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城镇规划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小城镇规划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小城镇规划

小城镇规划范文1

关键词:小城镇;绿地规划

1 我国小城镇绿地规划现状

1.1 总体概况

近年来,全国各地小城镇经济迅速发展,但在经济发展浪潮的冲击下,有相当一部分城镇,未能认清自身的价值和优势,片面追求现代化、工业化,盲目拆建,结果导致小城镇的生态廊道断裂,森林草原被高楼烟囱取代,城镇中污水垃圾随处可见,环境严重破坏。此外,城镇文化脉络被切断,城镇中到处流露出凌乱的景象,造成了小城镇人居环境和文化的落后。

1.2 具体存在问题

1.2.1 没有形成系统的小城镇绿地结构。现有小城镇绿地主要分布在道路两侧和庭院绿地这两部分,在人流量比较大的位置没有形成功能和结构合理的公共绿地,不能为居民提供一个日常生活的休闲绿地。道路两旁的种植结构过于单一,不讲究植物结构配置,而庭院绿地由于位于各自家小院里,在管理上好坏不一,没有形成实在的庭院景观,整体上没有形成系统的绿地系统。绿地面积严重不足,这些远远达不到小城镇建设的要求,无法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

1.2.2 居民的绿化意识不强,管理不够完善。小城镇的居民,对绿化和保护绿地意识不强,即便是自家庭院也无暇问津;政府部门也疏于管理。在这种综合作用下,必将制约小城镇环境的改善。

2 国外小城镇绿化情况

美国区域性城市化、城镇化的环境规划已经通过并制定环境规划的法规,美国绝大多数城市人口都生活在小城镇。英国自19世纪50年代以来,农村小城镇的数量大幅上升。德国是一个高度工业化的国家,但是,德国仍然给小城镇建设以高度重视,联邦规划法还特定制定了包括土地利用规划和建设规划在内的小城镇发展规划要求。日本自20世纪70年代后期以来,为了保证城乡的社会平衡和生态平衡,提出了综合开发规划设想,进行从区域到城镇的系统规划。这些国家在小城镇化建设中,很重视绿地规划,我国与之相比,有很大差距。

3 相关国家政策的出台

1994年9月,建设部、国家计委等六部委联合了《关于加强小城镇建设的若干意见》,提出“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把小城镇建设作为一件大事来抓”。1995年,国家环保局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促进小城镇生态环境保护的生态示范区建设工作。2002年,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把加快城镇化进程确定为21世纪头20年我国经济建设和改革的一项主要任务,并对如何建设好小城镇提出了明确的政策导向” 。这些政策都要求推进小城镇化建设,其中的绿地规划也很重要。

4 总论

小城镇规划范文2

【关键词】小城镇、交通规划、成因分析、对策研究

[Abstract] This paper layout based on small towns and traffic status of the investigation, analysis of the construction of small towns and traffic layout status quo causes and effects of the pros and cons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raffic problems of small towns, transportation features an initial study, presented small urban transportation planning as part of the overall urban planning should implement the principles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based on the development status of small towns, focusing on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small towns and objectives be realistically valued and revision implemented.Key words small towns, traffic planning, cause analysis, countermeasures

中图分类号:[F29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一、前言

目前我国有二万多个小城镇,由于小城镇规模较小,经济力量薄弱,城镇建设得不到大力发展,对交通问题未能够引起重视和对交通发展缺乏预见性,使得小城镇大部分依赖于过境公路发展。在当前社会交通机动化程度不断提高的情况下,规划不尽合理的小城镇用地形态布局和交通运输、人民生产生活的矛盾越来越突出,这种矛盾也在城镇化过程中上升成为热点问题,如何来破解这一难题?本文从小城镇的现状布局与交通问题入手,通过对城镇交通布局和交通流的分析,剖析其历史成因和利弊效应,从小城镇交通规划的角度提出一些看法。

二、小城镇的交通现状和问题

有统计资料表明,我国建制镇90%以上是过境公路穿城的布局。这种布局在一定时期对城镇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但是随着城镇经济和公路运输机动化的发展,其弊端和矛盾越来越凸现出来。经过梳理和分析,主要表现在:

(1)城镇交通车辆构成复杂,交通流量呈加速增长趋势。经研究发现,小城镇往往只有一条或两条过境穿镇通道,道路定位不明确,再加上缺乏有效的管理,以致过境公路上人车混行,机非不分,严重影响道路交通的顺畅和安全。

(2)交通流缺少组织。一般小城镇的道路与过境公路相交道口都以平面交叉形式存在,很少设置红绿灯等交通设施,安全秩序也没有专人维持,就容易造成交通冲突,在高峰时段造成交通阻塞,道口也往往成为交通事故的多发地段。

(3)道路布局不够合理。小城镇由于长期的历史原因,一直处于无序的自发发展状态,城镇生长轴和城镇形态的发展一般都依赖于过境公路。过境公路相当于城镇的主干道,穿镇而过,其他道路相对狭窄,间距不均匀,造成道路系统的先天失调。

(4)路产路权缺乏管理,道路资源被侵占现象严重。马路市场、马路商店侵占道路资源,沿路修建的市场、商店因为缺乏规划和管理,紧贴道路,没有自己的车辆和人流疏散场地设施,结果进出市场、商店的人车均拥挤在道路上,造成交通堵塞,给往来车辆带来事故隐患,也危及摊贩本人的安全。

(5)静态交通设施匮乏。停车场地少,各类车辆乱停乱放,带来事故隐患。交通站场少,许多小城镇没有专门的车站、维修站等场地,小巴、出租车等沿路停放待客,造成交通秩序混乱。门店式的维修点更是占路经营,待修的车辆沿路摆放,严重阻碍交通。

(6)城镇公用集聚场地少,因此把过境公路作为临时广场使用。受地方风俗的影响,在一些小城镇每年还保持着开庙会,赶集市,办交流会的传统民俗,往往在赶集的日子里各乡各村的老百姓汇聚到城镇上,沿路设摊,搭台唱戏,造成过境车辆的通行困难。

三、对小城镇交通问题的成因思考

小城镇建设中交通存在的上述问题在我国城镇当中具有很大的普遍性,其存在的原因有着一个长期的沉积过程和历史根源。

1、小城镇的发展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进程。在改革开放初期,小城镇的发展基本处于自发状态,广大乡村及小城镇地区长期处于低机动化运输阶段,畜力车、机动三轮车、拖拉机是地方运输的主力,速度慢,运输效率低,在城市之间的交通时间往往都是以天来计算,不可能当天往返,路途需要吃饭休息,于是给小城镇的发展提供了契机。因此在低机动化阶段,城镇发展依赖于公路,沿路展开。这种马路市场和公路城镇在机动化程度较低的情况下,对交通的干扰还没有明显凸现。进入新世纪后,随着中国经济的腾飞,我国的交通运输事业有了很大的发展,根本上改变了旧中国交通线数量少、质量差、运力低的状况。公路运输“门到门”便捷快速的特点和路网结构的完善,使全社会客货运输的机动化程度越来越高,公路运输的比重越来越大。而日益增加的交通需求和一直得不到改造的小城镇过境公路间的社会矛盾愈来愈明显。

2、长期存在以路兴商、以路兴镇思想来指导小城镇道路建设。交通对城镇发展的带动和促进作用大大刺激了地方政府的积极性,“要致富,先修路”,修路架桥被看作是地方经济发展的标志。公路一但建成,两侧地段则成为最有价值的地方,“要先富,去占路”,以路兴商、以路兴镇,占路搞经营,成为地方政府发展经济的法宝。在城镇发展的初期,机动化的程度比较低,过境公路穿城确实为城镇带来了工商业的繁荣,为当地经济的发展打下了一定的基础。随着社会经济和机动化的发展,公路穿城带来的问题积重难返,而带来的负面效应却不断地凸现出来,迫使政府要投入更多的资金来加以改造。

3、由于受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以及经济体制改革的影响,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越来越多的农民摆脱土地的束缚,为二、三产业服务,人口的流动性也越来越大,城镇流动人口、机动车辆、交通流量快速递增,但广大交通参与者的交通观念都没有发生大的改变,仍停留在过去小城镇交通意识上,随意性和盲目性比较大,再加上部分经营者随意摆摊置点,导致交通秩序异常混乱。

4、虽然高速公路网已基本形成,但高速公路收费的“高门槛”也使部分运输车辆望路兴叹,致使国省道干线上仍承担着繁重的运输任务,对小城镇的过境运输的压力仍然不堪重负。

四、解决问题的对策

车辆保有量和客货运量的的快速增长对交通建设提出了更大的需求,根据对小城镇现状交通方式和发展趋势的分析,在小城镇的交通建设、交通规划和小城镇改造中,应该要把握好以下几点:

(1)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把小城镇交通建设作为一件大事来抓

交通是经济的先行官,要始终坚持交通适度超前发展的重要经验,牢固树立交通始终走在前列的思想,坚持能快则快的原则,使交通建设在城镇加快城市化,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小康社会全面化的进程中发挥基础性和先导性的作用。

(2)全面规划,加强管理,促进小城镇交通建设和经济建设的健康发展

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开发、配套建设’的方针,依据本地区条件制定出合理的和科学的小城镇战略发展规划,为小城镇发展提供依据。在新一轮总体规划中结合城镇用地布局,配合公路部门,将过境路外迁。结合镇区改造,理顺道路系统。道路建设要遵循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遵守规范,不能只搞形象工程。规划建设中配建停车场地和交通站场。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道路设施。

(3)加强宣传,提高全民素质,以人为本,和谐发展

人是交通的主体,加强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提高全民的交通安全素质,一方面立足长远,从学校入手,加强小学生遵守公共交通的启蒙教育,使今后的交通安全意识得到普及。另一方面加强交通安全宣传,深入各个交通安全法制意识相对薄弱的村镇,广泛宣传交通安全和法制意识,从最贴近交通参与者的利益方面入手,灌输给广大的交通参与者遵守交通的安全意识。力求“人、车、路、交通环境”的和谐发展。

(4)加强行政执法,维护路产路权,完善公路设施,优化资源配置

依据公路法,加强行政执法,健全依法监管,强化路政巡查,加强公路建设全过程介入管理,开展公路路产确权工作。积极研究和探索城镇公路路政管理体制和机制。严肃惩治侵占公路路权,破坏公路设施的行为。完善和维护公路设施,使公路信息批示明确,标注清晰。对城区人口较为集中的十字路口采用红绿灯管理,从潜意识里给交通参与者灌输交通安全意识,规范交通参与者的交通行为,并不断创新管理手段,大胆创新、大胆管理,更新交通设施,创造良好交通环境;完善停车场,改变乱停乱放的无序停车行为。政府和城建等部门要将公共停车场的建设放在城市建设的重要位置,建立和城市规模及城市机动车拥有量相适应的公共停车场,并合理布置,加强管理。

(5)要针对小城镇的具体现状和特点,从实际出发,找准定位,因地制宜

我国有二万多个小城镇遍布全国各地,每个小城镇都有着各自的特点,都走着自己的发展之路,因此每个小城镇都应该从自身的实际和特点出发,找准自身的优势,发挥不同的特长,来把握自身规划的定位,制定适应自已交通发展的规划和分步走的实施纲要,既要有一定的适度超前,又要有实施的可操作性。切忌盲目求大,无序发展。

小城镇规划范文3

关键词:小城镇园林绿地;小城镇;园林绿地系统规划

1 小城镇园林绿地建设的意义

(1)城镇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良好的生态环境,合理的园林绿地建设能使城镇保持良好的环境,为城镇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发展空间。(2)良好的小城镇绿地建设能够改善城镇的空气质量和居住环境,吸引更多的外来人口,为城市注入进行活力。(3)小城镇园林绿地能够减少风沙等自然灾害对城镇的危害。

2 我国小城镇园林绿地系统规划建设现状

虽然园林绿地对小城镇的发展作用很大,但是在我国目前的小城镇建设中,大多数城镇规划者对城镇园林绿地重视程度不高,他们更重视工业用地、居住用地以及道路用地规划,园林绿地建设多是在原有城市规划的下进行,属于一种“填充”角色,这就造成了绿地建设的选址不适宜、绿地面积小、布局分散,绿地保护环境的效果不明显,生态效益低,无法达到国家规定的城市绿地标准。

还有的小城镇建设者为了使绿地建设达标,盲目地进行绿地建设,既增加了绿地建设的资金压力,同时也导致了绿地布局不合理的现象。

另外在小城镇绿地建设规划过程中,太注重单纯构图,没有从整体上对绿地进行规划,不仅人工痕迹重,而且增加了绿地建设成本。

3 小城镇园林绿地系统规划应遵循的原则

(1)坚持乡村特色景观与城镇绿地景观相相协调的原则:一般情况下小城镇都处在乡村之中,在城镇园林建设的过程中要特别注意保留其特有乡村景观,使乡村景观与城镇绿地景观实现协调融合,既能打造出独具特色的城镇绿地环境,又能降低城镇绿地建设成本。

(2)绿地建设与城镇地方文化特色相结合的原则:园林绿地每个小城镇都有,要想打造特殊的小城镇绿地景观,就需要与地方的特色文化相结合。因为每个地方的文化风俗却是不一样的,只有在园林绿地建设过程中融入独具特色的地方文化,才能打造出独具特色的城镇环境,让小城镇更吸引人。

(3)绿地建设要坚持“静”的原则:对于小城镇来说,安静舒适的环境是吸引人口入住的重要因素,很多人因为厌倦了喧闹的城市环境,才到搬迁到小城镇以寻求一个安静的生活环境。如果在绿地建设的过程中破坏的“静”的原则,那么就会得不偿失。因此在城镇绿地建设的时候,需要以绿色植物为主,实现多层次、立体化建设布局,提高小城镇“静”的效果。

4 小城镇园林绿地规划建设要点

(1)小城园林镇绿地系统规划。

严禁建设区:设置严禁建设区的目的主要是为了保护一些原有的生态环境极好地区或是一些重要的风景文化区。对于生态环境好的地区来说,这些地区生态环境比较敏感,被破坏后修复难度大,为了最大限度的保证原有的生态环境,不能进行建设活动;对于一些重要的文化景观区来说,传统的人文景观在破坏后无法修复,为了保证人文景观的安全,应禁止建设活动。

限制建设区:设置限制建设区的目的是为了在小城镇的特定区域进行合理建设,减少对环境破坏,为其他环境提供合理的生存空间。一般在农田保护区、风景区以及一些文化景观的建设需要限制。

合适建设区:这一区域主要是适合在城镇的人口居住比较集中的地区或是工业区。在城镇人口居住集中区域人们对于园林绿地的需求较高,需要进行大量的绿地建设;而工业区可能受到环境污染,需要进行绿地建设就,对环境进行净化。

(2)小城镇园林镇绿地布局规划。

道路绿地:道路绿地建设是小城镇绿地建设的重要内容,在对道路绿地进行布局时,要充分利用道路的间隔空间,在小的空间内对绿化进行合理布局,打造一个良好的道路绿地系统;同时在交通主干道上要注意栽种一些能够起到防护降噪效果的树木,既能达到绿化的目的,又能提高道路的安全性。

公园绿地:主要是为城镇居民提供一个休息娱乐的场地,同时净化居住小区的空气质量,提高城镇绿化覆盖面积。公园绿地建设规划的过程中要注意考虑地形、人口以及建筑分布,使其既能满足居民生活需要,又不至于占用过多地面。

河道绿地:在一些有河道的小城镇中,需要根据河道的走向以及沿岸建筑分布情况对河道进行绿地建设,建立河道绿色防护带,这样既能改善河道生态环境,又能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不过需要注意的是,河道绿地防护带的宽度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比如说滨河居住小区相对要宽一些(一般在30~50m之间),一般性河道绿地防护带没那么宽(一般在10~20m之间)。

5 结语

目前我国正处在小城镇建设的高速发展期,为了提高小城镇建设质量,保证小城镇的生态环境,必须加大对小城镇的园林绿地规划的重视程度,使小城镇的经济与生态环境相协调,促进小城镇的可持续发展。

小城镇规划范文4

[ 关键词] 小城镇;生态理念;详细规划

[abstract] now in small towns in the process of the planning of the natural and cultural resources of serious erosion, and positioning chaos and their outstanding problems. The overall plan needs to protect the natural ecology, increase the urban green space system and its own characteristics, planning and landscape ecological planning, etc, so as to achieve the purpose of the course of town construction.

[key words] small towns; Ecological idea; Detailed planning

中图分类号:S891+.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进入新世纪后“小城镇规划”绝对是国内社会主义发展大进程的标志性词语。由于经济全球化的加快,加上城市面积的大力拓展,中国已经处在一个高度现代化与飞跃性进步的特殊阶段。就城镇现代化发展而言,小城镇的规划已经显得及其关键,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小城镇的大发展”的口号从1994 年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制定开始,党的十六大又进一步把“加快城镇化进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作为战略目标。由此可见,积极有序地发展小城镇,不仅是加快城市化进程的需要,而且已成为我国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小城镇规划中的生态特色概述

以宏观角度解读城市生态(City Ecology)概念,即在全面了解了人和自然之间关联所产生的伦理观念,这是依照自然生物学理论打造出的人文、生态、社会和谐统一的新式社会观,是有效的利用环境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新的生产和生活方式。狭义的讲,就是按照生态学原理进行城市设计,建立高效、和谐、健康、可持续发展的人类聚居环境。

在美国,上个世纪末就产生了以民间自发组织的与城市规划相关活动与方案,如纽约、德克萨斯、加利福利亚、新泽西与迈阿密等。这些规划活动与方案制定的计划成果是打造和谐、美满的社区,最终实现让商业化都市里的堵塞与臃肿不再出现在居民的生活中。19世纪中叶,美国开展了一场公园运动(The city Park Movemem),G.P.March基于对人与自然、动物与植物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的认识,主张人与自然要和谐共生。这一理论首先在美国得到了实践,许多城市开展了保护自然、建设公园系统的运动。

二、当前小城镇规划的生态发展现状及其问题

(一) 规划建设指导思想模式盲目跟风

小城镇规划思想毫无地目的跟风大城市的规划模式,导致建设经过里盲目想快、想大、想好、想用、想优,最终城镇现有生态系统被严重破坏,规划工作毫无条理,所有的城镇都往一个样子打造,使小城镇的特色逐渐消失。建设理念效仿大城市,城市区域划分、交通布局等照搬大城市模式,以国家交通干线为轴发展,以机动车模式为先进的标志,结果是一些小城镇担负起了过重的交通压力,但又没有成熟城市的周边分流系统。

(二) 小城镇规划的生态发展基础和意识落后

将客观经济利益放在首位,而忽视了基本环境改造、交通设施跟换与生态系统平衡,缺乏实质有效地的生态监管——基本设施发展之间的思想转换,这样在客观因素的影响下会导致环境维护变得更加困难。于是很快浓缩了各种源自于机动车的环境公害,如公路干线穿城而过,造成严重的噪声和尾气污染,同时给城镇居民的人身安全带来很大的威胁。

(三) 景观规划严重不足,自然资源遭到破坏

现在大城市里已经开始认识到对景观进行规划的意义所在,在先进化的建设过程里融合环境的平衡观念,实现人们逐渐扩展的就景观享受的内在渴望。可是就小城镇规划而言,景观部分往往会被忽略,城镇与乡村的景观、生活环境之间关联被城镇规划所隔断,这样会降低民众就小城镇特色化生活的享受程度。并且,自然环境在城镇规划里被破坏,自然环境与人造景观得不到合理衔接,自然山水的底蕴被抹杀,城镇周边山林乱砍滥伐、自然河流不合理截流、河流水面堤岸随意固化,一些具有重要生态价值的山体、湿地被夷平或者填平,联接城乡之间的一些天然绿色通道被人为开发不当而破坏,失去了作为永久生物栖息地和城市中残遗的自然保护地的功能和价值。

三、小城镇规划中的生态特色发展对策

(1) 实现“绿色建设”

“绿色建设”的宗旨是在城镇规划过程尽量避免破坏环境,科学使用土地资源、水资源、林木资源等,有目的有方向的开发,完成就自然能源与资源的科学规划。在城市生活空间里最让人们接受的自然区域就是绿色生态,这也是小城镇规划环节中的关键所在。绿色生态网络规划的出发点,是要营造一个由不同类型、性质和规模的绿色生态体互相配合、作用,从而形成一个稳定持久的绿色生态体系和完整生命网络。

(2) 合理优化生态布局

确保过程中小城镇原有的平衡稳固的生态系统、景色秀丽的湖光山色及清心自然的田园风光不被打乱。实施环境等级区域的划分,考量、筛选城市空间。生活区、经济区、农业区、工厂区等都是小城镇必须具备的基本功能区域;有些城镇还有行政区、商业区、文教区、休养疗养区等。城市功能区的划分并不意味着机械地、绝对地划分城市用地。

(3)重视生态景观的保护

小城镇规划方案的实施过程中,最根本是得就其所具备的大环境实施全面研究,强调小城镇的特色,以及提高本土文化传承与风俗习惯的保留,把林木与森林建设放在规划首位;打造动植物的多元化也是生态性绿化活动的关键所在,其中,应强调近自然的植物配置模式。总之,只有绿化规模数量的扩大化,才能发挥绿地生态功能,才能保护和增加生物多样性,特别是生境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四、总结

小城镇规划里生态规划理念实际运用中产生的问题与不足的原因;小城镇整体的发展计划和其规划方向目标之间相互推动、相互影响的现象,有利于小城镇的向前发展,这些不但是提高现代化进程的关键,还是国内社会主义向前发展的关键因素。但随着小城镇建设的推进,其显现出来的生态问题不容忽视。在发展过程中,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遭到破坏,小城镇原本具有的山水风光、田园气息和传统风貌等被丢弃,自身的风格特点、历史渊源、文化背景、风土人情被忽视,导致各小城镇性质相似,毫无特色。小城镇的规划,必须得把环境放在首位,还得及时处理规划过程中出现的环境难题,城镇的规划工作必须得和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有机结合起来。

参考文献

[1]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建设部.《小城镇环境规划编制导则(试行)》

[2]叶文虎、全川.联合国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述评: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1997年第7卷第3期。

[3]刘则渊、姜照华.现代生态城市建设标准与评价指标体系探讨: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1 22(4)。

小城镇规划范文5

【关键词】生态城镇;发展;中国;启示

1、前言

全球变暖问题日益成为威胁人类生存的首要问题。因此为了减缓控制全球变暖的步伐,世界各国都在积极的探索生态城镇的建设,各国都在根据各自的需求,创新性的提出了符合本国国情的生态城镇的建设方案。但是由于各国国情不同,所遇到的问题不同,使得各国对生态城镇的理解有所差异,但相同的思路都是必须与自然和谐共存,使得经济、社会与环境能够得到可持续的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因此本文首先对国外生态城镇的建设情况作一简要介绍,以便为我国发展生态城镇时提供借鉴并对相应的问题进行改进。

2、国外生态城镇的发展

2.1 日本生态城镇建设情况

因为日本人口密集,土地稀少,而生产生活中产生的废弃物越来越多,用于掩埋废弃物的土地十分稀缺,这迫使日本政府通过启动生态城镇来解决垃圾掩埋问题。

日本进行生态城镇建设的指导思想可归纳为减排、循环利用以及再利用,政府通过在一定的区域内进行统一规划,将企业、政府与社区居民的联系起来,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实现在生活生产中资源的循环利用。由于日本的国情决定了其不可能进行资源消耗性的经济模式,因此在生态城镇的建设当中,政府将城镇建设和环境保护相结合,将环境保护、资源利用以及废弃物处理实现一体化,通过将生态城镇中的经济、社区、产业以及居民全部连接起来,政府、私营企业与当地居民的进行充分的合作,实现资源材料在生产过程中的循环利用,以便实现资源的最大利用化。同时将生产生活中所产生的废弃物,集中起来进行分类,可利用的材料由有关企业进行废弃物再利用,而剩余不可利用的废弃物进行封闭焚烧发电处理,最终实现零排放的目标[1]。

2.2 法国生态城市的建设

法国的生态城镇的建设是在原有的城市或是与之临近的郊区进行,通过在现有城市进行新能源的创新利用,以便在全国范围内推进生态城镇的建设,使得生态城镇的建设形成全国共识,从而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法国生态城镇的建设是在中央政府的领导下,由各个城市自我决策生态城镇建设的项目,但是各项目必须符合本地区特色且富有创新,必须说明实现生态城镇建设的具体措施。同时也需说明新建设的生态城镇如何与现有城市保持良好的结合,其最终的目标都以实现零碳的排放为标准。

法国进行生态城镇的建设具有很明显的政策及商业宣传目的,要求各城市在原有城市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性建设,以便在促进城市发展的同时,引领生态城镇建设创新性技术的开发,从而在世界生态城镇的建设狂潮中处于领导地位。

2.3 英国生态城镇的建设

英国的生态城镇建设有别于法国生态城镇建设,它要求各地方所建设的生态城镇必须是新城镇,同时具有一定的人口规模,同时新城须配置完善的教育机构、零售业以及娱乐场所,新建的房屋能够满足不同层次的需求,最主要的是满足低收入家庭的需求,整个城镇的建设以“零碳排放”为指导思想。

英国生态城镇的建设追求的目标主要有两个:一是建设低碳环保的新城镇,实现经济、社会、环境的和谐发展,同时解决自二次世界大战严格控制的“绿化带”政策所带来的住房用地紧缺问题,以便能够供应大量的房屋。

3、国际生态城镇发展对中国的启示

通过对国外生态城镇建设的研究可以看出,其主要的出发点都是为了应对“全球变暖”问题,以减少“碳排放”为主要目的,使得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提高,社会经济环境能够得到协调发展;同时他们的共同点都是根据本国实际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生态城镇规划和建设方案,因此虽说各国都在大力发展生态城镇,但是因为每个国家所面临的问题不同,其发展模式和规划内容也有所差异,这就造成了世界各国对生态城镇概念理解上存在差异,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也就不能照搬照抄。

不过从国际各国在进行生态城镇规划与发展达成的共识来说,其对我国的生态城镇的规划建设还是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和启示的。首先其要求我国革新现有的城镇规划体系,以适应生态城镇发展的要求;其次要以本地区的所面临的主要问题为出发点,建设生态城镇主要是以解决这些问题为根本目的。

3.1 城乡规划体系及理论的创新

我国现在执行的城乡规划理论与体系讲究规划的客观性与科学性,与生态城镇的建设实践中相比,有许多相悖的地方。由于小城镇规划只是城乡发展中的一个组成部分,不可能解决如此复杂多元的小城镇发展问题,其规划还需要与其他学科进行相互补充改善。生态城镇的建设需要全社会的参与与支持,让居民认同环保生态的生活方式,从点滴做起,自觉减少需求,节能、节水、进行垃圾分类。在进行生态城镇规划时要多方参与,政府在定制一个大框架之后,通过多方沟通,最后形成生态城镇建设的共识,保证生态城镇的建设具有持续性[2]。

目前我国的城镇规划多是一种物质形态的规划,只是注重用地规划及用地管理,而缺乏对环境及文化的表述。因此在将来的城镇规划中需将社会、文化、环境以及经济等综合考虑,使得其在城镇规划的空间上得到体现,不仅仅对物质形态进行规划,更主要的是强调对“人”的关注。而这正是我国目前城镇规划所欠缺亟需革新的地方。

在城镇的设计及管理方面,应该从微观方面加强规划和管理,尽可能从整体上减少对资源的消耗,变革我国过去以来对土地分区规划的模式,应该尽可能的将土地的综合性及经济性发挥出来。从硬件设施上要有保证,如规划建设配套的步行道、自行车道以及专用公共汽车道,鼓励清洁出行。在规划排水系统时,可以引入先进的可持续排水系统,该系统将防洪与雨水利用有机的结合起来,通过设计使得雨水延长其循环渗透过程,以便在此过程中有效的对雨水进行净化,实现其高度自然的水文循环系统,或者在沿海的小城镇还可对海水进行淡化利用。在建筑设计上要因地制宜地考虑风能、太阳能的利用。规划建设垃圾分类处理点,垃圾发电站。

3.2 中国生态城镇建设中所要解决的问题

目前我国城镇化建设中所遇到的主要问题:一是实现城镇化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以及不可再生能源的大量消耗;二是由此所导致就业能力不足使得收入差距加大的问题。

我国自然资源有限,而人口众多,小城镇在城乡发展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在城市与乡村之间发挥着枢纽作用。但是就目前我国的形势来看,多数小城镇的发展步履维艰,就业能力不足,金融商业不发达,基础设施落后,因此实施生态城镇的规划建设,对我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而从世界各国生态城镇的发展历程来看,多数都是以中小城镇为基点,促进其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在城镇的规划时,就要结合当地情况合理利用当地的资源将生产、生活设施有机的组合起来,做到资源循环重复利用和处理再利用,即保护了环境,减少了排放及污染,同时也增加了就业机会。如在一些有条件的小城镇还可以规划一些农副产品深加工的小型企业,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规划一些利用秸秆加工成建材的小型企业或用秸秆发电。

因此,我国应大力发展中小生态城镇,使得其从“低碳”逐步过渡到“零碳”的排放目标,从而解决我国城镇化越来越严重的对不可再生资源的过度消耗。

4、结语

生态城镇的建设为人类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一条可选择的道路。面对日益严重的环境和资源问题,世界各国都正在努力规划和建设生态城镇。这对我国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通过借鉴国外生态城镇建设的有益经验,对我国城镇的规划建设将大有裨益,生态城镇将在我国必将大有发展。

参考文献:

[1]包景岭,骆中钊,李小宁等,小城镇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设计[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年8月.

[2]黄光宇,陈勇.生态城市概念及其规划设计方法研究[J].城市规划, 1997(6).

[3]杜娟.当代高层建筑地域文化建构探索.,重庆大学,2004

[4]于莉.全球化语境下的地域建筑文化分析.郑州大学,2005

[5]刘芳.高层建筑底部空间与场地环境整合设计研究.大连理工大学,2004

[6]孙颖,宛素春,王奎仁.高层建筑设计理念的演进.中国建设报,2003(2.14)

[7]陶亮,朱喜钢.高层建筑地域景观特征!机制研究)以南京为例.江苏建筑,2005

小城镇规划范文6

关键字:小城镇 规划设计 区域 条件

小城镇的规划可以从两方面来讲,即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

一、小城镇镇区总体规划

1.小镇的区域地位

区域对小城镇的影响因素

(1)县域社会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研究,了解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社会各部门的经济结构、发展方向、生产布局等,从而确定出小城镇在县域范围内所担负的职能和作用,以此为依据制定小城镇社会经济发展的目标和计划。

(2)自然地理条件

自然地理条件主要是指在区域地理位置的特征上,处在不同的自然地理条件下,居民点的分布情况也不同,如南方平原地区比西北山区域镇居民点的分布稠密,水系发达的河网地区也比干燥缺水的干旱地区域城镇居民点分布较为稠密。同时,地形、水资源的限制,也直接影响城镇居民点的布局和发展。

(3)区域的交通条件

交通条件的发达程度,对区域小城镇的分布有一定的影响。为了小城镇的发展需要,小城镇总是首先在交通发达的地点形成和发展。而新的铁路、公路交通干线及水运航线的开辟,促进了沿线小城镇的发展和人口的聚集。现代化交通运输工具的应用,改变了人们对距离的概念,使一些交通发达的小城镇有更大的吸引范围,从而使有可能改变小城镇的发展。

2.小城镇的性质和规模

(1)小城镇性质

小城镇的性质,是指一个具体的小城镇在一定区域范围内,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所处的地位与职能,即小城镇的层次;特点与发展方向,即小城镇的类型。小城镇性质制约着小城镇建设等的经济、用地、人口结构、规划结构、小城镇风貌、小城镇建设等方面。在规划编制中,套通过这些方面把小城镇的性质体现出来,发挥其应有的地位和职能,因此,确保小城镇的性质十分重要。

(2)小城镇的规模

小城镇规模指的是小城镇人口规模和小城镇用地规模,小城镇规划人口规模是小城镇规划和进行各项建设的最重要的依据之一,它直接影响着小城镇用地大小、建筑层数和密度,影响着小城镇基础设施的标准、交通运输、小城镇布局、小城镇的环境等一系列问题。因此,在小城镇规划中,正确的确定小城镇规划人口规模是经济合理的进行小城镇规划和建设的关键。

二、小城镇镇区详细规划

1.镇区详细规划主要内容

小城镇镇区详细规划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1)建设条件分析和综合技术经济论证;

(2)确定建筑、道路和绿地等的空间布局,布置总平面图;

(3)道路系统规划设计,确定道路红线、横纵断面控制点的坐标和标高,以及停车场位置等;

(4)工程管线规划设计,确定拟建公用工程管网和设施的项目、位置、走向及其布置;

(5)竖向规划设计,确定主要建筑物、构造物和场地的控制坐标和标高;

(6)估算工程量、拆迁量和总造价等。

2.居住小区规划原则

居住小区是小城镇居民居住和日常活动的区域,是小城镇镇区的有机组成部分。居住小区详细规划是指对居住小区的空间布局、住宅建筑布置、道路交通、生活服务设施、绿化和游憩场地等进行综合的统筹安排。

(1)小城镇居住小区的选址及建设规划和环境建设,均必须符合该小城镇镇区建设规划要求,同时还必须符合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因地制宜、综合开发、配套建设的原则。

(2)小城镇居住小区规划、住宅建筑设计应综合考虑建设标准、用地条件、日照间距、公共绿地、平面布局和空间组合的合理确定。

(3)小城镇居住小区的配建设施的项目与规模要与该居住人口规模相适应,又要结合建筑设施的总面积,统一分配,灵活运用。

(4)小城镇居住小区的平面布局、空间组合和建筑形态应注意体现民族风情、传统习俗和地方特色,还要充分利用规划用地内保留的有价值的历史名胜等规划要素。

三、小城镇建设设计要求和目的

近几年来,我国小城镇建设有了很大的发展,但其中有很多建筑的质量不容乐观,主要原因之一就是设计问题,工程中有很多问题需要在设计阶段解决,下面谈一下小城镇建设设计中的要点。

1.建筑设计要满足的要求

(1)符合城镇规划要求

单体建筑师城镇规划中的组成部分,建筑设计应充分考虑小城镇建设规划对建筑群体和个体的要求,符合城镇规划。在空间组织方面要与周围环境相适应,取得整体协调的效果;要注意对当地历史文物古迹的保护,突出地方特色;在建设范围内,要节约用电,明确功能分区,使各分区既联系方便,又不互相干扰,更要注意的是建筑物之间的结合,创造优美环境。

(2)满足建筑功能要求

满足建筑物的功能要求,为人们的生产生活创造良好的空间环境,是建筑设计的首要任务。例如,学校设计要满足教学活动的需要,教师设置应布局合理,采光通风良好。

(3)具有良好的经济效果

建筑房屋是一个复杂的物质生产过程,需要大量人力、物力和资金。在用地布局上,要紧凑合理,充分利用空间,节约面积和用地。在建筑设计和施工中,要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尽量节约劳动力,节约建筑材料和资金。

2.建筑设计的目的

(1)建筑设计是实现小城镇规划的保证

规划师小城镇建设的依据,由于各类建筑物建筑设计水平的不同,统一规划将会产生不同的效果。因此,合理规划必须有号得建筑设计来支持。

(2)建筑设计能够有效降低工程造价

通过精心设计,可以提高建筑的有效使用率。正确的选定结构形式,准确地确定构件尺寸,合理的选用设备、材料和用量,能够达到降低工程造价的效果。

四、小城镇建设居住建筑及设计要求

1.小城镇家居功能模式

小城镇家居可分为两个方面:一是要满足基本的生活模式,即达到适用、安全、方便、卫生和舒适的要求。包括户内外空间过渡,宅内的合理功能分区,以及各功能空间的界定及彼此适度变通的可能性等等。二是要顾及到小城镇家居功能的多样性。即不同职业和较高经济收入的住户有其超越于基本生活模式之外的特殊的家居功能需要。例如农具粮食贮藏、手工作坊、营业店铺等等。

2.小城镇家居主要设计要求

(1)目前,小城镇住宅卧室的功能较为混乱,一些本应属于起居社交的活动甚至是家务劳动亦混杂其中,而有的卧室则长期闲置,空间既未得到充分利用,又影响了生活质量,因此,小城镇住宅卧室的设计,首先要明确卧室的主要功能,同时,又要结合不同的住户,满足他们的要求。

(2)厨房是小城镇住宅中最能代表乡村特色的功能空间之一,目前的小城镇的厨房是多种燃料并存,厨房设施不全等问题还存在,我们要从设计上予以优化。

五、生产性建筑及设计要点

小城镇生产性建筑是指拱农村副业生产的各种建筑物和构筑物,这对小城镇建设是极为重要的。

1.生产建筑的设计原则

必须适应和满足生产工艺的要求,创造最适宜生物的环境。例如禽畜建筑,不仅要解决禽畜在舍内吃、饮、排粪尿,还要解决有害气体、灰尘等的污染。提供禽畜生长和生产的最佳环境,以节约饲料、有效的提高禽畜的生产力。

适应工业化生产的工艺要求。工业化生产要求有一定规模,有计划的成批生产,机械化、自动化生产程度高。为适应工业化生产的需要,生产建筑的规模越来越大,也给建筑设计带来了更高的要求。

2.建筑物布局

畜牧业生产过程中大致包括以下几个环节:种畜的饲养管理和繁殖;幼畜的培育;商品畜的饲养和管理,饲料的运进、贮存、加工、调制和分发;产品的加工、保存、运送。

根据生产功能,禽畜场可以分成若干区,各个建筑按他们彼此间的功能联系统筹安排,建筑物之间的距离在考虑防疫、防火、通风要求的前提下,尽量使总体布置紧凑,节约建设用地。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