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写亲情的作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写亲情的作文范文1
一、导源――联生活,谈自己,红杏枝头春意闹
新课标提出:写作教学要关注学生的内心需求,关注学生对生活的体验,关注学生个性化的表达,鼓励学生多说自我话语。要教师把言说欲和言说权归还给每一个言语生命。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言语欲望,我主要依托文本,从文本中寻找话题鼓励学生畅谈和表达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感受。
如在《散步》教学中,我结合本文主题,设计的第一个教学环节是“联系生活忆亲情”,我首先问了一个每位学生都可以回答的问题:“你家里有几口人?你最爱谁?”,学生一下子叽喳开了,谈的很开心。在此基础上,我提高要求追问道:“既然你们是那么真情真意地热爱你们的亲人,那就请你用一句话来表达你对他们的爱意?”有一位同学说:“爸爸、妈妈,能做你们的女儿是我最大的幸福,我下辈子还做你们的女儿。”当时我们都被这女生陈述的永恒的爱深深地打动了。其他同学也纷纷争着表达自己对亲人的爱,整个课堂立即被一股浓浓的亲情氛围包裹着。
此时,同学们分享着彼此的感受,显得动情动容!
二、导读――品佳文,议他人,接天莲叶无穷碧
农村中学几乎全部是寄宿生,他们有限的生活空间和生活经历,使得学生间的分享也极其有限,作文显得有些单调重复。可现行的语文课文内容丰富,选文典型,文中给我们讲述了关乎生命和人生的很多发人深省的故事,很多耐人寻味的道理,很多思辨睿智的科学等等。教师引导学生在与文本、作者、编者、教师进行多维对话的过程中思想得以碰撞,学生对文本的感知可以内化为自己的体验,达到“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的效果。
如在教《散步》一文时为了引导学生理解文本丰富亲情,我设计了四个教学互动环节通过抓核心词、思关键句、详主体段、略辅助段、明全文结构的导读过程帮助学生建构行文的基本框架,较好的理解中考作文评价中的“主题鲜明、材料精当、结构严谨、语言优美”的一类文要求。具体来说:
一是品读总启句感悟亲情。从品读文中的第一句话“我们在田野散步:我、我的妈妈、我的妻子、我的儿子”中的“我”悟起,接着用“爱源于……”的句式请学生谈谈读完本文后的整体感受。
反思之一:这种抓核心词扩词连句的方式,我们广泛地应用于作文指导课中,就是以所写的词语为基点,充分利用人的眼、耳、鼻、舌、身、心等感觉器官认知自然、感知社会,构筑出具有色、形、动、声、味、情、思(心理、联想、想像)的鲜活场景来。
二是品读主体段理解亲情。这个环节花费的时间最长,我设计了这样的问题:“如果说‘爱’是一条承担重量的扁担,那么扁担的两头应该挑起什么呢?”学生发言说:“一头是老,一头是小。这种情意是每一个人必须都有的,是对家的责任――要敬老,要疼小。”那么,课文中哪些地方体现了‘敬老’和‘疼小’的细节呢?引导学生重点读了第六和第八自然段。在读到第八自然段的最后一句话(理解本句话的意思是本文的教学难点)时我请同学们做我的老师,分小组讨论后解答我的疑惑,孩子们的答案真的说服了我。他们发言说“在他的眼里,家就是整个世界。”“爱家是爱国的基本,‘整个世界’突出作者爱家的感情强烈。”……
反思之二:所谓主体段就是能集中表达中心思想,需要重点理解的文段。学生作文中主体段质量的高低是决定作文得分的关键,因此主体段的导写质量也就直接影响着作文教学的质量。本环节我抓住敬老、疼小这两个关键词,分析第六和第八两个自然段。这样的引导、品读能让学生谈深、谈实、谈透。有助于学生从心灵深处确立一个对“敬老疼小”的人生品性追求,更有助于学生真正理解主体段的的意义和作用。
三是品读辅助段话语亲情。为了帮助学生了解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我采用请同学们当辩护律师的方法来阅读课文的辅助段。有的学生主动请缨说:我想给第四自然段当律师,“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通过景物描写,写出了生命的色彩,再说家庭亲情也是生命的体现。有的同学为第二自然段作辩护陈词,有的为第七自然段辩护。……
反思之三:通过阅读后当辩护律师陈述意见的方式,学生很快弄明白了辅助段(就是运用的辅的表达技巧的段落。如:伏笔铺垫、渲染烘托、悬念对比、抑扬手法、正侧互衬等。)存在的理由。这一环节的设计,不但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亲情的感悟,也从一个侧面对学生理解散文的写法起到了指导作用,给学生一个启迪:景物的衬托,环境的描绘等对表现文章主旨具有很好的推动作用,有时候甚至是必不可少的。
四是品读全文解构亲。为了帮助学生梳理本文的脉络,弄清文章的线索。我接着鼓励孩子们说:瞧,经过大家这么一辩护,课文的每一个自然段都可以大大方方地保留下来了。现在请同学们完整地读一遍课文。想想段与段之间是怎么联系起来的?同学们不约而同地告诉我说各部分内容是通过“散步”这件事联系起来的。这样一遍遍读下来,学生对本文以小见大、借事喻理的写法便弄得水清明白了。
此时,同学们体味着文本的内涵,心底真情喷涌!
三、导写――展想象,写片段,我言秋日胜春朝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语言文字的学习,出发点在知,而终极点在行,到能够行的地步,才算具有这种生活的能力。”我们可通过“写”激活学生直接和间接聚集的经历和感悟,较好的实现由“知”向“行”的转化。怎么写?写什么?我试着在文本中寻找切入点,引导学生寻找课文的隐点、略点、续点、感点、连接点、争议点等,展开想象或续写、或补写、或缩写、或扩写、或改写等。
教学《散步》时,我在“合理展开想象写亲情”这个板块中确定了这样三个步骤:明确要求定内容,集体构思写片断,相互展示享美文。
一是明确要求定内容。分组,每组抽一张纸条,注意保密,根据纸条的内容提示【1、如果把母亲冷落在家,散步就带老婆、孩子,结果会怎样?(注意人物的神态、语言、动作、心理)2、想想小路沿途会有怎样的风景?(注意色彩、声音、人物活动等的描绘。)3、母亲要走大路,儿子要走小路。如果“我”依从儿子,那会怎么样?(注意人物的不同心情)】分组讨论学习。
预设初衷:塞缪尔・约翰逊说好奇心是智慧富有活力的最持久、最可靠的特征之一。我把作文的要求写在纸条上,避免了讲解作文知识的枯燥,增加了神秘感,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从而变被动为主动的了解作文要求。教学需较好的体现出变“教作文知识”为“用作文知识导”的重点。
二是集体构思写片断。写之前先找几个组谈设想,激兴趣。有的说:“我们打算从人物的心理、表情、动作方面来写。核心是描绘作者既想孝顺母亲又想疼爱儿子的两难心理,请大家期待我们的作文吧。”还有的说:“我们准备从人物的神态、语言、环境来写。……”然后给学生20分钟的自由写作时间,老师在巡视时根据需要作些具体指导。
预设初衷:俗话说:众人拾柴火焰高。为了降低学生单独作文的难度,发挥集体智慧的优势,我请学生分组写片断,在你一言我一语的交流中激发彼此的创作灵感,给不同层次的学生搭建进步的阶梯。教师要适时参与各组的讨论,和学生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实施同步指导。同时还要根据了解的情况确定有代表性的组别在下一个环节作全班交流,增强指导的针对性、有效性。
三是相互展示享美文。因为时间关系,我仅就纸条上的三个提示内容请了三个有代表性的小组交流。这里仅举一例(组1展示:初春很美,即使在黄昏也能瞧见一片新绿。乌鸦站在那带着新绿的秃树枝上,静静地欣赏景色,老乌鸦轻轻啄啄小乌鸦的羽翅。我想起了母亲,这时在家中干什么呢?蹦蹦跳跳的儿子停住了脚步靠着妈妈看乌鸦。母亲身体不好,经常咳嗽。我怕她受不住这早春的晚风,把她留在了家里,带着儿子、妻子出来散步。我向来很孝顺,可是在这美好的春之景把她留在了家中。想到母亲一个人的孤单,我的心仿佛被一只大手紧紧揪住,好痛好痛……母亲这时肯定坐在院中,望着我们走过的路,急切地盼望着我们的归来,那双眼睛――那双被皱纹包围的眼睛直直盯着那条小路,那是一条多么短的路啊,仅几十米,可在此时却拉得好长好长,一端是母亲,一端是儿子。我们之间的距离被拉得越来越长。眼下,我立刻拉着妻子的手一路小跑回家。我知道这次散步时间很短很短,却让我明白了亲情的可贵。走过了人生中一条最重要的路,那就是让儿女懂得感恩和孝顺的路!)
此时,同学们书写着自己的感悟,笔底饱蘸浓情!
四、导评――读美文,生互评,争得梅花扑鼻香
在作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写作指导固然重要,但展示与激励比指导更重要。不容忽视的是造就会欣赏的读者也是我们写作教学的任务之一。教学中通过相互展示作品,可以丰富学生的感受和体验,在学得的同时习得更多无法言说的内隐的作文规则,提升作文能力;并通过评奖的方式让其它同学进行欣赏与评价,可以激发学生内在的动力,提升学生的欣赏水平,这样的作文教学才会更有效。
《散步》教学中,三个小组公开交流后,我组织评选了最佳描写奖、最佳语言奖、最佳构思奖、最佳想象奖。最后在学生练笔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总结归纳本次作文的基本技法和要求,即在课文中寻找隐点(就是补写剧情或补白),在课文中寻找略点(也就是扩写),找课文中的续点(就是续写)。同时我提请同学们注意:当我们在课文中找素材写作文时,我们要做到四要:要精心描绘,要据情推理,要展开想象,要复位核查。四不要:不要脱离原文,不要违背原文,不要拘泥原文,不要重复原文。
此时,同学们品味着同伴的美文,镌刻至情至爱!
写亲情的作文范文2
但这个题材,也是很多同学写熟的题材,往往是一多半的作文都在家庭亲情里打转,却一直没出什么佳作。为什么?因为题材陈旧,写法也陈旧。
所以,要写好家庭亲情类作文,先要规避“三大俗”。
【俗题材】
比如写爸爸,就是送我上医院。请看这样的“俗情节”:
记得有一次,我发高烧晕倒了,爸爸急忙背着我上医院,从家到医院足有两公里的路程,而且我那时是小胖墩,有九十斤重,爸爸就这样背着我,一直跑到医院里。我只记得他满头的大汗,一颠一颠地一直跑……
现在很多家庭都有汽车了,没有汽车,摩托车、电动车、自行车总会有的吧?这些都比步行要快,省时省力啊,为什么文中的父亲还哼哧哼哧背着胖墩儿子步行呢?显然作者不是从真实生活里取材的,而是从某某作文选里“拿来”的。
再如写妈妈,就是爱唠叨。请看这样的“俗情节”:
记得某个双休日,我正在外面玩得开心,突然听到一大串的唠叨声:“聪聪,桌子上怎么这么乱?还不快去收拾!你都上五年级了,怎么整天只知道玩,还不快去做作业!”原来是妈妈又开始唠叨了。我不敢违抗命令,把桌子上的书本整理好了,刚坐下来准备写作业的时候,妈妈炸雷般的唠叨声又在我耳边响起:“聪聪,写作业的时候,眼睛有没有离开书本一尺远,身体有没有离桌子一拳远,有没有在玩手指?……”我非常愤怒,妈妈整天唠里唠叨的烦死了。
不是所有的妈妈都唠叨,即使唠叨,方式也是各种各样的。如果非要写妈妈唠叨,最好动些脑筋,写出点新意。
又如写外婆,就是雨中送伞。请看这样的“俗情节”:
有一次,我刚放学,突然下起了雨。我真是后悔啊,因为早上在出门前,外婆就说今天会下雨,要我带上雨伞。可是我却懒得拿,偷偷地把伞放在门口……突然,我透过窗帘,看到一个熟悉的身影,原来是外婆送伞来了……因为外婆只带了一把伞,为了让我不遭雨淋,她自己被雨水淋湿了。
外婆、妈妈送伞这个情节已经写了几十年了。估计很多同学的父母做学生的时候就写过。即使写,也要贴着生活写。一般外婆都退休了吧?学校还没放学,老早就候在那儿了吧?怎么会让你左等右等才姗姗来迟呢?而且为什么非要只带一把伞,特意让自己淋着呢?难道这样才能显示对孩子的爱吗?
【俗写法】
中间主体部分,几乎没什么构思,或者只是简单俗套的构思。
例如写妈妈爱我,就是“有一次,还有一次”。
有一次,我爬上了“登云梯”, 正准备向妈妈炫耀时,却突然感到一阵晕眩,我惊恐地闭上眼,扯着嗓子喊妈妈。妈妈在下面焦急地大喊:“跳下来,妈妈接住你。”“相信妈妈,妈妈会接住你的,不要怕!”……我闭上眼睛往下跳,扑到妈妈的怀抱中。
还有一次,快期末考试了,橙黄色的灯光下,我仍在奋笔疾书。连做了两个小时的作业,我有些累了,不知不觉趴在桌上睡着了。隐隐约约间,听到耳边传来一声熟悉而亲切的问候:“累了吗?”我抬起头,桌子上已放上了一杯母亲亲手调制的咖啡。
“有一次……还有一次”总让人感觉自由式,想到哪儿写到哪儿。写了一件事,发现篇幅不够,接着写“还有一次”,如果篇幅还不够,接着再来“一次”。
【俗表达】
主要是语言平淡乏味,缺少打动人心的力量。比如下面的语段:
爸爸对我学习很关心,他一直注重对我学习兴趣的培养。我小学的时候,英语基础不怎么样,上了初中,学习跟不上,很吃力。第一次考试,就考了不及格。爸爸没有打我,也没有骂我,他只是嘱咐我要认真分析错误的原因,他还督促我做作业、背单词。经过一段时间,我的英语成绩有了提高。
写家庭生活,未必要用华丽的辞藻来堆砌,但蘸着真情写,挟着体温写,让语言是有温度的语言,而不是干瘪、冰冷的语言。
要写好家庭亲情类作文,除了规避“三大俗”,还要把握下面的“三要诀”。
【挑着新鲜写】
挑着新鲜写,就是题材上要新鲜。
如我下面列出的家庭亲情类题材点,在你的写作史中出现过吗?
1.洗澡的时候,爸爸当起了擦澡工,帮我搓背。
2.我和同学打篮球的时候,妈妈在旁边当球童。
3.理发后,奶奶拿着放大镜,帮我捏毛衣上粘着的头发屑。
4.我给爷爷洗脚,抚摸着他裂口纵横的脚后跟,我哭了。
5.爸爸妈妈因为琐事激烈争吵,我害怕,躲在被子里哭泣。
6.三姨家经济条件最差,在舅舅、妈妈的帮助下,终于开起了小超市。
7.清明节那天,一家人去给太爷扫墓,在爷爷的讲述下,我对从未谋面的太爷肃然起敬。
8.老屋拆迁了,因为那么一点拆迁补偿款,本来和睦的爸爸和伯伯闹得不可开交。我痛苦万分,难道金钱比亲情还重要吗?
怎么样,这些题材在你七八年的写作史中出现过吗?这些题材是老师拐着弯从某个角落拽出来的吗?不是,这些都是我们家庭生活里寻常的情节,我们为什么忽略这些新鲜的题材呢?是不是我们还没养成从生活里选材的意识?
【贴着生活写】
我们要习惯贴着生活选材,贴着生活表达,而不是凭空编造。要知道唯有从生活里发现、提炼的细节,才如早晨草叶上的露珠,才能散发清新的气息。
试看下面的作文片段,你觉得哪些地方与生活不符,明显失真?
今年中考那天,我体会到了母爱的伟大……在考场门口,我摸了摸口袋,突然发现2B铅笔忘了带……母亲小声说:“别急,我到对面的商店去买。”说着,她小跑着横穿马路。我看着她的背影,在飞驰而过的车流中跳动……时间飞逝,我站在马路对面焦急等待着……就在开考前的几分钟,我终于看见母亲了,她手里高举着一支2B铅笔,飞快地向我跑来……就在还差几步远的时候,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一辆摩托车呼啸而过……母亲倒在了我的脚下。我吓得大哭起来,妈妈却忍着剧痛,把2B铅笔递给我说:“快去考试!……”
像中考这样重要的考试,很多城市的考场附近都会实行交通管制,“飞驰而过的车流”就有些不太真实。像2B铅笔这样重要的考试用具,很多学校都是统一买的,而且老师那里都有备用的,用不着家长临时去买。当然也有例外。不过,为了凸显母爱,非要让母亲发生意外,横遭车祸,这样的编造,多残忍啊!
再看下面一个语段,同样写母爱,作者没有回避妈妈的缺点,而且正是从妈妈的缺点里咀嚼出了母爱,这样写,不仅写出了对真实生活的观察,而且展现了基于真实的思考、感悟。
妈妈有很多缺点,最突出的就是爱攀比。
期中考试我英语考了个95分,妈妈一听,脸色立刻由晴转多云,多云转阴,接着乌云密布,最后暴雨倾盆,指着我的鼻子说:“你看看,你看看,刚刚考了这么点儿!我问你,李智考了多少?你看看,你看看,你考95,人家考98,不行,下回你得超过他!”
暑假我和同学去游泳馆,同学一口气游了四圈儿,我使出吃奶的力气还游不到三圈儿,妈妈又急了:“小凯,加点劲儿,你一定要游到四圈儿……”
……
爸爸对我说:“傻小子,你妈确实喜欢攀比,但那都是为了你。你看她,全身上下就那么两套衣服,自己什么都舍不得买,恨不能把一分钱掰成两半花。这她怎么不攀比了?”
我听了十分感动,原来妈妈的缺点里也有对我深深的爱啊!
你能不能照着这个写法,写一写你的爸爸妈妈呢?
【抓住细节写】
记叙文,无论写人还是叙事,都要抓细节。巴尔扎克说:“当一切的结局都已准备就绪,一切情节都已经过加工,这时,再前进一步,唯有细节组成作品的价值。”作家李准也说:“一个细节在揭示人物的性格特征的作用上,有时和一个情节、一场戏肩着同样的作用。”
因为有爱
荆州一考生
夜深人不静,因为有爱,牵动着我的情思。
在我久攻数学堡垒而未果时,一阵朦胧的雾气从桌底蹿出,氤氲起来,弥漫开去,继而扑向我的脸颊,使我镜片一片模糊。“干嘛啊你?”我颇有些不耐烦地责备道。“新买了个泡脚桶,试试怎么样。”母亲做事从来不多做解释,我顺从地抬起双脚,任由母亲如往常一样摘掉鞋子,脱下袜子。
她一手将我的脚捧在手心,一手轻轻地搅动盆中的水,自言自语道:“还是有点烫呢!”片刻后,她掬起一小捧水,往我的脚心撩着。暖暖的,柔柔的,一股暖流从脚底滋生,又涌上心头。我低下头去看她,她正缓缓地将我的脚放到水中。她并非教科书或者文学作品中描述的那般老。她的双手依旧细嫩白皙,她的秀发依然乌黑亮泽,她的肌肤依然充满弹性富有活力。不!我对自己的想法有些不满意了,不一定青春逝去、容颜不再的才是母亲,不一定鱼尾纹爬上眼角才是母亲。此刻,蹲在桌边,为女儿消耗着青春的母亲,一样是母亲。
她往我的脚心浇着一股股细细的水流,又用手轻轻地搓着,一股股热气飘散,空气中满是香木的气息。“妈,辛苦了。”我由衷地感谢。一刹那,仿佛看见她嘴角上扬,眉宇间淡淡的愁绪也倏忽间消散。“不,女儿更辛苦,做功课多累啊!”她一边说着,一边捧起我的脚,用褐色的毛巾轻而缓地擦拭着,然后又将我的脚放入鞋中。“让女儿舒服点,妈妈辛苦些又算什么呢!”镜片再次模糊,不只是因为水汽。
她终于站起身,揉揉腰,将泡脚桶撤了,雾气慢慢消散。如往常一样,还不忘叮嘱一句:“别写太晚了,早点休息。”然而,此刻脚下有这样幸福的温度,身上燃烧这样美妙的心情,我怎能安安静静地进入梦乡!
母爱撩拨着我的心弦,牵动着我的情思。
夜深了,我无法静下来。
(2012年湖北荆州中考作文)
你看,作者捕捉典型的细节,描绘泡脚的场景,细腻而传神地表现母爱,人物立起来了,语言也立起来了,这样的作文自然就有了打动人心的力量。
小操练
写亲情的作文范文3
关键词:同堂异步;基础教学;作文教学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因此,在新课程改革下,教师要更新教育教学观念,要认真贯彻同堂异步的教学理念,促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
一、在语文基础教学中实施同堂异步
在传统的基础知识教学过程中,我们的语文课堂基本上呈现的是填鸭式教学模式,学生一直处于被动的学习当中,根本找不到学习的乐趣,看不到语文的价值。而且,这种教学模式最直接的结果是在同一课堂上,会出现优等生吃不饱,学困生吃不了的现象。因此,在授课的时候,教师要从学生的学习特点出发,采用分层教学,以促使每个学生都能够找到自己的发展平台。
例如,在教学朱自清先生的《背影》时,为了将课堂面向全体学生,为了保证同堂异步课堂的顺利实施,在授课的时候,我将学生分成了三个不同的层次:A层、B层、C层,并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
1.A层教学方法
这一层的学生主要是优等生。所以,在授课的时候,我采取的是自主学习模式。(1)让该层次的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让学生结合教材内容进行自主学习,并将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反馈给我;(2)我进行有针对性的点拨,以确保自主学习的效率;(3)我还鼓励这部分学生去阅读一些有关亲情的课外读物,如《疯娘》《妈妈再爱我一次》《我爱父亲 一个农民父亲》《第一次抱母亲》等优秀的文章,进而使学生在独立的感悟中体会亲情的价值,感悟父母的伟大。
2.B层教学方法
这一层的学生主要是中等生,他们相对于A层的学生来说自主性较差。所以,我采取的是问题情境创设法,首先,我向学生提出了以下几个问题:(1)本文主要描写了怎样的一件事?(2)全文四次描写了父亲的背影,表达了什么中心思想?(3)为什么说儿子理解父亲的深情?(4)看见父亲的背影,为什么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文本,既可以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又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文本的中心思想,对大幅度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3.C层教学方法
该层主要采用的是教师一对一的教学方式,这部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较差,这就需要教师给予引导。所以,在授课的时候,我首先借助多媒体向学生播放了《跪羊图》这首歌,渲染气氛,使学生在动人的歌词中体会父母亲情。同时,形象的展示也有助于学生快速地将精力集中到课堂当中,接着进入正文的学习当中,使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愿意走进课堂学习当中,从而使学生获得纵向发展。
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可以确保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掌握基本的语文知识,提高能力水平,最终,使学生在同一堂课中获得不同的进步。
二、在语文作文教学中实施同堂异步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重点也是难点,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写作质量的好坏直接取决于自己的兴趣、爱好、个性等方面。学生作文水平的差异化决定了我们的课堂势必要采取同堂异步,以促使学生都能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因此,在作文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写作小组。如,优秀作文交流小组、基础作文交流小组。
优秀作文交流小组主要是由写作基础扎实的学生组成的。在这里学生可以不受命题性作文或者是材料性作文的限制,自己随便写。可以写自己近期对某本书、某部电视剧的读后感和观后感;可以写自己的一些感悟,如母爱、父爱、生命等。当然写作形式也不会限定,可以是散文、议论文、记叙文甚至可以是诗歌等等。这样的写作过程,学生的个性可以得到发挥,学生的写作水平也会得到提高。
基础作文交流小组主要是由写作基础较差的学生组成。学生主要还是写一些命题性作文,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明确写作的方向。而且,还要引导这部分学生写周日记。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素材,另一方面可以在学生锻炼中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
当然,不论是哪个小组出现优秀的文章,我都会拿出来与全班同学进行交流,以扩大学生的知识范围,进而,让每个学生的写作水平都在原有的基础上获得大幅度提高。
五根手指,各有长短,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认真贯彻实施同堂异步的教学模式,让学生的个性获得展示的平台,从而,使学生获得全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写亲情的作文范文4
关键词:初中作文;读写结合;评价;交流;常态
新修订的语文课程标准关于作文训练提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积极向上,表达真情实感。”“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少写命题作文。”这样的表述旨在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寻找素材,自由地、真实地表达,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
然而,语文教学中作文训练一直处于近乎随意的状态,可以说,关于写作教学,一千个教师有一千种教法。语文教材关于写作训练的内容编写也是一变再变,但是不管怎么变,学生怕写作文、写不好作文的实际没有改变。
怎样让作文训练摆脱盲目,呈现常态化呢?
一、写作与阅读教学同步,充分利用教学资源,挖掘训练素材,让训练内容更加丰富,让训练形式更加多样,让训练更为常态
具体根据语文教材阅读材料特点,设计续写、改写、扩写、仿写、读后感等不同形式的训练,让作文训练与阅读教学紧密结合,以读促写,相辅相成。
1.对叙事性强、能激起学生兴趣的文章,设计续写训练
如续写《皇帝的新装》,游行大典之后会怎样?《丑小鸭》一文之后,丑小鸭又回到了养鸭场,故事会怎样?这样的续写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预知事物的能力。
2.对形式有特点、能换角度理解的文章,设计改写训练
古诗改写成词,诗歌改成记叙文,记叙文改成说明文;小说改成剧本。还可以改变语体:文言改成白话;改变结构,顺叙改成倒叙,重新组织材料;改变人称:第一人称改为第三人称,第三人称改为第一人称。如:将《化石吟》改写成散文,从韩麦尔的角度写《最后一课》,《木兰诗》改编成《木兰从军》等等,这样的改写能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思想,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训练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
3.对留有余味、能调动学生想象的文章设计扩写训练
很多短小精悍的文言故事,如《夸父逐日》《塞翁失马》《智子疑邻》《咏雪》等,都给学生很多想象的空间。开展扩写训练,既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文言文,又能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一举两得。
4.对有思辨性、能激起学生共鸣甚至争论的文章,进行写读后感训练
语文教材中的很多文章,如《杨修之死》《香菱学诗》《范进中举》《出师表》《孔乙己》《变色龙》《愚公移山》等,都为学生写读后感提供了广阔的空间。特别是读后感将课本与学生的生活直接联系起来,带着学生从书本走到书外,可谓活学活用。
5.对能唤起学生回忆、能激发学生情感的文章,进行仿写训练
如学了《散步》《荷叶 母亲》《背影》《秋天的怀念》等体现家庭亲情、母爱的文章,布置学生写自己的家庭亲情故事或者家庭成员;学了《我的老师》《王几何》《羚羊木雕》等体现师生情、同窗情的文章,布置学生写自己的老师或者同学;学了《济南的冬天》《春》《夏感》等描绘自然之美的文章,布置学生写自己眼中的大自然,发现身边的美,用文章赞美自然。
二、推行常态化的作文评改方式,自评、互评与师评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让评价更加立体,让评价更加高效,让评价更加及时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第四学段目标指出:“养成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修改时能借助语感和语法修辞常识,做到文从字顺,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
因此推行一种常态化的作文评改方式对于作文训练也是非常重要的。
1.自评
组织中学生进行作文自评自改,这种做法不但使学生在阅读教学中学到的知识得到应用,而且还使阅读教学得到进一步深化;既端正了学生的学习态度,培养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也促进了语文第二课堂的开展。
2.互评
充分发挥学生在作文评价过程中的主体作用,变一支笔批改作文为几支笔,甚至几十支笔批改作文。在评改别人的习作时,相互观赏比较,相互启发,相互借鉴,取长补短,学有榜样。
作文互评互改,充分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他们的参与意识。在整个过程中,促发他们学习的主动性,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兴趣盎然。将书面表达与口头表达融为一炉,把被动地接受变为主动地参与。
三、搭建常态化作文展示平台,增进交流,相互激励
写作本质上就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但是由于平常作文交流还太少,学生写作的成就感远远未能被激发。为学生另外搭建一座常态化的交流平台,让学生在交流、展示中获得自信。
1.搭建班级交流平台
如在教室布置班级优秀作品展览栏,组织学生编写班级优秀文集,督促学生整理个人文集等,让学生感受到写作的成就感。
2.搭建网络交流平台
信息化年代,学生很习惯网络交流,博客、空间等,都是交流文章的很好的平台。
总之,“不动笔墨不读书”,把作文训练与语文阅读教学、学生生活紧密结合,并通过形式多样的评价,通过有效的交流平台,力求通过常态化的写作训练,让学生习惯作文,热爱写作,让作文训练成为语文学习的一种常态。
写亲情的作文范文5
写作文是一项富有创造性的活动,好的文章具有一种强烈的艺术张力,文中的某个"点"能够长久的留在读者的记忆里,能将瞬间定格成永恒,给人以美的享受。
写作文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写什么,怎么写,表现什么。其中"怎么写"就是人们常说的作文的构思问题。作文的构思就是把"布"想成"衣服",就是解决先写什么,再写什么等问题,使文章"言之有序"。
作文构思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本文探讨的"光点式"构思方法是一种简单、易学、高效的构思方法。主要从三个层面把握:一是抓住一个光点,二是抽象一根红线,三是创写一幅佳篇。三个层面环环相扣,层层递进,达到一种让"光点"照亮全文的艺术效果,从而启迪人们的心智,陶冶人们的情操。
1抓住一个光点
命题作文,人们拿到作文题,一般的思维进程是,首先在记忆的文件夹里搜索与作文题相关的内容片断;自由式作文,同样也是捕捉心中不吐不快的生活片断。这片断就是"光点",这"光点"是一句话,是一个细节,是一种奇想;这"光点"是五颜六色的,是丰富多彩的,是闪闪烁烁;这"光点",是独特的,是典型的,也是挥之不去的。
朱自清先生的《背影》,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典型的范例。阅读《背影》一文,我们可以感受到父子之间的无限亲情--父亲对儿子的疼爱和儿子对父爱的感念。
朱自清写《背影》时28岁,是清华大学的讲师,父亲送他上学时,朱自清20岁,是北京大学的学生。在《背影》的篇末写到父亲的来信:"我身体平安,惟膀子疼痛厉害,举箸提笔,诸多不便,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1947年,朱自清自述:"我写《背影》,就因为文中所引的父亲的来信那句话。当时读了父亲的信,真的泪如泉涌。我父亲待我的许多好处,特别是《背影》里所叙的那一回,想起来跟在眼前一般无二。我这篇文章只是写实。"
由此可见,"来信"只是一个"引爆点",而"背影"才是一个聚焦的"光点"。时隔八年,这"背影"不是模糊了,而是更加清晰了,随着自己的成长而折射出其亲情本质,作者抓住了"背影"这一"光点",创造出了感人的佳篇。
2抽象一根红线
"光点"是定格在人们头脑中的一个画面,或者是在记忆深处的一个细节,这画面这细节不是孤立的,自有其来龙去脉,其中或暗含着一个情节链,或内隐着一个思想群。请看下图。
光点AB点,从A点到B点,追寻"光点"形成的背景、起因、过程。
光点AC点,从A点到C点,表达"光点"产生的影响、意义、效应。
B点C点,从B点到C点,抽象出一条贯穿全文的红线。
仍然以《背影》为例:
首先,A点(光点)的闪现与捕捉。因为有那一封"来信"的引爆,作者心灵深处的"背影"被激活。作者捕捉到了"背影"这一光点。
其次,A点到B点的追寻。"背影"的存在,有其产生的环境和过程,作者追寻到回家奔丧,在南京游逛,父亲的送行,购买橘子,背影的出现等过程,这一过程清晰明了,历历在目。
第三,A点到C点的探幽。朱自清先生描写的这个特殊的背影,不仅看到了父亲的"形"的特点,还能洞察到他的"神"的本质特性。父亲虽然老境颓唐,心情忧伤,但他真挚的父爱依然厚重如山。这就是意义所在。
第四,B点到C点的抽象。从《背影》中不难看出贯穿全文的一根红线:买橘的背影--离去的背影--泪光中的背影。"背影"(光点)贯穿全文,照亮全篇,感动一生。
三、创写一幅佳篇
抓住了扣人的光点,抽象了清晰的红线,还需要创写佳篇。
"创写"就是创造性的写,在"红线"的引领下,创新性的表达,让文章有血有肉,立体丰满。这样,在构思时需要作者有巧设,有铺垫,有深化等。
《背影》巧设"背影",倍显父爱子的真挚与崇高。
文章前半部分写父子一同回家奔丧,父亲处在失业、典卖、借钱这样"祸不单行"的境遇之中,从表面上看似乎只是为了交代事情的开端,其实不然,这些内容为整个作品设置了暗淡的气氛,悲凉的环境。"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父亲的背影就是在这样的气氛环境中出现的,这暗淡的气氛,悲凉的环境,与父亲对儿子的深切挚爱形成对照,作者的巧设,显示出父爱的真挚与崇高。
《背影》深化"背影",彰显子爱父的浓厚与深沉。
写亲情的作文范文6
所谓微作文就是概括地记下真实的事情或经历,一般以100字左右为宜。将好的素材一一完整地写出是不现实的,因为中考前夕时间紧张,不允许这样做,但是如果将这些素材简略地记载下来,作为中考素材的准备则是必要的。这样做,一方面能促进学生积极挖掘生活,从生活中寻觅相关的素材,从而丰富学生中考作文的选材储备,为中考作文提供写作源泉;另一方面,有利于中考前教师对学生作文的指导,极大地提高教师作文辅导的针对性,使作文指导更具个性化。
基于教学的系统性和复习迎考的针对性,笔者是这样组织学生进行微作文的:先是按内容将中考作文分成若干类型,如家庭类、校园类和社会类,或者再具体分成亲情类、友情类、人情类;成长类、情感道德类、审美鉴赏类;等等。然后从中选取一个作为练习的内容,要求学生在此话题范围内,用简短的语言概写一件自己最有感触的事情,最后教师认真阅读学生的微作文,并及时与学生进行面对面的交流、点评,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微作文在不过多占用学生课后作业时间的前提下,作为一项作文实践活动,无疑可以被高频率组织。通过系列化的练习,能够帮助学生建立起较为完备的中考素材贮备库,从而让学生在中考考场上游刃有余地应对“写什么”的困境,顺利地选择恰当的素材,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例如,笔者在一周内曾经布置了两次这样的微作文训练,一次是“成长路上,你收获了什么?你能用100字概写一件事来展示自己的收获吗?”另一次是“亲情是什么?请简述一件事来回答。”如此进行不同题材的高频率微作文训练,无疑可以帮助和促进学生聚集不同类型的素材,为中考考场上素材的选择提供充分的素材来源。
二、备好“代表作”
所^“代表作”,是指最能反映学生自己写作水准的作文。中考作文,其实是学生写的能力的综合反映,它是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谋篇布局能力、筛选和组织素材能力的综合反映。应该说,学生的写作能力是以选材能力和对选材的加工利用能力为基础的,或者说,学生的写作能力首先表现为学生的选材能力。选择蕴含真情实感的素材,才能写出富有真情实感的好文章。因此,备好“代表作”,就应考而言,主要是针对选材而言的,即要从已写的作文里选择那些蕴含真情实感的习作,经过再加工,使其成为反映自己写作能力和思想情感水准的“代表作”。
从初一到初三,学生们写了大量的习作,经历了很多类型的考试,在考场上写下了许多考场作文,它们或因各种原因还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因而还不能算作是好文章。但从中遴选几则富有真情实感的好素材,找到文章的问题所在,有针对性地加以修改,让其真实地反映自己的写作水平和思想情感水准,成为自己的“代表作”还是行之有效的。重要的是挑选和修改“代表作”的过程要在教师的组织下进行,因为一方面,学生的认识和写作水平究竟有限,教师的指导能帮助学生真正修改出自己的“代表作”;另一方面,在修改中,教师的具体指导能让学生在考场上树立自信,获得写作经验,有利于学生在考场上发挥出自己的写作水平。让学生自顾自地挑选、修改,放任自流,很可能收效甚微,得不偿失。
三、开设聊天室
帮助学生贮备中考素材可以贯穿在平时的复习课中。最常见的做法是开设聊天室,即利用课前的三五分钟,让学生围绕一个话题,聊聊自己的经历或遇到的令自己触动的事情。那么,如何组织这样的聊天活动呢?
(1)设计好聊天的话题。话题要针对中考的考试类型,贴近学生的生活,例如,“诚信”“成长”“让我心动的一件事”等。教师要仔细研究近几年中考作文的特点,把握中考作文的趋势,紧扣中考要求和趋势,精心设计话题,让聊天话题序列化、体系化。
(2)规范聊天的程序。一般来讲,先聊经历或事情,后议感触、感悟与感想。这样做的目的,一方面是使聊天过程具有程序性和操作性,同时使聊天具备实际作文的结构与内容要素,成为实际作文的雏形,在“说”中培养学生“写”的能力;另一方面是促进学生自我消化经历和事情,培养学生善于体验、思考的习惯,让聊天成为学生抒发自我情怀、表达独立思考的手段,进而增加作文的情感浓度和思想厚度。
(3)要面向全体。课前三五分钟的聊天不应成为少数优等生的个人秀,而应成为全体学生展示自我的大舞台。要做到这一点,需要教师的周密组织。教师先布置话题让学生在课前做好准备,再组织学生“聊天”,最后教师进行评价总结。“人人都准备,个个能参与,大家来表现”这是原则,也是目标。这样,在讲述和倾听中,学生们相互启发、互为借鉴,在这一过程中,学生酝酿形成适合自己的素材。这样的聊天活动,一般一次让两三位学生参加为宜。当然,活动的效果来自活动本身,更来自活动的坚持,聚少成多,坚持下去,效果才能彰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