噪声监测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噪声监测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噪声监测范文1

1案例分析

某支线机场,目前航空业务量位于全国运输机场100名以内,日均航班约20架次,可从2个方向起飞、降落(以下简称起降)。根据该项目环评报告书及各级环境保护管理部门对项目环评报告书的批复要求,结合对机场周围主要环境敏感目标分布情况的现场踏勘,本次验收监测设置了9个机场噪声监测点(以下简称噪声测点),主要设置在机场跑道两端。验收监测评价标准为《机场周围飞机噪声环境标准》(GB9660-1988),监测方法采用《机场周围飞机噪声测量方法》(GB9661-1988)中的简易测量法。

2监测前期准备

①监测时间段的选择。根据航班周期确定监测时间,一般机场以一周为一个航班周期,需要对一个航班周期(7天)内每一天、每一次飞机起降或低空飞越时所产生的噪声实施监测。监测期间如果某天(如周3)受航空管制、气候等影响,飞机起降次数不符合项目竣工验收监测工况要求或不符合机场噪声测量条件要求,则要求在下一个飞行周期(周3)进行补测。因此应尽量选择机场航班正常(航空管制少)、天气晴朗的时间段实施验收监测。

②监测人员需求分析。本机场需要对9个噪声测点同步连续监测7天,每天监测时段为早晨第一架飞机开始起降,至夜间最后一架飞机起降结束,计划航班时间为7:30~24:00,各噪声测点每天实际工作时间超过17小时(还不包括航班延误、路途接送时间)。本机场平均每小时飞机起降架次1次,所以可考虑每天按2个班次、每个噪声测点安排2位监测人员(其中1位必须掌握飞机噪声监测,另一个负责辅助工作),则总需要现场噪声监测人员36名,另外还需要废水、废气等现场监测人员。建设项目竣工环保验收现场监测一般需要2天,但是飞机噪声监测需要一个航班周期(7天),并必须考虑不符合验收监测条件下监测时间的顺延以及监测前后必要的现场准备时间,目前省级监测站不太可能集中抽调出如此多的监测人员,必须从市、县、区各级环境监测站抽调,所以必须提前做好人员准备。同时飞机噪声为野外监测,且每天需要监测至深夜,所以要求监测人员做好吃苦耐劳的心理准备,并提前安排好监测期间的个人工作、生活及家庭生活。

③监测期间休息场所准备。由机噪声监测时间长、噪声测点分布广、野外监测条件差,本项目监测期间,在各噪声测点均提前联系好固定的百姓家庭,作为监测人员的休息场所,并负责监测人员的中餐等,解决了监测期间的后顾之忧。

④监测用车保障。机场一般建设在郊区,噪声测点设置在机场周围的村庄、学校等,农村道路路况差,所以对监测用车有一定的要求。监测前司机必须提前熟悉路程、路况及行车时间,每天发车前务必提醒是否已带齐噪声监测设备等,才能保证各测点监测人员在当天第一架飞机起降时实施监测。本次验收安排了2辆监测用车(各负责跑道一端监测人员的接送),并发生了监测用车陷入泥潭,借用拖拉机牵引的小插曲。

⑤噪声监测仪准备。每一个测点必须配置1套经过计量部门检定且在检定有效期内的噪声监测仪(含校准仪),并配备1~2套备用噪声监测仪,以防监测期间设备故障;本项目从各级监测站借调了11套噪声监测仪。

⑥统一调度及后勤保障。安排一位职务高、能力强的负责人,全程负责监测期间“人员、车辆及后勤保障等”服务,解决突发事件,并根据监测期间气候条件,准备防暑防嗮、防蚊虫、防寒防冻、感冒发烧拉肚子等备用物资,落实最近的就医地点。

3监测前准备

3.1获取飞行航班

监测前务必和机场沟通,获取监测期间每天的飞行航班安排。

3.2确定信息联络员

机场设置有导航台,实时各飞行航班的正确起降时间,以准点、晚点为多。验收监测期间,务必在机场导航台安排一名信息员,以手机群发方式,提前10分钟给各噪声测点监测人员发送正确的飞机起降时间,即可节省监测人员体力,又可保证监测人员及时捕捉到每个架次的飞机噪声。

4现场培训

4.1统一要求,明确任务

将监测任务及要求、监测人员分组名单及联系方式、机场飞行航班表、噪声监测仪(含校准仪)、《机场周围飞机噪声测量方法》、《飞机噪声监测记录表》(以下简称“记录表”)、监测期间注意事项(含交接班要求)等统一发放至各监测小组。

4.2现场监测演练

组织全体噪声监测人员,实地监测一次飞机起飞、降落噪声,才可能真正发现并解决监测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务必避免监测前仅仅在会议室进行理论上的监测技术培训,否则必将影响第一天以及以后飞机噪声的监测质量。

5飞机噪声现场监测原则

《机场周围飞机噪声测量方法》,并要求监测人员每完成一个架次的噪声监测,立即按规范填写“记录表”,以免遗忘记录监测时的相关信息。

5.1确保各噪声测点正常监测

监测第一天务必将各小组监测人员提前送至正确的噪声测点,避免发生实际噪声测点与“记录表”中噪声测点不一致的情况。建议噪声监测仪及空白“记录表”妥善保留在百姓家,以确保接班人员能顺利开展工作。夜班监测人员(半夜)监测结束后一旦带走监测仪器,必将影响第二天白班监测人员的正常监测。

5.2及时判断单次噪声测量值的有效性

根据GB9661-1988要求,单次测量的飞机噪声级最大值(LAmax)至少超过环境背景噪声级20dB,测量结果才被认为可靠。所以监测人员必须掌握各测点的环境背景噪声值(可通过现场监测获取),并对单次监测的LAmax进行有效性判断;如果为无效监测数据,务必说明无效原因,为后续监测报告的编写提供第一手原始资料。

5.3及时统计、整理监测数据

每天完成噪声监测后,要求及时上交“记录表”,并指定技术人员每天对各测点噪声值进行统计、分析,重点核实无效噪声监测数据,核查可疑噪声监测数据。安排在机场导航台的信息员,除负责提前通知各组监测人员每架次飞机的正确起降时间外,还应正确记录并汇总监测期间机场飞行航班表,包括“日期、航班、机型、起降状态、实际起降时间、起降飞行方向、取消航班原因”等信息,供后续编写监测报告使用。

5.4正确评价单个噪声监测点的达标情况

依据《机场周围飞机噪声环境标准》,根据某测点每天(一昼夜)的最大计权等效连续感觉噪声级(LWECPN)评价该测点飞机噪声的达标情况,避免根据该测点一个航班周期(7天)内的平均LWECPN进行评价。

6其他(主线机场)

噪声监测范文2

【关键词】道路交通噪声;监测方法

1 道路噪声监测面临的问题和困难

城市道路交通噪声普查式监测在我国已经开展了近30年,由各城市的环保部门在每年春季或秋季进行。按城市规模不同监测点位数量可为几十至几百个,每个点位在路边测量20 min的Leq来代表一段路长的噪声排放值。同步记录的还有该道路的车流量和路况信息。评价时是按路长加权得到城市道路交通噪声的平均值。开展道路交通噪声监测是为了反映城市道路交通噪声源强,宏观评价城市平均道路交通噪声水平,并分析道路交通噪声级与车流量、路况等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类似的常规性道路交通噪声普查监测在国外20世纪70年代后已经很少进行,因此并没有较成熟的方法可供参考。在我国,随着城市道路日益增长,道路结构及其噪声影响日益复杂,国内已有多项研究探寻一种新的道路交通噪声监测方法,使其评价结果更科学、更细致。目前,我国道路交通噪声监测与评价中面临的困难主要表现在这三方面:

(1)道路声源构成复杂,两侧区域噪声分布变化快。现今道路结构较过去复杂,包含机动车道、公交专用车道、非机动车道、停车道、辅路等不同功能车道,有些道路中还建有高架或城轨,因此各车道噪声排放并不相同。而且道路两侧通常紧邻建筑物或声屏障、绿化带等设施,噪声经过吸收和反射,近场变化快,为确定监测点位带来难度。

(2)难以在一种评价方法中兼顾评价源强和居民所受影响。道路声源排放噪声会经过路面与建筑间距离、两侧绿化带和声屏障等衰减,因此源强值并不与人们的主观感受一致。若只评价源强,不能完整地体现出城市建设声屏障、绿化带等措施对道路交通噪声的防治效果;若只评价人们居住环境,则无法很好的与车流量、车速等道路交通噪声影响因素建立相关性,也失去了与历史监测数据的延续性。

(3)评价指标难以满足噪声管理及防治需求。长期以来,我国道路交通噪声监测以普查监测为主,最终得到城市总体水平。普查性监测所需人力、物力很大,评价指标比较单一。随着我国环境监督管理工作日趋法制化、定量化、科学化,只评价总体水平已不能满足相关需要,期望出现更多样、细致的评价方法,使监测结果能应用于噪声治理工作。

2 新的源强监测方法

基于以上问题和难点,本研究拟提出一种新的道路交通噪声监测与评价方法。因为监测源强和监测居民点的环境噪声难以两全,想兼顾反而影响测量准确度,不如明确把这两种分开,建立两套监测与评价方法。普查源强值用以评价城市道路交通噪声源强总体水平,建立我国道路交通噪声源强数据库,分析与车流量、车速等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另外,也应制定相应标准评价居民所受道路交通噪声影响,与源强法配合,从源强和受体两方面全面评价噪声。以下将在我国现行评价方法的基础上提出新的源强评价法的改进方向。

2.1 测点位置

现行的道路交通噪声测量中,点位位置设在人行道边20cm,高度在1.2m处。采用此测点位置本来是为了在同一尺度比较各条道路噪声排放,而1.2m处是以人作为噪声受体,测量时选择最能描述人所受影响的高度。然而由以前监测数据可知,机动车外噪声排放值为60dB(A)~80dB(A),是道路交通噪声主要噪声源。而机动车两侧、人行道之前通常有非机动车道和绿化带等,会因为噪声传播中几何发散衰减和绿化带吸收反射作用使噪声值降低。由于非机动车道、绿化带宽窄不同,绿化带疏密不同,对噪声的衰减也不相同。据测量,绿化带和非机动车道对噪声的衰减量变化范围可达3 dB(A)~10dB(A)。因此,测得的噪声声级不再是源强,而是经过了衰减后的噪声值,由于各道路衰减量不同,不能用测量数据进一步分析噪声值与道路车流量、车速间的联系。

为使各条道路的源强在同一尺度比较,建议测点位置统一选在机动车道边一定距离,如距离机动车道外侧边界10m处测量。而之所以选择在10m处测量,是因距离道路过近时受近车道影响较大,若选择更远的测量位置,因为道路边通常紧邻建筑物,难以找到合适的点位。如在做道路交通噪声源强值预测时,美国FHWA模型的参考点位置为距离车道中心线15m,英国CRTN模型参考点位置为距离车道边界10m。

对于测点高度,随着道路两侧高层建筑的增加,城市中道路交通噪声污染正由平面逐渐立体化。由于地面吸收及声屏障遮挡,高度为1.2m处的噪声偏低,而高处的噪声值更大[7]。而且在地面附近测量更容易受到往来行人的干扰,或被绿化带遮蔽,因此,把测点高度上移有利于准确测量道路交通噪声值。本文建议测点高度设置在5m。同时,建议采用自动监测仪器进行监测。参照《声环境质量自动监测技术规定》中点位高度为4~6m,此高度满足噪声自动监测的要求。

另外,对于山城等特别城市,路边建筑物与道路距离太近,不能与其他城市的测点选在同一位置测量,为了统一比较,应当对测量值进行距离修正后再进行比较。

2.2 测量时间

在现行道路交通噪声监测中,单个测点测量时间是20min,均在正常工作时间测量,测量覆盖整个工作时段。这样测量的优势在于,单点测量时间短,测量点位多,适合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基于大量测量数据,包括各种时段和各种路型,可统计平均得到城市道路交通噪声总体水平。不足之处是,噪声排放是波动的,在同一条道路上交通高峰期噪声可升高3dB(A)以上。因此20min声级并不能代表此道路平均排放水平。由于有些测点是在高峰时间段测量,有些测点是在车流量较低时测量,不同路段间横向比较没有意义。

2.3 评价方法

现有标准对各测点的道路交通噪声等效声级按路长进行长度加权平均,评价城市噪声排放总体水平。上文已介绍之所以现在仅用城市平均值评价,是因为不同监测点位在不同时间测量,测点间相互比较意义不大。而基于大量监测数据平均后可以反映出总体噪声水平,具有统计意义。

在得到各类道路噪声值后,也可以对各类型道路按总路长加权平均,计算城市道路交通噪声整体水平。

结束语:

本文提出了对现有道路交通噪声源强评价法的改进方法,此方案具有以下优点:各条道路的测量结果可以直接比较;按噪声强度对道路分类,便于管理;测量点位与行车道距离固定,点位升高避免绿化带等影响,更好与车流量、路宽等因素相关;与现行方法衔接较好,实施方便。

最后必须说明的是,道路交通噪声源强值只反映了禁鸣、老旧车淘汰、路面改造等一部分噪声治理效果。而对于其他降噪措施,如合理的城市规划布局、路边安装绿化带、声屏障并没体现出来。所以源强值并不等于居民所居住环境的噪声暴露情况,也并不完全适合作为评价一个城市的噪声治理效果的指标。

参考文献:

[1] 张宗让.城市道路交通评价标准初探[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2010,(04).

[2] 李本纲,陶 澍.城市道路交通噪声评价方法研究进展[J].交通环保,2011,(01).

噪声监测范文3

关键词:空调;噪声;环境;监测

中图分类号:X8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6)02015002

1引言

某商业广场一栋商业楼6~16层的空调外机均挂在这栋楼的西面外墙,共64台外机,其中6~15层每层有6台,第16层有4台。在该广场西界外约20 m处有一居民小区,小区内有多户居民均投诉该商业楼的空调外机噪声扰民。浏阳市环境监测站于2015年8月对该广场的厂界噪声以及周围环境噪声进行了监测。

2监测方法和监测仪器

2.1监测方法

依据《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1]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进行。

2.2监测仪器

AWA6228 型多功能声级计。

2.3测点布设

小区内5号楼和6号楼内投诉噪声扰民的住户较多。因此,在该商业广场西厂界处设置两个监测点位Z1、Z2;同时,在小区5号楼和6号楼户外(第一层)设置两个监测点位Z3、Z4,分别在5号楼、6号楼选取若干居民住所的户外设置监测点位Z5、Z6、Z7、Z8、Z9、Z10。监测点布设见图1。

3调查与评价

3.1厂界噪声监测与评价

该广场商业楼对外环境排放的噪声适用于《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该商业广场属于2类声环境功能区。由表1可知,Z1、Z2两个点位的噪声监测值均未超标。夜间的噪声监测值比昼间要低,主要原因是晚上的商业楼部分商户未营业,运行的空调外机较少。

3.2居民小区环境噪声监测与评价

居民小区内的环境噪声适用于《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该小区属于Ⅱ类声环境功能区。由表2可知,除Z3、Z4点位外,Z5、Z6、Z7、Z8、Z9和Z10点位的昼间噪声监测值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超标。而夜间噪声监测值均未超标,其原因也与晚上商业楼大部分商户未营业有关。

4监测分析

4.1监测时间段的选择

本案例中昼间的噪声监测选择在天气较炎热的午间进行。此时,商业楼西侧正在运行的空调外机数量最多,对环境敏感点的影响最大,而且午间居民小区内车流量较少,监测点位受交通噪声影响相对较小。噪声源主要是数量较多的空调外机噪声,可视噪声源的类型为稳态噪声,采用1 min的等效声级。

4.2监测点位的布设

本案例中除了在厂界外布设监测点外,还在居民区内敏感点处进行了布点。由于该商业广场无明显的围墙建筑,故在布设厂界点时,根据该商业广场的场地红线图来确定其实际厂界。本案例属于高空噪声扰民,所以在多个噪声敏感点处布设监测点位,其中包括在5、6号楼的第一层户外1 m处设点,还在5、6号楼的七、八、九层各选一个住户的户外1 m处也布设点位。主要是考虑到地面的监测点位可能会处于噪声的声影区,不能客观反映噪声影响情况,所以在高处布设监测点位,以便确定投诉人受噪声影响的真实范围及程度。

4.3监测结果分析

该商业广场的两个厂界噪声监测点(Z1、Z2)的监测值未超标,且在居民区第一层布设的监测点(Z3、Z4)噪声值也未超标,而在5号楼、6号楼较高楼层布设的点位(Z5、Z6、Z7、Z8、Z9、Z10)却全部超标。说明商业楼西侧空调外机产生的噪声对相邻小区高层住户的影响更大。分析其原因,可能是商业广场的厂界噪声监测点和居民楼第一层敏感点噪声监测点均处于声影区。而且,从现场来看,声源与相邻居民楼高层住户之间的距离,与声源至厂界的距离相比要更小,从而导致高层住户受噪声影响更严重[3]。

5噪声防治措施

5.1完善房屋设计标准

房屋设计单位在开发、设计商业楼和居民住宅楼时,均应充分考虑到空调噪声可能对四周产生的影响,预留合适的空调安装位置,使之既美观实用, 又符合环保要求。在本案例中,商业楼西侧的空调外机风扇正对着居民楼方向,是导致噪声扰民的原因之一。

5.2加强对空调噪声污染的防治

对造成噪声污染的空调采取降噪、隔声等措施是解决空调噪声污染纠纷的有效方法。例如,在空调外机上加装敞口式隔声罩,可以改变空调噪声的传播途径,降低对相邻居室的噪声影响。

2016年1月绿色科技第2期

田丰,等:商业楼空调高空噪声监测与评价环境与安全

5.3给住宅安装隔音门窗

在住宅中安装隔音门窗,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室内受外界噪声的影响。在本案例中,小区内部分居民在家中安装了隔音窗,隔音效果良好,但存在房屋通风不畅等弊端。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S].北京:中华标准出版社,2008.

噪声监测范文4

【关键词】环境噪声监测;注意问题;措施

当前,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噪声污染是其中的一种,为了对其污染水平进行正确反映,一定要做好噪声监测工作,必须要将细致的质量控制手段利用起来,确保结果具有科学性以及准确性。

1 问题分析

1.1 没有对监测点进行科学设置。

对于环境噪声监测工作来说,监测点的设置直接影响到噪声数据的相关收集工作。监测点位和声源之间若存在障碍物,或者监测点位周围存在反射物等情况都会对监测结果造成重大影响。上述情况在监测工业企业的厂界噪声时表现尤为明显,由于建筑物众多及有些声源附近存在遮挡物等原因,往往造成厂界噪声最大处并不是离声源最近的地方,如果仅是简单地选择离声源最近的厂界测试,监测结果将和实际情况有所偏差。另外在进行交通噪声监测时,若是只在交通要塞处以及车流量比较大的地方对噪声监测点进行设置,那么收集的相关数据与资料就会缺乏代表性以及实用性,并不能客观反映整条道路的噪声状况,因此不可以只在交通堵塞或者是太偏僻的地方进行设置,这样会对监测数据真实状况造成极大影响。

1.2 监测时间段的选择存在随意性。

现有的国家标准中只是要求监测人员在被测声源工况正常的情况下进行监测,并未对测量时间段进行硬性规定,仅是简单地以昼间夜间加以区分。如果是对工况稳定、以稳态噪声为主的工业企业进行监测时,按现有的标准规范进行监测,监测结果和实际情况并不会有太大的差异。可现实监测中会经常遇到一些工业企业的工况是在随时的调整中,以非稳态噪声为主,并且伴随有鸣笛声、车辆启动声等偶发噪声,这就导致不同时间段的监测结果存在较大差异,监测结果难以全面反映企业的实际噪声情况,客观上也给了一些超标企业提供了通过不断地监测来获取有利数据的可能。同样的问题在交通噪声的监测时表现也比较明显。比如现有标准规定,22:00-次日06:00均为夜间,执行夜间噪声标准。但在对高速道路、国道及城市道路的具体监测过程中发现,22:00-次日0:00车流量较昼间并没有明显减少,到02:00-04:00车流量会大幅减少,而到05:00-06:00时,车流量又会逐渐恢复。简单地选取某个时段的监测结果,将难以准确反映夜间噪声情况。

1.3 收集与整理的相关数据质量有待提升。

数据收集以及整理对于环境噪声监测工作有重要的作用,它是对环境工作进行有效评价的重要依据。而在环境噪声监测工作中,环境监测相关仪器设备的精准性及监测人员对仪器的使用规范与否都将直接影响到数据收集质量。因此如何保证监测仪器的使用正常、监测人员操作规范及数据准确有效都是噪声监测需要重视的方面。

2 提升监测结果准确性的几点措施

2.1 科学、规范地设置监测点位。

首先,监测人员应熟悉国家各种相关的噪声标准。各噪声标准中对于噪声监测点位的设置都有着详细的表述,虽然都大致相同,但细节上也稍有差异。比如测点和反射面的距离,在不同的监测情况下,GB3096-2008《声环境质量标准》的规定并不一样。因此监测人员必须熟记各个标准的相关规定,做到心中有数,并且在对目标进行监测前通过环评等资料确定其所适用的标准,按照相应的标准要求选择点位。

其次,监测人员应熟悉监测现场的情况。在国家标准中虽然对于点位设置提出了具体要求,可如何确定点位却并没给出具体说明,这就需要监测人员通过现场观察并加以判断。比如在GB12348-2008《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中规定测点的布设需包括受被测声源影响大的位置,这就需要监测人员熟悉掌握现场情况,多点位地感受各个位置的噪声情况,并借助仪器做出准确的判断。又比如在GB3096-2008《声环境质量标准》中提出交通噪声监测时应划分典型路段,并且对每个路段进行监测,而这就要求监测人员必须熟悉掌握全路段情况,准确区分拥堵、繁忙及空闲路段。

最后,监测时应避免监测点位周围存在干扰源。对于一些常规的干扰源,比如广播、机器等,一般很容易发现并规避。但实际的监测过程中还会有一些并不容易引起注意的干扰源,会在点位确定并在监测过程中才被发现。比如对工业企业厂界或是功能区进行噪声监测时,周围往往会有草丛的存在。草丛本身并不是干扰因素,可草相互的摩擦声和草丛里的虫叫声却会对监测结果造成极大的影响。又比如夏天进行夜间噪声监测时,如果监测点位靠近池塘、河流等水体,那么监测结果又往往会受到蛙叫的影响。要想规避这些不易察觉的干扰源,一方面需要监测人员平时的注意观察,另一方面则需要监测人员在监测过程中不断地积累经验,力求在下次的监测中避免。

2.2 合理选择监测时段、延长监测时间。

如果被测声源以稳态噪声为主,且工况稳定,则监测人员只需确认工况符合监测要求后进行监测即可。如果被测声源以非稳态噪声为主,且工况不稳定,则可通过几下几点方法,来增强对噪声情况的把握。

首先,监测人员应通过相关人员了解工况变化的特点,通过增加监测频次的办法,争取获得各个阶段的噪声数据,为后续的评估工作提供充足、有力的数据支撑。对于交通噪声等声环境功能区的监测,由于其受人类活动的影响,不同时间段噪声变化明显,因此应该按照GB3096-2008《声环境质量标准》附录B的要求,选点进行24小时连续监测。

其次,选择外界干扰因素少的时间段进行监测。监测中我们发现,对工业区里的企业进行厂界噪声监测时,经常受到临近企业设备噪声的影响。为避免这种情况发生,监测人员可通过了解干扰企业的生产情况,选择在其暂停生产时进行监测,或者在被测企业停产时先行测量背景值。另外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是指在工业生产活动中使用固定设备等产生的、在厂界处进行测量和控制的干扰周围生活环境的声音,因此我们监测时应该避开上下班时间及午餐时间等人流量大的时间段。

最后,对于非稳态噪声的监测, GB12348-2008《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并未对监测时间作出明确规定,但监测人员也不应简单参照标准对稳态噪声监测1min等效声级的规定,因为很多声源的变化周期远大于1min,监测时间短将很容易导致监测数据偏大或偏小。因此我们应延长监测时间,尽量涵盖被测声源的主要变化过程,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按照标准要求,测量被测声源整个正常工作时间段的等效声级。

2.3 做好数据采集和整理工作。

首先,选择合适的监测仪器和校准器,并做好设备维护。一般来说,1型声级计是符合所有标准要求的,而2型声级计则只能在对声环境进行监测时才能使用,而校准器的选择则应符合GB/T15173的相关要求。需要注意的是,测量前后都必须在测试现场进行声学校准,且偏差不得大于0.5dB,否则测试结果无效。另外,还需要定期对校准仪器进行计量以及鉴定,保证其质量合格的同时在符合有效期相关范围时间以内进行使用,不然会对正常监测效果以及监测质量造成影响。

其次,确保测量条件满足相关要求。一是要满足相应的气象条件要求,不得在雨雪、雷电等特殊天气监测,避免因天气原因造成的数据偏差,除了个别特殊监测对象,如风力发电设备等,一旦风速大于5m/s时,也应停止监测。二是确定被测声源工作正常,且符合监测要求。

再次,测量背景噪声值,并根据标准规定修正结果。由于噪声的可叠加性,因此通过测试背景噪声值来修正监测结果更代表现实情况,这也是新标准的增加部分。可有些监测人员习惯于感觉到背景值较高或者是监测结果牵涉到达标与否时才会去测量背景值,这是非常错误的。各个频率的声音给人的感受是不一样的,一般情况下,频率在1000赫兹以下,随频率降低,听觉会逐渐迟钝,因此,人耳对低频噪声较容易忍受,而对高频噪声则感觉较敏锐,耐受力差。也正是因为如此,GB22337-2008《社会生活环境噪声排放标准》中,才会要求对噪声敏感建筑物的噪声监测需要测试多个频段。

最后,监测人员应养成良好的操作习惯。监测前确认仪器设置是否准确,现在的噪声仪一般都有多种计权和监测频段可以选择,如果有误操作更改过设置,而监测前又未检查,那么将直接导致监测结果的偏差;监测时,尤其是需要长时间监测时,人员不得离开监测点位,需要时刻注意周边情况,如果有偶发噪声,应及时通过“暂停”的方法进行规避;监测后要现场填写采用记录,避免因时间久了而遗忘一些必要内容。

3 结语

综上所述,当前我国环境噪声污染逐渐严重,有自然环境造成的原因,也有人为因素,因此需要我们不断努力,充分利用相关监测仪器,提高监测技巧,完善监测体系,对污染状况进行监控,及时、有效地将相关数据收集起来,为环境噪声污染治理提供数据和技术支持。

参考文献:

[1]吴清群,何庆.环境噪声监测中应注意的问题以及常用方法[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4(06).

[2]GB/T12348-2008.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S].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8.

噪声监测范文5

关键词:功能区噪声监测 数据处理 EXCEL

Excel是一种功能强大的电子表格软件,是office办公软件的重要组成部分,被广泛应用于众多领域。如果将EXCEL电子表格软件强大的计算功能用于环境监测数据处理工作中,会更加简单便捷地完成数据统计和简单分析,能够有效提高工作效率。

在噪声监测数据统计中,功能区噪声的统计相对较复杂。根据《环境质量报告书编写技术规定》要求,功能区噪声定期监测数据需按下列公式分别计算昼间(Ld)、夜间(Ln)和昼夜(Ldn)平均等效声级。

式中:Leq(i)-白天(07:00~22:00)16个小时中第i个小时的等效声级;

Leq(j)-夜间(23:00~06:00)8个小时中第j个小时的等效声级。

从公式看,功能区噪声要按时间段分别求出昼间、夜间和昼夜等效声级,在算昼夜等效声级时,因夜间噪声干扰比白天高10dB,为了把不同时间噪声对人的干扰不同的因素考虑进去,要对夜间的噪声加上10 dB的计权。这些给数据统计增加了难度,而用EXCEL可以轻松地解决上述问题,逐步地把各类功能区噪声结果统计出来。下面以楚州区2010年数据为例,叙说用EXCEL统计功能区噪声过程。

一、建立数据处理工作表

将功能区噪声库导出为EXCEL工作表,插入新工作表,分别命名。按国家监测技术规范,城市功能区噪声监测一年至少4次,因此在使用上述公式前,需求出1-24小时的年均值。

1.对原始数据排序,主要关键字段(HOR);

2.在J2单元格输入公式=POWER(10,I2*0.1),把鼠标指针移到J2 单元格右下角填充柄(十字标) 位置,按住左键沿列的方向拖动鼠标到记录尾部松开(“填充柄”法),得出各监测时间的能量值(100.1Leq(i))。设定项目名称为LL;详见如图1

3.数据分类汇总:分类字段(HOR)、汇总方式(平均值)、汇总项(LL),得出各功能区1-24小时的能量年均值。

4.用剪贴板工具,把“原始数据”工作表中分类汇总后的结果粘贴到“小时均值”工作表,对表进行处理,保留“时”和“LL”两个项目。详见图2

二、昼间等效声级

1.从“小时均值”工作表中,以“HOR”字段筛选出白天(07:00~22:00)的数据,复制、粘贴到“昼间”;

2.D7单元格输入公式=10*LOG10(B18),得功能区昼间等效声级Ld。详见图3

三、夜间等效声级

从“小时均值”工作表中,筛选出夜间(23:00~06:00)的数据,统计步骤同2,得出夜间等效声级。

四、昼夜等效声级

根据公式三,在K2单元格输入公式=10*LOG10(B19*16+G9*8*10)/24),B19*16是昼间16小时能量迭加;因100.1(Leq(j)+10)=100.1 Leq(j)*10,所以夜间8小时噪声加10分贝的能量迭加= G9*8*10。详见图4

通过上述操作后,昼间(Ld)、夜间(Ln)和昼夜(Ldn)平均等效声级均被计算出来。

表格中的数据是以楚州区功能区监测数据为基本监测数据,通过Excel进行分析汇总得出数据结果,希望能给同行带去一些方便

参考文献

[1]张绍栋.噪声和振动测量技术.杭州爱华仪器有限公司2003.

[2]邵丽 .中文版EXCEL2000实用教程 .北京:航天工业出版社,2000.

噪声监测范文6

关键词:环境噪声监测;自动监测;城市建设,

1、引言

城市环境噪声与水、大气、固体废物污染并称为城市环境问题的四大公害。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规模和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城市环境噪声问题也日益突出。如何有效地对城市环境噪声进行监测,更好地为环境管理服务,已成为环境热点问题。

2、噪声自动监测系统的结构及其功能

自动监测系统的目标是将噪声污染源的状态利用传感技术、通讯技术和计算机及其网络技术有机结合,由可知的噪声源及环境地形和建筑物,模拟噪声的分布,可进行噪声改善工程的可行性研究和城市规划。

环境噪声在线自动监测系统包括三个部分:前端智能仪表、噪声数据管理中心、噪声数据处理中心。图1 为系统的结构示意图。环境噪声在线自动监测系统系统可具有n个前端智能仪表(n小于10000)、k个噪声数据管理中心(k小于1 0 0 )、m个噪声数据处理中心(m小于1 0 0 0 )

图1 环境噪声在线自动监测系统结构示意图

2.1 前端智能仪表前端智能仪表是系统的户外单元,主要由噪声数据采样装置、数据预处理计算机、无线通讯传输模块构成。前端智能仪表在嵌入式微计算机系统程序的控制下进行自动工作。环境噪声状态通过数据采样装置传输到数据预处理计算机,再经过数据分析、统计、频谱分析、存储、录音处理、气象参数等预处理后传送给无线通讯数据模块单元,并自动将数据传送给管理中心。

2.2 噪声数据管理中心

数据管理中心主要应由数据通讯计算机、数据管理计算机和网络设备构成。它是连接前端智能仪表与数据处理中心的桥梁。数据管理中心主要具有对前端智能仪表的管理;数据的管理和备份;根据不同的环境管理部门传送相应数据三大功能。

2.3 噪声数据处理中心

数据处理中心主要由数据处理计算机、监视器及打印机等构成。处理中心平台需要有几个支撑软件作基础:数据库软件、地理信息系统软件、统计分析软件。它数据处理中心采用B/S(浏览器/ 服务器)模式,用户可通过服务器确认调用及录入所需数据信息。数据处理中心能够完成监测点噪声数据动态显示波形图、噪声统计分布(正态分布或偏态分布)、相关性检验、期望值和标准差、噪声趋势预测、噪声超标报警及现场录音回放、噪声频谱分析、空间数据的地理信息演示、各种日、月、年统计图表等。

3、环境噪声污染的概念及噪声污染特点分析

简单的讲,凡使人厌烦的和不需要的声音统称噪声,它包括危害人们身体健康的声音,干扰人们学习、工作和休息的声音及其它不需要的声音。环境噪声是指在工业生产、建筑施工、交通运输和社会生活中所产生的干扰周围生活环境的声音。环境噪声污染,是指所产生的环境噪声超过国家规定的环境噪声排放标准,并干扰他人正常生活、工作和学习的现象。

我们发现,噪声污染是一种物理性污染,它与化学污染不同,其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①噪声污染具有即时性。这种污染采集不到污染物,当声源停止振动时,声音便立即消失,不会在环境中造成污染的积累并形成持久的伤害。②噪声污染的危害是非致命的、间接的、缓慢的。但对人心理、生理上的影响不可忽视。③噪声污染具有时空局部性和多发性。在环境中,噪声源分布广泛,集中处理有一定难度。另外,一种声音是否为噪声,不仅取决于这种声音的响度,而且取决于它的频率、连续性、发出的时间和信息内容,同时还与发出声音的主观意志以及听到声音的人的心理状态和性情有关。

4、噪声自动监测是城市环境噪声污染控制的发展方向

我国传统的人工监测受各种因素的限制,难以实行全天候、全时段监测取证。近年来,噪声自动监测越来越受到重视,全天候、自动化、智能化、网络化的环境噪声自动监测系统能够实现环境噪声昼夜连续自动监测,填补环境噪声监测领域的部分空白,充分发挥声环境自动监测系统的功能,使声环境监测更密切地与判定和改善市民的生活质量及城市的宜居水平结合起来。为环境管理部门科学决策提供实时、全面、准确的声环境质量数据,对及时掌握城市环境噪声污染状况、为实现城市总体发展规划提供技术保障。

随着我国环境噪声战略研究和城市区域的环境噪声评价、环境噪声预测和管理工作的进一步展开,噪声连续自动监测工作已列入环境保护管理部门的议事日程,环境噪声在线自动监测系统的开发是我国环境监测部门亟待深入开展的工作。

5、城市环境噪声自动监测系统建设中需要注意的事项

5.1 自动监测系统建设规模要合理控制在建设噪声自动监测系统过程中,还应注意建设规模―――运行维护能力的合理规划问题。建设规模是前期一次性投入,运行维护能力是后期连续性投入。建设规模能在短期形成形象效果,运行维护需要长期辛苦扎实的工作。调研中发现,重建设轻运维的现象仍存在,在建设噪声自动监测系统时,应注意在设计论证初期就进行合理规划,因时制宜,因事制宜,确定建设规模和对应的能确保落实的运行维护措施。

5.2 对环境噪声污染监测的点位进行合理设置在衡量一个城市区域的噪声污染水平问题上,目前通常的做法是将整个待测区域用等距离的网线,划分成面积相等的网格,然后一般在各网格的几何中心布置测点,测得的噪声值代表该网格区域的数据,最后再基于所有网格的噪声值给出一个综合评判的结果数据。当然,通常也会在布置测点及测得噪声值后,进一步优化测点数目。

城市环境区域噪声测量布点优化问题就是基于优化论思想,在满足给定约束,以及优化前后侧点样本的统计特征无明显差异的条件下,用尽可能少的监测点位获取最有代表性的环境噪声监测数据,来反映整个城市的噪声水平。

可根据城市建设的建筑物、道路以及人口分布情况等噪声影响因素的特点,在噪声源复杂,声场分布不均匀的地区加大测点划分网格的密度,反之,则相应地减小测点划分网格的密度。根据有关环境噪声监测技术规范的要求和参照有关大气自动监测技术规范的要求,并通过对城市功能现状及发展规划、人口及交通路网分布、城市区域环境噪声适用区划分、环境的声环境质量现状监测数据和主要噪声源分布等情况的分析,进行噪声自动监测点位布设,同时,又考虑到行政区域和空间分布适当均衡,优先在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主要道路交通干线两侧区域的设置。测点优化可有效地减少监测点数,大大降低日后环境噪声测量的相关人力和物力消耗,为实现城市环境噪声实时自动监测提供前提保证。

5.3 环境噪声自动监测必须坚持可持续发展,城市噪声管理系统应该具有先进性、灵活性、方便性、强大的扩展性,可以同时支持永久性、半永久性和流动噪声监测终端,并能支持类似于手持式彩屏实时频谱分析仪一样的便携式终端,能做到战平结合。通过共享和重新利用数据,优化噪声管理并防止新问题出现,使环境管理工作变得更有效率。

噪声自动监测是结合许多类别先进技术的系统工程,投入大,建设周期长。有些技术仍处于逐步成熟阶段,比如频谱分析、现场质量控制等。因此,在开展噪声自动监测工作中,必须坚持实践科学发展观。在建设过程中要统筹规划,严谨论证,避免系统尚未完成,功能却已落伍。对有些尚未成熟的新技术应用,应保持科学态度和方法,避免造成损失和对全局的影响。

5.4 开展环境噪声自动监测不能忽视的几个环节

5.4.1 建设过程中必须注意与城建、交通、市政等部门加强沟通,在宏观规划上有机结合,近期与远期相结合,避免重复建设和改建损失。

5.4.2 建设过程注意与水、气等现有自动监测系统的整合规划,监测数据纳入环境自动监测系统综合管理。避免自成系统,形成新的“信息孤岛”。主要注意数据传输和数据结构与现有自动监测系统的兼容性。

5.4.3 现场监测设备选用时特别注意必须满足全天候使用要求,避免温度、湿度、电磁场以及意外损坏影响系统工作稳定性。

5.4.4 防止重建设,轻运行维护。在确定建设规模的同时,应落实对应的运行维护措施和资源配置。功能区环境噪声自动监测是环境监测自动化的重要组成,是结合多学科先进技术的系统工程,投入大,建设周期长。有些技术仍处于逐步成熟阶段。因此,在开展功能区环境噪声自动监测工作过程中,必须坚持实践科学发展观,统筹规划,严谨论证,循序渐进,高瞻远虑,稳步提高。力求避免系统尚未完成,功能却已落伍;对有些尚未成熟的新技术应用,应保持科学态度和方法,避免走形象工程的老路,避免为环境保护工作造成损失和对全局工作产生影响。努力推进环境噪声自动监测工作向深度和广度发展。

6、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