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亲家庭的教育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单亲家庭的教育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单亲家庭的教育

单亲家庭的教育范文1

我班有个学生叫小强。父母离异,现在与母亲一起生活。人长得活泼,漂亮。但行为习惯不规范。性格外向、倔强,脾气暴躁,喜欢我行我素,他精力旺盛,自尊心强,上课东张西望,不遵守纪律。而她的妈妈工作也忙,孩子的事情虽有关心,但方法不对,不好时就狠狠打一顿,因此收效甚微。这样的家庭环境使小孩逐渐养成了一些坏习惯。针对小强同学的特点,我对他采取了如下心理辅导:

二、分析

1.克服自卑,建立自信

他由于学习成绩不好,经常受到老师、家长的批评、和同学的轻视,因此存在自卑心理。这种自卑心理对他的学习和行为有着重要影响,在这种自卑心理的影响下,他对学习不够努力,因为觉得努力也没有用,同时,她对于老师的批评和帮助无动于衷,觉得自己也就这样了,怎么也好不了。因此,帮助他克服自卑,建立自信是帮助他解决心理问题的关键。我在日常教学中,注意对他多进行表扬,善于发现他的闪光点,及时地进行表扬和鼓励,即使他有一点点进步,就应该给予充分的鼓励。同时,对他进行批评时,注意不伤害他的自尊心尽量避免在公共场合批评,在批评后要向他提出希望,使他感到老师对他很有信心。总之,帮助他建立自信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老师在日常教学中抓住时机,不断进行工作。但是,一旦他建立了良好的自信后,他身上的的变化将是十分明显的,他会热情地投入到学习和班级工作中去,不仅在行为方面大有好转,连学习成绩也会有显著的提高。

2.家庭与学校之间的桥梁

为了真正使小强走向重新塑造自我的道路,我想在加强学校教育的基础上还应取得家长的配合,所以我坚持一学期多次家访与家长互通信息,共同教育,同时帮他补缺补差,当他成绩有进步时及时表扬他,使他找回信心,找回了失去的学习愉悦感。

3.成功和喜悦

老师和同学的鼓励与信任,给了小强无穷的力量,他对自己充满了信心,从四年级第二学期开始,他的行为规范,学习成绩渐渐由差转好,成绩也由不及格上升到70多分。同学说他简直像换了一个人。他妈妈说没想到孩子的进步那么快。由此我想到,我所教的班级中还有类似这样的家庭由于家庭结构的改变,家庭成员的远离给这些家庭中的孩子带来了巨大的影响,使孩子的心理、学习、行为等方面的发展都受到了制约。由于他们生活环境的特殊性,在心理、行为等发面容易出现问题。作为老师应当多关心他们,把这当作老师教育工作的重点来抓好落实好。要相信他们一定能变好的,这就是我们的工作呀!

三、针对后进生的转化策略

1.用老师的真诚,赢得他(她)的信赖

作为教师应真正树立起以学生为中心的观点,在对后进生的教育中,我们教师应抛弃以前的“师道尊严”等观念,放下架子,主动而真诚地与学生沟通。通过沟通会掌握第一手资料,我们会发现以前对学生的判断也许是不正确的,而且会发现学生当务之急最需要的是什么?只有了解学生真正的需求,在教育过程中才会采取针对性很强的方法,做到有的放矢,事半功倍。当然,现在的学生独立意识、认识事物标准有较大的变化,我们在教育后进生之中往往会遇到一个难题,就是无法与学生沟通,很难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更谈不上与他们交上朋友。在转化他们的过程中只是一种“单相思”,这就需要我们有更多的耐心和不断改变教育方法。在转化他们过程中最突出的一个现象就是容易反复,我们应允许这种反复存在,即我们应该抓反复,反复抓。

例:我班有个离异家庭的男生陈XX,贪安逸,图享受,外号叫“阔少爷”。是个喜欢逞能的“老大”。我利用他“好逞能”的特点,让他做几个后进生的组长,负责监督这几个后进生的自行车停放和检查值日生工作,于是他每天到校第一件事就是检查自行车是否停放整齐,包干区卫生是否整洁。这个“犟头王”用我赢得他的信赖,与我有感情,关系融洽,促使他对学习有信心。作业从拖欠不上交,到基本上能准时上交作业。

2.发挥班干部的作用,燃起他(她)学习的“热情”

班干部是一个班级的主力军,健全的班干部队伍,能使班风正,学风浓。由班干部出面结对子,手拉手地帮助后进生,是转变后进生的一种妙术。

例:我班有个学生陆XX,人调皮,打人骂人家常便饭,吵架、旷课时常出现,外号叫“黑野马”。为了使甲班同学齐头并进,班干部献计献策,在班中掀起“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的热潮。班长第一个与陆XX同学结对子,平时给他辅导文化知识,班校活动一起参加同一个项目,每周一小结,每月一总结,表扬成绩,指出缺点,制定目标。经过一年的帮、教、带,不仅是陆XX同学转变了学习观念,树立起了学习信心,而且其他后进生也进步较快。

3.利用集体的温暖,燃起他(她)重新生活的“火星”

因父母离异,家庭破裂,使他(她)悲伤过分,情绪低落,心情抑郁。我发觉后,及时稳定他(她)的情绪,并找几个与他(她)要好的同学,或老师与之谈心,帮助他(她)从悲观的情绪中解脱出来,重新树立起学习生活的信心。

例:我班有一离异家庭的男生俞XX,父母离婚后,闷闷不乐,心情抑郁。被我了解后,利用国庆节让他与几个同学一起来我家吃饺子,并指导这几个同学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与他多谈心。让他的感情得到安抚,并以别人的欢染他。经过一段时间后,他的情绪漫漫地好转,并鼓起了生活的勇气,同时渐渐地萌发了学习的热情。

4.以榜样的作用,引导他(她)上进

榜样的作用是巨大的,它具有强大的感染力和说服力。离异家庭的学生虽有些人学习的积极性不高,不思上进,得过且过。但当他(她)崇敬的榜样出现在面前时,这榜样的精神价值思想倾向、态度、品格,也会打动一部分学生的心,被他(她)所接纳,佩服得五体投地。

5.发挥家长的作用,使他们关心自己的孩子

单亲家庭的教育范文2

[关键词]单亲;儿童;性别角色;教育方式

目前单亲家庭现象在国内外渐趋普遍,由此带来的许多问题也引起了相关机构与专业人员的重视,但人们往往把关注和研究的重点放在孩子的心理健康和一般家庭教育等方面,而其中更为重要的性别角色教育问题却基本上是一个研究空白。现实生活中已经有不少单亲父母对这个问题感觉非常困惑,一些由于没有接受良好的性别角色教育而出现性别认同异常的孩子,在社会中不能很好地生活,也出现了一些令人痛心的社会和个人问题。据本人咨询工作中的一般调查了解,行为偏于异性或已成为易、同性恋者(特别是恋长辈者),单亲家庭的孩子明显多于父母双全的家庭的孩子。鉴于单亲家庭的不同情况与类型,其对孩子性别意识的形成和角色行为的培养具有更加复杂化的特点,因此有必要对这个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

1 单亲家庭的概念和类型

所谓单亲家庭是指由父亲或母亲一人与孩子组成的家庭。近些年离婚率的增加是导致单亲家庭增多的主要原因,另一部分是父母一方去世造成的,还有少部分由于某些特殊原因父母长期不能在一起生活所导致,这可称作类单亲家庭。某媒体曾做过一个采访调查,一所学校初中年级的每个班几乎都有5到8名单亲家庭的孩子,占学生比例接近20%。

现实中单亲家庭主要有这样几种类型:一是由母亲与孩子组成的,这种类型占单亲家庭的多数,据统计可达单亲家庭总数的85%以上;二是由父亲与孩子组成;三是比较特殊的由父母轮流抚养的单亲家庭,这种类型占极少数;四是由祖代父母一方与孩子组成,这种类型所占比例更少。如果细分的话,单亲家庭还有母亲与儿子、母亲与女儿,父亲与儿子、父亲与女儿,祖母与孙儿、祖母与孙女,祖父与孙儿、祖父与孙女这样几种类型。

一般来讲,容易出现性别角色教育方面问题的主要是异性单亲与孩子组成的家庭类型,但同性组成的家庭也可能存在一定的问题,这一点本文后面要简单说明。理论上认为,没有父亲的男孩或没有母亲的女孩,在性别角色的学习中缺乏最直接的模仿榜样,这样他们在性别认同和角色行为方面的形成就不可避免地出现一些偏差,最终可能造成角色培养的失败,出现中性化或易性、同性性取向、恋父恋母等结果。

2 母子单亲家庭的教养特点及性别角色教育

这类家庭的主要问题是缺乏可学习模仿的同性成人对象,在教养方面往往容易过分溺爱和保护,有意无意淡化了孩子性别意识的培养。比如我接待过的一位来访者,母亲自孩子两岁时离婚到现在,孩子已经上小学五年级,而母亲从来没让孩子自己下楼跟小伙伴玩过,上下学都是接送,回到家只要孩子一在视线中消失她就焦虑难耐,马上追出去看着他和别的孩子玩耍,导致孩子缺乏自信和敏感脆弱,最后不得不来接受咨询。另外,作为母亲还往往出现把对孩子父亲的怨恨情绪强加给孩子的倾向,不断给孩子灌输父亲的丑恶和男人的可恨等思想。在这种情况下,孩子不但得不到男性角色的直接影响,而且还会在心中留下男性可怕、可恶、不负责任等不良印象,使得他不自觉地让自己与这样的男人划清界限,不去学习他们的行为,其结果会形成对男人比较顽固的错误认识,自身也会形成角色行为的异常。

在母亲与儿子组成的单亲家庭中如何恰当、有效进行性别角色教育,我认为有以下几点需要注意。

2.1 从观念和教养方式入手

母亲应建立对男性社会角色的正确认识,把孩子看成一个男性来对待,努力减低对其溺爱程度,尽可能放开手脚让孩子发挥自己的天性,不能一味要求孩子听话乖巧,不可淘气更不能打架,过分讲卫生,不能做出任何危险举动等。不能灌输男性不好的观点,应该客观自然地看待男性,让孩子也逐渐形成这个概念。这实际上主要在于观念和教养方式的改变,虽然对一些人来说改变起来并不是很容易,但是如果真正树立起对后代负责、为孩子着想的观念,也不是改变不了的。

2.2 注意调节孩子的两往活动

许多单亲母亲对儿子的交往范围和对象都非常关注,往往干涉过多,而且容易倾向于老实、安静、听话等方面,跟女孩儿和文静的男孩交往比较放心,而跟调皮的男孩或成年男性的交往则尽可能回避和避免,这就无疑使孩子不能随时得到男性角色的熏陶与学习。应鼓励和支持孩子多跟男往,增加好奇心和探究心以及冒险心理,即便某些事情做得过火了也不要轻易处罚,而以正确引导为主。如果家庭中有男性亲属也尽可能创造条件让孩子与他们多接触、多一起活动,以弥补没有父亲的缺憾,在一定程度上替代父亲的角色。

2.3 母亲的异往

一些不准备再婚的女性往往基本禁绝与异性的来往,特别是在孩子面前更表现的矜持,以免对孩子造成不良影响。事实上这样的做法适得其反,不但不会让孩子变好反而会形成对男性的不良认识,影响到其自身的性别意识。因此作为母亲,首先要改变自己的观念,有意识进行正常的异往甚至谈恋爱,时机成熟时再婚。即便不准备再婚也应该有恰当的两往活动,并且在孩子面前表现得自然、从容,一定的情况下还可给孩子讲解相关知识告知异往的必要性,这对孩子的成长发育是具有积极作用的。

2.4 母爱要适度

过分施以母爱,不给孩子独立的空间,也是导致性别角色教育失败的主要因素之一。要尽早母子分开睡眠,洗浴和更换内衣也要强化回避意识,不要让孩子对母亲的身体过分依赖和过分熟悉,更不要有超出母子范围的亲昵之举。母亲要有自己的活动空间,同时也要尽可能给孩子提供自己的空间,不能事事干预、时时参与,要各自有自己较为独立的生活内容,互相尊重、互相理解,这样才能使孩子的男人意识增强,独立处理事情和调节自身心理的能力逐渐提高。

3 父女单亲家庭的教养特点及性别角色教育

由父亲和女儿组成的单亲家庭虽然数量不会很多,但由于是两个性别所组成,其特殊性更决定了孩子在性别角色方面可能会出现的问题更多一些。这类家庭的父亲在教养孩子方面往往容易走两个极端:要么过分保护、极端溺爱,其舐犊之情甚至胜过女性,这种教养的结果,孩子过于女性化,敏感脆弱、细腻多情、谨慎小心,依赖性过强,自主性过差;要么“粗放经营”、一切放手,让孩子充分独立、自然发展自己,随心随性自由自在,其结果可能造成孩子自主意识过强、独断专横、自我中心,女性化不足。咨询中接待过一位父亲,

丧偶后一直跟当时三岁的女儿生活,由于担心后母对孩不好,所以近十年了始终没有再婚。其间也很少跟异性有较密切的接触。考虑到孩子没有母爱,所以他尽可能给孩子更多的关照和爱护,同时有意识培养孩子坚强独立的个性,当孩子进入青春期逐渐成熟起来时,他才发现问题的严重性,因为自己的女儿缺乏女性应有的温柔可人的特点,语言粗俗、行为豪放,跟男孩子交往密切、称兄道弟,很明显出现了性别角色的异常。

这类家庭中进行孩子的性别角色教育应注意的包括以下几方面。

3.1 避免教养方式极端化

避免教养方式两个极端的出现,既不可过于保护也不能太多放手,应有意识以现代社会对女性的要求来教育她,让她懂得女性的自立、自强、自尊的必要性。

3.2 帮助孩子进入女性角色

较早让孩子介入家庭事务,了解女性的家庭功能,体验相应的角色行为,但要避免其自觉不自觉地产生替代母亲在家庭中地位的意识。这一点非常重要,作为父亲应该经常与孩子一起玩游戏,让孩子体验父女之爱的乐趣,减少不必要的肉体亲密接触,尤其不要出现在对方面前暴露过多的情况。

3.3 加强孩子的两往

同样需要加强孩子的交往活动,应该鼓励孩子与两性自然交往,在交往中体验不同性别的社会要求和行为规范,避免限制甚至干涉与异往现象;有意识让亲属中成年女性多接触孩子,同样可以适当替代母亲的角色,给孩子做出榜样,让其在潜移默化中去学习,以获得女性应有的心理和行为。

3.4 多参加社交活动

避免多数情况下只是父女两个在家的情况,父亲应该有正常的朋友交往,包括异性间的往来以及谈恋爱活动,经常邀明友来家和带孩子参加社交活动,通过这些活动让孩子知道男女两性必要的交往和情感建立过程,并在观察了解中来体会和学习性别角色的行为规范。

4 其它类型单亲家庭的性别角色教育问题

4.1 有意强化孩子的性别意识

一般认为同性两代人的单亲家庭基本不存在性别角色教育方面的问题,但事实也并不那么乐观,从我们接触的一些孩子来看,到成年后有相当一部分出现了性别认同和行为、性取向的异常。这类家庭主要的问题在于单亲父亲或母亲本人即存在性别行为问题、孩子主要受少数同性的影响而不能更广泛接触别的人员、或者由于没有成熟的异性在身边进行对比模仿和学习,使之很难形成恰当合理的性别认识,由此会影响到自身性别角色的认同。因此对于这类单亲家庭,同样需要有意强化孩子的性别意识,在日常生活中要求他以社会普遍认同的性别去培养意识与行为,单亲父母还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可能会给孩子造成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一些婚姻失败者,由于这个打击可能变得性格怪异,如男性变得退缩无奈、胆小谨慎、敏感多疑,女性变得暴躁粗野、脆弱多变等,这些心理和行为均与社会所期待的性别角色要求相去甚远,如果直接影响到孩子就不可避免地产生负面作用。

4.2 加强对孩子的性别角色教育

单亲家庭的教育范文3

一、建立档案,关注成长

建立单亲家庭学生的个人成长档案,加强对他们学习、生活、心理等情况的了解。定期与家长联系,掌握学生在家里的情况,并结合学生的学校表现有针对性地对其进行心理疏导、学习辅导、生活关心、行为矫正。我自从研究此课题以来,累计建立单亲家庭学生个人成长档案二百多份,详细记录了这些学生在初中阶段的成长变化过程,为研究单亲家庭学生的教育问题提供了第一手资料。

二、用爱滋养,浸润心田

1.要尊重学生。在日常的班级管理中,我对单亲家庭学生更加关心、尊重、信任。例如通过“老班日记”(每一周交一次)架起师生沟通的桥梁,对单亲家庭学生的进步进行及时鼓励,对其问题进行适时引导,对其困惑进行恰当的指点,并对其寄予殷切的期望。这些都通过笔端倾洒到学生的日记本上,有的学生看到我的肺腑之言后,流下了感动的泪水。小小的“老班日记”把关爱、鼓励、期待都蕴藏在字里行间。通过日积月累的心灵交流,学生真正体会到“老班”对他们的尊重、爱护和信任。师生间心与心的沟通,重燃了他们内心微弱的爱的火焰。

2.要珍爱学生。由于单亲家庭学生往往难以得到家庭的温暖和父母的关怀,因此教师要珍爱他们,用真情去温暖他们冰冷的心,不仅要关心他们的学习和生活,而且要关心他们的前途和命运,在人生的道路上不断为他们指点迷津。

三、鞭策鼓励,消除自卑

1.目标激励,消除自卑。单亲家庭学生大多学习成绩比较差,是非标准不清楚,价值观念比较混乱,没有正确的人生目标和理想。作为思想品德课教师,我充分利用思想品德课的优势对他们进行理想教育、人生目标教育,使其认识到自己肩负的责任,根据其学习、品行情况帮助他们制订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行为矫正计划及长远计划,用目标激励法促使他们不懈地去追求、奋斗。

2.搭建平台,锻炼能力。作为班主任,我通过引导单亲家庭学生积极参与丰富多彩的活动,让他们在活动中锻炼能力、树立自信、消除自卑。例如2010年4月我组织学生到福利院、敬老院参加义务劳动,学生们给福利院的孩子带去零食、玩具、书籍,帮助敬老院的孤寡老人打扫卫生,还表演了合唱、舞蹈等丰富多彩的节目。这些活动不仅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会了怎样去照顾自己、关心帮助他人,更体会到了人与人之间的真情,从而培养了他们的爱心和责任心。

四、营造环境。创设氛围

良好的班级氛围是建立良好学生关系的基础。单亲家庭学生的家庭氛围沉寂,父亲或母亲那残缺不全的爱使他们倍感人情的冷漠。因此,单亲家庭学生所处班集体的班风和学生之间良好的关系对他们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在班风良好的集体中,学生们能团结友爱、互助向上,这样单亲家庭学生就会生活在一个充满真情的班集体里,从而感到生活充满阳光,感到自己在不幸之中又特别幸运。

在班级活动中,对有一定组织能力的单亲家庭学生,我有意识地把活动中最重要的任务交给他们;对能力较弱的单亲家庭学生,我有意识地让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通过班级活动提高这些学生的自信心,培养他们的责任感,使这些学生感受到他们是这个大家庭中的一员,时刻能得到教师、同学的帮助与安慰,他们虽然在家庭中失去了温暖但却在班级的亲情中得到慰藉。

五、三方合力,携手育人

单亲家庭的教育范文4

一、单亲家庭儿童的主要特征

据观察所得,单亲家庭的孩子一般会表现出一些共同的行为特征。按其表现,可分为以下几类。

沉默不语型。这类型孩子的父亲或母亲多是工作不顺心,家庭境况不好,父母的心态、性格也多是沉默不语,因而无法给予孩子细致的关爱。在这样家庭里生活的孩子,其情感易陷入忧郁、沮丧、悲观和苦闷状态,没有活力,对学习的内容产生不了浓厚的兴趣,既不满现状,又自觉无力改变现实,虽然平时也会和朋友交流聊天,但是只要一想到烦恼的家事,便比一般的孩子更易出现忧伤低沉的情绪。

散漫类。处于无教育和监管能力家庭的单亲家庭孩子,较容易表现为这一类型。他们的行为无组织、无纪律,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我行我素,自控能力差,常迟到、旷课,爱说谎,对教的批评不予理睬,缺乏上进心,对集体漠不关心,学习成绩较差。

霸道类。这类孩子多由祖辈抚养,或受到祖辈的溺爱,或缺乏监管教育,因而择友不良,且容易沾染社会的不良习气。由于缺乏管教,这类孩子从小便养成骄横的习气,事事以自己为中心,心中没有父母、老师、同学,法纪观念淡薄,个别的孩子由于择友不良,沾染不良习气,甚至走上违法乱纪的道路。

脆弱型。这类型的孩子多是女生,因家庭离异,失去了父亲或母亲而倍受溺爱,其生活自理能力极差,以自己为中心,总觉得家庭欠了自己,对母亲或父亲有诸多的要求。

渺茫型。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自尊与自信,在正确引导下,能树立信心,确立生活的目标。然而,渺茫型的孩子由于缺乏足够的家庭引导,无法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心里缺乏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有的孩子本可能有美好的向往,但因家庭的破裂,美好的向往不无存在,最终成为渺茫型的孩子。

二、不当的单亲家庭教育方式

家庭教育在儿童社会化过程中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家庭教育是培养和发展儿童社会性,促使其学会各种社会生活知识和技能的重要方式。然而,错误、不当的家庭教育容易对孩子产生不良的影响,对于单亲家庭来说尤其如此。

放任不管。单亲家庭的家长忙于生计或缺乏责任感,往往把孩子交给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抚养,或疏于管教,形成管理真空,对孩子监管不力,有的家长甚至对孩子采取放任不管的态度。

期望过高。在单亲家庭中,父母抚养孩子非常艰辛,因而他们会把自己想要的生活,想追求却没有实现的梦想施加到孩子的身上,因此在学习生活中对孩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把孩子放在封闭的家庭中进行抚养,使孩子缺乏社会交往。

猜疑。单亲家庭中经常是由一个家长应付着家庭及生活中的种种重负,因此孩子难免会形成猜疑的性格。父母长时间的猜疑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这样就使得孩子不相信他人,不愿与人沟通,总认为别人的做法都是错误的,从而形成孤僻的性格,并在以后的生活中难以适应社会。

三、单亲家庭教育方式的矫正

为避免对单亲家庭的孩子产生不良影响,需要矫正错误、不当的家庭教育方式。

避免情感暗示过多。很多单亲家长总是把孩子成长过程中出现的种种矛盾和问题归咎于家庭的不完整,这容易向孩子传递单亲家庭不正常的思想,使孩子也认为自己是不正常的。

避免过分溺爱孩子。溺爱是很多家庭的通病,单亲的家长表现则更明显。他们总觉得孩子缺少一部分爱,觉得自己对不起孩子,因此,孩子有任何要求,无论精神上的还是物质上的,都无条件地满足。孩子总能得到满足,他们的抗挫折能力就无法得到锻炼,容易形成孤僻、自傲、任性、自私等性格。

学校、家庭、社会“联网”协同。学校、教师应主动深入地对单亲家庭的孩子进行调查访问,了解孩子的情况,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家长要主动配合,调整思想认识和心理情绪,引导孩子形成对家庭环境的正确认识,把孩子的心理特点向学校、教师报告,以降低学校、教师工作的难度。社会要消除偏见,多关注、关怀单亲家庭的孩子,让单亲家庭的孩子可以甩掉自卑的包袱,身心得到协调发展。

帮助孩子处理好同学关系。孩子的心理压力,很多是来自同学。家长要鼓励孩子在班上结识几个要好的朋友,经常一起学习,一起活动。孩子的群体生活一旦正常,许多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如果个别同学说了刺激性的话,家长不妨找那个同学聊一聊或者写一封信。诚恳的态度和有理的分析,会使孩子懂事。而找孩子的班主任反映情况,请班主任以适当的方式在班上讲清道理,营造舆论,让班级正确对待这种情况。

单亲家庭的教育范文5

【关键词】关键词:单亲家庭;学校教育

【Abstract】Strengthen the kid's education of the singleparent family, ignore to the kid, to the family, to the school, be still to society all very necessity.Each teacher has to embrace to education work extreme be responsible for of attitude, should earnest completely control these a kid mental state of development regulation and mental state characteristic, adopt science of education way, help they come out youth of shadow, accept society of sunlight and rain Lou, bloom youth of blossom.

【Key words】Singleparent family;School;Education

单亲家庭是指因离婚、死亡、遗弃、分居和其它原因而缺少配偶一方的家庭。近年来,随着社会离婚率持续上升,单亲家庭越来越多,而且呈逐年增多的趋势,由于单亲家庭是残缺的,不完整的,许多单亲家庭孩子的心理有着突出的特殊性,单亲(这里主要是指离婚)家庭学生的教育也成为当今学校的主要而现实的难题。单亲家庭孩子大多有以下一些不良心理:心里脆弱,胆子小,遇到一些小问题就哭鼻子;或学习不认真,行为习惯很差,经常与老师顶嘴,闹别扭,甚至逃学;或整天情绪低落,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成绩很差;或经常旷课,打游戏机,与社会上一些不三不四的人混在一起,打群架等。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布的《儿童权利公约》中把单亲家庭子女的教育作为一个重要内容,把它作为保证所有儿童都能获得生存发展权力的重要承诺。素质教育也要求我们面向全体学生和学生的发展。因此,针对单亲家庭孩子的这些不良现象,搞好单亲家庭孩子的教育是时代的需要,是素质教育的需要,学校和教师应义不容辞地担负起这个教育职责。

1.教师要维护孩子的自尊,帮助孩子处理好同学间的关系

家庭成员的残缺,使孩子在其他同学面前觉得很“丢面子”,抬不起头,自尊心受到极大伤害。教师可鼓励孩子在班上交几个要好的朋友,经常一起学习、度周末,孩子的群体生活一旦正常,许多问题便迎刃而解。如果有个别同学说了刺激性的话,教师可找这个同学聊一聊,相信贴心的谈话和诚恳的态度定会使孩子体凉别人的痛苦的。班主任也可以适当的方式在班上讲清道理,以便形成正确的舆论,使同学们能正确对待这种情况。

2.密切保持与家长的沟通、互动,建立学校,家庭的联动机制

日常生活中学校要保持与家长的热线联系,互通学生情况,或定期家访,把孩子在学校的各种表现告诉家长,同时也可了解孩子在家的情况。如果遇到父亲或母亲对孩子缺乏适当监督,应及时提醒家长,指导他们一些基本的教育方法。当孩子与新组建家庭成员产生矛盾或对离异父母怨恨时,要当好协调员,使孩子能体谅出“父母离异是双方有无法化解的矛盾才发生的,离异虽然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但双方毕竟从更大的痛苦中解脱了出来”的无奈选择。

3.注意观察孩子的言行,及时解开孩子的思想疙瘩

为使孩子健康成长,学校、班主任及科任老师,要想办法了解他们的家庭、生活、思想和学习动态,最好建立学生成长档案。单亲家庭的孩子往往比较敏感,某些普通小事会使他们的心理产生微妙变化,教师要多注意这些孩子的言行,若发现有异常的苗头,要及时跟他们谈心,了解情况之后,能及时疏导处理的就及时疏导处理,不能一下子解决的事情,先进行多方面的调查,找出问题的所在,再对症下药,同时加强孩子的心理矫正和学习辅导。

4.爱心抚慰,严格教育

父母之爱的缺失,使这些孩子过早地承受着巨大的思想压力,每位教师应用爱心去抚慰他们受伤的幼小心灵,像父母一样关心这些孩子,如发现他们情绪不稳定时及时谈心,生病时热情地嘘寒问暖,成绩骤然下降时,发动其他老师和成绩好的学生为他们“开小灶”。若发现其沉迷于游戏机、网吧、武侠小说中应及时提醒,多方面启迪,并安排一些有良好兴趣且人际关系较好的同学与之同桌或者参加集体活动。对于一些违纪行为,应在课堂或课下及时批评,一旦改正,及时表扬。

5.营造充满温馨的集体氛围

单亲家庭孩子由于父爱或母爱的缺乏,家庭的先天不足使他们幼小的心理产生渴望被关怀的心理,班集体中应创造一种生活上互相关心,学习上既竞争有合作的良好人际关系,使他们能感受到集体的温暖。教师要鼓励单亲家庭学生积极参加班上各项集体活动和社会活动,使他们提高自信心。

6.要培养孩子的耐挫力和责任感

单亲家庭的教育范文6

关键词: 单亲家庭 在校教育 教育方法

社会的飞速发展使得传统的婚姻家庭观念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城市乃至乡村离婚率大幅度上升,使单亲家庭大批出现。在单亲家庭中成长的学生面临的问题很多,他们往往是学校里面的后进生。老师不能改变孩子的家庭状况,只能利用学校、班级、同学和自己的力量纠正其不良的行为习惯,给予其更多的关爱和帮助,最大限度地降低单亲造成的多方影响。

一、单亲家庭状况简析

虽然都是单亲,但具体情况“小同大异”:有的跟妈妈,有的跟爸爸,也有的跟祖辈;另一类是重组家庭,尤其是家中还有兄弟姐妹(无论血缘怎样),孩子往往不能协调与家庭新成员的关系,又唯恐原来的关爱被分割或减少,因此他们的情况更加特殊。还有一类学生,虽然不是法律意义上的单亲,但在工作中,我也将他们列入单亲。父母在外打工,或者忙于工作根本无暇照顾孩子,长时间把孩子交给老人抚养,与孩子难得一见,这类孩子同样需要老师的关心。我将单亲家庭分为三类,即二人家庭、老人家庭和多人家庭。因为情况不同,学生产生的问题也各不相同,老师只有在了解的基础上才能对单亲学生进行多方位的教育引导。

二人单亲家庭常常处于一种繁忙生活的无奈之中,他(她)们往往一人承担抚育子女的责任与义务,既当父亲又当母亲,既要承担起沉重的家务,又有必需的职业责任,力不从心,自然对其子女的关心和教育不够。这成为这类单亲家庭教育功能弱化的一个普遍现象。有的父(母)亲在离婚之后,为了抹平家庭破裂给学生造成的创伤,把全部的情感都施加在学生身上;在吃、穿、玩、花等各方面无一不予以满足,只要学生开口,则没有不答应的。有时对学生的不良行为和坏习惯不加以纠正,甚至对其出现的错误、违法乱纪的言行举止加以庇护。家长的这种亲近方式,很不利于学生良好习惯的形成,直接影响了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发展。

老人家庭的情况最大问题是“溺爱”和“放任”。爷爷奶奶大部分只对孩子的温饱尽心尽力,忽略(甚至可以说放任)了对孩子行为习惯的教育和约束,希望通过“物质”弥补“爱的缺失”,再加上老人本身缺乏应有的教育观念,孩子往往连起码的生活能力和常识都不具备。

这两类单亲家庭教育的学生,往往在同学和老师面前很任性,好胜心强,一切以自己为中心,要求其他人围着自己转。受不了一点儿批评,更承受不了挫折与打击,表现出极其脆弱的心理状态。

多人家庭的孩子最大的问题来自家庭矛盾,人员关系的复杂往往使孩子无所适从。如果为人父母者再缺乏家庭协调的方法或手段,会让孩子承受更多的心理压力。《家有儿女》中的重组家庭的教育模式在现实生活中可以成为榜样或者教科书,但是在现实生活中,不尽如人意的情况随处可见。学生面对“陌生的亲人”,或者畏惧,或者逃避,或者敌视,因此在他们身上往往表现出两个极端,要么孤独自闭,要么剑拔弩张。

二、多管齐下,让孩子感受温暖

学校是一个大家庭,老师尤其是班主任是这个大家庭的家长,更多地关心同样是“花朵”的失亲孩子,是每一位老师义不容辞的责任。一句问候,一丝微笑,一次鼓励,一点帮助,都将成为孩子生活中的阳光和春风。

1.常与家长沟通

“教育植根于爱”,爱是班主任工作的根本。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技巧的全部奥妙也就在于如何爱护儿童。”只有爱学生的教师,才可能教育好学生。

单亲家庭、再婚家庭的教育有时比较偏激,与健全的家庭的教育有很大差异。在与单亲家长、再婚家长沟通的过程中,班主任应做到文明礼貌,尊重对方。绝不能以教训式口吻与单亲家长、再婚家长谈话,特别是当其子女在学校出现各种问题的时候,班主任仍要在谈话时给对方以尊重。不能当着家长的面数落学生的不是,更不能当着学生的面教育家长应该怎样做,这不仅使家长难堪,有损家长在孩子心目中的威信,而且家长一旦将这种羞愤之情转嫁于孩子,极易形成孩子与班主任的对立情绪。当与家长的看法有分歧时,应平心静气地讲清道理,说明利害关系,既要以礼待人,更要以理服人。要向家长诚挚地传递这样一个讯息:一切工作都是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使家长认识到孩子的健康成长的重要性,激发家长对孩子的爱心和期望心理,主动参与到孩子的教育活动中。

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重要的互补因素,二者配合得越默契,产生的教育合力越大,效果就越显著。要使家长的教育配合学校教育,保持一致性,关键在于班主任与家长的沟通,形成学校与家庭的德育工作统一战线。无论运用何种方式、何种技巧与家长沟通,最关键的是要以诚待人,以心换心,同时努力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和理论水平,这样才可以架起心与心之间的桥梁。

2.关心学生

根据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单亲孩子成为问题孩子的主要原因是“归属和爱”的需要得不到满足,表现为性格暴躁、孤僻、好斗、逞强,易发脾气。因此,最简单直接的方法就是实实在在地从生活上、学习上给予足够的关怀和帮助。班主任一定要在了解的基础上关心孩子,有的孩子需要更多的物质关怀,但同时不能伤及其自尊。学校现在有很多这样的“帮困扶难”的机会,但是千万不能以施舍者的姿态,或者以学习成绩作为交换条件,要让孩子和家长都切实感受到“雪中送炭”般的温暖,而非“嗟来之食”的无奈。有的孩子需要精神关怀,他们更多的是需要倾诉和倾听。老师要能当好听众,真心倾听孩子内心世界的烦恼,适当给予开导和点拨。以朋友兼亲人的身份,不能“居高临下”。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老师更要付出多倍的耐心和爱心,因为他们最容易成为“边缘人”。本身家庭有遗憾,再加上学习成绩不理想,在今天这样一个竞争激烈的时代,他们往往会被“丢弃”,老师一方面要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另一方面要鼓励他们不自暴自弃,努力习得一技之长,成为身心健康的人。总之,只要能站在“爱孩子”的立场,很多问题解决起来就会容易得多。

3.利用集体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