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论文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运动论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运动论文

运动论文范文1

该文只要采用实验法、文献资料发和问卷调查法来获取文章撰写的相关数据。根据选题的要求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为文章的撰写提供理论支持。在实验前根据文章的研究需要制定相关调查问卷,检验后发放。根据实验要求,把2012级和2013级学生进行编组,已授完课的2012级学生成绩为对照班,在授课的2013级学生成绩为实验班。2012级学生的授课主要采取了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而在实验班2013级学生运动解剖学部分章节教学中采取自主学习的方法进行教学,课堂大体分为三部分,即为开始20分钟教师对本次课程的重难点、主要内容进行讲解,并提出自学的要求;而后留给学生50分钟的自主学习时间,学生结合课前查阅的资料,参阅教材、图谱、标本、模型等教学用具进行自主学习分组谈论,教师进行跟踪指导解答;最后教师利用20分钟的时间进行总结辅导。在期末的考核过程中,2012级和2013级学生的考核内容及难度均无显著差异。

2研究结果与分析

2.1研究结果实验前后2012级和2013级学生成绩统计学分析见表1。

2.2成绩分析讨论在实验研究过程中,基础知识考核主要由平时的测试和习题组成,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考核过程中对照班成绩16.42士1.86,实验班成绩18.24士1.88,实验前后成绩提升明显(P<0.01),差异非常显著。说明采用自主学习为主的讨论式教学、案例式教学等,能够发挥学生的自主积极性。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给予引导,学生分组讨论,而后教师进行总结。同学们在讨论过程中各抒己见,同时也容易发现自己存在的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常造型思维。他们自行创造问题情境,自行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真正达到了启发式教学的目的。使得运动解剖学原本死板的知识变成了活灵活现、生机盎然的生命科学知识,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应用能力测试只要由体育动作的解剖学分析组成,主要考核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过去的教学都是教师讲解完理论知识后,带领学生逐步对动作分析的步骤进行讲解,学生学起来相对简单。而在实验班教师只是给予指导,学生自行对体育教学的各种动作进行解剖学分析,学习起来相对苦难,以至于在考核过程中出现了成绩相对于对照班低的情况。这也表明一些新的教学方法应用并不能贯穿于一门课程教学的始终,在不同的章节,要根据知识点的特点,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新的教学方法必然有其优点,但传统的教学方法也有其长处。标本考核测试主要有骨骼、肌肉和内脏部分组成,主要考核学生对人体结构的掌握程度。在考核过程中实验班成绩31.02士2.80明显好于对照班成绩29.74士3.69,讲授为主的传统教学法,教师的讲解占主体部分,学生课堂自主学习的时间相对较少。标本相关知识的掌握,主要在于课堂上对标本的观察,过去的教学中学生没有足够的时间对标本进行观察,课下够多的时间便是借鉴与彩色图谱和影像资料进行学习,这严重制约学生的学习效果。而采用自主学习的教学方法,教师只是在课堂上给予指导,学生更多的时间是自行分组对标本进行观察,这便增加了他们对标本的感官认识。综合表现成绩主要由平时的学习态度和作业的完成情况等组成,该法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学生持有积极的学习态度,课堂气氛活跃,踊跃回答问题,致使成绩相对好于对照班。通过对比分析发现自主学习的效果要好于传统的教学模式,但也存在一定的弊端。如在神经系统,动作分析等章节,知识点相对抽象,学生自主学习的难度较大。这也无形中对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十分重要。

目前我校运动解剖学教学均采用结构式教学和全过程的考核方式,通过最近几届学生的运动解剖学教学来看,采用结构式教学及全过程考核方式,配合以自主学习的方法,学生能能够时刻保持学习的积极性,不定期的测试给学生以动力,学生的学习步法必须跟上教学的进度,这也无形之中促进了学生的学习。

运动论文范文2

关键词:照度灯具布置照明控制接地

工程概况:西安市城市运动公园,总占地面积约50万平方米。公园共分为以下几大部分:中央喷泉及主广场,旱冰场及足球场,排球场及五人制足球场,篮球场,老年人活动区,儿童活动区,停车场绿化区等。这几部分在布局上既相互紧密联系,又各自有其特有的功能,再配上一条环绕整个公园的河流,构成了一幅美妙的图画。每个身在其中的人都会感到心旷神怡,为人们提供了一个休闲、娱乐、健身的好场所

由于公园占地面积大,主要为照明等景观用电,附带一些服务用房,用电负荷按三级考虑。用电点分散,用电量不大,采用箱式变电站供电。现就以下几点作以阐述:

光源、灯具的选择及灯具的布置:

光源类型的选择:近几年来随着我国电力能源紧缺,人们节能意识的增强,各生产厂家不断把新技术新材料运用到新的照明产品中,照明设计又有了向采用绿色、节能、环保、高效、长寿命的灯具光源转变的趋势。目前广场照明所采用的光源类型主要有:金属卤化物灯,高压钠灯及节能灯。其中高压钠灯具有发光效率高、节能、色温适中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室外广场的照明。近几年来,金属卤化物灯开始在室外照明系统中大量采用,它以高光效、高亮度、高显色性、多色调、长寿命的特点,不仅成为最理想的高效节能光源,而且正在向多功能、全方位发展,目前已形成了由小功率到大功率、低色温到高色温、一般显色性到高显色性等各具特色的品种规格。此运动公园选用了大量的高压钠灯和金属卤化物灯。

灯具的选择:所选灯具造型应和周围环境相协调。照明灯具安装于室外环境条件较差,在选择灯具时,应选择密闭型灯具,至少防护等级应达到IP55,埋地灯防护等级应达到IP66,水下灯防护等级应达到IP68。

灯具的布置:广场照明以景观照明为主,要求功能性与艺术性相统一,人文与自然有机结合,照度要因时、因地及所要达到的效果而异。本设计中根据不同功能分区布置高杆灯、埋地灯、水底射灯、景观墙壁灯,以及为达到某种效果而特制的灯具。例如:在主广场入口处两侧每隔10m设置4.5m高的高柱灯,光源为150W金卤灯,照亮整个广场。在入口左侧的停车场,不需要太高的照度,所以只在停车位之间的草坪中每隔6m设一停车场高柱灯,光源采用暖光色70W高效节能灯。本设计中采用了大量的射树灯,根据树木品种的不同选用不同功率的灯具,使所有树木错落有秩,达到很强的立体效果,给人视觉上的享受。

总之设计者根据所选灯具的形式进行详细的照度计算,满足显色性、眩光、照度分布的综合指标,并根据不同环境选择灯具的排列方式,合理布置灯具达到基本的功能要求。

二、配电设计及电缆敷设:

整个公园的配电方案为:本工程10KV高压电源由公园北侧的体育场馆内高压配电室埋地引来至1#箱变。根据现场地形及功能分区将整个公园分为三大配电区域:第一部分:主广场,足球场,旱冰场;第二部分:老年人活动区,儿童游戏区,停车场;第三部分:篮球场,排球场,五人制足球场。在三大区域内各设置一台160KVA箱式变电站,并在各个功能分区内设置室外π接箱,由π接箱引出数条回路至各类型灯具。

公园照明,水泵等电力干线电缆均敷设在双波纹塑料管内。

公园照明的特点是线路长,线路上的电流不一定很大。选择电缆截面时载流量的要求很容易得到满足,而重点考虑的是线路压降问题。解决线路压降问题的方法就是适当加大电缆截面。因此我们选择电缆截面时适当加粗,这样不仅满足压降减少的问题,而且为以后此回路增加灯具数量或功率留有余量。

室外埋地敷设的电缆应选择带铠装的电缆。本设计中经过综合考虑选用VV22型电缆。由于公园面积大,地形复杂,灯具种类繁多,配电线路长,故每回路均配置五芯制电缆,然后采用“安普”的用于路灯电流连接的万能配电线夹在各灯具处分出单相供该灯具使用,值得注意一点的是,施工时应将该回路的所有灯具均衡分配至各相,以满足三相平衡。

另外在选择箱式变压器和π接箱时,应力求外观与公园周围的环境相协调,并注意防水防潮和防腐。

三、照明控制方式:

本设计采用了手动与时控,就地控制与遥控的多种控制相结合的方式。公园面积较大,无法用一个路灯控制箱控制整个公园的灯,因此在每个功能分区设置一路灯控制箱控制该区域的灯,每个控制箱电源均取自就近的电源配电箱。采用多芯控制电缆将开启信号引至公园北侧的体育馆内的控制室集中控制,可以定时开启,亦可以手动操作,这样不仅检修方便,而且可以灵活控制各区及各种类型灯具的开启。灯具控制图如下:

四、防雷、接地及其它保护措施:

本设计中照明配电系统的接地形式采用TT系统,为户外灯具设置接地极引出单独的PE线,引入每个灯具的导线均为三芯,包括相线、N线和PE线。所有灯具金属外壳均要求与PE线可靠连通,且为线路装设漏电保护器件做接地故障保护,额定漏电动作电流不大于30mA。箱式变电站要求参照国标图03D501-3做接地系统,接地电阻不大于4欧姆。

部分高杆灯上端应设置避雷针,利用灯杆基础做接地体,接地电阻不大于10欧姆。公园中所有配电箱内均设置电涌保护器作过电压保护。

结束语:

综上所述,运动公园照明的设计应综合考虑,在选择和布置灯具时,根据现场实际情况正确合理的选用高效节能光源,选择合适的布置方式提高照明效率,力求人文与自然的有机结合。在配电时又应该分区域分功能区考虑,以达到灵活多样的控制方式,以期获得最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以上为本人对大型公园照明设计的一些体会,望各位前辈及同仁指正。

参考文献:

运动论文范文3

1.1文献资料法

通过中国学术期刊网、维普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库、北京体育大学图书馆,查阅了有关女生运动动机、医学护理专业特点、运动参与、行为与环境的关系等方面的资料,并重点阅读国内较有影响的体育期刊、杂志、学报和研究报告中的相关文章,此外还阅读了与本研究相关的教育学、体育理论、体育心理学、体育社会学、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等有关课程内容的专著和书籍。

1.2访谈法

在论文撰写的过程中,通过全国医学院校体育教学工作会上对富有教学经验的教师访谈了解护理专业体育教学的现状和存在的共性以及医学护理专业师资队伍发展的途径,并结合论文研究的需要,对这些资料进行认真的分析和筛选。

2结果与分析

2.1护理职业特点

南丁格尔说:“护理是科学与艺术的结合。”护理专业学生就业主要方向为医院和医疗机构,护士也是在医院里与病人接触最频繁和密切的一个特殊群体。在医学院护理专业课程设置中可以发现,以护理形体训练、护理美学指导护理实践,对于提高整体护理水平有着重要的意义。现代护理的发展要求护士不仅要具备人文护理的概念、熟练过硬的技术、高度的责任感和同情心等内在素质,还要有饱满的精神、高雅的举止、得体的言谈和优雅的礼仪等外在形象。在这些职业素质的特点和专业培养模式的影响下,护理女生在校期间对自身气质仪态和外形美有较为显著的需求和渴望。医学院护理专业在接受高等教育期间,正处于塑造形体的关键时期。护理专业学生的形体美和仪态气质已经成为医疗机构和高校对其专业能力要求的主要素质之一。护理女生在高校期间通过对职业认知和专业教育逐渐产生相对较高的形体仪态美的追求和内在渴望,以适应现代社会和职业特征的需要。

2.2运动动机概念和影响因素

“动机”一词,源于拉丁文movere,即推动的意思。常用的与动机类似的词很多,如欲望、愿望、报负、目的、需要、驱力、动因、诱因等。在研究上,不同的词有不同的意义。运动动机是指推动学生参与运动学习与身体锻炼活动的内部心理动因。学生有了从事体育活动的需要,就会产生满足运动活动需要的想法。当这种要求与运动环境及条件诱因相适应时,将成为一种驱动力,推动学生参与体育运动活动。驱力和诱因是动机的两个重要概念。驱力也就是内部需要,是与身体的生理需要相联系的一种内部激起状态。而诱因是引起个体动机,满足个体需求的外在刺激,也就是环境因素。护理专业女生的职业特点和培养模式使得外部动机更容易被激发,职业环境的影响相对稳定和持久,也易于作为引导护理女生投入运动锻炼和产生运动动机的外在动力。通过调动外在动机为着手点,在教学中充分结合行为调节越接近内部动机和认同调节,人们的锻炼意向就越高,心理、生理和行为的变化。而个体在以前的体育锻炼中投入越大,就越有继续坚持体育锻炼的心理承诺,最终产生运动动机的驱力为主导,形成稳定的运动习惯。

2.3影响护理专业女生运动动机的专业特点

2.3.1护理专业特点

护理专业高校非综合类院校,除专业性较强以外,校园文化也相对单一,性别比例具有女多男少的普遍性。并且在信息化迅速发展的今天,90后学生生活、学习方式也产生了一定的变化,在虚拟空间呆的时间越来越长,身体机能逐渐减弱,人际交往冷落。这些因素都对护理专业女生培养运动动机产生一定的困难和阻碍。

2.3.2就业方向的导向性

护理工作者除了需要具备娴熟的护理技能协助医生的临床工作,为患者提供专业的护理服务以外,还需要具有良好的职业情感和人文精神,对患者予以人文关怀,为患者和医生搭建畅通的桥梁。而运动恰恰具有健身健美、身体教育、压力宣泄、人际交往的作用。护理职业特性同时体现在对自身形象的特殊要求上。护士是在医院里与病人接触最频繁和密切的一个特殊群体,护士的形象和气质作为其职业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也直接影响了医院的整体形象。因此,护理专业女生的职业特点和培养模式都对其在校期间的学习动机产生较强的引导性,使得相比较其他专业护理专业女生对形体仪态和气质美的需求更加强烈,也更利于作为引导护理女生投入运动锻炼和产生运动动机的外在动力。从个人发展的角度而言,只有与人类命运相关联的个人动机才能具有长久而深远的个人动力,促进个人的可持续发展。学校应加强对学生的专业认知培养,在认可护理职业价值的基础上促进内在动力的形成和稳定,对饱满的精神、高雅的举止、得体的言谈和优雅的礼仪等外在形象的认可,作为护理职业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利于内化运动动机并对职业的自我实现形成正反馈。

2.4护理专业激发动机的建议

2.4.1提高学生运动认知的科学性和深度

医学护理专业课程设置的便利性使得学生对于运动的基本理论包括生理解剖等基础知识易于理解和应用,内化专业理论有助于增加运动认知和提高内在动机。视觉和运动觉的习得规律是通过不断强化“刺激反应链”来提高准确度和运动技能稳定性。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通过这一生理学结合心理学的理论来阐述运动中练习的重要性,运动中能够不厌其烦地重复某一动作,需要个体的自律性和提高认知同步进行,并认识到内在动机稳定和强化对习得技能正反馈的意义,达到逐渐提高运动的内在动机并形成良性循环。

2.4.2教师帮助增加满意结果几率

除了以上提到的在教学增加强化运动认知内容,还需要通过课程目标、内容和形式等基本教学环节的制定来贴合学生专业、年龄、兴趣等特点来激发运动动机,这就要求高校体育教师在新时期要改变思维模式,与时俱进,不仅要加强体育教师专业态度的自我教育尤其是加强专业态度的自我认定,提高认识,使之热爱学校体育事业,爱岗敬业,更要深入培养专业技能的自我教育和加强体育教师人文素质方面的自我修养。体育教师自主学习信息技术、提高外语水平、开阔思维模式和提高学习意识,并在此基础上自主探索和反思专业态度修养、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模式和方法,成为专业者、学习者、研究者的新教师角色,提高教学质量,从而辅助学生提高运动兴趣,帮助增加运动满意结果几率,积极参与运动和主动重复强化运动学习过程。

3结语

运动论文范文4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内容和形式是揭示事物的内在要素和它的结构、表现形式的一对范畴。内容是指构成事物的一切要素的总和,它是事物存在的基础;形式是指把内容诸要素统一起来的结构或表现内容的方式;一切事物都具有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都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蹦床项目艺术表现力的内核构架与表现形式同样也存在这样的辩证统一的关系。刘晓纯认为:“美都是有内容和形式的。它的内容是自由创造活动,它的形式是感性的形象。内容和形式的辨证关系,同样也适用于美。美是内容和形式的统一,是对象的形式特征表现着人的自由创造活动内容的感性形象。产品要达到美,除了自由创造的内容以外,还有一个事物的形式问题……事物的形式变化与实现自己的目的和要求是一致的,统一的。”

2蹦床项目运动员气质

“艺术表现力是蹦床项目运动员内在精神气质和外在动作表现的统一,运动员的不同气质类型在竞赛过程中会有不同的艺术表现力的发挥。”从运动心理学的角度看,气质是个体心理活动的动力学特征,它影响个体心理过程的速度、强度、灵活性等方面的动力性的心理特征。气质上的差异是运动员在运动竞赛中的一个本质特征。它不仅影响着感情的表现,也影响着其它心理过程,甚至影响性格特点的表现。所以,“运动员的气质特点对其运动能力的发挥起一定的作用。”魏爽的《试析艺术体操运动员的艺术表现力及其培养》一文通过进行问卷调查得知,胆汁质气质类型的运动员能在比赛中充分展示自我,完全融入比赛的环境,多血质气质类型的运动员适合从事艺术体操运动,认为该气质类型的运动员能很好地活跃表演气氛,全身心投入比赛,粘液质气质类型的运动员适合艺术体操运动,认为该气质类型的运动员在比赛中表现稳定,表演内涵丰富,而忧郁质类型的运动员不适合接受竞技艺术体操的高水平训练。因此我们不难看出,胆汁型气质和多血质气质类型与粘液质和忧郁质类型的运动员相比,在比赛中就更加容易兴奋,更能充分表现自我。运动员气质类型的差异有时直接体现在比赛时艺术表现力的发挥和运用上,并对比赛成绩产生或多或少的影响。

3动作风格

体操大词典把动作风格定义为:运动员完成动作的突出特点。常指运动员比赛时某一种类型动作或成套动作的突出特点。世界上任何艺术创作都力求形成一种风格,以显示艺术家的独特风貌。独特的风格是每一位艺术家终身为之奋斗和追求的艺术理想。运动员的技术风格愈是鲜明,愈是独特,其审美的艺术魅力愈是强烈,表明运动员的动作愈趋成熟。动作风格是运动员本人的才智、天赋、气质、综合修养(思想修养、文化修养、艺术修养)、审美情趣和身体素质的集中反映和必然显现。凡才能卓越的运动员,均尽最大努力寻找能够有力地体现出自己独特个性的动作,而选择适合表现自己特点的动作,又是充分表现运动员个性特征的基本保证,运动员这种寻找动作的过程,本身就是锤炼和创造动作风格的过程。因此,所谓动作风格,其实就是运动员具有强烈个性的动作在整体上所表现出来的一种独特而鲜明的艺术形象。动作风格的形成是运动员的动作逐渐趋向艺术化的标志之一,也是运动员的情感、气质、综合修养、审美情趣和身体素质通过动作的自然流露,更是运动员精神风貌的突出表现。

4表情

表情是人类特有的心理与生理反映,是传递感情的导体。表情被现代人归纳在了心理学的范畴里。表情是通过身体姿态和面部表情来表达内在情感的一种手段,也是表现力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特别是在竞技健美操等项目中,其作用显得尤为重要。一个优秀运动员的临场表现是精心训练而得来的,特别是表情。在控制好自身姿态的同时,再加上富有感染力的眼神,运动员内心的情感就可以充分的表露出来,达到内外合一的效果,以此来增强运动员的艺术表现力。

5成套动作编排的艺术性

成套动作编排艺术性的高低,无疑对体操类竞技项目(如竞技体操、竞技健美操、艺术体操、技巧和蹦床等)艺术表现力亦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编排的艺术性涉及面很广,包括对音乐的选择;动作与音乐的配合;编排中要有新意;动作连接要巧妙;开始与结束动作要别具一格;成套动作要有起浮,以及快、慢、动、静、张弛等对比及变化。编简单的动作排列过程,而是一个具有艺术性和战术性的创造过程,我们利用同样的难度、数量和完成水平可以编出效果不同的两套动作,如同建筑家以同样的材料,用不同的设计,可建造出不同形式和美感的房子一样。蹦床项目一套好的编排是要经过精心设计和处理的,不仅动作独特新颖,难度惊险,风格突出,布局合理,动作的发展与变化应有逻辑性,不能简单的把毫无内在联系的动作堆积在一起,而且要完全符合竞赛规则。成套动作的编排是一项非常细微的工作。它像一个工程师和雕塑家经过精心设计雕刻出来的精品,通过运动员的表演以及自身的技术与能力,来表现其艺术的价值和生命力。

6形体美

形体美是蹦床项目艺术表现力很重要的表现形式之一。“形体美兼具自然美和社会美。就人体的生理形态而言,基本上属于自然美的范畴;就人体必然打上人的思想性格烙印而言,又属于社会美的范畴。形体美主要通过人体的自然性因素表现出来。人体的自然性因素是人的形体美的基础。以自然属性因素为基础构成的形体美,也是劳动实践的产物。”就形体美的自然性因素而言,它主要表现在身体外在的优美姿态,是人的自身曲线美,是指人的躯体线条结合人的情感和品质,通过形象、姿态诉诸于欣赏者眼前的一种美。它与体型美有点相似,但又不完全相同,形体美更侧重后天的训练,通过训练使人体的一些基本形态方面表现得更加优美动人,它是在走、跑、跳以及转体、绕环、波浪等身体运动过程中的身体形态的美。蹦床形体美是人的本质力量在自身的直接展示,是人的本质力量在自身的直接确证和实现。“形体美是由视觉器官所感知的空间性的美,其特点是边界线,线的运动可以构成具有广度和厚度的空间形体。点动成线,线动成画,画动成体。”

7动作美

动作美是通过身体动作的运动而表现出来的,它们受时间、空间、方向、速度等因素的影响。动作美是运动中健康能力、器官系统机能,表现能力和精神风貌的体现,是形体美的一种表现形式,它的美不仅来自各种体育运动,还来自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动作美。英国著名哲学家培根说:“相貌的美高于色泽的美,而秀雅合适的动作美又高于相貌的美,这是美的精华。”体形美、姿态美、动作美是形体美的核心,体形的完美和正确的身体姿势可以促进人体外形的完美,这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有机体机能的完美程度,也反映一个人的精神面貌和气质。

在蹦床比赛中,运动员用高超的难度动作、独特新颖的构思、,以及优美的动作充分体现出最佳的柔韧性、高度的灵敏性、协调性、速度、稳定的平衡能力,向人们勾画出一幅美丽又惊险的画面,以自然流畅及特大的动作幅度和超常的表现力,给人们展示出优美和谐的动作美。蹦床动作技术的特点主要是多样性、复杂性和优美性。通过动作位置高低的变化、速度的变化、层次的变化、幅度的变化,共同构成了竞技健美操所特有的一种风格和美学特征,使人们产生了惊险、意外、刺激的情绪美。

参考文献

[1]李胜利编著.艺术概论[M].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1,(5).

[2]彭吉象著.艺术学概论[J].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7).

[3]赵铮邱著.主体美学[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4,(3).

[4]郑重,马鸿韬,孟宪君.关于优秀健美操运动员表现力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1).

运动论文范文5

论文摘要:该文运用文献资料和综述等方法对足球运动的供能特点进行了分析,并对足球运动员体能水平构成因素分析,探讨符合足球运动的体能训练方法。

对足球运动员训练包括技术、战术、体能、心理等方面的训练。其中,体能训练是技术、战术训练的基础。要对运动员进行有针对性的体能训练首先要了解项目的特点和运动特征。足球比赛具有对抗激烈,攻守转换快速,持续时间长的特点,而足球运动员的运动可分为走动、慢跑、中速跑、冲刺跑、带球跑、后退跑等6种基本形式。而这6种运动形式的交替出现则产生了不同强度的运动时间和间歇时间的出现,而且还要在不同的运动距离上完成各种足球技术动作。

1.足球运动的供能特点

据统计,一场高水平足球比赛中运动员在场上活动的总距离为8706—14274m,快速冲刺跑200次左右,同时还要完成大量爆发性动作,其中走步占26.3%,慢跑占44.6%,快速冲刺跑占18.9%“能量的直接来源是三磷酸腺苷(ATP),肌肉活动能量的最终来源是物质(糖、脂肪)的有氧氧化”ATP分别由三种不同的能源供给,首先起动的是磷酸原供能系统(ATP—CP),其次起动乳酸原供能系统和有氧氧化功能系统“因此足球运动对三大供能系统都有不同程度的要求,它是以无氧代谢和有氧代谢混合供能的运动”足球运动的能量大部分是由ATP—CP系统提供的,但无氧能量的产生也非常重要,这是高强度运动的需要,在比赛中一流球员大约要进行200多次3s以内的冲刺,这就是由无氧系统提供的能量“在足球运动中,乳酸的浓度和部分田径项目有所不同,糖酵解供能强度是较低的,比较集中于有氧供能和非乳酸无氧供能”因此,足球比赛时能量供应较集中于有氧和非乳酸无氧供能,无氧糖酵解能力则相对较低,运动员无需很强的耐乳酸能力。

2.当前足球运动员的体能训练方法

运动员的体能训练要与专项训练相结合,在平时训练中,并不需要一味地去强调体能测试要求,而要合理有效地安排运动员的训练,解决好一般身体素质训练与专项身体训练、身体训练与技战术训练以及身体训练与比赛等关系,一般把身体素质训练作为准备期,恢复和促进运动员身体状态的手段或为比赛需要,来保持运动员身体处于最佳生理状态而采取的一种练习手段,并要求运动员自觉的、长期的、不间断地进行一般身体素质训练,不是将一般身体素质训练作为课的主要内容来进行训练,而是在技战术训练课中,将体能训练的要求贯穿于整个训练过程,“这样可使运动员不会感到训练的枯燥与乏味,且能达到进行体能训练的目的”,具体做法是:在安排技术训练的过程中,采用循环练习法手段,在单位时间内,强调运动员练习的数量及质量,减少练习组与组之间的休息时间,采取不等时的间歇方法或在模拟比赛对抗的情况下,完成一定数量的技战术组织配合“采用非同等情况下的对抗(以多打少,以少打多)等方法“延长练习的时间,控制练习质量,因此,在技、战术训练的过程中,同样达到了体能训练的目的,最终达到训练为比赛服务的目的”。

随着现代足球运动的发展,足球运动员一般和专项耐力的强度控制主要有四种方法,分为持续法、间歇法、重复法、比赛法(重复法主要用于速度训练)。现代足球运动员的能量代谢特征是糖与脂肪交替供能,快肌、慢肌纤维交替活动,研究证明,目前足球运动员体能的决定性限制因素并非球员的心肺功能,而是球员的肌肉耐力水平,特别是肌肉无氧耐力水平“所以重点发展足球运动员肌肉无氧耐力水平对提高运动员的体能是特别重要的。

2.1有氧耐力训练

在有氧耐力训练中应注意适宜的强度,目前运动生化学以无氧阈为标准,即由有氧供能开始大量动用无氧供能的临界点为强度指标,这种有氧与无氧的混合代谢区域是指把有氧代谢和无氧代谢结合起来进行训练的有效区分“每分钟心率以不低于150次作为基本强度标准”,这种训练手段对提高耐力项目的最大有氧能力非常有效。

(1)持续负荷法:“持续负荷法是发展有氧耐力的主要方法,没有间歇”每次负荷时间不应少于30min“对有一定训练水平的运动员负荷时间可达到60—100min”。

(2)重复训练法:“它是在发展有氧耐力的同时,还能发展专项或比赛能力,负荷强度比较大,每次练习应得到完全恢复以后,在重复进行”。

(3)高原训练:“高原训练就是在缺氧条件下进行训练,由于身体在缺氧条件下的应激作用,能促进红血球和血红素的提高,血乳酸可达到平原训练达不到的水平从而提高了机体无氧糖酵解和抵抗酸性物质的能力”。(4)交替跑训练:“由三组运动员在同样的距离内进行往返交替跑,如A、B两组在一边,C组在另一边,练习由A组运动员开始跑向C组一边,当A组跑至C组一边时,C组跑向B组所在的一边,然后,当C组达到时,B组在迅速跑向A组的一边,依次往返进行交替跑,距离可定在30—60m之间;练习时间可控制在20—30min,通过交替跑的练习可以提高运动员的最大摄氧量”。

2.2无氧耐力训练

足球运动员在比赛中由于攻防战术的需要,往往在很短的时间里进行反复冲刺跑,对无氧耐力水平的要求较高,无氧耐力训练也需注意以下几点:

(1)无氧耐力训练必须保证运动员机体在活动中有高的乳酸值产生。为此,大强度和必需的持续时间是必不可少的。一般而言,每次活动的持续时间应在10s以上、1min以下,如果时间过短,主要发展的是磷酸原供能系统时间过长,则因强度降低而形成有氧耐力训练。

(2)间歇训练法是当今足坛普遍用以发展无氧耐力的有效方法。在运用这一方法时,掌握合理的间歇时间,是训练效益的决定因素。当间歇时间过长时,血乳酸值会随休息时间长而减少,形成主要发展速度素质。因此,根据运动员训练水平状况安排适当的间歇,保证机体始终处于高乳酸值状态,是无氧耐力训练目的实现的根本保证。

(3)随运动员无氧耐力素质的改善,为不断提高训练水平,教练员应及时地调整训练方法,如不变间歇时间、加长练习时间、或不变练习时间、缩短间歇时间等。

(4)无氧耐力训练是一种大强度活动,运动员需要在练习前做好准备活动,在间歇期应采用积极性休息方式,以免因突然停止大强度活动后造成血液回流困难,头脑发生昏厥现象。间歇训练法用于无氧耐力训练,是以产生乳酸值为基本准则的,任何一种间歇训练方式,只要能满足这一基本准则的要求,都可在实践中采用。

参考文献:

[1]秦志辉.足球运动员耐力训练若干问题的探讨.[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2.25(1):136-138

[2]耿建华.现阶段我国足球运动员体能训练结构的分析与训练对策.[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4.38(5):111-113

运动论文范文6

关键词:进步主叉;教育;观点;启示

美国进步主义教育运动亦称“美国进步教育运动”,是l9世纪末美国出现的教育革新运动,性质与欧洲新教育运动相似,二者遥相呼应,为美国南北战争后适应工业革命、城乡变化、开发边疆和大量移民的需要而出现的社会改革运动的组成部分。

进步主义教育运动中,出现了一大批有创新思想的教育家,分别创办了一批以改革旧教育为宗旨的实验学校。其中以帕克及其昆西教学法、杜威和芝加哥大学实验学校、马利塔-约翰逊及其有机教育学校等影响最大,其中帕克被尊为“进步教育之父”。论文百事通杜威在明日之学校))中总结进步学校的共同特征:注重保持学生智力发展与身体健康之间的和谐;采用活动教学法,努力使学校为现实生活服务;把兴趣作为教育的出发点,促进学生对民主的认识,以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等。进步主义教育运动不仅影响初、中等教育,且影响到高等教育。1919年,美国部分进步主义教育家在华盛顿成立进步教育协会,1920年,协会公布“改进初等教育七原则”(亦称“进步教育七原则”),日并创办((民主的新园地))和进步教育》两种刊物。30年代后期,进步教育运动达到鼎盛期。进步教育协会会员最多达万余人,响极大。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进步教育运动因被认为降低了知识质量而屡遭非议,并急剧衰落。1955年,进步教育协会解体;1957年,协会会刊进步教育》停刊,标志着美国教育学一个时代的终结。

进步主义教育思潮自诞生以来,在近一百年的时间里,一直因其蕴含着巨大的时代性、批判性和创造性从而有着世界性的影响。美国自20世纪初期开始工业化,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需要大量的具有主动精神和活动能力的人才去参与、开拓市场,进步主义教育家提出以儿童为中心,充分发挥儿童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重视培养儿童的活动能力,这些思想切合了现实世界对新型人才的需要,在当时具有很强的时代意义。在进步主义教育思潮形成之前,美国教育基本上属于欧洲大陆传过来的旧教育。进步主义教育家提出“教育即生长”,主张以儿童为中心,认为“教育即经验的改造”,要求以生活本身为内容设置课程,主张淡化教师的权威意识与地位。这些观点准确地击中了传统教育的弊端,表现了教育家们大无畏的批判精神进步主义教育思想来源于广泛的教育实践活动,教育家们大都是在自己的学校里推行自己的教育理念,进行教育实验,通过不断地实践一结,最终形成有影响的教育理论,具有超越前人的创造性。

一、美国进步主义教育运动的主要观点

美国进步主义教育理论源自欧洲历史上的教育思想,是以实用主义哲学为基础,并撷取经验主义、自然主义和进化论的思想精华而构成的,反对当时美国沿袭的欧洲形式主义课程、因循守旧的教材教法、繁多的清规戒律和教育与生产严重脱离的倾向,其主要观点如下:

1.以儿童为中心的学生观

进步主义教育协会了“改进初等教育七原则”,阐述了以儿童为中心的教育观,认为是儿童而不是传统的学科内容和价值观决定学校的课程和活动,强调儿童的自由,强调儿童的创造性,重视培养儿童解决问题的能力,教育的任务就是要根据儿童本能生长的不同阶段供给他适当的材料,促进本能的表现与发展。因此,教育应该是主动的,应该与儿童的兴趣相联系。

2.以生活为内容的课程观

杜威认为,“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生活和经验是教育的灵魂,离开了生活和经验就没有生长,也就没有教育。学校教育应该利用现有的生活情境作为其主要内容,而不是对既有的科学知识组成的文理科目的系统学习。儿童学习的内容应该是儿童自己的活动所形成的直接经验,在学校课程中,应该把各种活动形式的课程摆在突出的位置上。

3.以解决问题为方法的教学观

杜威指出,“教学的过程就是培养思维习惯的过程”,依据思维的顺序,教师首先应给学生设置一个使其感兴趣的真实经验的情境,使学生在情境内部产生真实的问题,让学生充分占有学习资料,观察问题,最后通过应用来检验学习的想法。这种教学步骤以“活动”形式贯穿始终,以儿童的需要为中心。因此这种教学方法能使学生能动地活动,积极地思考。

4.淡化权威意识的教师观

进步主义教育者反对传统教育中教师所具有的那种专断性的主导作用,认为那种由上级的权威者把所必须接受的东西传给下级的接受者形成的教育体制,不是教育,而是灌输、宣传。教师的职务仅仅是依据较多的经验和较成熟的学识来决定怎样使儿童得到生活的训练。因此,在进步主义教育家们看来,教师的“权威”只能体现在他的“经验”和“学识”上,在很大程度上淡化了传统教育中教有的权威孝识。

5.强调合作精神的学校观。

进步主义教育者认为,学校应该鼓励学生们合作,教师应该注意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学校应该是一种生动的社会生活的真正形式,而不仅仅是学习功课的场所;社会是一些循着共同的路线,具有共同的目的而活动的个人集聚在一起的。学校应该采用各种不同形式的活动作业,使儿童通过直接生活进行学习。

二、美国进步主义教育运动的几点启示

我国现阶段正处在社会发展的转型时期,社会转型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对教育的发展提出了许多问题和挑战。这种状况,与一百多年前的美国十分相似,今天,当我们再次回顾进步主义教育运动的形成和发展历程,分析其所蕴含的思想价值,对比我国的教育现状,从中仍可得到许多启示。

1.教育理论研究应该广泛吸取多学科内容,努力拓宽研究视野

进步主义教育思想是融合了哲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学科理论的教育学理论,唯其研究基础之广博,研究成果才显深刻。人类社会发展至2l世纪,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发展精彩纷呈,各学科的成果能为教育学的发展提供充分的理论依据和方法论,因此,教育学学科应该主动吸取其他学科的理论精华,借鉴它们的研究方法,加强本学科的理论建设。

2.教育理论研究应该建立在教育实践基础之上,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进步主义教育思想发展史首先就是--一群有志于教育事业的教育家实践的历史,无论是林肯中学、华尔腾中学、游戏学校、夏山学校等等,都是进步主义教育家进行的一系列教育实验。教育实践中的实际问题,是教育理论研究的出发点和归宿点,然而长期以来,在我国教育理论研究领域内一直存在理论脱离实践的问题。例如:当前教师专业发展正成为教育改革关注的焦点,一方面不少专家在大声疾呼要提高对于教师的教育理论水平,通过大量培训把理论“灌输”给教师;另一方面,教师却普遍反映教育理论的运用性不强,在实际教学中,真正用得上的还是自身经验。究其原因,并非是理论无用,而是我们缺乏与实践相联系的教育理论。研究者应该走出书斋,深入到教育实践中去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否则,他们的研究方法就会停留在抽象思辨的层次,研究的结果必然缺乏现实性和可操作性,很难为广大教育实际工作者所接受。

3.当教育改簟应该与时惧进,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当教育改革与社会发展同步时,取得的是正效果,社会和教育将因此而共同发展;当教育改革落后于社会发展时取得的则是负效果,教育和社会的发展将同时受到阻碍。回顾进步主义教育的历史,不难发现这一规律。进步主义教育的成功,最基本的一条是满足了社会的需求,反映了时代精神的发展,吻合了时代的特征;它的失败,主要原因也是未能跟上美国社会前进的步伐,墨守成规,成为新的教条主义和形式主义。、纵观我国教育现状,近几年来,以基础教育课程为代表的教育改革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教育理论研究也随之有了很多新的突破。然而,在教育的其他许多领域里,观念陈旧、方法滞后等问题依然存在,应该引起广大教育研究者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