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的歌声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永远的歌声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永远的歌声范文1

滴水之恩,涌泉相报。老师的确是每个人都无法忘记;每个人的启蒙老师一定是一生中最容易忘记,但又不能忘记的一个重要人物。这,就是我从《永远的歌声》这篇课文中理解的。也许,每个启蒙老师都会把自己的学生忘记,但,学生决不会忘记对自己有恩情的老师。

《永远的歌声》这篇课文写了:作者与小伙伴冒险上山为生病的老师采药。作者明明知道东山有狼,却冒着生命危险为老师上山采药。后来,作者与小伙伴被一只老狼跟踪。读到这里,我想:如果,作者和小伙伴老狼扑上去给吃掉的话,那怎么办?为什么作者和小伙伴要冒这么大的生命危险去给生病的老师采药?如果作者和小伙伴牺牲了,那不是亏得更大吗?……一连串的问题出现在我的脑袋里,后来老师讲“作者为了让老师把病治好,不惜一切代价去东山为老师采烟袋锅花。”原来是这样,作者想让老师能够把病治好才会冒着这么大的危险去采药。

我想:我自己的启蒙老师对我也很好 !我的启蒙老师姓何,是个漂亮、可爱、温柔、幽默的女老师,我认识她是在我在南昌的系马桩幼儿园。因为工作原因,爸爸被调到南昌,而刚上几个月的幼儿园的我与刚刚辞职在家的妈妈也和爸爸一起去了南昌。

到了新幼儿园,我对一切都很陌生。然而,带我的那个老师——何老师看出了我的心理状态。于是何老师就走到我的身旁,轻轻的对我说:“杨俊娅小朋友,你对这里肯定还不熟悉,何老师带你到处转转吧!”听到这句话,我心里安定多了。跟着何老师到处玩。后来我对幼儿园熟悉多了,老师们也很喜欢我,我特别高兴!

永远的歌声范文2

每当听到《相逢是首歌》,总是想起自己的日本之行。老爷爷、老奶奶还有雅代姐姐。“相逢是首歌,歌声是你和我……”旋律在耳边久久回荡……

来到日本后,这里的一草一木都拨动着我的心弦,感觉在这遇到的每一个人,看到的一草一木都是缘分,来到日本后的第二天,我们去了和歌山县的学校。

来到学校后便进行一对一的交流,跟我交流的那个姐姐叫雅代,梳着马尾辫,眼睛很大。穿着黑白相间的校服――想起一个词“清纯”。

雅代姐姐说的英语我听不懂,我说的英语姐姐也听不懂,交流起来有一定难度,最后我们把各自的问题用英语写在纸上。本想问姐姐喜不喜欢看《名侦探柯南》,可是又不知用英语怎么写,最后还是用汉语写了“柯南”二字,姐姐看到后显得非常兴奋,激动地说:“Oh,I know,I know!”看得出雅代姐姐也很喜欢柯南。还问她一天上几节课,边说边写还带比画,总算让她明白了。我们还讨论了体育明星,流行歌手,雅代姐姐说她知道姚明,我说我知道小栗旬。

将要离开学校的时候,伤感汹涌而至,“相逢是首歌,歌声是你和我。”短短的一天,足以回味一生。

第二乐章:《一起开始的旅程》

到日本之后的第三天,去了当地居民家做客。接待我的是一对老夫妇,在老爷爷和老奶奶家住的那天晚上,明明是在异国他乡,却有种家的感觉,那晚的月亮,很圆。

老爷爷和老奶奶是开车来接的我,到家放下行李,我们便去了料理店,日本料理总是做得很精致,放在竹叶上的生鱼片,小铁锅中的豆腐,杯中的布丁。吃饭的时候,爷爷竟然用汉语问我:“好吃吗?”我特别惊讶,连忙回答:“好吃,好吃!”爷爷慈祥地笑了,我仿佛看到自己的爷爷。

吃完饭,我们驱车去了超市。日本的物价很高,有好多东西我都是拿起来看看又放回去,不想让他们花很多钱。没想到,到最后交款的时候,购物筐竟然是满满的,原来老爷爷在前面领着我逛,老奶奶在后面跟着,凡是我拿过的东西,老奶奶都把它放进了购物筐。

回家后,老爷爷主动问我要不要给家里打电话――还送我一幅字画和一个相框。那晚躺在榻榻米上,有种家的感觉,想起一首歌,名字叫《一起开始的旅程》:

忽然想到一起开始的旅程

这几个字有种温暖的气氛

如果用来形容我们

是不是很巧妙传神

从没想过事情会这样发生

原本陌生的人闯进了人生

从此生命中多出你们

也多出无限可能一起做伴

一起游玩

一起分享――

第三乐章:《夏天的回忆》

七天,转眼到了,坐上飞机,回到中国。

虽然只有短短七天,可是我对他们的感谢,对他们的爱,远远不止七天,日本老人对我的照顾,让身处日本的我心中却有种家的感觉:和雅代姐姐的交流,这段跨国友情,让我感到温馨。

我给爷爷奶奶寄了封信,表达了对他们的感谢。小小的信封,飞过日本海,它承载了我的感谢与爱。

不是有这么一句歌词么:“夏天的回忆不是最后的记忆,我相信我们还会再见的……”

永远的歌声范文3

关键词:隔声屏障;设计;园林应用

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641(2013)03-0000-00

收稿日期:2012-07-18

修回日期:2013-04-28

Abstract::With the urban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all kinds of noise pollution are more and more serious. Sound insulation screen is a kind of media tools which can reduce negative impact on human body. As the increasing access to landscape development, understanding and definition of sound insulation screen have been gathered more discussion and research. This paper discuss a point of view that use new thinking and mode to make its functions and characteristics deepen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acoustic landscape. Therefore, sound insulation screen can drive us to a more comfortable and healthful life.

Key words: Sound barrie;Design ;Landscape application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人们的生活质量越来越高,但各种污染也随之而来,其中,噪音污染的危害也变得越来越严重。现今用地资源紧张,城市老城区中的道路景观已不能更改,住宅区建筑早已成熟。因此,须运用不同的手段与方式,多种方法相结合,在道路景观中营造隔声“屏障”,达到显著的降噪效果。在营建中若结合园林景观的设计手法,隔声“屏障”的功能效应会显著加强,更好地为人居环境服务[1]。

1 隔声“屏障”的定义

就基本理论而言,隔声屏障是一个隔声设施,为了阻挡声源直达接收者,在声源和接收者之间插入一个设施,使声波传播有显著的附加衰减,从而减弱对接收者所处的一定区域内的噪声影响[2]。

就延伸推广而言,隔声屏障是保持声景观平衡的一种媒介工具,通过不同的元素、手段、方式调节对人身心健康发展不利的声效环境,从而使声景观保持有利于人类身心发展的动态平衡[3]。

2 隔声“屏障”的特性

抗干扰性:隔声屏障的创设目的是为了削弱空间环境中对人类有负面影响的声音,还原空间原有的声音,消除外来主导声音对空间环境的不良影响,使声音杂质得到过滤与削减,从而降低外环境声效对观感者的干扰。

可接近性:现今,隔声屏障已从原有的模式形态中解放出来,随着隔声屏障运用手段与方式的变化,这些功能性设施不再只是一种标识形体,而是融入到园林景观中,与各个年龄阶段的人产生交流互动,变得可触、可视、可探。

亲和舒适性:隔声屏障设计形式虽多种多样,富有创新性,但功能与审美效用都是人们熟悉和需要的,通过人性化考虑,营造出可舒展身心的健康环境。例如水景墙、立体花墙、山石植物等,都是非常常见而实用的生活景观。

积极向上的艺术性:随着景观设计的发展与进步,隔声措施的表现形式已经有了质的变化,形态、色彩、质感、肌理等不同方面都融糅了艺术的气息与特质。更具有美感,使观感者在更人性化的景观设施中提升自身对现代景观的审美观赏能力。

3 隔声“屏障”在园林中的应用与特质

在日常人工声景环境中,对于生活声(谈话声、游乐场机械声、公园广播或背景音乐声、手机铃声等),交通声(汽车声、摩托车声、船只汽笛声等),施工声(房屋装修声、搅拌机声等),隔声景观常采用隔音墙体、隔音板、路面交通隔声屏障作为具体直接的隔声措施,这类隔声“屏障”主要通过遮挡源声音的传播和直接吸收声音来取得隔声效果。如在交通路面上,主要考虑屏障的形式尺度与建筑物的比例关系相协调,运用声学传播原理,在尽量保持与建筑物之间有足够空间的前提下,营造适宜的屏障高度,直接达到削减交通噪声的效果,减小对居民生活的影响。同时保证相邻建筑有足够的日照光度,减少居民的压抑感。此外,在形态上隔声屏障注重将轻型透明材质(如玻璃)嵌入隔音构件中,通过阳光照射,形成不同的阴影区域,营造出相对丰富多彩的视觉景观效果,减弱因垂直厚重、单一乏味而使视觉心理产生的遮蔽隔离感(图1、2)。建于迈阿密国际机场北部边界的由玛莎・施瓦茨设计的长约1.6 km的吸音墙[4](图3)正是色彩丰富而有趣味性的代表。

在自然的声环境中,对于动物声(鸟鸣声、狗叫声、猫叫声、虫鸣声、蝉鸣声)、植物声(树叶声,风吹草声、落叶声)、水声(喷泉声、瀑布声、溪流声)、自然现象声(风声、雨声、雷声),隔声“屏障”的应用就有了新的特点――物尽其用。在听觉皮层调频声音方向选择性形成的机制研究中,大脑的听觉信息传递通路包括初级听觉皮层在内的一些功能核团的神经细胞表现出对声音频率变化(调频)方向的强选择性。这与视觉中枢中视觉神经细胞对物体移动方向的偏好性相类似。人们一直在探索一些特殊的神经机制促使大脑感觉细胞表征这些外界信息的方向特征,进而来高效地编码和处理外界感觉信息。根据这种理论的信息反馈,在《神经科学杂志》上,博士研究生叶昌泉对大鼠初级听皮层在体膜片钳电生理研究揭示了初级听皮层的调频方向会选择性地建立多重突触机制。其中包括:声音激活的兴奋性突触所输入的时间具有延迟效应,效应在声音频率象限上有规律地变化;兴奋性和抑制性输入的感受也在声音频段上有差异性地分布,即不同频段声音差异性地激活抑制性和兴奋性输入[5]。这项研究直接验证了存在已久的感觉神经元方向性特征建立的通用突触机制模型,也为了解大脑感觉处理信息的工作机制提供了实验基础。

由此说明,人感知外界环境声效具有选择性,当环境中出现了趋向有利于人身心健康的声效时,就容易激活人对这种声音的兴奋性,获取与感知这种声效所反馈的信息,从而抑制对其它声音的选取与感知。我们知道大自然的声音是多姿百变的,人类获知自然声常常能感到抒怀自娱。利用自然界的声音,通过运用园林要素等媒介工具,在环境中加入或适当放大相关声音的环境效应,就能从推广意义上更好地发挥隔声“屏障”的效力,在“无形”中实现隔声效果。例如加入人工水景,如山水瀑布(图4)、喷泉、带有壁泉的格栅墙壁等,人工引入水声音效后,轻风吹拂的声音和潺潺的流水声交织在一起,使人产生悦耳的听觉感受,从而自然地引导人的听觉感知,阻隔人对其他声效信息的感知与获取。西雅图市中心先锋历史广场上最吸引人的地方是瀑布。水流激荡在高低错落的石头上,以此减弱人们对城市其他声音的信息感知,五角场下沉广场位于五条道路的交叉处,广场利用喷泉环绕,在很大程度上减弱了上方嘈杂的交通声。相同的原理,在环境中模拟雀鸟虫鸣的自然声效或营造丰富的植物林带也是营造声音屏障的一种方式与途径。如颐和园逐级跌落的流泉“玉琴峡”附近便栽植大片竹丛,风动竹簧,其声如碎玉,通过植物自身造声和多层次植物隔声达到隔声“屏障”的效用。推而广之,可以通过变换园林要素的多种特质,如色彩、质感、纹理、形式,来丰富与改变“屏障”的式样,从而使“屏障”更好融入空间的景观环境,发挥效力。

4 隔声“屏障”的优化运用与思考

从上述原理得知,隔声“屏障”有多种处理的手段与方式,可以利用人们的 潜在意识引导人有选择性地提取与感知听觉信息,利用这种特点,隔声“屏障”应用还可以延伸出另外一些新的手段与方式:

借声:可借鉴中国古典园林,将风声、橹声、渔唱作为新的景观音融入不同的景观环境中,通过加大这些富有韵味的特征声音,引导听觉转移。

地形与自然景物的综合运用:通过结合下沉等不同类型的地形与各种自然声,对各种声音进行综合考虑与运用,达到立体化隔音、美化声景观的效果。如法国拉维莱特公园的“竹园”设置在原地面以下5 m处,既为竹子生长创造了适宜的环境,同时又能利用地形大大削弱外界环境的喧闹声对园内空间的影响(图5)。

5 结语

隔声“屏障”的推广应用须更进一步地考虑科学的声学设计、结构设计和景观设计。未来发展与提升将是一种必然。现今社会的不断发展,科学技术的不断提高,结合园林景观设计理念进行提升,隔声“屏障”的发展一定会有更良好的前景。

参考文献:

[1]韩运强.噪声治理工程―声屏障设计[J].城市交通工程,2003(4):12-13.

[2]吴硕贤.建筑声学设计原理[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60-78.

[3]刘滨谊,陈丹.论声景类型及其规划设计手法[J].风景园林.2009(1):96-99.

[4](美)梅尔著.王晓俊,钱筠译.玛莎・施瓦茨:超越平凡[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3.

[5]叶昌泉.听觉皮层的调频声音方向选择性的突触机制[J].The Journal of Neuroscience.2010,30(5):1861-1868.

作者简介:

谢旭(1975- ),男,汕头人

永远的歌声范文4

炉霍县位于四川省甘孜州,历来都是去藏抵青之要衢,是我国的交通要地。1983年,谭晓琴出生在炉霍县斯木乡若海村的一个普通农家里,谭晓琴的父亲是当地的退休医生,晓琴从小就受到父亲的影响,立志做一名服务乡里的医生。聪明好学的她很快实现了自己的愿望,2004年6月,谭晓琴从中国人民第三军医大学临床医学专业毕业,本可留在大城市工作的她却做出了让所有人都吃惊的决定:回到家乡。

通过公开招考,谭晓琴成为了炉霍县斯木乡中心卫生院的一名医生。最初几年里,谭晓琴的工作并不顺利,斯木乡位于西部偏远地区,人们的常识并不多,加上谭晓琴年纪轻,很容易就遭到了老乡们的怀疑,这个从大城市里回来的医生,真的能有那么大的本事?

“有个很小的事例,医生在接诊时戴口罩本是卫生之举,但在老百姓眼里,会觉得这是看不起他们,嫌弃他们的表现。”每每遇到类似的情况,谭晓琴总是不厌其烦地为乡亲们解释,很多时候,乡亲们仍旧无法接受这种行为,进而排斥她的治疗。

为了让乡亲们放心来医院就诊,谭晓琴向卫生院提出建议:下乡进行卫生宣传,同时,为行动不便的患者进行上门会诊。慢慢地,乡亲们的许多旧观念有了改变,开始从心里接受谭晓琴这个“小门巴”了。

平时,谭晓琴和她的同事们不仅要为本乡11个村两千多户农牧民提供服务,还要为周边村甚至外乡慕名而来的病人看诊。谭晓琴的病人很多,他们中的很多都记得谭医生对自己的帮助。

几年以前,谭晓琴接诊了一位19岁的病人,谁知他出院回家调养时,因为不注意护理,生了严重的褥疮。谭晓琴得知后,每天都骑车到二十多公里外的男孩家,为他看病,一直到一个多月后,男孩康复。

独马村有一位叫登洛的村民回忆到,他的侄女曾经因为难产,不得不求助谭医生,谭晓琴二话不说,背起医疗箱,就来到了产妇所在的牛棚。但是,由于生产过程中胎盘并没有完全剥离,产妇出现了生命危险,需要立即送往医院。一路上,谭晓琴用手托着吊瓶,充当起输液架,直到产妇被送到县医院,得知母女平安的消息,谭晓琴悄悄地离开了医院。

乡亲们都说“吃了谭医生开的药,病好得非常快”。一传十,十传百,找她看病的人越来越多。

如今,不少患者都会奔着谭晓琴到卫生院就诊,卫生院门诊经谭晓琴开处方的患者比例高达85%。谭晓琴从乡亲们眼中的“小门巴”变成了“好门巴”。

只愿做一缕阳光

山清水秀的斯木乡没能留住大部分医生。多年来,因为心里落差而选择离开的医生不下20人。

20岁到30岁,可以说是一个人人生中最具青春活力的10年,谭晓琴自21岁起,便选择了坚守斯木乡卫生院,如今,她已经32岁。若说有什么区别,那便是,现在的谭晓琴除了是一名医生,还拥有了另外一个身份:患者。

2010年,年仅27岁的谭晓琴被确诊为肺癌。2010年4月12日,是谭晓琴生命发生转折的日子。当天凌晨两点,谭晓琴接到病人家属的求助,一名产妇难产,情况十分紧急。谭晓琴二话不说,立刻带上医疗器械,从乡卫生院赶了过去。

严寒的夜晚,高原上的风呼呼地吹着,产妇的父母为了避免女儿受寒,在帐篷内放上了炭火盆,密封性极好的帐篷中烧着火,让人喘不过气。谭晓琴为了防止产妇中毒,将炭火放了出去。产妇的家人却因为缺乏常识,担心产妇着凉,趁着谭晓琴不注意,将火盆悄悄拿了回来。

两小时以后,婴儿呱呱落地,产妇也脱离了危险,高度紧张的谭晓琴不禁松了一口气,一阵眩晕感袭来,谭晓琴这才发现被藏在角落里的火盆,来不及和家属讲解,她连忙将火盆移走,同时叫醒了产妇,让家属将孩子抱出帐篷。做完这一切,谭晓琴晕倒在帐篷外。

这时,产妇的家属以为谭晓琴只是过度劳累,并未将她送往医院,而是将其送入了另外一顶帐篷中休息。直到五六个小时以后,谭晓琴才慢慢苏醒过来。

尽管身为退休医生的父亲在谭晓琴回家后及时为她做了针灸治疗,但从此,谭晓琴的身体免疫力急剧下降,常常感冒咳嗽。

这年12月,年仅27岁的她被专家确诊为“右肺大细胞肺癌”。家里人怕谭晓琴接受不了,一直对她隐瞒病情,医生护士也从来不在她床边谈论。家人还偷偷把药从胶囊里抠出来重新放到没有标签的空瓶子里。可是,不久后,谭晓琴还是知道了自己的病情。

“我自己也是医生,知道病情的严重性。”谭晓琴在得知自己“患癌”后,心情十分低落,但很快,她就从这种悲伤的情绪中走了出来,“继续低落下去,对家人也不好,心想,为什么别人能生病,我就不能生病呢?”

在家休息半年后,谭晓琴坚持回到了工作岗位,“不想这样就放弃这个职业,不甘心,想再帮助帮助患者。”谭晓琴的爸爸妈妈并不放心她继续工作,但又不忍心打破女儿的梦想,只好辛苦自己,天天陪在谭晓琴身边,成为了她的贴身“保镖”。

现在的谭晓琴始终带着笑容,很难看出她已患病4年,每当父母察觉到她的异样时,她总会说:“我就是医生,知道情况,没得大事。”为了不让父母操心,她坚持每天步行3公里,从家到卫生院,尽可能地锻炼自己的身体。

考虑到谭晓琴的病情,不让她过度劳累,同事们处处关心她,帮她完成力所能及的工作。去年春节假期,谭晓琴考虑到同事们的家大多都在外地,她便找到院长,要求值班。可是单位领导怕她的病情加重,拒绝了这个请求。谭晓琴就在家中接诊,让患者们拿着处方单去卫生院交给同事处理。

谭晓琴用生命和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工作和生活中,让人生更宽广,她觉得只有这样才没有浪费时间,生命才会更加精彩。

坚守行医梦

患病以来,谭晓琴就奔波于省城与斯木乡之间,治疗与化疗不仅让谭晓琴的容颜发生了变化,也花光了谭家的所有积蓄。即便如此,谭晓琴从来没有收过一份家属塞给她的“红包”。谭晓琴患病却仍旧坚持工作的事迹,经过四川卫视、《四川日报》等媒体报道后,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很多爱心人士都纷纷想要为她捐款。谭晓琴一一谢绝,对于有些实在没有办法拒绝的捐款,她都仔细收集起来,将其存进一张从未使用的银行卡中,她希望有一天,能将这笔钱用在更加需要的地方。

当谭晓琴患病的消息传开后,善良的乡亲们担心她的病情,自发组织转塔,从早到晚为她祈福。谭晓琴在感动的同时,更加坚定了自己做一个乡村医生的信念。

乡村卫生院的条件差,辅助设备与药品都跟不上,谭晓琴便总在身上携带一个笔记本,上面记着患者的联系电话、姓名和病症,这是她行医十几年来的一个习惯。“这边很多药品难以买到,有时去成都治病时就会跟医院说,在那边给患者带点药品回来,也方便追问他们的病情。”

谭晓琴认为,作为一名基层医生,自己是幸运的,因为患病,她所做的工作被大家称赞认可。但在甘孜藏区高海拔及各种恶劣环境中,仍然有很多默默在医疗第一线工作和奉献的医务人员,他们很多人都付出得比自己多,他们的奉献精神一样需要得到大家的认可。

谭晓琴用生命坚守着自己从小到大的行医梦,她的心愿就是趁着自己身体还撑得住,为父老乡亲们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就希望这里的环境能够好一些,医疗条件能够得到改善,让老乡小病不出乡大病不出县。”谭晓琴说。

永远的歌声范文5

【关键词】:甘肃;中草药;开发利用;历史

【中图分类号】R28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517(2010)06-153-2

我国对中医药资源开发利用源远流长,先秦时期的诗歌总集《诗经》,战国时期《楚辞》中记录药用植物的形态、生镜、采收、栽种性味功用,反映了当时的民间药用习俗和认识水平。自我国第一部本草专著“神农本草经”后,历代政府重视中草药的发掘与整理工作,通过医药学家汇集、增补和完善,逐步形成了一套独特的理论体系,出现了举世闻名的《本草纲目》等不朽的巨著,历代相承,日渐繁富。这是我国劳动人民认识、发掘和利用中药资源防病治病实践经验的真实写照,浩瀚的文献反映了我国文化遗产组成部分中医药的博大与精深。本文追溯甘肃中草药的沿用历史,叙述甘肃省中药资源开发过程。

1甘肃中草药资源的发掘与整理

1.1本草、方书收载成书于战国时至西汉初年的《山海经》为已知最早记载甘肃物产的典籍,在西山经十余处记录了甘肃分布的动物,植物及矿物约20余种。

在本草史上魏《吴普本草》首次记载中药的较确切产地(区),其中甘肃地产有48种,有大黄、肉丛容,紫参、当归、徐长卿、石硫黄等为首次收录。南北朝《本草经集注》和《名医别录》分别收甘产药材20种和38种,其中属首次的记录35种,即甘草、黄芪、独活、狼毒、麦冬、白芍、升麻、葛根、秦椒、鹤虱、款冬花、牛黄、麝香、雄黄、雌黄、丹砂、消石、扁青(空青)、石硫青、琥珀等。

唐代《新修本草》、《本草拾遗》及《千金翼方》分别收载地产中药25种、8种和34种,其中首次收录31种,即川芎、白附子、泽泻、莱菔子、秦艽、黄芩、藁本、防风、甘松香、防葵、荆子、枫柳皮、扁蓄、鹿角、鹿角胶、鹿茸、秦龟、石膏、方解石、芒硝等。五代《蜀本草》共收甘产药材11种,其中牛扁、黄连、草苁蓉、底野迦和沙糖为甘肃的首次收录。

宋代《图经本草》、《本草衍义》、《开宝本草》、《绍兴本草》及《宝庆本草折》分别收载地产中药65种、11种、6种、7种和35种,其中新增收录的有48种,即枸杞,地骨皮、乌头、草乌、白乳草、谷精草、木贼、五味子、酸枣仁、莨菪子、枳实、郁李仁、蒺藜子、秦皮、石南、蔓荆实、赤柽木、苦芥子、红花、蒲黄、香蒲、荆芥(假苏)、黄芦草、马肠根、羚羊角、石龙子、牦牛黄、野驼脂、钟乳石、水银、凝水石、蓬砂。特别一提的是《图经本草》为我国现有图谱记载药材的最早专著,书中明确记录来自甘肃65种药材,其中34种药材附37图来自甘肃(个别药材附两个产地),是古本草收载甘肃地产最多的本草,宋时甘肃约有85种中药资源已发掘,在国内形成商品流通使用。

明代《本草纲目》、《本草蒙筌》及《本草品汇精要》分别收甘肃地产药材36种、23种和30种。新增产于甘肃的药材品种并不多,仅见锁阳、野马,水芪(黄芪类)等数种。清代《本草崇原》、《本草述钩元》、《本经缝原》、《本草纲目拾遗》等分别收录甘肃药材15种、11种、6种和5种。新增产于甘肃的药材更少,仅见延寿果(蕨麻)、四味果等数种。

需要说明的是,中药资源的开发应用往往早于文字记载,例如锁阳早在元代已发掘药用,迟至明《本草纲目》才有出州肃州(今甘肃酒泉)的记载。

1.2清代地方志、地方性文献收载清初国泰民安,著书立志,珍贵的史料记录了先贤们应用中草药治病救人的智慧。清代是甘肃地方中草药资源开发较丰富的时代,许多地方性的民间民族药被挖掘利用。对康熙、乾隆、顺治、光绪年间编纂了甘肃省40余部州(县)志所载中药进行统计,从中了解甘肃地产药材开发应用历史。

清代康熙、乾隆年间州(县)志首载的植物药有山药、天花粉、土芎、土黄芪、土茜、土茯苓、乌药、王瓜、白龙须、泡参、龙胆草、贝母、巴戟天、两头尖、尾参、知母、草参、贯众、胡莲、断肠草、风眼草、红娘子、草麻子、莳萝、哈蜜麻、巨胜、葵子、黑黄豆、红蓼、马兰(马蔺)、透骨草、狼巴草、鹿跑草(蕨麻)、紫花地丁、景天、翻白草、血藤、青黛、海金沙、猪苓等158种。动物类药有五灵脂、牛胆、地龙、青羊胆、夜明砂、刺猬、野狐胆、酥油、斑蝥等18种。矿物类药有石灰、石燕、云母石、密陀僧、龙骨等10种。

清顺治年间州(县)志地产药材有酒杯藤、迷迭、阿魏、阿芙蓉、彼子、榧实。首载于清道光年间编等的州(县)志有水蓼、地芦子、蜀葵。首载于清光绪年间州(县)志的地产药材有月季花、玫瑰花、马鞭草、金佛草、侧柏叶、鹦哥抱蛋;动物有土鳖子、水蛭、望用砂、蛇蜕、雪蛆、蛤蚧;矿物有无名异、石燕子。

1.3民国地方志、地方性文献收载民国年间州(县)志的首载植物药有无花果、木角豆、石榴皮、胡秃子、荚迷、银杏仁、营实、悬钩子、橡斗子、官桂、冬青皮、木槿皮、揪皮、槲树皮、椿皮、紫荆皮、樗白皮、白皮、天木蓼、郁金香、白檀香、苏方木、石泽兰、接骨木、牡荆叶,败酱,椴花46种。动物药有娃娃鱼、草底板(草鞋虫)。

1.4建国后专业书籍收载建国后的首载植物药材有马尾连、九节菖蒲、伊贝母、桃儿七、银柴胡、肉独活、红景天、草河车、一枝蒿、墓回头、贯叶连翘、石斛、枸骨叶、小叶枇杷、罗布麻、参叶、白苏55种。动物药有水獭肝、蚕砂、乌梢蛇、马宝、桑瞟蛸、海螵蛸、陇马陆、金蝎、鳖甲。矿物有有玄精石、玄明粉、钟乳石、滑石。尚有应用冬虫夏草的记载。

2甘肃中草药资源的应用与演变

2.1我们对古本草、医书、方志、方书、传记及地理等典籍的考证分析,并对清代部分地方志的整理,认为至清未,甘肃记载的植物,动物和矿物资源在800种左右,其中中药资源约280种(植物药215种、动物32种、矿物23种)。

2.2清康熙、乾隆、顺治、光绪年间编纂了40余部甘肃省州(县)志,为考证和整理甘肃中草药提供了重要的史料,记载了大量的民族民间医药,从中了解甘肃地产药材开发应用历史。经统计,所载中草药201种,绝大部分沿用至今,地方性的民间民族药被挖掘利用,极大的丰富了甘肃中草药资源。

2.3民间药往往具广泛的群众基础,一些功效显著,资源独特的被编成顺口溜、民谣、谚语以及美丽动听的传说,在群众中流传。如“打得满地爬,离不开祖师麻”,这是指瑞香科黄瑞香Daphne giraldii的根皮、茎皮对跌打损伤,风湿等病作用显著,为甘肃特产民间草药,现已开发出新药“祖师麻膏药”、“祖师麻注射液”等产品。“家有鸡冠草,不怕血山倒”,是指蔷薇科二裂委陵菜Potentilla bifurca的变态茎叶呈紫花色,形如鸡冠状,民间称鸡冠草,全草止血凉血。“家有寄马桩,不怕生毒疮”,是指百合科攀援天门冬Asparagus brachyphyllus的块根可清热解毒、排脓生肌,陇东又称“解马桩”等举不胜举。民间民族药在甘肃各地仍然应用,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和临床应用药经验,应该重视研究发掘。

2.4在本省民间民族药中,形成许多具有特色命名的药物,比较普遍的有“七”字药、“风”字药、“土”字药、“血”字药、“参”字药等,这一现象在国内其它省区也普遍存在,近年分别对“七药”、“血药”和“参药”进行了整理。在上述民间民族药中,存在大量的同物异名、同名异物现象,如蛤蚧、郁金香、白檀香、苏方木、巴戟天等,目前甘肃不生产,品种来源需要深入的考证研究。

2.5自古中药有“御药”、“官药”、“草药”、“野药”等区别,当今又有国家与地方标准之分等,这在一定的程度上会限制了民间民族药的充分应用,也会使某些确有奇特疗效的民间、民族药长期被忽视。有道是医者选择药,必以疗效为目的,多掌握和应用民间民族药、地方药材,不仅因开发中药资源增加当地经济收入,从中发掘疗效特殊的新资源。

参考文献

永远的歌声范文6

关键词:景观生态格局;风景园林规划;运用;分析

景观的生态格局指的是生态景观的空间格局,景观生态格局是为了保证人的视觉美感而生,它包括各种景物的搭配风格,各种景物的空间分布,各种景物的色彩搭配等要遵循人的视觉美。

1 景观生态格局分析的几个方面

景观生态格局是按照传统和现代统一结合的方式进行构建,给人的视觉美的享受,对景观生态格局的分析包括很多方面,景观的空间格局、景观的结构组成、景观的设计风格、构成景观的物种等等。景观在时间的慢慢推移中也会发生改变,不同的角度看景观也会有不一样的感受。

1.1景观生态格局的静态分析

景观生态格局的静态分析的方向是从景观的风水,植物和动物的组成上进行分析,对景观的土壤、水质、假山的移动、植物和动物的多样性进行同一时间段的分析,景观生态格局受静态分析的影响不大。

1.2景观生态格局的动态分析

景观生态格局的动态分析的方向主要是对园林内的动物和植物等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景观发生实质性的变化,看园林的风土就可以看出园林艺术在时间的洗礼下改变了面貌。景观生态格局受动态分析的影响比较大。

1.3 模拟景观生态格局分析

模拟景观生态格局分析是运用科学的方法,运用计算机等高科技的工具对园林景观的格局进行同一时间段和不同时间段的模拟,针对模拟的园林的景观生态格局的走势分析景观园林受各种因素的影响下的变化。

2 景观生态格局分析在风景园林规划中的运用

2.1 景观生态格局的分析对于风景园林规划的安全运用

2.1.1景观生态格局对风景园林规划的安全性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景观生态格局是为了控制和保护某种生态的自然形式规划的,风景园林的生态规划对景观随时间的推移而演变和生物动态保护有很重要的作用。景观的演变过程包括园林生态物种的变动、城市的空间规划、城市的水土灾害自然现象的影响和水土流失及风向、风速的变动等等。这些都会给景观的生态安全造成一定的影响。

2.1.2对景观的生态格局进行定期的管理和控制是保证风景园林安全的重要措施。生态园林的安全格局要从地方性气候的特点、植物和动物的生长样貌等安全性方面着手,对景观的生态格局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管理和控制。

2.1.3 景观生态格局的保护还要从生物的多样性的保护方面对风景园林进行保护。为多样性的生态物种提供必要的生存环境和栖息环境,保证多样性物种的成长条件和多样性物种的扩散。

2.1.4 景观生态格局的保护还包括克服管理和控制生态的阻力,静态分析下的阻力是很难克服的,但也是很难造成威胁的。动态的分析下的阻力是比较容易克服的,因其自身的特点。我们要掌握对景观生态格局造成困扰的因素的规律,再对这些阻力进行一一攻克。

2.2景观生态格局的分析对风景园林规划的美观上的运用

2.2.1景观生态格局的美观上的应用也是实现风景园林合理规划的必要条件。首先要对生态园林的自然环境进行有目的的引导,生态园林的自然环境包括好山、好水、好风光,而这些自然环境的本身就存在美感,只要实时的对好山、好水、好风光进行定期的管理就能够保证自然风景的美观了,自然风景的美观是一种超脱的自由美观,所以在不威胁整体美观的情况下尽量不要对其进行改变,山水和风是一种纯天然的景观,我们要保护这种天然美不被世俗的眼光所侵蚀。

2.2.2 生态园林的多样性也是一种美。这是一种和谐的美,山上有花草树木,奇峰怪石,天上有鸟鸣嬉戏,水里有鱼水交欢,地上有泥土的芬芳,这就是多样性物种的生态美,还有数之不尽的绿地原野,各种各样的花、鸟、鱼、虫,都是园林的生态美,都能给人以心旷神怡的感受,园林的生态美要让人流连忘返,我们可以闭上眼睛想象一下:清澈潺潺的细水哗啦啦的流淌,树上各种各样的鸟儿齐欢欢的歌唱,地上的花草混合着泥土的芬芳,美的淋漓尽致。

2.2.3 生态园林的不同的风格美,也是展现景观生态格局的重要的方式。古今中外的园林艺术混杂着各个年代、各个民族的风俗,风格上的迥异造成美的迥异,但是不同风格的美都独具匠心,现今的园林有中国传统的对称美,也有西方参差不齐的层次美,不管哪一种风格的美都能给人以心情愉悦的感觉。

3结语

建设生态风景园林是现代人的共同心声,人们不想去破坏生态的平衡,只能对生态的格局进行管理和控制,风景生态格局和风景园林的建设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参考文献

1 张秋菊,傅伯杰,陈利顶.关于景观格局演变研究的几个问题[J]. 地理

科学,200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