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线路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电力线路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电力线路

电力线路范文1

广西电力线路走廊管理现状

(一)管理模式1、有审批,但无登记。在计划经济时代,电力管理部门是电力建设项目审批部门,同时也是电力建设单位。输电项目一般会取得发改委对电力线路工程的项目批复、规划部门的线路路径批复、土地管理部门的占地批复等等。这些行政许可说明了该电力线路的建设单位具有了某工程项目的建设资格或权利,或者说明了该电力线路通过某地段的资格或权利,但并不表示建设单位已经合法的取得了电力线路走廊内土地的使用权。2、有补偿,但无征地。按照《土地管理法》、国家土地管理局《确定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的若干规定》等法律法规的规定,建设使用土地必须依法申请使用国有土地。由于我国二元结构的土地所有制,在繁华城市,如果建设用地是国家所有,电力线路走廊用地可以通过划拨或者出让的方式获得;在广大农村,如果土地为集体所有,电力线路走廊用地必须办理征用手续,首先由政府征收为国有土地,否则国有电力杆塔占用的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仍属于农民集体所有。《物权法》实施前,对施工过程中因植物砍伐、设施拆迁等造成损害的,电力建设企业根据《电力设施保护条例》,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一次性补偿。这种“一次补偿、永久占用”方式实际占有了塔基部分的土地以及电力线路走廊用地的地上空间权,但由于没有办理征用手续,即使已经支付对价,也不代表电力设施产权人已经代替农民集体取得了塔基部分的土地使用权,或者当然取得整个线路走廊的地上空间使用权。

(二)管理矛盾《物权法》实施后,根据《物权法》第一百三十六条的规定,建设用地使用权人可以对土地的地表、地上或者地下等不同空间进行分层利用、单独设定。而电力线路出于安全要求,按《电力法》、《电力设施保护条例》相关法律、法规规定,限制了线路下方权利人的权利行使。电力线路走廊内从事种植的经营人,种植什么、生长多高都要受到限制,建设建筑物或构筑物的高度也受到了限制,在经营过程中的操作也受到了妨碍和限制,如应用某些超高的现代农业机械进行作业等。显然土地承包人的经营权收到了限制,因此降低了效率,减少了受益。由于《民法通则》和《物权法》的相关规定禁止电力线路走廊建设损害已设立的用益物权,土地承包权经营权人和宅基地使用权人随时有要求电力线路产权人排除妨碍或赔偿损失的可能,这无形增加了电力线路走廊不确定的法律风险并对电力线路走廊管理产生巨大影响。1、补偿矛盾导致妨碍电力线路走廊建设现象严重。电网建设过程中,一些单位或个人对青苗费、征地费、拆迁补偿费要求过高,以补偿不到位等理由恶意阻挠施工,项目工期严重拖期,导致电网建设工期大大延长。以广西为例,受清赔影响的工程占在建输变电工程的30%,而受阻两年以上的电网建设项目占受阻项目的14%。一些居民在线路走廊经过的地方违规抢建房屋等建筑物、构筑物、植物,导致线路建设成本增加7%~12%。由于线路走廊建设拆迁,可能会引发人身伤亡事件或,引发负面舆情事件。2、缺乏登记导致违章建筑物或构筑物清理遇到严重阻力。电力线路走廊内无证盖房、违章建房导致建筑物与电力线路的距离不符合要求,在线路建设和维护过程中,容易产生人身触电伤亡事故。在市政道路改建过程中,电力线路架设或敷设与铁路、轨道交通等进行建设时,没有相互沟通协调,或者双方执行标准不同,导致架设的设施相互妨碍,从而带来重大安全隐患。解决相邻妨碍的规则是保护在先权利,前提是在先权利合法合规,物权登记成为证明在先权利合法的关键证据。物权登记的缺失会导致电力设施产权人在权利主张时遇到不必要的阻力。3、权利冲突导致走廊内的线树矛盾问题难以解决。随着国家退耕还林政策和林权制度改革的实施,各地不断扩大林区和绿化面积,加重了树与导线之间的矛盾。一些地区在电力线路走廊内大量种植“速成桉”等高杆植物,发生植物碰触线路事件,导致电网运行故障。有些林木所有权人以暴力威胁,索要高额费用,阻碍相关单位清障性砍伐或修剪,导致线路维护成本高。一些基层供电局每年因为维护线路走廊支付的砍树费用就超过200万元。

广西电力线路走廊主要物权风险

现行的法律制度没有充分考虑计划经济体制下原有的一些做法,以及新法施行后的一些配套制度。法律体系不完善体现在:

(一)物权登记缺失电力线路走廊用地一般包括电力线路铁塔基础用地、电杆和拉线用地以及电力线路保护区(含电力线路跨越)的土地。由于法律法规没有对电力线路走廊用地有统一的规定,各地政府部门依照《土地法》、《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等法律法规和政策自行制定征地程序、操作方法和赔偿标准。部分省市规定,架空电力线路保护区不征地也不办理土地使用证。如:江西省政府办公厅印发的《江苏省电网建设征地拆迁补偿实施意见》规定,电力线路走廊用地不征地,但没有明确杆塔占地是否征地。部分省市如《湖南省电力设施保护和供用电秩序维护条例》则明确:电力线路铁塔基础用地需办理用地手续;电杆、拉线不需办理行政审批手续;架空电力线路保护区不实行征地。广西与大多数省份做法一样,对铁塔基础占地、拉线杆塔的主坑和拉线坑,按照国家和自治区有关城乡基础设施征地的规定进行补偿,不办理征地手续,无建设用地使用权证,只将线路路径报有关政府部门备案。对于架空电力线路保护区内的土地不征地、不补偿。原因是电力线路线长、分布广、技术要求高,使用土地的方式与道路建设等具有本质区别,它不改变土地的权利归属,不改变土地的效用,也非常少地限制土地的收益,所以不征地。如果都实施征地,一方面将会形成无数条看不见的“万里长城”,另一方面将会阻碍电力发展速度,增加电力建设成本,而这些加重的成本最终都会由消费者承担。《物权法》施行后,由于缺乏配套的地役权登记制度,电力线路走廊用地无法对抗第三人,实践当中,供电企业相当数量的建设用地没有办理物权登记或者物权变更登记。材料缺失、政策变迁、涉及到用地指标等原因,物权登记办理越来越难。由于没有办理土地使用权登记手续,电网企业土地使用权存在瑕疵,缺乏充分的证明效力以及对抗善意第三人的法律效力。如果原土地权利人对土地使用权再行处分,电网企业的合法利益将得不到维护。另外,不办理物权登记手续,将导致土地使用权不明确,由此带来的巨大风险,将直接影响供电企业对后续线路建设和改造等投入,最终影响广大用户的用电质量,同时也阻碍了电网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二)物权制度不足现有的电力线路走廊的制度设计还不能保障法律关系的稳定,有效保护和协调各方利益。法律治理工具存在的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现行法律措施法律法规中缺少能有效解决电网线路走廊问题的措施。部分法律理论虽然有自身的优点,但都还不能完全解决存在的问题。体现在:第一,相邻关系调整的不足。《物权法》规定,不动产权利人因铺设电线必须利用相邻土地、建筑物的,该土地、建筑物的权利人应当提供必要的便利。《物权法》对使用他人土地规定了两种制度:相邻关系制度和地役权制度。电力线路走廊是适用相邻关系还是适用地役权制度,这对电网发展具有全局性影响。相邻关系是法定的、无偿的,并且是无固定期限的,适用相邻关系无疑对于电网公司较为有利。但是,相邻关系是法律对邻近不动产利用所做的最低限度调节,对“最后一公里”的低压线路特别是沿墙线等的适用是较为合适的,但是高压电力线路往往跨过好几块不同地产,杆塔之间并不邻近,缺乏适用的空间条件。特别是相邻关系一般是无偿的,这对于电力线路走廊通过的土地使用权人来说未必不是显失公平的。因此通过相邻关系解决也是不尽合理的。私人财产所有权受到剥夺,合法权益得不到保障,这与物权法公私权益平等保护的立法本意也是相违背的。第二,地役权保护不足。地役权是我国物权中用益物权的一种,即通过合同约定,需役地人对供役地人的土地进行利用,以提高自己不动产的效益,是在不排除所有权人占有的情况下,对供役地的一种限制。地役权解决电力线路走廊问题从法律层面上讲是可行的。通过协商签订地役权合同,可以使电力企业和电力线路走廊内的土地所有权人或者使用权人清楚自己所负担的义务,明确双方权利义务,有利于减少电网建设阻力,增强土地所有权人和使用权人维护电力线路走廊安全的自觉性。但是地役权的取得需要订立地役权合同,支付对价并有期限,还需进行登记。现行地役权制度一方面缺乏配套登记等相关规定,另一方面只有普通地役权的规定,在《物权法》中没有明确规定公共地役权制度,当双方当事人协商不一致时,电力线路走廊建设方如何取得所需的地役权没有法律依据。电力线路长距离、涉及面广的特性,使得走廊内任何一个权利瑕疵,都将影响到整条线路的建设和运行。如何解决当事人以私权保护为借口提出不合理要求,阻碍和妨碍电力线路走廊建设,成为现行地役权制度所不能解决的问题。第三,通过权调整的不足。主要指架线通过权,是指需役地使用权人将电力线路通过供役地的地表、上空或地下而在供役地上设立的权利。通过权本身是个英美法概念,使用债权原理解决物权问题,这与坚持物权和债权严格区分的大陆法系物权法不一致,在我国施行具有较大难度。且通过权以双方协商为主,不具有强制性,商业性质较为浓厚,大大增加补偿费用,增加电网建设难度,缺乏可操作性。

广西电力线路走廊物权风险防范途径

用益物权分层开发已经得到法律的确认和保护。但是分层空间是一种资源的理念还没有得到广泛的认知和认同,地上空间权做为一种可以由权利人自由支配的资源进行管理,势必会影响到权利人的权利支配和利益预期,引起电力线路走廊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利益纷争。必须进一步完善电力线路走廊法律制度。

(一)增加公共地役权制度立法机关、政府部门均应高度重视电网线路走廊在《物权法》规制下出现的新问题,共同推动公共地役权等法律制度早日出台。公共地役权制度增加的内容包括:一是明确公共地役权取得制度。地役权可以由双方当事人协商一致设立;当双方协商不一致时,借鉴《意大利民法典》、《俄罗斯联邦民法典》的规定,基于公共利益,可以依据法律的直接规定、法院的判决、行政机关的决定来设立;二是按照相邻权及公益事业的原则,法律直接规定关系民生的380伏以下电压等级电力线路所有者无偿取得电力线路走廊的地上权且无需登记;三是已经合法取得地役权的电力线路走廊,电力线路可以在权利规定的空间内无害通过,并对侵入权利空间的高杆植物以及建筑物和构筑物无偿排除妨碍;四是根据“法不溯及以往”的原则,处理《物权法》颁布前的电力线路走廊,以保证原有的法律关系的稳定性。公共地役权制度增加的途径包括:一是修改《物权法》时,在地役权部分增加公共地役权这一类型;二是在制定有关《物权法》适用的司法解释时,增加公共地役权制度的内容;三是通过修改特别法的方式,在修改《电力法》和《土地管理法》时,明确电力线路走廊利用公共地役权的途径和方法。

(二)完善地役权登记制度《物权法》第一百五十八条规定,地役权采取登记自由主义,自地役权合同生效时设立,可以不登记,同时地役权采取登记对抗主义,未经登记不得对抗善意第三人。对地役权予以登记除取得对第三人的对抗效力外,还有提醒规划部门统筹规划,建设许可部门限制建设许可的作用。《城市规划法》城乡规划确定的输电线路走廊受法律保护,禁止任何人擅自改变用途。在现实中,由于建设规划、建设许可部门没有合适的渠道,了解电力设施布局状况和征求电力部门意见,进行地役权登记将有力地扭转这种被动局面。要积极推动相关立法,明确登记机关、权利类型及内容,简化登记程序,加强登记信息的公开与共享,方便相关行政机关规划或审批,方便相关权利人查询。

电力线路范文2

1.规划因素

在电网线路改造的工程中,无论是城网还是农网,新建线路中的杆塔间距都要比原来的大,超出了原来光缆设计的运行要求,但是所使用的光缆和金具却没有进行更换。这样直接增加了纤芯的受力,导致断芯现象的发生,从而影响到供电的可靠性。对电力线路的规划设计没有长远的意识,不具有前瞻性,在对电力线路规划设计时,没有和城市的路网规划建设相互协调。这对以后电力线路的运行管理增加了很多的负担,也增加了很多不安全因素。在对电力线路进行总体规划时,只考虑到当下的效益,没有考虑到未来的经济效益,在投入使用后出现很多隐患,不但影响到供电的质量,还增加了对其维护的成本。

2.外力因素首先,优点汽吊车驾驶员缺乏安全意识,对配电线路不在意,在没有人监护时,在配电线路的安全距离内违章作业。近些年,由于城市规划引起的此类事故有所增加。其次,在城市道路扩建的过程中,道路被加宽,原来在路边的部分电杆暴露在路中间,为行车带来安全隐患,汽车撞杆事件时有发生。在市政规划时,规定电杆只能设置在道路两侧,而在道路两侧还有防护林,导致树枝和电线的互相牵绊,影响到线路的运行。此外,在市政道路施工中,与供电部门没有相互协调,不能够将道路的扩建和线路的走向调整相互结合,从而影响到后期的改建。而一些汽车驾驶员在行驶时的麻痹大意也是引发汽车撞杆事故的原因。再次,在比较偏僻并且海拔比较高的地区,电力线路经常遭受自然灾害的破坏,比如雷击,在野外由于地形和特殊地质条件的影响会使电力线路的安全运行受威胁。

二、增强电力线路运行管理的措施

作为电力线路运行管理、事故处理和倒闸操作指挥机构的电力调度,是电力线路稳定、安全运行的保证。只有加强对电力线路实施控制和运行管理,才能保证电能生产的正常运行、保证合格的电能质量、有较好的经济性,保障自身的安全稳定。加强和提高电力线路的运行管理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加强电力线路运行的安全管理

随着电力调度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其安全工作也越来越现代化。做好电力调度的安全管理工作,能够极大地促进电力线路的安全稳定运行。因此对电力线路运行管理要与实际相结合,避免所有人为的误调度事故、误操作事故和擅自停运设备等不服从调度指令的事情发生,从根本上深刻认识到实行电力线路运行管理的重要性,加强工作人员的调度纪律,提高思想认识,有效保证电力线路的安全、经济、优质运行。

2.加大各种投入

加大基础设施、管理与维护以及技术上的投入。包括增设线路回路或变压器,把原有的旧变压器用节能变压器替换,以降低线损。把无功补偿设备加装在用户终端,在负荷的有功功率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增加负荷的功率因数,降低负荷所需的无功功率,从而降低变压器和线路中的电能损耗和有功功率。充分利用发电机和调相机的无功功率对发电厂和变电所的变压器选择正确的分接头,以便尽可能提高运行电压水平,降低电能损耗。在电力线路检修时要尽量减少停电的输电线路条数。技术上保持在交叉、跨越的线路上要留有一定的间隔距离并开发新技术。

3.加强电力线路运行维护

加强操作管理提高电力线路运行质量,减少设备遗漏隐患,切实提高调度人员的安全思想意识,严格执行规章制度,坚决反对一切习惯性违章现象。维护工作主要是定期清扫线路、变压器、断路器等的绝缘套管,清除与导线相碰的异物。

三、总结

电力线路范文3

在110千伏电力线路中,因为自身缺陷、人为因素、自然因素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导致其故障频发,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设备缺陷导致线路故障。110千伏电力线路的设备自身存在较多的质量问题,如绝缘层质量差,电线中的铜铝质量不合格,保护层厚度、电杆的尺寸均不同程度存在着质量隐患。由于长期暴露在外界环境,就会严重受到腐蚀,也会加速线路的老化程度,从而引发线路故障。二是人为因素。因为110千伏电力线路与人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也就很容易受到人们日常生活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因为人们在生产生活中有意或无意的行为,对线路造成破坏。同时,在我国城镇化进程中,因为空间比较狭窄的缘故,容易因为不规范操作、蓄意偷盗等行为而导致线路故障,严重影响电力系统的稳定及人民群众的安全。三是自然因素。从110千伏电力线路来看,由于其长期处于外部环境中,就很容易受到暴风雨雪、雷击等自然因素的影响,从而导致线路故障。在雷击的作用下,线路就会出现跳闸现象。在冰雪等恶劣天气作用下,就会导致线路断线、电杆断落、坍塌,遇到地质疏松的地方,线路塔基或电杆也容易出现倒塌、倾斜,从而造成严重的事故。正因为在多种外在因素的作用下,就会导致线路故障频发,对110KV线路安全运行造成影响。

2.故障维护的有效措施

针对电力线路故障问题,必须采取行之有效的对策,加强维护和管理,有效处置故障做好预防,将故障发生率降到最低,从而保证电力安全运行。对于电力线路运行故障问题,我们应该采取有效措施对故障进行维护,从而确保电力供电的稳定性、可靠性。

2.1采取维护技术一是利用中性点进行接地。从中性点直接接地系统来看,主要是在相电压作用下产生闪过电压。从中性点不接地系统来看,则主要是在线电压作用下出现闪过电压。经过比较可以看出,接地方式产生的闪过电压数值要更低些,也会影响绝缘性能。从经济角度分析,随着电压的降低,采用降低绝缘性能的所耗费的成本就越少,因此,直接接地系统比非直接接地系统所耗费的成本就越低。从线路安全角度分析,电压越高,线路运行就更加安全可靠,而不容易产生断损问题。适当地拉开线与线的间距,鸟类要想在上面栖息就比较困难,从而就会使鸟害对线路的影响降到最低,同时,也会增强线路的耐电压能力,也对自动重合闸进行了有效地保护,进而保证了线路的安全性、可靠性。因此,利用中性点直接接地的方式,不仅可以有效地建设维护费用,而且可以极大地增强线路的安全性与可靠性。二是做好自动重合闸设备的安装。由于电力线路长期在自然环境中,很容易受到风霜雨雪等自然外力带来的影响,从而对线路运行产生严重的障碍。加上线路不断增加,容易使不同的电线混合,从而造成线路故障问题。采用安装自动重合闸的方式,在切除故障后,电弧也会自动熄灭,也会使其绝缘强度迅速恢复。在完成线路重合后,马上可以恢复继续供电。由此可以看出,自动重合闸可以极大地增强电网线路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三是应用数字化技术。采用光纤复合架空相线(OPPC)或光纤复合架空地线(OPGW)技术,在线路上分段安装实时监控设备,能够将电力线路运行情况快速及时地反馈到电网监控及调度部门,电网监控及调度部门可以对线路运行状况进行实时监控,线路出现异常或故障时,安排维修人员及时进行抢修,从而保证线路运行的安全性。

2.2减少人为破坏一是从严打击。要加大对电力线路的巡查力度,采取轮班巡查的方式,抓住重要线路段、重要时间段,对电力线路进行巡查,一旦发现问题,果断采取措施。对于发现的破坏线路、偷盗设备等行为,要联合公安部门,依法从严打击。对于因为其他工程施工、砍伐树木而对电力线路、电杆等造成损坏而导致线路故障的行为,必须严厉惩处。二是注重宣传。电力工作是影响着千家万户的民生工程,与人们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因此,只有让广大人民群众广泛了解,才能更加理解和支持我们的电力事业。这就需要进行大力宣传,给群众宣传电力方面的法律法规,让更多的群众懂得依法依规安全用电,从而减少对线路的破坏,并主动配合做好线路及设备的保护工作。要加强对电力工作人员的安全培训与技术培训,不断提高电力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增强专业技术人员的规范施工、安全施工意识,提高电力施工水平,这样才能确保电力工程施工质量。三是加强日常管理。要加强对电力线路工程施工的管理,加强巡视力度,要求施工方严格按照安全规定要求施工,对吊车等大型工程设备,要进行严格监控,严防因为施工不当而破坏电力线路,从而造成线路故障。如果110KV电力线路与公路相距较近,就要组织科学严密的保护体系。要加强制度建设与管理,科学分工,明确责任,确保电力线路运行有专人专管专抓,保证责任细化分解落实到每个具体工作人员的身上。

2.3积极应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在电力线路管理中,要充分考虑到自然环境所带来的影响,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的措施。一是做好防雷措施。在搭设杆塔的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到防雷措施,尽可能地选择电阻性偏低的土壤,要确保杆塔自身具有较强的防雷水平,采取安装避雷设备的方式,尽可能地降低故障率,对拉线进行调整,使杆塔间所受的力比较均衡。二是做好巡视防护。要在冬季和汛前加强巡查,一旦发现导线断股、拉线缺失、绝缘子破损、杆基缺土等,要及时采取应对措施,以防问题进一步扩大,以防发生断线倒杆等更为严重的问题。

2.4建立合环模板要根据配电网合环操作对模板进行简化,充分发挥配电自动化系统,将相关数据录入后,通过读入相关负荷数据,对点界面开关盒进行点击,就能够准确地计算合环电流。作为调度员,要根据计算结果严格审视合环操作,准确估价其可行性,从而最大可能地增强合环电流计算精准性。

3.结语

电力线路范文4

【关键词】电力线路;路径;选择;定位;设计

0 前言

在工程项目的建设中,工程设计对工程造价而言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其会在很大程度上对电力线路工程建设的环境及经济等方面的效益产生影响。本文主要就电力线路设计中路径的选择作以下相关分析。

1 电力线路中路径的选择

图1 电力线路路径选择的施工总说明图及附图

在电力线路路径的选择中通常分为野外选线和图上选线两步。图上选线指的是先设计出若干个路径方案,然后收集相关资料并进行野外勘察,从经济及技术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并获得有关部门签订协议书,从中选出一个最合适的路径方案,经上级部门审批后,再到野外进行选线,以进一步确定线路路径,接着开展线路终勘及杆塔定位等一系列工作(如图1)。

在路径的选择中,需包括以下内容:

(1)线路的长短;

(2)线路所需材料、设施消耗量及总投资的对比等;

(3)施工、运行维护的难易情况,所经地段的地形、地质、地貌以及对作物的影响等;

(4)杆型的选择,技术方面的政策及难易程度等[1]。

在线路的选择中,线路的安全运行是首要条件,通常选取线路长度短、转角度数小且转角少、地形地质好、占良田少、少拆迁、对环境破坏少、河道少、便于运输维护及效益高的线路方案[1]。另一方面,施工前应和线路建设中所涉及到的城镇建设、铁路交通、邮电通讯以及工矿企业等做好协商,并签订相关的协议,以使线路的建设更加顺利。

2 电力线路中杆塔的设计和定位

2.1 杆塔设计的原则

在线路工程中,杆塔必须具有较好的强度、稳定性及荷载力,此外,它还必须具有较好的抗撞击及抗裂能力。对杆塔进行设计时,除了要重视上述多重因素,还应从经济、实用及美观等方面考虑。底盘、卡盘、托线盘都是杆塔设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进行设计时,必须根据设计的相关要求选择高质量的原材料,另一方面,钢筋及混凝土必须能使基础与地基间保持平衡状态,且基础中的主柱及底板都需达到设计中所规定的强度。

2.2 杆塔的定位

2.2.1 杆塔的室内定位

杆塔的室内定位指的是使用最大弧垂模板在平断面图上设置杆塔的位置。而室外定位则是把在野外把室内所设置的轩塔位置进行现场核对及校正,并以标桩形式把之固定好。杆塔位置的设置是否适当会在很大程度上对线路建设的合理性及运行的安全性产生影响。杆塔定位的主要要求:在任何气象环境下,导线中的任何一点和地面都处在安全距离的范围内(即限距)。但是在丘陵及山地中对杆塔进行定位时,为了使限距能够达到相关标准,必须借助最大弧垂模板对定位档距作有效确定[2]。通常先对转角、耐张、终端及跨越等特种杆进行定位,然后使用最大模板沿平断面图确定各耐张段的直线杆塔的位置,接着按照所排出的直线线杆塔的位置计算出该耐张段的代表档距,从而算出导线应力,进而再算出km值。排完一个耐张段后,再排下一个耐张段,直至线路中的所有杆塔都排完。

2.2.2 杆塔的室外定位

完成杆塔的室内定位后,整个线路的杆塔位置及形式都已基本确定,此时,可到现场对杆塔位置进行桩定。丘陵地带及山地地区地质复杂且地形起伏通常较大,为了保证室内定位所使用的勘测资料和现场一致,在室外定位时,应对立杆塔处的相关资料进行详细核对,并根据现场杆塔的实际情况对其位置作适当调整。另一方面,为了核对室内定位的成果,某些时候还必须在现场做一些相应的补测工作,如对对某些地点的横断面图进行核对;线路转角度数进行核对;对重要跨越栏中对地、物距离及最小档的档距进行核对;以为室内定位工作进行补偿并为之提供修改依据。

2.3 杆塔定位后的校验

杆塔定位结束后,必须根据设计的相关要求对其定位情况进行校验,在初步排定杆塔的高度及位置后,需对其各部分进行检查及效验,以进一步确定其位置是否达到设计标准(图2为杆塔的间隙图)。

图2 杆塔的间隙图

(1)导线悬挂点应力的检查。如果杆塔处在较高位置,当其悬挂点过高或两侧档距较大时,导线悬挂点的应力就会起所能承受的荷载大,在检查过程中,一旦发现这种现象,必须及时处理。

(2)悬垂角的检查。当高处的杆塔垂直档距较大时,导线避雷线的悬垂角就会比线夹所在位置的悬垂角大,当角度过大或出现较大偏离时,就会导致埋下隐患,此时,应根据设计标准把悬垂角纠正。

(3)杆塔基础的检查。定位后,如果杆塔的垂直档的档距较小,二水平档距较大时,应对杆塔的荷载能力有一定掌握,此时应对杆塔进行基础性检查,一旦发现不合格现象,应及时处理[3]。对于没有卡盘的地方应添加卡盘,如果添加卡盘后问题还存在,则可通过加拉线使杆塔保持稳定。

(4)对于垂直档距和水平挡距,可在定位图上进行测量,若垂直档距在图上的数值为最大弧垂时的数值,这样很可能会导致绝缘裙边出现积雨及积雪现象,此时绝缘子的强度及绝缘能力就会有所降低,为了在一定程度上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通常以倒挂形式对其进行安装,对于较偏远的线路,则把其放在位置较高的杆塔。垂直档距和水平挡距通常会有较大差距,此时绝缘子会难以承受导线的重量,为了避免出现这种现象,定位后可使用双串或若干片绝缘子,以使绝缘子的承受能力得到一定增强。

3 电力线路中杆塔施工质量控制的方法

(1)杆塔选择在电力线路的建设、安全运行、维修及经济效益方面都有着重要意义,因此,必须根据线路的具体情况对杆塔的结构及型式进行科学而合理的选择。在运输及施工方面有一定难度、垂直档距较大或需大跨越以及出线走廊受到一定限制的地区,选用铁塔;而丘陵、平地、运输及施工便利的地区,则可优先选用预应力混凝土杆及钢筋混凝土杆。

(2)杆塔所使用的材料、结构形式及受力形式都会对杆塔的强度产生影响,杆塔在电力线路在长期运行过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支持作用,其是电力线路中导线及避雷针的主要支持物,为了能在一定程度上保证其荷载能力,为了避免其出现严重的变形现象,必须对其刚度及强度进行有效控制,以促进电力线路的安全及可靠运行。

4 结语

在电力线路的设计中,路径的选择与定位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在线路的选择中需考虑地形地质、运输的安全、维修是否顺利以及经济效益等多方面因素,为了保证线路的安全运行,其在技术方面有较高要求,在实际工程中,必须根据工程的具体情况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并以科学而合理的方法对电力线路的路径进行设计及选择。本文主要从电力线路中路径的选择、电力线路中杆塔的设计和定位、电力线路中杆塔施工质量控制的方法三方面作了相关分析,以此为同类工程提供相应参考。

【参考文献】

[1]田云.关于电力线路设计路径的选择与定位的探讨[J].科技致富向导,2011(23):115-117.

电力线路范文5

电力线路对铁路的距离要求需同时满足电力线路设计规范以及铁路技术管理规范。10千伏及以下电力线路禁止跨越电气化铁路,采用电力电缆经钢管保护地埋穿越铁路方式。10千伏及以下电压等级线路迁改时如果原线路的电杆在征地边界8米外,则不需移动电杆,直接在两杆之间增设电缆即可;如果原线路电杆在路基中或离征地边界过远,则需将电杆移动到合适的位置,再在两杆之间增设电缆。35千伏及以上电力线路改为抬高或移位改造,电力线路跨越铁路的杆塔应采取加强措施,其跨越档导线支持方式需采用双固定或耐张型方式,且跨越档内的导线不允许有接头。根据电力线路设计规范(2010版)要求,电力线路与电气化铁路的承力索或接触线最小垂直距离为:35千伏线路3米;110千伏线路3米;220千伏线路4米,线路铁塔外缘至轨道中心最小水平距离为:交叉时杆塔全高加3.1米,最少不小于30米;平行时杆塔全高加3.1米。根据铁路技术管理规范(2006年)第157条“架空电线路跨越接触网时,与接触网的垂直距离为:10kV以上至110kV电线路,不小于3000mm;220kV电线路,不小于4000mm;330kV电线路,不小于5000mm;500kV电线路,不小于6000mm。”以及第161条“电力线路的电杆内缘至线路中心的水平距离:380V及其以下低压线路,不小于3100mm;10kV高压线路,不小于3100mm;35kV及其以上的高压线路,不小于杆高加3100mm。”

二、迁改的流程

1前期勘察阶段

业主根据市域铁路的线位路径组织各属地政府、规划局、行政执法局、电力局等相关单位进行现场踏勘,结合规划、技术规程、拆迁等各方面的要求,拟定高压电力线路的迁改方案。

2招投标阶段

根据拟定的迁改方案,结合市域铁路建设工期和电力局停电方案的时间要求,开展招投标工作,基本以设计施工总承包的方式为主,监理方面采用直接委托的方式,业主方与设计施工总承包中标单位和监理单位签订相应的合同。

3设计施工阶段

设计施工总承包中标单位按拟定路径进行线路测量,设计尽量符合规划、技术规程、少停电、少拆迁等各方面的要求的施工图,由业主方组织各属地政府、规划局、行政执法局、电力局等相关单位对施工图进行审查。业主方在施工图审查通过后进行政策处理和行政审批工作,为进场施工提供条件。设计施工总承包在政策处理和行政审批工作完成后进场施工,编制相应的施工组织方案,安全地、有序地、及时地开展工作,保证迁改工作按时完成。监理单位在全过程中严格执行工程监理工作。施工完成后业主方组织各单位对工程进行交接验收,移交资料。

三、迁改的注意事项

1做好调查工作

针对工程特点,前期阶段要组织各方进行勘察,考虑到多方面的影响,特别是对市域铁路的走向,迁改线路的类型、产权归属、交叉跨越形式、与电气化区段的平行距离、沿线的地形地貌、气象条件、水文地质条件和生态环境条件详细调查,编制迁改方案,在经过反复多次修改和完善的基础上确定最终方案。

2统筹迁改时间

这个迁改工程,按照理想情况,方案的拟定需要一个月的时间,招投标工作需要一个月的时间,设计施工需要四个月的时间,在这整个过程中要兼顾市域铁路建设的工期来统筹安排,特别是政策处理和行政审批,要及早的开展,以确保工程的协调有序进行。

3重视各方配合

配合工作的好坏是直接影响线路迁改能否顺利的关键环节,业主方在整个过程中要统一部署组织,重视与各方的配合工作,组织配备专人负责配合工作。

3.1与迁改沿线属地政府的配合

组织有关人员组成迁改协调小组,与迁改沿线属地政府加强联系,向沿线属地政府征询意见,对相关规划区、农业生产用地及地质灾害的不良地质段均作了避让,不影响耕作或其他作业;通过林区尽量采用高杆塔跨越,尽量减少树木和植被的砍伐,对生态环境影响甚小,不会造成环境恶化,共同搞好迁改过程中的各项配合工作。

3.2与产权单位的配合

与产权单位共同商定迁改线路的配合方案,确保改造后的电力线路对铁路的距离要求同时满足电力线路设计规范以及铁路技术管理规范。

3.3与设计单位的配合

与设计单位加强沟通,设计单位根据迁改沿线地形、地质条件以及施工和运输等因素,选择合理的设计方案,在优化的基础上降低工程投资,并做好环境保护、水土保持工作。同时由于政策处理工程要超前施工,因此要积极与设计单位配合,明确政策处理界限,确保政策处理工作的准确性。

3.4与施工单位的配合

电力线路范文6

【关键词】电力线路;改造工程;工程管理

0 引言

随着来自社会生活的用电需求不断增加,电网建设速度一直不断增长,同时由于城镇化的发展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增加,城市中极为有限的土地资源变得“寸土寸金”,原有的架空线路由于需要占用大量的地面面积作为线路走廊,与城市土地开发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形成了矛盾。因此,针对架空线路改造的项目工程随着政府部门市政工程、轨道交通建设、房地产开发商等等需求不断增多,电力线路改造工程成为当前电力工程中施工量最大的项目。同时这些项目具有投资规模大(一般都在千万元以上),而工期进度时间紧迫(往往要求与某项市政工程或建设工程配合),因此,如何有效的管理这些电力线路改造项目的成本和进度,达到工程成本和进度的平衡,成为一个突出的问题。

电力工程相对于一般基础设施施工工程具有其特殊性。一方面受天气影响、停电安排等方面的很多制约。另一方面,电力企业颁布的各种针对不同类型电力工程项目管理办法和实施细则,在整个企业层面上规定了项目的实施流程以及一些必须遵守的规则,这在客观上限制了一般项目管理方法的充分应用。而在成本管理方面,企业中一方面要对项目资金预算进行严格控制,另一方面相应的资金考核率指标又必须在项目各个阶段完成,项目经理必须处理好这两方面的平衡。所以,在相关电力企业中的项目管理研究中,应当结合企业内部相关管理制度,充分应用管理学原理和各种管理工具,更好地管理项目。同时需研究目前尚不完善或不合理的流程和规定,提出修正建议,使之更好地为项目管理服务[1]。

1 电力线路改造工程中的管理内容

工程项目成本管理和进度管理是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最为重要的两个管理内容。

1.1 成本管理

电力线路改造工程项目成本管理是指对改造工程项目成本进行控制,主要是对项目成本的预测、计划、控制、分析、考核等成本管理工作,以及制定相应的项目成本管理制度,同时也包括针对项目资源计划、成本估算、成本预算和成本控制等方面的管理活动以保障项目实际发生成本费用不超过项目预算。

其中,在设计阶段,要在保证项目未来一段时间可扩展满足的情况下,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功能要求,降低成本。线路改造工程中电缆是主要设备,其中电缆截面面积的大小对电缆价格影响很大。因此在设计阶段需要考虑未来一段时间内该片区长期规划的负荷,预测一段时间内负荷增大对改造线路的影响。如果该片区电缆截面设计冗余不大,该片区很快达到设计输送容量上限,则会导致该片区线路重新改造,导致成本上升;若该片区电缆截面设计冗余过大,该片区长期都达不到输送容量一半,则对该电力线路改造项目资金是一种浪费。

在实施阶段,要对前期设计的变更进行严格控制以达到控制项目实施成本的目的。具体包括综合变更控制、材料变更控制和施工现场管理等。其中针对现场工程量变更要有理有据,按照规章制度由施工单位提出并由各部门审核,杜绝随意变更现象。在变更量较大的情况下,逐一追究设计部门和现场施工部门的责任。设备的材料方面要按照电网公司统一招标进行确定,尤其是电缆长度选择要保证符合现场施工长度要求,避免过短或过长现象而造成浪费。同时检查施工过程超额用料现象,追究其原因。在施工现场管理方面需要现场管理人员对施工进度及施工区域进行统筹。电力线路施工具有施工场地分散、运输距离远的特点,因此在施工过程中要考虑各施工点的时空相关性,避免物料、大型机械设备的多次运输和仓储,尽量将各施工点的施工顺序安排合理,避免增加施工费用。

1.2 进度管理

工程项目进度管理就是指是在保证工程建设合同相关条件的前提下,对项目的内容、程序、持续时间和衔接关系编制进度计划,并将该计划付诸实施,并尽量地缩短工期的系列管理活动,在实施的过程中经常检查实际进度是否按计划要求进行,对出现的偏差采取补救措施或调整、修改原计划,进行进度控制的最终目标是确保项目进度总目标的实现。工程项目进度管理是项全面的、复杂的、综合性的工作,工程实施的各个环节都影响到工程进度计划。工程项目建设管理既要考虑施工进度,又要在工程项目实施的各阶段、工程项目所有参与者之间做好协调和控制,通过对整个工程项目计划系统的有效控制,保证工期目标的实现。工程项目进度管理方法有很多,综合国内外的文献,目前工程项目进度管理方法主要有:甘特图法、关键路径法、香蕉型曲线比较法、行政干预法和网络计划技术等方法。实际项目进度管理中,可根据工程施工内容、施工阶段等各种不同情况,选择不同的进度管理方法或综合使用多种进度管理方法,以便清晰、完善地描述各项工序之间的进度关系。

2 电力线路施工中存在的问题及措施

目前,电力线路施工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①对安全施工的投入不够。在电力线路的施工管理中,有时只注重电力线路施工的经济效益,而忽略了安全投入问题,具有一定的侥幸心理,不能很好的保证电力线路的安全施工。②施工人员自身素质水平不高。电力线路的施工人员以进城务工的农民工为主,有时为了降低成本而没有进行足够的培训,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不强,员不具备专业的技术水平。③施工工期、施工组织设计不合理。由于涉及拆迁等社会问题,在各部门施工进度压力下有时忽略施工质量,不断的缩短施工工期,增加了电力线路施工管理难度,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针对以上电力线路施工中的常见问题,在安全管理中一定要制定详细的电力线路施工安全责任制,主要将项目负责人作为主体,并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保障各个不同的管理工作能够顺利有效地开展。同时要加大电力线路施工现场的检查力度定期或者不定期的对电力线路的各个不同施工位置进行安全管理和检查,一旦发生违章施工现象,发现施工中存在问题,就要依据电力线路施工制度规范的内容对其进行有效处理。保障电力线路施工的安全。

3 结语

本文将电力线路改造工程的管理要点分为成本管理和进度管理,分别分析了成本管理和进度管理在电力线路改造工程中需要注意的地方。同时总结了电力线路施工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并提出了施工安全管理建议,对电力线路改造工程安全有效开展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