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的诗句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冷的诗句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冷的诗句

冷的诗句范文1

2、年轻的心,总是渴望外面的繁华,一意孤行说要追随心的方向,直到经历了生活的酸甜苦辣、人情冷暖;才放下多年的执着,后悔当初的抉择;苍老的心,看透酒红灯绿的灿烂春光,看破一切都只是自己的幻想,看尽世间繁华,看淡一切缘起缘散、人走茶凉;早已洞悉平平淡淡才是真!幸福堆积因有人疼爱,而非靠眼前冰凉的风景。

3、一个饱经风霜尝尽人间酸甜苦辣的人,不管人情冷暖或世态炎凉如何反复变化,都懒得再睁开眼睛去过问其中的是非;一个看透了人情世故的人,对于世间的一切毁谤赞誉都无动于衷,不论人们对他呼牛唤马一般的吆喝,他都会若无其事地点点头而已。

4、日历一定也许是机器人,不论你怎么呼喊它哀求它,它还是一如既往的往前走,安静的往前走。可能是它看过太多的人世间的一切人情冷暖也看透了人心叵测与真诚!所以它除了继续往前行走还能如何呢。

5、愿你遭受过人生的不幸,但仍期待幸福;愿你受过别人的背叛,但仍选择勇敢去爱;愿你在看透世间丑恶与人情冷暖后,依旧,愿意付出善意。

6、人生就是在红尘中摆渡,体悟诸般痛苦和世间百态,看透人情冷暖,看淡是是非非。

7、世间的事情,有多少能说清,人潮中的人,有多少能看透,遇不见的未来,你如何去预测,丑恶的世态,怎么避开?人情冷暖,明枪暗箭,你如何躲藏。

8、不知不觉人到中年,时间迷离了双眼,惰性消磨着生命。别再说“看透世间险恶,尝尽人情冷暖”那只是仍放不下,参不透的借口!何不于山水间觅一份恬静。

9、走出自我的困守,放下那些脆弱的骄傲,看尽世俗烟火,尝遍人情冷暖,最终要抵达的出口,是内心的看透,是能踏踏实实地活在人世间。

冷的诗句范文2

一一一引言

传世的青花,在明眸如水的女子眼中,那般娇美,那般明艳,就仿如青花已不再是自己,而是真实的女子,妩媚而又羞涩,清新而又脱俗。青花似水,倒映在女子眼中,流淌在女子心里。可谁又知道,多情的女子在迷恋青花的时刻,她已被角落的小草迷恋。

架一楫小舟,游于多情的江南,女子入江南烟雨花,构成世间清雅图。当女子陶醉于如此的画面,她是否知道,她已陶醉了别人。

举目望明月,明月隐,繁星逐。繁星是女子的眼,闪亮着迷人的光。女子说,有一颗星代表自己。可她是否知道,她已代表了另一个人的心。

女子眼里都有美。她,美眼看世界,领略了无限山水风光,观赏了无尽尘世风情。她用尽一生,把双眸投向了外面,寻找生命的奇妙,自然的绝美。然而,大多时候,她赏的是高雅,听的是天籁。她本是凡尘女子,却不食人间烟火。她本是静水柔情,却居身繁华。于是,她成了泰山之巅的明珠,永远闪耀在天空下,不曾见,世人对她投来的歆羡目光,也不曾知,小草对她倾尽一世爱恋。她的目光,向往着蓝天白云,向往着日月星辰。

身居高堂不知小池鱼儿欢,位在雅洁不明花草美。女子,你可知,你举目赏繁华,却冷落了望你的人。

也许,人心复杂,也许,世事纷繁,你不愿纠缠其中,所以选择在高洁处了结此生。可,你是否愿,失意赞美你的人?其实,你何曾明白,世上真正的美,并不在外面,而在你的心里。你,不就是人间至美,只要你肯放下身段,去看看那棵仰慕你的小草,去听听她的歌谣,去和她共度一时。或许,只有这样,你才会明白:美不在远方,美就在身旁。女子,你本善良,何必无意让你冷落的人受伤?仰慕也是一种美,欣赏也是一种美,你既然喜欢美,就不应该排斥这些美,不是吗?

冷的诗句范文3

关键词:双十一;消费者;中小电商

一、双十一成交额

1.2015年双十一数据

商家利用双十一进行大幅度的打折来吸消费者,利用实惠的价格来引导顾客购买一些堆积的库存产品。随着购物节这几年的发展,消费者和商家选择双十一活动的动机也在渐渐地改变。在2015年“双十一”购物过程中,消费者不再仅仅看重价格低廉的程度,而是更加注重在保证商品质量基础上的价格折扣程度。商家也发现了双十一活动的另一重要用途,推广新产品。

回顾2015天猫双十一全球购物狂欢节,一共912.17亿元的全天成交额里包括无线成交额626.42亿元,无线成交额占全天总比接近70.0%,毫无疑问这是一个创造了消费历史的数据。强势的双十一用实际数据不断地攻破各项消费纪录,2015年双十一在开始的1分多一点就创造了交易额破10亿的惊人成绩,而打破百亿大关仅仅用了12分半,这一时间相比较2014年购物节整整快了一倍多。在购物节开始的11个小时后天猫成交额就已经超过570亿,这个数据已经超过2014年双十一全天成交额。最后结束的时候,2015阿里巴巴双十一购物节带来了一个巨大的数据――912.17亿,世界无不为之惊叹!

2.2015与往年对比

每一年的双十一实际上都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2015年双十一与往年相比较,至少有五个方面是往年没有的。这些既包括宏观经济的大方面也包含微观经济的小个体。

(1)宏观政策上来说,2015年提出了经济新常态。国内需求是刺激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来源。所以,2015年的双十一庞大成交额的意义也是巨大的。

(2)2015年双十一相比较于往年最大的也是最明显的区别就是营销推广力度。2009年第一次双十一的时候,仅仅有27个品牌参与,折扣程度也仅仅是五折,最后成交额最大的是杰克琼斯500万元。从这些数据我们可以看出,当时双十一的推广力度很小。而2015年的双十一在湖南卫视特意举行了双十一晚会,效果是显而易见的。去年一共有四万家商家参加活动,参与品牌总数超过3万。

(3)贷首次登上双十一的舞台。2015年上半年阿里巴巴推出了花呗信贷服务,其隶属于蚂蚁金服。去年双十一的时候大量的年轻人使用了这项服务。信贷服务无形中为双十一巨大的成交额提供了助力,反过来双十一也给花呗带来了巨大的用户流量。

(4)网购这一习惯已经被培养起来。B2C平台近年来发展迅速,双十一活动力度更是越来越大。随着参与商家与消费者的日渐增多,双十一活动也日渐规范化。互联网消费一人成为一种习惯。42.6%这是2014年的无线占比,而2015年这个数据则翻了一番,接近73%。这些数据背后的含义就是:网购已经成为普通大众的一种消费习惯。

二、成交额与盈利

自从2013年元月阿里巴巴集团重塑业务开始,平台、金融和数据三大方面就成了阿里主要盈利来源。平台主要是指淘宝和天猫,金融是蚂蚁金服,数据则是指大数据的收集和分析。数据将会发展成为阿里最重要的盈利来源。

1.淘宝和天猫商城

淘宝是C2C平台,而天猫是B2C平台,这两个平台是目前阿里集团的主要盈利来源。它们的盈利模式大体上是相同的。在双十一,销售提成和广告费是最为可观的财务收入。依据天猫的活动规则,不同商家不同品牌不同种类商品,天猫将收取2%-5%的提成。只提成这一项阿里收益就会在18.24亿元-31亿元。

2.支付宝和蚂蚁金服

支付宝和蚂蚁金服是阿里的支付与信贷的两大手段。网购不是传统的银货两讫的交易方式,我们的货款会在第三方平台“暂住”5-20天的时间。从买家付款到收到货需要的3-5天物流时间。买家确认收货后,货款从支付宝到卖家一般会有2-3天,但是超过80%的买家没有确认收货的习惯,系统自动确认收货时间会延长到15天。双十一912亿的成交额就有超过300亿的滞留款。支付宝利用其它协议获得高额利息收入。去年双十一,一个比较突出的特点支付默认花呗。花呗作为一个金融机构,不仅可以收取信贷的利息,更大的作用是对消费变相的推助。2015年双十一蚂蚁金服就至少盈利1个亿。

3.大数据收集与分析

大数据意味着大量精准且有商业价值的信息。双十一这个狂热的购物节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数据库。这个数据库里有大量的消费者消费信息、店铺商家的信息和品牌的销售信息。厂家不需要直接面向消费者,他面对的是网上的批发商和零售商。如果能预测最热卖的产品的种类、质量和产品数量。厂商下的生产计划就会更加明确。他们就可以做好仓储工作,预防原材料涨价和订单不平衡。商家直接面对消费者,商家向阿里购买消费者的信息,得知和自己商铺相匹配的潜在顾客,以实现精准推广。物流在双十一是最为“受累不讨好”的企业。如果他们可以预先知道大概的包裹数量,他们就可以做好策划方案以应对大量的包裹。

三、成交额背后的意义

双十一最大的意义莫过于推动产业经济升级。电商及与其相关的服务行业隶属于第三产业,电商在几年之间快速的发展起来,第三产业由此加速了转型的步伐。巨大的成交量对拉动内需,带动东部地区和三四线城市的发展有着重大的意义,一定程度上带动了国内经济发展。

1.刺激了我国经济发展

从宏观经济上说,双十一最直接的意义就是带动国内需求发展。18.39万亿这是2011年全国零售的销售总额,平均每天的全国商品零售总额在504亿左右。而去年双十一仅仅一天的网络上的商品零售总额就接近2011年全天所有线上线下销售渠道的消费总额的2倍。依据三驾马车理论,巨大的消费需求促进经济增长,直接推动了GDP。

2.推动我国向第三产业转型

不仅仅是表面上的巨额盈利,双十一庞大的成交额也为国内再生产提供了巨大的动力,从侧面给传统的生产制造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机会,也让互联网+的概念以一种强势的态势进入传统企业的发展规划之中。这其中最为突出的无疑是零售业,天猫超市、京东商城和苏宁均是零售+互联网的典型代表。物流也是比较容易与互联网相合作的行业,甚至可以说是互联网消费带动了物流行业的发展。近年来农业也从互联网+中受益良多。双十一是一次大规模的集中采购行为,农业产品基本是刚需比较强的必需产品,是无论大家在何时何地都会需要消费的产品。所以,在双十一也是农产品集中大量购买的良好时机。对于一些还没有加入互联网的传统行业也通过双十一巨大的成交额看到了互联网+的必要性。因此,与互联网相抱团的产业升级势不可挡!

四、巨大成交额背后的忧虑

不可否认,大额成交量背后本来被隐藏的问题也越来越难以忽视,并迫切地需要解决。双十一是大型电商举办的一次大型集中性采购活动。这其中有两个比较明显的问题,其一是大型电商是这次活动的主要参与者,小型电商几乎是被排挤到这个活动之外的。活动力度越大则电商参与的成本越高,相应的进入门槛越高,小型电商也就越难参与。其二便是过度集中采购的问题,过度集中采购会造成双十一后大量的退货以及很长一段时间的网购市场萧条,这些无一是一个健康的市场该有的现象。

1.存在过度集中消费

巨大的成交额让人心惊,消费者与商家为了抢占商机几乎失去了理性,但是作为双十一的发起者阿里集团却一直保持理性:挣钱的同时打击电商平台的各个竞争者,比如京东、国美、苏宁等。每一次双十一都是一次大型用户流量扩展活动。活动期间大量的新的注册用户涌入天猫商城,更多地消费者基群带来的是更多的大型商家或是品牌入驻。这些对阿里集团而言无疑是很乐于见到的局面,但是对消费者和商家来说这些都是不正常且易于产生危机的局面。

就消费者来说,双十一这种大型购物活动拥有很大的吸引力,会集中性购买很多产品。集中消费容易引发两个问题。其一是冲动消费,面对低价诱惑,消费者大量购买并无实际需要的产品,并且购买后造成大量的闲置,这对资源是一种浪费。其二是易上当受骗,2015年双十一后有许许多多的消费者反映,买到的商品出现活动前夕短暂提价,然后进行折扣的现象,给消费者一种很优惠的假象。这一现象在服装商上尤其明显,接近4成的服装商均有抬价后降价的行为。而在最新发现的虚假购物网站中接近一半是在阿里集团下的购物平台里发现的。

就商家而言,过度集中消费会带来更严重的损失。首先,消费者不理智过度购买和商家虚假宣传均会带来高退货率。高退货率代表着大量的后期整理工作,要花费原本可以避免的时间和资金成本。除此之外,过度集中消费还会给商家带来很长一段时间的“空巢”期。有很多商家反映在双十一之后的两个月甚至半年店里都不会有新的订单产生。

2.背后小微企业实际的盈利情况堪忧

双十一活动力度越来越大,参与的消费者越来越多,但是双十一商家进入的门槛反而越来越高。对于大型的参与商而言,这是一次如果不能赚钱赚吆喝但至少是赔钱赚吆喝的活动。小型参与商则可能面临两难的局面。一方面,双十一是大家集中采购的时间,错过这次活动失去的不仅仅是这一天的机会,还有即将被其他商铺抢去的用户流量。要知道在集中采购后,很长一段时间消费者并不会进行下一次购买。另一方面,参加活动所提供的活动力度又不如大型商家,不能提供消费者满意的折扣。总的来说小型商家是赔钱还不能赚吆喝。

双十一零售商品销售额排名前20的几乎都是知名品牌和大型商家。大型商家具有规模优势可以承担大幅度折扣。并且这前20个商家的销售额占销售总额的5.4%。2015年天猫入驻商家一共有13万家。两者相比较能看出中小企业竞争相当激烈。

五、PDCA循环下的对策

PDCA循环即管理循环,是由美国著名的质量管理专家戴明(W.E.Deming)博士于20世纪50年代初率先提出的,它常常被简称为“戴明环”。PDCA循环是按照从计划(P)到执行(D)再检查(C)最后处理(A)的顺序管理并以此循环下去。在双十一活动过程中需要利用这个管理方法进行管理,从而为双十一寻找到扬长避短的发展方案。

1.周密的活动计划

一个周密的活动计划是面对所有问题的基本前提。就前文提到了两个问题都是需要精心且详细的活动计划来规避的。如果消费者在双十一之前就把自己需要的产品列出来加入购物车并做好价格记录就能够很完美地避免过度集中消费。如果商家能够在活动之前做好一个应对各种情况的出现的活动计划就能够有足够的策略应对活动后的各种退换货的麻烦事项,小商家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活动中赔钱不赚吆喝的情况。

一张理智的购物清单是消费者面对双十一的必备武器。消费者在双十一中最大的问题在于过度消费。现在很多理性消费者开始在活动开始前就把自己需要的商品加入购物车。然后在活动当天依据相同商品不同品牌的折扣力度再进行购物。运费险是一枚互联网购物的后悔药,有了它消费者就有了退货的保障。

完善的活动策划是中小商家面对大型企业品牌最牢固的盾牌。一个完善的活动计划要包括强中后期三个部分,前期宣传、中期执行和后期售后服务。要环环相扣才能保护中小企业在双十一中不受打击甚至盈利。

2.高效的执行管理

整个销售活动的过程都贯穿着高效率的执行管理能力。良好的前期宣传是小微型企业应对大型商家的有力杠杆。虽然小型商家很难在折扣力度上击败对方,但是小型企业可以通过前期大量的宣传吸引消费者。最起码一个良好的前期宣传可以增加网点用户流量。有力流量就有机会。在中期需要高执行力,这时候每一个可能遇到的交易中的细节都要尽可能的预测到。在销售的过程中会有大量细节需要注意,这些细节都是要经验总结出来的。细节决定销售量的涨幅。

3.精细的再检查和处理

买家付款完成并不是一个销售活动的结束还需要采取更多的措施来巩固已有的顾客。中小型商家用户流量来之不易,每一个流量用户都有可能是下一个消费者。有力度的前期宣传、良好的客户服务、稳定的商品质量和售后服务都是增加稳定客户源的法宝。前期宣传带来流量,良好的客户服务是消费者对店铺的第一映像,稳定的商品质量往往决定商品在消费者对商品的评论,二评论直接关系到店铺的声誉,售后服务一般会带来比较高的消费者的再购买率。

六、结语

双十一庞大的成交额从浅层次上来讲,双十一活动发展迅速几乎以周期的平方进行扩大,给阿里带来了数额巨大且持久的盈利来源。它的三大主要盈利来源(平台、金融和大数据)均有前景有潜力。从深层次上看,是三大马车的贡献者,对GDP增长和第三产业经济转型有重大的意义。虽然成交额背后包含了许多问题,但是利用PDCA循环也是可以改进的。PDCA循环是一种螺旋向上的管理系统,经历周密的计划、高效的执行、精细的再检查和处理一定可以营造一个健康积极的双十一购物环境的。

参考文献:

冷的诗句范文4

赵洋是我在石嘴山市业余美术班里遇到的一个孩子。

暑假,我去检查业余美术班的教学,李老师告诉我,班里有个叫赵洋的小孩,上课太捣蛋了,故意跟老师说反话、乱喊乱叫不说,还不停往讲台上跑,搅得无法上课。而他爸爸,每次接孩子时脸都拉得很长,气哼哼的,不看孩子的画,而是把画夹一摔,出门时不是骂孩子一句就是打一拳。

我觉得很奇怪。要是对老师的教学不满意可以不学嘛,干嘛要打孩子呢?老师还说:其实这孩子天赋很高,画儿画得非常好,几乎是全班最好的。

我到班里看了赵洋的表现,果然像李老师讲的那样,赵洋在他的座位上一刻也不停歇,捅捅这个,捣捣那个,搅得四周鸡犬不宁。每次老师让大家讨论问题时,他几乎在举手的同时就跑上讲台,老师只顾应付他了,课堂便乱作一团。最让我惊奇的是,他竟然忙里偷闲地完成了作业!而且,真地画得相当不错。这节课的内容是用构成练习色彩视觉效果,赵洋天生的视觉平衡能力与色彩搭配能力,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放学时,李老师偷偷指着个刚进门的男人对我说:“这就是赵洋的爸爸”。我看见这位爸爸脸上好像挂着一层黑雾,大踏步走到赵洋跟前,又大嗓门喊叫:“走!回家!”扯过画夹,还在孩子脖子后面猛推把,差点将赵洋推倒。我心里不舒服极了,第一个念头就是想喊住这位爸爸,问他为什么要用这种态度对孩子。但又忍住了――我想明天亲自上课,摸清孩子的情况后再找他。

第二天上课,我发现我也不能控制课堂。差不多所有的孩子都在扯着嗓子讲话,都在胡闹,而所有这一切,都是因为赵洋――第个发出喊声的是他,第一个敲打课桌的是他,第一个跳着跺脚的也是他,只要他一带头,一秒钟时问便引起连锁反应!

我认为这个班必须调整了,而调整的关键就是赵洋。我想这孩子以前一定发生过不平常的事情,我想明天和他爸爸谈谈。

常言说:“七岁八岁讨人嫌”,其原因是来自自我意识的觉醒,这个年龄的孩子觉得自己已经是大人了,什么都懂,实际上懂得很少,但他不知道。这样,他就会在所有的场合调皮捣蛋,想借此引起他人注意。

但赵洋的表现,已经超出一般意义上的“讨人嫌”了,那么,是不是赵洋在家中、在学校过于欠缺关注,甚至被压制过度呢?他是一个强势儿童,活跃、好动、勇敢、很有闯劲,在一个以“听话”衡量孩子好与不好的国度里,这类孩子必然会面对打压。无论老师还是家长,都会严加管束,让他闭嘴,让他别动,吼一嗓子,打一耳光,封住这个喷发着的火山口,让他暂时安静。

第二天,我在黑板上画了一匹马,让孩子按照自己的意愿自由改造。结果,赵洋画了匹能够放出火焰的马,画得好极了:马蹄是黑色的,马身是铁锈红,再配上黄中加绿的背景,周围飘着大朵的白云,效果十分高级:小小的马头大大的马身,身上长着一对翅膀:脑袋喷射出熊熊火焰,从枯黄到枯红再到大红渐变:马蹄下面也在冒火――真是太壮观了!

但是,因为丢了个小铅笔头,赵洋便紧锁眉头,焦虑得像是丢了妈妈,一次一次地大声喊:“谁偷了我的铅笔?谁偷了我的铅笔?”那种表情、神态,特别烦人,我想一般的成人见到这样的孩子,会忍不住想打他一耳光的。

我想:赵洋之所以这样,肯定与他爸爸有关。快放学时,我趴在走廊的窗边向楼下张望――我想知道这个爸爸在没人注意他时的状态。

不久,赵洋爸爸进入我的视线:他骑着自行车,脸上笑眯眯的,与前天简直判若两人:他在楼梯前停下,锁车的时候还在微笑,甚至上楼时还在摇头晃脑,像哼着歌儿:但等他走到走廊口的时候,脸色开始沉了下来;走到教室门口,已经完全阴云密布了。

进了教室,他一脸恶气,“哐”地一把扯掉孩子的画夹,在赵洋头上重重推了一把,吼道:“磨叽啥?回家!”

当时,我觉得,这位爸爸酝酿情绪的本领真是高超,一般的电影演员都达不到。但他为什么要这样做?

我叫住他说:“你先别走,看看孩子的画吧。你看你儿子画得太棒了,赵洋天赋很高。”

他头也不抬地说:啥天赋!我送他来又不是学画画的!我大吃一惊,问:不为学画画?他说:听说你这里能改孩子的毛病,我是让他改毛病的!

我马上打断他:“请你到我办公室来,我要跟你谈谈。”

刚进办公室,这位爸爸立刻恢复了锁车时的状态,脸上笑眯眯的。他的神情感染了我,我也笑了,说:“不能在他人面前说孩子的不是,这是家长必须遵守的原则,所以我请你来这里,谈谈赵洋的情况。”

他说:“我这孩子是”人来疯,一有外人在场,就闹个不停。在学校,闹得老师上不成课,老师要我严加管教。我说让你怎么管?他说打,只有用这个办法才能镇住他。我跟老师现在都在这样做。我这个儿子呀,绝对不能给他好脸,给好脸就想上头。”

我终于明白:这位爸爸为什么要酝酿情绪,为什么每次进来都要摔画夹,都要猛推孩子一把了。

我问:“你用这种方式多长时问了?”“大概一年。”“效果怎么样?”他说:“你都看见了,还用说吗?”我说:“所有的问题都有根源,我想知道赵洋的根源在哪里。”他说:“这个嘛,我也搞不清楚。” 看来,得靠我来搞清楚了。我问:“这孩子主要由谁带大的?”他说:“我爱人是售货员,工作时问不固定:我呢,是公安局刑警队队长,忙起来忙得要命,闲起来点事情都没有。闲的时候,我想锻炼下赵洋的社交能力,就把孩子带到办公室,有时候别人请吃饭我也带着。” 我心里“紧。根据赵洋的长相,小时候 定非常可爱。刑警队都是些大姑娘小伙子,坐办公室里很无聊,来了这样个小男孩,大家肯定把他当“玩具”了,都会逗着他玩。因为孩子的爸爸是他们的队长,所以对孩子更会逗个不停。在“饭局”那种场合,如果有个孩子,大家更会加倍关注他。

爸爸说:“到了上学的时候,老师说赵洋根本无法安静地坐在座位上,无法安静地听课,老在大喊大叫,就 次次找我告状,我觉得很丢脸!”

我说:“因为以前他被关注惯了,而学校老师不能时时关注他 个人,这种胡闹是想引起别人对他的注意。”

他说:“其实,我也意识到有这方面的原因,所以,后来就严令所有人不要再理他,谁理我就跟谁急。再后来,干脆不让他去单位了。要是同事来家里谈事,我也禁止他们搭理赵洋。”

我说:“假如换了你,开始大家对你很热情,你觉得自己人缘很好,可是突然问,所有人都不理你了,你会有怎样的感觉?肯定会疯掉!你肯定会想:我哪儿不好了?是不是因为我有毛病人家才不理我了?这时,你就会挖空心思地想招,把人们的注意力重新吸引到自己身上,对不对?赵洋就是这样一种情况。”

爸爸使劲点头:“你说的对,赵洋的确这样。如果我与同事聊天,他就会把电视声音开得特别大,吵得我们根本没法聊。我说他几次,他开始会关小一些,但后来还会把声音开到震天价响。我忍无可忍,把他拎到另个房问,暴打一顿。同事会觉得很尴尬,赶紧离开。现在,来我家的人越来越少了。”

我问:“要是家里没外人,赵洋什么表现呢?”他说:“很乖。”

我说:“孩子因为在家得不到关注,就想在学校拼命找回,加倍地争取关注。可越争取越争取不到,越争取不到就越发争取,就恶性循环了。”

我已经意识到:这是一个把自己的精神享受完全建立在别人对他的关注之上的孩子。因为爸爸突然的禁令,给孩子造成了长期的困惑,以致发展成严重的心理焦虑!

我说:“这样吧,这个暑假班还有10天的时问,我来调整你的孩子。但我需要你的配合。你要做的,就是对他好,朝他微笑,每天抽出时问陪他玩。我会用我的方式调整他,如果你不配合我,继续用以前的方式,赵洋就会在我这里修复家中的创伤,我的调整就会不起作用。”

他说:“行,我保证。”

从正式接手算起,第一天上课我提了个十分有趣的问题让孩子们讨论,他们“哇”地一声,差不多全都举起手来。赵洋把手举得最高,脚尖都踮起来了,边举边喊:“老师!我!我!

我还没说话,赵洋已经耐不住了,跳起来跑上讲台。将小手举到我的眼前,遮住了我的视线。

我按下他的手,抓住他的双臂,平静地看着他的眼睛,说:“赵洋,请你回到自己的座位。”我的手 直没有松开,卡着他,眼睛直视他的眼睛,慢慢将他送回。

为什么要直视呢?因为在需要关注的时候,那颗心是狂乱的。作为孩子,他无法用意志来控制这种狂乱。在孩子,心理紊乱、情绪狂跺的情况下,你就是喊破嗓门,他也不会注意,他的内心不会因此受到震慑的。

一般情况下,成人的语言无法给孩子造成震

慑。只有目光,目光可以通过眼睛照进他的心灵。在我对他说话的时候,我的嘴巴是配合眼睛的,而不是眼睛配合嘴巴。

为什么要抓住他的手臂?首先,在我按着他的手臂时,能够向他传导 种平静、稳定的信息;其次,在我送他回到座位的过程中,不会因为松手给他重新跳回讲台的机会。回到讲台之后,我说:“请大家再举一下手。”

这 次,我用眼睛的余光关注着赵洋,看见他在举手同时,脚已跨出座位正向讲台冲来。我迎上去,抓住他的双臂,小声告诉他:“老师会叫你的。”在我退回到讲台过程中,我发现,赵洋已经焦虑得浑身抖动了。我用最快的速度回到讲台,指着他说:“请赵洋发言!”

赵洋唰地站起来,气喘吁吁地回答。他的语言没有标点符号,语速快得就像刮过股阵风。那种期待关注的心情,唉呀……

接下来每次发言,赵洋都要来回跑:每跑次,我都重复前面的动作。我尽量把动作提前,在他举手后快速用眼神给他一个“肯定会让你发言”的暗示,然后马上叫他。

这是我们努力的第步:交换信任信息。

第二天,课前讨论时,赵洋又习惯性一个箭步冲上讲台。我知道这幕戏要重复很久,早已做好了思想准备。而此刻的赵洋,还没有意识到这种重复。我不可以接着用语言提醒他,我要让他自己发现并建构起个关于原则的概念:只要回到座位,举起手,耐心等待,就会得到关注。跑上讲台没有用,肯定会被送回的。

给孩子建构原则不用讲道理。对赵洋这类孩子,讲道理不起作用,最好的方法是让他自己体会。自己领悟。这样才能刻骨铭心,才能牢记在心,才能最终形成自己的经验。只有经验才会发挥作用,才能成为人格的一部分。

原则的建构也是这样。要反复使用“事件过程”,用行为使孩子经验到。只有这样,才能将原则植入他们的心中。“听到了”不等于“知道了”;“知道了”不等于“能做到”,道理无法代替行为,孩子内心的那个“自我”与听来的那个“道理”是分离的,无法统一。

许多家长总将原则当成种知识去“教”,但“教”出来的原则是:孩子会讲得头头是道,但是实际当中一条都不能遵守。这样的原则没一点用处,它就像假牙与假发,一碰就掉。比如赵洋,我不跟他讲道理,我只在做。跳上来送回去,再跳上来再送回去。只要他跳上讲台,我就不让他回答,在来来回回的反复之中,我坚信,有一天他会自己知道“跳上讲台”与“举手等待”之间的关系。

一旦认知了这种关系,他就会从中有所发现。这种发现再经过次次重复,就会形成概念。而这个概念会改变他的认知及心理状态。又由于他对自己亲身体验和归纳出来的概念充满信心,就会学习控制。在控制之中,就会成长起意志力。有了意志力,就更能控制,这就是良性循环了。而这一切,取决于我们之间沟通的第二步:“交换信任信息”能不能坚固。

第四天,赵洋举手时目光总是紧紧盯着我的眼睛,里面透露出这样的信息:让我回答!让我回答!

尽管迫切,急不可耐,但我能感觉到其中的信任――李老师肯定会让我答的!那种坚定的眼神,感动着我

第七天,我与赵洋已经进入种状态:只要我用眼角看他眼,他也会看我一眼的;只要我朝他笑一下,他也会朝我笑一下。这样的交流使我充满信心。

之后,我想试着先叫其他孩子发言,我要让赵洋学会等待。

我用眼睛扫了扫他,说:“我知道赵洋很想发言,但齐龙也想……”话没说完,赵洋马上冲我瞪起了眼睛,而他的小身子,几乎同步弹起。我立刻朝他一笑,歪了歪头,示意坐下。他愣了一下,虽说很不情愿,最终还是坐了下来。坐下之后,胳膊肘在桌面上下捣动,目光迫切,小手在摇。

让我欣慰的是,虽然他仍在乱动,但摇手的节奏明显减慢了。这说明他内心的焦虑正在减弱。

第八天.我已经能问隔着来叫其他孩子发言了。每当他习惯性站起时,我就用眼神示意,他就会立刻坐下,将胳膊搭在桌上,纠正手势,再一次举好。我们之间达成了一种默契。

但我不能做得太过,太过就会使他失去耐心。人的耐心就像一株树苗,需要慢慢成长。先是隔一次叫他一回:再是隔两次叫他一回。就这样,我俩进入到第三阶段的努力:练习耐力。

遗憾的是,我没能使他进入到最后的阶段――完全正常。这个暑假班没有足够的时问。而赵洋,只有在耐心、信任及关注的太阳下,在爱与爱的相望中,在心灵和心灵交融的毛毛细雨里.才能够逐渐软化他那颗被厚厚茧子包裹着的心。要是有足够的时问,我相信赵洋能够完全恢复正常的,即便是回到了传统的课堂,他也能够等待,能够遵守原则。

十天时间一晃过去了,最后那天,我向全班宣布:“假期学习结束了,明天咱们放假!”

孩子们先是一愣,静了一会儿,呼啦一下,仝围到我的身边。

赵洋挤到我的身边说:“老师.我能抱抱你吗?”

我吃了一惊,因为中国的孩子大都没有这样的习惯。当时,那种幸福的感觉,真是难以言说。

我一把抱住他,抱得很紧,同时在他的脊背上面拍打。赵洋高兴地咯咯直笑。虽然隔着衣服,但我能够清晰地感觉到他那衣服里面、身体里面传导出来的幸福,以及那颗小心脏激烈的跳动。这样的感觉既让我感动,又让我悲伤。

赵洋的爸爸来了,我告诉他赵洋的变化,以及调整赵洋的全部过程。还告诉他今天赵洋最先提出要拥抱我,这位爸爸眼中露出特别欣慰的光,不住地点头感叹。

我说:“我要特别强调的是,赵洋虽然开始遵守秩序了,但是,他的问题不是只用十天就能彻底解决的。现在,只有在我的班里,他才会有良好的表现。他的‘病根’,还需要很长时问才能清除。大约要一年,也可能是两年。”

爸爸眼中的光亮唰地变灰暗了,起身就走。忽然又转过身来,说:“李老师,我谢谢你这些天为赵洋做的一切。但是,我不想再让他来这里学画画了。”说完,便离开了房问。

我感到一阵迷茫,这是为什么?是不是变化没有达到他的期望值“

冷的诗句范文5

我可以飞我不??邸∥也凉??的眼?I???s??砻患??

我发着光白色的光曾掠过??的??我懂??的心事

是因?槲沂??的Angle

???碰到任何困难我??卦谝慌浴??阍焦?恳蛔?

世界?有光明黑暗至少有我做伴就?我陪??到天亮

人心冷漠????望??有我在身旁不用到处?ふ蚁M

我这里是安全地?А∨浜??的生活?拍?e?岩捎形业拇嬖

???上眼?睡以前我就????耳?拿走??的心事

Baby 我是??的 Angle

(JJ《天使心》)

——题记

金色的第一束阳光洒入人间的时候,阳光去寻找各自的主人,而这时,纯真的天使也在忙忙碌碌,我不是天使,所以我不知道他们会做些什么,也许在不知不觉中,天使与我们擦肩而过……

农茂市场中很热闹,猫猫牵着她母亲的手慢慢在这散发着朝气的地方乱逛,她们没有目的地,纯粹是图个好玩,毕竟在假期中无聊也是件有趣的事儿;撑着顶阳伞,尽管有铁棚搭着,但猫猫妈妈却坚信阳光辐射的厉害程度,猫猫炯炯有神的大眼睛骨碌碌的转悠,像是随时能发现什么精美的玩意儿,猫猫长的不算漂亮,但绝对算得上可爱,她一头毛茸茸的细碎短发,在阳光的照耀下灿灿发亮,可爱的鼻子上也因为太阳的穷追猛打而沁出了点点汗珠。

也许猫猫是个不切实际的孩子,但绝对算不上是梦幻,猫猫相信天使、相信神,相信好人有好报、坏人有坏报,相信……太多太多了……尽管如此,猫猫的母亲听了却说:“天使?什么玩意儿,能用来当钱吗?”猫猫不觉得生气,反而有些好笑,她觉得母亲真是太现实主义了,不,也许大人都这样,恩!一定是的!猫猫现在很幸福,父亲开了一家公司,也许规模不是很大,但生意倒也很不错,母亲在一家电脑公司上班,所以他们家的电器一向是比平常人家多一倍的,不过猫猫不以次为荣;猫猫知道父母不反对她写感情故事,但绝对反对她以次作为一个赚零用钱的途径,不过到底是叛逆,猫猫还是悄悄的投稿,也从中获取了不少稿费,不论多少,猫猫都把它藏起来……藏起来……

猫猫最大的理想就是能把奶奶接到自己身边住,但这得要猫猫工作了再说,现在猫猫能做的就是存钱,定时去看望奶奶,而猫猫对于自己来说,她希望以后能养一条拉不拉多,她知道这要很大一笔开销,所以猫猫不要别人督促,总是很努力的在学习,在复习,在预习,谁都只以为猫猫是个天生的读书狂,只有她养的松鼠——“瑞瑞”知道……

猫猫看向了一处,皱了皱鼻子(这一向是她的习惯动作)“老妈,你看这个小姑娘,年纪这么小就要出来设摊,好可怜呀……”话毕,原本有一道白色的神圣的光掠过了猫猫,却奇迹般地停留在了猫猫的身边,只可惜猫猫看不到他,“嗨!准是父母出来工作跟的来的,现在没事干了,只能待在这儿。”那道白光的主人听了皱了皱眉,“你说他们是不是在凑开学的学费呀?”白光的主人露出了微笑,他知道猫猫就是他要保护的人了,“猫猫,你想的太复杂了,别想了,咱回家吧!”“哦,对了,书店还没去,老妈,你先回去吧!我看好书就回来。”“那你快点……”

去书店干吗?看那些阿姨在你没买书走出去时,看你的恶狠狠的眼光吗?猫猫才没那么傻呢!……猫猫奔向那些之前看到的那些设摊的小孩,逐个买了些东西,自始至终,都有一道白色的光芒跟随着她,猫猫去了同一弄的栀子婆婆的家,把买来的东西送给了婆婆,婆婆年纪大了,孩子什么的不常来,猫猫几乎成了她半个孙女,望着婆婆淡然而又满足的笑容,猫猫突然有种自己被需要的幸福的感觉……

冷的诗句范文6

关键词:韩剧文化产品传播生态环境

1.韩国电视剧在我国由“热”到“冷”的嬗变

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韩流以其惊人的速度席卷中国大地。在不知不觉中,韩国文化的符号与元素开始走进了我们的身边,走进了我们的日常生活,走进了中国的大街小巷,而一部部韩剧则更加是成为了国内广大电视受众丰盛的精神大餐。

1.1韩剧“热”的形成

韩国是中国一衣带水的近邻。从上世纪开始韩国人已经悄无声息地展开了对自身文化的整合和全球传播,他们通过对传统和外来文化的融合创新,形成了鲜明的极具韩国当代特色的文化形象,并运用现代多元的传播手段,将文化发展成产业,从而使得其文化的生命力得以展现和推广。从早先的《嫉妒》到之后年的《爱情是什么》,再到大热的《大长今》,一部部具有浓郁生活气息和世俗风格的电视剧,以其喜剧性的态度与生活化的描绘将温暖的爱情与亲情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征服了中国观众,影响着中国受众的媒介使用、消费行为和文化认同等其他层面。

1.2 韩剧“冷”的嬗变

2005年,《大长今》将韩剧的热潮推向了最高峰,创造了无数个收视神话,但盛极而衰,在此之后韩剧热却悄然降温。同时,大众媒介对于韩剧热播现象的宣传与报道也不像以往那样的铺天盖地,而韩剧新片的新闻会数量也明显少了,这样就大大减少了韩剧的受关注度。除此之外,随着港台剧、美剧以及其他国家电视剧的不断涌入,国产历史剧、谍战剧的特色崛起,都在不同程度上满足了受众差异化的个人需求,这不仅使受众的选择变得更加多元化,也使得韩剧在中国大陆文化市场上的发展面临巨大的挑战。至此,媒体的冷淡,受众的反水,都印证了韩剧逐渐由热转冷的事实。

2.韩剧由“热”到“冷”的嬗变分析

培养分析理论认为:“传播内容具有特定的价值和意识形态倾向,这些倾向通常不是以说教而是以报道事实、提供娱乐的形式传达给受众的,它们形成人们的现实观、社会观于潜移默化之中”。随着传播环境的不断改变,传播渠道的不断多元,以及人们物质与精神生活需求的不断提高,韩剧固有的、一味的传播内容,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韩剧也因为多方面的原因使其渐渐地从热进入了冷的时期。

2.1韩剧自身因素

电视剧为人们提供了一种想象的乌托邦。韩剧就是通过精雕细琢的场景画面,动情演绎的情感故事为广大的电视受众创造了一个脱离现实的理想国度。在韩剧的传播信息中,人们忘记了世俗的烦躁、现实的残酷,看到的只是理想的爱情、美好的生活。这些主观性的反应,会随着韩剧的不断传播,变得越来越不真实,从而使受众的观念发生改变,进而使受众的行为发生变迁。

2.2韩剧受众因素

受众既是信息传播的目的地,也是传播过程得以实施的前提。在双向的信息传播过程中,信息被传播不等于信息被接受,受众再不是应声而倒的靶子,而是具有自身独特辨识和认知能力的个体,传播效果也不是一厢情愿的事情。关于受众和传播的关系,麦奎尔和S·温德尔有著名的受众中心模式。他们认为,“受众是传播的主动者,媒介是被动者。受众并不是消极的接受信息,而是积极地寻求信息为自己所用。这也就是所谓的受众本位意识论”。现如今,受众的自由选择度在逐渐增大,而传播者对于受众的掌控也变得比较容易。当受众面对韩剧这个外来文化信息的传播时,就会变得更加积极而主动。此外,他们理解韩剧文本信息的行为是在一定的文化语境中进行的,这一过程相当的复杂和细致。因此,受众的相关因素在韩剧由热转冷的这一过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2.3外部传播环境因素

传播媒介是在传播过程中用来传递信息的中介,是传播者和受传者之间的桥梁和纽带,是传播行为作用于社会继承、传播信息符号的终结性物质手段。在现代社会化的中国,大众传播媒介已经为人们营造了一个生活和心灵的巨大网络空间。大众媒体不仅传播信息,还承载着价值观念、道德规范、社会准则、生活方式等潜在的文化观念,长期的耳濡目染会使受众的精神、情感、思想在不知不觉中发生变化。大众传播正是通过对媒介内容的选择、加工和处理,来建构他们希望中的媒介现实,从而影响受众对外在客观现实的认知。

3.对韩剧在我国由“热”到“冷”的思考

韩剧将传统文化属性和现代商业属性完美地融合在一起,给中国电视受众带来了巨大的心理满足与精神享受。但是,任何事物都有其发展规律,韩国电视剧在中国传播发展的进程中,已经从成熟时期的热进入到了衰退时期的冷,而韩剧在这一转变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和不足,对中国电视剧的传播实践有着一定的启发意义。

3.1文化产品的传播要不断创新

民族的东西,才可能是世界的。走向世界的文化产品,一般都是具有特定民族传统文化特征的。但是,走向世界的文化产品要想保持魅力,就应该不断追求创新。

著名学者保罗·维达尔·德拉·布拉什说过:“每个区域都是一枚反映本地区民族的徽章”。一个区域要反映本民族的特征,就必须要通过一些符号演绎才能达成,文化就是其中极具代表性的符号。在当今社会,通过大众传播媒介更加使得这种反应本民族社会文化信息的符号被更多的公众所理解和接受。因此,在我国的电视剧创作过程中也应着重思考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不断创新。

3.2时刻把握受众的需求及其变化

使用与满足理论的研究是把受众成员看成是有着特定需求的单独个体,把他们独特的媒介接触活动看成是基于其特定需求动机来使用的媒介,进而使这些需求得到满足的过程。因此,中国电视剧的制作与传播者们应该了解受众想看的是什么,关心的是什么,分析他们的兴趣点在何处,掌握他们情绪转变的相应状态,制作与传播出满足受众需求、迎合受众心态的作品。

3.3 提高电视剧创作人员的大众传播意识

电视剧既担负着娱乐大众的职能,同时它也是对民族思想、传统与文化的一种信息传承。在媒介生态环境日益演变的今天,传统的电视剧传播模式已经不能再满足传受者的双方需求了,中国电视剧媒介不应仅仅是一个提供信息娱乐的服务平台,他的传播理念应依据着中国大众传媒在新时期的定位和所扮演的社会角色而进行转变,而电视剧的创作人员也应提高相应的大众传播意识。

结语

电视剧作为大众文化的一种载体,在向人们提供感官刺激、信息娱乐的同时,也在不知不觉地传递着自己民族的文化。韩剧曾经凭借它对本民族传统文化的独特诠释与加工,使得其在中国的传播进程中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但是韩剧也因为自身以及其他外部因素的作用,使得其在中国的传播进程中陷入了低谷。从骄人的成绩到陷入了低谷,这种传播进程的嬗变对正在日益崛起的中国电视剧产业来说,无论是在重视和有效利用电视剧的文化传播功能方面,还是在掌握和积极主动与电视受众参与方面,或者是在有效利用和整合媒介资源方面,都具有更重要的媒介传播实践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 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229.

相关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