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周星驰经典语句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周星驰经典语句范文1
长期以来,一些企业的安全教育存在着形式陈旧死板、内容枯燥乏味、气氛死气沉沉的缺点,使受教育者产生厌倦与反感心理,安全教育流于形式,效果不甚理想。
针对此种现象,笔者在长期的安全教育实践中,经过不断探索与尝试,大胆使用幽默安全教育方法,即在安全教育的过程中大量融入幽默的元素,使寓教于乐,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笔者曾进行过一次试验,讲课之后向听众进行课程效果评价调查,即由受教育者对所讲课程进行评分,调查结果为:不使用幽默安全教育方法讲课时,听众评分好坏参半,最低分为70分,最高分也只有86分,满意度仅为73%:当使用幽默安全教育方法时,听众评分全部都在90分以上,满意度达到100%。
幽默是一门艺术,具有能够引发喜悦、带来欢乐的特性。如在安全教育的过程中,教育者适当地幽它一默,会使受教育者兴趣盎然、学习轻松愉悦,令课堂熠熠生辉,在欢声笑语中受教育者通过一个笑语、一个幽默的段子或一句经典的语句就能轻松简单地记住所要学的知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幽默安全教育方法的运用技巧
幽默的方法有很多,形式也多种多样,要取得好的效果,不要受形式的束缚,要大胆尝试与创新,方能取得成功。最基本的原则就是要以受教育者为中心,把受教育者当成自己的客户,从受教育者的角度来思考问题,目的就是要让受教育者最快速、最容易、最开心地接受和掌握所学的安全知识,并且贯彻落实在行动上。以下举例说明笔者应用幽默安全教育方法的基本情况:
移花接木
主要是将一些电影的经典台词和对白以及大家比较熟悉的广告词或诗词名句进行改编,再加上安全的内容,以此达到幽默的效果。例如,在讲到要重视安全工作的时候,笔者改编了电影《天下无贼》中葛优的台词,课堂气氛马上活跃起来:
我可以负责任的告诉你,安全很重要,一定要重视,说句有技术含量的话:安全第一,预防为主。
同时,笔者还编写了安全生产的“八荣八耻”:
以重视安全为荣,以忽视安全为耻:以安全学习为荣,以厌学无知为耻:以预防事故为荣,以发生事故为耻:以遵章守纪为荣,以违章操作为耻:以文明施工为荣,以野蛮施工为耻:以排除隐患为荣,以应付了事为耻:以认真检查为荣,以走马观花为耻:以如实上报为荣,以谎报瞒报为耻。
并将当年在央视春晚上走红的流行歌曲《吉祥三宝》改编成安全版:
阿爸!哎!你的头上怎么有包哇?闯红灯撞了。那里怎么还有一个疤呀?越栏杆摔的。你还有哪里疼呀?这里被车“碰”了。不遵守交通规则就没幸福的一家。
阿妈!哎!你今天怎么老上厕所?肚子疼。你为什么会肚子疼?我吃了羊肉串和冰棍。你这样饮食不卫生。对呀!不注意饮食卫生就没美满的一家。
宝贝!啊?明天又要上学了。对呀!走楼梯要走慢些!好的。下课别追逐打闹!嘻嘻嘻……健康快乐成长才有可爱的一家。
在说到安全帽的作用时,笔者首先改编了赵本山的一句经典台词,并配上赵本山和范伟的照片,顿时增添了不少喜剧效果:
范伟:经常出入工地,很危险,咋办?
赵本山:戴安全帽呗。
范伟:这玩意好使吗?
赵本山:谁用谁知道。
所以我们公司也规定:任何人进入施工现场,必须正确佩戴安帽。安全帽,今天你带了吗?
接着又改编了一句广告词:
干我们这一行的,哪能不日晒雨淋?多亏戴了安全帽,嘿,还真对得起咱这张脸。看这里看这里。安全帽,他好我也好,大家好才是真的好!
周星驰经典语句范文2
关键词:模因 空位 结构类推 仿词
一、提出问题
2012年,李元芳突然以“元芳,你怎么看?”走红网络、媒体。一时间,人人都爱问元芳。甚至有人把这种现象成为“一个设问句引发的网络狂欢”。其实这已经不是什么新鲜形式了,早在多年前就已经有如下仿拟了。
(1)满城尽带黄金甲(满城尽带黄花犁、满城尽带奥运色、满城尽带现货黄金、满城尽带黄金乙)
更有甚者,整篇模仿,并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其中影响力最大的莫过于周星驰的《大话西游》。
(2)《大话西游》(周星驰)
a.曾经有一份真挚的爱情摆在我的面前,我没有好好去珍惜她。等到失去以后才后悔莫及。如果上天在给我一次机会,我一定会对那个女孩说三个字我爱你如果给这个爱加上一个期限的话,那就是一万年。(原始版)
b.曾经有一个假期摆在我的面前,我没有玩够睡够,等到上班了才后悔莫及。如果上天给我一个重来一次的机会,并且非要在这个假期上加一个期限的话,我希望是:365天。(假期版)
c.曾经有一套真实的房子摆在我的面前,但是我没有珍惜,等到了失去的时候才后悔莫及,尘世间最痛苦的事莫过于此。如果上天可以给我一个机会再来一次的话,我会跟那套房子说:我要了、我要了,哪怕是一万套!(房子版)
d.曾经有一个机会摆在我面前,但是我没有珍惜,等到了失去的时候才后悔莫及,尘世间最痛苦的事莫过于轻易地放弃了不该放弃的。(机会版)
除此之外还有很多其他版本,如喝酒版、火车票版、奶粉版、土鸡版等等,甚至论文的标题也用这样一个模式,如何丹的《曾经有一个机会……》(《电影》2008第10期)
以上例子都有以下共性:
1.所有的模仿都有一个原型,这些原型都影响比较大的影视作品等。这些原型多半是创造同构类推模因变体的源结构,我们可以把这个原型挖出具体的内容,变成一个完形填空式的结构。如(1)的结构是“满城尽±y±Q”;(2)的结构是“曾经有一量词+名词摆在我的面前,我没有__,等到失去的时候我才追悔莫及,如果再__,我一定__”
2.这些格式的仿拟产物最终的流行范围大体有三:
A.用于报纸文章或者书刊的标题当中,
B.用于其他影视名称或对话当中,如张艺谋的系列作品。
C.用于日常调侃当中。以上例句几乎都涉及这个方面的用途,往往也在调侃当中往往揭示出一定的深层意义。
这种现象在修辞学上称之为“仿拟”;何自然(2005)把它称之为“同构类推”。他认为以同构类推方式复制和传播的其语言模因更多见于媒体宣传中,最多的当属嘲弄式仿拟(parody),主要是模仿已知的语言结构而复制出一种具有新内容的模因变体。这一说法跟我们上面的分析基本相同。这是一种非常有趣的现象,在这种现象的背后我们不禁要提出如下疑问:
1.是什么因素驱使人们采取这种同构类推的方式来构词?2.为什么人们喜爱采取模仿形式的方式?3.人们具体会选择什么样的结构进行类推?4.这种结构的优劣主要由什么决定?
二、解决问题
(一)表达空位理论
我们知道,语言的功能是用于表达的,一种新的语言形式的出现必定是由于表达的需求。与大千世界相比,人类的认识系统并不是一个自足的系统,因为人类对世界的认识是无止境的;相对于认识系统的语言表达系统也始终不是一个自足的系统,因为个体语言往往在某些领域会具有完备而复杂的表达系统,而在另一个领域,则表达系统较为简单,甚至是零形式的,这种现象很普遍。其典型的表现就是,在一个词汇场中的某些位置上往往会缺失一些词语。王希杰(1989)称之为“语言空符号”,范千良(1989)称之为“词族中的空格”,沈家煊(1999)称其为“不对称现象”,李福印(2006)则采用了“此项空缺”概念来进行考察。从表达出发,我们把这种零形态现象称之为“表达空位现象”。表达空位的存在使得人们在社会生活中虽然已经形成了表达的需要,但却找不到合适的语言表达形式表达出来。例如吕叔湘曾指出,世间的事物名称,一般是有“大”必有“小”,如“大麦-小麦”“大脑-小脑”,可是不少名称是只有“大”没有“小”,如“大海”“大衣”“大门”“大自然”“大本营”等,这种现象的存在就形成了现实语义表达的空位。
表达空位的存在往往会使语言作为交际工具达不到说话人所期望的最佳表达效果。追求完整。准确地表达是语言的根本属性之一,因此,在一定条件下,表达空位就会处于强烈的吸收、填补状态,随时准备在适当的时机吸纳合适的语言形式加入。
一个具有补位功能的补位词出现以后,很快就能被人接受并使用,在语言社会生活往往就表现位一个新词的流行。补位词的来源有两种方式:一是通过不同的语言间的交际融合而从其他语言中借用,如外来词;二是在语言自身的调节功能下自我产生,如新造词。在没有吸收外来语,或者一个新的概念并不是外来的时候,我们基本上可以排除第一种来源,那么我们就需要对语言自身进行调解,在这种调节功能下就产生了一些新造词。但是语言的经济性原则又不允许我们重新使用新的结构造出新的词,如果这样,我们的记忆负担将会与日俱增,于是我们就大量采取了“仿词”或者说“同构类推”的方式,既能表达更丰富的内容,又不会增加太多的负担。
但是这套理论只解释了这种现象内部驱动力量,没有解释会选择什么样的结构进行类推,以及在产生以后它们将会如何发展。
(二)模因解释
1.什么是模因(meme)。模因的基本定义模因论(memetics)是基于达尔文(Darwin)进化论的观点解释文化进化规律的一种新理论。模因(meme)这个术语在Richard Dawkine(1976)所著的The SelfishGene中首次出现。Dawkins把模因定义为:文化传递的单位,它通过一个过程而从一个人的头脑跳入另一个人的头脑之中。这个过程,广义而言,可以被称为模仿(Dawkins1976:192)。
《牛津英语词典》对模因的定义是:文化的基本单位,通过非遗传的方式,特别是模仿而得到传递。这两个定义概括了模因是复制的文化信息,它通过模仿而得以复制传递.也就是说,模因是一种与基因相似的现象.基因通过遗传而繁衍,而模因是通过模仿而传播。模因是第二类复制因子,如传统习惯、时尚服饰、思想言论等都是模因传播的表现形式(phenotype)。正如Dawkins所说。“人类生来就是基因的机器,后来被文化驯化成了模因机器”(Dawkins。1989)。任何一个信息,只要它能够通过“模仿”的过程而被“复制”,它就可以称为模因。
模因是一种与基因相似的现象。基因通过遗传而繁衍,模因则是通过模仿而传播。作为文化传播单位。模因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像‘音乐曲调、思想观念、谚语、服装样式、房屋建筑样式、链式信件、电子邮件病毒、宗教”等等,传播开来就是各种各样的模因。因此我们可以说模因是一种信息单位,更是一种文化传播单位,通过模仿而得到复制和传播。换言之,任何东西只要通过模仿而被传递,它就可以算作是模因。所以,信息、观念、物质实体或行为等均有可能成为模因。
2.模因在语言中的作用。语言本身就是模因,并作为模因载体(meme vehicle)进行传播。语言模因的传播模式模因就像病毒,能感染人类的大脑,改变他们的行为,令他们着力宣扬这种模式。对某种事物,只要有人领头,大家就会自觉或不自觉地跟着模仿起来,就象时尚服饰的流行一样。语言经过被观察,理解并接受之后被传播复制甚至创新出来,因此语言模因形成以下传播模式:
3.语言模因复制和传播的心理基础。语言模因的模仿、复制和传播与人类的心理有密切的关系。模仿、复制可以说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是一种复杂的心理活动和心理过程。模仿、复制的心理基础是认同,有对某种行为特征的赞同,就有模仿、复制这种行为特征的行为。模仿、复制是人类个体在感知到别人的行为或思想后,仿照他人作出相同或相似行为的过程。感知是模仿的前提,所以人类如果要对语言模因进行模仿、复制和传播,首先要对该语言模因有所感知,也就是说语言模因之所以能够被模仿、复制和传播,足以人类已经感知到该语言模因为前提条件。语言模因的模仿、复制和传播可以分为有意识的模仿、复制和传播以及无意识的模仿、复制和传播两种。其中只有有意识的语言模因的模仿、复制和传播行为才存在着各种不同的心理动机。人类在社会化的过程中不断地模仿、复制和传播语言模因,其动机也因人而异。
4.为什么要采取流行语进行结构类推在创造新词呢?(1)作为模因源语的要求:
Dawki ns(1976)用三个指标来衡量复制因子的质量高低,认为在保真度(copying-fidelity),长寿性(longevity),多产性(fecundity)三方面表现值均比较高的模因才有可能获胜。具体分析。
正如我们在第一部分中分析的那样,充当模因母体的语言结构一般都具有强烈的语用效果和明显的修辞色彩特征,是一些给人以较深语言感受的经典名句、名段或名篇,因而易于被仿造,成为衍生能力很强的模因。因此我们可以总结为——语言结构被广泛复制和传播而成为语言模因的源语有以下的特征:
A.文字优美,内含夸张、对比、比喻等多种修辞手法;
B.内容精彩,经常一语道破天机,使人唏嘘不已;
C.效果强烈,要么深邃高远,发人深思,要么幽默搞笑,使人难忘。
D.跟当时社会关注焦点相切合。
(2)流行语的特点
“流行语指的是某个时期在某些人中广泛流行的语言形式。”(郭熙,1999)。一般能够成为流行语的都具有以下特点:
一是简易性,以固定格式或语句作为表现形式的流行语往往较长,但是对已经流传开了的语言模因来说,这样的流行语往往是作为一个语块(chunk),整体存放在记忆中的。George A.Miller将人类短时记忆(immediate memory)的记忆单位称作“语块”,一个“语块”是一条有联系的信息,其中一部分可以帮助记忆另外一部分(Miller 1956)。因此,这样的流行语虽然较长,但也便于记忆。人们在理解这种流行语时,不需要再去分析它们的构成来获取意义,因而也便于理解。同样,此种流行语亦具备简易性。捆绑之后,读者目光一触及,就能大致明白新闻所讲的内容,而不需要经过太复杂的推理,因而有利于争取读者。
二是时髦性,可以极大得满足人们的求新心理和好奇心理。人们在语言的使用过程中总是有一种求新求异的心理,对既有的传统表达方式会产生厌倦。因此,人们总是想方设法地追求新奇、陌生的表达方式,这是人们在语言使用过程中一种潜在心理(鲁科颖、杨文全2006)。在这种心理驱使下,人们总是喜欢使用新潮、时髦的流行语。影视艺术家顺应这一社会心理,在作品中加人流行语或直接使用流行语的语言形式,使标题、语句显得新颖独特,活泼生动,以激发读者,观众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