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现代牧业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现代牧业范文1
近年来,和政县把现代畜牧产业作为特色经济发展的基础产业和农民增收的优势产业,坚持走区域化发展、产业化经营和科教兴牧的路子,加快建设肉牛、肉羊及奶牛三大产业和瘦肉猪、良种鸡两大基地,把和政建设成全省重要的牛羊集散地和清真肉乳产品生产加工基地。临夏州委、州政府在促进农民增收六大行动中,把发展现代畜牧业作为促进全州农村经济发展和持续增加农民收入的主要产业,为和政县发展以牛羊为主的草食畜牧业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
1现代畜牧业发展现状
1.1养殖规模不断扩大,生产基地初步形成
2016年,和政县草食畜饲养量达到36万头(只),肉牛存栏5.8万头,奶牛存栏0.5万头,肉牛出栏2.2万头,出栏率为40%;肉羊存栏29.2万只,出栏18.5万只,出栏率为62%;牛羊肉产量9750t,鲜奶产量750t。农民人均牧业纯收入600元。
1.2市场流通日趋活跃,屠宰加工持续发展
全县有牛羊大小交易市场10个,长期从事牛羊贩运人员500多人,2016年全县交易量为牛5.3万头、羊22万只,其中1.5万头牛和13万只羊产自本县,3.8万头牛和9万只羊来自外地。全县建成的牛羊肉加工企业5个,年屠宰加工能力1万多吨,其中牛肉5850t,羊肉4800t,产品远销兰州、广州、北京、贵州、福建、西宁等地。全县已建成的日加工能力10t以上的乳品加工企业1个,年鲜奶加工能力3000t,2016年加工鲜奶2750t,生产干酷素2572t。
1.3饲草料资源丰富,利用水平不断提高
临夏州天然草原总面积2.004万hm2,其中可利用草原面积1.91万hm2,累计人工种植面积0.642万hm2。全县现有青贮氨化池6.2万m3,青贮秸秆达5万t。秸秆利用率达到45%。
1.4服务体系逐步健全,支撑作用不断提高
一是建立了比较完备的县、乡配套的畜牧业公共技术服务机构。全县共有各级畜牧兽医服务机构17个,其中县级3个,乡级14个。从业人员107人,其中畜牧兽医专业技术人员82人,工人25人;在专业技术人员中,本科学历45人,高级职称13人,中级职称35人,初级职称31人。二是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全县现有种羊场3个,年提供种羊500多只;牛冻配点26个,年冻配改良和纯种授配1.4万头;绵羊常温人工授精点2个,年改良授配1360只。全县牛、羊良种率分别为85%、98%。
2存在的主要问题
2.1规模化养殖数量小质量不高
据统计,和政县的牛羊饲养量只相当于发达地区一个乡的总量,在规模养殖中,肉牛户户均饲养肉牛6.11头,肉羊户户均饲养肉羊13.32只。牛羊良种率徘徊不前,全县出栏肉牛、肉羊胴体重虽略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但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差距很大,与现代畜牧业发展要求很不适应。全县日产鲜奶15kg以上的奶牛只有505头,占奶牛总数的1%。
2.2产业化程度不高
现有的肉乳加工企业设计生产规模大,但原料不足,企业对自身建设考虑得多,对原料基地建设考虑得少,争取优惠政策的力度大,对农民利益关心得少。作为产业化纽带的合作组织建设在和政县刚刚起步,农民组织化程度不高,与企业地位不对等,致使企业没有与牛羊养殖场(户)结成利益共同体,产业经营步伐缓慢。同时,和政县还没有专业化的牛、羊交易市场。
2.3标准化养殖水平低
对粗饲料普遍未经加工直接饲喂的比例占70%;在精饲料利用上,全价配合饲料应用率仅占21%,饲养管理粗放,一些优良品种未能发挥应有的生产性能。绝大部分牛羊养殖户圈舍简陋,奶牛户没有专门的运动场,不少农户以养黄牛的办法养奶牛,普遍进行手工挤奶,管道挤奶和机器挤奶仅占10%。
3今后发展草食畜牧业的建议
现代畜牧业发展,应按照“扩繁增量、改良提质、完善体系、转变方式、产销衔接、健康发展”的思路,抓住临夏州实施现代畜牧业全产业链试点建设项目发展行动的有利时机,以良种为核心,草料为基础,饲养为关键,防疫为保障,产业化为方向,大力发展规模养殖和能繁母牛养殖,实现扩繁增量目标,坚持实用技术普及推广和高新技术引进示范相结合,提高科技支撑能力,加大专业市场建设和肉乳龙头企业扶持力度,进一步发挥经营优势,努力促进产销衔接,推进现代畜牧业又好又快发展。
3.1积极转变饲养方式,大力发展规模化养殖
以养殖小区建设为突破口,切实转变畜牧业生产方式。在总结经验,完善措施,突出规划设计的同时,坚持规模养殖与千家万户养殖相结合、整乡整村养殖与专业小区养殖相结合的原则,支持农户利用小额信贷等发展规模养殖,通过“以奖代补”“先建后补”等有效形式,加快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养殖专业村和养殖小区建设。积极扶持引导养殖户出户人园,建设高起点、标准化的养殖场、养殖小区和示范园区,大力创建千头牛、万只羊、万头猪养殖乡镇,百头牛、千只羊、万只鸡养殖专业村。
3.2实行良种补贴政策,加快品种改良步伐
一是全面落实国家良种奶牛补贴和甘肃省草食畜牧业发展行动肉牛改良补贴,争取更多的补贴资金。二是根据和政县牛羊改良实际,结合国家和省上的良种补贴政策,长期实施和政县畜牧良种工程,加强高产奶牛性控冻精配种、牛冻配点和人工绵羊腹腔镜冻配受精点建设及技术培训工作,重点推广奶肉牛冻配改良技术和肉羊杂交改良技术,扩大名优品种的引进数量,不断扩大改良范围,持续提高品种质量。
3.3努力拓宽融资渠道,形成稳定的投入机制
一是由政府牵头,加工企业、养殖场户人股,成立畜牧业投资担保公司,切实解决畜牧产业发展中信贷资金严重不足的问题。二是县上将各类涉牧资金整合起来,集中用于品种改良、草料开发、技术推广、小区建设、疫病防控、龙头培育、合作组织和奖励激励等产业发展的关键环节,使有限的财力得到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三是通过项目支持等办法,激活民间资金,拉动社会投入,使之成为发展现代畜牧业投入的主体。四是大力推广联户担保信用机制,切实解决千家万户养殖的投入问题。
3.4大力推进产销连接,提升产业化经营水平
一是转变观念,把专业市场建设和龙头企业培育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按照扶优扶强的原则,把扶持重点放在专业市场建设和本地原料利用量大、产品研发和市场开拓能力强、对产业和农户带动能力大、税收贡献率高、积极履行社会责任的企业上,使之尽快发展壮大。二是积极组建行业协会,大力发展合作组织。行业协会发挥联结企业与农户的桥梁纽带作用,制定行业标准,行业行为,促进行业的稳定发展。充分发挥专业合作组织的协调、服务、自律和维权等职能。三是实行畜产品保护价政策。根据市场价格及原料生产成本,政府确定合理的保护价,防止生产的大起大落。
3.5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形成发展的保障机制
现代牧业范文2
[关键词] 现代 畜牧业 发展 思路
[中图分类号] F326.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4)04-0267-01
近年来,神木县畜牧业取得了巨大成就,畜牧业已经从家庭副业发展成为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成为农民致富增收的主要渠道。畜牧业在保障市场有效供给、增加农民收入、带动相关产业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需要加快畜牧业增长方式的转变,加快现代畜牧业的建设的进程。
一、神木县畜牧业发展现状
神木县地处丘陵、森林草原向沙漠、干草原的过渡地带,基本土壤为风沙土和绵黄土,而且淡栗钙土和黑垆土同时并存,某些地段呈交错分布,沿南北方向延伸。从2003年至今,神木县共实施了10多项畜牧兽医产业新技术研究。2010年,神木县畜牧科技示范园内成功克隆出了我国首例陕北白绒山羊;2012年县上又启动了陕北肉用绵羊新品种培育项目,这在我国,由一个县上启动畜禽新品种培育尚属首次。据统计,至2013年6月全县草地面积发展到720.9万亩,其中天然草地510多万亩,由于实行退耕还林(草)、封山禁牧、产草量大大增加,这为全县畜牧业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而畜牧兽医技术的日新月异和畜牧兽医体系建设不断完善也为现代畜牧的发展提供了保障。
二、现代畜牧业发展思路
1.按区位功能划分,调整养殖业空间布局
根据神木县城市发展总体功能定位及小城镇建设发展规划要求,将养殖业空间布局划分为禁止、限制、发展3个区。县城及规划建设的小城镇5km范围内原则上不再安排新建和扩建规模养殖场,已经建成投产运营的也要陆续退出,逐步形成禁止规模化畜禽养殖区;窟野河、秃尾河、黄河沿岸水源保护区两侧5km范围内的规模养殖场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要进行环境综合治理并加强环境质量监测,逐步形成限制规模化养殖区;上述以外的其它地区要按照保护生态环境和实施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加快发展规模化养殖、绿色养殖,因地制宜确定养殖品种和规模,逐步形成适度规模养殖区。
2.按地理位置划分,调整养殖业区域布局
根据不同地理区域内资源分布和市场需求,将全县现代畜牧业划分为3个发展区,实行分类指导、梯度推进、非均衡发展。
2.1构建一体两翼、一河两川高效畜牧业发展区
一体两翼、一河两川的重点村组,要切实抓好现代畜牧业发展,走集约化畜禽养殖之路。重点突出生猪产业、肉用绵羊、肉鸡规模养殖、笼养蛋鸡连片示范、工业化商品草料开发;城郊矿区和旅游景区抓好奶牛、小家畜禽生产及特色畜产品加工开发,逐步形成满足市场需求的高效畜牧养殖区。
2.2构建西北部生态畜牧业发展区
西北部风沙草滩区乡镇,要坚定不移地抓好畜牧业基础设施和草地生态保护与建设,走生态化的园区畜牧业发展之路。重点突出陕北白绒山羊、肉用绵羊、奶牛和草业开发,加快舍饲规模养殖、产业园区和科技示范牧场建设,狠抓牲畜出栏出售和畜产品加工,大力推进绒山羊、肉用绵羊、奶牛产业化经营,逐步形成以羊肉、羊绒商品基地建设和加工为主的生态畜牧业发展区。
2.3构建中南部特色畜牧业发展区
中南部丘陵沟壑区的乡镇,要切实打造特色畜产品品牌,走科学化的特色畜禽养殖之路。重点突出三元杂交肉牛生产基地建设、退耕草地连片开发、肉羊、肉兔、散养蛋鸡规模养殖、农家乐观光旅游,逐步形成外向型的特色畜牧业区。
3.按资源优势划分,调整养殖业产业布局
根据畜禽品种资源和生态环境条件,加快培育七大特色畜牧业,着力构建以特色畜牧业为支撑的现代畜牧经济发展格局。
3.1优质绒山羊产业。启动百万优质白绒山羊生产基地建设,推进绒山羊产业化进程。重点抓好优质白绒山羊种源、绒毛、肉用三大基地建设,以陕北白绒山羊为主要品牌,划定保种选育区,在尔林兔镇的畜牧科技示范园,中鸡镇的白绒山羊养殖园区分别建立陕北白绒山羊种源基地;除黄河沿岸的其它乡镇,通过舍饲规模养殖、规范化饲养、品种选育提高,组建新型养殖合作社或产业园区等有效措施,逐步构建羊肉、羊绒商品生产基地和产品加工交易集散基地,扶持羊绒初加工、深加工企业做大做强。
3.2绿色肉羊产业。逐步构建百万只绿色肉羊产业基地,深化肉羊产业化经营。以尔林兔镇为重点,划定为陕北细毛羊原种保护区,将神木县种羊场建成陕北细毛羊资源场。除此以外的乡镇,要积极开展肉羊产业结构调整,通过推广肉用绵羊三元杂交改良和肥羔生产技术,采用“龙头企业+养殖基地+经合组织”的模式,建设绿色肉用绵羊产业带,扶持新建羊肉初加工、深加工企业做大做强。
3.3优先发展肉牛产业、兼顾奶业。中南部丘陵沟壑区在秦川牛改良蒙古牛的基础上,引进红安格斯、利木赞等国外肉牛品种或冻精,开展三元杂交改良,探索农牧交错带新型肉牛养殖合作社为主要模式的肉牛产业运行机制,形成肉牛养殖、加工、开发的优质产业带;北部乡镇和城镇矿区依托内蒙两业近邻的优势,创造条件发展规模奶牛养殖小区和牧场,逐步整合成10个500―1000头规模的示范牧场。
3.4优质肉猪产业。按照仔猪生产集约化、规模化、标准化以及商品猪生产分户化、专业化和适度规模化的要求,在一体两翼、一河两川的重点村组构建优质肉猪产业,逐步实现仔猪自给、商品猪生产量与全县的市场需求量基本平衡。
3.5优质牧草产业。全力推进万亩以上相对集中连片的优质牧草生产基地,形成集牧草生产、收贮、加工、营销一条龙的产业链。以退耕还林(草)等草地生态建设项目为契机,在禁止、限制养殖区建立草地生态自然保护区,支持开发农家乐生态观光旅游区。扶持小康农业牧草加工厂做大做强。
3.6特色养鸡业。中南部丘陵沟壑区,重点发展散户规模养殖肉鸡、蛋鸡;一体两翼、一河两川发展笼养鸡产业园区,积极培育特色禽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用特色产业带动畜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民增收。
3.7特色肉兔业。在限制规模养殖区和规模养殖区分布的空间,充分利用当地牧草资源优势和闲散劳动力,发展规模养兔业。
参考文献
现代牧业范文3
1.发展现代畜牧业是实现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畜牧业可促进粮食过腹增值,秸秆养畜还能因减少焚烧造成的环境污染,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业离不开畜牧业。调整“粮—经—饲”种植结构,有利养殖业利用农作物、种植业减少化肥用量,提高农产品质量,实现降本增效。利用畜禽粪尿生产沼气,既变废为宝,又改善环境卫生。
2.发展现代畜牧业是促进农民增收的客观需求。现代畜牧业能发挥资金、人才、技术、管理诸方面优势,拓宽农民在农村内部的就业渠道。城郊接近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受城市辐射的影响大,养殖户观念更新快,有吸纳科技的内在要求;许多养殖户扩大规模,变副业为主业。一些大中专学生、机关干部和返乡农民工种养换位、为养而种、发展规模养殖也获得了巨大成功。
二、现代畜牧业通川路径
1.工作思路。按照“服务城市、提升农业、繁荣农村、富裕农民”的要求和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找准定位、实施差异化发展,统筹兼顾公共卫生、畜产品质量、生态环境三大安全,让畜牧业逐步向转移,加快适度规模、农牧结合、环境友好、全产业链发展,逐步形成三大区域优势特色畜牧业,建设中心城市重要畜产品供应、配送基地,以满足消费者的不同需求。
2.目标任务。发挥好“生产、生活、生态和服务”功能,按照畜牧业现代化找亮点、循环经济找突破的要求,不断完善适用科技创新与应用体系、畜禽良种繁育体系、动物疫病防控体系、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畜产品市场组织体系、社会化服务体系等现代畜牧业支撑体系,在提升生猪、家禽品质的基础上,培育建成檬双黑山羊、碑庙安格斯肉牛、梓桐黑猪等现代都市畜禽生产基地,扶持名特优新的地方畜禽品牌发展,最终形成结构优化、质量安全、资源节约、生态和谐的可持续发展格局。
现代牧业范文4
作为河南省政府命名的“畜牧大县”和国家确定的“生猪调出大县”“肉牛大县”,近年来,随着强农惠农政策的实施,邓州市以促进农民增收为核心,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全力推进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转变,畜牧业生产方式发生积极转变,规模化、标准化、现代产业化步伐加快,畜牧业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奏响了现代畜牧业“交响曲”。
2011年,邓州市新增规模养殖场256个,县级以上畜牧产业化龙头企业16家,畜牧业农民专业合作社达126家,形成了以生猪、肉牛、家禽等为主的畜牧产业化经营体系。实现年度畜牧业产值41.8亿元,畜牧业成为邓州市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主要支柱产业。邓州市连续6年被评为生猪输出大县,检疫监管工作名列河南省第一。为此,记者日前深入采访了邓州市畜牧局及相关企业。
“数字畜牧”见证邓州畜牧业成就
今年,邓州市畜牧局紧紧抓住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围绕肉牛、生猪、奶牛、肉鸡四大优势产业,大力培育畜牧养殖企业,突出抓好项目建设、规模养殖、龙头培育、疫病防控、畜产品质量安全等五项重点工作,强化服务功能,促进了畜牧产业持续快速发展。
邓州市畜牧局局长刘祖万告诉记者,经过10多年的发展,邓州畜牧业已经由粗放型、数量型逐渐向集约型、科技型转变。畜牧养殖业得到长足发展,规模化、标准化养殖企业在邓州遍地开花,无公害畜禽产品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工作取得重大进展,动物疫病防控、畜产品安全监管、畜牧科技推广硕果累累,畜牧业已经成为邓州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成为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今年上半年,邓州市生猪存栏129.5万头,出栏86.8万头,同比分别增加6.8%和7.1%;牛存栏36.4万头,出栏17.8万头,同比分别增加0.3%和3.2%;禽存栏1241.5万只,出栏740万只,同比分别增加5.8%和6.4%;羊存栏46.3万只,出栏52.8万只,同比分别增加8.1%和9.5%。新增规模养殖场134个,完成年度目标的58.3%。畜牧业对农民人均纯收入的贡献率达41%。
邓州市畜牧局强力推进规模养殖场(区)发展,今年,该市新发展规模养殖场(区)250个。引导规模养殖场进行扩建改造、配套治污设施,改善防疫条件,实施标准化生产,提高管理水平,扩大养殖规模,提升了该市畜牧养殖水平。市畜牧局立足资源优势,大力培育养牛专业户、专业村,推动养牛业向规模养殖发展。继续巩固发展蛋鸡生产,推广“六和”肉鸡养殖模式(建一栋鸡舍,存栏5000只肉鸡,实行水帘风机、温度自控机、清粪机三配套),壮大肉鸡养殖业,力争2012年年底肉鸡大棚达250~300栋。
优势特色畜牧业迅速发展
邓州市畜牧局按照“科学规划、合理布局、规模饲养”的原则,积极扶持、大力发展以规模养殖为主的生猪、肉牛、奶牛、肉鸡等优势特色畜牧业,截至今年6月底,该市有26个规模养殖场扩建,总计扩建面积1.5万平方米。十林耕祥养猪场新扩建猪舍14栋,扩建畜位4000头;南阳黄牛产业发展有限公司等肉牛场共扩建肉牛舍1.2万平方米,扩建畜位3000头;裴营千头奶牛场奠基;小杨营扩建国家一级种猪场,建成后存栏良种母猪600头;罗庄镇聘请专家规划了生猪养殖集群建设,加快发展生猪产业,目前正在建设两个万头猪场;湍河昱通牧业公司牛沼菇肥一体化循环经济项目获国家立项;牧原公司建设迈出新步伐,九龙10万头养猪场土建工程基本完成,年底有望投产;都司、陶营10万头养猪场已经开始建设。上半年,邓州市新发展规模养殖场132个,79个规模养殖场进行了治污设施、防疫设施配套建设。集约化生产、规模化经营的现代畜牧生产模式已经成为邓州畜牧产业的新方向。
强化重大动物疫病防控
动物疫病防控不仅是畜牧业发展的重要保障,而且是公共卫生安全的重要基础。今年,邓州市继续完善乡镇防检中心站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基础装备水平,建立以动物疫病监测预警为先导、以动物防疫免疫为基础、以区域化动物疫病防控为重点、以动物卫生检疫监督为保障的严密防控体系和高效运行机制,切实控制好重大动物疫病和人畜共患病,全面提升防控水平,确保全年无重大动物疫病发生和流行。
今年以来,邓州市投入大量人力物力,狠抓防控措施的全面落实,确保了全市无重大动物疫病发生。进一步完善“乡镇兽医站建设”项目,市、乡动物防疫体系配套成网。今年春季集中免疫期间,依托较为完善的防疫网络,组织乡村干部和基层防疫员2000余人,逐场、逐村、逐户开展集中免疫,严格落实进度通报制、工作日报制、分片包干制和责任追究制,认真免疫,规范录入免疫信息,圆满完成春防工作任务。结合月月补防,各种畜禽的常年免疫密度达到了国家规定。
加强疫情监测,狠抓动物防疫监督和检疫监管。邓州市畜牧局认真组织系统干部职工学习“一法一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抓规范执法,抓队伍建设。以动物防疫监督和检疫监管为重点,对规模养殖场全面开展信息化管理;从抓产地检疫入手,严格做好屠宰检疫和市场检疫,狠抓检疫监管。动物卫生监督检验所和防检中心站人员坚持工作在一线,认真执法,严格检疫,筑起了防堵疫情传播流行的钢铁长城,促进了畜牧业健康发展。
项目带动提升畜牧业标准化生产水平
邓州市畜牧局以项目建设统揽工作全局,切实把畜牧业发展的各项工作细化、量化、落实到一个个项目上,实现邓州市现代畜牧业的全面提升。千方百计争取财政支持项目,广泛招商引资,使畜牧业投资在结构优化的基础上保持较快增长。精心组织建设优质项目,充分发挥项目投资效益,提升畜牧业标准化生产水平。加快重点项目建设,重点建设好牧源养猪场和饲料厂、昱通牧业有限公司奶牛场二期工程、南阳黄牛产业发展公司肉牛场建设等项目,提升了规模养殖场的标准化水平。
今年,该局多次专题赴省里汇报项目工作,千方百计争取项目。截至6月底,已争取到政策性项目资金1000多万元。其中,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项目120万元,生猪调出大县奖励资金786万元,基层动物防疫员补贴资金101万元,生猪良种补贴资金156万元。对于国家已经批复的优质项目,该局按照项目设计任务书确定的项目建设内容,制订好项目建设方案,认真组织项目建设,尽快发挥投资效益。扩建了畜舍,扩大了养殖规模;购置了动物防疫设施,提高了防病能力;完善了养殖排泄物处理设施,实现了能源综合利用,保护了环境,有利于可持续发展;规模养殖场标准化、规范化程度提高,充实了科学发展的实力。
全面加强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
邓州市畜牧局把建立畜产品质量可追溯体系、完善畜产品质量监测检验体系、加强质量安全执法监督作为工作重点进行突破。同时,注重通过质量安全认证、健全信息制度,引导和指导畜牧生产经营者自觉加强质量安全控制。
现代牧业范文5
关键词现代畜牧业;发展措施;安徽天长
畜牧业前连种植业,后连加工业,是大农业的主要角色,是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也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1]。目前天长市畜牧业面临着在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带动农村的历史机遇,如何推动天长市畜牧业走向“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现代牧业之路,笔者认为应坚持科学发展观,以大力发展现代畜牧业作为突破口和主渠道,让畜牧业挑起新农村建设的大梁。
1效益在规模
传统的畜牧业是以家庭养殖为主,现代畜牧业则是以规模化养殖为主。分散养殖不仅经济效益低下,而且因养殖标准不一、技术管理参差不齐、疫病防控难以保障等原因,经不起市场风浪的冲击。随着我国与世界的接轨,以及国内各大城市相继实行畜禽产品市场准入制度,散养模式面临着生存挑战,只有大力发展规模化养殖,才能提升畜产品的竞争力,才能获取可观的经济效益。一是专业化布局。要按照因地制宜、统筹规划、发挥优势、合理布局的原则,进一步优化天长市畜牧业基地建设。在天长市要建立5个年出栏1万头以上的三元杂交猪养殖基地、5个年出栏鹅万只的种草养鹅生产基地、5个年饲养万只的蛋鸡养殖基地和5个年饲养万只的养鸭基地,使天长市的规模化养殖量达到60%以上。二是集约化养殖。要大力培育养殖大户,着力建设养殖小区,不断提高规模养殖比重。要按法律有关规定,把养殖用地纳入总体规划,优先安排。在资金支持方面,要建立奖励制度和贷款支持制度。同时着力解决规模养殖所需的地、路、水、电、沼气以及技术、饲料、销售等问题。三是标准化生产。要以全面提高畜产品的质量安全为核心,以最大限度降低重点动物疫病发生为保证,在养殖小区和养殖大户中推行“六统一”,即统一品种、统一用料、统一用药、统一防疫、统一管理、统一销售,从源头上杜绝滥用药物以及各种饲料添加剂的行为,最终实现对畜产品从养殖场到餐桌的全程质量管理[2]。
2成败在防疫
动物集中免疫是当前防控重大动物疫病的有效措施,是避免和减少动物疫情发生的关键。动物防疫这一关过不了,发展得越多,损失越大;发展得越快,损失越大。一是严把免疫关。要坚持“一个干部和一名防疫员管一片”的责任制,强化免疫工作,做到免疫密度、免疫证明发放率、免疫档案建档率、家畜二维码佩带率“四个百分之百”和镇不漏村、村不漏组、组不漏户、户不漏畜禽、畜禽不漏头只“五个不漏”[3]。二是严把消毒关。做好卫生消毒工作是控制重大动物疫病发生和流行的重要措施之一。要重点对各类饲养场、屠宰场和交易市场进行消毒和综合整治,切断传播途径,确保重点环节不留隐患。三是严把监测关。要畅通信息渠道,着力打造四级监控网络,一旦出现疫情,要严格按照“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的原则,防止疫情扩散。四是严把检疫关。要强化产地、运输、屠宰和市场检疫监督,确保检疫率达到100%,对于检出病死畜禽及产品,及时进行无害化处理;同时,加强对畜禽屠宰、经营环节的监管,严厉打击贩卖、转运、加工、贮藏、销售病死和死因不明畜禽的违法行为,确保“放心肉蛋奶”上市。五是严把入境关。城东动物卫生检查站要认真履行职责,严格查证验物,严格消毒,强化对畜禽调运的监管,防止外疫传入。
3活力在机制
畜禽饲养要有一整套完善的管理机制,畜牧业要实现现代化,必须从机制上实现现代化。一是用工业化理念谋划畜牧业。养殖企业要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充分整合人才、资金、技术、管理等优势;企业之间要打造利益共同体,增强集体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二是用社会化分工激活畜牧业。要着力建立社会化服务体系,把由社会服务的全部交由社会管理,形成从生产、防疫到加工、销售产业各环节,既有明确分工,又有密切联系的产业链条。三是用公益化防疫保障畜牧业。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是各级政府构筑公共安全的重要内容,要把公共防疫抓到位,力所能及地为广大养殖户提供各种服务。
4关键在科技
畜牧养殖从品种选育、饲料配方、养殖方式、疫病防治等都需要较高的科技含量。畜牧科技贯穿于畜牧养殖的全过程,发展现代畜牧业必须以现代科技为支撑。一是推进健康养殖。要从养殖环节抓起,大力推广现代养殖技术,摸索规模化、集约化等新型养殖模式。二是推进高效养殖。要大力引进推广优质高效畜禽品种,完善人工授精改良网络,进一步促进畜禽良种化普及率。三是推进生态养殖。生态养殖通过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给饲养畜禽以蓝天绿地、新鲜的空气和自由运动的空间,要把畜牧养殖与生态家园建设结合起来,与立体种养结合起来,促进畜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4]。
5前景在品牌
品牌是农产品进入市场的“准入证”,名牌是农产品打入市场的“绿卡”,发展现代畜牧业必须走品牌化之路。一是自力更生创品牌。要进一步从政策、资金、技术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采取通过提供贴息贷款、设立专项扶持资金等措施,争创一批走向全国的知名品牌。二是借船出海引品牌。品牌是无形资产,与资金、技术、人才、管理等,都是扩大对外开放、促进交流合作的重要内容。要充分发挥天长市有利条件,瞄准大型畜牧企业参与天长市畜牧开发,同时积极鼓励中、小企业联合,发挥各自的相对优势,实现双方的品牌共赢。三是强化认证育品牌。再好的品质不通过有关部门的认证,只能养在深闺人未识。要把无公害畜禽产品认定认证与畜禽养殖小区奖励、项目建设相结合,引导规模企业实施标准化生产,培育出多领域的畜产品品牌。四是加强宣传推品牌。要广泛通过各种媒体和多种商业活动,使天长市畜禽品牌产品走向全国。
6参考文献
[1] 徐宜国.制约若尔草原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环境因素[J].畜牧与饲料科学,2009(4):180-181.
[2] 黄炳荣,查振国,王伟明,等.发展生态畜牧业 推进新农村建设——以临安市乐平乡为例[J].畜牧与饲料科学,2009(4):177-178.
现代牧业范文6
为深化全市现代畜牧业发展,进一步转变生产方式,优化产业结构,提高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水平,现结合全市实际,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市场机制为轨道,以利益联结为核心,以产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坚持“优化结构、提质增效、适度规模、标准养殖”工作思路,全面推进我市现代畜牧业实现“四个”转变(改变生产经营方式,努力实现从追求数量到提质增效的转变;改变传统养殖方式,努力实现由一家一户散养向适度规模标准化养殖的转变;创新利益联结机制,努力实现从个体发展到组织化生产的转变;重视污染防治,推进循环发展,努力实现从注重发展向发展与生态整体推进的转变),为“十二五”发展开好局,起好步。
二、发展目标
年,全市畜牧业产值比上年增长10%,农民人均畜牧业纯收入增加260元。奶牛存栏达到7.5万头,年产鲜奶20万吨以上。生猪出栏比上年增加10万头以上,肉兔出栏比上年增加150万只以上,肉鸡出栏比上年增加450万只以上,主要畜禽规模养殖比重达到56%。畜禽产品加工业产值与畜牧业产值之比达到1:1。无重大动物疫病和畜产品安全事件发生。
三、工作措施
(一)进一步优化畜牧业结构。立足全市实际,稳定发展生猪,重点发展奶牛,大力发展肉鸡肉兔,全面发展肉牛、肉羊、鸭鹅鸽等,形成特色鲜明、优势突出、效益良好的养殖结构。今年,重点发展林下养鸡,按照“龙头带动、订单生产、风险共担、利益均享”的发展原则,注重培育示范点,扩大辐射面,力争全年出栏林下养鸡1000万只。
(二)着力推进畜牧业提质增效。在畜禽品种改良、科学养殖、防疫治病、提升饲料品质、提高产仔率和存活率等方面加强科学研究和技术推广,鼓励发展特色养殖,引导发展观光畜牧业,着力在提高品质、增加效益上下功夫,切实把畜牧业的发展转变到以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的轨道上来,让农民群众在养殖链上实现效益最大化。
(三)着力推进畜牧业适度规模养殖。大力支持农户发展年出栏生猪50—500头、肉牛15—50头、肉羊50—300只、肉鸡5000—20000只、林下养鸡1000—5000只,存栏蛋鸡1000—5000只、存栏奶牛5—20头的适度规模养殖。通过以点带面,带动广大农户发展畜牧业,形成一大批养殖小区、养殖专业村和养殖专业乡镇,不断提高畜牧业规模化水平,全市主要畜禽规模养殖比重达到56%。
(四)着力推进畜牧业标准化养殖。加快畜牧业生产方式转变,大力推进标准化养殖。按照“畜禽良种化、养殖设施化、生产规范化、防疫制度化、粪污无害化”的要求,建设标准化畜禽养殖场。根据不同畜禽品种的特点和生长发育阶段要求,严格执行饲养管理技术规范、标准,建立和完善饲养管理制度,全面推进全市畜牧业标准化养殖。扎实推进标准化示范场创建,推进养殖基础设施标准化、养殖技术模式化,做到树立一个示范场,带动一片场户,培训一批骨干,提升整体实力。结合产业特点,创新联结机制,通过协会、专业合作社与市场对接、与龙头企业联结,走市场化生产联结的路子,把畜牧业产、供、销各环节紧密连接起来,切实解决农户在养殖链上的弱势地位,实现养殖业生产关系的再造。
(五)着力推进畜牧业产业基地建设。大力培育和引进带动能力强、带动范围广、带动实效好的龙头企业和业主,使每个畜(禽)品种都有1个以上龙头企业带动。以金锣、新希望、玉泉、碧海等生猪加工企业为龙头,深化技改,不断发展精深加工,增强市场竞争力,稳定生猪生产,推进生猪产业基地建设。鼓励蒙牛、新希望、菊乐等乳品加工企业,通过自建、参股、借支、垫支和托管等方式,建设可控奶源基地,充分发挥龙头带动作用,提高奶牛养殖效益。继续培育壮大温氏、强发、永祥等肉鸡龙头企业,增强幅射能力,促进肉鸡集约养殖和林下养鸡发展。进一步做大做强九升等肉兔龙头企业,延伸产业链条,使全市肉兔产业有一个更大发展。
(六)着力推进畜禽专业合作社建设。积极支持以农民为主体、自愿联合组建的互专业合作社。坚持发展与规范并重的原则,严格审批登记,严格清理规范专业合作社,防止由龙头企业(业主)主导操纵农民专业合作社而不代表农民利益的做法,防止为套取财政资金补助而成立“空壳合作社”、“挂牌合作社”、“翻牌合作社”,以规范促进发展。积极推广“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户”、“专业合作社+农户”、“市场+专业合作社+农户”等联结机制,发挥专业合作社连龙头、接市场、带农户的作用,着力建构紧密的利益风险机制和产销联系机制,促进各主体利益共享、合作发展,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
(七)着力推进畜牧业项目建设。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和向上争取项目资金力度,创新招商引资方式,紧紧围绕畜牧产业链招商,承接畜牧产业转移,推进畜牧业项目建设。增强服务意识,帮助企业解决建设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努力创造优良发展软环境,促进一批投资大、带动力强、效益好的畜牧项目早签约、早开工、早投产。全年现代畜牧业建设项目总投资6亿元,建设面积达60万平方米。
(八)切实加强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坚持防疫优先原则,按照“应免尽免、监测监管、综合防控、促进发展”的工作思路,严格执行国家重大动物疫病强制免疫制度,畜禽应免密度达100%,确保重大动物疫病稳定控制。进一步推动动物标识及疫病可追溯体系建设、疫苗冷链体系建设和动物疫病防控标准化建设,加强动物疫病监测与流行病学调查、动物疫情应急管理与应急演练工作。强化动物防疫法律法规及防控技术的培训普及,实现重大动物疫病的依法防控、科学防控和群防群控。做好人畜共患病综合防控,认真开展狂犬病防制、动物血防和奶牛“两病”监测、净化工作,维护公共卫生安全。积极推进无规定动物疫病区评估认证工作,不断提升动物疫病综合防控能力,保障现代畜牧业健康稳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