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中国生活向导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中国生活向导范文1
2000年的悉尼,晶莹剔透的流水潺潺流下,点点流火闪闪烁烁,一片流光溢彩;2004年的雅典,蓝色长箭缓缓掷出,一道优美弧线划过,熊熊大火冲天而起……此刻,回忆起那曾经的一幕幕,仍是那样清晰、那样深深烙进了记忆。我的心不觉颤抖,那圣火,那笼罩周围的蓝色光芒照亮了多少奥运梦,明亮的焰火,又映红了多少颗中国心!
这火,曾经燃烧在几千年前的希腊,那片古老而神秘的土地上,燃烧在奥运的发祥地。
这火,穿越了时空,延续千年,直至今日,火种撒播在五大洲的各个角落。
中国生活向导范文2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8)15-0096-02
近年来,广州市番禺区全面开展了“研学后教”教学模式的研究。这一模式借助研学案将知识问题化,能力过程化,而研学问题的设计是编写研学案的关键和核心。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研学案中的研学问题设计存在着简化、泛化、虚化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笔者提出了优化设计的原则和方法。
一、现行研学问题设计存在的不足
1. 设计问题简单化、空泛化,缺乏思考价值。“读了文章,你有什么感受”“你想对他说什么”这一类空泛化的问题,或者是直接可以从文本寻找答案的问题,这些问题容易让学生产生思维疲劳,疏于动脑,甚至懒于动脑,因而研究的价值不大。
2. 设计的问题难度太大,超越学生实际水平。例如,“请你结合课文,说说知音文化对中国人的影响”这一类问题,令学生无从下手,会抑制学生的思维,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但浪费了教学时间,还容易让学生形成焦虑、胆怯的心理。
3. 设计的问题偏重人文性,弱化工具性。不少研学问题都是基于文章的内容、思想主题和价值取向来设计的,指向文本表达的极少。这一类问题的数量还很多,弱化了语文的本体性教学内容,偏离了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语文属性。
二、优化研学问题设计的原则
1. 问题目标化。精准、具体、可测的学习目标就是方向。有效的研学问题要围绕着学习目标展开,依据语文课程标准、单元训练重点、编者意图、文本特点等进行设计,便于学生通过问题的研究,达成学习目标。
2. 问题层次化。研学问题的设计要有层次性,要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浅入深,才能引导学生层层深入,由表及里地获得知识,进而形成能力。
3. 问题探究化。研学问题要给学生以足够的探究空间,让学生在课堂中思考、讨论、探究,从而发展思维。空间适度的研学问题,有助于点燃学生思想的火花,掀起感情的波澜,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4. 问题生活化。学习是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建构需要基于学生的原有的生活和学习经验。因此,研学问题的设计要贴近学生的生活,贴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学生才能主动建构知识。
5. 问题本体化。“教什么”比“怎么教”更重要,这已经成为小学语文界的共识。针对教学内容的选择,吴忠豪教授提出了“本体性教学内容”的观点,认为一线教师应该区分“语文活动”和“非语文性活动”。因此,研学问题的设计,应该立足“本体性”教学内容,让阅读课充满浓浓的“语文味”。
三、 研学问题科学设计的方法
1. 扣“目标”。学习目标是教学活动的落脚点。如果课堂没有清晰的目标,就无法实现有效的教学。研学问题的设计应该针对学习目标来提出,每一个学习目标应该设计一个主要的问题,必要时可以把主问题分解成若干个小问题。比如《猫》这一课的教学目标是:①会认“乖”等7个生字,会写“凭”等13个字,正确读写“性格、任凭”等13个词语;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③了解大花猫的古怪性格和它小时候的可爱,感受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培养喜爱小动物的感情,激起热爱生活的情趣;④在创设的教学情境中,体悟重点词句的情味,在反复诵读和融情想象中,感受作者语言的魅力和表达方法。除去生字词的学习,针对理解类的目标,可以设计如①作者运用了哪些具体事例写出了猫的性格特点。②作者笔下的猫有哪些特点?③作者喜欢这只猫吗?④你是从哪些词句体会出来的?等研学问题,明确指向教学目标,有利于更好地指引学生在研学中达成目标。
2. 抠“文眼”。文章自有“文眼”,“文眼”是文章的精华,蕴含着全文的思想内容。根据“文眼”来设置研学问题,将会达到“提领而顿,百毛皆顺”的教学效果。例如,《跨越海峡两岸的生命桥》这篇课文,文章的题目就是“文眼”,针对这一“文眼”可设计如①这里的“生命桥”指什么?②是什么使生命桥跨越茫茫海峡的?等问题,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用心地去读课文,在读的过程中细细品读,也就实现了这篇课文的教学目标。又如,教学《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时,可设计如①这个中国孩子是谁?②他发出什么呼声?③他为什么要发出这样的呼声?等研学问题,这样就能激起学生探究与思考的欲望,理解文中“我”的呼吁,体会到“我”对父亲的深切怀念,对和平的无比渴望。同时,进一步学习理解含义深刻句子的方法,体会这些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情感。
3. 抓“中心”。一些关键的词句段,在文章中往往能统领全文,或揭示中心,或蕴含深意,是教学的突破口。如《鸟的天堂》一文,可以围绕“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这一中心句设计如①句中两处“鸟的天堂”各指什么?②为什么把大榕树称为天堂?等问题,从而引导学生感受鸟儿与人类的和谐相处,引发他们热爱大自然,关爱动物的情感。又如《长城》一文,可以围绕“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设置如“从哪些地方让你感受到长城的建造是世界历史上一个伟大的奇迹?”等问题,引导学生从具体的语句中感受到长城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古代建筑;同时,又能让他们萌发对极其落后的条件下,用自己的双手完成这样浩大的工程的劳动人民的敬佩之情。
4. 解“疑难”。教材中的难点,往往是学生掌握知识、理解内容的障碍所在,抓住文章中的难点,设计恰当的研学问题,就能引导学生有效地理解内容,突破难点。如《自然之道》一课的难点是理解向导的话,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具体说来,就是要抓住第4自然段和最后一自然段中向导的话来细细体味。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突破这一难点,教师可以这样设计如①小幼龟的命运牵动着向导的心,向导的心情先后发生了什么变化?②向导的心情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你是从哪些语句体会出来的?等问题,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结合上下文,采用联系对比、换位思考、抓重点词等方法,重点体会向导的话语,并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表现出来。此外,向导的态度、做法也是一个激活学生思维的引发点,可以引起课堂的争辩,还可以设计如①向导明明知道“我们”的想法会害了幼龟,为什么不制止,反而抱起那只幼龟朝大海走去?②他这样做你是赞同还是反对呢?等问题,使学生不但理解了向导的心情变化,还理解了课文的主题。
中国生活向导范文3
在众多谜团中,关于丹增的国籍一直存有争议,印度声称他是印度人,尼泊尔则声称他是尼泊尔人,但在众多登山向导心中,他们知道丹增是不折不扣的藏族人,这些来自登山学校的年龄在20-30岁的登山向导中,其中就有丹增的后辈,作为同乡人,他们在熟悉丹增的故事之前,就已经无比熟悉他们家门口前的这座雄伟的山峰,不可高攀的女神。历史总是在出人意料的时机被揭开谜底,美国登山家韦伯斯特在他的著作《雪国》终于将丹增的身份公布于世:丹增既不是印度人,也不是尼泊尔人,而是地地道道的中国藏族同胞!
那么丹增作为生长在珠峰脚下的藏族人,为什么会去到尼泊尔,和夏尔巴人一起成为向导,跟随希拉里攀登珠峰?在詹姆士·尤尔曼的自传《雪虎》中,丹增讲述他是在尼泊尔的一个名叫萨姆的小村子里长大的。但是他是因为父母生活困难,向当地一位藏族官员借了债,但无力偿还,才移居到萨姆。并没有说他就是出生在萨姆,而关于他的出生地,丹增只作了如下介绍:“我出生在一个名叫萨楚的地方,那里距离马卡鲁山很近,距离珠穆朗玛峰也只有一天的路程。1988年,《雪国》的主人翁韦伯斯特进行一次攀登珠峰的活动,选择了一条过去很少有人走的路线,沿珠峰的东坡登顶。这样,他们就必须经过的卡尔塔山口,而丹增真正的故乡莫云就在那个山口附近。
书中介绍当时的登山队员就包括丹增目前仍健在的长子诺尔布,他介绍说,他的父亲丹增于30年代初移居印度的达吉灵,当时很多西方人跑到那里,希望成为珠峰登顶第一人,所以丹增就开始把登山赚钱当成职业,替这些西方登山者挑东西。那里的居民绝大多数是夏尔巴人,往山上挑东西也本是夏尔巴人的特长。
和很多夏尔巴人一样,丹增登山并不是为了征服雪山,而只是将其当作一种谋生的手段。正所谓靠山吃山靠海吃海,登山的人和航海的人一样,都清楚了解,在大自然面前,人类的渺小。从情感而言,如果可以,他们是不愿意冒这么大的风险去谋生的。这也是丹增不让他的后代登山的原因,丹增对他们说:“你们不用去了,我已经替你们登过了。”直到现在,丹增的同胞,生活在珠峰脚下的藏族们,仍旧像丹增一样,成为登山向导,将登山当作一种职业,一种谋生手段。在我所接触到的登山学校的众多登山向导,他们身上具有和丹增一样的品质,勇敢而忠诚,热爱自己的工作,坚韧而低调。他们身材普遍矮小精干,脸庞黝黑,一笑起来露出一口白牙。他们中有些人已经登顶珠峰10次,实在很难将他们的平凡和他们所作出的不平凡的事迹联系在一起。
中国生活向导范文4
如画风景水世界
酒店葱郁的精致园林风景和低层的建筑细致地将海南岛美丽的自然景致、独特的植物与当地文化完美的融合在当代设计之中,为客人提供独一无二的海滩度假休闲体验。代表当地特色的火山岩、茅草屋顶的亭阁和木质的地面装饰等都置于当代风格的自然景色之中,如椰子棕榈叶、池塘、沙滩,以及辽阔的梯田。稻田是海南中部的标志,和谐的融入了郁郁葱葱的绿色与绵绵不绝的水景。
十字形游泳池、自然水体、河流、瀑布以及花园中的水景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水系,酒店的整个水域融合了自然湖泊、瀑布、沙滩泳池、一个40米的造波池、儿童池、冲浪区、按摩池、泳池休闲区,以及可以直接通向客房的泳池。
水疗+美食 Spa浪漫旅程
这座坐落于中国大陆海岸线最南端海南岛上的酒店拥有令人叹为观止的6780平米的水疗体验中心,选取世界知名功效显著的水疗品牌Pevonia,为宾客提供水疗向导个人服务。酒店的餐饮团队联合水疗体验中心共同推出的“浪漫旅程”水疗健康美食全程体验,整个过程约需五小时。包括健康放松、桑拿、蒸汽、水力按摩、身体滋润去角质、身体滋养热体裹敷、身体放松精油按摩、亮颜再生面部护理、水疗健康美食等项目。
水疗,身体天堂之旅
水疗美食浪漫之旅的水疗项目就在酒店水疗体验中心豪华的私人别墅内,并由专业的水疗向导带来,在这里你尽可以放下朝九晚五的生活节奏,尽情感受清新的空气和静谧的环境,这里精致的护理和疗法系列,将带你进入水疗的宁静世界,助你摆脱疲惫,尽享活力十足。
只需一个水疗服务预约,水疗向导就会亲自来你房间带你漫步或乘坐观光车前往水疗体验中心。先至咨询大厅,量身定制一份最适合你的计划,包括水疗疗法、健身项目、健康贴士等多项内容,然后水疗向导会带你来到亭式水疗别墅,由水疗师正式为你打开浪漫之旅的大门。
整个疗程由健康放松开始,桑拿蒸汽浴之后,全身毛孔打开,酣畅淋漓,以柔软的毛巾擦干汗水,小饮一杯你喜欢的饮料之后,开始让你全然放松的水力按摩,躺在巨大的浴缸里,水柱从各个角度喷射身体,温暖的水包裹着身体,身体所有的酸痛似乎都在这一刻被打通。
人气疗程推荐――
滋润去角质
宠爱感官,放松身心,传统肌体滋润去角质护理帮助去除体表多余角质细胞,促进循环,体会搓洗后的舒适感觉。最后用牛奶保湿乳液滋润全身。
绿咖啡肌体裹敷水浴疗法
采用尖端技术去脂疗法进行瘦身塑身。这种瘦身塑身裹敷能够激活并燃烧体内脂肪,促进新陈代谢,充分排汗。100%纯绿咖啡微粉富含天然绿原酸、多糖、蛋白质和精油,舒缓肌肤并提升肤质,明显减轻皮肤松弛、皱纹和脂肪等现象。
香薰摩尔泥水浴疗法
黑色岩浆全面治疗方法可以追溯到古文明时代。温热的薰香摩尔泥富含天然维他命、矿物质和各种酶,可以更新肤质,并作用全身,随着体内循环的促进和压力的消失,肌肉酸痛也会缓解。对那些慢性疼痛或疲劳、风湿、关节痛和运动后受伤有理想效果。
睡莲舒缓疗法
这种舒缓裹敷能迅速舒缓晒伤或紫外线过敏皮肤,清凉脱敏的睡莲、绿茶和黄春菊缓减过分暴露皮肤的不适以及烫伤或蜇伤,此疗法起到治疗脱敏作用并能降低皮肤表面温度。
Thallasso 裹敷水浴疗法
海草裹敷疗法可以有效的排毒,为于瘪的皮肤补充矿物质。你的身体将以温和的海草微粉轻轻敷裹,在微香的海风中,压力和毒素逐渐消散,整个肌体焕发青春,倍感水润。
亮颜再生面部护理
燥海草的活力组合,是减少细纹,增加弹性,缓解干燥晒伤皮肤的理想选择,维“C”及海底泥让容颜焕然一新,细致柔滑有光泽。
美食,味觉天堂之旅
中国生活向导范文5
早上在营地听见的低沉吼声,与现在发现的雪豹足迹和散落毛发,证实了今天早上雪豹就在这里活动,就在我们营地对面的山坡上。第一次参加由北京林业大学野生动物研究所组织的考察就有如此收获,让我激动不已。
雪豹,世界上最神秘最美丽的动物之一。在分类上,雪豹曾经归属于猫科动物中单独一个属——雪豹属,目前最新研究又将它归于豹属。它毛色浅灰,镶嵌着不规则的黑色斑块,斑驳的体色使它能很好的和环境融为一体。成年雪豹外形和金钱豹相似,但个头略小一些,头部小而圆,四肢也较短。有一条与身体长度相当的粗大蓬松的尾巴,能使得它奔跑在峭壁时保持平衡,也可以在趴下休息时给自己保暖。一双大眼永远炯炯有神,但充满冷漠,让人过目不忘。
在世界范围内,雪豹主要生活在中亚的高寒地区,包括中国和其相邻的11个国家。在全世界适合雪豹生存的地方中,中国占60%,主要集中在西部的、新疆、青海、甘肃和四川等地。由于雪豹生活在偏远的高寒地区,再加上它们生性腼腆,数量稀少,使得在大型猫科动物中,人类对雪豹的了解最少。没有人知道有多少只雪豹生活在群山之间。
科学家推测,全世界雪豹数量在4000只到7000只,其中有一半是生活在中国。
我们现在身处甘肃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深处,这里是青藏、蒙新、黄土三大高原交汇地带的祁连山北麓,一系列平行排列的山岭和谷地组成了眼前的世界。现在是3月底,这个属森林生态系统类型的自然保护区内山峰巍峨高耸,峭崖壁立,山顶终年白雪皑皑。巨大的冰川融水在夏季融化成为羊河、黑河、疏勒河三大水系、56条内陆河流的源头。这里就是雪豹生活的典型生境。
雪豹喜欢活动在雪线附近,从海拔3000米到4500米的高山地区,雪豹是孤僻的,它们往往在各自的领地巡视捕猎。只有在每年1~3月雌豹和雄豹才会相遇。此时正值雪豹的季节,今天早上我们所听到的,也许就是一雄一雌两只雪豹,在此处相遇,相互撕咬留下毛发,并发出低沉的声音。
我们采集了毛发标本,并测量记录了足迹。沙地上不太清晰的足迹显示,雪豹下到山谷去了。这是我们与雪豹最近距离的接触了。
雪豹从不轻易露面。全世界见过雪豹的人少之又少,即使是研究雪豹十多年的科学家,也多数没在野外见到雪豹。向导常年行走在大山里,所以遇到过。他讲到有一年他在河谷里,转弯处突然走出一只雪豹,他立马站住。雪豹发现了他,也站住了。
几秒钟的僵持后,雪豹开始挪步向后退,退几步,然后一个转身,跃上了河谷边上3米高的石头上,沿着峭壁消失在山上。
我很希望能够亲眼见到雪豹。每一次步行在山谷冰河上,我都会留意四周高山和冰河拐角。我心里都会存在一份念想:我会突然看到一只美丽的雪豹惬意地躺在高山的一块大石上懒懒晒太阳,探头打量着我们,或悠闲地在河谷拐角处慢慢走出来和我们四目相对;我期待我的同伴突然对大家说一句:“快看,雪豹!”然而这么多天过去了,我连雪豹的影子都没见到过。
稀少隐秘的雪豹不轻易露面,因此对它的调查不能直接根据目击来进行。但雪豹会留下各种各样的痕迹。它在自己上百平方公里的领地里,按较固定的路线巡游,会以自己的方式向同类和其他动物传达信息。它喜欢沿着山谷或山脊走,并在沿途留下各种痕迹,包括足迹、地上刨痕、尿迹和粪便等等来宣示自己的存在。这些习性也是我们寻找雪豹的线索,各种痕迹也是我们估计此地雪豹种群数量的一个主要依据。所以我们沿着山谷或山脊,仔细寻找它们留下的各种信息。
我们发现最多的痕迹是刨痕,因为刨痕最容易被保留下来。在山谷山崖下,十多米的一段往往有十多个刨痕,新旧不一,有的还多次使用,有些紧紧挨着。足迹在新鲜的雪地上也非常容易辨认。此时天气还很冷,隔几天就下一场大雪,我们在河谷的残雪上找到大量新鲜的雪豹足迹。有一次,我们在河谷里调查,在冰面残雪上发现两串雪豹的足迹,就是在前一天留下的。足迹一大一小,猜测是一只母雪豹带着自己的孩子巡游家园。两串足迹有时候分开有时候合并,大足迹偶尔会跳上河岸,在河滩上刨一坑或在大石上排尿标记,然后又回到冰河上,和小足迹汇合。由这两串足迹链,我们想象得出雪豹妈妈带着孩子在冰河上自由行走的画面。
中国生活向导范文6
从珠峰回来的人大多是黑瘦、疲惫、目光呆滞、语速缓慢、无精打采以及不知所措。甚至,睡在舒适的大床上会辗转反侧,夜半惊梦。这一切都是真的。因为,近两个月的高山生活,那种自在、安静、孤独以及时时闻到自己体臭的感觉,都让人难以释怀。这是一份现代生活中的矫情,是一次心灵的解忧。当带着一种九死一生的余惊回到“老子是爷”的都市生活中,日子一下就变得乱了规矩。
恰逢人类登顶珠峰60周年之际,优酷网《老友记》栏目做了一组很重量级的视频,这是向山上的勇士们的致意。其实,这更标志着中国社会精神层面巨大的改进。至今,中国人对登山探险、流浪、行走之流的人,要么嗤之以鼻,要么狐疑不定,要么冷嘲热讽。大家以大多数人的文化传统习惯为标准,满足于安逸、过日子的生活状态,不能苟同这种疯狂之举。这是无法评价的。因为,这就是中国人。但是,总得有人做点什么。起码不能像老祖宗那样,长袍马褂地再活一千年吧。如果说要纪念人类登顶珠峰60周年的话,我们应该反思的是,为什么首登珠峰的绝不会是中国人呢?
再次登顶珠峰,都有些不太好意思说了。因为按中国人的想法,你都登第三次了,有神经病啊?但恰恰这次是最惊心动魄的,用“九死一生”来形容,一点也不过分。的圣山公司是世界上正在成长的、极为优秀且极有希望的高山服务公司之一。这一次他们创造了从8700多米的珠峰上把山友夏剑锋救下来的奇迹。这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是他们做到了。这是珠峰救援史上的奇迹。而且,今年的珠峰北坡环保情况大有好转。当然,那些冰川不可阻挡地继续融化着。山里的溪流声特别大。除此之外,山道上只能偶尔看到香烟盒、可乐罐,好像连牦牛拉的粪都少了。往年的山鸡都是一对一对的,今年也变成了一群一群的,拖儿带女,在我们身边跑。原来,圣山公司在前进营地和大本营之间修建了七八个垃圾站,以此起到了非常好的示范和警示作用。但遗憾的是,2008年奥运火炬上珠峰时,中国移动在6500米前进营地至7028米1号营地的路途上架设的通信铁塔早已经不使用和破旧了,但是再没人打理。看来,这些钢铁做不到千年不朽,一定要腐烂在珠峰脚下。只是它丑陋且玷污着山友的眼睛。我不会发微博和短信,但我会把它拍下来,讨个说法。我相信很多山友的相机里都会留下这番丑陋的画面。
实际上,中国的商业登山史也仅仅十余年,作为高山的专业性、技术性来说,中国的服务公司还需要很多提高之处。比如说,我从南坡登顶,一路登到顶峰,始终只看到一条新修的路绳,而且那些路绳的岩钉从来没有脱落过。也就是说你可以把你的生命牢系在这条路绳上。南坡每年留在山上的山友比北坡多,但是你从来没有见到一具被冻得硬硬的、石头一样的、痛苦万分的山友在那里躺过几年。留在南坡的逝者都被清理了'也得到了尊重。但是在这次登顶北坡的路上,看到的是满山的烂绳头。修路队只管随便架一条绳子上去,从来不清理往年的旧路绳。以至于我在珠峰8700米处下山横切时,冰爪踩在了地上的烂绳头上,摔倒在岩壁上,差一点就命丧万丈深渊。惊魂未定,又在8700米的岩壁处,一拽绳子,路绳的岩钉居然被我拔了出来。这可是个大灾难。我们一行四人,鬼使神差地趴在了岩壁上,而没有仰翻。我的向导巴桑被我从2米高的岩壁上拽了下来,脚下还差20公分就是万丈深渊。至今想起我还夜不能眠,常感到后怕。万幸的是,自我5月14日起开始登山之时,扎什伦布寺里的四个大殿天天替我诵经、祈祷,保佑我的平安。我又生生背着扎什伦布寺赠送的绿度母唐卡上了珠峰顶。如此看来,种种神奇之处,不得不令人敬仰。但反过来说,山友付了这么多钱,怎能修出这样一条路?这是一种极其不负责任的行为。若再登山,我深感心有余悸。因为你突然发现,原来你的命其实就在那个修路者的举手投足之间。这简直太可怕了。
尽管山下的生活世俗得不行,但还得活啊。这次登山受到了很大的刺激。一个是由于今年的风大了,雪少了,山上又多了些尸体,上上下下十几具。每一个都是一副很痛苦的状态。尤其是在8500米处的那个美国年轻人,头上的羽绒服吹破了,面孔狰狞,金发飘飘,令人极为震撼。在8800米的那个山友,死了有六七年了,两个手痛苦地、枯硬地、尖利地高举着。其实珠峰管理局一年收那么多钱,就不能每年清理一下吗?另一个很难受的是,今年5月16日,我们从珠峰7900米处往8400米处出发,在路上遇到一个夏尔巴向导,他刚刚死去不到一两个小时。他就躺在路上的石头上,他的氧气还在工作。当我牵动路绳的时候,他的手也在动,身体在摇晃,尤其左右摆动的头,好像在说“不”。这样的场景使我感到很难受。如果是中国队的山友当时我们肯定会不惜代价地把他救下来,毕竟是在8200米处。但因为他是夏尔巴人,都是单人服务,两个外国山友也无力救他,就放弃了,再没有别的人能帮他了。等中国人知道他的状况时,他已经死了。这是在他登顶回来的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