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传统美德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传统美德范文1
近年来,我校以国学经典教育与养成教育活动相结合的方式,着力提高少年儿童传统文化的修养,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学校运用国学校本教材,把传统经典教育引进校园,从传统文化教育的视角入手,根据少年儿童的年龄和身心发展规律,把“文明礼仪习惯、生活习惯、学习习惯”的养成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首要内容,全面提高小学生的行为规范。
一、读经诵典是开始
传统美德来自何处,源于何方,蕴藏何地?我们认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来源于中华民族文化,要想进行传统美德的教育,首先就要认识和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就必须学习中华民族文化,而中华民族文化的核心是国学经典。因此,我们认为读经诵典是传统美德教育的开始。我们遵循循序渐进原则,通过“接受—欣赏—背诵—应用”四个环节,达到传统美德教育的目的。
我校组织优秀语文教师和骨干教师,搜集、整理、编辑成有我校特色的校本教材《国学》,这套教材分低、中、高段三册,内容涵盖《三字经》《弟子规》《论语》《孟子》等精彩选段和唐诗、宋词等经典篇目。
2.选编内容,烂熟于心
(1)选编。各年级段根据养成教育达成目标,从校本教材《国学》中摘选了引导学生养成良好习惯的内容,分成“学习、生活、文明”三大块。
(2)背诵。学生利用早读、午休等时间把这些“养成教育内容”熟读成诵,烂熟在心。
(3)讲解。教师利用班队会时间以通俗易懂的话语向学生作解释,让学生明了烂熟在心的这些“经典养成教育内容”,并用它们来指导、引领自己,发挥自己教育自己的功效。
二、感恩教育是基石
中华民族数千年历史中,一直以仁爱精神为传统美德。我们的老祖宗孔子就十分强调仁爱精神。“仁者,爱人”是孔子一直倡导的主要内容之一。在仁爱精神中,敬家长、敬长辈、爱兄弟姐妹、尊师长、关心他人、助人为乐、和睦邻里、扶助弱者等等,在我国盛行了几千年,成了中华民族最重要的美德。我校把感恩教育作为对学生道德教育的基础,通过各种实践活动,使其根植于学生心中,开花结果。
感恩教育活动从“感恩父母”“感恩老师”“感恩社会”“感恩祖国”整体推进,活动能紧扣“妇女节”“母亲节”“父亲节”“中秋节”“重阳节”“国庆节”“春节”等,在节日氛围中加强感恩教育。如:春节用传统方式给父母拜年,算一算自己一年花了父母多少钱,记一记父母的生日,做一顿父母喜欢的饭菜,给父母敬上一杯茶,给父母写一封感谢的信等。通过这些点滴小事,孩子们亲身体验到劳动的艰辛,体会到父母养育之恩的伟大,学会了感恩、学会了孝敬。学校积极营造了感恩活动的氛围。
三、礼仪教育是抓手
让每个学生都养成文明礼貌的行为习惯,不仅是自身道德修养的需要,更是人际关系融洽、社会和谐、时代进步的需要。我国是礼仪之邦,作为新时代的学生,绝不能丢失我国自古以来就非常讲究的礼仪、礼节、礼貌。
为了使礼仪教育落到实处,我们通过“讲、学、说、演、练、查、评”,促进学生从礼仪意识到礼仪行为的转化。开展“文明礼仪伴我行”等系列主题活动,利用班会课、思品课等,讲解礼仪常识、礼仪规范。学生讲礼仪小事例,学生学习行礼的规范动作,比一比谁行礼最规范。在体育课上练,在课间操练,在队活动中练。这一学期,我校还专门制定了学生行为习惯考核评比制度,要求学生做到“坐有坐相,站有站样,走有走姿”;规范言语,强化使用文明用语。由校值日生对全校的学生行为表现进行监督检查。通过每月一次的“校园之星”评选,树礼仪之星;通过每月一次的文明班评比,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
我校逐渐形成了“坐姿站姿腰挺直,请教问答先举手,递接物品要双手,用心听讲不走神”的课堂礼仪和“不跑不闹不争抢,轻声慢步靠右行,遇到老师(同学)问声好,礼让风度满校园”的校园礼仪。礼仪教育将在我校更进一步深入,让我们的学生真正懂礼、习礼,做到守礼、重礼,在日常生活中做到“文明礼仪伴我行”。
四、国学活动是途径
小学生年龄小,意志力薄弱,理解力不强,如果只是一味地诵读,很难维持对经典的兴趣,这样经典的育人功效很难发挥,“润物细无声”的局面会不复存在。为此,我们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让经典融于活动之中,化枯燥为快乐,有效地提升了诵读效果和育人功效。
1.“诵一诵”活动
首先,班级利用晨会、午读和课前两分钟开展“诵一诵”活动:诵读经典教育内容,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潜移默化地感受到要养成哪些良好的行为习惯。其次,学校定期举行经典诵读比赛,用竞赛形式激发学生诵读经典的兴趣。
2.“讲一讲”活动
《孔融让梨》《黄香温席》《凿壁借光》《头悬梁锥刺骨》《程门立雪》《孟母三迁》等经典小故事,就是生动、有形的教人做人的故事。学校可根据计划开展班级、校级的讲故事比赛。在准备讲、听时,学生自然而然受到故事中的主人公的熏陶,“经典”的引领作用自然发挥出来了。
3.“演一演”活动
每年国庆节和六一儿童节等重大节日,我们都组织学生开展文体表演活动,学生大胆地将《游子吟》《凿壁借光》等经典故事精心改编成剧本,搬上舞台进行表演。一年级小朋友表演的武术操《三字经》更是有模有样。这些活动既锻炼了学生的创造才能,又使学生接受了“经典”的教育。演者身临其境,观者投入其中,润物细无声。
4.“唱一唱”活动
学生都喜欢唱歌,学校将学生喜欢的歌曲的词改为“经典”内容,让学生传唱,在吟唱中引领自己。
5.“玩一玩”活动
传统美德范文2
大禹治水这篇故事讲了洪水淹没了农田,禹决定治理洪水,在禹的带领下,他们吃尽千辛万苦,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全身心无私地奉献到了治水事业中。洪水终于被制服了。
其中我最喜欢的人物是大禹。因为他坚持不懈地治理洪水,百折不挠、信念坚定,和老百姓们一起挖通了九条大河,劈开了九座大山,我很佩服大禹。
我第二喜欢的故事是“完璧归赵”。讲的是赵王得到了一块绝世宝玉和氏璧。秦王很想得到它,就用十五个城与越王交换。赵王不敢得罪秦王,明知秦王不会给十五个城,但还是要派人送玉。大臣蔺相如用自己的胆量和智慧,将宝玉和氏璧送还赵国。
这篇故事的人物中我最喜欢蔺相如,因为他既忠诚又聪明。他猜到秦王会不守信用,就用要撞柱子碎玉的方法逼迫秦王让步。
我第三喜欢的故事是“孟母三迁”。讲的是战国时期,有一个大学问家叫孟子。孟子小时候家住在草地附近,他和邻居家的小孩把学办丧事当做游戏玩。因为孟子不好好学习,孟母连搬了两次家,最后搬到学堂附近,以保证孟子能有个好的学习环境。
其中我最喜欢孟子,因为他很聪明。明白孟母把织好的布剪碎的意思是学东西要持之以恒,从而懂得母亲的良苦用心。第二喜欢孟母,因为她很关心孟子,为了他的学业做出很大的牺牲。
传统美德范文3
后来,传大调到吉林省教育科学院任副院长,我才得与传大相识。这时才知道,传大原来是学数学的。说心里话,当时我感到很失落。我是东北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的,多年来我一直认为,学文而不以文章显,是文人的耻辱。今见学数学的传大竟“以文章显”,而我却默默无闻,心里实在有愧。所以当时我就对传大说:你的成果足令天下学文的人汗颜。
但是20年后的今天,当全国的中小学德育工作者无不对栾传大崇敬有加时,他的名声和影响力却又不是因为他写过那么多教研论文,而是因为他对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的执着与贡献。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后期,社会上存在一股以“反传统”为时髦的民族思潮,同时出现了伦理道德滑坡、民族凝聚力涣散等倾向。面对此情此景,全国的千百万教育工作者,或推波助澜,或无动于衷,或扼腕叹息,或义愤填膺,但是没有一个人能够站出来,采取行动,有所作为。而传大的可贵之处在于,他不仅没有随波逐流,人云亦云,而且敢于以布衣之身倡言天下,敢于逆潮流而动,为弘扬、继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而奔走呼号,不遗余力。早在1990年,栾传大就在全国首倡并主持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实验研究”课题,20年来,历经4个五年规划,始终被列为全国教育科学国家教育部和吉林省教育科学重点规划课题。20年来,已在全国召开了30余次学术研讨会和成果推广会。并首先编写出一套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实验用书。率先在全国中小学开展传统美德教育实验研究活动。
今年10月23-24日,全国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研究20周年纪念论坛会在国家行政学院报告厅隆重召开,教育部、中国教育学会、中国伦理学会等相关部门领导专家和参研人员共计500人与会。由此不难看出,由栾传大所开创的弘扬与继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宏伟事业已经在全国产生了不可逆转的深远影响,栾传大在中国改革开放这个特殊的历史时期,为中华民族树立自尊,找回自信,在精神上重新崛起,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关于传大的这些贡献,今人和后人自有评论,我不想多说。我在这里要说的是,栾传大之所以能取得这些成就是与他的人格力量分不开的。这个力量的核心就是孟子所推崇的“浩然正气”,这就是:富贵不能,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传大可谓近之。
传统美德范文4
自打我记事起,外公外婆有一个常年不变的生活习惯,那就是饮茶。对于我和弟弟而言,每天最开心的事情,莫过于晚饭过后到临睡前,缠着外公外婆,听他们讲故事。外公外婆每人手捧一杯热茶,轮流给我们讲故事,还有一些生活中的趣事。在淡淡飘散的茶香中,我和弟弟学会了许多常识,领悟了很多道理。也是从那时,我才知道原来外婆的母亲,也就是我的曾外婆,在曾外公过世后,也是和外公、外婆生活在一起的,直到最后过世。而曾外婆最大的爱好就是饮茶,饭前饭后,甚至临睡前都要饮茶,她年纪大了,腿脚不便,都是外公外婆每天泡好茶,送到她的手中。外公外婆每每回忆起那些情景,满脸都是欣慰的神情。当年懵懂无知的我和弟弟还只是模模糊糊的不太理解,如今的我深深地体会到了,外公外婆欣慰的是在曾外婆在世的时候能一直照顾好她,孝敬她老人家。
我家中的茶叶,不是从市场上买来的,既没有考究的制作工艺,也没有出众的品牌,而是从自家的茶园里采摘回来,由外公外婆在家里自行制作出来的,说是什么“清明雨前茶”。那时候我和弟弟还小,什么都不懂,只是觉得很好玩,跟着外公外婆到山上的茶园里,跑前跑后帮忙采摘嫩绿嫩绿的茶叶,权当是一种游戏。可是面对满园绿色,我和弟弟最后总是开小差,还是外公外婆辛苦采摘所有的茶叶。回到家里,外婆烧火,外公炒茶,我和弟弟就好奇地看着。一片片水嫩嫩的茶叶在外公双手不停地翻炒下,逐渐地变成了暗绿色的茶叶,散发着诱人的清香。等到湿湿的茶叶终于炒制成千香的茶叶后,外婆会给大家每人泡上一杯。我和弟弟毕竟也动手采摘过,捧着茶杯,心里居然有着一种小小的成就感,情不自禁地想尝尝自己的劳动成果。绿色的新茶泡开后,白色的茶水随着水中翻腾的茶叶,渐渐变成淡淡的绿色,升腾的水汽带着一股沁人心脾的茶香四溢开来。饮上一口,含在嘴里,真正的口齿留香,热热的茶水,缓缓滑进喉咙,进入胃中,又暖又香,整个人都为之精神一振,这可是无任何污染的纯绿色饮品啊!
年幼无知的我尚且爱茶,就更别提外公外婆了,他们爱饮茶是爱到了极致,长年累月,天天雷打不动,连吃饭也要饮茶。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每当喷香的饭菜端上饭桌时,外婆先不动筷,而是泡上两杯热腾腾的茶,和外公两人先喝上几口,才开始吃饭。吃饭问不小心噎到了也要喝上几口茶。吃完饭,放下碗筷,坐在桌旁,继续捧着茶杯慢慢地品。爸妈一直知道外公外婆的习惯,只要不出去跑车留在家中时,爸妈都会记得一日三餐前泡上两杯热茶送到外公外婆的手中。许多年过去了,外公外婆的年纪大了,脸上的皱纹也越来越多,越来越深了,背也一天天佝偻下去了。外公外婆曾经背着我和弟弟去茶园,再到牵着我们去茶园,现在他们已经去不了茶园了。爸妈还是几十年如一日,从来没有间断过为他们泡茶。爸妈不在家时,每顿饭前我和弟弟会记得主动帮外公外婆把茶泡好,送到他们手上。偶尔有亲戚朋友或者邻里乡亲们到家中走动,都不由得对我们家这种孝敬长辈的行为大加赞赏,可是爸妈只是微微一笑,说:“谁都会有老的一天,应该的!”
传统美德范文5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指中国历史上流传下来、具有影响、可以继承、有益于后代的优秀道德遗产,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的民族瑰宝,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是国人修身经世之本,其价值永恒不朽,历久而弥新,同时更是学校道德教育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智慧源泉。
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无数炎黄子孙世代相传,形成了博大精深的传统美德,它是中华民族改造自己的生存环境,抗御外族侵略,维护民族独立的坚不可摧的精神支柱,它完整地塑造了中国人的心理、性格,培养了中华民族的精神风貌。如敬业乐群、公而忘私的奉献精神,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操,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崇高志趣,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昂扬锐气,富贵不能、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为政风范,厚德载物、道济天下的广阔胸襟,奋不顾身、舍生取义的英雄气概,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社会理想……自古以来,这些传统美德就深深熔铸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之中,可以说,它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我们民族的精神财富和传家之宝!
一种道德是否是进步的道德,就在于:它是否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千百年来哺育了无数的中华民族杰出的人物,并且在促进社会的进步方面产生了巨大的积极作用。中国传统美德的核心及其一贯思想,就是强调为社会、为民族、为国家、为人民的整体思想意识。任何民族的奋飞,都需要培育出一种崇高的民族精神,因此,每一个民族都需要进行长期、艰辛、有效的民族精神教育。民族的精神是民族文化与传统的积淀。中华民族的腾飞,需要中华民族精神发扬光大,需要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和优良传统的继承和发展。如何以“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雄浑刚毅的精神风范,以“富贵不能,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精神境界,以“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驱之”的思想观念,以“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的爱国意志,以“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的崇高气节,以“为国牺牲敢惜身”的献身精神,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历史责任感等优良的民族风范和品格教育和熏陶中,来增强国民的凝聚力。正是鉴于上述的思考,我们必须加强中华优秀文化的学习,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我们每一个炎黄子孙的责任。 社会是一个具有广阔教育空间的舞台,社区为传统美德教育提供的教育阵地,不但可以检验学校、家庭的传统美德教育成果,而且有助于学生形成传统美德,固化美德成果。通过营造良好的区域风气、协调的人际关系,达到人与人、人与集体、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传统美德范文6
大禹治水这篇故事讲了洪水淹没了农田,禹决定治理洪水,在禹的带领下,他们吃尽千辛万苦,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全身心无私地奉献到了治水事业中。洪水终于被制服了。
其中我最喜欢的人物是大禹。因为他坚持不懈地治理洪水,百折不挠、信念坚定,和老百姓们一起挖通了九条大河,劈开了九座大山,我很佩服大禹。
我第二喜欢的故事是“完璧归赵”。讲的是赵王得到了一块绝世宝玉和氏璧。秦王很想得到它,就用十五个城与越王交换。赵王不敢得罪秦王,明知秦王不会给十五个城,但还是要派人送玉。大臣蔺相如用自己的胆量和智慧,将宝玉和氏璧送还赵国。
这篇故事的人物中我最喜欢蔺相如,因为他既忠诚又聪明。他猜到秦王会不守信用,就用要撞柱子碎玉的方法逼迫秦王让步。
我第三喜欢的故事是“孟母三迁”。讲的是战国时期,有一个大学问家叫孟子。孟子小时候家住在草地附近,他和邻居家的小孩把学办丧事当做游戏玩。因为孟子不好好学习,孟母连搬了两次家,最后搬到学堂附近,以保证孟子能有个好的学习环境。
其中我最喜欢孟子,因为他很聪明。明白孟母把织好的布剪碎的意思是学东西要持之以恒,从而懂得母亲的良苦用心。第二喜欢孟母,因为她很关心孟子,为了他的学业做出很大的牺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