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智商测试答案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国际智商测试答案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国际智商测试答案

国际智商测试答案范文1

关键词:农村中学生;艺术审美能力;多媒体技术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国家对农村学校艺术教育资源投入不断加大,农村学校在艺术教育软硬件上取得了长足进步。

然而,之前由于国家对农村艺术教育投入的不足以及地域间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加之农村家庭文化层次普遍偏低,以及传统落后观念、网络信息闭塞等因素,农村学校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普遍较低。

为了解农村初中生艺术审美能力的现状,笔者以问卷调查的方式在我校26个班级以及周边邻近农村中学进行了调查,这项调查的主题对象是农村初中生,问卷内容主要围绕“美术”“音乐”“文学”三个方面而定,根据国际较权威的“梅尔艺术鉴赏测试”“音乐能力倾向测验(MAP)”的原理进行问卷设计,之后参照心理智商(IQ)评价标准对照表以确定学生艺术审美能力的层次。调查组发出2500份问卷,回收有效的学生问卷为2276份,之后进行了认真统计汇总。

此表呈现的分数为随机抽取的60名农村中学生艺术审美能力测试试卷的分数原始样本,以确保抽样的客观性。

为能更准确客观地测试出农村初中生艺术审美能力的现状,参照心理智商(IQ)评价标准表的要求,本问卷设计题量为50道单选题,分为音乐(15)、美术(15)、文学(15)、其他(5)四个模块,每道题分值为2.5分,测试卷总分为125分。另外,每道题在答案设置上尽可能分出五个不同的层次,将学生艺术审美能力的不同水平尽可能囊括在题案中,通过实际问卷测试试验,本测试题能较客观地测试出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以上分数也比较客观地反映了农村初中学生艺术审美能力的现状。

根据心理智商(IQ)评价标准的五个层次,将2276份学生问卷按成绩分成五个分数档次,并计算出每个分数档次人数所占整体测试人数的百分比,由此体现出学生艺术审美能力在层次上的分布情况。通过统计计算发现,80.5%的学生问卷成绩处于60分以下,15.3%的学生问卷成绩处于60-69分间,4.2%的学生问卷成绩在70分以上。

根据表二、表三,并将两表进行对照,可以呈现当前农村中学生艺术审美能力状况,其中80.5%的调查对象成绩为不及格,与表三对照,这说明80%以上农村学生艺术审美能力处于较低层次水平,约20%的学生艺术审美能力处于及格线以上。

当前,加大农村学生艺术审美能力的研究力度,提升农村学生艺术审美能力,在当前国家经济科技文化发展的大背景下尤为重要。因此,提升农村学生艺术审美能力是摆在我们文学艺术教育工作者前的一道难题,采取什么方法提升艺术审美能力呢?笔者提出在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提升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

随着人类文明程度的提升和科技的不断创新,以及多媒体网络技术的出现,信息素养将成为网络时代公民的基本生存能力。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当中的应用,给教学过程带来生机和活力的同时,也提出了挑战,如何使广大师生学会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设备及资源,并把它们有效地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地得到实现,对寻找课堂教学改革的突破口,深化艺术教学改革,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抢占艺术教学改革的制高点,对提升学生艺术审美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国际智商测试答案范文2

睡眠问题如此严重困扰着现代人的生活,你是不是也正深受其扰呢?不妨对照着自测一下,来了解自身的睡眠状况吧。

测试一 你是否是失眠患者族群里的一员呢?

你是否失眠?失眠程度如何?用国际公认通用的阿森斯失眠量表测一测,进行一下自我评估,你就会心中有数、清楚明了。根据你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答案,将你上个月每周经历至少三次的项目圈点出来。

①入睡时间(熄灯后到睡着的时间)

A、没有问题 B、轻微延迟 C、显著延迟 D、严重延迟或没有睡觉

②夜间苏醒

A、没有问题 B、轻微影响 C、显著影响 D、严重影响或没有睡觉

③比期望的时间早醒

A、没有问题 B、轻微提早 C、显著提早 D、严重提早或没有睡觉

④总睡眠时间

A、足够 B、轻微不足 C、显著不足 D、严重不足或没有睡觉

⑤总睡眠质量(不论睡眠时间长短)

A、满意 B、轻微不满意 C、显著不满意 D、严重不满意或没有睡觉

⑥白天情绪

A、正常 B、轻微低落 C、显著不好 D、严重不好

⑦白天身体功能(体力或精神,如记忆力、认知力和注意力等)

A、正常 B、轻微影响 C、显著影响 D、严重影响

⑧白天嗜睡

A、没有嗜睡 B、轻微嗜睡 C、显著嗜睡 D、严重嗜睡

评分标准

选A者得O分;选B者得1分;选C者得2分;选D者得3分。如果总分小于4,无睡眠障碍;如果总分在4~6之间,可能存在失眠;如果总分大于6,失眠。

测试二 小心,嗜睡也是一种病

你在下列情况下打瞌睡吗?程度如何?假如你没有做过其中的某些事情,那么请试着填上它们可能会给你带来多大的影响。这是指你最近几个月的通常生活情况,请在4个答案中选择1个最符合你情况的答案。

在下列题目后面选择与您情况相符的选项

A、从不打瞌睡 B、有时打瞌睡 C、经常打瞌睡 D、极易打瞌睡

①静坐和阅读时

②看电视时

③在公共场合坐着不动(如剧院、开会)时

④乘坐汽车超过1小时,中间不休息时

⑤午后卧床休息时

⑥坐下与人谈话时

⑦午餐未喝酒,餐后安静地坐着时

⑧自己开车在等交通信号的几分钟里

评分标准

选A者计0分;选B者计1分;选C者计2分;选D者计3分。8种情况的分数相加,总分在0~24分之间。总分大于6为嗜睡;10~11分为切断点,总分大于10为非常嗜睡;总分大于16为有危险性嗜睡。如果在今后2周内每晚睡足8小时,评分没有改善,建议你去看医生。

测试三 睡商测定

聪不聪明有“智商”,成不成事有“情商”,而每天都要睡觉的你,对于睡眠的知识了解多少呢?那么就来测测“睡商”吧。

请试着判断下面观点的对错

①睡眠时,大脑在休息。()

②如果睡眠时数低于需要量1~2小时,第二天的行动会受到一定影响。()

③即使睡眠充足,无聊仍会引起睡意。()

④闭目养神不能满足身体对于睡眠的需要。()

⑤打鼾既不影响别人也不会闹睡自己,那就没有害处。()

⑥每个人每晚都会做梦。()

⑦年龄越大,所需要的睡眠时间越少。()

⑧大多数人无法明确说出自己什么时候会犯困。()

⑨开车时开大音响音量有助于保持清醒。()

⑩睡眠障碍主要是因为忧虑和心理障碍。()

?人体不可能完全适应夜班工作。()

?大多数失眠可以不治而愈。()

答案解析

①(×)睡着后,身体在休息,而大脑没有。大脑在睡眠过程中依然十分活跃,为第二天的觉睡和最佳状态做准备。

②(√)睡眠是生理需要。大多数成年人每天需要8小时的睡眠,才能保持精力充沛。如何知道自己的实际睡眠需要量呢?睡前不要设闹钟,睡到自然醒。这就是您的睡眠需要量。

③(×)人在活跃兴奋的时候当然不会有睡意,但是如果一旦歇下来或者有些无聊时就会有困倦感。其实真正引起睡意的是睡眠不足。无聊并不能引起睡意,而是让睡意变得明显。

④(√)如果没有睡够,身体就在积攒着“睡眠债”,并且迟早为之付出代价。

⑤(×)打鼾表明存在着威胁健康的睡眠障碍,被称为睡眠窒息。有这种情况的人打鼾声音高,夜间频繁发作,伴有喘息式呼吸,以至于很容易惊醒。这就必然会造成白天常常疲倦犯困,而且还增加了心脏病和意外事件的发生率。事实上,这种情况经过治疗后可以改善。

⑥(√)虽然很多人醒了之后不觉得曾做过梦,但其实每晚每个人都会做梦。如果你是在睡眠中的快速动眼期醒来,你就会记得自己的梦境。

⑦(×)睡眠需要量在成年人阶段变化不大。老年人生理需要量和年轻时相比并没有减少,只不过夜间他们睡得少,白天相应睡得多而已。虽然老年人出现睡眠困难十分常见,但年龄不是主要原因。如果是有不良睡眠习惯或健康问题导致睡眠困难,也最好去咨询一下专科医生。

⑧(√)有研究人员询问了成千上万的人是否觉得困倦,得到的答复都是“否”,但其中有人回答“否”之后立即就睡着了。所以如果开车时你感到疲倦,即使距离目的地只有几公里,也不要认为自己绝对可以撑过去。

⑨(×)如果你开车途中感觉无法保持清醒,最可取的权宜之计就是在安全的地方停车小憩,或喝点咖啡类饮料。双管齐下可能会更有效,比如先喝咖啡,而后趁咖啡尚未起效小睡一会儿。但最有效的解决方法还是充分休息后再出发。调查显示,开大音响音量和嚼口香糖、打开窗户等一样,收效甚微。

⑩(×)睡眠障碍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比如说,睡眠窒息,是由睡眠时呼吸道阻塞引发;发作性睡病患者,常常出现严重的白日困倦,或者突然陷入睡眠状态,这是遗传所导致。而失眠是睡眠障碍的一种,忧郁和压力可以导致失眠,但它也只是部分人慢性失眠或白天困倦的原因。

国际智商测试答案范文3

人们对天才的形成普遍持两种态度,一种是先天论,认为促使天才形成的原因主要是其大脑生理构造与众不同,一种是后天论,这种观点认为天才是通过后天教育培养形成的。天才的形成到底是依靠先天因素还是后天环境因素,科学界至今没有确定的答案。我们不排除先天因素对天才形成的影响,毕竟人与人的大脑结构是有差异的,这些差异很可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人们的思维和行为。然而,探究天才形成的后天因素能更好地帮助人们自觉培养天才,也更有实践意义。因此,本文以学科天才生的形成为切入口,尝试跟大家探讨影响学科天才生形成的因素。

学科天才生的特点是一到学习某学科知识、解决某学科问题或完成某学科作业时,就完全下意识地、不同程度地兴奋起来,呈现出积极情绪,而且能达到一种主动自觉、不知疲倦、不怕困难的积极学习状态。

由此定义不难看出,学科天才生的心理结构有其特点,在这里我们将重心放在影响这些特征形成的后天经历和教育基础上。本文通过实例,分析学科天才生的心理结构并给学科后进生提供一些建议,以此为家长和教师提供参考。

一、对一名学科天才生心理结构的分析

(一)基本信息

小航(化名),女,高三理科生,性格开朗,做事认真,其数学成绩尤其优秀,经常排在班级第一。从小学到高中,小航在数学学科上的表现都非常突出。其一直对数学学习保持着积极的态度,课上能专心听课,积极思考,有时吃饭或回家的路上也常常在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想出答案后便兴奋不已。回到家首先做数学家庭作业,做作业时情绪愉快,思路清晰,在看到问题时,相应的知识立马就会浮现在脑海中,经过认真思考后很快就会想出答案。遇到不会的问题会积极思考,查阅资料,反复尝试头脑中的假设,直到做出来为止,实在不会的就等第二天问老师和同学。小航说,自己有个习惯,把不懂的题弄会后,她会在大脑中把正确的步骤反复思考几遍,直到记住为止,然后再把不会做的题重新做一遍。有时候也会找一些类似的题型来做做。她说,学习数学让她很快乐。根据上文学科天才生的特点,我们可以将小航视为一名数学学科天才生。下面我们重点分析其心理结构。

(二)影响学科天才形成的因素――心理结构

我们首先应用斯坦福-比奈国际标准智商测试对小航进行了智力测验,其测量结果为103,属于一般人的智力范围(90~109)。此结果进一步促使我们研究影响小航成为学科天才生的后天心理结构因素。我们从情绪、认知、行为三方面入手分析其心理结构。结果可以总结为促使小航成为学科天才生的分别是积极的学习情绪,丰富而牢固的知识基础以及持之以恒的良好学习行为习惯。下面我们针对这三方面做详细分析。

1.积极情绪对学科天才形成的影响

人们在评估影响学生学习状态的因素时往往会忽略情绪这一因素,其实积极的情绪状态对于学科天才生的形成是必不可少的。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有些家长在了解了基础知识对孩子学习的重要性后让孩子参加各种补习效果甚微。因为他们没有考虑到孩子对这一学科的厌烦情绪,这种厌烦情绪使得这些学生在学习该学科时很痛苦,常常伴随走神、疲倦、记忆力差、思维迟滞等等问题。在这种状态下,学生很难将知识记牢并积极思考。与之相反的是,小航课上能专心听课,积极思考,甚至有时吃饭时或回家的路上也常常在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想出答案后便兴奋不已。做作业时情绪也非常愉快,总之,她在学习数学的时候情绪总是积极的。正是这种积极的情绪,促使小航能积极思考各种数学问题和概念并且能主动自觉、不知疲倦地去学习数学,从而得到好成绩。

然而小航并非从出生起就对数学有这么强烈的兴趣,她对数学的兴趣源于其童年的一段经历。据了解,小航在上学前一直跟爷爷奶奶住在一起,爷爷非常喜欢这个小孙女,经常给她出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起初小航对这些数学问题并不在意,后来偶然一次答对了一道题后得到了爷爷的夸赞,随后爷爷给小航买了很多她喜欢的零食。从那时起每当小航答对问题,爷爷都会对其进行一些奖励,有时候是赞美,有时候是一些小零食,甚至在院子里安装了秋千并承诺每当小航完成数学任务爷爷都会陪她打秋千。渐渐的,小航开始期待这些数学问题,并总是积极的去思考,从那时起小航渐渐对数学产生兴趣。实际上最初小航对数学的兴趣是由于奖励激发的积极情绪与数学问题情境建立了条件性情绪反应。条件性情绪反应跟条件反射类似,即一到某种条件下便会产生某种情绪,进而由情绪推动产生一系列行为。这种条件性情绪往往是经过不断强化累积而成的,用S-E-R来表征小航的条件性情绪反应,其中S表示引发某种情绪的条件,E表示在这种条件刺激下产生的情绪,R表示伴随情绪而来的一系列反应,如图1所示。

在小航接下来的校园学习生活中,其早期跟数学建立起的积极条件性情绪反应对其后来成为数学天才生起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2.知识对学科天才形成的影响

国际智商测试答案范文4

关键词:改革; 教学模式;课程设置

1.四级考试的改革

作为测试大学生在校英语水平的能力考试,大学英语四级考试(CET-4)在我国已经实施了近20年,普遍得到了个人,学校乃至整个社会的广泛认可。但随着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国际经济贸易与文化的频繁交流,尤其是2008年我国将首次举办奥运会,作为英语教学传统的“指挥棒”式的四级考试已经不能适应时代对人才的要求。正如李岚清总理所指出:“很多学生经过8年或12年的外语学习,却不能比较熟练的阅读外文原版书籍,尤其是听不懂、讲不出,难以与外国人直接交流。”于是,为了适应教学改革的发展,教育部在2004年2月公布了《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改革方案(试行)》,并宣布自2004年6月考试起试点新的计分体制和报名、考务管理系统;从2006年1月份开始,分别在参加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试点的学生中试行改革后的四级考试;2007年1月,分别全面实施改革后的四级考试。新的大学英语改革不仅将采用满分为710分的计分体制,而且在考试内容和形式上作了重大改革。一场四级考试的革命千呼万唤始出来。

综观四级考试新题型,改革主要有三个趋势:第一,考察的主观题增多。主观题除写作之外,还增加了听力理解中的复合式听写和第六部分的句子翻译。主观题的分值由以前的15%到现在的30%。第二,考察语言能力增多。改革前试题注重考察语言知识,第三部分(vocabulory and structure)专门考察词汇和语法,学生需要费劲去背词汇书,去搞清楚虚拟语气、主谓一致、倒装结构、时态、非谓语动词、各种从句和独立主格结构等语法知识。对于公共英语的学生来说花大力气去记这些条条框框只能把他们培养成只会应试不会应用的“英语哑巴”和“英语聋子”。新题型把听力理解的比值由20%提高到35%,加强了对听力能力的考察。取消了词汇和结构这个题型,把词汇辨别能力放在了阅读理解的第一部分,考察在整个语篇中辨别词汇。第三,综合式试题比例加大。试题从考察内容的角度可以分为分离式和综合式。分离式试题是测试单项语言知识和技能(如语音、句型、词汇、结构)的试题。综合式试题是综合两项或多项语言知识和技能进行测试的试题。新四级题型只有听力理解中的短对话和翻译属于分离式试题,其他都综合考察了被测试者的语言综合能力。

四级这种纯分析性的考试应代之以整合性的考试,即以整合性的主观题为主, 分析性的客观题为辅, 使考试的指挥棒把学生的英语学习引领到提高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的正确轨道上来。教育部规定的四级考试不再发放过级证书而代之以成绩单的方式, 选择考试改革作为切入点具有重要意义, 因为考试是教学的终点, 终点的改革必然引起前面一系列的改变---推进教学模式、课程设置、教学考核手段等方面的全面改革。大学英语教学应该如何适应四级考试的改革呢? 首先要彻底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

2.教学模式的改革

科德(Corder)曾经说过:“有效的语言教学不应该违背自然过程;而应适应自然过程;不应该阻碍学习;而应有助于学习并促进学习。不能令学生去适应教师和教材,而应让教师和教材去适应学生。Johnson Morrow认为:“ The teacher can help, advise and teach: but only the learner can learn.目前高校现行的教学模式是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被迫的接受。而教师往往又以讲授语言形式为主,侧重于语言点和句法结构,忽略语言内容。教师应该如何引导学生去积极学习外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应该如何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加强自主学习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所以要改革“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创建“以学生为中心”的新型教学模式。

锻炼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充分调动他们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发散性思维又称“求异思维”, 是一种与聚合性思维相对立的思维方式。在智商测验中,它不是要求测试对象就每一个问题给出单一的正确答案,而是要求他们在限定的时间内给出多种可能的、正确的答案或有效答案。其特征是,个体的思维沿着许多不同的思路扩展,观念发散到各个有关方面。就思维过程和思维结果而言,发散性思维是一种各富有创造性和想象力的、弹性的、开放的和自由的思维技能。在讲授大学英语精读课时,教师应以每一节课的主题为线索提出几个倒入性话题,给学生留出一段独立思考和相互讨论的时间。这样,学生不仅可以发挥发散性思维能力,还可以积极锻炼英语口头表达能力,又为深入学习课文作好了准备,真正成为英语课堂的主体。

形成良好的师生互动,让学生及时反馈教学效果。教师的主导要体现在课堂上设置一些具有启发性的问题,“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是教师传授学科知识的一个重要方法,提问带动了学生积极思考,回答让学生各舒己见,真正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成为课堂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任课教师应该每隔一段时间,在学生当中进行调查,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客观评估,让学生提出切实的建议和方案,以便教师进行改进。也可以每堂课后专门留出几分钟时间,到学生中间去座谈,答疑解惑,倾听心声。

加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当代大学生学习应以自主学习为主,教师指导为辅。教师授之以渔,学生自己去取鱼。课前应做好充分准备,能够自觉使用辞典、教辅材料等解决疑难问题,了解课文内容,吸收部分语言知识。与此同时,查漏补缺,在课上和课后解决所有遗留问题,全面提高听、说、读、写、译的能力。

3.课程设置的改革

教育部大学外语指导委员会用大纲形式规定英语基础阶段为4个学期280个学时,16学分。不管入学水平如何,在校学生均须完成这4个学期的基础课程。目前,我国大多数高等院校只注重基础性课程,尚没有完全拓宽到实用性课程和专业性课程。

首先,应加大听力课程的比例。当代外语教学更加注重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而往往许多高校设置的听力课程只占到总课程的1/4,甚至更少。就以我校为例,一学期总课时为64,精读课占去48,剩下只有16个课时用于上听力,学生的听力水平确实令人堪忧。笔者认为,每学期的外语课时量,至少要有1/3用于听力课。

其次,要把大班上课“乱哄哄”改作小班上课“乐融融”。公共英语课往往是二合班或三合班,在阶梯教室里大班上课,像是作报告或是演讲。对于外语这种技能性较强的课程来说,教学结果大打折扣。课程应尽量采用小班,这样一来,教师可以因材施教,言传身教,每个学生都有提问和被提问的机会,课堂感受更加深刻,才能真正提高听、说、读、写、译各项能力。师生互动才能顺利进展。

再次,设置英语应用语言课程。教学改革及教学实践表明英语选修课程能够确保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英语应用能力方面得到充分的训练和提高,且更加适合高层次人才培养对外语的需要。高校可根据学校学科特点及学生所学专业,开设应用语言课程,逐步取代基础性的学位课程。可考虑设置以下几类选修课:语言技能类,如写作、翻译、口语等;语言应用类,如报刊选读、经贸信函、等;语言文化类,如文学选读、英美社会与文化等;专业英语类,由英语教师开设,教学内容与学科专业相关,如经贸英语、化学英语、法律英语等。

此外,有条件的高校可以开设双语课建设。我国的双语教学主要是指,学校中全部或部分地采用外语(英语)传授数学、物理、化学、历史、地理等非语言学科的教学。在我校,高年级学生已经开设了专业英语课,教师只是某一学科方面的专任教师,英语水平并不专业,发音也不够标准,学生也只是学会了专业术语的英文名称而已。开设双语课,应该选择合适的教材,选拔高水平的双语教学师资,以专业课程带动外语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外语的兴趣,使学生能够在真实的英语环境中既提高英语听说能力,培养英语表达思维方式,又学习了专业课,能够研读国外专业的前沿杂志和文献。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4.小结

语言是交际的工具。大学英语教学的基本目标是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让学生真正掌握这门工具,娴熟地运用这门工具。改革就是一场没有硝烟的革命。考试改革和教学改革就是改掉现存体系的不足与羁绊,让大学英语教学从教学模式、课程设置到最后的考核手段都为这一教学目标而服务,为我国培养出大量既有专业、有会英语的复合型人才。提高全民的外语素质,迎接时代的挑战!

[参考文献]

[1] 王斌华. 双语教育与双语教学 [M]. 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3.10

[2] 吴进业,花清亮. 中国当代外语教学法[M]. 河南大学出版社.2001.8

[3] 王蔷,程晓堂. 英语教学法教程[M].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6

[4]文秋芳. 英语学习策略论[M].1995.12

[5] 陈彩芬,吴华玲. 从CET-4改革反思大学英语教学改革[J].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06(10):51-53

[6] 肃好章,王莉梅. 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改革初探[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7(1):42-44

国际智商测试答案范文5

关键词 最强大脑;传播策略;议程设置;标签化;使用与满足

中图分类号 G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4)125-0028-03

号称国内首档大型科学真人秀的《最强大脑》自2014年1月3日在江苏卫视开播至4月11日收官,获得了社会的高度关注。节目以“让科学流行起来”为口号,邀请周杰伦担任科学助教,科学家魏坤琳为科学评审,李永波、陶晶莹、梁冬为常驻嘉宾,对中国超高脑力人才进行初选、卡位赛,并与意大利、西班牙、德国的最强大脑人才进行中外对抗赛,赛事层层推进,扣人心弦,吸引观众的眼球。

在与江苏卫视网动的PPTV聚力平台,《最强大脑》节目的网络点击破6亿,总浏览时长突破121亿分钟。据索福瑞CSM48城市数据显示,3月14日《最强大脑》第一场中外对抗赛节目的收视率2.28%,收视份额10.1%,两项数据均刷新高,位居周五晚间档第一。

《最强大脑》能够与《我是歌手》《非诚勿扰》等节目竞争,在周五晚间黄金档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并在一定程度上让“科学流行起来”,其传播策略功不可没,笔者将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1 设置议程引发关注

议程设置理论是由马克斯韦尔・麦库姆斯和唐纳德・肖在《大众媒介的议程设置功能》(1972)一文中正式提出的。他们认为,大众媒介或许无法指示我们怎样去思想,但它却可以决定我们看些什么、想些什么,换言之,大众媒介对某些事件或者问题的强调程度,同受众对其重视程度构成强烈的正比关

系[1]。由此可知,如果纸质媒体用大量篇幅、电视媒体用大量播出时段、网络媒体用大量网页对某一节目进行连续而密集地报道,受众对该节目的关注度会得到相应的提升。在笔者看来,《最强大脑》节目从前期造势到节目播出后都充分利用了大众传媒议程设置这一功能,完成节目的浅层次传播:通过制造节目相关话题,引发舆论热点,从而拓宽受众群体,积累受众关注度,以提高节目收视率,推动脑科学知识的普及,促进“科学流行起来”。

1.1 开播前设置话题进行造势

在节目开播之前,江苏卫视利用或制造一系列新闻话题来为《最强大脑》造势:如邀请2013年底在网络爆红的“中国最帅教授”――北京大学心理学系副教授魏坤琳担任节目的科学评审;制造“《最强大脑》与《我是歌手2》上演巅峰对决”、“《非诚勿扰》或让出黄金档”等话题,以这种貌似挑衅的方式,引起《我是歌手》和《非诚勿扰》广大受众群体的好奇,从而吸引眼球;“最强大脑艺人图”、“明星智商大讨论”等话题则利用明星效应,满足受众对明星隐私的窥探欲,从而引发关注。这些新闻话题纷纷见诸扬子晚报、现代快报、大连晚报、吉林的城市晚报等纸质媒体,江苏卫视最强大脑官网在2013年12月的对相关话题的新闻报道,被中新网、新华网、凤凰网、搜狐网、腾讯网等各大网络媒体转载。这一系列议程设置举动,令更多的受众知道《最强大脑》这个新节目即将登台亮相。

此外,在节目主持人方面,先放出“乐嘉、孟非或将加盟”的疑云,在临近节目开播前,爆冷公布毫无主持经验的复旦大学教授蒋昌建将跨界主持。作为1993年首届国际大专辩论会最佳辩论员、2001-2005年《杨澜访谈录》总策划,近50岁高龄的蒋昌建会带给观众怎样的主持风格与节目体验呢?事实上,这种完全出人意料的“爆冷”效应却能帮助蒋昌建成为热门搜索词,并引起已经步入中年的观众对时代偶像的怀旧记忆,从而为《最强大脑》积累人气。

在评审嘉宾方面,《最强大脑》节目组2013年12月10号音乐才子周杰伦将加盟《最强大脑》担任科学助教的消息,周杰伦作为节目的形象大使,其使命是帮助节目组找到中国脑力最强者。节目组将科学与娱乐相结合,通过周杰伦的超高人气来带动关注科学、学习科学的潮流。接着推出“最帅大学教授”魏坤琳搭档周董等新闻,进一步将《最强大脑》的评审嘉宾阵容话题炒热,升高舆论温度,为节目的开播营造了宏大的声势。

1.2 播出后制造热点吸引公众

《最强大脑》节目播出后,为了继续营造大好形势,节目组致力于制造与节目相关的热点话题,将节目播出后带来的矛盾冲突呈现在观众面前,进行事件营销;或者邀请超高人气嘉宾录节目,并制造话题推向公众视野,带动公众对《最强大脑》的关注度。

在2014年1月17日播出的第三期《最强大脑》中亮相的周玮令在场的主持人、嘉宾甚至观众动容。这位来自山西五台县的农村少年曾被诊断为中度脑残,但在节目中不到1分钟就完成了16位数开14次方的复杂运算,而上海交通大学数学系教授徐振礼却交了白卷,在台下花了近20分钟的时间算出正确答案[2]。面对周玮,科学评审魏坤琳首次给出满分,他激动地说:“最强大脑可能来自任何一个卑微的个体”,引发了全场的掌声。节目播出后,感动了无数观众,也引起了打假斗士方舟子的关注,“那个16位数的14次方根是个无限不循环小数(12.069……),但周玮只报出了前三位数,周玮的表演可能连速算技巧都用不上,只需要背一下答案,16 位数的14次方根结果取整数,只有11、12、13 三种结果……”[3]

面对方舟子的质疑,《最强大脑》节目组立即启动危机公关,带周玮到北京和上海两地的北京师范大学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国家重点实验室、上海交通大学Bio-x研究院、华东师范大学等科研机构进行了行为及脑测试,在2月7日晚上十点的节目中公开了周玮行为及脑测试视频,官网在2月20日周玮的核磁共振完整检测报告,证明周玮是通过计算,而不是回忆。方舟子质疑中国雨人这一热点事件落幕了,其结果是不仅证明了周玮的天赋,还为《最强大脑》赢得了社会上更多的关注。

此外,节目组还利用当红明星的粉丝效应来营造热点话题,提升节目的知名度。2月26日,《最强大脑》官网韩国演员金秀贤确认加盟最强大脑的消息,此后发表了一系列与金秀贤相关的新闻,如“《最强大脑》金秀贤担任嘉宾献中国首秀”、“《最强大脑》都教授vs魏教授相似指数”、“都教授空降《最强大脑》献花张柏芝”、“《最强大脑》天后张柏芝与金秀贤同台”、“本周五都教授华丽现身《最强大脑》”等。据了解,金秀贤粉丝甚至购买了韩国三大报之一《朝鲜日报》的整版广告,号召广大星星迷观看《最强大脑》。节目组一系列热点话题的设置,成功地将金秀贤因《来自星星的你》中都教授一角在亚洲飙升的人气,吸引到3月21日播出的《最强大脑》节目上来。

2 标签化传播让观众追捧

如果说议程设置制造热点话题令《最强大脑》进入更多公众的视野,还只是扩大受众范围的浅层次传播,那么节目组对评审嘉宾和参赛选手进行标签化传播,不失为中层次传播的有力举措――令受众在短时间内记住节目内容,并且有兴趣继续看下去。

科学评审魏坤琳从节目开始便以理性、科学的形象示人,坚持“科学是我评判的唯一标准”,甚至不惜多次与感性的梁冬、陶晶莹等嘉宾意见相悖,在节目中两大阵营之间火药味十足。呈现在观众面前的是一位严谨、理性、科学、帅气的“Dr魏”形象。常驻评审之一的梁冬,曾主持过《凤凰早班车》、《国学堂》等节目,身上则带有“文科生”标签,他经常在发言的时候强调自己是文科生,屡屡被参赛选手感动到落泪,宣扬“科学不仅要有刻度,还要有温度”,并多次与Dr魏进行激烈争论。另一位形象分明的常驻评审则是中国羽毛球队总教练李永波,对参赛选手大多报以鼓励态度,是慈爱的“总教头”标签形象。他在《最强大脑》节目中最经常说的话是“我代表中国羽毛球队送你一只签名球拍”,经常做的事情是走到台上把签满了中国羽毛球队员名字的球拍送给参赛选手,这些都成为节目中令人会心一笑的段落。

此外,节目给参与的非常驻嘉宾冠以“X 观察员”的标签形象。《最强大脑》官网在1月3日新闻“首位‘X观察员’已敲定李彦宏”,将这位中国新任首富、百度CEO包装成“X-Man”形象,进行标签化传播,同时为后期逐渐加入的孟非、宁财神、章子怡等非常驻嘉宾埋下伏笔。

类似地,节目组对参赛选手也进行了找话题、挖故事、贴标签的传播手法。在第一期节目播出前,《最强大脑》官网已经将参赛选手各自贴好标签进行宣传了:火眼金睛的“超级找茬王”郑才千、一心二用的“辨音美少女”黄华珠、过目不忘的“千面师奶”李玉娟、盲穿红外线的“X-女特工”赵越。之后每期的参赛选手亦是如此:“指纹神探”吴天胜、“心算神童”葛韵霖和饶舜涵、“中国雨人”周玮、“汉字女英雄”胡小玲、“听风者”艾晓娃、“魔方狂人”贾立平、“数独女孩”孙彻然、“雷达少年”倪梓强、“人眼扫描仪”黄金东、“闪电速配王”王峰、“超人老师”杨冠新、“书架检索仪”王国林等。每一位参赛选手无论是否晋级成功,无论是否被选拔进中外对抗赛,都被节目组结合其能力冠以精炼的角色标签,令观众对选手的能力在最短的时间内形成最直观而清晰的认识。此外,朗朗上口的选手角色标签不但能够令观众记忆深刻,还能引起观众对选手今后竞赛命运的好奇与期待,从而令观众继续追看节目。

标签化传播不仅在《最强大脑》节目中对选手的个人VCR介绍中被普遍运用,节目播出后,全国各大媒体纷纷引用节目中选手标签为标题,并进行二次传播,如中国新闻网1月27日发表的“‘最强大脑’‘听风者’有全盲证明,物品事先未吹过”、北京日报3月27日发表的“‘中国雨人’将对决德国‘次方哥’”等报道,不仅进一步扩大了节目以及选手的知名度,还有助于巩固观众脑海中对节目的记忆,吸引观众继续每周五晚十点锁定收看《最强大脑》,以了解自己看好的选手怎样一路闯关,最终命运如何。《最强大脑》节目也因此能够达到中层次传播策略的相应效果――让观众记住并追看节目。

3 使用与满足的深层次传播

在电视传媒行业,节目收视率的高低与受众密不可分,媒体的一切传播行为都以受众为核心,力求最大程度地吸引并留住受众。在笔者看来,上文所述的议程设置是《最强大脑》节目组的浅层次传播策略手段,标签化传播是其中层次传播策略手段,而基于使用与满足理论的受众互动传播则是其进行深层次传播策略的核心举措。

使用与满足理论是基于受众本位的传播学重要理论,在当今以受众为中心的传媒时代日益受到重视。1974 年,卡茨等人发表了《个人对大众传播的使用》,受众与媒介的接触过程被概括为一个“社会因素+ 心理因素+ 媒介期待―〉媒介接触―〉需求满足”的因果连锁过程[4]。1977年,日本学者竹内郁郎对此模式进行补充,增加了发生实际接触行为的两个条件――媒介接触的可能性和基于以往媒介接触经验形成的媒介印象,同时认为接触行为的结果,无论需求得到满足与否,都将影响以后的媒介接触行为。

3.1 打破受众对科普的刻板印象,形成媒介期待

由于担负着传播科学知识、科学思想、科学方法等重任,中国早期的电视科普节目往往流于说教,表现形式单一,缺乏受众基础。21世纪以来,中国电视科普节目从早期单一的讲座类模式,增加了益智竞赛式、新纪录片式、脱口秀式、实验探究式等多元表现形式,以央视科教频道的《走进科学》、《探索发现》为杰出代表。然而在受众的感知中,科学知识的传播与普及工作也留下了刻板印象:一直都站在高高的神坛上俯视众生,要么死板地说教,要么设置太多悬念来吊胃口,不够贴近受众,不够接地气。

所幸近年来,电视科普节目从众多收视率高的娱乐综艺节目中吸取了成功经验,开始引入真人秀元素,《最强大脑》就是在这一趋势中诞生的新型电视科普节目。在全国各大卫视歌唱选秀、亲子类真人秀等同质化节目在电视荧屏上如火如荼地竞争时,江苏卫视别树一帜地推出大型科普真人秀节目《最强大脑》,强调科学与娱乐并存,宣称“要寻找中国的最强大脑,让科学流行起来”,成为众多电视节目中的一匹黑马,让受众眼前一亮。

同时,如上文所述,在《最强大脑》节目开播前,节目组通过制造话题来造势,如“最强大脑艺人图”、“明星智商大讨论”等,利用受众的好奇心理和对明星隐私的窥探心理,吸引受众的关注。同时打破受众对电视科普节目的刻板印象,将科学与娱乐结合起来,营造出《最强大脑》将带给受众不同于以往的科学体验的氛围,从而令受众群体形成对《最强大脑》的媒介期待。

3.2 互动、分享式的媒介接触体验,鼓励受众参与

清华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院长尹鸿梳理了中国科学类电视节目发展的三个阶段:首先是普及基础科学知识的阶段,第二是以《走进科学》为代表的悬念式讲述科学故事的阶段,第三是以《最强大脑》为代表的互动式、分享式传播科学的阶段。在点评《最强大脑》时,尹鸿强调这档节目激发了观众的好奇心,秉承着科学精神、理性精神,与观众分享挑战者的过人

禀赋[5]。

在受众对《最强大脑》进行媒介接触的过程中,《最强大脑》节目组以受众为本,注重接地气,与受众进行互动、分享。节目宣传初期,在北京、上海、南京等地举办了多场看片会,同时还在网上开展一系列有趣的线上互动活动。比如在官网上推出《最强大脑》同名游戏APP,游戏与节目同步更新,其中主持人、嘉宾、选手都会在游戏中与玩家一决高下。游戏设置有记忆、逻辑、反应、计算、音乐等5个大类,会有玩家实时排名,支持边看边玩、微信朋友圈分享及好友求助等功能。值得一提的是,在观看《最强大脑》节目的同时,玩家在游戏中的留言会实时显示在电视屏幕下方。APP上线一月的时间内,在安卓和IOS平台上的总下载量超过15万,日平均下载量

8000 次[6]。

这一举措带给受众耳目一新的媒介接触体验:既观看了电视节目,学习了相应的科学知识,又体验了与嘉宾选手进行益智游戏比拼的竞争感,更重要的是获得了参与节目留言互动的成就感。

此外,《最强大脑》节目组创造性地对其新浪微博官方账号进行拟人化运营,利用微博这一社交化媒体带给受众互动分享的科学体验。“强哥”每天以沉稳而不失诙谐的口气与节目内容相关的微博,迅速得到众多微博网友的关注、评论及转发。“强哥”根据每期节目的挑战设置相应的微博活动,发起的明星脸人脸识别、魔方墙、韩国小姐辨脸大赛等微博活动引发网友广泛关注,活动参与量破万,分别成为热门微博排行榜第一,成功实现了线上和线下、电视和网络、观众和网友的互动[6]。

“强哥”通过与网友的转发、评论、回复等互动行为,扩大了节目的受众范围,并巩固了已有受众的忠诚度,增加了“强哥”和节目的热度。在《最强大脑》第一季收官之后,“强哥”也并没有从此退隐江湖,而是继续坚持用沉稳而幽默的语调进行科普知识的传播。

正因为《最强大脑》节目组成功地打破了受众对科普节目的刻板印象,提高了受众对《最强大脑》的媒介期待,同时创造性地推出同名APP、进行官方微博拟人化运营,带给受众互动、分享式的媒介接触体验,满足受众需求,从而达到提高受众参与度、巩固受众忠诚度、影响受众行为的高层次传播效果。

4 结论

综上所述,《最强大脑》节目成功的背后是一整套从浅层、中层到高层的传播策略:运用议程设置理论制造热点话题,营造声势吸引受众;对节目嘉宾、选手进行标签化传播便于受众记忆并吸引其继续收看;基于使用与满足理论带给受众互动、分享式的媒介接触体验,提高受众对节目的粘度。

科学评审魏坤琳在接受果壳网采访时说:“我觉得《最强大脑》这样的比赛好,好在不仅局限于脑科学的普及。这是科学怎么和大众媒体结合的问题,它把脑科学的东西变的特别通俗。”诚然,观众通过收看《最强大脑》,会被“中国雨人”周玮的坎坷经历感动,从而关注“学者症候群”;看赵淑芳看字知笔画的比赛而了解“艾斯伯格症候群”,节目不仅普及了相关生僻医学症候的知识,推动了大众理解脑科学的步伐,还在一定程度上营造了关注科学、热爱科学的氛围。

然而,节目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最强大脑》大部分播出时段是选手震撼人心的脑力竞技表演,真正用来科普的时间并不多。由于节目时间限制,魏坤琳的科学讲解大多只是“蜻蜓点水”,观众也只能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韩国演员金秀贤参加《最强大脑》的那期节目也是把双刃剑――因金秀贤的人气聚焦极大地提高了节目的收视率,但节目中观众甚至嘉宾陶晶莹表现出来对“都教授”的狂热,也给节目带来“过度娱乐化”的质疑。瑕不掩瑜,虽然《最强大脑》存在科普力度不够、科普过度娱乐化等问题,但是这档节目足够接地气,收视率很高,在一定程度上让科学流行起来,这些成就是有目共睹的。

参考文献

[1]邵培仁.传播学(修订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353 .

[2]“中国雨人”大脑究竟如何与众不同[N].金陵晚报,2014-1-20 .

[3]“中国雨人”是不是数学天才[N].新华每日电讯,2014-1-24 .

[4]陈燕华.“使用与满足”理论与科学的受众研究取向[J].东南传播,2006(10):21-22 .

[5]李响.《最强大脑》:“创新的内容”为王与“差异化”品牌策略[J].现代传播,2014(3):99-101.

[6]刘原,张毅.《最强大脑》的“最强营销之道”[J]. 现代传播,2014(3):97-99.

国际智商测试答案范文6

新员工培训计划的设计方案制定策略

新员工培训方案必须以人为本,根据企业自身实际和新员工需求特征制定科学完善的新员工培训计划。通过总结归纳,认为企业在对新员工培训计划进行设计时,应该从10个方面入手。

员工是企业最重要、最核心的资源要素,企业的所有价值都需要通过员工来创造。企业之所以能够长久生存发展就是因为不断地有新员工作为宝贵的新鲜血液注入到企业中,因此,企业应该重视对新员工的培养,帮助他们成长,使他们尽快适应新的工作环境。新员工培训是专门为新员工设计并实施的培训形式,在塑造企业的合格员工、传承企业文化、建设高绩效团队、赢得企业的持续竞争优势等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我们根据多年的咨询服务实践,认为新员工培训方案必须 以人为本,根据企业自身实际和新员工需求特征制定科学完善的新员工培训计划。通过总结归纳,认为企业在对新员工培训计划进行设计时,应该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分析培训需求方案设计的前提

培训专家应该采用各种方法和技术,分析培训的必要性,以及培训的目标和内容。需求分析是确定新员工培训计划diyifanwen.com的前提,也是培训评估的基础。培训需求可从三方面进行:

1,组织分析。根据企业的远景和使命,确定对员工的要求,以保证培训方案的设计理念符合企业的总体目标和战略要求。

2,工作分析。新员工达到理想的工作绩效所必须掌握的知识、技能和能力,如果已经有成熟的岗位说明书,可以直接参照书中对员工的要求。

3,差距分析。指将员工现有的水平与未来工作岗位对其技能、态度的要求进行比照,研究两者之间存在的差距,确定需要哪方面的培训来提高员工的岗位胜任能力。

二、明确培训目标,分层设置总目标和具体目标

培训总目标是整个新员工培训计划的设计依据,具有宏观、不可操作性的特点。典型的表述如通过新员工入职培训帮助新进员工了解和熟悉公司的一般情况,从而适应企业的各种环境,胜任新工作,使新员工在入职前对公司有一个全方位的了解,认识并认同企业的事业及企业文化,坚定自己的职业选择,理解并接受企业的共同语言和行为规范。培训的具体目标是对总目标的分解和细化,具备可操作性。它一般包括了解企业的文化和经营理念、熟悉企业的各种通用的政策、规章制度;了解企业的业务状况和产品基础知识、知道岗位的基本要求;能熟练应用各种基本的工作技能等。

三、遵循培训原则

培训原则是对该方案在设计理念上的界定,常见的如以岗位时间锻炼为主,脱岗培训为辅,在实践中快速成长;针对不同类别的新员工制定不同的员工培训计划;培养过程严格管理,严格考核。

四、明确培训方案的适用对象

如本员工培训计划适用于某公司或某部门的新员工培养。

五、设定合理的培训时间

一般公司的职前培训在730天不等,少数大型公司的部分职位如销售则要23个月;到岗后的培训周期较长,会持续6个月1年左右。

六、选定合适的培训责任部门

职前培训由企业总部统一安排,责任部门为人力资源部或专门的培训中心;在岗锻炼期间,由员工所在业务部门负责;若跨部门锻炼,则有多个业务部门共同负责。

七、设计培训内容

一般来说,新员工培训计划应包括知识、技能和其他素质方面的培训,他们需要与需求分析的结果相符合,并与工作的要求相关。知识方面应包括企业的地理位置和工作环境、企业文化和企业经营理念、战略和企业的发展前景、企业的标志及由来、企业的发展历史阶段、产品和服务等,专业性较强的岗位还需要增加对应的专业知识,如某公司的技术新员工需要在短时间内学习完10本专业相关图书并通过考试。技能方面应包括有效沟通、团队合作、时间管理、会议管理等通用技能。其他素质方面,主要指的是在价值观层面能认同企业的文化。此外,不同的培训层次有不同的内容重点,如企业层次的培训倾向于文化、政策等宏观层面,部门层次的培训倾向于部门结构职能、工作职责、关键绩效指标等。

八、选择合适的培训方式

培训方式通常包括如讲授法、演示法、案例法、讨论法、视听法、角色扮演法等,他们各具特色,在新员工入职培训中,要依据需要和可能,合理地选择采用。根据成人学习的规律,新员工入职培训应该尽量多采用学员参与度高的方式以提升培训效果。

九、准备好相关的培训支持资源

培训内容及培训方法决定如何选择培训支持资源。一般应包括教室、会议室、工场、教材、笔记本、笔、模型、投影仪、电视、录像等,这些安排能让员工从不同的角度体会到企业的关怀,所以在设计时需要尽量考虑员工的感受。

十、评估培训效果

企业在实施新员工培训计划后,应采用一定的形式,把培训的效果用定性或定量的方式表示出来。

我们建议企业使用在国内外应用最广的培训效果四级评价模型,这个模型将培训的效果分为四个层次:

1,反应层,在培训结束时,通过满意度调查了解员工培训后总体的反应和感受;

2,学习层,通过考试确定受训人员对原理、技能、态度等培训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3,行为层,即行为改变,确定受训人员在实际工作中行为的变化;

4,结果层,即产生的绩效,可以通过一些指标来衡量,如生产率、员工流动率、质量以及企业对客户的服务等。

企业在对新员工培训进行评估时要向第三、四层次的评估发展,因为只有最终的行为改变和绩效提升才能直观的说明培训的价值之所在。企业应注意,培训评估完成后,需要撰写培训评估报告,内容包括培训项目概况、培训结果、评估结果及改进建议,以便不断地展现效果、总结经验和持续改进。

【附】

新员工入职培训方案范本

课程主题:新员工入职培训

培训讲师:

培训时间:1-2天(根据您的需要调整)

培训地点:客户自定

培训对象:银行新员工

培训方式:

讲师讲授、案例分析、案例分享讨论、课堂联系、情景演练、使培训效果达到最好!

培训目的

方向比努力重要,选择比努力重要,确定方向比出力流汗重要。起跑的时候,要明确自己冲刺的终点在哪里。

态度比知识重要,什么样的心态就有什么样的人生。积极健康的职业态度是获得职业成功最重要的资本,也是最核心的竞争力。

能力比薪水重要,在职业生涯的初始阶段,懂得投资自己比得到更有意义。

情商比智商重要,学会做人的智慧,成为一个受同事欢迎、受上司喜欢、受企业重用的人。

团队比个人重要,一滴水只有汇入大海才会永不干涸,一个人只有融入团队才会有更大的力量,要成就自我,离不开强大团队的支持。

第一比第二重要,职场竞争限残酷,只承认第一,不记得第二。机会就一次,做到最好,争取第一才是成功。

课程背景

新员工入职培训,又称岗前培训、职前教育、入厂教育,是一个且有所录用的员工从局外人转变成为企业人的过程,是员工从一个团体的成员融入到另一个团体的过程,员工逐渐熟悉、适应组织环境并开始初步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定位自己的角色、开始发挥自己的才能。

但是,很少会有公司会告诉新员工在公司中最应该注意的是什么。新员工的家长或朋友多半会告诉自己的孩子要少说话,多做事,好好表现等。但是这些忠告,对新员工来说并非最为重要。对企业新员工该怎么做,以及如何做,确实需要有人指导一下。

课程内容:

课程导入银行入职培训指导

案例分析

第一讲:新员工必备的职业意识

1、顾客至上意识没有客户,就没有公司

2、强化交货期限意识不允许超过交货期限

3、协调意识作为组织的一员应具备的思考方式及行动

4、确立目标的意识我尽最大努力的态度是不行的

5、改革意识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6、成本意识节省经费就是增加利润

7、品质意识工作做到何种程度才算到位

第二讲:新员工团队执行力训练:(配合情景模拟互动讲授)

1、建立个人执行力意识

2、帮助组织建立执行体系(情景互动:链条传递)

第三讲:新员工的工作观

1、工作:成功之路的起点

2、忠诚:卓越一生的基础

3、逆境:唤醒心中的巨人

4、信念:铸造生命的奇迹

5、目标:奔向人生的彼岸

第四讲:新员工的人生银行

1、人际银行

2、财富银行

3、知识银行

4、找到不足与充实的方法

5、确定自己的阶段性目标

6、了解理想与现实的差距

第五讲:新员工职业形象的建立

1、第一印象的重要性

2、第一印象的决定因素

3、您的第一印象告诉别人什么

4、商务礼仪与仪容仪表

5、穿着与职业相符的服装

6、女士职业服饰的种类及选择

7、男士职业服饰的种类及选择

第六讲:新员工工作态度培训

1、心态决定状态

2、北大毕业等于零?

3、职业心态

4、积极心态

5、阳光心态

6、新人心态

第七讲:新员工人际关系培训

1、人际关系法则一:不批评、不责备、不抱怨

2、人际关系法则二:给予真诚的赞赏与感谢

3、人际关系法则三:引发他人心中的渴望

4、人际关系法则四:给予真诚的赞赏与感

5、人际关系法则五:经常微笑

6、人际关系法则六:记得别人的名字

7、人际关系法则七:聆听。鼓励他人多谈自己的事

8、人际关系法则八:谈论他人感兴趣的话

9、人际关系法则九:衷心让别人觉得他很重要

第八讲:新员工有效沟通培训

1、音像资料讨论:问题出在哪

2、什么是有效沟通

3、对上沟通

如何领会上级指示

如何对上汇报

4、平级沟通

平级沟通的五步骤

5、高效沟通的关键:心态

第九讲:新员工职业生涯培训

1、你认为你每天是在干什么?

2、金融危机下严峻的就业形势剖析

3、银行喜欢什么样的职员

4、被辞退的大学生的案例

5、细节决定成败流程决定生死

6、员工职业发展的基本模式

7、制定发展道路

第十讲、新员工入职培训之感恩的心

1、感动就在身边的故事

2、生命的转折点

3、从小到大历程:过去现在未来

4、先做好该做的事再做想做的事

5、男孩和苹果树

6、一生时间知多少

7、他们真的老了

8、我感觉要说的是

第十一讲、新员工入职培训效果测试(请将试题用B5型纸复印,人手一份,进行效果检测)

银行入职培训效果测试题及参考答案

第十二讲、新员工赢在职场的六大超越

1、自信精神超越

2、速度起点超越

3、勤奋时间超越

4、担当问题超越

5、学习标杆超越

6、创新方法超越

第十三讲、新员工职业成功的多一盎司定律

1、结果总是多一点

2、效率总是快一点

3、质量总是好一点

4、成本总是省一点

第十四讲、银行新员工HAPPY(快乐)工作

1、HelpfulOTUhelpful乐于助人

2、AskOTTell征询而不是告诉

3、PositiveOTegative积极主动

4、PoliteOTAbrupt谦逊有礼

6、YouOTUs以客为尊*(内部客户与外部客户)

第十五讲、银行新员工创新思维培训

体验活动:驿站传书

讨论:

市场竞争与压力

创新技能与组织命运

第十六讲、新员工客户关系管理培训

1、客户在银行员工眼中应有的地位

2、与国际领先银行客户关系相比的差距

3、现代商业银行新服务理念

4、战略客户关系管理的卓越思路

5、如何当好客户经理

6、客户经理必须提高的六大素质

7、通过加减乘除提升营销成功指数

8、让客户成为伙伴与客户共创成功

9、现代商业银行客户经理素质

10、银行进行战略客户关系的基本策略

第十七讲、银行入职培训之从口头到行动

学习回顾

行动计划制定

上一篇南开中学招生

下一篇课文草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