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四年级上册语文课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四年级上册语文课文范文1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
一、基础题
(共12题;共56分)
1.
(3分)括号里的读音哪一个正确,指出来
①证________(A.zhèng
B.zèng)确
②________测(A.cè
B.chè)试
③阻________(A.zhǔ
B.zǔ)击
2.
(5分)读课文《蒲公英的梦》,把句子补充完整。
不料,一辆旧汽车,边________边喘气,从蒲公英的身旁驶过,喷出一股黑烟,________她直咳嗽,________的花瓣也被弄脏了。还有一辆汽车发出________的叫声,从她身旁________而过差点震落她的花瓣。
3.
(10分)照样子写词语。
写颜色:金灿灿、红彤彤、黄澄澄、________、________
写形状:圆溜溜、胖乎乎、矮墩墩、________、________
写味道:甜津津、甜丝丝、酸溜溜、________、________
写心情:乐哈哈、乐呵呵、乐滋滋、________、________
写场面:冷清清、闹哄哄、阴森森、________、________
4.
(4分)读拼音,写词语。
kǔ
nǎo
yā
pò
yǐn
liào
cāo
chǎng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5.
(2分)《蒲公英的梦》这篇童话记叙和描写了________,表达了作者________的愿望。
6.
(5分)课文《蒲公英的梦》最后一段,通过蒲公英做梦的方式写出了她美好的愿望,如果要实现蒲公英美好的愿望,我们应该怎样做?把你的想法和同学们交流交流,然后写下来。
7.
(10分)请用划线的词语造句。
(1)草坪上开满了鲜艳的花朵。
(2)我要把它带回去,作为礼物送给奶奶。
8.
(4分)形近字组词
呛________
恬________
伦________
甜________
9.
(5分)抄写词语
咳嗽
罐子
水源
10.
(2分)读课文《蒲公英的梦》,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震耳________
不偏________
11.
(3分)给加横线字注音
罐子________
废弃________
呼啸________
12.
(3分)查字典
“遭”按部首查字法应查________部,再查________画,组词________
二、阅读题
(共4题;共29分)
13.
(14分)我爱阅读,还会做后面的练习呢!
吃过晚饭,爸爸端着砂锅走出家门,他又去医院给唐叔叔送汤了。我站在阳台上,看着爸爸小心翼翼地把砂锅放进汽车里,然后钻了进去,关上车门,发动了汽车,缓缓地驶出了院门。
“爸爸,早点儿回来!”望着爸爸开车消失在夜色中,我在心里默默地呼唤。这几天,我从爸爸身上深深懂得了“朋友”这两个字的真正含义。
上个星期,爸爸的同学也是好朋友唐叔叔,到北京来看病,被确诊为肺癌,前几天刚刚在301医院做了手术。唐叔叔今年才38岁,就得了这样让人恐惧的病,他非常绝望。我们全家听说以后非常吃惊,也非常难受。唐叔叔到北京那天,爸爸亲自开车到机场去接他。晚上请他吃饭,还陪他住了一夜。爸爸不停地安慰他、鼓励他,让他放下思想包袱,振作精神,战胜病魔。手术那天,爸爸开会没能去医院,就让妈妈一直陪到手术结束。
手术前一天,爸爸陪唐叔叔聊天时,听他说起喝鸽子汤对伤口愈合有好处,而且鸽子一定要用水呛死,不能用刀杀死,这样才能保证炖出来的汤营养丰富。这可忙坏了爸爸和妈妈。每天妈妈负责买鸽子,爸爸回家后就抓紧时间用砂锅炖汤,每次要炖两个小时。炖好后,就赶紧开车送到医院,好让唐叔叔趁热喝。
爸爸白天工作非常忙,晚上还要干这些事,真是太辛苦了。我问爸爸:“你们北京不是有其他同学吗,为什么非要你做这些事呢?”爸爸只说了一句:“。”我懂了,在患难的时候,能见到朋友的真心。
(1)写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
难受——________
恐惧——________
振作——________
辛苦——________
(2)本文记叙了一件什么事?
(3)给短文加上一个恰当的题目,写在文前的横线上。
14.
(5分)读课文《蒲公英的梦》,仔细读课文,回答这里的恶劣的环境指的是什么?
15.
(5分)仔细读课文《蒲公英的梦》,说说文中的蒲公英对人类提出了什么希望?
16.
(5分)读课文《蒲公英的梦》说说
蒲公英开花的第一天有什么样的遭遇?
参考答案
一、基础题
(共12题;共56分)
1-1、
2-1、
3-1、
4-1、
5-1、
6-1、
7-1、
7-2、
8-1、
9-1、
10-1、
11-1、
12-1、
二、阅读题
(共4题;共29分)
13-1、
13-2、
13-3、
14-1、
四年级上册语文课文范文2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
一、基础题
(共21题;共136分)
1.
(6分)辨字组词
莹________
滥________
胁________
营________
槛________
肋________
2.
(8分)写反义词
破坏________
遥远________
渺小________
枯竭________
慷慨________
奉献________
随意________
造福________
3.
(4分)选择划线字的正确读音
遨________游(áo
ào)
扁________舟(piān
biǎn)
枯________竭(ɡū
kū)
慷慨________(kǎi
ɡài)
4.
(1分)判断下列句子所运用的说明方法。
它是一个半径只有六千三百多千米的星球。________
5.
(6分)给划线的词换个意思相近的词语。
①在天际遥望地球,这个水蓝色的晶莹球体,上面蓝色和白色的纹痕________相互交错________着。
②如果不加节制________地开采,必将加速地球上矿产资源的枯竭________。
③人类不能指望________在破坏了地球以后再移居________到别的星球上去。
6.
(4分)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毁坏——________
容易——________
精心——________
美丽——________
7.
(16分)比一比,再组词
竭________
遨________
赐________
慨________
渴________
傲________
惕________
概________
协________
赌________
薄________
萤________
胁________
睹________
簿________
莹________
8.
(1分)判断下列句子所运用的说明方法。
它在群山之中无奈地垂下了头,像生命垂危的老人,形容枯槁,奄奄一息。________
9.
(12分)填入恰当的字组成词语。
映入________
________
相互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可亲
一叶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提供 不加________
________
10.
(10分)比一比,再组词。
竭________
遨________
赐________
慨________
协________
歇________
傲________
惕________
概________
胁________
11.
(6分)在横线上填适当的字组成词语。
映入________
相互________
________可亲
一叶________
________不断
不加________
12.
(11分)内容梳理(课文回放)
①《只有一个地球》一文以________的形式,从________的角度介绍了地球的有关知识,阐明了人类的生存“________”的事实,呼吁人类应该________。
②课文从________引入,接着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方面来说明________的事实,最后告诉人们________的重要性,提醒人们要________。
13.
(5分)写几句保护地球的标语。
如:精心保护地球,造福子孙后代。
14.
(5分)看拼音,写词语。
jīng
yíng
héǎi
ēn
cì
wēi
xié
kū
jié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15.
(5分)说说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意思。
①鲜花朵朵,争奇斗艳
,
芬芳迷人。
②要是在白天开花,就有被灼伤的危险。
16.
(5分)照样子改写句子。
例:你怎么能赌气不吃饭呢?
你不能赌气不吃饭。
“野”味十足的索溪峪怎能不令人流连忘返?
17.
(5分)将下列词语组合成四字词语,然后选用一两个写话。
生态
基地
矿产
灾难
资源
移民
枯竭
开采
18.
(8分)辨字组词
葛________
胁________
赌________
莹________
蔼________
协________
睹________
萤________
19.
(10分)比一比,再组词。
赌________
薄________
萤________
滥________
矿________
睹________
簿________
莹________
槛________
旷________
20.
(6分)选词填空
后果
结果
成果
①不听劝告,________自负。
②不听劝告,不会有什么好的________的。
③科学家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________。
希望
指望
愿望
④想到月球去居住,________是好的,但不可能。
⑤我们________大家都能够重视环境的保护。
⑥他这件事没做好,想受表扬是没________了。
21.
(2分)你认为课文《只有一个地球》中重点学了什么内容,请选择适合的答案(
)
A
.
地球是一个晶莹透亮、美丽壮观的球体。
B
.
与宇宙相比,地球是渺小的,地球上拥有的自然资源是有限的。
C
.
地球是人类生命的摇篮,它所拥有的自然资源是有限的,我们要精心保护地球和地球的生态环境。
二、阅读题
(共3题;共52分)
22.
(24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人类生活所需要的水资源、森林资源、生物资源、大气资源,本来是可以不断再生,长期给人类做贡献的。但是因为人类随意毁坏自然资源,不顾后果地滥用化学品,不但使它们不能再生,还造成了一系列生态灾难
,
给人类生存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1)给文中划线的字注音。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因为
灾难
生存
(2)结合句子理解划线字的意思。
①再生:________。
②滥用:________。
(3)短文提到的可再生资源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内容理解,完成下面填空。
①从文中“________”一词可以看出这段文字两句话之间是________关系。
②地球上自然资源遭到破坏的原因一是________,二是________。
③文中的本来一词不能够去掉,因为________。
(5)根据课内外的了解,写出所知道的生态灾难的类型。
(6)根据这段文字提出的问题,设计两条保护和节约资源的广告语。
23.
(13分)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风
一年四季都有风。人们常常把春天的风叫和风,夏天的风叫熏风,秋天的风叫金风,冬天的风叫朔风。________它们都是风,________它们的脾性却完全不同。
春天,农民伯伯脱下棉衣,播下种子。一阵阵春风吹过,唤醒了万物,许多种子悄悄地露出头来,探望那明媚的世界。草儿绿了。花儿开了,田野里一片生机勃勃。温暖的春风给人们带来了欢乐。
夏日,天气非常闷热,大滴大滴的汗珠从人们脸上滚落下来,人们是多么需要风啊!可是,风却和我们捉迷藏,不知躲到哪里去了。即使有点风也是暖烘烘的。吹散不了炎热,怪不得叫“熏”风。
初秋,一阵凉风拂来,吹在们身上凉丝丝的。黄色的树叶纷纷地飘落下来,河边的芦苇轻轻地摇摆着。高梁红了,稻子熟了。人们高兴地收割庄稼。金风给人们带来了丰收的喜悦。
隆冬,凛冽的寒风怒号,卷起尘土,刮得人们睁不开眼睛。清晨,路上行人稀少。有些人缩着脖子匆匆地赶路,几个调皮的小男孩干脆倒退着行走,躲过风头。我们却迎着寒风坚持长跑,________我们有一颗火热的心。
风啊,风!人们欢迎你,需要你,可有时又讨厌你,怕你。我长大了要叫你听人们的话,为人类造福,你愿意吗?
(1)在文中的横线上,填上适当的关联词语。
①________它们都是风,________它们的脾性却完全不同。
②我们却迎着寒风坚持长跑,________我们有一颗火热的心。
(2)有“Δ”划分段落,写出段意。
(3)抄写两个拟人句。
24.
(15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据有幸飞上太空的宇航员介绍,他们在天际遨游时遥望地球,映入眼帘的是一个晶莹透亮的球体,上面蓝色和白色的纹痕相互交错,周围裹着一层薄薄的水蓝色“纱衣”。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摇篮,是那样的美丽壮观,和蔼可亲。
(1)这段文字写的是________。
(2)给划线的字注音。
________
________
映入
纹痕
(3)找出具体些地球美丽壮观的句子。
(4)根据理解完成填空。
①“蓝色和白色的纹痕相互交错,周围裹着一层薄薄的水蓝色‘纱衣’”中“蓝色”的是________,“白色”的是________,“水蓝色的纱衣”指的是________。
②这段话中将地球比作________和________,说明它的________,表达出对地球的________之情。
参考答案
一、基础题
(共21题;共136分)
1-1、
2-1、
3-1、
4-1、
5-1、
6-1、
7-1、
8-1、
9-1、
10-1、
11-1、
12-1、
13-1、
14-1、
15-1、
16-1、
17-1、
18-1、
19-1、
20-1、
21-1、
二、阅读题
(共3题;共52分)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3-1、
23-2、
23-3、
24-1、
24-2、
四年级上册语文课文范文3
)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
一、基础题
(共15题;共80分)
1.
(5分)看拼音,写词语。
wǎn
rú
dàng
dí
xuán
yá
huà
láng
bù
jū
yì
gé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2.
(9分)给多音字组词。、
处:chǔ________ chù________稍:shào________ shāo________。
强:qiáng________ qiǎng________ jiàng________ 禁:jìn________ jīn________。
3.
(6分)读课文《成长》,把句子补充完整。
一个________红头巾的妇女从汽车里走出来。________一个穿着红大衣、________红帽子的男孩儿也下了汽车。男孩儿的肩上挂着一个________。他走到每家每户的________前,________着一份份报纸。
4.
(1分)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赶到昙花开放的时候,约几位朋友来看看,更有秉烛夜游的味道——昙花总是在夜里开放:
秉烛夜游:________
5.
(1分)课文《成长》写的是“我”在意大利的一个面包房里认识了一个叫约翰的小孩,他每天都到面包房买意大利香肠,有天我偶然看到大雪天他在投送报纸,后来,我才知道________。
6.
(12分)比一比,组词。
肠________
驶________
辆________
箱________
窝________
诞________
场________
使________
俩________
相________
涡________
蜓________
7.
(5分)用下列词语造句。
①踪迹②满意
8.
(5分)描一描,写一写
天
我
地
你
他
人
9.
(8分)我爱阅读,还会做后面的练习呢!
猫
有一只猫,它总是把自己吹嘘得了不起,对于自己的过失,却百般掩饰。
它捕捉老鼠时,不小心,老鼠逃掉了。它说:“我看它太瘦了,只好放走它,等以后养肥了再说。
它到河边捉鱼,被鲤鱼的尾巴劈脸打了一下,它装出笑容说:“我是不想捉它——捉它还不容易?我就是要利用它的尾巴来洗洗脸。刚才到阁楼上玩,把我的脸搞得多脏啊!”
一次,它掉进泥坑里,浑身都是污泥。看到同伴们诧异的目光,它解释到:“身上的跳蚤太多了,用这种方法治它们,最灵验不过。”
后来,它掉进河里。同伴们打算救它,它说:“你们以为我会遇到危险吗?不,我在游泳……”话没说完,就沉没了。
“走吧!”同伴们说,“现在,它大概又在表演潜水了。”
(1)从文中找出下列词的近义词。
吹捧——________
惊异——________
掩盖——________
可能——________
(2)文中的省略号表示________。
(3)这只猫(是
不是)________不想捉鲤鱼,从文中“________”这个字看出来。
(4)说说短文的主要内容:________。
10.
(5分)解释下列词语
①亲昵
②报酬
11.
(3分)读课文《成长》,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虎头________
恍然________
大雪________
12.
(5分)读课文《成长》,说说下列句中引号的作用
有一次,我拿了两根香肠给他:“你拿去吃好了。”
13.
(5分)阅读课文《成长》选段,回答
我在意大利的一个面包房里干过两个月,认识了很多意大利孩子。其中有一个叫约翰(hàn)的男孩儿,长得虎头虎脑的,一双蓝色的大眼睛老是忽闪忽闪的,十分可爱。
把文中外貌描写的句子找出来。
14.
(5分)读课文《成长》,回答
他的大眼睛忽闪忽闪地盯着香肠,用手取了一根,自言自语地说:“不够买两根的。”这句话,他几乎天天重复着,好像他的口袋里只允许装两元钱。
约翰真的买不起两根肠吗?
15.
(5分)仔细读课文《成长》,回答
约翰家其实很有钱,但为什么还要他送报?
参考答案
一、基础题
(共15题;共80分)
1-1、
2-1、
3-1、
4-1、
5-1、
6-1、
7-1、
8-1、
9-1、
9-2、
9-3、
9-4、
10-1、
11-1、
12-1、
13-1、
四年级上册语文课文范文4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
一、基础题
(共22题;共98分)
1.
(2分)“任何降临在大地上的事,终究会降临在大地的孩子身上。”“大地的孩子”指的是________。这句话告诉我们:________。
2.
(3分)读拼音写词语。
jiàng
lín
yīng
ér
juàn
liàn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3.
(4分)读下面的句段,注意它们的表达方式,完成填空。
①河水是我们的________,也是你们的________。你们应该像________那样,善待我们的河水。
②告诉你们的孩子,大地是________。
4.
(2分)请你写两个与土地有关的词语:________、________。
5.
(3分)圈出每句中的错别字,将正确的填写在横线上。
①映入眼帘的是一个晶萦的球体,上面兰色和白色的纹痕相互交错。________
②这是宇航员遨游太空目堵地球时发出的感叹。________
③如果不顾后果地烂用化学品,会给人类带来严重的威协。________
6.
(2分)指出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方法。
①印第安人喜爱雨后清风的气息,喜爱它拂过水面的声音,喜爱风中飘来的松脂的幽香。________
②没有了动物,人类会怎样?如果所有的动物都死去了,人类也会灭亡。________
7.
(9分)给下面句子填上恰当的词语。
①大地________属于人类,________人类是属于大地的。
②同样,空气________会给我们的子孙和所有的生物以生命。
③我们________大地的一部分,大地________我们的一部分。
④溪流河川中闪闪发亮的________是水,________我们祖先的血液。
⑤________所有的动物都死去,人类________会灭亡。
8.
(6分)将下列排列错乱的句子,整理成一段通顺的话,把序号写在横线上,再回答问题。
________因此,植树造林是保护土地、保护大自然的重要举措。
________森林有保持水土的功能。林木盘根错节的根系能减少雨水对土壤的冲刷。
________下雨时,树冠不仅可以截留相当数量的降水,而且可以阻止雨水直接冲击土壤。林下的枯枝落叶层能阻止地表径流,使大量水分渗入地下,把地表径流减低到最小程度。如果没有森林,就会出现“有雨洪水泛滥,无雨干旱成灾”的状况。
________1975年河南驻马店地区连降三天大雨,该地区的板桥水库和漫滩水库大坝崩塌,造成巨大损失;而同一地区的薄山水库和东风水库却安然度险,正是因为水库上游森林覆盖高达90%,森林截留雨水,延缓了洪水入库时间而得以保全水库。
________如果没有森林的保护,大雨一来,浊流滚滚,人们花几千年时间开垦的一层薄薄的土壤,便会被雨水冲刷无存。这些泥沙流入江河,还会淤塞水库,使其失去蓄水能力。
________森林不仅能保持水土,还能涵养水源。
9.
(9分)注意区别每组形近字,再选择恰当的字填到括号。
卷
眷
倦
指
脂
智
鹿
庸
鹰
疲________
________肪
雄________
试________
________慧
平________
________恋
________导
________角
10.
(6分)补全成语。
东________西________
南________北________
前________后________
11.
(3分)为句子排序。
________每一处沙滩,每一片耕地,每一座山脉,每一条河流,每一根闪闪发光的松针,每一只嗡嗡鸣叫的昆虫。
________对我们这个民族来说,这片土地的每一部分都是神圣的。
________还有那浓密丛林中的薄雾,蓝天上的白云,在我们这个民族的记忆和体验中,都是圣洁的。
12.
(5分)读句子,注意划线的部分,体会句子的感情,再仿照写一写。
任何降临在大地上的事,终究会降临在大地的孩子身上。
13.
(5分)把下列环保广告语与相应的内容的序号对应起来。
①草坪________
A.你栽一棵树,我栽一棵树,我们共同为地球添绿。
②公园________
B.您的良好习惯,是创造优美环境的保证。
③公共场所________
C.让哺育我们的大地妈妈永远健康美丽。
④植树________
D.足下留情,春意更浓。
⑤地球________
E.让每一滴水都变得清澈透明,让每一棵花草树木都长得茂盛。让天空更蓝,让百花更艳,让新鲜的空气永留人间。
14.
(9分)在横线上填上表示“看”的词语。
________遗容
________病人
________蓝天
________远方
________敌情
________风景
________地球
________大地
________现场
15.
(5分)结合课文《这片土地是神圣的》谈谈你对下面句子的理解。
人类生活所需要的水资源、森林资源、生物资源、大气资源,本来是可以不断再生,长期给人类作贡献的。
16.
(5分)把下面的话改成反问句的形式,保持意思不变。
在我们这个民族的记忆和体验中,这片土地的每一部分都是圣洁的。
17.
(5分)读句子,注意划线的部分,体会句子的感情,再仿照写一写。
我们热爱大地,就像初生的婴儿眷恋母亲温暖的怀抱一样。
18.
(1分)课文第1自然段在文中起着________的作用。
19.
(2分)“如果我们放弃这片土地,转让给你们,你们一定要记住:这片土地是神圣的。”这句话在文中出现了________次,它的作用是________。
20.
(2分)选择恰当词语填空。
控制
操纵
①在夏季,我国大陆为暖湿的海洋气团所________。
②他介绍了自己________体重的方法。
21.
(5分)理解句义
我们是大地的一部分,大地也是我们的一部分。
22.
(5分)将下列句子改为陈述句
①难道空气对我们来说不是宝贵的?
②难道我们不热爱土地?
二、阅读题
(共2题;共29分)
23.
(15分)阅读短文,回答文后问题。
竭泽而渔
春秋时期,晋国同楚国在城濮(今山东濮县南)曾有一场大战。当时,晋国的兵力不如楚国,晋国的国君晋文公向大臣狐偃请教用兵的策略:“现在敌众我寡,对我们很不利,我们怎么做才能取胜呢?”
狐偃说:“用兵打仗并不排除‘欺诈’,您可以骗楚军上钩啊。”然后他讲了怎样利用欺骗的手段赢得战争的计策。
晋文公把狐偃的计策转告了雍季,征求他的意见。雍季借用浅显的例子说明了自己的看法。他说,先把湖泊里的水排干,当然捉得到鱼,但是以后这里就无鱼可捉了。“欺诈”这种战术偶然用一次可以帮助取胜,但以后不能再用,毕竟这不是长远之计。
晋文公采纳了狐偃的计策,果然取得了胜利。战争结束,晋文公论功行赏,雍李在狐偃之上。有人觉得奇怪,以为文公赏错了。文公解释说:“雍季所说的,关系到百年大计;狐偃的策略,只是为了一时之利,我们怎么能认为一时之利要比百年大计重要呢?”
(1)故事发生的时间是________。
(2)用直线在文中画出能解释“竭泽而渔”这一成语意思的语句。
(3)把词语补充完整。
一________之________
百年________
________
论________行________
(4)判断对错。
①晋文公采纳了狐偃的计策,取得了胜利。________
②战争结束后,晋文公给了狐偃最高的赏赐。________
③“竭泽而渔”这个故事是雍季讲给晋文公的。________
24.
(14分)理解感悟(文章阅读)
静静地等待
西藏在我心目中是个神秘的地方,一直让我魂牵梦绕。一次,我终于有机会来到这里。这里的天湛蓝湛蓝,洁净如洗,脚下的雪域高原是一片圣洁的土地。
我们的向导是位名叫扎达嘎仁的小伙儿,浑身上下透着一股机灵劲。他二十多岁,开着一辆绿色的吉普车。一路上,他不停地为我们介绍西藏的风土人情、地域风光,时不时为我们哼唱一段韵味十足的藏族小曲。透过车窗,圣洁的雪上女神似乎在向我们招手,洁白的积雪在阳光的照耀下变幻着艳丽的色彩,我似乎进入了一个魔幻般的梦境。
突然,一个急刹车。我不由得大喊______出什么事啦______嘘______扎达嘎仁将食指靠近嘴唇______示意我别出声______然后,伸手指向公路一侧。只见一群群藏羚羊从远处赶来,聚集到公路旁边,大约有四五百只。扎达嘎仁向我们介绍,这些藏羚羊大部分都有身孕,它们是想穿过公路,到藏北一个叫色林错的地方去。那里水草丰美,适合它们产崽、哺乳。我们静静地等待着。
这时,一只头羊试探着向公路上走了两步,又停住了脚步。它警惕地抬起头环顾四周,还朝我们的车子看了看。过了一会儿,没有发现异常情况,它才放心地穿过公路。其余藏羚羊看到首领安全通过,纷纷向公路对面走过去。有趣的是,它们穿过公路是按照一定的顺序的,就是小的走在前面,大的走在后面,有条不紊,绝不争先恐后。四十多分钟后,最后一只藏羚羊才从容地穿过公路。这时,我们的车后已经排起了几百米的长龙,壮观极了。扎达嘎仁不无自豪地说:“这几年藏羚羊、野驴等一些动物的数量不断增加,遇到它们穿越公路是常有的事,有时,我们要等上好几个小时呢!”他的嘴角上分明带着得意的微笑。
高原人对大自然、对生命的热爱是那样的虔诚。静静地等待是雪域高原留给我的最美好的印象!
(1)给第三自然段没有标点的地方加上标点。
我不由得大喊________ 出什么事啦
________ 嘘
________ 扎达嘎仁将食指靠近嘴唇
________示意我别出声
________
(2)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
魂牵梦绕:________
有条不紊:________
(3)短文第一节中景物描写的作用是__________。
A
.
表现了西藏的美丽与圣洁。
B
.
为后文表现高原人热爱自然、尊重生命品质铺垫。
C
.
说明了藏羚羊生活的环境优美。
(4)“高原人对大自然、对生命的热爱是那样的虔诚。”文中主要是通过哪件事来给以表现的?
参考答案
一、基础题
(共22题;共98分)
1-1、
2-1、
3-1、
4-1、
5-1、
6-1、
7-1、
8-1、
9-1、
10-1、
11-1、
12-1、
13-1、
14-1、
15-1、
16-1、
17-1、
18-1、
19-1、
20-1、
21-1、
22-1、
二、阅读题
(共2题;共29分)
23-1、
23-2、
23-3、
23-4、
24-1、
24-2、
四年级上册语文课文范文5
【关键词】导练相融 学习单 预学 阅读
传统的语文课堂以分析课文内容为主,练习往往放在课后进行。这样的练习功能单一,目的是检查课堂教学效果,进一步巩固、积累语文知识。而当前语文教学改革倡导“以生为本”“实践运用”,构建“导练相融”的语文课堂成为热点,学习单也就应运而生了。从时间上来说,学习单可分为课前预学单、课中导学单和课后拓展单。从功能上来说,检查反馈不再是学习单唯一的功能,它还有指导学习、展示思维、拓展延伸、仿写迁移等作用。学习单探寻了“练”的时机,丰富了“练”的形式,挖掘了“练”的多种用途。
一、立足预学需求,先练后导
第二学段和第三学段的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自学的能力,因此,教师会在课前布置一些预习的任务。传统的预习要求有:把课文读通读顺,读准生字新词,想想课文讲了什么内容,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这个环节往往流于形式,教师没有具体指导,学生也出于应付,收效甚微。其实预学不等于预热,预学要有目标,让学生有针对性地预习:预学要立足于反馈,暴露学生认知的盲点,发现了问题,才能了解学情,才能解决问题,这属于“先练后导”。
一份好的预学单,内容不能过于单一,也不能面面俱到。预学单既要关注文本特点,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既要遵循学生的年龄特征,又要“学有挑战”。下面就预学单的功能来谈谈几个不同的形式。
(一)指导式预学
有些文章的内容远离学生的生活,生涩难懂,必须指导学生在课前了解作者、写作背景及历史资料等。这类文章的预学单设计就要关注文本特点。部分略读课文的“资料袋”,可以提前使用,因为这些知识,能够提高学生的预习兴趣,提高自读的效果。当然,如果课文后没有附相关资料,学生也可以自行上网搜索。这些资料可以更好地为阅读学习作铺垫。例如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最后一分钟》的预学单。
[《最后一分钟》预学单
1.走进琅琅书屋。
读了( )次课文,朗读星级( )
2.走进字词世界。
会读的生字新词:
难读的生字新词:
3.百度搜索:香港的屈辱史,浏览有关香港被割让的历史资料。]
这份预学单的第三条任务旨在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课前,教师有意识地让学生利用自己搜索到的资料进行交流,大致了解香港的屈辱史,为进一步感受国耻打下了基础。在课堂上教师又补充了完整的相关条约,播放了交接仪式的录像,激发学生的情感,认识到香港被割让是一种耻辱。因为耻辱感悟之深,所以耻辱雪洗后的那种欢跃,学生就体验得更深刻。
(二)反馈式预学
预学单有一个重要的功能,那就是反馈。反馈式预学单的设计首先要有目标性,围绕教学目标展开,要有听说读写的语言文字训练,同时要易于操作,便于z查反馈。其次要体现层次性,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所以设计的练习要有层次性,适合不同学力的学生。例如人教版四年级上册《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预学单。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预学单
1.我会读。
踊跃 肇事 衣衫褴褛 铿锵有力
我认为难读的词语还有:
2.我会写:嚷 惩
我认为难写的字还有:
3.我会画停顿: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4.我把文中的四字词语找出来,抄一抄,然后积累下来。
5.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这份预学单目标明确,关注了新词的读音和书写、课文主要内容的概括,还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需求。它了解学生的已有知识结构,展示容易掌握的知识,暴露预习过程中的障碍难点。例如,预学单改变一成不变的固定式练习模式,给学生开设“自助餐”式的开放练习。“我认为难读的词语”“我认为难写的字”,就关注了学生个体差异的需求。而“我会画停顿: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条预习任务暴露了朗读的难点,学生画的停顿五花八门,这就需要教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它原是学生不理解这句话的意思引起的。因此在学生理解了意思后,朗读的停顿问题就迎刃而解了:为M中华之崛起M而读书。
(三)积累式预学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明确指出,语文教学应注重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它强调了积累语言的重要性。重视语言积累,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基本途径,更是尽快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重要方法和手段。小学语文课本中不乏文质兼美的文章,这些文章的预学就要关注其语言特色,最大限度地发挥语用价值,从而实现积累、内化、运用的目的。例如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火烧云》的预学单。
[《火烧云》预学单
1.走进琅琅书屋。
我读了( )遍课文,朗读星级( )。
2.走进词语天地。
课文中有许多描写颜色的词语,我要记下来,并且还能仿写几个。
红彤彤
葡萄灰
半紫半红
3.走进语句世界。
在文中画出描写生动优美的句子,并试着背一背。
4.走进拓展积累(气象谚语)。
(1)早晨浮云走,午后晒死狗。
(2)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
(3)早晨棉絮云,午后必淋雨。]
上述这份预学单的设计分为三个层次关注语言的积累:词语句子拓展。“走进词语天地”不仅仅停留在寻找课文中描写颜色的词语,还要分析词语的构词特色,才能仿写。其实这个过程就是在积累语言,充实语言仓库。“走进语句世界”以诵读为基础,实现经典文学名篇名段的积累,从而逐步增加学生的文化底蕴。“走进拓展积累”,注重课外拓展,以谚语的渗入丰富了语言的积累,使学生的知识从课内延伸到课外。
二、立足语言文字,边练边导
课堂中使用的学习单,是为了达成教学目标而设计的,用来代替教师的“讲”,引导学生的“学”。教师要深入地钻研教材,立足文本的语言文字,选择语言训练点,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行言语实践。或点拨学生理解文本,或启发学生关注语言形式,或引导学生实践运用,这属于“边练边导”。
(一)词语导学型
词语虽然是语言构成的最小单位,但是语文的教学离不开品词析句。也只有引导学生咬文嚼字,才能让他们真正领略祖国语言文字的无穷魅力。特别是对文章关键词语的品析,足以起到以点带面、牵一“词”而动全“篇”的功效。例如人教版四年级上册《呼风唤雨的世纪》中关于“发明”和“发现”的导学单。
出示导学单:
[《呼风唤雨的世纪》导学单
1.我会区别。
“发现”的意思 “发明”的意思
2.我会填空。
发明 发现
(1)人们登上月球前( )了宇宙飞船,登上月球后,( )月球上没有生命。
(2)人们为了( )海洋深处的秘密,( )了各种新型的海底探测仪。
3.我还会举例说说生活中的“发明”和“发现”。]
(1)大屏幕出示句子,朗读:正是这些发现和发明,使人类的生活大大改观,其改变的程度超过了人类历史上百万年的总和。
(2)四人小组讨论交流“发现”和“发明”的区别,完成以上学习单。
(3)交流。
生:“发明”的是本来不存在的事物,是新的创造。
生:“发现”是指人们利用现代科学技术,经过研究探索,看到或找到了一些前人不了解的事物或规律。
生:“发明”是指创造出新事物或新方法。“发现”的是本来存在的但我们不了解的事物或规律。
师出示课件,明确意思:“发现”是看到或找到原先不了解的事物或规律。“发明”是创造出新事物或新方法。
(4) 课文第四自然段里提到的事物,哪些是发明,哪些是发现?
(5)交流“我会填空”,说说为什么这么填。
(6)你还能举例说说现实生活中的发明和发现吗?
上面这张导学单关注词语的辨析运用。它循序渐进,环环相扣。先通过讨论理解词义;然后进一步辨别文中第四自然段的“发明”“发现”,活用文本内容,巩固词语辨析,又以词语的辨析带动了语段的学习;接着在具体语境中运用;最后扩散思维,举例说明,让语文回归到生活实践运用。
(二)内容提炼型
这种学习单关注文本内容,反复采用一种形式的“练”,有助于学生获取文本信息,引导学生在自读自悟的基础上,了解文章的写作顺序,理清文章脉络。学生以导学单为载体,紧紧围绕这一核心目标展开学习,在“练”和“导”中理解文章内容。例如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电脑住宅》的导学单。
出示导学单:
]
(1)默x课文第2~7自然段,看看课文介绍了电脑住宅的什么地方,有哪些设施?它们是怎样工作的?那里有哪些奇妙的功能?小组交流、讨论,填写以上表格。
(2)借助表格,理清课文的结构。
(3)读一读自己感兴趣的段落,加深理解,以“电脑住宅主人”的身份向“客人”介绍电脑住宅中的各项设施的布局、功能及使用方法。
上述导学单利用表格,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形式,帮助学生理清课文脉络。另外,让学生读读自己感兴趣的段落,鼓励学生以电脑住宅主人的身份向参观者介绍电脑住宅,引导学生熟悉课文的内容和语言,并能重新组织语言,准确地进行介绍。
(三)关注形式型
这种学习单在课堂上的使用并不是单向的,它聚焦语言形式,反复运用、练习,而且层层推进,促使学生在练习中理解感悟,提升语文素养。例如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秦兵马俑》的学习单。
出示学习单:
《秦兵马俑》学习单
[兵马俑的类型 个性特点(重点词句) 我发现了写法:( ) + ( )
我也学着写: ]
(1)自由读课文第4~7自然段,看看分别描写了哪些类型的兵马俑,各自具有怎样的个性特点。完成上面的学习单后,讨论、交流、朗读。
(2)课文带领我们欣赏了类型众多、各具特点的秦兵马俑,作者用什么方法把秦兵马俑栩栩如生地展现在我们面前?你能从课文中发现一些对我们很有帮助的写法吗?
(归纳写法,板书:看到+联想)
(3)在表格中用“ ”画出看到的,用“_ _ _ _ ”画出联想部分。
(4)学生扮演小导游,借助表格,生动地介绍一类兵马俑。
(5)欣赏其他兵马俑,迁移仿写。
作者留给我们的是思考,是回味,是创造。让我们参照作者的写法,再发挥自己的想象,选择其中一个类型的兵马俑,也来描绘一番。
从上面的三“用”导学单中,我们不难发现,教师运用表格引导学生关注兵马俑的特点,借助于“练”的活动,找出关键语句;运用关键语句,通过“小导游介绍”的方式,内化文本语言,使先前的“练”不再孤立,和“导”融会贯通;归纳语言表达形式(看到+联想),进行仿写迁移,这是高一层次的语言实践活动。教师在“导”的过程中,实现了教学环节的层层推进;学生在“练”的途中,理解了内容,发现了写法,习得了运用方法。
四年级上册语文课文范文6
关键词:小学语文 核心素养 文字运用
一、教学现状
当今小学语文的教学现状是不尽人意的,教师既没有对学生语文汉字水平的运用能力进行训练,也没有关注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问题。只是反复强调要背诵课文,默写课文,殊不知这样的传统教学模式在当今的教学理念下面非常不适合,这不仅仅会扼杀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更会使得学生失去语言文字运用的能力,对于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提高毫无帮助。这不仅和教育部提倡的培养学生素养的方针相违背,更和新课改的教学方法大相径庭。例如通常教师在讲解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画》这篇文章的过程当中,就没有分析“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这首诗的押韵技巧,仅仅是将这首诗当作一种谜语的方式,让学生进行理解。殊不知,《画》这首诗不仅采用了动静相衬,虚实结合的写作手法,更将实物表现技巧运用的淋漓尽致。
二、教学手段
在进行实际的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可以采取新型的教学理念和优秀的教学手段,提高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在提高的过程当中,教师一定要明确教育部所提倡的语文核心素养的含义(即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质和语言应用能力)。其次教师在进行实际的教学过程当中必须采用一些学生利于理解的教学技巧。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当中热爱语文,在生活中可以将语文所学的知识学以致用。下面本文将根据小学语文学科的特点,提出几点关于提高小学生语文综合素质和语言运用能力培养的技巧。
(一)关注重点字词
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过程当中,教师必须关注课文当中的重点字词。让学生学会从课文当中的重点知识中揣摩文章的中心思想以及主旨大意,同时在揣摩的过程当中还应该掌握作者运用该字词的写作手法和表现技巧。例如教师在讲解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林海音所作的《窃读记》这篇文章当中,教师可以从“匆匆,吞,贪婪”等字词中,让学生揣摩这些字词的含义以及用法。因为这些字词不仅形象生动地表现了当时作者急于读书的心理状况,更将文章作者的那种求知欲望表现的形象生动。因此教师可以让学生采用类似于林海音作者的表现技巧和用词方法,用模仿的方式初步学习,并且进行实际的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字词种类方面进行考虑:
1、动词
课文当中许多描写生动的动词也是非常值得一提的,关注这些动词不仅能够提高学生表现事件技巧的能力,对于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提高的作用也是不可忽略的!例如在人教版六年级上册《匆匆》一文当中,作者为了描写时间,运用了许多优美的动词。例如课文第三自然段当中的“去的尽管去了,来的尽管来着,去来的中间又有怎样的匆匆呢……”当中的“挪移、旋转、伶伶俐俐地跨过、溜走了” 等表现优美的动词,这些动词虽然质朴,然而却有着别样的韵味。教师只要让学生细心地品读,就会发现只要动词运用得当普通的动词也有独特的魅力。因此,这便要求学生在进行实际的写作过程当中,并不一定需要拥有多么豪华的形容词,简单而朴素的动词也可以表现出人物事件的深刻和具体性!
2、形容词
要培养学生语言文字运用的能力,还有一种类型的词语是不可忽略的,那便是形容词!虽然在我国的文坛当中,大肆的运用形容词会让人以附庸风雅加以诟病,但是,对于一名小学生而言,恰当的使用形容词对于写作而言也是非常必要的!例如教师在讲解人教版四年级上册《鸟的天堂》这篇文章中,里面有许多生动的形容词,都是值得一提的!例如“在这一次是早晨……”这一自然段当中的“大的、小的、花的、黑的”。虽然很多教师会认为这里的形容词并不能算得上优美,但是曾经在我国的教育日报当中,有位教育家就曾经点评过这段文字的形容词。其实,对于一个刚接受教育的小学生而言,不一定要用多么优美而豪华的形容词,简凡但具备表现力的形容词在文章当中也是非常有用的。这便是语言素养的魅力。
(二)关注重点句型
在进行实际的教学过程当中,教师还可以从文章当中的重点句型着手。通过讲解和分析一些文章当中的重点句型对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也是非常必要的。这些句型就包括排比句,比喻句,拟人句,对偶句,互文句……不同类型的句子在不同的文章当中的表现技巧也不同,教师可以分析文章当中句型的表现技巧,让学生提高自身的写作水平。教师可以从以下几种句型着手:
1、排比句
其实许多优美而又生动的排比句不仅能够加强文章的表现效果,更能突出作者所要表现事物的语言意象。这对于学生语文核心素养能力的培养也是非常必要的。例如教师在讲解四年级下册《桂林山水》这篇文章当中“漓江的水真静啊……漓江的水真绿呀……漓江的水真清啊……”。这个句子将漓江的特点表现的淋漓尽致。这对于学生在今后的写作过程当中的语言素养也是非常有价值的。
2、比喻句
在讲解语文课程当中,学生能够使用一些较为得当的比喻句对于文章的魅力提高也是非常有帮助的!但是值得注意和强调的是,学生的本体和喻体一定要有一定的联系,不能凭空捏造,因此教师需要通过长时间的对学生进行这方面能力的要求。同样是讲解人教版四年级《桂林山水》这篇课文当中“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连,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奇峰罗列,形态万千……”作者将桂林的山比作老人,巨象,骆驼。这里采用的是比喻修辞格当中的形喻法,即将形态相同的事物,进行牵连性质的描写。因此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当中,一定要让学生抓住本体和喻体的某些特征,切不可将本体的小部分当作喻体的整个形象,否则不但会使得句子表达的不恰当,更会失去比喻的效果。
三、总结
语文作为我国素质教育的一门基础性学科,不仅会关乎到素质教育的质量,更影响到其今后语言的运用能力[2]。因此教师一定要注重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能力,在进行实际的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可以关注重点的字词以及重点的句段,让学生仔细揣摩这些优美而又生动的语句,并且在课后让学生进行反复的练习,相信这样对于学生语文综合能力和核心素养的提高是非常有帮助的!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