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沟课件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葡萄沟课件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葡萄沟课件

葡萄沟课件范文1

课文介绍了我国新疆吐鲁番的葡萄沟盛产葡萄的情况以及葡萄干的制法,说明了“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表达了作者对葡萄沟的赞美之情。

本课的教学内容包括以下几点:

1、理解课文内容,知道葡萄沟是个好地方以及好在哪些方面。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用“五光十色”、“热诚”、“有名”等词语口头说话。

4、能对课文优美的句子进行摘抄。

5、感受维吾尔族老乡的热诚好客。

6、能说出葡萄干的制作过程。

教学中重点是让学生知道葡萄沟好在什么地方,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难点在于让学生理解葡萄的特点及葡萄干的制作方法,并读好长句。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生在语言情境中,理解葡萄沟美在哪里。

2、能力目标: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感悟葡萄颜色的差异性,提高审美情趣。

3、情感目标:在合作交流中,培养学生利用对话与人热诚相处。

三、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

本课的授课地点在学校的多功能教室,采用的教学设备有:电脑、闭路电视、音响设备等,所需教具与学具有:纸做的葡萄、水彩笔、搭满葡萄架的挂图、各种颜色的真葡萄、新疆产的葡萄干、课件等。

学生在以往的学习中,培养了较好的语文学习兴趣,能够运用合作、讨论等形式展开阅读活动,初步具有必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因而,本课将在教师的启发下,引导学生采用讨论、表演、游戏、自学等学习方式展开学习。

四、教学设计:

(一)激情导入:

1、播放音乐VCD《咱们新疆好地方》

师:我知道同学们都十分喜爱音乐,现在让我们放松一下,先听听音乐,想一想这是什么地方的歌曲。你可以拍手也可以随音乐做动作。

(播放音乐,学生自由地做动作。)

2、师:这是什么地方的歌曲?(新疆)刚才同学的回答真是雅克西。谁来说说这雅克西是什么意思?(好)能不能做做这个动作?(学生自己做动作)

3、师:让我们随着刚才轻盈、欢快的歌曲来学习今天的新课,雅不雅克西?(雅克西)

4、出示课题:《葡萄沟》

师:让我们来齐读一次吧!(生齐读)

师:同学们读得可真好,让老师想起那又大又园的葡萄。(出示葡萄)忍不住想吃上一口。(做个夸张“吃”的动作)这三个字都是要求我们掌握的字,老师相信同学们能把这三个字写得和葡萄一样美,是不是?(是)那我们就开始写吧!看谁写得又快又好。(生写,师巡视)

师:写得真不错,下面翻开书,课文里有一句话是夸葡萄沟的,我们边听录音边用“——”把它找出来。(播放录音)

师:谁来说说这句话是什么?(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师板书)找得可真准,让我们来读一读。(生读)

(二)理解课文。

学习第一段:

1、师: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我想知道它好在什么地方吗?(想)下面我请一个同学来读第一段。(抽生读)

2、师:读得真不错!下面由老师领着大家来读:

葡萄沟在什么地方?葡萄沟出产什么?出产些什么水果?(如读得不好,可再读一遍)最喜爱的是什么?(葡萄)哪位小朋友来读出喜爱之情?(抽学生巩固读一、两次)

3、师:读了这段你从什么地方感受到葡萄沟是个好地方?(生自由地说,师相机板书)让我们带着这样的感受再来读一读吧!(生齐读本段)

4、师:让我们来夸一夸葡萄沟吧!(指黑板提示)——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

学习第二段:

1、师:请同学们自由读第二自然段。(生读)

2、师:读得真认真!从这段中你感受到葡萄沟好在什么地方?请同桌互相说说。——根据说的内容边读边讲解。(抽小组共同来回答。)

如:生说:茂密的枝叶向四面展开,就像搭起一个个绿色的凉棚。(允许同桌互相补充)师:说得可真好,能不能把这句读给大家听一听?(生读)“一个个”表示葡萄怎么样?(多),那好大家就把“葡萄”多的意思读出来好吗?(生读)

步骤:先把说的读一读,把“一个个”“一大串一大串”“五光十色”读好

3、师:葡萄有很多颜色,请在书上把描写颜色的词语用“——”勾出来。

师:现在用你神奇的画笔把葡萄涂上你喜爱的颜色,涂好后自己把它挂在“凉棚”上,我们来比一比,看谁先涂好。(师巡视,生自己挂,先挂上的给予鼓励。)

4、师:哇!这么多颜色,真美!书上用了一个词语来形容它,谁能把它找出来?(五光十色)我们来读一读这个词语。葡萄这么美,我们再把这句话读一读。(生读)

5、师:葡萄沟里的葡萄不但很多、很美,连老乡也非常好客,大家把这句话找出来,我们请一个同学来读。(抽学生读)大家一起来读,雅不雅克西?

6、师:读得真不错,假设你是一位游客,热诚的老乡会对你怎么说?看看课文的插图,闭上眼睛想一想。(这时播放轻音乐)生回答,师给予鼓励。

7、师:维吾尔族老乡这样好客,让我们再夸一夸葡萄沟吧!

学习第三段:

1、师:葡萄沟真美,葡萄还有另外一种用途,可以制成……?(葡萄干)师出示葡萄干。大家来尝尝,这葡萄干是什么样的味道?(甜)我们把它说完整,好吗?(葡萄干的味道可真甜呀!)想不想知道葡萄干是怎样制成的?

2、师:下面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生读)

3、师:读得真不错,下面我请一位同学来读,其余同学看电视,注意观察葡萄干是怎样制成的?

4、师:现在请同学们互相说说,请加上“先、接着、再、后”等表示顺序的词语。(先互相说,再抽同桌起来说)

5、师:说得真好,那么这里生产的葡萄干究竟怎么样呢?(鲜、甜)我们再把这句话读一读,怎样才能读出“甜”的感觉?(抽学生读,再齐读)

6、师:读得很好,把鲜、甜的感觉都读出来了,下面谁愿意做葡萄干的推销员,用生动的话语来打动每位顾客.?(学生自主发挥)

7、师:让我们再夸一夸葡萄沟吧!(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

(三)小结:

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这里水果多,葡萄美,人热诚,葡萄干是那么有名,现在让我们用自己的话夸一夸葡萄沟吧!最后带着这样的感觉再读一读全文,相信你们的感受又不相同!(生齐读)

(四)抄写:

师:读得真好,葡萄沟美不美?好不好?想不想去?那好,希望你们努力学习,今后去开发建立新疆,建立我们西部。这一课有许多优美的句子,想不想记住它们?(想)那好,就选择自己最喜爱的抄在本子上。(生抄写)

如有时间,可让学生起来读一读他们所摘抄的内容。

板书设计:

16葡萄沟

水果多,最喜爱葡萄

葡萄长得好

人好

葡萄干有名

五、教学反思

1、尽可能体现朗读性,阅读课应该是书声朗朗的。

重视朗读训练,在读中理解课文,在读中体会感情,读的训练有层次性,初读时要求理解内容,知道写什么,再读时了解作者的写和方法,是怎样写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深读时体会感情,读出情,读出味。回顾这堂课,我觉得在学生体会句子之后,应多让学生读,从读中悟,会取得更好的效果。

2、尽可能体现能力性,注重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和发展。

在学习葡萄干特点时,我要求学生来学做推销员,用生动的话语来打动每位顾客。通过反复地说,不但加深了学生对葡萄干的理解,也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也教育了学生平时应多观察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但训练下来,发现效果不是很好,学生只能抓住书本中的味道甜、颜色鲜、颗粒大来进行推销,可见,平时要多注意学生的口语锤炼。

葡萄沟课件范文2

一、多媒体在教学应用中的优势

1.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学生没有学习的兴趣和愿望,我们的一切意图,一切探求,一切理论都会落空。”而多媒体课件集文字、图像、声音、动画、影视等于一体,具有形象生动的特点,很容易激起学生的兴趣。而带着兴趣去思考和学习,求知欲更强烈。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恰当运用课件,往往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如归类识字课,内容单调枯燥,教师普遍认为不好讲。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就制作了一个“摘苹果”的课件,把生字写在鲜红的苹果上,并做了动画设计,谁读对了苹果自动摘下。形象逼真的画面把学生带入一个愉悦和谐的情境中。之后制作了“猜谜语”、“寻宝”、“奥特曼大营救”等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课件,学生特别喜欢,也都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2.优化过程,突破教学重难点

多媒体教学以图形、动画为主,同时可将图形由静变动,由小变大,由快变慢。学生可以获得清晰、明快的感觉,使注意力更集中,从而提高课堂效率。如教授《一夜的工作》一课,用多媒体展示办公室的陈设:“一张不大的写字台,两把小转椅,一盏台灯”。再展示现代一些经理的办公室:“偌大的写字台,高级电脑,豪华老板椅。”对比鲜明,学生感受生活简朴。展示他工作时的情形:一尺来高的文件,一丝不苟的样子,又展示了一天的工作表,可见他工作劳苦。学生和作者的感情产生共鸣,由衷地对崇敬和爱戴。又如在教学《海底世界》一课时,我先描述海底的科学知识,让学生对海底世界有初步的认识,再通过课件向学生提供海底的资料,展现海底各种动物的形状、颜色、生活习性等。这样既能使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又能丰富小学生的海洋知识,让学生了解了海底动植物的生存方式,这一课件的设计使教学得到有效突破。

3.寓教于乐,活跃课堂氛围

运用多媒体教学方式,可为学生创建一个愉快的教学情境,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进入主动学习的状态。如《荷花》一课,我借助录音和录像结合的多媒体技术,将婀娜多姿的荷花呈现学生眼前,随着优美的录音,学生仿佛已置声身其中,学生的学习热情被激发出来,学习效率也就提高了。又如《葡萄沟》一课,教师运用幻灯片、录像、光盘穿插使用,使学生兴趣倍增。在授课中,结合课文内容,为更好地理解“一大串一大串”、“五光十色”等词语,适时放录像,当播放到葡萄沟的葡萄到处都是,伸手可及等的时候,学生发出啧啧声,不禁脱口而出“真美啊”、“我都馋了”,多媒体通过对学生多重感官的刺激,引起了学生注意力,使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主动地去学习,提高了学生把握新知识的能力。

4.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多媒体的运用,有效节约了传统教学时间,不仅能高效地传播教育信息,丰富课堂教学内容,而且能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参与教学的机会,通过使用多媒体真正达到“小课堂、大社会”的优化效果。通过多媒体形象地呈现教学资料,用一些生气灵动的图案,结合形象思维,让学生边看边学边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好语文打下了稳固的基础。

比如,每上完一个“语文百花园”后,都要进行阶段复习、总结,将知识系统化,以便学生能综合运用。运用多媒体课件进行复习,能把基础知识点及知识间的联系以网络的形式呈现出来,在学生头脑中形成知识网络结构,使知识系统化、结构化,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既能缩短时间,开阔知识面,又能增大练习量。

二、多媒体在教学应用中的劣势

1.多媒体教学节奏快,展示内容速度过快,像放电影,学生思维跟不上又无法做笔记,而引起反感。

2.教师用大量时间制作课件,忽视对教学目的、教材内容、学生接受能力的研究,虽然备课很辛苦,但事倍功半,会打击教师的积极性。

3.有些课件制作粗糙,冗长的文字成了教科书的拷贝;有的课件过多追求形式,色彩变换,动画效果杂乱,背景音乐大而刺耳,只突出课件对学生的感官刺激,而忽略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葡萄沟课件范文3

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运用,不仅为学生创设了优良的学习活动环境,还为学生提供了观察、思维的机会,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实践能力的提高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笔者就多年来对“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应用”这一课题的研究,结合课例谈几点体会。

1 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有效应用,丰富了语文学习情境,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

计算机集文字、图形、图像、音频、视频等多种媒体于一体,动静结合,图文并茂,创设了逼真的教学情境,渲染了活泼的教学氛围,深深地吸引了学生,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使整个教学过程变得生动活泼,轻松高效。在进行《葡萄沟》一课的教学时,笔者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全程营造了课文的情境。在教学一开始,笔者就利用课件,通过大量图片把学生带进景色优美、风光独特的葡萄沟。葡萄沟那美丽的景色,深深地吸引了学生,调动了他们学习的兴趣,有如身临其境,使学生初步感受了新疆的广阔美丽。

2 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应用,为语文教学解决重点、突破难点,形象直观,收获事半功倍的效果

小学生由于受年龄、环境、生活经验等多方面的影响,他们理解、感受语言的能力比较弱,尤其对一些抽象的、离生活实际比较远的内容,理解就更加困难,这就需要教师为学生提供学习的“载体”,突破教学中的难点,从而解决学习中的困难。如教学《天路》一课时,为了让学生准确理解为什么把“青藏铁路”称为“天路”,笔者从网上收集、筛选、整理了大量的图片和文字资料,从青藏高原特殊的地形地貌、气候条件入手,把文中一些生涩难懂的词、句变成形象直观的图片,使学生感受到修建青藏铁路任务之艰巨、困难之多,建成意义之大。笔者还将从网上搜集整理的青藏铁路创造的“九大世界之最”资料下发给学生阅读,从而使学生懂得了“天路”的真正含意。

3 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为语文课堂创设了良好的教学情境,使学生生动形象地学习

多媒体教学能为学生提供大量形象的资料,为学生进行朗读、理解课文、说话训练创设宽松的语言环境,能使学生能尽快进入情境状态。在语文阅读教材中,尽管教材都是经过专家精选的文质兼美的文章,但由于学生年龄小和生活经验的局限,对有些课文内容不容易理解。如大西北的孩子很少有人见过《观潮》的美景,也体会不到黄河象陷进淤泥的痛苦之情,课堂上常常会出现启而不发的现象。而多媒体情境教学的应用,将多种地理生态环境、风土人情景观,跨时空、跨地界展示给学生,将他们带入未知世界中,创设出愉快、形象的教学环节,使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观潮》一课,作者在课文第四自然段最后一句描写潮的样子及潮的响声尤为精彩: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震得颤动起来。笔者在教学中,借助录音让学生感受潮来时浪涌岸滩、汹涌澎湃的声音,借助录像,让学生感受潮来时如千万匹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的壮丽之美。通过创设视听情境,调动了学生的视听感官,不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还使学生学得生动活泼,收获事半功倍的效果。

4 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运用,使得语文教学中的习题练习设计形式多样,灵活机动

近年来,随着农村小学学生人数的不断减少,大部分学校进入小班化教学。面对十几个甚至几个学生,为适应不同程度学生的发展,在语文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分层次,因人而异地设计习题内容,可以方便快捷地检验教学效果,提高反馈信息。比如,可以根据画面内容,判断出描写的是课文的哪一部分,并用简短的一句话做出概括;可以观看课件,背诵文中的段落,增加形象记忆,积累优美词句;可以依据画面内容,指导学生即兴进行口头习作,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及观察力;还可以设计词语搭配练习,选词造句练习,补充或改写句子练习,改错字练习等。多种练习形式均有鲜活、直观的感受,深得学生的喜爱。

葡萄沟课件范文4

[关键词] 中学;语文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4244(2013)10-116-1

语文学科是一门工具性和人文性兼有的学科,在学生的生活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有人称它是打开学生思想的宝库和钥匙。所以,在中中学教育阶段,尤其是从中学启蒙到高中三年级,语文学科贯彻始终,课时最多,位置突出。广大教师应该对这一学科引起足够的重视, 不能把它看成一门知识性的课程,还是具有思想性和工具性的课程。当前中学语文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盲目学习新课程进行改革,课堂上为讨论而讨论,课堂由枯燥无味变成了聒噪喧闹,学生真正读与写的时间在大幅度减少,结果却是学生还是缺少学习语文的兴趣,尤其是在作文这方面,依旧是老大难。作为教师应当学会和主动地引领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这门课的学习当中来,借以此课结合生活,使我们的学生们养成良好的思维能力和人文素养。教学的内容固然很重要,但是一个好的方法的实现是能够为教学内容所服务的。有效教学,在任何一门学科的教学中都是值得探讨的问题,其实质简单说来就是我们应如何通过恰当的教学方式方法和策略使学生感兴趣于所学的学科,并能够于学习中得到自我提高与发展。

首先,理论联系实际生活激趣。生活是学生思想的源泉之地,更是语文学科尤其是写作的源泉,正如语文教育家夏尊所言:“作文是包裹在生活中的一个项目。”马克思曾经说:“一旦理论与实际都会产生强大的力量。”所以说,无论哪一个学科,把理论联系实际施教都会成为激发学生学习这门课的出发点,因为在那里可以观察和体验到各种各样的事物。因此,教师在日常的语文课堂教学当中必须依托于学生的实际生活,遵循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

其次,善于运用情境教学法。人本主义认为,教学应该给学生构建和提供一个积极的学习情境, 用情境刺激学生的学,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 同时也能够增强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记忆。在中学语文课本中,有很多小故事,美文章,加之中学生自身的形象思维强的学习特点,这些都可以用情境教学法。例如,在讲授《葡萄沟》这篇文章的时候,就用了葡萄干和一个新疆帽子做道具,将学生引入了新疆美丽的葡萄沟圣地,令在座的听课者和学生都好似真的到那里游览了一番一样。虽然这节课的道具只有葡萄干、一个新疆帽子和录音机,道具很是简单,但是其产生的课堂教学效果确实是有目共睹的。

再次,教师要提高自身素质。人们都知道“亲其师方能信其道”,教师自身的人格等各方面的素质会吸引学生学习这门学科并感兴趣。由此可见,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是非常重要的。教师的专业知识与人格素养本身就会变成一种感染力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的学生。一个自己都热爱古典诗歌诵读的教师,那么他的学生大有可能都很喜欢古典诗歌和诗歌诵读。除了提高专业素质之外,还需要教师提高自己的语言艺术,更何况语文本身是一门人文学科。比如说,教师在课堂上诙谐的诗意的语言都会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最后,正确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多媒体教学有其自身的一些优点,有时候能够表述语言所描述不清楚的东西,将声音、图片、视频等结合,打破了时空的界限,还原与展现给学生一真实情景。如“夸父逐日”的教学中,教师无法为学生描绘夸父的形象,也无法将这一情境进行还原,而借助多媒体来播放夸父逐日的相关影视资料,学生在观看中有了自我的理解,而且借助着多媒体的“上天入地”,学生的思维也随之飞扬,兴趣得到激发。可见,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中学语文教学是很有必要的,不是生硬地讲解知识,这也符合中学生的发展特点,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整合教学内容,为学生的学习和理解课文内容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虽然,多媒体教学拥有那么多的好处,带来了视觉上的感受,也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实现了学生之间的互动。但是,我们在教学中需要注意的是,不是任何课文都可以使用多媒体教学的,过多地运用多媒体就成了滥用,会造成学生想象力下降,失去教师应有的教学指导作用。在多媒体课件的设计上,要从学生切实感受出发。一切先进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都是为学生服务的,都是基于学生更好地学习的,语文教学课件的设计要以学生为出发点,要从学生的思想接受能力和学习特点着手。

总之,语文学科是素质教育的基础,学生的现在和以后的语文水平、阅读水平如何,常常表现于基础教育阶段。对于任何一门学科,教学方法的研究都是不可少的,但是要记住的是教学方法永远是为自己的教学内容服务的。所以教学中一定要注意方法的适切性,因时因地、因学生的不同情况而转变。

参考文献:

[1]周庆元,曹明海,潘新和,刘淼,李节.理论建构、治学之道与实践发展――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博导笔谈(上)[J].语文建设, 2009,(02).

[2]李山林,李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课程性质与案例教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案例教程》导言[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07,(03).

[3]方蕊.准确把握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性质及特征[J].当代教育论坛(学科教育研究),2008,(03).

葡萄沟课件范文5

一、运用信息技术改变课堂教学方式,为学生营造宽松的学习环境,激发其创新意识

现代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使得各种技术手段被恰当地融入到语文课堂教学中,促成了一个个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在为学生提供图文声像并茂的交互式学习环境的同时,极大地提高了学生主动发现、主动探索的能力。如可以利用多媒体显示汉字的笔划顺序,化静为动,使教学过程更加直观,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也便于学生记忆。同时,把合体字分成部件,用不同的颜色对比显示(部首用黑色、基本字用红色),会强烈刺激学生的感官,让学生感知偏旁部首的概念,学会利用部件识记合体字。这种方法便于学生发现、分析、归纳汉字的规律,进行自主识字,进而掌握学习的主动性。

把传统教学的优点与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有机地结合起来,既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二、运用信息技术更新课堂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文字感受能力和语文素养

教材中有大量文质兼美的文章,如《草原》《葡萄沟》《黄山奇石》《》《十里长街送总理》等,然而学生由于阅历有限,对一些时代背景也比较生疏,往往缺乏深切的感受,无法和作者产生共鸣,教学难以收到应有的效果。信息技术带来的强烈的视听感染力,使语文教学中存在的这种局限性得以减弱,提高了教学内容的感染力,为学生提供了更加形象、丰富的信息,为学生获取知识开辟了更宽广的道路。

例如《葡萄沟》一文中提到阴房的样子及作用,可以用有声、有色、有动感的画面表现出来,创设出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情境或氛围,生动、有趣、明了地展示在学生面前,使其仿佛身临其境。再如学习《蝙蝠和雷达》一文时,学生很难理解蝙蝠在飞行过程是怎样用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这时就使用动画片段来展示这部分内容,化抽象为直观,化静为动,使学生一看就懂,一说就通,不仅起到了为课堂教学排疑解难的重要作用,而且拓宽了学生的思维空间。

运用信息技术将学生难以理解的、抽象的或难以感知到的知识点进行动态的展示和体现,使抽象的语言文字变得具体、生动、直观,使枯燥无味的知识变得形象、有趣,不仅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记忆、理解和运用,促进知识向能力的转化,而且能够提高他们对母语的感受能力和文学素养。

三、运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激发学生求知的热情

6―12岁的小学生自觉性比较差,缺乏耐心和毅力,行为缺乏一贯性。在学习活动中,他们的注意力很难集中,爱做小动作,对周围的事物充满了好奇,观察事物时往往更加注意事物的整体形象,更多关注学习活动本身的趣味性。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教师不去设法在学生身上形成这种情绪高涨、智力振奋的内部状态,那对知识只能引起一种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只会带来疲劳。甚至最勤奋的学生,尽管他有意识地集中自己的努力去识记教材,他也会很快地‘越出轨道’,丧失理解因果联系的能力”。单调的形式、呆板的内容是无法长久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的。兴趣对于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创新能力的培养,是至关重要的。

例如,古诗语言凝练,但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困难。在学习《望庐山瀑布》时,运用课件,就能使瀑布的壮丽形象和雄伟气势、瀑布落地时的奇特景观一览无余,那瀑布银白耀眼的光泽,那惊心动魄的轰响……让学生感到无比兴奋和喜悦,“挂”“落”也得到了很好的理解。

现代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使多种媒体资源被融为一炉,产生了极其活跃的动态画面,为学生提供了多姿多彩的学习环境,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使学生的注意力更为集中、稳定、持久,达到“课伊始,趣易生”的效果。

四、运用信息技术丰富课堂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提供新的课程资源,开阔学生的阅读视野

语文课的教学任务是通过听、说、读、写训练,培养学生适应未来社会的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但语文学习却不应局限于课堂。信息技术丰富了语文教学的信息载体和传输渠道,为语文学习提供了新的资源。在收集、处理信息的过程中,学生的视野被引向课外知识的海洋和丰富多彩的生活,这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例如,结合课文学习,制作《》专题学习网页(见图)等,学生借助校园网络平台提供的强大的交互能力,自主学习课文,质疑问难,达到读通、读懂并理解课文内容的目的。现代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有效整合,不仅为学生打开了一个广阔无垠的知识世界,而且能够让学生有更加多样性的选择,有利于发挥他们各自的特长,培养他们在阅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葡萄沟课件范文6

关键词:选择、加工、整合、恰当、巧妙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效地选择、加工、整合,创造性地应用远程教育资源,能开阔教师的视野,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那么,怎样在语文教学中充分发挥远程教育资源对老师学生的导学作用,把握时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发展呢?以下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一、课前合理利用远程教育资源开阔教师视野,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提升自身的教育教学能力

师资队伍的建设是培养21世纪创新人才的关键。但由于我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造成了东西部教育发展也不平衡。西部地区在发展教育方面无论在人力、物力还是财力方面都不占优势。在以前,我们西部山区的老师,特别是偏远山区的老师,要想大面积地走出去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教育教学技能等,那简直是望洋兴叹。但自从学校安装了农村小学现代远程教育资源以来,我们足不出户就可以学习借鉴东部先进的教育理念与方法、技能了。农村现代远程教育资源非常丰富,有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教学案例、课堂资源、教学视频、拓展知识等内容。上每节课前,我们都可以在网络上轻松地找到相关教学的资料,借鉴其他教师的教学经验,加工、整合那些优秀的、适合的东西,探究适合于我们农村孩子的课堂教学模式,这大大提高了我们农村小学的课堂教学质量,老师的业务素质和教育教学能力也在这学习、加工、整合、探究中得到了提升。

二、课中巧妙利用远程教育资源,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远程教育资源具有集信息于图、文、音、视、动、色为一体,综合表现力强的特性。合理地运用远程教育资源,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提高学生的理解运用能力,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大大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1、应用远程教育资源,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情感体验往往是由具体的情境所决定的。”生动良好的教学情境对学生有巨大的感染力和感召力。远教资源的运用,特别是近两年电子白板的运用,为我们带来了新鲜的学习气息,鲜艳的色彩、动听的声音以及多变的图像,有利于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创设各种教学情境,唤起学生的情感活动,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促使他们发挥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

如在教学《“凤辣子”初见林黛玉》一文时,单纯的讲解和朗读学生会觉得枯燥、难懂,没兴趣学习。于是,上课一开始,教师便利用远教资源播放了该篇文章的视频,这样,学生一下子被这美丽的画面和生动的语言所吸引,在老师的煽情下,急于想学习文章的内容。整堂课,学生学得主动又积极。

2、利用远程教育资源,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教学重点是构成知识体系中最为重要、最本质的学习内容;教学难点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如果重点没掌握,难点没突破,会严重影响学习目标的实现。传统的教学手段在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上都比较费劲,如果教师利用丰富的远教资源,不仅能够完成教学任务、还能很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达成教学目标。因为远教资源中的课件在教学时能有效地化抽象为具体,把难以理解的内容用大屏幕展现出来,调动学生视觉听觉功能,通过直观形象、生动的感官刺激,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潜能,在有限的时间里,全方位感知更多的信息,提高教学效率。

例如在教学《葡萄沟》一课时,学生在理解“五光十色”一词的意思时感到了困难,学生不明白那里为什么要用“五光十色”,而不用“五颜六色”。此时,老师出示各色葡萄在阳光下的多媒体课件,孩子们一见,就明白了“五光十色”不仅指颜色多,还指葡萄长得好,有光泽,很快就突破了难点。

又如在教学《“凤辣子”初见林黛玉》一文时,因为文中有不少古文字词,学生读起来拗口,理解起来很难,特别是描写王熙凤外貌的那个自然段。于是,老师利用远程课件把那个自然段中不好读、难以理解的词呈现出来,让学生读熟,再让学生看图,理解词语意思。学生很快就明白什么叫“金丝八宝攒珠髻”什么叫“赤金盘螭璎珞圈”……教起来轻松,学起来愉快。

3、利用远程教育资源讲评作业,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语文作业涉及的面很广:字、词、句、阅读、作文……特别是作文的讲评很是伤老师的脑筋。传统的做法大多是笼统地讲,或面批面改。要么效果不好,要么费时。怎样通过作文讲评大面积提升学生的作文能力呢?我想到了远程教育资源中的展台。把有代表性错误的学生习作,通过展台展示出来,利用电子白板的书写、勾画、删减、上下挪移等功能,直观地逐字逐句引导学生进行修改。这样连续指导学生修改几次后,学生的作文能力提高了不少,老师也觉得作文教学没那么困难了,真是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当然,除了作文外,其他作业也可以让展台来帮忙。如我们可以随时把书写漂亮的、优秀的作业展示给全班看,让做得不好的同学改正过来。

三、课后有选择地利用远程教育资源,拓宽学生的知识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