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新闻发布稿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新闻发布稿范文1
(四川省成都女子监狱)
摘要:本案例阐述了一名女性服刑人员因社会支持系统缺乏以及人际环境适应不良,而引发求助者严重心理问题的心理咨询过程。根据求助者的特殊身份、文化程度、问题类型,采取了求助者中心疗法让求助者积极探索自己,努力使自我和经验协调,改变了求助者对现实问题的错误评价,减轻了心理困扰。增强了求助者对自我的整合,对治疗的领悟从生活中某一具体问题的解决扩大到生活中的其他经验,开始自我认识和探索,并能够有能力开始面对现实和解决问题,进行积极地改变,实现了咨询目标。
关键词 :情感缺失 适应不良 严重心理问题 求助者中心疗法
1.一般资料
1.1一般人口学资料
求助者朱某某,女,30岁,汉族,初中文化,未婚,四川省乐山市沙湾人,因贩卖罪被判处死刑缓期两年执行,现尚未改判,在四川成都女子监狱服刑。
1.2个人成长史
求助者朱某,无精神病家族史,在其3岁时进入托儿所,6岁入学,12岁时父母离婚,月经来潮14岁。16岁开始在外面找事情做,曾经当过出租车司机、经过商、到过全国各地,16岁开始吸烟,每天抽3-4支,18岁学会了喝酒。21岁开始吸毒,每天3克。29岁因贩卖罪被抓。
1.3精神状态
求助者神志清晰,语言表达有逻辑性,情绪低落,感到没有希望,意向下降。
1.4身体状态
曾患腹膜炎、盆腔脓肿,已治愈。入监后常失眠,无食欲,未见其它明显躯体疾病。
1.5社会功能
对周围的人看不惯,觉得她们的素质低,不愿与她们交流。
1.6心理测验
选择测试项目为:SDS、SAS。
SDS原始分60,标准分75,重度抑郁,
SAS原始分45,标准分56,轻度焦虑。
2.主诉和求助者个人陈述
2.1主诉
求助者三个多月以来不愿与人交流,情绪低落,觉得生活没希望。最近常失眠,无食欲。
2.2个人陈述
求助者自述,因刑期长,自己才三十岁,还没有结婚。自入狱来一直情绪低落,经入监教育后,想到可以减刑,对服刑生活产生了一些积极的态度,但分到生产车间后才知道,死缓二年期间所挣的工分,不作为无期改有期的依据,觉得现在挣的分没有用,感到没有目标,没有希望,不知道未来是什么样子。周围的人和事自己又看不惯,觉得她们素质低,不愿意与她们交流。想到漫漫刑期,一片灰暗,不由得灰心失望。自己即使改判得好,也要十七八年才能出狱,家里现在又没有人来管自己,连买卫生巾的钱都没有。为此常失眠,无食欲,内心压力极大,前来求助。
3.观察及他人反映
3.1咨询师观察及了解的情况
求助者进入咨询室时衣着整齐,表情愁苦,面部表情及眼神表露出情绪低落,言谈间话语较主动,思维条理清晰,在交谈中哭泣,表现得伤心而绝望。
经询问,求助者入学后成绩好,读书时是三好学生,老师对自己很好,与同学相处也很融洽,读书时喜好文科,喜欢唱歌。求助者自述,父母离婚的原因是母亲外遇,离婚后求助者随奶奶一起生活。母亲嫁给了继父,生了一个同母异父的妹妹。离婚后父亲因诈骗罪被判处有期徒刑8年,出狱后娶了继母。求助者觉得与奶奶一起生活的日子是最快乐的,她把自己当成宝贝一样的疼爱。但是奶奶在自己15岁时因病去世了。自己只好回到母亲身边,当重新回到母亲身边的时候,觉得自己完全是一个多余的人,完全没有家的感觉。16岁开始自己找事情做,先后到过全国各地,见了不少世面,也挣了不少的钱拿回家交给母亲,那时候觉得妈妈开始对自己好,于是挣钱的劲头更足了。但现在看来,是自己在用金钱换母爱,想想觉得世态炎凉,非常悲伤。母亲和继父的女儿非常有出息,出国念书去了。求助者觉得自己是母亲的耻辱,而妹妹才是母亲的骄傲。后来开始抽烟、喝酒、吸毒,交了一个男朋友,患腹膜炎时差点死了,幸好是这个男朋友救了自己的命。男朋友贩毒不吸毒,求助者吸毒贩毒。案发后,为了不让男朋友被判死刑,求助者把所有的罪责全部顶了下来,当时所有的律师都劝,求助者坚持不松口。直到判决下来,知道自己也被判了死刑,只是缓期二年执行。求助者一时只觉得万念俱灰,当时就有了求死的心思,只是没有勇气。直到现在也没能走出抑郁情绪。
3.2管理民警反映
聪明能干。
3.3其他服刑人员反映
一般,没什么特别引人注意的地方。
4.评估与诊断
4.1心理状态的评估
(1)情绪不稳定。
(2)对狱内生活不适应。
(3)人际关系一般。
(4)常失眠,无食欲。
(5)自知力完整。
4.2病因分析
(1)生物学原因
求助者,女,30岁,无躯体疾病引发心理问题显示,气质类型呈多血质-抑郁质,自述无家族精神病史。
(2)心理学原因
对现实问题的评价:自己的犯罪是必然的,现在吸毒的太多了。自己一开始也是只吸不贩,后来毒资不足,不得不贩,而且还听人说以贩养吸可以减轻罪责。判决时没想到会判那么重,如果早知道的话,自己也许不会替人顶罪。对自己当前现状的分析是:没有目标,没有希望,不知道未来会是什么样子,没有信心。
(3)社会学原因
①社会事件:犯罪入狱。
②生活环境:父母婚姻破裂,父亲再婚或与她人同居,出现多个继母和同父异母的姐妹兄弟。母亲与继父结婚,生有一女。
③现实环境:身处监狱,适应不良。
4.3对造成求助者心理与行为问题的关键点的基本分析
父母婚姻破裂,求助者跟随奶奶一起生活,缺乏正常的双亲教养环境。幸好奶奶对自己很疼爱,让自己感受到家庭的温暖。但后来奶奶去世,给自己极大的打击。回到母亲身边,看到同母异父的妹妹什么都能讨大人欢心,而自己在母亲心中什么也不是。母亲甚至不愿意让朋友知道有求助者这样一个女儿。16岁青春前期,开始自己找事情做,挣到钱回家,母亲就对自己好一些。于是不惜违法挣钱。18岁开始交男朋友,但先后交的男朋友全是有未婚妻或干脆是结婚了的。求助者一直觉得自己是一个人。进了监狱以后,也感觉到前途无望。
综上所述,社会支持系统缺乏以及人际环境适应不良,是引发求助者心理问题的根本原因。表现为自我认同、自我肯定缺失。
4.4诊断与鉴别诊断
(1)初步诊断求助者为严重心理问题,诊断依据如下:
该求助者引起心理问题的原因是由于刑期太长并因此而体验到不良情绪,属于较为强烈的、对其威胁较大的现实刺激,该求助者病程的症状表现大于三个月,不良情绪反应尚在理智控制之下,在外界诱发下能保持行为不失常态,但已经影响了正常生活、学习、社会交往,精神痛苦程度较重,逻辑思维未受影响,社会功能受到损害,出现一定程度的泛化,内心冲突是常形。
(2)鉴别诊断:
①求助者有吸毒史,但体检显示无明显躯体异常,排除躯体性疾病。
②根据病与非病的三原则
根据判断正常与异常心理的三原则,求助者的心理活动在内容与形式上与客观环境是统一的;求助者的知、情、意等心理过程是协调的,她的焦虑抑郁情绪和劳动效率低、饮食、睡眠障碍是一致的:个性是相对稳定的,其个性没有发生明显的改变。无逻辑思维混乱,无感知觉异常,无幻觉、妄想等精神病的症状,因此排除精神病。
③与抑郁症相鉴别
该求助者虽情绪低落,意向下降,兴趣下降,但皆因内心冲突引起,程度不严重,无自杀倾向和自我评价低等症状,未严重影响社会功能和逻辑思维,因此可排除抑郁症。
④与神经症相鉴别
求助者虽然存在严重的抑郁、焦虑等症状,但时间持续只有三个多月,内容未充分泛化,未严重影响社会功能,且求助者的心理冲突带有明显的道德色彩,属于常形,与神经症性的心理冲突的变形不同,因此排除神经症。
⑤该求助者表现的程度、发生和持续的时间较长,问题内容除了情绪方面,有一定泛化,心理问题还引发了一些躯体化反应,躯体化反应较轻且持续时间较短,病程较短,社会功能受损较严重。因此排除一般心理问题。
⑥结论
故鉴别为严重心理问题。
(2)病因分析
①生物学因素:该求助者没有明显的生物学因素。
②社会性因素:亲子关系缺失、自我成长问题及环境适应性不良而导致的情绪困扰
③心理因素:存在不合理认知(社会对她不公平);个性特征偏偏执、固执、较难适应外部环境,狱内缺少人际沟通。
5.咨询目标的制定
经双方共同协商,确定如下咨询目标:
5.1具体目标
缓解当前的抑郁情绪。
5.2近期目标
基本恢复正常生活、学习和劳动。
5.3长远目标
学习关注生活的积极面,给自己以积极暗示,达到自我认识和自我成长。
5.4最终目标
整合人格,建立符合社会主流的价值观和行为模式,促进求助者的心理健康和发展,充分实现人的潜能,达到人格完善。
6.咨询方案的制定
6.1治疗方法
根据求助者的特殊身份、文化程度、问题类型,决定采取求助者中心疗法。
6.2基本原理
求助者中心疗法基本原理:求助者中心疗法建立在人本主义哲学的基础之上。罗杰斯的基本假设是:人们是完全可以信赖的,他们有很大的潜能理解自己并解决自己的问题,而无需咨询师进行直接干预;如果他们处在一种特别的咨询关系中,能够通过自我引导而成长。咨询师的态度和个性以及咨询关系的质量作为咨询结果的首要决定因素,而理论和技能是次要因素。咨询师和求助者之间建立一种相互信任、合作和伙伴式的关系,本身能够有助于求助者。治疗的目的不仅仅在于解决求助者眼前的问题,而是在于支持求助者的成长过程,以致他们能够更好地解决他们目前甚至是将来面临的问题。这个过程中一个通过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协助求助者寻找迷失的自我、探索真正的自我、重建新的自我的过程,也是求助者学习与改变的过程。
本案例求助者来寻求帮助的一个主要心理动因是强烈的孤独、无助和无能为力的感觉,这种感觉在一段时间内困扰她,使她情绪低落,觉得生不如死。求助者的抑郁来源于社会支持系统缺乏,而个体又无法使之协调,失去控制局面的能力。以人为中心疗法强调真实、真诚、无条件积极关注和接受、准确同感,有助于让求助者积极探索自己,努力使自我和经验协调。当其经验和自我基本协调一致,她也就获得成长。
6.3双方责任与义务
依据心理咨询的原则及监狱有关规定明确双方的责任、权利与义务。
6.4时间和费用
(1)时间
第一阶段:每周2次,每次60分钟,共2次。
第二阶段:每周2次,每次60分钟,共2次。
第三阶段:每周2次,每次60分钟,共2次。
第四阶段:每周1次,每次60分钟,共2次。
(2)费用
监狱内义务咨询,不收取任何费用。
7.咨询方案的实施
第一阶段(2014年2月20、27日)
初诊接待,咨询关系的建立。第1-2次咨询,建立咨询关系,心理测试,逐渐呈现问题。
本阶段咨询师着便服进行咨询,求助者在咨询过程中情绪得到了较为彻底地宣泄,咨询师在咨询过程采用尊重、温暖、共情、开放式询问、倾听等技能,与求助者建立了良好的咨询关系。求助者在本阶段,对个人的经验还持有僵化和疏远的态度。缺少自我内部的交流,把自己遇到的问题看成是外部原因引起的。
咨询师:我很希望知道,我在哪些方面能向您提供帮助。
求助者:我这几个月睡眠不好,吃饭也没胃口,做什么事都没劲。
咨询师:你到医院去检查过吗?
求助者:监区干警带我去过好几次,医生说我身体挺好,没什么问题。
咨询师:这样说来,不是身体原因了。那你自己觉得是什么原因使你处于目前的状况呢?
求助者:想想自己现在这样,做什么也没心情。
咨询师:你说自己现在这样,你能具体的说说吗?
求助者:自己刑期这么长,不知道何年何月才是个头,本想着从入监队下到监区可以有机会减刑,那晓得像我这种死缓二年的,在没改判期间所挣的工分,又不作为无期改有期的依据。想想心里就憋得慌,连个说话的人都找不到,很难受。
咨询师:进入这个特殊的地方,觉得心里难受,我很理解你现在的心情。你觉得你的同改们怎么样?
求助者:她们啊,不好说。(沉默)
咨询师:没关系的,你怎么想的就怎么说吧,我在这里是你的咨询师,而不是你的管理民警,你所说的话以及整个咨询过程和内容都是保密的,除非得到你的同意,不然我是不会告诉他人的,这个他人也包括你的管教民警,这是我们咨询师必须遵守的保密原则。
求助者:你这样说,让我很感动。你不知道她们那些人啊素质太低了,我真是看不惯她们,根本就不想和她们说话。沉默…唉,我这一辈子看来就这样完了,我才三十岁,都还没结婚呢,刑期这么长,即使改判得好,也要十七八年才能出狱,等出去那天都老了,什么都完了。
咨询师:这样的变化是让人一时难以接受,我很能体会你现在的心情。据我了解,像你这种情况在我们这里很多,她们也是刑期长,对于这样的处境刚开始也是很不适应,后来在民警和家人的鼓励下慢慢就好了,开始了自己新的人生。你能跟我谈谈你家人的情况吗?
求助者:他们啊,我现在都这样了,谁还会来管我呀,从入狱到现在谁都没来看过我。
咨询师:你说他们都指的是谁呢?给我说说他们的情况,好吗?我很希望能帮到你。
求助者:沉默…我很小的时候父母就离婚了,后来妈妈就嫁给了继父,生了一个同母异父的妹妹。离婚后爸爸因诈骗罪被判了8年,出狱后娶了继母。我就随奶奶、幺爸一起生活,他们都很疼爱我。但是奶奶因病去世了,幺爸后来也患病去世了。我只好回到妈妈身边,当重新回到妈妈身边的时候,觉得自己完全是一个多余的人,完全没有家的感觉。16岁开始我就找事情做,到过不少地方,见了不少世面,也挣了不少的钱拿回家交给妈妈,那时候觉得妈妈开始对自己好,于是挣钱的劲头更足了。但现在看来,我是在用金钱换母爱吧。想起就觉得伤心,哭泣......
第二阶段(2014年3月6、11日)
第3、4次治疗。在求助者情绪好转,并同咨询师建立信任、合作、伙伴的关系基础上,开始第二阶段的咨询。本阶段开始帮助求助者寻找问题成因,学习正确归因。本阶段采用成长史调查法,帮助求助者分析其心理问题的成因,源于社会支持系统的缺乏和自我认同的缺乏。明确当前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对监狱环境的适应不良。此阶段,监狱召开了亲情帮教会,求助者得以与母亲及继父见面并且同餐,在接见过程中,母亲对求助者说:无论如何我都不可能不管你。母亲的这番话,让求助者开始思考自己以前对母亲那种认钱不认人的看法开始松动。此阶段是求助者“有所动”阶段,求助者第一阶段体验到咨询师对她的尊重、真诚和共情的基础上,感到自己完全被接纳,于是进入本阶段。但仍不能承担问题的责任。
第三阶段(2014年3月18、25日)
第5、6次治疗。本阶段求助者在心理上觉得更为安全,表达开始更加流畅和自由。开始能够接受自己的情感,在这一阶段,求助者的自我体验变得较为真实,但由于长期形成的固定模式的限制,还不能做到对自我完全放开。
本阶段,求助者在来访中谈到狱外的男朋友因为买卖枪支被逮捕,此事的发生,一方面让求助者觉得自己替他顶罪不值得,另一方面也放下了心中的包袱,觉得自己不欠他什么了。买卖枪支不是小罪,求助者认为男朋友被判死刑的可能性极大。求助者认为自己对他还是有割舍不了的情感,但无能为力了。
第四阶段(2014年4月3日、4月10日)
第7、8次治疗,总结评估阶段。求助者通过咨询师对待自己尊重平等的态度,开始接受自己的真实情感,并且已经能够清醒地认识到自我内部不协调与矛盾,明确地感到:要想早日出狱,只有踏实改造,加快劳动和学习的步伐。在本阶段咨询过程中,求助者还两次因为赶劳动任务而放弃原先预约的时间。她说“别的同改都在加紧劳动,我不能再落后了”。求助者在监区举办的晚会上还表演了节目,得到了警官和其他服刑人员一致好评。
8.咨询效果的评估
8.1求助者主诉
求助者自诉感到前所未有的放松,睡眠改善。
8.2社会支持系统
与母亲及家人书信来往,建立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
8.3社会生活状态
开始主动关心他人,不再使用不合理的自我保护体系,虽还有些紧张,但其他服刑人员已感觉出求助者的变化,人开始变得随和。
8.4心理测验
使用SDS和SAS对求助者的抑郁、焦虑进行测量,SDS标准分45,SAS标准分43,指标均已恢复正常。
8.5咨询师的评估
通过回访和跟踪,发现咨询已基本达到预期目的:改变了求助者对现实问题的错误评价,减轻了心理困扰。增强了求助者对自我的整合,对治疗的领悟从生活中某一具体问题的解决扩大到生活中的其他经验,开始自我认识和探索,并能够有能力开始面对现实和解决问题,进行积极地改变。
参考文献:
[1] 郭念锋、 虞积生,《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民族出版社2012年8月第1版
[2] 郭念锋、 虞积生,《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心理咨询师(三级),民族出版社2012年8月第1版
新闻发布稿范文2
金针菇口感很柔软,但是怎么煮也煮不烂。日本一项最新研究发现,其中的秘密在于金针菇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一种名为壳多糖的高分子物质。壳多糖又称几丁质,是虾、蟹等甲壳类动物和昆虫的甲壳以及蘑菇等真菌细胞壁的主要成分。
日本海洋研究开发机构的一个研究小组将雪蟹壳中提取的壳多糖粉末溶入水中,注入高温高压的容器,在250个大气压的压力下加热,并用特殊的高分辨率显微镜观察,发现壳多糖加热到390℃的时候才终于开始分解。
研究小组利用金针菇进行同样的实验发现,加热到200℃时,金针菇的结构也没有大的变化。不过,如果超过了250℃,金针菇的细胞就开始急剧收缩,最终在380℃左右的时候完全分解。这是由于金针菇拥有以壳多糖为主要成分的细胞壁。壳多糖稳定性极高,有这种细胞壁的细胞,结构同样非常稳定。通常认为,天然的生物物质比人造物质更容易分解,但代表性的合成塑料聚苯乙烯同样条件下只要超过360℃就会急速分解,而壳多糖的稳定性超过了聚苯乙烯。
研究小组认为,这一发现将有助于开发出耐高温高压的新材料。
新闻发布稿范文3
新课程的实施,是广大一线教师长期的追求。纵观我们语文改革的历程,钱梦龙、魏书生、于漪、张孝纯、蔡澄清等老先生们的教改实践,为中学语文新课程的实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而且他们的追求,他们所坚持的教学改革方向与现在倡导的新课程理念是一致的。就我们语文教师的语文教学而言,我们应该沿着他们的追求和他们倡导的教改方向,不断地走下去。
新课程不是对传统方法的批判和否定,或者说不是为了批判和否定传统,而是为了充分地运用优秀的传统教学方法和理念。不要以为新课程是脱离传统土壤的天外来客。新课程的新,是继承了我国优秀的教育传统,吸纳了现代教育理念和教学经验,熔入了我国二十几年来的教改成果,反映了广大语文教师的呼声与要求、理想与愿望。它新就新在对已有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教育教学经验的整合、发展和创新。在实施新课程的今天,我们不要用的观点来看待我们自己的过去,否定我们所取得的成果。不要妄自菲薄,我们的曾经,我们的拥有,也许正是现在人们的追求。中学语文异步推进教学法,是对前人的教改成果的继承和运用,它用自己的教学过程,向人们展示和诠释了以下教学原则:
(一)面向“全体”。中学语文异步推进教学法既是“保底”教学,即保证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达到语文教学大纲或课程标准规定的基本要求;又是“提优”教学,即保证优生得到充分的发展。教师给学生设定学习目标时,既要给优生“发展性匹配”,即结合教材内容渗透、穿插、拓展、增加新知识和新方法,让学生感知最新信息,激发其创新意识,培养其创新精神;又要给中差生“适应性匹配”,使中差生不断获得成功,逐步增强信心,形成学习上的良性循环。切实做到“上不封顶,下要保底。”备课包括教材内容的加工,课外信息的利用,学生生活经验的挖掘,启发性问题和讲解内容的设计,教学方法和手段的运用等,都要统筹考虑。备课给各层次学生确定的教学目标,上课时还要机动灵活地落实。每节课要通过对学生的质疑、答疑、讨论或练习等判断学情,了解每个学生新的“惑”和新的“需”,使教学有的放矢。依据层次目标,设计有梯度的问题或训练题,要遵循以下三个前提:1、掌握学生已有的经验或知识,使设计的问题和训练题与之“衔接”,确保不同层次的学生能达到各自的学习目标;2、能引起学习兴趣,激发各层学生朝着自己的目标努力;3使学生有认识上的困难,值得思考与研究,但“跳一跳”,要能摘到“桃子”。保证使每个学生在“最近发展区”内全面充分地发展,使全体学生真正做到“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充分发挥每一个学生学习语文的潜能,争取大面积地提高语文教育质量。
(二)着眼“全面”。一是提高学生的读写听说能力。本教法十分重视学生读的训练。“引读感知”阶段学生需要朗读、默读、读熟;“启读生疑”阶段,教师范读,指导学生读出感情,读出体验和感受;“研读演练”阶段,学生要精读,在运用的过程中读,在读的过程中形成自己的心得体会,观点和看法等,并在“讨论”和“训练”时,说或写出来。组织合作学习小组,通过合作、讨论、互助,排除学生对课文理解、领悟的障碍。在讨论时让学生见仁见智,遇到有价值、有话可说的问题,可引导学生辩论,活跃学生思维,在真实的情境中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辩论双方(或多方)必须要专注地听,听出对方的观点,听出对方的漏洞,还要在听的过程中观颜察色,辨析语气语调等;辩论时,学生必然要快速及时地组织语言表情达意,还要注意语言表达的艺术性等。“运用迁移”阶段的课外语文实践活动,包括校内阅读书报,讲故事,讲演,朗读诗文,与广播稿,学书法等。听故事、写参观访问记、山水游记、写调查报告,写所见所闻所感,与人交际谈话,为家长写一些应用文等,可综合训练读写听说能力。还可以把研究性学习的理念贯彻到具体的语文教学过程之中,把提高学生读写听说能力的要求,变成语文教学的具体环节和学生的具体实践。二是提高学生的质疑和思维能力。提出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学生学习是一个从未知到已知的过程,这个过程应该是充满好奇、疑问和探索的,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创造力是从发现问题开始的。”其实生疑、质疑、讨论、释疑等是思维过程的具体展示,也是提高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读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孔夫子说:“疑虑,思之始,学之始”。在“引读”、“启读”、“研读”阶段应该切实地把生疑、质疑、释疑的过程真实而有序地展开。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独立性和灵活性。使学生在具体的语文学习实践中,逐步提高观察、发现、判断、推理、概括、想象和创新能力。“重视学生思维方法的学习、思维品质和思维能力的发展,尤其要重视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三)突出“主体”。学习是学生通过自主活动对知识意义的建构过程,是个体新旧经验的相互作用,这个建构过程是不可能由他人代替的。皮亚杰认为,对于学生个体学习而言,一切知识起源于认知主体的实践活动,学生的自主活动是他们认知形成和发展的源泉。实践性是语文课程的本质属性,语文教学如果离开学生自已学习实践活动是不可想象的。我们所说的“异步推进”是在每个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和经验的基础上实现的,学生个体只有自主学习,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异步推进”。“动态分层”的依据是每个学生在解决问题时所反映的学习效果和所达到的水平,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对其表现出来的能力进行评估。教师必须为学生创设宽松的环境,设置适当的问题情境,制造学生在认知上的冲突,激发其读写听说的主动性和表现欲,让其充分地展示。在“异步推进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始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让学生自读感知,读而生疑,研读演练,运用迁移。让学生形成“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创设合适学习的情境,科学地引导,灵活地组织,平等地参与和有效地规范学生的学习活动。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其“学会学习”,“不需要教”,为其终生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以适应学习化社会的需要。
(四)注重“过程”。长期以来,对教学的评价,往往只重视结果,不看过程,导致教的过程“走过场”;对学习的评价也只注重考试成绩,而忽视学生学习的过程,或只注重记住结果,而忽视亲历亲为的重要性,这是语文教学“少慢差费”的病根所在。“因材施教”已讲了两千多年,“启发式”教学早已写进了语文教学大纲,至今我们也没有很好地落实。这与我们忽视对教学过程的研究、管理和调控不无关系。异步推进教学法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立足于过程的“到位”与“优化”。一是引导教师研究自己的教学行为,精心设计自己的教学思路,对语文教学过程实施有效地调控。二是落实教学的具体环节,使过程“到位”,每个环节中还要选择适当的方式和方法,并做到各种方式、方法综合贯通,做到教学流程合理。三是分层启动,教师走进每个学生的生活世界、经验世界和学习过程,因材施教,尤其注意使学习的有困难的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有所收获,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四是使教学内容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知识建构的需要,循序展开。五是转变教学评价指向,即由侧重评价教师教的过程和艺术,转变为侧重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
(五)强调“合作”。中学语文异步推进教学法,突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是显而易见的,但学生都在以自己的经验为背景,以自己的方式建构对事物的理解,从而不同的人看到的是事物不同的方面。教学要使学生超越自己的认识,看到别人与自己不同的理解,看到事物不同的侧面,必须通过合作和讨论,融合彼此见解,达成共识,从而形成更加丰富、正确、全面和深刻的理解。因此合作学习在“异步推进教学”中的地位是十分重要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让每个人的知识构架和经验得到充分展示,并在与其它同学的思想磨合的过程中,取长补短,逐步获得真知,发展能力。合作学习可以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完成个人难以完成的任务,有效地减轻学生“单打独斗”所造成的过重的课业负担,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
(六)鼓励“创新”。“引读感知”让学生自主地感触课文的“灵”与“肉”,形成自己的初步印象和感受;“启读生疑”排除阅读障碍,叩问文本,与文本进行深层次对话,产生疑问,培养创造性思维;“研读演练”充分地动手动口动脑,有自己的独立思考,有师生、生生互动,把疑难的问题提出来,把自己的见解说出来,让有争议的问题“争”起来;“运用迁移”让学生在运用中学习,在迁移中拓展,在拓展中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