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休闲观光农业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休闲观光农业范文1
科学技术的进步,使人类的生产力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高,拥有了大量的闲暇时间,休闲游憩成为越来越多寻常百姓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休闲游憩体系中,休闲观光农业近年来在我国大陆异军突起,以其独有的文化底蕴和自然、生态内涵,博得了越来越多游旅游者的青睐,休闲观光农业开始成为我国旅游业发展的方向之一。休闲观光农业属于农业,但又不是纯粹的农业,而是一种特色农业,是农业发展的一种特殊形态,这是休闲观光农业和一般农业相互贯通的一面。休闲观光农业同时又是旅游业发展的一种具体形态,具有一般常规农业所不具有的休闲功能,这就是休闲观光农业与一般农业相互区别之所在。
1、在我国发展休闲观光农业,有着众多有利条件
1.1、休闲观光农业投入少、收益高。休闲观光农业可以就地取材,建设费用相对较小,而且由于项目的分期投资和开发,使得启动资金较小。另一方面,观光农业项目建设周期较短,能迅速产生经济效益,包括农业收入和旅游收入,而两者的结合使得其效益优于传统农业。例如:农产品在狩猎、垂钓等休闲活动中直接销售给游客,其价格高于市场价格,并且减少了运输和销售费用。
1.2、我国地域辽阔,气候类型、地貌类型复杂多样,拥有丰富的农业资源,并形成了景观各异的农业生态空间,具备发展休闲观光农业的天然优势。
1.3、休闲观光农业的一大特征是它体现了各地迥异的文化特色。我国农业生产历史悠久,民族众多,各个地区的农业生产方式和习俗有着明显的差异,文化资源极为丰富,为观光农业增强了吸引力。
2、我国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2.1、产品单一,开发深度不够。大多数地方的生态农业观光旅游以赏花、采果、休闲等项目吸引游客,旅游产品单一,未形成系列。
2.2、休闲旅游活动参与程度低,知识含量不高,不能适应市场需求。目前,休闲观光农业的活动主要以观花采果为主,没有充分有效地利用农事活动,使旅游项目贴近农家生活;大多数游客只能玩牌、聊天,游客的参与和互动活动不多,难以使游客产生深刻的体验,不能满足游客多层次、多样化和高品位的旅游需求,尤其是少年儿童求知、求真、求趣的需求。
2.3、农家乐无序发展,服务质量不高。农家乐的发展起步早,但因缺乏统一的规划、管理和引导,任由发展,使得大多数农家乐设施设备简易、经营内容雷同,品位不够高,彼此竞争激烈,使得服务质量难以保证,影响了休闲观光农业的发展潜力。
2.4、休闲观光农业的旅游产品、纪念品的地方特色不明显,未形成产业化生产。近年来,虽然休闲观光农业的旅游产品、纪念品开始生产,但具有地方特色的纪念品种类不多、开发的广度和深度不够,其生产也主要停留在家庭作坊水平,没有形成产业化生产。
3、推动休闲观光农业的健康发展
休闲观光农业无论是其科技含量还是田园风光,都有着比常规农业更大的开发潜力和价值,在资源的综合利用和适应市场需求方面也有其特殊的优势,我们必须大力推动休闲观光农业的健康发展。
3.1、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发展休闲观光农业,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发展农村经济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然选择。通过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将农业从单纯的生产向附加值较高的二、三产业进行拓展与渗透,使农业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与自然生态保护、农业景观欣赏和知识普及有机地结合起来,生产、生活和生态这三项功能在农业中得到同步体现。这种农业与旅游结合、携手发展,以旅促农、强农兴旅的发展新形式,是新形势下农业和旅游经济结构调整、产业发展的需要,是我们落实科学发展观、调整农业结构、提升农业产业层次、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必然选择。
3.2、科学规划、协调发展。政府有关部门要做好休闲观光农业的发展规划,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中去,规划起点要高,内涵要深,突出特色与个性化相结合。休闲观光农业发展规划要重视区域定位、功能定位、形态定位,特别是要与农业发展规划,与城市旅游规划、城镇发展规划、新农村建设规划结合起来。充分利用田园景观、自然生态等资源,开发生态功能和社会功能,将农业生产、生活、生态进行有机融合,将现代农业、科普教育,以及环保、农事体验于一体。同时要坚持以农为本(即以农业为基础、农民为主体、农村为特色),把农业产业发展、农民增收放在首位,在突出农村生活风貌和丰富的乡土文化内涵,不断提高农业产业的经济效益。
3.3、保护资源、永续利用。一是要保护生态环境。发展乡村旅游就是要吸引城市居民走出楼房峡谷、水泥森林,回归自然,返朴归真。要教育规划范围内的村民自觉保护生态环境,天蓝水碧、空气清新的天然氧吧,才能吸引都市游客纷至沓来。禁止在规划区内开山采石和发展有污染环境的工业企业。二是要保护文物古迹。乡村旅游规划区内的古建筑和旅游景观,许多是不能再生的,也是无法复制的。规划区内禁止农民修建与原有建筑不协调的建筑物。三是要保护传统文化。民俗、民风、民间节庆活动是乡村旅游最大看点和卖点,失去了民俗风情就失去了市场。不能片面地认为民间歌舞、游戏、民间技艺、婚丧嫁娶是下里巴人的民俗文化,正是因为它具有类别的独特性,内涵的丰富性,反映的真实性才深深地吸引了都市游客。
3.4、开拓创新、寻求差异。现代休闲旅游者寻求不同的体验、强调自己做主,观看享受但不损坏、只为有趣、并存、理解、冒险、外出尝试地方风味、混合等理念。而差异性、参与性与挑战性是项目设置的基本要求,其中差异性是最重要和最普遍的。差异性主要包括唯一性、第一与多样性。旅游产品要体现出新鲜感,首先要有特色,即具有独特性,其次具有唯一的特征,最后是提供给游客多种选择。
参考文献:
[1]严力蛟.台湾发展休闲观光农业的经验与问题[J].新农村,2006(12).
[2]黄志刚.裘纪言.正确引导、科学规划、促进休闲观光农业健康发展[J].中国农业信息,2007,(02).
[5]张建宏.浅谈促进城乡旅游协调发展[J].农业经济,2007,(03).
[6]张建宏.论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J].农业经济,2006,(12).
休闲观光农业范文2
[关键词]休闲观光农业 现状 建议
休闲观光农业是利用农业景观资源和农业生产条件,发展观光、休闲、旅游的一种新型农业,也是深度开发农业资源潜力,调整农业结构,改善农业环境,增加农民收入的新途径。以充分开发具有观光、旅游价值的农业资源和农业产品为前提,把农业生产、科技应用、艺术加工和游客参加农事活动等融为一体,供游客领略在其它风景名胜地欣赏不到的大自然情趣;是以农业活动为基础,农业和旅游业相结合的一种新型的交叉型产业,也是以农业生产为依托,与现代旅游业相结合的一种高效农业。
一、松阳县休闲观光农业区发展现状
松阳县是一个历史悠久的传统农业县,农耕生产发达,自然景观优美,海拔高差造成的小气候环境复杂,农业生产类型多样,农业文化丰富,乡村民俗丰富多彩。近年来,我县围绕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升级目标,以农业“两区”作为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的重要抓手与平台,扎实推进粮食生产功能区和现代农业园区建设,通过规划先行、优化布局,统筹整合、强化激励,创新机制、主体提升,狠抓进度、注重绩效等举措,使“两区”建设取得了初步成效。目前,全县已建成粮食功能区2个,面积5200亩,启动建设粮食功能区9个,面积7000亩;松古盆地和小港2个省级现代农业综合区均被列为,省级创建点,玉岩食用菌、上寮山香榧、油茶等5个主导产业示范区被列为省级主导产业示范区创建点,白茶、脐橙、鹊山鸡、蛇鳄龟、中华鳖等8个特色精品园被列为省级特色精品园创建点,规划面积12多万亩,规划总投资3.4111亿元,带动各类主体投资4.24亿元,有力推动了茶叶、食用菌、油茶等特色优势产业的快速发展。伴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我县休闲农业得到较快发展,逐步形成了以田野自然风光观赏、农家休闲、山村农事体验为主的休闲观光农业。截止2011年底,全县共发展休闲农业园点16个,直接从业人员145人,累计投资规模9740万元,2011年度接待游客16.5万人次,年旅游观光营业收入680万元,休闲区产值2310万元。就我县休闲农业而言,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城市郊区型
县城城郊的情缘休闲岛、秀峰乐园、青龙山庄、南山白云农家乐山庄、东坞休闲山庄等,依托县城较好的经济基础和较大的人口密度,交通便利,空气洁净,休闲农业发展的条件得天独厚。它们利用当地自然环境、现有农业资源,开设特色休闲农家乐,让游客在工作之余体味山水之趣、体会生计之源、体验劳作之道、体察民生之实、体现农家之乐。
2.园林生态农业型
主要有卯山农业观光园、三都三叉岗观光果园、大坪山观光农业休闲山庄、高老庄农业休观光园、里庄农业观光园等。随着农业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深入,基地与休闲项目配套、生产与观光功能兼容,成为很好的休闲观光场所,提高了综合经济效益。利用开放的果园,游客入园观景、赏花、采摘、品尝,从中体验自摘、自食、自取的果农生活和田园风光。
3.景区周边型
主要有寨头摄影休闲观光园、李坑村农家乐休闲旅游点、七都仙人谷、内孟农业观光旅游点等。已开发或初步开发可接待游客的景区给有经济意识的景区周边的农民带来难得的发展机遇,他们依托优美的自然景观、奇异的山水、绿色森林,开设观光、赏景、登山、森林浴等活动,让游客感悟大自然、亲近大自然、回归大自然。这些农民结合周围的田园观景和民俗文化,兴建一批休闲、餐饮设施、家庭宾馆,为游客提供休憩、度假、餐饮等服务,从而带动了景区和周边休闲农业的发展。
二、松阳县休闲观光农业发展中的问题
通过近年来的发展,我县休闲农业虽取得了一定的规模和效益,但总体上还处在单体规模小、经济效益低的状态,还处于成长发展的过程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和困难,主要表现在:
1.规模小、产品结构单一、基础条件薄弱
松阳县虽然有卯山农业观光园、寨头摄影休闲观光园、内孟农业观光园等一批档次高的休闲农业观光农业旅游景点,但总体来讲这样的景点不是很多。规模小、档次低、设施简陋、内容单一仍是很多休闲农业观光农业旅游点的问题。而且我县离大中城市较远,本地非农人口少,休闲农业旅游景点除了吃饭、看风景,其它没啥可娱乐的项目,旅游景点的产品和知名度都不高。高档次、多功能、影响力大的农业旅游精品点很少,直接制约我县农业休闲旅游业的发展。
2.行政管理部门缺乏有效引导和科学的管理
经营休闲农业和旅游农业是一项新兴的事业,对于蓬勃发展的休闲观光农业而言,政府缺少对农业旅游开发资源的宏观控制和指导。多数经营者自身组织能力及管理技能不足,往往凭着自己的经验对项目的建设及经营管理做出决策,缺少周密的市场认证和发展规划,造成投资决策的随意性。
3.规划混乱、定位不明、经营管理水平低下
松阳县休闲农业发展较快,但整体建设水平较低,休闲农业特色不够明确,功能不配套,互相简单模仿,更缺少长远的规划。多数休闲农业企业的从业人员缺少必要的培训,素质和服务水平低,管理水平差。规模较小,设施简陋,内容单调,缺少统一规划,高品位、高档次、多功能、知识型的休闲园区还很少。
4.营销意识不强,营销手段落后
政府虽然为松阳旅游业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平台,但文化底蕴不足,宣传促销力度不大,营销方式单一,是制约松阳乡村休闲旅游发展的另一个主要因素。一些休闲农业山庄经营者的市场促销意思不强,缺乏主动宣传和参加集体促销的积极性,更缺少对项目的精心包装、策划与推介,市场辐射能力较弱,知名度、吸引力和影响力有限。
5.资金支持与优惠政策少
农民发展旅游农业的资金少,发展后劲不足,相关部门缺乏联动机制和相关项目整合捆绑机制,真正能够使休闲农业和旅游农业经营户得到实实在在资金支持和政策支持的措施还很少。
三、松阳县休闲观光农业的发展建议
1.加大政策扶持壮大农业休闲产业
利用省政府大力扶持农业园区建设的大好机遇,在财政税收、金融信贷、土地流转、科技创新等方面制定详细的、切实可行的配套优惠政策和措施,扶持本县休闲农业产业的发展壮大。对农业休闲产业制定特别扶持奖励政策和适度补贴,适度放宽贷款抵押、担保条件,优先使用贴息贷款等。通过招商引资,鼓励引导社会资金投入到农业休闲产业建设,探索建立政策引导机制。深化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机制改革,鼓励农民在自愿的基础上加快土地流转,推动农业休闲产业规模化经营。
2.发挥乡土特色做优品质环境
充分利用我县乡土特色,围绕“硬环境景观化、软环境人文化”的要求,进一步完善旅游“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发展乡村休闲旅游。致力于打造中国最美乡村的旅游典型。
3.加快农业休闲产业培育
松阳县新农村建设中需要的就是产业支撑,而产业的持续健康的发展,必须加快农业转型,调整农业结构。初级产业向三级产业发展,促使农田成为生产的园地,也是休闲游憩的场所,更具农村公园的面貌。乡村旅游是新农村建设最好的产业支撑,城乡文明互动的最好平台。
4.利用原生态提升品牌建设
农业休闲旅游关键在于品牌引领,以健康为主题。因此充分利用松阳县原生态环境、原生态文化、原生态农产品的资源,对休闲农业区、休闲农场进行规划,发挥整体优势,全力打造“田园松阳”战略体系,提升我县旅游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休闲观光农业范文3
[关键词] 罗山县 休闲观光农业 发展探讨 策略分析
[中图分类号] F59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4)04-0033-01
休闲观光农业作为一种新的农业形态,是农业与旅游业相互结合所产生的。其能够产生的原因是为了对人们的精神与物质需求给予满足,以达到吸引旅游者前来观光旅游、拍摄、购物的目的。休闲观光农业的建立不仅能够使旅游者更好的了解农业知识、体验农村生活以及分享农业经验,也能够对绿色产业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生活的节奏也在逐渐加快,这使得人们更加渴望能够享受到宁静的生活环境。所以,休闲观光农业这种旅游项目就成了人们最好的选择。
一、休闲观光农业的综合分析
休闲观光农业是指将农业与旅游业互相结合,并对农村的自然环境、空间以及资源进行开发和规划,以便其能够旅游者提供休闲、度假、观光旅游等具有一定地方特色的休闲活动,从而使当地的旅游品质和农民收益得到一定的提升。休闲观光农业兴起于欧美国家,且在欧洲、日本以及美国等国家最为流行。中国最早发展休闲观光农业的地区是台湾,其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但是休闲观光农业在中国大陆的发展开始的比较晚,直到20世纪80年代末才获得了初步发展,且发展地区是以北京与广州为主,后来逐渐扩大到长江三角洲等地区。现如今,中国的休闲观光农业是以在上海、北京等大城市的发展为主,而珠江三角洲地区对休闲观光农业的开发最发达。
二、罗山县休闲观光农业在发展中出现的问题
1.行政管理力度不够
因为休闲观光农业是一种新的农业形态,然而政府并没有对其建立独立的监督与管理部门,现在是由农业与旅游业两个管理部门共同对其进行管理,所以这导致休闲观光农业的发展缺少必要的管理机制。由于不同管理部门所考虑的利益是不同,而且不同政府部门多规范的管理标准也不同,因此其制定的管理方案也只适合其管理产业的发展要求,这就给休闲观光农业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2.规模不大、设施简单
在旅游较为流行的季节,很多地方的农家乐都会出现旅客爆满的情况。然而,由于很多农家乐都是小规模发展,且设施简单,这使得其接待旅游者的能力略显不足,而且不能很好地为旅游者提供各项服务,有的农家乐还会出现旅游者无处就餐的情况,这给农家乐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不便。此外,由于农家乐旅游的兴起,很多地方的出现了大量的农家乐,但是这些农家乐的发展模式大多都是在互相模仿,没有什么特别的、个性的特色服务项目,而且其旅游内容都较为单调,除了欣赏自然田园风光,就是垂钓、休闲,对其它娱乐项目极为缺乏。由此可见,服务内容单一、规模较小等问题是休闲观光农业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主要问题,且对休闲观光农业的发展竞争力有着极大的影响,只有解决这些问题,休闲观光农业的发展才能取得更的大成功。
三、罗山县休闲观光农业的发展策略
1.对休闲观光农业建立明确的的发展规划
在休闲观光农业的发展过程中,政府部门要根据其发展状况,对其建立相应的发展规划,并将其发展规划和农业、旅游业的发展规划进行结合。罗山县在农业与旅游业的发展方面已经取得了很好地成效,这给休闲观光农业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因此,休闲观光农业的发展应以农业发展状况为依据,以便对休闲观光农业的特色项目进行加强,并使得农村的经济发展能够取得更大的效果。此外,罗山县在进行休闲观光农业发展时,相关部门要根据全县整体的发展规划对各镇的规划加强指导,以保证各镇与全县的发展规划能够成为一个整体,这对休闲观光农业的发展有很大的益处。
2.制定相应的政策进行扶持
罗山县在进行休闲观光农业的发展的过程中,必须要有相应的政策给予一定的扶持和帮助。一是罗山县及各镇政府可以建立发展专项基金,以便对其发展力度进行增加;也需要建立相应的发展扶持政策,以达到吸引投资者前来对休闲观光农业进行投资的目的。二是对休闲观光农业的税收给予一定的减轻,比如营业税、所得税等,并建立专项信贷扶持资金,在贷款利息和还款时间上可以给予一定的便利;而对于一些主要的发展项目,政府可以对其信贷扶持进行大力加强。三是对一些在休闲观光农业发展方面取得良好效果的乡镇,县政府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对其进行奖励,并对那些经营合法、守信的企业进行表彰和奖励。
3.对行业的管理进行加强
罗山县在发展休闲观光农业时,要对资源的开发和保护给予一定的重视,并对生态县、村的建设速度进行提高,以便将罗山县打造成旅游环境一流的旅游县。对于“休闲观光农业管理制度”的制定要加快研究速度,以便对休闲观光农业发展区的安全、服务、卫生等方面加强管理;而对当地农业产品的包装也要加强指导,以便对产品的附加值进行增加。此外,还要加强对专业人才的培养,以便休闲观光农业的发展能够在专业人才的管理下取得更大的进步。因此,罗山县要加快休闲观光农业的发展速度,不仅要对旅游队伍的建设进行加强,培养经营和管理方面的人才;也要对休闲观光农业发展区服务人员的综合素质进行提高。
结束语
综上所述,休闲观光农业是农业与旅游业相互结合的产物,对农业和旅游业的发展都有极为重要的影响。而且大力发展休闲观光农业,不仅能够是当地的经济发展速度得到加快,也能够使当地的经济、生态环境以及社会的发展得到有机的结合,这在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过程中有着很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贾芳,徐慧君.乐都县休闲观光农业发展探讨[J].现代农业科技.2011(24).
休闲观光农业范文4
1休闲农业观光园区标准化管理现状
标准化管理是提高管理水平的有效措施之一,即通过标准的制定、实施和应用,从而达到确定目标的活动。为规范观光园建设,加强观光园管理,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满足游客旅游休闲的需求,推动乡村旅游健康持续发展,部分省市出台了一些相关管理办法或标准,例如:北京市制定了《北京市观光农业示范园评定标准》,该标准对评定范围、评定标准以及评定程序进行了规定。该标准适用于在北京市行政区域内取得合法经营资格的,从事观光农业经营活动,具有观光、采摘、休闲、教育等功能,能提供相应观光服务设施的独立经营实体,包括观光农园、观光果园、垂钓渔场、综合性观光园等类型。评定标准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规定:观光园建设包括观光产品、观光设施、观光园周边环境;观光园管理包括发展规划、观光管理、宣传促销和游客接待;观光园效益包括年接待人数、观光农业的年直接收入、园区绿化与生态环境等。江苏省制定了《农业观光园建设规范》,界定了观光园规划设计的概念,规定了园区选址、资源调查评价、客源市场分析等前期调研工作的原则要求,明确了主题定位、容量计算、功能分区与分区规划设计,并对大门与边界、园路、集散广场、水系、假山与置石、建筑物、绿化、环保、安全、标识系统、游览线路等规划设计内容提出了具体要求。河北省制定了《农业观光园规划设计规范》,界定了观光园规划设计的概念,规定了观光园规划设计编制的总则、前期调研工作、规划设计的具体要求。前期调研工作涉及园区选址、资源调查评价、客源市场分析三个方面。
规划设计包括主体设定、容量计算、功能分区、分区规划设计、大门和边界规划设计、园路规划设计、集散广场规划设计、水系规划设计、假山与山石规划设计、建筑物规划设计、绿化规划设计、环保规划设计和导游标识系统的规划设计等。浙江绍兴县柯桥区制定了《农业生态观光园服务规范》,对观光园定义、总则及资源保护、生态环境、规范建设、农产品销售服务、制度与管理等作了规定,特别对园区的资源保护、生态环境、规划建设等提出了较为细致的要求。山东省旅游局制定了《山东省精品采摘园旅游服务规范与评定》文件,对全省采摘园进行打分评定,旨在让采摘园全面升级,发展品牌优势,规范管理,并为游客提供舒适的采摘、休闲娱乐环境。该文件对于农业观光园的基本要求包括园区、采摘品、安全、交通、设施、服务、管理、环境、活动等方面。园区的具体要求涉及采摘园面积、园区卫生、日接待能力;采摘品的具体要求涉及果品质量、植物间距等;安全角度的具体要求涉及农药化肥施用情况、安全防护设施,通风换气设备;交通角度的具体要求涉及公路质量与停车场面积;设施方面的具体要求涉及交通指示牌、区内引导等;服务包括采摘园线路与项目简介、管理包括管理人员的岗位设定、网站网址建设等。虽然一些省、市制定了相关规定或管理办法,但是我国目前在观光园管理方面并未形成完善的标准体系,仅有的少数管理办法或标准也只涉及观光园建设、评定等,关于观光园其它方面的管理规定甚少,且大多针对种植业主导型的观光农业,并未涉及林业、牧业、渔业等其它类型的观光园。已的关于旅游、服务方面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虽有些适用于观光园,但观光园在标准的实施过程中还应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及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具体分析,制定标准的实施方案。
2休闲农业观光园区的标准需求
休闲农业观光园的类别不同、定位不同、旅游项目不同,以及园区的发展定位和目标不同,则标准的需求必然不同。例如,地处北京市区或近郊的农业休闲观光园区,地理位置寸土寸金,耕地资源十分有限和宝贵,且北京是严重缺水的城市,要充分研发和实施现代农业技术,提高农业的劳动产出率和资源的利用率,开展日光温室种植、地膜栽培、节水种植、立体种植等,而且为保护首都生态环境尽到企业的社会责任,要开展能源、资源、农用废弃物的循环利用,所以发展生态高效农业是必然的选择,生态高效、节约资源可以作为实现标准化管理的首要目标。当然,企业也可以根据自身发展的需要,将其它目标,例如提高内部的管理水平和效率、提高采摘农产品的品质、提高服务水平、提高顾客满意度等方面中的一项或多项作为自身标准化管理的目标。要实现多个管理目标,就需要将综合标准化对象及其相关要素作为一个系统开展标准化工作。
例如,要实现生态高效、节约资源的目标,首先要符合有关生态环境要素如水质、空气、土壤等的强制性标准;其次,设施栽培是实现“生态高效节约资源” 目标的重要途径之一,能高效利用土地资源,提高土地耕种的效率和产出,节约时间、人力和成本,目前已有关于日光温室建造方面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如日光温室和塑料大棚结构与性能要求、日光温室技术条件、温室地基基础设计、施工与验收技术规范等,在建造时遵照执行即可,但是很多水果和蔬菜尚没有设施栽培的技术内容,需要将现有的经验和研究成果写入水果、蔬菜的种植标准的实施指南中;第三,节水种植能有效节约水资源,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对于北京等缺水城市十分必要,是实现园区“生态高效节约资源”目标的重要途径之一,已经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包括农业灌溉设备、节水灌溉设备、节水灌溉工程等规范,但目前水果和蔬菜的生产技术规程中关于节水栽培的技术内容并不十分完善,需要将现有的经验和研究成果写入水果、蔬菜的种植标准实施指南中;第四,立体或架式栽培能充分利用空间、温度、湿度、大气、光照,减少对土壤的依赖,种植单位面积生产更多的水果和蔬菜,提高土壤、水、能源的利用率,是实现园区“生态高效节约资源”目标的重要途径之一。目前,立体或架式栽培尚处于研发和推广阶段,没有相应的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部分适合立体或架式栽培的水果和蔬菜的相应的栽培技术规程需要研发,然后将经验和研究成果写入水果、蔬菜的种植标准实施指南中。针对园区建设方面的标准主要应考虑以下要素:大门建设、边界建设、园路建设、泊车场地、农用设施、休闲设施、集散广场、景观建设、绿化工程、水系工程等。针对园区服务与管理方面的标准主要应考虑以下要素:园区线路图、服务项目介绍、休息区服务、讲解服务、培训服务、导游服务、包装提供、医疗救助服务、服务人员管理规定、园区卫生标准、游览安全注意事项等。由于观光园是农业与旅游业相结合的特殊农业形态,通过提供休闲观光服务来满足游客的需求。因此,虽然针对观光园的标准并不多,但关于旅游和服务的标准有些也适用于观光园。例如,观光园区内的标识对于游客来说十分必要,能为游客提供清晰的旅游走向和服务指示。
休闲观光农业范文5
关键词:采煤沉陷区 生态修复 农业观光产业
1 安徽省淮南市采煤沉陷区的现状和问题
1.1 采煤沉陷区的概念
采煤塌陷区是地下煤层被开采后地表塌陷形成的洼地。煤矿开采区的地下煤炭资源被大量开采,破坏了岩体原有的平衡状态,被开采煤层的上覆岩层将依次发生冒落、断裂、弯曲等移动变形。
1.2 安徽省淮南市采煤沉陷区现状概况及分布情况
安徽省淮南市煤矿位于淮河中游两岸,东西长达180km,南北宽约20km,煤炭远景储量达4.44×1010t。据测算,淮南矿区万吨煤的塌陷率为1100~2670 m2,根据目前的开采速度,每将新增沉陷区1500ha.以上。淮南市采煤沉陷区分布在一县五区(凤台县、大通区、潘集区、八公山区、谢家集区、毛集实验区),涉及25个乡镇(街道),影响农民超4.6万户、人数超13.4万人。
此次治理的潘集区泥河镇塌陷区位于淮南市潘集区东北部,由于煤矿的开采和沉陷,生态环境脆弱,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人地矛盾日趋尖锐,人口和土地逆向发展的形势比较严峻。
1.3 安徽省淮南市采煤沉陷区治理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淮南市在治理采煤沉陷区的工作中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从总体上来说,政府投入的精力、物力、财力均显不足,沉陷区所造成的负面影响也越来越大,影响了经济的发展。目前,全市的几个塌陷区治理效果大都不理想,其治理多是挖塘抬田,或回填复垦。甚至是对未稳沉的沉陷区进行治理,重复治理,浪费资金。
2 采煤沉陷区治理与生态修复型农业观光产业结合的模式探索
2.1 生态修复的概念以及在采煤沉陷区治理中的应用
所谓生态修复是指对生态系统停止人为干扰,以减轻负荷压力,依靠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与自组织能力使其向有序的方向进行演化,或者利用生态系统的这种自我恢复能力,辅以人工措施,使遭到破坏的生态系统逐步恢复或使生态系统向良性循环方向发展。
采煤沉陷区的生态修复是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工程和社会工程,涉及地下地质变化、地上田、林、路、水、气;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经济效益和环境生态效益的关系,因此必须依靠先进的科学技术对地貌复杂、地形多样的沉陷地科学治理,合理利用。
2.2 产业化视角下的采煤沉陷区治理模式
采煤沉陷区的治理和产业的发展相结合是十分明智的选择,也是一种切实有效的保护途径和模式。将采煤沉陷区治理后的项目形成产业化发展需要一定的市场基础,市场是采煤沉陷区规划成为农业观光园的载体。采煤沉陷区治理项目通过市场化运作会更有效的保护和发展。产业化发展的不能用单一的模式,应该寻求运作模式的多样化,如“公司+观光”、“观光+高等院校”、“批发市场十观光园”、“观光团+农户”等等。
2.3 采煤沉陷区治理与农业观光相结合
充分利用沉陷形成的水面,开发风景旅游资源,提供完善的服务,合理组织游览线路;从根本上治理环境,使治理后形成的水上景观区域真正成为环境优美、风格独特、内容丰富、有较强吸引力的旅游度假地。
通过规划及实施,使采煤沉陷区变成有生气的农业观光园,此农业观光应集生态旅游、休闲度假、生态农业示范、生态产品生产、科普展示于一体,具有高水平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综合园区。沉陷区治理后规划形成的农业观光园将推出三大生态产品:a、生态旅游、休闲度假、生态餐饮;科普教育、娱乐逗趣。b、生态农业示范和产业化:通过运用生态系统、持续经营、物质循环、食物链、立体种养等技术,形成各种优化的生态农业模式。c、生态产品生产:包括园林苗木花卉、高档切花、设施园艺、特色蔬菜瓜果、高档水产品等等绿色产品的生产。
3 采煤沉陷区治理与农业观光结合的实证研究
3.1规划基地现状及分析概况
泥河镇生态修复型农业观光园规划面积约4000亩,其中水域面积约1300亩。基地地形较为平缓,境内水系发达,沟渠纵横。水环境丰富,原水产养殖中心位于基地内部,鱼塘形成较大面积水景观。多条水渠贯穿基地内部,可用来组织多样性景观。西南部为采煤沉陷区形成的大面积水面。
3.2 总体定位和项目策划
3.2.1旅游客源市场构成及其特点
受当地旅游条件、基础设施及宣传状况的约束,近期来这里旅游的基本上是淮南市民、怀远居民及周边其他居民。按旅游目的的不同分以下几类:期疗养、居住型,这类旅游的一般为退休老人,其文化程度较高,又有一定的经济条件,停留时间长,注重恬静、舒适的环境;夏、冬令营,一般是中、小学生,人数在几十到一百之间,驻留时间在3到5天,多进行团体活动,如爬山,采摘,以及农业观摩;度假、避暑,来自大城市家庭,要求放松的环境,农家趣味的生活,家庭参与性的活动,如烧烤,采摘等;生态科技示范,在一些典型的区域,划出一定的范围,做特定的生态示范,这类游客居住时间长;教学实践,一般是与农林相关的大学生,来此辨认树种,观摩农耕。
3.2.2 总体定位
侧重考虑旅游者的生理感受,使其获得生理上的舒适和疗养。泥河镇采煤沉陷区规划成农业观光园的总体定位应该是:
(1)以观光农业、高科技农业为基础,集休闲、旅游、度假为一体的综合性生态观光园。
(2)以生态环境为特色的科普教育及展示基地。
3.2.3塌陷区治理项目策划
该农业观光园地处采煤沉陷区这一特殊的地理位置,因而决定了观光园的一切旅游项目开发都必须以塌陷区取得良好的治理成效为基础,所以初期的开发工作必须把沉陷区的治理工作放在首位。
通过对沉陷区现状及其区位条件的分析,综合考虑生态、经济效益;本次规划选择“生态农业与观光休闲相结合的复垦模式”作为后湖农业观光园的治理策略。即:利用沉陷区特有的自然优势和当地特色农业优势,建设具有生产、观光、休闲、度假、娱乐等综合功能的农业观光园产业。观光农业结合农业的产业化发展与旅游景点、旅游方式的开发,让农业发展成为旅游点的一部分。另外,观光农业可以充分发挥区域自然地理优势,以游带农,以农促游,农游互补,建起既有经济价值又有观赏价值的农业。
3.3采煤沉陷区治理与农业观光相结合的具体措施
3.3.1 规划实施措施
(1)加强规划的法律地位,规划一经批准即可视为法律、法规,任何单位和个人必须遵照执行,不得随意更改,确需修改时须经原批准单位和设计单位批准。
(2)建立强有力的建设管理机构,成立生态农业观光园建设管理办公室,负责组织规划的实施,审批和检查各项建设是否符合详细规划要求,引导园区建设有序发展。
(3)多渠道、多方位的筹措资金,提高综合开发能力和旅游吸纳能力加强环境建设,注重“外引内聚”集八方力量,汇四方资金,增强园区的开发建设能力,同时注重各项旅游资源的建设和利用,提升公园的内在品质,增加其旅游吸纳能力。
3.3.2经营策略
(1)农业生产手段向全自动化和设施化、智能化发展,一年四季都可生产各种洁净的时令鲜果菜,全自动化的蔬菜移栽机开始取代手工操作,温室大棚内的温湿度可自动调节等,一些高新技术。
(2)产品质量管理规范化,按出口农产品,绿色农产品的规范化质量标准进行生产,提高产品竞争力,树立市场品牌。 建立生产、加工、销售经营模式一体化。
(3)农业产品高度商品化,贯彻从消费中来,到消费中去的生产技术路线,发展适应消费者需要的农业生产,特别要开发适用于加工、外餐用的优质、高级、符合健康意向的农产品。 观光园成产业化结构,推动工、商、建、运、服全面发展。
(4)观光园运作形式多样化,强调更多地与城市其他产业融合,其典型表现在“健康产业”、“外食产业”等新型都市农业产业上。建立“公司+观光”的投资形式,形成实行企业化运作;建立“观光+高等院校”的合作形式,实行农产教一体化。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签订技术承包和技术服务协议。建立合作关系,依托坚强的技术后盾,采用尖端的技术手段;建立“批发市场十观光园”等经营机制,把观光园与市场有机联系起来,按照市场需求进行产业化经营,生产各类优质、新鲜、卫生、安全的农副产品,满足市民多层次的需求;建立“观光团+农户”的生产方式,实行产业化经营。农产品逐步开放,而城市文化经济高度发展,人们追求食品安全、卫生、新鲜,即食品的绿色和保健功能,将促进绿色和保健农产品生产,也将引发地区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
4 结语
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项目于生态农业和观光旅游业相结合,这种模式是一种全新的尝试,治理项目是一个长期逐步推进的过程,根据不同沉陷区的特征,采取不同的工程和农业生物措施,因地制宜取得治理后的最大成效。
参考文献:
[1] 周凤祥. 两淮能源开发与生态环境的整治[ J] . 生态经济, 1995,(5): 28~31
[2] 方创琳. 采煤塌陷地的综合开发与协调发展[J ] . 中国人口资源・环境, 1997,
(2) :66~69
[3] 史同广. 平原地区采煤塌陷对土地的影响及复垦治理[ J] . 农业环境保护, 1998, ( 4) : 181~183
休闲观光农业范文6
目前,国内观光农业景区存在的一个较为普遍的问题就是产品品质不高,低水平重复建设,甚至已经在部分经营者和消费者心目中形成了观光农业景区就是低价位、低品位、低质量、高相似的“三低一高”的印象。中国观光农业必需要走精品化发展路径,经历一个品质提升之路[1]。肖光明[2]提出了观光农业复合开发模式概念。他认为,复合型观光农业园的复合性,不仅表现在农作物品种或农业景观类型的多样性,而主要是旅游项目和设施的建设以及旅游产品的开发,呈现多样化特征,广泛吸引不同层次、不同旅游动机的人们,一般兼有观光、示范、教育、娱乐、度假、会议等多项功能。对于观光农业园的开发问题,卢云亭[3]曾提出过“五个结合”的原则,即园内农业观光植物与别墅建筑需求相结合、与康体健身相结合,与绿色食品相结合,与古今文化相结合,与动态项目相结合。王婉飞等[4]指出中国观光农业将向着主题化、休闲化、生态化、人文化、科技化等方向发展。依托观光农业园发展户外运动是普遍现象,但是,因为没有处理好农业生产与旅游开发的关系,缺乏科学的经营手段和专业人员[5],经营管理机制不完善等原因,大多发展情况不理想。休闲观光农业发展具有多种形态或模式[5-7],但国内学者对休闲观光农业与户外运动复合开发的理论和案例研究未见报道。本研究首次提出了休闲观光农业与户外运动复合开发策略,并以杭州富阳永安高山农庄为例进行了实证分析。
1休闲观光农业与户外运动复合开发的意义
1.1户外运动与休闲观光农业概述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越来越看重健康、休闲的生活方式,集休闲、健身、娱乐于一体的户外运动受到旅游者的青睐。国内学者对户外运动的定义各不相同,但对其特点基本形成了共识[8]:户外运动以自然环境为场地,体现出异地性特点和探险性特点;参与者是直接参与户外运动,而不是观看、欣赏等间接的参与形式;户外运动更强调项目的新兴性,即在一个时期内较为新颖、时尚的体育项目。国内学者多将它划分为广义和狭义2种。广义的户外运动就是室外运动,几乎涵盖了所有运动,如室外球类、骑马、射箭、游泳、水上运动等各种大类和其中的各小项[9]。狭义的户外运动是指一组以自然环境为场地(非专用场地)的带有探险性质或体验探险的体育项目群[8]。户外运动包括山地户外运动、水上户外运动和空中户外运动。山地户外运动包括登山、攀岩、远足、山地穿越、野营、山地自行车、山地越野、探洞、滑雪、攀冰、骑马等项目;水上户外运动包括溯溪、漂流、荒岛生存、独木舟等项目;空中户外运动包括羽翼滑翔、热气球等[8]。休闲观光农业在中国已有20多年的发展历程。随着国内经济发展、国民闲暇时间的增长、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以及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目前正进入规模化发展的新时期,如2009年,浙江省各类休闲观光农业区点累计达到1678个(其中休闲观光农业园区422个),休闲观光农业收入超过40亿元[10]。由于观光农业所具有的“农游”合一的特点,特别是它对于农业发展、农村建设的特殊意义,一直以来其发展问题得到了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观光农业发展类型多样,目前开发有农业观光园、主题农园、农业科技示范园、生态农业度假村、民俗文化园等多种形式,其大多与当地的农业资源、乡村环境紧密结合形成各自特点。中国观光农业具有以下4个特点:从自发发展逐步走向规范化发展;初步形成分布广泛、相对集中的地域分布格局;观光农业类型丰富,总量扩张,功能拓展;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有力推动了新农村建设和发展[1]。
1.2休闲观光农业与户外运动复合开发的意义
20世纪60年代初,西班牙积极发展观光农业,把农场、庄园进行规划建设,提供徒步旅游、骑马、滑翔、登山、漂流、参加农事活动等多种休闲项目,并举办各种形式的务农学校、自然学习班、培训班等。此后,观光农业在德国、美国、波兰、日本、荷兰、澳大利亚、新加坡等国家得到倡导和发展。中国观光农业最早开始于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乡村旅游和生态旅游的兴起,观光农业迅速发展[7]。由此可见,休闲观光农业与户外运动有着天然的联系,两者的复合开发能发挥互补优势,推动各自健康持续发展。一是可以发挥户外运动教育、娱乐、健康促进等功能,提高旅游者的体验质量和满意度,提高休闲观光农业的市场吸引力,可以拓展休闲观光农业的发展空间,增强其发展动力,进而提升综合效益;其二,休闲观光农业景区一般建在交通区位优越的城郊结合部或城市郊区,加上具有良好的农业生产条件和农业景观,除了少数户外运动项目(如滑翔、攀岩等)对地形、地质条件有较高的要求外,适合大部分户外运动项目的开发,休闲观光农业为户外运动提供了良好的开发平台。郭进辉[11]提出扩大户外运动内涵和户外运动旅游领域,提高户外运动旅游产业开发意识,即将狭义的户外运动旅游拓宽到休闲旅游业,从而推动户外运动旅游产业的发展;合理利用中国户外运动旅游资源优势,适当引进户外运动旅游项目,建立户外运动旅游区。
2休闲观光农业与户外运动复合开发策略
休闲观光农业与户外运动的复合开发是以休闲观光农业景区为载体和平台,以吸引客源市场为终极目标,从产品整体开发、项目耦合经营、品牌联合推广3个方面进行。休闲观光农业与户外运动的复合开发可以从景观环境乡土化和生态化建设、项目体验化设计、文化有形化展示、经营模式合理设计、管理人才分类开发、品牌联合推广等6个方面来构架(图1)。休闲观光农业发展过程中可能会带来负面影响,具体表现在以下6个方面[12]:①生产新的环境污染源;②景观与服务设施建设对生态环境的破坏;③不良文化的入侵;④乡村乡土性的丧失;⑤乡村城市化;⑥导致不正确的模仿和学习。因此,两者的复合开发过程中必须考虑如何采取措施减少这些负面影响。
2.1产品整体开发策略
产品整体开发是休闲观光农业与户外运动复合开发的核心,需要从景观环境乡土化和生态化建设、项目体验化设计、文化有形化展示3个要素考虑,其中项目体验化设计是休闲观光农业和户外运动产品开发的关键。
2.1.1景观环境乡土化和生态化建设田园化、乡土化是休闲观光农业开发的基本原则之一。目前,一些观光农业景区采用了城市游乐园、主题公园的开发模式,存在着不少开发失误,如城市化现象,建筑风格上的求“洋”求奇心理,尤其是度假设施建设“土”味不足,布局整齐划一,大大降低“野”趣。休闲观光农业景区一般缺乏高品位的观光资源,“生产、生活、生态”三位一体的乡土性休闲空间和场景是核心竞争力之所在。乡土性越明显,与城市的差异性越大,休闲观光农业的竞争力越强,对城市居民的吸引力越大。因此,休闲观光农业景区景观营造时应充分运用当地的乡土元素,如采用当地传统建筑风格,绿化树种选择乡土植物,保持原有农业文化形态,营造农业景观等。观光农业以城市居民为主要吸引对象,具有市场定势性。城市环境恶化是去郊区旅游的推力,乡村环境改善是观光农业的引力[13]。空气清新、水质洁净、生态环境好是吸引城市居民到观光农业景区的最基本动因。比较效益驱动、消费者消费水平的提高和消费理念的改变是农业观光休闲产业发展的二级动力[14]。经营者要在对原有自然环境保护的基础上,加强景区生态化建设,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p#分页标题#e#
2.1.2活动体验化设计休闲观光农业具有使旅游者深入体验乡村氛围和田园生活的功能,是体验经济的一种重要形式。休闲观光农业与一般旅游产品相比突出的特点是高度参与性,旅游者可在观光农业景区参与农业生产过程,亲自制作食品、礼品、艺术品,租赁土地自己经营管理,实践环境保护和绿色生活理念,开展农业知识科普和相关研究活动。而户外运动的探险性、异地性、项目新兴性和直接参与性等特点赢得越来越多的爱好者参与。因此,休闲观光农业与户外运动的复合开发必须针对消费市场的新特点,根据再现、组合、改造、提高、移植等设计方法,增强互动参与性,创造性地开发出更加个性化、人性化、绿色化、高附加价值的体验式休闲旅游产品,以满足体验经济时代的旅游消费需求[15-16]。
2.1.3文化有形化展示休闲观光农业包括耕作文化、生态文化、地方民俗文化等内容。休闲观光农业与户外运动的复合开发必须依托这些文化旅游资源,融合户外运动蕴含的体育道德风尚和休闲价值,将文化融入到景观营造、环境建设、活动设计、市场推广等各个环节中去,通过物质载体进行有形化展示,让无形的文化变得“有说头、有看头、更有玩头”,丰富休闲旅游者的文化体验,提升景区开发建设的文化氛围和文化品位。
2.2项目耦合经营策略
樊信友[17]探讨了文化旅游产品延伸开发策略与耦合机制。莫艳恺[18]提出利用农业、工业和服务业三大产业体系之间的耦合关系来构筑乡村旅游地循环经济体系。项目耦合经营是休闲观光农业与户外运动复合开发的根本保障。休闲观光农业与户外运动不同的产业依托(前者是农业,后者是体育、旅游)决定其经营要素,如土地、资金、技术、人才等差异明显,需要以项目为纽带开展耦合经营。
2.2.1经营模式的合理设计耦合经营的基础是景区经营模式的合理设计。休闲观光农业景区经营模式的选择是综合考虑政策与市场环境、企业经营理念等因素确定,根据实际情况可采取“公司+农户”模式、股份制模式、以休闲观光农业为龙头的旅—农—工—贸联动发展模式等经营模式[19]。在此基础上,根据户外运动的特点进行经营模式的整体融合设计,如将某些专业性较强的户外运动项目(如滑翔、攀岩等)开展外包经营。
2.2.2管理人才的分类开发耦合经营的关键是管理人才的分类开发。休闲观光农业与户外运动复合开发需要大量相关技术人才,分为农业生产经营技术人才、休闲旅游管理人才、户外运动管理人才三大类,人才队伍必须分类建设。其中休闲旅游管理人才又包括休闲旅游策划、营销、培训、管理等人才。户外运动管理人才主要包括户外运动专职管理人员、外聘兼职人员和志愿者队伍等3个部分。户外运动专职管理人员指户外活动指导员、消防员、救生员、救护讲师、野战定向教练员、自行车教练员、水上救生员等。外聘兼职人员指必须具备相应从事户外运动的资格或技能的人员。志愿者是具有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并经过培训的人员。
2.3品牌联合推广策略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旅游市场从价格竞争将逐渐过渡到以文化为内涵的品牌化竞争,品牌联合推广是实现休闲观光农业与户外运动复合开发的市场指向目标的关键途径。休闲观光农业景区发展要树立品牌化营销观念,经营者应摆脱小农意识,树立长远的战略眼光,通过建设精品景区、提供优质服务、传播绿色形象等途径,通过休闲观光农业与户外运动各自的项目品牌及景区整体品牌建设和传播,逐渐达到在市场上确立品牌的目的。休闲观光农业景区产品类型丰富,可适应多个顾客群,但市场仍应区分层次,锁定主要市场,如休闲度假、户外运动、青少年素质教育、商务会议等市场,进行重点推介。针对目标客户综合运用各种促销手段,或与主要客源市场的旅行社、旅游企业或本地区传统景区积极开展合作,尤其要结合各季节农作物的采收期和当地的乡风民俗,推出若干有特色的节事活动,进行品牌化推广[17]。
3休闲观光农业与户外运动复合开发的实证分析:以浙江富阳市永安高山农庄为例
3.1农庄概况
永安高山农庄位于浙江省富阳市常安镇,2004年正式开业。农庄内现有170个床位,450个餐位,年接待旅游者近10万人次,2010年总收入达1000万元。农庄现有山林面积200hm2,年产3万羽土鸡的高山放养鸡场,其中农田3.3hm2,果园66.7hm2,高山无公害蔬菜13.3hm2。农庄内有妙智寺、永安山水库等景观资源。2005年农庄被评为有机农场,“杭州市休闲观光农业旅游示范单位”“杭州市特色农业观光示范点”,2006年被评为“浙江省二星级乡村旅游点”。2007至2008年举办了“常安滑翔伞友谊赛暨首届永安滑翔节”,永安山全国滑翔伞教练员研讨班、亚洲沙滩运动“中国滑翔伞队”队员选拔赛和全国滑翔伞优秀选手赛等一系列赛事。2008年,国家体育总局授予永安山为“全国滑翔伞训练基地”。永安山庄已具备了举办大型赛事的条件。
3.2农庄休闲观光农业与户外运动复合开发条件
3.2.1优势条件
区位交通条件良好。富阳距杭州市区38km,距上海200km,有320国道、杭千高速、杭富一级公路及4条省道与外部贯通,城区至各乡镇的半小时交通圈已经形成,富阳市内外交通网络发达。农庄距离富阳市区20余km。区域经济水平较高,具有坚实的运动休闲产业发展基础。2009年,富阳市国内生产总值达356.4亿元,人均生产总值5.53万元。2007,富阳市年荣获“中国十大特色休闲基地”和浙江旅游“金名片”称号。2009年,富阳共接待国内外游客545.3多万人次,实现国内旅游收入33.7亿元。2007至2009年,相继成功举办三届“富春江运动节”等重大赛事。休闲观光农业发展基础较好。农庄一直与科研院所开展技术合作,目前,栽植了香榧Torreyagrandis‘Merrillii’,桃Prunuspersica,梨Pyruspyrifolia,甜柿Diospyroskaki等经济林木,间作紫衣花生Arachishypogaea,彩色番薯Ipomoeabatatas等农作物,放养和圈养了土鸡Gallusdomestiass,土猪Susscrofa等畜禽,形成了以特色干果、时令水果、茶叶、蔬菜、畜禽等有机产品的农业生产体系。自然景观资源丰富,生态环境与户外运动场地条件优越。永安山是以侏罗纪火山岩系为主的低山,海拔480m以上,地形复杂,地貌类型丰富,适合多种类型的户外运动项目开展。植被繁茂,山地小气候特征明显,永安山夏季日平均气温比山下要低3~5℃,酷暑期短。据测定:永安山的平均空气负离子浓度大于700个•cm-3,空气清洁,并具有一定的保健作用。#p#分页标题#e#
3.2.2不利条件
目前,永安高山农庄的休闲旅游开发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农业景观整体上比较粗糙,农产品品种偏少;休闲观光农业功能分区不够清晰,农业生产与旅游开发存在冲突(如农业生产中施用农药对旅游者活动具有影响);游憩景观空间有待优化(如道路两侧山体边坡泥土等),景观质量不能满足旅游者游憩心理需求;以观光、度假等为主,休闲旅游产品类型较少,档次偏低,户外运动仅有滑翔伞、野营等活动项目,结构需要优化。
3.3农庄发展定位及产品开发
3.3.1发展定位与建设目标
根据区位交通、资源市场、技术支撑、政策支持等开发条件分析,及“滑翔运动为品牌,户外运动为特色,休闲观光农业为依托”的总体发展思路,通过10a左右的发展,将永安高山农庄建设成为集户外运动休闲、山地度假娱乐、农业观光游憩、宗教文化体验于一体的综合型运动休闲基地,实现“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休闲观光农业示范园区、户外运动综合基地、滑翔伞运动示范基地”等建设目标。
3.3.2复合产品体系开发
农庄因地制宜地规划景点、接待服务设施、活动项目3类建设项目,形成休闲观光农业与户外运动复合开发产品体系,其中:景点建设结合农庄开发现状,恢复“永安八景”,并按照休闲观光农业要求,进行农业景观建设;接待服务设施充分考虑地方特色与发展需要,总体上把握“田园化、乡土化”的建设原则,同时满足现代旅游者舒适、方便、卫生等需求;活动项目设置以体现运动休闲特色和青少年户外教育功能。
3.4农庄休闲观光农业与户外运动复合开发的建议措施
3.4.1农业生产与休闲旅游、户外运动协调发展①农业生产实现生态化管理,优化旅游者活动环境,如采用“畜—沼—果”循环经济开发模式,采用物理与生物综合措施防治蚊蝇,减轻环境污染,延长适游时间等。②采用乡土植物,调整农产品品种结构,形成乡土化农业景观,满足旅游者游憩活动需求,如引种栽培新颖奇巧园艺品种,满足旅游者观赏“新、奇、特”农特产品的需求,补充特色果树品种,延长开花期和果实成熟期,保证在旅游旺季大量开花或有可采之果等。③永安山宗教文化、地方民俗文化等与农业生态文化、运动休闲文化的有机融合和展示,如“永安八景”恢复、妙智禅寺佛茶素宴开发、永安山滑翔比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