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改变为话题的作文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以改变为话题的作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以改变为话题的作文

以改变为话题的作文范文1

人的发展是一个不断地由他律走向自律,不断地减弱依赖性、增强主动性的过程,因此,只有帮助学生实现由“自在”主体向“自为”主体的转变,才能使他们积极地参与自身的发展与构建过程。

一、先入求感知。魏书生说:“好作文不是讲出来的,也不是靠老师批出来的,而是写出来的。”有了好的方法,不去练习实践也是没有用的。如对于以“纸”为话题的话题作文,我就让学生自行从视觉、听觉、味觉、触觉入手,把自己熟知的觉得没有思考价值的“纸”作多角度的联想和想象,逐渐由表面的浅层的“无意义、无价值”,发掘出本质的深层的“新的意义和价值”,由浅入深,逐层推进,使学生学会感知事物,进而精炼为有意蕴的文章的方法。通过对“纸”的多角度联想和想象,学生的头脑中对感知事物的方法会有一定的感悟,他们一定有了用这种方法感知一下其它事物的冲动。接着让学生用同样的方法来感知一下另一个我们再也熟悉不过的东西――“水”。通过这样一个迁移训练,学生的方法意识就会在头脑中初步建立起来,很多一些原来“没什么好写的”、“无话可说”、“不会组织造句”、“不知从哪里说起”的学生,或许就会因为会思考,或者说会有效调动自己的思维而变为“有可写的”、“有话可说”、“会组织句子”、“知道从哪里说起”了;那些原来不关注日常生活所见所闻的学生也许会有意识地去关注生活了。解决问题不从根源入手就会走很多弯路。然后让学生自己探求得出:走近他人与自我,多角度地感知人物的独特风采;走进校园,全身心地感知校园的丰富多彩;走进家庭,感知家庭的喜怒哀乐;走进社会,感知社会的日新月异。在此基础上,我还对学生作进一步的引导。如感知时要用心感受,要静心凝神,这样才可以感受到自然极细微又极重要的特征;感知时可以边感知边展开联想和想象;感知时要倾注自己的情感、态度,把自己融进去,把主观的内心与客观的外物协调、统一起来。

二、先写求知得。感知是内化的吸收,是对自然与社会生活认识、发现、理解的过程,是学生感知世界逐渐丰富、自我精神逐渐提升的过程。写作是外化的表达,是学生将自己对自然与社会的感知抒写出来的过程,是自我感知与他人、外部世界的交流、对话。因此,让学生将上述原本模糊的、残缺的、纷乱无绪的感知明晰化、系统化,将原发的、粗糙的感知外化为优美的语言与结构,呈现为一种思想、文化。但必须注意以下几点:首先是自己要表达的,而不是他人要自己表达的;第二表达的是自己的而不是他人的感知;第三表达的是发自内心的,而不是为了功利目的的假话、空话、套话。之所以强调真实表达,是因为写作“立诚最为贵”,一个人在表达的时候,想说什么就说什么,这才能真正培养出健全的人格。而且只有在诚实表达的基础上,才会使别人正确地理解自己,从而使自己与外部世界达成一种和谐和沟通。不管是审题、立意,还是选材、布局都能任其想象的翅膀在蓝天上飞翔,真正做到我手写我口,这是先入与先写的关键所在。

三、后导使悟得。我所说的“后导”的“导”是以学生讨论、自辨、评析为主,在教师的适时点拨下,按预定的教学目的,分别予以指导和修正的过程,是对已完成的“作品”进行修正和评估的过程。学生仍然是“评”和“改”的主体。教师只可适时予以补点、点拨、指正,导其完成预定的训练目的。如有个学生写《水的畅想》。开头是这样写的:“一滴水在众人看起来是微不足道的,它宛如人们迈出的一步,可能只是一段很短的距离,可能只是一个很小的举动。有的人因为勇敢地迈出这一步,成就了一生的辉煌;有的人却因为犹豫于跨出这一步,造成了一生的遗憾。一步,成就一生;一步,改变一生。”结尾是:“沙漠不会因风吹散了一粒沙而失去浩渺;洪流不会因日晒蒸干了一滴水而消散波涛;春天不会因一朵花的凋谢而不再芬芳四溢。”这两段话词语优美很有文采,但在语言的衔接方面是有欠缺的,通过我的补点、点拨、指正,此学生受到很大的启发,也从中学到怎样才能写出一片文质优美的作文。由于学生有了一个探索的过程,那些受肯定的学生会有一种丰收的愉悦,那些曾百思不得其解的学生,经点拨,又会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欣喜。这种方法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做到变导为学。

以改变为话题的作文范文2

【关键词】中职语文;观念;趣味性;多媒体

在中职学校,语文课是学生学习各类专业课的基础课,学好语文,不仅有利于他们掌握职业技能,还能帮助他们形成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职业素质,这对学生将来的工作和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中职学校在加强学生的专业技能训练的同时,必须加强语文教学,为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奠定基础。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如何提高中职语文课堂教学效益。

一、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优化新型师生关系

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这揭示了现代课堂教学的本质和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角色定位。为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把过去“控制者”的角色转变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的角色上来,转变过去“一讲到底”的陈旧模式,想方设法与学生交往,优化师生关系,努力让学生与教师互动起来,激活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积极的参与意识,让课堂焕发出生机,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传道、授业、解惑”,而且要教会学生思考。随者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学生获取知识的手段和渠道越来越多,教师应该不断充电,更新自身知识结构,力求广博精深。同时,教师还应该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沟通学生新旧知识和各种知识之间的联系,创新教学方式方法,引导学生思考,避免无效的重复教学,这样,无疑会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使他们爱上语文。这样就可以变学生“要我学”为“我要学”了。

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指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有浓厚的兴趣,主动自觉地进行学习内容的探索。学生的积极性高,学习效果就好。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方法很多,开端引趣就是其中的一种,教师根据教学的内容精心设计导人,一开始就把兴趣勾起来,营造情境,用与课文内容相关的故事、谜语、诗歌、格言、小品等生活趣事导人,突出了趣味性,增加课堂教学的文学,生活氛围。还可以借助录音、录像、课件制作等多媒体教学,教师用生动的语音和音乐、绘画等手段渲染气氛,创设情境,营造欢乐的、愉快的、轻松的教学氛围,给语文教学带来新的活力,化单纯的语言文字教学为声、像、图教学,在更加生动、直观的知识传授中,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各种活动,合理设计课堂作业,培养学生探究意识,创新精神,如:学习朱自清先生的《绿》,要求学生写出带“绿”的成语。描写“绿”的句子,比赛看哪位学生写得多,写得好,学生开动脑筋,积极性高涨。也可以根据课文中的成语搞成语接龙或写出相近相反的词语,日积月累,效果良好,作业不再是负担,而是乐趣、是创造。还比如,学习了老舍的《我的母亲》,在班里组织以“感恩母亲”为话题的演讲比赛,净化学生的灵魂,提高学生的思想境界。也可以搞诗歌朗诵会,排演课本剧,还可根据课文精心选择话题开展辩论、讨论会,作文也可采用自批、互批的方法,让每个学生都参与进来,通过活动,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锻炼了写作能力、表达能力及逻辑思辩能力,陶冶学生的情操,一举多得。

三、注重提升学生的信心

中职学生在初中时学业成绩处于学习群体的中下游,长期得不到来自教师的真切关注,处于被忽略、被否定的境遇中,学习的信心受到严重挫伤,提不起学习兴趣。另外,社会上存在对中职学生的偏见,认为中职学生不如普通高中学生,认为他们是考不上大学才来上中专技校的,以后一定不如正牌大学生。因此,中职学生大多是带着“学习失败者”的心理阴影跨进职校大门的。所以我们不能给他们打上低人一等的标签,而要鼓励他们通过自身努力成为令全社会为之骄傲的人。现在有许多企业宁可要中专技校的学生也不要大学生,这是社会分工的需要,让学生选择一条适合自己的路,会让社会更加进步。

四、采用丰富多彩的教学方法

课堂是一个培养学生能力的重要场所,语文教师不能仅满足于传授具体的知识,而应该尽量揭示知识背后所凝结的历史、观点、方法、精神,特别是其中的人文内容和创新精神。教学的最终目的不是教师会教,而是学生会学。为此,要想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必须巧用教学方法。我在语文课教学中适时使用朗读法、启发法、讨论法、自主合作探究法、多媒体辅助等教学方法,以启发学生独立思考,促使学生乐学、会学,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教师还可以采用其他方法辅助教学,例如,设计不完全或无结果问题式情景,使学生积极思考;推迟判断,让课堂留有余地,给学生以足够的时间进行思考;帮助学生学会从不同的角度认识、分析和解决问题,而不墨守成规;根据学生的特点与兴趣,组织学生参与实践活动,来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及各种现代化语文素养。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电教媒体的恰当运用,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五、增加语文课堂的开放性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应当增加语文课堂的开放性,拓宽学生的学习视野。语文课本只是有限的书本知识,是一个范本,是师生探讨和学习的基本内容,而非学习的全部内容,语文的学习应当放在一个更广阔的语言背景下进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注重学生课外知识的积累,经常让学生欣赏课本以外的优美文章,让学生自由选择,自由发言,并让学生写下自己的感想,整理成本,甚至形成自己的网络文学,学生在获得成就感的同时又爱上了语文,提高了语文素养。学生是朋友,不是对手;学养是气度,不是架势。我们可以大胆尝试,把课堂时间留给学生去阅读、去思考、去创造。

六、强化应用写作,培养从业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