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创新管理制度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科研创新管理制度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科研创新管理制度

科研创新管理制度范文1

关键词:高等院校;科研经费;管理制度;改革;创新

一、科研经费使用支出程序复杂

党的十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来,国家、地方及社会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工作,充分发挥科技创新的引领作用,不断加大科研经费的投入,高等院校承担的科研项目和科研经费逐年增加。但是,科研经费的管理和使用过于严格,项目负责人必须严格按照资金开支范围和标准办理支出。即使项目预算内的经费调整,亦应履行一定的审批程序,办理一定的手续,而且有些预算类别禁止调整。比如,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随着研究工作的开展,需要改变原来的技术路线,调整变更大型仪器的购买计划,增加经费的,依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资金管理办法(财教〔2015〕15号)第二十一条之规定,不得调整。如果需要调整的,应当报自然科学基金委审批。在项目执行过程中,亦要接受频繁的审计和财务检查,导致科研人员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花费在经费审计、检查和使用支出等方面。1.科研人员没有科研经费支配权科研经费是科技创新的核心要素之一,高等院校应当管好、用好科研经费,防止科研经费的滥用和国有资产的流失。目前,无论是纵向项目还是横向项目经费,项目负责人没有一定的经费自主支配权。比如,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即使在项目预算总额内进行经费调整,依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资金管理办法(财教〔2015〕15号)第二十一条之规定,亦应当由项目承担单位审核批准。再比如,横向科研项目经费,高等院校一般规定按照技术合同约定经费预算进行使用支出。但是,实际执行时,高等院校不按相关管理规定和技术合同约定办理经费使用支出,项目负责人无权依据技术合同预算自主使用支出经费,尤其是技术合同中约定的劳务费较高时。例如,2013年,武汉某高校承担的一项行业课题,批准的计划任务书中明确规定劳务费支出20万元,项目已按时结题验收。至今,项目课题组人员不能获得该项劳务报酬,仍在等待学校层层审批。极大挫伤了科研人员的创新热情,漠视科研人员科技创新的劳动价值。

2.科研经费管理制度错位

高等院校科研经费主要来源于国家及地方政府的科研计划项目经费,以及与法人、自然人、其他组织通过签订技术合同获取的科研经费。其中国家及地方政府的科研计划项目经费属于公共财政开支范畴,高等院校及项目负责人应当按照计划任务书管理和用好该经费。可是,横向科研经费是高等院校作为市场主体参与市场经济活动,服务国民经济建设,与市场平等主体通过签订技术合同,获取的经费,是科研人员及其团队代表高等院校履行技术合同的价值体现。在使用支出该类经费时,应当依据双方技术合同约定进行,并充分体现科研人员的自。目前,高等院校在管理横向科研经费时,严格比照纵向项目经费管理规定。尤其在劳务费、会务费、交通费、业务招待费等方面的使用支出,限制科研人员自主支配权。比如,科研人员在履行技术合同时,需要提供所谓的一函三单,其做法完全违背了市场经济规律。其性质属于用约束公权力的管理制度限制高等院校和科研人员的市场行为和民事权利行为,导致科研经费管理制度的错位。严重伤害、限制了广大科研人员参与市场经济建设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利于我国科技创新事业的发展。

二、高等院校科研经费管理制度的改革与创新

1.科研经费的分类管理

高等院校是我国科技创新的主力军之一,每年承担大量的纵向和横向科技项目,科研经费逐年增加,是高等院校事业经费的重要补充。目前,国家没有制定出台关于科研经费管理的法律、法规,各高等院校主要依据或比照《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资金管理办法》(财教〔2015〕15号)、国务院的《关于改进加强中央财政科研项目和资金管理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11号)、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加强中央部门所属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意见》(教财〔2012〕7号)等规章、文件精神,自行制定科研经费管理办法。绝大多数高等院校虽然对纵向科研经费、横向科研经费进行了分类管理,但是,缺乏合理性、科学性和具体操作性,不利于调动科研人员的积极性,不利于科技创新活动。因此,高等院校应当制定科学、合理的科研经费管理制度。纵向科研经费,是指来源于国家或者地方财政拨款的科研项目经费。经费使用支出必须严格按照计划任务书的预算执行,缺乏灵活性,过于严格。因此,国家应当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给予科研人员自主创新、自由研究的空间,同时赋予科研人员一定的经费自主支配权。只要在经费预算总额范围内,国家应当允许项目负责人自主使用、调整科研经费,同时提高间接费用和科研人员劳务费支出比例,不应当禁止项目负责人及课题组人员获得一定的劳务报酬。高等院校亦不应当另行限制项目负责人使用科研经费的自,包括劳务费、差旅费、住宿费等的报销支出。横向科研经费,是指高等院校与法人、自然人、其他组织经过友好协商,签订技术合同而获取的项目经费。其性质不同于国家、地方政府资助的项目经费,不属于公共财政预算拨款,是平等主体之间的有偿技术交易活动,是高等院校及科研人员智力劳动价值的体现,属于市场行为。其科研经费的管理、使用应当有利于技术合同的履行。第一,技术合同有明确经费预算规定的,应当按照合同约定使用支出相关费用,充分体现意思自治原则,亦是国家法治建设的基本要求。即使双方在技术合同中约定的劳务费、差旅费较高,高等院校应当严格遵守双方签订的技术合同,允许项目负责人及其团队人员在技术合同约定的额度内自主发放津贴和劳务费并负责缴纳个人所得税。高等院校不得背离契约精神,予以限制。第二,技术合同没有约定经费预算的,高等院校应当制定相关规定,参照技术合同的学科、领域、性质、类别、金额等,体现科研人员自主创新的劳动价值,明确划出一定比例的经费额度,由项目负责人自主支配。比如,大数据、计算、分析、设计、咨询、人文社科、纯数理类的科技项目,其经费构成主要包括劳务费、交通费、会务费等,一般没有设备仪器、试制、加工、材料等经费开支。因此,应当允许项目负责人大比例自主支配劳务费,才能充分发扬科研人员的主人公精神,使广大科研人员发挥积极性。

2.科研结余经费管理

结余科研经费是指高等院校承担的纵向或者横向科研项目结题或者验收后剩余的经费。纵向项目结余经费的管理,按照《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资金管理办法》(财教〔2015〕15号)以及《财政部、科技部关于调整国家科技计划和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经费管理办法若干规定的通知》(财教〔2011〕434号)之规定,课题结余经费应当按原渠道收回科技部或相关主管部门,由科技部或相关主管部门按照财政部关于财政拨款结转和结余资金管理的有关规定执行。但是,该规定过于绝对,缺乏科学性,采取一刀切,不符合科学研究的客观规律。首先,相关主管部门应当聘请专家组,对照项目(计划)任务书,对科研项目的执行情况进行评估、评议,得出客观公正的评估、评议结论。其次,依据评估、评议结论,决定是否收回结余资金。第一、取得重大原创性成果或者有重大理论创新的项目,需要继续开展研究工作的,不应收回结余资金,而应当实施滚动计划,继续追加经费支持。第二、对于完成任务目标较好的,其结余资金全部留归项目承担单位使用。第三、因客观原因导致研究项目失败,应该宽容科研失败,只收回其结余经费;第四、因项目负责人主观原因,导致项目不能结题或者不达标,其结余经费应当收回,同时作不良诚信记录。横向项目结余经费的管理,高等院校主要依据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加强中央部门所属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意见》(教财〔2012〕7号)等文件规定,纳入学校事业性收入,并由学校财务统一管理和核算。项目负责人及其团队使用支出结余经费,比照纵向项目结余经费管理,规定过于严格,限制过多,支出报销程序繁杂,科研人员没有自和支配权,挫伤了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因此,高等院校应当对横向项目结余经费切块管理,按照切块的比例和额度使用支出。首先,鼓励科研人员利用结余经费购买科研仪器设备,增强和改善科学研究活动的物质条件。其次,支付参与科研活动的研究生、博士生以及聘请的技术人员的劳酬。再次,按照结余经费总额,划出一定比例的经费,由科研人员自主支配,不附加任何前置和限制条件。例如,2016年5月,武汉大学出台的《武汉大学横向科研经费管理办法(试行)》文件明确规定项目结题后,由学校科研管理部门对结题情况进行考核,考核合格的,可向课题组发放不超过结余经费70%的绩效奖励。该文件的出台是全国高等院校科研经费管理制度的重大突破,亦是科研经费管理制度改革的积极探索。

3.建立健全科研经费的监督管理机制

目前,高等院校管理科研经费,主要实施事前管理,依据国家相关科研经费管理制度和文件,制定严格的经费管理使用办法,尤其在差旅费、会务费、业务接待费等方面,简单比照国家机关和公务员的相关规定进行管理,而且设置各种限制条件。因此,高等院校迫切需要制定有利于科学研究、科技创新以及调动和发挥科研人员创新积极性、体现其智慧劳动价值的监督管理机制。第一,无论纵向项目还是横向项目,只要计划任务书或技术合同中有经费预算的,在预算范围内,项目负责人可以自主调整、使用经费,不得以内部规章制度进行限制。第二,计划任务书或技术合同中没有经费预算的,划出一定比例的经费,由科研人员自主支配,使用支出范围包括劳务费、绩效酬金、差旅费、燃油费、接待费、会务费、学术交流费等,单位只对票据的真实性、合法性进行审核,只要在该经费比例额度内,不得设置禁止性规定。比如,有的高等院校明文规定禁止科研人员自驾车从事科研活动,对其交通费、燃油费不予报销。该禁止性规定,无视我国已进入汽车社会时代,不符合市场经济的效率原则,混淆了科研人员的科研活动与公务员的公务活动。其实质是将科研人员的民事行为等同于公务员的行政行为。第三、科研经费的外拨,计划任务书或技术合同规定外拨经费的,依据其规定。按照规定的外拨经费额度、拨付方式、开户银行和账号等条款办理。计划任务书或技术合同没有规定外拨经费,但是,确实需要其他单位予以配合完成的,应当按照审批程序,签订技术合同;超出一定额度的,应当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投标法》进行公开招标,择优选定合作单位。避免通过签订虚假合同等方式将科研经费转拨、转移到利益相关的单位或个人,损害国家利益和高等院校的合法权益。目前,高等院校科研经费管理制度已落后于科技创新时代的发展潮流,不利于科技创新、科技成果转化,不利于科研人员发挥创造性劳动。因此,高等院校科研经费管理制度应当进行改革和创新,改变管理观念,改变管理方法,由事前管理,转变为事中事后管理。积极主动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充分发挥市场配置科技要素的决定性作用,赋予科研人员对科研经费的自主支配权,尊重科研人员的主体性价值,努力开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新局面。

作者:江世国 余杨 单位:武汉大学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

参考文献:

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资金管理办法.财教〔2015〕15号.

科研创新管理制度范文2

【关键词】 步长稳心颗粒; 病毒性心肌炎; 心律失常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5年4月至2007年4月,共收病毒性心肌炎心律失常患儿85例,均符合《病毒性心肌炎诊断标准》,治疗组45例,男25例,女20例,年龄1~15岁,对照组40例,男22例,女18例,年龄8个月~14岁,病程均为1周~2年,两组患儿在性别、年龄、病程、体征、心肌酶学、心电图,心功能等方面经统计学处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1.2 诊断标准 病例选择参照1999年9月全国小儿病毒性心肌炎、心肌病会议修订的《病毒性心肌炎诊断标准》西医诊断标准。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病毒性心肌炎诊断标准。

1.3 治疗方法 两组均接受病毒性心肌炎常规治疗,包括抗病毒、细菌、营养心肌细胞、注意休息和营养等,治疗组口服稳心颗粒,用法:0~3岁 1.5 g/次;4~6岁每2.5 g/次 7~9岁3.5 g/次;>9岁每次5 g,3次/d,对照组口服心律平5~7 mg/kg, 3次/d。

1.4 观察指标方法 两组在治疗前及治疗结束时,均检测主要症状、体征、CK-MB、CTnI的血清学稳心颗粒变化,超声心动图观察、及动态心电图观察早搏发作情况。

1.5 判定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病毒性心肌炎疗效标准。①综合疗效判定标准:a.临床治愈:临床症状、体征消失,实验室各项检查恢复正常;b.显效:临床症状、体征基本消失,心电图、血清酶基本恢复正常,其他有明显改善;c.有效:临床症状、体征有所改善,实验室检查各项指标有一定改善;d.无效:临床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查均无改善。②心电图早搏疗效判定标准:a.临床治愈:24 h早搏为偶发或完全消失;b.显效:早搏减少>80%以上;c.有效:早搏减少50%~80%;d.无效:早搏减少<50%。

2 结果

两组疗效比较:两组治疗后室性早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治疗后步长稳心颗粒组的心悸症状明显优于心律平组(见表2)。

科研创新管理制度范文3

我国目前实行的是市场经济体制,这就要求有更高的人力资源管理水平,也要对农业科研单位的物质资源进行更好的管理,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升农业科研单位的经济效益。因此,经济管理对于农业科研单位其他管理活动有着非常重要的决定作用。

二、农业科研单位经济管理目前存在的问题

1.管理理念落后

目前我国很多农业科研单位都存在管理观念落后的毛病,大多数农业科研单位没有认识到经济管理的重要意义,不能准确用他来指导农业科研单位的日常经营与管理活动。很多农业科研单位的管理者以及领导者都以传统的经济管理理念为主,没有先进的管理理念,管理思想落后。就算有少部分的农业科研单位有一定先进的经济管理理念,其也没有从本农业科研单位的具体实践出发进行综合利用,更没有发挥出农业科研单位经济管理应有的水平和功能。

2.管理制度欠缺

缺乏有效的管理制度是我国目前很多农业科研单位面临的另一个经济管理问题。很多农业科研单位管理制度在单位管理过程中只是一个摆设,没有引起农业科研单位的足够重视以及得到具体落实。很多农业科研单位只重视眼前的经济效益,并不重视建设自身的经济管理制度。此外,还有很多的农业科研单位重在落实管理制度程序化的执行,但是其管理制度并不完善,并不会随着经济发展的变化及周边大的经济环境变化而更新新的经济管理制度,存在着各种缺陷,无法适应目前竞争激烈的市场,甚至还造成资源浪费。

3.内部的控制管理缺乏

农业科研单位的经济管理还有一个问题就是缺乏内部的控制管理,由于没有很好的危机管理意识,很多的农业科研单位根本无法面对千变万化的市场环境,推出的全面的经济管理更是纸上谈兵。多数农业科研单位为了有效控制成本,都是采用财务审计的手段。而通过总结经济管理的实际经验发现,单纯的财务管理并不能完全有效控制成本。

三、农业科研单位经济管理的创新路径

1.理念创新

理念创新是指要具备新的经济管理理念,要用与时俱进的思维与视角来看待农业科研单位的经济管理活动,要革除掉传统的经济管理理念,用满足现代农业科研单位经济管理需要的理念来指导农业科研单位的日常运作与发展。农业科研单位的所有科研工作者都必须要具备理念创新的意识,不管是管理者,还是普通的员工,都必须要用先进的经济管理理念来推动农业科研单位的发展。

2.制度创新

农业科研单位要发展就必然要选择制度创新,这不仅有利于农业科研单位的经济管理,更能够保证农业科研单位的日常经营管理和运作。为了能够让农业科研单位经济高效运转,使其内部体制框架能够更好地适应市场的规律以及未来的农业发展趋势,就必须要进行制度创新。很多发达国家的经济学家经过研究发现,发达国家经济之所以农业发展很快规模很大,最主要的原因之一就是其具备有效的经济组织。

3.坚强内部监督控制

农业科研单位内部控制的加强也能促进经济管理的有效进行,农业科研单位要实现自己的科研成果转化运营目标,就必须将内部监督控制落实到实处,来推动农业科研单位的发展。面临变化万千的市场环境中,农业科研单位在进行经济管理的过程中必须要重视内部监督控制,让农业科研单位在严谨的内部组织结构中进行日常经营,得以不断的发展。内部监督控制的加强要以财务管理为主,要有计划地监督控制农业科研单位的各项生产经营管理活动,进行有效的计划、组织、激励和控制,使农业科研单位更能够适应市场经济体制。

四、结论与建议

科研创新管理制度范文4

关键词:高职院校;科研管理;科研水平

“高等职业教育”这个概念,是80年代初期国内各地短期职业大学兴起的产物。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几年,国内的高等教育事业发展迅速,在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得到了社会的普遍认可。随着高等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高职院校科研管理也受到重视。2011年6月,全国职业教学科研工作会议在天津召开,教育部副部长鲁昕强调“在新的形势下,提高职业教育科学决策、科学管理、科学实施的能力和水平,迫切需要大力加强职业教育科研工作。教育科研是推动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基础性保障性工作。”可见加强高职院校科研管理,是办好职业教育的先决条件。高职院校的科研对于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学、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等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1高职院校科研管理存在的问题

高职院校科研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科研项目管理、科研经费管理、成果推广管理和科研队伍管理等[1]。

1.1科研基础相对薄弱

由于我国高职教育发展比较晚,很多高职院校由中职院校、成人高校、职工大学合并而成,建校时间短,文化积淀较少,科学研究的氛围不浓,科研水平和层次比较低,没有规范的管理体系和专业人员。学院对科研不够重视,对科研经费的投入少。

1.2科研管理制度不够完善

由于高职院校科研定位不清,领导不重视,很多高职院校缺乏相应的科研管理制度,有的高职院校虽然有一些科研管理制度,但都是流于形式,没有相应的应用。很多高职院校没有科研发展计划,在科研制度的建立上照搬普通高校科研管理制度。

1.3科研管理队伍尚未形成

科研团队是以科研创新为目的的组织,突出多学科,多部门的学术交叉,并不是单纯的科研人员的组合,而是将科研人员结合成一个整体,突出学科研究与开发这一主题内容,将学术资源进行整合,充分发挥集体智慧的力量,提高创新的高度[2]。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缺乏专业的科研管理人员和科研团队。

1.4教师的科研工作意识不强

高职院校教师的心里普遍存在这样的思想“高职院校办学层次低,学术水平差,科研只是用来评职称的”,对高职院校科研的理解存在偏差。教师科研能力相对薄弱,创新能力较差,再加上大多数教师把大部分时间放在教学和指导实习的工作中,投入到科研的时间很少,制约了高职院校科研的发展。高职院校的师资力量薄弱,科研骨干少,特别是青年教师中的科研骨干相对薄弱,科研梯队无法形成。

1.5科研重理论、轻应用

一些高职院校由于科研管理工作的理念落后和定位不准,常以教师的数量作为科研能力的衡量标准[3]。很多高职院校的教师从事科研工作大部分是为了评职称,申报的课题以研究为主,应用类型的相对很少,从而导致课题成果无法应用到实际的教学和社会服务中。

1.6科研投入严重不足

相对于普通高等学校而言,高职院校科研经费的主要来源于校内的科研经费,从校外获得经费非常有限。高职院校很难通过与普通高校竞争向政府主管部门申请较高层次的科研项目和较多的经费支持,并且现阶段通过实行校企合作,加强科研成果转化与技术转让获得科研经费的难度更大[4]。高职院校科研环境和经费的投入无法满足教师从事科研工作的需要,使得想从事科学研究的教师受到限制。

2高职院校科研管理创新的对策

2.1完善科研管理制度

科研工作需要教师的积极配合,良好的科研管理制度有助于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高职院校需要进一步完善现有的各项科研管理制度。在制定各项科研管理制度时,要从学院的实际出发,考虑教师的实际科研能力和水平,要体现高职院校教学研究和人才培养的实际需要。高职院校可以制定能够用于调动教师从事科研工作积极性的激励机制,激发教师的创造性。高职院校在制定激励机制时要结合学校自身的特点和优势,制定出符合学校办学定位和可持续发展的激励机制,使之成为促进学校科研管理工作开展的有力工具。

2.2加强科研管理队伍建设

科研管理队伍是学校科研管理的主体,优秀的科研队伍是促进学校科研成长进步的保障。学校要加强科研队伍建设,建立一支高素质、结构合理的专业化科研队伍。作为科研工作者,不仅要了解高职院校科研管理工作的特点和规律,更要掌握国家和地方政府对科研工作的方针政策。随时关注国家省市的科研项目信息,并及时传达给学校的教师。科研工作者的自身素质、观念也需要与时俱进,及时更新。在科研工作中要有服务创新意识,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主动学习各类技术前沿信息,并应用到日常科研管理工作中,积极主动配合项目负责人完成项目过程管理工作。

2.3提高教师科研能力

高职院校要通过多种途径和渠道加强教师科研能力的培养,使教师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和前沿的理论知识。一是定期聘请国内外专家来学校开展学术讲座,对教师的科研工作有针对性的指导;二是定期组织教师开展学术交流会、科研工作经验交流会,发挥科研骨干的带头作用;三是为教师提供外出交流和学习的机会。鼓励教师互相配合,通力协作,充分发挥团队精神,争取获得重大课题的申报率,取得高质量、高水平的研究成果。建立一支结构合理、研究方向明确、人员稳定的科研团队。

2.4改善科研工作环境

高职院校要摒弃过去对科研的认识,学校自身要加大对科研经费、场地和设备的投入,为教师营造良好的科研环境。对有科研能力的教师提供科研条件。高职院校可以聘请有经验的学术人员来学校指导教师课题立项、申报、组织、实施和验收等环节。科研管理部门要结合学校自身的优势,依托重点专业,积极争取重点课题的申报,争取立项成果。

2.5构建二级科研管理制度

高职院校要建立一套完善的院、系二级科研管理制度,优化配置高职院校科研资源,夯实科研工作管理基础[5]。教师深处教学一线能够发现科研在教学中的各种问题和不足,在科研管理方面最有发言权。让教师参与到科研活动中,从不同专业角度提出改进意见和对策。合理的院、系二级科研管理制度可以保证教师的科研成果得到客观评价,进而提高教师科研工作的积极性。

2.6拓宽科研项目途径

高职院校要积极与地方企业联系,在应用技术研发项目上进行合作,开展横向课题研究,解决实际生产中出现的技术问题;积极与地方政府联系,申请服务地方的科研项目,增加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能力;积极与兄弟院校联系,加强科研合作。

3结语

科研管理工作是高职院校有序开展科研工作的重要保障。提高科研管理水平,创新科研管理机制,完善科研管理制度和激励机制,优化科研环境是快速提高高职院校科研水平的有效途径,使高职院校的科研管理工作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胡冬艳.高职院校科研管理现状与对策[J].职教通讯,2016,(14):40-43.

[2]刘兆媛,武少文.高职院校科研管理制度创新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3,(12):29-30.

[3]朱勤.高职院校科研管理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12,(4):9-11.

[4]浦远波.提升高等职业院校科研管理水平的思考[J].课程教育研究,2015,(03):7-8.

科研创新管理制度范文5

关键词:高职院校;科研管理;模式;创新

中图分类号:G717文献标识码:A

近年来,国内高职教育事业保持快速发展势头,取得了十分突出的成绩。高职院校开展科研工作不仅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同时也可以为促进社会科技发展做出有益贡献,这显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不断提高科研管理水平,是改进高职院校教学质量、提高人才培养水平和服务社会科技进步的内在要求,鉴于此,本文将对如何创新高职院校科研管理创新进行深入探讨。

1高职院校科研管理工作主要特征

同普通本科院校相比,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方向和定位有其独特的特点,其将培养实用性技术人才作为主要教学发展目标。这对高职教师专业背景和工作要求也提出了不同的要求,例如在科研人员队伍建设方面,高职院校与普通高等院校之间就存在明显区别。高职院校教师不仅要承担技术人才培养工作任务,同时还要就实用技术领域开展科研工作,要保证人才培养和科研工作同时满足社会、企业和学生成长需要,既要以理论为基础,又要突出实用性和技能性。

2当前高职院校科研管理工作现状

近年来,我国高职教育发展十分迅速,在短短30年时间里,高职院校数量增长至1200余所。但是在高速发展过程中,也暴露出了一些科研管理不足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科研基础比较薄弱

由于我国高职教育发展时间较短,科研管理工作认识存在一些误区和不足,导致科研基础比较薄弱。高职院校科研工作开展主要以教师自发进行为主,科研水平和层次相对较低,在长期发展规划方面缺乏系统性和规范性。从当前高校科研工作发展趋势来看,大多数高职院校对科研投入较少、领导重视不足,科研配套设施和环境相对简陋,科研工作管理和激励制度不完善,无法满足高水平科研工作发展需要。

2.2科研工作经验匮乏

高职院校科研工作发展时间较短必然会带来一个后果,那就是科研管理工作经验匮乏。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科研工作开展还停留在自主、自发层面上,处于摸着石头过河的阶段,大多数教师科研经验相对较少,加上教学工作任务较重,用于科研工作的时间较少,严重限制了科研工作水平提高。

2.3科研工作意识不强

高职院校科研工作主要目的是促进教学质量提升,利用科研成果改进人才培养水平,通过以科研带动教学、以教学促进科研,实现教研相长、共同提高。目前,高职院校教师是科研工作主力军,但是大多数教师都承担着较重的教学和实习指导工作任务,投入到科研工作的精力和时间相对有限,使得高职院校教师科研意识淡薄,严重制约了科研工作健康快速发展。

2.4科研条件相对简陋

良好的科研环境是建立在良好物质条件基础之上的,所谓科研物质条件主要是指实验室、实验设备、科研经费等,这是保证科研工作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目标的重要保障。但是,从当前高职院校科研条件来看,大多数高职院校条件相对简陋,物质条件匮乏,无法满足科研工作发展需要;另一方面,高职院校教师主要工作任务是教学和实训指导,对科研工作投入相对较少,加上学校在科研经费方面投入相对较少,从而使得高职院校科研物质条件简陋,严重制约了科研工作发展。

3高职院校科研管理工作创新改进措施和对策

3.1树立正确的高职院校科研管理创新目标

从当前发展形势来看,高职院校科研管理创新目标主要体现在以下3个方面:一是科研项目要与社会实践紧密结合,要突出实用技术研究和攻关,要通过科研工作推动地方经济发展;二是高职院校之间要加强科研合作,优化配置科研资源,提高科研管理和创新水平;三是要突出高职院校科研工作特色,要结合自身教学实际和科研工作特点,选择有特色的科研项目,通过教学与科研并举不断增强高职院校综合竞争力。

3.2建立和实行科研工作责任制

高职院校要高度重视科研工作,不断下沉工作重心。一是通过制定《科研工作绩效考核激励制度》和《年度科研工作目标分解实施方案》等校级配套管理制度,将学校科研目标层层分解到各个部门和工作岗位,确保科研工作目标贯彻落实;二是要加强二级学院(教学部)科研机构和组织建设,实施科研工作责任制,促进科研工作全面发展;三是要将科研工作作为学院重点考核工作来抓,将科研工作指标纳入到教师工作绩效考核范围当中,从数、科研项目立项、科研课题参与等方面开展科研工作评价,要将科研评价结果作为高职教师岗位晋升、薪酬调整重要参考依据,切实提高广大教师科研工作参加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全校范围内营造浓厚的科研氛围。

3.3构建合理的院、系二级科研管理制度

首先,要建立一套完善的院、系二级科研管理制度,优化配置高职院校科研资源,夯实科研工作管理基础。我们知道,教师是科研工作主要参与者和推动者,他们身处教学、实训和科研管理基层一线,最能够发现各种问题和不足,在科研管理方面最有发言权。通过发挥制度作用将不同专业背景和科研能力的教师组织起来形成一个科研团队,不断提高学校整体科研水平和实力;其次,建立一套合理的院、系二级科研管理制度,可以让不同院系的教师参与到科研活动当中来,从不同专业角度提出改进意见和对策,为科研工作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最后,合理的院、系二级科研管理制度可以保证科研工作制度化、规范化,保证教师科研成果得到客观评价,从而有利于提高教师科研参与积极性。

3.4不断改善科研工作环境

高职院校要为广大教师创造良好的培训机会,通过举办“科研论坛”“科技讲坛”等讲座活动,为他们提供科研课题申报、科研工作组织和管理培训和指导,切实提高教师科研素质。高职院校可以聘请经验丰富的学术人员作为学科带头人,在课题立项、申报、组织、实施和验收等环节做好指导,不断提升教师实际科研能力,丰富科研管理经验。同时在进行科研课题开题、中期检查以及课题验收等环节,组织全校教师参加讨论,不断提升全校教师科研实践经验。高职院校在“请进来”的同时,还要积极地“走出去”,在充分利用外部科研人才资源的同时,积极与兄弟院校和社会科研机构开展科研沟通和交流,通过优势互补、对比学习,找出自身科研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并改进,促进广大教师科研能力提升。

3.5建立一套科学完善的科研工作评价体系

科研管理工作贵在自觉和主动,需要广大教师积极主动参与。因此,高职院校科研管理制度要具有良好的激励功能和作用。在设计科研工作管理制度过程中,要从本校教师实际情况出发,考虑到他们实际科研能力和水平;要保持科研管理制度贯彻落实,具有较高的权威性和长期性;要体现高职院校科研工作和人才培养实际需要。总体来说,高职院校科研工作评价要从人才培养、科研成果利用以及社会服务三个维度着手,以促进高职院校科研工作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在制定科研管理制度和政策时,要突出激励功能和作用,充分利用物质和精神激励手段,切实提高广大教师工作积极性;要尊重科研工作发展规律,形成尊重人才、培养人才和爱惜人才的工作机制;要在高校内部营造浓厚的科研工作氛围,吸引更多教师参与到科研工作当中来。

4结语

科研是高职院校发展的重要动力,是服务社会的重要途径,我们要正确认识到高职院校科研工作的重要性和现实意义。对此,要树立正确的高职院校科研工作目标、完善管理制度、建立科学评价指标体系和优化科研环境,推动高校科研工作迈向一个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徐士萍.高职院校科研管理工作创新研究[N].教育研究,2009-12-21.

[2]黄达人.高职院校科研管理制度设计创新探析[N].中国科学报,2013-09-23.

科研创新管理制度范文6

一、理性定位,科学构建校本科研制度化管理体系

学校本着规范与防范相结合的思想,依据“人本性、校本性、系统性、可操作性”等四个原则,一方面从学校校本科研管理的角度出发,着眼问题的解决,确保制度的针对性、实用性,一方面借鉴各级教育科研主管部门的相关规章制度,以具有统领性、指导性的制度为蓝本,保证其权威性。

几年来,从学校、课题、教师三个层面,着眼常规管理、组织机构、队伍建设、课题研究、检查奖励、校刊管理六个维度,相继制定了27项科研管理制度,并尝试构建了“宽城区第二实验小学校本科研管理制度体系框架”,使我校的科研工作做到了有章可循,科学规范,达到科研的精致管理。

二、务实探索,全面提高校本科研制度管理效能

(一)完善组织机构制度,充分发挥全体参研人员的能动性

学校建立了校本科研三级管理网络机构:即成立科研决策机构――校科研领导小组,优化科研管理机构――科研室,制定科研组织制度――管理人员的岗位职责。

组织机构不是摆设,而是要发挥其巨大的作用。以《实验课题组长工作职责》为例。课题组长一般由中层干部或教育科研骨干教师担任,作为课题研究的组织者和实施者,发挥其才能、才智,促进其工作,是制定岗位职责的关键。该制度的核心是权责明确。首先,给权利。课题组长最直接,也最经常接触实验教师,大量的任务落实、具体研究、相关协调都是课题组长直接面对的问题,赋予其权利,有助于工作的推进。如:对实验教师日常研究工作的检查权和考评权,实验人员的人动权、课题的申报权,向校刊投稿的第一审稿权等。其次,明确责任。我们细化规定,从计划的制定,到研究工作的落实,从科研活动的组织,到课题档案的管理都明确标准、要求到位。

(二)创新档案管理制度,强化科研资料管理的科学性

为了促进档案管理的规范性,我们专门制定了《教育科研档案管理制度》。此制度涵盖了对档案搜集、记录、打印、装订、归档等内容的具体规定,通过硬件与软件建设,文本与电子管理两个方面,逐渐实现了科研档案管理的系统化、规范化、科学化。

首先,硬件规范是前提。我们建立了学校科研工作档案资料专柜、实验课题档案资料专盒、实验教师档案资料专袋,设立专门的档案资料管理负责人。每学期期中、期末都对教育科研档案资料管理情况进行以课题为单位的评比。

其次,软件规范是核心。我们将档案划分为学校科研工作档案和实验课题档案,分别制定了《学校科研工作档案资料体例》和《实验课题研究档案资料体例》。对开题资料、实验过程性资料、结题资料进行分项管理。

(三)强化成果管理制度,实现课题研究价值转化的即时性

以往教师“重课堂实践,轻成果总结”是个普遍问题。这主要是因为实验教师受意识和能力所限,无法将自己宝贵的经验与先进的理论结合,形成自己有价值的成果。为了彻底解决这个问题,我们查找根源,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法,制定了《科研成果管理制度》。其中包括《科研成果交流汇报制度》、《科研成果展示制度》和《校刊管理制度》等管理制度,将规范直指成果的总结、课题的认定、验收、推广管理。

首先,借助网站推广。为更好地开展教科研工作,学校创办了科研网站,在物质条件齐备的基础上,依托网络优势,开展网上交流互动研究。

其次,依托校刊推广。校刊是推广学校教科研成果的重要阵地,是学校教科研建设的重要内容。为了使校刊的创刊、组稿、编审、出版、发行能够顺利运行,我们有针对性的制定了《校刊管理人员职责》、《校刊审稿制度》、《校刊奖励制度》等10项管理制度。正是有管理制度的保障,现在我们已经成功的出刊了10期,虽然还很不成熟,但我们会坚持适时反思,不断更新,服务于全体教师。

(四)推行检查奖励制度,调动发挥研究队伍的积极性

管理的有效性是管理的生命线,是实现管理目标,提高管理质量的关键。要提高管理的有效性必须健全检查、评价、奖励机制。

1. 推行多元化的检查制度。学校的日常检查工作每学期分三个阶段进行:计划检查、中期抽查和总结评估。我们创新了检查形式:以交流代检查,以活动促检查,以展示助评估。通过实施检查方式的变革,课题组长和实验教师从过去的应付检查,到悉心准备、欢迎检查。从主动参与互动检查到促动课题组和实验教师自身追求发展,很好的促进检查工作的有效性和实效性。

2. 推行教育科研奖励制度。奖励的目的是激励,使奖励产生强烈激励性的办法就是大胆奖励,拉开距离;细化奖励层次和标准;明晰评估程序――下发标准、自愿申报、量化评价、结果公示、实施奖励。学校每年都召开专项科研奖励大会,在经济很困难的情况下投入大量资金进行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