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王冕墨梅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王冕墨梅范文1
中图分类号:J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08-0203-01
一、王冕的梅画艺术之特征
王冕的《墨梅图》其中的梅花孤洁瘦淡、高标逸韵。当然无论如何,画家所追求的并不在客观对象一枝一叶或四时变化的忠实描摹,而是要传达出大自然不屈不挠的精神状态和在主观感受上引起的共鸣与联想。他最多见的是“墨梅”,只以水墨的浓淡写梅的骨味、梅的俏丽,其枝干、花瓣或曲或直或浓或淡,无一定式,线条纵横盘错,枝枝蔓蔓,墨气如倾如泼,元气淋漓,组成一片片黑、白、灰色层次丰富的块画,线面结合,产生出一种狂放节奏和韵律。这种看似颇受限制的花鸟题材,却传达出远为深阔的思想容量。在当时院体画梅与文人墨梅之间既表现出不同阶层之间相异的审美趣味,同时也体现出同一时代背景下的相互借鉴与交汇融合。
墨梅图式的特征也充分体现了了艺术家的精神层面的淡泊,这是艺术空灵化的基本条件。欧阳修说得最好:“萧条淡泊,此难画之意,画家得之,览者未必识也。故飞动迟速,意浅之物易见,而闲和严静,趣远之心难形。”萧条淡泊,闲和严静,是艺术人格的心襟气象。这心襟,这气象能令人“事外有远致”,艺术上的神韵油然而生。淡淡的墨梅,疏密的枝叶线条不一定是客观实在所有的线条,而是画家的构思、画家的意境中要求一种有节奏的联系。正如贡布里希所说,画家尽力描绘的“不是艺术家在特定的时刻所能看到的东西,而是立足于他们所知道的一个人或一个场面所具有的东西。大家都知道中国画注重的是笔墨,为了达到“气韵生动”,王冕的梅花图式发挥属于他自己的艺术想象。这就是顾恺之论画时说的“迁想妙得”。
二、墨梅图的艺术形式
如果说仲仁、扬无咎分别是墨梅艺术的始创者和开拓者,王冕则是墨梅艺术承前启后的重要人物之一。明鲁宗贤赞曰:“古今画梅谁者高,前有补之后土老。”明人汪慰孝《梅史》中对王冕墨梅的评价是“笔法、位置、风神迥也。”
王冕的墨梅更具鲜明的个性。第一,他笔下的梅花入图的仅一支或几支而以,入画的也不是自然界的全部。主张画不需多,不必全,只要能够达意,两三枝就可以了。不求满,实际上是表达一种不圆满之全,是通过少来反映多,以有限的画面来反映无限的自然,他的墨梅一般是以一个主枝干为主其旁生出许多小嫩枝,垂挂而下,单勾白描圈点梅花朵,面左上方顶头题款,平衡画面,不用墨点蕊。在画使其平中有参差错落,高下相间。交叉处梅花的或隐或显,花朵分布的多寡正反映出繁虚实的处理。第二,其梅花的色彩简淡高古,多用水墨,淡墨层层渲染,细腻人微花朵水墨不着色,无论是形态还是神气,都显露出植物的生灵。相比于勾描精致,设色浓醉的“宫梅”,虽为简单,构型却清疏优雅。真如他自己描述的“老仙醉吸墨数斗,吐出梅花个个真。”王冕还首创了画梅花“以胭脂作没骨体”的方法。第三,他将梅花图式与题画诗结合紧密,看的画中的诗文,也其是情感的抒发,二者结合,诗书画意之美不言而喻。此后,对于王冕之墨梅形式效法者比比皆是。
隐逸文化是宋元文人绘画形成独特体系的重要文化根基,这是由“文人”的阶层特质决定的,既然人的个体感性存在是真实的生成而成并非幻影,从而如何可以赋予个体所占有的短促的生存以密集的意义,如何在这稍纵即逝的短暂人生和感性现实本身中赢得永恒和不朽,这才是应该努力追求的存在课题。画家以归隐的姿态,以书画的形式发泄悲郁之怀,又唯恐引来祸剐,只有通过书写梅竹兰菊一类有象征义的题材作为一种隐喻,表达自我精神与节操。随着写意画风的引导和心学的影响,梅花视像进入心象化符号阶段,至此完成了梅花作为视觉符号的演变历程,在视觉领域和精神领域发挥着双重传播功效。
三、总结
综上所述,在新的世纪的今天,绘画艺术的样貌已经不是百年之前的旧模样了,艺术是社会的产物,它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值得注意的是艺术家作为文化传播的主体,是先觉的人,在文化转型和变迁中担任着不可替代的角色。通过对王冕《墨梅图》的研究,我们不难看出王冕在梅花题材艺术中的独特魅力,它的题材,结构,用色,等手法上遵循于创作的规律,将有限的色彩与构图运用到了极致,不但开阔了空间,同时产生强大的精神感染力。这些都有助于我们将来更好的理解文人画,理解艺术作品。
参考文献:
[1]陈高华编著.元代画家史料汇编.杭州出版社,2004年4月3号第一版,第550页.
[2]宗白华.美学散步.第13页原载于《文艺月刊》1943年第5期.
[3][英]E.H贡布里希.范景中译.艺术的故事.杭州浙江摄影出版社1996年,第一版第28页.
王冕墨梅范文2
王冕以画墨梅名扬天下,作品花密枝繁,笔墨简捷淡雅,气息清新。亦工诗,精篆刻。王冕是用花乳石刻印的篆刻家,花乳石脆软细腻,容易受刀,表现刀法韵昧效果极佳。
从而把篆刻创作从写篆到奏刀两个过程用一手来完成,这一印材的发明使治印艺术很快在文人当中普及开来,为以后流派篆刻艺术的到来,奠定了基础。
王冕的同里刘绩在《霏雪录》中载:“初无人,以花药石刻印者,自山农始也。”王冕传世的绘画作品中有画家自刻自用的印章,如“王冕私印"、“王元章氏”、“方外司马”、“会稽佳山水”等印,从中可以看出这些印颇有汉代铸凿之味,这几方印不仅吸取汉人法度,表现了汉印的神采,而且也能刻出他自己的风恪。
王冕墨梅范文3
上学期,听一位老师执教了《少年王冕》一课。课文讲述了王冕从小替人家放牛,但刻苦好学,坚持练画荷花,终于成为画荷花的高手的故事,体现了他勤奋刻苦的好学精神和孝敬母亲的美德。其中,这样两个教学片段引发了我的思考:
片段一
师:哪些地方写了王冕的不寻常?
生:读第五自然段的最后两句话。
师:为什么这儿写了他的不寻常?
生:他很信任自己。
师:这叫独具慧心。
师:世上不缺少美,就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王冕做出了一个改变他一生的决定。是什么让他独具一颗慧心?(引出雨后美景)
师:还有什么地方写他不寻常的。为什么?
生:经过三个月的练习,他锲而不舍。
生:三个月坚持天天在画。
生:他精益求精,时时严格要求自己。
师:我还读到了兴趣,就是发自内心的喜欢,为它苦,为它累,却乐此不疲。
片段二
师:古时候十七八岁一般去干什么?可王冕想画画就画画,想写诗就写诗,想带母亲去游玩就带母亲去。这又是他的不寻常。随即出示诗《墨梅》和书《儒林外史》。
生:读诗。
师:希望同学们课后认真阅读《儒林外史》。把你的读后感发到我邮箱里。
【诊断分析】
以上教学片段,不难看出教者对文本内容进行了精心设计,由此想让学生感受到王冕孝敬母亲、勤奋好学、自强不息的精神。然而,课上学生平淡的表现,偏差的表达,与教者课前预设的目标相差甚远。
我觉得主要问题是教师的引领不到位,究其深层原因,还是教师对文本的研读不到位。新课程倡导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教师作为平等中的首席,就要当好学生有效阅读文本的舵手。当学生解读文本言之有理时,要助开掘,畅其流;当学生解读文本恍惚朦胧时,要善搭桥,解其围;当学生解读文本似是而非时,要慎褒贬,巧固本。而引领的到位与否,归根结底是源于教师对文本解读的细致和细腻程度,源于教师能否将自身对言语悟读的生命性和幸福感传递给学生,使学生除了看到文本表面绚丽的风景,更能悟出文本背后的深邃与独特。
由此分析,我认为可以尝试如下改进:
一、还原比较,感悟潜在的意象
研读文本,需要教师的一双慧眼和一颗慧心,教师应绕过教参和各种资料,在第一时间、第一空间与文本直接晤面。不仅要将目光聚焦到显性文本上,也应该借由还原和比较,深入到与之对应的隐性文本上。在引出雨后湖面美景一段时,教者不妨联系上文“秦家人对七泖湖的简要介绍”,让学生思考:景还是那个景,为什么看景的人换了,看到的景色也不同了呢?再引发学生思考:王冕在什么情况下与美景邂逅的?被雨水淋湿后的王冕怎么有心观赏美景呢?学生细细品味,由眼前的此景还原到上文的彼景,再结合已有的生活经验,自然会悟到:家境的贫寒与生活的苦难,不但没有击倒王冕,却激起了他对生活的热爱。正由此激发了他欣赏美的兴趣与热望,这样的人就是生活的强者,这就是他的不寻常。其中的景物还原导致了文本内部整体的对比和落差,使学生在强大的震撼力中明白了这段景物描写的烘托作用。有了精彩的文本解读,才会有出彩的语文课堂。
二、字斟句酌,品味精妙的意蕴
苏霍姆林斯基说:“对语言美的敏感性,是促使孩子精神世界高尚的一股巨大力量。”高段教学的目标之一,就是教师指导学生咀嚼、推敲、揣摩,通过想象、感悟、体验等方法,探究语言的美妙神奇和作者的匠心独运。当教者教第三段时再次提问:你认为王冕成功的秘诀在哪里?教者由学生回答的“勤奋”引到“兴趣”上,显然教者错过了一个直击人物内心的绝佳机会。如果教者把学生的视线牵引到本段中“不知不觉三四年过去了,王冕读了不少书,也明白了许多道理。”这句话上来,抓住“不少书”与“许多道理”细细品读,使学生领悟到“好学”与“孝顺”之间的内在关系,在此基础上,告诉学生:中国有句俗话,叫做望子成龙。王冕立志学画,坚持不懈,取得成功,让母亲荣耀。这不就是一种孝吗?所以,王冕成功的秘诀何止是勤奋努力,还来源于他内心深处对母亲的孝顺啊!对文本的解读,差之毫厘,往往会谬以千里。教师研读文本的深度决定了语文课堂所能达到的高度。
三、思接千载,彰显深层的意境
当今语文课,拓展已成了一道挥之不去的风景。拓展本是扩大学生知识面、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扩张学生思维的有效手段,但如果只为追求形式,是毫无意义的。教者在最后环节向学生出示了《墨梅》一诗,并点到了《儒林外史》,这一拓展本无可厚非,但却是浅尝辄止,未能进一步挖掘人物形象、文本内容和作者意图间的关系。可以这样改动,师问:课文选自哪里?学生答后,师介绍:《儒林外史》主要写读书人丧失儒家精神,也就是说读书人已不像君子了,但作者吴敬梓却把王冕当作君子来写。什么样的人是君子呢?出示三句话:
君子务本,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莲,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花之君子者也。
王冕墨梅范文4
2、《白梅》元代·王冕。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
3、《病牛》宋代·李纲。耕犁千亩实千箱,力尽筋疲谁复伤?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卧残阳。
4、《临江仙·梅》宋代·李清照。庭院深深深几许,云窗雾阁春迟。为谁憔悴损芳姿。夜来清梦好,应是发南枝。
5、玉瘦檀轻无限恨,南楼羌管休吹。浓香吹尽有谁知。暖风迟日也,别到杏花肥。
6、《山中雪后》清代·郑燮。晨起开门雪满山,雪晴云淡日光寒。檐流未滴梅花冻,一种清孤不等闲。
7、《竹石》清·郑燮。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8、《石灰吟》明·于谦。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9、《画菊》宋·郑思肖。花开不并百花从,独立疏篱趣未穷。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王冕墨梅范文5
翻译:我家洗砚池边有一棵梅树,朵朵开放的梅花都像是用淡淡的墨汁点染而成。它不需要别人夸奖颜色多么好看,只是要将清香之气弥漫在天地之间。
赏析: 开头两句“吾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直接描写墨梅。画中小池边的梅树,花朵盛开,朵朵梅花都是用淡淡的墨水点染而成的。“洗砚池”,化用王羲之“临池学书,池水尽黑”的典故。
三、四两句盛赞墨梅的高风亮节。它由淡墨画成,外表虽然并不娇艳,但具有神清骨秀、高洁端庄、幽独超逸的内在气质;它不想用鲜艳的色彩去吸引人,讨好人,求得人们的夸奖,只愿散发一股清香,让它留在天地之间。这两句正是诗人的自我写照。王冕自幼家贫,白天放牛,晚上到佛寺长明灯下苦读,终于学得满腹经纶,而且能诗善画,多才多艺。但他屡试不第,又不愿巴结权贵,于是绝意功名利禄,归隐浙东九里山,作画易米为生。“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两句,表现了诗人鄙薄流俗,独善其身,不求功勋的品格。
(来源:文章屋网 )
王冕墨梅范文6
阅读量的基础。孔子也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
不如乐之者。”因此,教师要努力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课内让他们快乐地感受阅读的兴趣,课外让他们愉悦地进行课
外阅读,快乐地接受自己想要学习的语文知识。《标准》指
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
体验的重要途径。”这句话,既点明了阅读对于一个人学习、
发展和生活的重要意义,也点明了阅读教学的重要意义。而兴
趣是学习的先导,是需求的动力,只有培养了学生课外阅读的
兴趣,学生才会将教师的“要我读”转化为“我要读”,才会
努力寻求阅读机会。自己切合教学实际,浅谈一下自己在阅读
教学中培养小学生阅读兴趣的一些经验和方法:
一、上好阅读课,在快乐中感受阅读的兴趣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在小学语文教学中,
阅读教学承载的任务最多,所占课时最多,各种研究课、公开
课也以阅读教学最多。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就先要从上好每
节阅读课开始,要上好阅读课,教师在教学中就要吃透教材,
围绕目标,抓住重难点,突破关键,因材施教,不仅要备教
材,还要备学生,精心设计教学方案:如我在乡组织的公开教
学《王冕学画》这节课时,在课前做了很充分地准备围绕教学
目标,掌握教材重难点,收集资料,制作课件,课前让学生预
习课文,疏通课文的生字难字,读通读准确,并让学生圈画自
己读不懂的词语和句子,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自己的认知水平
制定教学方案。第一段课文通过多次朗读,“他一边放牛,一
边找书来读。”让学生感悟这句话的意思。在教学第二段时,
我让全班同学进行自由放声朗读课文及男女生轮流读文,学生
通过多次读,感受荷花的美丽娇艳。展示课件“雨后的荷花
图”,再让学生读出自己最喜欢的句子,多数同学说:“我喜
欢湖里的荷花更鲜艳了,花瓣上清水滴滴,荷叶上水珠滚来滚
去。”因为此时的荷花娇艳欲滴,很美丽。这时,我说:“那
你能把对荷花的喜爱之情读出来吗?”再次读文,多数同学
都能把对荷花的赞叹之情读出来。在教学第四段内容时,出示
雨前雨后荷花图,图文并茂,学生边读边看图,很快理解“他
仔细观察荷叶和荷花的形状,观察雨前雨后荷花的变化”的意
思。读得很有感情,理解的也很透彻,最后,自己出示通过收
集的王冕苦读学习的故事和王冕的《墨梅图》,让学生进一步
对王冕这个人物产生兴趣。围绕“王冕是怎样的一个人”让学
生小组讨论,在教师和学生共同的努力下,总结出王冕之所以
有如此大的成就,都与他平时刻苦用功有关系,希望同学们向
他学习,将来也一定会有所作为。并让学生收集与王冕有关的
资料,提高学生阅读兴趣,增加学生阅读量。这节课上得很成
功,课堂气氛活跃,教学过程轻松,且效果显著。因为学生读
懂了,学生读得深了,才会对阅读感兴趣。
二、创设良好的氛围,热爱阅读
为了让学生从小学会读书,对我班学生进行了实验研究,
针对小学生注意力不易集中、识字量等特点,在指导小学生阅
读时,采取了诸多举措,以激发孩子们对阅读的兴趣。1.在班
里建立图书角。2.巧用故事悬念,诱发阅读兴趣。3.让“学生
自主”读,自愿阅读。4.谈自己的读书感受,激发兴趣。5.介
绍读物激发阅读欲望。叶圣陶曾说:“天地阅览室,万物皆书
卷”。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走出课堂,开展寓教于乐、丰富多
彩的读书教育活动。在课外活动中,我设计一些丰富多彩的活
动,让学生体验到阅读的快乐。1.广泛阅读。2.复述或讲故事
比赛。3.相互交流,在交流中受益。
三、课外延伸,扩大阅读量
学生有了课外阅读的兴趣,教师就要指导学生广泛阅读,
才能实现“博览群书,厚积而薄发”的宗旨。怎样使不同水平
的学生都有持久自觉的课外阅读热情呢?怎样使学生学会广泛
涉猎各种书籍呢?可以印发适合他们阅读的自编教材,在阅
读课进行阅读。也可以推荐读物,种类有:科幻小说、童话故
事、名人奋斗故事等。学生通过定向阅读,积累语言,丰富知
识,提高阅读能力。仅仅读指定读物是远远不够的,由课内到
课外的过渡显得尤为重要,这就要有意识,有系统地课内外结
合,扩展学生阅读量。我采取了三种比较有效地形式:课外延
伸使用联系式:教材中的许多文章与有关书籍联系密切,采用
联系式,要求学生读与教材有联系的书籍,加强学科间的横向
联系,拓宽学生知识面。
四、鼓励先进,坚持阅读
课外阅读的兴趣需要不懈地坚持,为了激发学生持久的兴
趣,提高阅读质量,把该项活动引向深入,每学期要进行若干
次定期和不定期的阅读检查、评比。其形式或是举行读书报告
会、经验交流会,或是展览优秀的读书笔记、经验,评比表彰
课外阅读积极分子等。我在班里还开展了“阅读冠军”和“评
选读书小英雄”活动。冠军一周一上。即阅读量大,又复述得
好,就可以把名字贴到“冠军上”,成为“冠军”。“读书小
英雄”一月一评,依据是家长写的学生平时在家读书情况,评
上后发红花奖励,为了当上“读书小英雄”,学生更爱读书
了。当上“读书小英雄”后的学生,为了保持这一光荣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