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花表演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烟花表演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烟花表演

烟花表演范文1

2022元旦黄鹤楼有跨年烟花表演

2022年元旦跨年黄鹤楼没有烟花表演,但是夜晚黄鹤楼有光影灯光秀和古风集市趣味活动,到时候还有真人NPC。光影交错,穿越千年,再现灯火里的古时市井烟火。前往的小伙伴要注意遵守疫情防控相关要求哦。

2022元旦黄鹤楼晚上开放到几点

开放到晚上22:00。

2021年12月31日、2022年01月01日的晚上19:30-22:00,将有炫酷光影秀和穿越古今奇妙夜,带你体验古风集市趣味活动,沉浸式体验古时市井烟火;晚上21:00,黄鹤楼主楼秀开始,夜上黄鹤楼、好戏登场。

2022元旦黄鹤楼夜场门票多少钱

烟花表演范文2

关键词:多目标优化;Pareto最优解;演化算法

中图分类号:TP30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08)20-30262-02

Evolutiaon Algorithm for Multi-Objective Optimization Problems

MO Hai-fang

(Computer and Experiment Center, South-Center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y, Wuhan 430074, China)

Abstract: Evolut ionary algorithm is especially suitable to solve multi-object ive optimization problems. The basic principle of multi-object ive evolution algorithm is introduced, and the Pareto optimial-based evolutionary approach is discussed.

Key words: multi-objective optimization; Pareto optimal solutions; evolution algorithm

1 引言

多目标问题的求解是近年来优化计算的一个热点问题。与单目标问题不同,多目标问题的解不是单一的解,而是一组相互之间不可比较,甚至是相互冲突的解。因此求解多目标问题比求解单目标问题要困难得多。

求解多目标问题的传统方法主要有加权法、层次优化法、目标规划法等,这些方法的主要思想是对多目标进行权重分配,转化为单目标问题,然后运用单目标优化技术进行求解。这类方法需要较多的先验知识,而且计算效率低。

演化算法(EA)是一类模拟自然界生物进化的全局性概率优化搜索方法,因为其内在的并行性,特别适合于求解复杂的多目标优化问题。

基于向量评估的VEGA算法是Schaffer于1985年提出的,这是第一个多目标演化算法。该算法的主要思想是在每一代中根据各目标函数,用适应度比例法产生一定数目的子种群,然后把它们合并成新的一代,继续执行交叉和变异等遗传操作。VEGA算法在本质上仍然是加权和的方法。随后有许多成功的多目标演化算法被提出。1993年,Fonseca和Fleming提出MOGA算法,Horn和Nafploitis提出NPGA算法,Srinivas和Deb提出NSGA算法。其中MOGA最著名,这是基于Pareto最优概念的算法,它统计出群体中优于某个体的个体数量,并依此计算该个体的适应值。同时采用自适应的小生境技术和受限杂交技术来提高种群多样性。1999年,Zitzler和Thiele提出了SPEA算法,该算法采用精英保留策略来提高多目标进化算法的性能。这些算法都能成功求解多目标问题,它们的实现基于以下基本的策略:Pareto最优策略和保持种群多样性的策略。

2 多目标优化问题中的一些概念

一般地,一个多目标优化问题可以归结为多个目标的极小化模型:

定义1:多目标优化问题

v-min f(x)=[(f1(x), f2(x), …,fm(x))]T

subject to x ∈X

X?哿Rm

其中的v-min表示向量极小化,即向量目标函数f(x)=[(f1(x),f2(x),…,fm(x))]T中的各子目标函数都尽可能地极小化。

然而在很多情况下,多目标优化问题中的各个子目标是相互冲突的,一个子目标性能的改善可能会引起另一个子目标性能的降低,也就是说,一个能够同时使所有目标函数达到最优的解很可能是不存在的,只能在它们之间进行协调和折衷处理,使各个子目标函数都尽可能地达到最优。为了对多目标问题的解进行比较, 先给出Pareto最优解的定义。

定义2:Pareto占优

任何两个决策向量a∈X和b∈X,如果f(a)

定义3:Pareto最优解

如果不存在y∈X,使fi(y)≤fi(x), i=1,2,…,m,且至少有一个严格不等式成立,则称x∈X是多目标优化问题的Pareto最优解,或称为非劣解。

通常的多目标问题的Pareto最优解都有很多,把Pareto最优解的集合称为Pareto前沿。由定义3可知,Pareto最优解集中的解是彼此不可比较的,解集中的解数量越多,分布越广泛, 决策者的选择空间越大,越能对实际多目标问题进行合理求解。

3 多目标演化算法

多目标演化算法的大致流程如下:

1) 初始化:产生初始群体P(0);

2) 计算个体的适应值;

3) 在群体P(t)中执行选择、交叉和变异等进化操作产生下一代种群P(t+1);

4) 若满足结束条件则将退出,否则转到步骤3)。

3.1 基于Pareto非劣概念的排名

用Pareto非劣解的概念计算个体适应值的方法首先是由Goldberg于1989年提出的。他提出排序方法(Ranking)和基于序的适应度函数形式。先将多目标函数值组成一个向量代表一个个体,假设个体xi在t代群体中有n个个体优于它,则它在群体中的序为:rank(xi)=1+n。如图1所示,当前群体中所有非劣最优解的序都为1。

图1 群体中个体的Pareto序

排序仅仅体现了各个个体之间的优越次序,没有体现各个个体的分散程度,所以容易导致最终得到很多个相似的Pareto最优解,而难于获得分布均匀的Pareto最优解。

3.2 群体多样性

为了逼近Pareto最优解集,就要得到多个不同的解,因此,群体多样性极其重要。为了提高群体多样性,多目标演化算法已经提出了多种小生境与共享技术,以求获得均匀分布得Pareto最优解集。已有的保持群体多样性的方法有:适应值共享、受限杂交、孤岛模型、重新初始化、拥挤机制等。比较适合多目标演化算法的是适应值共享。

适应值共享的思路是:同一个小生境中(Niche)的个体必须共享资源。一个个体有越多的邻居(neighborhood),那么该个体的适应值越小。

两个个体之间的空间距离小于某个伐值(Niche radius)时,就成为邻居(neighborhood),一个个体的邻居数量称为小生境数(Niche Count)。某个个体的适应值除以它的小生境数就得到它调整后的适应值,从而使有多个相似的个体降低了适应值,减少了它们遗传到下一代群体的机会。

3.3 精英策略

SPEA算法采用精英保留策略来提高多目标进化算法的性能。精英是指一代群体中适应值较高的个体。在多目标演化算法中,在每一代群体中都有多个精英,把这些精英保存到一个精英集合中,然后按照概率从这个集合中再选择优秀个体进入下一代群体,从而加快了算法的收敛速度,提高算法的性能。

4 测试函数

minimize T(x)=(f1(x1),f2(x2)

subject to f2(x)=g(x2,…, xm)h(f1(x1),g(x2,…,xm))

where x=(x1,x2,…,xm)

测试函数1:

f1(x1)=x1

(m=30并且xi∈[0,1]。当达到Pareto前沿时g(x)=1)

5 结束语

多目标演化算法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目前已经被成功应用到自动控制、机械设计、航空航天、网络通信、作业调度、图像处理、生命科学等多个领域。随着多目标演化算法在理论上的深入探索,必将在更多领域得到应用。

多目标演化算法的研究在近年来取得了许多成果,进一步值得研究的问题包括:加强多目标演化算法的基础理论研究,从理论上证明算法的收敛性,设计能反映多目标演化算法基本特征的测试函数;对于高维多目标优化问题,研究新的非基于Pareto 最优概念的群体排序方法;结合领域知识,设计专门的多目标演化算法。

参考文献:

[1] 谢涛, 陈火旺, 康立山. 多目标优化的演化算法[J]. 计算机学报, 2003,26(8):997-1007.

[2] 马清亮, 胡昌华. 多目标进化算法及其在控制领域中的应用综述[J].控制与决策, 2006,21(5):481-486.

[3] 祁荣宾, 钱锋, 杜文莉, 等. 基于精英选择和个体迁移的多目标遗传算法[J]. 控制与决策, 2007,22(2):164-168.

[4] 陈柳, 周伟, 张国平. 一种基于树结构排序的多目标优化演化算法[J].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2005,(2):90-93.

烟花表演范文3

2、年姝媛 (李莎旻子 饰)。年羹尧之妹,大清第一才女,能言善辩,博览群书,心思缜密,多次救皇太子于水深火热之中。虽与太子相爱,但在波谲云诡的皇宫中两人感情一波三折。

3、太子胤礽 (廖彦龙 饰)。爱新觉罗·胤礽,康熙帝第二子,出生不久即被立为太子,顾养成其霸道、耿直的性格。虽天资聪颖,文武双全深得康熙宠爱,却因深爱年姝媛,常常被爱情左右。

4、四阿哥胤禛 (郑晓东 饰)。爱新觉罗·胤禛,康熙帝第四子,为人理性现实,城府极深,但对年姝媛一片真心。用尽心机扳倒众人登上皇位。

5、孝庄 (王丽云 饰)。孝庄文皇后,太皇太后,康熙祖母,与康熙祖孙情深,心似明镜,不受他人挑拨扶持康熙君临天下。

烟花表演范文4

[关键词]标注演化大众标注印本形式标注数字形式标注

[分类号]G250.76

标注古已有之,在计算机出现之前标注都是由手写完成,人们往往通过标注来表达自身的阅读感受与观点态度,同时也方便日后查找,这是标注最基本的功能。进入计算机时代,数字形式的标注随之出现,使得标注的功能已经不仅仅局限于满足阅读者个人的需求。大众标注(follksonomy)这一体现着第二代互联网功能特征的网络信息技术的出现,从本质上改变了传统标注的方法、性质、功能和作用,对标注这一古老的活动赋予了全新的内涵。

1 印本形式标注及其作用

在其发展早期,标注表现为手写形式,出现在书本页面的空白处,其功能主要是对文本内容进行注释,或者是阅读者对阅读内容发表的观点、体会等。此种标注多数不具备标引文献内容的功能,但有些标注是与标注对象具有逻辑关系的词语,这种标注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标引功能,有利于提高查找文献的便利性和效率。

1.1 印本形式标注的种类

在中国,标注主要产生于两个方面:①在对经典名著或古籍资料的解读过程中产生的,如一些名著的批注本;②应用于学习之中的,用于注解阅读内容,如在学习文言文过程中对字、词、句含义的注释,在学习语言过程中对单词、语法等的注释等。古籍注释是我国古代文化赖以传承的一种主要方式。出现于汉代的某些古籍的书面语注释,如注解《诗经》的《古训传》、注解《春秋》的《公羊传》等,可以说是古籍注释的先驱。

在学习方面,较为普遍的注释是读者在阅读过程中进行的批注,其作用是帮助自己掌握书中的内容。批注是我国文学鉴赏和批评的重要形式和传统的读书方法,其内容往往是与所读内容较为贴切的短语断句。根据批注出现的位置,可以将之分为“眉批”、“旁批”和“尾批”等。其类型主要包括注释、提要、批语、警语等。批注的主要功能体现为阅读者对自身感受的笔录,体现着阅读者别样的理解、体会和情怀。大部分批注只是表达阅读者的观点与态度,而不直接揭示文献的内容,基本不具备检索功能。

此外,中国封建社会皇帝对各类奏章所进行的批注,则是印本形式标注的另一种表现形式。这种批注是皇帝阅读奏章过程中意见的表达,是皇帝命令的一种方式,一般不直接揭示奏章的内容,当然也不具备标引功能。

1.2 印本形式标注的作用

印本形式标注是读者阅读文献的一种反馈,通常也为其他读者利用文献提供了一种线索或指导。标注作为阅读与思考结果的一种呈现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体现或蕴含了读者对文献的利用方式、利用过程和利用结果,表明该文献或该文献的某一部分在解决读者的疑问,满足读者的需求方面发挥了作用。表明读者通过对所读内容的学习和理解,结合其自身的知识结构和知识积累,得到了某些启迪和借鉴。这些标注不仅有助于读者以后再次利用文献,对同一文献的其他读者来说也具有参考价值。

2 数字形式标注及其应用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标注开始从印本形式发展到数字形式。用户可以在数字空间中借助计算机随意创建、修改和删除标注,为日后自己或他人重复利用同一资源提供便利。

2.1 计算机领域数字形式标注及其应用

国外有关学者研究表明,在计算机领域,首次采用标签(tag)方式进行标引的文件系统是微软的DOS系统。1986年施乐公司构建了一个用于标注和编辑语音记录的原型系统,该系统允许用户为文档添加语音标注,同时也允许用户为语音片段添加文本标注,作为标识其内容的线索。此后的十余年中,计算机界的研究人员在这一领域进行了不懈地努力和探索,他们对印本环境中用户的阅读行为和标注活动进行研究,发现标注是思考性阅读过程的一个组成部分,它对资源的后续使用者更为有效地利用该资源具有一定的参考作用。基于此,人们开始尝试在数字环境下模拟印本的阅读环境,开发应用于不同平台,面向不同媒体格式的数字标注系统,如用于标注网页的ComMentor、Annotator、ThirdVoice、Cdd,mk、CoNote、Futplex等,用于标注电子邮件的Tapestry,用于标注文本文件的Acrobat、MicrosoftWord、SemanticWord,用于标注PowerPoint文件的Briefing Associate,用于标注多媒体文档的Dynomite,用于桌面计算机系统的Xlibris,用于手持设备上的标注系统Notable,可同时用于桌面计算机和手持设备的NotePals,实现交互式教学的Classroom2000,支持个性化标注的Yawas等。这些系统从不同角度对印本文献的阅读环境和工作环境进行模拟与再现,利用计算机和网络的强大功能拓展这一环境,实现交互式阅读和用户之间的协作。

2.2 数字图书馆领域数字形式标注及其应用

20世纪90年代,在数字图书馆概念形成之初,人们就开始考虑如何在数字图书馆中引入数字形式标注功能。1997年,施乐公司的研究人员根据对特定印本环境中标注(大学校园中教科书内的标注)的研究,探讨了在数字图书馆中引入数字形式标注的意义和面临的问题。人们列数字图书馆和协作服务中的标注进行了研究,从元数据、内容、对话行为三个角度来分析标注,阐述了标注、数字图书馆和协作服务之间的关系,探讨了利用标注为用户查询相关文档的搜索策略。互联网的发展带来资源的分布和异构,由此引发的另一个问题是如何从这些分布、异构的资源中无缝地检索和获取资源。为了充分利用科研人员的标注成果,人们还研究了如何通过外部的、概念化的标注来整合科学数据,提出了相应的模型框架。采用分层数据存取服务的方式,实现了对科学数据的数字化标注。

2.3 数字形式标注的发展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人们对标注的研究开始突破系统/工具的开发或整体研究的范畴,向着更为深化、细致的方向发展。这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①对在不同系统或不同表现形式下标注的适应性进行研究,当用户改变浏览器窗口的大小时,标注的内容会随之改变,以适应变化后的内容版面。②关于识别手写符号的研究,开发出的许多工具或系统,用以解决对笔式工具所形成结果的识别问题。③进一步扩展了标注的研究对象,包括自动抽取文档中的标题、作者等特征项,为它们加上不同的指示符号等。同时,开始研究对新格式、新协议的支持和应用等。④关于语义标注的研究,随着语义Web的出现,语义标注也开始出现,相应的出现了支持语义标注的系统和工具。

3 大众标注的内涵及其应用

近年来,基于网络的数字形式标注正在成为一种时尚的

大众网络行为。尤其是,随着浏览器功能的日益强大,数字形式标注的使用也更加普遍,操作更为便捷。大量应用系统的出现,逐步形成一种由用户参与建立起来的、互动的学习,交流和共享环境。大众标注应运而生。

3.1 大众标注提出的背景

在大众标注的概念提出之前,人们总希望文献的组织有条不紊,最好是全国乃至全世界都使用统一的信息组织标准,可是这种大一统的理念和做法却束缚了信息组织的灵活性和个性化。blog、wiki等完全平民化的信息渠道异军突起,打破了以往只能由少数新闻传播机构或者少数信息服务机构信息的格局,大众由单纯的信息接受者逐渐发展成为信息接受者与信息者的统一体(prosumer)。网络已经成为人们抒感、张扬个性的最佳渠道。人们在不断创造信息的同时,也需要按照自己的需求,以不同的方式有效地组织各类信息。于是,不受传统信息组织规范约束,完全出于个人喜好的标注方式,逐渐成为人们推崇的数字信息组织的主要方法。Joshua Schachter开发的del.icio.us系统(网站)于2003年底投入使用,向用户提供在线标注网页的服务,促进了大众标注实践活动的开展。随后,基于大众标注的信息组织理念迅速被人们应用到其他系统之中,涌现出一大批支持大众标注的网站。2004年底,Thomas Vanderwal首次以folksonomy这一词汇形容大众标注的概念。目前,大众标注已经成为人们对网络资源自由标注、自由分类的专业术语。

3.2 大众标注的内涵

针对大众标注概念的内涵,许多学者进行了深入研究,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观点有如下一些:

大众标注是一种分布式的,大众在线创建数字对象元数据的方法;

大众标注是一种技术,也是一种理念。大众标注可以起到分类的作用;

大众标注是数字对象使用者赋予数字对象文本标识的一种组织机制;

大众标注是一种基于因特网的信息检索方法。该方法以合作创建的、不受限制的标签为基础,并通过标签来类分网页、在线图片和网络链接等数字对象;

大众标注是由用户创建的分类法,使用不受限制的标签来类分和检索各种网络资源。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大众标注是网络资源的利用者为了组织和利用某一数字资源,而自主地对该资源赋予标签的过程或结果。从这一角度上理解,“folksonomy”应该被视为一种大众性的、自由式的标注,将“folksonomy”译为“大众标注”似乎与原文内涵更为贴切。

3.3 大众标注的应用

大众标注的应用呈现出一种扁平的结构,作为标注词的标签不受任何限制,标注内容与标注对象之间的关系并不明显,而且不需要形成一个严密的概念体系。任何人都可以创建、选择自己喜欢的标签,新标注的引入随时可以进行,每一个被描述的对象在理论上可以拥有数量不受限制的标签,使用者不用接受专业培训,而且标注的过程完全可以随,心所欲。标签并不能等同于传统信息组织中使用的关键词,对于同一个数字对象,不同用户可以根据其自身需要,使用数量不等,形式各异的标签进行标注。用户可以随意对自己账户中的标签进行增删和修改,十分方便地利用标注系统管理自己的文章、图片、音乐和共他数字资源。在个人网络信息资源的组织与管理方而,大众标注已经成为一种时尚。

3.4 大众标注的不足

大众标注具有许多优点:使用成本低,简单,可扩展性好,可重新组织网络资源,快速反应用户需求,社群的信任,用户拥有个人独立的空间,能够提供及时的反馈等。由于具有大众性、自由性和非专业性等特点,使得大众标注自出现伊始就受到广大网民的喜爱。可是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人们发现对于同一内容的描述与组织,往往由于标注者的知识背景和喜好的不同而大相径庭,用户在不同年龄段对同一标注对象使用的标签会有所不同。很多人使用标签只是基于当前的需要,他们一船不会老虎其自身以后的需要,或者其他人的需要。在大众标注系统中很多标签只被使用过一次。如dei.iciolus的统计表明,在用户提供的20万个标签中,有19万个标签仅被使用过一次,标签对资源查找的支持效果不佳。尽管支持大众标注的网站系统可以将用户使用过的所有标签都加以保存,并作为检索点提供给用户浏览或检索,但其结果却往往导致信息的泛滥和查全率的降低。国外学者研究表明,大众标注存在标签滥用、标准缺乏、信息检索效率低,用户之间难以理解对方的标签,系统不能为用户提供同义词词典等缺点。此外,大众标注还存在标签语义模糊,同音异义词、同义词、方言的使用难以有效控制,标注缺乏秩序,逻辑关系不明确等问题。

3.5 大众标注的最新研究进展

随着大众标注应用的不断深化,人们开始探讨如何提高标注在资源查找、发现、利用和共享等方面的价值与效率。标注的目的乃是为下一次查找与利用提供便利,如果标注不利于高效查找,其意义将大打折扣。大众标注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后,开始走入非完全自由标注的阶段了。多数支持大众标注的网站往往会在用户输入标签时,提示并推荐他们认为更适合用来标注该资源的标签。其后台实现方法是,以自动统计的方式,将同一含义并且使用频率较高的标签推荐给用户。尽管用户在标注网络信息资源时可以做到随心所欲,但是由于标签的使用不受限制,使得基于大众标注组织起来的各种网络信息资源查找起来相当困难。为了做到既保持用户自由标注的优点,又能使之以更高的效率支持用户查找和发现信息,进入2007年,SamanthaHastings、HemalataIyer、DianeNeal、Abebe Ronssa和JungWon Yoon等人就如何构建具有高效查找与搜索功能的大众标注系统开展了一系列研究。

ManekeGuy等撰文指出,对用户进行有关自由标注方法的教育,可以提高大众标注的资源组织效率。用户的标注方法教育可以包括但不局限于:标签不要出现拼写错误,词语的合成要符合规则,注意作为标签的词语在语态、格和单复数的不同形式,不要采用过于个性化的词语作为标签,不要使用那些在标签数据库中只出现过一次的标签等。MichaelPeinhopf认为,改进大众标注的方法可以包括:提供一组受控的词语列表,让用户只能在系统提供的词语列表中选择词汇进行标注。建立同义词控制机制,即当用户输入某一词语作为标签时,同义词检验系统会即时提醒用户使用更为适合的词语。基于标签的语义关系,构建被标注对象之间的联系,提高标注系统的信息组织功能,以及提高用户的标注素养等。

烟花表演范文5

当我们在探求影视表演的语言技巧时,首先不能忽略话剧的语言技巧。因为我们知道电影表演艺术晚于话剧表演艺术。早期电影演员多是由话剧演员改行过来的,话剧与影视有着许多共性或相似之处,尤其在语言技巧训练方面,话剧界率先提供了许多宝贵的经验,例如:吐字、发声、用气、共鸣等等。在胶片尚不充足的年代和录像尚未诞生的时候,话剧的排演即是电影学院表演系学生必不可少的实习内容。他们用一些名著,如:《第十二夜》、《伪君子》、《吝啬人》、《牛虻》、《娜拉》、《哈姆雷特》、《雷雨》、《日出》《骆驼祥子》、《茶馆》、《赵氏孤儿》等等古今中外历史名剧的排演,培养和锻炼了许多影视表演人才。话剧和影视在表演理论方面有许多共同之处和相似之处:二者都强调演员要化身成角色人物,都强调语言表达要生动自然,都强调语言的性格化塑造,也都强调语言要有行动性。只是演出的环境不同――一个在剧场,一个在镜头前;一个要多次重复地排练和面对观众演出,一个是以即兴表演为主,演员面前没有观众。在语言技巧上的不同之处有四点:(1)声音的达远性(气息充足传送的力度大),(2)吐字的清晰性(音强的力度与音长的延伸),(3)语调的鲜明性(合理地放大与夸张),(4)台词的连贯性(按几幕几场的顺序完成)。在语言和动作的幅度上,话剧要求合理地夸张,而影视则要求绝对地收敛到与生活中一模一样。这也是由于演出环境不同所决定的。如若不然,剧场的后排观众听不清,看不懂;反过来,若影视语言动作像话剧那样夸张,则会失去影视的本性。

话剧表演的语言技巧有哪些特征呢?

1、以接近生活的舞台语言和舞台动作为主要创作手段,话剧台词是一种放大了的生活语言,独白是潜台词的外化。配合演员的形体动作,台词分成三个组成部分,即:对白、独白和旁白。对白的作用是与对手交流、向对手发出咨询、回答对手的提问与对手交流信息或与对手发生语言纠纷。独白的作用包括对痛苦的排遣、对情绪的宣泄、对遭遇的批判、对往昔的回忆、对事物的判断、对行为的反思、对幸福的咏叹。旁白的作用是介绍历史背景、串联故事内容、交待人物关系、抒发作者心声。

2、台词的重复表演与即兴表演相结合,不靠乐谱也不击鼓敲锣,节奏由演员自己掌握。台词和动作经过千锤百炼、熟能生巧、精益求精的琢磨,强调表演的力度、速度和幅度,提倡重复与即兴表演相结合,靠观众在剧场的信息反馈来帮助演员进行判断与选择。其他戏剧形式如京剧、评剧、川剧、吕剧、越剧、晋剧、粤剧、豫剧等等,都带有表演程式化的特点,都带有浓郁的地方色彩,都需要借助乐器和锣鼓经的演奏来改变节奏。而话剧不需要锣鼓点的激发,仅凭演员对剧本矛盾起伏的理解和演员心理节奏变化的感觉和体验,借助剧场观众的反应来调整自己的外部节奏(自然是包括形体节奏和语言节奏)。电影是遗憾的艺术。而话剧演员每一次演出都有新的体验和提高,上一次的不足可以在下一次改进。话剧在历史发展中不断革新,不断进步,话剧舞台上活跃着体验派、表现派、超现实派、轻歌曼舞派、纪实派等等,群英荟萃、百花争艳,一派繁荣景象。

烟花表演范文6

关键词 实践性; 语文教学; 话剧表演

一、引言

通过对语文教学的实践性研究,发现语文教学的实践性是指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学生的语文能力获得是通过教师的组织、指导和调控,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思考,并反复进行操作、练习,而形成的性质特点。实践性是语文教学中的基本特点,这是由语言能力的心智技能性和儿童语言习得的过程所决定的,语言技能的形成必须经过实践,所以实践是语文教学的必要环节。

二、话剧表演在语文教学中应用的教育学依据

与合作性学习相比较, 许多研究发现情境性学习有明显的劣势, 尤其适用于以培养语文情感表达为目的的课堂,通过相关话剧表演, 在课堂上创造合作学习的氛围, 达到提高语文表达能力的目的。通过合作学习, 学生们完成了传递、协商、接收等一系列语文表达过程。在合作学习中, 小组成员在合作完成一项共同任务的过程中, 进行着一系列的互动行为, 如了解别人的观点,倾听别人的谈话 , 有效地沟通, 解决争端, 与他人一起合作以达到共同的目标等, 从而创造了一个自然的语文表达环境,促进了师生互动, 使学生有机会将学到的语文知识、语文情感应用到真实的表演场景中。合作学习可使学生在有效的交际实践中建立起自信和责任感, 熟悉真实的语境,从而更加深入理解语文知识。

三、话剧表演是语文教学实践性的良好体现

语文教学与话剧表演具有在操作方式上的相通性, 语文教学需要师生之间的相互沟通与交流, 包括神情、动作与话语,为了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体现出教师的主导性,学生要体现出学生的参与性作用, 老师的教学角色既是导演也是演员, 学生主要发挥演员的教学参与角色, 只有师生在教室这个小型“舞台”上共同配合, 演好这四十多分钟,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二是两者具有目的上的相通性,话剧本身作为一种艺术的表现形式,一定程度上充当了教育者的角色,尤其是自易卜生以来的社会问题剧,具有很强的教育目的, 亚里士多德曾经认为,人们的怜悯和恐惧之情可由悲伤的话剧引起, 人们因此会得到情感的宣泄和净化, 从而达到生理、心理上的平衡, 进而培养良好的精神品格和道德风尚。从此可以看出,话剧除了一定的娱乐因素之外,还承担了一部分的教育人的功能。语文教学的目的是教书育人,学生们通过对语文文化的学习,可以懂得欣赏作品,能力情感得到潜移默化的提升,使得人得到全面的发展。三是两者的表述方式的内在相通性,语言一般分为诗性语、科学语与实用语。语文教学与话剧基本上都使用的是诗性语,有着一定的语言美。语文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尽可能的把语文表达丰富化、诗性化,而不是干巴巴的讲解语文知识。语文从本质上讲是诗意的;而话剧也是通过具有强烈个性特征的语言来表现出各个角色的内心情感,即便使用了通俗用语或者科学用语,那也是为着整体剧目的情感所服务的。

四、话剧表演可以提高语文教学中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整个话剧表演涉及到导演、角色分配、编剧以及课下排练等流程,在各个环节中需要学生们充分准备资料、互相配合、积极讨论从而深入思考整个话剧的整体表达的意义和各个人物内心的意义。这样,可以达到让学生充分预习的目的,减少了不必要的课堂负担。比如学生排练话剧《雷雨》相关选段,首先必须掌握《雷雨》的大时代背景,以及作者所想表达的思想内容。还有当学生为了筹备此剧目的整体表演,所要准备的简易舞台背景以及简易道具时可能会进一步认识到《雷雨》作者出生于一个没落的封建家庭,青少年时代就目睹了半封建半殖民地中国社会的黑暗现实,产生了强烈的反抗情绪,从而创作出来的,也因为符合了当时大众心里所要诉求的情感,而产生了空前反响。在学生进行表演时,也会因为进入角色,因此对此作品更加印象深刻、以及大大增强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从而推动了学生在之后的语文学习过程中更加主动深入的思考。老师在学生们表演后组织相关的讨论活动会更加促使学生对此话剧的认识和相关文章的认识、思考,通过讨论能够带动课堂气氛,以及影响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这样不仅达到的传统语文课堂教师灌输式的讲解,更主要的是学生的主动参与与思考。

五、在语文课堂中加强对话剧表演的重视

长期以来, 话剧仅成为语文课的点缀。语文教学对课程、课时安排以及教材的限制使得话剧表演在课堂中运用大大受限。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把所有的课时都放在了对课文的讲解上,这样一来虽然学生的基础知识的掌握相对较好,但长此以往的教学会背离语文教学的初衷,即要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让学生学到“真”语文,才是我们教学过程中主要注意的问题。新课改要求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与主动探究能力的培养,话剧课堂能够较好的成为我们达到教学目标的载体,因此,我们要大胆尝试,不要让传统的教学思路,禁锢了学生的语文天性。语文不仅是为了教会学生读书看报、应试升学的学科,语文是所有其他学习科目的基础,更是培养中国人对中国文化精神的传承,只有通过让学生深刻感受文学品的魅力,语文课才能到达真正的目的。

参考资料:

免责声明

中文期刊网所有资料均来源于本站老师原创写作和网友上传,仅供会员学习和参考。本站非任何杂志的官方网站,直投稿件和出版请联系杂志社。

期刊咨询
在线服务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