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莲的诗句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有关莲的诗句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有关莲的诗句

有关莲的诗句范文1

我爱的人,不是我的爱人。

过了太久,没有谁会记得当初的温柔

有没有一刻,可以让我不难过

也许一个人在真正无可奈何的时候,除了微笑也只好坚强微笑了。

我们彼此喜欢,却平淡无爱

不管有个人如何让我心碎,我还是用这些小碎片爱着她,这是件多么神奇的事情

再美好的曾经在分手那一瞬间都会变成爱情的陪葬品

就算拥有向日葵的执着,还是抵不过宿命的安排。

我们再也回不到过去,但也不能继续了

一切都已烟消云散。原来握在手里的,不一定就是你所真正拥有的。人生很多时候需要自觉的放弃,因为拥有的同时,你也许正在失去,而放弃的时候,你也许又在重新获得。

现在终于到了要分别的时候,他比我先走,我反而觉得有点欣慰。这样的悲伤,迟早会让我们其中一个人单独体会,就让我来承担好了。

现实终究是这般的残酷,女人可以与命运抗争,却无法与时间较劲。

那些说过永不分离的爱人,最终还是分散天涯。

和你分手的一刻,我愿做你眼里的一滴泪,当你把我哭出来的时候,让我在你的唇边消失。

越是在乎的人越是猜不透。

失而复得的东西根本就回不到最初的样子,即便再好,也忘不了有段时间曾失。

有一个城市叫无泪之城,因为里面的人只有欢笑,没有泪水……可是后来变了,这个城市依然叫无泪之城,可是是因为这个城市里的人的眼泪,都流光了。——《无泪之城》

有些人宁愿埋藏在心底,也不愿去接近,因为这样会更长久

花无语,自有一种芳香,我无语。只能等待!

走过春夏秋冬,又过寒来暑往真爱耐得住几何

总以为,在最初的地方,有一个最原来的我,就也会有一个最原来的你。

过去的真能过去,现在的就真的是现在了吗?

一生中除了父母之外,唯一不会抛弃自己的是自己的影子

身边的人总是走了又走,又有谁会肯为我停下脚步呢。

有些失去是注定的,有些缘分是永远不会有结果的,爱一个人不一定会拥有,拥有一个人就一定要好好去爱她。

这辈子最失败的就是看着你跟别人走。

清浅的文字承载着无数个相识相知,定格了许多美好的瞬间。朋友如海,宽容作舟,泛舟于海,方知海之宽阔;朋友如山,宽容为径,循径登山,方知山之高大;朋友交心,交而知心,心心相印,方知心之高尚。

"每一次的考验,都有一份收获;每一次的泪水,都有一次醒悟;每一次的磨难,都有生命的财富。2.每一次的伤痛,都是成长的支柱。每一次的打击,都是坚强的后盾;3.活着必定要经历一些挫折,而我们依然坚强战胜每一次挫折,只要我们还活着,就值得庆幸!"

妾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一江水。

我深知不是所有人都会真心对我

红尘缘飘渺,红尘泪迷蒙,似转瞬即逝的烟花,又似瞬间灿烂的流星,如此的美丽,又如此让人惋惜。

在爱情里没有值不值得,只有愿不愿意。

想起曾经的单纯和无知。想起曾经的欢笑和泪水,感动和无奈。流转的年华,苍白的光和影,我们无处安放的青春。我们付出过的感情、珍惜过的相遇、曾经拥抱着以为可以永远在一起的人,原来有一天还是会失去,还是无奈的要说一声再会。这时,才发现,我们爱得比自己以为的要深许多。

每次在你身边,都好像离开了时间,离开了嘈杂的人群,悬在温暖的与世隔绝的半空

我努力过,但不被命运成全我也无可奈何。

曾经是我太绝情现在变成你那么狠心。

所有的结局都已写好,所有的泪水也都已启程,却忽然忘了是怎么样的一个开始。无论我如何地去追索,年轻的你只如云影掠过,而你微笑的面容极浅极淡,逐渐隐没在日落后的群岚。遂翻开那发黄的扉页,命运将它装订得极为拙劣,含着泪我一读再读,却不得不承认,青春是一本太仓促的书。

各自有了新朋友,多久没有一起走。

有关莲的诗句范文2

[关键词]居民;旅游目的地;生活质量评价;旅游影响感知;相关分析

[中图分类号]F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006(2007)11―0058―08

一、引言

随着旅游业对旅游目的地拉动经济、带动就业、促进文化与环境作用的日益凸显,目的地旅游业发展给居民带来的各种机会也不断增多,旅游目的地居民从旅游业发展中得到了切实的利益。因此,如何看待旅游目的地居民对生活质量及其旅游影响感知评价之间的关系,成为尤其需要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也对构建以人为本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和中国旅游业对外的全面开放,周庄的旅游业从量到质都有了飞跃发展,周庄因其悠久的历史、独特的水乡风貌、深厚的文化蕴积和绚丽多姿的民俗风情成为中国江南水乡的杰出代表、东方文化的瑰宝,被评为国家5A级景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清单,先后荣获联合国迪拜人居环境范例奖和联合国亚太地区世界文化遗产保护杰出成就奖等诸多荣誉。周庄旅游业发展给当地带来了极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使当地居民的生活质量也得到了极大的改观,当地居民对于旅游业影响和生活质量感知有着全面而深刻的体验。

本研究的目的在于以周庄为例,从旅游目的地居民角度出发,一是研究旅游目的地居民对旅游业发展影响的感知评价,二是考察发展旅游业之后旅游目的地居民对生活质量的感知评价,三是分析居民对旅游目的地生活质量评价与旅游影响的感知关系,四是研究居民对目的地发展旅游业的支持态度,其实证研究的最终目的可为政府调动旅游目的地居民参与旅游开发的积极性提供科学依据。

二、文献综述

一是旅游业发展对当地居民生活质量感知评价的文献综述。

首先,国外学者从多角度研究了居民对旅游的感知影响,如龙恩(Long,等,1990)认为居民对于旅游影响的感知随着旅游发展水平的提高而提高;麦克库(McCool)和马尔丁(Martin,1994)考察旅游影响感知与居民的社区依附的关系,研究发现高度依附的居民更会感知旅游发展带来的成本和影响;约翰逊(Johnson)、斯耐逢格(Snepenger)和阿克斯(Akis,1994)研究证明了居民对社区未来的感知对于其对旅游发展支持的重要性;普度(Perdue)、龙恩(Long)和阿兰(Allen,1990)的研究认识到那些从旅游发展中受益的个人更有可能支持旅游的后续发展;阿德莱克(Andereck等,2005)依据社会交换理论,提出更大范围的教育以及主题宣传活动才能帮助目的地居民更好地理解旅游业,从而对旅游业有更大的支持。

其次,国内在此方面的研究也卓有成效,如李有根等(1997)在国内较早研究了居民对旅游影响的知觉;黄洁等(2003)就旅游发展初期目的地居民的旅游认知态度进行了描述性研究;应天煜(2004)认为旅游的社会表象(或感知)主要来源于社区居民对当地旅游业发展带来的影响的直接体验;苏勤和林炳耀(2004)利用社会调查和市场细分方法,对西递、周庄和九华山3个旅游地的居民态度与行为进行了实地调查;颜丽虹和程道品(2005)以柳州市的旅游者和当地居民为调查对象,通过SPSS统计软件对调查结果中旅游感知进行评价分析;谌永生等(2005)调查研究了敦煌市区居民对旅游影响的感知以及对旅游业发展的态度。

二是国外对旅游目的地居民生活质量的文献综述。

首先,对居民生活质量的研究起源于西方发达国家,其研究历程经历了发端阶段(20世纪初至20世纪40年代)、成熟阶段(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和应用阶段(20世纪60年代至今);戈尔布莱斯(Galbraith,1980)认为把经济的价值和文化的价值综合起来用一个价值指标来表示,这个价值标准就是生活质量;斯米尔逊(samuelson)和诺德豪斯(Nordhaus,2004)注意到有必要用生活质量的改善和提高来表示福利的增长;莫里斯(Morris,1979)成功构建了“物质生活质量”综合指数;布莱德福(Bradford等,2002)研究青年人生活质量所用的指标体系;皮拉尔(Pilar等,2005)依据问卷调查结果,从主观生活满意度方面比较了老年男性和女性生活质量的不同。

其次,国内学者厉以宁(1986)较早地对西方经济学中的“生活质量”研究作出了比较客观的评价;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社会发展与社会指标》课题组认为生活质量是中国社会发展综合指标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叶南客,1990);白日荣和张浩(2002)探讨了生活质量的内涵、评价生活质量的重要意义以及生活质量评价体系的选择原则,并认为城市化低下是影响我国居民生活质量的主要原因所在;查奇芬和徐文松(2003)运用因子分析法对江苏省城市居民生活质量进行了综合评价研究;张雷声(2005)从不同的侧面对生活质量问题进行了综述研究。

不难看出,国内对以上相关领域的研究,无论从研究内容还是从研究方法上,都已经越来越接近于国外对以上相关领域的研究,尽管目前直接探讨居民对旅游影响感知与旅游业发展对目的地生活质量感知评价之间关系的研究还没有,但是国内外相关领域研究结果对本研究仍然具有很好的借鉴和参考价值。

三、数据来源

旅游目的地居民对生活质量的感知评价数据主要通过市场调查问卷形式收集。调查问卷的设计包括以下内容:第一部分是目的地居民对旅游影响感知的调查,第二部分是旅游目的地居民对生活质量影响的感知评价调查;第三部分是调查目的地居民对生活质量受影响的总体判断以及对旅游业的总体支持态度;第四部分是应答者的背景资料,包括被调查居民的人口统计特征及社会属性。所有问题采用7分的李克特量表要求应答者用从“1”(非常反对)到“7”(非常赞同)的等级方法来表明自己对表述的同意程度。

本研究根据旅游目的地居民与旅游者接触交往程度和经济上对旅游业的依赖程度将旅游目的地居民分为4层:第一层是经常、持续接触旅游者,经济收入主要依赖旅游业的居民,主要包括宾馆饭店、旅行社、旅游公司从业人员以及旅游个体工商户;第二层是不规则接触旅游者,经济收入部分依赖旅游业的居民,主要包括商业、娱乐业和交通运输业从业人 员;第三层是经常、持续接触旅游者,但经济收入较少依赖旅游者的居民,主要指普通居民和村民;第四类是较少接触旅游者、经济收入不依赖旅游业的居民,主要包括退休者、学生以及教师等非旅游部门从业人员。由于各层居民占总人口的比例没有确定的数据作为参考,因此在抽样时,此4部分人群基本按照等比例抽样。市场抽样调查时间分别在2004年10月、2005年6月和2006年3月。3次共发放调查问卷600份,通过回收、复核后共获得有效问卷307份,总体有效率为51.17%。参加问卷调查的居民的基本情况主要是,男性占46.7%,年龄在30以下的占63.8%,被调查人家庭月收入低于3999元的占82.1%,大学在读或者大学毕业以上的占49.5%,家庭人数在4人以上的占39.7%,家庭代际数为3代的占62.2%。居住时间在20年以上的占57.4%,城镇居民占68%,职业和旅游相关的占47.3%。

四、研究结果

(一)居民对旅游业发展的感知影响研究结果

居民对旅游业发展的感知影响的观测数据,是根据调研问卷第一部分关于目的地居民对旅游影响感知调查,要求被调查者分别对旅游业发展所带来的旅游经济、旅游社会文化、旅游环境和旅游政治影响等29个选项问题表明自己的同意程度,该部分问题统一以“旅游业发展后,……”的方式提出(例如,“旅游业发展后,您认为旅游业给当地吸引来了更多的投资”),让被调查者根据自己的感知做出同意或不同意的判断,从而得到居民对旅游业发展的感知影响的观测数据,然后再进行因子分析。

表1列出了居民对旅游业发展感知影响的29项因子特征值、各自解释方差的百分比以及累计百分比,每项因子大于0.5的变量被挑选出来列入表内。一般认为绝对值大于0.3的因子负荷是显著的(郭志刚,1999)。29个变量集中在8个主成分上,每个主成分的特征值都大于1。这8个主成分因子累计解释的方差的比例为62.7%,也就是说用这8个因子代替原有的29个变量,可以概括原始变量所包含的62.7%的信息。对以上29个指标进行信度检验,得到的克朗巴赫α系数为0.8906,说明这29个变量组成的量表非常稳定可靠。

通过表1居民对旅游业发展的感知影响因子分析,得到第一个因子在文化保护意识、建筑保护意识、文化活动参与等方面载荷均较高,反映了居民对文化保护的感知情况,可称为文化感知因子;第二个因子载荷也具有综合性质,但在社会风气改善、社区依附、收入提高等方面载荷相对较高,反映了居民感知到了居住地居住条件的改善,产生了社区依赖和自我归属感,因此可称为社区感知因子;第三个因子在环境影响感知载荷较高,反映了居民对旅游业带来的各方面环境破坏的感知,称为环境感知因子;第四个因子在政府旅游收入提高、当地物价上涨等方面载荷较高,称为利益感知因子;第五个因子在居民认同旅游业带来大量就业机会方面载荷较高,称为就业感知因子;第六个因子主要反映了居民认为旅游业发展在政策倾斜、政治参与等方面带来了积极的影响,称为政策感知因子;第七个因子主要反映了被调查居民对当地物价的感知,称为物价感知因子;第八个因子反映了居民对个人隐私因为旅游业发展受到影响的感知情况,称之为隐私感知因子(见图1)。

(二)居民对旅游业发展后生活质量感知评价的研究结果旅游目的地居民旅游业发展对生活质量影响的感知评价数据,是通过市场调查问卷的第二部分,要求被调查者对分别代表从家庭、收入、健康、娱乐、生活、治安和社交受到旅游业影响的33个选项问题表明其同意程度,为了准确测量旅游业对居民生活质量的影响感知,该部分问题统一以“旅游业发展后,……”的方式提出(例如,“旅游业发展后,您认为旅游业给当地吸引来了更多的投资”),然后让被调查者根据自己的感知做出同意或不同意的判断。为了得到目的地居民对生活质量的感知评价,剔除不重要的信息,合并一些重复信息,拟采用因子分析法,然后用正交旋转中的方差最大法(Varimax)对初始因子进行旋转,选择特征值大于1的因子,并根据较高因子负载的变量对因子命名。

表2列出了居民对旅游业发展后生活质量感知评价的33项因子特征值、各自解释方差的百分比以及累计百分比,每项因子大于0.5的变量被挑选出来列入表内。一般认为绝对值大于0.3的因子负荷是显著的(郭志刚,1999)。33个指标变量集中在8个主成分上,每个主成分的特征值都大于1。这8个主成分因子累计解释的方差的比例为64.7%,也就是说用这8个因子代替原有的33个变量,可以概括原始变量所包含的64.7%的信息。对以上33个指标进行信度检验,得到的克朗巴赫α系数为0.9285,说明这33个变量组成的量表非常稳定可靠。

通过表2居民对旅游业发展后生活质量感知评价的因子分析,得到第一个因子在收入、家庭关系、家庭生活满意度等主要方面载荷均较高,反映了旅游业对居民家庭生活的影响程度,可称为家庭生活因子;第二个因子载荷也具有综合性质,但在娱乐休闲、健康状况等方面载荷相对较高,反映了旅游业发展对居民生活方式带来的影响,可称为生活方式因子;第三个因子在本地居民社会交往的频次和广度等方面载荷较高,反映了旅游发展对居民社会文化交往的影响,称为社会交往因子;第四个因子在社区依赖、地区认同、自我归属感方面载荷较高,称为社区认同因子;第五个因子在旅游发展使本地的社会治安压力增加方面载荷较高,称为社会治安因子;第六个因子主要反映了旅游发展使本地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食品供应等方面带来了积极的影响,称为社会设施因子;第七个因子主要反映了被调查居民在消费构成上的变化,反映了旅游发展对居民恩格尔系数的影响,称为消费结构因子;第八个因子反映了旅游业发展对居民娱乐方式的选择以及娱乐支出带来的影响,称之为娱乐消费因子(见图2)。

(三)居民对旅游影响感知与生活质量感知评价的相关分析

居民对旅游影响的感知和其对自身生活质量是否具有相关关系,是本研究的重点。根据前面的分析结果,8个因子可以解释居民对生活质量感知评价中的原始变量所包含的64.7%的信息,同时也有8个因子可以解释居民对旅游影响感知中的原始变量所包含的62.7%的信息,因此可以说,用这16个主成分因子的值就可以分别代表居民对生活质量的评价和对旅游影响的感知。表3横向所列为居民对旅游影响感知的8个主成分因子,纵向所列为居民对生活质量评价的8个主成分因子,分析采用Pearson分析法,相关系数即皮尔逊(Pearson)相关系数,显著性概率(Sig.2-tailed))表示双侧显著性检验 概率。

从表3和图3可以分析出以下研究结果:

第一,被调查居民对家庭生活的评价和其对旅游业给当地社区带来的影响的感知、旅游业对当地物价影响的感知以及旅游业对其隐私影响的感知三者之间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这说明被调查居民在对家庭生活质量评价时,考虑到了旅游业对其居住社区、当地物价以及个人隐私的影响;

第二,被调查居民对生活方式的评价和其对旅游业给其带来的社区依附感、自我归属感、环境意识增强以及上级政府的政策倾斜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这说明旅游业的发展,越来越多旅游者的拜访,加强了目的地居民对于居住地的认同和自豪感,同时他们会更加珍惜当地的资源环境,并且更希望上级政府能够给予当地更多的政策支持,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们的生活方式也更加轻松惬意,娱乐的时间和方式都有所增加;

第三,被调查居民对社会交往情况的评价和其认为旅游业带来的文化影响、社区依附感增强以及上级政府的政策倾斜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这说明旅游业的发展增强了目的地居民的文化意识和对于居住地的依赖感,带来了上级政府的政策支持,这些使得目的地居民的社会交往广度、深度加大,他们对于未来和谐生活的信心也有所增强;

第四,被调查居民对社区认同的评价与其认为旅游业带来的文化影响、社区依附感增强,家庭收入增加、就业机会增多和上级政府的政策支持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这又一次说明旅游业的发展增强了居民的自我归属感和自豪感,随着家庭收入的增加和上级政府的政策倾斜,他们对于当地的认同感和依附感更加强烈,对于未来生活的信心更强;

第五,被调查居民对于社区治安的评价和对他们认为旅游业带来的社区依附感和环境影响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这说明,居民如何评价生活地区的治安情况与其对于社区的依附感和对环境变化的感知情况密切相关,他们越是依赖当地社区和赖以生存的环境,对于当地的治安情况就越关心;

第六,被调查居民对于生活设施情况的评价与其认为旅游业为自身带来的利益的变化之间有显著的相关性,这说明,居民如果认同旅游业的发展给其家庭收入带来了增长,其就会认同当地的生活服务设施也得到了改善,生活必需品供应充足了以及家庭中的设施设备齐全了,这一点很好理解,只有消费能力增长了,消费的产品和服务的数量以及满意度才能提高;

第七,被调查居民对消费构成的评价和其认为旅游业发展带来的社区依附感以及个人隐私方面的变化有正相关,这说明越是依赖居住地,越是在意个人生活不受外界打扰,就越会希望当地房地产价格下降,有更多的可支配收入用于衣食之外的消费;

第八,被调查居民对于娱乐消费的评价与其认为旅游业发展对当地物价的影响有正相关关系,这说明居民认识到是旅游者的涌入,抬高了当地的物价水平,同时他们认为在消费这些娱乐资源时的花费比以前也增加了。

与此同时,研究结果还指出了一些显著的负相关关系,比如居民对消费构成的评价与其认为旅游业带来的文化影响之间有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这说明他们一方面认为通过旅游业的发展增强保护当地文化资源的意识,并且有更多的机会参加文化活动,但是他们同时也认为对于目的地居民一些休闲娱乐资源或者活动价格太高,应该降低这些资源对于目的地居民的价格门槛;另一个有趣的现象是,居民对消费构成的评价与其认为旅游业带来的经济利益增长之间有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这是否可以说明,他们认为既然政府从旅游业中获取了大量的收入,就应该把这些利益与目的地居民一起分享,具体的表现就是降低当地房地产的价格以及降低其他一些公共资源对于居民的价格线。

接下来,再对两个变量的相关性进行检验,以印证以上分析结果,这两个变量的值依然通过问卷得到,请被调查者对“您认为旅游业的发展对当地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影响总体上是积极的”和“您认为旅游业的发展对您生活质量的影响总体上是积极的”这两个表述就同意的程度进行打分,前一个问题主要考察居民对旅游影响的总体感知状况,后者调查旅游业发展后,居民对生活质量的总体评价状况,两者的相关性见表4。分析结果显示两者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印证了以上的分析结果。

(四)目的地居民对旅游业支持态度的相关因素

采用相关分析的方法,考察居民对旅游业发展的支持态度与居民对旅游影响的感知和居民对生活质量的评价这两个因素之间的关系。如图2所示,旅游影响感知、生活质量评价都和旅游支持度基本上呈正相关关系,特别是对于旅游积极影响感知水平较强和生活质量评价较高的居民(两项指标的均值都超过4.00),这种正相关关系更明显。同时还可以发现,如果居民对于当地旅游发展支持度较高(均值超过4.00),则居民对旅游积极影响感知水平较强,而且对生活质量的评价较高,两者相差水平较小,反映在图4中就是旅游支持均值4.00之后,两条曲线的斜率差别较小;而如果居民对旅游的支持度不高(均值低于4.00),则居民对旅游积极影响的感知水平就较弱,同时对生活质量的评价也较低,反映在图4中就是旅游支持均值4.00之前,两条曲线的斜率相差较大。

有关莲的诗句范文3

她像是一名站在街角的诗人,试图向争着想拉下她衣服的人群朗诵诗句。

玛丽莲·梦露喜欢天真无拘地大笑,这是艺术家们喜欢捕捉的经典一瞬。波普艺术教父,安迪·沃霍尔是20世纪最重要的现代艺术大师,他将丝网印刷引入绘画艺术,他最著名的作品《玛丽莲·梦露双联画》,是波普艺术的代表性作品,这幅画作于1962年,正是玛丽莲·梦露神秘自杀的那一年。画面上沃霍尔把几十张玛丽莲·梦露的形象进行了重复的排列。 并且右边是重复排列的黑白形象,左边是重复排列的彩色形象。沃霍尔采取丝网印刷的技术大量制作出这一相同形象,在制作过程中,他有意使套版不准确,造成色彩浓淡不均匀、模糊不清以及色彩错位等效果,使画面看上去质地低劣,大众化、粗俗化严重。正是这种特有的单调、无聊和重复,准确击中了当代商业文明中的某些冷漠、空虚、疏离的现实。这也是玛丽莲·梦露现实生活的写照。

梦露的第三任也是最后一任丈夫,美国作家阿瑟·米勒回忆第一次见到梦露,那是在一个类似鸡尾酒的社交场合,他说当时大堂里其他漂亮女人都恨不得用嫉妒的目光把梦露杀死,他心里就产生了一种想要保护这个女孩的想法。梦露在世时,社会除了把她视为性感偶像,极少给她以“正眼”。米勒写道:“如果她现在还活着,她要么更加玩世不恭,要么更加远离自己所处的现实……实际上,她像是一名站在街角的诗人,试图向争着想拉下她衣服的人群朗诵诗句。”

我自私,缺乏耐心,没有安全感,我经常犯错,甚至野性难驯,但如果你不能包容我最差的一面,那么你也不配拥有我最好的一面。

她像一只纯洁的鸽子一样消失了。

梦露死后,意大利导演皮埃尔·保罗·帕索里尼说道:“她像一只纯洁的鸽子一样消失了。”并在献给梦露的告别诗中,说她是“古老世界的劫后余生,是未来世界的希冀,被现今世界所占有,便成了祸害”。梦露生前写道:“我常常有一种感觉,我不完美,不真实,像一个制作精美的假象。每个人都会有这种感觉,但我的感觉太强烈了,我想,我本质上就是个人工产品。”要褪去梦露身上的肤浅,可能要先抛开令人激动不安的才行。她辞演过那种丰腴秘书之类的陈词滥调的电影,她对福克斯给她的定位不满,她想演更为严肃的角色 ,而不是“刺激的畸形儿”。现世,人们歌颂她对电影理想和爱情的追求,人们还会去揣摩她写的诗,并试图体会她身上那股神经质般脆弱的童真,比如那款以玛丽莲·梦露命名的鸡尾酒,将金巴利鲜红的色彩、微苦和甜味有机地融合为一体,似乎体现了玛丽莲·梦露那多彩又复杂的一生。

写梦露往往会陷入一种尴尬。51年来,有关梦露的谈论从来没有停止过,并且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她的死亡也成为各说各话的罗生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性解放运动爆发,在那个混杂的、暧昧的时期,梦露穷困潦倒,无意中用的身体书写了那个时代的性感,成为那场性解放运动中的先行者之一。现世,梦露是一个怀旧的梦,不少地方都举办过梦露模仿比赛,而好莱坞更是有数不清的女明星都曾经在造型上向梦露致敬过,同时,和梦露有关的艺术衍生品也在不断催生中。在一次次大张旗鼓、噱头十足的缅怀、致敬中,可能我们隐约会感觉到:就算梦露站在那儿不说话,也有勾引人的嫌疑,但她是无心的。

如梦似露的文化记忆

1.阅读中的梦露。梦露生前拍了大量读书的照片,这在同期好莱坞女星中是非常罕见的。梦露如饥似渴地读书,与她的恋爱也有很大关系。她自信外表能打动很多男人,但她又害怕头脑被男人轻视。阿瑟·米勒在回忆录中写道:“当玛丽莲吟诵卡明斯的诗句‘这是春天’时,脸上掠过一丝纯洁无邪的茫然。她能毫不费力地理解风格化的语言,她对这部具有独特风格的作品简洁明了的反应,为我俩之间拴上了一条无形的丝线。”

2.《玛丽莲·梦露双联画》,波普艺术教父安迪·沃霍尔最著名的作品。沃霍尔把取自大众传媒的图像作为基本要素重复排列在画面上,试图完全取消艺术创作中的手工操作因素。正是这种特有的单调、无聊和重复,准确击中了当代商业文明中的某些冷漠、空虚、疏离的现实。这幅画作于1962年,正是玛丽莲·梦露神秘自杀的那一年。

3.2012年, 玛丽莲·梦露逝世50周年纪念日,Milton H. Greene 名人作品拍卖会。这张照片里是玛丽莲·梦露和阿瑟·米勒。梦露和米勒于1956年结婚,在结婚照上,梦露题写“希望,希望,希望”,而米勒则让人在结婚戒指上刻上:“此刻就是永恒”。阿瑟·米勒是美国最杰出的戏剧大师之一,被誉为“美国戏剧的良心”。米勒1960年创作出长篇小说《不合时宜的人》,继而改编成电影脚本,成为梦露出演的最后一部影片。共处5年后,两人离婚。1962年,米勒娶了第三任妻子,同年,梦露自杀。

4.1997年,芭比娃娃生产了梦露版系列,梦露的一些经典姿态被再现。

5.2007年9月29日下午,玛丽莲·梦露私人摄影师劳伦斯·席勒带着他的得意之作“玛丽莲·梦露与60年代美国”在北京798艺术区展出。

6.2011年6月,玛丽莲·梦露在电影《七年之痒》中所穿的白色裙子,在洛杉矶的一场拍卖会上以560万美元的高价售出。在1955年的电影《七年之痒》中,梦露在地铁口捂住被风吹起的白色连衣裙的一幕,已经成为电影史上的经典镜头之一。这条裙子已经从原先的白色变成淡褐色,裙子里有手工缝制的线条,还有一个浅色的嵌入式胸罩,在拍卖会上被一神秘买家通过电话竞标的方式拍得,拍价460万美元,加上其需要付给拍卖行的100万美元佣金,令这条裙子的身价达到560万美元。梦露这条裙子原本是美国女演员戴比·雷诺兹收藏超过40年的电影纪念珍品之一。雷诺兹原本希望将这些收藏品安置于博物馆内,但计划却从未实现。拍卖结束时,79岁的雷诺兹泪流满面。梦露死前银行账户里总共只有2000美元存款。

有关莲的诗句范文4

一、基础色彩教学,提升能力感知美

在进行古代诗歌的色彩感知教学的时候,为了让学生在看到诗歌色彩的时候能够产生特定的感受,就需要让学生学习有关色彩的基础知识,让学生对诗歌色彩的创作要素进行了解,让学生在看到色彩词的时候,能够像条件反射一样来理解诗歌中的意思。在我国古代中色彩不仅代表着人们的主观感受,还标志着权利的大小,比如在周代,红色被古代人们认为是正统的颜色,到战国时期紫色也开始成为帝王衣服的主要色彩,而到了隋朝的时候开始认为黄色是正统的颜色。此外,色彩还具有性格的特征,黑色代表正直,黄色代表善战,而白色代表诡计多端等。因此在进行诗歌教学的时候,教师要引导学生来理解诗歌色彩背后所体现出的美感,使得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中的内容。

比如在“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这句诗中,就通过天、莲、花、叶以及日落等意象的色彩互衬,将荷花在夕阳中的美感表现了出来,在诗歌中既有碧叶,也有夕阳红日。在李清照的《怨王孙》这首词中有“秋千巷陌人静,皎月初斜,浸梨花。”这样的诗句,在诗句中就将梨花的雪白和月光的银白结合起来,在月光的照耀下,梨花的更加的莹白透亮,学生此时若是将白色的纯洁善良的意思结合起来,就能够通过这两句诗来感受到词人善良、纯洁的心境,但是通过透过白色也能够感受到作者些许的忧伤。古代诗歌中的色彩世界格外绚丽多彩,要通过表面的色彩文字来看到作者内心的情感,这样才能够更好地理解诗歌的内容。

二、抓住文章主旨,反复诵读感受美

古人在进行诗歌创作的时候,往往并不是单纯地描写诗歌中的色彩,而是要通过色彩来表达某种意、情以及韵,许多诗歌只能够大概了解主要内容,是不能够深究的,因此为了感受诗歌的主旨,理解作者的情感,就需要反复诵读这些含有色彩字眼的诗句,在反复诵读中的学生就能够提出出诗歌中所沉淀出来的情感。中国诗歌在进行创作的时候,往往注重心理感受,而对形式较为忽略,这也就为反复诵读提供了依据,古语有云“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因此学生在诵读中来感受色彩词的运用,去体会中国文字的奇妙组合。

比如在杜甫创作的《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就是一句绝佳的运用色彩词的好诗,诗句中使用了黄、翠、白、青这四个色彩词,色彩之间相互衬托,让人们感受到一种赏心悦目的景象,听着黄鹂声,仰看白鹭,远眺千山,近看千帆,通过色彩词的衬托,能够将作者那种畅快愉悦的心情表现出来。在杜甫另一首诗《蜀相》中,“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中,也是大量运用了色彩词,学生在学习的时候,需要对这些色彩词进行反复吟诵,让学生在体会作者情感的同时也能够调动自己的主观情感,能够不仅仅局限于诗句中的内容,还能够通过诗句看到信的东西,这样才能够达到更高的阅读境界。

三、进行大胆想象,冲破束缚体会美

在进行诗歌赏析的时候,需要通过大量的想象来对诗歌的美感进行题目,如果没有想象,那么纯粹就是字词的学习,是不可能完全理解诗歌的意境的。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所提倡的就是要人们进行尽情的想象, 让学生通过想象来理解诗句中展现出的画面,尤其是包含色彩词的诗句,画面感更强。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就可以通过与诗句有关的画卷让学生感受美。

有关莲的诗句范文5

花是大自然的语言,花是造物主的恩赐。自古至今的文人墨客大多喜爱花,这是因为自然界中的花是与中国文化植根在一起的,尤其是与人文精神相绾结,便成为一种内蕴的生命力和灵魂的情感生灵。李太白如此,坡亦然,白居易更甚。此说并非空穴来风,也不是主观臆断,只要我们随手翻阅《白氏长庆集》,便处处可见牡丹的雍容华贵、茉莉的淡雅清香、梅花的疏影横斜、杏花的胭脂染腮、的凌霜不凋……并且从这些花的身上,我们都能找到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感或者寄托的情怀,不过白居易最爱的只有两种花,那就是坚贞纯洁的荷花与漫山红遍的杜鹃。

在白居易的诗歌中,有关莲花的意象(包括荷花、芙蓉、菡萏)被明确使用的就有83次之多,在古代堪称“咏荷第一人”;不过白居易更爱白莲花,将其用以自比,作有《种白莲》、《东林寺白莲》、《感白莲花》、《六年秋重题白莲》、《莲石》、《白莲池泛舟》等等有关白莲的诗。莲花是佛教之花,是花中君子。白居易对白莲花的纯洁无瑕赞美备至,甚至连自己一向推崇的红莲便只是“虚得清净名”(《东林寺白莲》)了。其《感白莲花》诗云:“白白芙蓉花,本生吴江濉2挥牒煺咴樱色类自区分。谁移尔自此,姑苏白使君。初来苦憔悴,久乃芳氛氲……”白莲这种孤清不群、遗世独立,但仍馥郁芬芳、颇具神韵的形象,不正是诗人非常偏爱而用以自诩的真实写照吗?

白居易对杜鹃花一往情深也是比较罕见的。杜鹃花又名映山红、山石榴、山踯躅、红踯躅,其花叶兼美,地栽、盆栽皆宜,用途最为广泛,生命力极其顽强,素有“百姓之花”的美誉。杜鹃花的此类特点,正好契合了白居易一向亲民爱民的为官之道与性格特点,所以垂青自在情理之中。他在《山石榴寄元九》中写道:“闲折两枝持在手,细看不似人间有。花中此物似西施,芙蓉芍药皆嫫母。”诗人把杜鹃之美比作绝代佳人西施,而芙蓉和芍药都相形见绌,能得到如此之高的礼遇,想必杜鹃花更会“争及此花檐户下,任人探弄尽人看”了。因为酷爱杜鹃花,白居易不仅把江州(今江西九江)山上野生的杜鹃移植到住所,还写下了《戏问山石榴》一诗:“小树山榴近砌裁,半含红萼带花来。争知司马夫人妒,移到庭前便不开。”不仅如此,元和九年(819),白居易调任忠州(今重庆市忠县)刺史时,还千里迢迢,把庐山杜鹃带去种植,并写下了《喜山石榴花开》一诗:“忠州州里今日花,庐山山头去年树。已怜根损斩新栽,还喜花开依旧数……”白居易惟恐读者不知此花的来历,还特意在题目下写下了“去年自庐山移来”的注脚。这一小小的细节,足见香山居士对杜鹃花的痴迷程度。

有关莲的诗句范文6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文化气息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13-095-01

一、数学知识文学化

数学,相对于其他学科,确实抽象,这也是数学的一大特色。但是,将数学知识与诗词结合,可以化抽象为具体,化呆板为生动。这样既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还能创造优美的教学情景。

对称,数学的一个重要术语,是指图形等在运动变化中保持的一种不变形。它与文学中的“对仗”有相似之处。在讲解对称时,借助“对仗”来说明,可达到更好的效果。“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是王维的诗句,明月—清泉,松间—石上,照—流,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非常类似于数学上的对称。清初女诗人吴绛雪作有一首辘轳回文诗香莲碧水动风凉,水动风凉夏日长。

长日夏凉风动水,凉风动水碧莲香。

全诗共十个不同的字,描绘了一幅风吹水动,花香暗浮的夏日图。妙的是诗的上两句倒着读过来就是诗的下两句,可谓数学上标准的对称。

极限,数学中重要的概念。古人以“一尺木椎,日截其半,万世不竭”来说明。近来,徐利治先生引用“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来描绘,可谓妙绝。

坐标系,解析几何的工具。唐初诗人陈之昂有诗云:“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内容涉及到时间、空间及作者当时的情感,将三者综合,可得到一个三维直角坐标系。若分别给出准确的参数,可得到作者在坐标系中的确切位置。

仰角、俯角,是指视线与水平线的夹角。可与“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联系;在学习《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时,可与诗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相联系。等等。

二、 教学语言文学化

在教学中,教师除了利用专业术语向学生介绍数学概念、抽象化的定理、法则外,如能恰当地运用诗词点缀数学课堂,既可启迪思维,又能增加情趣,有时还可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对同一个问题,从不同的角度研究,可得到不同的结果(如观察三视图),教师可引用“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这句诗来形象地说明。

数学解题教学,特别是难题教学,若与王国维“三境界”结合,则另有一番风味。学生看到题目,由于思路模糊,找不到任何突破口,心情烦躁,但又必须耐心地分析题意,尽最大努力从自己已有的知识体系中提取有关信息,好像进入第一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绞尽脑汁,冥思苦想,久而不得其解,亦如迈入第二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经过反复思考,终于找到方法(如解几何题时,当添上所需辅助线,茅塞顿开,豁然开朗,情绪倍增),则达到第三境界:“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这样,师生不仅在浓厚的文化氛围中解决了题目,还共同经历了成大事者“立志”、“执著”、“成功”的过程。

具体地说,学生刚接触题目,未弄清题意,不知如何求解,正如“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分析时,抓住问题本质,解决主要矛盾,好像“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想了许久,终于有了头绪,但又不能使问题彻底解决,还要继续思考,犹如“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陷入困境,感到困惑,努力后得出新的思路,教师可配以诗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对某一问题想了许多方法都未能求解,不经意时,偶尔得一法,使问题顺利完成,就像“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或“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经过反复思考,问题终于解决,心情舒畅,兴奋不已,则有“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的感觉。

三、激励评价文学化

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各种烦恼和挫折,这时就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及时地思想教育加以疏导。若用平淡无味的语言对学生进行说教,就显得平铺直叙,缺乏激情和感染力,也就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上进心,说服效果当然不好。反之,在教育过程中,教师若能适时地引用浅显易懂、琅琅上口的带有格言警句性质的诗词进行教育,学生不仅乐于接受,而且还能增强说服力。

再看看国内的数学家。华罗庚能诗善文,所写的科普文章居高临下,通俗易懂,是值得后人效法的楷模。苏步青自幼热爱旧体诗词,读过许多文史书籍。他把读诗诵词作为自己的业余爱好,用它来调剂生活。许宝综自幼即习古典文学,10岁后学作古文,文章言简意丰,功底非同寻常。李国平不仅是中国的“复分析”奠基人之一,也是一位优秀的诗人,其诗集《李国平诗选》1990年由武汉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序言则是苏步青的一首颂诗:“名扬四海句清新,文字纵横如有神。气吞长虹连广宇,力挥彩笔净凡尘。东西南北径行遍,春夏秋冬人梦频。拙我生平偏爱咏,输君珠玉得安贫。”传为数坛佳话。

上一篇信息简报

下一篇纪伯伦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