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石壕吏记叙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石壕吏记叙文范文1
一、选材切题有新意
历史题材记叙文不是历史事件、历史故事的再述,故而在选材时,要注意挑选的素材并不是历史记录越丰富越好,而是找到其中一个小的切入点,小的横剖面,进而结合自己对历史事件、社会现实的关照,围绕主题阐发出新意即可。因此在写历史题材记叙文时,首先是结合写作主题来挑选素材;其次是根据阐述的主题选择写作的切入口。在写作过程中,除了涉及到素材的主要事件需要符合历史事实之外,其他细节都可以在符合逻辑的情况下进行合理想象、虚构。
如《际遇》一文,开头简单一句:
溪流边,琴台上,一缕琴声人惆怅。人空空,弦亦断,一段际遇佳话传。
作者所选择的历史题材是大家都很熟悉的钟子期与俞伯牙的“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这个选择和“际遇”的主题是契合的,但由于这个故事古今流传,记录相对来说也比较详细,要想写出新意,必须要找好新的切入口。一般写这个题材,读者印象最深刻的是,钟子期死去,俞伯牙摔琴不复弹的内容,而作者选择的却是他们偶遇那一瞬间,通过写他们偶然相会的际遇,友情难得、盛赞知音难觅,这个角度是比较切题的,也会更好满足读者的阅读欲望。
二、叙述生动有场景
历史题材记叙文的叙述相对而言,虚构、想象居多。很多历史事件在古代文献上也许就是一句话、几个字而已。如何再现历史事件的原型,如何在叙述时使之符合题旨需要,这是历史题材记叙文的关键所在。历史题材记叙文切入口小,因此叙述起来就要更加生动,更要给人身临其境的现场感。如在《际遇》一文中,作者是这样叙述的:
层层云雾缭绕在山上,看起来总是给人一种飘渺的感觉。一阵风吹过,带来了丝丝清凉的香味,沁人心脾。山上树高草盛,仿佛是在守护着什么。山路九曲十八转,最深处,那一袭白袍安详地坐着,双眼微闭,好像在思考着什么。慢慢地,指尖缓缓滑动,迎来了那次邂逅……
这是一段环境描写,以第三人称口吻,将两人相遇的现场给读者描绘出来,让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仿佛我们就在旁边看着,接着,作者又更换成第一人称,以俞伯牙口吻来写:
我穿着一袭白袍,坐在这座山的最深处,面前摆着一抱琴。琴早已弹过无数遍,我却不厌其烦地弹着,心里无限感慨。这么多年了,还没有一个懂得我的人出现。
“唉……”伴随着一声感慨,那早已熟悉的曲子便一泻而下。琴声中夹杂着许多破音,我不想改变,也许,这就是我想表达的思绪吧。林中,那些早已厌倦了这琴声的鸟儿一个接一个飞走了,我无奈地摇了摇头,继续沉浸在这悲哀的乐曲中。
简单的叙述,将俞伯牙知音难觅的苦恼呈现出来,特别是林中鸟儿飞走的场景读来生动有趣,更是把俞伯牙的这种哀怨逼真呈现,很是形象。
三、描写曲折合逻辑
历史题材记叙文不是历史,而是一种再创作,完全可以在符合客观事实的基础上,结合主题需要,虚构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细节,进而栩栩如生地将历史事件中的人和物再现在读者面前,当然这个历史再现已经是虚构的了,但是只要符合逻辑、符合题旨就是成功的。如《际遇》一文作者接着这样写道:
“啪啪啪”,突然间闯入一个客人,“先生,您弹的曲子为什么如此忧伤呢?”指间忽然颤抖起来,我抬起头,原来躁动的心又冷下来了,唉,只是一个樵夫,你懂我吗?不过我还是问:“这位朋友,我这把琴很多达官贵人都不认识,您认识吗?”
他笑了笑,“在下也略懂一点音律,这琴我还是认识的。不过,我听先生弹的曲子,却比这琴更精妙啊。”
在短短的几句对话和心理描写之中,已经是一波三折,樵夫的身份设置,更是隐喻知音不分身份贵贱,关键在懂得。接着作者写到“高山流水”的主要情节:
我半信半疑,旋即指尖又抖动起来。一幅高耸的山峰便出现在我的脑海中,琴声便雄浑地流淌出来。山间,树为之振动,鸟为之呼鸣,草为之狂舞。一时间,整个山林都沸腾起来。好久,它们已经好久没有听到这么激昂的乐章。
听罢,那樵夫愣住了,好像是被震惊了,他不断地说:“先生真是奇才啊,一座高山竟能被描绘得如此生动,在下佩服。”
我同样被震惊了,他听出我的心声。接着,我又低下头,一阵轻柔的曲声便缓缓流下,这次我心中是一条小溪。琴声悠扬婉转,完全没有刚才的磅礴。那樵夫也沉默了。一曲听罢,他缓缓地说:“我真想不到,这世界上还有这么好听的流水,真想不到啊!”
应该说,这段情节包括对话描写、心理描写、场景描写,甚至是人物设置基本上都是虚构的,但却那么逼真,一方面是符合历史记录的,另一方面却加入了作者的虚构与细节处理,合乎故事发展的逻辑,显得很生动、很形象,历历在目。
四、主题深邃有意味
好的历史题材记叙文,绝对不应该是历史故事的扩写,更不该是历史内容的换新瓶装旧酒,而应该赋予其新的内涵与意义,渗透作者新的价值观。在具体写作中,对于历史题材的写作方向应该有一个新的确定,一方面结合写作的主题进行确定,另一方面则要结合自己的解读写出新的意味。如在《际遇》一文中,作者在结尾是这样来赋予主题以深邃的内涵的:
我狂喜,眼前的人是达官贵人也好,是山野樵夫也好,我都绝不能错过,这才是我等了多年的知音。我亲扣琴弦,立身作揖,问道:“先生何人?”
“钟子期!”
一段际遇成就一段佳话,一个知音成就完美人生。从此,在我心中这个名字就成了知音的代名词,哪怕他是樵夫,哪怕他并不会弹琴,哪怕我俩远隔千里,有知音就不会寂寞,有他高山流水万古传。
这个结尾讲述了两个层次的意思。其一,知音与身份、年龄、地域等等一切外在的元素无关,懂得、理解、欣赏才是能否成为知音的关键。其二,知音难觅、友情难得,有了知音人生才不会寂寞,需要我们用一生去珍藏去珍惜。可以说这样的主题,在今天这个比较现实、比较势利的时代和社会,是有着一定的新意与深意的,给予了我们一定的启迪,体现了中学生的正确价值观,值得称赞。
历史题材记叙文是一个有着丰富素材、角度的写作方向,作为高中生,完全可以从上述角度进行尝试,赋予历史题材新的时代内涵。
石壕吏记叙文范文2
自从党的十七大开始,文化建设就和政治建设、经济建设一起,成为我国建设发展的主力和重要部分。教育环境的深刻变化也对艺术人才教育培养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文化艺术活动是当一个国家在具有一定的经济基础实力之后所进行的活动,而经济迅猛发展,也使得人们对文化艺术活动的期望进一步加强。在文化艺术活动蓬勃发展的基础上,对艺术管理人才的需求也达到了一定高度。而要想做好艺术管理人才培养,就需要对文化建设需求、人才培养现状进行合理分析,从而探索一条适合我国、满足我国文化建设需求的艺术管理人才培养道路。
一、艺术管理人才现状分析
由于艺术活动的文化艺术性和管理科学性,就决定了艺术管理人才可以分为高层次艺术管理人才和艺术管理专业人才。随着我国文化艺术产业、文化事业的蓬勃发展和日趋繁荣,整个社会对艺术管理人才的需求逐渐增加,尤其是对高层次文化艺术管理人才的需求量更大。
但我国高层次文化艺术管理人才数量和质量都无法满足我国文化建设与发展。整个人才结构情况是人才数量少,我国极其缺乏经验丰富。素质较高的文化艺术管理人才,同时,大多数艺术管理人才专业化程度低,专业水平无法满足具体需要。当前我国大多数从事艺术管理工作的人才,工作知识和经验都是在长期实践中的来的,其艺术管理工作经验基本来自于艺术管理活动的实践工作。缺乏系统的理论体系学习,对整个艺术管理工作认识程度较低,而且随着发展,其素质和能力远远不能满足不断发展的高层次艺术管理需求。
但艺术管理工作也离不开专门的艺术管理人才。随着我国文化事业不断发展,对专门从事艺术管理人才需求量逐渐增大。而艺术管理这门学科在我国基本上属于新型学科,面对巨大的市场需求,各大高校纷纷扩大招生规模,然而在这一背景下,师资力量不足、教学素材匮乏等一系列问题也成为艺术管理教学过程中的主要问题,缺乏专业教师的教育,一方面使得整个人才培养工作速度明显滞缓,而另一方面所培养出来的人才质量明显无法满足社会实际需求。而这一新兴学科,在发展过程中,又缺乏发展借鉴经验,人才培养困难重重。
二、艺术管理人才培养模式分析
经过对我国艺术管理人才现状的剖析,我们不难发现,整个人才培养工作存在许多问题,人才培养举步维艰。而要想有效开展艺术管理人才培养工作,就需要从现阶段艺术管理人才的培养模式入手,同时要结合发展要求,选择能够适合整个艺术管理工作顺利完成的培养方案与思路。而认识艺术管理人才培养模式可以通过多方面来进行。无论是办学方面、还是教学方面以及教学理念等,都能够对整个艺术管理人才工作有较为清晰的认识。而在认识教学模式的过程,也是教学思路丰富和拓展的过程。
人才培养模式的认识程度直接关系到管理的效果和质量。而要有良好的人才培养效果,首先要有正确的认识理论,认识论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基础和前提。只有在正确的理论指导下,才能有正确、有效的实践指导结果。人类对艺术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的认识主要来源于实践活动。但艺术管理有一定的特殊性,主要在于在艺术管理活动中,既需要丰富的理论支撑,同时又需要复杂的实践操作要求。经过理论与实践的不断融合与检验过程,我们可以构建出符合实际、贴近需要的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模式具体而言,主要分为以下模式:
(一)艺术管理教育的感知模式
在这一模式中,过程基本表现为表面刺激、直觉感知、具体活动和及时反馈等。在这一教育模式中,教学过程从艺术管理工作的表面现象的理解和认识入手,从而得出最直观、最简单的艺术管理人才培养模式。具体到当前艺术管理教育活动中,这种模式是通过形象再现和贴近形象模仿来表达具体艺术内涵的培养模式。通过人的直觉来充分体验和感受艺术的特征和内涵,从而来达到艺术管理教育培养的目标。
(二)艺术管理教育的创造教育模式
在对艺术活动有充分的认识和感知基础之后,要依据具体的艺术创造实践和艺术管理实践来提出具体的创造教育模式。而这一创造教育模式是经过寻找问题和发现、提出问题,进而通过有效思维,最后综合多种因素,从而寻找到适合最具体活动中的综合教育模式。艺术管理教育的创造教育模式是重要的通过创造来实现艺术管理人才培养的具体模式。
(三)以实践推动教育培训的人才塑造模式
艺术活动不仅仅是概念上的直观表现,更是对理论的升华与具体展现,任何脱离了具体情况的艺术活动都只能是空谈理论。而通过实践的方式,能够助推整个教育内涵质的飞越,而这也是一种比较直观的培养模式。所有的艺术理念,最终都要以艺术形象的具体方式来体现。而通过实践的方式来助推教育发展的模式也是在艺术管理教育过程中最为常见的教学模式。但这种教育模式,对于教学的实施者和驾驭对象都有较高的理论要求。只有通过有效的理论理解才能最终实现教学目的。
三、文化建设发展的新要求
今天,文化作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软实力,在国际竞争中所发挥的作用日益重要。而文化力也成为了助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手段和工具。在今天,越来越受到国家的重视和关注。就我国而言,文化建设已经成为了国家发展战略,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已经成为党和国家所关注的重要方向。目前,我国已经进入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大繁荣、大发展的关键节点和重要时期。文化产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很多国家,文化产业已经占据了主要发展地位。而不断增加的文化消费需求也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机遇。整个文化建设不仅是国家的战略要求,更成为人民群众实实在在的文化需求。而在这一背景下就需要我们重视艺术管理人才培养,充分做好教育工作。
四、艺术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的对策研究
石壕吏记叙文范文3
我们的事业就是学习再学习,努力积累更多的知识,因为有了知识,社会就会有长足的进步,人类的未来幸福就在于此,当前的责任就是学习好知识,为以后做打算。。下面就是小编为大家梳理归纳的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八年级上册语文课本目录第一单元
1、新闻两则:《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中原我军解放南阳》
2、芦花荡3、蜡烛4、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5、亲爱的爸爸妈妈
内容:人类历史上,血与火的战争屡屡爆发。战争有正义与非正义之分,阅读战争题材的作品,可以了角历史,可以看到正义战争的威力和非正义战争的罪恶,可以看到真善美与假恶丑的两个极端,可以看到人类意志力、智能、体能最大限度的表现,从而获得有有益的启示要求:注意把握叙事性作品中的人物和事件,对作品中感人脏腑的形象、惊心动魄的情境和各具特色的语言,有自己的体验和评价;还要努力提高阅读的质量和速度
第二单元
6、阿长与《山海经》7、背影8、台阶
9、老王10、信客
内容:这个单元以“爱”为主题,几篇课文都在诉说对普通人,尤其是对弱者的关爱。让我们从课文中感情到“爱”这种博大的感情,从而陶冶自己的情操。
要求:熟读课文,了解叙述、描写等表达方式,揣摩记叙文语言的特点
第三单元
11、中国石拱桥12、桥之美13、苏州园林
14、故宫博物院15、说“屏”
内容:建筑园林、名胜古迹是人类创造活动的实物记录,体现了人民大众的智慧,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本单元所选课文基本上都与建筑园林、名胜古迹有关。阅读这些课文,可以使我们接触到多种知识,开阔眼界,激发对祖国文化的自豪感。
要求:注意课文怎样抓住特征来介绍事物,要理清说明顺序,了解常用的说明方法,体会说明文准确、周密的语言
第四单元
16、大自然的语言17、奇妙的克隆
18、阿西莫夫短文两篇《恐龙无处不在》《被压扁的沙子》
19、生物入侵者20、落日的幻觉
内容:人们常说,要崇尚科学,破除迷信。这就是说,在探索自然奥秘的过程中,要讲究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和科学的思想方法。这个单元的几篇课文,所说的事物事理有所不同,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的思想方法是一致的。
要求:可以培养注重观察、讲究实证的科学态度,求真创新的科学精神,学习正确的科学方法;注意说明的顺序和方法;要学会默读,有一定的速度;能按照要求筛选信息第五单元
21、桃花源记22、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23、核舟记24、大道之行也25、杜甫诗三首:《望岳》《春望》《石壕吏》
内容:本单元所选文言文,体裁不尽相同,有叙事的、有夹叙夹议的,有说明事物特征的,
文字简洁而意味深长,有些文章还寄托了作者的情怀。又选杜甫诗三首,都是历来脍炙人口的名篇。
要求: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大意,然后在反复诵读中领会丰富的内涵和精美的语言,并积累一些常用的文言词语
第六单元
26、三峡27、短文两篇:《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28、观潮29、湖心亭看雪
30、诗四首:《归园田居(其三)》《使至塞上》《渡荆门送别》《登岳阳楼》
内容:古人说:“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山不景物,曾经引起古代文人的无限情思,歌咏自然山水的优美篇章油然而生。阅读这类诗文,陶冶情操,丰富文化积累。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文学常识知识点归纳1.《芦花荡》选自《孙犁文集》。
作者孙犁,原名孙树勋,现代小说家,散文家。小说散文结集《白洋淀纪事》之一《荷花淀》,之二《芦花荡》。
2.《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选自《雨果文集》。
作者雨果,法国作家。代表作品有小说《巴黎圣母院》《悲惨分》《九三年》等。
3.《亲爱的爸爸妈妈》,作者聂华苓,华裔旅美女作家,作品有小说集《失去的金铃子》《桑青与桃红》《千山外,水长流》,散文集《三十年后》《梦谷集》等。
4.《阿长与〈山海经〉》选自《朝花夕拾》。
作者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伟大的现代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国的奠了分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他的作品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无论是散文、诗歌、杂文、小说还是文艺理论都有很高的成就,成就较高的是杂文,作品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二心集》、《而已集》、《且介亭文集》等,后都收在《鲁迅全集》中?
5.《背影》选自《朱自清散文全集》。
作者朱自清,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江苏扬州人。散文家、诗人、学者。诗文集《踪迹》,代表作品有《背影》《欧游杂记》等,收在《朱自清全集》里。
6.《老王》选自《杨绛散文》。
作者杨绛,原名杨季康,作家,文学翻译家。翻译有《堂·吉诃德》《洗澡》?钱钟书,现代文学研究家,作家,文学史家,古典文学研究家。作品《围城》
7.《信客》选自《秋雨散文》。
作者余秋雨,浙江余姚人,作品有《文化苦旅》,《山居笔记》,《霜冷长河》等,后收在《秋雨散文》中,《信客》就出自《文化苦旅》。
8.《苏州园林》选自《百科知识》。作者叶圣陶,原名绍钧,字圣陶。江苏苏州人。现代卓著的作者、教育家、编辑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倪焕之》,中短篇小说《多收了三五斗》,童话《稻草人》《古代英雄的石像》等,后都收在《叶圣陶集》里。
9.《桃花源记》选自《陶渊明集》。
陶渊明,又名潜,字元亮,浔阳柴桑人,东晋卓著诗人。代表作《归去来兮辞》、《桃花源诗并序》、《归园田居》、《五柳先生传》等。
10.《陋室铬》选自《全唐文》。
作者刘禹锡,字梦得,洛阳人,唐代诗人,哲学家。世称刘宾客。有《刘禹锡集》?《爱莲说》选自《周元公集》。作者周敦颐,字茂叔,北宋哲学家。元公是周敦颐的谥号。著有《太较图说》《通书》等。
11.《核舟记》选自清张潮编辑的《虞初新志》。
作者魏学洢,字子敬,明末嘉善人。明朝散文家。
12.《大道之行也》选自《礼记·礼运》。
石壕吏记叙文范文4
【关键词】工具性 人文性 创设情境 追本溯源 培养习惯学以致用 诗文熏陶
不管是初中还是高中,新课程改革都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有了《语文课程标准》,就有了方向,教学思路也清晰了很多。可是,新疆内高班预科这一年的教学,却没有教育部制定的课程标准。毕竟这么多省份,每个省份的教材和高考模式都有所不同,分散在全国各省市的内高班自然难以有个统一的课程标准。因此,我们只能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育目标,制定教学策略。
一、学情分析
新疆内高班学制是四年,第一年是预科,后三年就编入各班和当地学生一起完成高中三年的学习。为了后三年的学习能够顺利进行,第一年的预科班学习至关重要。我校的内高班学生都是民考民的,也就是说他们小学初中学习的内容是本民族的语言、文化和历史。他们的语文,是他们本民族语言的教材,而汉语则是初一才开始接触的“外语”。其具体学情如下:
1.没有任何的汉语文化文学积累。学习文言文,他们对作者的姓名字号一头雾水。毕竟他们连“姓”的概念都没有,就更不要说“字”、“号”这些了。至于历史朝代变更,则是“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孔子,就知道个名字。古诗,连“床前明月光”都不曾接触过。
2.连常用汉字的字形、字音、字义都掌握得不好。连“我”、“球”这极为常用的字,都有学生少一撇或缺个点;“夜晚”写成了“液晚”。读音方面,没有声调的概念,给课堂表达交流造成了极大的障碍。至于字词的意思,日常生活中用到的口语词汇,掌握的还好,稍微书面一些或是口语中少用到的,就不明白了。尤其是成语,完全是零起点。
3.口语交流水平差,而且不会积极开口训练。内高班的学生都是当初在新疆初中生中成绩相对优异的学生。但他们中有的有狭隘的民族观念,对汉语学习抱有一些抵触心理,还有的是适应能力差的或者是不够认真刻苦,这些学生一开始就缺乏积极主动的精神,甚至有的学生在不得不和老师交流的时候,依靠的是纸和笔。
4.写作表达能力极差。预科班的作文,主要学习六百字的记叙文写作。一个班三十九位学生,绝大部分都只能写三四百字。错别字、病句比比皆是,词不达意、通篇流水账、标点符号书写使用不正确等现象屡见不鲜。
二、教学目标策略
对于从未接触古代汉语、连现代汉语基础都很薄弱的内高预科班学生来说,这短短一年时间,单单是学习内地初中语文教材就极不容易了。但是“语文是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新疆内高班,目的在于为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快新疆发展培养各民族优秀人才,促进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学习汉语,可以打破一些学生固有的狭隘的民族观念,让他们了解中国的文字、历史、传统文化,培养“中华民族”的民族自豪感,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因此,内高班的语文教学要注重人文性、知识性和工具性的统一,甚至要特别注重人文性而非知识性和工具性的一面。
预科班语文教学的人文性和工具性、知识性的统一,我通过以下两个方面来实现。
(一)强化基础,强调积累,重视方法,落实语文的“工具性”和“知识性”。
新疆预科班的语文教学,字词句段仍然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学生主体的特殊性,必须要更加重视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必须更要重视方法的引导。
1.创设情境、合作探究。为了让学生能更好地学好汉语,规定他们在校内只能说普通话。课堂上,创设情境,诱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认真倾听的同时积极发言,积极参加小组合作探究活动。学习现代诗《在山的那一边》导入时,我让少数有登山经历的学生用汉语描绘他们的见闻,再提供几张风景照,激起学生对“山那边”的向往。对主题的探究,则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小组交流后推荐学生发言来完成。
2.追本溯源,由浅入深。学习文言文,有意识地对一些常见字词或者重要实词“刨根问底”,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文言字词的兴趣并指导掌握字词的方法。教文言文《童趣》,我讲解“如”字时,在ppt里展示了这个字的甲骨文字形 ,并让学生从字形上猜测字义。这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七嘴八舌的猜测议论之后,我告诉他们:这是一个会意字,从女,从口。字的本义是“遵从,依照”,并由此引申出“好像、如同”等义项。
3.重视习惯,乐此不疲。良好的学习习惯亦是一种能力,这对他们今后顺利进行高中三年的语文学习极为重要。我要求学生:课前要养成预习的习惯,预习的时候,字词的音形义尽量先自己查字典掌握好;用一句话归纳文章的主旨;至少提出一个问题,留待听课中解决;课堂上要抓重点做笔记,笔记要形成自己的符号系统;课后先复习,后完成作业;培养阅读、做摘抄的习惯,为写作打下一定的基础。
4.含英咀华,学以致用。语文知识和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可以引导学生将之转化为能力在生活中运用。鼓励学生读书要注重“学”与“思”相结合,对那些经典的作品,尤其要细读深思,反复品味。而有些语文知识,也可以转化为各种能力运用到生活中去。课堂上学习诵读和演讲的技巧,就可以在诗歌朗诵比赛和学生干部竞选中分别运用到。学习了各种修辞手法,我让他们结合自己最喜欢的流行歌曲的歌词,来分析各种修辞的妙处,并学写歌词……让学生在生活中运用语文知识,爱学乐学,激活思维。
(二)了解传统、诗文熏陶、传承文化,渗透语文的“人文性”
有人说:如果学习字典、词典能掌握母语,那就没有“文道”之争,也就没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这回事了。 确实如此,语文的教学,重要的不是知识和分数,而是在于培养学生的“人性”和“文化”。预科班汉语言教学,除了完成语言的认知和运用,还承担着传承中华民族文化这一重任,要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认同并接受传统文化,并激发他们对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自豪感,进而树立正确的“国家观”。
那么该如何在课堂中渗透语文的“人文性”呢?
1.在课堂中适时补充介绍文学常识,甚至是古代社会常识,消除学生的陌生感,培养他们对汉文化的认同感。中学语文课堂上过多介绍文史常识,往往会被打上“教学设计不合理”的标签。但是,对于预科班的语文课堂来说,介绍文史常识却是十分必要的,这是“磨刀不误砍柴工”。试想,连唐朝盛衰过程都不了解的学生,你让他怎么去理解由《望岳》《春望》到《石壕吏》杜甫诗歌内容情感的转变?连儒家都不知道,又怎么能理解杜甫、陆游、范仲淹等这些忧国忧民的诗人?我在教学时还非常重视调动新疆学生的历史知识积淀,学生背诵岑参的《逢入京使》时,我点出当时岑参驻西域轮台(今新疆轮台县),以此激发起学生的自豪感和亲切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