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白居易元稹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白居易元稹范文1
白居易进入酒馆,发现这家店生意十分兴隆,好不容易才找到个座位坐下,便说:“请打半斤好酒来!”店掌柜说:“客官不知这酒厉害,只一两便醉倒人。所以小店卖酒从来只卖一两,多了不卖。”
白居易掏出一锭十两的纹银说:“酒只管打来,我要一醉方休。”掌柜的坚决不卖,白居易执意要买,两人为此争得面红耳赤,惊动了众酒客。邻桌坐着一位留三缕长须、面貌和善的老人,起身走过来向白居易介绍说:“这酒是用此地甘泉井水、上等糯米加上苏家祖传老窖酒曲酿造的,吃过这酒,酒力要半日才能发作。您看,我们这些酒客,也只喝一两,就舒舒服服地醉倒了,大家都称这酒为‘透瓶香’,掌柜不卖给您也是为您好。”
经过老人介绍,白居易改口对掌柜说:“既然这样,请给我打二两,我要喝个痛快。”苏掌柜见拗不过,只能答应卖给白居易二两,但心里还是担心他饮酒过量,所以在打酒的时候特意用大杯悄悄倒出了一些。酒一端上来果然是香气四溢,白居易一看酒杯不满,毫不在意地一饮而尽。顷刻间,肚内一股热气带着浓郁的醇香从喉咙冲出,甜丝丝的,好不痛快,到忠州以来还没喝过这样的好酒啊!他心情非常舒畅,想起进门时看到门上的对联是:杯中酒常满,店中客常新。心道这联不好,上下联都有“中”字、“常”字,犯对联“叠床”的毛病。再说这联也不实际,刚才苏掌柜给我打酒,酒杯就不满,应该改改。便向苏掌柜要来红纸,借着醉意,提起笔,蘸饱了墨,把对联改为:“杯中酒不满,座上客难依。”又加了一个横批是“如何是好”,让酒店贴上。
不料,许多不知情的顾客看了白居易的对联以为苏掌柜打酒不满,赚黑心钱。一传十,十传百,都不到酒店喝酒了。
这事传到白居易的耳朵里,他大吃一惊,心想,我最初抱怨酒杯不满,但酒进肚后,大大满足了我的酒瘾,我就写了一副反义对联,用以激发酒客,招徕生意。想不到对联改坏,“点金成铁”,竟误了酒店生意,这如何是好?
第二天一早,他带了几个衙役,来到酒店,给苏掌柜赔礼道歉,让随从拿出文房四宝,把对联改成:杯中酒不满,颇能过瘾;座上客难依,一醉开颜。
横批三个大字“透瓶香”。白居易的书法好,加上刺史赠联,盛赞美酒,这消息很快传开了,众人都来欣赏书法、品尝名酒。苏掌柜的生意又兴隆起来。白居易改楹联的故事,传遍了忠州。
【博闻馆】
白居易与元稹的友谊
白居易元稹范文2
关键词:《诗人主客图》;广大教化派;诗人排序;存疑
张为生于唐末,生平事迹不可考。可从其诗歌创作中去揣摩其诗歌思想,进而体会其诗歌审美倾向。从《全唐诗》中记载的张为诗作来看,可以了解到张为喜欢音律,作诗勤勉而擅长苦吟。如“动叶如笙簧,音律相怡融”(《秋醉歌》),“冥搜入仙窟,半夜咏堂前。”(《怀方干张为》)等诗作,都显示了张为狂放不羁、热爱饮酒、不慕名利的性格特点。而诗人的诗歌个性必然会影响到他选诗的审美标准。
一、上入室杨乘
张为全篇选取了杨乘最优秀且有讽喻性质的《甲子岁书事》,《吴中书事》、《南徐春怀古》和《建邺怀古》,以“书事”、“怀古”为题,显见是借古讽今或借古抒情,感情真挚,风格均由悲壮雄浑基调转为寂寞悲凉,五首作品发挥稳定。但整体的诗歌成就来看,杨乘不及元稹。而据王梦鸥《传统文学论衡》推测:“稽之林嵩序文,谓周朴在闽甚得福州观察使杨发赏识。《北梦琐言》卷十二谓杨乘即杨发之次子。张为于长沙病愈之日,正当杨发怜问福州之时(见《旧唐书・宣宗纪》),疑即此因缘,《甲子岁书事》先受知于周朴,遂亦受张为所共赏。”由此可知杨乘入选可能是因为“人情稿”。
二、入室张祜
张祜早年诗《到广陵》“一年江海态狂涛,夜宿倡家晓上楼。嗜酒几曾群众小,为文多是讽诸侯。逢人说剑三攘臂,对镜吟诗一掉头。今日更来憔悴意,不堪风月满扬州。”可以看出青年时期的张祜风流倜傥、放浪形骸、流连诗酒的作风。这一点和张为有相同之处。
令狐楚荐张祜表称“早工篇什,研机甚苦,搜象颇深。”再结合张祜诗“雪花鹰背上,冰片马蹄中。”(《猎》)、“梵余林雪厚,棋罢岳钟残。”(《赠僧云栖》)等句可以看出,张祜诗对待创作时秉持的是苦吟态度
张祜有些诗歌在语言上浅切直白,流畅平易,与白居易“其言直而切”的表达特点有共同之处。其《信州水亭》:“南檐架短廊,沙路白茫茫.尽日不归处,一庭栀子香。”整首诗浅显通俗,明白易懂。张祜对中唐的社会问题看得清楚并表现出忧国忧民之心,《悲纳铁》、《江西道中作三首》等都符合广大教化派诗歌为现实政治服务的主张。张祜次要方面的诗风符合广大教化派。张祜和张为的苦吟作风相似,狂放不羁的性格和放浪江湖的经历相似,张祜引发张为的切身之悲和知交之感,得到张为的同情和欣赏而将其列为入室三人中第一人则不足为奇。
三、入室羊士谔
羊士谔是中唐元和时期诗人。明代徐献忠《唐诗品》中《唐音癸签》七引:“羊士谔风格不落卑调,然例之能品,亦萧然微尔。”清代贺裳《载酒园诗话又编》:“诗有美不胜收,品居中下者,亦有无一言可举,不得不称为胜流者,以风度论也。知此可以定羊资州诗矣……羊士谔诗虽不甚佳,却求一字之恶不可得。”二人都认为羊士谔无惊世之作,亦无恶作。走向颓败的中唐社会给诗人带来贬谪的命运,其诗歌多反映自己的贬滴生活,却极少反映中唐社会的黑暗,缺少讽喻之作。这与“广大教化”要求的讽喻美刺的现实作用不相符。
再观《诗人主客图》中所选诗歌“风前留古韵,笙磬想遗音。”《历山》、“桂配有遗馥,鸾飞安可待。”,可以看出羊士谔的诗歌风格没有白诗的通俗,意象的使用也大有不同;诗歌的整体风格来看,白居易诗多明快,羊士谔则多感伤。故而将羊士谔归人白氏门下,未免牵强。
四、入室元稹
按照诗人现存诗作数量来看,杨乘存诗5首,张祜存诗493首,羊士谔101首,元稹存诗数量在四人中存诗最多,共有832首,甚至是仅次于广大教化宗主白居易。观《诗人主客图》选元稹的诗歌多是描写生活感受的一些诗句和“焊柩盍叶,妾拂石榴花。”类不能代表元稹诗作最高水平的作品,不能完全体现元稹诗作“广大教化”的一面。元稹有一部分艳诗作品,其才不高,其言颇狎,立意不端,有一定的负面影响。这可能是张为列其为最末的原因。元稹诗歌中优秀的反映现实生活的乐府诗却一字未入选。张为采用排序高低的方式非常隐晦地表明自己对这类作品的意见。这种选诗并不公平。
五、结语
《诗人主客图》蕴含着张为的诗学审美和倾向,他分析品评了众多诗歌,形成了自己对当时诗坛的诗歌观念。他受到后世学者的批评,也多来自于他对风格流派的品评尝试和诗人排序问题。但凭借《诗人主客图》的收录,中晚唐诗人的一些残句得以保存和流传,后世可以窥见当时诗坛风貌,张为及其《诗人主客图》是有其可取之处的。随着当下对《诗人主客图》的研究继续深入,对其得失应形成更客观的评价。
参考文献:
[1] (清)彭定球等.全唐诗[M].北京:中华书局,1999.
[2] 陈尚君.全唐诗补编[M].北京:中华书局,1992.
[3] (清)王定保.唐摭言卷一一[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
白居易元稹范文3
古籍中常见“班马”一词,如《晋书·陈寿传论》中有句话就说:“丘明既没,班马迭兴,奋鸿笔于西京,骋直辞于东观。”“班马”是个并称,指汉代史学家班固和司马迁。
这个称呼让人有些疑惑不解:司马迁的出生年月比班固早一百多年;《史记》成书也先于《汉书》;对史学和文学的贡献,班固也不及司马迁。为什么在排名顺序上却“班”前“马”后呢?再看“元白”,这是唐代诗人元稹、白居易的合称。白居易比元稹大七岁,其文学成就也远在元稹之上,为何并称中却先“元”后“白”呢?
我国古代的并称,丰富多彩,数不胜数,以上所述是个普遍存在的现象。要弄明白这个问题,就要研究古代排名顺序的一般规律。古人有一首声调歌云:“平生平道莫低昂,上声高呼猛烈强。去声分明哀远道,入声短促急收藏。”在古代,各种各样的并称排名顺序 ,往往与字的声调紧密相关。一般都是按四声顺序,即平生(阴平、阳平)在前,仄声(上、去、入)在后。这样念起来便自然通顺,琅琅上口。上面所说的“班马”(bānmǎ)就是如此。“元白”(yuánbái),“白”现在虽然是阳平,但在古代是入声字,属仄声。其他如陶渊明和谢灵运称为“陶谢”,韩愈和柳宗元称做“韩柳”等等,都是遵循这一规律的。两人以上的并称亦是如此。如“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又称“王杨卢骆”,“北宋四大书法家”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又称“苏黄米蔡”,都是按四声顺序排列的。
这种并称排名规律,也用于国名、地名、书名等方面。如国名、地名中的“秦晋”“秦越”“吴越”“燕赵”“齐鲁”“韩魏”等。《世说新语·言语》:“张茂先论史汉,靡靡可听。”史汉(shǐhàn)即指《史记》《汉书》。杜甫《陈拾遗故宅》诗:“有才继骚雅,哲匠不比肩。”“骚雅”(sāoyǎ)是指《离骚》和《诗经》中的《大雅》《小雅》。
这些并称都是以四声顺序排定前后,完全不含尊卑、大小、贵贱、长幼、优劣、高低之意,因此绝对没有扬此抑彼、褒甲贬乙的意思。懂得这些知识,疑惑就可以迎刃而解了。(供稿/山西 幽 蓝)
白居易元稹范文4
白居易即白乐天。
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谷,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来源:文章屋网 )
白居易元稹范文5
1、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山西太原 ,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
2、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3、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来源:文章屋网 )
白居易元稹范文6
[唐]元 稹
五年江上损容颜,今日春风到武关。
两纸京书临水读,小桃花树满商山。
【注释】
本诗作于元和十年春元稹从被贬地奉诏还京途中。其中的“书”指“信”,这里指元稹的好友李复言和白居易的书信。
【问题】
1.诗歌前两句都是通过叙事来抒情,其中第一句对第二句起到了什么作用?
2.景语皆情语,第四句以景语收住全篇。请用自己的话,对此句加以描述。
【答案】
1.反衬或衬托。
2.(诗人临水读罢友人书信)猛一抬头,忽见岸上嫣红一片。放眼远眺,只见商山开满桃花,春意盎然,让人生出喜悦之情。
【鉴赏】
这首诗作于元和十年(815年)元稹自唐州(今河南省唐河县)奉诏还京途中。诗题下原注:“得复言、乐天书。”诗中抒发的便是归途捧读友人书信的兴奋喜悦之情。
诗的首句“五年”忆昔日之愁。诗人本在长安任监察御史,由于得罪权贵,元和五年被贬为职位卑微的江陵府士曹参军。人世间的屈辱沉沦,长江边上的风风雨雨,使他身心交瘁,不由得发出“五年江上损容颜”的慨叹。
次句“春风”露出喜悦之情。诗人奉诏还京,沿唐河,浮汉水,越武关,溯丹河,水陆兼程,时序又正是春天,更觉喜出望外,心情舒畅。“今日春风到武关”,正是于叙事中衬出诗人此时欣喜的心情。
一、二两句,直叙其事,遣词造境平而无奇。然而,三句“两纸”一转,顿起诗情;四句“小桃”一结,更富画意。原来,诗人欲以巧胜人,故意先出常语,而把力量用在结尾两句上,终使诗的后半部分胜境迭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