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的眼镜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神奇的眼镜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神奇的眼镜

神奇的眼镜范文1

神奇眼镜

在2018年,我的发明首次登上中国, 登上世界。这个时候你肯定要问我发明什么,我会告诉你我发明的是眼镜。

我发明的眼镜,它是用一种神奇电波设计而成。这种眼镜就像个电脑可它比电脑的功能多多了。特别是这种镜片它是我用太空陨石中的水晶摩擦而成,而且这种镜片对很好。如果眼睛不好的人戴上,三秒后眼睛立刻恢复正常;这种镜架是用海底钻石磨制而成,它还带有微形按摸器等等。

这种镜片还可以有摄影,照相的功能。当戴上眼镜所看到的东西全部可以储存起来,它还是一副夜视镜到了晚上当你戴上眼镜就仿佛变成了白天。还可以说是望远镜,只要你想到那里就可以望到那里就算比太阳还远的银河系都可以,一句话反正你大脑想什么都可以。

这就是我发明的眼镜欢迎大家都来购买。

神奇的眼镜范文2

超级视力

你或许很难相信,鹰的那对眼睛竟然如此犀利,当它栖息在美国纽约帝国大厦那高耸入云的屋顶时,能够准确无误地看见人行道上的一角小银币。鹰的“视敏度”相当于人类眼睛的8倍,这主要是因为在它的视网膜上,每平方毫米范围内的“视椎”多达100万个。

蜜蜂是一种“组织纪律性”很强的昆虫,它们的行动为何如此有规律?最新的研究揭示了其中的一部分秘密。原来蜜蜂的“复眼”有15000个小平面,可将视力所及的物体变成许多点的图像,称之为“镶嵌图案”。蜜蜂根据这种视觉,把太阳看成是一个小圆点,以其作为飞行时的一个永久不动的参照点,测定出飞行线路和太阳方向所成的角度以及飞行的速度。由此可见,蜜蜂的眼睛成了一种很高级的“导航”装置,确保其有统一的行为,彼此间配合默契。此外,蜜蜂的眼睛还能看见紫外线。

巧妙护身

一种生活在澳大利亚的鸟类眼睛与众不同,上眼皮上面长着许多的刺。这种两厘米的长刺质地十分坚硬。一旦闭上眼睛,长刺就锋芒毕露。长刺已经成为这种鸟类防卫和进攻的有力“武器”,在与对手厮打格斗时,它在看准方向后会闭上眼睛向对方猛地刺去。

角蜥蜴生活在美国西部和墨西哥的半沙漠地带,一般情况下不会对敌人发起主动攻击。然而在受到惊扰时,它便“怒发冲冠”,从眼睛里喷出血来,而且喷出的距离有1米之远,以此来自卫。研究表明,角蜥蜴受惊或发怒时,体内的血压将急剧升高,致使血液冲破眼球的毛细血管,射向敌人。

眼观六路

在众多的鸟类中,最奇的要数一种名叫翠鸟的鸟。当它向水里猛力扑去,用嘴去刺鱼的时候,既能看见水下物体的动向,又可以对水上东西的活动情况一目了然。翠鸟之所以有这样一种非凡的本领,主要是在它的视网膜里,有两个“视椎”构成、视觉分辨能力极强的“中央凹”。

说到螃蟹,人们便会联想到“横行霸道”这个词语。它的横行在动物中是独一无二的,这主要与地磁场有关系。在螃蟹的眼眶里,长有一对十分特别的“复眼”。在甲壳上的坚硬眼窝中,有一个和“复眼”眼球下面相连的眼柄,使得两眼可以分别向外伸出来,敏锐异常,转动自如,视角可以转动180度。螃蟹的躯体与众不同,再生功能特别强。如果弄坏了其中的一只眼球,那么一只新的眼球很快又会长出来。但是如果眼球和眼柄全都被割断或者损坏,那么就再也无法长出新的眼球,只会在眼窝中多长一只触角,以解决缺少眼球所引起的不便。

与螃蟹相比,圆蜘蛛的视力似乎胜出一筹。它的胸前长着8只眼睛,两侧还各有两只,一共12只。所以它不但能横行直走,而且可以环视东南西北,把360度的空间尽收眼底。

特异视觉

青蛙擅长捕捉飞动的小虫,这是什么原因呢?原来它的眼睛里有4种能对运动物体作出灵敏反应的感觉细胞,也就是4种“探测器”,负责辨认物体。在看东西时,先显现的是4种不同的感光底片,紧接着让4张图像加以重叠,以得到透明的立体感图像。所以青蛙在捕食前往往蹲着不动,而一旦得到立体感的图像便会立刻一跃而起。应该说,这不能算是青蛙的缺陷,而正好是它的长处。

神奇的眼镜范文3

变化的眼

1 人类的眼角膜和鲨鱼的极其相似,因此后者常在外科手术中用做人类眼角膜的替代。

2 人和狗是唯一会在对方眼神中做出判断的物种。而狗只在和人类交流时这样做。

3 除非经过特殊训练,要不然人不可能睁着眼睛打喷嚏。

4 海盗带金耳环是因为他们相信这样能增加视力。

5 在一次电视采访中,一名在越南的美国战俘曾不断眨眼拼出摩尔斯电码torture,以向美国军方暗示他在越南的遭遇。

6 看着自己喜欢的人的时候,人的瞳孔会扩大45%。

颜色和光线

7 所有刚出生的婴儿都是色盲。在孩子刚刚出生并睁开眼睛的时候,他们的世界,主要由三种颜色组成:黑色、白色以及灰色。

8 哥本哈根大学的科学家发现蓝眼睛的人拥有一个共同祖先,这位祖先出现蓝色变异,生活在6到1万年前。在此之前,所有人都是褐色眼睛。

9 人的眼睛能分辨出500种不同色度的灰色。

10 每只眼球内部约有1.07亿个对光线敏感的细胞。

11 每12个男性中就有一个患色盲。

12 棕色眼睛的人实际上是棕素遮盖了蓝色,有一种激光手术可以将棕色眼睛永久性地变为蓝色眼睛。

13 有些真实存在的颜色人类是看不见的,它们被称为“看不见的颜色”。

14 大约2%的女性会产生一种罕见的基因突变,这使得她们的眼中出现一个额外的视锥细胞,可以分辨1亿种颜色。

15 一些人天生就有两只不同颜色的眼睛,这叫做“虹膜异色症”。

16 世界上最多的眼睛颜色是“棕色”。

17 人眼中分辨颜色的视细胞色只对“红绿蓝”3种波长范围的电磁波敏感,人类看到的颜色是这3种波长的混合。

强大的眼

18 身体的大部分地方都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活跃起来,激发它们的潜能,而眼睛却整天24小时都处在活跃状态。

19 正常成年人眼球的前后径平均为24毫米,垂直径平均23毫米,重约8克。

20 全身所有肌肉中,控制眼睛的肌肉是最活跃的。

21 每只眼睛的视网膜后方都有一小块盲区,这里连接着视神经。你之所以感觉不到,是因为另一只眼的代偿作用。

22 人的眼睛从出生后大小基本保持不变,而耳朵和鼻子是不断生长的。

23 大多数人认为眼泪只由水构成,其实眼泪主要由脂肪、粘液和水3种成分构成。

24 人的眼球只有1/6露在外面。

25 人在一生中,眼睛平均要看2400万幅不同的画面。

26 当人的眼睛在追踪一个移动的物体时,它只能做平滑运动,无法跳跃。

27 平均每个指纹有40个独有的特征,而眼睛的虹膜则有256个。因此视网膜扫描日渐广泛地运用于安检等很多领域。

28 人眼包含有200万个“零部件”,用于维持正常视觉功能。

高速的眼

29 人们常说“眨眼间”,因为眼部肌肉是身体中运动最快的肌肉,眨一次眼只要100到150毫秒。一秒钟内甚至可以眨5次眼。

30 人们在电脑屏幕上阅读时,通常比在报纸上阅读慢25%。

31 眼睛每小时大约能处理36000比特的信息量。

32 眼睛每秒钟大约可聚焦50次。

33 只要妥善护理,眼睛能够迅速愈合。如果眼角膜擦伤只需2天左右就能愈合。

34 眼睛平均每分钟眨17次,每天眨14280次,每年520万次。讲话时眨眼的频率大于阅读时。

35 眼睛的聚焦速度比任何一台照相机都要快。

神奇的眼镜范文4

一、金融系统性风险

金融宏观审慎监管的直接原因是金融系统性风险。欧洲中央银行将其这样定义:“因为金融系统的不稳定广泛性威胁到其稳定,社会福利和经济增长受到很大损失。”它和个体风险相反。

我们从时空方面分析金融系统性风险。某时金融内部风险问题即为空间风险,在时间上极有可能爆发,是动态存在的。金融机构风险积累众多就会形成空间系统性风险。以时间的变化演变而成的时间性系统风险,是金融内部和经济外部作用的结果。它与金融的顺周期关系密切。在金融业信贷规模扩大引起的经济过热后,系统风险继续增加;在金融缩小信贷规模时,经济衰退明显。

那么如何识别风险,以一些指标来辨别。简单看,个体风险可能直接影响整个金融系统风险,影响巨大。所以,监管部门监管实施的主要关注点即是规模大的金融行业的系统风险问题。

具体简介两种识别办法,即指标预警法和压力测试法。指标预警法以金融稳健指标为主。主要用来初步检定金融系统稳定性,已经为120多个国家地方金融稳定做了分析。压力测试法即为演示金融行业负面状况时评判其损失。此法可以有效补足系统漏洞,控制并减少系统风险。以最坏的打算,最具可行度的演示,来保证压力测试的准确无误。

对风险的识别从简单静态化已经变为关联动态化分析。

二、金融顺周期性

影响金融系统风险的一个因素即是顺周期本身。经济社会和金融行业的累积和正反馈作用共同促使经济的不断变动,所以,经济就会表现为顺周期性。

具体可分四点来看。首先,资本监管上,主要在于定义资本充足率问题。比如,经济发达时可定为宽松的资本充足率,信贷供应减少,在经济退缩时,收紧银根,从而降低信贷供应、抛售等。其次,贷款实际损失计提法。在金融信贷风险不明显时计提很低,在信用风险明显时,拔备增加,资本束缚和盈利范围阻碍了拔备资金供应。再次,公允价值会计。市场下滑时,市值减少,抛售出现,资产价格骤降。公允价值会计会在资产价格膨胀时促进增长。最后,金融管理者待遇问题。通常,金融管理者薪水很高,然而当金融出现亏损时,管理者却没有损失,管理者的待遇顺周期导致其对短期回报的过分关注。

信贷与资本市场联系加强了金融的顺周期性,通过金融加速器、财富作用于经济实体,经济呈现波动大的局面。比如,企业的成本增加、净值较少受到经济的负面影响。企业的下步产值减少会受高额的外部融资成本影响。同时,居民消费的增加只有靠价格上升的作用才能产生。金融波动受到经济变化的强烈影响。金融系统与经济波动同步进行,泡沫经济不断产生。

三、逆周期宏观审慎监管的理论与经验

(一)相关监管理论

上世纪70年代末,银行监管者观察到了监管的漏洞,提出“宏观审慎监管”。2008年金融危机前,学者从微观和宏观视角比较研究认为,监管应从银行转向非传统领域,特别是金融衍生行业。2006年,国际清算银行总裁Malcolm认为宏观审慎监管有两点必要。首先,宏观经济的所有风险而非某个金融机构风险导致金融危机产生经济损失。其次,金融衍生品将金融风险快速移动,银行外其他金融机构也可能是金融危机的诱因。

2000年,Crockett觉得目标与风险累积不同是微观和宏观审慎监管的区分点,微观监管目标是某个金融机构的破产承担风险,宏观监管目标则是整个金融的经济损失。微观审视监管主要看重某金融机构特定风险,宏观监管则关注整个金融系统的集体风险。

2008年金融危机后,学界转向宏观审慎监管为重点。2009年,Borio觉得宏观监管应从时间和部门之间来进行,风险跟随时间,使金融系统的顺周期性减慢,实现逆周期监管。宏观审慎监管的主要方向是逆周期监管。2010年,Caruana总结了宏观监管的目标,即以顺周期性和金融共性风险的显现减少金融体系风险。

理论探讨至今仍然有一些局限性存在:首先,对金融逆周期宏观监管视角少有法律层面的探讨,法律制度的制定实施影响逆周期宏观监管,法律制度的应用亟需加强。其次,微观与宏观监管缺乏联系。探讨基本上以宏观为主,忽视微观基础,致使宏观监管与微观监管不相容。最后,逆周期探讨缺乏。逆周期要具体用在宏观审慎监管上,要探讨逆周期管理的方向、体制等,金融与经济不平衡、周期的关联点等等。

(二)实施金融宏观审慎监管的经验

下面从监管方式的时间和空间视角,来探讨宏观审慎监管的一些途径。

1、时间视角

通常,系统风险加剧会在金融扩张、经济繁荣时,爆发则在银根收紧、经济不景气时。据此,时间视角审慎法就可以增加上行期的缓冲资本,控制价格过度上涨,经济下滑时补充市场的波动,以丰补欠。我们可以将其认为是逆金融周期的建立。具体有公允价值会计制、拔备制、资本缓冲制。

公允价值会计制。改革公允价值会计制度,主要是采用逆周期管理,减少其本身的顺周期性。正确认识金融流动困难的风险过剩,减少金融波动浮动大的公允价值作用,较少依靠会计数据。促进银行信息的透明,展现公允价值。

拔备制。经济上行期,银行应该提高准备,防备信用损失。FSA认为,经济扩张最大化时,要另行缓冲储备,其大小范围放在百分之二到三个点。西班牙银行的先进制度即除了基本的准备金外,还要有逆周期准备金的适当部分来承当缓冲资金。

资本缓冲制。Brunnermeier等人认为,以宏观经济为指导,经济上行时,增加信贷编边际成本,经济下滑时,提供基本信贷即可。Goodhart and Persaud觉得,资本杠杆和资产价值上涨关系密切,银行的风险不能只看负债表。按照某一部门的风险订立超额逆周期资本,增加边际成本。

2、空间视角

系统风险在空间上即为跨机构风险,金融的集体性关系导致负外部性的风险过剩。所以,某个金融机构不必思考系统金融风险。具体有三点。

第一,强化关键金融行业的管理。一些重要金融机构体系风险的源头,然而,监管部门却对其没有把握。重点行业机构监管势在必得。一些学者认为,应该根据金融机构风险作用特点增加资本需求。银行的自营与核心业务应分离于其他业务,以避免业务负相关。第二,建立金融机构保险体制。要控制体系风险的负担动机,可以管理保险费。Acharya and Richardson觉得,监管可以让银行必须从民企获取保险,使危机损失最小化。Perotti and Suarez 觉得,监管应该收取银行流动保费,根据时间长度变化和短期融资中负债率来确定保费金额。第三,系统税制。2010年,IMF指出,金融债务没有保险存款、股本,征税即控制银行的债务数量。某种意义上,系统征税制,减少了金融风险担当动机和纳税人的冲动消费。

神奇的眼镜范文5

【关键词】刑事诉讼;延期审理;审判效率

中图分类号:D9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78(2015)10-106-02

一、司法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根据新《刑事诉讼法》规定,刑事案件的审理期限一般为三个月至六个月,特殊情况可以再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批准延期,并在第一百九十八条规定了延期审理的条件,在同年下发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解释》和《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试行)》也均对此进行了配套解释。此外,司法实践中申请更换辩护人、公诉人变更指控范围造成辩护人、被告人需要做辩护准备等情况也可能导致延期审理。

结合上述法律规定可发现,一般情况下刑事案件应在三个月内审结,重大、复杂案件报上级法院批准后在六个月内审结。这相对于1996年《刑事诉讼法》中“一个半月至二个半月”的规定,已经顺应实践需要而延长了审理期限,但审判实践中仍然存在超期的情况。因此,观察司法实践现状时,我们重点关注法院受理案件后超过三个月仍未审结的案件。如S省C市人民检察院提起公诉的为某某贩卖罪一案,公诉机关于2013年12月提起公诉,该案于2014年2月首次开庭,随后久拖未决,公诉机关对法院承办人依法发出了纠正违法通知书,但至今历时约一年该案仍未宣判;又如秦某等三人制造一案,人民法院在2014年7月11日受案后,应在10月11日前审结,而该案却在11月21日宣判,且未提供延期材料。

二、延期审理司法实践混乱的原因

由于个案情况千差万别,延期审理应涵盖有推迟开庭时间和暂停法庭审理两方面的含义。案件的审判应系线性过程,而非局限在法庭庭审中的点性过程,案件从受理到宣判都处于审判过程之中,故诉讼参与人或公诉人申请延期审理的时间点可界定在宣判之前,可以在庭审之前、庭审之中和庭审之后。如庭审之前,诉讼参与人向法庭申请证人出庭,法庭允许后因该证人时间安排问题需要改期开庭的,法庭即可宣布择日庭审;庭审之中,被告人当庭拒绝辩护人为其辩护,要求另行委托辩护人或要求法院指定辩护人的,法庭同意后应宣布延期审理;庭审之后,公诉人或辩护人提出新《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九十八条所规定之情形,法庭同意后可以延期审理。此外,在案件审理过程中,也的确会发生法官因期限届满而主动向上级法院申请延期审理或“协调”律师或检察院来延长审限的情况。因此,延期审理包含两种含义并不违反新《刑事诉讼法》关于审限的规定。

(一)案多人少的办案压力促使办案周期被动延长

当前社会处于转型期内,各种小矛盾、小纠纷引发命案、大案的情况频发,法、检系统以及社会民众对刑事案件审判的精细化程度要求越来越高,而法官的入职门槛较高,且需要办案经验的积累,为此案多人少的办案压力一直在逐渐增大,一名法官往往同时办理几个案件,而送达、排期开庭、辩护人阅卷、庭审、评议等诉讼活动会占用大量办案时间,这种情况无疑会影响个案办理的效率,从而导致部分疑难、复杂案件需要经过延期审理来争取更多时间,以保证审判的质量和效果。

(二)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增多致案件工作量加大

被害人或其亲属提起的刑事附带民事赔偿诉讼大量增多,而被害人或其近亲属民事赔偿的问题十分复杂,案件审理期间需要开展大量的调查、调解等细致性工作,因此需要法官协调及沟通的问题很多,要占用大量时间。部分法官与笔者的接触交流中反映出他们对待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态度比较消极,因为一方面相关法律规定附带民事诉讼的赔偿范围较窄,另一方面被害人或其近亲属的赔偿要求往往大大超乎上述范围,且因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导致附民诉讼原告人参与诉讼时法官需要对其进行大量的指导,同时还要进行大量的安抚劝慰工作,一旦处理不当极易引发涉稳事件。要妥善处理好附民诉讼,法官必须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②。

(三)相关法律缺乏具体操作程序,致司法实践中部门间协调需耗时费力,迫使延期审理出现

新《刑事诉讼法》实施以来,对于刑事案件特别是可能判处死刑的案件的证据要求被大大提高,对客观证据、鉴定意见、技侦证据等的要求愈加规范。但有关技侦证据的收集在侦查机关并未下发统一的具体操作程序,以致存在法检两家协调、补证的情况。如2014年的曾某某等人制造一案中,虽然公诉机关在审查时即要求对技侦证据予以转化,负责采取技侦措施的部门也同意提供,但因具体审批手续、转化方式等问题将转化证据的时间一拖再拖,直至案件首次开庭后两个月才予以提供。因该证据较为重要,故法官协调公诉机关采取退回补充侦查的方式争取时间,这种情况下公诉人即有必要对案件延期审理。

(四)法官受传统办案理念思维影响,法律更新不及时

如前文所述,新《刑事诉讼法》对审理期限相比以往《刑事诉讼法》进行了延长,但在少部分疑难案件上仍难以满足审限需要。实践中在需要延期审理时,往往听到法官提出“律师申请延期一个月”的情形。为此笔者翻阅了相关法律,发现其法律依据来自于1998年9月8日起施行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一百五十六条第二款之规定,该解释系对1996年《刑事诉讼法》的司法解释,现已因2013年1月1日实施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解释》而失效,因此应不可再适用。需要指出的是,虽然该解释已失效,但新《刑事诉讼法》以及新的司法解释并未对此作出新的规定,那么辩护人根据第一百九十八条申请延期审理,就应该局限在现有审理期限之内,不应再计算一个月的时间。当然,新旧法律交替所产生的困惑不仅让有习惯性办案思维的法官一时难以适从,也存在于一些业务指导书籍之中②,这需要立法、司法部门在相关规定、意见殊予以解释。

(五)对超期审理追责不够

1.法、检应用系统不对接导致检察机关监督弱化。事实上,法院的办案系统推广较检察系统更早开展,审判管理办公室也早已成立,该机构负责对案件日常流程、节点、期限进行督查。虽然检察系统的“刑事审判监督平台”可以查看法院审理期限,但究其是否延期、如何延期的情况只能依靠与承办人交流得知,法、检两院应用系统的不对接,使检察机关对审理期限的监督失去实质意义。

2.法院内部应用系统对流程监控不严格,缺乏实质审查。笔者曾在法院工作,虽然法院统一办案系统推广多年,案件管理流程制度也早已下发,但办案过程中“事后补充审批手续”的情况是广泛存在的。各个法院唯恐年终考核指标落后的心态,给上述情况提供了可乘之机。因此,虽然2009年12月31日的《人民法院工作人员处分条例》中第四十七条规定了拖延办案的后果,但事实上极少有法官会因此受到追究。

三、我国延期审理问题的完善路径

(一)严格执行既有合理规定

1.因被告人可能判处死刑或者附带民事诉讼的案件,以及有新《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五十六条③规定的情形之一的,应在审理期限期满前十五日前层报上级人民法院,有权决定的人民法院不同意延长的,应在审理期限届满五日前做出决定。

2.公诉机关提出补充侦查需要的,严格按照新《刑事诉讼法》规定,应由公诉机关发出“延期审理建议书”,合议庭做出同意补充侦查的书面决定,补侦的期限不超过一个月,公诉机关补充侦查完毕后,移送法院,案件的审理期限重新计算。公诉机关补充侦查,以两次为限。

(二)对期限规定不明的情况,应予以完善

1.当事人、辩护人及其他诉讼参与人提出调查取证等要求的,是否可以进行延期审理?对此部分法官认为,新《刑事诉讼法》第198条第(一)条所规定的延期情形,并未规定具体延期时间,且在刑事诉讼法司法解释的第222条也未明确规定具体延期时间,故因此而申请延期的时间不应计算在审理期限之内,如申请重新鉴定,鉴定时间不受法官掌控,因此该期间计入审理期限不合理。但该种理解势必会架空刑诉法对于审理期限的规定,造成因辩护人申请,而将审理期限无限制延长的情况。

笔者认为,当事人、辩护人及其他诉讼参与人提出调查取证等要求的,合议庭审查后同意的,应做出延期审理的书面决定。延长的期限目前无法律规定,通过上文对新旧刑事诉讼法关于审理期限的分析,建议明确规定该种延期审理的期限不单独计算,应计入案件审理期限内。

2.因申请回避而延期审理的,建议规定该期限为三天,且计入案件审理期限内。

3.当庭拒绝辩护人为其辩护,要求重新指定或委托辩护人的,考虑到新的辩护人需要做辩护准备等工作,建议规定该期限为五至十天,且计入案件审理期限内。

4.因特殊情况申请最高人民法院批准延期,最高人民法院经审查予以批准延长。但目前规定并未明确该期限。建议仍应明确规定为一至三个月。到期后仍不能审结的,可以再次提出申请。不能让最高人民法院的批准成为案件无限延期的理由。

(三)加大检察机关审判监督力度和审判机关超期审理追责力度,是将滥用的延期审理拉回正途的有力手段

法检系统进行对接,共享刑事案件实时流程信息,才能让刑事审判监督落在实处。

(四)寻找“快速审判”的新出路

综合上文所述,法院未严格按审限审理,似乎未侵犯他人利益,因为如被告人处于羁押状态,则羁押时间将折抵刑期。但实质上笔者认为,拖延审理、超期审理侵犯了被告人的“快速得到审判”的权利。事实上“快速得到审判”的权利(简称为“快决权”、“快处权”)并非笔者独自所关注。一方面因为经常接触犯罪嫌疑人,他们多数都表达了这样的诉求;另一方面就是司法改革的大潮中,某些地区在尝试“轻刑快处”等程序设计,目的亦是设立快速审判程序,提高审判效率,并且在拟稿中还提及被告人有启动程序的选择权,在打击犯罪的同时,体现了保护人权的刑法本意。

四、结语

综上所述,延期审理的不当甚至滥用必须引起重视。对现有规定的严格执行、完善和新理念的破冰,都充溢着法学人对中国法治的理想和憧憬。不管前进的步伐是快是慢,都希望刑事诉讼中的延期审理回到正轨、规范运行。

注释:

①张军,陈卫东.新刑事诉讼法疑难释解[M].人民法院出版社, 2012:295.

神奇的眼镜范文6

摘要:经济效益审计是现代企业中内部审计的一部分,是对传统审计模式的升华。为了适应企业的管理模式,实现企业的最大效益,审计工作的重点发生了转移,由传统单一的财务审计转为更加具有全面性的经济效益审计,从而实现了审计工作的全面性和有效性。

关键词:现代企业;经济效益审计;审计框架

中图分类号:F2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3-0-01

一、引言

现代企业实现经济效益的主要途径是根据市场需求情况制定市场需求计划,以市场为导向进行企业的组织生产活动。然而,经济效益最大化的实现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企业内部有效的管理机制和审计监督。本文首先界定经济效益审计的涵义和主要内容,并详细介绍经济效益审计的重点和难点内容,最后构建现代企业经济效益审计的框架,帮助企业实现经济效益审计在实践中的应用。

二、经济效益审计的涵义

所谓经济效益审计是指现代企业内部的审计人员依据审计评价标准,按照一定的审计程序对企业资源的优化配置情况的经济性、有效性以及后果性进行全面系统的评价和考核,然后根据经济效益审计评价的结果,建立相应的完善机制,从而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扩大企业的经济效益的活动。

三、经济效益审计的主要内容

1.经济效益审计的一般性内容

经济效益审计的一般性内容包括企业的销、经营决策、目标计划、内部控制等管理职能活动;基本建设与技术改造、科技开发等活动;对外投资、兼并、重组及资本运作等活动。

5b9

(1)管理职能活动的经济效益审计。管理职能活动主要包括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等。经济效益审计活动在经营决策阶段应用的主要作用是为企业对经营决策提供数据支撑,保证决策过程的可行性和实用性;经济效益审计在目标计划阶段应用的主要作用是协助企业制定切实可行的战略计划和目标,为计划的长远性提供基本论据;经济效益审计活动在控制环节的主要作用是强化企业的成本控制和质量控制,从而保持企业的竞争优势。

(2)技术改造、科研活动的经济效益审计。经济效益审计能够促进企业的技术改造、科研活动。因为经济效益审计是以经济效益的最大化为审计标准的。

(3)产销全过程的经济效益审计。首先是生产资料的设计活动。通过定量分析,掌握有效利用率,加强对生产资料使用情况的监督。其次是成本和资金的审计。资金是企业正常运转的重要保障条件,应全面提高资金的使用率。

2.经济效益审计的重点和难点

(1)从现代企业整体利益出发,有重点地选取经济效益审计项目。在选择经济效益审计项目时,需要考虑以下几方面的因素:第一,经济效益审计项目选择与经济责任制相关。经济责任制是现代企业经济责任人必须履行的经济责任,因此,在选择经济效益审计项目时应该以经济责任为出发点,重点应在企业决策责任、投资经济效益责任等。第二,经济效益审计项目选择与企业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相关。由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会给企业带来一定程度的风险,因此,在选择审计项目时,重点应放在企业的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上。第三,经济效益审计项目选择与企业战略相关。企业的战略管理是保证企业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是实现企业总体计划目标的保障机制。因此,在选择经济效益审计项目时要站在企业长期效益的高度,重点对经济战略效益进行审计。

1742

(2)从完善经济效益评价标准出发,解决经济效益审计依据科学化难题。经济效益审计评价标准的制定能够有效地对审计过程进行评价,是经济效益审计结果的重要参照标准,因此在编制评价标准时要充分考虑审计过程中的各种决定因素,并按照一定的编制原则进行经济效益审计评价标准的建立。第一,要充分考虑系统性原则。系统性原则是充分考虑经济系统中相互关联、相互制约的因素,从而提高系统运作的衔接性和全面性。第二,要充分考虑评价标准的可行性。评价标准制定的目的是为了检测经济效益审计结果是否达到了预期要求,是企业努力的方向、目标,制定可靠的评价标准能够促进企业的发展。

四、构建现代企业经济效益审计框架

现代企业经济效益审计框架主要由八部分组成,分别为审计目的、审计职能、审计主体、审计对象、审计标准、审计方法、审计程序和审计时间组成。

1.审计目的。现代企业的根本目标是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审计的目的主要有三个方面:其一,有助于企业建立完善的内部管理手段和控制制度,从而帮助企业实现从管理要效益;其二,有助于降低企业的系统风险、经营风险以及投资风险,从而降低企业的经济损失,实现从风险中要效益;其三,有助于企业进行结果分析,从而帮助企业发现影响经济效益的关键因素,从而实现从经营中要效益。

2.审计职能。经济效益审计职能从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进行体现。定量方面,企业效益的实现是以货币的时间价值为基准进行度量的,这种方法能够直观的体现影响经济效益的因素,可行性和有效性较高;定性方面,企业效益的实现是以规避风险所降低的风险程度和损失为基准进行衡量的,直观性较差。

3.审计主体。现代企业经济效益审计主体为具备专业技能和素质的,专门从事审计工作的机构或个人。

4.审计对象。现代企业经济效益审计的对象主要为企业的管理活动、生产活动、经营活动、投资理财、经营决策以及技术研发活动。

5.审计方法。开展现代企业经济效益审计主要采用的方法包括:审计查证法、经济效益比较法、经济活动分析法、技术经济论证法以及审计评价方法等。

6.审计标准。开展企业经济效益审计的标准主要有两类:其一,内部审计准则、规范;其二,经济效益审计评价标准。后者主要包括企业各种计划、定额标准、业务规范和各种技术经济指标。

7.审计程序。现代企业经济效益审计程序分为审计计划阶段、审计实施阶段、审计报告阶段、后续审计阶段以及审计评价阶段。

8.审计时间。现代企业经济效益审计时间应与企业的生命周期相同。可根据不同阶段不同的经济活动进行相应的事前审计、事中审计和事后审计,从而确保经济活动的安全运行。

五、结语

经济效益审计过程是企业审计过程的主流趋势。因此,现代企业应该根据市场机制的特点,不断调整经济效益审计的标准,完善企业审计结果中存在的不足,积极发挥企业的优势,实现企业的利润增值和经济效益最大化。

参考文献:

[1]苑小英.试论现代企业内部审计的必要性[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8(01).

[2]莫肇培.企业经济效益审计浅析[J].企业财务与审计,2008(05).

上一篇燕麦的营养价值

下一篇智能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