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雷锋的事迹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关于雷锋的事迹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关于雷锋的事迹

关于雷锋的事迹范文1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抗环瓜酸抗体; 类风湿因子; 疾病活动性

[中图分类号] R392.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7562(2011)01-0059-03

doi:10.3969/j.issn.1671-7562.2011.01.省略

[通信作者] 任敏 E-mail: minren2007@yahoo.省略

Rheumatoid factor and anti-cyclic citrullinated peptides antibody in

diagnosing significance in patients with rheumatoid arthritis

and their correlation with disease activity

LI Xue-fei1, WU Jia-biao, REN Min

(Department of Rheumatology, Affiliated Wujin Hospital of Jiangsu University, Changzhou 213002,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diagnostic significance through detecting rheumatoid factor(RF-IgM) and anti-cyclic citrullinated peptide(CCP) antibody and their correlation with disease activity. Methods: We used 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and rate nephelometry to detect CCP and RF in patients with 65 RA, 68 non-RA. Results: The sensitivity for RF and anti-CCP were 81.5% and 95.4%, respectively, and the specificity were 58.8%, 95.6%, respectively. The specificity was increased by combining the tests. A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was found between RF, anti-CCP and CRP, ESR, respectively. Conclusion: The higher specificity was achieved by combining the tests. There was an association between RF, anti-CCP and disease activity.

[Key words] rheumatoid arthritis; anti-CCP antibody; rheumatoid factor; disease activity

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以慢性进行性关节滑膜病变为特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早期临床症状不典型,起病隐匿且复杂多变,发病两年内即可发生骨关节结构不可逆损害,因此早期诊断、早期应用改善病情药(DMARDS)显得尤为重要。本研究通过检测65例RA患者和68例对照血清中的抗环瓜酸抗体(抗CCP抗体)和类风湿因子(RF)水平,探讨它们单独或联合使用诊断RA的价值;同时,我们还研究了抗CCP抗体和RF与RA疾病活动性的关系,以期早期预测RA关节损伤。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来源

RA患者组65例,选自2008至2010年我院风湿科门诊和住院部,其中男13例,女52例,男女比例1∶4,年龄20岁~84岁,平均59.3岁。患者均符合1987年美国风湿病协会(ACR)修订的RA诊断标准,且满足以下条件:病程<6个月,接受DMARDS的时间<3个月。

对照组为同期我院风湿科门诊和住院部的其它风湿疾病患者68例,包括系统性红斑狼疮(SLE)34例、血清阴性脊柱关节病(SpA)9例、骨性关节炎(OA)13例、干燥综合症(SS)7例、多发性肌炎(DM/PM)5例,患者均符合相应国际诊断标准或分类标准。

1.2 抗CCP抗体的检测

抗CCP-IgG型抗体试剂盒由上海富莼科芯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提供,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抗CCP抗体,实验步骤严格按照试剂盒说明书操作,结果≥20 IU・ml-1为阳性。RF的测定用速率散射比浊法测得。

C反应蛋白(CRP)的测定用速率散射比浊法测定,红细胞沉降率(ESR)采用魏氏法,疾病活动性评分采用DAS28评分,主要评估28个关节的肿胀和疼痛。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分别计算两种抗体单独及联合检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阳性预测值(PPV)和阴性预测值(NPV)。PPV诊断试验阳性的RA患者数/诊断试验阳性的所有患者数×100%,表示试验阳性者患病的可能性。NPV诊断试验阴性的非RA患者数/诊断试验阴性的所有患者数×100%,表示试验阴性无病的可能性。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非参数统计Spearman法分别对RF、抗CCP抗体与疾病活动性进行相关性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抗体在RA诊断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见表1。RF在RA诊断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低于抗CCP抗体,联合两种抗体检测可提高对RA的特异性,但敏感性稍低于抗CCP抗体。

表1 抗CCP抗体和RF联合检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2.2 抗CCP抗体与RA活动性相关指标RF、ESR、DAS28之间的关系

见表2,表明抗CCP抗体与CRP、ESR有显著相关性(P<0.05),与RF、DAS28未有相关性。

表2 抗CCP抗体与RF、ESR、DAS28之间的相关性

2.3 RF与RA活动性相关指标CRP、ESR、DAS28之间的关系

见表3,表明RF与CRP有显著相关性(P<0.05),与ESR有极显著相关性(P<0.01)。

表3 RF 与CRP、ESR、DAS28之间的相关性

3 讨 论

RA是一种累及周围关节为主的系统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病早期即可发生骨关节结构不可逆损害,因此其早期诊断和合理治疗显得尤为重要。RF是诊断RA常用的血清学指标,其检测简便、快速且灵敏性高,但特异性较差,也存在于其它自身免疫性疾病及感染性疾病患者,甚至健康人群也有5%的阳性率,故需要寻找更特异的血清学指标。2000年Schellekens等[1]首次合成由21个氨基酸残基组成含瓜氨酸的环肽CCP,并以此为抗原测定RA患者血清中的抗CCP抗体,取得满意结果(敏感性48%、特异性96%)。近年来国内外大量研究亦表明抗CCP抗体检测对RA的诊断具有高度的特异性。Lee等[2]研究获得抗CCP抗体对RA诊断66%的敏感性和90.4%的特异性。Dubucquoi[3]研究获得抗CCP抗体对RA诊断85%的敏感性和90.9%的特异性。本研究结果显示,RF和抗CCP抗体对RA诊断的敏感性分别为81.5 %和95.4 %,特异性分别为58.8 %和95.6%,抗CCP抗体对RA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高于RF。联合检测两种抗体对RA诊断的特异性进一步升高。这一结论与大多数研究报道是一致的。

由于RA在发病两年内即可出现影像学的骨关节破坏[4],近年国外研究致力于发现早期与骨关节破坏相关的危险因子。Kroot等[5]和Meyer等[6]分别研究了抗CCP抗体对RA患者3年和5年骨关节影像学改变的预测价值,且与病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有学者研究表明,持续高滴度RF[7]、抗CCP抗体[8]与疾病活动性密切相关。有报道RF和抗CCP抗体与RA疾病活动的症状相关[9]。 Kastbom等[10]报道在预测初诊RA患者3年后的疾病活动性方面,抗CCP抗体好于RF。本研究结果显示,RF与疾病活动性指标CRP、ESR有相关性,与DSA28没有相关性,而抗CCP抗体与疾病活动性指标相关性同RF类似。这一结果与相关报道是一致的。另外,文献报道RF与抗CCP抗体也有较好的相关性[8],本组资料没有得出类似结论,可能与本组资料RF滴度检测采用定量方法而抗CCP抗体滴度测定仅采用定性方法有关。

综上所述,抗CCP抗体提高了对RA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RF和抗CCP抗体与疾病活动性相关,宜及早干预,防止骨关节的不可逆损害发生。

[参考文献]

[1] SCHELLEKENS G A, VISSER H, de JONG B A, et al. The diagnostic properties of rheumatoid arthritis antibodies recognizing a cyclic citrullinated peptide[J]. Arthritis Rheum, 2000,43(1):155-163.

[2] LEE D M, SCHUR P H. Clinical utility of the anti-CCP assay in patients with rheumatic diseases[J]. Ann Rheum Dis, 2003,62(9):870-874.

[3] DUBUCQUOI S, SOLAU-GERVAIS E, LEFRANC D, et al. Evaluation of anti-citrullinated filaggrin antibodies as hallmarks for the diagnosis of rheumatic diseases[J]. Ann Rheum Dis, 2004,63(4):415-419.

[4] BONGI S M, MANETTI R, MELCHIORRE D, et al.Anti-cyclic citrullinated peptide antibodies are highly associated with severe bone lesions in rheumatoid arthritis anti-CCP and bone damage in RA[J]. Autoimmunity, 2004,37(6-7):495-501.

[5] KROOT E J, de JONG B A, van LEEUWEN M A, et al. The prognostic value of anti-cyclic citrullinated peptide antibody in patients with recent-onset rheumatoid arthritis[J]. Arthritis Rheum, 2000,43(8):1831-1835.

[6] MEYER O, LABARRE C, DOUGADOS M, et al. Anticitrullinated protein/peptide antibody assays in early rheumatoid arthritis for predicting five year radiographic damage[J]. Ann Rheum Dis, 2003,62(2):120-126.

[7] RANTAPAA-DAHLQVIST S, de JONG B A, BERGLIN E, et al. Antibodies against cyclic citrullinated peptide and IgA rheumatoid factor predict the development of rheumatoid arthritis[J]. Arthritis Rheum, 2003,48(10):2741-2749.

[8] SERDAROGLU M, CAKIRBAY H, DEGER O, et al. The association of anti-CCP antibodies with disease activity in rheumatoid arthritis[J]. Rheumatol Int, 2008,28(10):965-970.

关于雷锋的事迹范文2

摘要: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以慢性滑膜炎为特征,最终导致骨吸收,骨破坏和骨纤维化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近年来大量的研究证实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uPA)及及其受体(uPAR)在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病理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 本文就此作一综述。

关键词:uPA uPAR 类风湿关节炎

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常见的炎症性关节炎,它的主要病理表现在细胞因子的生成、滑膜的增生,软骨及骨关节的炎症反应及损伤。局部由单核细胞、巨噬细胞产生的因子如IL-1、肿瘤坏死因子α和白三烯B4,能刺激白细胞移行进入滑膜。前列腺素E2的扩血管作用也能促进炎症细胞进入炎症部位,能吞噬免疫复合物及释放溶酶体,包括中性蛋白酶和胶原酶,破坏胶原弹力纤维,使滑膜表面及关节软骨受损。目前, 由软骨细胞所产生的参与细胞外基质及基底膜成分降解的蛋白水解酶成为国内外学者研究类风湿关节炎发病机理的热点。本文就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uroki-nase-type p lasrinogen activator, uPA) 及其受体( urokinase-typep lasrinogen activator recep tor, uPAR) 在类风湿关节炎研究中的进展情况作一综述。

1 uPA /uPAR的结构与功能

111 uPA的结构与功能

11111 uPA的结构

uPA是一种丝氨酸蛋白水解酶, 基因DNA位于10号染色体的长臂上〔1〕, 大小为614kb, 包含11个外显子, 10个内含子。uPA分scu-PA ( single-chain urokinase p lasrinogen activator) 和tcu-PA ( two-chain urokinase p lasminogen activator) 2 种存在形式〔〕。其天然型(细胞刚分泌时) 为单链分子, 故称单链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即scu-PA或称前uPA (p ro-uPA) , 由411个氨基酸组成, 相对分子量为4916~5416 ku的糖蛋白。单链肽链中赖氨酸158与缬氨酸159之间的肽腱经纤溶酶, 凝血调节因子, 组织蛋白酶〔〕等水解使之转换成由2个二硫键连接的有活性的双链uPA分子即tcu-PA, 其肽链C2末端为丝氨酸蛋白酶结构域, 内含具有催化作用的三肽即组氨酸204 , 天冬氨酸255和丝氨酸356 ; 而N2末端含生长因子结构域和kringle组成, 生长因子结构域是uPA 与uPAR 结合的部位, kringle结构域主要对uPA与uPAR结合后起稳定作用〔2〕。

11112 uPA的功能

uPA主要通过与uPAR结合发挥作用, 但uPA 也单独具有一定的功能: 作用于生理、病理条件下的细胞迁移和组织修复、介导细胞外基质蛋白的水解、裂解Ⅳ型胶原酶、将纤溶酶原激活为纤溶酶、间接激活其他蛋白水解酶以及直接降解细胞外基质及基底膜〔。另外, 纤溶酶本身还可以直接裂解p ro-uPA为uPA, 从而形成一个正反馈环〕。

112 uPAR的结构与功能

11211 uPAR的结构

uPAR是uPA受体, 又称CD87, 是一种新的纤溶因子。最早由Stoppelli等在单核细胞和单核样U937细胞系中发现,其基因位于19号染色体的长臂, 基因组DNA全长21123kb,由7个外显子和6 个内含子所组成。uPAR 的cDNA 全长114kb, 初始翻译产物包含313个氨基酸残基的多肽和22个氨基酸残基的信号肽, 经过翻译后的加工过程, 成熟的uPAR由283个氨基酸残基构成, 胱氨酸占总氨基酸组成的10% , 其分子量为5416~6015 ku。uPAR在丝氨酸282 - 甘氨酸283位点处以糖基化磷脂酰肌醇( GP I) 锚定形式结合在细胞膜表面。其具有3个通过二硫键连接的同源结构域33, 每个结构域约含90个氨基酸残基。3个同源结构域分别为D1、D2、D3 , 其氨基端第一结构域D1 的87个氨基酸是uPA氨基端缩合的部位, 与uPA及p ro-uPA有很高的亲和力, 其他两个结构域D2 和D3 的绞链区含有决定uPAR趋化性的抗原决定簇。

11212 uPAR的功能

uPAR是一个多功能的分子, 除可结合uPA外, 还参与失活的uPA-PA Is复合物的内吞, 介导细胞信号传导及调节粘附分子功能等。在细胞迁移、新生血管的形成、组织重建等生理和病理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11213 uPAR与整合素

由于uPAR通过GP I锚定在细胞膜上, 缺少跨膜成分, 因此uPAR介导的细胞外信号必须依靠其他信号分子或受体的协同作用才能向细胞内传递信号, 目前临床研究较为常见且清楚的是整合素家族4〕。Reuning等〔5〕研究认为整合素家族作为一类细胞表面分子, 除介导细胞与细胞外基质( ECM)及细胞间黏附外, 还可与uPA /uPAR结合, 簇集在细胞表面, 继而诱导一系列细胞内信号传导途径。Wei等采用免疫沉淀和蛋白印迹法发现, uPAR 可与β1、β2、β3 整合素结合。从而传递uPAR介导的信号。uPA /uPAR在整合素以及细胞外基质的共同作用下表达明显增强, 而且整合素的效应也在uPA /uPAR存在下发挥更为充分, 它们协同调控着细胞间的蛋白水解、黏附、迁移等〔。

113 uPA /uPAR结合体的功能

大分子p ro-uPA和uPA与uPAR均有亲和力, 其结合体的功能主要有: (1) 与uPAR结合后的p ro-uPA, 要比游离状态下更易被活化为活性的uPA; (2) 与uPAR结合的uPA活性明显增加, 实验证实uPA的蛋白裂解活性至少增加20倍;(3) 二者结合后, 可显著加速纤溶酶原转化为纤溶酶, 从而促使纤溶酶裂解细胞外基质成分的功能增加; ( 4 ) 另外,uPA /uPAR结合体可激活或者增加细胞外基质中胶原蛋白酶原和细胞因子的产生, 共同参与对细胞外基质的降解〔6、7。

2 uPA /uPAR与类风湿性关节炎

211 uPA /uPAR在类风湿性关节炎中的表达及病理作用

近年来大量实验证明: uPA /uPAR在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病理过程中相互协同, 共同促进对关节软骨的损伤作用。二者在类风湿性关节炎病变过程中主要通过如下途径发挥其病理作用。其一为纤溶酶依赖性途径, 指活化的纤溶酶, 不仅能直接引起软骨和骨基质蛋白降解, 而且可以诱导纤维蛋白的降解、活化前金属蛋白酶、激活某些潜在的细胞因子等, 它们协同作用, 最终导致关节软骨和骨基质的进行性降解; 其二为非纤溶酶依赖性途径, 指uPA、uPAR二者结合后, 可以直接促进炎性细胞的增殖、迁移和黏附, 也可以直接引起细胞外基质降解, 导致骨性关节炎病变。

212 uPA /uPAR在类风湿性关节炎中的调节

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 roteinases, MMPs) 是降解软骨细胞基质的主要蛋白酶之一, 能直接切断软骨的Ⅱ型胶原和蛋白聚糖, 破坏软骨结构, 最终导致骨关节炎的发病〔8。其在骨关节炎的滑膜、软骨组织均可产生, 初始产物为没有活性的酶原形式即Pro-MMPs, 当被uPA激活的纤溶酶裂解后, 便活化为具有活性的形式MMPs。有实验证明,MMPs家族MMP-3可以通过降低激活纤溶酶原而下调与细胞有关的纤溶酶活性, 同时MMP-3也可以水解抗纤溶酶( aAP) , 从而促进纤溶酶介导的蛋白酶解〕。Pap等应用免疫组化研究了不同程度骨性关节炎的不同层面软骨组织中MMP-3和uPA表达情况, 认为二者之间呈正相关, 共同促进软骨的降解。Kikuchi等〔9〕也发现, MMPs与uPA /uPAR相互协作, 相互促进, 共同作用于软骨细胞外基质的降解过程。Schwab等研究表明, uPAR 不但受IL-1β的调节, 而且同MMPs协同作用, 促使关节软骨的降解。PA I (p lasminogen activator inhibitor) 是纤溶酶原激活因子抑制物, 其可与uPA 以非共价键形式结合为稳定的复合物,使uPA失活, 从而缓解细胞外基质的降解; 另外, PA I可以通过uPA /uPAR /PA I复合物在细胞内的快速吸收, 加快uPA的破坏10。

213 uPA /uPAR在类风湿性关节炎治疗中的意义

由于uPA /uPAR在软骨和骨基质的降解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因此对uPA /uPAR的病理过程进行阻断、抑制uPA /uPAR的活性、促进uPA降解等方案, 均可能成为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新途径。PA I作为uPA的天然抑制物, 在类风湿关节炎的病变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这一特性同样给uPA /uPAR作为治疗骨性关节炎的靶点提供了较好的理论基础。

3 意义及展望

uPA /uPAR在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它不但直接作用于骨关节软骨组织的降解中, 而且与MMPs、细胞因子等之间相互协同, 相互促进, 加速类风湿关节炎的进展。反义核酸技术是一种靶向性的治疗方式,它利用序列特异性反义寡核苷酸在细胞内部与靶位结合,干扰其翻译过程或结合在靶基因上干扰靶基因的转录。目前由于反义核酸技术对特定基因的转录、翻译的专一性干扰,已成为在病毒感染、肿瘤和类风湿关节炎治疗方面重要的研究方向。类风湿滑膜有许多方面类似于局限袭性生长的肿瘤,因而应用反义UPAR技术进行某特定基因的干扰而达到治疗其的目的成为可能。 4 参考文献:

〔1〕 Dmartel,Pelletier J. Pathophysiology of osteoarthritis [ J ]. Osteoarthritis

Cartilage, 2004, 12 ( Supp lA) : 31-33.

〔2〕 Bdeir K, Kuo A, Sachais BS, et al. The kringle stabilizes urokinase

binding to the urokinase recep tor [ J ]. Blood, 2003, 102 ( 10 ) : 3600-3608.

〔3〕 Mondino A,Blasi F. uPA and uPAR in fibrinolysis, immunity and pa-thology[ J ]. Trends Immunol, 2004, 25 (8) : 450-455.

〔4〕 SchwabW, Gavlik JM, Beichler T, et al. Exp ression ofthe urokinase-type p lasminogen activator recep tor in human articular chondrocytes:association with caveolin and beta 12integrin[ J ]. Histochem CellBiol,2001, 115 (4) : 317-323.

〔5〕 Reuning U,Magdolen V, Hapke S, et al. Molecular and functional in-

terdependence of the urokinase2type p lasminogen activator system with

integrins[ J ]. Biol Chem, 2003, 384 (8) : 1119-1131.

〔6〕 J in T, Tarkowski A, Carmeliet P, et al. Urokinase, a constitutive com-

ponent of the inflamed synovial fluid, induces arthritis [ J ]. Arthritis

Res Iher, 2003, 5 (1) : 9217.

〔7〕 ShakibaeiM, Schulze-Tanzil G, et al. Exp ression of the VEGF recep-

tor-3 in osteoarthritic chondrocytes: stimulation by interleukin-1 beta

and association with beta 1-integrins[ J ]. Histochem Cell Biol, 2003,

120 (3) : 235-241.

〔8 〕 Tetlow LC, Adlam DJ, Woolley DE. Matrix metallop roteinase and

p roinflammatory cytokine p roduction by chondroeytes of human osteo-

arthritic cartilage: associationswith degenerative changes[ J ]. Arthritis

Rheum, 2001, 44 (3) : 585-594.

〔9〕 TakafujiVA, Howard RD,Ward DL, et al. Modulation of equine articu-

lar chondrocyte messenger RNA levels following brief expesures to re-

combinant equine interleukin-lbeta [ J ]. Vet Immunol Immunopathol,

2005, 106 (122) : 23-38.

关于雷锋的事迹范文3

【关键词】 关节炎,类风湿;焦虑抑郁情绪;相关性分析

【ABSTRACT】Objective:To observe the emotional changes of patients with rheumatoid arthritis(RA)and their correlation with clinical indicators.Methods:There are two groups in the study:the RA group

(604 patients with RA)and a healthy control group(60 healthy people).Questionnaire survey was used to record the scores of health assessment questionnaire(HAQ),self rating depression scale (SDS)and self rating anxiety scale (SAS)to assess the status of anxiety and depression.At the same time,flow cytometry was used to detect the expression frequency of peripheral blood regulatory T cells(Treg)and B and T lymphocyte attenuator (BTLA),and to made a determination of indexes of 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immunoglobulin G

(IgG),immunoglobulin M(IgM),C- reactive protein (CRP),rheumatoid factor(RF)and anti cyclic citrullinated peptide(CCP)antibody,calculating the disease activity score (DAS28).Results:①Compared with the healthy control group,more than 70% patients in the RA group had HAQ,SDS and SAS integral anomaly:the higher scores of HAQ,SDS and SAS,the higher inflammatory indexes of ESR and CRP and the decrease of expression frequency of BTLA and Treg.② Correlation analysis showed that in the RA group the HAQ scores were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ESR,RF,IgG,BTLA and Treg;SDS scores were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ESR,CRP,RF,IgG,BTLA,and Treg and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anti CCP antibody and IgM;and SAS scores were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ESR and IgG and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anti CCP antibody,BTLA and Treg.Conclusion:Many RA patients have anxiety and depression associated with disease activity and disorder of immune function,which is a concrete manifestation of RA.

【Keywords】 arthritis,rheumatoid;anxiety and depression;correlation analysis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常见的慢性进行性自身免疫性疾病,病因不明,致残率高。关节疼痛、生活不能自理甚至残疾、经济负担重、工作能力下降、社交关系的改变,以及在治疗过程中药物严重不良反应等诸多因素相互作用和影响,极易导致RA患者发生心理或情志障碍,其中最常见的表现是焦虑和抑郁[1]。

早期国外的大规模调查表明,约37%~58%的RA患者伴有抑郁状态,15%的RA患者有严重的抑郁症,超过80%的RA患者有抑郁情绪[2-3];而最新的一项包括72项研究,13 189例患者的回顾性Meta分析证实,在RA患者中,重度抑郁症的患病率为16.8%,抑郁症的患病率为38.8%[4]。这项研究主要表明,影响抑郁患病率的主要因素是患者的平均年龄,且抑郁症的发病与贫穷直接相关。国内亦有同类调查表明,RA患者的抑郁指数为73%[5]。笔者前期在一项对136例RA患者的观察中也发现,36.76%患者存在焦虑情绪,61.76%患者存在抑郁情绪,同时发生为29.41%[6]。而最新的一项针对早期RA患者历时3年的长期研究发现,46.9%的RA患者存在阳性心理疾患,经过

3年的治疗,心理疾患的患病率降低至25.8%。健康状况评估问卷(HAQ)分数是最重要的预测焦虑、抑郁的因素,对早期RA患者进行心理评估十分重要[7-8]。因此,对RA患者情志状态的评估不仅与疾病活动度的评价密切相关,同时对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和疗效评定有重要意义。

本课题旨在观察RA患者的情志状态变化与疾病活动性是否相关,是否能在抗风湿治疗的同时达到改善患者情绪状态的目的。本项临床研究共在

4个研究中心同期开展,属于课题组承担的“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新安医学防治痹病临床研究”中的一部分。本文主要对604例RA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状态进行观察和评估,并与疾病活动度及免疫功能进行相关性分析。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所选604例RA患者(RA组)来自4个临床研究中心,分别为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风湿科、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风湿科、蚌埠医学院附属医院风湿科及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风湿科。病例收集时间为2012年1月至2014年9月,男91例,女513例;年龄19~70岁,平均(48.95±10.41)岁;病程2~400个月,平均(70.48±61.34)个月。健康对照组为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体检中心的健康者60例,男23例,女37例;年龄24~55岁,平均(32.64±8.26)岁。

2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依据2009年美国风湿病学会(ACR)和欧洲抗风湿病联盟(EULAR)提出的最新RA分类标准和评分系统[9],根据评分系统评分,总得分6分以上可诊断RA。RA的病情活动标准:采用欧洲抗风湿联盟制订的改良疾病活动性标准(3变量),简称DAS28-3[10]。

1.3 纳入标准 ①符合上述诊断标准;②年龄18~70岁;③同意参加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按要求完成问卷填写,依从性好。

1.4 排除标准 ①4周内使用过肌注或静注皮质激素或1个月内参加过其他临床试验者;②DAS28-3评分 > 5.1分(高活动性)者;③重叠其他风湿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干燥综合征、严重的膝骨关节炎等者;④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或器质性疾病者;⑤合并心血管、脑、肺、肝、肾和造血系统等严重疾病或近期有严重感染者;⑥妊娠期、哺乳期妇女及精神病者;⑦白细胞 < 3.5×109・L-1、血小板 < 90×109・L-1、血红蛋白 < 85 g・L-1者;⑧胃十二指肠溃疡、胃炎活动期或长期服用非甾体抗炎药导致胃病者;⑨对试验药物过敏者。

2 方 法

2.1 试验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方式评估患者焦虑抑郁状态,包括HAQ[11],抑郁自评量表[12](SDS)和焦虑自评量表[13](SAS)。

疾病活动度评估:魏氏法测定红细胞沉降率(ESR),全自动生化仪测定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M(IgM)、免疫球蛋白A(IgA)、C-反应蛋白(CRP)、类风湿因子(RF)、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等指标,并计算疾病活动性评分(DAS28)。

免疫状态评估: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调节性T细胞(Treg),B、T淋巴细胞衰减因子(BTLA)表达频率。

2.2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Statistics 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根据变量的数字特征,采用χ2检验、t检验对人口学资料(性别、年龄、身高、体质量),RA患者HAQ、SDS和SAS积分评价;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Pearson或Spearman方法进行相关性分析;所有的统计均采用双侧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3 伦理学要求 本试验方案经研究负责单位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后实施(伦理审查批号2012AH-038-01),受试者入选前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3 结 果

3.1 2组HAQ量表积分各维度分项比较 与健康对照组比较,RA组患者HAQ量表积分明显升高(P < 0.01);其中在如“切菜,开瓶塞,开/关水龙头”等精细活动的完成方面明显较差,且极易感到“焦虑、烦躁”等负面情绪(P < 0.01或P < 0.05)。见表1。

3.2 2组SDS量表积分各维度分项比较 与健康对照组比较,RA组患者SDS量表积分明显升高(P < 0.01);其中在如“我觉得一天之中早晨最好,与异性密切接触时和以往一样感到愉快,我的心跳比平时快,我的头脑跟平常一样清楚”等感知方面差异较大,且在极易感到“不安而平静不下来,生活过的没有意思,平常感兴趣的事没有以前感兴趣”等,甚至产生“觉得自己不被需要,对将来不抱有希望”等消极情绪(P < 0.01或P < 0.05)。见表2。

3.3 2组SAS量表积分各维度分项比较 与健康对照组比较,RA患者SAS量表积分明显升高(P < 0.01);其中在如“我无缘无故地感到害怕,容易心里烦乱或觉得惊恐,因为头痛、颈痛或背痛而苦恼,吸气和呼气都感到容易”等方面差异较大,且易发生“衰弱和疲劳,因胃痛和消化不良而苦恼,手脚经常不是干燥温暖的”等不适症状(P < 0.01或P < 0.05)。见表3。

[5] 吴小梅,邢菊芳,左永金.常见风湿性疾病的抑郁情况调查分析[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5,26(11):1264-1265.

[6] 刘健,杨梅云,范海霞.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焦虑和抑郁与生活质量的相关分析[J].中国康复,2007,22(1):11-13.

[7] 纵瑞凯.新风胶囊组方及其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作用[J].风湿病与关节炎,2013,2(1):47-51.

[8] 郭静波,李亮,杨建乐,等.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焦虑抑郁调查分析[J].风湿病与关节炎,2012,1(3):28-29.

[9] Aletaha D,Neogi T,Silman AJ,et al.2010 Rheumatoid Arthritis Classification Criteria:an American College of Rheumatology/European League Against Rheumatism collaborative initiative[J].Arthritis Rheum,2010,62(9):2569-2581.

[10] Prevoo ML,van't Hof MA,Kuper HH,et al.Modified disease activity scores that include twenty-eight-joint counts.Development and validation in a prospective longitudinal study of patients with rheumatoid arthritis[J].Arthritis Rheum,1995,38(1):44-48.

[11] Bruce B,Fries JF.The Stanford Health Assessment Questionnaire:a review of its history,issues,progress,and documentation[J].J Rheumatol,2003,30(1):167-178.

[12] Zung WW.A 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J].Arch Gen Psychiatry,1965,12(12):63-70.

[13] Zung WW.A rating instrument for anxiety disorders[J].Psychosomatics,1971,12(6):371-379.

[14] 刘健,杨梅云,范海霞.新风胶囊对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及抑郁情绪、血清皮质醇的影响[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23(3):29-31.

[15] Cabrera-Marroquín R,Contreras-Yá?ez I,Alcocer-Castillejos N,et al.Major depressive episodes are associated with poor concordance with therapy in rheumatoid arthritis patients:the impact on disease outcomes[J].Clin Exp Rheumatol,2014,32(6):904-913.

[16] Cordingley L,Prajapati R,Plant D,et al.Impact of psychological factors on subjective disease activity assessments in patients with severe rheumatoid arthritis[J].Arthritis Care Res (Hoboken),2014,66(6):861-868.

[17] Zung WW.The measurement of affects:depression and anxiety[J].Mod Probl Pharmacopsychiatry,1974,7(7):170-188.

[18] Cutolo M,Spies CM,Buttgereit F,et al.The supplementary therapeutic DMARD role of low-dose glucocorticoids in rheumatoid arthritis[J].Arthritis Res Ther,2014,16(Suppl 2):S1.

[19] 刘健,余学芳,纵瑞凯,等.新风胶囊对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及其对抑郁情绪的影响[J].福建中医学院学报,2008,18(4):33-37.

[20] 谢晶芹,向珊,蔡德慧,等.恩施部分地区老年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抑郁状态的调查分析[J].风湿病与关节炎,2015,4(4):23-24,27.

[21] Lisitsina TA,Vel'tishchev DIu,Krasnov VN,et al.Clinical and pathogenetic relationships between immuno-inflammatory rheumatic diseases and psychic disorders[J].

Klin Med(Mosk),2014,92(1):12-21.

关于雷锋的事迹范文4

[关键词] 健康教育;类风湿关节炎;疗效;依从性

[中图分类号] R593.22;R193[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671-7562(2007)02-0150-02

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以关节慢性炎症为主要表现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致残率较高,过去的研究已显示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死亡率明显高于正常人群[1]。目前尽管缺少逆转病变的药物,但使用改善病情的药物还是能够有效地控制病情,修复部分骨侵蚀,延长患者的寿命[2]。但目前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对此病的认识尚存在一些误区,服药依从性较差。为此,我们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并观察患者的疗效及治疗依从性,现报道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96例患者来自2004―2005年本院风湿病专科门诊,年龄18~65岁,均符合美国风湿病协会(ACR)1987年类风湿关节炎诊断标准,病程短于2年,入选时患者均有红细胞沉降率(ESR)>30mm•(1h-1)、晨僵>30min、关节压痛数>5个、关节肿胀数>3个4项类风湿关节炎活动指标中的3项。用就诊顺序随机法将96例患者分为研究组48例、对照组48例,研究组在治疗的同时实施健康教育,对照组未接受健康教育。

1.2方法

1.2.1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甲氨蝶呤(MTX)每周10mg,羟氯喹0.4g•d-1。在治疗的前3个月均合用了1种非甾体抗炎药(NSAID)或小剂量泼尼松(≤10mg•d-1)。1~3个月后根据患者关节肿痛情况决定是否减少或撤出NSAID或泼尼松应用。

1.2.2健康教育内容及方法

内容:(1)类风湿关节炎的一般知识;(2)正确认识中医中药对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作用及改善病情的药物对类风湿关节炎的作用;(3)药物的副作用及定期复查的意义;(4)如何进行功能锻炼及其意义;(5)类风湿关节炎活动期表现及加重因素的预防;(6)心理康复。定期集中授课,每次讲解健康教育内容的一个小专题,并与患者进行交流,解答患者疑问,发放文字资料及宣传图片。

1.2.3评定方法

1.2.3.1疗效评价治疗6、12、24周各作1次评价,评价的标准是ACR评估标准。ACR20%临床改进指征:(1)原有肿胀和压痛的关节数的20%被改善;(2)患者对病情活动的总体评价、医生对病情活动的总体评价、血沉、患者在10cm比例尺上对疼痛的评估这4项中的3项改进20%。关节数用改良的Ritchie关节指数;患者和医生的总体评估都是用0~10cm的尺度衡量,0为正常,10为最严重的状态;同时检测类风湿因子、C反应蛋白、血沉、血常规、尿常规及肝肾功能等。

1.2.3.2治疗依从性根据患者是否按医生要求的时间、剂量服药,长期维持用药,定期复查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能及肾功能将患者的依从性分为完全依从、部分依从、不依从3类,于健康教育6、12及24周分别进行评定。

1.3统计学处理

计量资料的比较用t检验,记数资料的比较采用χ2检验。

2结果

2.1两组疗效的比较

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情程度等基本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ACR20%有效率在治疗6周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24周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图1。

2.2两组治疗依从性的比较

治疗6周时两组患者的依从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24周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1。

3讨论

近年的研究证明,关节滑膜的破坏可在类风湿关节炎发病3个月内出现,一旦出现骨侵蚀及关节畸形则难以逆转[3]。因此早期诊断并争取在发病3个月内开始治疗至关重要。部分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认为此病病程不可预测,病情不可控制又无法治愈,从而丧失治疗疾病的信心,或寻求偏方或寄希望于中药可以治愈类风湿关节炎,或者认为西药副作用大而不坚持治疗或放弃,致使病情迁延不愈,丧失了最佳治疗时间。

疾病教育及康复指导对于消除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心理障碍、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及改善关节功能具有重要意义[4]。鉴于此,我们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开展健康教育,并比较健康教育对患者疗效及治疗依从性的影响。

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和对照组ACR20%有效率在治疗12、24周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6周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依从性在12、24周时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周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健康教育对提高类风湿关节炎疗效和依从性的作用显得更为重要。健康教育使患者对类风湿关节炎有一个正确科学的认识,提高了他们的自主效应,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较好,能够坚持规范化治疗,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慢性致残性疾病,患者的生理、心理和经济负担都较重,持续有效的健康教育可以提高患者的自主效应,使其坚持规范化治疗,从而获得长期稳定的疗效。

[参考文献]

[1]Choi H K,Herman M A,Seeger J D,et al.Methotrexate and morthality in patients with rheumatoid arthritis:a prospective study [J].Lancet,2002,359(9313):1173-1177.

[2]Pincus T,Callahan L F.The side effects of rheumatoid arthritis:joint destruction,disability and early mortality [J].Br J Rheumatol,1993,32(Supple 1):S28-S32.

[3]American College of Rheumatology Subcommittee on Rheumatoid Arthritis Guidelines.Guidelines for the management of rheumatoid arthritis(2002 Update)[J].Arthritis Rheum,2002,46(2):328-346.

关于雷锋的事迹范文5

2004年2月-2005年12月,笔者采用慢肾宁合剂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42例,并与芬必得作对照,观察其疗效及对T淋巴细胞亚群的调节作用。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82例患者均为本院门诊患者。诊断均符合1987年美国风湿病协会修订的分类标准:①晨僵至少1 h(≥6周);②3个或3个以上关节肿(≥6周);③腕、掌指关节或近端指间关节肿(≥6周);④对称性关节肿(≥6周);⑤皮下结节;⑥手X线片改变;⑦类风湿因子阳性。具备以上4条或4条以上者诊断成立。将82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2例,男4例,女38例;年龄18~56岁,平均37岁;病程为1.5~12年。对照组40例,男3例,女37例;年龄19~58岁,平均38.5岁;病程为3~11年。2组性别、年龄、病程、症状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治疗组服用慢肾宁合剂(成都地奥集团天府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产品,主要药物组成为黄芪、生地黄、阿胶、桂枝、败酱草等,120 mL/瓶),每次30 mL,每日3次。对照组服用芬必得,每次300 mg,每日2次。2组均以3个月为1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与方法

观察关节肿痛、晨僵改善情况以及不良反应;治疗组治疗前后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采用APAAP法,试剂由军事医学科学院生物制剂中心提供,均按试剂使用说明操作,并与32例健康人对照(男2例,女30例,年龄20~56岁,平均38岁)。

1.4 疗效标准

显效:晨僵消失,关节肿痛消失,类风湿因子阴性;好转:晨僵时间缩短,关节肿痛减轻,类风湿因子滴度下降;无效:用药前后症状无改善。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2组疗效比较

1个疗程结束后评定疗效。结果治疗组42例,显效18例,好转18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85.7%;对照组40例,显效10例,好转14例,无效16例,总有效率60%。2组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2.2 慢肾宁合剂治疗前后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

(见表1) 表1 慢肾宁合剂治疗前后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略)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

2.3 不良反应

观察期间,治疗组服药后无不适感,对照组有9例出现恶心欲吐,胃脘部不适。

3 讨论

关于雷锋的事迹范文6

【关键词】 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 类风湿关节炎; 护理效果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5)25-0107-02

doi:10.14033/ki.cfmr.2015.25.050

类风湿关节炎一般表现为肌肉疼痛、酸楚,间歇性发作,且极易复发,是一种常见的结缔组织炎症,通常可分为急性与慢性两种情况。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常具有低热、易疲乏、体重骤降等临床症状。其病症体征主要分为关节受累表现和关节外表现。其中关节外表现包括发热、类风湿血管炎以及淋巴结肿大等;关节受累表现包括关节畸形、颈椎疼痛、颈部无力、手足腕关节受累等[1-3]。本研究通过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进行西医结合中医护理干预,帮助患者恢复关节功能,缓解其焦虑情绪,改善了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生活,取得较为满意的护理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80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其中观察组男14例,女26例;年龄最大86岁,最小27岁,平均(53.31±4.74)岁。对照组男16例,女24例;年龄最大83岁,最小26岁,平均(52.12±3.87)岁。两组患者的基础性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干预,如疾病知识普及、锻炼关节功能、心理护理、环境护理以及饮食护理等。对观察组采用西医结合中医护理干预。具体如下。

1.2.1 中西医结合关节护理 关节疼痛是困扰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主要根源,为缓解患者的关节疼痛,可采用中医疗法减轻患者由于关节疼痛带来的痛楚。主要包括针灸疗法、关节按摩、刺激穴位、中药熏疗法以及中药外敷疗法等。另外,护理人员还需帮助患者进行适当的关节活动,以促进关节功能的恢复。首先,可根据西医理论,使患者在相应设备的辅助下进行关节牵拉、伸展等动作的练习,也可借助拐杖或矫形器进行关节的矫正。在关节基础功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以后,护理人员可帮助患者进行中医方面的康复锻炼,包括打太极、练习气功、静心散步等。所有关节恢复锻炼必须循序渐进,要严格控制在患者的能力范围内,避免对患者关节造成进一步损害。

1.2.2 中西医结合心理护理 由于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病程通常较长,治疗过程复杂,并且病情反复,长期容易导致患者抑郁、焦虑、烦躁、对生活失去希望等不良情绪的产生。针对这种情况,护理人员可定期评估患者的心理状况,并采用西医心理学方面的方法缓解患者情绪。其中主要包括认知行为疗法、支持心理疗法、操作行为疗法、音乐疗法以及催眠疗法等。通过对患者进行科学的心理辅助护理,分散患者对疼痛的关注度,从而达到心理疏导的效果。并使用准确、生动、灵活、亲切且合理的语言向患者解释该疾病产生的原理、本质以及特点,并向其介绍治疗方法、康复疗程等。使患者能在乐于接受的基础上理性看待疾病,并提高其对有关类风湿关节炎病症的认识。另外,根据中医辨证情志护理原理,给患者做好心理疏导工作。对患者授以战胜心理障碍的方法,帮助其完成自我认识、自我领悟,从而对自己的态度、情绪进行理性调整,以更好地配合治疗[4]。

1.3 观察指标

本研究主要使用两个观察指标,包括焦虑水平和关节症状体征指标。其中焦虑水平参照焦虑自评量表进行判定,焦虑自评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6.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经过护理,观察组的关节肿胀指数、关节压痛指数、关节晨僵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类风湿关节炎属于一种长期慢性炎症,主要是由于患者自身产生免疫障碍,导致关节受免疫系统的攻击。该疾病可能造成的后果包括关节变形、关节痛楚、关节磨损、失去部分活动能力甚至残废等[5]。除此之外,类风湿关节炎将逐步对皮肤、心脏、血管、肌肉以及肺部等造成影响。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多使用控制类风湿药物,该药物用于类风湿关节炎早期,可有效阻止关节内免疫细胞扩散从而导致慢性发炎。若关节已受到一定程度的损害,可使用消炎药和镇痛药,缓解患者由于关节发炎带来的痛楚[6-8]。除了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进行必要的治疗外,科学、合理的护理干预同样不可忽略。本研究通过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采取西医结合中医进行护理干预后,有效减轻了患者的关节疼痛症状,缓解其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护理效果,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谢丽琼,谢祖艺,陈丽,等.改良温和悬灸疗法在类风湿关节炎痹症中的应用及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14,20(11):22-24.

[2]谢双,陈莲花,况凤琴.骨痹汤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疗效观察[J].中国老年保健医学,2014,12(6):50-51.

[3]宋彦.老年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抑郁状况调查及护理[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14,36(1):132-134.

[4]赵秀兰,杨辉.类风湿关节炎病人疼痛护理结局量表条目池的初步筛选[J].护理研究,2014,28(4):1531-1532.

[5]陈思.LEEP刀联合干扰素栓治疗重度宫颈糜烂效果评价[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4,24(9):2118-2119.

[6]黄静,王桂林.类风湿关节炎的心理健康状况及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3,29(z1):237-238.

[7]王秀静.类风湿关节炎的中药外敷治疗的效果及护理[J].时珍国医国药,2012,23(10):2661-26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