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学校发展战略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学校发展战略范文1
关键词发展战略 宏观环境 中观环境 战略定位
中小学的发展战略关系到它们未来发展的指导思想、方向、目标和原则等,发展战略是否科学,直接影响到中小学发展空间和活力,关系到中小学的前途和命运。因此,在具体操作上,我们一定要重视如何制订科学的发展战略。下面对中小学制订发展战略的步骤和程序逐一进行分析。
一、战略环境分析
中小学要科学地制订发展战略,首先要对学校的内外环境进行分析。我们可以把内外环境分成宏观环境、中观环境以及微观环境。这里主要对宏观环境和中观环境进行分析。
所谓宏观环境分析,指对国家的、乃至全球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教育、人口等因素的分析。中观环境分析指对一个市或地区或县等一个相对独立的行政区域内的政治、经济、社会、教育、文化、人口等因素的分析。
中小学制订发展战略必须了解目前国际、国内的经济形势以及目前一些国家的大的经济政策如何?受国际经济形势、政策的影响,我国的经济形势和经济政策有哪些变化?经济政策向哪些产业倾斜?向哪些地区倾斜?等等。例如如果国家把某个地区划为经济开发区,给予了很多的优惠政策,那么这个地区经济发展就会很快。这个开发区内可能目前一些中小学生源不足或资金困难,学校管理者要根据市场调研预计到几年后由于人们不断在这里聚集,会不会生源爆满以及资金投入大量增加?而不是目前盲目地把学校搬迁到其它地区或者悲观失望听天由命,要着力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打造学校的特色。而其它地区的学校,可以抢先搬迁到开发区内,占据有利位置,为以后的更好发展打好基础。再如这次席卷全球的经济危机,引起国内很多企业破产或者减员,导致一些以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为生源的学校或高收费学校生源不足,这些学校管理者要密切关注国际国内经济危机发展的态势,适时作出缓缴学费、减免学费或者开拓新的生源的措施。
中小学制订发展战略还必须了解国内外的以及本地区的一些重要的教育政策。比如世界上很多发达国家像美国、日本、英国等早已经普及了高中教育,普遍重视高中教育,并不断克服高中教育中应试化倾向,发展综合高中;另外这些国家近些年来都在努力消除地域、阶层、校际、学生个体差异带来的教育不公平现象。如美国已经普及义务教育19年,高中纳入义务教育。据美联邦教育部2002年统计,综合高中已占高中阶段学校总数的五分之四,淡化普高和职高界限。把公平和质量作为教育追求的基本目标;日本上世纪70年代末开始普及高中教育,
日本的高中教育改革目标是加强专业教育,并逐步创建综合高中。为了追求教育公平,平衡不同学校的师资,实行教师流转制:即规定一位教师在一所学校任教3―5年,最多10年,届时要调到同一区域或其它区域任教。我国十七大报告指出:“优化教育结构,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快普及高中阶段(包括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把教育公平作为基本的教育政策。目前我国东部很多地区已经普及了高中教育,有很多地区正在普及或准备普及高中教育。这样在那些未普及高中教育的地区,有些高中目前可能生源不足,但本地区普及高中教育的政策一旦下来,很可能生源旺盛,所以制订学校的发展战略时,关注本地区目前的以及未来的教育政策,可能不用考虑把本校改成一所初中学校或者其它类型的学校,而只须努力把学校发展好。为了促进中西部地区以及城市和农村教育均衡发展,国家已经和将会陆续出台一系列特殊政策,中小学要经常了解这些政策,知晓本地区落实的具体政策:是不是对薄弱学校有倾斜、优惠政策?是不是在局部地区实行教师流转政策?等等,进一步做好本校的发展战略规划。
人口状况也会影响到我国一些中小学的发展战略的制订。例如:
摘自《中国发展报告2004》、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摘要2005、2006、2007、2008》
从上表中我们可以看到,我国近几年来儿童出生率逐年降低,这样首先会波及到一些小学,尤其是一些农村的小学可能生源不足,进而会波及到一些初中和高中学校生源匮乏。同样,从中观环境分析,一个区域内的人口出生率的变化会更直接更明显影响几年后一些中小学的生源状况。学校如果预见到若干年后生源不足,可提早采取以下一种或几种措施:1、抢先把学校搬迁到有利地段;2、采取任务转移战略。可以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以及本校的校舍、师资、设备等条件,把学校转成幼儿教育机构,因为我国尤其是农村地区幼儿教育机构数量不足而且发展水平整体不高。或者转成职业教育机构,因为我国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也可以转成其它类型的学校。3、采取特色战略。学校要根据自己的优势,建设自己的特色,打造自己的品牌,提高学校的知名度,以便在优胜劣汰的市场竞争中处于优势。等等。
二、学校微观教育市场分析及战略定位
中小学在制订战略规划时,对宏观和中观环境分析后,还需要对学校市场状况作广泛、深入的调查:学校面对多少消费者(学生及其家长)?消费需求如何?多少人期望受普通教育?多少人期望受职业教育?多少人期望学习音乐?多少人期望学习美术?多少人希望学习其它特长?多少人期望住宿?他们期望的标准如何?谁是竞争对手?他们有哪些优势和劣势?我们有哪些优势和劣势?劣势能否转成优势?等等。
学校对宏观环境、中观环境及微观教育市场分析以后,需要进行战略定位:从服务对象而言,即为哪些群体服务?提供什么样的服务?中小学要选定适合自己的特定群体服务,因为一所学校不可能为所有的群体服务。如有的学校师资、设备、资金等各方面条件优越,在生源竞争中处于优势,可定位为优等生服务。而有的学校由于条件不太优越,尽管十分努力在生源竞争中也不占优势,可以定位为“差生”或’中等生”提供特色的优质服务,同样可以打造自己的品牌。如上海闸北八中,前几年在上海市区的生源大战中始终不占优势,学校遂把学校定位为“差生”服务,提出成功教育理念,十分注重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通过三要素(积极的期望、提供成功机会、鼓励性评价),经历三阶段(帮助成功、尝试成功、自主成功),对学生进行成功教育及健全人格的培养。多年来,闸北八中把一群群打架斗殴的“野孩子”、“差孩子”培养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成为国内外闻名的学校,学校也步入了良性循环。
三、制订学校发展战略的总目标和分目标
学校战略定位以后,就要考虑战略目标。完整的战略目标分为总目标和分目标。总目标要说明学校未来在所属学校群体中的位置、学校发展的重点领域、关键指标的努力方向和发展水平等。总目标是概括的,但是它是针对学校环境、问题和前景需求的概括,它不是纯粹的理念表述,应该用清晰的语言有针对性地说明学校未来所要完成的任务和达到的水平。分目标是对学校工作和运行的各个主要领域提出的发展性目标,它们是学校在战略规划阶段要完成的任务或者是完成任务的必要保证。分目标要与总目标紧密配合,在任务方面要对总目标进行分解和说明,应是具体的,可操作的。
四、选定学校发展战略的类型和实施程序
一所学校在选定战略类型时,可以选择一种,也可以选择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战略类型组合。如北京十一学校,在国有公办转成国有民办的转制战略的同时,采取了特色战略,它的活动课程、分层教学、文艺教育等都是富有特色的战略。
对学校的发展战略实施的程序需要作大致的构想。例如北京十一学校在对学校实施转制、特色战略时,大体分三步走:第一步,八十年代末,参与北京市学校内部体制改革,使学校获得了很大的办学自;第二步,为把北京十一学校办成现代化学校作准备。比如邀请专家对教师进行培训,指导活动课程、分层教学、艺术教育的实施。同时在社会上加大宣传力度,扩大十一学校的影响。第三步,从国有公办校转成国有民办校。
参考文献
学校发展战略范文2
校长简介 果淑兰,北京十一中校长。 曾获崇文区十大优秀青年、北京市师德之星、北京市骨干教师称号,毕业于河北师大、首都师范大学研究生课程班,现就读北京市中学校长高研班。
现代化学校的发展越来越依赖于学校发展战略的整体优化,就如同在工商管理中,对企业发展战略进行经常性思考是有远见企业最典型的特征。面对“终生学习、新课程改革、创办示范校”的新形势,如何持续提高学校教育教学水平,适应学生多样化发展的需求,提高学校核心竞争力,成了新一届校领导急需解决的问题。 学习是前进的基础,是创新的原动力。面对问题,最好的对策就是不断学习。这和70年代以来世界范围内适应知识经济的发展、创建学习型组织的思想是一致的。基于这种认识,十一中在十六大提出“建设学习型社会”之前,就确定了“建设学习化学校”的战略构想,明确了以学习化学校为鲜明特色,营造人人要学习、处处有学习、事事讲学习的氛围。2001年,该“战略构想”被批准为北京市“十五”规划课题、崇文区重点课题。 学校建设“学习化学校”的具体内容为:1.树立终生学习、教育民主化、主体性的观念;2. 建构学习化校园环境,形成处处、人人、事事讲学习的氛围;3.确定学习化学校的目标体系及教学策略;4.建立学习化校园的支持体系(制度体系和评价监控体系)。使之在更现代的水准上实现优化:学校教育理念和校园学习气氛进一步升华,实现校园教育体系一体化、教学手段现代化,形成科学、民主、人文的教育管理风格,体现学习化学校的管理特色。 学习化学校建设是一个开创性的工作,对学校领导班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不但表现为要带头学习、思路开阔、勇于创新,更表现为善于借鉴一切现代战略管理经验,与外部资源合作,在改革过程中学习。
来源:现代教育报
学校发展战略范文3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发展战略;实践教学
本文系安徽三联学院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会计综合实训’多媒体课件开发”(项目编号:15zlgc040);安徽三联学院教学研究项目:“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效果评价机制研究”(项目编号:2015jyxm419)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7年2月23日 一、应用型本科院校实施战略管理的必要性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发展趋势,各大高等院校对教育资源的需求日益提高。长期以来,我国高校是以政府为主导、学校自主办学的运行机制,近年来国家大力提倡培养创新性、应用型复合人才,应用型本科院校从创立到发展时间还并不长,其管理模式、战略规划在一定程度上还面临着许多问题和挑战。众所周知,管理是决定企业成败的关键因素,高等院校也不例外。要想成为一流的学校就必须建立一套一流的管理体制,因此如何依据制定战略、实施评价和控制,提高组织与环境的匹配和协调,应对挑战和发展,是一个应用型本科院校在发展过程中必需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二、安徽三联学院财会学院战略目标定位
安徽三联学院坐落于安徽省省会合肥,主校区地处合肥大学城翡翠湖畔,是国家教育部批准建立的、拥有学士学位授予权的省属普通本科高校。学校现有交通工程学院、机械工程学院、电子电气工程学院、计算机工程学院、财会学院、经济管理学院、艺术学院、外语学院、护理学院和机器人工程学院,以及思政部、基础部、体育部、图书馆等教学及辅助单位。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5,000余人。财会学院前身为工商管理系,始建于1999年,并于同年开始招生,历经十多年的沉淀和积累,于2015年升格为财会学院。学院设有财务管理教研室和会计学教研室,现有财务管理和会计学两个本科专业,另有会计一个专科专业。财会学院以培养具有实干和创新精神的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努力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在启迪学生现代经营智慧的同时不忘对传统文化的解读与传承,依托企业优势,加强校企合作,致力发展实践教学体系,力争把学院建设成为地方经济发展培养输送合格人才的教学基地。
财会学院作为学校较大的二级学院之一,秉承学校“生为本、师为根、质量促发展”的办学理念,坚持“特色办学、错位发展;产教融合、服务地方”的办学思路,以服务学生为第一要务,以为社会、为企业、为家长、为学生提供满意优质的教育服务为己任,积极探索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学习创新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引导学生明确发展目标,端正学习态度,提升综合素质。
在高校这一组织结构中,各院系相对独立,应当以自我调节和管理方式适应环境变化,鼓励各二级学院根据自身专业特色和规模探索适合本学院的组织管理方式,提高整体的凝聚性和可持续发展性。这种战略从方法上避免了层级压力,分散了集中的风险,但是由于决策领导较为单一化,决策往往较为集中独立,在实际工作进展中不容易推动,也容易造成沟通误解与障碍,受到了一定的制约。面对这些问题,财会学院吸取以往的管理经验及教训,在发展中不断改革、创新。从整体上制定战略规划,要求全体教职工在立足学校总体发展战略的基础上,根据财会学院自身特点,以专业为出发点,要求按照教研室、行政办公室、辅导员办公室为单位制定教师、辅导员、行政人员的个人职业发展规划,各科室的五年发展规划,以及教研室专业发展方向与规划,确立各级目标,按照学院战略目标,逐级分解各项任务、工作,以责任到人的工作原则,要求每位员工保质保量地按时完成教学任务及工作安排。
针对会计学与财务管理专业的特质和市场经济形势的变化,财会学院通过考察与探索,将学院的人才培养定位于为中小微企业提供复合型应用人才,成立中小微企业协同发展研究中心。以此为出发点,结合企业对不同会计岗位和专业人才能力的需要,改革专业课程设置,以提高专业实践教学能力为改革出发点,通过开设新实践教学类课程,以及在原有理论课程基础上加设与之相对应的实践教学类课程,如手工实训,财会软件类实践课程,专业资格证书方面的培训等。为更好地建立和推广专业特色,财会学院通过聘用企业管理人士和高级人才指导本校教师,为学生举办讲座等方式,通过将理论教学与实践工作的对比、实际工作经验分享,在企业与学校之间建立起桥梁,进一步提升专业实践教学与社会的关联度,实现双赢的战略目标。
三、文化的建立
学校发展战略范文4
关键词:成人高校;战略决策;系统动力学;因果关系图;灵敏度
中图分类号:G472.1;G724;N945.13 文献标志码:A
Strategic decision-making model forhigher college development based on system dynamics and its sensitivity analysis
CHEN Qihui,LING Peiliang,XIE Zuobin
(E-Learning Institute,Tongji Univ.,Shanghai,200092,China)
Abstract:To analyze the development ofhigher college quantitatively,the strategic decision-making model is established based on System Dynamics(SD). The factors related to higher college and administration are analyzed with system thinking especially for the key factors ineducation. The models with system dynamics ofhigher college development decision-making are established based on causal loop diagrams. The models are simulated and revised. The parametric sensitivity of system is analyzed with analysis and simulation of model. The result of simulation indicates that the model can be used to make a strategic decision for medium and long termhigher college development and the validity of decision is improved.
Key words:adult higher college;strategic decision-making;system dynamics;causal loop diagrams;sensitivity
0 引 言
一切社会和经济系统都是动态复杂系统,其复杂程度的高低除了与系统的阶数、变量数和回路数的多寡密切相关外,更主要地是取决于系统的内外与组成部分之间的非线性关系的性质和复杂程度、时间延迟环节的多少和种类以及系统内外动力与制约力的共同驱动作用.由于高校系统存在多重信息反馈结构以及信息传递中的放大和延迟作用,造成原因和结果在空间上的分离和时间上的滞后,目前多凭经验和直觉进行判断和决策.加上高校具有多个办学目标,目标不同且往往相互冲突,资金尚有限,但政策又需要有一定的稳定性,从而使在多目标之间进行适当权衡成为困难的工作.此外,政策的改变以及参数的调整所引起的短期效应和长期效应往往是相反的,这也增加决策和政策制定的难度,所以高校系统是个动态复杂性社会系统.[1-3]
本文的研究定位在高校成人教育和网络教育管理.高校成人教育和网络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相比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办学目标和形式有很大区别,其培养目标以应用性人才为主,学生层次也有很大区别,办学形式比较多样,运作方式相对灵活,体现出更大的动态社会复杂性,因此给成人网络教育系统研究带来一定的不定性.通过其他方法很难得到定量分析,只能通过定性分析,特别是有关系统变量对系统影响程度的研究,即参数的灵敏度研究更是个难题,而采用系统动力学(System Dynamics,SD)的方法可以很好地弥补该问题.
1 基于系统动力学的战略决策
SD自20世纪50年代中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福雷斯特教授创立以来,已被成功应用于企业、城市、地区、国家甚至世界规模的许多战略与决策等分析中,被誉为“战略与决策实验室”.SD定义动态复杂性系统为具有高阶次、多回路和非线性信息反馈结构的系统.动态复杂系统中的反馈回路形成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结构.就社会―经济系统而言,反馈回路描述关键变量(决策的杠杆作用点)与周围其他变量的关系.决策导致行动,运动改变系统周围的状态,并产生新的信息作为未来新决策的依据,如此循环作用形成反馈回路,使组织(或企业)的管理不断演进变化,甚至取得突破性发展.[4-6]
上式的物理意义为流位的导数等于入流率和出流率的代数和,显然SD模型是由上述向量方程确定的一阶微分方程组.
2 成人高校发展战略决策模型的构建
2.1 建模目的
构建该战略决策模型的目的是对成人高等教育学校发展的现状进行评估和分析,提供学生总数、收费标准、硬件投资、教学质量及就业率等因素之间的关系,仿真教学、学生、师资、投入产出等方面的动态变化,并分析得出主要因素对系统动态行为的影响程度,供学校决策者利用这些信息,协调各因素之间的关系,为成人高校实现动态管理提供战略决策.
2.2 构造流程简图
使用高层流程简图描绘系统高层次的关键性流程,表明系统内的高层关系.为解决上面提出的问题,建立如图1所示的成人高校发展战略决策模型高层关系图,图中以教学活动为中心,加上师资情况、学生情况、学习环境和办学经费等共5个相互作用的子模块.
教学活动子模块:以提高教学活动水平为主要研究对象,以提高教学质量为主要目标,以提高组织和个人的学习能力和积极性为主要目的.
师资情况子模块:以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的师生比、师资的工资水平和福利情况为主要研究对象.
学生情况子模块:以学生的学习进程为主要研究对象,研究包括新生录取、学生入学种类、学习层次、毕业或就业等过程的情况.
学习环境子模块:主要以学生占有的生均教学资源为主要研究对象,包括硬件、软件、教学资源及场地等情况.
办学经费子模块:主要以成人教育的教学投入和产出为研究对象,表现为学费的收入和再投入(改善生均的教学资源情况、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和管理人员的管理业务水平及进行必要的宣传所发生的费用).
2.3 因果关系图分析
因果关系图被普遍用于构思模型的初始阶段,有时被称为有向图或向图,图中的因果链(Link)可表明其影响作用的性质是正反馈还是负反馈.正反馈表明,箭头指向的变量将随箭头源发的变量同增同减;反之,则为负反馈.[6]
通常,衡量1个学校成功与否的评价标准往往是该校毕业生的就业率,而学校教学管理工作的中心和重点就是提高本校的毕业生就业率.因此,在分析成人高校的系统因果关系时以就业率作为突破口.通过分析,可以形成如图2所示的成人高校发展战略决策模型的因果关系.
从图2可见,系统包含2个正反馈回路和5个负反馈回路.
正反馈回路1:招生数量+学生总数+现金库+广告投入+招生数量.
正反馈回路2:就业率+招生数量+学生总数+现金库+激励机制+教工积极性+教学质量+毕业生质量+就业率.
负反馈回路1:毕业生质量-教工积极性+教学质量+毕业生质量.
负反馈回路2:就业率+招生数量-生源质量+教学质量+毕业生质量+就业率.
负反馈回路3:就业率+招生数量+学生总数-教学质量+毕业生质量+就业率.
负反馈回路4:就业率+招生数量+学生总数-生均教学资源+教学质量+毕业生质量+就业率.
负反馈回路5:就业率-组织学习能力+教工积极性+教学质量+毕业生质量+就业率.
2.4 成人高校发展战略决策模型建立及分析
成人高等教育系统是个特殊而复杂的系统,包括教学活动、师资、学生、办学经费和教学资源等5个子系统.系统在运行过程中受到多种变量的影响,为进一步分析其变化和发展规律,从确定关键变量、相关变量和调控变量入手,建立变量间的定量方程,然后将定性方程整合为包含各主要变量在内的SD模型.
表1中,主要参数分成两个部分:一类L1(t)~L 14(t)属于流位变量,根据流位变量和因果关系可以相应确定其流率变量,在此不一一赘述.另一类变量属于可以调节的控制变量,成人高校发展战略决策模型就是通过这些变量进行战略决策的,参数的灵敏度分析也由此展开.
系统还确定以下两类可调节的辅助变量:一类是如师生比、师资变化率、教学资源更新率、工资调整率、考生增加率、报考率、报考层次率等可调节的常数;另一类是如就业率、教学质量变化率、积极性变化率、录取率等.如教学质量增率这个辅助变量,应用图表函数实现由各种评分结果产生1个变化率,数据来源是对生均教学资源、教工积极性、新生录取标准(生源质量)的评估,以及分析上述3项因素对教学质量的影响力度来确定变化率.这个参数的权重可以与教学专家讨论确定,由图表函数生成的教学质量增率见图3.
3 模型仿真结果分析和验证
以某成人学院为例,按照各变量的因果关系及变量之间的定量关系建立SD模型.根据现有的历史数据反复调整各变量值,最终确定1个比较合理的模型.模型仿真结果见图4.图中各曲线分别表示教学过程中的几大要素,如教工积极性、教学质量、毕业生质量等.曲线起伏变化的周期大致为15年,与现实中总结的学校发展规律相吻合.可以初步认定,该模型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图 4 部分仿真结果
4 系统参数灵敏度分析
SD分析的问题通常十分复杂,系统参数对系统的影响需要作进一步研究.本文以系统参数作为研究对象,可以定义灵敏度分析为:“不断改变系统的状态、参数、结构和政策.运用仿真模型,比较该模型的输出,从而确定这些变化的影响”.灵敏度分析的方法如下:
假设变化参数、输出行为变量和灵敏度分别以X,Y,S表示,则根据灵敏度定义很自然地得到有关参数变化形式的定义式ИЯ槊舳(t)=行为变量的变化单位数(t)参数值变化的单位数(t)И
经过对一系列关键参数的灵敏度分析,可以发现模型对各个参数变化的灵敏度各不相同,其中正的最大灵敏度只有0.287,负的也只有-0.344,说明每个参数的调整对于系统动态行为的影响不一样,而且呈现出一定的不均衡性.
经过验证和分析后所建立的成人高校发展战略决策模型基本上可以描述出现实系统的真实情况,是有效、可靠的,可以进行成人高校发展战略决策的系统仿真及中、长期政策分析,并且可以在决策过程中,不断进行反馈和修正,使模型更加符合实际系统的结构,提高模型决策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 曾昭磐. 关于系统论在高等学校管理中应用的若干思考[J].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1999,19(6):116-120.
[2] 巢来春,竺红卫,王宝峰. 普通高校科研管理SD模型[J]. 杭州电子工业学院学报,1995,15(3):17-26.
[3] 陆伟锋,贾仁安. 高等院校教学改革支持系统SD因果关系图的构建与应用[J]. 南昌大学学报:理科版,2005,29(2):136-141.
[4] 王其藩. 系统动力学[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4.
[5] 王其藩. 管理与决策科学新前沿――系统动力学理论与应用[M].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4.
学校发展战略范文5
[关键词]高校 重点学科 项目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43(2013)02-0050-04
高校重点学科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过程中诞生的一个重要概念,也是当前高校生存的生命线,一般要经历从通知、申、评审到立项、实施、年度或中期检查、验收的全过程。这种运作方式等同于政府投资经济和社会建设工程的项目管理模式,但在管理对象、形式以及机制等方面均体现出有别于规划建设管理模式的优势。然而,回顾1995年以来中央和地方政府部门主导的高等教育项目建设工程或计划,典型的工程项目导向型特征已逐渐暴露出立项竞争行政化、过程管理指标化、文化建设形式化等弊端。基于高校重点学科项目建设的学术主导特征以及项目管理理论方法研究的对象性,本文拟对高校重点学科项目建设的障碍表征及其成因进行深入剖析,并尝试从统筹管理、高效节约的目的出发,在立项管理、过程管理和文化管理等方面提出相应的管理策略。
一、高校重点学科项目建设的障碍表征及成因剖析
(一)立项管理迎合权学交易目标,阻碍生态建构均衡
从1995年实施“211工程”开始,高校重点学科项目立项建设管理模式得到明确。这种管理模式具有行政主导、经费专项、责任到人、项目管理等特点。各高等院校作为项目申请方,面对由国家各部委、各级地方政府公共财政投资的建设经费,往往为获得资源份额展开激烈博弈,“权利寻租”和“权学交易”行为愈演愈烈。有这样的两个例子在笔者的求学生涯中印象深刻:某市某“985”著名高校的副校长曾经同时是国家级、部级、市级重点学科的带头人;某二本院校校长作为市级重点学科负责人,尽管在市重点学科评估中成果未达标,但至今仍然是为数不多的市级重点学科。这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高校公共财政资助项目建构的生态失衡问题。
从高校重点学科项目申主体来看,在国家“九五”、“十五”以及“十一五”经济建设中,一般都是分层次进行建设,并且设有申门槛,如要求具有一级学科博士点、要求“985工程”高校才具有申资格或优先资源分配权等。这种建设原则虽然有利于提高重点高校学科项目建设的效率,但过于弱化非重点高校或弱势项目,非但无益于高校整体发展水平的提高,而且易造成部分高校部分学科或实验室过度投资或重复投资的现象,加剧了强者恒强、弱者恒弱的局面。
此外,尽管公共财政定期和不定期下达的重大或重点学科项目有增多趋势,但调查发现,最终获准立项的学科项目负责人,几乎都有过硬的行政背景或政府攻关能力,这在一定程度上越发强化了学科生态建构的种种失衡:某重点学科项目或重点实验室在短时间内迅速扩张;某著名教授或高校领导课题多得做不完,经费上千万甚至上亿;没有行政头衔的普通学者,即使拥有优秀的学科成果也不愿意参与申;高校重点学科项目主管部门无时无刻不在承受着来自申请部门激烈角逐的干扰和压力。
(二)过程管理追求有形物质目标,违背内在发展规律
虽然国家要求高校对“九五”、“十五”、“十一五”、“211工程”、“985工程”学科建设实施项目管理,但有些项目建设管理过程还是相对落后,对有形物质目标的追求偏离了学科发展的内在规律。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某些高校在公共财政学科项目获得立项资助后,往往在前期的可行性论证和后期的验收工作上投入较大精力,不太重视项目建设过程的系统化管理,“两头热中间冷”现象明显。调查发现,部分重点高校在获批国家、省部级重点项目或重点实验室之后,首先做的事情就是大量购置先进的硬件设备、改善实验环境。事实是,硬件的改善在缩小与国外一流大学项目水平的差距上没有任何作用。二是目前高校的学科建设项目管理表现为宏观的多头管理与微观的多头应对并存,即项目建设的宏观资源配置涉及到校办、学科处、二级学院、图书馆、人事处等多个部门,而微观管理上又要求项目带头人既精通学术又擅长组织策划,还要有足够的参与和调动各部门资源的时间和能力,缺乏促进学科项目建设的科学管理方法,直接影响到高校重点学科项目管理的效率和效果。
(三)文化管理游离知识创新目标,忽视人本传承价值
高校重点学科项目建设已成为目前高等院校的一项常规活动,然而,行政压力下对项目立项的追逐以及类同于经济工程建设的项目过程管理,使某些高校的重点学科和重点实验室等公共财政资助项目的建设目标逐渐偏离学术创新和人才培养的轨道,忽视了团队文化和人本价值观建设。其危害有两个方面:一是名目繁多的学科攻关和人才培养计划不利于学科优势方向的凝练和突破。伴随着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等各级公共财政资助项目的增多,高校的学者和教授们迫于行政力量主导下的学术竞争压力,不得不为学科计划的立项、检查和评审而奔波,很难潜心钻研相关学术学科问题,更别提强化学术团队的文化内涵建设了。二是高校的外延扩张需求不利于学科优势方向的传承和创新。随着高校办学规模的扩张,研究同质化现象比较明显,普遍缺乏学科创新和特色的挖掘,且倾向于简单复制国外主流研究方向,不易形成长期稳定的学科方向,也无法通过团队知识的转移和共享达到传授前瞻知识获取方法的目的。
二、促进高校重点学科项目可持续发展的管理策略
从本质上看,目前发生的这些问题均来自于管理体制的缺陷,而其直接结果则造成了教育资源的投入产出失衡,基础研究和学术研究虚与委蛇,即表现为一些轰轰烈烈的学科项目建设有硬件、没软件,有人才、没队伍,有投入、没产出。笔者借鉴国外发达国家的高等教育投资管理经验,本着节约、高效的项目建设目标,针对当前高校重点学科项目建设中面临的障碍因素,提出相应的管理策略。
(一)保持投入产出的学科项目生态平衡,分类立项,错位竞争
在高校,无论是公共财政资助单体学科还是群体学科都具有生态现象,而平衡是学科生态系统建设的核心和灵魂。这里,我们倡导投入产出的学科生态平衡,提出通过分类立项、错位竞争实现学科项目建设目标的管理策略。
1 学科项目战略投资与规划同步策略
考虑到高校战略规划是国家高等教育发展战略的组成部分,无论是国家财政资源投资还是地方政府财政资源投资的公立高校,都应该根据国家高等教育发展战略,拟定中长期发展规划。这个中长期发展战略规划必须以某一级学科为重点,分阶段、分需求、分目标落实到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上。国家和地方财政投资高等教育的专项建设项目,在按一级学科选拔审核的基础之上,必须与各个高等学校的中长期发展规划建立同步机制,按照规划需求核定投资额度,并在战略规划实施的中期和末期,参照香港大学教育资助委员会的做法,成立独立于政府和高校的发展教育基金会,作为无任何法定或行政权力的咨询团体对各高校重点学科项目建设的绩效进行评估。
2 学科项目组织机构与功能协调策略
从高校重点学科项目内部结构来看,项目方向、项目队伍、科学研究等结构应该平衡且与功能相协调。要充分考虑各个学科项目之间的相关程度,按学科门类或学科群设置学院。之所以提出这点,是因为目前国内很多高校把同一学科分放在不同学院的现象极其普遍,如国内某一高校的管理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就分散于经济管理、交通运输和科学研究院三个学院,不仅造成学科方向交叉,在申请重要学科纵向项目时盲目拼凑,无法形成规范的学术团队,而且造成了多次恶性竞争,为了争揽一些横向课题各学院互相压价诋毁。长此以往,学科方向得不到凝练和提升,整个高校管理学科的发展也将受到重创。因此,建议将同一个一级学科门类中的基础学科、主干学科、支撑学科力量设置在同一个学院之中,促进高校重点学科项目之间的融合渗透,力求使高校整体的强势学科、支撑学科和相关学科实现一种协同进化的平衡。
3 学科项目层级权力与责任对等策略
众所周知,高校重点学科项目有校级重点学科、省部级重点学科乃至国家级重点学科之分。从某种程度上说,多样性是综合性的前提和基础,追求和发展多学科项目,是大多数高校合理而正常的发展目标。但是,公立高等院校本身就有“985工程”高校、“211工程”高校之分,因此,高校的公共财政资助项目层次也应泾渭分明,错位竞争以避免学科生态位的重叠。国内一流大学可着眼于国家级学科和博士学位点学科项目建设,以基础研究为主,向国际一流学科靠拢;而地方高校则主抓一般学科项目、校级学科项目以及硕士学位点学科项目建设,侧重于扶持和培养一些社会和经济发展急需的应用型学科项目。当然,在资助力度和强度有别的情况下,对不同类别高校应该承担和履行的社会责任必须进行分类并列人要求项目。如笔者所在的上海海事大学是一所百年“海运”学校,单科性高校发展阶段始终立足于航海和运输,促使其成为“高级航运人才的摇篮”。基于这样的学科传统优势和现有时代特征,该校在“航运技术和管理”和“集装箱供应链技术”这两个“异质”引导下,积极寻找和拓展学科增长点,已获得重点学科项目多项,包括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项目(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5个国家级特色专业(航海技术、物流管理、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轮机工程、航运管理),9个交通部和上海市级学科项目,17个上海市本科教育高地,并设有水上训练中心,拥有万吨级集装箱教学实习船“育锋”轮、4.8万吨级大型散货教学实习船。
(二)顺应开放自由的学科项目发展规律,学术主导,科学发展
高等教育是具有高度复杂性和技术性的学术性事业,这与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的企业项目产品存在本质区别。这里,笔者提出顺应开放自由的学科项目发展规律,通过学术主导、科学发展实现学科项目建设的管理策略。
1 学科项目内隐资源培育策略
随着现代科学由“小科学”向“大科学”方向的迅猛发展,大学学科项目建设也纷纷以调整、共建、合作、合并为手段,对原有项目进行由“小学科”向“大学科”转化的调整,不少高校学科项目规模越来越大、类别越来越多、结构越来越复杂、设备越来越先进,然而对高校重点学科项目长期发展起决定作用的内隐资源投入却缺乏足够重视。对此提出两项建议:一是顺应当下高校去行政化改革的呼声,建议高校在思考过度制度化问题的过程中有意识地培育学科核心理念。显然,该理念的建立应满足下列要求:与学校办学定位和发展战略保持一致;把握本学科最高发展层面上的创新活动及学科项目发展规律,改变简单直接采用任务指标型等检查手段的做法;改变无行政头衔的优秀学者或教授申无助,唯有被动等待项目参与或获得资助后无力支配资源的现状,为更多热爱学科建设的教研人员开展创造性、思想性工作提供保障条件。这方面的经典案例就是斯坦福的成功,其之所以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由一所二流大学跃升为世界一流研究型大学,重要的原因就是明确的研究与学科开发中心理念的提出,使以大学为主体的高科技园区得以顺利组建,进而通过推进不同门类学科项目与学科园、工业园区的相互合作与渗透,最终促进了斯坦福与硅谷的共同成长。二是重视大学学在项目核心竞争力培育中的积极作用,发挥学在提升学校学术影响力方面的窗口作用。一方面,学科项目建设可吸收学主要编辑和管理人员参与,增加其对本校高校重点学科项目建设现状、优势、劣势、机会、威胁及发展战略目标的动态了解;另一方面,学可针对本校强势学科项目、新兴学科项目设置品牌、特色专栏等,及时发表学科项目的最新研究成果,并通过吸收同行知名学者相关学科成果的稿件,安排与本校教师稿件同期编发以充实期刊内容,扩大自身知名度和影响力,最终实现所在高校学科项目与学的相互助力。
2 学科项目源流创新管理策略
任何一个新学科的创生都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必须遵循科学发展的规律,使新学科完成它的孕育生成阶段。同时,一个新学科的生成也不是一所高校所能完成的,它是大学和其他社会研究组织共同享有的学术成果。实践证明,无论是潜学科还是发展学科、发达学科,探寻合理的有别于工程项目式的源流创新管理策略至关重要。策略有二:一是关注学科创新点和生长点技术研究。无论是学科项目主管方还是申方,都应加强与中下游的技术中心和高新技术公司的密切联系,促成学科创新成果的转化和公共服务目标的实现。高校重点学科项目建设对于产业发展来说,重要的并不是进入产业界成为产业的主力军,而是使其发展成为具有影响力的学科创新、人才培育和高新技术孵化中心。二是重视学科项目建设中关键人力资本的保持和学术优势的稳定。高校重点学科项目建设的主体是教师,生产的产品是知识,因此,体现知识创造过程中人力资源的价值非常重要。而大学教师人力资本使用价值的保持与提高,需要的是这样一种状态:我教学,是因为我要教学;我研究,是因为我想研究;我发表,是因为我的成果瓜熟蒂落。由此,在我国实施高等教育强国战略的建设过程中,可以借鉴美国等高等教育发达国家激励和稳定重要岗位优秀师资的做法,逐步完成从行政力量的直接安排和深度介入向学术力量实际主导与主动参与的转变。
(三)培育特色鲜明的学科项目传承精神,凝练方向,团队创新
1 学科项目知识变异更新策略
学科本身并无层次性,其层次的发展和变化,取决于学科知识的变异和更新能力。知识创新是形成学科生长点的“发酵剂”,也是学科方向和队伍能否传承下去的内在驱动力。促进知识创新的策略有二:一是紧密依托相关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项目建设,提升学科知识更新速度。针对目前高校重点学科项目“重申,轻建设”的不良倾向,建议依托一级学科博士、硕士学位点,优化组合学科建设梯队,打造相关科研项目品牌或名牌工程,以学科项目建设保证学位点建设,以学位点建设带动项目建设,两者互相促进,相得益彰。二是不断寻找学科新的生长点,扩大学科知识变异空间。加强学科项目的知识管理是学科建设的基本内涵,枝剪陈旧知识或者嫁接边缘交叉知识则是其内涵提升的两条基本路径。考虑到现代科学技术以高度分化基础上的高度综合为特征,通过争取和合作完成大项目不失为探寻学科生长点和扩大学科异质性知识空间的重要策略,强强联合或强弱联合都是可取的选择。强强联合指“985工程”高校、“211工程”高校或国家级学科院所等机构之间的重大项目设计上的合作;强弱联合主要指这些强势单位与地方普通院校之间在行业或区域研发技术和方向上的突破。当然,争取大项目还要进行相应的政策调整,如专业技术职务的评聘、评奖、学科提成等,创造有利于团体作战的项目环境和机制。
2 学科项目比较优势培育策略
学校发展战略范文6
【关键词】 民办学校 发展 处理 关系
【作者简介】 石少波,湖北省宜昌金东方学校董事长、总校长。
【中图分类号】 G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5103(2013)12-0027-02
目前,民办学校整体办学思路清晰,品质较高,态势健康,处于稳定增长状态,但是要想稳健长远发展,就必须主动适应政策的变化,适应新形势的变化,妥善处理好各种关系,积极研究和探索适合自身情况的发展之路。
一、处理好与主管部门的关系,主动适应政策变化
处理好学校与上级主管部门之间的关系,是每个民办学校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因为区域教育形势变化,双方的利益诉求时有差异,导致认识上的分歧在所难免,怨天尤人,奋力抗争,逆势而动,是不应该的,也是不能解决问题的。对教育主管部门应该做到尊重为先,理解为上,顺应政策变化,视政策挑战为发展机遇,变被动为主动。
近几年,宜昌经济发展较为迅速,公立学校投入巨大,管理部门需要民办学校解决学生有学上的问题已经不复存在。面对现实,宜昌金东方学校提出了差异化、优质化、特色化的办学思路,为有特殊教育需求的家长提供了选择机会。在民办学校的寄宿制、小班化、强硬件和精细服务等优势逐渐被公立学校追平的时候,宜昌金东方学校又推出国际教育、儿童立场、海量阅读、智慧课程、社团活动、学业质量监控等措施,主动寻求新的发展渠道。
宜昌市为解决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问题,逐步提高重点高中分配生比例,到今年已经达到60%,对此,学校提出用新的教育理念来推行真正意义上的素质教育,办孩子成长体验的训练营,不办重点高中升学的集中营。改变质量增长方式,寻求学校的真正生命力。不唯升学率,超越升学率,追求人的全面发展;不唯高考,赢得高考,走科学发展之路。目前,金东方小学每期开出四十余门校本课程,外小引进朗文英语、开发智慧课程,初中二十余个社团每周两次训练活动,组建了百人规模的标准双管制交响乐团,高中推行心理导师制,这些措施的实施,逐渐成为了家长选择学校的又一重要因素。
宜昌市从前年开始禁止小升初笔试,要求统一组织入学面谈。既然国家层面有导向,主管部门有要求,学校就按照上级要求认真做好,不断研究改进面谈方式,摸索出一套可以考察学生心理品质、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的甄选方法,逐渐取得了社会公信度,报名规模和生源质量不跌反升。
二、处理好与兄弟学校的关系,共同谋求发展空间
宜昌民办学校数量虽不是很多,但单体规模较大,办学品质较好,声誉和生源都不错。这得益于办学者有一个共同的认识:在一个区域内,同行是兄弟,不是冤家,可以有竞争,但绝对不搞恶性竞争,要向内使劲把自己的事做好,不要向外使劲把别人的事搞砸。更重要的是合作,共同把市场做大,遇到问题大家坐下来共同商讨,共同的利益共同争取,加强校际交流,哪所学校有活动就去到场站台,哪所学校有困难就相互声援,即使不能有具体的帮助,至少也在道义上支持。因为一所民办学校的衰败其实是区域内整个民办学校的失败。
一个区域内的学校最大的竞争在生源上,稍不自律就会伤感情。这些年在招生问题上学校做到了严格自律,招生工作中始终坚持“三不”。一不夸大其词。在介绍自己、回答家长或他人问题时,做到客观叙述,不用“最、很、非常”等等一些程度副词夸大自己学校。二不贬低他人。遇到家长或朋友问其他几所民办学校,回答是: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的独到之处,十全十美只是一种愿景。不有意无意贬低他校,不用“唯一、仅有、绝对”抬高自己学校。三不虚假承诺。家长往往会要求学校对有些事项做出承诺,以便自己放心。学校能做到的就告诉做法,不能做到的就做好说明,绝不做虚假的承诺。
三、处理好与受教育者的关系,真正提升学生素质
民办学校的市场特性决定了家长是学校的衣食父母,学生是学校的生存命脉。办学以教师为本,育人以学生为本,这既是世界观,也是方法论。学校管理不能只把教师和学生作为管理的对象,更要把他们作为管理的主体和资源。只有把学生当做自己的孩子来待,想他们之所想,急他们之所急,给他们之所需,谋划他们的未来,才是负责任的教育。
宜昌金东方学校提出“三个不变”“三个转变”,都是建立在把孩子视同自己的孩子,为他们未来着想的基础上的。“三个不变”:一是“教育就是服务”的理念不能变。办学的目的就是为家长和学生服好务,让家长满意、学生喜欢。二是“自强不息,追求卓越”的校训不能变。这句话是学校培养孩子的精神气质所在,学生在学校要学的就是这八个字。学校之所以能走到今天就是靠的自强不息,就是在不断地超越自我。三是“把学生当作自己的孩子来待,把同事当作自己的亲人来爱,把学校当作自己的家来呆”,这个共同价值观不能变,这是办好学校的一大“法宝”。
“三个改变”:一是要用新的教育理念来取代过时的理念,真正让素质教育在学校落地生根。学生的成长重于成绩,学生的素质重于分数,学生的未来重于现在。学校考核、教师评价、学生选拔、活动组织等都应该按照新理念来设计实施。二是要探索培养高品质的人的内涵。时代在变,家长的需求在变,人才标准在变,那么教育方式就必须变,金东方学校坚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从课程设置上大胆改革,实施五类课程(做人处世课程――养心;学科基础课程――植根;艺术修养课程――怡情;智慧开发课程――启智;体质健康课程――塑形),培养高品质的人。三是学校的经营方式,由数量规模型发展向内涵品质发展转变,由粗放型管理向精细型管理转变,由短期目标向长远规划转变。学校只有不断改变经营方式,才能保持健康长远发展。
四、处理好与社会各界的关系,回归教育公益本质
我们常常把学校形容成一户人家,是社会构成的一个单元。一所好的学校应该有社会教育力、影响力,应该是社会组织中的道德典范。民办学校从赚钱工具的社会形象回归到公益楷模的社会形象,这是事业常青、稳健发展的前提。
在体现学校社会公益本质上,宜昌金东方学校做了一些实效性工作。学校出资10万,和共青团宜昌市委共同举办宜昌市留守儿童夏令营,使宜昌五个偏远山区的56名留守儿童暑期来校参加全免费夏令营,同时为他们选择了56个“爱心家庭”,让他们享受不是父母胜似父母的关爱。学校连续两年资助加查县一线教师30多人来校进行了20多天的免费教学培训。学校2008年以来资助贫困学生1373人次,资助学生学费877万元,生活费60多万元。为了让知识能改变贫困家庭孩子的命运,学校去年成立了基金会,安排专人走访各县(市、区)贫困家庭。今年接纳了26名来自各县(市、区)的贫困孩子,学校对他们所有费用实行全免,并有专人负责跟踪了解他们的学习生活状况,对他们进行专门的心理辅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