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的小报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中秋节的小报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中秋节的小报

中秋节的小报范文1

范文一:早教中秋节活动方案

时间:2019年9月6日15:00

地点:金色摇篮幼稚园

参加人员:全园师生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让幼儿初步了解中秋节的来历,知道中秋节是我国传统的团圆节。

2、体验与同伴老师一起过节的快乐。

活动准备:

场地布置 制作材料的准备 表演节目的准备

活动形式:

全园集体活动

活动流程:

介绍节日—园长致辞—欣赏故事—制作月饼—师生节目表演(分享石榴)—亲子分享月饼

活动过程:

一、介绍节日

向幼儿介绍有关中秋节的来历,让幼儿知道农历8月15日是中秋节。

二、园长致辞

三、欣赏故事

听故事“月亮姑娘做衣裳”,了解月亮是不断变化的。

讨论:为什么月亮姑娘的衣服总是穿不下。

四、制作月饼

1、中秋节吃什么?

2、王波示范做月饼。

3、幼儿动手做月饼。

五、师生表演

学前班—大班—中班—蒙式班

六、亲子分享

人员安排:

总指挥、摄影:园长

范文二:早教中秋节活动方案

设计思考:

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以中秋节为主题设计和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有助于帮助幼儿初步了解中秋节的相关文化,感受花好月圆和合家团圆的美好氛围。

主题目标:

(1)知道农历八月十五是我国传统的节日——中秋节,初步了解中秋节的有关风俗习惯;

(2)积极参与中秋节的有关活动,乐意用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对节日的感受;

(3)在活动中感受节日的欢乐气氛

活动准备:

1、有关中秋节的资料。

2、收集各种月饼盒子布置活动室。

活动安排:

活动一:

活动名称:欣赏歌曲《爷爷为我打月饼》

活动目标:

1.欣赏歌曲,初步理解、感受歌曲的内容和所表达的情感。

2.尝试用声音、动作等方式表达自己对歌曲的理解。

活动准备:

1.歌曲《爷爷为我打月饼》的录音磁带、录音机。

2.情景表演:《爷爷和我一起过中秋》。

活动过程:

1.欣赏歌曲,感受歌曲所表达的情感。

指导语:听完这首歌曲,有什么感觉?

2.再次欣赏歌曲,初步感受歌曲的内容。

指导语:歌曲里说了一件什么事情,我们再仔细地听一听。

3.边看表演边听歌曲,进一步理解歌曲的内容。(引导幼儿感受表演中爷爷对宝宝的关爱情感。)

4.尝试用声音、动作等方式表达自己对歌曲的感受。

活动二:

活动名称:认识中秋节

活动目标:

1、知道每年的农历八月十五是中秋节,体验民族节日的快乐。

2、喜欢民族节日,了解简单的节日风俗和有关的民间传说。

3、知道吃月饼的意义,体会分享的愉快。

活动准备:

1、每一个孩子准备一块月饼,并请家长告诉孩子月饼的品名。

2、民间故事《嫦娥奔月》

活动过程:

1、通过讨论月亮的变化,让孩子们知道农历的八月十五是中秋节,是我们国家的民间节日。

2、介绍中秋节的来历,让孩子们知道中秋节又叫团圆节。

3、了解人们在中秋节的活动。 问:你是怎么过中秋节的? 你喜欢过中秋节吗?为什么?

4、观察月饼,通过分享月饼体验节日的快乐。

A、月饼有很多种,谁来介绍一下自己的月饼? ——引导孩子们从形状、颜色、味道来介绍。

B、月饼为什么是圆的呢?

C、老师小结。

D、分享月饼。

活动总结:

中秋佳节之际,我们为幼儿开展了“快乐中秋”主题活动,让幼儿在品尝中秋食品、欣赏有关中秋节的音乐的活动中互相合作、共同分享。在说一说,做一做,玩一玩中,了解到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是人们观赏圆月,吃月饼,全家团圆的喜庆节日。

范文三:早教中秋节活动方案

活动一:发出“活动海报”

内容要点:向教师、家长、幼儿介绍活动的背景、时间、地点、主要内容、参与方式等,鼓励家长协助幼儿收集有关中秋节的材料,并积极参与活动。同时,教师有目的地收集相关资料,做好主题班会的知识储备。

活动二:采摘活动

内容要点:假期里,家长自愿带孩子去郊外参与亲子采摘活动,采摘向日葵、花生等干果,备做月饼的馅料。在亲子采摘的过程中,让大家了解向日葵、花生的生长习性。

活动三:家长工作

内容要点:利用幼儿园网站、家园亲子小报,通过图片、文字、影像等形式,直观地让家长分享主题活动进程中的相关信息及活动计划,并请家长出谋划策。

活动四:教师研讨活动

内容要点:讨论、确定班会课的内容、方式方法与所准备的教玩具。

活动五:开展班会活动

内容要点:重点向幼儿讲解中秋节的来历和习俗,鼓励幼儿回家和家长一起快乐度过这个难忘的中秋节,并能把在家过节的快乐回来分享给老师和小伙伴。

材料:各种手工材料及工具,根据材料的不同分成4组。提供展示作品的区域。

活动过程:

开始部分:和父母一起听小小讲解员讲有关玉兔的故事传说,激起幼儿对玉兔的兴趣。

中间部分:幼儿和父母按自己的意愿选择操作材料(共有4种:棉花贴小玉兔、橡皮泥塑小玉兔、纱手套变小玉兔、萝卜雕刻小玉兔),并动手制作。

结束部分:幼儿与父母亲将亲子制作的小玉兔展示在活动背景图上,进行环境布置。

活动六:妙笔生趣画

创造性表征:学习围绕嫦娥绘画。

语言:学习收集有关嫦娥的故事传说,对民间文学有兴趣。

动作:非移动性动作(弯腰、挥动手臂等)。

材料:绘画用的工具、材料,嫦娥的形象图片,设计好展示的区域。

活动过程:

开始部分:幼儿边听小小讲解员讲有关嫦娥的故事传说,边欣赏各类嫦娥的图片。

中间部分:幼儿自愿选择自己喜欢的形式作画。

结束部分:与父母一起,将作品布置在墙上,并参观同伴的作品。

活动七:祝福感受美

1.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听家长介绍中秋节的来历。

中秋节的小报范文2

一、开发校本课程,挖掘地方文化资源

我们的家乡兴化,是著名的鱼米之乡、江苏省历史文化名城,因获得“水浒摇篮、板桥故里”的美名而享誉海内外。为了让学生能了解兴化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学校组织教师编写了《人文兴化,梦里水乡》读本,发给三至六年级学生阅读。读本语言通俗易懂,内容生动活泼,贴近生活。其中,“故里人物”中介绍了“长篇小说之父”施耐庵、“中原才子”宗臣、“三绝奇才”郑板桥等家乡名人;“楚水风情”中《爆竹声中一岁除》《端午传闻为屈原》《月到中秋分外明》等篇目让学生了解家乡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的传说和习俗;“风景名胜”中追寻了四牌楼、沧浪亭、玄武灵台等名胜的来历,让学生读后产生光荣与自豪的心理。

二、走进水乡生活,体验地方文化氛围

生活是一个丰富多彩的大课堂,更是一部永远读不完的百科全书。古城兴化,文化资源丰富,为了让学生对家乡文化生活印象更深刻,教育更久远,我们有计划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

寻古风遗韵:参观走访市文博中心、李园船厅、郑板桥故居、拥绿园等,在自己的了解与导游的讲解中感受兴化的历史悠久、人文荟萃。

踏春色满园:游赏近几年来我市新建和翻修的公园——兴健园、千秋广场、森林公园、人民公园等,感受兴化市容的日新月异。

三、加强练笔指导。拓宽学生习作空间

1 处处留心,积累语言。我们不仅推荐施耐庵的《水浒传》等家乡文学大家的作品,还推荐活跃在江苏文坛的校园作家的作品,让学生阅读。以摘抄好词好句的形式制作“阅读记录卡”和“阅读小报”,并辅以诵读的形式强化学生的课外积累,夯实学生的字、词、句的基础,享受积累地方语言的乐趣。

2 片段练习,积累素材。小练笔,可以是片段描写,也可以是单项训练。小练笔目标单一,内容短小,它能分散作文的难点。

3 联系生活,赞美家乡。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习作的兴趣,我们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笔来描绘、赞美家乡。为家乡的风景名胜写导游词,吸引八方来客;介绍家乡的菜花节,让兴化走向全国,让全国了解兴化;让学生写《舌尖上的兴化》,介绍兴化的美食;为郑板桥、施耐庵、刘熙载写人物小传;采访校友侯逸H,——国际象棋女子世界冠军,写采访手记;介绍家乡元宵灯会、清明祭祖、端午赛龙舟等民风民俗……

中秋节的小报范文3

养成教育

【中图分类号】 G6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7)

03―0026―01

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是推进新时期党和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实现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大决策。面对社会多元化价值观等客观因素给当前的学校德育工作带来的影响,学校管理者应当转变观念,勇于创新,科学决策,努力把创新思想贯穿于德育工作之中,积极开辟新途径、探索新办法,力争开创学校德育工作新局面。本文主要探讨如何贴近现实,让德育工作在健康持久的发展轨道上,真正发挥育人功效。

一、新时期学校德育存在的问题

1. 德育的地位不高。一是德育在学校中“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德育活动的开展受到限制,德育经费不到位等。二是学生对德育不感兴趣,德育没有吸引力。三是社会上功利主义等思想大大削减了学校德育效果。

2. 德育内容滞后,与生活相脱离。由于德育和社会生活缺乏广泛的联系,故学校德育内容显得陈旧、单薄,不足以解释当前复杂的社会现象,也不能解决学生的思想实际,于是德育就成了与现实生活和学生实际相脱离的东西,既不能激发学生的情感,使其认同,更难促使其内化。

3. 德育重管理,轻人格养成。当前德育工作明显的不足就是把主要精力放在规范行为和校规校纪的教育,通过校、级、班、组层层管理,这种满足于抓外部行为而忽视深层思想情感培养,使德育成了单纯的行为训练,长此以往,将会使德育生命力日趋萎缩。

4. 德育中的形式主义和简单化。目前不少学校把品德量化作为德育的“常规武器”大用特用。学校德育的形式主义和简单化的流行,使学生的道德内化严重受阻,往往为追求表扬或为增加“品德分”而做出符合规则的行为,容易导致口是心非、言行不一的双重人格的形成。

二、小学德育实践新尝试的主要方面

1. 在传统教育中育人。传统文化是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文化积累,它广泛地以生活中的思维模式、知识结构、价值观念、伦理规范、行为方式、审美情趣、风尚习俗等主体形式存在着。中国传统文化从实质上看就是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这种精神与新课改所倡导的教育思想是一致的,有效地挖掘和利用中国传统文化,将给小学生的德育增添新的活力,成为学校人文素质教育工作的重要文化背景。正确引导孩子们主动接触、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其有价值的部分对学生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行为模式都能产生积极影响。

为充分发掘传统节日内涵,弘扬祖国的优秀文化,激发广大师生的爱国主义情怀。笔者所在学校在中秋来临之际组织各中队开展了“月圆国圆,传承经典――诗会中秋”主题活动,引导学生帮爸爸妈妈做些力所能及的事,给在无法团聚的远方的亲人发一条节日祝福短信,并自己制作节日小报,把中秋节的节日起源、传统民俗、逸闻趣事、诗词佳句等亲手绘制出来展示在教室学习园地中,开展书写中秋诗词,墨香书法展示活动,在宣纸上书写“中秋”,寄托节日情怀。

2. 在实践活动中成长。通过生活进行教育,让学生接触身边发生的事情或者是自己关心的问题;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大胆探索研究,调查研究和亲身实践,获得一种积极的,乐观向上的精神状态。德育实践活动不是教学层面的一种教学活动方式,而是课程层面的一种具有独立形态的课程。德育实践活动课程强调超越教材、课堂和学校的局限,在活动时空上向自然环境、学生的生活领域和社会领域延伸。

笔者所在学校组织开展播撒核心价值观的“金种子”, “小白杨慈善行”校园爱心义卖活动。活动中学生们拿出平时积攒的零用钱,在购物中体验生活,在义卖义买中付出爱、感受爱。同学们在活动中感受到只要人人奉献一点点爱,我们的世界将会变得更加美好。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体现出同学们对爱心活动的支持和感恩之心,也在无形之中实现了德育目的。

中秋节的小报范文4

关键词:项目教学法;计算机教学;应用

一、引言

当前,国家和社会对中等专业学校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应培养岗位性较强、实践经验丰富的人才,让学生在毕业以后,能够在最短时间能适应工作岗位。中等专业学校要想实现这个目标,在计算机教学中应引入项目教学法,提升教学效果,提升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这样学生在毕业后才能轻松适应就业岗位,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二、项目教学法的概念

项目教学法是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期间,与学生共同实施的一个完整项目,这里的项目是指教师根据某个教学内容,设计出学生可以独立完成并能够获得较好教学效果的任务。项目教学法是以项目活动为基础的研究性学习,根本目的是解决某个较为复杂的操作问题,常见的有科技类项目设计、社会性活动设计两种。项目教学法和课题研究不同,后者主要目的是认识和解决某个问题,而前者侧重于操作与实践活动。教师在教学期间采用项目教学法,通过创设项目活动情境,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生活经验与知识技能,探讨完成所设置的项目活动。[1]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利用掌握的技能与知识解决新情境中的问题,在参与项目活动中,能够获得知识与技能,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也能得到提升,有利于对学生情感、态度等价值观的培养。项目教学法下的活动都是真实的,可以反映出现实生产生活,让学生学习更具实用性与针对性,并掌握今后就业所需技能,如合作能力、交流能力、应变能力、分析能力和实践能力等。

三、项目教学法在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

第一,项目的选择与优化。计算机教学中应用项目教学法,首先要确定项目任务,以《计算机应用基础》课堂中“Word文档处理”为例。初学Word的时候,教师可为学生展示一些精美的小报,将学生的兴趣调动起来,并提出多个项目任务设想,让学生就此展开讨论,最后将项目目标与任务确定下来。通过Word制作电子小报,其过程主要有编辑文本、建立表格、编辑表格和混排图文等。小报内容可以是当前的热门话题,如里约奥运会、国庆节、中秋节、禁毒日活动等,教师应要求学生负责设计版面,具体素材在网络中查找,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保持浓厚兴趣。[2]第二,项目教学的实施。在将各自项目任务确定下来以后,教师应要求学生做好预习,根据遇到的疑惑学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要根据学生的疑惑,将知识点转化为具体任务,要求学生完成,每节课让学生掌握几个知识点,学生一边学习一边完成设计制作。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很多教师重视讲解新的知识点,在将内容精讲结束后,还会多次强调其中容易被混淆和出错的知识点,为学生传授自己的实践经验。但是通过项目教学法,让学生自己独立完成项目,在此期间积累知识,并提升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对于容易被混淆和出错的知识点,教师应该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并非是教师灌输。学生通过摸索与总结,得到的知识也更加牢固,教师采用项目教学法,只需要为学生讲解重点教学内容,整个过程必须精炼,并为学生提供例子,让学生自己操作解决,为学生独立完成项目创造有利条件。例如:在“图文”混排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任务,让学生自己解答以下问题:(1)如何调整和插入艺术字?(2)如何插入和修饰文本框?(3)如何插入和设置图片?(4)按照自己小组的任务,应该如何设计版面?教师提出项目后,要让学生讨论分析,制定详细操作步骤,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要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大胆说出自己的意见,学生之间可以相互提示帮助。学生在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后,教师先听取学生发言,然后给予一定提醒或指导,并及时作出补充,指导学生逐步解决困难,让学生深入理解每个知识点。因为学生之间的基础与理解能力不同,教师指导的深度也要有所差异,因材施教。教师采用项目教学法,主要是为了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升能力,所以教师需要将指导的尺度把握好。第三,评价总结。在学生完成项目以后,教师应及时作出评价与总结,制定出明确的评价方法,合理评价学生项目的完成情况。首先,教师可采取自我评价,让学生评价自己小组的Word电子小报,说说其优缺点,并指出需要改进的地方。然后,让小组所有人员综合评价本组的Word电子小报,同时要指出其优缺点及有待改进的地方。最后,教师要逐一点评各小组的Word电子小报,肯定其优点,指出其缺点及改进建议。教师要将这三种评价方法结合起来,客观、公正评价学生创作的Word电子小报,让所有学生都可以享受到成功的乐趣。此外,教师还要让学生总结思路、技巧,便于学生认清自己理论上的不足,明确需要继续巩固学习的地方,并评价各种技巧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这样今后才能合理选择应用。[2]

四、结束语

总之,在计算机教学中应用项目教学法,能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并体验成功,激发兴趣,智力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挖掘。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教师要主动采用有效措施,将项目教学法更好应用到计算机教学中,提升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黄琳.项目教学法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的探索与运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3(22):167.

中秋节的小报范文5

国学经典进课堂,浸润儿童精神生命

国学经典是民族精神的源泉,承载着圣贤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灿烂的智慧光芒,可以为学生精彩的生命历程奠定根基。于是我们将国学经典引进校园,将全员诵读与个人兴趣选修相结合,对学生进行系统而有层次的通识教育。一年级《弟子规》,二年级《三字经》《千字文》,三年级《笠翁对韵》,四年级《大学》,五年级《道德经》《中庸》,六年级《论语》。每天,校园里都会传出朗朗的读书声。每周三和周五,学校开设国学教育兴趣班,由国学老师为选修此课的同学深入讲解和指导。

经典诵读最重要的意图是让学生“明其礼,悟其意,修身心”,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我校把日常的行为习惯要求和《弟子规》相结合,自编了《弟子规――德育行为规范》读本,选择与孩子们生活密切相关的内容制定《星级达标表》,隔两周发放一次,让孩子们自评,也请家长、老师根据孩子的言行表现,为孩子打“星”,期末评选“践行星”和“圣贤践行班”。

传统艺术风采秀,关注儿童身心健康

艺术的享受能够使人静心修身,举止优雅。中国传统艺术以其浓郁的乡土气息、淳厚的艺术内涵和生动的历史痕迹,成为人类共同的文化“大餐”。学以济德,为了让学生们更多地了解中国传统艺术,接受民族文化的熏陶,我校开展了传统文化特色课程。每周二下午,茶艺、京剧、空竹、剪纸、围棋、象棋等三十多门艺术课程供学生自主选择。

学校还成立了文学社、小记者团、空竹队、科技发明社等社团组织。在“中华传统文化展示节”“体育节”“读书节”等每月校园节日中,孩子们的书画、剪纸作品和京剧、空竹表演轮番亮相,乒乓球、武术比赛赢得阵阵掌声,象棋、围棋选手静中对奕,尽显智慧。

传统游戏我能行,还给孩子童真童趣

近年来,由于电子玩具的广泛传播,很多孩子沉溺于电玩和网络世界,玩耍的场所从户外转移到了户内,玩耍的方式由群体活动变成了单一活动,不仅影响了孩子的身体健康,还阻碍了孩子与他人的交流。鉴于此,我们将传统游戏引进来,邀请社区老人来到学校教孩子们滚铁环、翻花绳、跳“房子”……使孩子们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身心愉悦,乐观开朗。

很多传统游戏经过改编创新,更具趣味性和发展价值。在游戏活动中,师生们开动脑筋,启迪思维,通过改变玩具和材料、玩法和规则,以及环境布置等,增加游戏的挑战性和刺激性,改编出更加适合孩子心理规律的游戏。孩子们不断挑战自己,在玩游戏中获得成就感。

民俗文化七彩板,增强学生民族自信

中国的传统节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是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的组成部分。传统节日的形成过程,是一个民族或国家的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和凝聚的过程,从这些流传至今的节日风俗里,依稀可以看到古代人民社会生活的场景。所以,发掘传统节日中的教育资源,对学生深入了解我国历史文化内涵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学校开展的“走进传统节日”系列活动,让学生自主了解春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的来历、风俗、饮食、服饰等特色,在节日来临前布置展台,吃特色食品,品文化韵味,讲来历故事,探历史底蕴,演小品故事,展节日趣事,做工艺制品,秀巧手风采。我国传统节日以自然节律为基础,蕴含了诸多文化功能。学生们在七彩的民族文化体验中丰富知识,增强民族自豪感。

中华美德浸润心,丰富孩子的成长历程

传统美德是中华优秀民族品质、优良民族精神、崇高民族气节、高尚民族情感、良好民族礼仪的总和。我校围绕“仁义礼智信,忠孝节勇和”来开展传统美德教育,通过搜集资料,制作小报,布置展板,开展“我为妈妈揉揉肩”“热爱祖国‘五个一’活动”“争做礼仪好少年”等系列教育活动,教育学生孝敬父母、尊师敬业、团结友爱、谦虚礼貌、诚实守信、爱国爱民,具有社会责任感。

中秋节的小报范文6

记得在我刚恋上文字之初,县文化馆的朱栋苍,何香武老师给予了我厚厚的关爱,除了给我写作技巧上的指导之外,还把我的小小说《争场》刊登在文化馆办的内部刊物《文学交流》上面,使我这个初出茅庐者第一次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那时,一年难得进几次城的我,每次进城最先去的地方就是文化馆,老师们每次都是热情接待,端茶递水,使我有回家的感觉,也激动着我迷恋文字的热情。

后来,郭老师担任文化馆馆长,举办了华亭县文学爱好者联谊会,我有幸参加了那次会议,虽然只有短短的半天时间,却为本土的文学爱好者创造了一次相识相知的机会,为文学朋友的交流切磋提供了一次机遇。到1984年秋季,郭老师又带我到平凉参加了地区群艺馆举办的“文学作品讨论会”。那是我第一次到平凉,也是我第一次见到那么多的文学前辈和同好的朋友,使我这个深山老林里的瓜娃娃第一次看到了山外的世界。在那次讨论会上,我不但聆听了许多文学前辈的教诲,也领略了和我同龄朋友的文采。更难得的是在那次讨论会上,我还见到了当时的《飞天》编辑李禾老师,甘肃文学院的王家达老师,他们的创作经验,启迪了我的懵懂,使我对文学写作有了一点真正的感悟。在五天的会议期间,郭老师每天晚上都要检查我的笔记,若发现记录粗略,就会毫不留情的批评,全然不顾我的羞怯。

到1985年的秋季,郭老师又通知我参加地区群艺馆举办的“文学讲座”。那次讲座,是著名作家贾平凹主讲,同行的还有何丹萌、魏阳清、张敏等。尤其是贾平凹的讲座,现身说法,通俗浅显,真正地使人受益匪浅。从此就喜欢上了贾平凹的文字,喜欢上了贾平凹的文风。贾平凹的即兴名作《柳湖》就是在那次来平凉讲座,中秋节游柳湖时写在香烟盒纸上的,其中的“两个柳的湖和两个湖的柳”作为赞美柳湖的名句广为流传。是郭老师给了我这个山里娃两次难得的机会,使我有机会聆听了大家的讲座,启迪了我的愚钝和蒙昧,也注定了我一生要与文字结缘,用文字取暖。

遗憾的是,给我教诲最多,给我鼓励最多的郭老师在病逝一年之后,我才从一个文友的信中知道,痛惜中夹杂着悔恨,想到先生对我关爱有加,呵护备至,因先生后来去了平凉工作,以当时之条件,相见不易。虽然我时有书信问候,却不曾亲临身边问候一次,先生临终之际,我也不曾知晓,更没能前去吊唁。消息传来,心中满是悲戚,向东眺望,追忆先生的恩德,草就了小诗一首,权作对先生吊唁,其中“焚化诗笺当纸钱”最能代表我的心声。先生写在我的笔记本上的留言“愿将心血化风起,不信桃花吹不红”,既是他老人家对我的希冀,也将成为我终生努力的目标。

斯人已逝,德范长存。给我教诲给我关爱的那些前辈,他们奖掖新人爱护新人的高风亮节将永远传为佳话,也是我今生效仿和学习的楷模!

从二十岁开始与文字结伴而行,一路走来,已经有二十八年时间了,其中的滋味用一个词来形容,就是“悲欣交加”。结缘文字,就等于与寂寞愁苦为伴,读书写字都要在寂寞之时,为心中的一个闪念一个纠结,辗转难眠是常有的事,既就在熙熙攘攘摩肩接踵的闹市,心中的寂寞依然如旧,哪怕是推杯换盏,酒酣耳热的场所,心中的悲苦依然悲苦,揪心闹肺的就是文字,虽然没有到“吟安一个字,捻断数根须”的境界,但是对肉身的熬煎也闹得人比黄花瘦。亲友们为此担忧不已:“这娃莫非神经不正常了”?自己也往往不知为何这般煎熬,自讨苦吃,如同炼狱。一旦写出了自己满意的文字,就如同中了彩的狂喜,双目如炬,神情亢奋,恨不得把这份喜悦分享到全世界去。悲欣交加,然而又是无怨无悔,常人是无法理喻的啊,虽然我至今依然普通如一株狗尾巴草!

由于喜欢文字,自己和十多个文友用微薄的工资,高昂的热情,创办文学刊物《关山草》长达十年时间。在人心浮躁,文化蛮荒,急功近利的今天,又老夫聊发少年狂,在两年前和几个文友诗朋创办了文学小报《三棵树》。欣慰的是,我们的努力得到了同好的朋友们的认可、喜欢和支持,也得到了有关部门的大力协助。在新年伊始,我们《三棵树》的成长历程被拍成新闻,在县电视台播出,大半生默默无名的我,没有想到一下子成了名人!更使人感动的是我们文学朋友的新年聚会,大家在那天聚集在一起,没有职业、身份的拘泥,没有性别的局限,都因为文字而兴奋,都因为文字而亲切,无论是知天命的大哥还是初始喜欢文字的小妹,我们一下子都成了相亲相爱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