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童话故事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动物童话故事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动物童话故事

动物童话故事范文1

读后感,让我感动的一件事,诵读经典,感悟成长,感恩小小动物童话故事

忽然,迎面升起一轮红日,洒下的道道金光,就像条条金鞭,驱赶着飞云流雾。小动物的童话故事

点点的繁星好似颗颗明珠,镶4嵌在天幕下,闪闪地发着光。青蛙碧绿的身体上布满了墨绿色的斑点,白白的大肚子像是充过了气,一鼓一鼓的。大纪元

亮晶晶的春雨,像一群天真烂漫的娃娃,在高空中云集,嬉戏而下,咿咿呀呀,欢蹦乱跳地扑进大地母亲的怀抱。缫丝姑娘迥然不同:蓝布棉袄,黑粗呢短大衣,草绿色长裤,脖子上的纱巾是白的,扎小辫的头绳是根黑毛线。,红领巾心向党,未来的机器人

动物童话故事范文2

无字图画书是图画书的一种,其最大特点是完全没有文字的叙述,而是透过图像来说故事。故事结构是影响幼儿理解的因素之一,它是一种认知结构,也是叙事的架构,即每个故事都可以通过故事的内在结构讲述出来。蔡铭津说,故事结构是指故事的概念结构,反映故事元素之间的关系。故事结构的相关知识在幼儿对故事的阐释和建构中具有明显作用,可以帮助幼儿了解故事结构和故事内容。鲁姆尔哈特最先提出故事结构法。他认为,故事可分为背景和情节,其中情节又包括事件和反应。之后,许多研究者纷纷对故事结构进行了研究。莫罗认为,一个好的故事结构应该包括背景、主题、情节、结局和事件顺序等要素。因为幼儿的思维特点主要是具体的形象思维,因此,图画在幼儿的日常生活中起着重要作用,是幼儿认识世界的窗口。有关幼儿图画书阅读的眼动研究也表明,幼儿主要以观看图画为主,通过图画信息理解故事。那么,幼儿对无字图画书中故事元素的注视特点如何呢?本研究将对此进行探讨。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单因素实验设计,自变量为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小、中、大班),因变量为故事元素注视的眼动特点。

(一)被试

随机抽取天津市某幼儿园的90 名大、中、小班幼儿各30 名作为被试,年龄为3 岁~ 6 岁。其中,各年龄段的男女性别比例分别为50%。

(二)研究材料

本研究选择梅瑟迈尔创作的无字图画书《青蛙,你在哪里?》

(三)实验仪器

采用Tobii T120 型眼动仪,数据采样频率为120HZ。测试时,被试头部可自由移动,与屏幕之间的距离大约为60cm,由17 英寸液晶显示器呈现眼动实验材料,分辨率为1024768 像素。

(四)实验程序

眼动实验安排在幼儿园的一个安静的活动室进行。在研究者与被试进行了约两分钟的熟悉之后,首先进行注视点的校准。将图画书的每页单独制成一幅图片,按顺序呈现给被试,每页图画呈现10 秒,总阅读时间为240 秒,眼动数据由眼动仪自动记录。

(五)数据分析

本研究将无字图画书页面划分为三个区域:整幅图画区域、图画形象区域、图画背景区域。其中,整幅图画区域包括图画形象区域(占整幅图画区域面积的25.6%)和图画背景区域(占整幅图画区域面积的74.4%)。图画形象区域包括三个方面:角色形象、地点形象、时间形象。角色形象又包括主角形象和非主角形象。对兴趣区域部分进行眼动指标的统计,包括注视时间、注视次数、注视时间比例、注视次数比例、平均注视时间和回视次数。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不同年龄幼儿对无字图画书中各故事元素的注视特点

1. 不同年龄幼儿在整幅图画区域上的注视特点以年龄为自变量,以不同年龄幼儿在整幅图画区域的注视时间、注视次数和平均注视时间为因变量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

可看出,幼儿对整幅图画区域的注视时间和注视次数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而平均注视时间则正好相反。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年龄幼儿在整幅图画区域上的眼动指标差异显著,且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对图画的关注水平越来越高。经事后多重检验(LSD)发现:在注视时间上,3 岁和四五岁幼儿之间的差异特别显著(ps0.001),而4 岁和5 岁的幼儿则没有显著差异;在注视次数上,各个年龄组之间均存在差异(ps在平均注视时间上,只有3 岁和5 岁幼儿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

2. 不同年龄幼儿在图画形象区域上的注视特点

以年龄为自变量,以不同年龄幼儿在图画形象区域的注视时间、注视次数、注视时间比例和注视次数比例为因变量作单因素方差分析所示,随着年龄的增长,3 岁~ 6 岁幼儿在图画形象区域上的各个眼动指标都有逐渐增加的趋势,且组间差异显著(ps0.05)。事后多重检验(LSD)发现:在注视时间和注视次数上,3 岁和4 岁幼儿的组间差异显著(ps0.01)。3 岁幼儿在图画形象区域上的注视时间和注视次数增长迅速,而5 岁幼儿和4 岁幼儿相比,其注视时间缩短、注视次数有所下降。在注视时间比例和注视次数比例上,3 岁和4 岁幼儿的组间差异显著(ps0.01)。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在图画形象区域上的注视时间、注视次数与其在图画区域总注视时间、总注视次数之比平均在60%左右。幼儿在阅读图画时,在图画形象区域以外的背景区域占整幅图画区域面积的74.4% 的情况下,只有40% 的视线落在图画背景区域。以图画书第1 页为例,从幼儿对于整幅图画的关注特点来看,故事角色(小男孩、小狗和青蛙)、时间(月亮、灯)是幼儿关注的热点区域,而对于其他部分则关注较少。因此,图画形象区域是幼儿对无字图画书关注的重点区域,也是理解故事的关键信息。

(二)不同年龄幼儿对无字图画书中故事元素之间关系的注视特点

1. 不同年龄幼儿在故事背景图画形象区域上的注视特点

故事背景主要包括角色、地点和时间三个故事元素。因此,以年龄为自变量,以不同年龄的幼儿在角色、地点和时间上的注视时间、注视次数、注视时间比例和注视次数比例为因变量作单因素方差分析。

可以看出,对故事背景元素的角色注视中,在注视时间、注视次数和注视时间比例上的年龄主效应呈现显著差异(ps在地点和时间要素上,均无显著差异。经事后多重比较发现,3 岁~ 4 岁幼儿在对角色的注视时间、注视次数和注视时间比例上呈现显著差异(ps0.05),其他情况均无显著差异;3 岁幼儿在对角色的注视时间和注视次数方面迅速增加;相对于4 岁幼儿,5 岁幼儿在这方面的用时和次数有所减少。在对角色注视的比例中,3 岁幼儿在图画形象区域上的注视时间占其对图画区域总注视时间的比例越来越高,注视次数占图画区域总注视次数的比例也越来越高。

2. 不同年龄幼儿在故事主题元素上的注视特点

在幼儿对无字图画书故事主题的理解方面,本研究主要通过幼儿对第3 页男孩和空瓶子之间的回视这一眼动指标,考察幼儿通过观察两者之间的关系对故事主题的推论过程。

可以看出,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对故事主题形象之间的回视比例和次数均有所增加。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发现,不同年龄组幼儿在男孩与空瓶子之间的回视次数呈现显著差异(ps0.05)。经事后多重比较发现,3 岁和5 岁幼儿呈现显著差异(p0.05),其他年龄组之间幼儿的回视次数没有差异。同时,3 岁幼儿回视次数的增长速度相对较慢,4 岁幼儿的回视次数则明显高于3 岁的幼儿。

3. 不同年龄幼儿在故事情节元素上的注视特点

关于幼儿对无字图画书故事情节的理解,本研究主要通过幼儿对第10、12、17、22 和23 页中主角与非主角形象之间的回视这一眼动指标,考察其通过观察两者之间的关系而推论故事情节发展的过程。

从表5 可以看出,随着年龄的增长,除了第12 页和22 页,3 岁幼儿对其他页故事情节与形象之间的回视次数逐渐增加;4 岁幼儿的回视次数呈下降趋势。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发现,不同年龄组幼儿对第22 页男孩和两只青蛙之间的回视次数差异显著(ps0.05)。经事后多重比较发现,3 岁和四五岁的幼儿对男孩和两只青蛙(第22 页)之间的回视次数差异显著(ps0.05)。在对故事情节图画形象之间回视次数的总和中,3 岁和四五岁幼儿回视次数差异极其显著(ps0.001)。

4. 不同年龄幼儿在故事结局元素上的注视特点

关于幼儿对无字图画书故事结局的理解,本研究主要通过幼儿对第24 页男孩和手中青蛙之间的回视这一眼动指标,考察幼儿通过观察两者之间的关系而推论故事结局的过程。

可以看出,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对故事结局图画形象之间的回视比例和次数均逐渐增加。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发现,不同年龄组幼儿在男孩与手中青蛙之间的回视次数极其显著(ps0.001)。经事后多重比较发现:3 岁和4 岁幼儿在男孩与手中青蛙之间的回视次数呈现非常显著的差异(p3 岁和5岁幼儿呈现极其显著的差异(p而4 岁和5 岁幼儿则呈现显著差异(p0.05)。

四、讨 论

(一)不同年龄的幼儿对无字图画书中各故事元素的注视特点

1. 图画形象是幼儿理解故事的关键信息

无字图画书主要是通过图画叙述故事,其图画形象是幼儿理解故事的关键信息。因此,须通过幼儿对整幅图画区域以及对图画形象的注视特点进行分析,才能判断幼儿与图画之间建立的认知关系。

对测试结果分析后得知:3 岁~ 6 岁幼儿对无字图画书中图画的关注水平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增加,表现在幼儿对图画关注的时间越来越长,而平均注视时间则越来越短。注视时间是幼儿获得信息的重要保证,注视时间的增加可以保证幼儿获得更多的图画信息。3 岁~ 4 岁幼儿对图画的注视时间发展迅速,4 岁是幼儿对图画关注的一个过渡阶段,而平均注视时间反映的是单位时间内信息加工的速度或信息加工的深度。5 岁幼儿平均注视时间的下降,说明他们捕捉图画中重要信息的能力更强,单位时间内对无字图画书信息加工的速度更快,理解的深度更深。

2. 图画形象区域是幼儿关注无字图画书的重点区域

上述研究表明,幼儿对故事的理解主要是在对图画形象区域中信息的关注和加工过程中完成的。在注视时间和注视次数上,5 岁幼儿相比4 岁幼儿有所减少,那么,这是否能够表明随着幼儿的成长,他们能够更快地理解图画呢?本研究的结果在一定程度上证明了这一点。因为图画形象是有助于幼儿理解事物的关键信息,幼儿对关键信息区域关注程度的提高,能帮助其对图画信息进行加工,从而提高对故事的理解速度。相比3 岁幼儿,4 岁~ 5 岁的幼儿在图画形象区域上的各项眼动指标均有显著提高,表明4 岁可能是幼儿读图能力发展迅速的一个时期。

(二)不同年龄幼儿对无字图画书中故事元素之间关系的注视特点

1. 幼儿对故事背景元素中的角色元素关注程度最高

幼儿对故事背景元素中角色元素的关注度主要表现在对故事背景元素的注视特点中。他们对角色的关注最多,而对时间的关注则较少。由于角色元素的面积明显大于时间元素和地点元素所占的面积,这可能是导致幼儿对角色关注程度较高的一个原因。李麦浪等的相关研究发现,中班幼儿在对图画角色关注方面的发展较快,据此推测,中班是看图的一个敏感阶段。这与我们通过眼动研究得出的结论是一致的。另外,相对于4 岁幼儿来说,5 岁幼儿对角色元素的各项眼动指标均有所下降的原因可能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对整体画面的把握程度逐渐加深,从而逐渐转向对时间和地点元素的关注,故而提高了对故事背景的理解能力。

2. 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对故事主题元素的理解程度逐渐加深

年龄越大,幼儿对故事主题元素产生回视的比例和次数也逐渐增多。从上述结果可以看出,相比3 岁幼儿,4 岁~ 5 岁的幼儿在男孩和空瓶子图画形象区域之间的回视比例呈上升趋势。其原因可能是3 岁幼儿在独立阅读无字图画书时,主要关注图画形象的特点,而对图画形象之间关系进行推理的能力还较弱。而到了4 岁,幼儿对图画主题形象区域之间的回视比例和次数的增长速度加快,表明4 岁幼儿可能开始关注图画主题形象区域之间的联系,并且通过推理,逐渐理解无字图画书中故事的主题。

3. 5 岁幼儿对转折情节图画形象的关注程度更高

5 岁幼儿对转折情节图画形象的关注程度具体表现在,4 岁~ 5 岁幼儿与3 岁幼儿相比,他们对各图页中主角和非主角之间的回视比例都较高;在转折情节的回视次数方面,5 岁幼儿对故事情节、图画形象之间的回视次数更多。在其他故事情节方面,5 岁幼儿相对4 岁幼儿有所下降。可以看出,不同年龄组幼儿在第22 页男孩和两只青蛙之间的回视次数以及总数方面差异显著,而5 岁幼儿和4 岁幼儿相比,该数字有所下降。第22 页的故事情节、图画形象是故事的转折情节,5 岁幼儿在转折情节的图画形象之间的回视次数明显增加,说明5 岁幼儿可能已经抓住故事的主题,关注到故事情节的发展,从而对情节转折部分表现出更大的关注度。同时也可看出,4 岁幼儿在对图画形象的总体注视程度上表现最好,但是对故事转折情节的理解还相对较弱,因此可以认为,4 岁可能是幼儿对故事情节理解能力提高的关键时期。

4. 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对故事结局元素的注视程度逐渐加深

幼儿对故事结局形象之间的回视比例和次数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增加,且不同年龄幼儿的回视次数均呈现显著差异。从故事结局形象来看,非主角形象面积非常小,仅占整幅图画面积的0.14%。另外,3 岁幼儿对故事主题和情节发展的理解能力相对较差,不能很好地围绕故事的主题理解故事发展的脉络,从而影响对故事结局的关注。5 岁幼儿则可以更有针对性地根据故事主题对其发展的环节进行关注,能够从整体上把握故事的发展脉络。这可能是由于他们的视线有所扩大,因而能够注意到更多的图画形象。同时,张海霞的研究也表明,随着年龄的增长,3 岁~ 6 岁的幼儿提到故事结局人数的比例呈现出非常显著的上升趋势。这一结论在本研究中也得到了证明。

五、教育建议

(一)注重对无字图画书中图画形象的理解

图画形象区域是幼儿关注无字图画书的重点区域,尤其是对角色的关注。因此,在指导小班幼儿阅读无字图画书故事时,应重点引导其对故事角色的关注,主要关注角色的表情、动作等信息,同时引导其对故事的时间、地点等要素进行观察,启发他们说出图画形象的名称。中大班幼儿对图画形象的理解能力发展迅速,尤其是中班幼儿,已经开始对故事发展的情节进行推理,因此,教师和家长可引导他们重点关注和故事元素有关的图画形象,分析图画形象之间的关系,进而理解整个故事的发展脉络。针对大班幼儿,由于其对图画形象的加工速度较快,对故事的理解能力较强,教师可以通过提问或游戏的方式引导幼儿关注图画背景和故事细节,并将之运用到故事讲述中,使故事内容更加丰富。

动物童话故事范文3

习作内容:我们已经读过不少童话故事。这次写作就来编童话故事。请你任选几种动物作为主人公,编一个故事。先想象一下它们之间可能会发生什么事,然后写下来。写好后读给大家听,看谁编的故事最有趣。

习作指导:1.审题:请注意习作要求中的“任选几种动物作为主人公”,它规定了童话故事中的主角必须是动物。如果选了学习用品之类的,就可能跑题喽。还有,“无三不成几”,“几种”提醒我们最好写三种或三种以上的动物。

2.选好几种动物后,先想象一下它们之间可能会发生什么事。然后,仿照你读过的童话,把故事完整地写下来。小诀窍:把主人公的语言、动作、神态等写具体,就能把读者带到你的童话世界里去啦!

3.完成习作后自己反复读一读,学习修改角色对话中不正确的标点,语句不通顺的地方以及错别字。

习作展示:

有一天,森林之王狮子觉得自己老了,无法再统领森林里的动物们,于是它决定举办一场森林之王竞选赛。

竞选赛终于开始了,森林里的动物们都来到狮子大王的面前,纷纷上台演讲。首先发言的是威猛的老虎,它大吼一声,震得台下的动物们一阵发抖。老虎这才不慌不忙地说:“我体魄强健,肌肉发达,一定能保护你们生活得美满幸福!”

机灵的猴子听了老虎的发言,心里很不服气,它马上蹦上台去,油腔滑调地说:“我看老虎你是四肢发达,头脑简单吧!如果我当上森林之王,凭借我聪明的脑子,一定能把森林管理得井井有条!”台下的动物听了猴子的发言,纷纷表示赞同。

得意扬扬的猴子昂着头,大步走下台,可一不小心,脚下踩空,从台上跌下来,摔得头破血流。别的动物们都吓坏了,这可怎么办啊?就在这万分危急的时刻,袋鼠妈妈把熟睡的袋鼠宝宝从温暖的育儿袋里拿出来,把受伤的猴子装进去,急忙带着它来到医院,还无微不至地照顾它,直到猴子的伤口包扎好才回来寻找袋鼠宝宝。

这时,袋鼠宝宝正在狮子大王的怀里甜甜地睡觉。狮子大王庄严宣布:“现在已经不需要竞选了,袋鼠妈妈就是新任的森林之王,因为它能够真正爱护动物!”大家听了纷纷起立鼓掌,祝贺袋鼠妈妈呢!

点金石: 狮子大王选王位继承人,老虎、猴子不能如愿以偿,反而是袋鼠妈妈当选了,因为它“真正爱护动物”!本习作的优秀之处在于故事情节完整,善于用神态、动作、心理活动描写表现“人物”特点。不过,读过童话故事 《从现在开始》 的人会觉得本篇作文似曾相识吧?那么,怎样才能写出主题新颖、引人入胜的童话呢?窍门就是认真观察生活,把身边新奇有趣而且有意义的场景“转换”到童话中去。 (江梅)

动物童话故事范文4

1、培养学生对童话故事的兴趣

2、了解童话故事中的反复结构,学画结构图

3、试着口头创编反复性结构的童话

教学重点:了解童话故事中的反复结构,体会这种结构的基本特点

教学难点:学会创编反复性结构的童话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孩子们,你们喜欢童话故事吗?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到童话王国去做客,想不想去?走吧!看看童话王国里都住着哪些人?推开童话王国的大门,走进童话王国,我们看到了……《白雪公主》、《冰雪奇缘》艾莎公主、这是《皇帝的新装》里的不穿衣服的皇帝……这是小红帽,这个背影是?厉害,看背影就能认出来,我们看看是不是灰姑娘,确实。我们边走边看边看边走,沿着小路拾级而上,有点累了,我们坐在这些石头上休息一下吧!咦?树上爬来了一只小动物,它是?……小壁虎,别小瞧这只小壁虎,我认识它,在他身上曾经发生过一件神奇的事呢!谁知道?生说……

二、回顾《小壁虎借尾巴》

这是我们以前学过的童话故事,现在跟着老师的视频重温一下故事的内容吧!看完了故事,我们来填一填,谁来?(三个)小壁虎爬啊爬,爬到    向   借尾巴,  说:“不行啊,我要用尾巴   。”  小壁虎一共借了三次尾巴? 每一次都先写向哪种动物借尾巴,再写不借尾巴的原因。像这样反复情节多次出现,内容相近,结构相同,我们就叫它反复结构。小壁虎反复地借尾巴,让你感受到了什么?(动物的尾巴都有自己的用处)

我们再来看一个故事:《渔夫和金鱼的故事》,读一读《渔夫和金鱼的故事》,用横线画出老太婆提出要求的相关语句,看看老太婆一共提了几个要求,每次她都要什么。 五个。

这个故事是不是反复结构的故事?是。为什么?情节多次出现,内容相近都是讲老太婆在不停提要求。老太婆反复地提要求,让你感受到了什么?

如果故事没有反复情节,老太婆只提一个要求,小壁虎只借一次尾巴,这样的故事有意思吗?现在,你们知道童话故事反复结构的妙处在哪?(生说)正是由于故事中的反复结构,不断推动着情节的发展,故事才显得曲折有趣、耐人寻味,一波三折、牵动人心……才会让你们这样喜爱。

对比故事情节:哪个故事的情节能前后调换顺序?为什么?

故事情节互不影响,可以调换顺序,我们叫它并列结构。故事情节不能调换,表达的感情和意思一次层层推进、更近一层的,我们叫它递进结构。

课上到现在,我们了解了童话故事是有反复结构的,反复结构又分为并列结构和递进结构。有的同学会问,了解这些有什么用呢?当然有用。大家是否有这样的经历,当我们读完一个童话故事试图去概括故事的情节时,往往由于故事太长情节较多而把情节概括得颠三倒四,特别混乱。这时候该怎么办呢?老师这里有一个又简单又好玩又容易学的好办法,想不想知道?那就是画图。画结构图。

看,我们以小壁虎借尾巴为例。小壁虎借尾巴是并列结构的故事,我用三个同等大小的圆来表示它的每一个情节,圆形的里面可以依次填上小鱼、拨水,老牛、赶蝇子……这些能代表情节变化的最简洁最具概括性的字眼,我们可以称它为关键词。而《渔夫和金鱼的故事》就可以用逐渐变大的圆形来表示,(情节推进、意思、情感层层深入)圆形里面填上……这样一来我们对故事的情节就能一目了然。除了圆形,还有哪些图形可以画结构图?看,这是老师画的图形,再看,你觉得以下图形哪些适合画并列结构,哪些适合画递进结构?好,现在我们一起来归纳一下画结构图的方法。现在,按照这样的办法,来试着画一画结构图吧!

三、学画结构图

选取你喜欢的图形,绘制一下以下故事的结构图:《快乐的小公鸡》、《七颗钻石》分组比赛,展示画好的结构图。

四、用反复结构编故事

今天我们读了四个反复结构的故事,他们的反复情节出现几次?345……如果我把故事的情节缩减为两次或者扩展为十次二十次,你觉得好不好,太少过于简单乏味,太多过于啰嗦冗长。那你们觉得至少要几次合适?为什么?有一个词叫一波三折,至少三次,故事才显得有意思……

现在,我们一起来口头编一个反复结构的故事吧!

会犁地的蜗牛

正值春天,是播种的大好时节,然而,一只年迈的老黄牛不幸病倒了。

他望着荒芜的田野,唏嘘不已:“我得赶紧雇个合适的佣人来帮我犁地了,要不就错过耕种的最佳时期了。”

邻居们纷纷为老黄牛出主意。

小猴子搔搔脑袋,自告奋勇地说:“您找只熊吧!熊力大无比,犁地应该没问题!”

老黄牛听后摇了摇头,失望地说:“人们常用‘笨’字来形容熊,你说这种‘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动物能胜任吗?”

……

联系童话的反复结构,你觉得接下来的情节应该是怎么样的? 大家基本推测接下来的情节应该是老黄牛的其他邻居不停给老黄牛推荐小动物,他都不满意。最终选定蜗牛。

现在,同桌合作,一个人当老黄牛的邻居给老黄牛提意见,一个人当老黄牛反驳邻居的建议。可以选择图中的小动物,也可以自己想其他的动物。用这样的句式试着说一说。待会请同学起来说。

小花猫用前爪抹抹脸,想了想说:“您找只大象吧!大象体积庞大,干活体力好,效率一定高!”

老黄牛甚为不悦,没好气地说:“大象身体笨重,犁地这种细活他绝对不行!”

斑马伸伸脑袋,脱口而出:“您找只长颈鹿吧!他脖子长,干活灵便!”

老黄牛听后,脸上依旧写满忧虑,叹息道:“长颈鹿吃高处的树叶确实有优势,干地下的活却不见得有用呀!”

老黄牛最终是怎么选定蜗牛的?想知道吗?你么可以试着再猜一猜,我们下次课再来讨论。

动物童话故事范文5

在去年的暑假里,我让妈妈带我去新华书店买了一本芭比公主童话故事书,这本书的名字叫做《魔法森林公主》。

这本《魔法森林公主》上面介绍了非常多的芭比公主童话故事,比如说有:《会唱歌的魔法树》,《喷火小龙》,《神奇的独角兽》,《彩虹方舟》等等许多芭比公主童话故事。

这本芭比公主童话故事书上面的主要人物就是魔法森林公主,也就是魔法森林的守护神柳儿。这本书上的主要内容就是柳儿和各种人物。动物。植物的交流,比如说《会唱歌的魔法树》,这里面的内容就是有一天,会唱歌的魔法树突然消失了,柳儿就去找它。

这本《魔法森林公主》上的芭比公主童话故事讲的非常精彩。具体。生动。特别有亲切感,每当我看到这本书,我就会想起上面的每一个故事,也会想起这本书留给我的深刻感受,但我有一个小小的遗憾就是这本书里没有收集我们中国的童话故事……

新丰三小五(1)五年级:阮莉娜

动物童话故事范文6

1 童话故事的特征 童话故事是儿童文学的重要体裁。是一种具有浓厚幻想色彩的虚构故事,多采用夸张、拟人、象征等表现手法去编织奇异的情节。幻想是童话的基本特征,也是童话反映生活的特殊艺术手段。童话主要描绘虚拟的事物和境界,出现于其中的“人物”,是并非真有的假想形象,所讲述的故事,也是不可能发生的。但是童话中的种种幻想,都植根于现实,是生活的一种折光。童话创作一般运用夸张和拟人化手法,并遵循一定的事理逻辑去开展离奇的情节,造成浓烈的幻想氛围以及超越时空制约,亦虚亦实,似幻犹真的境界。此外,它也常常采用象征手法塑造幻想形象以影射、概括现实中的人事关系。(《儿童文学辞典))

童话故事最大的特征是用丰富的想象力,赋予动物、植物等物体人的感情。同时童话故事总是把恶和善极端化,通俗地说,就是坏人非常坏,好人非常好。好人很善良,坏人很恶毒。比如《白雪公主》里,七个小矮人很善良,而皇后很恶毒;《灰姑娘》里,后母很恶毒,灰姑娘很善良。童话里往往还包含了神奇的魔法、无尽的财富、凶恶的怪兽等元素,使故事能够引人入胜,打动孩子的好奇心,丰富孩子的想象力。

一般来说,童话故事主要是写给孩子的,不过,有童心的成年人同样能够在童话故事中找到快乐,让心灵纯净。

童话的基本特征——幻想。丰富多彩的幻想是童话最基本的特征。当然,从广义上说,绝大多数的文学作品都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幻想,但幻想却是童话体裁作品最本质的特征,是童话的灵魂,我们甚至可以说没有幻想也就没有童话。童话的幻想“打开了通向另一种生活的窗子,那里,有一种自由的无畏的力量存在着和行动者,幻想着更美好的生活。”

童话区别于一般的小说和故事之处,就在于它能借助幻想的力量,使我们平常见的各种平凡人物和现象,展现出不平凡的奇异光彩,为小读者展开一个“幻想世界”。童话中的幻想,能超越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在亦虚亦实、如幻似真的奇境中自由自在地活动。童话故事中的幻想看起来好像能无拘无束,可在瞬间上天入地,一目千里,可写仙子,可写妖魔,可死而复生,可长生不死,甚至连虫鱼鸟兽都可以有人的思想,人的行为……所有这些,在我们的现实世界中都是不可能发生的。可实际上,童话故事正是以‘幻想’为一方面,以‘真实’为另一方面,中间流淌着对儿童充满诱惑的奇妙故事、给童年增添了更多的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