时度势,为之排忧解难,有时一个鼓励的眼神、一个暗示的动作等,就能让“小老师”心领神会、增强自信心;课后与学生重新探讨,让上课的学生谈感受、写体会,让其他学生评价这节课的优劣,共同寻找不足,扬长避短,提高“小老师”上课的教学技巧,同时也促进其他学生的共同成长。

结束语

苏幕遮周邦彦范文6

关键词:高中语文;诗歌;教学;文化

G633.3

教育培养人就要构筑影响人一生的文化根基,无论是在人生的哪个阶段,无论是在生命的顺境还是逆境,都可以从积淀的文化当中获取能量、正确地面对。中学教育尤其是高中阶段,传统文化作为非常丰富的宝藏,不仅不能丢掉还应该好好挖掘。尤其诗歌是最精华的艺术,以极其富有张力、简洁的文字承载着人们的喜怒哀乐。那么作为高中语文教师的我们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做好高中阶段的诗歌教学呢。

一、注重引导学生诵读

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诗歌的学习也是如此。可以说诵读是开启诗歌大门的关键钥匙,是诗歌教学的重点所在。认真的诵读能够让学生在很短的时间内进入到诗歌那浪漫的意境中去。学生通过反复的诵读可以不断的感悟诗歌的意境,穿越千年与作者进行心灵的对话。如在教学《将敬酒》时,我们就可以通过朗读来引导学生进入诗人的内心世界。此诗为李白长安放还以后所作,诗由黄河起兴,感情发展也像黄河之水那样奔腾激荡,不易把握。既有悲伤愁绪,也有自信洒脱。我们要注重引导学生朗读,读出其中的复杂情感。“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要读出时光易逝之悲。“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要读得铿锵有力,读出乐观豪放。“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此为劝酒之句,唤人姓名要读出亲切之感。“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大笔疏财只为买酒销愁,此时已颇有醉意,既要读出此时的狂放任诞,又要读出此时的悲伤。

二、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W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这是国家语文课程标准中积极倡导的理想境界。《师说》认为:老师就是传授知识,解释疑惑问题的人。那么,如何传授知识?如何解释疑惑问题?如何当好引导者与合作者?《论语侍坐》给了我们启迪,孔子让每位学生言志,给予每个人畅所欲言的机会。现代的多元智能理论也强调教学形式的多样化是发展学生多元智能的前提。因此,要使学生对久远的诗歌文化作更深入的了解、思考,达到赏析,我们就必须营造一种诗歌赏析的氛围,本着“让课堂更有活力,让孩子更加聪明,让发展更为全面,让教学更富创意”的宗旨,教学中我不断启发学生充分联系社会生活背景,去理解、赏析诗歌。比如曹操的《短歌行》的教学课堂,教师进行作品背景介绍后,将课堂还给学生,交由学生,要以学生的自我感悟为主,让他们联系现实生活,联系他们了解的文学作品及文学作品中对曹操的认识,畅谈对诗歌的理解,进而把握诗歌的主题,达到赏析诗歌的目的,加深学生对诗歌的印象。有的学生说“曹操是真英雄,不是奸雄”。有的学生说“曹操是位出色的诗人,不当丞相,做一个自由诗人多好”。即使是要学生赏析这首诗歌的艺术手法,也要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师介绍艺术手法的相关知识点后引导学生进行讨论,或是教师以其中一小节作为示范,引导学生自主赏析,交流展示。

三、品位诗歌离不开想象

诗歌离不开想象,想象是诗歌的全部元素,是诗歌的灵魂和躯干,可见想象对于诗歌的重要作用。因此我们在进行诗歌教学的时候一定要介入丰富的想象,把抽象的词句变成唯美的画面,生动的场景。可以说如果缺乏足够的想象力是无法赏析诗歌的。诗歌教学的主要任务就是通过诗歌教学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想象力,同时让学生感受中华传统文化。如在教学周邦彦《苏幕遮》时,我们就要借助联想和想象,“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把此等诗境还原,我们似乎可以看到诗意的图画:在晴朗的早晨,鸟雀停留在屋檐边歌唱,清圆的荷叶,叶面上还留存昨夜的雨珠,在朝阳下逐渐地干了。一阵风来,荷叶儿一团团地舞动起来,荷花在微风中摇摆。

四、保持诗歌的陌生化,有意识的忽略传统的课前预习。

一般而言每位语文教师都有自己固定的教学模式和方法,正常的教学模式都是通过预习、学习、复习这个过程来实现的,而常见的学习过程就是课前学生预习扫除基本阅读障碍,如生字、读音等问题,通读课文熟悉课文内容,上课时教师在检查一下学生们对于字词读音的掌握情况,然后带领学生了解文章各段落内容和文章主旨并布置课后复习任务和习题任务。如果诗歌的教学也采取这种方式的话,我认为虽然能够按时完成教学任务却失去了诗歌本身的颜色,让审美变成机械学习。教师可以有意识的在课上教学的过程中,带入一些作家的生平介绍,创作风格以及当时社会的大背景环境介绍,让学生能够真正的有代入感,这样才会有真情实感,学习诗歌的目的不仅仅是了解古诗文,更多的是品位古代中华的文化精华、陶冶自己的情操。

诗歌是文学中的瑰宝,在语文教学中举足轻重。诗歌教学是一门富有挑战性的艺术,为了能让这瑰宝在艺术的天地里耀眼夺目,高中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不断提升自身素养,优化思想观念,探索新颖而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提高诗歌教学实效,让诗意的课堂充满生机,让诗意的文字焕发活力。

关键词:

[1]高中语文古代诗歌鉴赏教学策略研究[D].严鹏.海南师范大学 2014

[2]高中语文诗歌教学中背景资料的整合与利用研究[D].张涛.东北师范大学 2013

上一篇家访感悟

下一篇离别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