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数学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初一数学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初一数学

初一数学范文1

首先在教材内容上,初中《数学》第一册,涉及数、式、方程和不等式等。这些内容均与小学数学中的数、简易方程、应用题等知识相关。其次,初一数学与小学数学相比,内容更丰富、抽象、复杂。以上决定了教师教法及其学生的学法与小学相比也不尽一致。因此教学中注重知识的衔接,也是培养学生三个能力,提高质量不可忽视的方面。

一、学习内容上的衔接

1算术数与有理数

小学数学是在算术数(非负有理数)中研究问题。而初一数学是在有理数中研究问题。数域的扩充,无疑增强了难度。因而该衔接是起点、是关键。

(1)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具有相反意义的量,是引进负数的向导。

通过复习算术数说明其来自现实世界,从而引出在现实生活中存在着具有相反意义的量,进而说明用算术不能表示它。顺水推舟,负数出仓。

(2)逐步加深对有理数的认识

引入负数后,扩大了数系,首先应说明有理数与算术数的不同特征。一个有理数由符号和数字二部分构成,同时应强调有理数是在算术数的基础上建立的。其次讲清其分类,与算术数比较,有理数的成员增加了一位——负数。

(3)有理数运算符号为首

有理数的运算是由两部分构成,一是符号,另一是数字。各类运算首先应根据法则确定结果的符号,再求结果,强调一个结果中,符号与数字并驾齐驱,同时正确为对,否则为错。

2数与代数式

由特殊的,具体的,确定的数到一般的、抽象的、不定的字母,是一个知识的飞跃。因学生刚接触,难理解,要善于引导,切莫操之过急。

(1)用字母表示数的优越性

小学学过的一些公式、法则、运算律等书写沉长,用字母表示简明扼要,可举例用文字表达式与字母表示同一关系,让学生领略其优越性。

(2)加深对字母a的认识

a是正数,-a是负数,是学生的一个误区。为此首先应说明符号“一_”的作用,一是表示运算符号,如1-2;二是表示性质的符号,如2;三是表示某数前有“一”号,则为其相反数,其次说明,a表示有理数,而有理数由符号和数字构成。因此a本身包含着数字与符号,即a可正、可负、可零。同理说明-a。

(3)基本数学语言的培养

a是正数表示为a>0;n为整数时,偶数与奇数分别表示为2n与2n+1;a、b同号表示为ab>O;a、b异号表示为a/b<0;等等,数学语言都应从初一开始,循序渐进,特别在作业中强调尽量使用数学语言。

(4)列代数式的训练

此项训练可为应用题清除障碍、铺平道路,可用小学具体的数再过度到式。

3算术解法与代数解法

小学中,解决应用问题学生习惯一般用算术法,即就是上初一有的学生习惯于把问题用算术法来解,难以转弯。

首先可由简单的应用题入手,把二法对比,使学生逐步掌握代数法解题的一般步骤。其次用具体例子说明代数解法的优势,使学生体会到算术解法套类型的复杂,代数解法的简明。因此,做好这方面的衔接,是学生思维方法上的另一转折,无疑对提高学生数学能力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起到了推波助澜的效应。

二、教法上的衔接

中学与小学学习内容上的差异,导致了二阶段教学法上的不同。作为初一教师有必要研究一些小学数学教学方法,吸取其优点针对初一新生的特点优化教学方法。

1旧与新

用已有的知识技能为基础,学习和掌握新的知识技能,可按如下操作:

①结合新课分散复习小学有关数学知识

②复习形体计算公式结合代数式进行教学

③复习算术解法结合代数解法进行应用题教学

2讲与练

根据初一新生注意力不持久的特点,多采用讲练结合的方法充分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不断唤起其注意力,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其兴趣与热情。

三、学习习惯与学习方法的衔接

小学到初中是学生学习生涯的转折。新的教学内容,新的教学环境,使他们抱有新的希望,我们应善于抓住这一有利时机,因势利导,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良好的学习品质由此开始培养。

1继续保持良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

在小学学生形成的许多良好习惯,如坐式端正,回答踊跃,声音响亮,书写端正,这是小学教师栽培的结果,倡导学生继续保持。

小学教师教态亲切,讲课具有感染力,学生都在准备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对初一学生,我们应当爱护学生举手发言的主动性,让每个学生有发言的机会,否则会挫伤其思考问题的积极性。

2指导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小学阶段科目少,学习内容浅,尽管学法不妥,只要用功,亦能取得好成绩。但到中学,科目倍增,学习内容加深,学习方法就成为突出矛盾。

初一学生年龄小,基于小学的学习习惯,误认为学数学就是做作业,课本是“习题集”,这就要求我们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指导学生阅读知识的载体——课本,指导学生预习、巩固、小节,要求学生对作业做到独立完成,认真检查,有错就改。

初一数学范文2

关键词:初一 数学 学法

初一数学是在小学数学基础上进行内容拓宽、知识深化,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转变,许多学生适应不了这种转变,必将影响学习成绩。因此要求教师熟练地领会教学大纲、驾驭教材,认真地钻研教材教法,进一步研究学生思维活动,选择适合学生认知过程的教法。如果忽视了学生的“学”,教师的“教”就毫无价质。教师教学的水平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特别是初一年级学生,在小学阶段学习科目少、知识内容浅,教师教法单一,学生的学习方法简单。进入初一后,科目增加,对单科学习学时变少,且学生对认知结构发生根本变化不适应。甚至部分学生还未脱离小学阶段的填鸭式学习模式,没有主动学习的能力,导致部分学生因不会学习或学不得法而成绩逐渐下降,结果失去了学习的信心和兴趣,产生厌学的情绪。因此重视对初一学生数学学习方法的指导是非常必要的。下面就怎样对初一学生学习数学方法的指导进一步进行研究,和诸位同行一起再探讨。

1 如何进行数学学习方法指导

学生的学习方法指导主要有以下几个环节“预习方法”、“听课方法”、“复习巩固方法”与“作业方法”以及“总结方法”等分层次、分步骤指导。

1.1 预习方法的指导

初一学生不懂得什么叫预习,为什么要预习,以致于教师布置了预习,学生只是多看了一遍或几遍书而已,起不到什么效果。因此在指导学生预习时应要求学生做到:一粗读,先粗略浏览教材的有关内容,掌握本节知识的结构体系。二细读,对重要概念、公式、法则、定理反复阅读、体会、思考,注意知识的形成过程,对难以理解的概念作出记号,以便带着疑问去听课。先进行单元预习粗读过程,随后进行单课预习精读过程。预习前教师先布置预习提纲,使学生有的放矢。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的关键所在,它能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1.2 听课方法的指导

听课习惯直接影响听课效果,所以一定要养成学生良好的听课习惯,注意处理好以下环节:首先指导学生注意听学习要求、听知识引入以及知识形成过程,听重点、难点剖析,听例题解法的思路和数学思想方法的体现,听好课后小结。这就要求教师讲课要重点突出,层次分明,把握最佳讲授时间,使学生听之有效。其次要指导学生认真“思”。思维能力是学生学习的主体,所以要求多思、勤思,随听随思;深思、善思与反思。可以说“听”是“思”的基础关键,“思”是“听”的深化,会听才会思,会思才会学。最后要指导学生去“记”。初一学生一般不记笔记或者是不会合理记笔记,不会记表现在把教师板书的复制,往往是用“记”代替“听”和“思”,记得很全,却耽误了“听”和“思”。因此在指导学生作笔记时应要求学生记笔记服从听讲,适时“记”;记要点、记疑问、记解题思路和方法;记小结、记课后思考题,使学生明确“记”是为“听”和“思”服务的。指导学生只有合理处理好这三者关系,才能真正地走出小学数学的阴影。

1.3 复习巩固及完成作业方法的指导

刚进入初中的初一学生课后以完成作业为目的,巩固、记忆、复习没有形成良好的习惯。因此在作业过程中死搬硬套做好作业完成任务,没有深化理解知识、及时巩固知识,达不到学习的效果。因此在这个环节的学法指导上教师要求学生每天先阅读教材,结合笔记记录的重点、难点,回顾课堂讲授的知识、方法,同时记忆公式、定理。然后独立完成作业,解题后再反思。教师通过示范解题指导学生的作业书写格式要规范、条理要清楚。指导时应教会学生如何将文字语言转化为符号语言,如何将推理思考过程用文字书写表达,正确地由条件画出图形。开始可有意让学生模仿、训练,逐步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1.4 小结或总结方法的指导

小学生在进行单元小结或学期总结时,主要依赖教师,习惯教师带着复习与总结。初中生按大纲要求自学能力的培养是主要任务,所以教师从初一开始就应培养学生学会自己总结的方法。在具体指导时可给出复结的途径。要做到“三看、二列、三做”。“三看”是指:看书、看笔记、看习题,通过看,回忆、熟悉所学内容。“二列”是指:列出相关的知识点,标出重点、难点,列出各知识点之间的关系,这相当于写出总结要点。“三做”是指:在此基础上有目的、有重点、有选择地解一些各种层次、不同类型的习题,通过解题中学生反馈的信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最后由学生归纳出体现所学知识的各种题型及解题方法。所以说学生学会了总结是学生数学学习的最高目标。只有当学生总结与教师总结有机地结合,教师最后的总结才显得更为突出,它是学生总结的精炼、提高,把学生知识水平推向更高层。

2 初一数学学习方法指导方法

初一数学学习方法的良好建立是学好初中数学的关键,主要有以下指导方法:

2.1 讲授法。初一数学学习法每周设立一课,作为所学课程。在初一新生入学的前几周内安排几次向学生介绍如何学习数学,提出数学学习常规要求的课。设立数学教师专题论坛讲座可每月搞一至两次,如介绍“怎样听课”、“如何学习概念”、“解题思维训练”等。

2.2 交流法。学生进入初中后一段时间后,积累了一些学习方法,这时让学生相互交流,介绍各自的学习方法。成绩突出的学生介绍数学学习方法、体会、经验。这种方法学生容易接受,气氛活跃,方法不需成熟,只求有一得,使交流真正起到相互学习促进的作用。

初一数学范文3

一、上好第一节课

教学实践证明,初一学生会对将要学习的新知识产生害怕的心态,认为进入初中后数学知识将会变得非常复杂,从而产生担心甚至恐惧的心理。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就要及时帮助学生克服这种心态。为了帮助学生克服这种心理,笔者在第一节课做了这样的安排:在教学活动中模拟生活、结合生活,赋予数学学习现实意义,变单调乏味的数学学习为一种体验、一种享受。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教师要凭借自己优异的教学素质、敏锐的数学智慧来感染学生,征服学生,激发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为以后的教学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让学生掌握化未知为已知的方程思想

数学教学过程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过程,教学中,教师应特别关注学生逆向思维能力的培养。大家都知道小学生列综合算式的解题时候较多。初中数学则不然,重点是让学生掌握化未知为已知的方程思想,利用顺向思维来解题。这种方法显然比小学方法优越,利用方程这种方法可以顺利地解决小学数学中的很多问题,这正是初中代数教学的重中之重。为了改变学生的思维习惯,摆脱算术思想的束缚,充分领略到方程的优越性。在教学中必须注意两种方法的对比,通过同一个例题来比较两种思想的优劣,这样最有说服力。

例如,甲乙丙丁四个数和为100,甲加4的和,乙减4的差,丙乘以4的积,丁除以4的商,恰好相等,求这四个数。这道题用小学算式方法来做很复杂,但是用初中的方程思想就很简单了。

三、培养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刚进入初一的学生,第一次接触初中的数学,他们仍用学习小学数学的方法学习初中数学,这显然对学习效果有一定影响,因此对学生的学习方法进行指导显得很重要。首先,要指导学生预习知识,提出章节内容的学习要求和目标,让其围绕目标预习教学内容,弄清例题,并完成一些简单的题目,把存在的问题及时在书中注明;其次,指导学生做好课堂笔记,让学生手动、眼动、脑动,重点记录的内容要板书在黑板明显的位置,以方便提示学生;然后指导学生做作业,作业中哪些须独立完成,哪些可讨论完成,哪些是在教师提示下讨论完成,教师要做到心中有数。同时还要对不同学生提出不同要求,要督促学生及时修改教师评改过出现错误的作业;最后,指导学生复习,要求学生及时复习所学过的知识。

四、教学内容适当,精讲多炼

刚进初中的学生所具备的知识能力相对还比较欠缺,如果教师“望生成龙”心切,刚开始一味赶进度,以腾出更多的时间来复习或用来补充内容,提高要求,这很容易造成学生对教师所讲知识没时间去消化,理解不透彻,导致作业无从下手,错误率高,测验得不到好成绩。尤其当学生接连遭受失败时,学习数学的兴趣被挫伤,其后果是学生对数学产生害怕、厌恶情绪,甚至产生“反正学不好,干脆不学了”的想法,这对我们以后的教学工作极为不利。因此,初一教学进度要适当放慢,同时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要有梯度,课堂上有意识地多安排一些练习的时间,精选一些中下学生“努力一下能完成”的例题进行训练,让每位学生都有机会获得成功的体验。

初一数学范文4

关键词: 初一数学学困生成因特征分析

小学生进入初中后,由于学习环境、学习内容、学习要求等方面的不同,在接受知识、学习方法、学习心理等方面,部分学生不能很快地适应;加之小学阶段,部分学生本身种种原因,导致在初别是初一,数学学习有困难。此外,有的教育主管部门与学校人为地将学生分成上中下等,如以小学入学考试成绩分段分班教学,使学困生更集中在一个班中,因此,学困生现象较为普遍存在。

如何帮助引导学生特别是学困生尽快地熟悉初中的教法,改变小学阶段不良学习习惯,增强自信心与自制能力,从一个学困生转为一个正常学习的学生,是每一位初一数学教师的重要责任。

一、初一数学学困生的特征及特征

从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学习生活中,初一教师不难发现部分学生数学学习困难的特征和表现。

1.心理素质差。

情绪低落,郁闷消沉,缺乏热情,少言寡语,有气无力,对功课不闻不问,不用心,对教师的话似听非听,常常躲避教师的眼神。

2.学习注意力难持久。

上课时思想易开小差,不能专心听讲,心神不宁,乱涂乱画。干扰周围同学听课,有的甚至故意扰乱课堂秩序。

3.双基差。

即基础知识薄弱、基本技能欠缺。学习非常吃力,听课困难,经常反映上课时听不懂,跟不上进度,难以完成正常的课外作业,经常缺交作业,要不就抄袭他人作业。

4.不良的学习方法和习惯。

上课时不记笔记,没有固定的家庭学习时间,把作业当作任务,马马虎虎,应付了事。对作业、考试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听之任之。既不预习课本,又不及时复习。从不阅读与数学有关的书籍。

5.缺乏正确的学习动机。

对数学学习缺乏明确的目的,没有兴趣,没有动力,学好学坏无所谓。

6.意志力薄弱。

好高鹜远,想入非非,答非所问,眼高手低,不懂装懂,伏案读书的时间短,浅尝辄止,学习上稍有困难就退却、回避。

上面列举的若干现象中,前两种现象,正常学生偶尔也会出现。所有现象若都反复出现,或是以前未出现而现在出现了,任课老师就必须引起注意了。

二、初中数学学困生的成因分析

人与人之间智力差别并不大,导致初一数学学困生的形成主要原因是非智力因素发展存在问题,包括思想心理、行为习惯、学习方法等因素。下面笔者仅就学生主体方面的因素分析具体成因。

1.学习意志薄弱,数学学习的兴趣低。

由于小学阶段,数学成绩长期不能提高等原因,学困生对学习数学知识普遍缺乏兴趣,求知欲低,意志薄弱,特别对于某些抽象性较强的概念、定理的学习,更是难上加难。有些学困生,一遇到计算量比较大、计算步骤比较繁琐,甚至一听是难题或一看题目较长就产生畏难情绪,缺乏克服困难、战胜自我的坚韧意志和信心,对数学学习产生畏惧心理,丧失突破障碍的毅力与勇气。

2.害怕失败,缺少成功体验。

数学学困生小学数学成绩一直不能满足自己的期望,一旦失败的体验多于成功的体验,数学学习就变成了沉重的负担,长期处于困惑、苦恼或失望之中。沮丧、自卑、抑郁、退缩、被动的情绪体验最终导致这些学生严重的自我否定观,丧失学习数学的信心。这些学生认为自己不是学数学的料,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厌学情绪日益高涨,从而在学习上不再作任何的努力,最终放弃数学。

3.知识迁移过程中破网断链。

初一学生数学基础知识对现有学业成绩影响最为显著,表现在教材知识的衔接上,小学阶段所学的知识往往是初一学习的基础。因此,如果学生对小学所学的内容达不到规定的要求,不能及时掌握知识,就造成了连续学习过程中的薄弱环节。如果没有查漏补缺,及时衔接,就导致新旧知识的断链,形成学生在“空中楼阁”的基础上学数学。

4.学习方法不当。

初一学生年龄小,学习的自主性差,往往是课上听课,课后完成作业了事,尚未从小学阶段的手把手教的机械识记、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中解脱出来,没有形成课前预习、课后复习,解题后进行总结、归纳、推广和引伸等科学的学习方法;不注重对数学的理解,偏重于课本上定义、公式、定理的记忆,对于所学的知识不会比较,不善于归纳。

总之,在初一数学学习,学生难免会遇到艰难险阻,这时就需要教师适当地引导、家长热情地扶持,不仅在生活上,更多从心理上进行关心,共同帮助学生勇敢地面对,帮助学困生磨砺意志。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是十分必要的。教师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帮助学困生:第一,明确学习目标。第二,以情促意,以积极的情感体验增强学生的意志力量。第三,设难砺志,以学习任务锻炼意志,在锻炼意志中促进学习。

参考文献:

[1]叶文生.亟待关注的中小学数学教学衔接问题[J].学科教学,2007,(4).

[2]胥兴春.数学学习困难及其心理分析[J].中国特殊教育,2003.3.

[3]程亚焕.数学教学观与数学差生[J].数学教育学报,2001,(2).

初一数学范文5

初一数学上册知识点有哪些你知道吗?数学是研究数量、结构、变化、空间以及信息等概念的一门学科,从某种角度看属于形式科学的一种。共同阅读初一数学上册知识点2021,请您阅读!

初一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有理数及其运算板块:

1、整数包含正整数和负整数,分数包含正分数和负分数。

正整数和正分数通称为正数,负整数和负分数通称为负数。

2、正整数、0、负整数、正分数、负分数这样的数称为有理数。

3、绝对值:数轴上一个数所对应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该数的绝对值,用“||”表示。

整式板块:

1、单项式:由数与字母的乘积组成的式子叫做单项式。

2、单项式的次数:一个单项式中,所有字母的指数的和叫做这个单项式的次数。

3、整式:单项式与多项式统称整式。

4、同类项: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指数也相同的项叫做同类项。

一元一次方程。

1、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使方程左右两边的.值都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

2、移项:把等式一边的某项变号后移到另一边,叫做移项等。

其实,七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还包括很多,但是我想,万变不离其宗。

大家平时要注意整理与积累。配合多加练习。一些知识要点及时记录在笔记本上,一些错题也要及时整理、复习。一个个知识点去通过。我相信只要做个有心人,就可以在数学考试中取得高分。

初一上册数学知识点整理一、:代数初步知识。

1.代数式:用运算符号“+-×÷……”连接数及表示数的字母的式子称为代数式(字母所取得数应保证它所在的式子有意义,其次字母所取得数还应使实际生活或生产有意义;单独一个数或一个字母也是代数式)

2.列代数式的几个注意事项:

(1)数与字母相乘,或字母与字母相乘通常使用“?”乘,或省略不写;

(2)数与数相乘,仍应使用“×”乘,不用“?”乘,也不能省略乘号;

(3)数与字母相乘时,一般在结果中把数写在字母前面,如a×5应写成5a;

(4)带分数与字母相乘时,要把带分数改成假分数形式,如a×应写成a;

(5)在代数式中出现除法运算时,一般用分数线将被除式和除式联系,如3÷a写成的形式;

(6)a与b的差写作a-b,要注意字母顺序;若只说两数的差,当分别设两数为a、b时,则应分类,写做a-b和b-a.

二、:几个重要的代数式(m、n表示整数)。

(1)a与b的平方差是:a2-b2;a与b差的平方是:(a-b)2;

(2)若a、b、c是正整数,则两位整数是:10a+b,则三位整数是:100a+10b+c;

(3)若m、n是整数,则被5除商m余n的数是:5m+n;偶数是:2n,奇数是:2n+1;三个连续整数是:n-1、n、n+1;

(4)若b>0,则正数是:a2+b,负数是:-a2-b,非负数是:a2,非正数是:-a2.

三、:有理数。

1.有理数:

(1)凡能写成形式的数,都是有理数.正整数、0、负整数统称整数;正分数、负分数统称分数;整数和分数统称有理数.注意:0即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a不一定是负数,+a也不一定是正数;π不是有理数;

(2)有理数的分类:①②

(3)注意:有理数中,1、0、-1是三个特殊的数,它们有自己的特性;这三个数把数轴上的数分成四个区域,这四个区域的数也有自己的特性;

(4)

2.数轴:数轴是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的一条直线.

3.相反数:

(1)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我们说其中一个是另一个的相反数;0的相反数还是0;

(2)注意:a-b+c的相反数是-a+b-c;a-b的相反数是b-a;a+b的相反数是-a-b;

(3)

4.绝对值:

(1)正数的绝对值是其本身,0的绝对值是0,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注意:绝对值的意义是数轴上表示某数的点离开原点的距离;

(2)绝对值可表示为:初一上册知识点绝对值的问题经常分类讨论;

(3)

(4)|a|是重要的非负数,即|a|≥0;注意:|a|?|b|=|a?b|,

5.有理数比大小:(1)正数的绝对值越大,这个数越大;(2)正数永远比0大,负数永远比0小;(3)正数大于一切负数;(4)两个负数比大小,绝对值大的反而小;(5)数轴上的两个数,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6)大数-小数>0,小数-大数

四、:有理数法则及运算规律。

(1)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2)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

(3)一个数与0相加,仍得这个数.

2.有理数加法的运算律:

(1)加法的交换律:a+b=b+a;(2)加法的结合律:(a+b)+c=a+(b+c).

3.有理数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即a-b=a+(-b).

4.有理数乘法法则:

(1)两数相乘,同号为正,异号为负,并把绝对值相乘;

(2)任何数同零相乘都得零;

(3)几个数相乘,有一个因式为零,积为零;各个因式都不为零,积的符号由负因式的个数决定.

5.有理数乘法的运算律:

(1)乘法的交换律:ab=ba;(2)乘法的结合律:(ab)c=a(bc);

(3)乘法的分配律:a(b+c)=ab+ac.

6.有理数除法法则: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注意:零不能做除数,.

7.有理数乘方的法则:

(1)正数的任何次幂都是正数;

五、:乘方的定义。

(1)求相同因式积的运算,叫做乘方;

(2)乘方中,相同的因式叫做底数,相同因式的个数叫做指数,乘方的结果叫做幂;

(3)

(4)据规律底数的小数点移动一位,平方数的小数点移动二位.

2.

3.近似数的精确位:一个近似数,四舍五入到那一位,就说这个近似数的精确到那一位.

4.有效数字:从左边第一个不为零的数字起,到精确的位数止,所有数字,都叫这个近似数的有效数字.

5.混合运算法则:先乘方,后乘除,最后加减;注意:怎样算简单,怎样算准确,是数学计算的最重要的原则.

6.特殊值法:是用符合题目要求的数代入,并验证题设成立而进行猜想的一种方法,但不能用于证明.

六、:整式的加减。

1.单项式:在代数式中,若只含有乘法(包括乘方)运算。

或虽含有除法运算,但除式中不含字母的一类代数式叫单项式.

2.单项式的系数与次数:单项式中不为零的数字因数,叫单项式的数字系数,简称单项式的系数;系数不为零时,单项式中所有字母指数的和,叫单项式的次数.

3.多项式:几个单项式的和叫多项式.

4.多项式的项数与次数:多项式中所含单项式的个数就是多项式的项数,每个单项式叫多项式的项;多项式里,次数项的次数叫多项式的次数;注意:(若a、b、c、p、q是常数)是常见的两个二次三项式.

5.整式:单项式和多项式统称为整式.

七、:整式分类为。

1.同类项:所含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指数也相同的单项式是同类项.

2.合并同类项法则:系数相加,字母与字母的指数不变.

3.去(添)括号法则:去(添)括号时,若括号前边是“+”号,括号里的各项都不变号;若括号前边是“-”号,括号里的各项都要变号.

4.整式的加减:整式的加减,实际上是在去括号的基础上,把多项式的同类项合并.

5.多项式的升幂和降幂排列:把一个多项式的各项按某个字母的指数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排列起来,叫做按这个字母的升幂排列(或降幂排列).注意:多项式计算的最后结果一般应该进行升幂(或降幂)排列.

八、:一元一次方程

1.等式与等量:用“=”号连接而成的式子叫等式.注意:“等量就能代入”!

2.等式的性质:

等式性质1:等式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或同一个整式,所得结果仍是等式;

等式性质2:等式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不为零的数,所得结果仍是等式.

3.方程:含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

4.方程的解:使等式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方程的解;注意:“方程的解就能代入”!

5.移项:改变符号后,把方程的项从一边移到另一边叫移项.移项的依据是等式性质1.

6.一元一次方程: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次数是1,并且含未知数项的系数不是零的整式方程是一元一次方程.

7.一元一次方程的标准形式:ax+b=0(x是未知数,a、b是已知数,且a≠0).

8.一元一次方程的最简形式:ax=b(x是未知数,a、b是已知数,且a≠0).

9.一元一次方程解法的一般步骤:整理方程……去分母……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系数化为1……(检验方程的解).

九、: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

(1)读题分析法:…………多用于“和,差,倍,分问题”

仔细读题,找出表示相等关系的关键字,例如:“大,小,多,少,是,共,合,为,完成,增加,减少,配套-----”,利用这些关键字列出文字等式,并且据题意设出未知数,最后利用题目中的量与量的关系填入代数式,得到方程.

(2)画图分析法:…………多用于“行程问题”

利用图形分析数学问题是数形结合思想在数学中的体现,仔细读题,依照题意画出有关图形,使图形各部分具有特定的含义,通过图形找相等关系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从而取得布列方程的依据,最后利用量与量之间的关系(可把未知数看做已知量),填入有关的代数式是获得方程的基础.

十、:.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常用公式。

初一数学上册知识点整式的加减

1.单项式:表示数字或字母乘积的式子,单独的一个数字或字母也叫单项式。

2.单项式的系数与次数:单项式中的数字因数,称单项式的系数;

单项式中所有字母指数的和,叫单项式的次数.

3.多项式:几个单项式的和叫多项式.

4.多项式的项数与次数:多项式中所含单项式的个数就是多项式的项数,每个单项式叫多项式的项;多项式里,次数项的次数叫多项式的次数;

5..

6.同类项:所含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指数也相同的单项式是同类项.

7.合并同类项法则:系数相加,字母与字母的指数不变.

8.去(添)括号法则:

去(添)括号时,若括号前边是“+”号,括号里的各项都不变号;若括号前边是“-”号,括号里的各项都要变号.

9.整式的加减:一找:(划线);二“+”(务必用+号开始合并)三合:(合并)

10.多项式的升幂和降幂排列:把一个多项式的各项按某个字母的指数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排列起来,叫做按这个字母的升幂排列(或降幂排列).

一元一次方程

1.等式:用“=”号连接而成的式子叫等式.

2.等式的性质:

等式性质1:等式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或同一个整式,所得结果仍是等式;

等式性质2:等式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不为零的数,所得结果仍是等式.

3.方程:含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

4.方程的解:使等式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方程的解;注意:“方程的解就能代入”!

5.移项:改变符号后,把方程的项从一边移到另一边叫移项.移项的依据是等式性质1.

6.一元一次方程: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次数是1,并且含未知数项的系数不是零的整式方程是一元一次方程.

7.一元一次方程的标准形式:ax+b=0(x是未知数,a、b是已知数,且a≠0).

8.一元一次方程解法的一般步骤:

化简方程----------分数基本性质

去分母----------同乘(不漏乘)最简公分母

去括号----------注意符号变化

移项----------变号(留下靠前)

合并同类项--------合并后符号

系数化为1---------除前面

10.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

(1)读题分析法:…………多用于“和,差,倍,分问题”

仔细读题,找出表示相等关系的关键字,例如:“大,小,多,少,是,共,合,为,完成,增加,减少,配套-----”,利用这些关键字列出文字等式,并且据题意设出未知数,最后利用题目中的量与量的关系填入代数式,得到方程.

(2)画图分析法:…………多用于“行程问题”

利用图形分析数学问题是数形结合思想在数学中的体现,仔细读题,依照题意画出有关图形,使图形各部分具有特定的含义,通过图形找相等关系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从而取得布列方程的依据,最后利用量与量之间的关系(可把未知数看做已知量),填入有关的代数式是获得方程的基础.

11.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常用公式:

(1)行程问题:距离=速度?时间;

(2)工程问题:工作量=工效?工时;

工程问题常用等量关系:先做的+后做的=完成量

(3)顺水逆水问题:

顺流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逆流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水流速度=(顺水速度-逆水速度)÷2

顺水逆水问题常用等量关系:顺水路程=逆水路程

(4)商品利润问题:售价=定价,;

初一数学范文6

摘 要:初一数学学困生的形成大都是随着教材难度的增加,学生对教材内容的不理解以及学习态度不端正引起的。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做好教材衔接,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创新教学方法,更新教学观念。

关键词:初一数学;学困生;转化

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小学毕业直升初中,生源参差不齐,有的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对学习不感兴趣,缺乏求知欲,学生开始出现两极分化,不断增加的学困生使课堂教学变得越来越困难,进而影响到整个班级的班风和学风,因此,注重学困生的转化工作,对于大幅度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学困生产生的原因

1.课程内容安排不同

进入初中后学生很快会发现,数学学习内容变多,抽象性、理论性强,难度大。在有理数这章中新的知识点,如负数、相反数、绝对值、数轴等概念及其性质的应用,让学生产生“代数难读”的阴影,削弱了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导致数学成绩的下降。

2.教学方法不同

小学教师一般采用操作、直观的教学方法,上课讲解得比较详细,对重点、难点反复强调,课堂内容较少,知识点比较单一。而初中老师的教学方法往往可用一个“粗”字来概括,由于初中内容增多加难,教师往往讲得比较快,思维跳跃也比较大,有的学生对教师教学的不适应,势必会产生一定的困难,产生部分学困生。

3.兴趣爱好上不注意自我调控,出现兴趣倾斜

小学毕业后的暑假,没有作业,有的家长只顾眼前的利益,没有时间管理子女,于是就让孩子打游戏或玩手机,导致有的学生进入初中后整天把心思花在打游戏、玩手机上,加上基础不好,学习难度加深,致使他们很难集中精力去听课,成为数学学困生。

二、学困生转化的策略

鉴于上述的分析使我们认识到,如何遏制和减少学困生是每个数学老师所面临的富有挑战性的问题,作为一名数学老师,通过不断摸索、分析和总结,在教学中采取了以下几种措施:

1.搞好中小学数学教材衔接

首先,要进行“算术数”与“有理数”的过渡。在学生已经认识算术数的基础上从熟悉的生活情境入手将数的概念扩充到有理数,比如,学习有理数时我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小时候,你们在数星星的时候用的是什么数?用一把刻度尺量物体可以读出哪几类有理数?用一只温度计可以读出哪些有理数?又如,研究有理数的运算时,我引了这样一个例子:某商场经理对今年上半年每月的利润作了如下记录:1、2、3、6月的盈利分别是14万元、11万元、11.5万元、11万元,4、5月的亏损分别是0.7万元和0.8万元。试用正、负数表示各月的利润,并算出该商场上半年的总利润额。通过实际问题的教学使学生懂得知识来源于生活,同时又能改善生活,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提高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主动探索数学知识。

其次,要进行“数”与“式”的过渡。在学习有理数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学习经验,引入用字母表示数,通过实际例子:一只青蛙一张嘴,( )只眼睛( )条腿,两只青蛙( )张嘴,( )只眼睛,( )条腿,3只,4只呢…,你发现了什么?能用一句话总结出它的规律吗?1000只呢?学生经历列出代数式以及求代数式的值来解决问题的全过程,进一步加深对代数式和代数式的值的理解,获得一定的数学活动经验,在知识间架起桥梁,从而搞好知识间的过渡。

最后,进行解答方法上的过渡。小学在解题时一般比较注重结果,而中学在解题过程中比较注重解题过程及格式的规范化。由于受思维定势的影响,初一的学生刚开始接触应用题时对用列方程解应用题感到不习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在实际教学中,必须做到:一是引导学生复习小学数学应用题中常见的数量关系,二是着眼启发学生找等量关系,并有意识地指导学生将两种方法进行对比,通过对比使学生体会到列方程解应用题的优越性,从而使学生逐步从算术方法中解脱出来。

2.做好中小学教学方法上的衔接

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讲得细、知识反复次数多;到了初中,相对来说教师讲得粗、知识反复次数少,抽象性也比较强。因此,进入初中后,教师必须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教会学生如何预习、听课、复习的方法,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成为会学习的人,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效地改进教法,搞好教学方法的衔接。

3.充分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初一新生具有新鲜感,在心理上普遍存在一种上进愿望,教师应抓住这个契机,做好教法和学法的衔接,同时利用非智力因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养成乐意动脑、爱想问题的习惯,逐步培养他们独立获取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就数学教学而言,不可能存在一种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教学模式,作为教师,要在继承和发扬传统教学优点的基础上,不断探索和总结,寻找适合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