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日本童话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日本童话范文1
【关键词】欧美;日本;动画电影;异同
进入21世纪后,世界动画电影的发展越发迅猛,尤其是3D技术的欧美动画和2D技术的日本动画,成为了动画电影界的佼佼者。两者在动画电影快速发展的潮流中,形成了自己鲜明的特色。下面笔者将会对二者的异同进行比较分析,为动画电影的发展提供借鉴。
一、欧美与日本动画电影的发展概况
欧美动画自2000年来,以迪斯尼为首的各大动画公司,出品了大量优秀的3D动画电影作品。欧美动画电影作为世界上发展最早、发展最快也是发展最好的动漫大军,经过不断的磨练,已经成为世界动画电影中一支最具影响力,也最具独特性的队伍。欧美动画不仅推动了3D、云储存等高端技术的发展,更是对全球动漫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日本动画电影一直深入人心的不是技术上的突破,而是清新的内容和深刻的哲学思想。进入21世纪后,以“国民级动画片”为发展主旨的日本动画,更是赢得了世界动画电影界的认同和赞誉。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便是动画电影制作大师宫崎骏,其作品以立意新颖、思想深邃、主题充满哲学意味的特征在全球范围内产生了强烈反应。《千与千寻》更是赢得了奥斯卡最佳动画长片这一殊荣,更是为日本动画电影创造了先河,打下了基础。日本动画电影也成为了世界动画电影界中不可小觑的一股力量。
二、欧美动画电影与日本动画电影的相同点
1.动画电影产业化,高投入高回报
欧美和日本的动画市场非常成熟,拥有系统详细的商业动画的运作模式,在日本,动漫产业更是成为了日本三大经济支柱之一,更是成立了规模庞大的制作公司,拥有高端的技术手段和一大批优秀的技术人才。欧美的迪斯尼公司、梦工厂,日本的吉卜力动画工作室、东映动画公司,都是享誉世界的动画制作航母,不仅创造了高额的经济利润更带来了无价的文化艺术。欧美动画电影在前期制作方面,不仅仅投入巨额的经济支持,更是会配备顶级的设备支持,数百位顶尖的技术人才夜以继日地工作,才能完成一部精美华丽的动画电影。例如《里约大冒险2》里有一幕是布鲁飞到基督雕像上的情景,福斯公司更是实际飞到雕像上考察了一番,可见制作过程的高投入。日本虽没有欧美财力雄厚,但是像宫崎骏等动画大师制作的动画电影,还是会投资数十亿元,耗时经年来进行制作。《悬崖上的金鱼姬》更是画了超过17万张的手稿,这在动画电影的制作历史上绝对是史无前例的。高投入的动画电影也不负众望,屡屡打破真人电影的票房,《冰雪奇缘》更是成为了迪斯尼第七部全球票房超过10亿的电影。《千与千寻》更是以2亿5千万的票房保持在日本影史票房的总冠军。
2.动画电影渲染的手法相同
提到欧美和日本的动画电影,不得不提的就是电影中的视听渲染的表现手法。视觉上,欧美和日本都追求色彩的亮丽,使人沉醉在动画的绚烂上,久久不能忘怀。《马达加斯加3》中在马戏团表演的情节,将CG色彩技术更是发挥到了极致,绚烂的烟火、华丽的服装,强烈的视觉冲击震撼着心灵。《千与千寻》中宫崎骏用手绘和CG技术为人们完美地呈现了一个虚幻又充满生活情调的“汤屋”。用视觉展现了气魄的宏大,想象的华丽,将玄幻童话推上了高峰。听觉上,豪华的配音阵容,强大的原创音乐,让动画电影不仅满足于视觉,更是在听觉上也让观众进行一次饕餮盛宴。欧美动画电影通常会请来好莱坞巨星的加盟,为动画角色进行“神形兼备”的配音工作,使动画角色更加立体化、形象化,为影片增色不少。影片中的插曲更是将本土文化融入其中,使每首歌每段音乐都十分动听,并且将动画角色想要表达的心理也融入唱词中,使观众对动画角色的记忆入木三分。日本的动画电影在配音上更是有国内顶级声优的加盟,让一个个动画角色都鲜活起来,代表着各自的立场,使一句句看似简单的话语,都充满了深长地意味。电影中的背景音乐多为轻柔缓慢的纯音乐,配合以电影中清新自然的画面,带给人完美的听觉享受。以同样在2013年上映的《冰雪奇缘》和《起风了》为例,《冰》中的“letitgo”不仅旋律欢快,令人印象深刻,更将艾莎当时的心理变化展现使得淋漓尽致,推动了剧情的发展,这首歌更是被韩国、中国等多个国家翻唱。《起风了》中宫崎骏与久石让的合作更是达到了顶峰,伴随着相呼应的乐章,沉醉在宫崎骏打造的梦境中。影片中飞机螺旋桨、蒸汽机车、大地震等各种音效全部通过真人拟声完成。主题曲《飞机云》更是在iTunes配信排行榜上排名第一位。宫崎骏再一次给观众带来了一次视听盛宴。
三、欧美动画电影与日本动画电影的不同点
1.动画形象的差别
因为受到东西方历史和文化差异的影响,致使欧美动画电影和日本动画电影中动画角色在性格上、形象上,都有着极大的区别。欧美人民性格直率纯正,开放大胆,崇尚自由主义和个人英雄主义,具有热情勇敢的冒险精神。这种文化造就了很多幽默风趣、自由张扬、充满正义感的经典动画形象,例如蜘蛛侠、绿巨人等极具个人英雄主义的动画形象深入人心。与欧美动画电影这种个性鲜明的形象相反,日本的动画形象没有个性上的张狂,没有对细节或表情的夸张特写,没有崇尚个人英雄主义的特质。日本动画电影更加注意动画形象的整体意境的创造与描绘。叙事节奏舒缓,更多的是东方文化中的内敛和隐忍,情感表达含蓄细腻,比起语言的直观表达,更愿意用无声的眼神反映内心世界。整体画面协调唯美,形象和色彩平淡宁静。这种角色形象是追求一种意境,一种感觉。比起个人英雄主义,日本更愿意突显团结就是力量这一主旨。例如火影忍者、柯南的少年侦探队,都是将团队力量发挥到极致的优秀动画形象。
2.动画制作技法的差别
受到民族传统和文化心理以及电脑技术的影响,在进入21世纪后,欧美和日本的动画电影之路,逐渐走上了两条相反的方向,在制作技法上大相径庭,这便是3D和2D的区别。世界上第一部3D动画是由迪斯尼公司出品的《玩具总动员》,这部动画电影一经播放,便引起了巨大反响,令观众认识到原来动画人物也是可以像人一样有立体感,活跃在屏幕之上。以三维立体形象为主角的电影,在细节刻画、画面流动、色彩处理、环境设置等方面,都进行了全面的升级和设置。甚至一些人难以相信这些电脑技术创造出来的动物是真实的。欧美动画电影不仅擅长表现大场景和各种复杂的镜头变化,更是从人物形象到分镜头设计,从表情到动作,利用推、拉、摇、移、升降等拍摄技法,保证了动画镜头的流畅,因此哪怕是在细节的特写场景,都是无可挑剔的精美。例如,迪斯尼2001年制作的影片《怪兽公司》中的主角毛怪。皮克斯动画公司在设计“毛怪”这一主角时所采取的是全球最先进的3D技术,毛怪身上的绒毛多达300万根以上,为了详细表现出每根绒毛,也为了动作上同时表现出重力感与灵巧度,皮克斯花了近两年的时间专门开发了一种用于建模设计的电脑软件。在日本二维动画仍是市场的主流,其中以宫崎骏为代表的手绘电影更是赢得了全世界的赞誉,在《悬崖上的金鱼姬》这部动画电影中,宫崎骏只用了铅笔作画,整个影片采用手绘制作,手稿达17万张之多。但这并不意味着日本并没有掌握3D技术,最近刚刚上映的《哆啦A梦:伴我同行》便采用了3DCG技术,为了追求质感,所有场景用微缩模型搭建,角色造型耗时一年多,角色的动作、表情都力图接近现实。其实早在2001年出品的《千与千寻》中,宫崎骏在制作眼泪时,为了体现眼泪的3D质感,也采用了CG技术。
四、结语
日本童话范文2
成熟的育苗技术是成功致富的前提。现将育苗技术整理如下。
播种育苗
如果要“五一”用花,在1月15日前后播种,例如矮牵牛、一串红、万寿菊等。
苗床育苗过程
翻地整土
苗床育苗首先要翻地整土,把地耙平。(如图1)
做苗床
做成宽120 cm(这个宽度便于两侧拔草),高10~15 cm(这个高度利于排水)的苗床。(如图2)
苗床消毒
药剂消毒首先要在播种前后将药剂施入土壤中,目的是防止种子带病和土传病的蔓延。 主要施药方法如下:喷淋或浇灌法。将药剂用清水稀释成一定浓度,用喷雾器喷淋于土壤表层,或直接灌溉到土壤中,使药液渗入土壤深层,杀死土中病菌。消毒方法有:常用百菌清600倍液或用高锰酸钾0.01%溶液浇灌(土壤消毒药剂很多,图片仅供参考)。(如图3)
浇水
播种前用水将苗床浇透。播种后根据基质湿度用花洒或喷雾器喷洒补充水分,保持基质湿润。(如图4)
播种
中粒和大粒种子宜采用点播法或条播法。如:金丝荷叶等。细小的种子宜采用撒播法,可以与细沙混合撒播,也可以单独撒播,播种不可过密。 适合撒播的温室花卉有:四季海棠、球根海棠、丽格海棠、矮牵牛、一串红等。(如图5)
覆土
大粒和中粒种子直接覆土。大中粒种子播后的覆土深度要视种子的大小而定,仙客来、美人蕉等大粒种子覆土的标准以种子直径的1.5~2倍为宜。中粒种子一般以不见种子为度如一串红等。
对于撒播的细小种子,播种后可以覆极薄的一层细沙土,也可不覆土。最好用小笊篱筛土覆盖。刚刚盖上为宜。覆土过厚,不易出苗。(如图6)
浇消毒液
覆土后再用0.01%高锰酸钾溶液杀菌消毒(针对覆盖土)。(如图7)
覆盖塑料膜
将塑料膜裁剪成与苗床大小相当,然后盖上。以增加湿度,防止种子干燥。播种后应注意苗床的湿度,定期喷水。种子出苗后应及时揭去塑料膜等遮盖物以增加光照度,开始进行光合作用。(如图8)
覆盖拱棚
以上程序完成后,盖上小拱棚(起到提高温度和保温的作用)。(如图9)
苗盘育苗过程
准备苗盘
把长1 m、宽60 cm、高10 cm的木盘放在钉好架子的炉筒上方(盘太大,搬运不便,太小则利用率低)。(如图10)
往木盘里装播种土
播种土可以用腐叶土、沙土、园土混合,其比例以种子的大小而定:细小种子按5:3:2的比例混合;中粒种子按4:2:4混合;大粒种子按5:1:4混合。 营养土需用细砂网过筛,然后装入木盘中不要镇压,只需要轻轻整平即可。(如图11)
浇消毒液
在播种前后将药剂施入土壤中,目的是防止种子带病和土传病的蔓延。 主要施药方法如下:喷淋或浇灌法。将药剂用清水稀释成一定浓度,用喷雾器喷淋于土壤表层,或直接灌溉到土壤中,使药液渗入土壤深层,杀死土中病菌(常用的是百菌清600倍液)。(如图12)
浇透水
装盘后用喷壶浇透底水,水滴大小以不冲击土表,保持土表平整为准。(如图13)
播种
大粒种子可点播,如美人蕉。中粒种子可点播,也可以撒播。如一串红、万寿菊。小粒种子宜采用撒播法,可以与细沙混合撒播,也可以单独撒播,播种不可过密。如矮牵牛。由于盘边的土壤易干裂,所以盘边1 cm的地方不能播种。每平方米的播种粒数随种子大小、发芽后苗的大小而定,一串红、万寿菊3000 粒;矮牵牛、彩叶草5000 粒。(如图14)
覆土
播种后覆土的薄厚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如图15)
大粒和中粒种子直接覆土。大中粒种子播后的覆土深度要视种子的大小而定,仙客来、美人蕉等大粒种子覆土的标准以种子直径的1.5~2倍为宜。一串红、万寿菊等中型种子稍覆盖,以不见种子为宜。
对于撒播的细小种子,播种后可以覆极薄的一层细沙土,也可不覆土,如矮牵牛等。最好用小笊篱筛土覆盖。刚刚盖上为宜。覆土过厚,不易出苗。
浇消毒液
为了让种子与基质紧密接触,播种后要喷水。播种后不覆盖的用细喷雾器喷雾,喷嘴向上,让水雾从上向下落到种子上;覆土的种子要用0.01%高锰酸钾溶液代替水喷一遍,目的是给覆盖土消毒。
覆盖塑料膜
将塑料膜裁剪成与苗盘大小相当,然后盖上。目的是为了保湿、保温,防止种子干燥。播种后应注意苗盘的湿度,定期喷水。有60%~70%的种子子叶展开后应逐渐把膜揭掉,以免徒长,同时仍需关照子叶未展开的部分种子,保证有充足的水分,使子叶从种壳中成功伸出。当子叶全部展开后,覆盖的膜也全部揭掉。(如图16)
播种后的管理
温度
多数种子的发芽温度都在20~25 ℃之间,应根据不同品种给予合适的温度。高温、低温都会影响种子的萌发。
湿度
播种后的水分管理也是非常重要的。冬季播种时一周内出苗的可不必补水,一周以上出苗的视情况补水。
光照
大多数种子在光照下有利于萌发。种子萌发后必须接受光照,否则会使幼苗徒长。
结论
多年实验证明,在地上直接作苗床育苗比木盘育苗长势旺盛,苗壮不易发生病害。如果是1月15日育苗,在2月20日左右,花苗两片子叶展开或长出一片真叶时就可以分苗移栽了,以解决成苗后营养空间过小的问题。(如图17)
日本童话范文3
国际主义风格的产品可以批量生产,并且价格低廉,适合广大民众的需求.但它在设计过程中牺牲了民族性、地方性、个性,一心只追求共性。现在是工业化向信息化转型的一个过渡阶段,从长远利益来看,产品必须有个性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之中牢牢地占有一席之地。在设计中,从国家、地区的实际情况出发,把民族审美情绪同现代设计的某些因素结合起来,形成独特的设计体系,是设计的一个发展趋向。在这方面,日本人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并没有什么重要的设计活动。从1868年的明治维新运动以后才开始自己的现代化运动,逐渐进入工业化时代。日本用了很短的时间,从1953年前后开始发展自己的现代设计,到80年代已经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设计大国之一,不但日用品设计、包装设计、耐用消费品设计达到国际一流水准,连汽车设计、电子产品设计这类学要高度技术背景和长期人才培养的复杂设计类别,也达到国际水平,使世界各国对日本设计另眼相看!
日本设计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特点是它的传统与现代双轨并行体制。世界上很少有国家能够在发展现代化时能够完整地保持,甚至发扬自己的民族传统设计。日本自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展设计以来,它的传统设计基本没有因为现代化被破坏。这与政府对传统设计的重视与扶持不无关系。
“传统是开拓和发展人类生命的原动力。” 现代与传统,是一对相互矛盾的范畴,而日本的现代设计却以其独特的民族特征跻身世界设计强国之列。日本独特的地理条件和悠久的历史,孕育了别具一格的日本文化。樱花、和服、俳句与武士、清酒、神道教构成了传统日本的两个方面——菊与刀。在日本有著名的三道,即日本民间的茶道、花道、书道。提起书法,相信不少人会认为它是中国独有的一门艺术。其实,书法在日本不仅盛行,更是人们修行养性的方式之一。日本人的传统神道信仰使日本的传统艺术在崇尚自然外还带有特别干净、整洁的特点;而日本人对佛教宗的信仰,形成日本人俭朴、单纯并且喜爱非完整、非规则的美学特点,精神上则推崇内敛,自我控制,自我修养。日本的风俗画,版画浮世绘主要描绘人们日常生活、风景、和演剧。在亚洲和世界艺术中,它呈现出特异的色调与丰姿,历经三百余年,影响深及欧亚各地,十九世纪欧洲从古典主义到印象主义诸流派大师也无不受到此种画风的启发。
从历史上看,在1000多年的时间里,日本大量吸收了中国的大唐文化。1868年德川政权崩溃、明治维新开始后,日本进入了“文明开化”时期。在这个时期,日本按照11个世纪前全盘接受中国文化的方法引进西方的文明,并取得了巨大的效果,为建设一个现代化的国家奠定了基础。任何一种文化的形成与发展都要受许多因素的影响,本国的和外国的历史,以及佛教、儒教甚至基督教都曾对日本文化起过作用,日本在变化,但是却从未真正脱离其最古老的本土文化根源。
日本战后的设计发展与其战后经济增长迅速并成为一个制造业大国的历程是分不开的。日本政府、企业通力合作,建立了一个健全和发达的国内市场,从而促进日本设计的成熟。政府对设计的大力扶持,企业对于设计的高度重视,是促成日本设计发展的重要原因。1918年创建松下电器公司的老板松下幸之助1951年访问美国后便积极推动日本工业设计的发展,率先在公司成立工业设计部。之后各产业界均在自己公司内部相继设置设计部门,积极改善产品设计,使产品打开世界市场。日本的现代设计自上世纪50年代起开始大力发展,此时的日本设计家试图将反映西方生活方式的观念照搬到自己的设计当中,却显得笨拙、生硬和肤浅。随着现代设计走向成熟,他们发现融合了日本民族艺术传统的作品反而能引起了世界的关注。
日本设计的一个非常重要特点是它的传统与现代双轨并行体制,一种是比较民族化的、传统的、温煦的、历史的;另外一种则是现代的、发展的、国际的。世界上很少有国家能够在发展现代化时完整地保持,甚至发扬了自己的民族传统设计。日本自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开始发展设计以来,它的传统设计基本没有因为现代化被破坏。这与政府对传统设计的重视与扶持不无关系。综观日本的设计总体,可以把这两种设计特征大致归纳如下:
1. 传统设计——这是基本基于日本传统民族美学的、宗教的、讲究信仰的、与日本人的日常生活休戚相关的。因此,是民族的设计传统。这类设计,主要针对日本国内市场,并且有相当程度不仅仅是商品设计,而且是文化的组成部分之一。日本的传统设计在日本的民族文化基础上发展起来,通过很长的时间,不断洗练,达到非常单纯和精练的高度,并且形成自己特别的民族美学标准。
2. 现代设计,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的日本现代设计—— 日本的现代设计是完全基于从外国,特别是从美国和欧洲学习的经验发展而成的。利用进口的技术、为出口服务是日本现代设计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中心和目的。日本现代设计从国内来讲,大幅度地改善了战后日本人民的生活水平,提供了西方式的、现代化的新生活方式;对国际贸易来说,日本现代设计使日本的出口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极大地促进了日本的出口贸易,为日本产品出口树立了牢固的基础,为日本设计树立了非常积极的形象,把战前日本产品质量低劣、设计落后的形象一扫而空。现在,日本设计是良好设计的同义词,日本制造是优秀产品的同义词。因此,可以说日本现代设计是为日本人民的现代生活方式、为日本出口贸易服务。
日本传统中有几个因素是它与现代设计迅速接轨的重要原因:
第一,日本传统审美思想中受禅宗的影响推崇少而简约的风格,并且因为崇尚天然的神道信仰而重视材料的本身特色,喜好不经掩饰的材料,装饰性地使用结构部件,完全暴露并体现结构,这种特性与现代设计的要求不谋而合。
第二,在日本,典型房间的面积是用榻榻米的块数来计算的,一块称为一叠。传统的商店店堂设计为五叠半(8.91平方公尺),茶室常常是四叠半(7.29平方公尺)。铺设组合时,依榻榻米的数量而有不同的排列方式。在生活中他们形成了以榻榻米为标准的模数体系,从建筑到用品,日本人形成了长期对基本单元为设计中心的习惯,这使他们很快接受了从德国引进的模数概念。这也正是现代设计所需要的要素。
第三,日本领土狭小,人口密度大,长期以来狭小拥挤的居住环境使日本民族喜爱小型化多功能化的产品,重视细节并喜爱装饰功能部件。而现代的国际市场趋势恰恰是倾向袖珍化、微型化、便携式、多功能化。这些传统的观念非常顺利地融人现代设计中,成为别国所难以具备的特点。在日本很少看到色彩张扬,制作昂贵的广告画面。正因为整个民族都懂得如何节约,所以他们会将心思用在产品本身的研究上,努力将产品做到完美,这样做的目的是为尽可能用产品来说话,而企业也无须太多的在广告或者推广上做过多的竞争,也同时为国家节约更多的资源。
另外,日本现代设计强调集团式工作方式,完全不追逐个人出名,以集体的成就而骄傲。企业内部力量比较容易得以集中。这也使得日本的设计可以飞速地发展。
日本平面设计师被永井一正分为四代人:其中第一代的代表人物为龟仑雄策、早川良雄、伊藤光治等人;第二代的代表人物则为田中一光、福田繁雄、五十岚威畅等;第三、四代的代表人物有石岗瑛子、浅叶克己、伊藤晃一和上条乔支等。
在第一、二代设计家中,最为突出的是龟仑雄策和福田繁雄。
龟仑雄策在日本被称为国际设计大师的第一人。他的画面具有强烈而又稳重的色调对比,对每一细节一丝不苟地精细刻画,表现出日本传统工艺美术所具有的典雅而细腻的审美情趣。1964年,他负责东京奥运会平面设计项目,包括标志,海报,视觉传达系统等,他在整个设计中贯穿了日本国旗中红色圆形——所谓太阳的符号,把这个圆形和国际奥林匹克运动会的5个圆环联系在一起,取得既有民族特征,又有准确的国际认同的效果,是国际奥林匹克运动会系统设计中的杰出作品。事实上也正是以此为契机,日本设计家开始确定他们的国际地位。
福田繁雄可能是最为其他国家所熟知的平面设计师。福田作品突显魅力的法宝,是对错视原理的精到掌握和应用。他善于运用图底关系、矛盾空间等错视原理,使其作品大放光彩。他的设计风格幽默生动,设计思维既继承了日本传统中追求典雅的风格又反映了追求间接新奇的日本现代设计新潮流。他总是弃旧图新,并系统地将各种创意、革新加以融会贯通。力图以各种图形矛盾性的复合,引导观众产生设定的联想,在看似荒谬的视觉形象中透射出一种理性的秩序感和连续性。福田繁雄既深谙传统,又掌握现代感之心理学。他的作品紧扣主题、富于幻想,同时又极其简洁,并善于用视幻觉来创造一种怪异的情趣。在广告设计方面成就斐然,主要代表作有1976年《日本大阪万国博览会广告招贴画》,1976年《76'奥林匹克运动会纪念章》等。
出生于1930年的田中一光,十分喜爱日本传统文化中的纵横线条和简单几何图形,同时对包豪斯发展起来的国际语汇和国际主义平面设计的风格非常感兴趣。他把构成中的面和空间作为设计的核心,他采用方格网络作为平面设计的基础,以达到高度秩序性和工整性的效果,他采用色彩鲜艳,跳跃的几何面组成形象,色彩往往比较接近,达到色彩和谐的目的。他于1961年设计的戏剧海报充分反映了其设计风格与特征。
第三、四代设计家则从摄影、电脑等方面获得了更多表现上的自由,向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然而他们的作品中同样渗透着日本的传统文化精神和审美元素。
佐藤晃一便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他的设计作品有着明显的民族风格,色彩具有很强的戏剧性、分离感和张力,把装饰色彩、变形形体和折中了的印象派的光表现与色渐变手法融为一体。他不但继承了日本文化中肃静、悠远、清雅、柔和的风格,还将这种风格更进一步推向完美和充实。提炼日本文化中最精要的精神内涵。以日本传统的空灵虚无的思想为精神根底,带有日本自古以来清愁的色调,追求其中浮现的优美和冷艳的感情世界。佐藤晃一作品设计表现有很多跳跃的地方,像日本的一种短诗--俳句,语法、字句、节奏凝练而跳跃的含蓄,在没有着笔的空白处,会感到非常的魅力。在日本的许多平面设计中你会感到好像雪花静静地飘落。没有同时代西洋设计作品中的那种暴力感,没有冲突与,没有草野气,多是细致的、平静的抒情,以冷澈的笔触,平和的神情,冷淡中描绘了一个梦与现实分不开的世界。
传统风格的住宅同样为日本人所钟爱。不少日本人即便住在公寓楼里,也要把一个房间装修成铺着榻榻米的“和室(日式房间)”。不少宾馆提供“洋室(普通客房)”和“和室”两种选择,“和室”价格一般更高。松下公司为未来日本人设计数字智能化住宅,也没忘记留出一间榻榻米的房间。
中日两国一衣带水,同属东亚儒教文化圈。由于历史的渊源,在传统上有诸多相似之处。虽然在文化深层上实际上是大异小同,但在处理传统与现代设计的问题上,为同样具有悠久历史传统的中国提供了非常有意义的参照系统。日本政府重视传统工艺美术与传统文化,重视设计的传承和教育,日本的设计师对待传统文化,更多地从精神上、思想上、功能上来考虑,运用传统的理念,现代的元素和构成手法,走在了设计的前沿,这些不能不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日本对于欧洲现代设计的影响也是非常明显的,比如英国“工艺美术”运动的大师威廉·莫里斯、美国的格林兄弟和家具设计家古斯塔夫·斯提格利、美国建筑大师弗兰克·赖特的早期设计,都有明显的日本传统设计的影响。
日本的平面设计风格,特别是江户时期发展起来的浮世绘风格,对于欧洲“新艺术”运动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作用。从阿尔封斯·穆卡到英国的比亚兹莱,其插图风格都具有浓郁的日本装饰绘画特色。因此,可以说,日本在19 世纪末和20 世纪初与西方的设计关系是一种互相学习、互相补充的关系。各方都在对方的设计中找到合理的内容,因此也都积极地吸收,成为自己设计发展的重要借鉴。
在世界日益全球化的趋势下,面对外国文化和现念的冲击,如何保护和利用传统文化,处理传统与现代的关系成为日益凸显的问题。无论社会如何发展,对文化的重视只会不断加强,设计中带有的本土文化的烙印是人们求得归属感的基础。
日本童话范文4
日语中有一个汉字叫做“?”,读作“Ma”,广义是指空间或时间的间隔。虽然这个汉字在汉语里也有,我们简化为简体字“间”,但是很难在汉语中找到与之完全相匹配的词汇解释和翻译它。“?”可以是一段距离、一个空间、一段空白、一个休止,也可以是一种余韵、一种美感,是一个无法计量的单位。“?”不仅是一个简单的单词,它根植于日本人的内心,影响日本人的日常生活乃至传统艺术,是日本文化中具有日本特色的一个特性。本文主要探究空间意义上的“?”在日本传统住宅中的体现。日本传统住宅建筑的一大特征,可以说是基本上没有墙壁,全都是开放式的一体化建筑物,且对非直接居住空间非常重视。比如“玄?”、“??”、“床の?”这三种非直接居住的空间,是日本传统住宅的特色,也是西洋建筑物所没有的空间。通过对这三大特殊空间的考察,探讨日本传统住宅中具有神秘色彩的空间所蕴含的“?”文化内涵。
二、玄?(玄关)
“玄?”一词源于中国,最早见于《老子》“玄之又玄,众秒之门”,指道教内炼中的一个突破关口,道教内炼必须首先突破此关口。在日本文化中,玄关是镰仓时代禅宗所使用的佛教用语。“玄”是深悟境地之意,“关”是入口的意思,玄关也就是通往深奥佛教之道入口之意。到了17世纪左右,武士们开始在宅邸的进门处建造一个带有“式台”(台阶板,位于前厅入口处铺设的低于房间地板的木板部分)的空间,并将其称为玄关。后来一些富商的住宅中也开始建造玄关,渐渐地,玄关便普及到了一般民居。
在日本传统住宅中,在玄关这个小小的空间里,客人首先在玄关外止步,告知来意,然后进入被称为“三和土”的平地,主人和客人在此平地的小空间里迎接客人。相互寒暄后,客人脱鞋,换上室内的拖鞋,或者就光着脚进入屋内。在日语中“请进”有两种表达方式,一是“お入りください”(请进),二是“お上がりください”(请上)。为何进入屋内要用“上”这一动词呢?那是因为在日本传统住宅中,玄关处有个设置被称为“式台”,就是比平地高一台阶的板地,客人脱鞋之后上一层台阶,方才算是进入屋内。
在玄关,最大的特点是客人必须脱鞋才能进入屋内。在玄关处脱鞋这一行为,不仅是清洁之意或气候之因,笔者认为和日本人强烈的内外意识也有很大关联。脱鞋,是区别屋内和屋外的象征性的行为,脱鞋之后才能进入屋内,称为“内”部的一分子。而类似于普通的推销人员,是彻底的“外”部人员,主人仅仅在玄关处寒暄接待,此类客人并不脱鞋,而是站在“三和土”这一平地上将来意说明清楚后随即离开。因此玄关这一特殊的空间,它既不是“内”,更不是“外”,而是连接内外的一个空间。不同于欧美文化,区分日本传统住宅的内和外的,并不是“门”,而是“玄关”这一空间。笔者认为玄关这一特殊的“?”,是调和屋内和屋外这两大空间的特殊场所。
三、??(外廊)
在日本传统住宅中,既不是“内”又不是“外”的空间还有“??”。所谓“??”,是日本传统住宅中,作为走廊或者进出口,在房间外周铺设狭长木板的部分。它的特殊在于,从屋内往外看,感觉和屋外的庭院连成一体,像是属于外部空间的一部分;但是从屋外往内看,因为和房屋本身是一体的,因此认为又是内部空间。在传统日本住宅中,下雨的时候,将“障子”(拉门)关闭即可免去风雨的干扰;天气好的时候光脚坐在屋内,将?(隔扇)障子(拉门)全部打开,“??”就将房屋内部和庭院连成一体,感受四季和天气的变化,和朋友晒晒太阳聊聊天,或者自己打个盹,俨然一副和自然浑然一体的生活空间。日本建筑学学者上田?指出:“如此既不是外部空间亦不是内部空间的‘??’,一部分建筑家称之为‘连接的空间’、‘第三空间’,是区别内部空间和外部空间的场所。”①
??和玄关一样,也是非直接的居住空间,是主客交流的重要场所。日本著名学者?持武彦曾指出:“如果将玄关作为正式寒暄的进行场所,那么外廊就是轻松谈笑的场所。明确显示人与人之间身份的高低、亲疏的关系的日语敬语这一语法现象,也就是人际关系中的‘间’。”②这里的“?”是指空间上的一种距离。因为玄关是正式寒暄的场所,所以在这里人们经常使用敬语。笔者认为敬语除了对身份地位高的人表达敬意之外,也是一种显示距离的语言表达方式。不管是上下、内外,还是亲疏的关系,通过使用敬语在和对方之间设置了距离。与此相反,不使用敬语的话,也就没有这样的距离,和对方的谈话就更为轻松愉快、没有隔阂。因此,我们经常在日本电视剧里看到爷爷奶奶和孙辈们在“??”开心地吃着西瓜聊着天,朋友们在这里谈天说地的场景。在这里没有必要使用敬语,是轻松惬意的场所。
四、床の?(壁龛)
“床の?”(壁龛)是设置在和室靠墙约一?(181.8cm×90.9cm)或半?大小的空间,装饰着有挂轴和插花,是日本传统住宅中很重要的神圣空间。即使是现代日本建筑,有的家庭也会设置这样的空间,保留自古以来的习惯。自奈良时代以来,“床”是指人们就座的地方,或者床铺的意思。到了室町时代,“上段の?”(比其他房间约高出一个台阶的空间,主要用作主君会见家臣的场所)被称作「床。现在的“床の?”的地面均高出客厅地面,上面铺榻榻米或者地板。
“床の?”在日本人的日常生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日本古代的结婚仪式,都是在“床の?”供奉的神灵面前举行,这一习惯直至明治时代之后才转移到神社。在日本人一年当中最重要的节日之一“盂兰盆节”的时候,人们在“床の?”和佛坛面前摆设迎接神灵的祭坛。年轻人二十岁成人礼的时候,穿上正式的和服从神社参拜回来之后,也习惯在这里拍照合影。
“床の?”是每家每户的神圣空间,不能随意进入。它并非纯粹的装饰空间,而是神圣的空间,是人与神灵精神交流的空间。因此在带有“床の?”的房屋里,靠近“床の?”的地方是上座,靠近房间门口的地方是下座。上下尊卑的思想得以体现。
五、结语
以上对日本的传统住宅,主要是“玄?”、“??”和“床の?”这三种非直接居住的空间进行了考察分析。“玄?”的设置不仅是居住生活的需要,而且反映出了日本人强烈的内外意识;而“??”的设置则反映出了日本人亲近大自然、与自然协调一致的自然观。在日本传统住宅中,同为既不是内又不是外的特殊空间,在“玄?”和“??”所使用的语言表达方式不同,也体现出人际关系中的“?”文化。最后作为日本传统住宅中最神圣的空间“床の?”,也非纯粹的装饰空间,随四季变化的插花反映出日本人崇尚自然,希望和自然融为一体的自然观;同时由于它的神圣性,在此上下尊卑的思想也得到体现。通过对日本传统住宅中非直接住宅空间的了解,笔者认为对于日语学习、理解日本社会文化有一定意义。
注释:
日本童话范文5
作为全球领先的网络游戏综合服务商腾讯游戏推出的首个泛娱乐实体平台,腾讯动漫平台于 今年1月中旬和集英社达成大规模版权合作,获得包括《火影忍者》在内的共11部经典漫画中文电子版发行权,经过数月对接筹备,终于实现了集英社经典漫画首次在中国同步更新。
目前,国内网络版权意识正在快速崛起,正版日漫的首次同步可谓极具标志性意义。如果腾讯动漫平台能够扛起大旗,逐步扭转中国动漫产业发展方向,净化当下中国动漫市场环境,重塑中国动漫产业链,那么这一刻将势必被历史所铭记。
日漫或促成产业良性转变
在中国,很多人对集英社并不陌生,从小时候非常流行的《龙珠》《圣斗士星矢》,到时下火爆全球的《航海王》(又译《海贼王》)《火影忍者》和《境·界》(又译《死神BLEACH》)等经典漫画都出自集英社旗下。而由于某些不可抗拒因素,国内正版日漫出现了十多年的灰色地带。这期间,大部分漫迷只能通过购买港版、台版甚至盗版漫画来阅读这些优质日漫。
尽管正版日漫进入中国只是腾讯动漫平台跨出的一小步,却是中国动漫产业迈出的一大步。目前,中国原创动漫实力在逐步提升,但在作品管理、价值培育乃至整体产业链优化等方面,还尚存不足。此次合作,意味着中国原创动漫可以直面海外市场,以国际化视角为指导,提升眼界的高度和广度,正确借鉴国外同行的先进管理模式,规范和优化自身产业链环节。通过中国原创动漫和新平台的融合,探索更多实现优质原创IP产业价值和商业价值的发展模式,真正从根本上改变中国原创动漫“大而不强”的局面。
净化环境实现IP共赢
版权维护在中国创意产业是一个非常尴尬的话题,有数据表明,盗版给中国创意产业造成的损失高达上千亿甚至上万亿!这其中又以动漫产业的盗版现象最为突出。庆幸的是,国家知识产权相关部门已在逐步加大对版权维护的纠错力度。而通过腾讯动漫平台这样的实力派角色的运作和示范作用,越来越多的原创作者也已具备相对完善的版权意识,并相继加入到腾讯动漫平台基于正版IP所发起的原创培育计划中来。
日本童话范文6
一、两国民族性格的差异
1、中国的民族性格
中国有较易于隔离的地理环境。东面临海,西北横亘沙漠,西南有世界上最大的青藏高原。这种内部回旋余地又相当开阔的环境,使中国没有向外部拓展的野心,养成了含蓄的民族性格。早熟的农业文明,周边地区的落后,使中国人不愿主动与外部世界打交道。“中国文明发展到清初,到达了极点,自以为四海之内,惟我独尊,闭锁的心态使外来的一切,毫无心理准备去接受,老大与僵固,封锁了中国人向外学习的能力。”中国的地理环境从而使国人容易滋生稳定与自信、从容与安祥的性格,这种性格在传统民间年画中就自然的表现为了构图上对称性与圆满式。
2、日本的民族性格
日本国土面积较小,加上地质气象灾害不断,日本人常常处在警觉的状态下。这样的地理环境很难造就一个民族开朗的性格,从而形成了日本民族性格的特点:危机意识、认真细致。当然这种岛国根性的形成需要多种历史条件的合力,而且与其开化程度、对外交往的历史传统和宗教观念有紧密的关联。生活在这样自然环境中的日本人,养成了保持处惊不乱的才能。我们自然会发现他们在浮世绘构图中忌讳单调的排列,而是体现出不平衡之美。
二、从两国文化的基本形态上看
1、“内核文化”与“外缘文化”
中华传统文化基本形态是中华民族以整合儒、佛、道文化为主流主体结构,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形态表现如下:首先是具有悠远性和独创性。其次是具有多样性和包容性。最后是保守性和狭隘性。正如盛邦和在《内核与外缘――中日文化论》中说:“内核文化(即中国文化)具有‘古老性’、‘单一性’与‘自生性’诸特性。内核文化的这些特点,决定它具有对旧传统的强大‘记忆力’、对新文化的巨大‘抵抗力’与对异文化的强势‘同化力’,而外缘文化即日本文化则具有‘年轻性’等特性。它缺乏内核文化那样强大的抵抗力’,于是在文化更新的道路上迈出了轻捷的步伐。”
2、基本文化形态的差异
从中国传统木版年画的发展来看,木版年画是从中国雕版印刷术发展起来的它是具有原创性的,随着雕版印刷术的发展,北宋套色技术的出现,为木版年画提供了制作的技术条件。到了明朝天启年间,其内容和功能也不断丰富。到清代,年画发展到高峰。由于“内核文化”具有“单一性”的特点决定了它对新文化的“抵抗能力”。表现在对西洋绘画只是表面上的模仿,如桃花坞年画在之前的一段时间,开始吸收西方铜版画的一些排线技法、透视,但这种吸收只是表面上的模仿,对其构图基本还是沿用传统的构图模式。
而“外缘文化”日本,随着中日文化的交流,明清版画通过日本的长崎传人,直接影响了之后的日本浮世绘的出现。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日本浮世绘是在明清版画的传人基础之上发展起来的,由于“外缘文化”的特点是其在“拿来”的基础之上又进行了改造,大约在宽保年间,一些出版家和艺术家“可能他们学到了中国套色印刷专门书写用纸的法子,开始是在黑白版上增加了几种颜色,一种颜色有一块木版来印,这些木版都用一个标识所谓‘见当’(即对版线)来校正,使彼此完全保持正确整齐。”
3、民间学问观的不同
一个社会的人们世代积累的知识、智慧、文化,就是通过学问的传承而得以继承和发展的。一个社会把什么知识视为有价值的学问,对学问的内容和结构怎样界定,是由学问在人们实际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所决定的。在当时中日两国,虽然都分为士、农、工、商四民阶层,而中国讲究“万般皆下品,为有读书高”。在明清时期的中国如石成金在其著作《传家宝》中所说:“天下之书极多,予意约分四等”,即:第一等,“如《四书》本经以及得意好文,嘉言法语,必须读而又读,熟记于心,更须时加温习,不可少有遗忘。”第二等,“后贤讲解,历代史鉴,以及事实典记,则选其语句紧要者记之,余则熟看,不必尽读,亦不能尽读也。”第三等,“若韵府、韵端、字汇、经济、医药、技艺等书,看完存之,以备稽考。”第四等,“下而至于俚俗杂书,艳词曲,其中不独并无学问,而且伤风败俗,摇惑人心。凡遇此等书,见之即付水火,不必入目。”由上可见,至于实学技艺,虽然可能在实际生活中有用,但却不列于科举,因此被称为“末技”。
而在日本,人们把应当学习的知识学问统分为“学问”与“技艺”(或称“艺术”)两类:第一类:书本上的“学问”。指中国“经史子集”等汉籍,以及日本的古代史书(即和学)。至于它们的本末次序,则是“学问专以四书六经,并应及于史学与诸子。”第二类:“日用技艺”。指“艺术为应学之六艺文武之法。六艺,乃无论贵贱不可不知之日用技艺也。”在江户时代的日本“学问”和“技艺”是处于平等地位的,作为人们应当学习的两类基本知识,并且在当时日本的社会中民众重“技艺”而轻“学问”,因为“技艺”是和他们生活有密切关系的日用技能。
三、从社会协作关系上看
1、明清时期中国的社会协作关系
在明清时期中国传统手工业是以家庭劳动为基础的小农和小手工业者,农民以家庭为单位从事手工业,这种以家庭为单位的手工业称为亲族社会协作关系,这种社会协作关系强调“孝”。整个协作关系是以血缘为纽带的。正如民间对手工艺传承有这样的说法“传男不传女,传内不传外”,这种以血缘为纽带的社会协作关系大大的阻碍了手工业的发展和传承。
2、江户时代日本的社会协作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