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故分析会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事故分析会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事故分析会

事故分析会范文1

所幸事发时,现场没有职工,所以这起事故没有造成人员伤亡。如果现场有人,极有可能被爆炸波及或受到物体打击伤害,酿成惨重后果。这起事故造成了真空泵无法修复,彻底报废的严重后果。经估算,事故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39.8万元。

事故原因

事故发生后,公司技术人员于11月10日对损坏的罗茨鼓风机进行拆开检查,发现该设备主动轮、被动轮轴承完好,主动齿轮、被动齿轮啮合完好,齿轮轴完好;主动叶轮、从动叶轮有裂纹存在,其中从动叶轮破损较为严重,主动叶轮次之;从动齿轮轮毂有一明显裂纹,裂纹长度已覆盖齿轮轮毂,其中轮毂正面裂纹长度为100 mm,侧面裂纹长度为140 mm。

技术人员查阅了该设备的检维修记录后,经过分析认定,该设备本身存在一定的先天缺陷和制造质量问题。该设备在使用过程中,曾多次发生异常或故障隐患造成停机检修。工人在更换新的油时,常常在箱底部发现不明金属颗粒、片、粉末,叶轮与叶轮中间多处有摩擦痕迹。

另外,由于该设备两叶轮有裂纹现象,造成了动平衡紊乱,随着设备带负荷运行,裂纹逐步加大,使该设备振动值过大,最终超过屈服极限值发生两叶轮损坏,导致从动齿轮轮破裂,设备损毁,这是造成事故的直接原因。

经过查验历史检测数据,发现在2011年7月20日测量数据报告中,已经测量出前轴承振动值严重超标,但设备仍在“带病工作”。这也暴露出公司对设备运行监控管理不到位;未能及时消除缺陷,检修质量达不到标准,间隙调整与标准仍有明显偏差,振动值严重超标仍然继续使用等问题。

防范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事故分析会范文2

关键词 产后访视 母乳喂养 乳汁不足

资料与方法

随访对象:海幢街户籍及常住产妇,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要求规定的时间进行产后访视2次,了解产后一般情况、、子宫、伤口、出血和恶露等恢复情况。

随访方法:上门访视或电话随访。

访视时间:产后7天和28天。

对产妇患病情况、产妇健康知识知晓率、影响母乳喂养知识统进行计学分析。

结 果

产妇患病情况:统计学处理:X2>/sup>19.765,P0.00有统计学意义,即3年产妇患病概率有差别,3年来逐年呈下降趋势。见表1。

表1 产妇患病数

产妇健康知识知晓率:产褥期卫生、辅食添加,计划免疫知晓率经统计学分析,P<0.05有统计学意义,3年来产妇健康知识知晓率(除母乳喂养知晓率外)逐年升高。见表2。

影响母乳喂养因素:统计结果分析,P<0.05有统计学意义。影响母乳喂养的主要因素是乳汁不足,且逐年升高,其他影响母乳喂养的因素逐年有所降低。见表3。

讨 论

妇女保健指导显成效:随着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妇女保健项目日益规范,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置专职的妇女保健医生对辖区产妇进行健康保健指导,妇女保健指导显成效。2007~2009年广州市海幢街辖区产妇的患病情况、产妇健康知识知晓率、影响母乳喂养知晓率经统计学分析有统计学意义:产妇患病情况逐渐下降(P0.00);产妇健康知识逐年升高(P<0.05);影响母乳喂养的因素逐年降低(P<0.05)。

乳汁不足是影响母乳喂养主要因素:表2显示母乳喂养知识知晓率2007~2009年100%,表3显示影响母乳喂养的疾病因素逐年下降,但乳汁不足逐年上升(P<0.05),成为影响母乳喂养的主要因素,与文献报道一致[1]。

影响乳汁不足的因素需要进一步探讨:据文献报道导致乳汁不足的因素与穿戴过紧的乳罩和紧身内衣有密切相关[2],泌乳不足各年龄间无明显的差异。2005~2010年有关乳汁不足的影响因素分析和预防的文献报道基本空白,大多数文献报道均为治疗乳汁不足[3],说明人们对乳汁不足的影响因素的预防尚不够重视。乳汁不足将影响母乳喂养,对产妇和婴儿都是不利的。影响乳汁不足的因素需要进一步探讨,并加强保健指导。

参考文献

1 刘桂平.产后访视对母乳喂养的影响.基础医学论坛,2009,13:1073-1074.

2 韦丽峰.初产妇乳汁不足与穿戴衣着的调查分析.医学文选,2006,2:189-190.

3 崔育生.针药合用治疗产后缺乳.中国社区医师(综合版),2008,17:119.

事故分析会范文3

关 键 词:生活垃圾 分类回收教育引导

中图分类号: R1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回收是发展循环经济的途径之一,有利于促进自然 、社会和经济的协调发展。分析了中国城市生活垃圾源头分类现状,及难以展开是关键的制约因素。提出通过管理创新,搭建由政府、社区和居民共同参与的、层次分明的、分工明确的管理体系解决这个难题,从源头实现生活垃圾的分类。

一、 中国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的现状

据统计,我国城市居民每人每日平均产生垃圾1.2kg 左右,自1978 年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平均以每年8~10% 的速度增长,2009年城市生活垃圾产生量已达2.45亿吨,预计到2011 年将达到3.58 亿吨。我国城市生活垃圾产量大,但垃圾处理严重滞后,垃圾问题已经是一个严重的环境问题,由于经济、技术相对还比较落后,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城市生活垃圾处理仍将以填埋为主,但其比例会稳步下降。生活垃圾堆肥技术因其有良好的减量化和资源化效果,将会进一步得到重视,在垃圾处理中的比例也会逐步增加。由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及城市能源结构的优化,使得利用焚烧技术的因素不断增多,焚烧技术在我国的应用前景将越来越广阔。

二、 城市生活垃圾难以分类回收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1.政府法律、法规不健全,缺乏约束机制

对于垃圾分类回收,现阶段各级政府没起到应有的作用,目前还处于提倡、指导阶段,各级政府部门没有具体执行的规划,没有形成相关的法律条文,也没有具体的实施措施。我国曾于2003 年出台了《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标志》,把可回收类垃圾容器为蓝色,把有害类垃圾容器为红色,把其他类垃圾容器为灰色,同时也制定了相应的标志。但是在执行方面没有落实到个人生活中,对于广大居民来说,就现阶段的生活垃圾处理方式主要是填埋,那么生活垃圾分类与不分类两种行为的后果一致的条件下,通过自觉来实现源头分类是很不现实。

目前世界上的发达国家在用法律、法规形成的环保机制来保证生活垃圾分类回收起到较好的效果。如日本在1970 年开始就相继制定了《废弃物处理法》、《再生资源使用促进法》、《关于促进容器包装分类收集及再商品化法律》及《推动建设资源再循环型社会基本法》等。日本国土少,自然资源缺乏,日本对环保资源的保护与利用犹为得视,制定相关的环境保护法律体系,有效约束国民的环境污染行为和提高国民的环境保护意识,以及各级的政府部门带头引导示范作用,起到较好的效果。在日本,垃圾分类已成为一种产业,各色各样的分类垃圾桶随处可见,垃圾分类观念意识早已深入人心。政府的作用还体现在提供垃圾分类回收的基础以及制定的长期性的监管机制,确保垃圾分类的各环节有序进行,逐步形成产业化。

2.环卫作业手段、垃圾处理方式落后,缺乏动力

虽然国家在2003年制定了《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标志》,各城市街道也设置了分类回收的垃圾箱,但是垃圾分类回收是一个过程,包括产生分类、收集、储存运输、处理等,需要各个环节的有效执行。在收集环节,环卫工人是主要执行者,他们的作业方式并没有改变,垃圾装运过程仍然是混装。各城市街道的垃圾临时堆放点,环节工人为提高效率,往往是将垃圾桶里的垃圾一并倒到垃圾车内求方便,在环卫工人的观念里,他们仍然认为现在的垃圾处理主要还是填埋,分不分类结果一样。而且现阶段各城市的垃圾处理方式仍以露天堆放和卫生填埋为主。如[图呢?加上图,文字就不用改了。]所示垃圾分类回收是多环节一体化过程,源头分类了,运输过程中发生混装就不能实现垃圾的分类回收。正因为处理方式在技术上落后,往往造成居民和环卫工人的观念相对落后。

3.垃圾分类相关知识宣传教育少,缺乏引导

现阶段我国各城市关于垃圾处理和垃圾分类方面的宣传和教育非常少。大多数居民对生活垃圾处理相关知识了解非常少。大部分居民不知道所在城市的垃圾处理方式。有的人听说过生活垃圾要分类;对于分类好处和分类的意义也有一定的了解,但对于怎样分类才是正确的,了解的人非常少。

4.垃圾分类缺乏规范

现在大中城市居民的环保意识已经比较高了,但是缺乏把环保意识转化成环保行动的指导。主管部门对于居民如何进行垃圾分类没有明确的规定和指引,往往是口号叫得响,而实际行动没有落实。政府部门不起带头引导,缺乏规范,结果自然是大家随便扔。垃圾分类回收是一个过程,需要多方面多环节的有序配合,政府部门应起指引、监督,社区具体带头执行,落实到居民家庭日常生活行动上,编织一个政府、社区、居民的多层次执行有效机制。

5.居民自觉参与性差

现在各城市社区、街道均设有垃圾分类回收桶,但对于居民丢弃的垃圾是否进行分类,并且是否按规定投放没有必要的检查,缺乏监督。居民对摆放的那些分类垃圾桶知道是分类这么回事,便不知哪类垃圾对哪个桶,往往随手一扔,进哪是哪,反正垃圾进桶就行。这一是观念落后,缺乏教育,二是政府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制定相应的规范。

三. 需要政府做出相应努力

1、政府需要做出的努力包括与循环经济相关的法律法规的完善与健全,以及与生活垃圾处理相关的政策的确立,政府可借助日本等发达国家的先例,为发展垃圾资源利用产业化制定完整的法律体系,使得各个环节有法可依。以发展产业化为理念,制定包括宣传、文化教育在内的城市生活垃圾产业规划。

2.政府应该有确定的规划和清晰准确的削减目标

各地方政府应该有切实可行的规划和清晰的废弃物削减目标,这一点日本政府的做法是很可取的。无论是长期的垃圾削减目标,还是每年具体的削减数量,在日本每年公布的《环境白皮书》中都有准确可靠的数据。比如“一般废弃物排出量的推移”、“一般废弃物的最终处理场地的剩余容量和剩余年数的推移”、“一般废弃物的循环率的推移”、“不法投弃件数 及数量的推移”、“容器包装占一般废弃物总量的比率”、“一般废弃物的构成”等信息。环境保护部门的努力工作及对这些信息的公布, 不仅可以使研究者能及时准确地获取可靠的资料,同时也便于民众能了解到这方面的信息, 有助于提高民众的环境意识。

3.社区抓落实推广需常抓不懈

作为基层直接推动者,一方面要普及宣传垃圾分类知识,并鼓励推广落实到户,并让居民自主监督检查或评比,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整改,做到常抓不懈。

居民齐参与共监督

每个人都是垃圾分类的具体执行者,应主动了解这方面的知识,维护自身和周边环境,并对政府的推广提出建议和意见。

参考文献:

[1][这个标号没有文中标注!

这个须在文中标注,在我修改过,可能有些语句改了,根据引用的文献改回来!] 范留柱,《国内外生活垃圾处理技术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中国资源利用,2007.7,26-28页

事故分析会范文4

【关键词】 吸收合并;双重上市;同业竞争

目前在香港上市的H股公司顺利回归A股市场发行上市的(包括已经被中国石油私有化的吉林化工)已经有50多家。其中,47家公司采取直接到A股市场向不特定公众首次公开发行新股(IPO)的模式回归,而潍柴动力、中国铝业、上海电气则采取向A股市场特定公司股东换发股份的模式回归,属于回归发行模式的创新。

一、 跨市场换股吸收合并的动因

跨市场换股吸收合并是在香港联交所上市的公司(合并公司)通过增发A股股份以换取在内地证券市场上市的公司(目标公司)的股份,使得目标公司失去上市公司资格,目标公司的股东转而持有并购公司的股份,并购公司取得A股市场上市资格,从而实现股份在内地与香港证券市场双重上市的目标。①在海外上市公司回归A股模式中,潍柴动力合并湘火炬、中国铝业合并兰州铝业和山东铝业、上海电气合并上电股份(600627.SH)采用的都是由海外上市公司换股吸收合并的方式。作为海外上市公司回归A股市场发行上市的创新模式,跨市场换股合并与传统的IPO回归模式相比,既存在优点,也存在缺点,海外上市公司应审慎选择使用这种回归模式。

传统的换股合并通常发生在同一证券市场内部,合并企业与被合并企业基于不同的立场而有不同的利益,因此不能简单而笼统地分析企业换股合并的动因。从合并双方各自的角度来看,合并方换股合并的动因如下:(1)缓解融资压力;(2)优化资本结构;(3)分散合并风险。被合并方同意换股合并的动因如下:(1)分享股东收益;(2)获得税收抵免利益。我国现阶段海外上市公司(合并公司)进行的跨市场换股合并动因,既有与传统换股合并相同的地方,也有不同的地方。

(一)希望获得A股市场上市资格,实现股票两地上市

正如海外上市公司迫切希望回归A股市场IPO的动因一样,海外上市公司进行跨市场换股合并的主要动因就是希望获得A股上市资格,实现股票两地上市。这样带来的潜在利益很多。从证券监管角度来看,可以获得A股市场上市的壳资源;从财务角度来看,由于存在市场分割,境内证券市场的走势与海外市场不完全一致,可以获得两个资本运作平台,今后选择再融资市场时可以较为从容;从经营的角度而言,媒体每天报道的关于该公司的股票交易信息相当于给公司做免费广告;从公司治理角度而言,H股公司存在严重的股权分置问题,由于历史原因,大股东的股份不能自动在香港市场流通,使得大股东利益与中小股东利益不一致,只有在回归A股市场上市后才能实现股份全流通。同时,以较小的代价解决了控股上市子公司的股权分置问题。②

(二)解决同业竞争问题

造成同业竞争局面的原因在于,部分公司在香港上市之前,在A股市场已经分拆一部分业务上市,从而形成母公司在香港上市,而控股子公司在A股市场上市的局面,这也是今天热炒的整体上市话题之一。由于同业竞争带来大股东利益输送,损害中小股东利益问题,各国在法律上一般都限制同业竞争,要求控股股东避免出现与上市公司之间同业竞争关系。海外上市的母公司如果再回到A股市场发行上市,势必违反限制同业竞争的法律。例如,A股上市公司兰州铝业、山东铝业都是在香港上市的中国铝业的控股子公司。如果中国铝业采取IPO方式回归,将面临严重的同业竞争问题。所以,中国铝业吸收合并兰州铝业、山东铝业不仅使中国铝业回归A股市场,而且解决了今后要进行的复杂的私有化上市子公司问题。③而2001年回归A股市场IPO的中国石化,由于在A股市场存在众多的控股上市子公司,一直在为解决同业竞争问题作不懈努力,至今还有两块“最难啃的骨头”――上海石化、仪征化纤无法处理(两公司至今未进行股改)。

(三)缓解合并给公司带来的融资压力

企业对资金的获取可选择不同的融资方式,关于融资方式选择,梅耶斯(Stwart C.Myers)和迈基里夫(Nicholas. S.Majluf )(1984)提出了“融资顺序理论”(Pecking Order Theory)。该理论认为在企业融资顺序的安排上,首先是内部融资,其次是债券融资,最后是股票融资。由于海外上市公司无论是开办新项目、购买新矿藏,还是私有化上市的控股子公司,所需资金额都非常大,巨额现金的支付会使企业承受巨大的融资压力。

第一,企业的内部资金无法完全满足合并对资金的巨额需求,并且大量现金支出也会挤占企业的营运资金,以致严重影响合并后企业的正常经营活动。第二,在采用债务融资的情况下,合并企业不仅要支付融资费用,而且从借款的那天起就会背负着巨大的还本付息的压力和受到苛刻债务条款的限制,财务状况也会明显恶化。沉重的财务负担可能会让合并企业举步维艰,影响其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甚至导致其破产。第三,外部融资面临诸多不确定因素。尽管2007年的A股市场超预期火爆,海归公司动辄融资100亿元以上、在9~10月更是创造了由建设银行、中海油服、中国神华、中国石油等4家共融资近2000亿元的光辉业绩。但是,这种情形并非常态,应充分考虑到2006年8月回归A股市场的中国国航面临的发行窘境。回顾2008年1月份,在传闻中国平安将巨额再融资后,内地股市暴跌,几天之间就跌去1000点以上;2008年2月20日,市场再度传闻浦发银行将再融资400亿元,导致当天浦发银行跌停。相比而言,换股合并不受交易规模的限制,能够避免在大规模的企业合并中支付巨额的现金,极大地缓解了合并的融资压力,也不会影响企业的日常经营活动,特别适合于“强强联合”的合并。

(四)在特定时期采取IPO 模式不可行

由于海外上市公司采取IPO模式回归A股市场会使市场面临一定的资金抽出压力,所以中国证监会可能会人为控制海外上市公司的回归步伐,进而导致合并公司失去恰当的投资时机。例如,湖南有色的回归计划被证监会在2008年2月19日否决;紫金矿业回归A股计划在2007年12月通过证监会审批,但是因为随后A股市场大势不稳,拖到2008年4月底才发行上市。

(五)通过跨市场换股合并能提高公司经营绩效

从目前潍柴动力并购湘火炬,中国铝业并购兰州铝业、山东铝业来看,合并后,确实能够产生协同效应,提升公司的经营业绩。例如,原中国铝业的优势在于铝土矿,对氧化铝的生产是强项,但是对于产业链下游的成品铝的生产则是兰州铝业与山东铝业的强项,换股合并后,中国铝业在整个产业链条上资源的分配更加合理,可以有效地规避上游资源或下游产品价格波动带来的不利影响。潍柴动力则利用收购湘火炬完善了柴油机与汽车零部件产业链的整合。

二、 跨市场换股吸收合并模式存在的问题

(一)与IPO模式相比,换股吸收合并失去一次较好的融资机会

与大多数海外上市公司采取IPO模式回归、募集巨额资金相比,跨市场换股吸收合并失去一次较好的融资机会,这种机会弥足珍贵。在我国,通过资本市场融资必须经过证券监管部门的严格审批,而证券市场发展起起伏伏,因此,要通过审批必须把握好时机,有可能“过了这村没这店”,内地上市公司对此都有很深的印象。例如南京银行早在2003年就已经办妥发行上市手续,但是由于随后几年的熊市以及为股权分置改革让路等因素的影响,直到2007年才成功发行上市。2007年是一个空前的大牛市,但是这并非A股市场常态。

(二)换股吸收合并在选择资产时不如IPO灵活

虽然两种模式都可以让海外上市公司换取资源,但是与IPO模式相比,换股合并定向严重,在选择资产时不如IPO灵活。首先,通过换股合并只能换取既定公司的资产,而IPO募集的资金则在挑选购置资产时选择面更宽;其次,通过IPO募集的资金所投项目通常是一个估计值(通常是融资上限),在市场环境发生重大变化时,可以暂停项目的开发进行观察。

(三)市场的消极反应

企业合并所选择的支付工具向市场传递了不同的信息。通常现金支付意味着合并企业的股票被市场低估,而股票支付表明合并企业的股票被高估。Myers和Majluf(1984)认为,当企业意识到价值被高估,管理层就会利用所拥有的私人信息发行证券为合并融资,这向市场提供了合并者对合并后的公司价值缺乏足够信心的信号,从长期看这将导致公司股价下降。Rau和Vermaelen(1998)也指出,股票融资型合并会使投资者产生合并企业价值被高估的预期。西方学者研究的结果表明:市场会对现金交易的合并方式作出积极的反应;相反,对股票交易的方式持比较消极的态度,从而可能导致合并公司股价的下滑。

(四)复杂的审批程序

在西方国家,合并发行新股一般要受到证券交易委员会的监督,完成法定的发行手续至少两个月以上,并且手续繁琐。在我国同样必须经过复杂的审批手续。海外上市公司的换股合并,无论企业的规模大小、属性如何,均需经过双方公司董事会、债权人、类别股东大会、股东大会的同意并获得双方所在地政府、证管办及中国证监会的批准;由于海外上市公司为外商投资公司,涉及外资并购问题,还必须经过商务部的审批;在合并过程中涉及到国有资产,可能需要国资委的批准。审批程序繁琐复杂,缺少灵活性。据统计,从合并预案的公告到合并的获准实施至少需要半年左右的时间;整个换股合并的时间跨度快则1年、慢则3年。冗长的审批程序可能会延误合并的最佳时机,甚至导致合并失败。从目前A股市场已经成功吸收合并的几起案例来看,由于吸收合并涉及到众多程序要履行, 因此,整个过程都会比较缓慢。例如潍柴动力吸收合并湘火炬,自2006年9月提出方案时到2007年4月25日才完成股份上市,历时约8个月,如果从2005年8月潍柴收购部分湘火炬股权时开始计算,则时间长达20个月;中国铝业换股吸收合并兰州铝业、山东铝业历时约5个月;上海电气换股吸收合并上电股份在2007年8月31日公布方案,到2008年11月底才宣告成功。

(五)合并成本不确定

换股合并需要经历复杂的谈判和审批程序,因此合并双方从最初的谈判到最终的交易会间隔一段比较长的时间。在这段期间,股价是随时波动的。同时,合并消息的公布也会对股价造成影响。一般来说,当合并消息公布时,目标公司的股票会上涨,目标公司的股东可能因此提高合并出价,从而使最终的交易价格高于合并公司的预期,导致合并公司股东利益的损失。例如,拟被上海电气换股合并吸收的上电股份,从2007年8月8日的28.05元到10月31日收盘84.09元, 仅用了3个月和38个交易日实现3倍的升幅,其中8月8日复牌之后,连拉9个涨停。

(六)保密困难

海外上市公司跨市场采取吸收合并的方式由于牵涉面非常大,包括两地的监管部门、两地的交易所、合并方和被并方的各类股东,而且需要专门注册设立特殊目的公司SPV(special purpose vehicle),用于换股吸收合并,这样就很难保密。而一旦风声传出,目标公司的股价就会扶摇直上,导致合并方合并成本大增。

SPV的作用在于在收购人和目标公司之间建立“防火墙”,避免目标公司的或有负债和或有诉讼殃及母公司。收购结束后,该SPV可以注销,也可以继续保留。例如中国石化2004年在香港“私有化”香港上市公司北京燕化、镇海炼化时,就分别在境外新设立了北京飞天、宁波甬联两家SPV,专门用于收购行动。在“协议安排”模式下,被收购公司必须召开股东大会,由收购方之外的独立股东投票表决,若75%以上到会股东同意,且明确表示反对的独立股东不超过10%,则这一“协议安排”才告成功。被收购公司由此取消上市地位,并入收购公司中。

(七)存在巨额现金支付风险

2006年8月修订的《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简称《办法》)适用于投资者对在境内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的上市公司的收购行为,不适用于收购仅在境外发行并上市的H股、N股等公司。在内地和香港两地上市的A+H股公司适用于《办法》。《办法》第36条第4款规定:“收购人以在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的证券支付收购价款的,应当在作出要约收购提示性公告的同时,将用于支付的全部证券交由证券登记结算机构保管,但上市公司发行新股的除外;收购人以在证券交易所上市的债券支付收购价款的,该债券的可上市交易时间应当不少于一个月;收购人以未在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的证券支付收购价款的,必须同时提供现金方式供被收购公司的股东选择,并详细披露相关证券的保管、送达被收购公司股东的方式和程序安排。”海外上市公司换股吸收合并境内上市公司,在发行新股时,该新股并没有在A股市场上市,因此必须由第三方提供现金方式供被收购公司的股东选择,在股市转熊时,可能有更多股东更愿意持有现金,因此存在支付大笔现金的风险。

(八)存在“借股投票”风险

海外上市公司所在的上市地市场通常存在融资融券机制,例如香港市场存在“展”(margin)机制,即本人只要拥有10港元的资金,就可以向银行借入90港元,从而购买100港元的股票。因此,对冲基金可以通过“借股投票”的方式影响投票结果。通常,在香港市场上,只要反对公司合并的独立股东所持股票比例超过10%,“协议安排”下的私有化就宣告失败。由于私有化失败后,目标公司股价通常会大幅下跌,也会引发一些指数或者衍生产品价格的联动反应,这就为“借股投票”的短期炒家提供了套利机会。尽管A股市场尚不存在融资融券机制,“借股投票”的风险暂时不存在。但是,融资融券机制正在热议,未来该风险还需要充分考虑。

(九)适用范围有限

采用换股吸收合并模式回归A股市场通常存在适用范围有限问题,原因在于合并公司必须在A股市场存在公司控股的目标公司。由于合并公司已经持有目标公司的大部分股份,因此只要对目标公司发行在外的股份进行互换即可。如果两家公司在业务、股权方面毫无关联,采用换股吸收合并模式就没有意义。

三、总结

股权分置问题是H股公司最大的历史遗留问题,而纯H股公司股权分置的解决比较复杂,第一,A股市场上通行的以大股东送股获得流通权的做法行不通,因为涉及到国有资产流失问题;第二,A股市场总市值也会减少,建行就是一个很明显的例子④。在权衡各种利弊的时候,让这些公司在适当的时候回归A股市场发行上市以解决股权分置问题是比较可行的做法。

由于全球金融风暴带来的不利影响,A股市场持续下跌,在跌势状态中“大小非”加紧套现离场,A股市场熊市状态还要维持较长时间,从2008年9月至2008年年底,没有新股公开发行成功的案例。与直接在A股市场IPO相比,尽管存在包括合并成本不确定、失去现金融资的好机会、复杂的审批程序等等缺点,但是跨市场换股吸收合并模式的优点在熊市环境下还是非常明显,包括实现A股市场上市从而解决股权分置问题、解决同业竞争问题、缓解合并所需融资压力、获得协同效应等。为早日解决H股公司的股权分置问题,作为一种创新模式,由于不涉及资金的筹集,在市场处于熊市状况下,对市场冲击较小,跨市场换股吸收合并模式还是很有研究价值,值得尝试。

【参考文献】

[1] 阮斐,吴清,姜秀珍.换股并购:理论、实践与政策[J].投资研究,2005(4):11-13.

[2] 萨缪尔・韦弗,弗雷德・威斯通.兼并与收购[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3:21-25.

[3] Myers,S., Majluf,N., (1984)Corporate Financing and Investment Decisions When Firms Have Information that Investors Do Not,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vol.13:187-221.

[4] P. Raghavendra Rau, Theo Vermaelen,Glamour, (1998)Value and the post-acquisition performance of acquiring firms,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49: 223-253.

[5] Kermit D.Larson and Nicholas J.Gonedes,(1969)Business Combinations:An Exchange Ratio Determination Model, The Accounting Review,10:749-759.

事故分析会范文5

进出口快速增长,贸易顺差有所下降

据海关统计,2010年1~lO月,我国进出口总值23934.1亿美元,比去年同期(下同)增长36.3%,进出口规模已经超过去年全年水平。其中出口和进口规模也分别超过去年全年水平,出口12705.9亿美元,增长32.7%;进口11228.2亿美元,增长40.5%;贸易顺差为1477.7亿美元,减少6.7%。

2010年我国进出口同比大幅度增长的一个主要原因在于2009年我国进出口基数较低。分月度情况来看,出口增速从1月份的21.0%震荡攀升,在5月份达到48.4%的顶峰之后逐月回落到10月份的22.9%,呈现出明显的倒V字型走势;进口增速则从1月份85.9%的高位持续回落到10月7份的25.3%。特别是9、10两个月份出口、进口增速均回落到30%以内,除去年同期基数较大因素外,还受海外经济复苏放缓和国内经济增速有所回调等因素影响。同时,9、10月份进口增速低于预期,主要受加工贸易进口下降影响,显示加工贸易企业对出口预期有所下降。预计全年进出口约为2.9万亿美元,比去年增长31%左右;贸易顺差在1800亿美元左右。

内需增长强劲促进口快速增长

与金融危机爆发前不同的是,2010年我国进出口的持续恢复增长并未带来贸易顺差的高速增长。2010年前10个月,进口增速显著高于出口增速,反映国内需求旺盛,扩大进口效应开始显现。一方面,我国基础建设规模的进一步扩大和新能源、新材料、精细化工等新兴产业的蓬勃发展有力地推动了我国能源资源类产品和仪器设备的进口;另一方面,我国国内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也有力地推动了我国汽车等耐用消费品的进口。

双边贸易快速发展,对美欧的贸易顺差增长较快

在与主要贸易伙伴双边贸易中,20lO年前10个月中欧双边贸易总值3884.2亿美元,增长32.9%;中美双边贸易总值为3107.1亿美元,增长29.8%。同期,我国列美国和欧盟的贸易顺差分别为1505.9亿美元和1171.5亿美元,同比增长27.8%N134.5%。前10个月,我国与日本双边贸易总值为2392.8亿美元,增长31.3%;对日本贸易逆差451.2亿美元,增加80,2%。同期,我国与东盟双边贸易总值达2354.4美元,增长42%;对东盟贸易逆差131.6亿美元,增长11.7倍。

机电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比重继续提高,汽车等产品进口成倍增加

从出口商品结构看,拉动我国出口高速增长的商品主要是机电类产品。在出口商品中,2010年前10个月,我国机电产品出1517504.2亿美元,增长32.9%,高于同期我国总体出口增速0.2个百分点,占同期我国出口总值的59.1%。其中电器及电子产品出口3094.2亿美元,增长30.7%;机械设备出H2507亿美元,增长33.8%。而服装、箱包等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额增速则低于出口平均增速。

推动我国进口额大幅度增长的主要是大宗商品和汽车。2010年1~10月份我国原油进口额达1102.3亿美元,占同期我国进口额的十分之一左右,同比增速高达61.2%。汽车是我国进口的另外一个重要增长点,2010年1~10月份我国汽车和汽车底盘进口额同比增长了116.9%。

加工贸易顺差稳定增长,一般贸易呈现大幅度逆差

由外资企业主导的加工贸易是我国贸易顺差的主要来源。2010年前10个月,我国加工贸易进出口9389亿美元,增长30.5%。加工贸易项下贸易顺差2561.2亿美元,增长21.3%,相当于同期总体顺差规模的1.7倍。同期,我国一般贸易进出口11918.2亿美元,增长40%,高出同期全国进出口增速3.7个百分点。一般贸易项下出现贸易逆差336亿美元,较2009年同期增长12.9倍。

中西部外贸增长引人瞩目,东部外贸结构得到优化

国际金融危机发生以来,中西部地Ⅸ发挥资源丰富、要素成本低的优势,积极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推动了外贸快速发展。2010年前10个月中西部地区进出口增长显著,其中甘肃进出口总值60.6亿美元,增长1.2倍;云南、和江西进出口分别为109.1亿、5.8亿和160.8亿美元,分别增长84.5%、83.5%和65.6%。

随着一大批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向西部地区转移,东部外贸重点地区的产业结构得到优化,外贸竞争力增强。2010年前10个月,广东、江苏、上海进出口值分别为6272.8亿美元、3780.6亿和2988.8亿美元,分别增长30.1%、39.5%和35.4%。此外,浙江、山东和福建进出口值分别为2061.2亿、1528.3亿和874.5亿美元,分别增长35.1%、36.1%和36.6%。

当前影响我国外贸发展的主要问题

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继续保持高发态势

2009年,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贸易保护主义重新抬头,中国成为贸易保护主义的主要对象国。2009年,中国的出口仅占全球约9.6%,但遭受的反倾销案例却占全球40%左右,反补贴案例占全球75%;遭遇的贸易救济调查数约占同期全球案件总数的43%。2010年以来,由于欧美经济复苏的脆弱性,失业率居高不下,以及对贸易保护的判定与规避存在一定的技术性困难等,针对中国的贸易保护案件仍不断发生。2010年第一季度,世界各国一共新发起19项反倾销调查,其中针对中国出口商品的调查有9项,占总数的47%,全球最高。

国内原材料价格快速上涨给下游产品出口带来压力

近期农产品等一些初级产品涨价,波及下游产品。从物价的传导机制来看,物价上涨压力一般首先出现在生产领域,然后通过产业链向下游产业扩散,最后波及消费品出口。2010年以来,受棉花减产、纺织产能扩张等因素影响,企业生产成本大幅提升。棉纱、坯布等上游中间产品涨幅多在三四成以上。因棉花价格上涨所带来的成本提高,主要由家用纺织品、服装等最终产品生产企业消化,导致此类产品出口竞争力下降。

沿海地区劳动力短缺及工资上涨增加企业出口成本

自2010年年初以来,由于经济逐步回升,我国部分地区出现用工紧张的情况,尤其在出口较为集中、加工贸易密集的东南沿海地区,形势较为严峻。仅珠三角地区缺工就超过200万人。用工紧张带来的劳动力成本上升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倒逼企业通过转型升级,提高生产的技术含量,提升劳动效率,减少用工数量。但也导致企业出口成本提高、利润下降,部分出口企业不敢承接外贸订单,给企业正常生产经营带来较大影响。

大宗产品价格走高影响企业的进口积极性

2009年下半年以来,随着全球经济

的回暖,全球大宗商品价格再次走高。以原油为例,2009年年初原油价格仅为40美元/桶左右,目前已上升到80美元以上,涨幅超过100%。2010年铁矿砂及其精矿、未锻造的铜及铜材的价格涨幅也超过了50%。由于国际市场大宗产品价格的居高不下,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的进口积极性,有些地区外贸进口连续几个月出现同比下降。

2011年我国对外贸易形势预测

2011年全球经济走势仍将持续推动我国出口规模稳定增长

外需是决定我国出口规模的主要影响因素,欧美发达国家经济增长率和我国对其出口规模的相关性非常显著。IMF在2010年10月份的全球经济展望中表示,虽然目前全球经济仍将处于恢复势头,但也面临着全球金融市场稳定性减弱等重大不确定因素。考虑到这一因素,IMF将2011年全球经济增长率调低到4.2%,其中发达国家经济增长率为2.2%,美国经济增长率则为23%,均低于2010年水平。虽然2011年外需对我国出口的拉动作用可能要弱于2010年,但仍可拉动我国出口增长15-20个百分点。

国内成本上升对2011年我国出口可能会造成一定的消极影响

一方面,受全球流动性过剩输入、宽松货币政策和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上升等因素综合影响,近期我国cPI持续走高。2010年10月份我国CPI同比增长4.4%,较9月份增长0.9个百分点。CPI的持续上升会直接提高我国出口产品的生产成本。另一方而,在美国持续宽松货币政策的影响下,2011年人民币对美元仍将保持升值的趋势,这也将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我国出口产品的生产成本。

2011年我国进口额仍将保持同比高速增长,但增速将低于2010年

支持我国进口额持续上升的因素主要有两方面:一方而,内需目前是决定我国进口的关键性因素。2011年我困经济仍将继续坚持扩大外需和稳定内需的战略方针,对能源、资源等生产资料和高技术产品的需求量会进一步增强,从而推动我国进口规模持续增长。另一方面,大宗商品价格已经进入新一轮的上升通道,也会进一步提高我国进口商品的单位成本。在大部分大宗商品以美元计价的背景下,美国持续性的宽松货币政策无疑会推高大宗商品价格,加之金融危机后大多数发达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均将未来发展重心转向高端制造业,对资源能源的需求量持续上升,这些因素均会推动大宗商品价格的上升。

2011年我国贸易顺差的规模可能较2010年略有下降

事故分析会范文6

摘要:首先对国外及我国股票回购动因进行了阐述,然后针对我国目前证券市场上股票回购的价格确定、对股价的影响方面进行了探讨,最后又分析了究竟什么样的公司有股票回购的动机。

关键词:股票回购;回购动机;回购价格;股票价格

中图分类号:F830.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09)15013602

1股票回购一般动因

1.1避税假说

股份回购能够使股东以较低的资本利得税取代现金股息必须交纳的较高的普通个人所得税。换言之,当资本利得税率低于现金股息所得税率时,股东就存在以接受回购要约的方式合法规避部分税额的动机,当然,避税假说的基本条件是由股票回购行为使股东规避应税额必须大于股票回购过程产生的交易费用。由上述研究可见,股票回购可以起到改善资本结构,降低融资成本,稳定公司股价,提高剩余资金利润率的作用,它还是一种极为盛行的反收购措施。研究结果也表明许多公司在实际经营中均可能存在股票回购的客观要求。

1.2信号传递假说

信号传递假说指普通股股票回购的公告实际上传递了公司管理层关于公司未来前景的新的信息。这一理论源于股份公司管理层和中小股东间的信息不对称。公司管理层集公司管理经营权于一身,掌握着有关公司管理经营情况的全部信息,而公司所有者股东却日益远离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及由此所导致的所有者和经营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意味着二级市场上股票价格往往与真实价格相背离。对市场上的广大中小股东而言,当股份公司发出股票回购邀约时,实际上是向其传达这样的信息,即公司股票价值被低估了,这就是所谓的信息传递假说。这一假说很好的解释了为什么股份公司发出回购邀约往往导致二级市场上股价上升。

1.3财富转移假说

财富转移假说指股票回购将会导致公司优先债债权人的财富被转移给公司股东。优先证券持有者会因公司回购普通股票而蒙受财富上的损失。因为企业一般是将股东财富最大化目标放在第一位,而债权人对企业又缺乏有效的监督,这就导致公司无视债权人利益借机进行现金套现。按照此假说,要是存在财富从优先债债权人手里转移到股东手里的话,股票回购对可转换债券的影响与其对非可转换债券的影响不一样,在公司股票价格提高的同时,优先证券的市场价值会降低。从国外的一些实证研究上看,在股票回购公告日记公告后一天,可转换债券、一般优先股股票和可转换优先股股票价格的两天平均收益率都呈正值,而一般债券则略为负值。

1.4最佳资本结构假说

财务管理的目标在于追求公司价值的最大化或股价最大化,然而,只有在风险不变的情况下EPS的增长才会直接导致股价的上升,实际上经常是随着每股收益的增长风险也在加大,如果EPS的增长不足以补偿风险增加所需要的报酬,尽管EPS增加,股价仍然下降。所以说到底公司的最佳资本结构应当是可使公司的总价值最高,而不一定是每股收益最大的资本结构。显然,股票回购是股份公司追求最佳资本结构的有效手段。由此产生了股票回购的最佳资本结构假说。

2股票回购价格的确定

确定股票回购价格时,一般参照三个方面:一是企业上市时股东资产投入股份公司当时的折股比例;二是市场流通股股价;三是股票回购当时股份公司的每股净资产。

在完善的证券市场上,股票回购的价格以股票在市场中的价格来确定。这也甚为合理,既然要回购,通俗的讲,也就是买入股票,当然是以股价作为衡量尺度,否则不会有人主动卖出自己手中的股票。但在中国目前的证券市场上,这一标准显得极不合理。

首先,从我国发生的几起股票回购案例来看,目前回购的主要是国有法人股。在公司上市之初,国有法人股是按面值发行,向社会公众发行的股票价格则高于甚至远高于其面值,如果按当前股价回购股票,对广大流通股东来说显然不公平,侵害了广大流通股东的利益,必然招致他们的激烈反对。对流通股东来说,当然是希望回购价格越低越好,而对回购的国有股东来说,又希望回购价格越高越好。

其次,国有大股东持有的上市公司的股票被人为地划定为“非流通股”,不能在市场上交易。而股价仅仅只是市场基于现有的流通股对公司价值所做的评定,考虑到国有股在现有公司股权结构中所占比重的特殊性,如果简单的以股价作为回购价格,显然缺乏科学依据。

按企业上市时股东资产投入股份公司当时的折股比例确定回购价格表面上看有其合理性的一面,但是按照资金的价值增值原则,如果采取这一标准国有股等于是“竹篮打水一场空”,白白在上市公司投资而没有得到一点报酬,国有股东显然不会接受这一标准。而且这一标准有侵吞国有股利益之嫌。

3股票回购对股价的影响

股票回购以后对股价有三种影响。当股票价格低于每股净资产时,股票回购回引起每股净资产上升,股价也上升;当股票价格等于每股净资产时,股票回购不会引起每股净资产下降,股价不变;当股票价格高于每股净资产时,股票回购会导致每股净资产下降,股价也下降。下面我们予以举例说明。

值得注意的是这仅适用于市场流通股票,而不适用于国有非流通股。因为回购国有非流通股不是以股票价格作为回购价格的,而流通股的回购是以而且也应当以股票价格作为回购价格。从我国目前发生的几起回购案例来看,回购的主要是国有非流通股。云天化和申能两起回购案例中,二者股票价格均高于每股净资产,当股票回购以后,股价均大幅度上升,云天化股票回购公告一,股票价格在6个交易日内,股价上涨30%以上,而申能股价从10元一举冲到了20元,这固然与A股市场“逢新必炒”这一惯例有关,但究其原因是因为二者回购的均是不可流通的国有股,回购价格按每股净资产来确定,这一价格远低于其当时的股票价格,故引起了股票价格的急剧上升。

4什么样的公司有条件回购股票

从国外经验来看,股价是否接近或跌破每股净资产,确实是上市公司回购流通股的重要指标。但回购毕竟是上市公司拿出现金按市场价格收购股份,且在一定时间内要失去再融资的资格,在目前全部A股上市公司负债已是股东权益两倍、大股东证券市场的钱“不拿白不拿”、大股东对提高每股收益兴趣不大的情况下,上述回购的动力无疑将大大削弱。同时,回购将导致上市公司负债率上升,能否实施还要得到债权人的认可,这对负债率平均水平已经很高的A股上市公司来说又是一道难以逾越的门坎。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认为下列公司最有可能进行股票回购:

(1)业绩好、现金流量充足的企业。前期股权分置改革动摇了基金等机构投资者对股票评估的价值体系,使绩优股遭到大量抛售。而允许进行股票回购后,只有业绩好、现金流量充足的企业才有能力进行回购。

(2)国有控股股东占用上市公司资金严重的企业。上市公司面对这一现象,通过“以股抵债”的股票回购方式不失为一种好方法,同时又做到了国有股比重下降。

(3)股票价格接近或低于每股净资产的企业。公司的股票价格被低估,通过回购股票来提高公司股票价格,提高公司的市场形象。

参考文献

[1]沈艺峰,沈洪涛.公司财务理论主流[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4.

[2]王化成,汤谷良.财务分析[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