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桃花心木的资料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桃花心木的资料范文1
关键词:苗圃;园林植物;寒冻害;南宁市
南宁正在打造现代生态宜居城市,争创国家森林城市,与全国许多城市一样十分重视城市绿化,近几年来用于园林绿化的植物数量和种类剧增。近几年来,气候不稳定性明显增强,极端低温天气对园林植物,特别是苗圃园林苗木的影响也日益显著,使许多园林苗木失去经济价值,甚至被冻死。南宁市从2011元年1月2日开始我区出现了持续约20d的低温寒冷天气,平均气温为4.3℃,中旬开始进入极端低温天气,局部地区仅为0.3℃、短暂仅0°C以下,1月平均气温仅有7.9℃,为历史同期最低,与常年同期相比偏低4.9℃。 2月上旬仍然受低温阴雨影响,中旬始气温逐步上升,月平均气温比往年偏低1-3°C,3月平均气温接近常年同期。虽然于2010年12月对嘉和城易受寒冻害的苗木品种采取遮阴网覆盖和薄膜包扎等预防寒冻害的措施,但部分苗木还是受到不同程度的伤害。本文对嘉和城苗圃园林植物受寒冻害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并结合多年生产实际提出了一些预防对策。
1 调查时间、地点和方法研究方法
1.1调查时间
全面调查时间为2011年3月15日至3月16日,植株受寒冻害死亡调查确认时间为2011年4月25日。
1.2调查地点
嘉和城园林植物苗圃位于南宁市兴宁区嘉和城区域,地处北回归线以南,介于东经107°45′~108°51′,北纬22°13′~23°32′之间,属于典型亚热带气候区域,整个地势呈丘陵状,周围无大山、高山或大河。南宁市
年平均气温是21.7℃,冬季最冷为1月,平均气温为12.8℃,夏季最热为7、8月,平均气温为28.2℃,一般年份有2-4d轻微霜期,年平均降雨量约1350mm。2010年10月至2011年3月,各月平均气温和降雨分别为23.0℃和7.85 mm、18.4℃和13.6 mm、14.9℃和70.5 mm、7.9℃和19.4 mm、14.5℃和45.8 mm、17.8℃和67.3. mm。
1.3 调查范围和方法
对嘉和城的三棵树、生态园和七二高地等3个园林苗圃露地栽培苗木进行逐株地调查,并现场记录。三个苗圃的总面积为1082.22亩,有乔木、灌木、棕榈科、地被、荫生等苗木,植物品种较齐全,总共植株为871173株(袋/盆),因此,此调查可基本反映南宁市苗圃园林植物情况。参加调查的技术人员都先经过培训,重点掌握园林植物受寒冻害观察方法和划分标准,这样确保调查结果科学、规范。
1.4 园林植物受寒冻害等级标准
根据多年的生产实际和参照相关资料[2],嘉和城集团于2008年制定颁布了《嘉和集团园林植物保护技术规范》(企业标准),其中规定了园林植物受寒冻害等级划分标准,本次调查根据此规范来进行分级。划分标准见表1。
2 调查结果与分析
2.1 寒冻害调查结果
经逐株调查,并进行分级汇总,嘉和城苗圃苗木受寒冻害按调查结果从V级到I级分类汇总(表2)。由表2可知,受V级寒冻害的植物种类计3种,数量为104株;受IV级寒冻害的植物共计12种,各规格植株数量为1577株;受III级寒冻害的植物共计21种,各规格植株数量为5718株;受II级寒冻害的植物共计19种,各规格植株数量为6701株;受I级寒冻害的植物共计1种,各规格植株数量为2600株。受寒冻害伤害严重的IV级、V级苗木品种基本上是热带植物种类和不经过驯化的外来植物种类。
2.2 寒冻害调查结果分析
2.2.1苗木受寒冻害与树种、品种原产地的关系
受害苗木品种原产地绝大部分是国外,原产中国广东、广西等地仅有大叶榄仁、人面子、七彩朱槿占总受害品种39种的7.6%。分布于云南、广东、海南等地仅有一种垂叶榕占总受害品种39种的2.5%,原产我国、南部和华南等地仅有三种红铁、非洲茉莉、萱草,占总受害品种39种的7.6%;
受寒冻害最严重达V级的苗木品种绿萝、旅人蕉、金钱树均为原产热带非洲和中美、南美的热带雨林地区的,占V级总品种数的100%;受寒冻害较严重达VI级苗木品种12种,有11种原产地是外国的,其中原产地热带非洲和热带地区的有10种:面包树、国王椰、桃花心木、红花风铃木、散尾葵、凤凰木、百合竹、巴西铁、变叶木、彩叶草。占VI级总品种数的83.3%;原产热带亚洲的印度仅一种木菠萝,原产我国海南岛、广东、广西等地就只有一种:大叶榄仁。受寒冻害严重达III级的苗木品种22种,有19种原产地是外国的,其中原产地热带非洲和热带地区的有16种:面包树、国王椰、桃花心木、红花风铃木、琴叶榕、散尾葵、吊瓜树、旅人蕉、洋金凤、太阳神、金心巴西铁、红运当头、彩叶合果芋、凤凰木、金脉爵床、大叶红草。占III级总品种数的72.7%;
2.2.2苗木受寒冻害与树种、品种来源的关系
此次受寒冻害伤害较严重达到受寒冻害III级、IV级、V级的苗木品种有相当部分是从湛江地区、广东购回培育的苗木,如:面包树、国王椰、桃花心木、红花风铃木、大叶榄仁、旅人蕉、变叶木。这些苗木对本地的气候条件适宜差,当遭受持续时间较长低于常年的低温天气伤害时,受害较严重。
2.2.3不同立地的环境条件下,受害程度也有所不同
同一苗木在不同立地的环境条件下,受害程度也有所不同。如国王椰、散尾葵、垂叶榕的受受害程度北坡>南坡、迎风面>背风面、土层浅>土层厚、南坡背风处温度相对较高,低温危害较轻;风口处温度较低,低温危害较重。种植于土层厚的苗木比种植于土层浅的苗木抗寒。
2.2.4 苗木受害程度与苗木生长、加强水肥和采取植物防寒措施的关系 苗木水肥管理差,长势衰弱、根系生长不良、受病虫害的树木受寒冻害较重。苗龄高的大苗受寒冻害较轻,苗龄小的则受寒冻害相对重。移栽时间短,特别是当年秋季刚移栽的园林苗木受寒害更严重。长势强壮、树冠丰满的受害较轻;为重点的栽培管理,尤其是加强后期管理,有助于植物体内营养物质的贮备[3],提高植物的抗寒性;在寒冻害前加强水肥和采取植物防寒措施,如盖薄膜或稻草,包扎树杆等,同时地防治好病虫害、松土除草和防涝排洪做得到位,苗木生长健壮的受害程度轻,反之受害程度重。
3 预防园林苗圃植物受寒冻害的对策
2008年嘉和城园林苗圃苗木受冻害率达47.7%。2011年由于事前采取了引种驯化、培育乡土树种、加强水肥管理、用遮荫网和薄膜遮盖等预防寒冻害的措施,园林苗圃苗木比2008年受寒冻害轻了很多,但还是有不少苗木受到不同程度寒冻害。因此,预防园林苗木受寒冻为害,需要采取综合预防措施。
3.1 谨慎选用外地园林植物。
苗圃2008年后积极开展引种驯化工作,挖掘和应用适应于本地(南亚热带)气候生长的自然原始树种,只引进国内外相同气候带内的新特优园林苗木品种,对于热带品种或不耐低温的品种少引进或不引进,降低苗圃生产成本风险。
3.2 坚持以利用培育乡土树种为主
乡土树种是本地区原有天然分布的树种,他们是在当地环境条件下,经过无数年的优胜劣汰考验,自然竞争后才留存下来的,对当地灾害性气候有较强的抵御能力。苗圃大量培育本地大规格、高质量的乡土树种大、中苗木,是苗圃最好的发展方式。
3.3 加强苗圃苗木的水肥管理
水肥管理应从苗地翻地开始,在翻地前每667苗地施入1500kg-2500 kg腐熟有机肥,撒布均匀,翻耕中将耕作层土壤与撒施的基肥充分混合。在苗木生长过程中,以追施化学肥料为主,小树苗每株每次施尿素0.05~0.2公斤或复合肥0.1~0.4公斤,大苗以有机肥料为主,每株每次施有机肥1.5~7.5公斤,采用沟施或穴施,施肥后应及时淋水。挖穴或开沟的位置一般在树冠外缘的投影线下。同时采用水溶性肥料通过喷灌、滴灌、土壤浇灌施肥和叶面施肥,给苗木补充养分。通过合理的施肥措施,使苗木体内营养物质的积累,保证植株健壮,,提高植物的抗寒性,还能有效地抵抗病虫害发生。
3.4 用透气性较好又能起到抗寒的双层遮荫网覆盖高大乔木、灌木球树冠或用塑料薄膜覆盖灌木球柱或覆盖地被苗木。
3.5 针对苗木的根部和树干易受到伤害,用草覆盖根部,用草绳缠绕树干,通过给苗木“盖被穿衣”能一定程度的抵御寒冻害的伤害。
3.6 其它应对措施
寒冻害天气来临之前,把6°C以下受寒冻害伤害的苗木品种如金钱树、旅人蕉、绿萝的袋苗和地苗上袋后过冬前的应全部移入塑料大棚,把15°C以下气温就会受寒冻害的热带品种移回塑料大棚过冬的同时,在严重低温到来之前还要进行加温处理。受寒冻害天气过后,及时采取补救措施,针对寒冻害伤害的苗木及时采取剪除枯枝、枯叶,加强水肥管理和做好病虫害防治等措施进行复壮管理,促进受寒冻害较轻的苗木恢复生长。
参考文献:
[1] 李海玲. 2006. 2005年柳州主要园林植物受寒害的调查[J]. 广西植保,19(1):13-15.
[2] 刘建敏. 2007. 园林树木的冻害及其防治[J]. 北方园艺,(2):135-136.
[3] 卢林,王二强,庞静静,郭亚珍. 2007. 园林树木冻害形成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探讨[J]. 现代园艺,(3):33-35.
作者简介:
王小斌,1962年7月出生,男、汉族、广东普宁人、1983年7月毕业于华南热作学院、农学士、高级工程师,现任广西南宁碧湾园林工程有限公司技术总监。 联系电话:13407729375;
桃花心木的资料范文2
一、精准关注汉语言文字的“意合”
意合性,是汉语言文字一个特别显著的特点。汉语言文字在遣词造句、构段谋篇时,往往以语义来联结而非纯语法,常常为了表达某个意思、某种情感,为了切合某种语境而活用词性词色、创造新词、灵活组合等等。如“春风又绿江南岸”之“绿”字,名词活用为动词,更显“春绿”,更切语境。又如,“你这人真会闹腾!”“闹腾”一词可能是批评他胡闹(贬义),也可能是褒扬他很会干事(褒义),要根据语境方能明义。重“意”不重“形”,汉语言文字因而显得灵活多变,往往意在言外、意在言后,语意或模糊或含蓄,表达的意思有时甚至只能“意会”不能“言传”。汉语言文字这种“意合性”给表情达意带来更多韵味,却也因意义的不确定和模糊感给阅读理解带来不少困难,尤其是对小学生来说更是如此。如果教学时教师不能精准引导学生关注文本中“意合”的语言点,并探析其“背后”的意义,理解则可能处于浅层表面,甚至产生误读误解。因此,教师要特别注意从汉语言文字意合特性来精准把握语文教学关注点,并以此为支点实施精准教学,唯有如此方能精准把握语言的“背后意义”。
例如,人教版三年级下册《卖木雕的少年》一文出现了两次“沉甸甸”――
第一次:“我捧着象墩,仔细观赏,爱不释手。正要掏钱购买的时候,我却犹豫了:我即将要回国,要带的行李已经超重了,怎么能再带上这沉甸甸的象墩子?”
第二次:“‘这个小,可以带上飞机。’少年将一件沉甸甸的东西送到我手里。啊!原来是一个木雕小象墩,和白天见到的一模一样,却只有拳头大小”。
前后两个“沉甸甸”,是否一样的意思?其实,两次“沉甸甸”有很大的区别。前面的“沉甸甸”,意思是指物品(象墩)很重,以实写实。而后面的“沉甸甸”,却另有深意――“沉甸甸”的,不是物重而是少年的真诚、热情与友好的“情感之重”,是“我”内心深处感动的“情感之重”。
因而,教学时,教师要注意依据汉语言文字的“意合性”,引导学生关注两个“沉甸甸”,以“本文前后两个‘沉甸甸’是否意思相同?”为主问题展开研读,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我”买木雕和少年送木雕的语段细读品味,思考揣摩,精准探析其“背后意义”,这样才能精准把握文章的情感发展与主旨内涵。
二、精准关注汉语言文字的“具象”
具象性,即用生动的形象表现抽象的内容。语言文字本是抽象(是对客观事物的抽象),而汉语言文字却往往习惯于用具象的事物来表达抽象的内容(理念、意思、情感)。比如,“望穿秋水”,用具有萧瑟、凄冷之意的“秋水”表达思念之切,贴切而浅白;《白杨》一文,用不择环境、不惧灾害、茁壮成长之“白杨”来赞颂扎根边疆、无私奉献的边疆建设者,借物喻人,托物可言志;《桃花心木》一文,以种树之法及桃花心木的特殊生长过程设喻揭示人生哲理,借事喻理,顺理则成章;《山中访友》一文,通过营造一个如诗如画的世界(古桥、树林、山泉、溪流、瀑布、悬崖……),在物我相融的意境中诉说自己“对大自然热爱”之心声,借物以抒情。诸如此类,以形写意,表现了强烈的感染力和表现力。汉语言文字因具象而丰富鲜明,生动可感。语文教学要注意抓住这一特性,精准引导学生抓住“具象”之处展开研读探析,透过外在形象精准把握语言文字的深层内涵。
例如,人教版六年级上册《青山不老》有个词语――“瘦小”,若从汉语言文字的特点来考究是特富具象的,一看这词,人物形象立马浮现。作者选择这一词语是颇有深意的,是想通过“瘦小”及“老”这些具象,与老汉从65岁开始顽强坚持15年,与晋西北“干旱、霜冻、沙尘暴”恶劣条件,与“创造了这块绿洲”(绿化了8条沟,造了7条防风林带、3700亩林网)这一非凡业绩进行强烈对比,以老汉体质瘦弱却意志坚强、业绩非凡的巨大反差,激起读者的情感冲突,达到震撼人心的表达效果。
所以,教师可以抓住“瘦小”这一“具象点”提出疑问:“作者为什么用‘瘦小’这个词语来形容老汉?”然后让学生细读课文,联系描绘自然环境、生活条件、绿洲性状的其他具象的词语进行对比品读体味,形成强烈的画面冲突,进而深刻感悟老汉的感人形象。
可见,精准聚集“具象点”,有序展开研读探析,有助于学生感悟文本主旨,体会作者的表达技巧。
三、精准关注汉语言文字的“人文”
人文性,是汉语言文字的核心基因。汉语言文字,不仅仅是一种社会交际工具,更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它作为民族文化的结晶,具有丰厚的人文精神,无不渗透着中华民族的历史传承、人伦准则、信仰心理、思维方式、风俗人情。如“三顾茅庐”等成语,就是历史典故;“将计就计”等成语,体现中华智慧;“因果报应”等成语,蕴含中华;老舍《北京的春节》等文章,则是记录中华传统民俗……学习汉语言文字的过程,就是了解、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过程,也是体认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吸收中华文化甘甜乳汁的精神成长过程。同时,也因为汉语言文字有着丰厚的文化积淀和人文特征,只有结合中华文化背景才能更好地理解它。所以,语文教学既要注意精准关注汉语言文字的“人文”,通过语言学习文化,也要注意联系文化来理解语言,从而有效促进学生文化体认和精神成长。
在人教版六年级下册《北京的春节》一文中,老舍用他那如椽的大笔、“俗白”的风格、京味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幅北京春节的民风民俗画卷,展示了中国节日习俗的温馨和美好,表达了自己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和喜爱。对于这课的教学,要注意关注:①民俗习惯。比如熬腊八粥、泡腊八蒜、购买年货、过小年、除夕吃团圆饭、守岁、初一拜年、十五观花灯、吃元宵等。②民族美德。比如“这次比赛并不为争谁第一谁第二,而是在观众面前表演马、骆驼与骑者的美好姿态与娴熟技能”这一画面,反映了淳朴善良、崇尚劳动、追求美好的民族美德。③民族品性。蕴含在民俗中的那种企盼热闹、喜庆、红火,团圆、祥和、美满,重亲情、乡情等民族品性和心理。④民族信念。如“在外面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回家来吃团圆饭”。⑤民族信仰。如“在腊八这一天,家家都熬腊八粥”(敬神祭祖,祈求丰收和吉祥);“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都要守岁”“这一天大家还必须吃元宵”。⑥京味语言。如,“孩子们喜吃这些零七八碎儿。第二件大事是买爆竹,特别是男孩子们。恐怕第三件事才是买各种玩意儿――风筝、空竹、口琴等”等句子朴实本色,全是口语,北京味特浓。
基于对民族文化的关注,教学本课,一是可用列表填表方式,梳理北京春节习俗,既明晰文章脉络,又明了风土人情;二是要品读重点场景,让学生体会这是一种什么样的节日(红红火火、香香甜甜、团团圆圆、灯火通宵、鞭炮不断……),并相机结合资料帮助学生了解“守岁”意义及其他民族品性、信念等,并结合朗读体会京味语言;三是要让学生对于课文中一些民俗(如熬腊八粥)做法和象征意义进行资料搜索、阅读交流。
这样,通过对文本的“人文点”进行精准定位探析,展开教学,通过语言的学习来了解文化,又通过联系文化来理解语言,就易于达到人文性与工具性的和谐统一。
四、精准关注汉语言文字的“乐感”
音乐性,是汉语言文字又一突出特点。汉语言文字音节界限分明,结构形式比较整齐,较易形成节奏;元音占优势,乐音成分多,声调富于高低升降变化,抑扬顿挫感强;而且行文过程中又注意“把声音节奏(炼声)当作文章的第一要素”(朱光潜),使文章充满音乐的律动和节奏的灵性。只要稍加留神,不论是文学作品、应用类文章,还是日常说话,汉语言文字都有着一定的音乐性,这种音乐性主要体现在语词的音乐性、语流的音乐性、语群的音乐性、语态的音乐性。汉语言文字的词语一般具有固定的语言形式,每个词有固定的声、韵母和声调,富有音乐感。汉语言作品尤其是诗词,特别讲究押韵、四声和平仄,就是讲究语词的音乐感。若干个语词合起来,连成相关联的话语则为语流。语流的音乐性,是由语音、语意和节奏三者共同构成。只有语意清晰、语言流畅,读起来才朗朗上口,具有音乐美感。语流的音乐性还表现在语句的参差错落上,呈现跌宕起伏之势。与语流相对,把意思相关、内容紧密联系的若干句话或若干段话联结一起则称为语群。语流可以一句或几句话,语群则是几句或更多的话联结一起,体现一种气势、一种氛围、一种意境。语群表述若整齐有序则成和谐音乐,杂乱无章则如同扰人噪音。语态则是语言文字的情态,任何语言文字都是富有情感色彩的,加之特有韵律、节奏,容易激起人们情感共鸣,这是语言文字内在音乐性的律动,特别是修辞手法的运用,更具强烈效果。语态的音乐性还表现在各种句式的内容上,抒情的语言,愤怒的语言,奋斗的语言,悲伤的语言,语速各不相同,如同音乐各异。精准关注汉语言文字的“乐感”,并由此展开品读探析,语文教学必然呈现出一种语文味道浓厚、语文底蕴深厚的态势。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这片土地是神圣的》一文中有这样一段话:“每一处沙滩,每一片耕地,每一座山脉,每一条河流,每一根闪闪发光的松针,每一只嗡嗡呼叫的昆虫,还有浓密丛林中的薄雾,蓝天上的白云,在我们这个民族的记忆和体验中,都是圣洁的。”这段话富有情感,深含赞赏、眷恋、心伤之情,又颇具音乐性。段落采用排比句式,读起来很齐整,很有节奏感;从“每一根闪闪发光的松针”起字数多了起来,增加了“什么样的什么”,最后的“薄雾”和“白云”也不用“每一”了。这样长短句搭配,读起来就很有韵味,既免于单调,又避免连续8个“每一……”读起来接不上气。另外,“每一处”“每一片”等若放慢语速还有“慢镜头”感。
教学时,教师可先让学生朗读体味排比句式的节奏感,然后改成8个5个字的句式(“每一处沙滩……每一朵白云……”)与原句对比品读,体会长短句搭配与节奏变化。接着引导学生通过语速的快慢变化体会“慢镜头”效果。最后,结合感受(赞美、不舍、心伤等),让学生入情入境有感情地朗读,体味和表现语段的意境和情感。
这样,通过诵读品味,从排比句式齐整的节奏感,长短句搭配错落有致的旋律变化,慢镜头般的抒情语速,不舍、不解的心伤情思,以及这些节奏、速度、旋律、情感交织而形成的意境、情态,无不给学生以特别感受,特别体验,让学生与文本在情感共鸣中得到深层融合。
桃花心木的资料范文3
关键词:科学阅读;综合能力;语文素养
“这节课上得太好了,我们回校后一定尽快把这种教法向全体语文教师推广。”
“姜老师的这节阅读研究课其实就是一节应试课,我们认为这样的处理并不能挖掘课文思想内容,课堂上没有师生思维碰撞,缺乏师生对文本的解读赏析。课堂上直接出示课后问题的答案也束缚了学生的语言概括总结能力的发展,习题的讲解是否应该穿插在文本的解读中解决?”
为什么同一节课会引发如此截然不同的评课意见呢?
[教学情境]
实验学校多媒体教室内座无虚席,姜品静老师正在执教语文阅读研究课《桃花心木》。
典型的“三读式”授课思路,开始是初读课文,检查预习环节。学生先是读课文,学生读得通顺流利。接着是交流课前查找的资料,不愧是县直的学生,查的资料真不少,关于作家的、作品的资料非常详尽。课堂顺利地进行着。该是议读环节了,这可是解读文本、研读课文,对学生进行语文训练的重要环节。
“请大家看课后第一题的要求,种树人有哪些做法令作者感到奇怪?先读课文再划下来。”接下来处理课文的方式却出乎所有听课老师的意料。姜老师并没有引导学生深入剖析课文,而是简单明快,直奔主题,“种树人为什么要这样做?”“对树木来讲,不确定是指什么?”“对于人来讲,这个不确定是指什么?”处理问题的方式也较以往简洁了许多,没有了大段繁琐的分析,在简短的师生交流之后,教师在教室的大屏幕上直接给出了问题的参考答案。最后的拓展阅读环节教师引导学生由课文联系到生活中的人,“你知道哪些在生活中克服困难,在不确定中取得成功的事例?”
[教学反思]
“这样讲行吗,这些含义深刻的语句学生能体会深刻吗?”“为什么要出示这样一堂研究课?”吃惊之余带给我的是反思,作为一堂阅读教学的研究探索课,虽然还有很多细节地方有待斟酌,但这节课却引发了我对传统阅读课的思考。
其一,长期以来,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普遍存在着阅读量小、学生阅读面窄、理解能力低、阅读兴趣不高的问题。课堂阅读教学受应试教育影响倾向于应付考试,课堂上下的大量时间都用在了掌握字词、记忆句子含义以及大量重复的机械的应用练习。从小学一年级到五年级始终如此。这样的阅读教学模式,从某一节课来看,确实是有效的、高效的,经过这样长期训练的学生语文考试成绩也可能很高的。然而这样的阅读教学模式下,教师的繁琐分析、精讲课文,以自己的阅读理解甚至教参上的阅读分析去代替学生的阅读感悟,学生的阅读兴趣在一堂堂这样的高效课堂上消磨殆尽。这样的阅读教学又何谈学生的发展,何谈给学生一生的发展积蓄营养呢?
其二,新课标下,许多教师存在着理解上的偏差。对于教材的处理上存在过度开发的倾向,语文课甚至上成了思品课、活动课,有的教师钟情于多媒体影音解读,恨不得把什么东西都用动画制作出来,教材的过度开发弱化了学生对文本的品读欣赏。
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能够使学生举一而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语文教材的学习不是语文教学的终极目的,“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教学的最终目的是通过教材的学习使学生举一反三,提高语文能力。
那么如何用好语文教材这个“例子”,促进课内外阅读的一体化呢?
首先,语文课堂教学要重视读书方法的指导,教给学生精读、略读、浏览的阅读方法,教给学生查阅资料、读通课文的方法,养成写批注、做笔记、写体会的读书习惯。学生从“例子”中学得方法,才能把方法运用到课外阅读实践中。
其次,主题课外阅读有助于促进课内外阅读一体化。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除了教好课文这一“例子”,还要将这一“例子”放大,把学生的视野引向广阔的课外阅读之中。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依据课文特点,通过创设课外阅读教学情境使小学语文阅读从课内阅读向课外延伸。课外读物的引入可以从课文中的相关人物引发,比如学习了《触摸春天》这篇课文,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阅读海伦・凯特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也可由题材相同的课文引入:学习了《卖火柴的小女孩》这篇课文,可以引导学生去阅读《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等。
桃花心木的资料范文4
随着现代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传统的教育教学手段面临极大冲击。现在城市学生都可以熟练地上网查找资料,开着“百度作业帮”写作业,而农村由于条件限制,很多学生连电脑都没有摸过,知识的广度和深度都受到极大影响。个别家庭条件较好的学生由于缺乏正确引导,只会用互联网聊QQ、玩游戏,给教育教学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冲击,在同学中造成了不好的影响。
针对这一现象,笔者利用移动互联网信息量大、交互性强、不受时空限制等特点,即时把需要的信息从世界的任何地点、任何时间传递到课堂,实现信息的同步,改进和丰富了农村语文教育教学的手段,就移动互联网与农村语文课堂教学的对接应用进行了尝试。
一、用移动互联网实时获取丰富的教学资源
语文教师可以利用移动互联网获取丰富的教学资源。比如几幅生动的图片、一段有趣的视频和浩如烟海的电子文本等,让学生在教师创设的语文情境中,流连忘返,更加主动地投入学习,感受互联网给语文教学带来的新气象与新氛围。
例如,在教授《莫高窟》这篇课文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中的优美文字和蕴含的思想感情,笔者用幻灯片展示了一些敦煌的壁画、彩塑、藏经洞的图片后,把手机放在展台上,现场投影,联网在百度里面搜索“莫高窟”,找到莫高窟的官网http://mogaoku.net,进入网站后,学生发现了很多自己感兴趣的东西,更深入地了解到了莫高窟的建造情况、被盗情况、现阶段的保护措施、旅游现状……在“石窟价值——佛教价值”这一栏目中,学生兴奋地发现了自己在上四年级时学的课文《九色鹿》的壁画和简介,很多同学恍然大悟:“原来‘九色鹿’是来源于莫高窟啊!”一下子,莫高窟和学生之间的感情就被拉得更近了,学生对于保护民族文化遗产的信心和决心更大了。一切又圆满地回到了课文的主题。只有教学方式多样化,才能有效利用互联网资源,丰富语文教学的内涵。
除了课内阅读教学外,学生的课外阅读活动也可以实时使用移动互联网资源。例如,笔者班上某次开展课外阅鉴赏课时,有个小组准备朗诵林清玄的《桃花心木》,就提前向笔者借了手机搜索轻音乐进行配乐朗诵。由于笔者曾多次在课堂上使用这一方法,因此学生已熟记于心。其他小组看到后,也纷纷效仿。在动听的音乐的带领和熏陶下,学生的朗诵水平、对文章的领悟力也在提高。对此,笔者自然是喜闻乐见的,学生在这样的活动中语文素养也得到提升。
二、用移动互联网不断创新教学模式
移动互联网具有海量储备信息的作用,其丰富的语文教学资源给传统的课堂教学带来了巨大冲击。教师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唯一的教学权威,在课堂环境下,学生可以在课堂上就向移动互联网发出请求并获得帮助,变过去的小范围的合作学习为更大范围内的合作学习,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将大大增强。这尤其对相对闭塞的农村学生来说,无疑是巨大的、全新的课堂体验。
新形势下,教师必须转变老旧的教学理念,与时俱进,改革创新,不断深入了解移动互联网的特性,掌握必需的信息技术手段,让互联网时代的新课堂模式惠及每一位农村学生。
例如,教授《二泉映月》这篇课文时,有一段课文要求背诵,它类似“二泉映月”这首二胡曲的文字赏析,辞藻优美,文字绮丽,但导致它又长又难背,很多学生都对其望而生畏。
这一次,笔者改变以往“讲解重点文字、学生拼命做笔记”的传统教学模式,在学完课文的前半段的基础上,又结合补充阿炳丰富的人生经历,在学生还沉浸在悲痛的情绪中时,顺势播放事先用手机下载好的名曲《二泉映月》。在聆听这段名曲时,笔者要求所有学生都闭上眼睛,用心聆听,看自己能听出什么。学生虽然很新奇,但都照做了。语文课堂上回荡着宛转悠扬、激昂壮烈的“二泉映月”,仿佛让人置身于欣赏音乐会的礼堂中。
照顾到学情,笔者当时让学生听了两遍。两遍后,大部分学生都表示听出了阿炳的感情,或多或少地能描绘出阿炳在创作这首乐曲时的感情线,能想出他当时在想些什么。在此基础上,笔者才与学生一起阅读学习要背诵的那一段课文。这时,学生产生了共鸣,背诵这一自然段再也没有了以往的“愁云惨淡万里凝”。
移动互联网在让教师改变教学模式,丰富课堂呈现效果的同时,也通过教学模式的改变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模式。在笔者的班上,以往都是笔者发现学生哪里存在薄弱环节,就上网搜索相应题目给学生做。现在,则是课代表代表“民意”向笔者借电脑上网搜索题目给大家做。比如,有一次学生遇到“转述句”,大部分学生做得不好,课代表就向笔者借电脑上“百度百科”搜索“转述句”学习和练习。
由此可见,移动互联网可以让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真正融为一体,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给农村语文课堂补充新鲜血液,为农村孩子学语文提供更广阔的空间。
综上所述,在移动互联网大行其道的今天,农村语文教师要充分利用身边的移动互联网资源,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努力创造课堂的新模式,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只要所有教师积极主动地探索移动互联网在农村语文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就一定能够给农村学生带来更丰富的学习体验。
桃花心木的资料范文5
设置“综合性学习”板块,尤其是高年级段大综合性学习的编排,起到了改变语文课程学习环境。转换学习方式,整合学习资源,构建课内外、校内外融合的语文教学体系,提高学生语文知识综合运用和听说读写综合能力发展的作用,是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编排的一大特色,是小学语文课程、教材改革的一个亮点。
大综合性学习单元,不再以阅读教学为中心组织教材,而是围绕学生实施综合性学习提供活动建议和阅读材料。进行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应有针对性地用好阅读材料,而不能上成阅读教学课。在这里,教材选文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不是教学的中心:学习选文只是围绕学习主题开展学习活动的~个部分。从属于综合性学习的需要和安排。教师应指导学生围绕学习主题运用活动建议和阅读材料。设计、实践学习活动方案。可以根据学习活动开展的实际需要调换教材编排的顺序,可以延伸、放大学习过程(时间和空间),可以与阅读内容、表达手法相关的阅读教学单元建立联系。
二、对学生实施大综合性学习能力的基本估计
从三年级开始至五年级下学期,经过十次综合性学习(九次小综合,一次大综合)的操练,学生已累积比较丰富的经验。教师应放手让学生确定具体内容,选择学习伙伴。活动方案的设计、实施,都应由学生自主、合作地进行,教师参与其中,主要负责指导学生合理地设定本次综合性学习的目标。选择学习内容及活动形式,做好督促检查,不要越俎代庖。
三、对教材的研读分析和实施设想
(一)《走进信息世界》(第十册)
1 教材所处位置及学习目标,《走进信息世界》是继五年级上学期《邀游汉字王国》之后,又一次围绕一个主题、课内外结合、学生自主程度较高的大综合性学习。本次综合性学习的学习目标是:了解现代信息传播的主要方式,知道古今信息传递方式的不同。感受信息传递方式的变化对我们生活、学习的影响;懂得正确利用媒体,趋利避害:初步养成留心信息的好习惯。逐步学会搜集信息、选择信息、运用信息。善于和别人交流信息,学习利用信息撰写研究报告的技能。
2 重视“单元导读”的解读。带领学生走进信息世界,需要认真阅读、理解“单元导读”,帮助学生弄明白这次综合性学习的社会背景、自身需要、学习目标。“单元导读”的学习应该让学生生成“我的五官所触及的都是信息”“我就浸泡在信息里”的感受,生成“马上开始关于信息的研究”的急切心态。一句话,要充分发挥“单元导读”的功能,使学生对本次综合性学习目标明确、充满激情。
3 用活“活动建议”,①根据需要活用阅读材料。教材选编了五篇针对性很强的阅读材料,必须充分利用。这是为学生提供的开展综合性学习必需的资料,特别是对于无图书馆可去、无网络可上的农村小学生,更是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按照第一条“活动建议”,展开研究学习时,可以引导学生自主词读这些资料,讨论交流信息传递的方式可以引导学生对阅读材料中的信息进行比较,了解古今信息传递方式的不同,根据第三条建议作活动准备时,可以引导学生再次阅读这些材料,提取现代传媒对人们生活影响的信息,作为辩论发言的素材。当然,有条件的地方,还可引导学生拓宽搜集资料的渠道,更广泛地了解信息的传递对人们生活的影响。②一次调查结果两次运用。用活“活动建议”第二条,调查前,引导学生设计好调查记录表,培养学生事前做好准备工作的良好习惯;调查中,引导学生通过留心自己和家里人获取的信息及获取信息的渠道,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调查后,指导学生填写调查表,对信息进行筛选、整理、汇总、分析,发现传播信息和获取信息的规律,以及信息对不同群体的影响。还要注意指导学生分类保存资料,做到一次调查结果两次运用。为第二阶段利用信息、撰写研究报告作准备。③灵活选择“辩题”,重视前期准备。用活“活动建议”第三条,一要根据当地实际灵活选用辩论主题,二要重视辩论的前期准备。教师应和学生一起拟定讨论或辩论的题目,指导学生多渠道收集正、反两个方面的资料。辩论由学生自己组织,让学生充分发表各自的意见,陈述自己的观点,教师要引导他们辩证地看问题,防止“走极端”。辩论胜负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通过辩论提高学生收集信息、选择信息、运用信息、组织语言、口语交际的能力,增强抵制不良信息的自觉性。④拓展活动内容,多角度体会”影响”。教材选用的活动建议是面向全国各地小学生的。我们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他们针对当地、本校或本班的实际,设计感兴趣的活动。比如城市的学生可以搞“天下事我关心”新闻摘要活动,感受现代信息的影响:开展“购物方式的变迁”调查活动,了解网络购物给人们带来的方便等。农村的学生可以开展“与致富专业户零距离接触”,看他们是怎样获取致富信息的,信息给他们的生产、销售带来了什么好处等。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对信息传递方式的变化给人们带来的影响,会有更直观的感受。
4 学习写“研究报告”的五个步骤。“利用信息,写简单的研究报告”,综合性强、难度大,是对学生收集处理信息能力、合作探究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的一次全面锻炼。通过阅读“活动建议”旨导学生分五个步骤进行。①研读例文,打开思路。引导学生阅读两篇研究报告,让学生认识到像“爸爸咳嗽”这样的小事也可以进行研究。进而形成这样的认识:科研并不是什么神秘的事情,只要善于发现问题并留心观察生活,注意收集信息,就可以进行。从而打消学生的顾虑,打开思路,畅谈自己最想探究的问题,激起“我也要研究”的欲望。②选定主题,制订计划。小学生好奇心强,喜欢探究问题,从“小小的陀螺”到“神秘的UFO”,几乎都感兴趣,他们列举的问题可能五花八门,涉及面很广,有的会有一定的难度,甚至稀奇古怪,即使研究也不可能有结论,像“有没有外星人”等。因此,教师指导他们从众多的问题中选定合适的研究主题至关重要。通过引导,让学生知道,选题首先得是自己感兴趣、乐于研究、适合研究的;选题设计的内容尽量浅些,范围尽量小些,多着眼于身边的现实问题。如“从玩具的变迁看小学生的消费观”“环保与卫生习惯的内在关系”等。确定选题后,小组制订研究计划。③搜集信息,分类整理。计划确定之后,要引导学生运用第一板块学习的方式方法,充分利用各种渠道收集信息。如“我们家生活的变化”这一选题,就可以通过调查家人、亲朋,从衣着、家具、电器、过节消费、交通工具几个方面搜集资料,归类整理。④阅读资料,形成观点。小组成员要充分阅读整理好的资料,每个组员都要注意筛选为自己观点作支撑的、对解决问题有价值的信息,形成自己的观点。经过小
组讨论达成共识,为撰写研究报告作准备。⑤研究写法,形成报告。再次研读两篇研究报告,在小组交流的基础上,总结出研究报告的不同写法。必须让学生清楚:研究结论的得出是以搜集资料和分析资料为基础的:撰写研究报告要做到问题明确,资料充足,分析合理,结论清楚。掌握基本写法后,撰写小组研究报告,并集体进行修改、完善。
5 展示交流,总结反思。综合性学习成果展示的形式力求多样化。可以布置展览,展出这次综合性学习中进行的各种调查结果、活动纪实、研究报告:可以召开主题报告会,报告小组的研究成果,或个人收获、感悟、发现。搞好活动的评价反思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在活动结束时以“庆功会”的形式,引导学生正确评价自己和他人在活动中的进步,共享成功的喜悦。同时进行反思,为今后开展综合性学习提供借鉴。活动结束后将全部资料编辑成册,把有价值的研究报告呈送相关部门。
(二)《难忘小学生活》(第十二册)
六年级下学期,小学生面临毕业,心态是复杂的。这六年,学生会经历许多令其喜悦、忧伤的事:这六年,对老师、同学的教育帮助也会有一些不理解、不领情。人教版教材把综合性学习“难忘小学生活”安排在六下,让学生在回忆美好小学生活的过程中。充分运用多种语文形式表达情感,学会感恩,继续培养合作精神和组织、策划能力,提高语文素养,同时把一份珍贵的师生情、同学情以及对母校的感激之情永久地珍藏在记忆中,真是匠心独具。
1 提前进入,做好铺垫。针对毕业班实际情况,我们不能等学完前五个单元才进入综合性学习。应该一开学就带领学生进入“难忘的小学生活”的回忆之中。这一环节的前移,可以使学生在开学伊始就进入依依惜别的情感状态,有效地抑制厌恶学习、讨厌老师的不良情绪滋生,引领学生在提升语文综合能力的同时,顺利度过小学阶段的最后一个学期。
2 周密计划,保障实施。本次综合性学习可以围绕“读、感、忆、写、寻、做”(认真读读阅读材料,感受师生深情:回忆小学生活,写难忘的人和事:寻找班级“成长足迹”,制作班级纪念册:写临别赠言:为母校做点事:筹划一台毕业联欢会等)实施。但是学习周期长,容易出现松懈、走过场现象。这就需要对学习时间周密计划,对内容、形式精心策划。譬如“同学情深”“师恩难忘”“光荣集体”“爱心献母校”“依依惜别”系列主题的什么内容在课外进行,什么活动在课内实施,个人、小组完成任务的时间,何时进行主题转换等,做出计划书。在教室醒目处设立“提示牌”,提醒大家按计划开展活动。
3 联系选文,有机结合。认真研读六下选编的五组课文。我们发现每一组都可以与本次综合性学习有机结合。第一组课文,在学习作者借“学下棋”“种桃花心木”表达人生感悟的方法时。可引导学生体会老师批评教育自己的良苦用心,增进对老师的理解。制作班级纪念册,要做到图文并茂,编写精炼独到的文字说明。第二组是说明文,它们对不同事物特点体现的准确说明、生动描述的方法,为学生提供了很好的参考。学生回忆小学经历,收集、阅读了相关资料,激起了表达情感的欲望。但用语言把自己的真情实感表达出来,部分学生尚有困难。第三组课文《十六年前的回忆》等几篇回忆文章的不同叙述顺序,第四组“名篇名著”梗概加精彩片段的编排方式,都称得上是闪亮的“范本”。我们可借以指导学生写好“成长故事”,可以是整篇,可以是梗概,可以是精彩片段,由这样多种文体编排而成的“纪念册”,更能彰显个性。
4 临别赠言,表情达意。互题赠言已成为小学生毕业前夕重要的交际活动,用好这项活动不仅可以增进师生、生生情谊,而且可以培养学生驾驭语言文字的能力。以往由于缺乏指导,学生的赠言往往内容空泛。语言乏味,甚至低级庸俗。在学生题写赠言的过程中,教师及时示范引导。开展最佳赠言评选,激励学生用心去写,使写临别赠言成为学生表达深情厚意、展示个性和展示才情的平台,可提高这一活动的价值。
桃花心木的资料范文6
[关键词] 浙商;非洲;投资;分析
[中图分类号] F752.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024(2008)08-0156-03
[作者简介] 张艳茹,浙江海洋学院杭州校区教师,研究方向为国际经济与贸易。(浙江 杭州 311258)
近几年,去非洲掘金的浙商日益增多,投资领域和生意范围也在逐渐扩大。据浙江省外经贸厅提供的信息显示,浙江一些企业已介入非洲的资源开发领域,如余姚的“兴隆”公司、“长青”公司,相继在刚果(金)设立矿业公司,开发当地丰富的金属资源。事实上,浙江民营资本参与非洲资源产业开发正进入热潮。2007年6月,宁波华州矿业投资有限公司获得加蓬一处面积为2000平方公里的铅锌矿详细勘探权。此前,该公司在加蓬还获得一处1.1万平方公里锰矿的详细勘探权。
由此可见,浙江的企业正在加快“进军”非洲的步伐。据媒体信息披露,到2005年底已有182家企业到非洲投资、经商,投资额约5570美元,足迹遍及34个非洲国家。其中,生产型企业近年来呈现增多的趋势。对此,浙江省外贸厅外经处有关负责人表示,非洲很多产业还是空白,投资潜力巨大。
目前,浙商进入非洲有两种形式:一是贸易;二是直接投资。在经济相对落后的非洲,这两种形式大有用武之地。贸易只是分享中非合作"盛宴"的一种谋略。非洲大陆素有"世界原材料仓库"之称,丰富的资源优势,大大激发了浙商不远万里赶去投资的热情。为了利用当地的矿产资源,越来越多的浙商采取直接投资这种方式,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和就业,成为中非合作双赢的真实写照。
一、 浙商投资非洲的内外原因
(一)浙商投资非洲的内在原因
1.国家和浙江省政府鼓励企业海外投资。中国政府在《中国对非洲政策文件》中承诺,鼓励和支持中国企业到非洲投资兴业,继续为此提供优惠贷款和优惠出口买方信贷,并愿与非洲国家探讨促进投资合作的新途径和新方式。继续制订和完善相关政策,加强引导,注重服务,提供便利。同时,中国欢迎非洲企业到中国投资。继续与非洲国家商签并落实《双边促进和保护投资协定》、《避免双重征税协定》,与非洲国家共同营造良好的投资合作环境,保护双方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浙江省《实施“走出去”战略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办法》规定,从2005年开始,浙江企业赴国外进行资源开发将享受政府“资助”:当年累计投资在100万~500万美元的资助人民币10万元;投资在500万~1000万美元的资助人民币20万元;投资在1000万~3000万美元的资助人民币30万元;投资在3000万美元以上的资助人民币50万元。
2.浙江省内资源紧缺。据浙江省经贸委公布的全省能源与利用状况的报告称,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浙江固有的资源捉襟见肘。资料显示,浙江省能源总量接近1亿吨标准煤大关,已步入全国能源消费大省行列,煤、电、油全面吃紧;过去5年中全省的森林蓄积量虽增加了0.57亿立方米,但今后5年可供采伐量与林木需求量之间的缺口接近10倍。此外,制造业发展所需的铜、铝及其他黑色金属绝大部分也依赖外供。
在资源要素制约日益加重的背景下,仅着眼于省际间的资源供给合作显然难以为继,必须争取在全球范围内寻找和建立稳定的资源供应渠道,也即实施全球化的资源战略。浙江对资源的需求度很高,这本身就是一种商机。一些具有一定实力的民企特别是大型民企完全可以尝试到境外从事资源开发,以减少紧缺资源与供应的不确定性,增强自主可控性。因此,浙江省很早就开始尝试从政府层面与国外的相关政府管理部门、国际组织机构、行业协会进行合作和互动,构建一个以资源开发为导向、有利于民企“走出去”的平台,主要为民企网罗并提供合适的、具有可操作性的国外资源信息。非洲正是在此背景下进入浙商的视野。
3.浙江企业的产业升级。据经济学专家分析,当前,浙江企业正直接面临着一个产业升级问题。从经济学上的收益比较原理来看,企业本身的产业在提升,对于浙江企业来讲要么将原产业转移出去,要么将资金转移出去,选择一个可以获利的市场。而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对资金和技术颇为需求的非洲便成了浙商对新产业开拓的理想场所。
(二)浙商投资非洲的外在原因
1.非洲当地拥有丰富的矿产、石油、农业等资源
目前,世界上已经探明的150种地下综合性矿产资源在非洲均有储藏,尤其是与发展高科技产业和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的50种贵重稀有矿产品在非洲储藏量巨大,其中至少有17种矿产储量居世界首位。特别是非洲石油资源丰富,目前已探明储量950多亿桶,占世界已探明总储量8%左右,仅次于中东地区和拉丁美洲地区。原油日产量800多万桶,占世界原油日产总量11%左右,预计2020年达到15%。未来5年,内全球石油产量增幅的1/4将来自非洲。非洲石油属“轻质”或者“超轻质”品种,质量上乘,距离欧洲传统市场近,开采成本和运输费用相对低廉,深受国际市场欢迎。非洲土地肥沃,海岸线漫长,是宜农、宜牧、宜植、宜渔之地,被称为世界上重要的农业区域、牧业区域、经济作物产区和渔业产区。非洲的可可、丁香、腰果等产量居世界第一位。非洲也是世界上拥有热带森林最广阔的地区,盛产乌木、桃花心木、墨檀木、紫檀木、罗汉松等珍稀名贵树种。其丰富的旅游资源已是人所共知。总之,非洲是名副其实的资源大陆,它每年向世界贸易市场提供20%的石油、70%的可可、34%的咖啡和50%的棕榈制品,被称为“世界重要战略原材料仓库”和“世界上最后的投资边疆”。
2.浙商投资非洲的客观条件日益成熟
(1)市场前景看好。根据长三角经济研究专家吴民为分析,与国内中西部地区以及东南亚邻国相比,非洲更具投资价值。非洲制造业和轻工业不发达,有的国家连根针都不会造,产品绝大多数依赖进口,价格昂贵。因此,价格适中且品质不错的中国小五金和小百货在当地销得很好。在整个非洲市场上,中国货通常能卖到很高的价位。
(2)非洲制定吸引投资的优惠政策,积极改善投资环境。目前,非洲许多国家都为外来投资制定了优惠政策,投资环境也逐步改善。非洲许多国家都推出了富有吸引力和鼓励性的外资政策,包括简化投资审批手续、设立出口加工区、减免税收等,以吸引更多外国投资。其中,针对中国还有专门的优惠政策。中国目前已同28个非洲国家签署了投资保护协定,与8个非洲国家签订了避免双重征税协定,与其他非洲重点国家的协定商签工作也在不断推进中。中国对非承包工程涉及工程建筑、石化、电力、交通运输、通讯、水利、冶金等国民经济各领域。
二、浙商投资非洲存在的问题
1.不同的文化背景,存在入乡随俗问题。非洲地广人稀,国家多,各国政策也大不相同,并且拥有悠久的文明和历史。中国企业投资者首先面临的就是语言文化交流、是否熟悉当地政策等问题。而目前光有国家政府间的支持是远远不够的,需要投资者尽早地适应非洲。
2.不同的就业观,出现雇工难问题。在非洲投资经常困扰企业的一个难题就是雇工难。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就业观念大不相同。非洲一些人相对懒散,喜欢“今朝有酒今朝醉”,常常是今天领到工资后,明天就不来干活了。“高薪聘不到技工”、“老板到火车站抢民工”这样的事例在非洲已不再是新闻。“技工荒”和“民工荒”的突如其来,给许多正在非洲快速发展的浙江企业增添了不少困难。
3.筹资渠道过窄,企业融资产生瓶颈。目前,企业筹资首先还是依靠自有资金占多;其次是利用银行贷款。利用有限的自有资金使企业实现高速发展,即使有大规模的跳跃式的商机,但对于有些企业由于资金的短缺或银行利息过高还是会不得不放弃企业的发展前景。
4.企业用人机制不够灵活,管理方式有待进一步改进。大多数企业家都非常重视人力资源,浙商也不例外。但现实条件下很多企业面临着严重的人才危机和信任危机,其主要原因在于企业家传统的“资本雇佣劳动力”观念,认为员工和企业的关系仅是劳动力的雇佣关系。而且,有些企业家认为,只要高薪,市场上多的是人才,而没有真正从思想意识上重视过人才和他们的人格尊严。
此外,许多企业都选择家长式管理模式,管理体制主要表现为“家族”和亲缘化特征,实行集权化领导、专制式决策,经营者既是资产所有者,又是资产经营者。当企业具备了一定的规模后,家长式管理因决策层和执行层的双重统一而变得界限模糊。
三、浙商投资非洲之策略
1.解决文化冲突。由于双方文化的巨大差异,浙商在非洲投资前,必须充分了解非洲的人文背景、文化习俗,并掌握所在国的经济贸易特点、法律、宗教等,采取包容的管理方法,并据此创造出企业独特文化的管理过程。企业在开始运作后,还要与当地同行保持良好关系。为了尽可能地规避风险,浙江企业可以选择一些投资环境好、资源比较丰富的国家作为首选地。在投资方式上也可以选择与当地企业合资的形式。另外,应注意控制好雇工规模,也要提防陷阱。
当然,浙商首先自己要做一个讲信用的人,建立一个信用的团队,构建完善的信用体系。其次要有企业的信用品牌,树立良好的信用意识。自己守信了不等于人人都守信,当你与对方合作的时候,一定要了解对方有没有信用。
2.企业经营管理方式创新。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企业在注重效益最大化的同时也应注意管理方式的创新,实现和谐管理。和谐管理是指使组织系统达到内外协调、融洽的管理。和谐理论是建立在系统理论与系统分析的框架之上的。企业组织是一个系统,它与外界各系统及其本身内部的各种要素之间都是密切联系的,和谐管理的基本思想就是如何在各个子系统中形成一种和谐状态,从而达到企业组织整体和谐的目的,以实现效率最大化。
要实现企业内部的和谐,首先,领导者应有很强的事业心和敬业精神,带头为实现企业目标而奋斗,并处处关心体谅员工,善于联系员工,为企业与员工、员工与员工之间的沟通创造条件。其次,领导者应有谦逊、诚信的品德和民主平等的作风,尊重员工的人格,虚心听取各种意见。再次,领导者应善于在物质和精神上体恤员工。要实现企业内部环境与外部环境之间的和谐,首先,提高产品质量是促进企业与客户、市场和消费者之间关系和谐的重要方面。中国台湾体育用品巨豪、光男企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罗光男在讲述自己在促进企业内外部环境和谐方面的经验时说:高质量的产品是实现主动调试客户,使自己与客户能在利益一致的基础上达到和谐的最根本条件。其次,在和谐管理中还必须处理好“和”与“争”的关系。市场经济是竞争的经济,没有竞争力的企业必然要被淘汰,“和”与“争”是事物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必须正确对待,不可偏废。
3.响应政府的号召,积极利用两地政府的政策优势,解决资金短缺问题。为鼓励企业“走出去”,中国先后出台了建厂投资的中长期贷款、流动资金贷款、贷款贴息补助,设备、零件、原材料享受出口退税等一系列优惠政策,调动了国内与国外、中央与地方、官方与民间各方面的积极性。建议今后继续加大对中小企业开发非洲的扶持力度,在项目、资金、保险等方面支持中小企业到非洲投资兴业。如:建设中小型的农副产品加工厂、各类水果饮料厂、碾米厂、电池电瓶制造厂等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中小型项目。另外,中国企业不但可以享受非洲国家推出的富有吸引力和鼓励性的外资政策,包括简化投资审批手续、设立出口加工区、减免税收等,还可以从中国和非洲的商业银行获得优惠的贷款。刚刚成立的中非发展基金就是其中的一种途径,这个总额将达到50亿美元的基金,主要用于鼓励和支持中国企业到非洲投资。
此外,近年来,随着非洲总体政局逐渐走向稳定,绝大多数非洲国家都把发展经济置于各项工作的首要位置,实行开放政策,着力改善投资环境,积极吸引外资和争取技术转让,其中有不少国家希望与中国在农业、加工业、制造业、服务业等领域加强合作。如2006年由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在杭州主办的中国民营企业发展论坛会议上,中国驻贝宁共和国大使馆经济商务参赞前来替贝宁做宣传,就非洲的投资环境和贝宁目前正在推出的矿产资源开发项目向与会的企业代表作介绍和推广,希望浙商前往贝宁开辟市场。这正是浙商去非洲投资办实业的有利时机。
参考文献:
[1]祥银,葛亮,卢进勇.国际经济合作原理[M].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1994.
[2]尚玉芳,齐慧卿.直接利用外资的理论和实务[M].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3.
[3]博阳,贾康,魏昕.中国企业跨国发展研究报告[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
[4]吴声功.跨国公司经营管理[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
[5]钟昌标.国际贸易地理[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