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测机构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检测机构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检测机构

检测机构范文1

【关键词】艾滋病;检测机构;HIV抗体检测;调查分析

根据2012年原江苏省卫生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全省艾滋病检测工作的通知》的文件精神,2013年金坛区建立了13所以一级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主的HIV抗体检测点,与原5所筛查实验室组成了本地区的筛查网络,扩大了检测覆盖面,加强了基层检测服务可及性。为了解本地区检测机构HIV抗体的实际检测情况,本文对2016年各检测机构的检测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资料来源:2016年金坛区各艾滋病检测机构统计数据。1.2检测方法与程序:1.2.1检测依据:《全国艾滋病检测技术规范》2015版1.2.2检测方法:快速检测法(RT法)、ELISA法及化学发光法1.2.3检测程序:初筛实验室初筛呈阳性反应样本,由该实验室采用两种方法或两种试剂进行复检,如有一种方法或试剂检测呈阳性反应,送市确证中心确证,检测点初筛呈阳性反应标本送区疾控实验室复检,呈阳性标本送市确证中心确证。1.3统计方法:2检验。

2结果

2.1按不同检测机构分类检测结果见表一。经统计分析,2016年各检测机构共检测样本60555例,初筛阳性样本64例,其中4例经复检为阴性,既往感染者14例,确证送检数为46例。经确证,43例为阳性,其中二级医院与疾控机构送确证阳性数的95.34%,一级医院送检确证阳性数的4.66%。二级医院与疾控机构在复检阳性率、确证阳性率方面无统计学意义(X2=0.0170,0.0025,P>0.05),一级医院与两者在复检阳性率(X2=2.1981,2.3245,P>0.05)和确证阳性率(X2=2.5282,2.4515,P>0.05)方面也无统计学意义。2.2按方法学分类检测结果本地区二级医院、疾控机构及采供血机构主要采用ELISA法与化学发光法检测为主,快速检测法为辅的检测策略,而检测点均采用快速检测法。经统计分析,复检阳性率方面,化学发光法和ELISA法无统计学意义(•2=0.1720P>0.05),而快速检测法与上述两种方法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X2=4.0620,4.9229,P<0.05)。

3讨论

艾滋病是危害性较大的传染病,潜伏期较长,早期无明显临床症状[1],目前无有效治愈手段。扩大监测检测覆盖面,最大限度发现艾滋病感染者,对于艾滋病的防控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2]。从表一数据来看,二级医院初筛样本量较大,与一级医院有明显差异。原因可能与样本来源结构有关,二级医院住院、术前检测、艾滋病咨询门诊等样本量较多,而一级医院住院、术前检测样本量相对较少;同时也可能与患者疾病的危重程度及就医点的选择习惯相关。疾控机构样本量与二级医院类似,在复检阳性率和确证阳性率方面相比较也均无统计学意义。据调查,疾控机构样本来源主要为3类:1、咨询检测人群;2、羁押人群;3、体检人群主动监测,体检人群样本量较大,是造成与二级医院相似的原因。经统计,一级医院在复检与确证阳性率方面与二级医院、疾控机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但本地区95.34%确证阳性样本由后两者检出,表明两者是本地区发现艾滋病感染者的最主要机构,在发现艾滋病感染者方面均发挥了主要作用,而一级医院是发现艾滋病感染者的重要补充。在60例复检阳性患者中,调查发现13例既往感染者,提示加强检测对于医务人员的保护及防止医院的交叉感染有着积极的意义。另外,46例待确证样本中有3例未确证为阳性,原因可能与患者为早期感染者或非特异反应等原因有关[3],应加强这类人群的随访及监测。综上所述,二级以上医院及疾控机构是检测和发现艾滋病感染者的主要机构,应提升其检测工作能力,加强其对相关类人群的主动监测功能;此外,加强基层医疗机构的检测服务可及性,对艾滋病的防控也有着重要的积极作用。另外,应强化医务人员的生物安全意识,做自我保护和防止院内交叉感染。

参考文献

[1]魏微,辽阳市2011年-2014年HIV抗体不确定样品的检测分析结果[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5,25(13):2184-2186.

[2]崔文庆,张秀,等3107例自愿咨询检测人群危险行为及HIV、梅毒抗体阳性率分析[J].皮肤病与性病,2015.37(5):269-270.

检测机构范文2

为贯彻落实总局“质量提升”活动的整体部署,进一步提升怀远县质监局检验检测机构能力建设,按照国家质检总局《关于印发的通知》(以下简称《基本要求》安排和省局《关于印发通知》的要求,我局成立了检验检测机构能力建设试点实施方案工作组并制定《怀远县质监局检验检测机构能力建设试点实施方案》。对照《基本要求》的内容,认真查找存在的差距和不足,认真研究制定解决的办法和途径,并付诸实施,取得了初步成效。现将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检验能力现状

XX县质量监督技术所, 2011年3月再次通过省质量技术监督局计量认证/审查认可复评审。承担着本县产(商)品检验任务。有能力完成2500多个常规理化指标、部分食品添加剂和8项微生物指标的检验。现有实验室建筑面积为2000m2,其中微生物实验室面积80 m2。所内设办公室、检验室、计量室三个科室,其中检验室配备了食品分析、化工分析、精密仪器、微生物检测等标准化实验室。现有在职人员11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9人(工程师1人,助理工程师8人)。现有仪器设备66台套。本所经计量认证项目128项。

二、实施方案重点工作

(一)认真分析检验检测机构实际能力和《基本要求》

的差距,精心谋划加强机构能力建设、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途径。

对本单位项目产品的检验检测能力进行细致的调查。包括检验检测仪器设备情况、技术人员配备情况、环境设施配备情况以及科研能力情况等。仪器设备配置,对照《基本要求》规定,技术所2010年底,自筹资金20多万元,购置了离子色谱仪、气相色谱仪等大型仪器设备,仪器设备配置基本符合《基本要求》附件1要求;环境设施配备,现有实验室建筑面积为2000m2,微生物实验室正在改造中,对照《基本要求》规定,环境设施配备的基本符合《基本要求》附件2要求;技术人员配备,技术所现有工程师1人,助理工程师8人,技术人员占全所人员90%以上,对照《基本要求》规定,技术人员配备符合《基本要求》附件4要求。

(二)加强检验机构管理。检验检测机构领导层分工明确,职责清晰,持续推进机构能力建设。检验检测机构严格参照GB/T 27025-2008《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的通用要求》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并保证体系有效运行。检验检测机构结合实际,建立健全并实施覆盖检验检测工作全过程的管理制度,保障检验检测工作质量。检验检测机构必须满足相应专业领域的实验室资质认定或计量授权要求,并在其规定的范围内开展检验检测、计量检定等工作。食品检验机构应符合《食品检验机构资质认定条件》。

1、加强检验检测机构能力建设保证措施。

稳定提高检验检测机构能力建设经费的支持比重,加大引导性经费的支持力度,加强对检验检测机构的经费投入。

组织实验室参加能力验证计划和实验室间比对;使用有证标准物质和(或)次级标准物质;使用相同或不同方法进行重复检测;对存留物品进行再检测;

分析样品不同检测指标结果的相关性;盲样检测等

2、仪器设备维护和保养

检验检测机构应定期对仪器设备进行校准或计量检定,并保持相应的记录;

检验检测机构应定期对仪器设备维护和保养,确保仪器设备的准确性和稳定性,并保持相应的记录;

实验室的仪器设备布局、试剂及样品存放、温湿度、防火、防尘、防震、通风排气、照明以及水电气等条件应符合实验室建设和仪器设备运行的要求。

3、专业技术人员

检验检测机构应配备与履职把关和检验、检测、业务相适应的专业技术人员。具体要求基本符合《基本要求》附件4。专业技术人员结构基本合理,其比例基本基本满足国家人事部《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试行办法》的规定。

专业技术人员基本具备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并定期接受专业培训和考核。

三、提升技术机构科研创新能力

在机构开展能力建设的同时,积极探索检验检测机构开展能力建设的好经验、好方法。对符合当地产业发展政策、

有市场前景的检验检测项目,对试行市场化的运作机制,增加对该项目的投入。我省糯米粉企业有近百家,目前糯米粉没有国家标准,仅有个别地方标准和一些企业标准,因此提升行业装备水平、规范行业行为、促进糯米粉行业健康发展已是迫在眉睫,同时为更好的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特色产业,制定糯米粉地方标准已成为安徽省当前糯米粉产业发展的迫切需求。目前技术所已完成糯米粉地方标准立项的可行性报告。为确保完成任务,怀远县质监局负责人高度重视,多次组织标准化人员深入企业,详细了解产品生产工艺,起草、制定《水磨糯米粉》地方标准。并协调解决标准制定过程中的一些问题和难题,抽调技术人员到外省糯米粉主要生产企业征求意见并采集样品,由怀远县质量监督技术所对样品检验,提供检验数据。同时,局负责人还组织标准化技术人员参加全县的“糯米粉生产技术及质量研讨会”,引导企业积极参与将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与制定标准相结合。

四、下一步工作建议和措施

(一)建立检测机构和检测工作常态监督管理机制。

通过开展这次检验检测机构能力建设活动,技术机构的检测管理和检测水平都得到了显著提高。提高管理水平和检测技术能力是一项长期任务,质监部门和技术机构的领导必须对此保持清醒的认识。将加强监督管理、规范检测行为,提升检测能力作为质监部门的长期任务和常态工作始

终抓紧抓好。技术所要进一步完善管理制度,明确工作程序、人员岗位职责、检验工作流程、质量控制程序、报告签发等重要环节的把关,规范检验工作行为机构要对检测结果的后果承担法律责任。

(二)强化人员培训,加快人才引进。

一是加大对现有人才的培训力度。鼓励专业技术骨干进行深造等方式进行人才的学历培训,提高技术骨干的能力和带头作用。选拔有培养前途的技术人员到省市技术机构进行实习或培训。二是继续开展岗位练兵和岗位培训活动。技术机构要结合单位开展检测工作的具体种类和项目,定期进行岗位技能考核,在检验人员之间进行检验项目的比对和验证。营造人人学技术,比技能的创先争优氛围;三是加大技术机构间的学习交流。检测机构之间要在设备、人员等方面加强合作与信息共享,通过能力验证、量值比对、检验检测技术比武等形式,加大在管理经验、检验检测数据互认、检验检测技术等方面的交流。

检测机构范文3

【Abstract】This paper analyzes and studies the influence of the Internet application to the measurement and testing institutions, Starting from the introduction of "Internet +" mode and the measuring mechanism angle,paper carried out a detailed analysis of the application of "Internet +" in measurement and testing institutions, hoping that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can provide a feasible reference for the measurement and testing institutions to carry out the business efficiently

【关键词】“互联网+”模式;计量检测机构;检测平台

【Keywords】"Internet +" model;measurement test institutions; detection platform

【中图分类号】TH71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1069(2017)03-0117-02

1 引言

“互联网+”属于一种新型的经济形态,能够充分发挥互联网技术在生产要素及其配置中的集成作用,把互联网技术的创新成果有效融合在经济社会领域中,能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企业经济的创新力,形成经济发展新形态。“互联网+”模式的创新和发展将促进以云计算、大数据以及物联网信息技术与现代制造产业、生产产业的融合与创新,打造出新的产业增长点,为企业创新发展提供更广阔的平台,为产业智能化的发展起到保障性的作用,这对增强新经济发展动力和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论文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此次研究的课题展开论述。

2 “互联网+”模式简介

2.1 “互联网+”模式基本内涵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的升级和更新,衍生出了“互联网+”的经营模式,“互联网+”实质性的内容是“互联网+各个传统经营的行业”,这并非是一种宏观意义上的相加,而是利用信息通信技术以及互联网平台,让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进行深度融合,创造出新的发展生态。它代表一种新的社会形态,即充分发挥互联网在社会资源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将互联网的创新成果深度融合于经济、社会各域之中,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全社会的创新力和生产力,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实现工具的经济发展新形态。

2.2 “互联网+”模式的特点

该种模式中存在了很多的特点,其中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指用户、信息量、服务器多。在众多的消费群体下,有巨大利润市场。二是信息传递速度快。为信息提供快速的通道。三是针对性较强。可以根据人们的实际需要,选择个性的服务。互联网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便利,在互联网的平台上,对企业的经营方式带来了新的发展空间。

3 “互联网+”模式的应用对计量检测机构的重要作用

3.1 计量检测机构的主要工作内容

针对计量标准器具是否符合国家计量器具鉴定规程的检定、校准工作。包含很多门类,不同的计量检测机构和不同级别的检测院所会根据实际情况建立不同的计量标准。一般是做计量工具的校正,基于一般加工类企业的量具都有固定的校正周期,这些量具到校正期时需要拿到权威的计量部门校正,只有经过了合理的检测之后才可以继续对其进行应用。一般简单校正测量使用的尺类为游标卡尺、千分尺等,更复杂的还需要对一些电子计量设备进行检测。

3.2 “互联网+”计量模式对机构发展的重要影响

在计量检测单位的组织中,计量检定阶段主要包含了计量器具使用单位与计量检定机构的实施主体。计量检测机构受长期以来管理模式的影响,使计量检测的工作效率相对较低,很难保障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另外,检测阶段收取的费用不透明,检定实际流程相对烦琐,在大多情况下可追溯性较差,这样的状况直接影响了计量器具组织申请检测的积极性。“互联网+计量”模式的出现,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这样的问题,推动检测机构更好地发展。

4 “互联网+”在计量机构中的应用与分析

4.1 “互联网+计量”的公众服务平台构建逐步开展

当前阶段中,逐渐加强了对“互联网+计量”公共服务平台的构建,这一过程中,主要包括了5个核心模块,分别为查询模块、业务模块、托管模块、信息模块与客服模块,不同的模块具有不同的作用,通过各个模块之间的配合,使其发挥出应有的作用。查询模块主要是对使用单位开放的模块,使用单位可以利用相应的搜索引擎在该模块中进行搜索,从而对检测机构的检测能力、检测机构的收费标准等进行查询,为寻找出最适合的检测机构提供了帮助。业务模块为使用单位提供了在线业务的服务,对计量器具的运输、检测等进行了有效追踪,是其中最主要的一个模块。托管模块可以为计量器具的使用单位提供良好的托管服务,避免人员流动对器具造成的损坏,提高了使用单位对计量器具的管理力度,从而降低了使用单位资金的消耗。信息模块可以将检测行业最新的信息出去,使用单位以及社会可以根据该模块的信息,为计量测量提供更强的保证。客服模块是该平台中的辅助模块,使用单位可以根据检测机构对计量器具的检测,提出自己的建议或投诉,检测机构就根据该模块中回收的信息,一一对这些问题进行解答,从而提升了检测机构的服务质量。

4.2 “互联网+计量”的公众服务平台实施的框架分析

计量检测领域中的公众服务平台应用的过程中,有大量的数据交互环节,通过数据的交互来发挥出平台的应有作用。在以往的公服务平台中,都是根据用户的实际需求,直接进入数据库中对数据进行提取,由于互联网具有开放性的特点,数据当中往往会存在一定的危险因素,对这一类数据进行提取时,会将危险因素带到平台中,从而增加了服务平台中存在的信息安全隐患。而“互联网+计量”的公众服务平台中,采用了更加安全的数据接口方式进行连接,从而改善了信息提取时存在的安全问题,为使用单位以及检测机构的应用提供了保证。并且,为了使该平台运行过程中不会出现中断的情况,还采用了双服务器的原理,两台服务器之间,利用相应的安全设备进行隔离,使两个设备构成独立的个体,当一台服务器出现问题后,能够快速地切换到另一台服务器上,使整个服务平台更好地运行。

4.3 “互联网+计量”的公众服务平台应用分析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计量检测机构当中主要以“互联网+”为主,建立出了相应的公共服务平台,为客户的检测需求提供了帮助。该平台中,连接了计量器具的使用单位与计量检测机构,当计量器具使用单位需要进行相应的检测时,就可以利用该平台选择出检测能力更强,与其更加接近的检测机构,并生成相应的交易订单,当订单生成之后,根据检测机构实际的安排,使用单位可以派遣人员将计量器具送到检测机构,从而节约了时间,提高了效率。

5 结论

通过论文的论述得知,在现今的市场经济中,“互联网+”模式的出现发展对现今国民经济的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计量检测机构对其进行应用之后,不仅提高了检测结果的准确性,还提高了检测的速度,为客户提供了更高质量的服务。因此,在当前的“互联网+”时代中,计量检测机构就要抓住这一机遇,加强对“互联网+”的探索,更好地将其融入检测当中,为检测机构的发展提供了重要帮助。

【参考文献】

检测机构范文4

一、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档案分类管理的问题

(一)档案管理意识薄弱。对于许多工作者而言,档案管理的意识不是非常明显,甚至会出现松懈的情况。从本质上来讲,此工作的重点主要体现在“分类”“管理”上。如果对这两个词进行延伸,相关人员不仅要掌握现代化的实施手段,还要做好档案的安全保护工作,提高生产的有效性。但现实的情况恰恰相反,工作人员片面地认为只有登记是他们的本职,其他的后期保护与业务管理都不应该计算在内。

(二)领导的重视程度不够。领导的重视程度不够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相关负责人没有对档案管理工作进行定期的宣传,转变管理者的思想。第二,没有给予档案管理部门适当的便利,使他们在数据采集、特种设备的文件归类中无法形成一个明确的方向。通常情况下,管理人员都要定期对任务进行规划,实现工作程序的统一分析。如果缺少了这一指向,则不利于后续方案的设定与实施。第三,少数的领导认为,特种设备的档案管理工作是根据设备检测明细中合格证书内容对照来达到管理的目的,并进行文件的定期核查工作。在这种条件下,工作者缺少一定的技术支持,对统计数据进行分析。因此,在相?P资料检索的过程中浪费了大量的时间与金钱,使管理工作混乱。

(三)档案管理制度不健全。管理制度的不健全在许多特种设备检测单位中都是比较常见的。一般情况下,都是由于工作人员管理方式的缺失所导致的。首先,有些单位虽然建立了一定的档案管理制度,但没有将具体的惩罚和奖励方案落实下去,工作只是流于形式,员工对其中的认同感欠缺。其次,在档案外借、归还以及安全保密工作上没有体现得当性。档案借出的条款不明确,一些人员没有及时归还,管理者也没有与其进行协商或者催促,使得一些特种设备的资料“有去无还”。同时,还有一部分人对资料并不爱惜,管理手段不得当,当数据记录错误时随意进行涂改,使档案的真实性出现了缺失。

二、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档案分类管理

(一)提高档案分类管理的认识与责任感。特种设备档案管理的认识与责任感的提升主要针对两部分人群。第一,对于实施部门的工作人员来讲,他们应该转变传统理念,以服务为宗旨,以特种设备的不同类型划分为主要目标,将维修改造、使用年限、产品参数、生产厂家等重点记录下来,以保证每一个特种设备的日常状态都能够记录在案。档案管理人员要将其进行重点划分。第二,从管理层人员的角度来讲,要加强特种设备档案管理的宣传工作。例如:可以在每月定期召开例会,档案管理人员以工作的分类总结为主,对其中发现的问题进行着重说明,并提出改进方案。对于一些工作积极、认真负责的人员,管理者要以表扬、鼓励的方式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反之,对于一些投机取巧的工作者,管理人员也要及时批评,并督促其改正。

(二)建立完善的特种设备档案管理工作。完善的特种设备档案管理工作的确立是必不可少的。工作人员除了要协调记录与核准方式外,还要将档案的借阅与归还放在首位,实现工作体制的有效性。第一,每一个特种设备都要登记在案。管理人员要根据其编号进行排序,并适当调整入库时间,将范围精确到分钟。具体执行者要建立一个excel表格,将设备管理中的对应事项都审核清楚,并查看是否有遗漏,便于日后的验证工作。第二,档案管理人员在信息预览、复制和外借方面予以创新。例如:可以在本单位的官网上设定一个OA软件。每个特种设备都有其具体的号码,我们也可以将其理解为它们的身份象征。内部人员如果有需要,可以将自己的员工编号输入进去,并依照特种设备的号码进行预览。在借出和归还方面,内部人员要携带上级负责人盖章以及档案管理人员同意的证明,管理者将借出时间与限定日期在系统中输入,程序会进行自动提醒。当借出者归还档案时,工作人员同样要进行审查,以保证内容中没有被涂改或者损毁的地方。如果出现了此种情况,要及时向上级汇报。

(三)建立严格的绩效考核制度。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的管理者应该及时建立完善的绩效考核制度,对档案管理人员进行综合性评估,提升他们的整体素质。第一,要聘请专业的人员对档案工作者的操作技能进行培训。例如:指导人员要从理论与实践两方面对他们进行培训。在理论方面,主要讲解一些档案的统一管理方式。在实践方面,带领工作人员“走出去”,让他们去其他地区与单位进行业务观摩,学习别人的长处,改进自身的管理技术。第二,每隔一段时间对工作人员的能力进行考察。以“综合简述题”“日常操作管理”作为两个重要记点。前者主要是对工作者的工作方法进行考察,选择10道覆盖面较广的题目来进行查验。后者则是以平时的工作经验总结为主,看工作人员是否按照记录的标准和要求将设备运行维护和事故处理等内容具体化。总体来说,管理者对两部分成绩进行统一设定,对连续两次排名在首位的员工,升职加薪时予以考虑。而对于成绩不合格者,也要有一定的经济惩罚。

三、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档案分类管理的有效性

第一,优化档案监督与交接工作。特种设备档案的分类管理工作是文件合理交接的重要前提。如果工作人员出现了岗位上的变动,工作的交接是必不可少的。假定档案的分类不明确、设备的种类设定不完整,会为交接工作带来一定的困难,影响检测秩序。第二,促进档案的定期检查工作。管理的有效性会使得档案按照一定的编码表示出来,操作人员能够依据具体的明细进行装订或查询,提升了工作速度。

检测机构范文5

检测机构仪器设备档案是指从事检验检测业务的单位在设备购置、验收、调试、运行、维修、改造、报废等设备管理全过程中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文字、图表、声像等形式的文件材料。仪器设备档案管理是检测机构档案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仪器设备管理的基础,其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检验人员的使用和工作效率, 影响出具检测报告的质量,影响科研水平甚至影响到检测机构的效益,所以加强仪器设备档案管理是极其重要的一项管理工作。

1 检验检测仪器设备档案管理的特点

1.1 仪器设备档案的动态性

检测仪器设备档案管理是一个持续不断变化和向前发展的过程。从设备购进到设备报废或转移出本单位期间,仪器设备档案信息资料随着设备本身的变化而变化,它始终处在一种动态的过程。例如一台仪器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必然要形成使用、检修纪录、更新改造等信息,只要这台设备还在使用过程中,它就要不断地产生新的文件材料,直到设备的使用期结束,才会停止该设备档案信息的更新或管理。

1.2 仪器设备档案的综合性

质检检测仪器设备档案管理工作涉及到众多部门,从计划购进设备到购置合同、从开箱安装到调试使用,从验收完成到支付货款,从检验维修到更新改造,从停止使用到报废清理等各环节,不仅涉及到不同的部门和不同的专业人员,同时涉及各种各样的专业资料,设备本身的多样性和设备管理的综合性,这也就决定了设备档案管理的综合性。

1.3 仪器设备档案的成套性和连续性

要保证仪器设备的正常运行和使用,在设备管理中,就要对该设备的档案有个连续性的记录,形成成套的档案资料,这些资料是该设备的过去和现在情况的完整体现。

1.4 档案材料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从设备开箱就要严把验收关,把所有材料纳入档案,作为原始材料保管和使用,其反映历史活动的客观过程必须是真实的、准确的,在史实方面较其他资料更为可靠,因为它客观记录了以往的历史情况,更因为它准确反映了当时的事实。

2 检验检测仪器设备档案管理的内容

2.1 制订开箱验收制度

新设备开箱时必须有档案人员在场,严格执行开箱验收制度,认真填写设备开箱记录单,包括设备名称、开箱时间、外包装状况检查、开箱后检查、装箱文件及备件查验、中(英)文仪器设备说明书、光盘、合格证、装箱单、配件、工作标准物质、辅助器具、辅助材料、随箱工具等查验;中标单位签名、生产企业签名、相关管理部门及检测使用部门到场并签字。

2.2 设备验收安装调试形成的档案

根据仪器设备出厂的各项要求,选择适宜的场地和环境,满足技术要求;仪器设备的校准证书及检验合格证书,达到国家规定指标标准方可使用,所有调试、验收、校准证书一律归档,仪器安装人员,厂方技术人员,检测机构培训上岗人员均应签字,并撰写操作规程。包括设备安装记录,试车验收记录,设备竣工图,设备备件目录。

2.3 设备运行期间形成的档案

包括设备日常运转情况记录,技术性能参数和精度定期测试记录,设备各类修理及更换零件的竣工验收记录,设备修理费用及主要能耗与材耗记录,设备结构或零件更改、改造、增减记录,仪器设备运行故障和事故记录;高耗能仪器设备的能效测试报告、能耗状况记录以及节能改造技术资料,设备利用、停用、封存与启封记录和设备报废记录。

3 检测机构仪器设备档案管理的措施

3.1 仪器设备档案要及时整理归档

作为档案管理人员,对档案的管理要有责无旁贷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不仅要有崇高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还要有极强的责任心,做到动态管理,随时检查,随时归档的管理原则;做到仪器定期保养与维护,加强对设备的检查、监督校准、检定证书符合国家规定标准。

3.2 对检验仪器设备实施分类化管理

检验仪器设备纷繁复杂,合理确定仪器设备档案范围,对设备档案进行分类管理,建立系统有效的设备档案管理体系,各个分类之间可以相互融合,交叉运用,实现档案的立体式管理,有助于档案的整理和提高档案收集的质量,提高查阅率和实现资源共享,分类依据包括综合管理、仪器设备项目等相关材料开箱验收、安装调试、运行维修、随机样等六个方面。分类归档的重点是仪器设备项目(特别是价值10万元以上的)各个环节形成的不同载体的文件材料。

3.3 对检验仪器设备实施信息化管理

信息化管理是档案管理的趋势,所谓档案信息化就是在档案管理活动中全面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对档案信息资源进行处置、管理并提供利用服务。目的要实现档案信息的数字化和网络化;要实现档案信息接收、传递、存储和提供利用的一体化;要实现档案信息高度共享;要引发档案管理模式的变革。档案实行信息化管理,有利于避免档案因长期保存可能造成文档纸张受潮、虫蚀以及火灾等灾害影响,避免由于档案需反复查阅,可能造成的原件受损或遗失。要实现档案信息化管理,就要制定档案信息化管理的有关标准,运用档案管理软件,加强电子文件和电子档案的管理,做好电子文件、电子档案的积累、保管、利用,保证电子文件、电子档案的齐全、完整、有效,建立、规范、联通各区域网络,建立规范的档案信息网络。通过馆藏档案数字化、数据导入导出、网络资源共享等实现案卷综合管理等功能。

检测机构范文6

关键词:环境监测;社会检测机构;资质认定

我国的各级环境监测站大多属于国家拨款的事业单位,隶属各级环保局,其工作内容主要是提供辖区内环境质量、污染源监督监测数据,为环境管理和环境执法提供依据。目前全国的各级环境监测站普遍存在着监测业务人员数量少、工作任务量大、仪器设备不齐全、业务用房不足、运行经费难以保障、工作效率较低、对辖区内环境质量和污染源现状不能说清楚等问题,尤其在县级监测站更为严重。随着国家对环境保护的日益重视,公众对环境质量诉求的日益提高,带来了环境监测要素的多样化、环境污染物的复杂化以及环境监测市场的不断扩大化,传统的环境监测已不能完全满足环境监测的需要,一些高校和科研机构、社会机构,因具备良好的实验条件、科研实力和人才储备,开始接受一些委托性质的环境监测业务。从目前国家大的政策层面和实际工作的需要,环境监测市场化的发展是必然的趋势。

环境监测行业的市场开放必须首先建立一个平等、公开、公正的监测市场格局,其实质在于:

一是市场运作规范,行业自律机制完善,法律法规健全;

二是监测机构坚守职业道德,秉公办事,不受来自任何方面的压力和影响;

三是监测机构必须是能够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经济实体。因此基于环境监测数据具有社会公信力的特点以及环境监测行业与公众利益的密切关联性,从事环境监测活动的社会检测机构必须被政府承认和接纳,并自觉接受行政主管部门的监督管理,以保证环境监测行业能够始终健康稳定向前发展。

环境监测不仅需要坚实可靠的技术基础,更需要有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的专业人才队伍,还需要与政府的管理要求和决策导向保持高度的统一性。因此认为社会检测机构进入环境监测领域必须具备一定的准入条件、能力认定、监督考核管理机制等。

一、准入许可

对申请进入环境监测领域的社会检测机构需提出一定的准入条件(如实验场所、资金、人员、资质认证等方面) 、认定程序、职责义务等。要严格界定社会检测机构参与环境监测工作的领域和范围,一般社会检测机构在取得计量认证资质后所从事的环境监测活动只能限制在局部的、纯商业化的社会委托监测范围内,诸如环境质量监测、监督性监测、“三同时”验收监测、应急监测、重大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现状监测、环保产品性能检测等监测业务,其监测结果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关乎公共利益,暂时不应该市场化;而对于非污染类的环评现状监测、排污许可证年检、质量体系认证等监测可在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的监督下市场化。对社会检测机构设置一定的市场准入门槛,规范其管理,不断提高社会检测机构的人员素质和监测能力水平,以确保监测结果的真实、可靠和科学。

二、能力认定

为确保社会检测机构出具的数据满足相关技术规范,必须要制定“社会检测机构能力认定管理办法”、“社会检测机构能力认定考核规程”以及“社会检测机构监督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规程,建立社会检测机构日常运行管理、年检、考核以及进入和退出等环境监管理规章制度,规范社会监测机构、人员从业行为,定期接受所在地环境保护部门所属的环境监测机构的监督检查、质量考核等,对达不到要求的责令其限期整改,对不按期整改或整改不到位的进行相应的处罚。同时对在环境监测工作过程中出现数据弄虚作假、报告胡编乱造等行为的勒令其退出。

三、业务培训

环境保护事业的公益特性,决定了环境监测市场不能单纯追求利润的最大化,而应以实现环境公益为目的。因此,要加强社会化检测机构工作人员的思想道德教育,引导其在环境监测过程中坚守职业道德和行业准则,秉公办事,监测工作不受第三方影响,严禁编造数据、不按相关技术规范和标准实施监测,保证提供的监测数据和报告具有社会公信力。当前社会检测机构刚刚起步,人员整体素质和能力水平较低,要加强对社会检测机构人员的培训,由环保主管部门或环境监测站组织开展专门的培训,进行持证上岗培训、考核,不定期进行各类型业务的培训,不断提高其为环境管理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四、监督考核

为保障环境监测市场化进程有序、高效,需要建立完善的制度体系加以保障。应针对环境监测的特点以及市场化的特征,对环境监测的标准、方法,监测机构的资质、能力,监测质量控制及数据采集、处理、等制定明确的规章制度,同时充分发挥社会公众和其他主体对环境监测行为的监督作用,从而为环境监测市场化提供依据。

面对日益开放的社会,环境监测市场化是一个必然的趋势。环境监测其本质是一种公共服务,虽然通过市场化可以提高其效率,但绝不意味着环境管理部门完全放手,相反,政府环境管理部门要在环境监测市场化进程中发挥主导作用,监督社会检测机构的市场行为。我国的市场机制尚不完善,在推进市场化的进程中更需谨慎,可以通过“试点先行、分步推进”的模式推动我国环境监测市场化进程。

参考文献:

[1] 魏山峰.以探索环保新道路统领环境监测事业的发展[J].环境保护2010(01) :28-29.

上一篇国庆节趣事

下一篇快乐是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