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述职总结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医师述职总结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医师述职总结

医师述职总结范文1

1 、整数加法

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 在加法里,相加的数叫做加数,加得的数叫做和。加数是部分数,和是总数。

【公式】

加数+加数=和

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2 、整数减法

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

在减法里,已知的和叫做被减数,已知的加数叫做减数,未知的加数叫做差。被减数是总数,减数和差分别是部分数。

加法和减法互为逆运算。

3、 整数乘法

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

在乘法里,相同的加数和相同加数的个数都叫做因数。相同加数的和叫做积。

在乘法里,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 1和任何数相乘都的任何数。

【公式】

一个因数× 一个因数 =积

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4 、整数除法

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

在除法里,已知的积叫做被除数,已知的一个因数叫做除数,所求的因数叫做商。

乘法和除法互为逆运算。

在除法里,0不能做除数。因为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所以任何一个数除以0,均得不到一个确定的商。

【公式】

被除数÷除数=商

除数=被除数÷商

被除数=商×除数

二、小数四则运算

1、小数加法

小数加法的意义与整数加法的意义相同。是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

2、小数减法

小数减法的意义与整数减法的意义相同。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

3、小数乘法

小数乘整数的意义和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运算;一个数乘纯小数的意义是求这个数的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是多少。

4、小数除法

小数除法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就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5、乘方

求几个相同因数的积的运算叫做乘方。例如 3 × 3 =32

三、分数四则运算

1. 分数加法

分数加法的意义与整数加法的意义相同。 是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

2. 分数减法

分数减法的意义与整数减法的意义相同。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

3. 分数乘法

分数乘法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运算。

4. 乘积是1的两个数叫做互为倒数。

医师述职总结范文2

数字(也就是数码),是用来记数的符号,通常用国际通用的阿拉伯数字 0~9这十个数字。其他还有中国小写数字,大写数字,罗马数字等等。

数是由数字和数位组成。

1.0的意义:0既可以表示“没有”,也可以作为某些数量的界限。如温度等。0是一个完全有确定意义的数。0是最小的自然数,是一个偶数。00是最小的自然数,是一个偶数。是任何自然数(0除外)的倍数。0不能作除数。

2.自然数:用来表示物体个数的0、1、2、3、4、5、6、7、8、9、10……叫做自然数。简单说就是大于等于零的整数。

3.整数: 自然数都是整数,整数不都是自然数。

4.小数:小数是特殊形式的分数,所有分数都可以表示成小数,小数中的圆点叫做小数点。但是不能说小数就是分数。

5.混小数(带小数):小数的整数部分不为零的小数叫混小数,也叫带小数。

5.纯小数:小数的整数部分为零的小数,叫做纯小数。

7.有限小数:小数的小数部分只有有限个数字的小数(不全为零)叫做有限小数。

8.无限小数:小数的小数部分有无数个数字(不包含全为零)的小数,叫做无限小数。循环小数都是无限小数,无限小数不一定都是循环小数。例如,圆周率π也是无限小数。

9.循环小数:小数部分一个数字或几个数字依次不断地重复出现,这样的小数叫做循环小数。例如:0.333……,1.2470470470……都是循环小数。

10.纯循环小数:循环节从十分位就开始的循环小数,叫做纯循环小数。

11.混循环小数:与纯循环小数有的区别,不是从十分位开始循环的循环小数,叫混循环小数。

12.无限不循环小数:一个小数,从小数部分起到无限位数,没有一个数字或几个数字依次不断的重复出现,这样的小数叫做无限不循环小数。

医师述职总结范文3

关键词:肾输尿管结石 总攻疗法 体外碎石术 化石汤 石淋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3.07.450

【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7-0391-02

尿路结石是临床常见的多发病,分为肾结石、输尿管结石、膀胱结石三种。近年虽然膀胱结石有所减少,但肾和输尿管结石的发病率却越来越高,治疗效果远不能令人满意。我院已有多例因肾结石而行肾切除手术,可见尿路结石对人体的危害性,因此,努力探索结石的治疗方法及治疗手段具有实际临床价值。

1 总攻疗法治疗肾输尿管结石

1.1 病例:30例,其中有26例患者均有发作性腹痛或腰部不疼程度的疼痛,并向或放射,有发作性肉血眼血尿或镜下血尿,腹部相应部位有压痛或肾区有明显叩击痛。有4例体检时发现来诊,所有患者均经B超,或肾、输尿管、膀胱(KUB)平片,或CT,或静脉肾盂造影等检查确诊为泌尿系统结石。30例中男20例,女10例;年龄16-60岁,其中16-30岁10例,31-40岁12例,41-50岁6例,50岁以上2例;肾结石12例,输卵管结石18例;发作时肉眼血尿10例,井镜下血尿12例;尿中白细胞增高者7例。结石直径0.5cm以下12例,0.5-0.9cm18例。单发结石患者12例,多发18例。结石大于1.0cm不作为本组治疗对象。经非手术无效者,应改为冲击波碎石或手术治疗。

1.2 治疗方法:经B超,或肾、输尿管、膀胱(KUB)平片,或CT,或静脉肾盂造影等检查确诊为泌尿系统结石,患有前列腺增生及心脏病的患者避免此法。静脉输液2500ml―3000ml生理盐水,输液稍快,输液开始给予10mg654-2,在输液结束时静脉推注40mg速尿,通过迅速利尿作用,大量的小便带动结石排除体外。

1.3 治疗结果:治愈10例,好转8例(部分结石排除)。无效12例,治愈率为33.3%,总有效率为60%。

2 结果

2.1 未完全排除的20例患者口服中药[1]后再以上述方法排石,中药可口服化石汤:金钱草、海金沙、鸡内金、石韦、滑石、冬葵子、车前子、扁蓄,瞿麦、关木通、枳壳、白芍、甘草。疼痛甚者加延胡索、蒲黄;呕吐甚者加姜半夏、代赭石;大便秘结者加生大黄;腹胀纳差者加神曲、木香、砂仁;尿中带血者加白茅根、小蓟;气虚者加黄芪;发热者加柴胡、银花、;阴虚火旺者加知母、黄柏。每日一剂,水煎分3次温服,10日为一疗程。治疗期间嘱患者多饮水。每日3000ml以上,同时根据身体健康状况适当做跳跃运动。若剧痛难忍者可配合西医解痉止痛(如山莨菪碱、杜冷丁等)。口服中药2个疗程后经B超,或肾、输尿管、膀胱(KUB)平片,或CT检查,结石明显缩小者16例,无效4例。在以总攻疗法排石方法同上。

治疗结果:治愈12例,好转5例。无效3例,治愈率为60%,总有效率为85%。两种方法结合治疗结果:总治愈率:22例(73%),总有效率为27例(90%)。

2.2 体会:肾及输尿管结石是尿路结石中的发病率较高的两种,属中医学“淋证中”的“石淋”范围。本病的发生多与患者平素喜食辛辣肥甘之品,或嗜酒过度,造成湿热,注于下焦,蕴结日久,尿液煎熬为石而成。治疗以清热利湿、通淋化石为主,方中金钱草,海金沙清热利湿、通淋排石,鸡内金化石溶石,石韦、滑石、冬葵子、车前子、扁蓄、瞿麦、关木通利尿通淋;枳壳、白芍、甘草行气缓急,以助排石;诸药合用共奏清热利湿、通淋化石之功。临床根据兼证不同,灵活加药,可收到满意效果。同时配合西医总攻疗法排石,可较快较好的将结石排除体外。

2.3 不良事件发生情况:采用总攻疗法,可能出现结石嵌顿而导致剧烈疼痛,但654-2本身具有解痉止痛作用,故治疗中无明显嵌顿引起剧烈疼痛者。治疗中有1例出现小便不解,考虑654-2作用所致,患者年龄偏大,但经膀胱按摩后顺利解小便,且发现有细小结石排除。

3 讨论

传统的西医治疗尿路结石主要以解痉止痛缓解症状为主,较大的结石可采用手术治疗、经皮肾镜、气压弹道碎石[2]、体外碎石等治疗对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损伤及痛苦,且有导致泌尿路感染及感染加重的可能,临床中有遇到因多次体外碎石而至肾实质严重损伤的病例。单纯中药中医治疗,治疗时间长,效果甚微。总攻疗法中654-2使尿路平滑肌松弛,大量液体输入后,利用速尿利尿作用使大量尿液迅速排出体外,大量尿液将结石一同排出。不能排出患者口服中药后,结石缩小,且中药具有排石之功效,在配合总攻疗法可收到较好疗效。

4 小结

手术治疗、经皮肾镜等治疗,对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损伤及痛苦,以及多次体外碎石对肾实质任有不同程度损伤。一般采用中西医结合可提高治愈率,上述两种方法相结合治疗,对患者无明显痛苦及损伤,且治疗简单,但较大的肾结石(1cm以上)可采用体外碎石术,将结石碎小后配合上述两种方法相结合可收到较好效果。尿路结石的形成和生活环境、生活方式以及饮食习惯等有密切的关系,建议患者多饮水、多运动改善生活习惯及饮食结构等可有效预防尿路结石的发生。

参考文献

医师述职总结范文4

关键词:并置双单线梁;预压方案;观测记录;检测

中图分类号:U445.4 文献标识码:A

1工程概况

当今铁路桥梁梁体施工根据自然地理条件、梁体数量、设计理念等,有梁场集中预制、支架现浇、墩梁式施工、移动模架即造桥机等多种施工方案。在有些特殊地段譬如桥路、桥隧过渡段,需满足线路线间距的变化,桥梁由标准双线过渡为左右单线,从而形成了一种新颖复杂的桥梁结构形式,称之为“并置双单线梁”结构。

(东)莞惠(州)城际铁路东莞水道特大桥GDK8+840~GDK9+736段,总长896m范围内线间距由5.404渐变成7.237,梁部设计为并置双单线简支箱梁,共计31孔62片,具体梁部设计按线间距不同分为如下三种工况(表1)。

表1 梁部设计按线间距不同的三种工况

通过莞惠城际铁路东莞水道特大桥95#墩~惠台31孔并置双单线箱梁的施工,我们创新的采用了新型移动模架一次浇筑的施工工法,结合桥梁结构形式、技术特点和施工要求,在施工过程中解决了多个技术难题,探索出了各个关键技术实现的有效方法,为新型移动模架一次施工城际铁路并置双单线箱梁这一新工法提供了一整套先进、科学的综合技术方案。

对于并置双单线箱梁,每孔梁由左右线两片梁组成,且两片梁间距很近,内侧翼缘板边最小间距10cm,最大间距60cm。若按照传统的移动模架一次现浇单片梁的工法,左右两片梁必须分先后顺序施工,那么在施工完单线一片梁之后,与之并置的另一片梁则由于空间小影响移动模架正常开模而无法施工。所以,必须通过技术攻关,对传统的移动模架设计、施工技术进行改进及创新,发明新型移动模架,使之满足一次同时施工左右线两片梁,从而解决并置双单线梁施工工法这个难题。

2 新型移动模架的预压测试目的

(1)对新型移动模架加载预压是整个安装过程中最关键最重要工作之一,是投入混凝土梁浇筑之前,对机体的承载能力(强度、刚度)、构件连接、模板结构及整机质量、安全效果一次全面检验。

(2)通过预压消除结构非弹性变形,得出荷载-挠度曲线,并检验设计计算结果,调整预拱度,以求得混凝土梁施工的准确参数。

(3)提前发现机体结构及构件加工、安装所存在的问题和隐患,及时调整和整修,防患于未然。

3 预压检测项目及观测点布置

3.1预压检测项目(图1)

图1 预压检测项目

3.2新型移动模架预压观测点布置

⑴主梁预压实验观测点。主梁观测点主要设置在两主梁端部、中部、支点处与三分之一节点处(图2)。

图2 移动模架主梁观测点示意图

⑵横梁及模板预压实验观测点。横梁观测点设置在支点处与外侧模板受力处,模板观测点设置在箱梁底部中间模板连接位置与底模转角处。

4 预压方案及方法

4.1 预压前的准备工作

⑴检查所有普通螺栓和高强螺栓连接是否齐全和牢固。

⑵检查模架主梁内横梁下螺旋顶的顶紧和固定情况。

⑶安装对拉螺杆。

⑷拉紧牛腿下拉杆,限位块限位。

⑸安装翼缘走道板。

⑹模板撑杆间的花篮螺丝揽风安装。

⑺设置挠度测量观测点(同时复检预拱度设置)。

⑻在模架主梁内的横隔板事先设置排水孔(直径60mm)。

⑼设置(加载)水位线,检查砂袋挡水墙的重量(高度)不得超出设计荷载(在梁端处设置挡水墙)。

⑽必须防范水进入液电机体和主梁箱体内。

⑾整理清除杂物,以防落物伤人。

⑿准备足够的砂和袋,以及水源和隔水布、抽水和吊装机械等。

4.2布设挠度测量观测点

按预拱度设置点见表2,即于主梁纵向的横梁处布设测挠点。

表2 移动模架挠度值、预拱度值汇总表

⑴主梁净挠度--在机体自重和混凝土梁的载荷下,计算所得主梁的净变形量。

⑵理论反拱度―混凝土梁张拉后最大反拱度值(梁跨中)mm计,其余布分点按二次抛物线型计算反拱值。

⑶对各主件(主梁、导梁、横梁)节段连接处,涂以红漆,以观测预压后的变形量。

⑷对牛腿及与墩位固连的销梁处设置观测点。

⑸待新型移动模架系统于桥墩跨位上全部组装,观测点设置完成后,即做机体的加载试验。

⑹荷载布置:堆载时根据混凝土箱梁腹板、顶底板和翼板处荷载各不同,应尽量保证新型移动模架系统的受力与实际浇筑混凝土时一致。

⑺试验采用砂袋堆载配合水压的方法逐级加载,直至加至与混凝土等载(可超至5%),切不可盲目超载。

⑻持荷72h。

⑼始终(注意加水)保持(水位线)持荷的稳定。

⑽观测模架各构件、零部件的变形量和沉降量,并做好记录。

⑾观测主梁横梁和模板的挠度变形值,直至变形值稳定,终于加载试验完毕。

⑿做好一切观测记录,并在结构件图上定位标准值。

⒀卸载:达至持荷时限,并各部件、部位变形稳定后,即采取纵横向均匀同步卸载。

⒁确定预拱度:根据现场实际测量挠度值与理论计算挠度值(由模架设计单位提供理论计算数据),对比、确定第一孔的预拱度调整值(浇筑第一孔后再测量实际值,以后浇筑可依据实际值调整)。

⒂汇编整理观测记录和相关资料,为会审、鉴定和验收做好准备,新型移动模架主梁、横梁及模板预压观测结果分别见表3、表4、表5。

表3新型移动模架主梁预压观测记录汇总表

表 4 新型移动模架横梁预压观测记录汇总表

表3.3-5新型移动模架模板预压观测记录汇总表

表5 新型移动模架模板预压观测记录汇总表

5 预压前预拱度(理论)值的布设

(1)主梁净挠度理论值见表2。

(2)混凝土梁预应力钢束张拉产生的反拱值(支点间按抛物线计算),由本桥设计单位提供的相关数据计算而得。

(3)预拱度(理论值)是新型移动模架主梁净挠度(理论)值与混凝土梁张拉反拱值综合计算而得(表2)。

(4)混凝土简支梁第1跨理论预拱度值,依据上述计算值(表2),按其布点。

(5)预拱度的设定,是由操作设于主梁腹内、每榀横梁下的螺旋千斤顶来完成的,设定中,须复核无误后,予以锁定。

6 预拱度调整

(1)通过预压测得实际挠度值,然后与表2中的理论反拱值相计算,则得出预压后的(第一阶段)预拱度值。

(2)按照上述预拱度值,调整模板的预拱度,并据此浇筑第一跨混凝土梁。

(3)浇筑第一跨梁后,则复测模架主梁挠度和混凝土梁底纵预拱度,并据此而作相应调整。

(4)浇筑第二跨梁后,再照上述复测,进一步精确调整到位。

(5)预拱度调整均由调整横梁的螺旋千斤顶来完成,分为“三个阶段”、“四步程序”:①三阶段:安装预调(理论值)―预压后复调(实测值)―制梁(第1、2孔)后终调(施工预拱度值)。②四步程序:松开支于主横梁上的支撑螺杆;调节横梁下的螺旋顶(同时注意横坡的控制),达标后固定之;紧固主梁和横梁上的支撑螺杆(复检外模轮廓尺寸和纵横向平整度后实施或调整);浇筑混凝土梁过程中,须复检微调。

7 试运行及检验

试运行检验是在新型移动模架运行作业,即处于动态下所进行的机体结构、性能、功能和质量安全的检验,突出检验功能和安全性,至关重要。分三阶段进行。

7.1第一阶段:安装就位试运转初验

7.1.1过程

主体结构安装就位完毕,即就位于牛腿推进平车上,且导梁就位于前支撑横梁上,安装调试全部相关液压电气设备后,即于跨位上实施试运转。

7.1.2试运转项目

(1)主梁顶升及下落(含自锁)。

(2)主梁里外横移,同时带动横梁运行和模板开启闭合。

(3)横梁连接和模板接合。

(4)推进小车及前支撑横梁顶升和下落主梁、导梁。

7.1.3试运转检验

(1)整机全荷载状态:主梁及模板挠度(预拱度)变化;各结构件的变形(尤以主梁、牛腿);构件节点、焊缝状况;横梁、中横梁、前横梁吊重状况;液压系统自锁状况;模板接缝、支撑体系变化;悬臂端模板与混凝土结合效果;整机稳定性。

(2)安全防护:机体纵横移限位;竖向顶升(降)液压缸自锁;液压系统安全溢流阀;漏电保护、操作电源隔离;施工防护(操作平台、人行道、上下梯);防雷击及防台风预警装置。

7.2第二阶段:整机过孔运行检验

浇筑第一跨梁的混凝土、完成第一次预应力张拉等工序后,即于墩顶上实施操作整机过孔运行。

7.2.1整机过孔分两步运行

第一步:牛腿小车前移。①下挂梁于主梁后端、中横梁于主梁前端(混凝土梁前端)吊起主梁;②小车竖向液压缸将牛腿提紧;③牛腿卸掉上下拉杆,向外横移,再纵移到前方桥墩定位安装。

第二步:主梁承载机体前移。①主导梁落位牛腿小车上,后端横梁倒T梁吊住主梁后部;②下挂梁和中横梁抽出吊杆,主梁横开外移,带动外模脱开混凝土梁于墩身外;③纵移主梁(横梁后吊主梁移动),带动外模移至下一孔;④定位后,主梁向内横移,外模闭合;⑤后横梁于混凝土梁悬臂端吊住主梁,并通过竖向液压缸顶升横梁带动主梁上的模板贴紧混凝土梁(注:2台竖向油缸对悬臂端模板各施加20T竖向预紧力,使前后混凝土梁底腹板表面错台控制≤5mm)。

7.2.2过孔运行检验

整机全荷载状态、安全防护及整机运行(主梁、横梁纵横移及竖向升降;机体运行中的稳定性;前支撑梁、中横梁顶升;牛腿横移、升降及自行;液压电气系统运行状况;外模对位、开闭、调坡)。

7.3第三阶段:整机全项目运行复检

⑴于第二孔制梁中及其后,重复进行上述整机运转和运行复检,至此全部运行检验完成,可终评验收。

⑵检验内容:整机全荷载状态、安全防护及整机运行。

8浇筑混凝土全负荷检验

浇筑箱梁混凝土及进行预应力张拉施工过程中,是对新型移动模架预压后再一次进行相对静态负荷的全面检验,此时机体处于全方面满荷载之中,突出检验机体结构和制梁质量,是实检,予以认真进行。为了慎重起见,不仅于第一孔混凝土梁部施工时进行检验,还要对第2孔进行复验和补检,主要是:第一,整机全荷载状态、安全防护,以核实、对比其变化程度,最终确认机体的强度、刚度、稳定性、构件质量、模板制梁效果等。第二,当两跨混凝土梁浇筑段长度不一时,且须取得如下不同的和补充的检验结果:①下挂梁和后横梁全负荷下吊重能力和模板贴紧后混凝土梁的效果。②不同跨段即不同(纵向)范围段的负荷所反映的机体及模板的变化,得出不同变化量、挠度值,达到更接近施工实际状况下的预拱度(值)。

9 安全防护设施检验

(1)检查安全防护设施是否齐全和符合施工的要求。

(2)通过预压检验、运行过程三阶段和浇筑混凝土梁(负荷)施工过程的实施和检验,全面检评安全防护设施的质量、效果和可靠性。

(3)检验项目和内容:安全防护。

10 认证及验收

10.1认证

按照规定,准备认证资料,提供检验结果,为质检、安检评定提供依据。

10.2验收

⑴验收是在完成了上述的试验、检测、复验及质检、安检评定结论(合格)且认证后,方按“合同”规定进行验收。

⑵验收前还应提供构件、机件、主设备清单,易损易坏件清单,随机工具清单以及保修期内的服务措施等。

⑶验收是在业主、总监办的公证、监督下完成。

11 结语

医师述职总结范文5

文/刘勇谋

邓大爷71岁,爱抽烟、打麻将。近几天打完麻将,常常找不到自家的门,靠邻居帮忙才回到家。家人以为老人得了脑血管病,赶紧带他到神经内科就诊,经检查发现,脑血流、脑部核磁、心电图都是正常的。

细心的神经科大夫看到老人的嘴唇发紫,便建议做血液气体分析。这一查有了重要发现,老人的血液中二氧化碳高过正常值两倍,血氧只有正常情况的1/2。原来是呼吸衰竭导致失去记忆。

大脑对缺氧十分敏感,缺氧可以造成人注意力不集中,智力减退,定向障碍,甚至烦躁不安、神志恍惚,更严重的可以导致昏迷。二氧化碳增高也会导致大脑皮层的损害,往往先表现出失眠、兴奋、烦躁不安,随后可能出现嗜睡、昏迷。

邓大爷的烟龄有几十年了,通过检查发现有严重的肺通气不足,肺部CT检查还见肺气肿,呼吸衰竭的产生就是由于肺功能严重减退造成的。

人是一个整体,各个部位是相互影响的。老年人患病表现不典型,可能首先表现在脑子上,不能忽视全面检查。一般的常规体检没有肺功能检测,建议50岁以上的人每年体检时,自己再花上几十元钱,增加一个肺功能检测,查查肺活量。

手发抖查查脉压指数

文/吴一福

受访专家:秦远利,西安瑞光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

不少中老年人在吃饭的时候,手拿着碗筷不停地抖,这是什么原因呢?

西安瑞光医院心内科秦远利主任医师说,手发抖在临床上经常可见,这种不由自主的失控颤抖症状,绝大多数是由心脑血管变化所引起的,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前兆。在多数情况下,手颤抖是由高血压引起的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增厚或是斑块溃破形成,造成斑块远端血管栓塞。脉压指数(PPl)检查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技术。PPI是脉压与收缩压的比值,是冠心病发生、发展的一个重要预测指标,检查时只需患者3天的血压平均值即可,目前许多大型综合医院都可检查。

由于PPI是一种以血压方式检查,因此患者在检查前12小时需空腹,忌烟酒,停止剧烈活动。没有发生手颤抖的中老年人,也应每年到医院做一次PPI检查,以便早期预防动脉血管病变。

有尿结石喝完水跳一跳

文/杜精锐 岳丽颖

受访专家:保庭毅,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泌尿外科主任、副教授。

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泌尿外科保庭毅主任说,尿路结石发作起来疼得钻心,不少男士怕疼,干脆一动不动。其实,对于5毫米以下的结石,“特效药”就是喝水后跳一跳。

输尿管的结石一般都是由肾里的结石掉下来的,一旦卡到输尿管的某一段就会出现症状,疼得非常厉害。如果经过检查发现结石在5毫米以下,多喝水多运动,借助尿液的冲击力和运动的下坠力,结石一般可以自动排出,疼痛等症状也就可以随之消失,

一般情况下每天饮水量应不少于2000毫升,以减少尿内固体成分的沉淀。

饮水量要分布全天,由于输尿管结石成分的排泄多在夜间和清晨出现高峰,因此,除白天大量饮水外,睡前、睡眠中、起床排尿后也应该适量喝点水。

医师述职总结范文6

【关键词】 胰岛素强化治疗;微量泵;ERCP取石术

中国经济的发展使中国人口的饮食结构出现高脂和高糖的含量越来越高的改变,胆总管结石和2型糖尿病的患者越来越多,合并有这两种疾病的患者也越来越多。糖尿病患者在接受有创治疗时,各种应激状态使升糖激素等胰岛素拮抗激素分泌增加,使血糖升高且不易被控制。作者于2009年起开展了胆总管结石合并2型糖尿病ERCP取石术术后使用微量注射泵持续静脉泵入普通胰岛素控制术后血糖的研究,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9年1月~2012年12月在本科住院的胆总管结石合并2型糖尿病行ERCP取石术的患者40例, 所有患者的2型糖尿病病程7~ 12 年, 男22 例, 女18例,中位年龄57.3岁, 所有患者被随机分为应用微量泵进行持续胰岛素输注组(20 例,持续组),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组(20例,皮下组)。两组患者年龄、性别、BMI、病程和术前全天平均血糖(MBG为空腹+ 早餐前+ 早餐后+ 午餐前+ 午餐后+ 晚餐前+ 晚餐后+ 睡前血糖的平均值)等一般特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 型糖尿病诊断符合1999 年WHO 诊断标准。胆总管结石经超声影象学和MRCP确诊。所有患者ERCP取石术术前无糖尿病各类急性并发症及感染,无凝血功能及肝肾功能异常。

1.2 方法 所有ERCP取石术操作由同一手术小组进行。

1.2.1 ERCP术 胃镜引导下插管至胆管,确认导丝进入胆管后行胆管造影,明确胆总管结石位置、大小、形态。

1.2.2 EST手术 选用拉式切开刀,切开方向为时钟11~12点。

1.2.3 结石处理 对于结石≤ 14 mm者多采用EST后网篮取石;对于≥ 15 mm的结石,先用碎石网篮机械碎石,再用网篮或/和球囊取出结石碎片,对于在总胆管内浮动较大或泥沙样结石多采用球囊取石并球囊清理胆道。术后常规给予鼻胆管引流胆汁。

1.2.4 EST术后处理 术后根据病情禁食24~48 h,但不禁水,术后应用抗生素、止血药及抑酸药等对症处理。

1.2.5 持续组使用微量注射泵,采用普通胰岛素,初始剂量按体0.5~0.6U/(kgd) 计算, 其中每日总量的50%为基础量, 在24 h 内持续静脉注射, 另外50%则分配至静脉营养时分3次30 min内平均泵入,根据监测血糖的波动幅度,随时调整胰岛素的用量;皮下组使用R 笔芯和N 笔芯间断皮下注射,诺和灵R初始剂量按0.2~0.5U/(kgd) 计算,分配至静脉营养时3次平均皮下注射,诺和灵N 睡前(22:00 点) 皮下注射,起始剂量为2U,根据监测血糖的波动幅度,随时调整胰岛素的用量。两组患者均使用罗氏优越微量血糖仪测定末梢血糖。比较血糖达理想值所需平均时间,低血糖发生次数,酮症发生率,全天平均血糖(MBG),临时使用胰岛素次数,患者术后出院时间。术后MBG 为6:00+ 7:00+ 9:00+ 12:00+ 14:00+ 18:00+ 20:00+ 22:00的平均值。理想空腹血糖4.0~ 6.1 mmol/L,静脉营养2 h后血糖6.0~ 9.0 mmol/L。餐前血糖高于8.0 mmol/L,静脉营养2 h后血糖高于11.0 mmol/L给予临时皮下注射短效胰岛素。

1.3 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以均数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

2 结果

2.1 持续组和皮下组患者均为口服降糖药物的2型糖尿病患者,术前所有患者的餐前餐后血糖均控制理想。持续组和皮下组患者的基线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1)。

2.2 研究结果显示(详见表2) 两种治疗方法中,持续组在血糖达理想所需平均时间明显低于皮下组[(2.2±0.31)VS(3.7±0.87),P

2.3 两种治疗方法中,鼻胆管拔出时间持续组为(4.3±1.42)d,皮下组为(4.7±1.73)d,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间持续组为(7.6±2.65)d,皮下组为(9.8±3.81)d,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目前中国人口的饮食结构中含高脂和高糖的食物越来越多,胆总管结石和2型糖尿病的患者也因此越来越多,合并有这两种疾病的患者也越来越多。糖尿病患者在接受外科手术时,由于各种应激状态可使升糖激素等胰岛素拮抗激素分泌增加,从而使血糖出现升高且不易控制[1]。

ERCP技术已从诊断性技术发展为以治疗为主的综合性技术,是现代胆胰病学的重要组成部分[2]。ERCP取石术技术是运用十二指肠镜经十二指肠进入胆管对胆总管结石进行治疗的技术[3]。对于胆总管结石既往主要采取外科手术治疗,有创伤大、术后恢复慢、需带胆总管引流管、结石残余及复发等问题,在采用ERCP取石术技术后可以很好地避免了以上的问题[4]。ERCP取石术主要的并发症有高淀粉酶症及急性胰腺炎、穿孔和出血、胆道感染等[5],这些并发症可促使血糖升高,同时高血糖症又会影响这些并发症的控制。

因此ERCP取石术术后的血糖控制非常重要。使用微量注射泵持续静脉泵入普通胰岛素,模拟人体胰岛素生理性分泌模式,可以理想的控制血糖[6]。本研究对胆总管结石合并2型糖尿病行ERCP取石术术后使用微量注射泵持续静脉泵入普通胰岛素控制血糖,持续组在血糖达理想所需平均时间明显低于皮下组[(2.2±0.31)VS(3.7±0.87),P

参 考 文 献

[1] 雷道雄,艾中立,刘志苏.外科患者并存糖尿病的特点及其围手术期处理.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1999, 19(3):1451.

[2] Moon JH,Cho YD.The detection of bile duet stones in suspected biliary pancreatitis: Comparison of MRCP,ERCE and intraductal US.American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2005,100(5):1051.

[3] 田正凤,申紊芳,陈洪,等.ERCP 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临床分析.中外医疗,2010,29(14):1820.

[4] Menon K,Barkun AN,Romagnuolo J,et al.Patient satisfaction after MRCP andERCP.Am J Gastroenterol,2010,96(9):2646.

[5] 李国熊,张啸.ERCP并发症及防治对策.中国内镜杂志,2005,11(8):824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