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个人简历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小学生个人简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小学生个人简历范文1

一、构建优美的校园物质心理环境

优美的校园物质环境既体现出一个学校独特的审美文化,又在潜移默化之中对大学生进行了灵魂的洗礼,为此必须做到:

(一) 构建优美的校园人文环境

尽管物质环境是没有生命也无感情的客观存在物,但如果能够按照心理学规律去设置它,就会成为影响大学生健康人格形成的强大外部力量。所以说优美的校园环境会像一个磁力场,使大学生潜移默化地被 “磁化”。因此,高校应按照“绿化、美化、净化、高雅化”的目标,为师生创造一个整洁、典雅的校园环境,使学生由衷发出“美丽的校园我的家”的感叹。在规划中尤其应充分考虑到当地的风俗习惯、文化风情特点,融合学校的历史文化特色,只有当某些实物具有一定的文化内涵,表现出一定的文化观念时,它们才能够成为校园心理环境的有机构成部分,对大学生健康人格形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例如临沂大学的地标性建筑综合图书馆外形设计就是沂蒙精神的充分体现。其创意灵感来源于对现代大学的深刻理解,对高等教育的远大理想和区域经济文化的全面诠释。设计师匠心独具的设计赋予了图书馆生命的灵性,它充分体现了临沂大学师生传播知识、追求卓越、创新创业的历史使命感,身处这种富含人文底蕴的环境中,沂蒙精神就在无声无息中成为学生精神世界的一部分。

(二)构建过硬的校园基础设施

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离不开必要的基础设施,如配套齐全的图书馆、演讲厅,先进的文体活动中心等,这些既给学生的学习生活带来便利;也有利于激发他们为追求美好生活而努力的进取心。以临沂大学为例,其图书馆、实验中心、艺术中心、体育中心是目前国内高校建筑面积最大的楼体之一;教学条件实现了多媒体化和网络化;学校是目前全国高校最大的园林化、生态化、数字化校园,在拥有如此过硬的校园基础设施的大学中学习和生活,学生们拥有特殊的优越感、自豪感,学习效率也会大大提升,更有利于培育健康人格。

二、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心理环境

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心理环境具体表现为校园的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校园文化活动等形成的育人环境,为此必须做到:

(一)加强高校精神文化建设

校园精神文化是一所学校的“灵魂”,具体表现在学校的校风、教风、学风等方面。校园“三风”是文化心理环境的灵魂与核心,是全体师生共同的价值认同、价值取向、行为方式,良好的校园“三风”是大学生形成健康人格的加速器。以校风为例,校风建设就是对校园精神的塑造,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体现着一个学校独特的精神风貌。临沂大学“实”的校风就极具教育意义。“实”秉承了沂蒙人民的朴实民风、“沂蒙精神”的深刻内涵和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学风;“实”充分体现了我校的办学实际与沂蒙区域特色;“实”是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的有机统一,它既是融会于学校和师生中的一种氛围、风尚,也是一种境界、理念。它激励全体师生要积极吸纳国内外一切文明成果,做人做事做学问要时时处处从实际出发,以求实的精神、朴实的作风、务实的态度、踏实的工作,与时俱进,敢为人先,追求卓越。

(二)完善校园制度建设

没有规矩不能成方圆,校园制度是高校办学理念、学校精神的具体体现,是规范校园活动的尺度和标准,高校必须要建立健全各项制度,如奖励性制度、规范性制度、检查和监督制度等,使大学生在明确的规章制度下自由发展,不断完善其健康人格。以校规校纪为例,其主要是学校建立起来的规章制度、公约守则、道德约束等规章规范和行为准则。临沂大学就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制定了一系列的校规校纪,人性化的校规校纪,学生会从内心加以认同,并自觉加以遵守。

(三)积极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建设

“校园文化,是一种以校园为空间,以课外活动为载体,以文化的多学科、多层次广泛交流为基本形态的学生群体文化,渐进性、选择性、开放性、超前性是其主要特征。”[2]临沂大学在三、四年级中开展了专业见习实习实践活动。通过此类活动,同学们深入基层,深入农村、企事业单位,感受到了科学技术对工农业发展的巨大作用,亲身体验到了劳动的艰辛、收获的喜悦,培养了吃苦耐劳的品质,加深了热爱劳动和尊重劳动人民的情感,增强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三、营造和谐的课堂心理环境

要构建和谐的课堂心理环境,就是指教师作为课堂的主导者,优化课堂教学中的各种积极因素,以使学生产生积极的心理状态和学习行为。就必须:

(一)创设和谐的课堂气氛

心理学家罗杰认为“创造良好的教学气氛,是保证有效进行教学的重要条件,而良好的教学气氛的创设又是以良好的人际关系为基础或前提的。”[3]课堂中的人际关系包括师生关系和同学关系,其中和谐的师生关系对优化课堂气氛有着重要的作用,既可以点燃教师教的热情,激发学生学的动力,也使师生的交流更加流畅、自然,进而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为课堂心理环境的优化奠定基础。在课堂上教师要尊重每一个同学;要以朋友的姿态去与学生交流;要用积极、乐观的情绪去感染学生。只有这样,课堂教学才可能在和谐的气氛中取得良好的效果。

(二)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

教师在选择教学方法时要注意:第一,要选用最能展现自己独特教学魅力的教学方法。每位老师都有鲜明的教学风格,一定要充分体现你独一无二的魅力。第二,要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敢于发表自己的独到见解,教师要乐于做一个“倾听者”,同时要适时进行恰当引导。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充分展现自身的教学魅力,使学生的学习状态积极、心情愉悦,从而从内心充满了对掌握新知识的渴望,从根本上优化课堂心理环境,课堂教学质量自然而然就提高了。

四、构建健康的同辈心理环境

同辈心理环境就是指大学生在与同学的交往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心理氛围。心理学研究显示,大学生更愿意向同辈倾诉和求助,同辈间也更容易在相互交往过程中互相影响。因此,高校也可以利用这种影响,为大学生创设一个健康的同辈心理环境,助力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

(一)建立和谐的同学间人际环境

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离不开良好的人际关系,大学生通过正常的人际交往,能够满足其寻求友谊的愿望,有利于形成稳定的心理状态,这不仅可以满足学生交往的需要,而且还可以进行情感上的交流与沟通,找到与自己志同道合的朋友,解除孤单寂寞,有利于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高校要通过开设人际交往讲座等形式,提高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心理学研究表明,紧张的人际关系是大学生出现心理障碍的主要原因之一,高校应以此为切入点,就大学生人际交往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举办专门讲座,请专业心理咨询师为学生答疑解惑,为学生提供有效的指导和帮助;高校要开展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为大学生的群体交往提供良好的平台。在活动中,因为有着共同的目标,同学们更易产生共鸣,更易拉近彼此的心理距离,促进情感的交流与发展,建立和谐的同学间人际关系。

(二)创设团结友爱的宿舍心理环境

舍友是大学生最密切、最频繁的交往对象,宿舍内的学习氛围、人际关系、寝室文化等因素都会对每位成员的心理和行为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必须构建一个温馨的宿舍心理环境,来培育大学生的健康人格。首先,要创造整洁、独特有品味的宿舍环境。每位成员都应有宿舍就是我的家的归属意识,这样他才会精心利用寝室内有限的空间,利用图画、艺术作品等创设属于自己宿舍的独特风景,从而展示文化品位,起到净化心灵,陶冶情操的作用;其次,积极开展各种课余休闲活动。在活动项目的选择上,应考虑宿友的兴趣爱好,像组织宿舍内部文艺活动、体育健身活动等,在活动中,每个人既可以充分展示自我,又可增进彼此间的了解,使友谊之花越开越美丽。

五、构建良好的网络心理环境

网络心理环境具有信息容量大、更新快、开放性、虚拟性等特点。网络心理环境的特点是大学生在上网时时空意识淡化、现实身份意识下降、可控感与无助感并存,形象感与虚幻感交织,各种网络心理问题由此产生。为此必须要营造一个“绿色的”网络心理环境。

小学生个人简历范文2

关键词:高等医学院校;学困生;心理健康;人格特征

Abstract:Objective To study mental health and personality traits of lower learners in medical college.To put forward scientic improvement methods and skills,according to the research. Methods Analysing 517 healthy students with Symptom Checklist90(SCL - 90) and Sixteen Personality Factors Questionaire(16 pf) in medical college. Results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exist between faster learners and lower learners in terms of mental health like obsession,depression,hostility and personality traits like intelligence,stability,persistence,fantasy,self-discipline,as well as tension. Conclusion The mental health of lower learners in medical colleges is not optimistic at the moment.

Key words:Medical college;Lower learners;Mental health;Personality trait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医疗模式的转变,患者在追求生命质量观的同时对医务人员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医务人员所承受的压力越来越大,精神常常处在高度紧张的状态[1]。日本儿科医生佐野良五郎根据其8年对593名学业不良学生的研究案例,从身心两方面分析学困生的成因,他认为心理因素是造成学习困难的一个重要原因[2]。由于医学专业的特殊性,医学生承担着学习与就业的巨大压力。目前国内关注学习落后高中生的心理健康与人格的研究比较多[3,4],但大学有着和高中截然不同的环境,大学学困生的心理健康却很少被研究。本课题旨在研究高等医学院校学困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与人格,根据调查研究的结果提出针对性的科学性的改进方法与技巧。

1资料与方法

1.1对象 选取某高等医学院校517名无躯体疾病或障碍的在校生作为调查对象,设定每年有两科及两科以上不及格者为学困生,招募各专业学困生志愿者62名作为学困生组,455名作为非学困生组。

1.2 研究工具

1.2.1 症状自评量表(SCL-90)由德若伽提斯(L.R.Derogatis)编制于1975年,本量表共有90个项目,包含较广泛的精神症状学内容,分别从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及精神病性及其他这十个因子反映各方面的心理症状情况,该量表广泛应用于临床心理门诊对患者的筛选及正常人群的普查,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

1.2.2卡特尔十六种人格因素测验(16PF)是美国伊利诺州立大学人格及能力测验研究所卡特尔教授应用分析统计法慎重确立和编制而成的一种精确地测验,该问卷有187道题,对乐群性(A)、聪慧性(B)、稳定性(C)、侍强性(E)、兴奋性(F)、有恒性(G)、敢为性(H)、敏感性(I)、怀疑性(L)、幻想性(M)、世故性(N)、忧虑性(O)、实验性(Q1)、独立性(Q2)、自律性(Q3)、紧张性(Q4)这16种相对独立的性格维度进行测评,并可作为了解心理障碍的个性原因及心理疾病诊断的重要手段[5]。

1.3方法 以团体测试方法进行,调查统一组织,主测用同一指导语向被测试说明问卷的目的和回答方式,然后开始答卷,问卷全部收回,有效率为100%。

1.4统计学处理 所有问卷均输入心理测验软件,所得数据用Spss11.5统计软件进行处理分析,两组间进行t检验,检验标准α=0.05,P

2 结果

2.1心理健康状况的比较 学困生在抑郁、敌对因子分方面显著高于非学困生(P

2.2 人格特征的比较 学困生在有恒性(G)、幻想性(M)方面显著低于非学困生(P

3讨论

本组SCL-90调查表明高等医学院校学困生的心理健康水平相对于非学困生不容乐观。学困生在抑郁、敌对因子分方面与显著低于非学困生(P

在16PF的结果中,本研究显示,在自律性方面学困生相对非学困生差,而紧张性高,稳定性低,幻想性低,有恒性差;聪慧性方面,学困生表现不足,并非智商问题,致认知范围不理想可能与医学学习的特殊性、后天努力不足、以及上述人格特质相关。

高等医学院校学困生的心理健康与健康的人格培养必须受到的高度重视,对他们更要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措施。一些研究表明,目前的大学生普遍缺乏心理咨询的意识,对心理咨询认识不到位甚至保持怀疑的态度[6]。针对他们强迫、抑郁、敌对的心理问题,医学院校可设立专门的心理咨询部门,配备专业工作人员,通过个别或者团体心理辅导,加深他们对心理咨询的认识,帮助他们及时减少负面情绪,降低自身的紧张性促进身心健康发展。同时应加强对学困生的合理的管理和监督,提高他们的自律性,以致能自主的设定不同学习阶段适当的目标,并为之努力,持之以恒。在现代教学过程中,教会学生如何学习,传授有效的学习策略已被当前教育界认为提高学习效率的有效途径[7],但针对高等医学院校学困生这一特殊人群的教学应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其中,这样才能有效地帮助他们摆脱学习困境,培养出高素质的医学人才。

参考文献:

[1] 张亮,许晴鹤,肖锦铖等.当前医务人员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与危害[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9,26(12):836-838.DOI:10.3969/j.issn.1004-4663.2009.12.018.

[2] 李静.学困生成因及转化策略分析[D].山东师范大学,2010.

[3]章银杰.高中“学困生”学习心理问题及对策刍议[J].基础教育研究,2012,(4):46-48.DOI:10.3969/j.issn.1002-3275.2012.04.020.

[4]徐颖哲.重点高中学优生与学困生人格特点研究[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8,(18):17-20.DOI:10.3969/j.issn.1671-2684.2008.18.006

[5] 郭念锋.心理咨询师[M] .北京:民族出版社,2012:226-228.

小学生个人简历范文3

关键词 非体育专业大学生 心理健康 人格特征

一、研究对象和方法

(一)研究对象。某体育院校非体育专业300名大学生,年龄在18―22岁之间,其中男生164人,女生136人。

(二)研究工具。

1.症量状自表评量表SCL-90共有90道题,包含10个因子90个项目,共9个症状群,采用 5级评分制。

2.艾森克人格问卷(EPQ)量表共包括 88个条目,共四个分量表:内外向E分高表示外向、分低表示内向;神经质N分高者常有焦虑,担忧,不理智,遇到刺激有强烈的情绪反应;分低者情绪反应缓慢而轻微,平静稳重,性情温和,善于自我控制;精神质P分高常是孤独,不关心他人,难以适应外部环境;掩饰性L分高表示过分的隐蔽和假托。

(三)研究方法。

1.问卷调查法。本次调查发放问卷各300份,回收SCL-90有效问卷284份,回收率94.67%,EPQ有效问卷272份,回收率90.67%

2.数理统计法。问卷收回后把有效问卷数据输入计算机,采用成人心理测验系统5.0及EXCEL在计算上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处理

二、研究结果

(一)SCL-90测查结果分析见表1

注:*为问题偏重项目

从表1的统计结果来看,非体育专业学生多数心理发展符合大学生心理发展趋势,但存在了一些问题。,其中大部分学生存在偏执、人际关系敏感、焦虑等心理状况。

(二)EPQ测查结果分析见表2

据表2统计分析结果显示最明显的问题就是体非体育专业学生大多数性格处于中间,人格发展较为完善;在整个调查中,有8.67%的学生存在有过分的隐蔽和假托行为。

三、结果与分析

(一)非体育专业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整体状况分析。

大部分出现性格孤僻感情脆弱、自暴自弃、固步自封不善与人交往等消极心理;其中8.09%的学生出现明显的情绪紧张、焦虑体征,存在严重的焦虑倾向;3.87%的学生伴有严重的偏执、人际关系紧张

(二)非体育专业大学生人格倾向分析。

对非体育专业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进行性格分析比较发现25.36%性格趋于内向。好静,言语较少,行为孤僻,不喜欢与人交往,整日沉迷于自己的世界,玩游戏看小说。

四、对策与建议

(一)提高辅导员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敏感度,积极应对防患于未然。

辅导员要细心观察,多与其交流,能够对有明显心理问题的学生及时作好心理辅导及后续追踪工作;不定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让他们掌握和了解一定的心理健康知识。

(二)建立健全体育院校心理辅导室,定期开展团体辅导活动。

定期开展团体辅导活动对非体育专业学生心理发展进行专业指导,不定期进行心理疏导,引导其身心健康发展,从而逐渐使学生以积极的心态面对生活。

参考文献:

小学生个人简历范文4

为了了解学生的心理现状,建立学生心理素质档案,我们仅对原三年级四个实验班的150名学生及其家长进行了学生心理现状调查。调查结果令人担忧。竟然有86%的学生存在不同种类的心理问题和心理困惑,有的学生一人身上竟存在多种问题。为了能帮助学生解除心理困惑,使他们能愉快地学习和生活,我们适时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心理素质教育教学活动,具体做法是:

1.建立学生心理素质档案,提供解决问题的依据

建立学生心理素质档案,是反映并分析学生心理素质状况的第一手资料,在心理素质教育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为此,我们根据实验开始之初调查的第一手统计资料,建立起由五部分内容构成的心理素质档案。第一部分为学生个人简历及学生家庭构成状况;第二部分为学生学业成绩及操行等级对比情况;第三部分为学生现有心理素质状况及存在的心理问题类别和产生的主客观原因;第四部分为学生心理问题的矫正措施、过程及效果显示;第五部分为征求来自领导、班主任老师及家长的意见或建议。心理素质档案的建立,为客观分析学生心理状况,提供了依据。

2.制定系统的教学计划,根据教材内容开展各项活动

为使实验有序地进行,实验开始之初,我们就定出了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计划共分三部分:一是正常的教学进度计划;二是学生心理问题个别咨询、集体辅导及家长学校安排计划;三是在校园内开辟“心理信箱”和开通“心理热线”小广播计划。

我们使用的辅导材料是由开明出版社出版的《小学生心理素质培养》学生及教师用书,针对书中编列的各项活动,我们本着依照材料,按计划进行授课的原则,组织学生开展各项活动。与此同时,也针对本地的实际情况,尝试性地对一些教学内容进行了适当地调整和补充,深入浅出地教给学生有关心理学方面的知识和心理训练的方法和技巧。通过开展各项活动,启迪学生的智慧,使他们学会了与人合作,学会了去创造,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结合学科特点,开展心理素质教育教学活动

心理素质教育是一种全新的教育。它与语文、数学学科不同,要想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必须经过长期、艰苦、耐心、细致的心理素质教育教学活动才能取得一定的效果。

为了解决学生中存在的各类心理问题,我们采用了多种方法、开辟了多条渠道,对学生进行心理素质教育。首先,针对学生中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我们采用集体辅导和“心理热线”小广播的形式进行专题讲座来解决。其次,针对部分学生中存在的个别问题,我们采取回信和个别咨询的方式进行解决。我们还采取家访和电话的方式与部分家长探讨学生产生各种心理问题的原因,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使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紧密结合,预防和解决学生中存在的各类问题。

4.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

“学博为师、德高为范”,要想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做教师的要率先垂范。为师者,不仅要“传道、授业、解惑”,更要以博大的胸怀接纳、关爱每一个学生,爱得深沉、公平而有原则,使学生对老师敬之、爱之,从而达到愿学、乐学的境地。深入学生中去了解和掌握每个人的个性特点、心理状态,尊重学生的人格,保护学生的各种合法权益,使校园中的师生关系和谐、融洽,这样教育教学效果才佳。以威严压服学生的做法,只能使学生敬而远之,无法进行师生间的心灵沟通;以体罚学生来维护教师尊严的做法,不仅不能带来好的效果,反而有损于学生的身心健康,使老师和学生之间产生情感障碍,导致学生产生更多的心理问题。因而,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是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必要保证。

5.创设民主宽松的家庭氛围

家庭教育作为一种特殊的教育方式有其特殊规律,违反了就会走入误区。不同的家教方式会对孩子的成长产生不同的作用,民主型的父母,能极大限度地做到与孩子从思想到情感上的沟通和交流,使孩子的个性得到良好发展。只有宽松的家庭环境,才能启迪孩子的智慧,使孩子的创造力得到充分的发挥。

因此,提高家长的素质,创设民主宽松的家庭氛围对孩子的身心发展尤为重要。

6.配置优良的软、硬件设施

通过一年的工作实践,我们以为,要想开展好心理素质教育工作,除教师自身的努力、家庭的配合、社会的关注支持以及各级领导的充分重视以外,还应从硬件方面为心理素质教育创造如下条件:

①配备一间条件舒适、安静的心理咨询室,以利于学生及家长随时咨询。

②安装一部用于心理咨询的热线电话。

③配置一台电脑,管理学生心理素质档案,使学生的心理素质档案管理科学化。

④购置一批音乐欣赏及有关心理素质教育方面的录像带,以备教学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