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中学教育基础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中学教育基础范文1
所谓“基础”包含两层意义:第一,要为提高学生素质打下良好的基础;第二,要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低”强调的是教育对象的广泛性及教育起点的稳固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为“基础教育是向每个人提供并为一切人所共有的最低限度的知识、观点、社会准则和经验”的教育。“它的目的是使每一个人能够发挥自己的潜力、创造性和批判精神,以实现自己的抱负和获得幸福,并成为一个有益的公民和生产者,对所属的社会发展贡献力量”。“坚实”强调牢固性。这就好比盖房子。要盖高楼,地基非常重要;同理,要产出丰厚的成果,就离不开学问基础。“构筑低而坚固的基础” 既强调固本强基的重要性,又突出引领发展的必然性,是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也是促进学校内涵发展的重要思想保障。
面向全体,夯实思想、知识、能力、体质基础
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宗旨,以促进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为目标,为学生个性健康发展与社会和谐发展服务。我们坚持以人为本,着眼于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以“低基础”为起点,以“坚固的基础”为基点,夯实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基础,深挖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潜力,使学生综合素质在宽泛而坚实的基础上,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发展,帮助学生实现自我教育,实现“各展其才、人人成功。”
夯实基础,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中学教育基础范文2
关键词:NCLB强化计划:改革;发展;启示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一、创造力的界定
创造力这个概念是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的一个概念。由于看问题的角度不同,从创造力这个概念出现开始到现在,人们对创造力的定义各有千秋,有的研究者强调主观创新,有的则强调创造的目的性,有的强调创造的过程,有的重视创造结果。这都或多或少地反映创造力的一些本质特征。
我们所研究的是学生的创造力地培养实际上研究的是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养成还有进一步的发展,这样的创造力思维是作为一种生物心理现象而存在的,因而我们这里的定义就采用在心理学方面得到公认的解释,创造力:是指人们应用新颖的方式解决问题,并能产生新的,有社会价值的产品的心理过程。创造力的心理成分及测量:辐合思维与发散思维(在发散生成测验中,用发散思维的流畅性,变通性,独特性的好坏来衡量创造力地高低)、远距离联想能力、非智力因素,如人的坚持性、自信心、意志力、责任感、勤奋、热情、善于形象、兴趣广泛、独立性等等。
二、创造力的重要作用与时代意义
我国的基础教育做的可谓是扎扎实实,当然我国应试教育的效果也是显而易见的,在多届奥林匹克竞赛上我们中国的中小学生可谓吃尽风头,但是在全球诺贝尔奖的领奖台上却几乎看不到我们中国人的影子。我看这就是与创造力有关了。我国也注意到教育兴国的重大意义,开始抛弃先前的“应试教育”,而开展了“素质教育”,素质教育就是指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知识,而是培养能力。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就是这个道理素质教育的灵魂即创造力的培养。那么下面我们具体谈一下,创造力有着怎样的作用和时代意义呐?
从宏观方面来说,创造力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长盛不衰的源泉。现在全球进入了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时代是人类社会历史上一种全新的经济时代。这种经济是以不断创新的知识为基础发展起来的,它是一种知识密集型和智慧型的经济,依靠新的发现、发明、探究和创造,其核心在于创新。在这个知识经济时代,没有创新的国家和民族就无法屹立于21世纪激烈的国际竞争的民族之林。
从微观方面来说,创造力对于一个人的发展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培养学生的目标是三维的,就是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仅仅让学生掌握知识不是教育而是训练,对动物进行长期的训练以后动物也可以掌握一些基本知识和技能,但是创造力却不是动物可以学习和模仿的。每一个智力正常的人都会有创造的潜力。人类的创造可以分为特殊才能的创造和自我实现的创造。特殊才能指的是像科学家,发明家等做出对人类社会发展有重大贡献的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成果,这些成果都具有首创性和社会价值;自我实现的创造每个人都具有的未必得到社会高度评价的,然而却对本人有新的价值的创造活动。例如儿童的创作画、有创意的习作、独特的解题方式、有与众不同的见解和设想等。
三、怎样在基础教育阶段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我们从两方面来谈学生创造力的培养的措施。第一个方面就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因为我们先前在创造力的定义中就提到了,创造力的核心就是创造性思维,学生的创造力是一种较为综合的能力,这种创造力的提高是由多方面原因构成的,而其中起主要作用的就是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提高:那么我们知道创造性思维能力既有先天的遗传还有后天的培养,我们无法改变先天的遗传因素,但是却可以通过后天的培养充分的发展学生的创造力思维。
(一)基础教育是学生的启蒙阶段,在这个阶段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促进创造力思维的形成
在过去的应试教育中,教师完全是进行所谓的“填鸭式”的教育。学教师进行的活动不能称之为“教”只能称之为“训练”,因为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束缚学生的思想,只是让学生被动的接受他的思想。长此以往学生对“学习”这件事情缺少了应有的好奇和求知的热情。在这种学生都懒得去思考的情况下,在谈创造力思维的培养等无疑是纸上谈兵。因而培养学生对未知学习的兴趣是我们培养学生创造力思维的起点。
(二)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收敛思维
发散思维和收敛思维是构成创造思维的主要成分。发散思维又称求异思维,是一种不以常规,寻求变异,从多方面寻求答案的思维方式,它不受现代知识的局限,不受传统知识的束缚,与创造力有直接联系,是创造性思维的主导成分,
收敛思维又称为求同思维,是从多个来源材料中探求同一答案的思维过程和方法。它主要包含分析、综合、比较和分类等基础的逻辑思维。这种思维使人的思维条理化、逻辑化、严密化。
(三)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
直觉思维是以个人具有的整体知识为依据,对客观事物或现象直接进行领悟和认知。相比发散思维等来说,这种思维可以看成是以感觉或直觉为基础的非逻辑思维。例如苯环的发现过程就是直觉思维的参与的过程。教师要引导学生善于捕捉瞬息即逝的直觉。随时记下突然出现的各种新年头,并鼓励学生进行猜测并让学生自己整理资料做些实践,这样可以培养他们良好的直觉习惯。
培养学生创造力的另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给学生营造一个民主和谐的氛围。我们看到古代“尊师重道”的观念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来说是桎梏,我们现在素质教育就已经注意到学生的主体性,教师也尊重学生,试图以平等的朋友形象出现,只有达到师生之间和谐的氛围,才能有一个自由的交流空间,这样思维没有了。学生就能在课堂上最大限度的发挥自身的主体性,积极性和创造力。学生解脱了束缚,发表个人的见解从而产生了创造性思维,形成了创造力。在这个创造力的培养过程中,我们要注意要保护学生的创造力发展的环境,尽量创造一种自由的,积极地,鼓励的外在氛围,在创造力发展的同时,注重学生整体身心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中学教育基础范文3
论文摘要:导致农村基础教育中的学生流失原因可分为教育外部原因即学校教育以外的因素(包括家庭影响)和内部原因(学校教育自身的因素)。解决学生流失问题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既需要教育克服自身的种种弊端,也需要全社会的关注与参与,需要动员全社会的力量来综合治理。
农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农村问题是全国实现小康的关键,农村教育发展状况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问题的解决息息相关;如今,农村教育状况虽然已经得到显著改善,但仍然存在许多问题。本文重点探讨生源流失问题。
一、学生流失的原因
(一)外部原因。1、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农村经济整体水平低下,农民收入不高,支付子女上学的费用可谓一大开支,经调查表明,经济原因是导致学生失学的第一因素。2、家庭环境的影响。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学生赖以生存和依附的经济实体,是与社会发生交换、收入、支出关系的最基本的经济单位,家庭在学生是否接受教育方面的职能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是支付教育费用的能力及这种能力的大小;另一方面家庭成员(主要是家长)的教育价值观对儿童是否受教育和受多大程度教育的支配和决定作用。3、打工潮流的干扰。由于国家允许并鼓励个体劳动的存在和发展,特别是私营经济的发展对打工人员需求增多,再加上读书回报周期过长的影响及教育自身原因,使得大批初中甚至小学生纷纷拥入打工仔行列。4、人口压力。一般农村家庭平均有2.3个孩子,家庭规模大,子女多,要同时供养几个学龄儿童,往往造成家庭经济负担过重,一般家庭难以承受,从而影响子女的入学。
(二)教育自身的弊端。1、农村教育投入不足,办学条件差。虽然国家已经加大了教育投入力度,农村学校的基础设施已有了质的飞跃,但相对于城镇及发达地区,仍然普遍偏低,办学条件在不同地区的农村也不平衡。2、教师队伍不稳定,整体素质偏低。教育发展的核心问题是要有一支待遇较优,素质较高的教师队伍.由于我国农村基础教育长期投入不足,因此伴随着办学条件差的另一个严重问题,就是教师待遇偏低、队伍不稳;教师工资虽有了很大改善,但是有些贫困县市却经常出现拖欠教师工资的现象。民办教师是我国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其待遇总体不高。因此,教师队伍流失严重。3、应试教育的种种弊端。片面追求升学率作为一种办学倾向已偏离了我国基础教育是提高全民素质教育这一正确轨道。虽然“减负”工作已经有了很大程度的进步,但现实中中小学生的作业量仍有待减轻。4、单一的课程体系。由于课程多以升学为主要目标,因此课程缺乏多样性、灵活性和实用性,由此造成一旦升学无路,即使在本地致富亦无术。
失学问题不仅造成了本来就十分有限的教育资源的极大浪费,而且还严重影响了我国教育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和阻滞了社会现代化的进程,因而我们必须采取有力措施尽快解决。
二、学生流失问题的对策
(一)科教兴国战略的坚持。人类社会进入“地球村”时代后,国与国、地区与地区之间的距离拉近了,各种竞争变成了面对面的军事竞争、经济竞争、科技竞争、教育竞争……各类竞争的实质是综合国力的竞争,从根本上说,就是教育的竞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表的《世界科学报告》指出,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差距是“知识差距”。强大的科技实力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保证,而强大的经济实力是以深厚的教育积累为基础的。作为一个农业大国,提高农村基础教育的整体水平是实现科教兴国的重中之重。实践证明教育积累是以教育投入为基础的,投入越多,回报就越丰厚;反之则越少。
(二)加大农村教育投入力度,改善办学条件。我国普及农村基础教育中遇到的最大困难,就是教育经费严重不足,教育经费的分配结构不尽合理。近几年来国家加大了投入力度,但我国部分农村地区的基础教育设施仍有待进一步完善。
(三)重点关注农村欠发达地区和弱势人群。教育发展具有不平衡性,这是一个客观存在的现实,就地区而言,西部比东部、中部严重;就城乡而言,农村比城镇严重;所以要实行倾斜政策,向不发达的农村倾斜,同时向弱势人群倾斜,向女童倾斜。因为农村还存在重男轻女的倾向,所以宣传、贯彻义务教育法,破除旧的传统习俗;优化社会环境,综合治理;家长培训,双向交流,优化家庭环境;实行倾斜政策,为适龄学童提供经济补助确是一些有益的做法。
(四)提高认识,依法治教。1、提高全体农村公民对义务教育的认识。义务教育是国家用法律形式规定对一定年龄儿童实施的某种程度的学校教育。义务教育具有强制性和灵活性,由于义务教育不同于以往的教育,其义务性和强迫性是以往的教育所没有的,因此在农村要加强人们对其认识和理解的宣传教育。2、依法治教。义务教育是建立在法律基础上的强迫教育。事实说明,仅仅依靠说服教育是难以保证义务教育的实施的。因此,在义务教育过程中,必须善于运用法律的手段来保障义务教育的实施。我国自1986年颁布了《义务教育法实施细则》,并且各地区也颁布了相应的实施细则。应该说,从立法角度看,我们的义务教育立法体系还是比较完整的。但在实施过程中,却屡屡出现有法不依、违法不究的现象。因此,强化法制观念,加强执法,严格杜绝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现象是社会各界有识之士义不容辞的责任与义务。
中学教育基础范文4
一、加强中学环境化学教育的重要性
我国属于发展中国家,改革开放以来,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在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的同时,也给我国广大农村这块净土带来了新的环境污染和劳动保护问题.据报道,上世纪末我国大气污染程度已相当于世界发达国家上世纪50~60年代污染最严重时期,每年的排尘量为2300万吨,年排放SO2量达14610万吨.到本世纪末,燃烧煤和机动车辆排放出的废气将对大气造成更为严重的污染.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若不加强环境管理,让不断增加的工业“三废”继续污染环境、破坏生态平衡,就会给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经济发展造成严重的后果.所以对全民族进行环境、生态知识的宣传教育是不可缺少的,务必从中学教育抓起。
二、结合化学教学对学生开展环境化学教育
1、通过课堂教育把环境保护作为小公民自觉行动
环境化学重要内容之一,是研究化学污染物在环境中的变化规律,即在原子、分子的水平上用物理化学等方法去研究环境中化学污染物的来源、迁移、转化过程中的化学行为,以及反应机制、积累和归宿等.由于我国公民环境意识较差,这和日趋严重的环境问题是不相适应的.要提高全民的环保意识,使保护环境成为每个公民的自觉行动,首先就要从学生做起,从课堂做起.当学生在做制取Cl2,NO2,H2S等有毒气体实验时,应强调学生注意对制取气体装置气密性的检查、化学药品用量的适当(尽量采用微量,只要达到实验效果明显即可)、以及设计吸收尾气的装置等.实验完毕,还应将废液集中倒入废液缸中,可回收的尽量回收,以养成保护环境的良好习惯。
2、通过实验开展环境化学知识教育
中学教育目的之一,就是为社会造就合格的后备劳动。中学化学教育对环境科学的学习将起着启蒙作用,应很好地利用这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通过实验使学生掌握一定的环保知识.中学实验室的污染源多,国家提出居民区大气中的有毒物质有21种,中学化学实验室里就有14种.例如,制取溴苯实验过程中逸出的臭味是溴蒸气,它既污染了教室环境又严重地影响了师生的身体健康.针对这一问题,利用所学知识引导学生认真分析,找出原因是制取溴苯的装置不够严密,因此在反应过程中逸出的Br2通过长玻璃管时不可能完全被冷凝成液体,因而会从导管口逸出.要避免实验中Br2的逸出,就应设法改进实验装置,使整个涉及Br2的反应过程在一个密闭系统内进行,即将反应安排在“Y”形管内进行。在反应装置和HBr气体的吸收装置间串联一个洗气瓶,内装四氯化碳以吸收气体中的Br2。
三、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学习环保知识的认识
1、从人类与大自然的协调中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新的《化学教学大纲》明确指出:“在教学过程中要十分注意联系实际,以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所学的知识和技能,以及这些知识和技能在工农业生产、第三产业、科学技术和日常生活的应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联系实际的教学内容应有所增加,可以充实包括环境保护、新内容、新能源、海洋、卫生保舰食品等方面内容,但应限于有关的化学基础知识范围之内”。可见,环境化学基础理论知识和原理的学习是十分重要的,并应着重于理论联系实际和基础知识面的扩展上。要以地球化学知识为基储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为线索,讲授空气、水体、土壤、森林、植物与人类的关系,展示好的生态小环境和污染严重区的对比,简明介绍当今世界关注的环境问题,以讲座、竞赛等形式让学生提高认识,使学生深切地感到环境化学就在自己身边。
2、针对温室效应引导学生分析此类生态问题
运用学生所获得的知识,引导分析“温室效应”,使他们了解到由于大气层CO2浓度逐年上升,太阳能辐射的一部分――地球红外辐射热不能透过大气层,因而造成“温室效应”,使地球表面升温、冰川溶化,直接影响着现代文明社会发展的情况,以提高对控制“温室效应”等生态问题的认识。还应让学生通过讨论分析得出人类必须控制战争和固体废物燃烧、大力发展森林等结论,以利于生态环境的改善。
3、结合现有法律法规的宣传加深学生对环保意义的认识
组织学生参加环保法律法规的宣传,利用3月12日植树节、5月31日世界无烟日、6月5日世界环境日等纪念日,取得当地环保、水保、森保等部门的支持,让学生们在宣传中了解我国有关这方面的规定和常识,以提高学生在环境管理和环境文化方面的认识.
4、结合第二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利用节假日、夏令营,组织学生对当地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区、水土保护区和环境污染区等进行实地考查,使他们认识到人与气温、气候、空气、谷物增产、水土流失、森林砍伐及环境保护等都存在着密切关系.通过现场对比,丰富学生环境方面的知识,结合已学的知识,开展有关环境污染与保护知识的问答.例如,酸雨是如何形成的?造成大气污染的主要物质是什么?防治途径如何?等等。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为今后工作奠定良好的环保基础。
中学教育基础范文5
关键词:现代语言;基础知识;中学语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24-060-01
当我们站在知识经济的社会背景下审视当代中学语文教学时就不难发现,在整个社会大力弘扬知识创新,社会的发展越来越依赖大量知识信息的大氛围中,中学语文教学却依旧沿袭着近百年来的的老路子艰难跋涉,踽踽不前,致使语文教学与语言基础知识的疏离的现象愈来愈重。对此情况,语文教学界质疑语言学的无助,呼吁“淡化语法教学”,这种状况,值得语言学界及社会各界的深思。
一、为什么说中学语文教学离不开现代语言基础知识
中学语文教育属于言语交往教育,其根本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言语交往能力。现代语言基础知识是整个中学语文教育的底座、基石,起着支撑、促进中学语文教学实践的作用。无论从中学语文教学目标的哪个角度来分析,归根到底还是要落实到现代语言基础知识层面上来。现代语言基础知识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是必然的,中学语文教学实践一刻也离不开现代语言基础知识。现代语言基础知识的有效教学自始自终是中学语文教学质量的基本保证。但是,中学语文教学却长期淡化,甚至淡化语文基础知识,语文基础知识在逐渐淡出语文老师和学生的视野,这个问题值得语言学界及社会各界的重视。
1、言语与语言基础知识
我们知道,言语是指个人在具体情景中的听说读写活动,是个人意志的体现,呈现的出具体性,多样性,创造性的特征;语言系统是社会成员共有的交际工具,是社会约定俗成的规范系统,具有社会性、规范性、结构性及稳定性的特征。言语千变万化,其内容无法穷尽;人们的言语是对有限、稳定的语言系统中字、词、句等语言材料的自由组合,这些组合要遵守语言组合规范。其规范如同如来佛祖的手掌,无论言语如何变幻,都要符合言语规范,不能逃出“如来佛”的“手心”。从这个角度看,语言系统包含着言语,言语仅仅是语言系统的个性化的演绎。当然,语言组合规范也不是一成不变的,但它发展变化相对于言语来说,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对这一点,我们应该有正确的认识,既要语言内容变化的灵活性,又要尊重语言规范的相对稳定性,正确处理好二者之间的关系,搞好语言教学。
2、交际能力与语言基础知识
交际能力的概念是海姆斯针对乔姆斯基语言能力的概念提出来的,指的是利用语言资源来表达和理解言语意义的能力。这种能力具有依据语境和角色创造性地运用的特征。它包括又远不止关于静态语言的规则。具体来说,是由三个方面的能力构成的,即语言能力,包括语音、词汇和语法知识;社会语言能力,把握种种言语功能和言语功能变体的能力;话语能力,运用语篇来完成言语行为的能力。
3、言语认知与语言基础知识
真实情境中的言语交际本质上是一个复杂的认知过程。言语交际认知的特点是,在交际过程中,受话者总是主动地寻找证据和暗示以领会发话者的意图,而不是编码―传输―解码的电码通讯式的过程,理解不是对静态的语言进行解码,要依赖言语环境的把握。
言语环境除了包括交际双方对交际基本事实的了解外,还包括下列三种信息:词语的信息、关于世界的百科信息和逻辑信息。实现交际认知,交际双方必须具备语言材料及其规则的知识、语境的知识、语言逻辑推理的知识等。
二、现代语言基础知识教学如何有效提高中学语文教学质量
1、现代语言基础知识能够提高学生规范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语文教学属言语教育,培养学生的社会语言规范是贯穿各级各类学校语文教育的一项最根本的任务,体现在语文教育的方方面面。任何忽视或偏离社会语言规范的语文教学都会直接导致语文教育质量的下降。在现代语言基础知识教学过程中,特别注意处理好个性化的言语活动和社会语言规范的矛盾。一方面,言语活动是人的个体交往活动,每个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自由地造出各种各样的句子,完成特定的社会交际任务。另一方面,我们应当看到,人的个体言语活动仅仅是对社会语言系统的个性化的演绎,这种演绎要遵守社会语言规范。
由此可见,中学语文教学一方面要尊重、鼓励个性化的言语活动,注意培养学生的言语智慧;另一方面要帮助学生掌握现代语言基础知识,提高规范运用语言的能力,两者相互为用,不可偏废。
2、现代语言基础知识能够促进言语形式教育的有效实施
语文教育以言语形式为本,言语内容为言语形式服务,通过言语内容,把握言语形式的规律,从而科学、高效地提高驾驭语言文字的能力。现代语言基础知识是言语形式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言语形式的抓手和着力点之一。通过现代语言基础知识的学习,帮助学生摆脱盲目的感性摸索、自我领悟的泥沼,才能实现语文学习理性的跃进。
中学教育基础范文6
摘 要:初中英语教学实践与研究表明,“教”和“学”处于教学活动的主导位置,以“学”为中心的教育形态体现了教育的根本立场和教育的根本规律,具有前瞻性、彻底性、核心性和可操作性,“学为中心”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课堂教育的局面,带来了一种英语教学上的新气象,带来了提升教学质量的新思路、新资源、新方法。
关键词:学为中心;英Z;初中教学
一、英语“学为中心”教学设计理论依据
在当前教育大变革时期,如何使英语教育更有效地适应社会对教育的需求,如何通过优质教育培养新型人才,成为英语教育面临的新课题。围绕这一问题,英语基础教育领域进行了多个层面的改革与探索。人们已逐步认识到学生在教学过程当中的主体地位和作用等问题,并在教学实践中做出了与之相呼应的教学实践。
以学为中心的教育是一种凸现素质教育的具有发展意义的教育理念。中学生活泼、好动,注意力容易分散,自控能力差,喜欢自我表现,英语教师应抓住这些特点,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更多地体现“学为中心”,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中的主人,从而提高初中英语教学质量。
学为中心就是以学习为主。传统的教学理念过于强调英语教师“教”的过程,对学生的“学”一般重视得不够多,学生往往是英语课堂“接收器”的角色。在教学的师生双边活动过程中,教师主导了教与学的一切。
在这样的教学设计中,英语教师按设计好的教学流程和教学内容组织教学,学生只是课堂学习的配角,忽略了学生学习素质能力的培养,特别是探究能力的培养。以学为中心就是要在英语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启迪学生思维、落实启发式教学理念为教学指导,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学为中心突出学生学习地位,把学生学习的过程和结果作为英语教育的根本,时时处处把学生的学习放在教学改革和发展的首位。教学的一切从学习的立场和角度出发去开展。
学为中心的理念决定了英语教学不仅是英语这种语言的传授过程,还有文化传承、思想交流、情感沟通的过程。
按照这个理论宗旨,初中英语教师在语言教学中应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尽量多给学生“学习”的机会。
二、初中英语“学为中心”教学设计实践探讨
学为中心能调动每位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从而提高教学质量。英语教师在教学设计时,首先应充分认识“学为中心”的理论内涵,并以此为指导开展教学设计。
1.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设计,英语教师的作用应从单纯的知识传授者与灌输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帮助者、促进者。教师的主导作用应该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得到充分发挥和体现,让教与学和谐存在,共同建构教学的精彩模式。
2.教师设计英语教学时应认识到,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应该是自觉的、积极的和主动的,英语知识是学生通过教师、教材主动建构起来的,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应该在英语课堂上得到充分体现。
3.我们想看到的、想得到的学为中心的英语教学模式:英语教师的“教”为学生的“学”服务,学习的主体是学生,教学的主体是学生。学生学习效率的高低取决于教师能否引导学生主动学习,让学生的学习活动始终处于教学的中心地位。教师对教学的精心设计体现出以学生的学为主体,体现增强学生自主发展意识、培养创新精神、探究能力的教学理念,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及和谐的新型课堂。
4.英语语言教学设计应关注学生实现自我价值的意愿。英语教师应高度重视学生学习中自我价值的实现意愿,使学生对学习始终保持较高的兴趣,保持持续的学习动力。针对英语基础知识多、知识点琐碎、记忆量大的特点,教学设计上应有针对性地设置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案,以满足教学和学习的需要。鼓励学生通过自身学习实现自身价值,树立学习英语的信心。
5.学为中心英语教学设计应充分重视英语学习方法的设计。教学设计重视了方法才能真正体现学为中心的理念,让学生学会有效的英语学习方法,能够使其快速学习英语,这将对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都起到促进作用。正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主把握学习是成功的教学和有效的教学。
6.学为中心就要充分尊重学生这个学习主体的个性差异。初中英语教师应客观认识初中学生所处的成长和发展阶段的特点,在英语教学设计中制订出科学、合理并与学生特点相适应的教学方案,从学生学习的实际出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为其在主体学习地位下提高自身英语水平创造条件。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