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交流学习总结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交流学习总结范文1
研究性学习与常规教学有着许多根本性差异:
首先,常规教学是以大纲为依据,以教材内容为主要学习对象,教学活动均受大纲和教材的制约,其教学活动是以接受教材提供的知识为主要学习目的;注重知识及信息的积累,讲究知识体系和学习的系统性,其接触面相对较窄。而研究性学习则受研究对象的牵引,根据课题中出现的种种问题汲取相关知识,注重知识的实用性(而不注重其系统性);注重学会如何获取知识,如何收集信息。
其次,常规教学活动中学生相对被动,教学模式多为教师示范在前,讲解在先,学生模仿、识记随后,考试是学习直接的主要的压力或动力,教学活动的直接目的是通过考试或在考试中得到好成绩。而研究性学习活动中学生的主动性相对较强,由于课题是学生自选的,面对研究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学生能够根据问题情景的相关信息,寻求解决问题的知识。
研究性学习强调学生独立自主的学习,但不是孤立地、自我封闭地学习相反,它需要良好交流研讨的氛围,来扩大学生的信息量,提高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以及口头表达能力、逻辑思辨能力等。它还需要一种良好的的竞争环境,来激发学生的进取意识,提高研究性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积极迎接挑战的一种心态。因此,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时,还应注意做好组织工作,创造良好的氛围。可以以两张课桌为单位,每四人为一组,即便于课堂上组织讨论交流,又能确保分工合作的效率(人太多,个人的发言机会、工作量就减少,且易于出现滥竽现象;人太少,信息交流量太少,不能形成研讨氛围)
交流学习总结范文2
刚进去大学,面对陌生的大学生活、学习,许多同学都感到困惑、迷茫。我们班积极响应学习部的号召,开展了“扬学习之帆,让未来起航”的学习交流会。在本次交流会中,我们班的同学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演讲了“快乐学习,快乐成长”。许多同学积极发表自己对大学生活的感想和规划,系统的介绍了自己大学三年的学习目标。在分享环节中,同学们积极与10级学长学姐交流,让会场热情高涨,同学们像师兄师姐请教了许多不懂的问题,学长们详细的给我们讲解。活动后期,老师向我们提出了要求,并祝福我们能好好赢得未来。整个活动中,同学们学到了很多知识,使活动达到了预期效果。
二、活动意义
通过举办这次学习交流会,不仅让我们11级新生了解学校的学习氛围,进一步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而且能给我们新生提供更高效的经验和方法,使我们能尽快适应大学学习,创造美好大学人生,同时,也起到促进新生与学长之间的交流,有利于延习学校的学习之风。
三、活动评价
1、成功之处:本次活动同学们积极谈论自己的亲身经历,系统的介绍了自己的学习目标,学长们更是以自己的鲜活事例,激励我们班同学提高学习积极性,让我们班同学获益匪浅,也进一步加深与师兄姐们的沟通。
2、不足之处:自由提问环节中,同学们不够积极,游戏环节同学们热情高涨,导致场面有点混乱。
交流学习总结范文3
高等学校学生行为准则是志存高远,坚定信念;热爱祖国,服务人民;勤奋学习,自强不息;遵纪守法,弘扬正气;明礼修身,团结友爱;勤俭节约,艰苦奋斗;强健体魄,热爱生活。为了让同学们更加了解自己应该遵守的校规校纪,并且做到遵守这些纪律。我班特此举办这样一个班会,让同学们不但做到好好学习,而且做好一个学生应该做的,使我们可以在一个具有良好学习环境和秩序的校园里学习完成我们的学业,大家共同努力,共同进步。
为维护普通高等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和生活秩序,保障学生身心健康,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我们都应该学好这些规定,并且做到,甚至做好。而我们平时除了教室,待的地方还有宿舍,保持宿舍安全和整洁是保证我们好好学习的基础,所以学习《学生宿舍管理手册》也是必不可少的,且是具有重要意义的。只有学习了《学生手册》和《学生公寓管理手册》,我们才能更好的学习、生活;只有学习了《学生手册》和《学生公寓管理手册》,我们才能更好的自强、发展;只有学习了《学生手册》和《学生公寓管理手册》,我们才能加强我们的理想,坚定信心,才能更好的努力。
班会过程:
一、 主持人即班长进行开篇陈词,介绍了两本手册主要所涵盖的内容和它们的重要性。
二、 全班分为6个小组,进行交流,交流一下在学习这两本手册时,遇到的不懂的地方和认为哪个地方特别独特,将一下自己的感受和学习后的收获。
三、 主持人组织个小组进行交流。
四、 主持人对第一环节进行总结。
五、 全班分小组进行第二次讨论,交流一下你认为还可以加入什么新的规定,讲述一下理由。
六、 每小组派出一人来在全班讨论。
七、 主持人进行第二次总结。
八、 最后,主持人总结整个班会,大家都觉得自己收获了不少。
班会意义:
《学生手册》和《学生公寓管理手册》从它们诞生的那时起,就以其严谨、周密的科学理论和震撼人心的逻辑力量,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和战斗力。在我们未认真研读之前,许多学生问题已经日益凸现,像因失恋而轻生跳楼,因断电而闹事。这些愚昧而荒唐的事件,令作为我们衣食父母的有关领导痛心疾首。在我们学习了以后,终于认识到了《学生手册》的真理性,摒弃了原来的错误思想,本着“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精神,教育并感化了许多同学,使他们摆脱了原来的错误想法。
我们都认为这次学习交流会太有意义了,太及时了,我们只有不断的改造我们的思想,才能再学习工作中迈出新的步伐。可以说《学生手册》和《学生公寓管理手册》句句是真理。凡是《学生手册》和《学生公寓管理手册》的话,我们都要坚信不移地遵守;凡是《学生手册》和《学生公寓管理手册》作出的决定,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学生手册》和《学生公寓管理手册》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
《学生手册》和《学生公寓管理手册》是花,它是乱草蓬蒿中的一朵奇葩;《学生手册》和《学生公寓管理手册》是草,没有它我们这些祖国的花朵也失去了应有的光彩;《学生手册》和《学生公寓管理手册》是山,我们仰视,惊叹它的壮丽;《学生手册》和《学生公寓管理手册》是水,它不偏不倚,不亏不溢,是正义与公平的所在。
总之,通过本次班会,同学们都获益匪浅。
交流学习总结范文4
1.做好小组准备工作
在实施小组交流学习之前,必须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才能保证小组交流的秩序化,保证小组交流的效果。一方面,教师要做好准备工作,包括采取“组间同质,同组异质”的原则进行分组,如何选出小组组长,采取怎样的激励措施激发学生们的讨论热情,以及小组交流学习的整个流程等。另一方面,教师要引导学生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主要包括对需要讨论的话题,或许是课文、阅读材料、作文题目等,都要做好充分的预习工作
2.释放小组交流空间
在小组交流学习中,必须要给学生留下充足的时间,让学生们有更多的空间去进行独立思考、进行自主探讨和学习,这是小组交流学习取得成功的前提条件。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一定要给学生释放一个良好的交流空间。
以《找春天》一课为例,小组讨论的主题是“春天是什么样子的?”那么,教师就要给学生们充足的空间,让他们提前去收集材料,预习课文;给予他们充足的时间,让他们在小组之间,相互讨论他们所了解和收集的信息,相互交流他们在生活中所观察到的、体会到的事物。有的学生会说,春天是四处充满金灿灿的阳光,是温暖的;也有学生会说,春天就是燕子从南方飞回来了;也有学生会说,春天就是小草开始发芽,树木开始开花……如此一来,小组交流讨论的氛围有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也被激发出来,而学生们也拥有了充足的时间和空间去想象、去思考、去交流发现、去创造与探索。
3.引导学生展示小组交流成果
在小学语文的小组交流中,交流成果的分享与展示这一点十分重要。因为,如果只有过程没有结果分享,没有总结学习的收获,那么学习效率就大打折扣;而只是教师一个人去总结,那么小组交流学习的意义也荡然无存。因此,教师必须要引导学生们学会与组员之间,或者与其他组成员进行成果分享。具体而言,可以采取“小组发言”的方式,鼓励小组成员推选代表,分享自己小组的讨论结果;也可以采取“黑板书写”的形式,让小组代表简明扼要的将自己小组的讨论结束书写在黑板上,然后进行阐述与解释。
4.组织课外小组交流学习活动
小组交流的学习方法,不仅仅运用在课堂教学之中,在课外也可以组织学生参考丰富多彩的小组学习活动。例如,可以举行丰富多彩的诗歌朗诵比赛、情景模拟比赛、讲故事比赛、查字典比赛、成语接龙比赛等。学生们在这些活动中,可以充分发挥自我的主观能动性,学会如何进行小组任务分配,学会如何与小组成员友好相处、密切配合,学会如何采取有效策略赢得比赛的胜利。这样多姿多彩的活动,既让学生们在比赛玩乐之中学到了语文知识,又增强了小组成员间的协作配合能力。
此外,由于学生们的个体差异,有的学生基础好,学习能力强,而有的学生基础薄弱,学习起来比较吃力。而课外的小组合作可以对实现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帮”,弥补基础较差学生在课堂中遗漏的知识点。例如,在课后布置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相互的生字、新词的听写与默写,相互进行朗读与背诵课文,互相检查小组成员的书面作业等等。一方面,我们要提倡和鼓励学生独立完成家庭作业;另一方面,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采取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帮助学生完成作业,并及时了解学生们的课外小组学习情况,进行及时的指导与跟进。学生们通过课外的小组学习,弥补了课堂教学的局限。同时通过认真的思考与探讨,自由交流,相互帮助,互相启发,可以提高基础较差学生的知识积累,也增强了优秀学生的综合能力,一举两得。
交流学习总结范文5
小组成员分工明确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科学合理地建立合作学习小组,克服合作的随意性,不可为合作而合作,使合作流于形式;而要以学生的兴趣爱好、学习能力与成绩等多方面因素为基础,按照“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进行优化组合。“组间同质”为全班各小组间的公平竞争提供了保证,“组内异质”又为小组内部互相帮助提供了可能,通常以前后座位的4人至6人为一个小组,这样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交流学习的“组织”。明确分工使每个成员在小组内承担相应角色,如组长、记录员等,这样才能让每个小组成员明确各自的责任,做到合作有效。
内容要具可操作性
教师应根据教材内容适当地选择哪些适合学生合作学习,以便有效地开展学习,不能为迎合一些形式或要求搭搭花架子,无论什么内容都进行合作学习。数学中的有些基本概念就不需要合作交流,教师直接给出就行。对于教材中有可实施性、可操作性,具有一定的规律性、迁移和应用范围大的定理、公式及数学思想。应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例如:“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等,这些数学思想方法可以让学生在经历切拼的过程中,通过学生合作探究、质疑反思,达到明确这些计算公式的实际意义。而对于学生难以掌握的问题,我们应让学生利用类比联想、合作交流达成共识。因此,我们要有针对性地选择不同情境的问题,灵活地运用合作交流学习这个平台,切实提高课堂效率。
个性化学习是合作学习的前提
有效地合作学习,必须建立在学生独立的个性化学习基础上,而个体的独立思考是无法由他人替代的。在教学实践中,或多或少地出现这样的现象:当老师宣布合作学习时,部分学生对要探究的问题不知道从何处讨论,使合作沦为形式。学生没有在合作学习前对所要合作讨论的内容进行个性化的预知,没有独立的思考与理解,怎么能进行合作交流学习呢?
例如:在教学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推导时,要让学生知道三角形的面积到底怎样计算,先由学生独立思考,通过自己看课本内容对自己所要解决的问题有所了解。自主学习完成以后,再通过小组合作、动手操作的形式,就如何得到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展开探究。合作时,学生们将课前准备好的平面图形拿出来,展示自己得到公式的方法:有的从两副三角板中找出完全一样的两个三角形拼成了长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正方形;有的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纸片沿对角线剪开,变成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从而发现三角形的面积等于原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学生在个性化学习的基础上,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出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学生牢固掌握所学知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得到了培养。这样设计,可以让学生在充分的个性化学习基础上交流自己所掌握的内容,让合作学习的效率更高。
合作交流学习的策略
合作学习的主导性 教师是合作学习的主导,教师应对学生的学习活动做细致的组织指导工作,对各小组的活动要全面了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才能真正让合作交流学习有效进行。
合作学习的协调性 在教学活动中,我们要处理好个性化学习与合作学习的关系,明确个人学习在合作性学习中的责任是非常重要的,自主学习越好,合作学习实效性就越强。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究是相辅相承的,只有配合实施才能使学生全面发展。
合作学习的评估性 每次课堂合作交流学习结束,要进行活动小结。使每个学生得到自我反思,这是合作交流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进行自我评价是必要的,评价的内容可以是总结合作交流学习中成功的经验,也可以是分析反思存在的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还可以是评价小组成员在合作学习的态度与学习的方法、学习的成效等,通过相互提出改进建议,为小组合作交流学习找出更好的方案。
交流学习总结范文6
【关键词】小组合作交流学习;小组活动;数学课堂教学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是新课程理念的一个重要方面。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发展,小组讨论、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被越来越多地引入课堂。小组合作学习体现了“与人合作”,并与同伴交流思想的过程和结果,不但充分地体现教学的民主,也给予学生更多自由活动的时间和相互交流的机会,是学生取长补短、展现个性的舞台。
一、利用合作交流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技能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就会有探究知识的欲望。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这样才能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课堂合作交流最能体现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所以学生参与程度高,兴趣和求知欲望就强。教师应该因势利导,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整个教学过程中。
二、提出的问题要有合作交流的必要
教师在教学中要明确提出的问题有没有合作交流的必要,对于那些学生能独立解决的问题,就不需安排合作交流学习。只有那些学生单独不能解决的、并能最大限度发挥学生之间优势互补的问题,才是有价值的合作,是为了学生发展的有效合作。
三、引导学生走近生活,鼓励合作交流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在教学中,我们要充分让学生感受到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体验中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使他们从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中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应用价值,体验到数学的魅力。例如在教学“认识重量”时,可以让学生轮流搬25千克的大米,获得直观的体验。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通过“每袋大米25千克,40袋大米就是1000千克,也就是1吨”来想象1吨的重量,并初步建立1吨的观念。再通过估算或计算全班学生够不够1吨,进一步丰富对吨的感知,以化认识。然后结合例题展开教学,让学生学习新知,使他们充分感受到数学的应用价值,同时在教学中不断地探究引导也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关注了学生生活能力的培养。
四、把握适合学生交流学习的契机
合作交流理论认为,合作交流的价值就在于通过合作交流,实现学生间的优势互补。而学生的合作交流形式要为内容服务,服从于学生对问题的研究。为此,课堂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把握好每一次合作交流的契机,给学生提供合适的合作交流学习内容,把那些具有一定思考性或开放性、仅凭个人的力量难以考虑周全而须发挥小组集体智慧的问题让学生进行合作交流学习。
(一)个人操作无法完成时
在教学活动中,遇到短时间内个人无法完成的操作活动,可以依靠集体的力量进行解决。比如:在教学“统计的初步认识”时,教师播放了一分钟内经过校门口的各种车辆的录像,让学生数一下各种车辆的数目,学生要求教师再放一遍录像,因为车辆太多,速度又快,学生数不过来,教师又放一遍,学生还没有数清楚。这时,教师说:“想想办法,如何解决这个问题?”一些小组就开始商量,分工合作。在小组内,有数轿车数目的;有数公共汽车数目的;还有数面包车、大卡车等数目的。通过这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到,合作学习不但充分发挥了学生合作的意识,还激发了学生的合作热情,提高了合作效率。
(二)当学生意见有分歧时
当学生对问题的意见不一致时,可组织学生进行合作交流,让他们在争论中达到对知识更深层的理解。
(三)选择学习策略时
学生在独立学习时,往往会碰到既相似又模糊的问题,而自己又难以决断下来。这是学生最希望从他人的交流中得到启发和验证的时候,如果此时安排小组合作,就某个问题进行探讨,学习效果应该是很理想的。
(四)解答“开放性”问题时
为促进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意识的培养,在教学中教师往往安排一些开放性问题。而有些问题对个人而言较难独立完成,但又是在学生力所能及的范围,这样的问题学生会产生强烈的合作探索的愿望,在合作中大家共同分析问题,相互交流,教师作适当的指导,使得问题变得越来越清晰,这样相对于个人独立解决问题变得容易且深刻,比如,有这样一道题:“用一张正方形的纸制成一个无盖的长方体,怎样制作才能使制成的无盖长方体的容积尽可能大呢?”这样的问题对于学生来说具有很大的挑战性,因而适合开展小组学习,进行分工协作,彼此信任,相互支持,教师给予适当指导,最终在大家的共同合作下完成此题。事实上,学生们很多敢于创新求异,精彩绝伦的策略往往是在这时候呈现在教师面前的
(五)在梳理总结复习时进行合作交流学习