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发电设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发电设备范文1
关键字 火力发电;检修;优化
中图分类号TM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3)90-0077-01
0引言
由于火力发电设备系统的设计和状态检测技术十分复杂,对于这些设备,预测检修往往不能达到目的,所以我们只能采用优化检修。通过对设备检修方式进行优化,可以使发电企业根据自身的情况合理配置资源。在设备检修和维护时,对时机的选择和方式的选择进行合理优化,避免了零件的重复检修,零件出现未检修这种情况的概率也会降低,大大地减少了发电企业设备维护的人工成本,提高了发电设备运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因此随着火力发电设备检修优化技术越来越成熟,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检修优化技术开始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所接受。笔者对近几年火力发电设备检修优化技术进行了认真研究,对以下三种关键技术进行了详细的介绍。
1 状态检测与分析技术
状态检测与分析技术是决定我们能否对发电设备采用优化检修的关键技术,只有当状态检测与分析技术发展到十分成熟的时候我们的优化检修才能更加准确、更加有效率。火力发电设备状态检测的方式主要有三种,即在线检测、离线检测和定期检查。在线检测是运用一些技术手段对火力发电设备状态的特征参数进行在线监测;而离线检测是对火力发电设备状态的特征参数运用红外成像仪等设备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监测;定期检查则是指在设备达到定期维护期限或者设备停运的时候,按电力工业技术监督规程规定的检测项目进行检测,看检测是否达标。评定火力发电设备优化检修是否达标主要看它的安全性和经济性这两方面。安全性分析主要考虑的是选取故障特征信号的方式是否正确、故障判据的研究是否彻底和专家系统的应用是否到位。经济性分析主要包括识别和排除异常数据、确定应达值和不同环境下的影响因素这几方面。火力发电设备异常状态的监测与分析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必须要对这方面给予足够的重视。要施行优化检修,必须从培训开始,紧抓每个环节,把握细节综合治理。我们将火力发电设备的异常状态诊断分为两个部分:简易诊断和精密诊断。简易诊断是一个必须的过程,我们应该做到让电厂检测人员都掌握这些检测技巧。火力发电设备组的简易诊断的方法主要是在线监测和运行巡检这两种。运行部门是检测设备是否异常的第一道关卡,但是除了进行简易诊断外电厂人员还应使用更为专业的设备和技术手段施行精密诊断。火力发电设备异常状态的精密诊断要按照计划施行,或当简易诊断出现问题时采用。
2 寿命评定和管理技术
由于制造火力发电设备的材料寿命是有限的,所以部件的寿命评定和寿命管理技术非常重要。我们通常把火力发电设备的零件分为耐用件和易损件两类,耐用件的特点是使用时间长,一般都比较昂贵,出现故障时更换相对来说比较麻烦。火力发电设备的易损件指的是寿命短、要频繁更换的零件,比如叶片、轴瓦等。我们采用可靠性理论中寿命数据统计分析的技术方案对设备的易损件进行寿命评定。寿命评定和寿命管理技术应用非常广泛,确定最佳检修周期等许多地方都要用到它,对火力发电设备中耐用件的寿命进行评定得出的结果可以指导我们确定检测周期,火力发电设备易损件的寿命评定结果是指导我们确定零件更换周期的依据。
3 可靠性分析技术
可靠性技术起源于20世纪50、60年代,而我国施行可靠性分析技术时间较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可靠性分析技术在我国发展非常迅速,被广大发电企业所接受。火力发电设备可靠性与设备的检修与否关系密切, 如果设备的可靠性低,我们就必须经常对设备进行检测。可靠性分析技术对于火力发电设备优化检修非常关键。
通过对火力发电设备可靠性分析可以确定设备最可能出现故障的地方以及零件的故障可能造成的损失。检修大纲的确定是以火力发电设备可靠性分析结果为依据的。以可靠性为中心的检修方法是以计划检修为基础,再配合故障查找等检修措施来施行。在检修时我们应该应用逻辑决断法,排除一些比较可靠的检修项目,减小检修的范围,但是对于预测检修和临时检修这些项目我们又要有针对性的增加,使检修更加可靠,同时尽可能利用设备原有的可靠性,制定出一个安全、可行、有效的检修大纲。对火力发电设备的可靠性检修就是因为火力发电设备每个零部件的重要性都不一样, 我们进行以可靠性为中心的检修时也要区别对待,对于那些非常重要的零件, 要扩大它的检测项目、调高检测的精度,检修次数也要比其他零件多。实行预测检修(PDM)是在火力发电设备已经做出了寿命检测得出了结果的情况下使用; 实行计划检修(PM )是在没有进行寿命检测或者没得到结果的情况下使用。对于火力发电设备中可靠性要求不高的零部件,我们可以等到零件损坏了以后再进行修理或更换,这样可以使检修更有效率,节省企业的人力物力。
3 结论
火力发电设备优化检修是一门多学科综合的交叉性学科。电力是现代人类生产生活必不可少的重要能源。随着人们对电力的需求量不断增大,电力企业在人们的生产生活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发电企业对设备检修的认识也在不断地加强。科学优化检修方式,延长发电设备的寿命,提高发电设备的效率,在激烈的电力市场竞争中,为企业创造更多的利润,节省更多的资源是我们未来研究的方向。
参考文献
发电设备范文2
发电厂作为技术密集、资金密集型的现代化企业,其设备检修过程充满风险,所以安全措施显得尤为重要。如何在发电设备检修过程中,确保人身安全,成为相关行业领域内共同关注的问题。
《电业安全工作规程》确保安全
GB26164.1-2010《电业安全工作规程》(以下简称《规程》)对锅炉、汽机、电气和电气焊作业、高处作业等14种作业类型,以及作业过程作了相应的规定。并且以两种形式对作业安全提出了要求,一种是针对设备、系统,必须采取的安全措施;另一种是针对现场环境、人员、工器具,进行的安全要求。
前者以“工作票”的形式强制执行,即:在热力、机械和热控设备、系统上,进行安装、检修、维护、试验作业,需要采取安全措施;需要运行人员采取保障人身、设备的安全措施时,必须使用工作票。火力发电厂在生产设备、系统上工作时,需要将设备、系统停止运行或退出备用,由运行值班人员断开电源,隔断与运行设备联系的热力系统后,对检修设备进行消压吹扫等检修工作时,应使用热力工作票。
《规程》同时规定,操作这些设备的人员应具有的技术等级和资质。且操作结束应留具文字记录、签名等可追溯的痕迹。而“针对现场环境、人员、工器具,进行的安全要求”只是提出“要求”,缺少约束力。
通过危险点分析与
控制措施确保安全
“工作票”中强制性的安全措施,仅仅将作业人员和设备的危险源(点)隔离,以保证人身安全。实践证明,仅凭这些措施是远远不够的,社会的发展,技术的进步,以及越来越高的安全理念对安全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安全不仅来自高压、高温、电压、电流、腐蚀、中毒、燃烧、爆炸等传统伤害,更多来自人员工作过程的走、攀、跨、抓、扶、拿、靠等不安全行为;来自环境中已达到“边界量”的有毒、有害、噪声、气温、风、雨、雪、雷电等环境危害物质的伤害。
针对上述问题,广大发电企业安全管理人员经过多年的努力探索,总结出一套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环境的不安全因素的措施,称之为“危险点分析与控制措施”,以此作为《规程》的补充。
“危险点分析与控制措施”是根据作业目标、作业环境、作业人员的差异,找出对应的危险点,并制定相应的安全措施加已控制。在实际应用中,这些危险点和控制措施列在《规程》规定的工作票“必须采取的安全措施”栏目之后,先由每个作业组成员学习并熟知,然后在规定的栏目内签名,作为可追溯的痕迹,并强制执行。
为规范这些“危险点及控制措施”,大唐电力集团公司专门制定了《危险点分析与控制工作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办法》虽然给出了“危险点分析与控制工作的重点内容”,但没有给出“危险点”和与之对应的“控制措施”。目前施行的“危险点分析与控制措施”都是由各基层企业自行编制而成,因水平不一、认识差别、角度不同,形成的措施不规范、不统一、不标准,且数量巨大,甚至存在措施相悖的情况。以某发电公司的“危险点分析与控制措施”为例,共计230个页码,危险点5 198个,控制措施则达到15万条。这些纷繁的条目,带来了大量繁琐的工作。
“模块化”确保安全
如果说《规程》是安全管理过程中的一次管理革命,检修过程的“危险点分析与控制措施”则是又一次安全管理“革命”,它使“必须采取的安全措施”和“危险点分析与控制措施”主次分明,相得益彰、内容互补,形成了全方位的安全管控。而“模块化”则是后者的完善、健全和现代化管理提升。
“模块化”的危险点分析与控制措施,是在危险点分析与控制措施的基础上,对几千个危险点和十余万条控制措施进行分类和筛选,选出最常见也是最集中的14个危险点和85条控制措施,并进行“模块化”,供作业人员从“模块”中随取随用。它的优点是简单扼要、简捷易行。
寻找危险点
所谓危险点,包括作业场地、作业环境、工具设备,以及人员行为状态等对作业人员构成伤害的位置点和行为点,如:高温、高压、带电、有毒、易燃易爆等不能触碰或不能接近的位置点;走、攀、跨、抓、扶、靠、明火作业等不能实施的行为;物料、工具、备品备件放置时存在的不稳当等安全隐患。先把这些位置点和行为点找出来,再来规范这它们。只有找准危险点,才能有针对性地加以控制。
对危险点进行归类
作业场地、作业环境、工具设备、人员行为状态4个主要方面可能给作业人员带来的危险因素有:高空作业、立体交叉作业、容器内作业、井下作业、邻近高压管道作业、邻近带电设备作业、高温环境作业、大风环境作业、场地照明不足作业;邻近易燃、易爆、有毒物品作业;使用电动工具、起重设备、安全工器具作业;人员健康状况、思想情绪,技术水平及能力不能满足作业要求等18类。
这18类危险因素可能造成的伤害有近百种,经过主次分析、查找典型、合并异同后得出:人员状态不佳伤害、工器具伤害、起重伤害、人身触电伤害、落物伤害、误碰运行设备伤害、机械伤害、高空坠落伤害、火灾伤害、滑跌伤害、烧烫伤伤害、中毒伤害、窒息伤害等14种。
对危险点进行危害程度的识别
有的危险点可能只对人身造成轻度伤害,有的则可能造成较大或特大伤害。这要依据中国大唐电力集团公司《发电厂事故案例汇编》来判断,然后参考公司《事故调查处理规程》进行分类识别。一般可将其分为:特大型、大型、较大型、一般型、较小型五种危害程度。
确定控制措施的重点范围
确定重点的目的是有的放矢,以方便找到“最大伤亡”的事故类型,来进行“最优化”控制。控制措施的重点是:预防高处坠落、触电、物体打击、机械伤害、起重伤害等发生频率较高的人身伤害事故上。
制定危险点控制措施
一个危险点往往需要对应两个以上的控制措施。一项作业可能存在多个危险点,这些措施的制定要有根有据,应以《规程》为主,事故通报、经验积累作补充。以在容器内使用电动工具为例,存在的危险点是触电,控制措施为:必须使用24 V以下的电动工具,或选用Ⅱ类手持式电动工具;必须设专人不间断地监护,监护人可随时切断电动工具电源;电源控制箱和电源联接器应放在容器外面宽敞、干燥场所。这三条控制措施来源于《电业安全工作规程》第三章第3.6.5.9条。
模块化及其取舍和应用
在发电厂的检修作业中,最常见的人身伤害事故有:高空坠落、触电、机械伤害、起重伤害四种。
模块中的“危险点”,是根据中国大唐电力集团公司《危险点分析与控制工作管理办法》中规定的条目选取的,而“控制措施”则是根据《规程》分散在各章节的安全规定摘取的,具有权威性、标准化、规范化,形成模块后又具有程序化和表格化的特点,符合现代化的管理理念和要求。但是具体到每一项作业,可能该项作业中全部囊括了14个方面的伤害,也可能只含有其中一方面或一条、一点。此时,只要摘取或部份摘取“模块”中的相关条目进行实施,即可达到防范、避免事故的效果。
模块化的效率和灵活性
发电设备范文3
【关键词】水力发电设备;故障分析;检修
引言
我国的水资源丰富,然而电力资源短缺,为了能够充分地利用我国所拥有的水资源来满足我国对电力资源的大量需求,我国的水力发电事业迅速发展,促进了国家的稳定,也为我国人民带来了福利。随着水力发电事业的发展,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我国的水力发电技术不断更新,水力发电设备不断改进,对水力发电设备故障分析和检修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能够满足更高的要求,我国水力发电设备运行状态故障分析及检修在原来分析方法和检修模式方面进行了进一步的完善和改进,结合信号检测技术,传感器技术及计算机技术等多门学科的专业知识研究出了更加科学、合理、便捷的故障分析与检修技术。
1.水力发电设备运行状态故障分析与检修的现状
我国早期的水力发电设备检修模式是周期计划型检修,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力发电相关知识的不断健全,提出了自动监测和诊断技术,然后又引入了状态检修的概念。虽然随着我国水力发电事业的不断发展,水力发电设备不断地更新,然而还有一些企业仍然延用周期计划型检修模式。为了鼓励水力发电设备检修方面的创新,发展水力发电设备检修技术,我国出台了一系列的鼓励性的政策,投入大量资金对水力发电设备检修技术和模式进行研究,并利用经济全球化的时机,鼓励人们走出国门,去国外学习先进的检修技术和模式,另外,利用软硬兼施的手段促进了我国水力发电设备检修制度的不断完善。
2.水力发电设备运行状态故障分析与检修的必要性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我国水力发电事业对水力发电设备的工作效率、资源耗损率、耐用性等各个方面的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能够满足水力发电事业的发展要求,水力发电设备无论在技术上还是从性能上都有了很大的改进。面对新型的水力发电设备,如果还用传统的方法对水力发电设备进行周期性的检修,那么不仅会将一部时间和检修资金浪费在根本没有任何故障的设备上,而且对那些本来运行正常的设备进行检修也会对设备产生一定的损害。因此,如果能够对水力发电设备的运行状态进行实时监控,然后对发生故障的设备先进行故障分析,然后对设备进行对症下药,采取合适的方法对设备进行检修,这样一来不仅能够节省人力物力和财力,而且能够避免因为不必要的原因导致的设备的损坏。
3.水力发电设备运行状态故障分析与检修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在水力发电设备运行状态故障分析与检修过程中,应该将安全放在首位,在进行设备运行状态检修之前先做好检修规划,真正做到检修耗费的成本最低,但是检修后的设备可靠性最大。为了确保安全,在进行大范围的检修前,要综合考虑水力发电厂的人员素质高低、管理能力强弱、设备的运行状况等各种因素选择合适的检修试验点。在进行检修的过程中,要有效的将计划检修和故障检修结合起来,既能对水力发电设备运行的现状做出判断,又能对再次检修所需的时间进行准确预测。在检修试验点试验成功后,再将检修的范围扩大。
其次,在对水力发电设备运行状态进行故障分析和检修的过程中应该提高管理水平。对水力发电设备运行状态进行故障分析和检修并不是从发现设备出现故障的那一刻开始,而是开始于水力发电设备的选型开始,发生在设备的安装,设备的运行整个过程中。在进行设备选型时,应该选择质量水平高,耐用性强,可靠性高,故障检测方便,检修便捷的设备。设备选型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设备运行状态故障分析的准确度以及故障检修的难易程度。在对设备进行安装时,要选择合适的安装位置,为设备运行状态监测设备留出位置,同时安装位置应该方便检修工作的进行。在设备运行的过程中,应该注意对设备进行定期的维护和实时监测,定期的维护应该尽可能地延长设备进修的时间间隔,而实时的监测能够确保设备一旦发生故障能够在造成更大的经济损失之前得到及时地检修。
另外,在对水力发电设备运行状态进行故障分析和检修的过程中应该制定相应的技术标准和管理制度。对于机组的运行影响最大的是水轮发电机组的状态,从而水轮发电机组的运行状态直接关系到水力发电设备的检修周期。目前,为了增加水力发电厂中职工的薪资和福利,同时又能够避免由于盲目延长检修周期造成的经济损失,一些水力发电厂在水力发电设备运行状态良好的情况下仍然坚持对设备进行大修,以便能够从检修资金中抽出一部分增加员工的福利,这虽然从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因为长时间不对设备进行检修造成的事故,然而也可能由于不必要的检修造成设备损坏。除此之外,在对水力发电设备进行监测的过程中,应该注意监测的全面性和实时性,确保设备的整体运行状态都在监测范围内,任何一部分出现问题都能够被及时地发现,并采取合适的措施进行处理。在监测的过程中,还有最重要的一点,对于监测的内容和检测的情况做好实时地记录,为设备发现问题后进行设备运行状态故障分析保存好资料。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提高技术检修人员的专业素质。认识一切行为实施的主体,因此若想保证检修的质量就必须先要保证检修人员的专业素质。提高检修人员的专业素质要从检修人员的应聘开始,在检修人员进行招聘时,应该进行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考核。对于通过考核并有机会上岗的人员,要进行岗前培训,强化其专业知识在实际中的应用。对于上岗的检修人员,要进行定期地检修培训,使其掌握最新的检修技术和检修模式。
4.总结
水力发电事业的发展不仅关系到水力发电厂的经济效益而且关系到人民的切身利益,甚至关系到国家和社会的稳定。而水力发电设备又能够对水力发电事业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因此如何对水力发电设备的运行状态进行监测,在发生故障的时候能够及时地进行故障分析,并迅速的选择检修办法,对其进行检修成为影响水力发电事业发展的关键环节。为了促进水力发电事业的发展,应该从做好检修规划,加强管理,制定检修标准,提高检修人员素质等方面做出努力。
参考文献
[1]段江彭.关于水力发电设备运行状态检修的研究[J].价值工程,2011,2(03):12-13.
发电设备范文4
近年来,世界各国对资源丰富,可再生性强、有利于改善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生物质资源均予以高度关注。在生物质资源的利用过程中,生物质发电技术成为研究和利用的热点。生物质能是重要的洁净可再生能源。在中国农村,特别是以粮食和棉花为主产区的地区,存在着大量农作物秸秆,除少量农民自用为燃料和牲畜饲料外,大部分都被无序地焚烧,不仅浪费了资源,也给环境保护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同时,使农户的利益无形中损失,不利于环境保护且降低了农户种植的附加值。
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讲,生物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利用阳光光合作用生长,是太阳能利用的一种有效方式。不同于化石能源,生物质能利用过程中不会产生碳排放。因此,大力发展生物质能是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双重需要,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践行低碳发展的具体措施。另一方面,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城市生活垃圾产量日益增加,我国每年产生近1.5亿吨的城市垃圾,且垃圾增长率达10%以上。中国城市生活垃圾累积堆存量已达70亿吨。在全国,有超过三分之一的城市,正深陷垃圾围城的困局。城市垃圾经过简单的处理,可以利用生物质发电的技术平台将垃圾综合利用,可同时解决环境和能源问题。
但是,目前生物质能发电技术并不成熟,直接气化驱动燃气机或燃气轮机,能得到30%以上的系统效率,但气化炉产生的气量少、气体热值低,产生的气体含焦油量高,存在燃气内燃发电机组难以正常发电,设备腐蚀严重等问题。与城市生活垃圾焚烧类似,生物质在锅炉中燃烧产生蒸汽,推动蒸汽轮机发电。但由于秸秆采购半径过大导致运输成本过高,加上储存难和防火难,导致发电规模较小,蒸汽循环效率低下,一吨秸秆只能发几百度电,系统效率20%左右,经济效益很低。加上农民惜售、提价和掺假等原因,使各地建设的蒸汽轮机秸秆发电项目均处在谁投资谁亏本的局面。而在城市垃圾处理领域,由于目前的焚烧方法不能确保彻底摧毁以二恶英为代表的各种二次污染物,使垃圾焚烧利用的方式饱受诟病。
所以,要实现节能减排,也要保障焚烧不会造成二次污染,需要发展新的技术。目前国际上极环保的技术有等离子体气化技术,但由于投资高,技术复杂等因素困扰,推广起来都被商业的门槛拒之门外。因此,发展廉价、高效、环保、符合国情的生物质发电和垃圾处理技术,才是我国和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需要。目前,在各种鱼龙混杂的气化技术中,采用外热源热解气化技术成了气化领域的亮点。外热源热解气化技术具有气化温度高,合成气热值高,焦油含量低的特点,最重要的是能彻底破坏其中以二恶英类污染物为代表的各种有机二次污染物。产生这项技术的义乌发电设备有限公司是长期致力于发电技术研究和创新的专业技术企业。该企业研发的外热源热解气化技术与国内各种传统气化设备相比,具有设备结构简单,运行可靠,可连续性大规模生产的优点。除此之外,还具有以下特点:设备密闭,在负压(负压200—1200 Pa)高温(1000摄氏度)下工作,无焦油问题,不会产生二恶英、多环芳烃、醛类、呋喃等污染物;每吨含水率30%的城市生活垃圾筛上物可产热值为2700kcal/Nm3的可燃气体1000 立方标米,可发电1100kW-h。如以秸秆为原料,每吨干燥的秸秆加20%左右的水份可产生1200立方标米可燃气,可发电1400—1500kW-h,扣除自用电,外供电效率远高于传统方式;得到的合成气热值高,成份接近采用等离子体法,能合成甲醇和其他液体燃料,在特定的工艺下,氢气含量达60%。
由此可见,城市生活垃圾及农林废弃物热解生产的合成气,可用于燃气机发电或生产液体化工产品。固体副产物还可生产炭黑、有机肥料等物质资源,真正实现城市垃圾及农林废弃物被完全利用,达到零排放和效益最大化。
义乌发电设备有限公司先后投入上亿元资金,研发了以燃用“二高二低”气体技术为代表的13大类燃气内燃发电机组。“二高”是氢气和一氧化碳含量高达80%,以及国内单机最高功率3200kW,“二低”是热值低到667kcal/Nm3(2790 kJ/Nm3),以及低浓度低到4.6%甲烷含量。而在目前,行业里能燃用如此“二高二低”合成气的技术凤毛麟角。从这方面看,不仅彰显了该公司的技术实力,也填补了国内外该领域的空白。“二高二低”技术的特点使产品对燃气气质的要求相对较低,对燃气的适应能力较强,可燃用的燃气种类比国外名牌产品多得多,加上在价格上不到国外同类机组价格的三分之一等优势,并在此基础上研发了与外热源无氧高温热解气化炉相配套的燃气发电机组,使其形成完整的配套而颇受市场青睐。
该公司采用较先进的增压技术,同机型同排量产品的功率较国内行业一般高50—100%,单机最大功率可达3200kW,发动机热效率、热负荷及排放指标也在国内领先,整机性能指标可与美国卡特彼勒、通用电气颜巴赫、康明斯等世界名牌产品相比。
发电设备范文5
关键词:电力设备制造业;产业链;商业银行;投融资策略
近年来,电力体制改革走向深化,国企改革持续推进,电力设备制造业发展获得重大利好。随着产业结构逐渐得到优化、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不断提升、应用领域需求扩大,电力设备制造业的融资需求、咨询服务和跨境金融业务类需求也显著上升。鉴于电力设备制造业的行业周期特点和当前的政策优势,商业银行可针对行业内的重大技术创新、企业兼并重组、企业出海等领域进行重点关注,对发展前景良好的企业进行深入研究,完善电力设备制造业信贷政策,针对企业需求,创新开发新兴金融业务,量身定制金融服务方案。
产业链分析
1.产业链介绍
机械加式、电子元器件、仪器仪表和绝缘制品等行业即为电力设备制造业的上游行业,以钢材、真空灭弧室、铜材和互感器以及绝缘制品等为主要原材料。上游行业的产品制造与供应基本上形成了市场化,并且能够很好地满足市场需求。电力设备制造业受到上游原材料的影响主要体现为市场价格以及性能的不稳定。中游产业链是电力设备制造加工行业。下游产业链即为收入来源,涉及面十分广泛,以电网和工业行业领域为主,而电网行业主要包含联网工程、风电输送、大型水电、煤电水电建设、城市和农村电网改造等多方面的工程。电力设备的需求随着下游行业的不断发展而持续扩大,从而推动电力设备制造业的飞速发展,反之亦然。
2.产业链上下游运行现状及趋势
(1)上游——有色金属:钢铁和有色金属是电力设备制造业最主要的原材料,其供应情况直接影响电力设备产品的生产成本。从价格变动情况来看:钢铁方面,近年来,在产能过剩、需求增长缓慢等因素影响下,钢铁行业供过于求,价格呈现波动下行态势。有色金属方面,尽管部分有色金属价格出现上涨,但是行业总体价格水平处于下行通道,价格指数均低于100[1]。总体来看,有色金属和钢铁价格水平持续下行,降低了电力设备制造业的原料成本。然而,尽管原料成本总体下滑,但是人力成本、运营成本等上涨,导致行业仍面临较高的成本压力。
(2)中游——电力建设:2017年以来,全国重点电力建设项目进展顺利,电源新增生产能力明显回升,电力供应能力持续增强。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的《中国电力行业年度发展报告2019》显示,2018年,全国全口径发电量6994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8.4%,比2017年提高1.8个百分点,保持稳定的增长态势,有力带动了发电设备需求,拉动发电设备产量增长。同期,电网建设长度逐年递增。截至2018年末,新增220千伏及以上输电线长达到3.77万千米,总长度达到了71.6万千米,对主要输变电产品需求形成了较强的支撑。
(3)下游——电力需求:近年来,我国发电效率略有下降,电源投资速度持续放缓,电力需求增速下滑,但仍实现一定的增长,电力整体呈现供需平衡态势。国家能源局数据显示,2018年全社会用电量6844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8.5%,用电增长速度创七年新高。另外,从发电设备利用小时数来看,发电设备利用时长随着电力需求的增速降低而有所减短,全国超过6兆瓦(包含6兆瓦)的电厂发电设备累计利用时长均值为3969h,同比减短349h。电力需求不足将影响对电力设备的需求[2]。
行业规模及发展空间
1.行业规模
电力设备制造业是机械工业领域最主要的子行业,在机械工业资产总额中的占比达到25个百分点。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6月底行业规模以上企业数量达21967家,较2018年末增加352家;资产总计为62168.45亿元,同比增长5.78%,增速同比提升2.80个百分点;负债总额为35303.02亿元,较2018年末增加3371.82亿元,同比增长10.5%[3]。
2.行业空间
近年来,受应用领域需求扩大、产业结构调整、技术创新能力不断提升等一系列利好因素的刺激,我国电力设备制造业发展取得了重要进展。随着电网和电源建设投入持续加大,市场需求也会日趋广阔。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电力设备制造业实现工业产值超过8.42万亿元,主营业务收入达8.95万亿,实现利润5112亿元,进出口总额达2649亿元。根据市场研究机构MarketsandMarkets的最新报告,预计到今年末,我国电力设备制造业营业收入将达到13万亿元,年均增速超过15%。
金融需求及特点
1.行业现金流分析
电力设备制造业的现金流向一般从上游原材料的采购开始,然后流向生产环节,再经由企业经销商或者招投标等贸易方式流向电源、电网和工业等终端市场,并且资金与产品流向是相逆的。资金来源主要有行业利润、银行贷款以及从资本市场募集的资金三部分。
(1)招投标环节。汽车生产、轨道交通以及电力生产和供应等行业是电力设备产品的最终用户,产品选定一般通过招标方式实现。生产厂商参加投标,以评定规则为依据来确定中标者,然后签定技术协议和商务合同。产品的设计与研发都是基于用户需求展开的,体现出品类多样性和产品定制化等特性。在合约中留有部分金额作为质量保证金,直到质量保障期过后才会支付。
(2)原材料采购环节。电力设备制造业属于资金密集型、技术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产业,物料品规格多、采购成本相对高。一般企业采购时,大多选择多个供应商供货的采购模式,通过分配采购数量规避价格风险。同时,电力设备制造业对原材料需求量大,为规避市场上原材料价格上升带来的波动风险,多数选择按订单计划一次性采购模式,由于支付金额一般较大,往往采用预付定金分期结清的方式。
(3)销售环节。电力设备制造业产品价格一般较高,为方便客户需求,电器机械和器件制造企业推出分期付款的支付方式,即在客户购买设备时提供分期付款、银行按揭以及融资租赁等融资方式。
2.金融需求特点
(1)研究与开发投入大。一方面,目前我国电力设备制造业技术含量相对较低,拥有自身核心竞争力的企业较少,亟需加大研发投入,提高行业整体技术水平。另一方面,随着经济的发展,市场变化较大,企业为了保持自身竞争力和领先性,需要不断加大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行创新技术的研究与开发。而研究与开发是一个长期过程,具有投入大、周期长、资金回笼慢以及技术推广周期长等特点,因此该行业在研究与开发方面有较多的融资需求。
(2)短期融资需求量大,流动资金比较紧张。从产业链来看,因为原料成本占到电力设备生产总成本的80%,企业采购涉及到大额资金需求,比较依赖短期融资。再者,行业主要客户大多是大型电网企业,电力设备公司通常需要先期垫付资金,积累大量的应收账款,导致企业流动资金不充足。
商业银行业务机会及开发策略
随着新能源发电、城镇化建设和轨道交通等一系列产业政策,智能电网、特高压等重大工程陆续启动,我国电力设备制造业将进入全面发展期,产业升级持续加速。在此背景下,商业银行要将自身优势发挥出来,提前布局,建立系统与特色化的产品与服务体系。
1.业务机会
(1)重点支持特高压设备、配网设备制造龙头企业。分析各细分行业发展前景,特高压能够实现远距离、大规模和大容量的电力传输,有效解决我国能源分布不均衡的现实问题,建议商业银行重点支持特高压水变电设备制造业领域的信贷需求。同时,由于国家电网已启动全国范围内的配网自动化改造项目,建议积极介入配网设备制造龙头企业,并与其他具有技术优势的龙头企业开展全方位银企合作。
(2)关注产业链上下游原材料供应商、电网等领域的业务机会。建议关注上下游产业链中受政策利好、符合产业发展趋势,发展前景好的一些领域,围绕电力设备制造业产业链,向上延伸至原材料供应商,向下延伸至电网、电源和其他耗电工业中的优质企业,并采取适当的业务模式择优支持。
(3)关注行业兼并重组和国企改革带来的业务机会。由于电力设备制造业正处于兼并重组的活跃期,建议积极关注相关业务机会。除关注行业内部兼并重组外,可积极关注不同行业跨界兼并重组,上下游产业链兼并重组。随着顶层设计逐步完善,电力设备制造业国企改制将会持续推进,也将形成新的经济金融环境,如融资需求和咨询服务类需求上升、增加跨境金融业务等,建议关注国有电力设备企业改制带来的业务机会。
(4)关注“一带一路”走出去相关业务机会。在丝路基金扶持下,“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电网建设将加快,同时发展中国家本土设备企业技术落后,进口依赖度高,为我国电力设备出口提供了广阔的海外市场,有助于我国电网企业进一步提升在发展中国家的市场份额。建议积极关注核电、智能电网等领域的业务机会,并采取适当的业务模式择优支持。
(5)聚焦重点区域电力设备融资需求。从各区域的发展机遇看,行业规模、市场份额和利润等在全行业领先的省市无疑是发展电力设备制造业的重点区域。江苏、浙江、广东、山东和辽宁等省份区域内已实现一体化发展,相应配套产业建设齐全。同时,这些地区拥有优质的钢铁、有色金属企业和电气元器件供应商。加之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经济水平高,电力需求旺盛,线路规划健全完整,建议积极支持上述区域融资需求。
2.开发策略
(1)加大信贷倾斜力度。一是紧密关注特高压输电、配网自动化改造以及新能源发电等行业政策动态,充分考虑项目特点,提高信贷支持力度,针对具有竞争优势和行业影响力的领军企业和重点中小企业优先给予支持,积极争揽政府支持项目。二是充分利用贸易融资、流动资金以及固定资产贷款建立不同层次的信贷产品组合。
(2)加强全产业链信贷支持。一是以行业发展特征、潜力和产业链价值为依据,向电网和有色金属等一些关键性的企业推广产业链营销,将商业银行的金融产品、服务网、管理制度、专业人才和信息系统等各项优势充分发挥出来,为上下游行业公司提供资产管理、代收付以及投资咨询等各方面的服务。二是针对具备较强还款能力且资金流稳定的项目,在抵、质押品方面给予一定的优惠措施,加大对整个产业链的信贷支持。
(3)提供专业的国内外结算服务。一是打造现代化支付结算平台。鉴于电力设备制造业属于资金和技术密集型行业,现金流较大,商业银行可根据企业规模量身为其打造与之匹配的结算服务,通过开展网络现金管理和理财服务,帮助企业实现对资金流入、流出、盈余和短缺等资金周转各环节的科学管理。二是提供专业理财服务。商业银行可对电力设备制造企业提供富余资金理财服务,如单位协定存款、定期存款、通知存款和不同期限理财产品组合认购等。三是提供跨国结算服务。建议结合商业银行的“国际化”发展战略,为进出口企业提供跨国结算、进口开证、押汇和代付等境外采购融资服务和出口押汇、贴现和保理等出口融资服务。
(4)探索金融创新发展模式。一是加快推动票据融资业务。随着我国金融改革的推进,商业银行票据融资作为短期融资工具的一种,越来越受企业青睐。建议商业银行针对大型电力设备制造业开展票据融资业务,加快企业间资金周转促进商品交易,既可实现业务盈利、改变资产结构、保持高流动性,又可帮助企业降低融资成本、提升经营效益。二是积极探索“研发信贷”业务模式。尽管我国电力设备制造业在国际上已有一定的基础和竞争力,但从整体来看,多种核心零部件仍需进口。未来仍需加大研发投入提高行业整体技术水平。建议商业银行紧抓业务发展机遇,针对试点企业研发提供研发信贷支持。商业银行将中介作用充分发挥出来,整合机构资源,捋顺风控、抵押担保和变现等各个环节,促进电力设备制造业稳步发展。
发电设备范文6
关键词:发电厂 设备检修
中图分类号:TM62文献标识码: A
一、前言
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化管理是提高经济效益的决定性因素。发电厂的设备检修管理科学化是现代企业组织生产和管理的重要手段,也是我国电力企业坚持自力更生方针,走向管理现代化的一项重要技术经济政策。搞好发电厂的检修管理工作是保证发电设备安全、经济运行的重要措施之一,也是设备全过程管理中的重要环节。如何更科学地管理好设备,提高设备利用率,降低检修费用,已成为摆在电力企业面前不容回避的问题。是沿用传统的以周期为标准的计划性检修制度,还是在实践中探索出一条以设备实际状态为标准的状态检修制度,需要我们作出正确的判断,做出合理的决策。
二、计划性检修制度存在的问题
目前,各发电厂均按照原电力工业部颁布的《发电厂检修规程》执行计划性检修。《规程》规定,发电厂机组大修一般 4~6年一次,每次50-80天,小修每年2次,每次10―12天(视具体机型而定),并规定:“到期必修,修必修好”。用以指导检修安排的依据就是这些 时间量,只要检修周期已到,不管设备好坏,运行状态如何,就要检修。显然,这种检修制度有失科学性,而且存在如下负面影响。
1、淡化技术管理责任,不利于开拓进取。在传统的计划检修制度下,到期必修,按部就班,周而复始,拆拆装装,没有任何灵活的余地,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技术管理人员思想不开拓进取,技术管理工作在原地打圈圈,僵化了技术人员的思维方式,从目前情况来看,生产技术管理工作跟不上形势的发展,自然与管理体制有关。在计划性检修制度下,由于自己对检修工作的安排无权作主,设备得不到及时检修,检修错位,淡化了设备管理人员的责任,设备出问题了,往“设备事故”上一推了事。
2、不利于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在计划性检修制度下,往往会导致如下的现象:一是检修项目抓不住重点,分不清主次,不是检修过剩就是检修不足。二是由于计划检修时间安排一般情况都较充裕,有缺陷大修理,没有缺陷也修理的现象。本来设备状态还比较好,还有潜力可挖,时间安排了,还是拆开修修为好,怕的是今后设备出了问题说不清楚。三是由于过多的检修拆装,加速了拆装的磨损,本来好端端的设备越修越糟,人为地缩短了设备的使用寿命。
3、不利于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由于计划性检修针对性不强,盲目检修过多,降低了设备利用率,浪费了大量的人力,还增加了大量检修费用的无效支出,影响了企业的整体经济效益。
三、实施状态检修的必要性
状态检修就是对设备进行全方位状态监督,对设备运行状态、影响安全经济、可靠运行的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并对设备进行 前景预测,根据结果再拟定检修内容和确定检修时间,真正做到“应修必修,修必修好”。实施状态检修的目的就是科学保养设备,在保障设备安全、经济、可靠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提高发电设备的利用率,降低检修人、财、物的浪费和检修磨损,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显然,状态检修与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实现“两个转变”和电力行业“安全为基础、效益为中心”的原则相一致。
状态检修有政策依据,也是时代要求。早在1987年,国务院颁发的《全民所有制工业交通企业设备管理条例》中就提出:“企业应当积极采用先进的设备管理方法和维修技术,采用以设备状态监测为基础的设备维修方法”。建立以状态监测为基础的设备维修制度”。原电力部颁发的《发电厂检修规程》也增补说明:“运用诊断技术,进行预知维修是设备检修的发展方向”。预知维修与状态检修具有相同或相近的内容,这些都为生产技术管理人员探索先进、科学的检修制度指明了道路。”国外一些高层技术管理专家也指出:“减少停电和缩短维修时间以提高有效性应成为商业经营的目标”。一些国家也都向传统的维修制度告别。显然,传统的计划检修不仅仅制约着企业自身的发展,也跟不上时代的步伐。
四、对状态检修管理的实践
针对计划性检修制度存在的弊端,当然不能从宏观制度上去寻找改革的路子。近几年,在机组小修工作方面,广东某水电厂在计划性检修制度的框架下,对具体的检修次数和天灾作了重新安排和调技,几乎每年都取消一次机组小修机会(12天),每次小修的 时间也根据实际状态有所减少,这主要是依据设备的健康状态作出的决定。对机组的大修同期也作了一些变动,如:#3机到了大修周期,但设备健康良好,而#4 机距大修周期还差一年,而设备的健康状况较#3机差,我们就作了调整,对#4机先进行大修。三年来主要做了如下工作。
1、收集基础数据,完善原始资料
以现代化信息管理手段,详细记录现场数据。采集设备实时状态数据,加强定期测试,原计试验数据。形成原始资料,利用这些数据、资料,定期全面分析,判断设备状态,从中可以发现问题。使检修更具有针对性。关于数据采集的具体做法如下:
①分门别类地将全厂机组设备的技术参数、厂家设计规定,按设备台帐方式建立数据录入计算机;
②建立设备现有的备品备件数据库;
③实现电站计算机监控系统,有选择地采集现场的一些实时数据,通过不断积累和加工,进行分析整理,建立数据信息库;
④建立表示设备运行状态的电量、水头、温度、振动、摆度、压力流量等参数的直方围以及变化趋势的曲线等;
⑤定期(每日或每季)进行分析,作出结论,判断设备是否运行正常。
2、完善设备状态监测系统,加强设备异常状态分析
根据目前实际情况,对机组等主要设备安装了一些在线监测装置,主要有:机组的振摆度测量;定转子的间隙测量,温 度、压力等。当设备有异常情况出现时,实行异常状态分析和重点跟踪,如今年#3机调速器在运行中多次发现振动,波及压力抽管道,水电厂就采取了强化跟踪监督措施,掌握状态变化规律,找出故障的根源,利用小修机会进行了彻底处理,现在运行正常,保障了设备的安全运行。
3、加强设备维护保养工作,及时消除设备缺陷
设备维修保养工作的好坏,对设备运行状态有着重要的影响,如透平油的处理,油的加注,设备轮换运行,甚至设备吹灰等清洁工作,每一项都不应该忽视。该水电厂的调速器为进口产品,对油质要求相当高,因此采取现场循环滤油,故障率比以前明显减少,大大提高了设备的可靠性。延长了设备的寿命周期。对设备存在的缺陷应及时消除处理,做到大缺陷不过天,小缺陷不过班。确保设备处于健康运行状态。
4、应用统计数据,预测设备状态
要使统计数据预测设备状态,首先要找出统计数字与机组状态参数之间的联系。对机组运行小时数、发电量、启停机次 数等进行统计分析,发现有些设备虽然检修周期已到,但其运行小时累计比其他同类型设备少,于是就适当延长了设备的大修周期。而有些设备虽然未到大修周期,但其运行小时已超过计划小时,就适当提前小修,发现一些重大缺陷及时进行了处理。由于运用了这种方式进行了预测,每次小修前,就做好了相应的技术 准备工作,节省了检修时间。
5、合理确定检修项目,尽量缩短检修工期
由于对设备进行了较全面的状态监督和技术分析,掌握了设备的实际运行情况,废除了一些不必要的检修项目,如:每次大修,根据设备的原始监测数据,分析设备各部件的健康情况,大胆取消了一些重大项目,对机组以往大修都是全拆,吊出转轮体,工期长,工作量大。拆出后未 发现转轮存在问题,又重新装复回去。而近几年,只拆到发电机部分,节省了大量的检修工期,每台机可节省15天工期。检修投运后,未发生任何临时性检修现象,安全生产继续保持良好的势头。
五、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