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效益分析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成本效益分析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成本效益分析范文1

医院开展经济运行的管理工作,并非仅为提高医院的经济效益,还要对医院的社会效益给予充分考虑。至此,在对医院实施经营管理工作过程中,要全面、充分的考虑成本效益,促使医院经济性和公益性相结合。本文通过分析成本效益分析法,探讨其在医院经营管理中的实际意义,最后就医院在经营管理当中运用成本效益分析法的具体对策进行论述,以此为相关领域的具体实践提供理论支撑。

关键词:

医院;经营管理;成本效益分析法

伴随我国医疗卫生制度改革的不断完善和深入,医疗卫生事业在社会运行中变得更为科学、规范。然而当前一些医院在实际经济运行中仍然存在一些较为突出的问题,比如在经济性和公益性之间出现失衡状况,医院资源浪费现象十分严重等。所以,在医院实际运行过程中,为促使其能够为广大人民提供更为优质全面的医疗服务,对当前所存在的看病难状况予以改善,需要重视医院的经营管理工作。

一、成本效益分析法的概念和实施步骤

1.成本效益分析法的概念成本效益分析法是一种在各项经营管理工作中具有决策性的方法,通过科学对比项目中的整体效益和投入成本,有效评估相关项目的实际实施价值。通常状况下,成本效益分析法在政府相关部门相应经济决策工作中予以运用,能够促使投入最小成本而获取最大收入效益的目标得以实现。针对成本效益分析法的实际应用来讲,通常在评估公共事业社会效益的经济工作中较多运用,而在开展评估工作中,项目的实际效益及成本被很好的予以呈现,并且还做到了相应量化。

2.成本效益分析法的实施步骤在实际财务管理工作中,成本效益分析法的实施步骤主要有以下四点:一是明确项目的成本;二是对项目的额外收益进行确定;三是就项目实施当中可实现节约的相应费用给予确定,然后将预期投入成本和收入效益的相应对比表进行制作;四是评估和量化项目的具体成本和实际收益。

二、采用成本效益分析法的现实意义

1.有助于全面掌控医院各专科的运行情况医院在实际经济运行中,将成本效益分析法予以运用,核算医院各专科的收入效益及投入成本。医院的经营管理者能够全面了解医院各专科相关数据和指标,以此对各专科实际运行状况进行掌握,并将这些数据及情况作为工作开展依据,制定与医院现实情况相符合的管理制度和措施,促进医院整体管理水平提升,使医院管理现状得以改善,实现医院的健康发展。

2.有助于控制医疗成本在医院经营管理活动的具体内容上主要包括以下几点,即管理医院财务,分析和评价医院的经济活动,就医院资源利用信息及医疗服务予以提供等。为促使医院在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得到实质性提高,针对医院经营管理运行来讲,将成本效益分析法融入其中,能够有效控制医院经济活动的相应成本,促使医院充分及有效的运用资源,提高医院各种资源的实际利用效率,避免或减少资源浪费状况,达到有效控制医院医疗成本、医疗患者相关费用成本、减少其治病医疗负担的目的。

三、采用成本效益分析法的实质对策

1.基于医疗资源的充分利用,高效控制医疗成本在医院经营管理工作中运用成本效益分析法,其主要目的在于充分利用医疗资源,发挥其最大效用,促使有效控制医疗成本的目的得以实现。我国人口基数庞大,基于此,对我国公共医疗卫生事业进行全面建设,还要与我国实际情况相适应。医院经济运行的顺利运转,要求医疗机构尽可能节约医疗成本,促使利用有限的医疗资源,将其所具有的价值得以最大限度的发挥,就我国广大人民群众的实际需求予以满足。此外,对于公立医院来讲,要对成本效益分析法给予充分利用,有效管理医院在经济活动中的实际成本投入,分析并核算医院在实际成本投入和具体收入收益的数据,控制各科室的投入成本,促使公立医院在今后发展中更为健康及可持续。

2.综合考量成本投入与社会收益,实现成本效益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和客观性成本效益分析主要包含有考核、控制、分析及预测等,由于成本利益分析体系所涵盖的内容包含医院的各个方面,甚至与医院职工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是医院乃至全体职工开展成本维护的实质基础。因此,医院可成立相应的成本效益分析小组,由院长带头,由财务执行具体和细化的成本核算工作,而其余部门给予配合和响应,从而形成全院参与及相互配合的成本管理系统。在医院日常经济运行中,利用成本效益分析法,综合考量医院的成本投入,此外,还应对相应社会收益进行深入分析及比较,以此作为医院今后经济运行的指导标准,医院的社会效益也将成为整个经济运行中需要首先考量的基础因素,使成本效益分析的全面性、准确性及客观性得到有效保证。此外,针对医院投入成本方面的影响因素,在医院经济运行过程中,医院医疗人力需要给予一定的成本投入,医院内部员工开展定期培训也需要相应成本投入,医疗资源的大量使用更需要诸多成本投入,以及医疗设备的维护升级及水电方面的消耗支出等,这些支出及投入均体现了分析结果方面的准确性和客观性。另外,基于社会收益方面相关要素分析,医院开展相应科研工作,就原有的操作程序合理简化,提升医院工作效率,从而达到保证医院医疗效果准确性及有效性的最终目的,最大限度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和精神压力。一些医院在具体科研工作当中,在无形资产方面的收益无法用金钱来衡量,通过成本效益分析法的有效运用,对此类收益实施相应评估及分析,以此就可体现分析效果的全面性。

3.以医院公益性为支撑,促使医院在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方面的有效融合对公立医院来说,其经营活动主要以公益性为目的,因此,政府针对公立医院相应投入力度要不断加大及多元化,强化其内在的责任感,就国民健康策略给予不断完善及创新,对我国人民群众在就医方面的负担给予减轻,有效缓解当前所存在的看病贵、看病难问题。与此同时,还要对医疗卫生制度进行不断完善,扩大辐射范围,使更多人群受益,并为我国人民提供安全及价廉的医疗服务。此外,公益性医院应摒弃经济利益的束缚,不断规范医院的经营行为,就其经济运行机制给予不断完善,促进医院在服务性及公益性方面得到保证,从而为我国人民提供充足的医疗保障。在医院经营管理中融入成本效益分析法,不仅能够为医院带来更多实际利益,还可对财务纠纷给予避免,这不仅是医院自身的实际需求,而且也是整个社会框架下的现实需求。所以,应将成本效益分析法充分运用到医院经营管理中。此外,医院财务管理人员还应对管理制度进行不断规范,应以医院的实际经济运行情况为基础,对所出现的问题及时找出解决对策,从而促使医院经济安全运行得到保证。

参考文献

1.明莉.成本效益分析法在公立医院经营管理中的应用.经济师,2013(10).

2.储振华,杜乐勋.国外卫生经济学中成本与效益分析方法的运用.国外医学:卫生经济分册,1985(01).

成本效益分析范文2

【关键词】 公允价值;应用;成本效益

会计计量属性历来是财务会计关注的重点之一,也是会计理论和实务创新的热点问题。公允价值作为会计理论发展的最新成果之一,已经被国际会计准则要求广泛采用。我国在2006年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中,正式确立了公允价值作为会计计量属性,与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以及现值等计量属性处于同等重要的地位。将公允价值作为会计的基本计量属性并纳入准则规范中,是我国会计制度变迁中的一项重要制度创新。目前,对于公允价值在我国是否已经具备应用的条件以及公允价值在具体应用中可能出现的问题,理论界和实务界的探讨不乏真知灼见。本文拟从制度变迁的角度出发,对公允价值在我国应用的成本效益进行比较和分析,在此基础上对如何节约公允价值在应用中的成本提出建议。

一、分析原理

制度变迁理论认为,制度是一种行为规则,由于制度本身的设计、制定、实施与改革是有成本的,所以对不同的制度、一种制度的不同设计、是否需要建立相应的制度、是否需要变革以及如何变革制度等都存在选择的必要,而选择的标准就是成本与收益的比较。从制度变革或创新的动力源泉来看,制度变迁的内在动力是经济主体获取最大的“潜在利润”。并且只有当制度变迁的潜在制度收益大于新制度的组织实施成本时,制度变迁才能产生。如果制度选择的成本大于收益,那么制度创新就没有必要。会计制度的存在与创新,同样体现了交易费用经济学的基本原理。现实社会中的交易费用总是为正数,会计制度的每一次变迁既是对相关制度环境的分析、判断,同时也是一个成本效益的选择过程。公允价值作为会计计量属性的创新成果,在发挥其约束企业会计信息生成的制度规范作用时,必然需要付出成本或代价。因此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选择和应用以及如何应用,同样必须符合制度变迁所获收益大于该项制度变迁成本的约束条件。

对公允价值应用的成本效益进行分析,包括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微观层面的分析主要是对企业应用公允价值的成本效益进行评价。对于任何一个会计主体而言,应用公允价值所付出的代价越低,同时从公允价值应用中所获得的收益越多,效率就越高。宏观层面的分析是对社会为公允价值应用所支付的总成本和所获得的总收益进行总体评价。总成本既包括每一个会计主体所承担的成本,还包括各个会计主体在获取收益的过程中,由社会所承担的成本,即外在成本或社会成本。同样,宏观层面的总收益也包括每一个会计主体所获得收益以及社会所获得的收益,即外部收益。

二、我国应用公允价值的成本效益分析

(一)微观层面的成本效益分析

从公允价值应用的微观层面来考察,主要是对企业在应用公允价值中所产生的成本和获得的相关收益进行分析。企业作为公允价值实施的主体,在应用公允价值中所产生的成本既包括为组织会计人员更新知识(包括组织会计人员参加财政部门统一组织的继续教育培训和企业内训)产生的直接成本,也包括支付的会计人员在参加培训期间的工资这一间接成本;既包括企业为建立与公允价值相关的决策体系所付出的成本,也包括原计量属性转换为公允价值计量属性所发生的转换成本。

会计制度变迁的实施主体之所以能够愿意支付采用新制度的成本,其动因在于能够获取高于所付出成本的收益。企业应用公允价值所产生的效益主要有:1.因采用公允价值提高了企业向资本市场传递财务信息的相关性,有利于投资者对企业的财务业绩作出正确的判断和评价。2.对于外向型企业而言,有利于提高企业应对反倾销诉讼的抗辩能力,降低国际贸易纠纷的风险。3.对于有实力的企业而言,由于采用国际会计准则和境外资本市场所认同的公允价值披露财务信息,从而为企业以更优厚的条件在国际资本市场上筹措资本创造了条件。

在企业应用公允价值的各项成本中,培训成本和支付的会计人员在接受培训期间的工资将不同程度的变成沉没成本;因公允价值计量属性与其他计量属性转换而产生的成本,同样会发生在其他任何计量属性之间的转换,而绝非应用公允价值所特有的。企业在应用公允价值付出成本的同时,却能够获得持续而长远的效益。尤其是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将会有更多的企业融入世界经济贸易中,同时到境外融资的企业也会越来越多,应用公允价值正是为我国更多的企业能够顺利走向国际贸易市场和资本市场扫清了一道难以逾越的障碍。无疑,企业应用公允价值的效益要大于所付出的成本。

(二)宏观层面的成本效益分析

从宏观层面看,应用公允价值的成本即为整个社会的成本。具体包括:各个微观主体应用公允价值所发生的成本;财政部门在组织企业会计准则(包括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实施过程中所发生的实施成本和管理成本;政府相关部门以及中介等机构对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披露的财务信息进行监督的成本;社会各行各业的学习成本。此外,公允价值应用所产生的社会过渡成本,一般要大于各个微观主体的成本。那么,能否据此推断宏观层面公允价值的应用不符合成本效益原则呢?

1.在我国会计制度变迁中,公允价值作为会计制度创新的一项内容,经政府以法规的形式颁布后,对所有会计主体而言形成了一种强制力,由此确保不同会计主体在相关业务处理上的规范性和可比性,宏观会计的运行秩序得以保障。2.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建设的逐步深入,资本市场的发展与完善也迫切需要企业以公允价值披露、提供具有决策相关性的财务信息。3.近年来我国企业在出口产品中经常遭遇反倾销诉讼,其原因之一就是我国企业出口的产品销售价格被认为低于公平价值。在会计准则中确立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地位,有利于提升我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4.公允价值的采用为我国更多的企业以“国际商业语言”进入境外资本市场融资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实现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等效认可,降低了我国企业走向国际资本市场的成本。5.我国加入WTO时承诺的开放会计服务贸易已到兑现期,采用公允价值推进了我国会计与国际趋同的步伐,同时为我国企业降低国际经济交往中的交易成本和会计遵循成本奠定了制度基础。上述分析表明,宏观层面应用公允价值所产生的效益不仅大于社会所付出的相应代价,而且大于微观企业应用公允价值的成本之和。

三、结论及建议

将公允价值作为会计计量属性并确立其在会计准则中的地位,是我国会计制度变迁的一项重要创新,不论从微观层面还是从宏观层面来看,公允价值的应用是符合制度变迁约束条件的。但是,确保公允价值应用的效益必须以成本的节约为前提。从我国目前而言,节约公允价值的应用成本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一)政府等相关部门应加强对企业披露财务信息的监管

为避免企业不切实际地运用公允价值或利用公允价值进行利润操纵,《企业会计准则》对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应用条件作了明确而严格的规定,相关具体准则也分别界定了适宜公允价值应用的情况。但是随着2008年符合条件的国有企业实施企业会计准则体系,以及2009年新准则在所有大中型企业全面推开,公允价值在应用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新的问题。加强对财务信息的监管力度和惩处力度,能够为包括公允价值在内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的有效实施、为节约公允价值实施的社会成本提供制度保障。

(二)企业应健全和完善内部控制体系

一方面,要尽快建立健全与公允价值相关的决策体系,严格按照会计准则的要求,谨慎适度地选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对能否持续可靠地获取公允价值做出科学合理的判断和评价,以避免公允价值应用不当所产生的不利影响;另一方面,要进一步重视和加强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发挥内部控制在防范风险、控制舞弊、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保证资产安全完整等方面的作用,以节约企业应用公允价值的成本。

(三)改革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模式,提高会计从业人员的职业素质

自我国会计继续教育制度建立以来,会计人员通过继续教育更新知识,提高职业素质,适应新形势和新会计环境要求的能力不断提高。但由于缺乏对培训的考核与验收制度,导致一些地方培训效果不理想,甚至有的会计人员认为参加培训就是为了能通过财政部门对从业资格证的年检。改革继续教育模式,将继续教育的组织、实施、考核与验收相互分离,同时建立继续教育的警示或淘汰制度,是尽快提高会计从业队伍的职业素质、节约公允价值应用成本的现实而又迫切要求、应对日益复杂的会计环境和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全面推开的必然选择。

【主要参考文献】

[1] 黄少安. 产权经济学导论. 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

成本效益分析范文3

一、成本会计信息的成本构成

成本会计信息是会计人员生产的“产品”,也是价值和使用价值的统一。会计人员根据企业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制度,运用纸、笔、算盘、计算机等劳动手段,作用于企业生产过程中的消耗这一劳动对象,生产出成本会计信息,同时,将成本会计信息传递给企业管理者、投资人、债权人、税务部门等信息使用者。因此,成本会计信息也存在成本问题。成本会计信息的成本具体包括:

第一,处理和提供成本会计信息的成本。从企业经济业务的发生到成本会计信息的形成,需要经过一系列的数据收集、汇总、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的过程,势必要花费一定的人力物力。收集和处理会计信息的成本包括会计人员的工资、必要的办公用品、计算机硬件及财务软件、账簿费用等。尤其是当提供一些较为复杂或精度要求较高的成本信息时,其处理和提供的成本很高。对外提供报表时,因为报表中也包含成本会计信息,故财务报告的审计费用也应按一定比例计入成本会计信息成本。处理和提供成本会计信息成本的特点之一是可计量性。

第二,传递成本会计信息的成本。成本会计信息在被会计人员“生产”出来以后,要到达信息需求者之前,需要经过信息传递这一过程。用于对外披露的财务报告中的成本信息,经过人工送达或财务软件传递等方式到达财务报告编报者手中,期间会产生人工费用或软件摊销费用。

第三,诉讼成本。具体指在企业提供财务报告、纳税申报等活动中,因为所提供的成本会计信息误导投资或偷逃税款而受到投资人、债权人或政府税务部门,其花费的巨大的诉讼费、立案费、律师费等。

第四,竞争和谈判劣势成本。对外披露的报告中包含过多的成本会计信息,将会使竞争对手了解企业的商业机密,采取不利于企业的行为,削弱企业产生未来现金流量的能力,使企业在竞争中处于劣势。如果销售商得知本企业的产品成本,在谈判时便可能压低价格,使企业在谈判中处于不利地位。

第五,管理和业绩评价的机会成本。出于管理目的的成本数据(供内部使用的)不同于向外报送的财务报告中的成本数据,前者不需依照公认会计原则计算,管理人员完全可以自由决定,按自己的意图来解释成本信息。由于解释成本信息的决策带有主观任意性,按照一种方式解释而放弃另外的解释方式就产生了管理的机会成本。用于业绩评价的成本会计信息,是将已经发生的成本与预算成本相比较,鉴别与所制定的计划成本、利润、现金流量和其他财务目标产生差异的原因,从而促使管理人员采取措施,变更或调整其行动目标和计划。在制定的成本计划不实或受核算过程中成本分配方法的影响,可能导致对管理人员评价的偏颇,影响其积极性,造成业绩评价的机会成本。

第六,其他成本。在信息时代,成本会计信息的成本还包括成本信息系统开发所花费的代价及系统使用人员的培训费用、系统维护费用以及新制度颁布后会计人员的培训费用等。

二、成本会计信息的效益构成

本文所指的成本会计信息是可靠的、不带偏见的、不加粉饰的、有助于决策的信息,不考虑其成本相对于收益是否过高,有关成本会计信息的收益主要有:

第一,降低成本。在任何设定的条件下,只要影响利润变化的其他因素不因成本的变动而发生变化,降低成本始终是第一位的。降低成本以两种方式实现:一是在既定的经济规模、技术条件、质量标准条件下,通过降低消耗、提高劳动生产率、合理地组织管理等措施降低成本。通常,这种意义上的成本降低属于日常成本管理的内容。二是改变成本发生的基础条件。成本发生的基础条件是企业可利用的经济资源的性质及其相互之间的联系方式。这些资源包括劳动资料的技术性能、劳动对象的质量标准、劳动者的素质和技能、产品的技术标准、产品工艺过程的复杂程度、企业规模的大小、企业组织结构、企业职能分工、企业管理制度、企业文化、企业外部协作关系等诸多方面。这些因素的性质及其相互之间的联系方式构成了成本发生的基础条件,是影响成本的深层次因素。在特定的条件下,当成本降低到这些条件许可的极限时,进一步降低成本的努力可能收效甚微。例如产品成本中的材料成本,在既定的技术条件和材料条件下,生产单位产品材料消耗量有一个最低标准,当实际消耗接近这一标准时,进一步的努力也难以使材料成本进一步降低。由于既定的条件限定了成本降低的最低限度,只有改变成本发生的基础条件,如通过采用新的技术设备、新的工艺过程、新的产品设计、新的材料等,使影响成本的结构性因素得到改善,使原来难以降低的成本在新的基础上进一步降低。上述两种降低成本的方式都要以成本信息的取得为前提。

第二,增加企业的利润。降低成本可以增加企业的利润,但在某些情况下,如何通过增加成本以获取其他竞争利益更具战略意义。当成本变动与其他相关因素的变动相互关联时,如何在成本降低与生产经营需要之间做出权衡取舍,是成本管理无法回避的困难选择。单纯以成本的高低为标准容易形成误区。成本的变动往往与诸方面的因素相关联,成本管理不能仅仅只着眼于成本本身,而要利用成本、质量、价格、销售量等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支持企业为维系质量、调整价格、扩大市场份额等对成本的需要,使企业能够最大限度地获得利润。

第三,为企业战略提供支持。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往往要采取诸多的战略措施,这些战略措施通常需要成本信息予以配合。采用成本领先战略的企业要通过强化成本管理降低成本。战略的选择与实施是企业的根本利益所在,成本管理要积极配合企业为取得竞争优势所进行的战略选择,要配合企业为实施各种战略对成本及成本管理的需要,在企业战略许可的范围内,在实施企业战略的过程中引导企业走向成本最低化。

此外,在资源限制条件下,通过使用成本信息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使用有限的经济资源生产出更多的产品、创造出更多的价值,达到节约增产的目的,也是成本会计信息的重要应用。这一原理对处于瓶颈环节的企业同样具有参考价值。当企业的薄弱环节成为制约企业成本的重要因素,提高瓶颈资源的利用效率成为成本管理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之一。企业可以利用成本的代偿性特征,通过增加其他方面的成本以节约受限制资源或瓶颈资源,使受限制资源的边际收益最大化,从而提高企业的产出水平。

基于以上分析,可得出结论如下:

第一,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企业经营环境的日益复杂,金融工具的频繁使用,经济活动中的不确定性大大增加,无论是企业的外部信息需求者还是企业的管理层,对成本会计信息的需求日益加强。外部信息需要更多的成本信息来评价企业的发展潜力和评估公司的价值,管理层需要通过成本信息来进行决策和对各部门进行业绩评价。随着科技的进步,管理方法的创新,会计学科的发展,会计工作人员有可能提供更多、更具体、更全面的成本会计信息。在这种对成本会计信息需求增强,供给能力也增强的情况下,会计人员提供多少或多高质量的成本会计信息就必须遵守成本效益原则。

成本效益分析范文4

一、成本会计信息的成本构成

成本会计信息是会计人员生产的“产品”,也是价值和使用价值的统一。会计人员根据企业会计准则、会计制度,运用纸、笔、算盘、计算机等劳动手段,作用于企业生产过程中的消耗这一劳动对象,生产出成本会计信息,同时,将成本会计信息传递给企业管理者、投资人、债权人、税务部门等信息使用者。因此,成本会计信息也存在成本问题。成本会计信息的成本具体包括:

(1)处理和提供成本会计信息的成本。从企业经济业务的发生到成本会计信息的形成,需要经过一系列的数据收集、汇总、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的过程,势必要花费一定的人力物力。收集和处理会计信息的成本包括会计人员的工资、必要的办公用品、计算机硬件及财务软件、账簿费用等。尤其是当提供一些较为复杂或精度要求较高的成本信息时,其处理和提供的成本很高。对外提供报表时,因为报表中也包含的成本会计信息,故财务报告的审计费用也应按一定的比例累计入成本会计信息成本。处理和提供成本会计信息成本的特点之一是它往往是可以计量的。

(2)传递成本会计信息的成本。成本会计信息在被会计人员“生产”出来以后,要到达信息需求者手上,需要经过信息传递这一过程。用于向外披露用的财务报告中的成本信息,经过人工送达或财务软件传递等方式到达财务报告编报者手中,期间产生人工费用或软件摊销费用。

(3)诉讼成本。在因为企业提供财务报告、纳税申报等活动中,因为所提供的成本会计信息误导投资或偷逃税款而受到投资人、债权人或政府税务部门,而花费的巨大的诉讼费、立案费、律师费等。

(4)竞争和谈判劣势。对外披露的报告中包含过多的成本会计信息,将会使竞争对手了解企业的商业机密,采取不利于企业的行为,削弱企业产生未来现金流量的能力,使企业在竞争中处于劣势。如果销售商制度本企业的产品成本,在谈判时便可能将价格压得很低,使企业在谈判中处于不利地位。

(5)管理和业绩评价的机会成本。为管理目的应用的成本数据(供内部使用的)不同于向外报送的财务报告中的成本数据,前者可以毋需依照公认会计原则,管理人员完全可以自由决定,按自己意图来解释成本信息。因为这种解释成本信息的决策,带有主观任意性,按一种方式解释而放弃另外的解释方式就产生了管理的机会成本。用于业绩评价的会计成本信息,是将已经发生的成本与预算的成本相比较,鉴别与所制定的计划成本、利润、现金流量和其他财务目标所以发生差异的原因,从而促使经理人员采取措施,变更他们的行动或调整他们的目标和计划。在制订的成本计划不实或核算过程中成本分配的方法的影响,可能导致对经理人员评价的偏颇,会打消部门经理的积极性,造成业绩评价的机会成本。

(6)其他成本。在信息时代,成本会计信息的成本除了以上几种外,还包括成本信息系统开发所花费的代价及系统使用人员的培训费用、系统维护费用;对新会计制度颁布后会计人员的培训费用等。

二、成本会计信息的效益构成

本文所指的成本会计信息是可靠的、不带偏见的、不加粉饰的、有助于决策的信息,不考虑其成本相对于收益是否过高,因为只有通过这样的有效成本会计信息,决策人员才能更好地评价一个企业发展前景、有关成本会计信息的收益主要有:

(1)降低成本。在任何设定的条件下,只要影响利润变化的其他因素不因成本的变动而发生变化,降低成本始终是第一位的。降低成本以两种方式实现:第一,是在既定的经济规模、技术条件、质量标准条件下,通过降低消耗、提高劳动生产率、合理的组织管理等措施降低成本。通常,这种意义上的成本降低属于日常成本管理的内容。第二,是改变成本发生的基础条件。成本发生的基础条件是企业可资利用的经济资源的性质及其相互之间的联系方式。这些资源包括劳动资料的技术性能、劳动对象的质量标准、劳动者的素质和技能、产品的技术标准、产品工艺过程的复杂程度、企业规模的大小、企业的组织结构、企业的职能分工、企业的管理制度、企业文化、企业外部协作关系等等诸多方面。这些因素的性质及其相互之间的联系方式构成了成本发生的基础条件,是影响成本的深层次因素。在特定的条件下,当成本降低到这些条件许可的极限时,进一步降低成本的努力可能收效甚微。例如产品成本中的材料成本,在既定的技术条件和材料条件下,生产单位产品材料消耗量有一个最低标准,当实际消耗接近这一标准时,进一步的努力也难以使材料成本进一步降低。由于既定的条件限定了成本降低的最低限度,进一步的成本降低只有改变成本发生的基础条件,如通过采用新的技术设备、新的工艺过程、新的产品设计、新的材料等,使影响成本的结构性因素得到改善,为成本的进一步降低提供新的前提,使原来难以降低的成本在新的基础上进一步降低。所有这些降低成本方式的实现都是以成本信息的取得为前提的。

(2)增加企业的利润。降低成本可以增加企业的利润,但在某些情况下,具有战略意义的议题是如何通过增加成本以获取其他的竞争利益。当成本变动与其他相关因素的变动相互关联时,如何在成本降低与生产经营需要之间做出权衡取舍,是成本管理无法回避的困难选择。单纯以成本的高低为标准容易形成误区。成本的变动往往与诸方面的因素相关联,成本管理不能仅仅只着眼于成本本身,而要利用成本、质量、价格、销量等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支持企业为维系质量、调整价格、扩大市场份额等对成本的需要,使企业能够最大限度地获得利润。(3)为企业战略提供支持。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往往要采取诸多的战略措施,这些战略措施通常需要成本信息予以配合。采用成本领先战略的企业要通过强化成本管理不遗余力地降低成本。战略的选择与实施是企业的根本利益之所在,其需要高于一切,成本管理要配合企业为取得竞争优势所进行的战略选择,要配合企业为实施各种战略对成本及成本管理的需要,在企业战略许可的范围内,在实施企业战略的过程中引导企业走向成本最低化。

另外,在资源限制条件下,通过使用成本信息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使有限的经济资源生产出更多的产品、创造出更多的价值,达到节约增产的目的,也是成本会计信息的重要应用。这一原理对于存在瓶颈环节的企业同样具有参考价值。当企业的薄弱环节成为制约企业成本的重要因素,提高瓶颈资源的利用效率成为成本管理过程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之一。企业可以利用成本的代偿性特征,通过增加其他方面的成本以节约受限制资源或瓶颈资源,使受限制资源的边际收益最大化,从而提高企业的产出水平。

以上成本会计信息的成本与效益分析的启示如下:

第一,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企业经营环境的日益复杂,金融工具的频繁使用,经济活动中的不确定性大大增加,无论是企业的外部信息需求者还是企业的管理当局对成本会计信息的需求加强。外部信息需要更多的成本信息来评价企业的发展潜力和评估公司的价值,管理当局需要成本信息来进行决策和对各部门进行业绩评价。随着科技的进步,管理方法的创新,会计学科的发展,会计工作人员将有可能提供更多,更具体,更全面的成本会计信息。在这种对成本会计信息需求增强,供给能力也增强的情况下,会计人员提供多少或多高质量的成本会计信息就必须遵守成本效益原则。

第二,成本会计信息的成本与效益大部分是难以计量的。如前面所列示的成本会计信息的成本和效益,很难用具体的数据来表示。在选择成本会计信息提供内容时,可以根据具体的环境对成本会计信息可能产生的成本和效益进行职业判断,在成本和效益之间进行权衡,以得出“适量”的成本会计信息。

第三,成本会计信息是一个动态的、相对的概念。就成本会计信息的处理和提供来讲,随着信息技术的采用,会计信息的处理比传统手工会计下大大便捷,成本大大降低了。

参考文献:

[1]陈胜群:《企业成本管理战略》,立信会计出版社2000年版。

[2]夏宽云:《战略成本管理》,立信会计出版社2000年版。

成本效益分析范文5

关键词:连锁经营,成本效益,分析

 

连锁经营,是指流通领域行业中若干同业店铺,以共同进货或授予特许权等方式联结起来,实现服务标准化、经营专业化、管理规范化,共同享受规模效益的一种现代化经营方式。连锁经营,是我国流通领域的一次重大改革,它对于调整商业结构、实现流通产业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一、交易费用的内涵、分类及科斯交易费用理论

以科斯、诺思、威廉姆森等为代表的“新制度经济学”,是以交易费用理论为核心或基础的,因而又被称为“交易费用经济学”。免费论文参考网。什么是交易费用?科斯认为,交易费用是获得准确的市场信息所需要的费用,以及谈判和经常性契约的费用。在此基础上,威廉姆森把交易费用分为两部分:一是事先的交易费用,即为签订契约、规定交易双方的权利、责任等所花费的费用;二是签订契约后,为解决契约本身所存在的问题,从改变条款到退出契约花费的费用,最后,交易费用扩展到包括度量、界定和保证产权(即提供交易条件)的费用,发现交易对象和交易价格的费用,讨价还价的费用,订立交易合约的费用,执行交易的费用,监督违约行为并对之制裁的费用,维护交易秩序的费用等等。阿罗使交易费用概念更具有一般性:“交易费用是经济制度的运行费用”,威廉姆森则形象地将交易费用比喻为物理学中的摩擦力。

根据科斯交易费用的经典理论,通过企业组织对市场组织的替代,使原料阶段到消费者阶段的流通渠道伸向企业内部形成内部组织化,由此可以减少交易上的种种浪费和不确定性,以降低交易费用。科斯理论的经典意义在于包含内部组织化在内的企业组织,比起互不协调的、相互竞争的独立经济主体之间的市场交易,具有更明显的效益。

二、连锁经营的效益:节约交易费用

以交易费用为基点进行透视,则连锁经营是将许多单个企业之间的交易,也即市场上的交易,变为企业内的交易,从而最大限度地降低企业交易费用的一种经营方式。其效益集中表现在对交易费用的节约上。

1.交易内部化节约交易费用 : 交易费用的高低与资源配置效率高度相关。在达到同样的资源配置效果的条件下,不同的经营制度产生不同的交易费用。与采取单体经营方式的独立店相比较,连锁分店由总部统一进货降低了搜寻交易对象的信息费用。内部供货的转移价格由总部制定内部规划加以协调、统一,从而省去了比较价格的信息费用。连锁企业总部统一进货,由配送中心将厂家或自己加工的产品经过整理、归类、再包装,按事先的约定配送给各个连锁分店,这实际上将批发企业的一部分职能转移到连锁企业内部,将市场上的批发交易转换成企业内商品的大量分配,这样对连锁店而言,潜在交易对手数减少了,外部交易的信息管理费用就可以降低。连锁店总部设有现代化的信息管理系统,可以迅速检索、查询全国乃至全世界的生产、批发企业的商品生产、销售信息,进行分析预测,作出较为科学的购销决策。连锁经营将现代化的通讯手段用于交易往来、签约、谈判、监督,既节省了交易时间,又缩短了交易空间,这种交易时空的缩短,是对交易过程的优化,也是交易费用的根本性节约。此外,连锁店的总部集中着一批高素质的人才,如谋略、谈判、法律、财会等方面的专家,他们的交易能力远高于独立店的交易,因而花费在交易上的资源相对要小,从而使单位交易费用降低。

2.规模经济节约交易费用: 随着连锁店交易次数的增加,商品交易量的积累,无疑增加了交易费用的总量,但单位交易费用在一定规模内是递减的。一个显著的例子是进货上的数量折扣,连锁总部集中几十个甚至几百个连锁分店的订单统一订货,这种大批量多批次并以长期合同方式固定的订货方式能减少交易中的资源损失,尽可能地避免交易“摩擦”,符合生产者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原则,一般都能获取厂商给予的数量折扣,数量折扣越高,单位进货价格就越低,越易取得经济效益。价格上的差异往往就是交易费用的度量,数量折扣带来的进货成本上的节约,实际上可以看作是传统厂批交易中由批发企业承担的那部分交易费用的节约。

3.合成效应节约交易费用: 合成效应,是指两种产品或两个企业在技术上、市场上或资产上存在某种互补性质时,合并两种产品于同一企业生产或合并两个企业,会产生比合并以前更大的效益。批发企业与零售企业之间具有这种“互补性质”,因而本质上具有批零一体化特征的连锁经营能产生合成效应。这可从多方面得以体现,如:利于实现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配送中心对零售分店的高频率送货,有助于零售店实现“零库存”管理等等。此外,连锁经营还有加快资金周转速度的效应,

三、连锁经营的成本:增加组织费用

连锁经营能节约高昂的交易费用,但是“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连锁经营必须付出相应的成本,称之为“组织费用”,其主要包括以下三种:

1.体制转换费用。 从连锁经营的产生及演变过程看,有相当部分连锁企业是由原来相对独立的独立店有机结合而形成新的企业,是经营制度上的一种创新,势必要付出体制转换的过渡费用。免费论文参考网。首先,为了顺利实施连锁,对不明晰的产权加以界定是必不可少的,这就产生了产权界定费用。产权的重新界定意味着对初始利益结构的否定,势必导致利益受损方产生不合作态度,为了使产权界定顺利进行,必须付出协调的费用,以及宣传教育的费用。其次,将两个或两个以上企业合并为一个,或组成一个联合体,需要一个谈判过程,现行体制下,花费在谈判上的体制转换费用是很高的。

2.管理费用。 比起单体经营的独立店,连锁企业作为多分支机构的企业或多企业的联合体,要付出更高的管理费用。首先,负责协调管理的总部的运转是需要费用的。且随企业规模的扩大,管理才能的供给价格也是递增的,企业付给高层管理人员的高薪是引起管理费用增加的重要方面,尽管中国目前在这方面开支比例远小于西方国家。其次,总部的官僚主义同时也会使下属分支机构管理费用递增。因为官僚机构的操作是不计成本的,由于没有成本的约束,其节约“交易费用”的努力往往表现为官僚机构工作人员谋求减少工作量,这就可能会给处于权力劣势的一方(下属分支机构)增加几倍乃至几十倍的管理费用。这样,整个连锁组织的管理费用总的来说是增加了。免费论文参考网。

3.磨合费用。 集中表现在企业主管的“合作摩擦”上,尤其是当连锁企业是由原来的独立店有机结合形成的新企业时,原来的企业主管权力与地位下降,会影响以至挫伤其工作热情,加大磨合费用。

总之,商业企业实行连锁经营,重在共享规模效益。在企业内部实行统一决策、统一管理、统一进货,能将一部分市场交易转化为企业内交易,降低交易费用,是商业企业经营制度的创新。商业企业实行连锁经营,一方面可以改变中小型商业企业分散化、小型化现状,提高商业组织化程度,扩大企业整体规模,适应大流通、大商业的思路,与现代化大生产体制相适应;另一方面可以满足生产和消费的需要,促进企业努力提高自身组织管理水平,使企业取得规模效益。在我国实行连锁经营的初级阶段,由政府出面协调各管理部门的分歧和磨擦,可降低交易费用和组织费用,同时由于连锁业的低度发展导致组建配送中心相对成本较高,建议选择“连锁经营社会化配送”这一运作思路,对连锁经营作出一系列的调整和变革,以获取连锁经营的最佳效益,促进连锁业在我国的健康发展。

成本效益分析范文6

[关键词] 广西中小企业;电子商务;成本效益分析

一、广西中小企业电子商务发展近况

近年来,广西的中小企业发展较快,据统计,目前中小企业已占全区企业总数的90%以上。广西中小企业大多数分布在县(市),是当地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也是市场经济中最活跃的部分。中小企业已经成为广西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和网络、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电子商务也对广西中小企业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调查结果显示,最近几年来,广西部分行业开展电子商务取得了明显成效。首先,广西食糖中心批发市场(GSEC)于1999年10月开通网上交易,成为我国食糖行业第一个电子交易中心;随后,小鹏旅游资讯公司、广西糖网食糖批发市场、广西剑麻集团等一批中小企业也开展了电子商务,并相继获得了广西区政府颁发的首批数字证书。

广西还建立了多家信息服务网站,如广西经济信息网、广西信息产业局网站、广西农业信息网等,为中小企业提供了电子商务平台。南宁市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服务中心开设了为中小企业提供信息服务和电子商务平台的“科技信息网”,并通过国家制造业信息化培训中心的评估,首批获准挂牌成立“国家三维CAD教育培训基地”。柳州市中小企业服务中心在免费为中小企业建网站的基础上,提出了进一步搭建网上虚拟社区,通过网络形成集企业形象展示、产品宣传、网上交易、交流学习与信息服务为一体的综合服务平台。

2006年3月23日,中国—东盟贸易门户——南博网开通仪式在北京举行。南博网为从事中国—东盟双边贸易的企业提供专业化的信息服务、营销服务和交易服务,为中小企业提供了实用的经贸信息,尤其是使广西的中小企业拓宽了市场,增加了大量的商机。

然而,从目前广西中小企业电子商务发展的情况来看,虽然这几年有了一定的进步,但在全国还处于中下水平,还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最主要的问题是,对电子商务的认识比较模糊,竞争意识不强;基础设施落后、资源有限;上网企业数量少,分布不均匀,尤其是制造企业和县级企业极少上网进行交易;产品种类少,交易量小;网络利用率差,营销方式单一;没有完善的物流配送体系,社会化配送滞后,商品流通不畅;网上支付安全机制和配送法规不健全。另外,由于中小企业的人才、资金紧缺,经济实力较弱,导致电子商务的开展难以持续;政府和企业重视不够,“网上交易”的普及性还不高,因此还存在社会认可度的问题等等。

因此,运用现代化的管理理念和经营方式对促进中小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技术及经济效益的进步,提高中小企业的竞争力,是非常必要的,这对继续发挥中小企业的积极作用,进一步促进广西国民经济的发展也是十分重要的。国外企业应用表明,采用电子商务手段可以使成本降低5%~10%。因此对中小企业应用电子商务的成本和效益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有助于中小企业提高对开展电子商务的认识,并根据自身特点,选择适当的方式参与电子商务,充分利用网络信息环境,以更低的成本获得更大的企业效益。

二、中小企业电子商务成本分析

广西的中小企业大部分是传统企业,其特点是规模小,资金少,人才缺,管理手段落后。电子商务的导入的确对企业的经营环境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导致中小企业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电子商务由于它的开放性、不受地域的限制、低成本和高效率等内在特征,符合了商业经济内在的要求,它不仅改变了企业本身的生产、经营、管理,而且对传统的贸易方式带来冲击。其最明显的标志就是增加贸易机会、降低贸易成本、提高贸易效益。然而,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对中小企业影响的日益加大,中小企业开展电子商务面临许多实际的问题。首先,中小企业不得不考虑的是成本问题。由于中小企业的人力、财力、信息技术等实力较弱,因此从各方面来说,中小企业开展电子商务所付出的代价也许更大,成本比起其效益也许更高。从近年来广西中小企业应用电子商务的情况来看,其成本主要包括基本建设成本、技术成本、经营管理成本、物流配送成本、安全成本和风险成本等。

1. 基本建设成本

这是企业建立电子商务系统所需要的基础成本。企业实施电子商务必须具备必要的硬件和软件环境。例如,基础设施的购建,如电脑、服务器、交换机和网络及其他设备、线路等硬件作为载体。同时,还必须具备相关的电子商务软件,才能正常运行并实现其所需的功能。电子商务系统运行以后,必须对硬件和软件加以日常维护,才能保证其正常运行。而且,对于软件,为了赶上时代的潮流,还必须适时对电子商务系统进行更新换代,这方面所需要的成本是不易确定的。在构建电子商务环境过程中,企业在人、财、物方面的投入是巨大的,大约占实施电子商务全部费用的60% 以上。这一成本一般在早期阶段一次性投入,因此对于中小企业而言,是难以承受的。例如广西的河池、百色、玉林等地的一些中小企业,由于经济实力有限,不少企业都因这一巨大的基础成本而放弃了开展电子商务的计划。

2. 技术成本

技术成本包括对电子商务系统的设计、运行、维护和管理等方面所需的成本,以及应用信息技术后必须发生的各种支持服务费用等等,这需要付出较高的经济代价。从对已开展电子商务的广西中小企业调查中了解到,大约90%的中小企业由于人才资源匮乏,技术力量薄弱,往往以租赁的方式求助于计算机软件公司或ASP来实现系统的设计和维护,因此所付出的代价是相当高昂的。复杂的技术管理、高昂的维护费用,这对于中小企业来说的确是个不小的负担。

3. 经营管理成本

经营管理是中小企业实施电子商务并获取企业利益的关键环节,在这一环节中发生的成本主要有交易成本和系统管理成本。

交易成本是企业利用电子商务环境与交易对方或其他企业进行商务贸易活动所发生的各种成本。例如利用电子商务平台产品信息,组织网上交易,交易双方协商、起草和签订合同,监督和实施合同,向交易商提供交易结算、货款收付服务等等,这一环节所发生的成本大约占整个经营管理成本的20%。

系统管理成本是指为了正常应用电子商务系统,需要建立相关的管理机构,制订管理制度,对运行系统进行各方面的计划、协调、控制,对交易活动进行监督和管理所需要的成本。在电子商务系统运营中,有效的管理对中小企业来说尤其重要。不少中小企业投入巨额资金,好不容易建立起电子商务的应用环境,却由于管理不善而将设备闲置、系统丢荒,电子商务成了一种摆设,流于形式,且这种浪费对于经济实力有限的中小企业而言更是雪上加霜。

此外,为了电子商务系统的正常运行,在投入运行后必须配备相关人员、对人员进行必要的教育培训以及支付人员的工资等等,所花的费用约占整个经营管理成本的25%以上。

4. 物流配送成本

物流配送是电子商务最后的环节,也是个重要的环节。它需要有商品的存放网点,需要增加运输、配送人员的开支,由此而增加的成本是不可忽视的。例如,为促进食糖流通,GSEC在广西、云南、广东三大食糖的主产区建立了10多个物流配送点,为交易商办理货物匹配、货物质押等相关业务,提供食糖的代购、代销和代办运输服务,这需要投入一大笔资金。

5. 安全及风险成本

由于互联网的开放性,企业在网络环境下开展商务活动不得不考虑安全问题,例如交易的公正性和安全性、交易方身份的真实性、传递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以及交易的不可抵赖性等等。为了安全地实施电子商务,必然要采取一系列的安全技术措施,例如安全标准的制定、安全产品的研制以及安全技术的开发等等。而这些用于交易安全的协议、规章、软件、硬件、技术的使用及其学习和操作定会加大电子商务运营的成本。

风险成本是企业开展电子商务时不可避免的隐形成本。例如由于病毒的入侵、黑客的袭击、人才的流失、软硬件的更新换代等不好确定、不易把握的因素构成的成本。由于中小企业的实力较薄弱,因此风险就更大,在这方面所承受的压力也相对更大。

6.其他成本和费用

此外,在实施电子商务过程中还会发生其他一些成本和费用,例如注册费用、入网费用以及与应用技术有关的人员费用等等。还有些间接发生的成本,如操作技术不配套而发生的成本、对信息处理不当而间接产生的成本以及对新设备和新技术不适当的引进造成的浪费成本等等。

转贴于

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子商务的各种成本结构及比重也在发生变化,例如硬件成本会随着电子技术和计算机硬件技术的发展而逐渐降低,而软件成本却随着网络环境下商务活动的功能需求变化而不断增加;隐形成本也因信息安全、技术保护、知识产权保护、经营风险等问题日益凸现而不断增加。中小企业由于信息化的成本较高,在构建系统和运营管理等环节往往存在资金和技术方面的困难,有些企业因此失去信心而放弃电子商务的应用。因此,中小企业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对电子商务系统的每一项成本支出进行认真分析,了解哪些成本是可以控制的,哪些成本是可以降低的,哪些成本是可以避免发生的,尽量减少支出,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提高企业的效益。

三、中小企业电子商务效益分析

电子商务对经济的影响远远超出了其本身活动的价值。虽然中小企业开展电子商务需要花费不小的成本,但电子商务给中小企业提供了与大企业公平竞争的平台,提供了大量的市场机会,也由此为中小企业带来了直接、间接和潜在的效益。

1. 直接效益

所谓直接效益,主要是指具体的生产经营和管理效益,如生产效率的提高或成本的降低等等。电子商务给中小企业带来的直接效益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建立企业网站,利用网络宣传树立企业形象、广告、传递产品信息;利用网络,进行网上市场调研、信息交换和网络营销等等;利用互联网可以增加企业的销售机会和消费者的购买机会。

(2)利用网络加强与上下游厂商的联系,改变采购与销售的互动模式,改善供应链管理,从而降低了供应链耗费的运营成本;通过网络看样品、谈价格、签合同、付价款,降低交易成本,提高营销效率;依靠网络与客户进行双向互动的沟通,提高客户的忠诚度与购买力。

(3)利用网络和计算机传送文件,大大提高文件的处理速度,降低文件处理的成本。据研究分析,应用网络传输可以使文件处理成本降低近40%;用电子文件替代大量的纸质文件,使纸张的成本显著降低。

(4)工作流程自动化,减少人为控制的机会,降低误差,提高企业整体流程的速度和精确度;计算机自动接受和处理信息,可以减少工作量,减少员工成本15%~20%。

(5)利用电子商务采购系统,企业可以加强与供应商之间的合作,将原材料采购与产品制造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一体化信息传递和处理系统,从而降低了采购成本。另外,合理地安排原材料进货和按订单生产,可以减少库存,加快了资金周转。

(6)利用网络迅速了解产品的市场反馈和最新的需求,随时改良开发中的产品;利用网络了解竞争对手的新情况,从而适当调整自己的产品;减少中间环节,节省信息成本,为企业及时地获取准确的信息创造了条件。

据调查,广西部分中小企业通过开展电子商务改变了企业传统的经营方式,取得了直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例如,新桂网于2004年9月推出“南国商城”项目,首期推出的480个“网上商铺”就被抢购一空,当年年底网上商铺的销售额达到了30多万元。小鹏旅游资讯有限公司利用网络环境推出的“旅游行业信息在线管理与营销DIMOS系统”,已覆盖广西全区旅游管理部门及旅行社,实现了全区旅游行业的信息化管理,有效提升了旅游行业的信息化水平,从而使旅游行业的业务量也得到了快速提高。

2. 间接效益

间接效益是指那些不容易被具体量化的利益,相对来说这些效益并不那么直接和明显。电子商务给中小企业带来的间接效益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和服务水平,从而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2)扩大业务范围与规模,从而取得规模经济效益。据统计,这种间接的效益能达到其全部贸易额的3%~5%。

(3)加强与客户的沟通,从而扩大市场规模,获取更大的经济效益。据统计,这种间接的效益能使企业的市场份额提高15%左右。

(4)提高企业员工综合素质,从而促进企业服务素质和水平的提高。

(5)以先进的交易模式和管理模式获得社会和交易商的认同,从而提高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例如,南宁市迅场传媒广告有限责任公司开发运营的新龙网站,服务宗旨是面向广西商家和老百姓的现代都市生活。通过网站与商家紧密合作,从而建立了稳固的信息源头;从市民实际需要出发,为广大网民提供了实用和急需的新品新款、优惠打折等商品信息,从而受到了许多网民的青睐,也扩大了网站的影响。

从企业和社会的总体效益看,这些效益可以说是层次更高、目标更远的企业利益,它通常是策略性、导向性的,因此在某种程度上具有更大的价值。

3.潜在效益

电子商务给企业带来的某些利益有时是眼前暂时看不到的,但却存在潜移默化的效果及强大的后劲,这就是潜在效益。例如,开展电子商务可以使企业的传统经营理念及经营模式逐渐转向先进、科学的经营理念和经营模式;可以使传统的商业结构模式发生了变化,使其更加适应于网络经济的环境;可以使企业以团队合作的方式进行符合电子商务特性的运作工作架构,直接与市场接轨,并以市场的最终效果来衡量流程的组织状况;可以提升企业文化,提高员工知识水平和综合素质等等。潜在效益对于中小企业的竞争能力、长期目标、长远利益具有深刻的意义。

例如,全力服务于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南博网”,是为从事中国—东盟双边贸易的企业提供专业化的信息服务、营销服务及交易服务的贸易门户网站。广西盈天种子公司、南宁万维展览展示设计制作有限公司等,由于利用南博网这一特殊的电子商务平台,以其崭新的理念,精心的设计,为广大客户提供真诚、周到、高效、优质的服务,因此正在树立企业的良好形象,不断扩大影响,逐渐赢得客户的信任,不久的将来会获得预期的效益。

由于种种因素,广西中小企业开展电子商务起步较晚,不少企业投入了不少资金,但在短期内尚未能从开展电子商务中获得相应的利益。然而,从长远利益看,电子商务是企业未来发展的趋势,是一种特殊的交易方式和商务环境,因而不能完全按一个市场化项目的评估标准来衡量它的投入与产出,而应当把它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结合起来综合考虑。作为市场竞争弱者的传统中小企业,未来经济竞争力的提高,很大程度要依靠通过电子商务来降低交易成本,提升专业服务水平,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四、结束语

探索适合中小企业特点的电子商务模式,充分发挥中小企业自身优势,已成为广西所有中小企业迫切关心的问题,这不仅对广西中小企业自身的生存、发展意义重大,而且对保持广西国民经济持续、健康、稳定发展具有深远影响。据分析研究,中小企业比较适合利用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开展现代贸易,这种方式可以节约大量投入,降低经营成本,提高经营效率,集中资金发展企业核心业务,并由此获得与大企业平等竞争的机会。广西中小企业应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利用近年来广西经济快速发展的大好形势、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立的新机遇和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的良好环境,发挥地缘优势、侨乡优势、政策优势以及中小企业经营灵活的优势,通过选择适当的模式开展电子商务,加速传统企业的信息化改造,进一步优化经济产业结构,提高企业的生产、管理效率和经济效益。随着中国电子商务市场的日益开发和技术的日益完善,广西中小企业也必将成为电子商务的主力军。

主要参考文献

[1] [美]加里·P·施奈德.电子商务[M]. 成栋,韩婷婷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2] 刘晶晶. 再析电子商务成本[J]. 网络世界:电子商务, 200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