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远去的乡村阅读答案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远去的乡村阅读答案范文1
《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第四学段阅读目标中明确提出:“在阅读中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在中考语文中,关于表现手法的考查,其考点主要涉及以下内容:象征、衬托、对比、照应、欲扬先抑、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等。在记叙文的阅读考查中,分析记叙文的表达方式和表现手法是常见的题型之一。
【考点解读】
表达方式类题型的考查方式大致包括以下三种情况:
一是从表达方式的角度对语句进行分析;二是找出运用某种表达方式的语句;三是判断语段所运用的表达方式并分析其作用。
表现手法类题型的考查方式有如下几种:
1.联系全文,说说“××”在文中有什么象征意义?
2.请从表现手法的角度,对第×段中画线的句子作简要赏析。
3.第×段中写道:“××××××”这句景物描写形象生动,请分析它在表达感情方面的作用。
4.本文以“×××”为题,却又写到“×××”,这种写法及其好处是什么?
5.这篇文章在表现情感时,采用了多种写作手法,请你结合原文,选择其中的一种作具体赏析。
【解题指津】
表达方式篇
记叙文的表达方式是以叙述、描写为主,另外还适当运用议论、说明、抒情。
叙述
(1)顺叙。其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使文章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
(2)倒叙。其作用:造成悬念,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3)插叙。其作用:对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丰富形象,突出中心;丰富故事内容,使故事情节跌宕起伏,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描写
(1)人物描写。其作用:塑造人物性格;揭示人物内心;表达人物情感;体现人物形象;推动情节发展;揭示文章主题。
(2)自然环境描写。其作用:表现地域风光;提示时间、季节和环境特点;推动情节发展;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心情、感情);突出、深化文章主题。
(3)社会环境描写。其作用: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
抒情
记叙文中的抒情分为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其作用:为了更鲜明地表现中心思想,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议论
记叙文中的议论可分为先叙后议、先议后叙、夹叙夹议。其作用:承上启下;统领全文;点明人物或事件的意义;突出中心;升华主题;引发读者思考;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表达手法篇
象征 把特定的意义寄托在所描写的事物上,表达某种特定的感情,旨在增强文章的表现力。
衬托 以次要人物或事物衬托主要人物或事物,突出主要人物或事物的特征、性格、思想感情等。
对比 通过比较,突出事物的特点,更好地表现文章的主题。
照应 推进情节的发展,揭示悬念,使文章结构前后圆合等。
欲扬先抑 在与“抑”的比较中,增强“扬”的力度,使文章波澜起伏,曲折回环。
借景抒情 使情和景互相感应,互相交融,互相依托,从而创造一种物我一体的艺术境界,完善地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给文章以强烈的感染力。
托物言志 将个人之“志”依托于某个具体之“物”上,使文章表达更充实,更富感染力。
一辆旅游大巴抛锚了,在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呼伦贝尔草原上。
旅行社挺负责任,同时向两头的城市求援,但两边都有两三百公里的路程,原地等待,要有足够的耐心。
司机忙着捣鼓,导游一个劲道歉。有人戴着耳机听音乐,有人继续痴迷于电子书上的言情小说,也有人埋怨,有人骂骂咧咧……
其中有个微博控,一路直播行程、心情、即时的风光照片,这时想到将白白在此等候,不晓得要多长时间,后面的行程或将被耽误,忍不住发条微博,埋怨一通。
有小女孩嚷嚷着要下去玩,午后的太阳辣辣的,母亲说不行,要晒伤的,小女孩闹得不行,母亲为她戴上遮阳帽,由父亲带着下车了。
男人先跳下高高的路基,然后将小女孩接下去。男人穿着橘黄色的T恤,女孩是艳红的外套。他们两个走进草地,女孩奔跑着,欢叫着,旋转着,在无垠的绿原和蓝天白云下,变成美丽的图画。
看电子书和听音乐的年轻人一看,坐不住,也下去了,一对母女下去了,三口之家下去了,不停埋怨的人住了口,下去了……微博控也下去了。
他发现这里的草,跟前面一些安排的景点都不一样,有半人高,无边无涯地伸展到天边,真是可以“风吹草低见牛羊”的。
几个年轻姑娘、小伙子在玩连拍,先跑向草海深处,变成一个小点,然后奔跑跳跃着向镜头迎来,姑娘挥着鲜艳的纱巾,旋转着舞来……
太阳虽烈,却有长风将热气卷走,没有想象中那么热,年轻人甩掉了遮阳帽,连成年人都玩疯了。
这里没有缠着你要你骑马的人,没有出租民族服装供你照相的人,没有向你兜售纪念品的人,没有一车来一车去等着拍照的游人,只是单纯地在大地上玩,很容易忘我的。
微博控心情大好,频频刷新微博页面。
回来后发现,这是此行记忆最深刻、玩得最尽兴的一段,倘若从来没有“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经历,才是憾事。
(选自《时文精粹》)
1.文章为何以“前不着村,后不着店”为标题呢?
2.为什么说“原地等待,要有足够的耐心”呢?
3.请任选一角度对下面的语句作简要赏析。
他们两个走进草地,女孩奔跑着,欢叫着,旋转着,在无垠的绿原和蓝天白云下,变成美丽的图画。
4.试从对比的角度对画线语段作简要分析。
5.文中作者为什么要多处对“微博控”进行描写呢?
【阅读闯关二】
森林的启示
文\罗大
对于生长在山区的孩子来说,森林不应该是陌生的。可是六岁的儿子却常常向我问起一些有关森林的话题。
他最爱问的就是为什么森林里有松鼠、小兔,可不可以把森林里的小鹿牵回家,让他骑着去上学。每次听我讲完森林里的故事,儿子总要去给他的小伙伴们复述。每当有人问他“你爸爸在什么地方工作”时,他总是骄傲地把头一扬:“瓦屋山,大森林!”
儿子自豪的情绪使我又感动又叹息。感动的是五六十年代被人们视为发配充军的林场工作,现在被儿子这一辈人看得如此神圣;叹息的是作为人类摇篮的森林,现在正实实在在地离人类远去。
一次和一位下海经商发了点小财的老同学聊起这种感慨,岂料这位老兄竟不以为然地反问:“你那么留恋森林,森林到底给了我们什么?”
森林到底给了我们什么?老同学这句非常务实的话语不禁使我感到惊愕,而且一下子把我牵回如梦如幻的童年时代。
我的家乡在四川西南一个连绵起伏的群山地带。虽然山里的森林不多,但以三至五亩为一片的桤树林、柏树林、青冈林却随处可见。不说那不收门票费的清新空气多么有益于我们的健康,单那林中的蘑菇、山楂果、树上的小鸟、巢中的鸟蛋就给我们的童年带来许多欢愉,大自然那幽美的情境给我们这些山里娃带来了许多抚慰和启迪。
一次放牛时,为了寻找走失的牛儿,我跑进被当地人称为“鬼林”的青冈林。青冈林深处绿草青翠、灌木丛生。扑扇着蒲扇般的翅膀、在树梢上飞来飞去的白鹤有的衔枝,有的筑巢,有的给窝里嗷嗷待哺的小鹤喂食。林中有一条小溪,小小的溪涧跳跃着不息的生命。我随着叮咚作响的溪水寻踪追迹,看到我的牛儿正在青冈林深处津津有味地啃食着青草,两只喜鹊在它宽厚的脊背上跳来跳去。一阵风儿掠过,草药般的香味直扑鼻孔。
传说中的“鬼林”竟然如此生机勃勃,有如此的趣味,我的心一下激动起来。东瞧西看,仿佛进入了一处新奇的天地。当我牵着牛儿依依不舍地离开青冈林时,竟对这昔日心怀恐惧的“鬼林”产生了无限的喜爱之情。后来一有机会我就到青冈林中去寻找乐趣。
由于受到青冈林的熏陶,我沉闷的性格渐渐变得开朗起来,迷上了描写山水自然和森林故事的文学书籍。山林里的精彩世界开拓了我的视野,陶冶了我的情操,充实了我的精神世界,直至现在回忆起来,也没觉得童年、少年的时光有多少是虚度的。
我由此感到,森林不仅哺育了人类,缔造了人类的家园,还带给我们精神上的依托和智慧上的启迪。人们常说大自然,我真不敢想象自然界中如果没有了森林,消失了绿色,将会是什么模样。
如今山村的树林明显减少了。桤树林被砍了,柏树林因开垦土地也被伐掉了,我那钟爱的青冈林也被“现代文明”淘汰了。甚至为了多产几斤粮食,连田塍地边抗旱防涝的树也被砍得所剩无几了。
大雁南飞的局面见不着了,白鹤群迁的景象已成过去,“到处莺歌燕舞,更有潺潺流水”快成为昔日的童话了。
高科技时代使儿子他们这一代人享受到的现代文明的乐趣是我们的童年时代所望尘莫及的,可是我们童年时代所享受到的大自然的抚爱和慰藉,对儿子他们来说却是那么陌生。这是现代人的自豪还是现代人的悲哀?
也许,这就是森林给予我们的启示。
(选自《一个人的故乡》)
1.文章开篇从“我”的儿子写起,这在表达上有什么作用?
2.“儿子自豪的情绪使我又感动又叹息”,这句话中儿子所自豪的事情是什么?
3.结合语境,说说你对加点词“惊愕”的理解。“我”为什么会感到“惊愕”呢?
4.文章结尾五个段落与上文在表达方式上有什么不同?请结合文章内容作简要分析。
5.阅读上文,你获得了怎样的启示呢?
(本版参考答案见下期)
第33期参考答案
一版
《动人春色不须多》
1.平淡(纯粹、悠远、平和而寂寥)、不事张扬(潜滋暗长、难以察觉)。
2.描写方法:动作(细节)描写。
作用:①突出艰苦年代的生活艰难。②表达了作者乐观、知足常乐的思想情感。
3.用南方春天与北方春天对比,加深读者的印象,突出北方春天的特点。
4.承上启下或过渡,承接上文第④段“古典诗词对春的咏叹”的内容,引出下文“对人生感慨”的内容。
5.哲理示例:精彩的人生不必贪胜求全,做成一两件对社会有益的事情,便已足够。示例一:杨绛笔下的老王,生活艰难,不受重视,却用善良赢得尊重,使卑微的人生充满阳光。示例二:大巴司机吴斌默默履行自己的职责,在危难时刻,用76秒诠释了人间大爱,让平凡的人生变得伟大。示例三:乡村医生周月华行医20年,披星戴月,跋山涉水,她用仁心诠释医德,让平淡的人生变得精彩。
二版
《雾霾天:在“毒气”中求生存》
1.逻辑顺序。
2.“雾霾天”产生的原因、雾和霾的区别、“雾霾天”的危害以及如何应对“雾霾天”。
3.打比方。生动形象地说明了逆温层是造成空气质量严重恶化的原因。
4.不能删去。删去“很多”后,就表明这些污染物都对人体有害,说法过于绝对化,与实际情况不相符,用上“很多”一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5.示例:爸爸,不管冬天还是夏天,早晨天刚蒙蒙亮时,都是空气污染物累积量最多的时候。如果这些污染物含有有害物,会对人体有害,危害人的健康,您还是等天亮后再晨练吧。
《曼妙、澄澈的太湖》
1.在陆子泉小憩/观景鼋头渚
2.既点明太湖曼妙、澄澈的特点,又比喻导游姑娘美好纯净的心灵。
3.文中多处引用文人墨客的诗词和典故,这样写增加了太湖厚重的人文意蕴和历史意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