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服务条例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志愿服务条例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志愿服务条例

志愿服务条例范文1

Abstract: Volunteerism is centralized embodiment of harmonious society core values, and volunteer service is the carrier that participants realize self-education and personality perfection. Carrying forward the spirit of volunteerism, popularizing the concept of voluntary service and establishing the long-effect mechanism of voluntary service are inevitable trend to promote normalized, institutionalized and standardized development of legal voluntary service career. Through establishing new social mobilization mechanisms, it is to increase the scope of voluntary service participation, and social acceptance to volunteer service. Perfecting development, management, training, evaluation, motivation and guarantee mechanism of voluntary service is to provide intrinsic motivation for volunteer service activities, realiz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volunteer service and expand the voluntary organizations orderly participate in ways and means that public services supply.

关键词:志愿服务;长效机制;可行性

Key words: voluntary service;long-effect mechanism;feasibility

0引言

“一个富有的社会,如果缺乏对人类充满终极关怀的人文精神,如果缺乏对社会批判力量的博大包容,缺乏对物质之外更深远的精神追求,这个社会是不可能成为一个现代化的社会的。”志愿精神是和谐社会核心价值观的集中体现,志愿服务是参与者实现自我教育和人格完善的载体。弘扬志愿服务精神,普及志愿服务理念,建立起志愿服务的长效机制,是推动法律志愿服务事业常态化、制度化、规范化发展的必然趋势。通过建立新型的社会动员机制,提高志愿服务的参与面,提高社会对志愿服务的认可度,建立健全志愿服务的发展、管理、培训、评价、激励和保障机制,为志愿服务活动提供内在的动力,实现志愿服务可持续发展,拓展志愿组织有序参与公共服务供给的方式与途径。

1志愿服务的长效机制建设的基本条件

1.1 弘扬志愿服务理念和志愿服务精神,为志愿服务事业持续发展的提供精神动力志愿服务是建立在民主化、人本化的发展理念上,最终目的在于提高人的素质和生活与生命质量,促进人和社会的和谐发展,建立起人人享有人文关怀的立体网络通路。特别是通过有序有力有效的志愿者队伍的招募和集聚,实现对弱势群体进行公益性持续性关怀。让志愿与微笑成为当代青年一种生活习惯,从而引导整个社会,使之成为一种社会风尚。

1.2 建立志愿服务信息资料库,创新管理模式,量化评价体系

通过志愿服务信息化平台建设,实现志愿服务信息在志愿服务管理层面和操作层面之间的无缝链接,建立健全科学化、现代化、效率化、人性化的志愿服务长效管理机制。根据志愿服务的种类,分别发挥项目化模式、基地化模式、社会化模式的各自优势,形成自我运作、自我生存、自我发展的良性循环运行机制。

1.3 建立长效完善的志愿者培训体系建立集志愿者招募、管理、培训、考核以及信息等功能于一体的信息平台;利用长效稳定的通用培训机制来保障志愿者基本素质;专业志愿者培训突出专业化;注重对骨干志愿者的培养;开展各种特色培训,以高校、社区辐射社会。

1.4 建立健全志愿服务保障机制第一,完善组织保障机制;第二,完善精神激励机制;第三,完善志愿者权益保障机制;第四,建立志愿服务多元化投入机制。积极推动志愿服务法制化进程。促进志愿者工作常态化、规范化、品牌化,营造志愿服务人人可为、时时可为、处处可为的良好气氛。

1.5 建立健全志愿服务联动机制着力开展志愿服务供求模式研究,探索便利化、经常化的技术路径和制度设计,有效形成将青年志愿者零散的时间和精力汇集成重要力量的工作机制。高校内部和校际之间形成志愿战略联盟,与政府、社会、社区、园区形成战略协作。着力在党政部门职能和公共服务的边界上寻找志愿服务切入点和结合点,构建有效的服务载体并形成持久推进的工作机制。加强与企业、媒体、各类社会志愿者组织的沟通联络,建立稳定的交流合作机制。

2法律志愿服务的长效机制建设的基本对策

2.1 坚持法制宣传与法治实践并重的活动机制

2.1.1 坚持法制宣传与法治实践相结合,必须树立“全方位”、“大普法”的思想观念要充分利用好法制宣传工作已经逐步形成的“党委领导、政府实施、人大监督、全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要充分认识法制宣传工作的长期性和艰巨性,在思想上要树立“大普法”的工作理念,加强对法制宣传工作的宏观管理、统筹协调和督促指导,以贯彻科学发展观为切入点,积极探索地方法制宣传工作的新途径、新措施、新方法,建立和实行法制宣传工作责任制,明确职责,量化标准,实行目标管理,推动“五五”法制宣传教育再上新台阶。

2.1.2 坚持法制宣传与法治实践相结合,必须增强法制宣传工作的创新意识和激励机制通过整合资源,优化配置,形成多层次、多渠道、全方位、立体化的法制宣传体系采用“互动互学式、立体传播式”的法制宣传教育方式,具体实施过程中,建立“报刊有文章、电台有声音、电视有图像、网络有信息、户外有广告”的立体宣传网络,达到以“虚”促“实”、寓教于乐。针对领导干部、公务员、农村、青少年、行业普法的不同特点,施以不同的教育内容和形式,注意教育对象的层次性、教育形式的多样性、教育内容的时代性、教育载体的有效性。

2.2 着重“青少年维权岗”、“农民工维权岗”的工作载体建设

2.2.1 重点落实“青少年维权岗”工作围绕法律服务青少年、法律援助青少年的工作目标,各级法律援助中心通过办理青少年法律援助维权案件,加强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开展扶贫帮困等活动。比如:加强法律援助律师值班制度,法律服务青少年工作专业化;认真办理未成年人案件,切实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开展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活动,积极预防、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以法律宣传活动为主线,努力搞好青少年法律宣传、咨询活动;以校园法制教育为平台,加强青少年的法律维权意识。通过在大中专学校设立的法律咨询、法律援助信箱,认真解答广大师生的法律咨询,维护学生和学校的合法权益。

2.2.2 切实推进“农民工维权岗”工作各级法律援助中心通过设立农民工维权岗,向农民工发放《农民工维权联系卡》、《劳动权及权益维护》宣传资料,接受群众的法律咨询,为农民工的合法权益维护提供路径选择。比如:在职业中介机构被骗或者被用人单位侵权的,可以到当地劳动保障监察机构投诉;与用人单位发生劳动争议的,可以到当地劳动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对仲裁结果不服的,可以向当地人民法院提讼;劳动保障中的其他疑难问题,可以到当地工会、妇联、共青团组织、当地新闻媒体、法律援助中心等部门寻求法律救济等。

2.3 加强以高校青年学生为宣传主体、以司法公务员及律师为援助主体的法律志愿队伍建设

2.3.1 以青年学生为宣传主体的高校志愿者队伍司法部门要充分整合驻地高校的法律资源,注重发挥大学生法律服务志愿者作用,积极扶持大学生法律服务志愿者活动的开展,使高校与驻地之间搭建起了法制交流的平台。比如:进一步激励大学教师和专家教授与大学生志愿者深入基层,直接面向广大群众普及法律知识,法律服务志愿者活动;法律服务志愿者利用各自的优势和资源,通过法制论坛、法制讲座、法律咨询、编印自制的法制宣传品、创办普法网等形式,宣传国家的法律法规、法制动态,帮助农村、社区居民解答普遍关注的法律法规和政策规章;促进法律服务志愿者活动向长期性、系统性、规范性方向发展。

2.3.2 以司法公务员及律师为援助主体的法律志愿队伍各级司法行政机关、法律援助中心创新发展、动员广大法律工作者积极投身参与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一要逐步完善各级法律援助志愿者队伍服务网络,通过制定制度、建档立卡,健全法律援助志愿者的招募、培训、服务、评选表彰等机制,规范志愿者队伍管理,保证法律援助志愿者队伍活动良性运转、充满活力。二要充分挖掘、调动、整合社会和服务队资源优势,选准服务项目,注重发现人才,培养骨干力量,提升服务层次。三是按照“志愿参加,无偿服务,志在奉献”的原则,开展主题鲜明、内容丰富、新式新颖的特色服务,积极打造法律援助志愿者服务品牌。

2.4 法律志愿服务长效机制的激励提出高校志愿服务长效机制包涵志愿服务信息交流机制,志愿者组织管理和激励机制,意外风险保障机制。通过志愿服务信息的及时、快捷、通畅的交流和沟通,拓展志愿服务的活动空间;建立和完善组织管理,形成招募―培训―评估―反馈的循环管理模式;成立意外风险保障机制,弥补意外伤害给志愿者造成的损失,解除志愿活动的后顾之忧。通过各种有效手段和方法激发志愿者的服务热情和志愿精神,最大潜能的调动志愿者服务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志愿者的专业技能,使志愿者的个人需求和社会需求相适应,更好的投身于志愿服务工作中去,实现志愿服务总体目标和满足志愿者个人需求的双赢,从而弥补政府在公共服务供给的不足。

2.4.1 了解志愿者参与志愿行动的动机和需求思想决定行为,动机激发潜能。在对青年志愿者激励的过程中,管理者需要充分了解志愿者的内在需要,抓住激励的关键因素,同时考虑他的能力、认识程度、环境因素的作用,依据工作绩效,实施包括掌握新知、锻炼技能、结交朋友、自主工作等内在激励,奖章证书、组织赞赏、媒体宣传等外在激励。管理者需将实现远大的组织目标、社会目标同青年志愿者个人利益、个人需要结合起来,实现组织社会担当与个人满意感的双重效应。

2.4.2 完善我国青年志愿者激励机制结合青年志愿者的奉献需求、自我实现需求、求知需求、社交需求、归属需求特征,充分利用好内外两种激励方法。内在性激励,产生于工作本身,具体方法包括:团队授权激励、心理契约激励、目标激励、工作丰富化激励、培训激励。外在性激励,以精神激励为主,兼顾适当的物质激励,具体包括为志愿服务提供政策和法制保障、宣传树立志愿者品牌、拓宽志愿活动筹资渠道、实施网络化管理、培育和弘扬志愿文化等。

2.4.3 建立志愿者参与志愿行动意外风险保障机制志愿者意外风险保障机制是指为应对志愿活动中出现的针对志愿者的意外伤害或意外损失而设立的一系列保障措施的总称。由于志愿活动在我国的快速发展,志愿活动范围越来越广泛,活动内容越来越专业化,出现意外风险几率也在不断增加。在实证研究中发现有20%的志愿者在服务中受到不同程度的身体方面的伤害(主要是轻微伤),2002年可可西里两名志愿者牺牲更是突出保障问题的迫切性。

由于国家在志愿者保障方面立法不足,使得志愿者在权利受损时缺少救济的法律手段,一旦志愿者在公益活动中出现意外伤亡,无法提供有效的法律保障。高校作为志愿者活动的组织者,学校很少为志愿者提供人身、医疗保险。因此对于志愿者出现的意外伤害,谁来赔偿成为高校志愿服务的难题。作为学校组织志愿活动就需要一定的经济投入,如果再承担意外伤害所带来的风险,无疑会严重打击学校参与志愿活动的积极性,而被援助对象原本就是弱势群体,更无力负担意外伤害的损失,因而陷入两难境地。

参考文献:

[1]陈素文.关于大学生志愿服务体系长效机制建立的思考.福建师范大学学报,2008,(6).

[2]王振友.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的由来、现状及发展趋势.内蒙古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2).

[3]邓国胜.中国志愿服务发展的模式.社会科学研究,2002,(2).

[4]吴鹏.非政府组织志愿者管理机制完善途径探索.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

[5]王敏.关于建立志愿服务体系长效机制的思考.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1).

志愿服务条例范文2

[关键词] 钨锡矿 矿床地质特征 成矿条件 大绀山

[中图分类号]F407.1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3)-7-125-2

矿区位于粤西华夏系构造带的四会—吴川断褶束中的大绀山旋卷构造区内,区内断裂发育,以北西向为主,北东向、东西向次之。区内有色金属矿产丰富,以锡、钨为主,兼有铅、锌、稀有金属、贵金属及其它非金属矿产,共有各类矿床、矿点、矿化点三十二处之多。

1矿区地质特征

1.1地层

矿区出露地层简单,仅见有震旦系a组,第四系分布不广(图1)。

震旦系a组:出露于矿区北部和东南部,环绕燕山二期鞍部岩体、大树山岩体及燕山四期大坳笃岩体分布,为一套浅—深度变质岩系,主要由粉砂质板岩、泥质板岩、炭质板岩、云母石英片岩、云母片岩、石英长石片麻岩、长石石英片麻岩组成。受后期混合岩化作用,靠近岩体部分已遭受不同程度的混合岩化作用,形成了各类混合岩或混合岩化岩石。主要岩石类型有条痕状混合岩和条带—肠状混合岩,与片岩呈渐变过渡关系。

第四系:矿区内分布不广,为残坡积冲积物,散布在山坡岭地,厚度一般0.5~4m。

1.2构造

1.2.1褶皱

矿区位于葵洞—莳田一级复式背斜的南东翼,大降坪二级复式向斜的西翼。

根据变质程度较浅的云母石英片岩(向南西倾斜)及板岩(向北东倾斜)的产状,初步确定矿区的褶皱为大降坪复式向斜西翼的一个三级向斜。向斜轴向为南东—北西向,其轴部通过黄竹园、大坳村、大塱工区一直延到矿区以外;在黄竹园以南,向斜轴向转为南西北东向,但很快就延到矿区以外。黄竹园、大坳村、大塱一段以西的二托、大树山等处的岩层产状大部分转为向南东倾斜,这可能与花岗岩的向SE拱托作用有关。

1.2.2断裂

矿区的小断层较多,多为成矿后断层,按产状可划分为四组:第一组倾向15°~85°,倾角22°~75°;第二组倾向98°~175°,倾角25°~90°;第三组倾向180°~250°,倾角28°~85°;第四组:倾向285°~335°,倾角61°~86°。其中以第二组最为发育。上述断层绝大部分明显地错断矿脉,但规模较小,延长在150m以内,错距在5m以内。

1.2.3节理

区内节理发育,为矿区的主要成矿构造,其分布与燕山期成矿岩体有关。

成矿前的节理有三组:第一组倾向35°~80°,倾角60°~90°;第二组倾向220°~260°,倾角50°~80°;第三组倾向290°~330°,倾角35°~75°。

成矿后的节理有五组:第一组倾向0°~30°,倾角5°~83°;第二组倾向93°~125°,倾角28°~86°;第三组倾向135°~165°,倾角5°~86°;第四组倾向185°~216°,倾角54°~84°;第五组倾向331°~366°,倾角45°~87°。

成矿前节理以第一、三组为主,常被黑钨石英脉所充填,成矿后节理则以第三组为主,可见其明显的切割矿体。

1.3岩浆岩

根据云浮地区1/5万区测资料,矿区内分布有燕山二期(鞍部岩体、大树山岩体)及四期(大坳笃岩体)花岗岩体共三个(图1)。

鞍部岩体(γ52(1)):北西向不规则长条状展布,面积约1km2,分布以大塱区段为主,跨越二托、大坳笃两个区段,为细粒黑云母花岗岩,局部出现斑状花岗岩及伟晶花岗岩。

大树山岩体(γ52(1)):区内仅出露该岩体的边部于矿区西部边缘,往南西方向延伸至九曲岭锡矿区,面积约3km2,为细—中粒花岗岩。

大坳笃岩体(γ53(1)):分布于大坳笃工区锡米山、大沙路一带,为中—细粒斑状花岗岩,岩体呈北东向不规则哑铃状,界线极不平整,面积约0.25km2。岩体中分布有平行带状含锡云英岩细脉。该岩体分边缘相和内部相两个相带,其中边缘相为中—细粒二云母花岗岩,发育不完整,主要分布于岩体顶部,西南部及西北部,内部相为斑状黑云母花岗岩,分布于岩体的北部、东部、南部及岩体的中央部分。

2矿体特征

2.1矿体分布及数量

矿区内含钨锡石英脉环绕燕山期岩浆岩体分布,东起五指山东坡,西至大绀山;南从白水坪,北至大塱顶,其矿化范围达4.5km2,区内大小矿体共112个,分布于二托、大坳笃及大塱三个区段。

二托区段共37个(主矿体为V5、V6、V15、V18、V29),矿体赋存于燕山二期鞍部岩体南西外接触带的云母片岩、长石石英片麻岩及黑云母斜长花岗片麻岩中,为黑钨石英脉及锡石—黑钨石英脉。

大坳笃区段共有57个(主矿体为V63),赋存于燕山四期大坳笃岩体内外接触带,外接触带石英云母片岩中者多为黑钨石英脉,而赋存于花岗岩体者则为云英岩型锡矿脉;

大塱区段共有18个(主矿体为V94),矿体赋存于燕山二期鞍部岩体南西部黑云母斜长花岗片麻岩中,为含硫化物较多的锡石石英脉。

2.2矿体产状、形态

矿区为裂隙充填的脉状矿床,其产状、形态受成矿裂隙控制。本区成矿裂隙按走向分为北北西、北东、北西、北西西四组。

(1)北北西组:以V5、V6、V94为代表,倾向北东,有的倾向南西,倾角70°~85°。该组矿化带长约2000m,个别矿体走向延伸长度650~800m,沿倾斜深度较大,如V5矿号脉已达220m,矿体愈向下延伸侧幕状构造愈发育,侧羽状裂隙有时可见,脉壁较平直,倾角较陡,但矿脉数量不多,呈单独大脉出现,脉幅较稳定,含矿品位较好,具有一定的规模。

(2)北东组:以V3、V15、V18、V29为代表,分布于二托及大坳笃区段。倾向北西,倾角60°~87°。矿带长度约2100m,宽度300~400m,单个矿体走向延伸较短,一般以100~150m常见,最长仅400余m,脉幅小,多在0.20m以下,成组成群断续出现,矿脉间距10~20m。

(3)北西组:以大坳笃V70为代表,倾向南西,倾角70°~85°,矿带长度约700m,宽约400m。矿脉间距20~100m。

(4)北西西组:以大坳笃V63为代表,倾向南西,倾角54°左右。本组成矿裂隙不很发育,走向延伸300m,沿倾斜深度已达110m以下,倾角平缓,脉壁平整,局部见有侧幕状构造,脉幅较稳定,矿体沿倾斜向下有变大的趋势。

上述北东组与北北西组矿脉呈交叉排列,构成扇形构造。而北东组与北西西组矿脉构成环形放射状构造。

矿体形态为脉状,侧幕状构造较常见,连锁状及折线状局部见及,矿体有逐渐尖灭、分支尖灭、呈马尾状分散尖灭及倾伏尖灭等现象。

2.3矿石特征

2.3.1矿石物质组成及结构构造

2.3.1.1矿物成分

按矿物组合区内矿体可分黑钨—石英脉、黑钨—锡石石英脉、硫化物石英脉三种类型。

黑钨—石英脉:主要有用矿物为黑钨矿,其次是锡石、辉铋矿和辉钼矿。脉石矿物以石英、黄玉为主。此外,其他金属、非金属矿物有黄铁矿、黄铜矿、磁黄铁矿、黑云母、白云母、云母、绢云母、萤石、石英、长石,氧化及蚀变矿物有自然铋、钨华、铋华、泡铋矿、绿泥石、绿柱石、叶腊石、绿帘石等。

黑钨—锡石石英脉:有用矿物组份为锡石、黑钨矿,含硫化物较多,其次黄铁矿、毒砂、方铅矿、闪锌矿。脉石矿物主要是石英、长石,此外,含辉钼矿、辉铋矿、萤石、褐铁矿、方解石、黄铜矿等伴生矿物。

硫化物石英脉:有用矿物为黑钨矿,其他金属、非金属矿物有黄铁矿、黄铜矿、磁黄铁矿、辉铋矿、辉钼矿、萤石、毒砂、石英、白云母、绢云母、绿泥石、方解石、赤铁矿及褐铁矿等。

2.3.1.2结构构造

矿石的结构主要有半自形晶粒状结构、他形晶粒状结构、包含结构等,其它少见结构有自形晶粒状结构、残余结构、固溶体分离结构等。

大坳笃、二托两区段矿石主要为块状构造、浸染状构造、晶洞构造,大塱区段则以梳状构造、晶洞状构造、浸染状构造为主,其它少见的构造有蜂窝状构造、放射状构造、对称条带状构造、脉状、交错脉状、网脉状构造等。

2.3.2矿石化学成分及变化

矿区有用元素以钨为主,伴生锡、铋、钼。据V5、V6、V15、V18、V2、V3、V297条矿脉统计其平均品位WO3 0.36~0.82%,Sn 0.25~0.64%,Bi 0.07~0.33%,Mo 0.02~0.09%。不同地段、不同矿体各组份的贫富略有差异,部分矿体钨锡共生,均可达工业品位。

矿石含矿品位变化一般呈跳跃式无规律变化,但V5矿脉向北北西方向进入黑云母斜长花岗片麻岩,钨品位有逐渐变贫的趋势。

2.4围岩蚀变

矿区内围岩蚀变主要有云英岩化、硅化、绢云母化、黄铁矿化几种类型。云英岩化分布于石英脉的两旁,有的出现在矿脉中央,代替石英脉。硅化分布普遍,呈带状分布于矿脉两旁,宽度一般10~300m。绢云母化普遍出现于矿脉两旁,与硅化伴生。黄铁矿化在北东组矿脉中分布广泛。

3成矿条件分析及矿床类型

3.1地层与成矿的关系

震旦系a组是一套含有喷气沉积建造的浅—深度变质岩系,主要岩性为条痕状混合岩和条带—肠状混合岩,是矿区气矿石英脉的主要围岩。作为岩控型矿床,其与围岩的时代、岩性一般没有必然的联系,但矿区的变质岩系成分以含石英的片岩为主,经历变质作用后脆性增强,在外力作用下,有利于形成各个组向的成矿裂隙。

3.2构造与成矿的关系

本区经历多次构造变动,裂隙发育,为矿液活动提供了通路及贮存矿液的空间环境。矿床的规模受成矿裂隙性质所控制,北东组成矿裂隙属张力裂隙,短小密集,因而矿脉条数多,但规模较小;北北西组成矿裂隙,属张力与剪力复合裂隙,因而矿脉沿走倾向延伸较大,规模也相对较大。

3.3岩浆岩与成矿的关系

本区位于华夏褶皱带的西部,燕山期岩浆活动频繁,矿区内至少有三期间歇性的岩浆活动,即燕山二期花岗岩(鞍部岩体、大树山岩体)、燕山四期花岗岩(大坳笃岩体)及两期岩浆期后各类岩脉(如花岗岩脉、细晶岩脉)侵入,区内矿体大部分围绕花岗岩体分布,赋存于岩体的内外接触带,特别是黑钨石英脉,大部分围着鞍部岩体及大坳笃岩体的周围分布,构成环状构造。由此看来,矿床有形成与岩浆作用具有密切关系。

3.4矿床类型

根据矿床的各种地质特征,本区属典型的岩浆矿床,按中国钨矿床的成因分类应为岩控钨矿中壳源改造花岗岩成矿亚类石英(长石)脉型钨矿床。

4资源潜力评价

矿区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在大量民采同时进行了普查工作,并对其中的大塱区段V91、V94矿体施工了4个浅孔,初步估算了矿区资源量,其中钨锡金属量约2000吨,定位为一个小型矿床,但矿区范围宽广,矿体众多,而普查的工程有限,特别是深部绝大多数矿体没有工程控制,所作结论是否确切尚有待商榷。

通过以上矿区地质特征、控矿条件的描述,矿区为一典型的岩控型高—中温热液充填矿床。矿区出露三个燕山期酸性小岩体,岩体及围岩节理裂隙发育并充填了众多不同方向、产状的含矿石英脉,说明矿区具备了最基本的成矿地质条件,但基于成矿前节理裂隙以张性为主,构造规模有限,因此直接限制了矿床的规模。但是纵观矿区各组矿体的分布,近半数矿体分布在花岗小岩体的围岩部分,而出露于花岗岩体的矿体,其围岩云英岩化强烈,矿体中气成矿物甚多,说明整个矿床的剥蚀程度不深。另外,北西走向的矿体呈多组向排列特征,个别矿体(V5)已知延长达800m之多,因而作者认为通过对成矿构造的综合研究,补充适当的深部工程控制,矿区进一步扩大规模并非没有可能。为此建议重点对分布在小岩体外接触带的北西走向组矿脉补充工作,特别是钻探工程,把矿床的规模提高至中型是完全可能的。

参考文献

志愿服务条例范文3

1 引 言

我国已经进入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阶段,2014年我国60周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2.12亿,占总人口的15.5%,其中,65岁及以上老年人占总人口的10.1%,预计2025年将突破3亿。伴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养老服务事业蒸蒸日上,加快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是国家的重要战略举措,但是养老服务人才的培养在数量和质量上并没满足当前社会的需求。当前,各职业院校相继开设了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以中高职为主,本科专业较少,同时也面临着师资力量薄弱、实验实训配备不足、专业教材缺乏、资金支持力度不大、招生难等问题,因此,需要对职业院校中职老年人服务与管理专业建设及人才培养的情况进行调查分析,以望剖析出制约该专业建设及人才培养的主要瓶颈,提出具有前瞻性、可操作性的建议,提高职业院校老年人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数量及质量,实现国家在养老服务事业上的宏伟目标。

2 调查对象及方法

2.1 研究对象

开设中职或五年制高职老年人服务与管理专业的15所职业院校,其中本科学校1所,高职学校10所,中职学校4所;其中民办学校3所,公办学校12所。

2.2 研究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自编《职业院校老年人服务与管理专业调查问卷》,本调查问卷共设置了41个题,包括院校基本信息、招生、培养方向、课程设置、教学模式、教材情况、师资队伍、实验实训、校企合作、专业科研、就业等内容。为保证问卷的信度和效度,邀请了行业和学校专家给予指导,保证了科学性。测试时间为2014年12月至2015年4月,共发放问卷68份,回收65份,其中有效问卷为62份,回收率为95.6%,有效率为91.2%。

采用Word 2003、Excel 2003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统计与分析。

3 调查结果

3.1 学生来源及招生情况

中职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学生大部分是初中生,也有部分高中生和高校回流学生;各职业院校该专业招生情况不容乐观,大部分学校招生不到30人,甚至个别学校招不到学生。

3.2 培养方向情况

在本专业的培养方向上,学校主要以养老护理员、养老事务员为主,兼有社会工作者方向。

3.3 专业课程设置情况

各学校本专业所开设的核心课程,主要集中于《老年人的生活护理》《老年人心理护理》《老年常见病的预防与照护》《老年人的活动组织与策划》《人际沟通》等课程。而由于学校的不同专业优势,在开设课程上也会体现一些特色,比如有些学校开设《老年社会工作》《家庭管家服务》《正常人体结构》等课程。

首先,本专业学生应具备的职业能力主要为护理技能、沟通与交流能力和爱心、耐心、吃苦耐劳的职业精神;其次,文体活动组织与策划、现代办公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康复技能、老年心理辅导等。本专业学生应具备的核心技能主要为生活照料、护理技术、养老事务管理,其次为康复护理与心理护理。

3.4 专业教材情况

在教材选取上,各学校以普通教材为主,兼有校本教材和非本专业的国家规划教材,以及其他讲义、视频等方式。教师对教材存在较大意见,例如教材数量少、教材内容与专业贴合性差、教材内容陈旧、教材内容不适合中职学生、教材内容与岗位脱节、缺乏数字化教学资源等。因此,目前急需开发本专业国家规划教材。教材的开发并不多,只有少数学校开发了校本教材,极少数学校参与了国家规划教材的编写。

3.5 师资队伍建设情况

本专业教师多为相近专业(护理、康复、社会工作、管理等)教师,并聘任行业企业专家为兼任教师,年龄多在30~50岁,学历符合要求。大部分学校双师型教师比例在60%以上,只有少数学校双师型教师所占比例较低。首先,专业教师的不足之处主要体现在专业技能和社会服务能力上;其次,参与专业建设程度以及与行业企业沟通交流能力。

各学校重视专业教师的培训,主要是通过参与专业建设和行业企业锻炼的方式,同时还重视课程开发交流和教育教学改革培训。

3.6 实验实训及校企合作情况

根据国家教育部对实践课时比例的要求,各学校在实践课占总课时的比例均超过50%,大部分集中于50%~60%这个区间。

各学校都设有校内实训实验室,从调研数据来看,老年生活护理模拟实训室、老年模拟护理病房实训室、老年康复模拟实训室是各学校普遍开设的实训室。根据市场要求和学校培养方向的不同,一些学校特地开设了养老机构管理实训室、老年社会工作实训室、老龄产业经营实训室、老年健康教育实验实训室等。

在专业建设中,校外实训基地的作用毋庸置疑,各学校都重视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调研数据显示,各学校建设校外实习基地最少2家,多数为3~5家,主要提供岗位为养老护理员、养老事务员、营养师、康复师等,主要实训内容包括老年人生活照料、老年人技术护理、老年人康复护理、老年人心理护理等,实习形式中采用岗位轮换制,让实习生充分了解每个岗位的职责和工作任务,最终实现理论实践一体化。多数学校在最后一学年安排学生实习,实习时间不低于8个月。

3.7 毕业生就业情况

调研发现,近3年各学校老年人服务与管理专业学生初次就业率都在95%以上,当前老年服务企业对本专业人才的需求量很大,只要学生愿意从事老年服务工作都能够顺利就业。少部分未就业的学生对就业持观望的态度,这有可能受到家庭方面的影响,他们期望有更好的就业机会,而选择待业。本专业毕业生从事的职业岗位多为养老护理员、保健按摩师、养老事务员等,还有少部分学生从事老年产品销售工作。

4 结 论

老年人服务与管理专业作为一个朝阳专业,具有明确的培养方向,受到了国家及地方在政策上的大力支持,学生就业率几乎达到100%。但是,本专业面临着招生规模小、教材缺乏、师资力量相对薄弱、实验实训配备不足等问题,这严重制约了老年人服务与管理专业健康的发展与成长。社会各界应高度关注本专业的健康发展,在政策上、资金上、人力上加大支持力度,解决本专业发展瓶颈,为我国养老事业培养出更多数量、更高质量的专业人才,实现国家养老事业的宏伟目标。

志愿服务条例范文4

关键词:志愿服务    立法保障    政策建议

一、问题提出

志愿服务是一项全球性的、高尚的社会公益事业,是人类文明、社会进步的标志。志愿服务活动是个人全面发展和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载体。志愿服务是公众参与社会生活的一种非常重要的方式,是志愿精神的具体体现。志愿服务有一个最基本的中心思想,即个人或团体通过参加社会活动以促进社会和公共福利。它表现为个人或团体,为追求社会利益和自我价值的实现,在志愿精神的感召下,自愿献出自己的时间、精力和体力,通过志愿服务为他人乃至整个社会提供服务。

就我国志愿服务而言,起步较晚,20世纪80年代后期才开始出现真正意义上的志愿活动和志愿者。20世纪90年代初期,一支志愿者队伍在共青团系统中形成,并产生了全国性志愿者组织。1998年底,经中央编委同意,团中央青年志愿者行动指导中心正式成立,负责全国青年志愿者工作的规划、协调和指导,我国的志愿服务开始启动。截止到2008年4月,我国已有12个(自治区、直辖市)、8个城市制定了志愿服务地方性法规以及河南省人大常委会通过了《关于深入开展青年志愿服务活动的决定》。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社会问题层出不穷,和谐社会的构建亟需通过志愿精神与志愿服务来融合与发展。

二、我国志愿服务立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伴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志愿服务在我国已逐步成为一项具有广泛公众基础、蓬勃发展的社会事业,社会对志愿服务的需求和公众参与志愿服务的需求不断增长。但是由于我国志愿服务的各种规章制度还很不健全,志愿者的合法权利不能得到保障,尚没有全国性的法律来规范志愿服务活动。

(一)志愿服务行为主体立法残缺

志愿者是志愿服务的直接实施者,由于我国缺少全国统一的志愿服务立法,对志愿者没有标准的定义。目前出台的相关条例在志愿服务行为主体方面的规定都各不相同。而对于志愿者技能的培训,大部分条例都没有相关规定。如果志愿者没有通过专门的培训直接上岗,在很多情况下就会缺乏相应的专业知识或技能,这不但影响到志愿服务的质量,而且可能危及到志愿者的人身安全,特别是在从事技术性较高危险性较大的志愿服务,这个问题显得更加突出。

而在志愿者的保护规定上,由于缺少专门的、权威的、统一的法律规范,现实中才出现了许多让志愿者寒心、让服务对象不安心的情况出现。目前看来,虽然个别地方有相关的规定“青年志愿者组织要为在特殊条件下工作的志愿者进行人身保险”,但由于经费问题也没有落到实处。

(二)志愿服务行为主体与客体的法律关系模糊

志愿者在参与社会服务中时,其与服务对象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模糊。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服务对象往往把志愿者作为无偿劳动力而随意使用。第二,部分志愿者把志愿服务作为是对受助者的一种怜悯,服务态度不端正。志愿服务作为社会公共服务,不能被作为无偿劳动力乱用,志愿者服务过程应该受到尊重。志愿者和服务对象之间应该是一种平等的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就总体而言,志愿者与志愿者组织、志愿者与服务对象之间的法律关系还不十分明确,志愿服务过程中问题的解决、纠纷的处理、救济的实现等,都需要志愿服务过程中的各种关系予以明确的法律界定。

   (三)志愿服务组织缺乏完善的管理体系

首先,在志愿服务的管理工作中,由于没有出台统一的管理体系,造成了各地方性条例各自为政的情况发生,形成一定程度的混乱情况。党政机构、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争相设立志愿者组织,使得政出多门、管理紊乱的弊端,不利于志愿服务的科学管理与规范发展。政社不分的管理体制已经产生了较大的负面影响,阻碍了志愿组织内在活力的发挥。其次,志愿服务被行政干预严重。作为社会转型时期的新事物,我国的青年志愿者组织具有浓厚的行政色彩。现有的志愿者组织大多数是借助政府和党团的力量自上而下建立起来的。因此,这些组织在管理体制方面,很自然地沿袭了许多党政的做法。所以,我国的青年志愿者组织并未摆脱行政干预,在活动领域和活动方式上也未获得足够宽松的制度空间,因此也就失去了最原始的意义。

志愿服务条例范文5

华副处长介绍,今年南京市招录公务员的工作与往年一样,十分顺利和平稳。只是由于今年一些区、县招录的人员有30多人,为政审带来了一些不便。而这些拟准备录用的人员中,有些在云南等较远的地区上学或工作,这又给政审带来不少麻烦。不过,南京市的和一些区的职位考生的政审早已结束。为方便已政审完的单位的招录工作,这次准备效仿江苏省省级机关的公示形式,进行分批公示。从今天开始,对已经报送的考生进行公示。这些考生在经过7天的公示,没有问题的,将被正式录用为公务员。华副处长介绍,从南京市招录公务员以来,还没有出现考生因公示有问题而被取消录取资格的。

据悉,根据江苏省的规定,省级机关新录用人员要安排到本系统县(市)及县(市)以下党政机关,以及所属的重点工程、帮扶工程、扶贫联系点、县以下企事业单位等,进行为期1到2年的锻炼。市级机关新录用人员要安排到乡镇、街道党政机关,市直机关所属队、站、所、“窗口部门”以及基层企事业单位。新录用人员在基层工作锻炼期间的行政关系、工资关系不转,试用期满考核和年度考核由派出单位负责。

相关新闻

特殊公务员招聘年底出结果

晨报讯“作为试点,南京市招聘4名特殊公务员的工作还将继续下去,预计今年底会有一个结果。”本周二,南京市人事局录用调配处的林处长介绍,“4家试点的招聘单位都有一些应聘者,不过,可能有一两个能促成双方进行合作,其余的不是人员素质不够,就是应聘者嫌职位的待遇不高。据悉,南京市本次推出的4个特岗公务员的年薪在15万到50万之间。

据透露,成功可能性较大的是南京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这家单位招聘的是首席法律专家。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这次招聘的是重大项目策划评估首席顾问,负责招聘的负责人介绍,他们也有了一些满意的人选,只是双方还要再细谈。

明起《南京市志愿服务条例》实施

志愿服务条例范文6

我与新区共发展----迎国庆讲文明树新风”为主题,以大力弘扬志愿服务精神、展现广大志愿者良好精神风貌、在全区营造隆重、喜庆、热烈、祥和的节日氛围为目标,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国庆城市志愿服务活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一、周密部署,精心组织,做好国庆城市志愿服务的前期筹备工作

(一)完善机制,制定国庆城市志愿服务工作方案。

一是××团区委制定了《我与祖国共奋进我与新区共发展——迎国庆

讲文明

树新风主题志愿服务活动实施方案》以及各单位国庆城市志愿服务工作倒排期时间表,进一步明确各单位志愿服务工作任务和职责。

二是团区委于9月初组织召开了国庆志愿者工作协调会,做好了各站点负责保障单位以及志愿者提供单位的工作对接。

(二)精心组织,认真做好国庆城市志愿者的招募培训工作。

首先团区委依托社会动员招募、属地与高校对接招募、教委中学生志愿者招募三种渠道,按照城北街道与吉利大学对接、城南街道与安利志愿服务队对接、团区委与社会志愿者以及区教委三中的中学生志愿服务队的对接模式,同时要求志愿者来源单位严格按照志愿者招募流程选拨了600名志愿者作为国庆城市志愿服务活动的骨干力量,以此做好人员准备工作。

二是团区委于9月初召开了站点负责人工作会,统一制作并下发了××区国庆城市志愿者工作手册,同时组织各站点负责人召开骨干志愿者培训会,培训内容涉及职责分工、志愿站点运行流程等各项内容。

三是团区委组织各站点负责人召开班次负责人与上岗志愿者见面培训会,进一步强调岗位职责和工作时间,并将团区委制作的志愿者工作手册下发到每个志愿者手中,明确国庆城市志愿服务工作流程以及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步骤,确保志愿者安全上岗。

四是团区委实施岗位无缝对接指导。为确保十一期间的城市志愿服务工作顺利完成,团区委除安排机关的日常值班外,还特地安排了一名志愿者工作负责人每日到各站点进行值班巡查,并指导各站点班次负责人在上岗当日对所有志愿者进行岗前培训,培训的内容主要涉及安全注意事项、文明礼仪、岗位职责等内容。

(三)保障有力,确保城市志愿者顺利开展工作。

一是装备提前配发。团区委在召开各站点及相关保障部门的工作协调会时将600名志愿者的服装和装备统一进行了发放。

二是后勤保障有力。团区委在国庆期间重点开放了位于××核心区域的亢山广场、中心公园、永安广场三个城市志愿服务站点,并于9月初对以上站点进行了重新检修和装饰,为志愿者提前做好餐饮、保险等相关保障工作,确保“国庆”期间上岗服务的志愿者“无忧”志愿。

二、增强服务,彰显特色,拓展国庆城市志愿服务的内涵外延。

(一)凝聚智慧,倾力打造志愿服务的文化内涵。

为使志愿者能够充分的发挥志愿服务职能,打造城市志愿服务的文化内涵,团区委组织部分志愿者骨干制作了凝聚志愿者智慧和力量的《志愿××指南》,为出行、旅游在××的群众提供了便利,同时,团区委结合站点所在的区位,着重从区域文化特点、周边服务需求等方面,开展了广覆盖、多层次的站点文化塑造活动,形成了以点带面,丰富多彩的城市志愿服务站点文化,这些站点特色活动的开展,不仅增强了站点的服务职能,为广大市民提供了切实有效的服务,同时也为进一步凝聚志愿者力量和智慧,挖掘志愿服务人才提供了有效途径。

(二)增强服务,着力拓展城市志愿服务的外延。

团区委依托国庆契机,除城市志愿服务站点原有的语言翻译、便民服务三项服务功能外,结合招募志愿者的专业和特长,联系了××区的相关职能单位,联合在站点开展了安全宣讲、预防h1ni知识宣传、法律咨询、健康小常识、××区旅游服务资源的宣传、环保宣传、节水护水、青春建功新农村的传统文化艺术品展示等志愿服务活动。

(三)彰显特色,营造城市志愿服务的社会氛围。

为将城市志愿服务站点打造为“国庆”期间××城区的亮点,团区委依托“国庆”期间开放的城市志愿服务岗亭特地制作了《北京市志愿服务条例》宣传展板放置在岗亭内,以此加强广大志愿者对《条例》内容的学习理解,为进一步提升志愿者的规范意识和法律观念,营造全社会关心志愿服务、参与志愿服务、崇尚志愿服务精神的良好氛围做好了充足的准备。

三、加强建设,推选骨干,做好城市志愿服务的总结表彰工作

(一)加强建设,做好志愿者的激励表彰工作。

此次城市志愿服务活动为××志愿服务事业提供了集中展示工作内容、拓展工作领域、提升工作水平的契机,而以站点为核心的志愿者团队建设与志愿者岗位培训、站点文化开发融为一体,是××城市志愿服务工作的一次尝试,团区委将以此为契机进一步加强志愿服务的机制和队伍建设。同时,按照志愿者注册和上岗时间以及服务标准等方面,为志愿者制作认证证书、对参与本次志愿服务的志愿者做出合理志愿服务评鉴,确保做好志愿者激励表彰工作。

(二)推选骨干,进一步储备志愿服务的资源和力量。

通过本次活动,团区委吸纳了一批出色的骨干志愿者,发展和吸收了一支拥有外语专业特长的新的团体会员,同时进一步完善了志愿者信息资源库,为××特色志愿服务队的发展建立以及其他志愿服务活动的开展储备了骨干和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